下肢血管疾病(精选10篇)
下肢血管疾病 篇1
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 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有资料显示, 10年以上糖尿病史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可达66.7%。严重糖尿病足患者需要截肢, 致残率高, 若合并严重继发性感染, 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1]。目前, 常规药物干预治疗效果有限, 而介入治疗因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而被临床医师和患者青睐。我院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70例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下肢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我院70例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组男21例, 女14例;年龄32~71 (59.2±9.4) 岁;病程3~12 (5.7±2.4) 年;糖尿病足类型:湿性坏疽14例, 干性坏疽12例, 混合性坏疽9例;合并症:高血压26例, 冠心病24例, 视网膜病变21例, 周围神经病变13例, 合并两种以上病变20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5例;年龄33~70 (58.8±9.2) 岁;病程3~11 (6.0±2.8) 年;糖尿病足类型:湿性坏疽13例, 干性坏疽12例, 混合性坏疽10例;合并症:高血压29例, 冠心病26例, 视网膜病变20例, 周围神经病变13例, 合并两种以上病变2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糖尿病足类型及合并症等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符合泛大西洋协作组共识 (TASC) 股、腘动脉A、B两级; (2) 符合《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诊断标准; (3) 根据Wagner糖尿病足分级标准[3]均在4级以下; (4) 均了解此次研究内容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心肺、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 (2) 既往有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3) 合并有恶性肿瘤患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行下肢血管成形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气管插管全麻后行股动脉Seldinger穿刺, 成功后置入5~7F动脉导管鞘, 静脉注入肝素钠3000~6000U, 经动脉鞘引入导管行DSA造影检查, 观察病变血管部位、长度等基本情况, 根据具体病变部位选择恰当血管扩张成形术。对于节段性轻度狭窄患者行血管球囊扩张术, 球囊直径根据狭窄段血管正常管径进行选择, 扩张时间一般>3min;对狭窄超过50%的可采用Palmaz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药物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 (生产厂家: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53200, ) , 4000U/次, 2次/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 (生产厂家:沈阳康芝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103712) , 100mg/d, 1次/d;口服氯吡格雷 (生产厂家: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120035) , 75mg/次, 1次/d。连续治疗4周。
1.3.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和疗程同观察组。
1.4 临床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根据Wagner糖尿病足分级标准、内径和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 有效:Wagner糖尿病足分级上升1级及以上, 下肢血管内径改善, 溃疡缩小;无效:Wagner糖尿病足分级和内径无改善, 溃疡和皮肤肤色无变化;恶化:Wagner糖尿病足分级下降1级, 内径减小, 溃疡无变化或增加;截肢。 (2)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内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恶化率和截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内径比较
两组治疗后30d、60d及90d时足背动脉内径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足背动脉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使蛋白质非酶糖基化, 血管壁正常结构蛋白遭到破坏, 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质被大量释放, 进一步加快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另外, 持续高血糖使血液粘稠度增加, 流速减慢, 增加了血栓和动脉硬化风险。而下肢血管病变所引起的缺血和神经病变[4], 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足致残率高, 目前, 临床多主张综合防治, 除行抗凝、控制血糖血压、抗炎等基础治疗外, 改善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定期检查随访, 开展预防知识教育, 必要时行预防性外科矫形手术也是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而下肢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严重糖尿病足患者重要的外科手术方法[5]。本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达91.43%, 未发生截肢病例, 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与曾昭凡[6]等人观点相符。下肢血管成形术能迅速改善下肢血供状况, 恢复缺血区血液循环, 促进局部创面愈合, 因而在改善疼痛、缩小溃疡面等方面效果显著。江冬梅[7]等人研究也发现下肢血管成形术成功率达87.5%, 显著改善了患者麻木紫绀症状, 与本文结论一致。另外, 我们发现, 术中进行血管扩张时, 每次时间应超过3min, 而次数不宜超过3次, 否则疗效反而不佳。这可能与患者血管弹性和血管壁张力较差有关。
王欣[8]等人认为足背动脉血流量直接反映糖尿病足平面的血流供应情况, 可较准确的反映患者预后。本研究也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足背动脉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 足背动脉内径与血流量呈正相关性, 良好的血流供应能促进溃疡面肉芽组织生长, 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同时, 血流的恢复也有利于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 恢复患者对疼痛、麻木感知能力,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 下肢血管成形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足伴下肢血管病变效果显著, 能显著改善足背动脉内径, 降低截肢率。
参考文献
[1]雷秀霞, 萧正华, 廖军, 等.外周血炎症细胞含量与糖尿病足持续感染的关系[J].广州医药, 2005, 36 (6) :42-44.
[2]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诊治指南[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 (9) :705-708.
[3]张蓓.257例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溃疡面病原菌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 (1) :31-33.
[4]阎书凤, 潘巧仪.糖尿病足的病理机制[J].广州医药, 2005, 36 (3) :6-8.
[5]马旭, 李跃华, 王建波, 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 24 (11) :1011-1015.
[6]曾昭凡, 肖占祥, 戚悠飞, 等.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 2013, 24 (1) :37-39.
[7]江冬梅, 纪敏, 邢恬, 等.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 (14) :2705-2707, 2671.
[8]王欣, 吴石白, 关小宏, 等.足背动脉血流量在糖尿病足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 2015, 10 (3) :48-51.
老寒腿要防下肢血管病 篇2
相对于心梗和脑梗,大家对“腿梗”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其实,无论是发病率、危害程度,还是治疗难度,腿梗都不亚于心梗和脑梗。腿梗就是下肢的动脉发生了梗塞,导致下肢的远端缺血缺氧,进而引起肢体的发凉、麻木、溃疡甚至组织坏死,最终导致患者截肢、残疾的一类疾病。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甚至会引起死亡。
乍听起来,腿梗好像不如心梗、脑梗那么可怕,其实不然。从发病率来说,腿梗是血管外科常见的临床疾病。据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的病源统计,其数量大概占到血管外科病人的1/3,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从治疗难度及效果上说,与心梗和脑梗的“有病就发”不同,下肢对于缺血的耐受力极强,往往多年蛰伏;而一旦下肢动脉出现了相应的缺血症状,说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已经进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不仅治疗难度较大,而且效果也大打折扣。
为何下肢动脉疾病冬天发病多呢?道理很简单。夏天天气温暖,血管往往呈扩张状态,轻度狭窄缺血不易表现出来;而在寒冷的冬季,由于血管收缩,原本处于临界状态的狭窄因收缩而加重,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症状出现。症状的严重程度视累及动脉的平面而定,累及平面越高,病变范围越大。因此,老年人如果出现上述腿部不适应尽早就医。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超声表现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 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男35例, 女17例, 年龄26~82岁, 平均年龄56岁。大部分患者以下肢发凉、发麻、无力、疼痛就诊, 少数患者因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足趾坏疸就诊。所有患者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后经CT血管成像。
1.2 仪器与方法
ATL HDI 50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GEVoluson 730彩色超声诊断仪, L12-5、SP 6-12宽频线阵探头, 调整仪器设置, 取样角度<60°。患者先取仰卧位, 双下肢外展外旋, 从腹股沟韧带下方扫查股总动脉, 股浅动脉, 如需要再向上扫查髂外动脉, 然后患者俯卧位, 扫查ā动脉, 坐起扫查胫后动脉、足背动脉。二维超声测量管腔内径、观察血管壁是否光滑、管腔内是否有栓子或斑块, 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充盈情况, 频谱多普勒测量血流峰速、区分频谱类型。
2 结果
见表1。
彩超特征: (1) 动脉硬化和/或闭塞症:发生在大、中动脉, 呈双侧发病。二维超声显示管壁增厚, 不光滑, 管腔内可见强、混合或弱回声斑块,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彩色血流充盈缺损、血流束变细, 狭窄处呈五彩镶嵌样血流, 频谱多谱勒显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增快、狭窄下游呈阻塞样频谱, (频谱单向、频带增宽、舒张期有连续较高速血流) 。 (2) 动脉栓塞:急性栓塞可发生于任何动脉, 栓子多来源于心脏, 常见于房颤脱落的栓子[2]。慢性栓塞多见于动脉硬化所形成的血栓, 二维超声显示管壁光滑, 管腔内可见弱回声栓子, 若病史较长, 栓子回声可增强, 且向远端血管蔓延, CDFI:彩色血流突然中断, 中断处呈五彩镶嵌样血流, 下游无血流充填。病变时间长下游可见侧枝循环形成, 慢性血栓管腔内可见细小血流束。 (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生于中、小动脉及末梢血管, 多动、静脉同时累及, 二维超声显示动脉管壁呈节段性改变, 内膜不均匀弥漫性增厚, 管壁可见颗粒状强回声。CDFI:彩色血流粗细不等, 呈节段性明暗变化, 或呈“串珠样”改变, 频谱显示血流速度减低, 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 呈单向低速连续性频谱。完全闭塞则远端动脉不能探及血流信号。
3 讨论
下肢动脉病变常是导致截肢的主要原因, 及早诊断治疗非常重要。其主要包括:动脉硬化样改变 (和/或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栓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无痛、无创、无副作用、可重复、价廉等优点, 被称为“无创伤性血管造影”已被广泛应用于下肢动脉性疾病的探察, 可作为首诊选择的辅助检查, 与CT及磁共振血管成像相比, 在本研究中, 具有较高的阳性符合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鉴别动脉闭塞的原因, 直观显示血管腔内斑块情况、栓子部位, 但在某些深部大血管病变, 由于受扫查范围限制, 比如髂外及髂总动脉病变, 位置较深, 且受盆腔气体等影响, 显示不清, 不易探察到血管病变的直接征象, 易出现假阴性[3]。CT及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全面观察肢体血管的整体框架, 对深部大血管病变一目了然, 从这一点看, 彩色多普勒超声仍然不能完全取代CT及磁共振血管成像。
超声检查时, 对于髂总及髂外动脉, 因盆腹腔气体干扰影响检查, 因此超声提示股总动脉以上水平狭窄时, 应做CT血管成像。
本研究中一例腘动脉栓塞, 超声漏诊, CT血管成像该腘动脉变异为两条, 超声扫查漏掉有栓子的腘动脉;超声对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 由于该病阶段累及中小动脉, 因此如果超声扫查不细致, 有可能漏掉发病的节段, 造成漏诊。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52例87条临床拟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血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并与CT血管成像对照。结果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以直观地显示动脉管壁情况、管腔回声及血流充盈情况, 频谱多普勒可以显示血流动力学改变。诊断的准确率, 动脉硬化和闭塞症100%;动脉栓塞9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种敏感、准确、方便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参考文献
[1]唐杰, 温朝阳.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任卫东, 唐力.血管超声诊断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下肢血管疾病 篇4
肖荣华:西医和中医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各有各的优势。西医降糖药的降糖效果确切,能使患者的血糖迅速降至正常范围。中药有一定的稳定血糖和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主要适用于血糖轻度升高者。对血糖很高的患者而言,单纯靠吃中药是无法将血糖降至正常的,必须加用西药。简而言之,西药的优势是“控制血糖指标”,而中医的优势是“改善体质”。
问:最近,我外婆因为足部烫伤、溃疡久治不愈去医院就诊,偶然发现患有糖尿病,且眼底、肾脏都有病变了。医生说,这属于糖尿病晚期,治疗效果很差。我们很难过,难道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肖荣华: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一种慢性难治性溃疡。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微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皮肤营养障碍一旦皮肤受损后,容易继发感染,且溃疡常难以愈合。对这些患者而言,首先应严格控制血糖,尽快将血糖降至正常范围并保持稳定。其次要增加营养,促进溃疡修复。第三要抗感染治疗,消除炎症。中医药在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上较有特色,你可以带你外婆去中医科诊治。
问:我父亲5年前被诊断为糖尿病。由于他一直“管不住嘴”,故血糖一直不太稳定。我们希望他把饮食控制一下,他却认为,多吃点药,就不用再控制饮食。这种做法有问题吗?
肖荣华: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疗法,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血糖轻度升高者,常不需要用药,仅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就能控制好血糖;正在服药的患者,也必须先控制饮食,才能使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发挥最佳疗效。
问:一位病友告诉我一个验方:干苦瓜粉15克,鸡蛋1枚,用小碗调匀,入锅蒸熟;蚕豆150克,先用冷水泡软,入锅煮熟,再放少许盐,用猪油拌炒;米饭50克;一日3次。他说他吃了2个月后,血糖就正常了,现在已经可以停用降糖药了。这方法可靠吗?
肖荣华:用这个食疗方治疗糖尿病似有不妥。苦瓜含有苦瓜多肽类物质,有一定的降糖、调节胰岛功能和调节血脂的功效。糖尿病患者常食苦瓜对稳定血糖有利,但苦瓜代替不了降糖药物。该食疗方中用“猪油炒蚕豆”,长期食用猪油有可能诱发高脂血症,引起动脉硬化,加重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不宜多食。至于食用2个月后,血糖可完全恢复正常,不需要用降糖药的说法,更不可信。
问:我在网上看到一家中医糖尿病专科医院宣称他们能用纳米中药治愈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我很疑惑,啥叫纳米中药?真能治愈糖尿病吗?
肖荣华: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颗粒直径小于100纳米的中药,可以增强中药治疗的靶向性。有文献报道,纳米中药渗透治疗可以控制血糖和治疗糖尿病肾病。不过由于目前纳米中药并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疗效尚有待观察,“能够治愈糖尿病”的说法言过其实。
肛肠疾病
问:我今年54岁,最近一直便秘,以前不是这样的,这是怎么回事,需要去医院检查吗?
傅传刚: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器官的功能开始退化,胃肠道也不例外,主要表现为消化、蠕动功能减弱,排便时间延长。不过,50岁以上人群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当肠道内肿瘤生长到一定的体积时,也会导致肠道阻塞、排便不畅,临床表现为便秘。你最好去医院做一次肠镜检查,以明确肠道内有没有占位性病变。若经肠镜检查排除了肿瘤,则可通过饮食调整,再辅以一些药物,以缓解症状。
问:我患痔疮十多年,大便时常出血。近1年来,出血有所减少,但有一圈“东西”从肛门里面脱出来,经常回不去。像我这种情况,非得手术吗?
傅传刚:痔是比较常见且多发的一种肛门部疾病,民间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说法。痔的主要症状为大便带血或者痔脱垂,严重的可伴有疼痛、肛门瘙痒等。大部分病人通过药物治疗即可缓解,但也有少部分病人需要手术治疗。根据你提供的病史看,你患的可能是3~4期的混合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确实需要手术予以根除。目前,像你这样的环状脱垂性内痔可以做PPH(重度脱垂性内痔吻合器钉合术)手术安全且疗效好,唯一缺点是器械稍贵。
问:我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目前病情稳定,一直在服用米雅、酪酸梭菌活菌片,肠镜检查提示结直肠大致正常。不知道像我这种情况,是否需要长期服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傅传刚:溃疡性结肠炎的真正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环境、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可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精神刺激、继发感染等情况易导致病情加重。溃疡性结肠炎一般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疗程较长,停药后易复发。你虽然目前病情稳定,但不可放松警惕,除需定期复查肠镜外,还应重视生活调理。具体措施包括+劳逸结合,少食多餐;进食柔软、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不要饮用牛奶等乳制品,不吃冷饮和多纤维的蔬菜。一旦病情反复,应及时住院治疗。
问:我妈妈55岁,最近被确诊为直肠癌。医生说,我妈妈的肿瘤位置低,肛门恐怕保不住。能不能把肿瘤切掉,把肛门保住?
傅传刚:手术根治性切除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位置较高的直肠癌,一般不涉及到切除肛门:而对低位直肠癌而言,能否保住肛门取决于术前对肿瘤分期的判断和医生的手术技巧。总的来说,由于医疗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直肠癌的保肛率不断上升,很多低位直肠癌病人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保留了肛门。至于你妈妈是否能做保肛手术,尚需检查后,才能确定。
问:我今年72岁,肠镜检查发现大肠里有一个息肉,医生说需要开刀。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太好,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
傅传刚:目前,绝大部分大肠息肉可通过肠镜手术切除,即使是一些扁平状、大面积的、过去只能用开腹手术切除肠段来解决的息肉,也可以通过内镜予以剥离切除。不过,少部分病人因息肉面积太大,内镜可能“切不干净”,或勉强切除容易导致肠壁穿孔,不得不通过手术切除肠段,以达到根除的目的。当然,这些患者可以选择腹腔镜微创手术,尽可能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
问:我母亲几年前因结肠癌过世,最近,我哥哥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听人说,肠癌有家族遗传,我很害怕,该怎么办?
傅传刚:大量研究表明,除环境因素外,遗传因素确实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由于你母亲和哥哥都患有大肠癌,故你患肠癌的概率确实要比普通人高,属于肠癌的高危人群。要预防肠癌的发生,你应注意以下几点饮食以高纤维素。低脂、低蛋白质食物为主,避免食用油炸和烘烤食品,多饮水,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此外,你还应尽早去医院做一次肠镜,以排除大肠内是否有新生物。若无异常发现,你今后应每1~2年做1次肠镜,以
便早期发现病变,尽早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问:我父亲58岁,两年前出现双下肢行走后酸胀、沉重和乏力。最近半年,他每走约200米就会感觉双腿僵硬,需要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行走。是不是患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要治疗吗?
金毕:你父亲很有可能患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该病好发于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及股动脉,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患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发展,患肢缺血加重,可出现足趾、足部或小腿肤色苍白,温度降低,感觉减退等问题。当患肢严重缺血时,会出现趾,足或小腿部溃疡、坏疽,迁延不愈,最终只能截肢。为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你父亲应尽早去医院诊治。
问:我今年63岁,退休在家,最近刚被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听人说,这种病如果不治疗,脚会痛,还会烂。我很害怕,不知道这病能治好吗?
金毕:已经被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者,应尽早接受治疗,避免症状加重及恶化。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加以选择,主要措施包括:①改善生活习惯,食用低盐、低糖、高纤维素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豆类、水果、蔬菜等。②戒烟。③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④物理治疗,适量体育锻炼(散步、慢跑)和手法按摩有助于下肢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缺血。⑤在血管外科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如有动脉血栓形成,可使用溶栓药物。⑥手术,包括外科手术和动脉腔内成形术,主要适用于间歇性跛行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或出现下肢静息痛和组织坏死者。
问:我父亲今年70岁,最近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生建议手术治疗。我们很担心,如果真动手术,老人吃得消吗?
金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开放手术和动脉腔内成形术2种。医生会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及确切的影像学资料,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外科开放手术包括血管内膜剥脱术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2种。血管内膜剥脱术是将病变的血管内膜切除,解除闭塞,再用人工血管补片修补。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是用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在堵塞血管的两端搭桥,血液通过血管桥重新灌注到远端肢体。外科开放手术疗效较好,但创伤较大,主要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好、动脉长段完全闭塞的患者。
在各种动脉腔内成形术中,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应用得较为广泛,主要适用于短段动脉狭窄性病变。治疗时,医生将球囊导管送至血管病变部位,用充盈的球囊扩张病变动脉,使血管管腔重新达到或接近原有管径,再将一种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支架置入病变处,使血管实现再通。
问:我今年47岁,近几个月来,总觉得腿肚子痛。昨天,我去医院就诊,医生怀疑我患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还说这病与我长期吸烟有关,真是这样吗?
金毕:下肢动脉硬化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多源性的。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是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超声检查可帮助确诊。吸烟与下肢动脉闭塞症的关系非常密切。据统计,吸烟者发生间歇性跛行的概率是非吸烟者的9倍,在间歇性跛行患者中,90%以上是吸烟者。
问:我今年60岁,最近总觉得双腿发麻,行走一段时间后,小腿会痛,休息后可以缓解。我去县医院看过病,医生说我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还做了牵引治疗,但病情并没有好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金毕:根据你提供的病史判断你很有可能患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及多发神经炎等神经源性疾病,虽也有腰痛,臀、髋及大腿部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表现颇为相似,但这种神经源性疼痛常为刺痛,站立时有症状,常需坐下或改变体位才能缓解。而缺血性跛行的感觉是肌肉疲劳、紧缩感,每次发病的步行范围基本一致,站立时无症状,停止行走后,疼痛可缓解。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可帮助确诊。
肝病
问:我最近被查出有乙肝“大三阳”,肝功能也不好。我很害怕,该怎么办?
杨玲:你被查出有乙肝“大三阳”,说明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不过,肝功能不好是否一定是乙肝所致,尚需进一步检查才能确定。你应尽早去医院就诊,检查甲肝病毒抗体、戊肝病毒抗体、嗜肝病毒(如巨细胞病毒)抗体、血糖,血脂和B超,以排除乙肝以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肝功能损害。若确诊是慢性乙肝,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护肝及抗病毒治疗。
问:我今年30岁,1个月前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被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其他指标都是阴性。我是不是患了乙肝?
杨玲:初次体检发现单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通常需要做进一步的医学评估,包括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肝脏B超。若这三项目检查结果均正常,说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不是乙肝病人不需要用药,只需每3~6个月检查一次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和B超即可。若乙肝病毒DNA和肝功能明显异常,则提示可能患了乙肝,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肝及抗病毒治疗。
问:我父亲最近因突然呕血被送去医院急诊,医生诊断他患有肝硬化。我们很纳闷,父亲一直很健康,怎么会肝硬化的?肝硬化能治好吗?
杨玲:发生呕血的最常见原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等。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包括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感染、慢性酒精中毒、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或毒物、胆汁淤积、遗传代谢疾病等。
肝硬化的起病与病程发展一般较缓慢,病情亦较隐匿,可潜伏3~5年或更长时间。在肝功能代偿期,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许多病人是在出现了肝硬化的并发症(腹水、呕血)后,才被发现患有肝硬化。到目前为止,尚无治疗肝硬化的特效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肝脏功能,延缓病变进展。
问:我今年32岁,是一名乙肝“小三阳”病人,肝功能一直都正常。不知道像我这种情况,可以结婚生育吗?
杨玲:你这种情况是可以结婚生育的。乙肝“小三阳”病人体内的乙肝病毒量一般较低,如果做乙肝病毒DNA的检测,结果一般为阴性,说明所携带的乙肝病毒不具传染性或传染性很低,一般不会影响生育。
问:我今年35岁,“两对半”金是阴性。听人说,这说明我对乙肝病毒没有免疫力,需要打乙肝疫苗,是这样吗?如果要打,该怎么打呢,保护力能维持多久?
杨玲:乙肝“两对半”全是阴性,说明身体未接触过乙肝病毒,不存在乙肝病毒感染,这是好事。不过,乙肝“两对半”全部阴性,又说明你对乙肝病毒没有免疫力,需要注射乙肝疫苗。一般地说,乙肝病毒疫苗需要注射3次,注射时间分别为0、1个月和6个月。产生表面抗体后,保护力通常可维持3~5年。
问:我先生平时工作忙,应酬多,常常喝醉酒。听人说,劳累,喝酒都会伤肝,有没有保肝药可以吃?
下肢血管疾病 篇5
老年性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损伤,由于粉碎性骨折的类型和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的局部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传统的治疗常常选择下肢骨牵引的保守治疗,但带来了全身体质状况的下降,骨折的不愈合和畸形愈合,褥疮形成以及呼吸道、泌尿系统的感染和血管的栓塞等并发症。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因此已经从临床淘汰。近几年来各种不同的固定理念以及不同的固定方式的出现,极大提高了老年性转子间骨折的愈合率,降低了手术后的致残率。但无论是髓内固定、髓外固定还是人工关节置换,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根据病人骨折类型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才能极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老年性膝关节退变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朋友的行走和生活质量。老年患者对于膝关节的退变往往存在两种误区,一种认为是正常的老年性退变, 听之任之,不愿意接受任何建议和治疗,另一种是对治疗的期望值要求过高,希望手术治疗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认为这两种方式都不太科学。老年性膝关节退变是一种新陈代谢的结果,医生通过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正确的评估,采取积极的手术干预措施,可以延缓膝关节退变的进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对处在不同程度,不同状态的膝关节退变进行正确的评估,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老年性膝关节畸形的矫正,做截骨手术缓解疼痛在老年患者需要非常慎重,治疗效果不是很确定。关节镜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退变一直存在着争议。临床上轻度和中度的膝关节退变,关节镜的治疗创伤小,恢复快,缓解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效果是比较满意的。对于一些单一关节面的退变,比如髌股关节炎以及内侧或者外侧的胫股关节炎可以选择单一的关节面置换,但手术适应证需要严格掌握才能有好的效果。对于严重的重度膝关节退变,膝关节置换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膝关节置换治疗已经成为治疗严重膝关节退变的黄金标准。
老年性的踝关节退变,尽管发生率低于膝关节退变,但还是非常影响老年朋友的日常生活。以往大多数骨科医生对踝关节的退变束手无策,因为手术治疗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效果不好,只能嘱咐患者休息,使用止疼药等对症处理改善症状。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的认识逐渐提高,以及医疗器具的发展,对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干预效果有了极大的改善,目前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的退变已经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但手术的适应证需要严格掌握。关于“沉降理论”还不成熟,需要理论和实践的验证。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不确定, 出现并发症比较多,早期治疗效果也不确定,主要是设计假体的理念和材料上存在着一定问题,因此在选择上需要慎重。踝关节融合手术是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终手术,尽管治疗效果确定,但却是个致残的手 术,所以选择 一定要谨慎。
下肢血管疾病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4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 (54.8±10.9) 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并接受CTA检查, 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DSA检查。其中临床诊断为糖尿病性脉管炎32例, 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 血栓性脉管炎9例, 大动脉炎3例。所有患者经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将检查结果根据接受CT检测技术分为两组:CTA组和DSA组。
1.2 检测仪器
本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设备为荷兰的PHILIPS MX8000 IDT 16CT机, 专用高压注射器为VISTRON CT, 应用非离子碘对比剂为碘海醇 (购自江苏扬子江药业, 剂型为350 mg I/ml) 。应用HP xw8000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
1.3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CT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至足底。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足先进, 扫描时将患者的脚固定为内翻位置。CT扫描参数为:扫描层厚为1 mm, 重建层厚为1 mm, 准直器宽度0.75 mm, 管球转速为0.5 r/s。扫描条件:电压120 k V, 电流250 m As, 重建函数选用CHEST/STAND。1.4狭窄程度分级评估动脉狭窄评估标准参考Rubin等级分为5级: (1) Ⅰ级:动脉无狭窄, 狭窄程度为0; (2) Ⅱ级:轻度狭窄, 狭窄程度小于50%; (3) Ⅲ级:中度狭窄, 狭窄程度在50%~74%; (4) Ⅳ级:重度狭窄, 狭窄程度在75%~99%; (5) Ⅴ级:闭塞, 狭窄程度为100%。如果某个节段狭窄不止一处, 按狭窄级别最高的定义分类。评价范围包括:下肢动脉血管的连续性、病变的分级、钙化程度及管壁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狭窄程度分级检出比较
在检测542个节段中, DS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8个, 其中轻度狭窄38个, 中度狭窄36个, 重度狭窄32个, 闭塞102个;而CT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1个, 检出率96.63%, 其中轻度狭窄41个, 中度狭窄34个, 重度狭窄33个, 闭塞93个。CTA组的各种狭窄程度分级节段数与DSA组无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1。
个 (%)
2.2 CTA检查的检出率及其预测率分析
以DSA作为“金标准”, 分析CTA检查的检出率为96.63% (201/208) , 而CTA检查阳性预测率为94.71%, 阴性预测率为98.80% (330/334) , 见表2。
个
3 讨论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类由多种原发疾病引起的外周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为主要病理病变的脉管系统疾病, 临床发现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都会引起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5]。临床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关键是早期发现, 尽快予以血管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因此, 准确的判断及评价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程度对于术前准备尤为重要, 目前公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在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其具有能反映血管形态的动态信息、直径细小血管的分辨率高等特点, 然而DSA是有创性检查, 操作的并发症较多, 如远端血管栓塞、穿刺部位血肿、加重下肢缺血症状等;同时DSA显示管壁的结构较差, 难以准确反映动脉内的偏心性斑块病变情况;视野小, 不利于整体系统地观察图像, 因而限制了DSA在临床上的应用[7]。而近年来临床逐渐推广应用CTA作为动脉性疾病诊断的影像学方法, 由于CTA具有无创、操作简便、可获得较完整的靶血管图像信息, 并可使病变范围、部位、程度得以准确显示, 因此, 能为临床判定手术适应证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更便捷有效的影像学资料[8]。然而目前尚无充分的临床研究阐述CTA与DS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因此, 本研究以此为研究出发点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CTA与DS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不同狭窄程度的检出率是相似的, 无统计学差异, 而以DSA作为“金标准”, 分析CTA的检出率为96.63%, 表明CTA的检出率也较高。因此, 两种检查方法对于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敏感性基本相同。而CTA检查的阳性预测率与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4.71%及98.80%, 表明CTA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断准确率高, 且漏诊率较低。因此, 本研究认为CTA对于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和DSA有相同的可靠性, 应为首选,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巍巍, 刘翠红, 许维亮, 等.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7, 5 (2) :110-112.
[2]Hristov D, Adler J R, Gibbs I C, et al.Frameless image guided robotic radiosurgery of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localized on spatially correlated digital subtraction and C-arm CT angiographyimages[J].J Neurointerv Surg, 2010, 2 (3) :252-254.
[3]杨素君, 李华, 赵斗贵, 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 (9) :1322-1324.
[4]Saba L, Mallarini G.Differences between MIP and MPR techniques in th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degree measurement.Evaluation using multi-detector-row CT angiograph[J].Minerva Cardioangiol, 2008, 56 (1) :21-27.
[5]Hideki O, Kei T, Kazumasa I.MDCT Compared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fo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Importance of Reviewing Cross-Sectional Images [J].AJR, 2004, 156 (182) :201-209.
[6]王维明, 曹晔, 陈彤, 等.MSCTA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 2010, 32 (1) :56-58.
[7]李天然, 钱根年, 郑青雨, 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 3 (3) :34-36.
下肢血管疾病 篇7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的对象是从2012年10月~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下肢血管手术后并发淋巴瘘的16例患者病历,其中男性13例,女性3例,患者的年龄从32~71岁,平均年龄为(60.28±10.03)岁。患者当中进行股静脉血栓静脉血栓手术的有4例、股动脉血栓手术的有3例、股浅层静脉边摸重建术的有4例、自体大隐静脉倒置股腘动脉高位结扎剥脱术4例、自身大隐静脉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本次分析的1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其中西医治疗采用的是阿莫西林或头孢静脉注射的方法,共进行为期7~10d的治疗。如果患者的淋巴瘘渗漏症状较为严重,则需要为患者加用清热利湿解毒汤进行治疗,其基本药房为金银花30g、牛膝20g、苡仁20g、茯苓15g。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如果患者具有热重证则需要在药方当中加入黄檗10g、丹皮15g;如果患者具有湿盛证则需要加入萆薢20g、泽泻20g。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为其选择相应的药方,用水煎制300mL,每天服用1剂,分别在早晚各服用一次,以7d为一个疗程,在第一个疗程过去后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如果患者病情好转则无须进行用药[1]。
2 结果
本次分析的16例患者均治愈,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2.91±1.02) d。
3 讨论
在对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并发淋巴瘘的情况比较常见,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截肢,为了避免这种伤害,可以为患者在下肢血管手术过程中对其进行预防操作。应强化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技巧,做到精细化、标准化。在对患者下肢血管进行分离时,应该采用钝性分离方式,避免对患者的组织进行直接剪开或切开,另外还需要对手术周围的血管进行适当的结扎,对淋巴结进行游离和保护,避免手术过程中对淋巴结造成损伤。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局部注射专利蓝的方法对淋巴结进行染色处理,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方便医生识别淋巴结,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在对已经并发淋巴瘘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不能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方法,应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利用中药疏通人体经络,调节内分泌,同时清热解毒,缓解淋巴结的炎症反应,提高人体自身恢复能力,再配合西药就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节省相应的治疗费用[2]。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血管手术后并发淋巴瘘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10月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下肢血管手术并出现并发淋巴瘘的患者中选出16例,对其病历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治疗方法和效果,并对预防方法进行探讨。结果:本次研究当中的16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西医采用阿莫西林或头孢静脉注射方法治疗,中医则利用清热利湿解毒汤进行治疗,16例患者均治愈,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2.91±1.02)d。结论:在对下肢并发淋巴瘘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另外在对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应该规范化手术方法,对淋巴瘘症状进行有效预防。
关键词:下肢血管手术,淋巴瘘,治疗,预防
参考文献
[1]温桂芬,李萍,邓丽,等.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的术后处理[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26(5):112-113.
下肢血管疾病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已确诊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20例, 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观察组男23例, 女37例;年龄33~67岁, 平均 (48.0±4.6) 岁;病程4d~2年;主要临床表现:肿胀27例, 下肢疼痛25例, 行走困难5例, 皮肤颜色明显改变并伴有皮温升高3例。对照组男24例, 女36例;年龄34~63岁, 平均 (45.0±5.2) 岁;病程7d~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1.2.1 观察组采用本院购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进行诊断研究, 采用频率为6.5~12.5MHz。具体诊断方法:令患者平卧位或者侧卧位, 并对其各个血管进行常规检查及扫描, 再利用探头在患者骼总静脉逆行观察, 随后依次观察髂外静脉等相关血管, 若发现异常血管, 首先跟踪该血管的血流走向和部位, 同时记录患者血管直径、管壁厚度等基本信息, 并关注血栓位置、大小、厚度等重要信息, 以便后期治疗。
1.2.2 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方法:血管造影。
1.3 评价指标
(1) 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对观察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确诊率高于对照组, 漏诊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为临床血管常见疾病之一, 好发于老年人[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小腿疼痛、肿胀、皮肤紫绀等。若不及时治疗, 有可能进展为肺栓塞等一系列疾病。但是, 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的不一定全是静脉血栓。因此, 如何有效、正确诊断出疾病, 对于治疗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 多数医院主要还是使用血管常规造影技术, 然而这一技术对某些隐匿性强的自发性出血易误诊为血管栓塞。同时, 对于造影结果观察不细或者临床经验不足的医生, 又容易造成血管栓塞的漏诊[2]。因此, 为了让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 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开始用无创超声的方法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断。其中,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以操作简单、安全, 准确率高、可循环使用等优点, 逐步成为最受欢迎的诊断措施。众所周知, 血栓的回声在一定程度上与病程进展密切相关, 即不同病程阶段的回声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血栓的回声随着血栓形成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强烈, 且不均匀。考虑血栓形成前期病理表现较低, 因此应用探头对静脉进行压迫观察具有重要诊断意义。此外, 静脉血流的频谱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静脉壁是否损伤提供诊断依据。
也有文献报道, 血管超声诊断存在一定的误诊率。正如印建国等[3]对兰州总医院诊断科进行误诊病例统计分析, 在3年中出现的12例误诊中, 血管超声就有8例。而导致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1) 血管超声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操作者往往只是通过几个点的检测得出诊断结果。 (2) 某些医生对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掌握不足, 仅根据血管超声提示血流缓慢或回声减弱或单独依靠血管超声, 而不结合其他病理结果。这些都会导致不必要的误诊, 漏诊。因此, 正确诊断方法是在下肢静脉血栓进行超声诊断前, 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测以便对血管的基本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 再进一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对血管内具体血流情况进行深入观察, 并结合乏氏实验和探头加压等方法, 得出更加可靠的数据, 从而对该临床表现做出正确的诊断。通过血管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诊断时, 常能发现, 某些患者血管壁虽然有增厚且血流明显阻滞, 但诊断结果却显示无或低回声。此时若用探头进行加压实验, 能使血流信号增强, 从而减少漏诊率。而对于不同病变时期的患者, 其超声诊断结果也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正如本研究中漏诊的2例病例, 均为早期患者, 因早期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轻, 超声诊断结果与正常人的较接近, 回声较明显, 因此易造成漏诊。王卓群等[4]对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发现, 超声诊断在急性期患者中的确诊率要高于慢性期患者的确诊率。这意味着不仅只依靠诊断数据, 同时还需要结合临床上其他表征, 尤其是病理分析, 从而提高诊断符合率, 减少不必要的漏诊、误诊。
结合本研究结果, 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在诊断静脉血栓过程中, 不仅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的优点, 同时还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声像图特征, 为后期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曹晓林, 李俊来, 高怡, 等.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 2012, 14 (1) :41-42.
[2] 李俊来, 曹晓林, 余美琴, 等.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超声杂志, 2013, 10 (2) :134-138.
[3] 印建国, 刘晓红, 王志宏, 等.误诊为下肢静脉血栓疾病12例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3, 34 (6) :571-572.
下肢血管疾病 篇9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63-02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长期卧床的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临床上不能及时的早期发现,没有做好预见性护理与治疗工作,常会导致患者患肢功能出现完全丧失或者部分丧失甚至出现残疾[1]。严重会出现栓子脱落到达肺部、脑部引起肺栓塞和脑栓塞的发生,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临床上可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以及有效的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不仅可以加快患者的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现将妇科疾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36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右侧肢体的患者24例,左侧肢体的10例,双侧肢体的2例。
1.2方法此组患者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给予下肢制动,禁止活动,并遵医嘱给予有效的溶栓治疗措施,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发生肺栓塞的发生。
1.3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下肢疼痛消失,无并发症及临床死亡病例发生。
2临床护理
2.1一般护理发生深静脉血栓时立即给予患者肢体抬高并制动,同时告知患者家属避免按摩患者,禁止对患者进行热敷。绝对卧床休息,并告知患者避免咳嗽、深呼吸、以及翻身等运动,说明这些动作会引起静脉血栓的脱落,而增加肺栓塞和脑栓塞的机率[2]。密切观察患者的皮温、皮肤颜色以及患肢动脉搏动情况。进行密切测量与健肢作对比,并详细记录。
2.2溶栓治疗
2.2.1溶栓前的评估了解患者是否有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病史、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和出倾向等禁忌溶栓。溶栓前检查血凝时间、血型和血常规。遵医嘱准确给予溶栓药物剂量治疗,注意观察溶栓后患者的不良反应,[3]①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以及周身皮疹等。②出现收缩压低于90mmHg。③出现出血反应,包括皮肤黏膜出血、咳血、颅内出血、定期做尿便常规及时发现血便、血尿等现象。
2.2.2溶栓治疗患者起病12小时内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来进行血栓溶解。可以使闭塞的深静脉再通暢。常用药物有:①尿激酶:在30min内静脉滴注150万-200万u。②链激酶:在60min内静脉滴注150万u。③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首先将次要静脉注射15mg,再在30min内静脉静点50mg,其后60min内再静脉静点35mg,同此药治疗时必须联合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否则会出现血管早期在闭塞的现象发生[4]。
2.3氧疗患者明确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立即给予持续吸氧,根据病情给予氧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氧流量,当病情严重,疼痛难以忍受时给予5-6L/min氧流量吸入,保证氧浓度在40%左右。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时可将氧流量控制在3-4L/min。氧疗可以迅速改变心脏缺氧状态,因此氧疗是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首要措施。
2.4密切观察病情为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注意观察,如出现患者在无静脉穿刺失败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肢体肿涨伴疼痛时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出现肿胀、浅静脉怒张、水肿、疼痛时应严格注意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咳痰、心律加快,面色口唇青紫,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下降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提示肺栓塞的发生。
2.5肺栓塞的护理患者出现肺栓塞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遵医嘱正确给予溶栓治疗的药物,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3讨论
3.1预见性护理措施患者卧床或手术后卧床期间,要给与双下肢按摩,定时翻身,加强护理评估,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对于高危人群应采取预见性措施,指导家属按摩功能障碍的肢体。护理工作人员也要加重临床护理工作,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加强重视,做好患者评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严重的后果,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警惕性;讲解术后早期活动肢体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活动及按摩的方法;告知患者戒烟,低胆固醇饮食,改善血液粘稠度,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3.2早期肢体锻炼,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由于长期卧床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保持双下肢抬高,适时的进行肌肉收缩锻炼。
3.3抗凝治疗的护理由于手术原因使血容量减少,血液凝固性增高,因此易形成血栓,还有多数是由于明盆腔手术离下肢很近,易造成血栓形成的原因,护理工作中主要观察患者的24小时尿量,患者皮肤的弹性以及湿度,观察有无脱水的症状。由于脑出血、创伤出血以及手术均可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加之损伤血管内膜造成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改变,最终导致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如检查血凝四项各指标证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以根据医嘱进行补液或者输血进行稀释血液粘稠度。如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应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如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戴丽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9,23(8):716.
[2]罗青,黄丽华.神经外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0,3(7):648.
[3]蒋玉梅.1例子宫切除术后静脉血栓的护理[J].现代护理报,2011,3(15):3.
下肢血管疾病 篇10
1 CVI发病机制与血管重塑
目前对于CVI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发病原因与年龄、性别、遗传、缺氧、MMPs等多种因素相关[4,5,6]。血管重塑学说认为其发病基础为曲张静脉的静脉压升高、静脉瓣功能改变及血管重塑。总结近年来对CVI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主要有:①静脉高压高动力传导作用,机械-分子理论学说[7];②从纯机械理论转移到复杂的分子假设(血管壁、瓣膜及MMPs的研究模型)[8];③静脉高血流动力学和管壁及瓣膜的改变[9];④静脉壁缺氧,诱发炎症细胞浸润和静脉重塑反应[10];⑤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紊乱致血管壁薄弱与内膜改变[11];⑥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功能障碍[12];⑦MMPs和TIMP的表达异常[13];⑧静脉曲张与多种趋化因子表达增加[14]。静脉血管重塑理论自20世纪初成为研究热点,该理论认为,当静脉压增高、血液淤滞、组织缺氧时,静脉血中的白细胞可被激活,释放蛋白水解酶与自由基,首先损害内皮细胞,受损的内皮细胞可合成舒张因子,其使静脉壁易于扩张,合成NO增加,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力降低,血管管壁重塑的最终结果是造成了血管管壁薄弱,使静脉血液大量淤滞,对内皮细胞造成进一步损害,重复了血管管壁重塑的整个过程,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形成静脉曲张。
2 MMPs、TIMPs与CVI
研究表明[15],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SMC)受MMPs影响,其参与机体的血管生长、发生、伤口愈合、锻炼及妊娠等生理和病理过程。MMPs在CVI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MMPs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和降解,降解血管管壁细胞外基质结构骨架,进而影响血管重塑。在曲张静脉中,由于MMPs活性及平衡受到破坏,基质胶原代谢紊乱,纤维组织浸润、局部肌肉层变薄、内膜和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减少,使内膜明显增生,弹力纤维稀少,正常的弹力/胶原网络格局散在消失,并且肌肉/胶原和弹力/胶原比值均降低,从而使静脉管壁在正常压力和压力增高时,都发生管壁张力大幅度减退,最终引起管壁扩张[16]。
MMPs在正常的生理进程或病理状态下细胞外基质的清除中起重要作用[17]。在正常成人的组织中通常是低水平表达,但在一些正常或病理性重建的过程中表达上调。目前已发现的MMPs家族成员至少有26种,按底物不同可分为胶原酶(MMP-1、MMP-8、MMP-13)、明胶酶(MMP-2、MMP-9)、间质溶素(MMP-3、MMP-10、MMP-11)、膜型金属蛋白酶(MMP-14、MMP-15、MMP-16、MMP-17)、基质溶酶(MMP-7、MMP-26)和其他类型(MMP-12、19、MMP-20、MMP-22、MMP-23)。
2.1 MMP-1
MMP-1可降解多种胶原明胶及蛋白多糖,其主要影响机体的组织生长和重构期间的表达。Ishikawa等[18]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果,他们的研究表明病变血管中MMP-1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显著降低。马玉亮等[19]进行MMP-1、MMP-13、TIMP-1在下肢静脉曲张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中发现,MMP-1可在正常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中表达,但曲张大隐静脉阳性率明显升高;MMP-13只在曲张静脉中表达;TIMP-1也可在正常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中表达,但曲张大隐静脉中阳性率较高。笔者既往研究结果表明[20],MMP-1在两组静脉壁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均可检测到,实验组MMP-1表达强度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MMP-2
MMP-2是分布最广泛的MMPs,在明胶的水解和胶原的清除中起重要作用。Saito等[21]发现,在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中MMPs的合成调控同时存在于转录和转录后过程中。患者溃疡后较溃疡前活化MMP-2表达增高,转化生长因子β调节紊乱,导致静脉结构改变。而Parra等[22]采集正常口径静脉曲张血管壁和正常大隐静脉进行研究,免疫印迹结果显示MMP-2免疫活性蛋白含量在静脉曲张静脉壁中减少,TIMP-1在曲张静脉壁中明显增加。笔者既往研究结果表明[23],MMP-2在两组静脉壁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均可检测到,实验组MMP-2表达强度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IMP-2在两组的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
2.3 MMP-3
MMP-3能作用于糖蛋白、明胶、弹性蛋白和胶原等,致其降解。SansilvestriMorel等[24]发现体外培养的曲张静脉平滑肌细胞中胶原3和纤维连接蛋白退化可能是由于MMPs特别是MMP-3的作用。Kirsch D[25]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曲张静脉患者静脉和皮肤组织中的MMP-3明显多于对照组,说明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发生组织的重塑。Parra等[22]的研究却认为MMP-3含量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
2.4 MMP-9
MMP-9能降解多种胶原、明胶及弹性纤维。Lim CS[26]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MMP-9集中在血管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在曲张静脉组中MMP-9阳性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重塑过程中,MMP-9可能由曲张静脉壁产生,并降解弹力蛋白及其他静脉管壁的细胞外成分。Jacob等[27]研究发现MMP-9是血流淤滞的敏感标志物,其与下肢静脉曲张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明确。笔者既往研究结果表明[20],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血清中MMP-9含量范围在43.26~88.18ng/ml,均值为(64.29±6.33)ng/ml;试验组患者血清中MMP-9含量范围在102.14~174.59ng/ml,均值为(135.37±9.13)ng/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5 MMP-13
MMP-13主要能降解胶原的三螺旋区。国内外关于MMP基因在曲张大隐静脉瓣膜区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较少,结果也不一致。
2.6 TIMPs
TIMPs是基质金属蛋白酶相关性内源性抑制剂,其功能为调节细胞外基质的代谢,使CVI曲张静脉管壁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和功能均发生变化,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外基质重塑,促进静脉血管壁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改变[28]。至今人们总共发现了四种TIMP,其中TIMP-3为非可溶性蛋白,其他3种均为可溶性的蛋白。除TIMP-1可与pro MMP-9结合,TIMP-2可与pro MMP-2结合外,TIMPs只与活化后的MMPs按1∶1比例相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阻碍了MMPs与其底物结合而失去作用。
3 结语
【下肢血管疾病】推荐阅读:
下肢血管血栓06-05
下肢血管手术09-07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10-20
下肢血管病变相关性06-21
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12-05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01-01
下肢疾病05-22
下肢动脉疾病08-22
下肢静脉疾病12-09
下肢慢性静脉疾病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