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分析

2024-11-22

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分析(精选3篇)

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分析 篇1

摘要: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规定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的概念、历史渊源、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研究, 旨在从历史沿革的角度予以综览。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历史沿革

正如1797年英国学者约翰逊在评价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时, 既反对检查制度, 也反对不加限制的出版自由, 他看到, “无限制的自由的危险与限制自由的危险已经构成管理上的一个问题, 人类理智迄今无法解决”。各国相关法律也明确规定, 行政机关在信息公开之前须进行安全审查,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不宜公开的信息予以保密, 因此就要对公开范围作出明确规定, 并尽可能减少不公开的范围, 同时还要保证信息安全。保密审查不仅有利于更大程度的公开, 同时也有利于更小范围的保密和更高的保密效能, 我国各级行政机关也逐步按照条例要求建立了审查制度, 并出台相应的公开保密审查办法 (决定、条例等) 。

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研究概要

1. 相关术语及释义。

《韦氏国际英语词典》对“审查 (censorship) ”定义为“审查者诸如阻止被认为反动资料流通或出版的行为”。对“审查者 (censor) ”定义为“为了压制任何反动东西而被授权审查印刷品或可移动画面的人”。关于“保密审查”的英文释义, 较常见的是“censorship”一词与“secrecy”、“privacy”、“press”、“information”等词同时出现在国外文献的题名中。国内也有使用“examination on confidentiality”来翻译“保密审查”一词, 但是在国外文献中很少如此使用。上述界定的缺陷是未指出谁有权利以及采用何种手段查禁书籍, 在今天, 某些文化、教育组织可能根据官方旨意或道德标准限制部分书籍发行, 在历史上, 则是教会和王权以纯洁教义和国家安全为名通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检查和禁止刊印、发行、进口、流通、占用不符合标准的出版物[1]2。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府信息前, 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审查。”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是指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 对拟公开的信息是否涉密进行甄别鉴定, 以确认信息是否应该公开的整个行政活动过程[2]29。

2. 相关文献研究。

通过对中外文常用数据库进行 (题名=保密审查;Title=secrecy censorship) 检索, 结果相对来说较少。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三篇是: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的一篇博士论文“信息审查:跨文化环境中‘日德兰邮报’社论漫画的报纸报道的比较分析”中构建了信息审查模型, 该模型从政治立场、个人信仰、宗教、新闻法律、宣传、抨击等方面对信息进行审查[3]。国内硕士论文“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研究” (李延枫, 2010) 和“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保密审查制度研究” (何洁, 2012) 阐释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的理论基础, 分析了保密审查机制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同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介绍了国外保密审查的相关经验, 最后从保密审查主体、标准、程序、责任、救济等角度对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提出了建议[4]。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 目前大多集中在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的经验推介、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工作的价值、意义、实施、立法、制度、成效、例外、难点和建议等方面, 这也为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对于从主体、标准、程序、责任、监督和救济等侧度研究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历史渊源

现在所知的最古老的法典是公元前2100年左右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法典》, 在整个古代, 道德与宗教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5]11。在古希腊, 诗歌包含浓厚的宗教色彩, 宗教既是诗 (和音乐) 的软床, 又是诗人热情讴歌的内容。诗与宗教的关系极其紧密, 以至于撇开神话和传统的故事, 人们将很难真正理解希腊诗歌 (包括史诗、悲剧等) 的实质。柏拉图在《法律篇》中, 要求诗人将其作品送给执政者审阅, 因为执政者可以判断作品是否有益于公民的精神健康[1]218。至此, 出现了文化领域“审查”的影子。中世纪以前, 查禁异端学说和图书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99年对苏格拉底的审判, 苏格拉底被控传播异说而被判以死刑, 这一事件比秦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 还要早180多年[6]。自古代埃及人将文字记载在尼罗河的纸草上开始, 到羊皮、甲骨、竹简、绢帛以及纸张的出现和使用, 书报成为记载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 长期孕育于中世纪而形成于15—16世纪的书报检查制度是封建专制统治的产物, 各朝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欧洲的书报审查制度可溯至基督教的诞生时期, 2世纪, 伊弗所议会焚烧了迷信的书籍[7]55。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初期的商鞅 (当时称为公孙鞅, 他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 [7]56。1450年德国古腾堡发明印刷术本意是为了避免书籍抄写中的错误, 但“有26个铅字兵我就可以征服全世界”[8]38!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远远超过这种思想创始人的直接影响。动摇了中世纪基督教神权统治根基的主要思想潮流是风起云涌的文艺复兴运动、科学革命、宗教改革运动和印刷业的革新[1]。

三、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立法与实践概况

随着记录知识载体的不断变革, 特别是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 产生以来, 信息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也随着瑞典1766年《出版自由法》的确立而逐渐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 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来。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的矛盾也随着各国政府的独立性和开放性日渐凸显, 以“保障公民知情权, 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公开”为主旨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也愈加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在瑞典, 《政府宪章》中有关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规定、《出版自由法》、《表达自由法》以及《保密法》共同构成出版自由与信息公开制度的宪法与法律基础。《出版自由法》确认瑞典公民及在瑞典定居的外国人具有不受政府事先审查而出版发行印刷品的权利, 同时该法规定政府文件须向社会公开, 对于公民查阅文件的请求, 除非有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定, 不得拒绝。1991年制定的《表达自由法》将其适用范围扩展至广播/电视等差不多所有的电子媒体, 内容上虽然贯彻了《出版自由法》的一般原则, 但电子媒体所享有的表达自由没有报刊、杂志等印刷媒体充分, 并且不能完全免除政府的事先审查。

在美国, 九类例外属于许可性规范而非禁止性规范, 即有关行政机关可以不公开但法律并不禁止有关机关公开这些信息。雷诺司法部长在其致各个政府机关的备忘录中提出了“可预见的危害”的标准, 即只有面临这种性质的危险时, 才应该对九类例外信息申请予以拒绝, 否则都应该公开。“911”事件后, 司法部长阿斯克罗夫特将前任司法部长“可预见的危险”的标准改变成为“合理的法律根据”标准, 即只要行政机关有合理的法律根据, 就可以对九类例外信息予以保密处理。国会于1974年通过了“信息自由法修正案”, 明确要求在适当的情况下, 法院应对定密进行实质性审查, 对保密文件进行不公开审查。对于从相对人处得到的信息是否需要保密的标准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总之, 美国的保密审查工作贯穿于解密全过程, 主要根据《信息自由法》及历届总统行政命令来进行。

在日本, 在确定具体的不公开信息时, 立法者主要考虑不公开信息所涉及的行政要素和相关权益保护。行政要素包括:事项要素、定性要素和时间要素;相关权益包括:个人信息、团体信息、防卫信息、警察信息、审议研讨信息 (意思形成过程信息) 、事务事业执行信息等。

在中国, 保密审查最初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 作为一种对国家秘密的管理方式和保密制度而产生, 主要做法有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对外提供资料保密审查、科技信息保密审查和上网信息保密审查, 目的是确保国家秘密在任何情况下的安全保密和合法利用。目前学者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国家秘密的界定、商业秘密保护、个人信息界定等, 我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陆续发布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相关制度规定。如:中央保密办主任、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同志2008年在国家行政学院为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培训班作了“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保密审查工作”的报告[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10]等。特别是国家保密局2009年出版的《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手册》对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依据、原则、程序及监督管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

参考文献

[1]沈固朝.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M].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本书编写组.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手册[M].金城出版社, 2009.

[3]Information Censorship: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ewspaper Coverage of the Jyllands-Posten Editorial Caricatures in Cross-Cultural Settings, Julle Georee Thomas, 2010.

[4]李延枫.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5][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 2010.

[6][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 2002.

[7]潘国彦, 潘建农.部分国家书报审查制度初探[J].出版发行研究, 2006 (9) .

[8]Harold Weber.Paper Bullets:Prints and Kingship Under Charles II[M].University of Press of Kentucky, 1996.

[9]http://www.jccb.com.cn/magazine/news/000970.html.

[10]http://www.hefei.gov.cn/n1070/n304559/n310576/n313486/n18642027/n18642050/n18642078/18642779.html.

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分析 篇2

根据市保密局转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保密委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办接到通知后高度重视,组织相关科室对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自查。基本情况如下:

一、制度建立情况

我办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出台了《德州仲裁办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网站审批制度》,并经有关会议讨论通过,以文件形式发布。

二、工作机制和责任制落实情况

在《德州仲裁办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规定的基础上,我办进一步明确有关保密审查的职责分工、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不发生泄密事件,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确保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顺利开展。对主动公开的信息,由相关科室确定并制作、更新,并交由分管领导审批后发布。对依申请公开的信息,按照“统一受理、分别办理”的原则,根据工作职责分流到相关内设科室。相关科室负责办理,经本科室负责人审核报分管领导审批并发布。

三、网站信息发布情况

我办严格遵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德州仲裁办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的有关规定,对维护稳定、政法、信访、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等涉密信息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涉密信息不上网”。

经审查,截止目前,我办在门户网站发布平台上未发现涉密信息。

四、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保密工作的教育力度需要不断加强。以宣传教育为主导,强化保密意识。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保密意识,提高做好保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和重视网上信息的保密管理。

(二)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严格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保密审查管理的保障。虽然已经建立了有关保密审查制度,但审查的依据范围广,有时难以找到依据,因此,必须结合单位实际,进一步细化保密审查依据。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保密部门文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不断增强依法做好保密审查管理的能力。针对信息发布中存在的不规范等问题,要求对上网信息严格审查、严格控制、严格把关,从制度上杜绝泄密隐患,做到“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

政府信息公开审查分析 篇3

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纳税人和有关组织依法获取国税部门政府信息,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发挥政府信息服务纳税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信息公开的保密审查,是指吉安市国家税务局在公开政府信息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拟公开政府信息是否涉密进行的审核把关。

第三条吉安市国家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公开办公室)在吉安市国家税务局保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的组织管理。

吉安市国家税务局局内各单位是保密审查的责任单位,拟公开政府信息的最终审签者是保密审查的责任人。

第四条保密审核坚持结合实际,依法审查,既保守国家秘密又便利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原则。

第五条吉安市国家税务局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均列入保密审查的范围。

第六条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对以下内容重点进行保密审查:

(一)国家及省税收工作重大决策事项;

(二)以吉安市国家税务局名义制订的规范性文件;

(三)吉安市国家税务局领导在全市性会议、专题会议、研讨会、座谈会等会议上的讲话稿、发言录音整理的文字材料;

(四)月度、季度、等税收收入数据,税源、征管、稽查、财务、机构人员、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统计数据;

(五)税务稽查案件查处情况;

(六)税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情况;

(七)税制改革、税收政策调整、税收征管改革和行政管理改革的措施和方案;

第七条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保密审查:

(一)是否属于密级(秘密、机密、绝密)文件内容,保密期限是否期满;

(二)是否属于吉安市国家税务局尚未决定的事项;

(三)信息公开后是否可能直接造成国家的税收流失;

(四)信息公开后是否可能严重干扰政府和税务部门正常的工作秩序;

(五)信息公开后是否可能造成社会和经济秩序混乱;

(六)是否涉及个人隐私、法人或有关组织的商业秘密;

(七)是否存在不宜公开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对拟公开的一般性政府信息,由信息提供部门进行保密审查后,经处室负责人审签,交由信息公开办公室予以公开;对拟公开的重要信息,承办处室报分管局领导审批。对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公开后可能引起重大社会影响的重要政府信息,除履行以上程序外,需报保密委员会负责人进行保密审查后,交由信息公开办公室予以公开。

第九条保密委员会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或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十条 对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保密审查应与对该信息的其他审核工作同步进行,保密审查时间不影响信息公开的时限要求。

第十一条 吉安市国家税务局对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核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保密委员会负责对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泄密或因保密审查不当造成不良后果和重大影响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吉安市国家税务局。全省各级国税机关可以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吉安市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过程色谱仪下一篇:资本主义大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