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

2024-09-13

幼儿教师资格(精选12篇)

幼儿教师资格 篇1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策略指导》是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化敏研究员主编的一本提升幼儿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文集。本书选取了52个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 有针对性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 帮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教育理论, 在新教育观念与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2008年, 本书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全书包括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三部分, 展示了当前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第一部分是教师与儿童。这一部分是从《纲要》的五大领域出发, 将五大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教育策略以案例的形式呈现, 力求使教师从亲身体验中感悟《纲要》的内涵, 如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的章节中提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有四方面内容, 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其中, 倾听排在首位。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 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 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 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 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作者从简单、容易操作的教育策略中让教师掌握《纲要》的实践要点, 为促进教师真正成为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提供帮助, 让幼儿在教师的支持下成为主动、自信的学习者, 获得全面的发展。

第二部分是教师与家长。作者提出如何更好地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以及如何合理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 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 以便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教师和家长交流要有一些技巧, 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 包括幼儿在园吃饭、睡觉、上课、游戏等方面的进步表现, 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其中作者认为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有一种最简便、最常用的沟通方式——约谈, 这也是美国幼教机构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与家长在接送幼儿时的短暂交谈, 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 使家长和教师得知近日乃至当天幼儿在园、在家情况。教师与家长约谈是有目的、有准备、有计划的, 约谈前, 教师与家长双方都要做准备。在交谈中, 通常教师简要、全面地汇报幼儿这段时期在园里的表现, 着重谈幼儿的进步和优点, 展示幼儿的作品, 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家长谈幼儿在家里的情况, 入园后或近来的变化与长进, 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园里的希望, 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 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每次约谈的主题与内容不尽相同, 比如, 幼儿入园后的第一次约谈, 着重于听家长介绍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等, 教师则说明园里的教育计划。约谈也可根据家长或教师的建议, 集中讨论幼儿发展的某方面问题。

第三部分教师与社区。教师还要利用好周边社区的资源。教师不仅要发挥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 而且需要与有关部门、各方人士联系和协调的能力, 要有动员社会力量, 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水平、对幼儿教育持有不同认识和态度的社会群体交流、合作的能力。作者就如何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早教活动, 如对0岁~3岁幼儿开展社区早教服务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

《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幼儿教师教育实践策略指导》一书在编排方式上, 均设置了五个环节:体验分享、案例、分析和提示、教育策略、资源库, 通过对各个案例的分析, 提出具体的的教育策略, 非常直观, 尤其是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 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幼儿教师资格 篇2

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的主要环节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接待幼儿入园、早操、教育活动、间隙活动、自由游戏活动、进餐、睡眠、午点、离园、晚间活动、盥洗等。

(一)各个活动的组织要求 1.接待幼儿入园

接待幼儿入园,包括以下几项工作:(1)接待幼儿

教师要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要相互问好。教师的情绪、态度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作用要使幼儿感到亲切、温暖,感到教师喜欢他、等待他、欢迎他。由此他也会喜欢老师,喜欢上幼儿园。教师应有礼貌地向家长问好,用简洁的语言向家长了解儿童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的要求和意见。对双方需要及时商洽的问题交换意见,做好个别幼儿的药品交接工作。

教师利用晨间接待的机会,与幼儿亲切交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个别教育,对不爱活动、性格孤僻的幼儿要具体关照,给予帮助。吸引幼儿参加集体生活,为此,教师应提前做好接待

幼儿的准备工作。(2)晨检 晨间检查根据各园的条件:可以由带班教师负责,也可以由专门的护士、保健教师负责。晨间检查是为了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检查幼儿的个人清洁卫生,以便做到对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晨间检查的一般方法是:

一看,看脸色,看皮肤,看眼神,看喉咙 二摸,摸摸是否发烧,摸腮腺是否肿大;三问,问幼儿在家吃饭情况,睡眠是否正常,大小便有无异常;四查,检查幼儿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3)幼儿活动的引导

①值日生: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保持活动室的整洁、有序、美观。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大班幼儿参加活动室的清洁工作,如擦桌椅、整理玩具、整理图书、照料自然角、记观察日记等。让幼儿参加这样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发展了动作,熟练了技能,又培养了幼儿热爱劳动和相互友爱的优良品质,促进了幼儿独立性与自信心的发展;②分散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自由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如看图书、搭积木、下棋、折纸、画画等。要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由选择玩具,自由选择伙伴,给幼儿自主权。

2.早操(或间操)以体操为主并配以跑步、体育游戏、器械活动等,宜按年龄组织团体活动;以锻炼身体,培养团体精神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主要目的。

3.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从儿童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组织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活动。教师设计与组织教育活动应注意以下各点:

(1)每个教育活动应有明确的、适宜的教育目的要求;(2)组织教育活动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3)灵活采用集体的、小组的或个别的活动形式及多样化的方法;(4)教育活动中引导儿童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活动过程;(5)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进步;(6)每次教育活动的时间,可根据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方式和儿童年龄而定,有长有短,以儿童不过度疲劳为限;(7)每日均应安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4.间隙活动

间隙活动是使幼儿大脑获得休息,调节幼儿身心的有效方法。任何劳动都伴随着大脑皮层机能的消耗。经过一段时间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后,幼儿会出现大脑皮层某区域机能活动性暂时降低的现象,产生疲劳。这时就需要休息。安排好间隙活动,是为了让幼儿的大脑、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活动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尽量安排在户外进行,让幼儿玩得愉快,休息得好。

在间隙活动时间里,教师要提醒幼儿上厕所、喝水。教师要保证幼儿每天喝足够的水,这是因为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活动量大,消耗水分较多,儿童对水的生理需要相对比成人要多。不同年龄的儿童每人每日对水的需要量是不同的:1~3岁,110~155毫升/公斤体重;3~7岁,90~110毫升/公斤体重。但幼儿往往忘了自己去补充水,所以教师必须适时地提醒幼儿喝水。在一天中,至少要组织幼儿饮水两次,还要允许幼儿根据自身需要随意喝水,特别是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应随时供应凉开水。剧烈活动结束时,应等幼儿身体恢复平静后,再让儿童喝水。夏季出汗多,汗液中带走了一定的盐分,应该给幼儿喝一些淡盐水。总之,应该为幼儿准备充足、清洁的开水,要教育幼儿勿暴饮、勿喝生水,讲究饮水卫生。5.游戏或自由活动

上午游戏时间内,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游戏(详见游戏活动),也可以组织户外自由活动或体育游戏。游戏活动应丰富多彩,尽量安排在户外进行,要注意动静交替。无论组织哪种活动,都要注意在饭前半小时转入安静活动,进行盥洗,而后进餐。

6.盟洗

在饭前10~15分钟组织幼儿盥洗。盥洗应使用流动水,每个幼儿要用各自的毛巾。让幼儿按顺序或分组盥洗,同时,还要教会幼儿正确洗脸、洗手,正确使用肥皂、毛巾,教会小班幼儿漱口和中大班幼儿刷牙。冬季要教幼儿使用润肤霜。

7.进餐

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和午睡后的点心。根据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幼儿园要制订正确的饮食制度,幼儿进餐必须定时定量,开饭要准时,进餐间隔时间应为3~4小时。正确组织幼儿进餐应做好以下工作。

进餐的准备:由教师带领值日生布置好餐桌,准备好餐具,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干净、安静的进餐环境。

浅谈幼儿教师如何爱幼儿 篇3

说到爱孩子每个老师都会说出好多的方法和感言甚至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爱孩子是合格的幼儿园老师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当然爱有好多种《纲要》将他分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五大领域教学和常规教学活动之中,就是要我们无时无刻的都去给予孩子们所需要的。让他们学会爱和被爱。

一、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幼儿、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记得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小桃子跑来问我:“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丽丽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攀岩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朕熙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攀岩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我来到攀岩前,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用手抓住了墙壁,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幼稚的攀岩墙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老师,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的心走的更近了,他们和我的感情更深了,于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和朋友相处,在一次次感情的交流中,萌发他们爱的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孩子们互相帮助,师生们谈笑风生,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让我惊讶的是在让他们感受爱时,他们也回赠给我真诚的爱。记得那次我感冒了,很严重。我嘶哑着嗓子去给小朋友上课,那天恰巧我穿了件新衣。刚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大呼小叫地说:“老师好!”我刚张开嘴让他们安静下来,突然有个声音大声地说:“不要吵了!老师的嗓子哑了!老师的嗓子都哑了!”顿时整个教室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端正地坐好,安静地看着我。当我张开嘴让他们跟着我念儿歌时又有小朋友举手提议:“老师,我们今天学唱歌吧!我们能自己跟着磁带学,那样你的嗓子会好得快些,妈妈说嗓子哑了要少说话!”多懂事的孩子,只知他们平时爱惹我生气,不知他们竟也知道关心我!下课了,孩子们硬要把剥好的橘子塞进我的嘴里,说:“老师吃了它吧!吃了你的嗓子就会好了!”在那一刻我发现孩子们已经学会爱别人了,面对这金子般的爱,我顿时热泪盈眶了。这不就是高尔基说的:“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你的点滴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二、爱是一种行动体验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幼儿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给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动表达着我的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

教师不仅要用行动爱孩子感染孩子,同时更应用行动榜样影响孩子。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在通过模仿来认识感知世界,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认识世界。教师正是孩子们的榜样,她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正像有人说的“幼儿是一面镜子,是谁的镜子呢?是我们每位老师的镜子。”其实,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当你生气想发火时,当你的言行没有为人师表时,请想一想,一面面小镜子正照射着你!”于是,我在孩子们面前非常重视榜样作用。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我都会站在班门口迎接,主动说“小朋友早上好”,当他们离开时我也总会说一声“小朋友再见”;每次在活动室里,我要坐下我都会轻轻的移动板凳,轻轻的坐下,这时我也会要求自己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当小朋友帮我拿东西时,我也总会说声“谢谢!”我自己这样做,我也要求孩子们这样做。长期以往,孩子们受教师长期行为影响,他们逐渐也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我也不忘时时把爱融进学习里。我把烦琐的管变为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过分的控制变为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把过于集中的教育教学全分散给孩子们,用他们的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记得,在一次“动物过冬”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它们会冷吗?小动物吃什么呀?带着疑问我们分头去收集资料,丰富知识、去感知这个神秘的世界,也使孩子们多了一份对动物的爱。

三、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幼儿教师如何正确评价幼儿 篇4

一、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

静态评价是按照评价标准对幼儿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进行判断, 考察的是幼儿在某一时间或阶段内发展的现实状况。动态评价是对幼儿发展、变化状态的分析与判断, 重在考察幼儿当前的发展较之过去的进步情况, 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时一定要使二者相互结合, 做到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

在一次有关蜗牛的教育活动结束后, 老师进行活动小结评价:“小朋友今天讲得真好, 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了蜗牛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活动时大家都能大胆发言, 希望小朋友们下次继续努力。”这种评价方式是对所有参与幼儿的总的评价, 是一种静态的评价, 它只是评价了幼儿的表现幼儿活动的结果, 提出希望, 缺少对幼儿活动细节的评价, 给幼儿的感觉是空洞的, 对教育活动的内部印象不深。而且只是使幼儿获得了知识, 没有培养幼儿动手、思维、学习的兴趣。在教育活动中, 应将对幼儿的评价作适当调整, 不仅对幼儿的活动结果进行评价, 还使评价自然地伴随整个教育活动过程, 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进行, 使之成为动态评价, 通过评价给予幼儿支持和援助。

二、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避免一味的“正面”评价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实施, 赏识教育和激励性评价得到强化, 批评成分相对匮乏。活动中出现了教师表扬过多, 以至于忽视了教学评价与幼儿全面发展相结合, 使评价失去了针对性, 影响了幼儿受挫力的培养。负面评价对幼儿来说, 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味地表扬, 不批评、不惩罚, 这样的教育是残缺的。批评能促进幼儿认识自我, 提高耐挫能力。我们经常见到这种现象, 某幼儿因得不到小红花, 回家哭闹不止。因为受到老师的批评, 而不去幼儿园。长此以往, 幼儿会形成自私、任性、蛮横等性格。这对幼儿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 当幼儿有不良行为时, 教师运用批评能使幼儿不良行为得到抑制, 控制不良行为产生的后果, 从而约束幼儿的言行, 使他们遵守一定的规则。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如果幼儿出现不懂规则, 破坏正常活动的开展时, 教师适时适当地批评, 制止幼儿不当的行为,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教学活动中, 应当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慎用横向评价

幼儿的身心发展, 虽然遵循一般的共同规律性, 但是又各不相同, 都有鲜明的特点, 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我们无视幼儿的个性差异, 单凭对认知结果的评价, 就给幼儿贴上标签, 进行优劣之分, 显然是很不科学的。

在教学活动中, 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 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例如, 有的教师在幼儿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 常常给予批评, 挖苦。在一位幼儿回答错了的时候面向全班幼儿说:“大家说××说得对吗?”全班幼儿大声否定。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对幼儿要慎用横向比较。同一年龄班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不平衡, 教师要从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出发, 为他们设计不同的目标, 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指标。在数学排序活动中, 要求能力弱的幼儿只要能完成两个变量的排序, 能力一般的幼儿能按照变量特征的标记完成两个变量的排序, 能力强的幼儿可完成三个变量的排序。对于这三个层次的幼儿, 评价的标准不同, 但只要他们实现了目标, 就应给予好的评价。只要幼儿在不同层次的操作过程中获得了有效发展, 就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奖励策略, 激发幼儿的自信心。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他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 只是九种智力各具特色, 因此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 也是出色的, 教师要对幼儿抱以殷切的期望, 采用多元化的标准, 善于从多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幼儿, 寻找和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发掘幼儿的潜能。

四、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逐步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 老师要帮助幼儿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而不只是知道不应该做什么。教师要有选择地忽略那些对集体影响不大的个别行为, 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当两个幼儿发生争执的时候, 教师不要立即介入, 因为许多问题可以由幼儿自己解决。幼儿需要更多的机会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机会越多, 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就越强。幼儿在试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是在自己的思维水平上进行交流的, 其交流的内容被相互理解, 问题随之解决。对待发生较频繁的有典型意义的错误行为, 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 组织幼儿讨论的方式, 使幼儿明白应该怎么做。例如在区域活动时, 两个孩子在争抢一件玩具, 我并没有出面干涉。讲评时, 我把刚才看到的一幕告诉了全班小朋友, 并组织他们讨论:一件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幼儿反应积极, 都举起了小手, 我决定通过开展活动, 让幼儿想出更好的办法, 既满足自己的需要, 又不伤害别人。在我的启发下, 幼儿提出:可两人一起玩, 轮流玩或交换玩具玩。于是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这些想法运用于实践。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苗苗想玩蒙蒙手里的小汽车, 就用自己的书交换。两人商量后, 同意交换, 看着满心欢喜的两张小脸, 我忽然觉得教育不就是培养一种生活智慧吗?当我们的孩子运用智慧轻松自如地面对生活时, 他们肯定会更快乐、更自信。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 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 这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评价能力, 而且有利于形成对行为规范的正确认识, 并由情感驱动而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教是为了不教, 真正的道德是自律的道德。逐渐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 是教师处理幼儿错误行为及冲突时必须体现的教育目标。

五、调动肢体语言辅助评价

教师要善于调动肢体语言辅助评价。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接触而进行的感情交流。和孩子谈话时最好蹲着, 让他能平视你。当他说话不着边际时, 你要微笑着等他说完再发表见解, 可以辅以手势和面部表情, 让他觉得自己像大人一样被尊重。握握手, 拍拍肩, 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 能给幼儿身心带来愉悦和幸福。教师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孩子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幼儿教师资格 篇5

回首看看自己走过的幼教几年,虽有小小的收获,但对比于那些美丽的乡村教师,自己付出的还远远不够,很多时候发现自己缺少的还很多,我虽不能像那些美丽的乡村教师那样付出自己的一生,但我会以他们为榜样,鞭策自己今后的幼教工作。

很多时候,我常问自己,我该如何拥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说实话那的确让我有点迷茫。在暑假一次书店阅读的时候,我偶然翻到了一本名为《做幽默型幼儿教师》的书,一时被书名吸引,激发了我想要阅读的兴趣。

幽默,不仅是一种教育表情,幽默教育,让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教育的表情像盛开的花儿一样灿烂。教育的表情更能折射出教育的理念。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的教育表情似乎总是呈现出这样的一些表情:严肃、生硬,我们的教育似乎总是摆出这样的面孔:说教、责难。我们的工作虽不用为孩子的升学考试负责,但我们要为孩子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看到这里,我想,我们的确要变一变脸了。

如何变脸呢?初看简介,让我知道原来幽默感是可以培养的,而如何培养,从哪些角度去培养,我是否能提升自己的幽默是我迫切要了解的。

要想成为幽默型教师,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幽默。所谓幽默:它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是人面临困境时的减轻精神压力和心里压力的方法之一。幽默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它所表现的是积极、乐观、活泼与机智。这让我想到在幼儿园里,幽默的老师很受孩子的欢迎,因为她们会让孩子感到快乐,她们风趣的语言、幽默的动作、乐观的态度,会在无形中缩短与家长的之间的距离,使彼此交流顺畅。由此可见幽默是比较重要的。

在书中的第一章就讲到了做个幽默的幼儿教师,它从三个面呈现:

一、幽默感的表达方式。它分为语言幽默、动作幽默、材料幽默;二是、幽默感实施的途径。它从幽默的教学活动、幽默的教育活动、幽默的游戏活动三个层面展现。三是、幼儿教师提升幽默素养的方法。分别从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保持乐观幽默的心态、大胆展现自己的幽默才华、以及学会运用一定的幽默技能。在随后的三章中,笔者分别就幽默的教学活动、幽默的教育活动以及幽默的游戏活动做了详细的介绍。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常被书中老师所呈现的教育智慧所折服,从如何去选择具有有名特色的活动内容,到如何去开展幽默的教学活动都有着案例式的讲解和指导,让我能清晰的学习。书中所呈现的内容以及教案,都是我在教学中有所接触的,但惭愧自己当时执教时怎么就没有那份智慧呢?

在一页页的翻阅中,我常联想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书中为我呈现了很多教育孩子常规的案例,比如,面对撒汤的孩子,可以幽默的说桌子上流小河了;对于不爱吃饭的孩子,可以幽默的说我在地上捡到了一个喉咙;对于爱掉食物的孩子,可以幽默的说你是漏嘴巴吗?;对于挑食的孩子,你可以幽默的说学做小蚯蚓;对于睡觉前部小便的孩子,可以幽默的说太空里可是没有地方上厕所的;对于不肯睡觉的孩子,可以幽默的说我看到你的眼睛里有一个小宝宝在打哈欠;对于尿裤子的孩子,可以幽默的说你的裤子出汗了等等,很多在培养孩子常规习惯的案例幽默故事,让我很受启发。

幼儿教师资格 篇6

【关键词】责任心;幼儿教师;幼儿

教师是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师,尤其是幼儿教师更具有特殊性。面对幼儿,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专业的素质,最基础的教学就是学前教育,具有很高的重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注意教育,政府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培养幼儿教师,本人浅谈作为幼儿教师责任心的重要,帮助当代幼儿教师具备更高的责任心。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给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责任心的涵义责任心就是指对本身和他人、对集体和家庭、对社会与国家负责任的情感、信念和认识,和承担责任、遵守规范等自觉的态度。是人们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是家庭安定、社会和谐的保障,是每个人基础的人格。《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提出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因此,养成责任心有利于幼儿教师认识自身并在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幼儿教师责任心圣埃克苏佩利说:“要做人,首先就得承担责任。要想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更要具备责任心”。作为幼儿教师就要做到对幼儿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国家负责等,就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二、幼儿教师责任心缺乏的原因分析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幼儿教师缺乏《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所要求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责任心。

(1)个人原因教师自身的原因会使责任心缺乏,要求教师本身具有专业的准备,教师的素养和专业技能对职业有很重要的影响,有很好的准备就能应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如没有好的准备或是没有很高的专业精神,不仅丧失自己的自信心,还影响幼儿的成长。

(2)家庭原因教师家庭的原因会使责任心缺乏,幼儿教师除了本身的压力,还有部分是亲人和家庭的压力,教师可能会受到影响造成耐心下降,只要其本身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就会培养出良好耐心。

(3)社会原因第一,社会的期待超出教师技能和素养,也超出幼儿心智的成熟程度,给教师增加了很多压力,所以教师应该具有社会合理的期待;第二,保证幼儿园教师权利政治的参与,做到民主;第三,社会应该给予教师适度的待遇,待遇不好是不能接收的,这样就能克服待遇低的问题。

三、培养幼儿教师责任心的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特别是对于幼儿教师,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前培养

(1)各门课程教学中渗透培养幼儿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提高教育的技能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法、手段、思想上体现出创新,还要在教学内容做出创新,发挥出幼儿积极、主动的性质,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树立强大的创新意识,培养出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幼儿。

(2)校内活动中锻炼培养幼儿教师具有很强的策划活动的能力,通过开展活动达到教育目的,活动的好坏与教学有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幼儿接收能力不强,更多的学习是通过游戏来做到的,具有较强策划能力的幼师可以设计出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能大大的挖掘出幼儿的天性,让幼儿热爱学习,达到教学的目的。

(3)教育实习过程中训练培养在教师入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很重要,要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及自身素质,只有教师自身素质合格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使其具有高素养的优秀幼儿教师。

(二)在职培养

(1)以老带新以老带新的培训方式是最有效的培养教师的方式,最适合刚入职的幼儿教师,在教学时老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开展新教师学习成果的展示,让新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吸取老教师的长处,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增加自身的素养,培养成合格的幼师。

(2)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在职教师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途径就是培训和进修,在资金和师资上更倾向于发达地区,所以教育部门和培训机构应该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的教师,增加幼师培训与进修的机会,培训的机会和经费都要适度,培训机构要加强服务意识,整合培训资源,国家和各个机构要大力开展网络培训机构,使得教师方便的培训。

(3)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培训时要结合遇到的问题,针对不同需要的教师开展不同的讲座,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的讲解和分析,以观摩学习、集中培训、专题讲座、讨论会等方式相结合,其目的就是加强对幼儿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自我锤炼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要求幼儿教师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教育学生不仅仅是依靠语言讲述,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幼儿容易模仿他人,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更容易记忆,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时刻保持礼貌,给幼儿一个榜样。教师要仔细观察,把握好幼儿发展不齐的问题,善于发现不爱表现的幼儿,积极去发现他们的优点,教师有责任帮助差的学生进步。幼师应当培养自己的素养和责任心,才能更好的去发现人才。

师德为先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准则和规范,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做到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担当起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促进者的责任。一个具有责任心的幼儿教师,应无时不刻都在反省自己一切的工作,发现问题就及时的改进和调整,遇到挫折不要沮丧,当成是一种历练,是积累工作经验的过程,我们要爱我们选择的职业,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我们的专业技能还不是很丰富,专业知识懂的也是那么多,但是我们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相信只要用心就是好的,当我们怀揣着责任心去教育和关爱幼儿们的时候,我们已经是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了。

参考文献:

[1]凌苏心.关于在新教师入职教育中加强心理学训练的思考[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2]姜娜,许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科学[J].教育科学,2002(4)

[3]徐明,黄雪娜.从入职教育看美国新教师的专业成长[J].教育科学,2002(2)

[4]王少菲.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必然性与模式构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5]易红郡.英国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进修的一体化及其特征[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5)

[6]叶青.联和打造新世纪教师入职教育平台闭[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3(12)

[7]丘学良.谈幼师生教育管理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0(18)

作者简介:

幼儿教师资格 篇7

林崇德、申继亮教授认为, 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主要包括: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行为与策略。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其从事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1]。“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系统的教师教育和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获得并逐渐发展而成的, 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心理品质”。[2]叶澜教授认为, 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专业精神、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育智慧。本研究以新《纲要》为指导, 从幼儿教师的特殊性着手探讨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相关问题。

一、完善的道德素质

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中, 道德素质应该是核心。一方面, 由于幼儿教育也是一种信托行为, 幼儿教师掌控的是学龄前的幼儿, 作为受托人的责任重大, 同时使幼儿教育充满了强烈的道德意义。另一方面, 幼儿园教师的道德素质也是自身发展和提高工作效能所必须的。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 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幼儿教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承担着特殊的使命,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 “幼稚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历程“, “因此, 幼稚园教师的任务更加重大”, 其道德素质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有着特殊之处。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工作人员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爱护幼儿,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 品德良好、为人师表, 忠于职责, 身体健康”。这是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外在的强制性的要求, 实践中需要将此规定落到实处, 将此社会道德规则内化。首先表现为热爱、尊重每一个幼儿, 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爱与尊重是教育他们的基础。教师热爱班里每一个孩子, 平等对待与尊重每一个孩子, 是对儿童权力的尊重, 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 同时也是一种榜样和教育。其次表现为幼儿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这是教育好幼儿的保证。幼儿并不仅仅是幼小的个体, 更重要的是这个社会未来的社会成员, 幼儿教师要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同, 可以说和幼儿是朝夕相处。其音容笑貌、言行举止都会有意无意地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幼儿教师事业心强, 有责任意识, 就会自觉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 避免对儿童产生消极影响。另外, 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琐碎劳累、收入低、社会地位普遍得不到认可, 这些因素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如果仅仅把教师作为谋生的工具, 那么最终受到伤害的是幼儿和教师自己。因此只有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意识, 才能保证教育成效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 这是从事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有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理念, 是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重要差别, 也是未来教师专业素养不同于以往对教师的要求的重要方面”。[3]幼儿教育这个事业在21世纪将对人类社会、时代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因此它要求“从业人员有高度的自觉性、责任感和创造性”。尤其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先进正确的教育理念。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形成的终身教育观、儿童观和保教活动观。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这是一个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定位。幼儿教育应追求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 是幼儿园阶段从小学的预备阶段成为人生的起始阶段。这表明, 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不同, 幼儿教师只有形成终身教育理念, 才有可能通过适宜的活动, 有效地组织指导实现新《纲要》确立的目标。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 而幼儿是不同于成人的独立的、自主的和独特的人。新《纲要》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形成“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利、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观”[4], 此观念有助于幼儿教师理解幼儿教育的科学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和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含义。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的实践方式, 它是沟通教育理想和幼儿发展的桥梁, 是幼儿园各种活动的中心。幼儿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必须围绕活动的目的与任务为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创设环境, 合理安排时间, 选择合适内容, 应用各种形式,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通过师生互动, 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三、丰富的专业知识

根据幼儿教育的特殊性, 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包括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三个方面。

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幼儿教师应该成为“通识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也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也才能够提高自己在家长和社会中的地位。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对于幼儿教师尤为重要, 使其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提升幼儿教师个人的生活质量, 体验生命的价值。自然科技知识的掌握, 有利于幼儿教师科技素养的形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教师应首先形成端正的科学态度, 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这对于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尤为重要。其次幼儿教师还要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科学。幼儿教师不是“哄”“看”孩子的“高级保姆”, 只有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哲学等理论与知识, 才能依据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最后幼儿教师由于其特殊性, 还要具备精深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法和幼儿园课程等知识, 可以为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告诉教师在幼儿园具体该做什么和该怎样做。

四、高超的专业能力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 对于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对幼儿施加有目的的影响的主体“行动”能力, 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中相对独立和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能力可以使幼儿教师胜任承担好自己的角色。当今社会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有效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 尤其在今天园本课程开发的大背景下。即根据一定教育目标, 运用己有的“教育专业知识” (关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知识如课程标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原有经验等) , 选择教育内容或开发课程资源, 对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幼儿教师要根据本园特点、本班儿童发展和当地特色, 灵活有创意地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 创设良好环境, 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第二是教育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 即在教育过程中组织与管理各种形式的学习或探究活动, 调节幼儿行为, 保证教育活动朝着既定目标进行的能力。在幼儿园里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和创设的环境, 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教育监控。一方面教师要监控幼儿的学习, 并提供支持和帮助, 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教育决策、行为、能力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思, 以促进自我改进、自我成长。第三, 幼儿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与社会一样也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如师幼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另外, 幼儿园并不是封闭的系统, 还需建立家长与教师的关系, 建立与所在社区有关机构人员的关系。只有使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教育合力, 才能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大环境。因此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第四, 幼儿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这既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幼儿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又是由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幼儿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开展学习和研究活动, 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结合起来, 提高研究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的素质应是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综合统一。在此基础上, 才有可能形成幼儿教育的专业智慧, 把握教育契机, 灵活处理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从而不断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申继亮.教师素质论纲.北京:华艺出版社, 1999:30-34.

[2]杨高全.论教师的专业素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3, (26) .

[3]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 1.

幼儿教师资格 篇8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构建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终身学习, 也要积累实践经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 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幼儿教师首先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国外有很多值得国内借鉴的先进理论、方法, 还要学习新鲜知识及注重文化含量。此外, 也要秉承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成为终身学习典范。终身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培训、阅读。不管是园内培训还是园外培训, 都是促进教师掌握更多专业知识的有效手段。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注入新鲜血液, 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许多幼教专家认为, 一个幼儿教师要成为一个发展型教师或更优秀的专家型、成熟型教师, 就必须要重视实践经验在丰富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体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作用与重大意义, 也就是要树立“实践科学”的观念。教师许多知识的掌握, 都是来源于实践, 笔者在幼儿园待过一段时间, 也与幼儿教师有一定交流, 了解到他们中也有许多人是看过很多理论方面书籍的, 但都记不住, 等到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了, 印象才深刻, 这就是实践的魅力。积累实践经验也是丰富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体系的一个“重头戏”。

二勤于反思, 更要注重沟通交流

著名教授叶澜老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深刻说明了教学反思是一个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一个成熟型甚至是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因为勤于反思不仅仅能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 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 而且还有利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展开, 更好地指导实践, 从而丰富实践知识。教学反思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可以是对一件教育事件的思考, 可以是源于生活中某件事启发出来的思考, 还可以是撰写的教育笔记。教学反思包含两方面内容, 一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 它包括: (1) 通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知识, 去除自己部分陈旧的观念, 对自己进行深刻地反思并依据新观点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2)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幼儿教师要走进他人的课堂之中, 听同行或专家的课, 主动与其他老师沟通, 取其精华并为己所用。二是教学实践的反思, 包括对教育实践活动之前确定的教育目标反思, 对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的反思, 进行效果的反思, 每日一点点的反思。小溪只要能坚持下来, 必将汇聚成知识的海洋, 累积成数以万计的知识财富。

反思也不能是“闭门造车”。在这个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 一个人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的“雪球效应”表明, 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会丢失或者磨损, 与此相反, 知识只有在相互交流时才可能得以发展, 从而实现知识的增殖。教师之间只有构建起学习共同体, 进行交流、沟通和科学研讨, 合作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才能群策群力, 集大家之智慧, 使个人知识体系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越滚越漂亮。信息技术也在沟通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专家学者之间进行知识分享的有效途径。

三融会贯通, 也要学会查漏补缺

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之间要融会贯通。通识性知识也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掌握多少社科、艺术、信息技术知识, 掌握到什么程度;而是在通识性知识的学习中去锻炼出一个勤于思考的大脑, 使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与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能在教师头脑中融会贯通;也是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互相融通, 形成教师宏大的问题视角, 用跨学科、跨领域的观点去分析、思考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形成网络, 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岳亚平老师曾对成熟型、发展型和新手型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了研究。她认为, 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在自身知识结构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新手型教师因为从事幼儿教育在3年以下, 他们的通识性知识很丰富, 但缺乏实践知识;发展型教师各类知识基本够用, 各类知识都需要积累;成熟型教师因为教龄在10年以上, 所以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实践知识很丰富, 但通识性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已经老化, 需要及时补充。所以, 每个幼儿教师都应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有所了解, 可以勾勒出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图表, 这样, 既了解自身已有的专业知识, 又看到自身所匮乏的知识, 查漏补缺, 更有针对性地补充所缺乏的专业知识, 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

总之, 这几个层次知识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是决定优秀教师能否成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关键。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 沿着前人成功的路径, 花大力气去认真、系统、完整、科学地读书学习, 开阔视野, 丰富涵养, 综合提高。要深入细致地研读原著文本, 弄清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原理, 原汁原味地理解和掌握其内容和观点, 努力结合自己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实践, 在深刻反思、深入领会的基础上, 进而将普遍的教育教学管理原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还要查漏补缺, 勾画出自身知识结构地图, 使优势与缺陷一目了然, 更有针对性地去补充。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愿景, 是教师不懈追求的自我实现过程, 它需要每一个个体终身努力, 它是一个漫长的实现过程, 在这种共同追求与逐步实现的过程中, 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将持续完善与充实。

摘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合格幼儿园教师的标准, 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本文阐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构建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三点启示, 强调了它不仅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前提, 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知识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岳亚平.幼儿园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特征分析[J].幼儿教育, 2010 (9)

[2]蔡丰海、王大伟.教师知识管理:内涵与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 2008 (9)

[3]岳亚平.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特征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9)

[4]赵静.运用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 2011

给幼儿教师奖励幼儿的一些建议 篇9

一、关注奖励对象整体性和差异性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奖励对象集中在个体奖励, 即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个别表现好的幼儿进行奖励。而对于群体奖励来说, 占得比重是比较轻的。针对个体的奖励只是教师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奖励, 这样的奖励方式会忽略大部分幼儿的需要, 打消没有受到奖励的幼儿的积极性。群体奖励就是对集体进行的奖励, 不单单是针对于某个人的奖励。这种奖励方式可以使多数幼儿受到奖励, 有效地避免了没有受到奖励的幼儿产生消极的心理, 也可以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从观察中发现, 某幼儿园要求教师每天拥抱每一个孩子, 这种肢体的行为使得幼儿能深切的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喜爱, 同时也是肯定幼儿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教师对幼儿的肯定是很重要的, 每天拥抱每一个孩子这种做法就是教师对每一位孩子的肯定。同时, 集体奖励的方式也兼顾了奖励的均衡性。所以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奖励时应该适当增加集体奖励的方式, 保证奖励的整体性和均衡性。

尽管奖励应该面向全体, 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阶段以及不同幼儿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奖励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 针对不同的幼儿应该采用不同的奖励形式。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奖励上应该有所差异, 例如, 小班的幼由于刚进入幼儿园, 他们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不适应、缺乏安全感, 他们渴望接近, 需要老师的身体接触 (拥抱、抚摸) , 从而得到安全感。大班的幼儿对于奖励已经司空见惯了, 这个时候教师需要更多的丰富奖励的形式, 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当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时, 教师也应采取不同的奖励形式。在观察中发现这样一个例子:

大班的一个男孩特别调皮, 老师一般很少奖励他。有一天, 这个幼儿画了一幅画让老师看, 老师当着全班的面奖励了这个幼儿一朵小红花。一天下来, 这个幼儿表现一直很好, 活动也很积极。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一般在班里总有极个别不受老师关注的学生。但是一旦老师适当的奖励他们, 他们的表现就会特别积极。相反, 经常受到奖励的学生可能对此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因此, 教师在奖励幼儿时应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奖励方式效果会更好。

二、奖励形式的新颖性

奖励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 但是幼儿园教师的奖励形式却只是局限于那几种, 例如:画小红花、奖励小贴画等。几十年来,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采用同样的奖励形式。一成不变的奖励形式会使幼儿失去对奖励的兴趣, 从而致使奖励失去了意义。其实奖励也是一门艺术, 我们不能机械式的使用奖励, 在原有的奖励形式的基础上, 可以创新一下, 改变一下, 让奖励变得有吸引力。幼儿总是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 在奖励时变换一下形式。新颖的奖励形式可以让幼儿对奖励一直保持一种新鲜感, 不但避免了幼儿对反复的奖励形式不再感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奖励的有效性。在观察中发现, 有的教师会在游戏活动中采取跟幼儿互动的奖励形式, 如:与幼儿击掌、与幼儿撞屁股、与幼儿碰碰头。这些奖励形式是与传统奖励不同的, 它不单单是让幼儿被动的接受奖励, 而是以师幼互动, 这种形式可以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正确把握奖励的时机

奖励的时机分为即时奖励和延时奖励, 针对不同的奖励情况应选择不同的奖励时机。如果应该即时奖励的用了延时奖励, 应该延时奖励的却用了即时奖励, 那么奖励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在观察中发现, 一般情况下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用即时奖励比较多。那是因为,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当幼儿有良好的表现时, 教师必须利用即时奖励来马上肯定幼儿的行为, 从而使幼儿有效的保持这种行为, 并且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在游戏活动中, 则用延时奖励比较多。因为在幼儿进行活动时, 教师一般不会去干预或打断幼儿。而是在活动结束后, 总结活动时对幼儿进行奖励。这样做可以避免在幼儿兴趣正浓厚时将其打断, 同时也保证了游戏活动的连贯性。正因如此, 教师一定要正确的把握奖励的时机, 避免不恰当的时机影响奖励的效果。

四、走出奖励的“疲软”误区

很多教师发现, 自己的奖励似乎不那么有用了。是什么原因致使奖励失去作用了呢?俗话说“过犹不及”。凡事都有一个度, 就好比同一种刺激, 如果出现的多了, 人们就会对这种刺激习惯, 当这个刺激再出现时, 人们就不会再有之前的反应。奖励也是如此, 控制不好度的话, 幼儿也会习惯, 从而对奖励就没有太大的反应了。在对幼儿进行奖励时, 教师不能盲目的奖励, 应该有所指向, 明确的奖励, 奖励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不是目的。虽说奖励可以使幼儿提高积极性, 增强自信心, 但是教师也应该在奖励的度上有所把握。奖励并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有针对性, 不要让幼儿对奖励失去新鲜感, 更不要让幼儿习惯被奖励。同时, 变换奖励的形式、把握奖励的时机也可以控制奖励“疲软”现象的产生, 奖励要适量、适度、适时, 才能使其得到预期的效果, 提高奖励的有效性。

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 篇10

幼儿到了大班, 对口语表达有着很大的热情, 但是大部分幼儿说话的时候存在表达不完整体的情况, 如喜欢用一个词来表述;不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表达一件事情;有时还夹着“啊啊”“这个”“那个”“接着接着”等不必要的口头禅;在讲述时词汇量少, 会错用词汇, 不能生动表述, 等等。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基本目标, 那么, 幼儿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说话能力呢?本文根据作者的实际教学活动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教师以身示范, 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说话能力的训练自然以规范的语言为训练标本,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身作则, 说话必须做到完整、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教师要说完整的话给幼儿听, 教师叫幼儿回答什么问题或是做什么事情的时候, 应该这样说:“请某某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请某某小朋友帮老师提一下篮子”“谁愿意来当大老鹰”。老师在和幼儿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理解幼儿, 在幼儿表达有误的时候, 一句一句地教导幼儿, 使幼儿深深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会主动学习模仿正确的说话方式, 对幼儿完整地说话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造有趣的语言表达情境

语言教学活动是训练幼儿语言能力的直接情境。例如诗歌类的语言活动《数花灯》, 教师在活动前准备了诗歌内容的图谱, 活动中老师提问:“小朋友们, 你们看过元宵节的花灯吗?”“在元宵节的灯会上,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问题一提出, 就会激起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 幼儿们就会纷纷举手发言。这时幼儿可能会用一个词来回答:“马灯。”老师就要引导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在灯会上, 我看到了马灯。”接下来的幼儿就会模仿说完整的句子。在学习数量词表达类型的时候, 老师问幼儿:诗歌中“一朵一朵”和“一朵”, 哪个表示的数量多呀?你们学过很多诗歌了, 谁能用这样的新的表达方式?一些语言表达热情高的幼儿就会踊跃回答, 给其他幼儿起到了示范作用, 幼儿们的思路就此打开了, 一张一张的桌子、一把一把的椅子、一个一个的杯子、一幅一幅的画、一双一双的鞋子, 等等。这样的说话练习, 会丰富幼儿的词汇, 增加幼儿的表达欲望, 训练幼儿良好的语感。

三利用看图说话活动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

在看图说话活动中, 儿童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例如看到一幅冬天的图片, 幼儿就会说:“有树、有雪、有小朋友在滑冰。”又比如叫幼儿观察图片中狗的形状, 幼儿会说:“狗有四条腿, 狗有两只眼睛, 狗有一条尾巴, 狗毛有点黄, 狗有胡子。”幼儿一会儿说腿, 一会儿说头, 一会儿说颜色, 一点条理都没有。因此, 教师引导幼儿看图说话时, 要先给幼儿提出几个引导性的问题:“你们看这幅图是表示什么季节呀?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呢?图上有哪些人 (动物) ?他们在做什么?一样一样地说, 说清楚了一样再说另一样。”例如教师出示《捉迷藏》的挂图。

教师问:这幅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幼儿回答:这是在春天。

教师问:这是在什么地方?

幼儿回答:在小兔子家的旁边。

教师问:图画上都有谁?

幼儿回答:图画上有小兔子、小猫、小猴、小鸭、小鸟、青蛙。

教师问:他们在干什么呢?

幼儿回答:他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教师问:谁在游戏中当找人的那个呢?哪些人在游戏中藏起来了?

幼儿回答:小兔子在游戏中当找人的那个。小猫、小猴子、小鸟、小鸭、小青蛙藏起来了。

教师问:如果你是小兔子, 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会怎么做?怎么说?

幼儿回答:我会闭上眼睛, 开始数数, 从1 数到30的时候其他人躲起来, 等我数到30 就开始找人了。

教师问:那你们想想小兔子会怎么说呢?

幼儿回答:我开始数数了, 快点藏好。

教师问:我们从左往右看, 其他小动物都藏在哪里了?

幼儿回答:小青蛙藏在大树旁边, 小鸟藏在树上, 小猫藏在屋子里, 小猴藏在屋顶上, 小鸭藏在小桥下。

教师问:如果小兔子也是从左往右找, 你们想小兔子会在什么地方找到谁呢?

幼儿回答:小兔子在大树旁找到了小青蛙;在大树上找到了小鸟;在屋子里找到了小猫, 在屋顶上找到了小猴, 在小桥下找到了小鸭子。

教师问:小兔子把朋友们都找到了, 你猜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幼儿回答:小兔子感到很开心。

接下来让幼儿连起来说一遍。因为口头表达一般有先想后讲、边想边讲的特点。想, 即组织语言, 想得充分, 思维材料才能转化为连续的线性的意义体系。以这样的训练方式, 帮助幼儿建立清晰的思维, 组织语言, 想得充分、有准备, 最后帮助幼儿把思维材料转化为连续的意义体系。语言组织得快而且完整, 语言表达才能连贯、畅通, 条理就会清晰。这样通过反复的训练, 幼儿就会逐步养成完整、连贯的表达习惯。

四结合童话剧表演来丰富幼儿的词汇

说话有先想后讲、边想边讲的特点, 所以应尽量充实“想”的宝库, 就是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有许多词儿童能听懂, 但不会使用或不能正确地使用, 因此要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就要创造条件让儿童在各种场合使用词。

比如, 老师指导幼儿排演童话剧《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来丰富幼儿的词汇。在排演童话剧时, 要让幼儿学习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语速、语量的变化来达意和传情。先让幼儿听《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的故事录音, 幼儿认真倾听, 注意力高度集中, 专心致志, 几遍过后幼儿们都会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了。

让幼儿学习“定向表达”, 即指说话人有确定具体的对象以及与听话者共同的背景。在幼儿熟悉故事的情况下, 布置情景, 加上背景音乐, 烘托故事背景, 进行一个场景的排练。最后完整地表演故事。

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体验角色形象在具体情景之中的感受, 让幼儿进入角色并与之融为一体。例如:剧中扮演大老虎的幼儿, 只要一进入角色, 就把老虎的骄傲自大、凶狠、愚蠢的形象逼真表现, 狐狸能言善辩、机智聪明的形象也被幼儿表演得活灵活现。通过童话剧表演, 让儿童尽量把剧中人物高兴、悲伤的情感用不同语气、语调表现出来;让儿童尽量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 说话时能注意语气、语调。这样的方式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使幼儿对口头表达产生兴趣, 自觉地去锻炼。幼儿学会根据不同场景的需要, 选择恰当的表述方式, 使幼儿有了应变能力。

五午饭后在小区散步, 利用观察训练幼儿说话

笔者所工作的幼儿园处于一个环境优美、绿化很好的居民小区正中央, 本人会利用午饭后幼儿睡觉前的一小段休息时间, 带着全班孩子去小区散步。孩子们对一路上看到的花花草草十分有兴趣, 这个说:“你看, 这个草园 (一片绿化草地) 好漂亮啊, 真像软软的绿地毯, 我好想躺在上面睡觉呀。”那个在叫:“快看, 这个花有眼睛 (蝴蝶花) , 也有翅膀, 好像蝴蝶落在草上在休息。”一个调皮的孩子一路走过去, 手也在路旁树皮上一路摸过去, 最后一本正经地跟旁边的小伙伴说:“树的皮肤好粗啊, 一点都不细, 我们应该给它擦点化妆品。”散步的时候, 我们班就连平常不爱说话的孩子, 也会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幼儿教师资格 篇11

一、教师资格制度

幼儿教师是幼儿保育和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决定着幼儿活动的完成质量。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规范教师队伍。1993年颁布《教师法》指出“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发《教师资格条例》,第2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2011年开始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试点工作。2013年8月出台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规定试点工作启动后师范生和非师范类学生都要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才能申请教师资格。教师资格制度改革后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难度加大

教师资格证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考两科,包括《保教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主要考察考生对学前教育基本理论、教学理论、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保育教育方法的了解。面试则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教育活动组织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在面试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说课,而是需要考生在制订教案的基础上实际模拟上课过程,这就需要考生注意语音语调、体态语的运用。除此之外还有即兴问答,既有对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有对教案的延伸提问。教师资格证考试没有指定教材,只有一些自营的辅导资料,考试内容增多,考试难度加大。

(二)认证标准提高

要想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只有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才能报名参加考试。笔试两科成绩必须都超过70分,而且笔试成绩两年内有效。如果两年内面试仍未通过,笔试成绩无效。笔试面试成绩都合格后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体检合格后才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需要参加考试,如果考试不合格,即便参加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也无法在幼儿园工作。

(三)实行定期注册制度

我国于2011年开始在浙江、湖北实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规定,经首次注册后,每五年申请一次定期注册。通过对教师师德表现、工作业绩和继续教育等内容的考核决定是否注册或暂缓注册、不予注册。没有注册的教师不能参与教学工作,也不能参与晋升。

二、对幼儿教师培养的几点思考

教师资格制度改革显示了国家对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现今幼儿教师培养的思考。

(一)对幼儿教师的独特性认识不足

由于缺少对学前教育的深入了解,人们对于幼儿教师的认识多为年轻漂亮、能歌善舞的女孩子,而且在潜意识中觉得幼儿教师不如中小学教师专业,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幼儿教师的职责就只是看孩子,只要保证幼儿不磕碰、不饿着就可以。非师范生也可以报名参加考试,甚至有些会计、物流专业之前从未接触教育的人也报名参加。近年来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人数不断增加,这给师范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压力,竞争优势减少造成了人才的流失。

(二)幼儿教师师德缺乏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常识,还需要有良好的师德品质,如热爱学生、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等。教师资格证的取得毕竟是以考试形式为主进行考察,考生难免会有应试心理,在实际中未免会真正按照自己所学来做。考试内容中也没有能实际考察学生品德的内容。最近虐童事件屡见不鲜,有些幼儿教师没有完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要求自己,体罚、辱骂幼儿。有的幼儿教师师德缺乏,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总体评价不高,势必也会影响学前教育入学率,导致师资力量缺乏。

(三)职后培训力度不足

我国于2011年取消了终身制,实行每五年定期注册,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新入职教师经验不足,初入职场要适应独立组织幼儿活动、指导幼儿生活,还要处理各项突发事件,使得教师没有精力学习。而入职多年的教师已习惯了多年以来的教育方式,虽然学习了《纲要》《规程》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按照新要求实行。许多教师仅仅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通过园本教研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四)幼儿教师缺乏主动性

经调查有60%左右的幼儿教师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大多是由农村的妇女担任。她们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课程,教育理论缺乏,更别提有能力考取教师资格证了。有的人考教师资格证是因为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工资会高,或是由于近年来的压力,并不是自身主动考取的。有的教师已经从教多年,由于幼儿园改革的压力才去考取教师资格证。

三、幼儿教师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外部环境方面

1. 对不同类别考生实行有差别考试。加强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改变对幼儿教师的表面认识。非师范类生是否适合进入幼儿园不是一场教师资格证考试就能测试出的,作为幼儿园教师需要全面发展,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钢琴、舞蹈等技能可以通过学习逐渐培养,但是非师范生没有参与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非师范生在考取教师资格证之后应该有一段时间的实习,实习通过才可颁发教师资格证。

2. 改革幼儿师范教育。师范院校要端正教学方向,明确教育目标。应加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资格课程标准的提高,如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和改革实践性课程、整合课程内容等。对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要分多次进行,分别考核其科研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心理素质等。要按照法规政策对幼儿教师的标准来安排课程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的结合,可以多给学生看一些幼儿园实际授课和活动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后评论总结,进行模拟授课。教育见习有利于学生时刻了解幼儿园的实际环境,了解幼儿,通过观摩教师课程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3. 幼儿园要经常组织教师在职培训。在职培训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它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积极性的有力途径。对于新入职教师来说,有效的入职培训可以使教师更快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从教多年容易发生职业倦怠,为他们输入新的教育理念能提高积极性。

(二)教师自身方面

1. 提高学习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作为幼儿教师,要通晓各方面的知识,不仅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性知识,还包括管理学、人际沟通技能等知识。幼儿教师要不断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时刻关注国内外幼儿教育新动态,了解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照搬别人的教育方法,而是要结合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幼儿情况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2. 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模仿性强,他们的道德观和道德行为都是在模仿成人的行为中形成的。幼儿教师要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关爱每一位幼儿,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根据每一位幼儿的不同特点和水平确定不同的教育方法;爱岗敬业,遵守社会规范,为幼儿做好榜样。

3. 注重教学反思,搞好教研工作。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幼儿教师要有反思意识,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新入职教师要多向指导教师请教,观摩课程,每天进行笔记整理。有经验的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符合幼兒的特点。

幼儿教师资格 篇12

一一、歌词的选择

1. 要选择容易被幼儿理解并喜爱的歌词。

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理解能力有限, 只有他们理解的歌词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世上只有妈妈好》《小手拍拍》就是这样的歌曲。否则, 幼儿只会牵强附会地学唱声音, 并不理解歌词的含义, 例如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唱成“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卖卖电脑”, 把“祝你生日快乐”唱成“猪你生日快乐”, 把“敌人胆敢来侵犯”唱成“敌人胆敢来吃饭”。因此, 在选择歌词的时候, 首先就是让幼儿理解并喜爱, 如果新教的歌词中有新的词汇, 老师就要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加以耐心地讲解, 帮助幼儿接受新内容, 从而提高幼儿对歌词中美丽词语的喜爱, 同时积累语言和生活经验。

2. 要选择简单并重复的歌词。

为幼儿选择歌词, 要考虑选择语言相对简单一些、重复较多、有发展余地的歌曲, 以满足幼儿继续发挥的需要。这样的歌词幼儿容易记忆, 还能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例如《表情歌》, 这首歌除了表情、动作不同外, 其他的都相同, 所以幼儿学会一段歌词后, 在教师的引导下, 就会饶有兴趣地自由续编下一个与之相似的歌词。《拔萝卜》《我爱我的小动物》《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等歌曲都是这种类型。

3.选择可以用动作加以表现的歌词。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 当他们理解歌词的含义后, 就会自然而然地随着音乐创编相应的动作, 边唱边舞地表达歌曲的内容, 这样不仅能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还能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增加节奏感。例如歌曲《学做解放军》, 幼儿理解歌词后, 能随着音乐做出敲锣打鼓吹喇叭、排队打枪敬礼等动作。歌曲《打电话》, 幼儿就会随着音乐做出打电话的动作。如果是具有情节性的歌曲, 幼儿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音乐游戏。例如歌曲《小兔乖乖》, 幼儿就能自己扮演大灰狼、兔妈妈和小兔子, 声情并茂地把童话故事用音乐和动作表演出来。

二二、曲调方面的选择

1.歌曲音域不能过宽, 旋律相对平稳。

根据呼吸系统特点, 幼儿的声带发育不完善, 容易疲劳, 因此幼儿的音域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防止过高或者过低, 否则会影响幼儿声音的发挥, 造成声带充血, 增加不必要的伤害。旋律方面也要相对平稳, 上下行三四度以内, 多级进、少跳进的音程更能让幼儿接受。

2. 节奏节拍简单, 速度不宜过快。

幼儿歌曲多选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很少使用附点和切分节奏, 节拍常用的是2/4、4/4拍, 也使用一些3/4、6/8拍, 大班可以适当添加一两首弱拍开始的歌曲, 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就能让幼儿感受歌曲风格的不同和情感的差异。

3. 词曲关系简单, 结构短小工整。

四岁以前的幼儿歌曲, 很多都是一个字对着一个音, 例如《看星》《排排坐》《我爱我的幼儿园》等歌曲, 孩子很容易掌握。四岁以后, 幼儿经过训练, 能够逐渐掌握一个字对应两个音或者多个音的词曲关系。从乐句方面来讲, 小班幼儿歌曲以2至4个乐句为宜, 长度在8小节左右;中大班幼儿上升为4至6个乐句为宜, 长度为16至20小节。总体来说, 幼儿歌曲应以短小精悍、欢快愉悦为宜。

总之, 幼儿园音乐教学中, 我们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选择适合幼儿的歌曲, 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美的感染力, 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中喜爱音乐, 热爱艺术, 热爱生活, 快乐的歌唱!

(作者单位:鞍山市广播电视学校)

上一篇:口语和书面表达下一篇:通用模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