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化

2024-08-21

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化(共7篇)

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化 篇1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与千千万万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同时关系着国家的和谐稳定, 关乎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近年来, 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 我国的食品工业已逐渐演变为化学工业的革命, 如在我们的饮食中, 从干货里尝到了福尔马林、从火腿肠中见识了敌敌畏、从大米中找到了石蜡、从水产品中认识了孔雀石绿、从木耳中发掘了硫酸铜、从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 还有多种不同的化学元素在食品中争相展示他们的作用, 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令我们极为震惊。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 从管理理念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由此以食品安全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一体化框架的社会责任教育问题尤为重要, 本文做一些探讨。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于亚当·斯密 (Adam Smith) 的“看不见的手”, 从古典经济学理论来看, 社会需要通过市场来定位, 企业将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销售给消费者, 这样企业就尽到了社会责任。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企业的社会责任也随之发生变革,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学者观点, 1924年欧利文﹒谢尔顿 (Oliver Sheldon) 认为企业不应该把利润作为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 企业社会责任必须把与其产业相关的人的需要联系起来, 包括道德因素。1958年博文 (Bowen) 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行动。1963年麦克奎尔 (Mc Guire) 社会责任的观点假定企业不仅有经济和法律责任, 同时又超越这些义务的社会责任。1979年卡罗尔 (Carroll) 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期望, 这些期望决定了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总结以上各位学者的观点, 宏观意义上的社会责任观即为企业社会责任, 随着学术界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的不断深入,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演变为经济—社会—伦理—慈善四大方面的责任。综上所述, 企业社会责任就是在尊重企业、股东、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与社会的需要和关切的价值观的基础上, 选择经营的行为, 并取得企业的成功。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民以食为天, 食品安全与否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经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食品供给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如资源丰富、种类数量充足、供给有余。然而食品在数量供给方面得到满足的同时, 食品质量却大打折扣。社会的进步, 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给人们带来味蕾上的享受的同时, 人们却为此付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全的代价, 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的食品企业为何令食品安全重大事件频频发生, 令人深思。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定义为公共卫生问题的范畴, 为无毒、无害食品。食品安全是一个过程包括种植、加工、包装、存储、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因此, 食品安全是个综合的概念, 与卫生、质量、营养等多方面内容相互关联, 跨越了生产、经营、过程、结果、现在和未来六个方面的安全内容。从概念上来看政府及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应当承担最基本的责任和承诺。

我国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隐患, 包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瓜果蔬菜等化学农药成分残留;化工企业排放有毒废水, 使农作物灌溉水源受到污染, 大量非食用化学元素如铅、锡、汞、锌等金属出现在我们的日常餐饮中;为了谋求短期利益的种植及养殖业主, 超量添加激素在水果、蔬菜、家禽等食品中;一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饮料、馒头等食品中违规添加过量的添加剂。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社会责任上严重缺失, 从经济视角, 应讲究长期效益, 良好的企业效益本是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但追求短期效益的企业选择逃避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耗费着其经济成本。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现状令人担忧。从行业视角, 我国企业存在恶性竞争, 以致诚信缺失。面对趋于饱和的国内国外市场, 企业间在激烈的竞争中为追求利益最大化, 使用非法途径降低生产成本, 竞争心态的失衡源于道德的缺失, 便是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从消费者视角, 消费者从物美价廉的消费观逐渐转移到食品安全的关注上, 企业为完成利润指标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 现实的矛盾指向目标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从法律视角, 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横行, 企业将消费者安全、产业安全置之度外, 将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销售, 可见我国食品监管力度不够。简单用下表来说明企业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三、食品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一体化教育框架的构建

全球化责任浪潮不断深入企业内部, 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中国企业的新课题, 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其在管理理念上发生本质性的变革。无论是国际化进程的要求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更多的企业急需提升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知识架构及管理能力。本文就食品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框架下的社会责任教育问题展开探讨, 给予以下几点建议。

1.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社会责任感教育体系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 每个公民要从本质上具备社会责任感, 应回归学生时代做起, 从学生时代得到全方位的教育, 因此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成为我国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社会、家庭应该连成一线, 应当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有意识的做到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和欲求, 明确意识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 在受教育和自我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 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2. 推行企业质量通报制度教育

食品行业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 应首先推行食品安全通告制, 要有专门的社会责任考核指标, 以此约束道德缺失的企业, 使企业能够时时意识到自身担负的社会责任;在食品企业中实行企业社会责任认证, 提高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度。同时, 要坚持走长效、可持续发展路径, 使企业在公众中具有良好的信誉度。

3. 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教育

消费者对商品和企业服务的评价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消费者应从物美价廉, 物超所值的购物观上转变为更多关于商品质量, 食品安全问题的考虑, 因此在质量和价格的比较上, 消费者应强化维权意识, 无形中给予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 这样可以从消费方面迫使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四、完善社会责任监管机制教育

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 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首先, 加强媒体监督教育, 舆论监督成为媒体报道的主导, 其特点是内容真实、取材广泛、发布速度快且影响力甚广, 逐渐成为监督体系的新活力。其次, 加强公众监督教育。目前公众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不够完善, 大多数公众没有形成普遍的安全意识, 应建立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授理公众的咨询与投诉, 以维护公众的权益。再次, 加强企业行业自律教育, 即建立监管上要专业化、程序上要透明化、地位上要独立化、权责明确的行业协会体系。

最后, 社会责任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监管, 离不开法律的监控与制裁, 因此在道德与利益之间, 食品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企业、社会、个人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从体制-机制-法制-伦理道德等多方面逐步建立起食品安全-企业社会责任一体化的健康长效体系, 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

摘要:伴随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国家、企业、社会、消费者以及各利益相关者对在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方面有了极大的突破, 食品安全已无安可言, 本文以食品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为视角, 探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就食品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框架下的社会责任教育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食品安全,企业社会责任,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岚.食品安全与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J].现代商业.2011 (15) :7-8.

[2]张显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10 (2) :65-67.

[3]李玮.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 (3) :57-58.

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化 篇2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视文化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软实力的推动作用。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传承,企业文化理念的确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文化不断传承和推广下去,使其深植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那么,企业文化如何才能有效地传承下去呢?将抽象的企业文化理念具体化,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传承机制,制订相关的制度保障等,都是企业文化得以传承的有效途径。

将抽象的企业文化

理念具体化

企业文化的相关理念本是复杂和抽象的,企业如果不对其不加以解释或者描述,可能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宣贯效果。海尔张瑞敏就曾说过,“在确立企业价值观时,提出理念不算困难,让人认同一个理念才是困难的。”那么,海尔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全体员工认同海尔的企业文化理念,并将其延续和传承下去的呢?

在海尔,“来自员工的画与话”帮助海尔解决了企业文化理念抽象难懂的问题。海尔员工通过自己对企业理念的理解画漫画,把非常复杂的企业文化理念,变成非常具体的、简单的图画进行诠释,帮助更多员工理解和认识企业文化。

这些漫画中,其中有一幅画的是斜坡上有一个小球。旁边写道:企业好比在斜坡上球,一个企业越做越大,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滑下来,这是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以此来诠释海尔“斜坡球理论”的哲学创新理念。还有一幅漫画的主题是:“市场是每一个人的上级”。画面上画的是一个“两面人”的员工,他对上道工序说:“我是你的用户,绝不接受你带有缺陷的产品”;他对下道工序则很谦逊、很小心地问:“你满意吗?”这幅画诠释了海尔“人人都有一个市场”和“人人都是一个市场”理念的内涵。海尔将这些漫画张贴在每一个车间和其他公共场所,并汇编成册发给员工,成为海尔推广企业文化的好教材。

海尔的这些推广和传承企业文化的做法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和学习,通过漫画和故事的形式,将深奥的企业理念故事化、形象化、直观化、通俗化、简单化,便于员工理解和接受,更利于企业文化的有效传承。

企业文化传承机制的建立

传承企业文化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传承机制,搭建文化理念的贯输通道。企业可以把企业文化培训、文化活动、评先树模和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使文化得以有效落地。

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是传承机制的一部分。在每位新人入司时,企业都有相关技能和素质培训。在这些培训过程中,不能忽视对企业文化的培训。只要每一个新来的人员都能感受到企业内在的这种文化,并加以理解和深入感知,企业文化就能够透过时间传递给企业的每一个人,不断被放大。

开展企业文化活动是为了让更多员工参与企业的文化建设,亲身体验和感受企业文化内涵。诸如户外拓展活动,对企业文化中强调的团结、合作和创新是一种很好的诠释。又如先进典范评选活动,不仅能增强获奖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也能因此形成榜样的力量,使企业文化最终成为指导员工的工作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的空气,环绕在每位员工的周围,感召着每一位员工,发挥应有的鼓舞、凝聚和指导作用;企业文化也是一家企业的土壤,沉淀在每位员工的脚下,发挥出强大的滋润和培育作用,为企业的基业长青注入更多动力。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展开,每一个阶段都侧重不

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化 篇3

关键词:责任会计建筑施工企业应用

0引言

责任会计是一项将经济责任同会计方法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反馈的会计制度。推行责任会计,实行责任成本核算不仅有利于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耗费和贯彻企业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而且有利于将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同各责任层的经营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达到挖潜降耗,控制耗费,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责任会计理论概述

责任会计就是把企业各个实施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的责任实体所承担的各项经济责任同会计方法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反馈的一种会计制度。责任会计的本质是以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和各环节所承担的经济责任为对象,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为目的,以反馈企业经济信息为手段,为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微观会计管理活动。

2责任会计应用于施工企业的必要性

我国的建筑行业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体现的财务管理上,主要的经营收入是执行国家的指导价格——预算定额,预算定额的编制充分考虑了建筑业的各项费用及利润,使得建筑业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市场。较高的经营收入使得财务管理的模式是粗放型管理模式,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管理没有深入细致的落实到位,使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没有落到实处。鉴于上述情况,为了建筑企业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仍保持国家支柱产业的地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侧重于管理会计的预测作用。因此要从确定下一步的经营目标入手,通过管理会计方法,例如成本性态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等,对有关方案通过分析比较,权衡得失,从中选取最优的方案。在这些环节中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在于;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严密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帮助财务管理部门客观的掌握情况,从而保证建筑企业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也就是在工程开工之前,将工程的各项成本指标都进行预测,按照市场所需的情况,研究工程成本的盈亏临界点,预测经营目标的各项指标。不再以政府指导的预算定额为依据,而是根据八世后的市场现状,预测经营收入是否能满足建筑企业发展的需求,来预测、预控建筑企业的工程成本。应用管理会计还体现在控制现在上,即为促进建筑企业总目标的实现,进一步落实和具体化,为此就要进行指标分解,将建筑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形成各个“责任中心”,使他们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并以规定的目标作为开展日常工作的准绳。

3责任会计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责任会计是以划分责任中心,确定责任指标,实施绩效考核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系统。它是将会计有关数据指标同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相结合,进而将权、责、利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实施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责任会计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依据职权范围确定责任范围,建立责任中心职权范围是指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或有关人员所分管的工作范围。责任范围是指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或有关人员所承担的责任和行使相应职权而进行内部较制的工作职责范围。施工企业应依据责任会计原则,结合行业特点,采用成本分解法,对各职能部门或责任人职权范围内的可控成本分别建立收入中心。成本中心、安全质量中心、效益中心。其各自的责任范围为:

3.1.1计划经营部门为收入中心对本企业的施工任务承揽、变更设计的费用追加、调概索赔、生产经营和劳林机的投入计划安排等项工作负责。对下列因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负直接责任:由于任务不足和工程投标报价严重偏低造成投入与产出不匹配,对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不能如期完成和影响产值收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因基础资料积累不全或准备不充分,形成变更设计、费用追加、调概索赔工作不及时或额度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因对建设单位的验工计价不及时而影响拨款、产值收入所造成的损失。

3.1.2计划调度、技术、劳资、物资、机运、财务部门为成本控制中心,对工程的各地实际成本超支或损失负直接责任。

3,1,3安全质量监察部门及人员为安全质量事故控制中心,对本单位的安全质量损失负控制责任。对下列责任因素造成的各类安全质量事故损失负直接责任①因安全教育或监督检查不够、安全措施不力发生违章作业所造成的各类安全事故损失:②因对贯彻标准质量体系检查监督力度不够而出现工程质量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③在工程施工中,因对各工序交接的质量检查不彻底、不到位,对隐蔽工程及分项工程无检验评定报告而出现工程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3.1.4企件内部的第一行政领导和各级领导组织为效益中心,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负决策、管理责任,对收入、成本、安全质量监察中心负指挥、指导责任。对下列责任因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负直接责任。①对承揽任务的投标报价、施工方案、成本控制措施等决策失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②对本单位的人力、财力、物力调动安排不当或指挥失误所造成的损失;③对各责任中心的具体工作指导失误所造成的损失。

3.2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责任目标开展责任成本核算责任中心建立以后,就要编制责任预算,确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进行责任成本包干核算,工资奖金与责任指标挂钩。我们依据本单位历年经济核算资料,结合施工企业特点以及各工程项目所处地理环境、施工条件。采用成本分解法编制责任成本预算,分别确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指标。责任指标确定后。为考核各责任中心的招标完成情况,评价其业绩,我们结合施工企业特点,制定了责任成本核算办法、开展了班组、单机、单车承包核算工作。从而在企业范围内实行了全方位的、全员参加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责任承包核算工作。在核算过程中,对施工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按各责任中心的责任范围及时登计原始记录台账,为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工作奠定基础。因此,责任成本核算工作推动了责任会计的实施,对考核评价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起着重要作用。

3.3编制业绩相告,对各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考核依据经济活动原始记录台账和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指标,编制业绩报告,用实际完成数值与指标比较,对各类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考评。同时召开有关人员和各责任中心负责人参加的经济活动分析会,讨论分析各责任中心的责任指标执行情况和在执行各自职责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的因素,制定整改措施,完善责任制度,从而达到责任指标所确定的目标。

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化 篇4

一、强化各方面管理,构建企业“管理一体化”体系

1.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率。

本着“缩短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精干高效”的原则,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将人、财、物的职能统一归并到相关部门,后勤服务功能由所属专业公司承担,使各单位能集中精力进行设备维修服务,人员精简6%,实现了垂直集中协调管理,大大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2.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促进企业发展。

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规划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人才招聘、引进和培养计划;以精干高效为原则,以岗位聘用和考核为手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

3.坚持科技创新,逐步提高核心技术竞争优势。

目前公司建有“校准实验室”、“气动元件实验室”、“钢渣实验室”,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机械、液压、管网、电气、仪表设备检测、诊断、修理技术,钢包、铁水包贯穿性裂纹检测、焊接修复等专有维修技术。科技研发方面,一是由公司技术部门牵头,发动技术人员围绕设备维修开展科技攻关;二是发动一线班组开展“五小”科技创新活动。

4.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培训为主要手段,采取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措施,持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5.加大装备投入,保证设备精度和效率。

公司现拥有各类设备3 719台套,配有多种规格施工吊机、大型车床,美国KRESS公司原装50吨级以上渣罐车、机器人铲掘机、进口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等一系列先进设备。近年来,公司仍在加快专用工器具的购置与研发,不断提高维修效能和维修质量。同时,对自有设备的管理,运用ERP管理平台实行从预算、计划、采购、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有效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并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推进精细化管理,开展了设备标化检查、文明示范设备的评比等各种形式的工作,保持设备完好率90%、利用率85%以上。

二、适应设备管理社会化模式,构建“专业一体化”运营体系

1.全员管理(TPM)理念。

其优势在于体现了设备管理思想的先进性,实现了维修最佳化目标,并最终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维修作业标准体系。

2.“专业一体化”模式。

设备维修管理“专业一体化”即“点检—运保—操作—维修”一体化,它改变以往经验型管理及保障服务模式,以业主价值最大化为核心,积极探索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服务模式和设备一体化维修管理,实施以点检定修为基础的设备预防维修策略。

在作业上,实行“运保—检修—抢修”三位一体的设备维保模式,采取在线检测与岗位检测(操检合一)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强化按冶金主工艺流程进行的区域化、专业化管理,强调以服务的生产线/输送线/设施设备(即所谓“机”)为中心的作业区域化,导入“作业中心(Work Center)”的理念,优化现有的作业组织模式,在作业区内强化“人—人”可靠合作,和在作业规程指导下的“人—机—件—具”合理布位、精准对应、高效互动,提高客户对每个作业项目的满意度。通过一体化运作,实现经验共享,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投资减省,资产效益最大化,达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目标。通过强化区域化的管理,实现安全、可靠、精准、快速的管理目标。

3.中冶宝钢技术实施现状。

中冶宝钢技术推行该体系已10余年,目前,在业主单位的点检人员已达200余人,运保人员500余人,且与设备维修人员、生产人员融为一体化;另外,公司还协助业主方制定健全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维修标准体系,即四大标准: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作业标准,实现了维修作业的定点、定标、定期、定法、定人。

三、探索维修规模效应和资源优势,构建“业务一体化”模式

中冶宝钢技术设备维修业务存在很强的规模效应,推行“业务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充分发挥各种优势。一是强化统一协调指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二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推进专业化区域化管理,实施AB角互动配合运作机制。四是走精兵简政之路,提高检修作业效率。

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论文 篇5

摘要:本文从分析中国城乡社会保障的现状出发,认为中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运作的基础是农村的“土地保障”,并以农村的“土地保障”及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别为后盾,通过农村青壮年的城市化不断优化城市的人口结构(或者说在延缓城市人口结构上的老龄化速度),使城市的社会保障得以实现,而不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与不合理的城乡人口比例是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障碍。因此,文章进一步认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真正实现,只能通过加快城市化、改善整个社会的阶层结构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扶养比,同时改善城乡人口的比例,使农民在市场中与市民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才能真正增加其收入,从而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一体化。

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化 篇6

【关键词】体育基础 意志品质 体育道德 心理健康 小组练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39-01

1.分层制定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心理特点,可是教师往往由于对学生们的差异性关注不多,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目标的评价中,以统一尺度去判定学生的情况,对不同学生的达成度很难做出正确、客观的判定,这不利于学生情感上的积极发展。所以,我认为可以按照差异性学生的分层理论来进行制定和评价。在体育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三大类:A类为体育基础好,非智力因素好;B类为体育基础好,非智力因素差;C类为体育基础差,非智力因素差。

以耐久跑教学为例,在耐久跑教学设计中,安排两种练习队形,一是分组练习,每组6人,进行迂回跑;二是设计3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或者按照操场跑道分为1、4、8跑道)依据学生能力差异选择相应的圆(或跑道)进行练习,具体制定策略见表1。

C类学生:以正确的心态肯定优秀的同学,形成积极心态道德是体育课独特的育人价值,通过分层,明确各水平的学生该做出的素养表现,而不是笼统、模糊的表述。

2.巧妙转化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目标制定模糊、笼统的特点,通常是以一句话概括性的话来表述要达到的目标,难以以一个客观的量化标准加以评判,如果用“通过学习加强了合作意识”,这句话就太宽泛了,怎么样才为判定学生有合作意识,在课堂中什么样的表现才为实现目标,却未作具体表述,导致难以评价。但是,若将其转化为具体练习中的表现,如“在练习中,能够帮助、鼓励同伴完成小组练习,并能给同伴语言、手势提示”,可观测性就立刻显现了。因此,在制定该学习目标时,可稍作转化,将其转化为学生具体的行为和心态表现,就变得具体实在了,详见表2。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量化的较少,更多的体现出抽象、概括性的特点,因此应该细化分解,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测量性。为此,可在各项练习中将大目标加以分解,将其合理地分配在每一项阶段练习中,使每一项练习都具有针对性的目的,最终,各个小目标的实现累加起来就是对大目标的有效突破。针对四项不同阶段的练习,应作具体安排,详见表3。

4.結束语

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化 篇7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 城乡二元结构 差异性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和关键的组成部分。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制度,是指一种不再以户籍制度的划分为社会养老保险准入的标准,公平的对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就能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保障体制,无论是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能享有社会养老保险的权利,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

1、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差异性

1.1覆盖率的差异性

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很高,而相对的农村则比较低,有的方面甚至是空白。在我国整个社会保障项目中,城镇普遍建立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还有一些职工福利、最低生活保障等项目。农村的社会保障项目中1有新农合、低保。部分地区试点进行养老保险,生育保险个别地区进行,但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以及福利补贴等项目仍没有进行。

1.2制度上的差异性

国家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定的法律法规较少,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已经相当的成熟并不断完善,而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国家从2009年才在全国范围进行新农保的试点工作,从时间上来看二者之间就存在很大差异性。

1.3统筹方法上的差异性

我国城镇是实行的是多层次的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方法,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而农村养老保险的来源主要靠国家和地方拨款,地方财政比较弱的县往往补贴不到位,即使财政到位了,也因数量有限,仅仅能维持基本的老年生活。

城乡二元结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但它开始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绊脚石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逐渐消除城乡二元的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

2、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必要性

2.1缓解人口老龄化威胁的需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峻,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养老首当其冲。然我国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应对老龄化阶段实力缺乏。在城乡二元发展情况下,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缓慢,而且农村的老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大于城市老龄人口,针对这个问题,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不言而喻。

2.2促进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我国长期的二元保障制度并没有使其再分配职能有效公正的发挥,反而拉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体现了城乡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城市,大多数人享受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但农民却不能。城乡二元化间接使社会阶层分裂对立,这种对立使社会矛盾不断出现,因此,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是缓和社会不同阶层对抗、沟通情感的要件。

2.3建立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一体化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目标。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处理好旧体制遗留问题和新体制下逐渐显现的社会贫困群体的保障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对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建立科学统一、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

3、完善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政策

由于城乡间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着制度内和制度外双重困难,实现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系统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将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在内,因此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不可能一步到位地统筹,必须分阶段推进、逐步衔接、最终统筹。

3.1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

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制度设计首先应该从城乡分割的居民身份制入手,拆掉构成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的社会基础。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管理结构。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逐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引导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要加快户籍管理立法步伐。

3.2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

要实现全国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法律法规,保证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顺利执行,这是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依据。只有将养老保险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才能保证改革后的养老保障制度有法可依,才能促进其规范的实施,才能最终达到实施效果。

3.3扩大资金筹集的渠道,加强监管

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由国家,企业和单位及个人三方负担,然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大部分是农民自己缴纳,部分由当地政府补贴。针对这样的情况,国家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必须加大,但单靠财政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拓宽筹资渠道是必须的,同时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管理、运营应该统一起来,使基金保值增值,加强监管,防止基金流失。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保证城乡之间资金分配能够实现公平。

4、总结

建立适合我国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最终目标。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克服阻碍因素,构建促进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条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步进行。

参考文献:

[1]何平,汪泽英.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0(2)。

[2]呂学静.现代各国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3]吴利明,李超,张慧.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现状及实现路径[J].商业时代,2011(11)。

[4]耿小茜.浅析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J].经营管理者,2010(16)。

上一篇:工程设计水利水电下一篇:农村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