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概述(共5篇)
社会企业概述 篇1
政府预算, 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 筹集所需资金及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经国家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并具有法律效力和制度保证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政府预算是分配国家资金的一个重要制度, 对于解决社会性别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传统意义上的预算在制定政府预算的时候不考虑性别的差异, 是性别中性的, 若能在政府预算中恰当的考虑性别因素, 则基于预算的各项政府制度及经济政策将能缩小乃至消除性别不平等。社会性别反应预算就是从性别角度出发, 分析政府财政收入和公共支出的。
一、社会性别反应预算的概念
社会性别反应预算, 是指在公共预测决算中, 充分考虑不同预算政策与决策机制所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 进而对社会性别问题做出积极的反馈与响应, 寻求社会性别因素和政府预算决策的契合点, 通过制度构建的方式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性别反应预算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层面的制度安排, 其核心要义在于, 聚焦于预算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的性别敏感因素, 全面考查预算收支及其相关的公共政策 (公共项目) 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 以致力于减少或消除貌似中性的财政预算政策对妇女及其他弱势群体的歧视。
二、社会性别反应预算的产生与发展
1984年澳大利亚的妇女预算报告书拉开了国际上社会性别预算的序幕。从1984年到1994年, 这10年是社会性别反应预算的萌芽时期, 在这个时期, 只有澳大利亚实施了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性别反应预算, 而进行相关研究的国家还有南非、加拿大、菲律宾和英联邦秘书处。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形成的《行动纲领》中明确要求各国政府进行性别预算, 社会性别反应预算开始进入研究者与实践者的视野中。从1995年到2002年, 是社会性别反应预算的推广时期, 这期间, 受各大型国际会议的倡导, 有更多的国家开展了社会性别反应预算。我国就是在1995年首次提出性别预算概念的。2001年3月12日, 时任九届政协委员的刘海荣在政协四次大会上发言, 建议在国家财政预算中建立专门的性别预算。到2000年初, 国际上先后有4个地区的20个国家开展了性别预算行动, 而到2002年底, 世界上就有50个左右的国家开展了社会性别反应预算。
2003年至今, 是社会性别反应预算总结探索的新时期, 在总结和评价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国际社会对社会性别反应预算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截至2007年, 世界范围内已经有73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社会性别反应预算, 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 但是主要集中在非洲和欧洲。
三、一些国家的主要实践
不同的国家实施社会性别反应预算的方法是不同的, 但是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最早进行性别预算的国家, 其基于的基本分析框架是三类法, 这一分析方法是将公共支出分为三类, 即与性别相关的支出、公务员平等机会支出和其余的对性别造成影响的一般性支出。这一分类方法说明如果只关注分配给第一类别的有限资金, 就会迷失性别预算实践的目标。另外, 与政府官员合作时, 这一方法也可以强调政府应该将关注点从给女性公务员提供的机会 (第二类别) 转移到政府支出给公众带来的影响 (第三类别) 。
澳大利亚的女性预算产生于政府内部, 是一项官方措施, 多数州政府的报告是以政府预算文件的形式出版的。政府会向女性通告报告的结果, 并且公布政府对实现性别平等和促进女性参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澳大利亚女性预算是围绕“女性”而非“性别”展开的, 容易使人混淆“女性”与“性别”的概念, 误导分析过程, 不一定会推动性别公平。
(二) 南非。
南非有两种不同的性别预算, 一种是非政府组织和议会参与的, 另一种是由财政部领导的在政府部门内部实施的预算。第一种方法取得的成效更加明显, 这种方法基于的基本分析框架是五步法:分析女性、男性, 男童和女童的状况;评估政策的性别敏感度;评估预算分配;监测公共支出和服务提供;评估结果。
在实践的过程中, 第二步评估政策的性别敏感度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它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和事实, 否则预算内容会显得空洞。这一方法相对于澳大利亚的三类法来说, 是围绕“性别”展开的, 考虑到了性别和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平等。
(三) 菲律宾。
菲律宾政府在1994年采纳了“社会性别和发展”预算政策, 后来逐步扩展到地方政府层面。菲律宾的性别预算起初将重点放在关于妇女的项目上, 但是在提交报告的机构中, 很多根本没有达到当初要求的政府每个部门在性别与发展方面的投入不得低于5%的目标, 而且社会性别与发展所获得的预算也低于总预算的1%。
(四) 英国。
1989年英国成立了女性预算小组, 预算小组的大部分工作并不是围绕支出项目进行的, 而是围绕税款和救济金进行的。预算小组的成员包括可以用政府官员能理解和交流的专业经济学家和政策分析人员, 而且他们采取的研究方式符合政府的“证据型”政策分析, 使得他们可以通过高层政府官员和大臣来影响政策的进程。
(五) 印度。
印度的性别预算工作有多种模式, 这主要是由该国的规模、从事性别预算工作者具有多样性、预算工作在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进行决定的。印度政府内部的性别预算开始于1997年到2002年的第九个5年计划中。2004年财政部成立的专家组对性别预算提出了一些建议, 建议成立跨部门的性别回应预算委员会, 而且对各部门的工作结果进行跟踪监控, 并分析年度报告中费用支出流向人员的情况。经过几年的发展, 现在印度有50多个部委和部门都设有性别预算单位。
四、社会性别反应预算的作用
目前, 虽然社会性别反应预算还没有很完善的机制, 各国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但是它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 有利于促进性别平等。
社会性别反应预算所追求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妇女地位, 促进男女平等。但是, 它并非就性别问题单独编制的一份预算, 更不是在预算分配中机械地强调男女两性获得相等份额的预算资源, 而是指在公共预算决策中充分考虑不同预算政策与决策机制, 所可能产生的不同社会性别影响, 进而对相关社会性别问题作出积极的反馈与响应, 进而寻求社会性别因素和政府公共预算决策契合点, 通过制度构建的方式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 有助于改变妇女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 也有助于改变女童在受教育等方面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二)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
根据一些国家的调查可知, 经济效率低下及人类进步缓慢也有社会性别不平等的原因。若能让妇女有机会拥有更多的资源, 那将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戴安娜·埃尔森认为“认识到社会性别不公正是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之一, 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把妇女视为用来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资源。而是说, 如果妇女自己能够对资源有更好的把握, 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将可以获得更多。但是, 如果社会性别不公正依然继续, 整个社会就仍然会遭受损失”。
(三) 有利于增加政府决策的透明度。
乌干达议员温妮·拜恩义玛 (2000年) 指出“社会性别预算计划反映了政府的管理系统向着更开放、更多参与和更多反馈的方向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应该给处于贫困中的和被排斥的人更多的政治声音, 并影响公共资源的分配能够更有益于他们。民主不仅仅意味着参与和包容, 同时也意味着消除贫困”。
开展社会性别敏感预算能够提高妇女关注、保护自身利益的意愿和能力, 经过培训和学习之后, 能够对预算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 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 有利于预算的有效实施。社会性别反应预算也可以让更多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参与到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政策辩论这个重要的区域, 使政府的决策更加民主, 加强了经济管理能力。
(四) 有利于加强政府的政治责任。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召开, 会议上通过的文件, 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到2000年为提高妇女地位前瞻性战略》,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行动纲领》,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五周年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成果文件》, 联合国千年峰会上签署的《千年宣言》,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会议签署的《亚太地区“北京+10”妇女非政府组织论坛———大紫皮书》,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会议通过的《北京+10宣言》等等文件, 表明各国政府在“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主流”方面取得了共识, 在对保护妇女人权和实现性别平等等方面做出了政治承诺, 要践行这些承诺, 就要在经济和财政政策上体现出来。运用性别预算分析政府的活动, 可以确保政府将自己做出的承诺付诸于实践。
参考文献
[1]马蔡琛, 王丽, 季仲贇.初论社会性别反应预算及其在中国的推广[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9.3.
[2]闫东玲.浅论社会性别主流化与社会性别预算[J].妇女研究论丛, 2007.1.
[3]赵春滨.浅论性别预算与经济危机[J].现代经济, 2009.3.
社会企业概述 篇2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发展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010-02
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即在对资本原始积累思想进行扬弃的基础上,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长时间的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理论可以较好地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白手起家”的问题。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无至有,由批判至扬弃,再到今天在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回溯其发展历程并加以思考不难发现,这一理论的发展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缩影。研究这一发展历程,有利于我们今后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更有助于指导实践,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一、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前身
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这一命题的前身是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到的“所谓原始积累”,或者亚当·斯密笔下的“预先积累”。马克思通过深刻地分析资本主义国家充满了暴力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史,来说明几个核心问题:一是资本主义积累方式不是凭空出现,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积累方式的起点。二是原始积累时期的开始并未有一个具体的时间界限,它伴随资本主义萌芽诞生,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面确立时完成。三是原始积累的历史是最暴力血腥的历史,但是原始积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又不可否认。马克思对于资本问题的研究重点并不是原始积累问题,所以其在《资本论》中并未多费篇幅。但在后来,世界上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出现同样的问题,即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原始积累过程是对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极具效力的,但是纵观历史,这一过程对于劳动者而言无论如何不能称为公平。然而,追求公平的代价是社会生产力的底下,是人们的积极性被极大掩盖。所以,对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的追求,催生了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
不难发现,无论什么社会,不论其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现有资本资源的调动,那么什么样的调动方式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国家在发展中会持续积累资本,如何对待这些积累?当这些积累又成为相对于一个社会阶段的“原始积累”的时候,资本原始积累的相关问题就开始不断地出现在人们面前。随着人们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认识的深入,发现两种社会形态之间在一定阶段内,在一些方面上,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的,其中对资本的合理利用就是一个方面。于是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命题被提出,后来又形成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并在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在苏联和新中国,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二、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
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是影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重要理论之一,苏联的学者围绕其展开过深入的探讨。1920年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的经济学》中使用了由斯米尔诺夫提出的“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的范畴,列宁将其评价为“非常糟糕, 抄袭成人使用名词的儿戏。”这也使得布哈林在后来没能继续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并成为这一问题的主要批评者。对于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理论界最早的定义来自于1926年原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在《新经济学》中的阐述:“我们把国家手中的主要来源于或同时来源于国有经济综合体之外的物资资源的积累叫做社会主义原始积累。”普氏的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定义从精神上来说源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按照马克思的论述,所谓原始积累可以理解为,国家政权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旧社会制度来为新制度创造它产生和加速发展的条件。布哈林正确地批判了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由于混淆了资本主义的前史和正史从而混淆了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本质区别,这里布哈林虽然正确把握了“时间界限”的概念,用以反驳资本原始积累对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但是布哈林没有认清社会主义需要阶段性发展,仅仅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看作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不妥的。我们现在知道,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是必要的,它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所阐述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的起点,我们不能说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但是它却是这一阶段中,社会主义社会整个生命周期的某一个时期内,不可缺少的元素。
回顾苏联时期的建设实际,社会的生产积累不曾停歇,尤其在工业和军事上取得诸多成果,这些成果是积累的成果,可是苏联直至解体前也未能消除国内的资本逻辑并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这些成果不是完完全全社会主义积累方式的成果,会有以资本逻辑的方式积累出的成果掺杂其中,所以无论当时的苏联理论界承认与否,这些积累的成果在事实上都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原始积累。可见苏联当时的理论界对于以上问题并未认清,而没能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这一命题在理论上予以确认。所以,苏联时期对于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问题的研究,主要贡献存在于积累方式的探索方面,这些实践经验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其中核心成果可以总结为这样几个:一是如何调节农业与工业的关系。二是如何调节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三是如何调节政府调控与市场自调的关系。围绕以上几个问题,最终形成了以几位理论家或领导者的不同思想为核心的不同模式,即后人所说的苏联模式,包括列宁模式,斯大林模式,布哈林模式等等。这些模式都试图阐明如何用社会主义的方式去发展国家,完成资本原始积累。
三、我国的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
我国的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思想、苏联的理论及实践和我国自身理论探索及实践。在此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前后又产生了重大理论进步。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前,以毛泽东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理论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划清严格的界限,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这个命题在当时是不被认可的。但实际上,与苏联相似,这一时期的中国在理论上虽然不承认资本原始积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性,坚持认为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的积累方式,不可为社会主义所用。但在实践上,却用如工商业改造,土地改革等方式来将现有资本进行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准备,这也就是在事实上使用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拘泥于在“社与资”间划清界限,纠结于站对阵营,忽视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作用。
这种困境在改革开放后被打破。随着社会主义阶段性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阶段性进行,且初级阶段将较长一段时间存在的事实被认清,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其中包含的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也在中国立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就可以理解为对资本原始积累最大的鼓励。当今中国理论界对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认识相对于苏联时期和改革开放前,有如下几点进步:一是承认资本原始积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同样需要资本原始积累。二是认清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阶段性进行,并将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初级阶段。三是对我国现阶段的积累方式进行了大量探讨形成理论,并在实践中已经取得大量成果。
当今,我国围绕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在理论界存在几个仍在热烈探讨的问题:如何平衡政府积累与个人积累。如何平衡行政命令式积累与市场竞争式积累。如何刨除积累过程中由资本逻辑的残酷面。
四、未来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前景
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历经从16 世纪到18 世纪末的三百年,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完全确立。社会主义社会在未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渐渐消灭私有制度是必然的,但是也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才收获的根本性的变革。中国是一个曾经生产力非常落后的国家,更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为它奠定全面确立和最终胜利的基础。我们说,这个时期不会比资本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短。“左”风吹,试图跨越历史发展的某个必经阶段,曾经被证明了,未来会被继续证明,是不会也不可能成功的。然而一味悲观主义,否定历史的变革和新制度建立的观点也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共产党领导下,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再加上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帮助,在水滴石穿的努力下,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制度一定会全面地建立起来。
应该认识到,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普世的,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两个方面上都会不断进行积累。一方面,积累获得出大量的资本,这些资本可以为国为社会所用,成为下一步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一些不和谐的社会因素也在积累,渐渐形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一面。我们在积累大量资本的同时,应该时刻警惕另一面的积累,否则,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就会与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趋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无从体现。而剥离资本原始积累的资本主义元素,加入社会主义元素,才是我们想要的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理论未来走向。
五、结语
综上,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论到目前为止就形成了一条理论脉络,由马克思的《资本论》阐述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关于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讨论,到我国改革开放前与苏联模式近似的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理论,然后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理论,最后是现阶段理论界对于社会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这样一条完整的理论线。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苏联东欧经济论著选读(上)[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
[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社会临场理论概述与应用 篇3
随着技术工具的成熟, 研究者开始更多地从社会心理视角来审视媒体, 即媒体是如何支持人类的社会联系, 建立起群体归属感的。心理学家Short于1976年提出的“社会临场感理论”, 就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媒体传播功能的理论之一, 经常被用来探究和说明媒体特性是如何影响个人选择使用媒体的。研究表明, 社会临场感的高低影响虚拟环境中的交互, 社会临场感高, 有利于积极协作的开展。因此, 作为影响电子商务和在线学习的重要因素, 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社会临场感。
1. 社会临场理论
社会临场理论由Short等人最先提出, 他们通过比较基于媒介的通讯和面对面这两种沟通情境的差异, 具体对社会临场理论进行了描述。社会临场理论是研究传播学技术和社会领域的重要理论。在Biocca等人 (2003) 对社会临场理论的梳理中发现, 对社会临场的研究已经从起初对媒介的探究, 到媒介中的社会临场感, 上升到对交互和社会认知等的研究。
最初的研究主要在远程通讯, Short等人从媒介特性进行界定, 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社会临场, 探究不同类型的媒介系统对人的影响, 认为通讯媒介的不同特征会影响媒体的社会临场感。之后, 随着电脑中介传播 (CMC) 的发展, 社会临场理论被用来解释电脑中介传播中的相关属性。随后, 社会化商务平台的出现, 为社会临场理论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空间, 社会心理学得到了更充分的应用, 媒介当中的社会临场感与网站信任密切相关, 因此社会临场感常常被用于电子商务的研究, 探究如何提高网站的社会临场感以提高交易成功量。从90年代中期开始, 研究者开始关注在线学习, 开始将社会临场理论应用在教育技术领域。
2. 社会临场感内涵与测度
2.1 社会临场感的内涵
Short等人定义社会临场感为个人在沟通中对其他人的感觉, 通过描述通讯媒体的特性, 划分人性化媒体和非人性化媒体。表1选取了部分社会临场理论文献, 并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如表1所示, 现有研究者因研究角度的不同, 对社会临场感的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 Short等人强调社会临场感是媒介的一种属性, Gefen等人 (2004) 从心理学的视角, 将社会临场感与亲密性关联, 进而研究交互中的信任程度。Shen和Khalifa (200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在线社区, 利用媒体心理学文献, 提出了意识、情感临场和认知临场三个维度。Caspi和Blau (2008) 从学习情境的视角进行归纳, 总结出社会临场感的三种内涵 (见表1) 。由此看出, 研究者有各自的研究视角, 对社会临场感的理解存在差别, 对社会临场感的定义多种多样, 对其研究维度也并未统一, 因其研究情景的不同有所不同, 关于电子商务的研究多为单维构建,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 社会临场感的测度
为了真实反映不同的研究情景中的社会临场感, 研究者开发了一系列测量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针对社会临场感不同的研究情景概述其测量工具和方法。
Short等人最早开发了语义测量法, 通过对电视、广播、电话等通讯媒体的社会临场感测量, 并与在面对面情境中的情况作比较, 最终得出媒介的社交能力、敏感度、温馨度和个人性影响社会临场感。Tu (2002) 在测量基于电脑中介传播媒介的社会临场感时, 开发了社会临场感与隐私问卷, 最终得出社会情境、在线交流、交互和私密性感知与社会临场感呈正相关, 而系统私密性从学生角度来讲则影响不大。Hassanein等人在研究通过社会化建立在线信任时, 采用李克特量表分析社会临场感, 研究表明接触、社交能力以及温暖的感觉将影响购物网站的社会临场感。在对虚拟学习社区的应用研究中, Rourke (2001) 等人采用内容分析法来测量社会临场感,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将社会临场感分为:情感响应、交互响应、凝聚力响应三个领域, 其中情感领域有情感符号的使用、幽默的表达等, 交互领域有对他人信息的引用、赞美和提问等, 凝聚力有尊称、致意以及代名词的使用。王广新 (2008) 对网络课程论坛内社会临场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中利用了社会临场感量表, 研究表明学习者参与网络课程时间长短、性别以及社会支持度与社会临场感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由上文可以看出, 各位学者因研究视角的不同, 对社会临场感的测量方法并不统一, 大致有语义测量、社会临场感与隐私问卷、李克特量表、社会临场感量表等。社会临场感的相关因素太多, 一些量表也只是作为研究的辅助手段。
3. 研究展望——以在线学习社区研究为例
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 人们对于终身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线学习社区打破传统教育中的时空限制, 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机会。在在线学习社区中, 社会临场感高低将会影响参与者的满意度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研究表明社会临场感能够提高学习满意度, 能够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认知和情感学习的发展, 因此对于如何提高在线学习社区的社会临场感, 提高学习兴趣, 降低虚拟情境中的孤独感和疲劳感, 对于在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从上文对社会临场感以及其应用的概述中得知, 目前我国对于社会临场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并且对于在线社区的研究多集中在社区的设计与开发、社区要素以及评价与反思方面, 在基于社会临场感的在线学习社区的相关研究比较少。在线学习社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也会利用社会临场感对在线社区进行不断探索。
摘要:社会临场感是临场感理论创建的最初概念, 指在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沟通时, 自我被投射为真实的人的程度以及与他人的联系程度, 常被应用到电子商务和在线学习的研究。本文将对社会临场感做简单介绍, 概述其发展、内涵和测度, 最后以在线学习社区为例对社会临场感进行研究展望。
关键词:社会临场感,电子商务,在线学习
参考文献
[1]Short, J., Williams, E.&Christie, B.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elecommunications[M].1976.
[2]腾艳杨.社会临场感综述.现代教育技术, 2013.
[3]Tu, C.H.The impacts of text—based CMC on online social presence[J].2002.
[4]Caspi, A.&Blau, I.Social presence in online discussion groups:Testing three concep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 to perceived learning.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2008.
[5]王广新.网络课程论坛内社会临场感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电化教育研究, 2008.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概述 篇4
本文通过以我国对外投资与“走出去”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障碍,并从政府、企业两个层次提出促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相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走出去;供需;品牌
“走出去”战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走出去”战略指的是中国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以及中国的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开展竞争与合作。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到国外投资办厂,将各种生产要素输出到国外,将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和布局。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步伐进一步加快。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国内及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等因素使得中国对外投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就我国目前的出口现状而言,可以用“规模大、地位高”和“水平低、结构差”这12个字来概括。这些难题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我国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会进一步增强。
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币不断升值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竞争优势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汇改以来,美元对人民币的比率一路攀升。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中国出口行业的增长速度放缓,盈利水平下降;从长远的角度而言,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或升值幅度过大,那么升值所导致的负面效应必然会继续扩大,对于我国整个对外贸易的冲击是显而易见且不容忽视的。
(二)我国出口企业面临频繁的反倾销调查
所谓反倾销是指,受到倾销商品损害的进口国为保护本国产业所采取的合法措施。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迅猛发展,针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反倾销调查也愈演愈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墨西哥、伊朗、智利等也开始纷纷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指控,导致四五十万人潜在失业,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经贸问题政治化也是导致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我国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国内市场需求不足
一直以来,能够“走出国门”是中国企业的梦想,“出口创汇”更是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一方面,为了争取更大的利润,扩大出口量,盲目扩大产能,导致国内市场迅速饱和;另一方面,由于出口企业大部分处于纺织、制造、生产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对GDP和税收增长、增加就业推动明显,某些地方政府忽视产业宏观布局态势,对这些产业的加速发展持鼓励态度,从而导致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投资增幅过猛,引起行业内的过度竞争。
(四)企業缺乏对市场的了解,盲目走出国门
应当承认,国外的市场体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制度,这种制度就像“游戏规则”。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了解、适应甚至利用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上海和江苏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市之一,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时间也远远早于其他省市的企业。然而,其出口企业对出口产品的信息掌握尚且如此之少,其他地方的企业就可想而知了。
(五)以低价通向市场,缺乏创新意识
“物美而价廉”是许多中国企业信奉的教条。利用“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是大部分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时的“敲门砖”,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出口企业扩大销售,获得可观的利润。然而,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出口产品屡屡遭到国外的反倾销,低价产品出口的迅猛增长是其主要原因。盲目保持价格优势的做法,也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潜力。
(六)企业满足于低端市场,缺乏品牌意识
史蒂芬·金曾说过:“产品是在工厂所生产的东西,而品牌则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一件产品可以被竞争对手模仿,但品牌则是独一无二的。产品很快会过时落伍,而成功的品牌是持久不衰的。”然而,中国的很多出口企业认为品牌需要大量的投资,因而放弃去培育品牌。例如,飞跃集团自1986年建厂以来,一直致力于拓展国际市场,时刻追踪国际最先进的标准组织生产,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缝纫机出口企业,该公司却从未在快速扩张中遭遇到来自国外的各类贸易壁垒。
(七)出口企业盲目竞争,出口市场过分集中
在国内市场上,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市场机会出现时,大量的企业趋之若鹜,以期获得可观的利润。然而,由于忽略市场对产品的容纳能力,结果却导致市场迅速饱和。据统计,中国约有75%的出口产品(含香港转口)集中在西欧和北美。一般来说,当中国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当地市场所占份额超过20%就容易遭到反倾销。
二、有效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措施
(一)政府层面应采取的措施,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培养一批我国的国际反倾销的法律人才,充分发挥其在反倾销预警中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
(二)企业层面应采取的措施,要注意充分利用和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树立品牌意识。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要积极向海外进军。企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际惯例与规则以及东道国的有关法律政策,尤其是反倾销的法律知识
企业要走出去,不了解和把握国际惯例和规则是根本行不通的,盲目的走出去,结果必然失败。
【参考文献】
[1]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编.出口生死劫 中国出口的谋与变[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张万伟译,塔伦.卡纳 柯雷莎.帕利普 理查德.布洛克著.赢在新兴市场[M].中信出版社,2011
[3]陈燕.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分析[J].企业改革与发展,2005(11)
[4]陈爱蓓.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风险与对策思考[J].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10(01)
大中型企业网络设计与规划概述 篇5
关键词:企业网;拓扑结构;网络协议;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6-0000-01
Overview of Network Design&Planning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Zheng Chenxi,Shi Xiaozhuo,Li Yongliang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ShenYang110136,China)
Abstract:The network brings the convenience to enterprises and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not only through the network enterprise products and technologies faster and get the latest information,and also will bring a wider market.For medium and large enterprises,set up for its own Internet site to the outside world through the network to understand business,or further through e-commerce network,has become a must step to modern enterprise.
Keywords:Enterprise network;Topology;Network protocol;Server
一、企业网设计原则
(一)坚持开放性原则,采用统一网络协议和接口标准,来实现企业内部异种机、异种网络的互连。
(二)坚持先进性原则, 采用当今较为成熟、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进行网络的规则与设计,满足较长一段时期的需求。
(三)坚持易升级、易扩充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四)坚持经济、实用、可靠的原则。
二、网络设备选型的原则
(一)稳定可靠的网络。网络的可靠运行取决于诸多因素,如网络的设计,产品的可靠,要求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备份技术。
(二)高带宽。要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以适应大量数据和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既要满足目前的业务需求,又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
(三)易扩展的网络。易扩展不仅仅指设备端口的扩展,还指网络结构的易扩展性。
(四)安全性。应支持VLAN的划分,并能在VLAN之间进行第三层交换时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
(五)容易控制管理。做到既保证一定的用户通信质量,又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是建好一个网络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六)符合IP发展趋势的网络。
三、主干网络技术选型
主干网络选择何种网络技术对网络建设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的局域网技术主要包括:快速以太网、ATM(异步传输模式)、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千兆以太网等。
千兆以太网技术以简单的以太网技术为基础,为网络主干提供1Gbps的带宽。千兆以太网技术以自然的方法来升级现有的以太网络、工作站、管理工具和管理人员的技能。千兆以太网与其他速度相当的高速网络技术相比,价格低,同时比较简单。
千兆以太网通过载波扩展、采用集成中继、交换功能的网络设备以及多种激光器和光纤将连接距离扩展到从500米至3000米。千兆以太网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利用交换机或路由器可以与现有低速的以太网用户和设备连接起来,使得千兆位以太网相对于其他高速网络技术而言,在经济和管理性能方面都是较好的选择。
综述所述,千兆以太网以其在局域网领域中兼容以前的以太网标准、支持高带宽、多传输介质、多种服务、保证QoS等特点正逐渐占据主流位置。因此,大中型企业网络主干应选用千兆以太网技术。
四、网络拓扑规划
大中型企业办公区中心机房内安装多层交换机(Cisco Catalyst6509)作为整个企业网的核心,通过防火墙和路由器与互联网相连接。核心层在与访问层相连方面,考虑到其它分布层设备所处地理位置与中心机房相距较远,则核心层交换机分别以1000M 单模光纤与办公区、生产区、附属设施的访问层中端二层交换机连接。除此之外, 核心交换机各自还与其它相关的服务器相连其中Cisco Catalyst 6509 核心交换机负责连接应用服务器群。应用服务器群包括FTP 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等应用型服务器,用来为整个企业网及在互联网上提供各种常用的网络服务。访问层交换机作为企业内重点地区的网络核心,需兼顾到大流量和冗余性,因此重点地区的访问层交换机采用Cisco Catalyst 2950G-48 以太网交换机,均通过1000M 单模光纤同时和两台核心交换机互连以达到分布层与核心层的冗余。网络出口设备是企业内部网络与互联网〔Internet〕连接和数据来往的通道。由于企业网内部访问国际互联网的需求量大,这就决定了路由器需要稳定、可靠和高速。
五、结束语
本文着重论述了建设大中型企业网的目标、企业网的构建技术等关键问题,用好企业网的关键在于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大力开发企业网的各项功能。企业网不只是涉及技术方面,而是包括网络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等众多成份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春海,张晓莉.企业网络应用解决方案一从需求分析到配置管理.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06
[2]武骏,程秀权.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及设计原则.中国电信网,2008
[3]夏虹.路由器的登录访问与安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
[4]邓文东.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网络设计与规划.仪器仪表用户,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