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调整

2024-09-26

发展调整(精选11篇)

发展调整 篇1

发展农村沼气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十一五”期间, 特别是2008年以来, 中央加大了投入, 农村沼气建设快速发展, 形成了户用沼气、小型沼气、大中型沼气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农业部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沼气发展的总体思路:“巩固成果、优化结构, 建管并重、强化服务, 综合利用、提高水平”。为了探索发展农村沼气的适宜途径, 现结合工作实际, 形成几点粗浅的认识。

户用沼气发展不平衡, 全面扩大规模存在诸多因素制约。以某户用沼气重点推广村为例:该村共有农户300余家, 建设沼气池30座, 普及率为10%, 夏季22座可以正常运转, 利用率为70%多一点, 冬季只有6座可产气使用, 利用率只有20%。从其它渠道反映的情况来看, 户用沼气普及率和利用率低的问题还比较普遍。农户反映, 沼气池只要管护得当, 正常使用8个月没问题, 建设一个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 买300元的牛粪, 可满足3~5口之家一年80%的生活燃料需求, 与其他燃料相比, 可以节省1000多元。这证明沼气确实是环保、清洁和节约的能源, 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我国农村生产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耕牛已退出役用, 畜禽家庭散养逐渐淘汰, 沼气原料畜禽粪便出现短缺, 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沼气进出料也成为难题, 这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在调研时还发现, 农户庭院都不大, 由于自来水不能24小时供水, 家家户户都修建水窖贮存水, 如果再修建沼气池, 难免因距离水窖太近而污染饮用水。许多农户庭院都用石板铺地, 收拾得很整洁, 但沼气池管理稍微疏忽, 沼液就会溢出弄得腌臜不堪, 甚至影响四邻。北方气候比较干燥, 特别是冬季寒冷, 户用沼气技术还不完善, 产气不足, 难以实现周年均衡供气。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 尽管国家出台许多优惠政策, 补贴标准不断提高, 但部分农户的反应仍不甚积极。所以, 进一步推进农村沼气发展, 在适宜地区还是要扩规模、上水平。但对没有原料保障、后续服务跟不上的地区, 则不宜片面推行户用沼气。

大中型沼气发展势头良好, 但向农户供气的对接机制尚需探索。2007年以来, 适应畜禽养殖方式变化和规模化养殖场的快速发展, 农村沼气进入优化结构、建管并重阶段, 国家专门安排资金, 支持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等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一方面, 地方有关部门和企业, 要求建设大中型沼气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 已建的大中型沼气, 大部分是为了解决自用能源, 向农户供气率不高, 有的甚至把沼气排入空中, 既浪费能源, 又污染空气。

进一步促进农村沼气发展应着力发展集中供气。将发展农村沼气纳入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体系。从理论上讲, 农村沼气集中供给设施同城市天然气供给设施一样, 都属于基础设施, 具有公益事业属性, 将集中供气纳入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体系不存在政策障碍。从运行机制来看, 集中供气与集中供水从建设到运营, 其程序和方式基本一致, 集中供水搞得好的地方同样可以搞集中供气。因此, 在水电路基础设施基本完成、群众基础好、两委班子战斗力强的村庄, 应鼓励按照一事一议机制建设规模化集中供气工程, 比照集中供水模式, 解决大中型沼气向农户供气对接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沼气建设补贴仍由原渠道下发, 提高补贴比例至70%为宜。扩大用水户协会职能, 将沼气建设和运营纳入管理范围, 同集中供水以水养水一样, 集中供气也要实行以气养气, 沼渣、沼液属于优质肥料可以出售, 以气养气应该更具优势。重点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工程。农作物秸秆是非常好、可以大面积应用的沼气原料, 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秸秆利用技术, 而且南方试点地区取得很大成功, 未来秸秆利用技术全国化推行的前景十分光明, 沼气原料不足问题将得到根本改善。我国广大农村秸秆资源非常丰富, 过去被当做废物直接燃烧, 由于污染环境, 被强制禁止。现在, 随着大型农机具的普遍使用, 像小麦和玉米等, 其秸秆在收割时已被粉碎直接还田, 但其肥力远不如沼液沼渣。经过沼池液化, 秸秆变成优质肥料, 而且, 还可以实行以秸秆换用气, 既能解决原料问题, 又能减少农户的负担。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也是我国农村能源建设推出的一项新技术, 经过试点已开始在全国各地示范推广, 国家要加强政策扶持。

要充分发挥种养殖大户的作用。一方面种养殖大户具有原料丰富优势和资金配套实力, 有利于解决原料和资金不足问题。另一方面, 对种养殖大户而言, 投资大中型沼气建设, 除了供气获得收益, 还能得到沼渣、沼气优质肥料或自身所需能源, 有利于解决三沼产品销售问题、提高沼气的综合利用率。只要能够按照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机制解决好供气、用气双方的关系, 提高大中型沼气的产气率、向农户的供气率, 种养殖大户投资兴建大中型沼气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

发展调整 篇2

今年以来,湖北草埠湖农场按照“稳定发展粮食产业,培育棉花支柱产业,积极发展蔬菜种植,逐步扩大畜禽养殖,调优水产养殖模式”的思路,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年粮食面积可达11万亩,比年初计划增加了1万亩,其中夏粮面积8万亩。棉花种植面积预计可达6万亩,比年初计划增长20%。其中,发展“麦后移栽地膜棉”模式5万亩。依托农场内企业鑫鑫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在南湖、台渡、郑湖等村为鑫鑫农科建立大头菜种植种植基地2000余亩。鑫鑫农科投资100万元新建了100万袋的姬菇大棚生产基地,今年计划发展姬菇200万袋。同时,该场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拟在台渡村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培育畜牧养殖大户,努力提高养殖户效益。

依靠科技,典型示范,推动棉花高产。农场把提高棉花单产和品质作为今年抓好棉花生产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该场邀请当阳市农业执法大队及相关涉农部门在全场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农资产品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对全场50多家农资经营门市部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和规范,确保了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为了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水平,农场采取集中授课与发放技术资料、走村串户、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技术培训,3月份以来场农技部门共组织举办培训班23场次,培训农民和大户5000多人次,发放农技宣传资料近20000份。并聘请江西省首席棉花专家柯兴盛讲授了亩产千斤籽棉关键技术。此外,该场还在沮东金龙、符台、开源等三个村创建了10000亩棉花高产示范区,力争示范区内籽棉平均单产达到600斤,并在示范区内建设了100亩亩产千斤籽棉核心试验示范点。在省农垦局“三万”活动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聘请了江西省首席棉花专家柯兴盛为核心试验点作全程技术指导,并与专家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目前,示范点物资已准备到位,棉田均按要求施足了底肥,覆盖了地膜,营养钵全部播种出苗。为提高复种指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该场发展了麦后移栽地膜棉面积5万亩,仅此一项可为农户增产粮食5000吨以上,增收500万元以上。在稳定推广鄂杂棉10号、鄂杂棉11号、鄂杂棉23号等杂交一代种外,今年该场还引进了国丰棉12号、中棉所66等4个杂交棉新品种。目前,全场春耕备耕情况良好,已备化肥2600吨,农药21吨,农膜75吨,优良种籽75吨,已覆地膜3100亩,做营养钵12000多万个,播种7800万个,出苗3000万个。同时加强了夏粮夏油田间管理,清理田间三沟70000亩,喷药防治小麦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3次以上。

企业引领,调优结构,发展蔬菜产业。今年该场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起点。依托鑫鑫农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并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户了解到订单蔬菜种植的市场前景及收益。去冬今春,鑫鑫农科公司与南湖等村签订青菜种植协议2000余亩,并提供种子供应、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渠道。

外贸未来发展重心面临调整 篇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上升,新兴市场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先发优势主导着世界贸易和投资格局,不断开拓和进入新兴市场成为其国家战略,从而在进入新兴市场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囿于国际分工格局,我国外贸在发展初期以发达国家市场为主,不同程度地对其形成经济上的依赖。因此,无论是基于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的考虑,我国这样的后发国家都需要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开拓新兴市场是重点

拓展新兴市场是中国开放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际分工格局新兴市场的具体界定标准是:一是具有稳定的、可预期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市场潜力。二是在全球贸易中居于前5啦,三是对于我国对外贸易而言,属于较新的市场而且相对未饱和的市场,重点包括俄罗斯、印度、巴西、巴基斯坦、埃及、印尼、伊朗、菲律宾、墨西哥、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土耳其、越南和南非14国。

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的确也引发世人瞩目。以“金砖四国”和“金钻11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为我国实施新兴市场战略提供了外部基础条件。

此外,在经过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外贸对发达市场的出口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均达到一定的高度,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而且贸易壁垒及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在未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中需要寻求新的突破路径。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一方面,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降低,开放经济面临巨大挑战,需要调整贸易市场结构,大力扩展多元市场;另一方面,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始自美国,美元全球化与美元主权化的矛盾充分暴露,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难有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只有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投资和金融合作,扩大人民币和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影响力,才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金融危机。

与新兴市场的合作潜力

目前,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对外贸易比重迅速上升,14个主要新兴市场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为13%。根据对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指数、贸易互补指数的测度结果,我国对如下12个新兴市场有较大的出口潜力:墨西哥、菲律宾、俄罗斯、巴西、越南、南非、土耳其、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如下8个新兴市场有较大的进口潜力:墨西哥、菲律宾、巴西、印尼、印度、越南、伊朗、巴基斯坦。

考虑到各个新兴市场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尤其是考虑到各国的进口规模,墨西哥、印度、俄罗斯、土耳其4国2008年的进口金额均超过2000亿美元,巴西的进口规模也达到1824亿美元,上述5国应为重点拓展的新兴出口市场;南非、越南、菲律宾、伊朗四国的进口规模介于500万~1000万美元之间,为次重点市场;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尤其是孟加拉国的整体进口规模有限,出口潜力也有限。

拓展与深化新兴市场战略,应根据我国与新兴市场根据之间的贸易合作潜力状况,有重点、有次序地渐次推进。

考虑到2001-2008年的8年间我国对14个主要新兴市场的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提高了13%,提高1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进口额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从2%提高到13%,提高了1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近1.4个百分点,如果没有突发的较大变故,如果中印两国政治关系明显改善,中俄贸易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我国新兴市场战略顺利推进,我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额、贸易份额还会有突变性增长的可能。

创新开拓路径

建立拓展新兴市场的贸易促进体系借鉴别国经验,建立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是密切我与新兴市场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举措。对外贸易促进体系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贸易促进的目标不仅仅是扩大出口,还应促进对那些与我国有长期贸易顺差的新兴市场国家的进口,这样才能达到互利共赢。

我国应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但在支持的手段上应更加间接和务实。各国政府每年均对出口提供相当数量的财政支持,从支持规模与出口的比例上看,均超过我国现有的支持程度,促进出口的政策非常注重实效。目前我国外贸促进的对象应主要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对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出口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立针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对外贸易促进体系,要将对外援助、境外资源开发、扩大进口、债务减免等多种经济合作方式密切结合起来,扩大政策的综合效应。

促进出口举措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国家以财政拨款的形式建立各种开拓新兴市场的基金,以弥补企业从新兴市场国家进口商品产生的损失,降低企业拓展新兴市场的风险,鼓励企业扩大进口,减少开拓市场的阻力。大力推进金融合作计划,主要包括“货币互换计划”和“贸易融资计划”。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基金、援外合资合作基金、援外优惠贷款等方式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对于需要重点开拓的新兴市场的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可以考虑在国债资金和其他政府投资资金的使用、政策性进出口融资条件等方面给予更优惠的条件和更便利的程序。

加大保险支持力度,国家要进一步提高保险支持,以分散和避免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风险,尤其为外贸企业到一些高风险新兴市场地区进行投资和贸易提供特殊的政策性保险服务。

加大信息技术援助,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对新兴市场的了解,不能有效获得潜在经贸伙伴的信息,需要政府提供更多、更详细的信息技术援助。

促进进口举措我国需要实行“安全发展”的进口战略。这是一种“安全和发展并重的战略”,而不是一种“仅仅强调安全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安全和发展这两个战略目标,在当前和未来几年可以采取“抓住两头、放开中间、促进平衡”的进口政策。其中“两头”是指资源类行业和高技术行业,中间是指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 “平衡”是指贸易在长期内的基本平衡。

促进服务贸易的举措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开拓新兴市场中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应积极调整服务贸易的发展思路,实现服务贸易发展的三大战略转变: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服务贸易优势,将对外政府援助行为转变为对外服务贸易行为,将对外交流活动转变为对外服务贸易活动。一方面要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则要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体系。

调整专业结构抢抓发展机遇 篇4

2010年5月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使我省迎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甘肃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意见》精神,紧紧围绕甘肃省“十二五”规划,抓住专业建设这个“牛鼻子”,在产业结构调整变革中探索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能不能抓住这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做好专业调整转型的定位是关键。为加快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转型的步伐,我们有必要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人研究。

首先是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转型的问题。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地方属性,就是说职业学校办学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有着不同的途径和形式。如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服务的途径就不相同。在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当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区域经济学告诉我们,每个地区劳动力基本上是一种地区性的生产投入要素,在地域空间上这种要素虽然有所流动,但流动是非常有限的,绝大部分是“自产自销”。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通过为当地劳动力向外转移提供教育和培训从而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在地域空间上这种人力资源以流动为主,只有一部分是“自产自销”。

在前一个时期,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通过把当地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来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按国务院《意见》,“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增速将达到两位数,经济社会将有一个大发展。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必须按我省产业发展需要调整改造,从以向外“输出”型转向内需“供给”型,这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其次,职业学校专业转型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有关政策和甘肃省“十二五”规划支持产业发展的定位问题。

甘肃省“十二五”规划框架意见提出了“一个都市圈、两个增长点、两大新基地、四个试验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发展思路。职业学校在专业调整中,要注意研究这样几个新形势。一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形势,第三产业比重将加大。在现代化国家,第三产业一般占整个GDP的50%左右。目前美国是70%,印度是50%,我国还不到40%。二是产业振兴和调整升级的形势。调整升级就是结构调整,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三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势。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空间海洋开发。四是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形势。现代农业包括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服务业、对农业的综合服务等。五是消费结构升级的形势。最近人力资源社会部公布了一批新的职业岗位,如健康管理师、芳香保健师、宠物医师、礼仪主持人、室内环境治理员等。这些新职业的出现,反映的就是消费升级。六是低碳经济带来的全球产业浪潮。

第三,关于对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将要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的充分认识问题。

以结构调整促进科学发展 篇5

用科学发展观梳理公司战略

推进公司产业结构、业务布局

战略性调整

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也是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症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需急剧萎缩、大宗商品价格跌宕起伏,以及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投资项目多、涉及领域广、布局分散、产业结构趋同、大而不强以及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弊端恰恰又被进一步放大,结构不合理的难题进一步凸显,调整的任务更加紧迫。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微观经营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能否加快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的有效实施,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企稳回升,实现较快发展。抓住了企业结构调整,也就抓住了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牛鼻子”。

企业的发展是遵循规律的科学发展,企业结构调整是在科学的发展战略引导下的调整。调结构就是布局,为下一轮增长布好局、占到位,就是不断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国投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较好地体现了公司战略规划的科学性和引导性。我们将战略的一致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在公司战略规划引导下,立足现实、适应市场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形成了实业、金融服务业和国有资产经营“三足鼎立”的业务布局。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自身调整的双重影响,公司“三足鼎立”业务布局实业板块中电力利润大幅收窄,金融服务业相对较弱,没有形成“鼎立”之势,煤电港运产业链还只是个雏形,发展的质量效益还需要提高;新业务开拓的方向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挑战,我们及时调整战略、梳理思路、优化布局,将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承担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中发挥独特作用。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梳理公司战略,进一步完善发展战略,发挥战略对于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加强对形势、政策的把握,加强对行业和区域的分析,加强对外交流和沟通,跟踪重要经济指标,保持战略规划的前瞻性、敏感性和适应性。我们明确“国际一流”的具体目标,找准差距、明确方向,并层层分解发展规划,把国际一流投资控股公司的战略目标落到实处。我们进一步明确投资方向,完善投资指导原则,区分战略性投资和财务型投资,平衡短、中、长期投资比例,合理安排投资节奏;落实战略的后评价制度,推进公司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对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的调整,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夯实产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我们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为目标,立足于调整,夯实实业结构。一是加快电源结构调整,优先发展水电,合理开发坑口煤电和煤电一体化项目,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二是利用新一轮煤炭产业调整的机会,在重点区域继续推进资源储备和项目储备。三是以钾肥为重点,做强做大国投罗钾,加大综合利用和市场培育,积极拓展境内外钾肥资源开发,支持磷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巩固和扩大公司在化肥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四是将公司电力、煤炭、港航、化肥等基础性、资源性、具有相关性的业务作为公司整体上市的资产,加大整体上市的推进力度,为公司做强做大实业板块筹集必要的资金。

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国投形成了区域发展战略、协同发展战略、循环经济战略、一流战略、“走出去”战略五大战略发展布局,将主业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资源性领域。一是加快电源结构调整,优先发展水电,合理开发煤电一体化项目,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项目。二是利用新一轮煤炭产业调整的机会,在重点区域加快推进资源储备和项目储备。三是以钾肥为重点,加大综合利用和市场培育,积极拓展境内外钾肥资源开发,支持磷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巩固和扩大公司在化肥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形成了以信托、担保、财务公司、国投创新投资基金为主的金融板块,并积极探索进入证券、保险、银行等主流金融品种的途径。

通过调整区域结构,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在公司投资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我们相继在新疆、山西、海南等地设立了代表处,组建了国投(福建)开发投资公司,国投煤炭公司在河南设立了分公司,进一步理顺了区域内投资企业的管理关系,加强了内部的协调和对外沟通交流,扩大了集团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二是加快公司在环渤海湾、泛北部湾等重点区域内的发展,发挥产业发展上的比较优势,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我们率先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发,加大海峡西岸基础设施建设,在莆田市湄洲湾石门澳设立了一个占地65平方公里的产业园,规划建设湄洲湾火电项目(2×1 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4个15万吨级码头、煤炭等矿产中转基地、北岸港口铁路支线、“海峡产业投资基金”等多个项目,初步估计投资在220亿元以上。三是在区域投资企业间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机制,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保障。我们认为公司的发展是个整体,各个投资企业在产业布局上应相互依存、取长补短,避免重复建设、相互封锁和产业结构趋同化。我们鼓励区域间投资企业顺应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提升公司作为整体的竞争优势。

通过调整优化资本分布,增强国有资本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两个不平衡的特征: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产业分布的不平衡。需要国有资本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企业之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国投经营的是股权化的资本,充分运用市场资源,通过国有股权的转让将国有资产变为国有资本,实现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或非重点企业中退出,回收资金再投入到国有经济需要进入的重要领域或重点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推动国有资本向企业主业集中,优化资本在国民经济产业领域的布局,优化资本在产业内部的分布,优化资本在企业内部的配置,提高资本的运行效率,增强资本的放大功能,用少量的资本控制、影响和带动大量的社会资本,形成国有资本在动态上的数量、素质和布局优势,在资本流动的过程中实现企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国投10多年来共退出项目800多个,回收资金68.5亿元,再投资于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提高了资本的运行效率。公司对电力企业资本投入80多亿元,相应带动了1 000多亿元的其他社会资金进入电力行业;公司管理的国债高科技企业化示范项目235个,涉及20亿元的资本投入,引导和带动了203亿元的其他社会资金;公司用200多亿元的国有资本引导和带动超过3 000亿元的资金进入国家鼓励发展的经济领域,发挥了投资导向作用。公司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国有资产经营试点单位,在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中,先后接收了4家、托管了两家中央企业,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优化完善产业链

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是投资控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一个企业能够从多大的范围、多高的层次、多强的密度去组织资源,直接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发展边界。

资源整合是企业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把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的经济活动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关联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价值系统。资源整合的目的是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1+1>2的效果。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可以创造新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能力,这一能力是企业参与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能力。在经济危机时期,资源整合更是在“狂风暴雨”中为企业“保驾护航”的坚实利器。

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能源紧缺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我们调整电力业务布局,提出发展目标从单一的火力发电向煤电一体化转变。在电源结构上,更加重视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等多种能源形式的发展;积极响应“上大压小”的国家政策,在优化火电发电机组、逐步淘汰小容量机组、努力降低运营成本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上,我们变危机为机遇,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夯实主业,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占有率,致力于产业一体化发展。在积极发展煤炭的同时,开拓煤炭物流运输(路、港),提出打造煤电港运协调发展的能源产业链,形成了以公司煤炭、电力产业为支撑,以铁路、航运和煤炭上下水港口为保障,以现代物流为媒介、连接山西煤炭企业、曹妃甸、京唐港、南到厦门、北海、钦州的产业延伸线和从环渤海湾到北部湾的沿线产业布局。公司所属山西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通过公司参股的铁路和疏港铁路,运送到公司曹妃甸港、京唐港煤炭下水码头,再由公司船队运送到公司厦门、北海、钦州的煤炭上水码头和发电企业。我们充分发挥公司成员企业的协同效应,提升价值链,实现集约型发展。从成立物流公司到推进煤炭集中采购,公司不断推进煤电港运产业链上现有项目的有效衔接。一方面以物流为主线,以电煤集中采购为切入点,按照市场化原则,做好电煤集中采购工作,通过集、配、运、销等手段,有效衔接公司电、煤、港、运等业务,整合产业链中的物流业务,实现煤炭在产业链上的有效流通,实现增值效益,提升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逆势布局,围绕集团产业链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在电力上下游产业链寻求并购对象,加快产业链上的大型煤炭基地、煤炭上下水码头、原油码头,积极参与煤运通道铁路和疏港铁路的建设,夯实了以环渤海湾、泛北部湾、福建湄洲湾和长江三角洲为重点的港口布局。国投北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一期工程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建成投产,国投曹妃甸5 000万煤炭下水码头建成投产,年装船能力5 000万吨续建工程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国投新集刘庄800万吨数字化煤矿建成投产,国投罗钾120万吨钾肥项目成功投产,170万吨二期工程破土动工,装机3 000万千瓦的雅袭江全流域滚动开发两个关键工程,锦屏一级360万千瓦、锦屏二级480万千瓦成功实现大江截流,进入大坝浇铸阶段,等等,28个列入国家重点工程的大项目陆续核准、建成投产、发挥作用,壮大了公司实力,丰富和完善了公司产业链,提升了公司的资源整合力,实现了公司价值最大化,为公司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根基。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强化成本控制能力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是企业管理资源、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协调运作的过程。企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很多从根源上都可以追溯到体制机制问题,只有消除了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为结构调整铺平道路。金融危机来临之前,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光环下,国有企业“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掩盖了不少管理结构上的深层次问题,许多矛盾和问题也被忽视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虽然暴露出一些企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但是,在国家“保增长、保就业”的大目标下,这些问题没有被足够重视,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国际著名跨国公司都在积极改善内部的组织管理,并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提升资源配置、运营效率。为在新一轮资源整合的浪潮中抢占有利发展位置,我们做了大量的探索,积极推进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认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应当有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并赋予其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形成新的竞争力,为此,我们聘请了国际知名咨询公司进行管理咨询。目前,咨询已经完成,提交的咨询成果已经开始贯彻落实,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国投的集团化、专业化和差异化管理。一是集团化管理,就是要站在集团的高度,对全集团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目前,我们采取的电煤集中采购、资金归集、人员集中调配、重大设备或服务集中采购等措施,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有特色的集团化管理道路。2009年上半年,物流公司下属的煤炭运销、京闽工贸以及山西煤炭运销公司三家煤炭采购商,为集团内电厂集中采购电煤61万吨,远东航运公司为集团内电厂运输电煤60万吨,财务公司归集资金近60亿元;部分电力辅机设备、财产保险等已开始由集团统一组织招标,极大地降低了采购成本。二是专业化管理,把集团总部、子公司和控股投资企业的功能和责任定位清楚。集团总部是战略和投资决策中心、运营监控中心和共享服务中心,子公司是行业性的投资管理和专业化管理中心,是专业化管理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层级,各子公司要根据各板块业务特点和管控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基建、生产经营、安全管理等专业化管理平台,进一步充实财务、人力资源等业务支持职能,实施更为深入的、更为精细的专业化管理。控股投资企业是业务运营的基本单元,要进一步强化集团意识,通过法人治理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运营绩效。三是差异化管理,就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引导有关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当前特别要针对金融服务业的行业特点,构建区别于其他业务板块,既反映市场价值又符合国投实际的考核办法和薪酬体系,逐步推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强化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和面向市场服务。

企业要顺利渡过危机,控制经营成本十分重要,降本增效永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成本问题对投资控股公司来讲是一个难点问题,特别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和其他一些中央企业以及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我们面对的非常尖锐的考验。因为成本的问题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它的分量是不一样的,它的性质可能也是不一样的。在经济扩张时期,企业成本的高低是赢利高还是赢利低的问题,是挣钱多还是挣钱少的问题。成本高的企业少挣一点,成本低的企业多挣一点。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尤其是在同质化的市场里面竞争,最后的结果是成本高的出局。这意味着什么?在经济衰退时期,成本的高低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面对经济危机的严峻考验,正是我们改善内部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的大好时机。一是发挥管理的优势,通过进一步加大成本控制工作力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减少行政开支,压缩办公经费,精简会议;实施全员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竞赛,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通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来抓好责任的落实,把降本增效活动落到实处,通过科学管理把成本降下来。二是强化资金管理,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财务成本。比如集中采购和资金集中管理,就非常见效。资金实现集中管理,财务费用就可以减下来,只要集中采购,财务成本马上就降了。三是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适应市场变化,推进产品创新。四是严格控制风险,启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及时清理高风险业务,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

拓展公司发展空间

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壮大自己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初期,企业参与全球化分工,主要是通过企业产品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劳动力的价值。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资本化财富,这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全球分工并在全球分工中获利,除了产品要“走出去”,资本也要“走出去”,使中国的资本在世界形成资产。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重要机遇。这场危机使全球许多资产的价格进一步下跌,我们对外投资、对外并购的成本在进一步降低。特别是一些国家、一些经济体,为了应对危机、振兴自己的经济,出台了许多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措施,消除了原来设定的一些政治性障碍。这对我们企业来说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中国企业的发展,必须时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更加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吸收营养。所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公司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司作为中央企业的历史使命。银监会开闸“并购贷款”,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利用部分外汇储备支持海外能源勘探和收购,为我们海外资源收购提供了保障。公司2003年提出“二次创业,振兴国投,加快发展”,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在国内投资布局了28个有影响力的项目,储备了一批资源,奠定了“走出去”的基础。近年来,我们加快推进“走出去”业务布局,以海外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直接投资方向,推动现有潜在项目取得突破;我们以国投国际贸易公司为贸易业务平台,整合划转企业资源,优化调整贸易种类和范围,集中精力,做大做强;我们以中成公司为主搭建国际合作业务平台,加大国际工程承包、成套设备出口、租赁经营的范围,扩大了国投在国际合作中的影响。我们以建成国际一流投资控股公司的战略目标为依据,积极主动地为走出去战略谋篇布局,力争利用当前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走出去获得一批资源,在全球布局上取得实破性进展,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

抓住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机遇

加大清洁能源投资开发力度

先行一步科学投资

抢占产业高地。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复苏往往离不开重大技术创新,每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都会带来产业的大调整和全球分工格局的深刻变化,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即通过新一轮技术革命发展一批新兴产业,由新兴产业带动新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从而激发整个社会需求活力,使经济摆脱危机,进入新一轮由新技术革命推动的产业发展周期。第一次经济革命是蒸汽机出现,铁路大发展;第二次产业革命是电力和重工业的大发展;第三次是信息革命,集成电路技术、信息技术的大跨越;第四次是防止再生能源枯竭、防止地球变暖的新能源革命,将引领全球经济走出危机,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新技术产业革命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最佳手段,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能源技术的进步。同时,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或中兴都是建立在掌握世界当时最前沿科学技术基础上而实现的,谁率先看准并抢占了下一轮技术制高点,谁就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引领世界潮流。就当今人类最前沿科学技术而言,新能源战略基本符合产业革命所需具备的三大特征,特别是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可能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对汽车和建筑等传统产业链的渗透和延伸,将完全有可能形成一个能够引领下一个经济繁荣周期的产业群。此轮危机之后,率先走出危机并再度崛起的大国一定是掌握新能源革命核心技术的那个国家,率先成为能源领域的微软、英特尔的跨国公司也一定是掌握新能源核心技术的企业。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各主要工业国家着力发展新能源的举措,既着眼于应对当前金融经济危机,更有从战略角度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把握主导权等多方面的考虑。从新能源技术发展程度看,目前世界各国在新能源产业技术上差距不大,太阳能的市场是由西班牙和德国这两个国家在主导,但随着美国、中国、日本对太阳能开始补贴以后,专家预测太阳能最大的市场应该会在这三个国家当中出现。因此,我们必须从关乎国家产业安全和争取积极主导未来国际产业分工的高度,来审视目前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筹划公司新能源的发展路径。

从促进经济战略转型的高度来看,从当前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力度看,国家对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跨产业技术投入显然不够。有研究机构前瞻性地指出,伴随着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必将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也是未来最大的历史性机遇与社会发展方向。因此,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爆发前夜,我们应抓住这场可能改写世界经济版图的产业革命机遇,通过跟踪、投资新兴技术的发展,挖掘投资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是全球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在努力增加能源供应量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方式,发展清洁能源技术。选择以新能源为突破,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发展,确立中国在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定位是央企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我国经过多年研究开发新能源技术,已具备发展新动力能源产业的财力和技术基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等领域的研究,胡锦涛总书记在参观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时强调:“积极开发新能源,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工作尤其不能放松。”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促进消费、增加投资、稳定出口的一个重要结合点,也是调整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现实切入点。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世界眼光观察问题,推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加快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扩大终端消费。

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投资,是国投拓展新业务的着力点,也是国投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加快布局和投资的主线。今年公司集中探索布局清洁能源技术和循环经济中的投资机会,投资10多亿的三个生物燃料项目进入可研阶段;国家电力行业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天津北疆电厂一期工程2×100万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建成投产,与多家企业签订了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总承包合同,在循环经济项目投资建设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调整电源结构,公司参股核能,扩大风能投资,布局太阳能光伏电站,参与建设的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3个风电项目中的两个已开工建设,一个风电场已建成投产。宁夏石嘴山、甘肃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青海格尔木200兆瓦大型光伏并网电站(一期20兆瓦)工程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在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链上取得的长足进步,表明国投在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中承担起了主力军的使命。

调整结构是投资控股公司的基本业务特征,也是公司发挥作用、承担使命的一项长期任务。国投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主业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资源性领域。目前,我们将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走出去”作为公司两大投资主线,加快战略布局,加大投资力度,力争在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中发挥作用,作出贡献。

日本对华发展援助政策调整解读 篇6

从完全对立到有条件的合作, 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非常复杂。自1972年与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以来, 中日积极推动发展日本对华援助项目和对日本对华低息贷款的利用。根据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的定义, 发展援助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提高发展中国家社会福利水平为主要目的资金流动。然而, 日本对华援助有着经济、政治、地理甚至历史等多方面的考虑, 我们应当注意到日本的发展援助也是推行日本经济安全策略以及政治、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冷战后日本对华发展援助的几次调整

(一) 日本对华发展援助的特点

由于中日之间特殊的关系, 日本对中国的发展援助呈现出与日本对其他国家发展援助不尽相同的特点。首先, 日本对华无偿援助部分逐年增加。20世纪80年代, 日本对华无偿援助仅占日本发展援助总额的20%。到了20世纪90年代, 这一部分增加到30%。2001年以后, 无偿援助已经持续增加到40%。2003年, 无偿援助几乎占日本对华发展援助的一半。其次, 日元贷款数额非常巨大。虽然大多数发达国家也都向中国提供经济援助, 比如德国、法国和英国, 但是日本始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援助国。第三, 1999年之前, 日元贷款一直配合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实行多年度决定方案, 这是日本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特别制定的方案。第四, 最初日元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例如机场、港口、铁路、发电站、通信系统等等。后期慢慢转向城市建设方面, 例如自来水系统, 污水处理管道和地铁等。另外, 利用范围也慢慢扩大到环境保护, 人力资源培养等其他方面。

(二) 日本对华发展援助的三个重要阶段

1. 发展阶段 (1979—1989) 。

这一阶段可以被认为是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关系最紧密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日本援助, 除了推动两国经济关系, 更协助了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2. 调整阶段 (1900—2000) 。

1996年之后的第四批日元贷款开始以“3+2”的方式进行, 即先决定前三年的贷款数额, 在三年期满后再协商落实后二年的贷款数额。这是“多年度方式”和“单年度方式”的中间过渡形态。这一时期中日两国关系并不像八十年代时那么融洽;政治、军事和国防等因素使日本不再无条件地援助中国了。

3. 转变阶段 (2001年至今) 。

随着日本国内金融环境的恶化, 日本的整体援助预算也面临紧缩。另外, 日元贷款在2000年左右达到高峰后开始大幅度下降;日元贷款的实施方案也调整为单年度借贷方式。

二、日本对华发展援助对日本的影响

(一) 经济利益

首先, 中国的经济发展保证了稳定的偿还能力。20世纪90年代起, 中国的日元贷款就已进入了偿还期。据统计, 中国迄今已偿还累计约1.5万亿日元的本息。而且, 随着美元的贬值和日元的升值, 中国偿还日本的贷款也逐渐升值。其次, 日元贷款被用于中国的港口、铁路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 这些项目的完成为日本企业与中国的贸易合作铺垫了一条进入中国市场的路。此外, 日元贷款的提供常常附加诸如中国必须向日本购买机械和原材料等附加条件, 因此, 使资金最终流回日本企业的同时, 也帮助了日本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第三, 从长远来看, 日本对华的技术援助提高了日本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日本将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移到中国, 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本土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 以及高新技术、高端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总之, 日本向中国提供ODA是其自身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需要。事实上, 对华发展援助也确实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二) 政治利益

1992年6月30日, 宫泽内阁发表了包括“ODA四原则”的《ODA政策大纲》, 重新确定了ODA的政策方针, (1) 开始将经济援助打上政治的烙印。在1992年《ODA大纲》的基础上, 日本政府于2003年8月修订通过了《政府开发援助大纲》。新大纲在目标里明确提出日本ODA的目的是为“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做贡献, 以此来确保中国的安全与繁荣”。这是日本ODA政策政治化深化最明显的体现, 明确提出了本国的安全与繁荣是目标之一, 把国家利益的考虑直接地在方针中表述出来。正是由于其发展援助的政策和战略的实施, 日本在东亚地区已经取得了支配地位;在此基础上, 日本试图在国际政治舞台获得更重要的位置。

结束语

2000年以来,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 (2) 威胁到日本的经济强国地位。日本以种种借口削减援助额度以及其援助方针的演变, 突出反映了日本对华援助一直是其实现经济政治目的的工具。日本发展援助的推行从根本上一直遵循着利于本国经济甚至政治安全利益的出发点。

从接受发展援助的国家的角度来看, 只有正确看待和处理发展援助才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和双方的关系。中国应当充分利用日本发展援助, 加快经济建设, 同时正确看待日本发展援助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 避免其成为中日关系的摩擦点。

参考文献

[1]Akio Watanabe“.Japan’s Foreign Policy-Making in Crisis:China (1989-90) and Kuwait (1990-91) , ”Working Papers, No.34, De-partment of Social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iversity of Tokyo, April 1993.

[2]Saori N.Katana“.Why did Japan suspend foreign aid to China?Japan’s foreign aid decision making and source of aid sanction”, 2001.

[3]Marie Soderberg“.Japan’s ODA policies in northeast Asia”, 2002.

[4]I Ohno“.glob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Japan’s ODA policy”, 2002.

[5]Yoshihide Soeya“.The Rise of Human Security:Securitization of Human Well-Being in Japan”NTS Project of Ford Foundation, 2004.

[6]日本外交部.日本2009、2010年官方发展援助白皮书[Z].

[7]李红.冷战后日本对华ODA的调整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结构调整开辟科学发展道路 篇7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这个中国化学工业的长子, 10年前还面临着装置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产品竞争力低的艰难状况, 结构调整刻不容缓。因此, 吉林石化毅然“壮士断腕”, 关停老旧装置, 全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经过10年的打拼, 终于构建了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特种纤维等优势领域, 并规划了新材料、新能源发展战略。

当年的上海华谊“深陷”城市之中, 面对城市定位变化、物质资源短缺、安全环保要求提高、市场竞争激烈、下属企业多而散乱等挑战, 上海华谊通过结构调整, 谋求公司与城市的和谐发展。现在, 上海华谊围绕煤基多联产、绿色轮胎、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现代服务业等五大核心业务, 大力推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置和产品的产业化, 在全国布局建设了一批基地和项目, 实现了高端升级、集聚发展。

这两家企业的可喜变化, 仅仅是近10年整个石化行业结构调整取得进步的一个缩影。中国石化联合会副秘书长孙伟善指出, 近年来, 石化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绿色、低碳、和谐发展, 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资产重组等一系列措施, 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原料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上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使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大大提高, 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10 年来, 传统高能耗行业比重不断下降, 而高附加值专用化学品产值占化工行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 仅“十一五”期间就大幅提高7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提高;非生产性服务业也获得快速发展。落后产能淘汰工作稳步推进。以电石行业为例, “十一五”期间, 电石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合计为305.47万吨, 2011年行业又淘汰落后产能153万吨。尿素行业通过上大压小, 一些技术落后或缺乏竞争力的装置退出市场, 退出产能累计约230万吨。氯碱行业普通隔膜法的落后烧碱装置已被完全淘汰。

在产业布局方面, 基础化工产品生产逐步向原料地集中;氮肥企业向煤炭、天然气资源地集聚, 山东、河南、山西、四川、河北、安徽等地区的合成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6%;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地区电石生产因缺乏竞争优势逐步萎缩, 部分省份如河北、黑龙江、安徽等已完全退出电石行业。与此同时, 高附加值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向消费地区集中。中国的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 技术水平比较高, 是众多精细化工产品的传统市场, 消费量大, 品种规格要求多。高附加值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向这些地区集中, 逐渐形成了一批高端产业集群。与此同时, 园区化已经成为石化产业选址布局的主要模式, 目前全国已建成60多家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地区产业特色的化工园区。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优势企业的规模和地位进一步凸显。

各企业也主动改善自己的产品结构。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 积极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十一五”期间, 行业新产品产值的增长幅度一直高于行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同时优化原料结构, 原油进口来源趋于多元化, 不再主要依赖中东地区;乙烯原料多元化迈出重大步伐, 世界首创煤制烯烃工业化示范装置建成投产;氮肥行业原料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进展, 煤气化技术的创新突破为氮肥行业原料路线的改造提供了支撑。

发展调整 篇8

1. 1 2013年巨化硫酸产销情况

巨化硫酸产能36万吨/年, 2013年98% 酸产量14. 58万吨, 105% 酸产量5. 43万吨。其中98% 硫酸互内供8. 06万吨, 氢氟酸, 己内酰胺自用5. 49万吨 ( 总需求10万吨, 实际用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 及外销98% 酸3. 68万吨, 105% 硫酸0. 48万吨; 同时采购98% 酸4. 26万吨, 105% 硫酸4. 82万吨。销售区域90% 以上都集中在衢州地区。

1. 2 优劣势分析

( 1) 巨化硫酸品牌得到市场的认可。巨化硫酸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 巨化硫酸的品牌及产品质量和销售服务已经充分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使得我们在同等价格销售中有着优势且存在一定的品牌附加价值。

( 2) 离消费地近, 有运输成本优势。硫酸属于低价值产品, 销售的半径受到较大的局限性; 而巨化硫酸产品的外销几乎90% 以上都集中在衢州地区, 运输优势明显。

( 3) 98% 酸和105% 硫酸的可调节性。现生产成本处于绝对优势的尾气酸装置不具备105% 酸的生产能力, 而巨化同时具备了98% 硫酸和105% 酸生产能力, 两者可调节性优势明显。

( 4) 生产成本较高的劣势。巨化由于是国有企业, 管理成本相对民营私人企业要高; 且没有原料采购优势, 受制于人; 生产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成本。而江西铜业公司98% 硫酸由于成本优势十分明显且运输距离衢州市场较近, 同时具备火车和汽运的优势。

( 5) 巨化供应的不稳定性。由于巨化自用占了较大的比重, 且自用部分用量存在不稳定性; 给供应外销售量带来了不确定性, 客户的平稳供应带来了一定困难。

( 6) 操作灵活性不强的弊病。巨化硫酸多以直销为主, 而其他同行基本通过经销商代理, 操作灵活度大; 经销商垫付一定的资金, 且结款期限延长, 无现汇要求。且大部分代理商具备自身的运输车队, 获取运输利润而不计硫酸的经销利润。

1. 3 机遇分析

虽然巨化硫酸由于生产成本高略显劣势, 但通过市场分析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些机遇; 周边市场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江西铜业不具备生产105% 酸的能力; 其他生产105%酸的企业运输成本较高且成本优势不明显。江西铜业公司和巨化有着多方面的合作, 如果能就98% 酸在衢州地区销售达成合作, 对我们将十分有利; 因此只要加大105%酸的生产能力, 扩大105% 酸的销售市场; 从而达到以105% 酸销售带动98% 酸的销售。只有这样我们硫酸的销售市场才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2 硫酸营销的转变

通过生产转型后, 务必带来营销工作的变化; 在总酸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105% 硫酸产量就意味着减少了98%硫酸的产量。外销量在没减少的情况下, 98% 硫酸的缺口势必增大, 将给我们的营销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 1) 利用现有105% 酸市场客户需求的特点, 发掘现有氢氟酸用户, 充分利用现有巨化硫酸 ( 105% 酸) 的成本优势, 扩大周边省份氢氟酸厂家所需求105% 硫酸的市场占有率, 如: 衢州、金华、江西、福 建等氢氟 酸的厂家。

( 2) 通过105% 硫酸销售带动98% 硫酸的销售; 现有的105% 硫酸用户, 主要集中在HF酸行业; 而HF酸行业的98% 硫酸用量需求比105% 硫酸更大, 我们可以通过与其建立105% 酸的业务后, 逐步渗透到98% 酸的销售业务, 增加98% 硫酸的外销量。

( 3) 借此加强硫酸大经贸工作, 改变现有的硫酸购销模式, 组建稳定的以冶炼酸为主的市场供给战略合作渠道, 以便控制采购98% 硫酸价格在市场中的被动局面, 采购到低价格硫酸, 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3 巨化硫酸大经贸开展的设想

巨化硫酸不仅要确保公司互内供, 并且还要满足市场销售。一旦巨化锦纶厂己内酰胺开车, 105% 硫酸本身就存在较大的缺口, 由于营销中心浙赣区域一直从事硫酸市场调研工作, 对硫酸市场非常的熟悉, 外购硫酸工作有着一定的基础; 再加上巨化汽运公司发达的物流平台, 利用回头车的物流成本优势增加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105%酸结构调整增加销量, 并可适当采购105% 硫酸补充; 通过加强105% 酸的销售从而带动98% 酸的销售, 因此只要我们加强硫酸采购和销售两头工作, 外加上巨化物流平台整体优势, 做强做大硫酸经贸工作有较强的可行性。

3. 1 巨化硫酸大经贸采购平台设想

巨化股份公司硫酸厂产能36万吨/年, 按2013年巨化公司综合计划, 其中98% 硫酸产量13. 4万吨、105% 酸产量5. 5万吨; 公司互内供98% 酸18. 7万吨 ( 包括氢氟酸, 己内酰胺生产) , 105% 酸6. 2万吨; 通过硫酸产品结构调整2014年销售计划98% 酸销量3. 6万吨, 105% 酸销量2. 5万吨, 综合产生硫酸缺口98% 酸12. 3万吨, 105%酸0. 2万吨。

硫酸的这一缺口将以采购的形式进行互补, 同时加强硫酸的行业协调以带动硫酸的大经贸工作。

3. 2 硫酸采购渠道战略伙伴选择分析

( 1) 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目前冶炼98% 硫酸产能310万吨/年, 根据其战略规划, 2012年98% 硫酸产能将达到360万吨 / 年。其距离较近, 运输成本较低, 运费65元/吨左右, 其硫酸价格基本主导衢州及周边市场, 现主要通过同经销商操作间接控制市场终端。巨化与江西铜业公司有着多方面的合作, 巨化的高硫铁矿大部分也是由江西铜业公司供应, 且巨化的烧碱供应给江西铜业公司; 如果公司能通过统一合作的方式, 和江西铜业公司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通过双方上层领导沟通能够拿到衢州地区98% 硫酸的总代理商, 对我们98% 硫酸的大经贸工作将上新台阶。

现江西铜业公司通过经销商进入衢州及周边市场销量每年大概在45万吨, 主要通过大小不一的经销商进行操作。现其操作模式经销商达到一定的销量价格上给予优惠, 付款方式月底必须结清; 经销商同下游硫酸用户操作则有一定数量的铺货垫款, 因此我们欲同江西铜业公司操作必须满足以上两条件。具体操作设想如下: 双方签订衢州地区总代理协议; 硫酸采购量能达到8万吨 /年; 通过代理对大的硫酸用户收取一定的代理费用, 中小用户根据市场灵活操作, 获取一定的销售利润, 双方进行利润共 享的模式; 若我们能 操作主要 目标市场23. 94万吨的1 /3市场销量, 可以达到硫酸销量突破10万吨 /年; 每吨硫酸销售毛利在10元 /吨×10万吨, 年毛利在100万元。

( 2) 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安徽华尔泰化工有限公司。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拥有冶炼98% 硫酸产能210万吨/年, 地理位置临江近海, 交通便利, 并配有铁路专用线及自备硫酸槽车。而巨化也有火车接收能力, 使得两者合作存在一定机会。安徽华尔泰化工有限公司新上硫酸60万吨/年硫黄制酸生产量。硫黄采购价格便宜, 硫酸成本较低, 大部分以商品量销售。靠近长江, 以水运, 汽运为主, 已与我公司建立合作贸易关系。

4 结 论

虽然目前开展强化硫酸经贸工作存在很大的困难, 但营销中心已经从事硫酸经贸工作多年, 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周边市场调查, 后期衢州高新园区对硫酸需求将会继续增长; 为后续的硫酸经贸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在公司领导支持下, 我们通过加强与具有硫酸优势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真诚合作及营销人员的共同努力, 行业协调, 硫酸大经贸工作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随着硫酸行业产能的迅猛发展, 国内硫酸供需矛盾严重, 市场竞争完全处于低层次的成本竞争时代。目前国内硫酸形成的硫黄制酸、矿制酸和尾气制酸三条工艺“三足鼎立”的格局已打破;其中尾气制酸发展迅速, 竞争优势明显, 成本极其低廉;硫黄制酸和矿制酸处于劣势。如何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并发展已成为巨化硫酸势必解决的问题, 已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关键词:硫酸,营销管理,硫酸采购

参考文献

[1]佘建, 陈少云.硫黄销售定价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8) .

[2]黄珍珍.小议企业营销与道德问题[J].现代商业, 2010 (36) .

[3]张亚莉.中国原料药行业的海外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 2013 (9) .

浅析纳税调整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篇9

企业到年终时会对自身的账目进行一次核算, 以便能清楚了解企业实际的各种开销和收入。我国企业缴税的方法是根据税法实行一季度或者一个月缴一次的原则, 这预缴的税款是依照税法计算所得的, 并不是企业实际的收益。所以到了年底企业都会根据本年度的实际收入即扣取了企业所有的运营成本余下的部分, 来计算企业实际应缴的税费, 对于多缴的部分会退回, 少缴的部分则需要补回。企业在核实自身实际利润以满足企业会计计算所得的以及税法规定的这一个过程则称为纳税调整。

二、纳税调整的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通过纳税调整可以使得我国税法体系更加完善, 而且纳税调整对企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下面笔者将浅析企业纳税调整对企业自身发展的若干意义。

1、纳税调整可以避免企业预缴费用过多造成企业经济的损失

我国企业缴纳所得税是通过预缴的方式实现的, 企业于每月或者每个季度固定的某天向当地的税务机关预缴税款。预缴的税款其实只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大概的一个数额, 并不是企业实际经营的所得额, 所以两者间是存在着差异的。为了避免这种差异的发生我国实施了纳税调整, 从而保证企业会计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获取的利润与税法规定应缴的部分达到一致性。我国企业在预缴税费时是没有去除企业在生产管理上一些不可估算的开支的, 如员工的福利、津贴以及应酬的各种开销, 所以很容易造成企业预缴的部分比企业实际应缴的部分多, 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企业的一个经济损失了。在没有实施纳税调整前很多企业往往因为预缴税费比实际所得要缴的费用高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但纳税调整后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审核就可以避免企业多缴纳税款了。

2、纳税调整可以让企业及时审视自身的财务状况

企业在缴清所得税过程中进行纳税调整时, 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以及核算大量的财务报表, 以确保账目能够符合税务机关审查的要求。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 企业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自身的检查了解到账目是否清晰和明确, 保证企业财务状况健康良好。通过纳税调整还可以避免企业一些经济犯罪的发生, 确保企业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从而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营运资金, 使得企业能良好地发展和运行。企业的效益最终是通过财务上的账目反映出来的, 财务账目是否正确直接影响企业的自身发展。因此通过企业一年一次的税务调整可以让企业能及时有效地审查自身的财务状况, 将存在的问题可以一次性地暴露出来, 避免因为账目不明对企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3、避免企业因偷税漏税现象影响企业的发展

由于我国的税法计算企业预缴的税款与企业内会计计算的实际利润有差异, 所以在预缴的税费时经常会出现少缴的现象。按照旧的税法, 很多企业会利用旧税法中的盲点实施偷税漏税的行为。针对这种出现较普遍的现状, 我国参照国际税法的要求实行了纳税调整, 通过纳税调整, 规避了某些企业钻法律空子的机会。保证了企业能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依法依时进行缴纳税款, 保证国家可以得到足够的税款, 避免了企业因偷税漏税的现状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害。在旧税法实施的期间里, 也有某些企业并不是刻意进行偷税漏税行为的, 而是由于企业对自身的预算估计有错, 导致所预缴的税费比实际收益利润所应缴的税费低, 导致企业在某种程度上的漏税现状。因此实施纳税调整可以有效规避经济上的一些犯罪现状的发生, 从而保证国家税收利益得到保障, 也可以确保企业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4、纳税调整有利于企业对来年财务的预算

企业通过纳税调整, 可以全面地对企业本年度的财务状况进行一个明细归纳, 能够了解企业本年度的一个具体的开支和收益, 可以清晰地知道企业内部每一笔账目的来龙去脉, 从而能够有效地发现企业在营运过程中一些不必要的开销, 能够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 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没有在汇算清缴过程中的纳税调整, 很多企业可能就会忽略对自身的一个年度财务评价, 这样就不能及时地发现一些不必要的开销, 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进行纳税调整的过程就是企业自身对内部账目的一个审核的过程, 这样有助于企业了解本年度的具体开销, 能有效发现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为来年财务预算做好铺垫, 控制生产营运成本, 增加企业的利润。

5、纳税调整有利于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素质提升

在税法中增加纳税调整这一措施, 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对税法的了解更加深入而且还需要会计人员懂得纳税调整的申请程序以及计算方法,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过去只要会计人员懂得管理账目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增加了纳税调整后就得需要会计人员懂的财务知识更具体, 只有深入了解我国税法的体系才能保证企业做好纳税人这一角色, 所以现在企业的会计人员都必须通过相关的考试才能应聘进入企业内部工作。

三、熟悉税前费用扣除标准和范围及了解其产生的影响

企业所发生的支出, 是否准予在税前扣除, 以及扣除范围和标准的大小, 直接决定着企业应纳税额的大小, 进而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高低。新税法在税前费用的扣除政策的变化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1、将导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增加的影响情况

(1) 由于出版企业已被剔除在事业单位之外。目前除了对宣传文化企业单位的增值税先征后返的补贴收入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明确规定用于专款专用的重点项目出版扶持, 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其余的补贴收入如无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来明确的则将全部计入应纳税额中征税。这将导致出版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增加。

(2) 部分企业将因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 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 (营业) 收入的5‰”的规定, 从本不必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 将要调增40%应纳税所得额。这种情况将发生在销售收入在1500万元以下和业务招待费不超过1500*5‰=7.5万元的企业, 按原税法规定7.5万元可以全额扣除, 但根据新税法只能扣除60%, 要调增40%的发生额;一部分销售 (营业) 收入较多的、计算扣除限额大, 本基本上能满足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企业, 也将要调整部分业务招待费支出了。如某出版企业年收入2000万元, 发生年业务招待费为9万元, 按原税法则可全额税前扣除 (1500*5‰+ (2000—1500) *3‰=7.5+1.5=9万元) , 但按新规定只能扣除5.4万元 (9*60%=5.4万元) , 要调整9-5.4=3.6万元的招待费支出了。

(3) 根据原税法的规定和实践操作, 原内资企业发生的向红十字事业 (财税[2000]30号) 、对青少年活动场所 (财税[2000]21号) 、对老年服务机构 (财税[2000]97号) 、对农村义务教育 (财税[2001]103号) 的捐赠 (等十多个相关税收优惠文件规定) 允许全额在税前扣除;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捐赠按10%的扣除比例 (财税[2006]153号, 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 ;但新税法将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标准, 统一规定为企业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 适用于所有内资、外资企业。这些相关税收优惠文件如取消或到期自动失效, 这将有可能增加纳税调整额。

(4) 由于新税法取消了原18%的优惠税率, 部分企业 (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的 (含3万元) ) 改按20%, 可能会增加纳税负担。

2、对出版企业有影响的其他重要变化

(1) 明确了补征税款的征收办法。首先, 对进行特别纳税调整需要补征税款的, 应该按照税款所属纳税年度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的利率计算加收利息;对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的规定提供有关资料的, 可以只按照税款所属纳税年度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加收利息。利息计算时间从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税款之日止, 按日加收利息。其次, 对于企业的关联交易, 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10年内, 进行纳税调整。例如2015年某出版企业经税局稽查发现2008年企业的关联交易因计算错误需补交所得税10万元, 2015年除应补缴税款外, 还要缴纳按2008年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加5个百分点的利率计算加收利息。

(2) 新增加了间接抵免。在保持原税法对境外直接所得负担的所得税限额抵免的同时, 新税法又首次引入了间接抵免, 即对股息、红利间接负担的所得税给予间接抵免。即出版企业有20%以上的实质性股权参与, 可实行间接抵免。有利于出版企业走出去。

(3) 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免税。我国原税法规定, 内资企业如果从较低税率的企业取得股息、红利, 应按税率差补交企业所得税。为更好体现税收优惠政策意图, 使西部大开发有关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利企业真正享受到低税率优惠政策的好处, 新税法明确对来自于所有非上市公司, 以及连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12个月以上取得的股息、红利收入, 给予免税, 不再实行补交税率差的做法。

(4) 汇算清缴期延长。老税法所规定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为年度终了后的四个月内, 而新税法则调整为五个月;老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申报表的期限为年度终了后的四十五天之内, 而新税法则调整为五个月。

从以上新旧税法的主要变化来看, 特别对税前扣除的具体规定, 如工资、薪金支出、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宣传费、公益性捐赠支出等方面新变化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比, 大家对新企业所得税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对企业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税前成本费用等支出的扣除办法和标准是直接影响企业所得税负高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由于税率的降低, 大部分内资企业包括出版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将呈下降趋势, 有利于企业修养生息, 藏富于企, 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对于出版企业应充分了解出版行业的特性, 按税法的相关规定, 规避相关的纳税风险。既要做到充分运用税法享用各种优惠政策, 又要做到依法纳税。

四、结论

纳税调整是我国税法实施的一个新举措, 这使得我国的税法体制更加完善和合理。通过纳税调整, 能让我国的企业及时发现内部账目的具体情况, 有利于企业采取应对的措施, 可让企业有效地控制营运成本, 利于企业的财务预算和财务规划;通过纳税调整可以有效防止某些企业出现偷税漏税的现状, 保证国家的税收收入正常;通过纳税调整还能提升企业自身员工的素质, 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加稳健和良好。

参考文献

[1]刘剑文:所得税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3]葛克昌:税法基本问题[M].月旦出版社, 1996.

[4]于海峰:中国现行税制税收运行成本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美国应调整其多边发展银行策略 篇10

2015年亚投行成立是中国外交和战略的一个胜利。亚投行的成功,除中国的努力外,美国对现有多边发展银行(MDBs)体系的冷淡态度也是原因之一。

2015年早期,中国向各国打开了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大门。同时,美国国会却仍未能通过一份2010年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方案。作为主要的多边发展银行之一,IMF改革方案受到了多国重视。一年之后,美国国会终于批准了该方案,但亚投行也已转入了正式运转阶段。

全球多边发展银行体系发展的大趋势显示,美国在体系内的影响力江河日下。究其原因,其一是中国提供了诱人的基建融资并连带了相关的采购和商业机会;其二则是现有核心多边发展银行(世界银行、IMF等)所能提供的融资机会有限,而美国被视为该种缺陷的绊脚石。

美国想要保持其在多边发展银行体系中的领导地位,需要调整战略:一是保持核心多边发展银行在体系内的中心地位;二是增加中国在体系内的发言权;三是在核心多边发展银行外影响中国行为;四是在核心多边发展银行内部调整美国行为,包括根据轻重缓急次序,必要时在一些问题上让步以换取其他股东国对美国所重视的政策和项目的支持。

城市管理网约车服务的三大建议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约车服务给亚洲新兴城市提出的挑战和机遇》(9月8日)

亚洲的城市化浪潮为网约车服务发展提供了机会,而城市管理者应该思考怎样利用网约车服务更好地帮助人们获得经济机会并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城市管理者应当创新交通政策,向许多北美城市学习如何与网约车公司合作以促进公共福祉,特别是在帮助人们获取经济机会上。例如,向运送乘客去转乘固定公交线路的网约车提供补贴,将有助于缩短网约车的行驶路程、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以及减轻城市核心地区的拥堵程度。此外,还可向运送乘客去医院和学校等重要地点的网约车提供补贴。城市管理当局还可与网约车公司共享数据以更好地了解市民的交通需求。

第二,城市管理者应该考虑网约车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网约车服务可以减少停车位、甚至是道路扩建的需求,政府应考虑如何重新规划这些土地。住房需求也可能受影响,因为网约车可能使郊区的住房更具吸引力了。在人口密集地方的多户型住房需求和郊区的单户型住房需求都可能上升。在理想的情况下,网约车服务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以及改善空间不匹配的问题。

第三,政府应帮助市民接入数字经济,因为并非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智能手机和移动数据套餐。这不仅可以使公众享受到网约车服务的便利,还有助于培养民众的数字技能,推动移动银行、远程教育等服务以及支持向电子政务过渡,其溢出效应将是巨大的。

未来增速最快的职业以及相关技能需求

世界经济论坛《想在2025年拥有工作?应该关注以下领域》(9月5日)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未来职业》报告称,未来五年自动化将导致500万个工作消失,而科技进步也改变了对雇员的技能需求。美国劳工统计局和《未来工作》报告对未来增速最快的职业及其技能需求进行了统计,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软件开发商、计算机系统分析师、市场研究人员和市场专家从现在起到2024年将增长1/5。对于这些工作来说,科技和计算思维能力将至关重要。随着护理成为老龄化社会一项越来越重要的技能,医药技术人员、理疗师和工作场所工效学工作需求将会增加。销售专员、市场专员和客户服务代表的工作也必然会增长。据《未来工作》报告称,和销售相关的工作是增长最快的五个领域之一。社交智力、情绪智力、理解新媒体平台和有效沟通能力将会成为宝贵的技能,特别是在机器人难以掌握这些技能的情况下。

其次,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教育和培训工作将会增加,在《未来工作》报告中排第六位;管理分析师、会计和审计员将会以两位数的速度增加,对这些工作来说适应性和商业头脑将极为重要。

此外,到2020年,大多数职业中有超过1/3的核心技能将由如今看来并不重要的技能构成。但是,43%的金融和投资行业所需技能,被视为不稳定技能,在未来很快就会显得多余。

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吗?

沈建光 瑞穗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展望下半年,人民币贬值压力仍然不小,虽然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攀高,出口占全球份额也在增加,且部分贬值压力也可以用结构性失衡来解释。但是,考虑到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较大以及国内一、二线城市资产价格屡创新高,地王频现,出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资产泡沫的担忧,短期来看,资本外流的压力仍然加大,而这也使得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再度承压。

从传统国际收支以及购买力平价来看,人民币汇率确实不存在大幅贬值基础。但从金融因素来看,下半年美联储加息以及国内资产价格攀升,都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期承压。在政策应对方面,面对海外经济金融的波动,中国自身可以主动出招的措施有限,但国内方面,注重防范资产泡沫,避免楼市、汇市、债市、股市风险交叉感染,是稳定金融市场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当务之急。

考虑到当前外汇储备充足,经济基本面止住下跌,资本管制仍在一定领域存在以及未来决策层因地出台抑制资产泡沫政策,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会出现一定程度贬值,但幅度不会超出预期。(9月7日)

杭州G20峰会的中国烙印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杭州G20峰会无疑是一次“全球挑战”与“中国智慧”激荡的盛会,其在国际经济政治发展史上必将因为中国智慧的独特贡献而永载史册。

首先,中国宣言给全球吃了“定心丸”:决不会坠入“修昔底德陷阱”。一个最为重要的行为信号就是,中国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三大支柱”的改革而确保其与时俱进的代表性和合法性。

其次,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议题设定和执行能力初步凸现。一是绿色金融首次被纳入G20平台。二是结构性改革被作为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并列的第三项政策被G20接纳。三是在国际金融治理方面,促使SDR使用范围扩大和国际社会反思传统的国际资本自由化通则。四是在国际“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方面,中国也在积极参与。(9月8日)

万年QE

陶冬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

QE从金融危机中的权宜之计,变成了政策常态;超宽松货币环境并未刺激起投资,但带来了资产价格的暴涨;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威胁着储蓄这个现代资本主义的基石,也威胁着银行、保险等行业的稳定。

然而,各国货币当局根本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放弃目前的宽松政策,去追求一个可持续的有效率的新政策框架。新的货币框架出现的前提,是经济真正企稳,增长不再靠货币幻影来打造。唯有体制改革和制度改新,才能令经济得到真正的增长动力,走出危机。

转型调整是零售业发展的动力 篇11

现状:空前严峻

不久前,《2016年一季度零售上市公司营收排行榜》公开发布,数据显示,46家百货公司平均净利润率仅为2.84%,低于2015年全年5.64%的平均盈利水平,净利润下降面也从上年的73%扩大到83%。

尽管纳入统计的101家公司,整体亏损面从15%下降到7%,但主要是超市、服装领域业绩改善所致,百货零售的“沉沦之势”并未根本扭转。

几天前,银泰商业集团发布2016年上半年业绩,该集团总销售、同店销售均“由正转负”,整体跌幅2.5%,同店降幅4.1%,营业时间超过一年的43家门店中,下跌的26家超过半数,最高跌幅37.8%,就连该集团的旗舰店、在业界较具影响力的杭州武林银泰销售也下降了6.9%。

之所以拿银泰商业来举例,一是目前已公布上半年业绩的零售企业不多,二是银泰商业作为业界公认的“优等生”很具代表性。事实上,银泰商业上半年的业绩堪称“优秀”,相当多的同行可望而不可及。

可是,就是“优等生”的银泰,“城会玩”的银泰,“阿里陆军”的银泰,仍然未能走出行业的颓势,百货零售业境遇之糟可见一般。

原因:“产能过剩”与消费变革

百货零售业绩持续下滑的直接原因,似乎不外乎以几点:

其一,客流下降。

上半年,很多百货店人气惨淡,门可罗雀,客流持续下降的门店不在少数。这既是业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其二,客单数下降。

不少百货店的客单数都呈现出下降之势,即使是一些客流增长的门店也是如此。这或缘于三点:一是客流下降直接导致客单减少;二是客流虽然增长了,但并未有效转化为消费;三是部分业态如餐饮等未纳入统计。

其三,营销乏善可陈。

虽然每家百货店营销照例抓得很紧,一场接一场的营销促销活动覆盖了整个上半年,但实际效果形同鸡肋;尽管各类活动的频率越来越高,让利幅度越来越大,但消费者的反应似乎也越来越麻木,业绩突出、让人印象深刻的营销活动非常罕见,一做活动就顾客盈门似成遥远记忆、昨日黄花。

其四,主要品类“掉产”严重。

老笑了解到的情况,不少百货店的服装、金饰、鞋包等品类销售降幅都达到了2位数,这些重点品类都是支撑百货店业绩的“台柱”,其“掉产”形成的“窟窿”很难弥补。

正面来看,这也可能是百货企业转型调整的代价与阵痛,压缩传统服装经营面积,扩大餐饮、儿童等体验业态、新兴品类是很多百货店的主流做法,如果能走出来,自可视为为转型而牺牲“既得利益”。至于黄金下降则是“全国一盘棋”,相传周大福港澳市场跌破了20%,内地市场销售额跌13%。

其五,预付卡遭遇断崖式下跌。

在“八不准”、“反四风”政策持续收紧之下,在支付宝、微信支付落地生根遍地开花之际,很多百货公司的预付卡发行下跌数以亿计,有的几已绝迹,基于此的高端消费、团购消费进入“冰河期”。

这些当然都是表象,它们所指向的,依然是经济下行、电商冲击、供给失衡、消费变革、新兴零售业态分流等深层因素。事实上,百货的困境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致命”的可能还是过度竞争与消费变革,前者与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如出一辙,百货零售也面临着“去产能”的问题,否则“僧多粥少”的局面就会愈演愈烈;至于消费变革,让很多百货店与顾客渐行渐远,让百货店过去的优势风光不再,甚至成为“负资产”。

最紧迫的课题:止损防跌

自2013年以来,百货零售业就进入了“下降通道”,不少企业经历了持续近5年的业绩下滑,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止损防跌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此题不破,死路一条。

相对于销售额,盈利更显关键,电商“烧钱换份额”的追求,不应成为百货零售企业的目标,因为无效的销售额带不来高估值,也吸引不了风投的青睐。百货零售企业还是要追求盈利能力、强大“造血功能”,在销售增长困难的时下,尤应关注净利润的提升,使企业稳健地走下去。

要提升利润,以下功课或可考虑:

一、果断关店

对那些一定时期内盈利无望的门店果断关停,不必瞻前顾后,以免拖累企业。店有开有关,这很正常。主流零售企业中,除大润发外,都有关店经历,大润发不关店,也并非无店可关。关店不丢人,去除“病灶”才能健康前行,否则亏损门店一多,企业势难负重前行。

二、申请降租

很多百货店开在零售业的“黄金时期”,不仅租金高,而且每年增长,沉重的租金负担,成为很多百货店盈利的“陷阱”。当前,在经济持续下行、商业地产无节制供应、闲置率不断攀升、零售业举步维艰的背景下,租金下调已是大势所趋,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历数轮下调。

这些情况地产商都心知肚明,百货零售企业应该据理力争,申请降租,你自己不主动提出,物业方乐得多赚,绝不会主动提及。

三、裁减冗员

百货企业裁员的理由很多:关店之后应该裁员;为扩张而配备的“预备队”,应该裁减;专注于精耕细作而非开店扩张,没必要搞一个庞大的总部,可以裁;在移动支付普及、自助收银落地,收银员队伍也可以裁减;保洁人员的数量也可以适度裁减,而不以牺牲环境卫生为代价,麦当劳、肯德基的清洁卫生工作都由员工承担,百货店为什么不可以?

困境之下,百货零售企业应该保持数量适中、精干高效的团队。裁员是痛苦的,一定要做好相关配套工作,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尽可能地减少震荡,预防裁员打击员工信心、团队士气,必要时可通过“减人加薪”的方式进行。

四、精准营销

此前的百货营销,很多手法传统,效果很差,结果是投入大、让利多,牺牲了太多毛利,但顾客往往并不领情、不为所动,类似的无效营销,应努力避免。百货营销要有让利,但要尽量做到“以点带面”、“以小博大”,不应“全面撒网”,特别是一些价格并不敏感的品类、品牌、商品,打“价格战”毫无必要。

所谓精准营销,要调研市场、分析数据、贴近顾客需求,注重主题的设计、活动的策划、玩法的创新、服务的完善,学习电商的手法,融入更多的话题、热点,讲故事、讲情怀、玩格调,资源的投入、力度的拿捏、让扣的分摊等等,都应该精心测算。总之,营销是一种投资,而不是单纯的费用投入,一定要注重投入与回报的“高性价比”。

在宣传推介上,应逐步将渠道从传统的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转移到网红、大V、自媒体等新兴媒体,以减少无效投入。

五、节支控费

零售业整体上是低毛利行业,利润很大程度上是节省出来的,特别是很多费用,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有可能是企业的净利润。事实上,不少百货店的经营管理还很粗放,与精细化管理、匠心型运作差距甚远,急需持续改进提升。

比如,商品损耗的控制(很多百货企业都有自营的超市)、招商采购人员的腐败打击、差旅费、招待费、办公费用的节省等等,都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一些大型的百货零售企业,每年节省下来几百万、上千万的可能极大。只要严格管控、精细管理、精心营运,能够开源节流的地方应该不少。

六、扩大租赁

在银泰商业上半年的业绩发布中,笔者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尽管整体销售、同店销售均为下降,但它的租金收入增长了20.6%,可比租金收入也增长了8.3%。这就是说,银泰商业有可能在销售下降的情况下,实现利润的增长。可比租金收入增长值得分析,应该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涨租,二是扩大租赁面积,相比之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扩大租赁面积的好处很多,一是增加收入,分摊租金压力,二是引进新业态、新品类,丰富门店经营。当然,扩租多少、租赁给谁,应纳入门店的整体规划。

持续增长的动力:转型调整

上面列举的几种办法,更多的是临时性、应急式的,虽可能于业绩有改善,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从长远来看,百货零售的增长动力仍然在于转型调整,包括发展理念、商业模式、经营业态、组织形式等方面的转型,以及业态、品类、品牌等方面的结构调整。正如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司长郑文如在第11届中国零售商大会上强调的那样:转型创新是零售业发展首要动力。

一,积极拓展。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百货零售企业要做大做强,根本出路还在于上项目、搞发展、做规模。对有实力的企业来说,“过冬”而不应“冬眠”,收缩只是暂时性的,做企业也是逆水行舟,没有后续的新动作就不可能有持续的增长。

对有一定实力的百货零售企业来说,拓展新空间或有三条件途径可供选择,分别是开店、收购和开放融合,无论是哪一种拓展方式,都不啻是一种创新。此非本文论述重点。

二,转型调整。

据观察,百货零售业近几年来转型调整,都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业态跨界,加码体验牌。在一二线城市,有些百货店的吃喝玩乐游等体验业态占比已达到或突破40%,过半几无悬念。这是大趋势,有条件的百货店应尽快扩建成购物中心,加快向社交体验消费中心转型。中小型店也应走垂直细分之路,凸显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积极拓展体验业态功能,满足顾客体验式消费需求。除餐饮、影院、儿童、运动、健身等“标配”外,有条件的大型百货店还可以引进儿科诊所、儿童发廊、宠物医院等更多体验业态,打好体验牌。

二是零售业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压缩服装特别是传统正装、鞋包的面积,引进年轻、时尚、家庭化的轻奢、快时尚潮牌、品牌集合店、概念店、工厂店、折扣店,引进潮流配饰、家居生活、生活杂品等品类,紧扣新消费热点,丰富商品经营的多样性,拓宽顾客年龄层、价格带,是很多百货企业的做法,打破了传统百货店沉闷、刻板的格局,树立了年轻、活力、与时俱进的新形象。老笑觉得有些百货店还可以主动接纳茵曼、小米等互联网品牌,进一步增强对年轻顾客的吸引力。

三是发展自营业务,回归零售本质。近几年,部分百货企业推进深度联营,扩大自营面积,试水发展自有品牌。近来热度颇高的上海百盛优客城市广场,据说其自有品牌占比达到了35%,保证了门店的差异化特色,给予市场极强的新鲜感。据说此门店开业后客流增长了8倍、销售增长了3倍,在疲软的消费市场独树一帜。虽然最大看点和卖点可能是“奥莱业态”,但衣恋、百盛两方独有资源的注入,无疑为门店增色不少,这对百货企业回归自营也是一剂“强心针”。

此前,不少百货公司在自营的道路上进行了探索尝试,总体来看,特别成功的并不多见,做得有声有色的依然是银泰仙商等有较长自营历史的店。自营被视为百货业转型的“深水区”,具有相当大的资金压力和库存风险,是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但自营的价值难以限量,它是破解同质化、打开差异化的钥匙,是完善供应链、提升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再难也值得推进。预计下半年和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深度涉足并取得成果。

四是装修改造,力推场景化、景观化。去年以来,不少百货店投入了新一轮装修改造,提档升级。老笑观察,此轮装改不同于以往,并非就事论事地改“门脸”,而是“内外兼修”,既涉及外观改造,也涉及分区、动线调整及服务“装备升级”,有的在改造中重建了厕所、母婴室,有的扩大升级了休息区,加密了AP点,布设了i Beacon系统,有的还增设了“秀场”,更多的则在区域的场景化、景观化上下功夫,配合转型调整,提升门店形象,完善服务功能。预计类似的会成“常态”,这既是经营调整的需要,也是服务升级的要求,老气横秋本不是百货店该有的面貌,时尚、新潮才是应有的气质。

五是“+互联网”,向“智慧零售”迈进。这方面很多企业、门店都有动作,免费wifi、移动支付等已成“标配”,不少百货店都上线了自己的APP,有的则入驻了喵街、飞凡平台,还有的开通了双线跨境购,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智慧零售”是发展方向,对百货店来说,“智慧零售”主要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科技实现营销、交流、服务、体验、支付等方面的拓展、创新与便捷,创造服务价值,而非单纯地发展电商业务。

六是全面升级服务,向“匠心精神”靠拢。很多人津津乐道于电商的退货金额如何如何高,但换个角度看,这也说明电商的退货很方便;实体店退货比例小,一方面固然是质量过硬,但也一定程度上与退货门槛高有关。好在很多企业都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推出“无理由退货”、“任性退”等服务。

但百货店的服务远非退换这么简单,它涉及经营、服务的方方面面,现在已延伸到线上,没有时空的限制。所谓的“匠心精神”就是要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个细节,决定体验高下的不是服务的“长板”而是“短板”。很多零售业高管都热衷于谈论O2O、全渠道、网红、直播、IP等等热词,却缺少对服务升级的应有关注,其实,服务才是零售业的专业、职业、本分,服务不做好,奢谈其他是舍本逐末。我觉得今后服务升级会成为百货企业转型的重点功课之一,“匠心精神”会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门店的服务中体现出来。

上一篇:税收激励下一篇:钱家营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