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兴趣激发方法谈

2024-11-13

作文兴趣激发方法谈(精选12篇)

作文兴趣激发方法谈 篇1

怎样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作文教学出实效。

一.体验真生活, 以小见大导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脱离了生活, 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 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 一味的虚构“假”、“大”、“空”, 这样的作文写多了, 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 感到没有东西可写, 感到索然无味, 也就成了正常现象。追本溯源, 老师的误导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 老师一味要求写积极高尚的内容,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只有积极高尚的内容才是真生活”的错误认识。因此, 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体验生活的真实, 感悟真性情。

组织实践活动后作文是引导学生体验真生活抒写真性情的好方法, 比如, 清明节组织学生登山, 让学生亲近自然;开亲子家长会, 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 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旦有了切身体验, 就会变得兴趣盎然, 然后作文必会情真意切。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 进而体验作文美。

二.取消作文本, 个性张扬激作文

学生对作文的反感的往往不是直接外显的, 而是把作文的载体———作文本作为发泄的对象, 要么潦草应付, 要么干脆不写、以诸如“没东西写”“不知道怎么写”等理由搪塞。大家一定有这样的经验:学生随便用什么本子写的文章总比在作文本上写的好, 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吗?不是。是作文本这种外在的形式限定了学生的思维, 限制了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

取消“清一色”的作文本, 不对作文本做统一的规定, 倡导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笔记写作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做过这方面的实验, 除了不对作文本做统一要求外, 我还提倡学生自己美化作文本, 比如做一个精美的封面, 在作文中添加插图等, 学生的作文本个个不同, 插图风格迥异, 有的学生还模仿刊物为作文本取了好听的名子, 如《花季心情》、《心灵对话》等, 有的学还加上了“刊首寄语”, 写的文采斐然。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三.激活竞争力, 你追我赶比作文

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竞争力, 缺少成功感, 没有形成你追我赶、一比高下的局面。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得到他人认可的渴望, 教师的引导是点燃学生成功意识、激活竞争活力的关键。引导的方式有多种, 比如用各种方法让学生的作文发表, 或在班内、或在校园里、或在报刊杂志上;比如开展作文竞赛、演讲比赛、整理作品集等等。

我坚持在每节课前为学生读作文, 收到了好的效果。把每次日记、随笔、作文中的优秀作品挑选出来, 拿到课前来读上三四篇, 并予以中肯的评价, 学生们马上就会行动起来, 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 能让老师读给大家听, 结果是下节课立即就出现更多好的作品。另外, 每学期期末我还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作品在班内交流,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而且潜力得到了较好的挖掘。有的同学利用假期把作品打印成册, 并加上了精美的封面、插画等, 有的学生还要比一比谁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多、档次高。

其实, 学生的作文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比出来的, 越高明的老师越会激发学生比一比的决心和信心。

四.批改多样化, 团结协作帮作文

作文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 因而他们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及时、客观的评价, 所以, 老师及时认真日批改、在作文批语中表现的态度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我们又应看到单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学生大多希望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 因此, 我们不妨把作文批改做多样化处理:教师批、同学批、个人批结合起来,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 又可以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事实证明, 老师的批语远没有同学的批语吸引力大, 在我的班上学生写完作文后会立即找同学批阅, 也会主动为其他同学秕阅,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因多样化的批改方式拉得更近了, 学生自然也就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作文兴趣激发方法谈 篇2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萧红的《火烧云》一段中的描写: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火烧云上来时景物颜色的变化。

为什么萧红能把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三、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四、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五、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写写身边的小事、读后感等等。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六、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学习园地张贴,并在课堂上为之大喊大叫,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以此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写字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方法谈 篇3

一、形象记忆法

书法是以抽象线条为基础的,儿童由于心理和生理发育还很不成熟,自我约束力比较差,我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线条形象化,比如:把卧钩放在炒锅的底部,炒锅底的弧形正好形象的表現出了卧钩的形态,这样,改变了传统的呆板的习字模式,使写字教学形象、活跃,像其它学科一样“丰富多彩”了。

在讲基本笔划“竖”时,有两种写法。为了让学生方便记忆,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如:把悬针竖比喻成老祖母手中的一根悬吊的针,垂露竖收笔处形如欲滴的露珠;在讲“字”头宝盖时把横折处比喻成如鸟视胸;在讲取中结构时,用身体的对称来形容取中结构字的特点。形象的比喻是帮助学生记忆的一种最快捷的方法。

二、相关学科知识引入法

哲学、文学、历史学、人文学、逻辑学、绘画、雕塑等学科都对书法有影响。提高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的了解,对提高书法的质量大有益处。如在讲人字头时可让学生画出各种古亭,用来形容“人”字在不同字中的撇捺角度;在讲独体字日月时,讲一下这两个字最早起源及其写法;讲一副书法作品时,穿插一首古诗,以体现它的意境等。如此下来,学生的个人修养也有了提高,知识面也宽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书法内涵的了解,提高了书法兴趣和书写水平。

三、欣赏勉励法

儿童心理的发育特点是好动好问,但又理解力差、观察力差、表达力不强。为此,教师除了让学生多多临摹古贴外,还需要多总结性的讲解和评论一些名家书法作品特点。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具有“锋势郁勃,挥霍浓淡如云烟,变怪多态”的艺术特点,羲之之子献之书法艺术特点与其父比较等。积极鼓励学生向名家学习刻苦习字的精神,如讲了《王献之习字寻秘诀》、《欧阳洵观碑夜宿》等书法家勤奋好学、孜孜以求、不畏劳苦的精神。

四、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带领学生多欣赏书法作品,解析每个作品的优点和每个作品的背景来由,有意识的加速学习临摹字帖,并适时的渗透一些相关的书法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各种精彩纷呈的艺术风格。懂得什么是苍劲有力,什么是庄重严谨,什么是娟秀清纤。从而得到书法艺术美的享受,汲取他人所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增强学习书法的兴趣。

兴趣激发方法谈 篇4

一、借助绘画, 激起学生兴趣, 加强知识的巩固。

《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 读着这篇散文, 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融融, 像朦胧的幻梦, 像飘渺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这样的情景单靠老师一人的想象显得苍白无力。于是我让同学们动起手来, 把自己头脑里的想象用笔描绘出来, 且让一两名同学上黑板, 画完之后, 给同学讲解这样画的缘由, 并让其他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或看着这幅画结合朱先生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学生们兴致都很高。尽管好多学生的绘画技巧不是很好, 描述不是很流利, 但学生们能把自己心中所想以及所感用绘画加以形象化, 用语言加以直观化。这不但有助于体会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优美情景, 更能使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加以迁移, 得到巩固。

二、利用顺口溜, 组织小品等形式引起兴趣, 帮助学生学习。

在介绍鲁迅的生平及作品时, 涉及到鲁迅的杂文较多且较难记, 我就把鲁迅的杂文编成了顺口溜如下:“华盖花边又热风, 三闲而已在二心, 文里文外是化 (花) 学, 南北自由谈风月, 一贴 (且) 一阶 (介) 一亭子, 鲁迅杂文在里头。”这样利用顺口溜, 既记住了鲁迅的主要杂文名, 又启发学生语文本身就有许多值得掌握的记忆方法。又如在教《季氏将伐颛臾》时, 我想学生对此文章较难理解且对古文天生的不感兴趣。我提前让他们四人一组把课文内容变成小品的形式, 课前认真排练。在表演时, 好多小组能推陈出新, 活用课文内容,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等把这一课教完几乎人人都能熟读成诵了。

三、给予成功的满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 学生如果获得成功, 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 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 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给教师的建议》)

四、适当开展竞赛,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 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 所以在课堂上, 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五、及时反馈, 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 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 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 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 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 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 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深化学生学习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 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 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 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 才能真正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作文兴趣激发方法谈 篇5

关键词:作文教学 趣激发 新课标 策略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每次作文都像是应付苦差事。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筷子夹豆腐,提不起来”。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 ”。因此,只有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作文,真正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苦写为乐写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几点粗浅的认识

在新课标下,分析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原因,寻求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的策略,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作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一)作文目标要求过高

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目标要求一知半解甚至一点都不了解,仍然一如既往地“揠苗助长”,往往以7-9年级才真正开始训练的“写作” 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习作”阶段的小学生,以 “习作” 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 “写话” 阶段的小学生,这就拔高了小学生作文的标准,而学生 “跳起来”也 “够不着”,就渐渐失去了作文的兴趣,觉得作文“云里雾里”,琢磨不透,就不会作文了。

(二)缺乏有效的作文方法

在作文课上,很多教师讲给学生的仅仅是作文技巧、结构等理论知识,缺乏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使得许多小学生实际作文能力难以提高。这种 “应试”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作文时生怕“越雷池一步”,依教师的“标准”

挤牙膏似的凭空造起文章来。在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常常缺乏深、准、新、实而流于浅、泛、旧、空,尤其是缺乏对作文闪光点的肯定和对创新的鼓励。这样做,忽略了对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三)作文内容不切实际

小学生害怕作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观察能力,经常对身边的事情视而不见,闻而不闻,没有积累下作文素材;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超出了小学生的经验范围,超出了小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使小学生们缺乏切身生活体验。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作文课存在抵触情绪,从心理上畏惧写作文,面对作文题目,常常是文思枯竭,因此就只有冥思苦想,胡编乱造,甚至是抄袭,导致作文中的思想不是自己的思想,而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愿意写进作文中,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合一的教育普遍缺乏。

(四)作文形式模式化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作文知识、作文技巧的灌输,注重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思考和想像等等,制约了学生想像力、联想力以及创新力的发挥和培养,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这主要是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化造成的,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对课文的机械模仿,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对作文结构的定势化讲解,所以读小学生的作文,总会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考试作文,文体训练单一,过多的指导违反了创造的规律,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二、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策略

(一)内容创新,提供鲜活材料

1.游戏作文

游戏是儿童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利用儿童的天性,在游戏中指导作文,教师巧妙地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作文上,学生便会乐于写作。如写《一次有趣的活动》,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总是写一些老掉牙的活动,如“老鹰捉小鸡”,“跨步 ”,而这一类作文在作文书上比比皆是,东抄西凑便能完成一篇作文,不能达到作文训练的效果。因此,我经常设计一些形式新颖的游戏,如“逗笑”的游戏,一名学生当“木头人”不能笑,另一名学生要想方设法逗“木头人”笑,这个游戏滑稽有趣,课堂上笑声不断。我适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参加游戏的同学的表情,动作,游戏结束后用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请两位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态融入游戏中,在玩中细致观察,达到了乐于写作的目的。

2.关注热点、焦点、兴趣点

联系人们所关心的热点、焦点和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作文指导,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热点、焦点、兴趣点,学生或亲见、或亲闻、或亲历、或亲感,写起来得心应手,而且文章内容新颖充实。如观看奥运开幕式,闭幕式,国庆庆典,并描写其中精彩难忘的场面,关注新闻中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并查找相关资料,谈谈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还可以抓住学生兴趣点指导作文,如有一段时间学生很喜欢玩陀螺,还开展各种转陀螺比赛,这时引导他们将玩(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 原文地址http:///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2385)的过程写下来,学生就会言之有物了。当陀螺被“打入冷宫”,溜溜球成为他们的新宠时“溜溜球”自然又成了写作的新话题了。

3.提供直观材料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创设直观情境,或提供实物观察,或利用多媒体,或运用教学图片,或从课内走向课外等如写水果的作文,课前要求每个小组准备一种水果,作文前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鼻子去细闻,用手去触摸,用口去品尝,这样,学生对水果的大小、形状、颜色、重量、香味、滋味等方面有了具体深刻的体验,促使学生产生想说话的心理需要,于是,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再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又如观察中药胖大海,让学生看看胖大海泡水前后的形状,观察它是怎样变化的,学生也很感兴趣,能快乐地完成作文。

(二)积极鼓励,调动快乐情绪

1.多鼓励少批评

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热情洋溢的批语,会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对写作产生兴趣。要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发现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语段,用波浪线标示出来,学生一见到这样的符号,就会产生成就感,觉得自己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赏识,一定会暗下决心,争取在下次有更精彩的表现。采取高分政策,对好的作文尽量打高分,对于差的作文尽量不打不及格的分数,适当拔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特别是让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对写作建立信心。

2.评语具体、有针对性

教师所加的批语应该根据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清楚的引导,切忌空洞抽象,要让学生看了批语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补充修改,不能全是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等笼统的话。创造展示的平台,搜集学生作文中的精彩语句并加以点评,注明作者及出处,公之于众,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还可以将学生中优秀的作文及时推荐给学校校刊,红领巾广播站以及省市国家级报刊和网站,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发表,还要特别关注处于作文水平中下游的学生,也给他们一个发表的机会,起码在班级内部发表,或者张贴于墙,或者抄写在班级黑板报上,或者口头予以发表,总之,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舞台,让人人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丰富积累,保证乐写源泉

1.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不爱写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有时候觉得有话说,但一到下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观察奇妙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活跃思维,引导他们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身边的老师同学亲人,社会上更多形形色色的人的言行举止,留意身边的小事,将观察生活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持之以恒,养成一种习惯,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样才会笔下生。

2.积累情感

写作要情动而辞发,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之所以动人全在于其中蕴涵着作者的深情。习作若没有这情字,还能真实感人吗?老师应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引导学生积累情感体验 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会观察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如从买菜这件事中,或者学会了讨价还价识别真假,或者感受到农民的艰辛与朴实,或者看到小商贩短斤少两的丑恶行为有了体验和思考,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

3.积累语言文字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这就要引导学生遨游书海,汲取丰富生动的语言,把优美词句,语段摘录下来,尽可能背下来。教师可以开展各项活动,持续巩固学生的兴趣,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背诵好句好段,每周一评比,长此积累,学生在习作时想用某些佳句好段,便得心应手了。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之源,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教师就应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将学生被动的写作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使学生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以生活促进写作。使学生感到确实有话可写,要创设一定的空间,扩大作文课堂启发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使之善于感知生活。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累素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从而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写出好文章,为将来走向社会进行交际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益芬.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

[J].江苏教育,2006(12).[2] 张聪慧.新课标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三个淡化”和“ 三个强调”[J].教育论坛,2003

谈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篇6

一、巧设情境 激发兴趣

通过设置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课堂数学中只要有了一定的情境,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对小学生,这种情境设置相当重要。在设置情境时,通常运用课件情境,轻松的音乐和动态的画面能调动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为了让学生熟悉这些图形,可以在屏幕上播放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实体、实物:八宝粥罐头、茶杯、油罐、外国的尖顶建筑、堆场上的沙子堆等。在变换的图形和优美的乐曲构成的意境中,每个学生都观察得十分认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除了课件情境之外,还可以根据讲授内容设计生活情境,如:让学生帮助同学们设计外出消费预算,怎样乘车、买票更划算等等一系列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识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興趣。以上这些设置情境的方法都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和所讲授内容加以灵活运用。

二、渗透情感 激发兴趣

1.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成功感

心理实验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再一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念与力量。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条件。例如:在学生已经掌握“计算长方体和圆柱体积”的前提下,可让同学们分别求出长方体盒子中的沙子与圆柱体容器中水的体积。然后再出示一个土豆,并要求同学们计算出它的体积。起初学生们感到很为难(土豆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圆柱体),这时可激励学生说:“只要你们肯动脑子,我确信一定能成功。”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先后想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些同学在长方体的盒子里装进沙子,放进土豆求出沙子和土豆的体积;然后拿出土豆再单独求出沙子的体积,最后把两个体积相减即可求出土豆的体积。也有部分同学在圆柱体的容器里放入土豆,用类似方法求出土豆的体积。同学们成功了,同时也深刻地感悟到,只有掌握诸多的数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多给学生以成功的希望和帮助,尤其是对偏差的学生,教师要满腔热情地进行矫治,用心理辅导的策略,给学生以“你能行”的期望,让学生从尝试中发现自己。

2.注重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之间能否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实行情感教学的关键是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个体学习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循循善诱,不伤学生的自尊心;要面向全体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总之,老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努力让每个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可敬,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幸福,一种享受。进而使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使厌学转化为愿学、乐学、好学。

三、积极动手 导出兴趣

我们教给学生知识,当然要重视它的结果,但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生的过程,才是发展思维的有效途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巩固和深入发展的,单纯的记忆结论只会使学生兴趣索然。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中学会知识。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问题,可先让学生各自在白纸上画上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将这个平行四边形改成长方形。这样,学生很快就能从平行四边形中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平移,因为学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也就马上懂得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了。通过动手导趣,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搞清了公式的来龙去脉,不少学生因为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对这种学习方法产生了较强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发兴趣需要讲究方法,既不能一种方法用到底,也不能随意采取某种方法,从这个角度上说,激趣就必须讲求技巧。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更是一种观念的更新,只有从行动上真正落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件艺术品”的新理念,才会对激趣方法加以精心选择。总之,新理念、新方法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真正精髓之所在。

再谈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方法 篇7

一、教师语言引发学生兴趣

语言是人类传播信息的最重要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 永远离不开语言。因此,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 不仅要讲究教法, 更要注意语言。

1. 鼓励表扬, 激发兴趣。

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当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便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 这种体验就会使人产生对该事物的兴趣。例如, 每个学生都愿意得到老师的表扬, 教师若能满足这种需要, 学生就会感到愉快, 就乐于听从老师的指导。另外, 对于后进生来说, 老师应更多地给予关注, 在回答、提问或辨析时, 选些容易的题目让他们回答, 给他们获得表扬的机会, 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进而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

2. 语言形象化, 诱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数学概念时, 通过演示和教师形象化描述、讲解等, 让抽象的概念通俗化。

3.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 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课题, 即“问题情境”, 启发他们思考, 但同时提示他们不要单纯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进行解决, 而要大胆创新。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内容本身具有许多内在的美, 这需要我们主动地去发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 就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强烈的好奇心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而浓厚兴趣又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 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 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 不能照本宣科地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 而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上, 教师创设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 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启迪他们的思维,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做遐想。教师应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以期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 并使他们意识到, 经过自己的努力, 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 这样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的教学中, 努力挖掘教材, 恰当穿插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以及数字谜语, 巧设悬念。

三、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变化, 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 从而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老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以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组织好每一堂课, 使之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富有感染力;教学上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

四、加强直观, 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 不仅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 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中, 采用投影演示“割拼”过程, 化静为动, 一目了然;也可通过学具的剪拼, 让学生自己剪拼, 既加深知识理解与记忆, 提高教学效率, 也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例如, 讲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 让学生把事先准备的圆锥模型用剪刀沿一条母线剪开, 这样做会使学生印象深刻, 记得牢。

五、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 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 并探究其应用价值”。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胆使用教材,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感到学的是有用的数学。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 学生才会对学习感兴趣, 也唯有此时, 数学才是活的, 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这样既体现了学习数学的意义, 也激发了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利用课堂小结,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 篇8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物理学科有许多定理、概念都是通过发现———探索———实验———结论———实验验证而得出的。课堂教学是注重引用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发现事物存在的规律,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成语“凿壁偷光”引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一种性质。然而进一步研究光的另一性质光的反射规律,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这一性质。又如“烧不断的棉线”提出为什么烧不断, 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能力。提出问题, 探索其中存在的规律, 培养其科学分析问题能力, 然后把这些规律应用到生活中。

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科学

作为一个新中国的学生, 如果没有爱国思想, 没有一颗爱国之心, 他就会迷失学习方向。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过:人们赞赏居里夫人科学成果, 但人们更崇拜她的高贵品德, 她的科学成果是在法国获得, 但她时刻关心她的祖国波兰。可见, 居里夫人爱国的高贵品德比她的成就更为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 笔者始终结合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讲“核能”一课时, 向学生介绍科学家钱学森, 在新中国成立不久, 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 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怀胞, 为我国的核科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又如讲“火箭”一节课时, 向学生介绍我国火箭发展水平已走到世界前列。通过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 介绍我国现代化科学的成就, 讲述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发展前景, 以及祖国对青少年一代的殷切期望, 以培养学生的使命感, 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志向。同时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采取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旨在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仅是考试分数, 而是三要素:即知识因素、能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物理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此三方面水平为目标, 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笔者认为, 更应在启发学生学习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功夫, 指导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动口, 发展学生的能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因此, 只有充分利用各种启教学的方法, 才能引导学生顺利地认识问题, 获得物理知识。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 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既起到了培养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功效, 又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同时也避免了“满堂灌”的教学,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围绕生活实际教学

围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疑惑不解的问题施教,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结合大自然一些奇特物理现象, 如雷击、日蚀、“海市蜃楼”等, 利用物理知识与自然界许多现象相联系等。只有学好物理, 才能科学地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 只有学好科学, 才能使人摆脱愚昧, 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 改造自然的信心。

五、声情并茂感染学生

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 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 使自己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浅谈激发英语兴趣的课堂教学方法 篇9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 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 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给学生提供自由呼吸空间, 就是要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 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良好环境, 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对上英语课、对英语教师充满感情, 变得想学、爱学、会学英语,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

(1)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喜爱的英文名字, 课上、课下大家都以英文名相互称呼, 亲切而自然。课前的热身环节, 用英文歌曲演唱。歌能怡情, 悠扬的歌声中不仅使学生心情放松、愉悦, 并且很快带学生进入了学习英语的状态。

(2) 鼓励、赞赏学生。“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现, 十次表现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教育家冷冉的这句话说明, 让学生成功, 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 给学生注入不可估量的学习动机, 从而萌发强烈的学习愿望。在课堂上, 我尊重每个学生, 积极鼓励他们开口说英语,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尤其是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 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 都给予热情的赞扬、鼓励。教师的一句“Super!Good!Excellent!”或是“I’m glad to hear that!That’s wha t I thoug ht.”都会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 班级里所有的学生也学会欣赏、赞赏他人, 对于精彩的发言, 对于有进步的同学, 都会自发地给予掌声, 整个课堂充满鼓励与自信。

(3) 运用名言、谚语、习语、绕口令等来调动迁移学生的积极情感。如“An empty bag can’t stand upright.”字面意思是“空口袋竖不起来”, 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话, 让学生思考它的引申含义时, 学生们千奇百怪的答案让笑声充满了课堂。当最终总结出正确答案:从物质方面说是“人是铁, 饭是钢, 一顿不吃饿得慌”, 从精神方面说是“人无德性, 寸步难行”, 学生们的表情让我相信, 他们已经悟出了一些道理。简简单单一句话,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让学生懂得了一点做人的道理。再如, 下午的课堂上, 学生容易犯困, 一句绕口令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也能赶走困劲儿, 提起了学生的精神头儿。

(4)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课堂上的各种小竞赛, 学生们可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对手, 这样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们都会选择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对手, 不会因为输得太惨而觉得丢面子, 甚至失去信心;相反, 他们会了解到自己的竞争对象已达到了什么水平, 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对于相对简单一些的教学内容, 我在备课中将其分成几个部分, 在课堂上指导每个小组学习、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 然后再让每组都做一回小老师, 教会其他的同学。学生们可自行决定本组出几个人来教, 使用什么道具, 运用什么方法等。学生们有了充分的自由, 并且感到了自己是掌握课堂的真正的主人。教的人尽心尽力, 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学的人兴趣盎然, 学习效果当然不错。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掌握一种外语, 必须反复地大量地实践。在陆地上把游泳的要领背得滚瓜烂熟而很少下水, 自然学不会游泳。”这说明学生学习外语是练会的, 而不是教师给讲会的。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让学生愿意练, 充分地练。

(1) “疯狂英语”的训练法与竞赛形式相结合。“三最”法, 在训练学生说英语时, 要求达到“最大声、最快速、最清晰”的标准。“一口气”法, 要求学生用一口气尽可能多地说。如何检验练习的效果呢?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所以他们在课堂上非常乐于相互竞争, 比谁说得快, 说得准, 记得清。现在, 已经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比赛中的输家从不气馁, 不断地寻找对手, 直到获胜为止。在反复地练习与比赛过程中, 教学内容会被重复几遍、十几遍,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掌握了。这种形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的热情, 提高学生们在课堂的学习效率。

(2) 随机选人回答问题的方法, 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采用了“链接式练习法”, 老师先让A答, A答正确后, 随意选择一名学生B来回答同一个问题, B答正确后问C, 依此类推。另外, 在课堂上, 教师会通过school number, pair number及g roup numb e r来提问学生。通过这些方法提问, 选人的随机性很强, 学生必须精力集中, 练习充分, 随时做好准备才能回答正确, 而且在听其他同学的不断重复的过程中也加深了自己的印象, 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分层次教学法, 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全班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现状差别很大, 如果用同一标准来要求, 势必要造成有人吃不饱, 有人消化不了的局面。因此, 全班分为A、B、C三个层次, 在课堂的学习、练习及作业的布置方面, 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有成就感, 有信心, 同时也明确了自己努力赶超的方向。

以上是我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但这些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创新, 以便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学生的英语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摘要:当前, 职业中专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面对缺少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教师应想方设法采取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从而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与英语水平。

作文兴趣激发方法谈 篇10

一、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 弄清来龙去脉, 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 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 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次, 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 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 建立物理模型, 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 分析总结得出规律, 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

二、做好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 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 拿一段直铁丝, 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 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 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

三、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 联系生活

如在讲动量定理时, 可先提出人从高处跳下来时为什么要蹲下来, 而不是直立。通过分析可知, 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 而缓慢蹲下来人与地面的作用时间长, 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小。通过这个实例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 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 作用时间越长, 作用力越小。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 进行军事侦察, 传送无线电波。

四、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毅力

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作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第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 渗透物理知识。在学习每一章后都安排讨论课,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澄清是非, 从而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讨论上, 学生对波明显衍射的条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 不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还是小, 只要二者相差越小, 衍射现象就越明显。另一部分学生认为, 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的情况下, 二者之差越大, 衍射越明显, 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小的情况下, 二者之差越小, 衍射越明显。此时教师从中引导, 我们把波长看做人, 把障碍物看做墙, 把衍射看做人翻墙, 从而很容易断定后一部分学生对波衍射条件的理解是正确的。

作文兴趣激发方法谈 篇11

一、巧设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的兴奋状态。如,我在讲“人生的宝贵财富——道德高尚、心理健康”时,让同学们主动讲述自己最尊敬的人是谁,为什么会尊敬他们,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使他们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当同学们讨论到一定时候,集中大家的意见,指出:他们之所以受到尊敬,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心理。我再因势利导,讲解新课,从而提高了课堂效果。

二、设疑、解疑。激发学生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设疑、解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会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作为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在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时,提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理解?问题一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议论纷纷,课堂气氛活跃。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一支敌军被我们歼灭了,能否说,就没有一个散兵对我们打冷枪?”然后又向学生提问:“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剥削阶级各种影响及腐朽思想的遗毒是否还存在呢?在国际上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是否存在?并举例说明。”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解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本中的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课本中的漫画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民主”时必然有提到资本主义民主,如何对照资本主义虚伪的、有欺骗性的民主,讲清社会主义广泛的、真实的民主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运用列表对照分析,引用大量数据来说明的方法外,还采用了漫画的形式加强教学效果。如用“跷跷板”漫画——跷跷板一端坐着一头驴头人身像,另一端坐着一头象头人身像,中间是美国白宫,在象驴身上分别写着“民主党”、“共和党”字样,他们分别代表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这反映了美国两党轮流执政的真实面貌。这就清楚地说明,资本主义的民主,不过是两党之间的民主,是有范围、有层次的民主,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没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因而是虚伪的、表面的、一部分人的民主。反之,则说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的真正民主。这比抽象的说教讲授更为生动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四、用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有意地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化理为情,融情人理,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这样才能触及其灵魂,震撼其心魄,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的目的。如我在讲授“热爱祖国”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唱国歌,再让学生观看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取得奖牌时举行升旗仪式的录像,接着介绍历史上岳飞、邓世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人的爱国故事。结果许多学生被他们的爱国行为所感动,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紧接着我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新时期的青少年应如何报效祖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达到了化理为情,融情人理的效果。另外教师结合自身独特经历和感受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若历其事之感。同样可以达到用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像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背条条,“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和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多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播放光盘、课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加。如在教学社会发展史中的生产力概念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如石器、金属工具、铁制工具、机器大生产,让学生认识到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不同社会生产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创造在革新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发展及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通过采用这种方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作文兴趣激发方法谈 篇12

一充分利用趣味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趣味教学主要体现在寓教于乐、学趣并重的氛围下, 让音乐知识生动化、丰富化, 挖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 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想夏声夜昆虫鸣叫和激情舞动的景色, 并可以让学生把听到的和想到的东西说出来, 之后教师利用大自然中的声音和乐器演奏的结合来引导学生喜欢器乐作品。在教学生演唱《西部畅想》之前, 则可以先给学生讲关于西部的一些故事, 如三峡水利工程等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学习《二泉映月》时, 先把这部作品的背景故事作一些生动的描述, 使学生对其有所了解, 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欣赏兴趣也随之倍增。通过故事或传说为开篇引入正文的方式, 一方面可让学生在对课堂内容的背景知识感兴趣, 进而调动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 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音乐课程教学正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 由浅及深地学习, 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真正起到授人以渔、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中有许多定义、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符以及各种发音方法等, 用语言描述或单纯的演示无法让学生提起兴趣。如讲授附点音符时, 如果教师直接讲“附点音符是谱中用来表示某个音需要演奏时延长一半的原时长”, 样对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讲, 理解起来肯定有困难。而如果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 尤其是他们经常听到的一些包含附点音符知识点的动画片等的主题曲, 肯定可以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又如, 进行发声训练时, 如果单凭语言描述舌头、喉咙等如何做动作, 学生肯定感觉不直接, 若结合多媒体采用画中画的方式, 在同一界面中同时将发声时口腔、牙齿、舌头等不同部位、不同角度的动作幅度、姿态全方位地展示出来, 分解给学生们看, 以此通过语言讲述、多媒体展示并配以板书对重点知识进行简图标记, 再结合现场音乐欣赏的观摩讲解, 让知识变得形象, 音乐变得生动, 使知识立体式地进入同学们的脑海,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强化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辟第二课堂, 引导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音乐教学是以内容美和形式美来陶冶学生们的思想情操。内容美表现在音乐中是声音的美;形式美包括置景、音响、舞台之美。这些内容完整的体现只有在音乐表演中, 尤其是一些高水平的音乐表演中才能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结合讲授的知识点, 充分开发第二课堂, 结合实际条件带领学生观看歌唱表演, 尤其是正规的音乐演出, 并多给学生们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音乐知识只有在真实演出中才能得到锻炼, 让同学们在不断的演出中得到肯定, 树立信心,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间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强化理论传授, 熏陶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 大多在十四五岁, 正是求知欲旺盛的时期, 好奇心强, 但缺乏耐久性, 容易浮躁。所以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感觉到音乐课程的内在美,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尤其学生对于音乐蹈的认识也处于启蒙阶段, 因此更需要有效的理论传授, 能使学生从理性上深入认识音乐与审美、音乐与情操的陶冶、音乐与人的气质之间的关系, 从而强化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另外, 从源头上让学生在不同文化交融与碰撞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可以让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热爱音乐, 也是最终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意识并且有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些对于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五结束语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效率, 以及改变学生由被动为主动地学习, 创新学习思维, 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音乐课作为反映学生审美境界及欣赏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初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依靠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授课效率,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干, 提炼音乐教育学科价值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苏敏.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 2010 (9) [1]苏敏.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 2010 (9)

上一篇:审计复核下一篇: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