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外作业

2024-10-19

数学课外作业(共12篇)

数学课外作业 篇1

一、布置数学课外作业的目的

数学课外作业是课堂作业的延伸和补充, 是对学生当天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提高, 势必影响学生成绩的优劣, 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 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的数学课外作业是至关重要的。

二、摒弃“题海战”, 作业要适量

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们用心良苦, 他们始终坚信一条真理“好脑筋不如烂笔头”, 于是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 结果非但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反而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厌烦。试问:学生在这种极度不情愿的心态下能写出高质量的作业来吗?答案是:不能。

那么, 学生数学课外作业的最佳作业量是多少呢?我认为应针对当天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 分析学生完成数学课外作业用时的多少, 这就要结合尖子生和差等生的心理定好作业量, 才能使学生自觉有趣地完成数学课外作业。

三、作业难度要因人而异, 分层设计

任教多年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随着课本知识点的增多, 难度的加大, 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 学生成绩参差不齐, 学生大致分为:尖子生、中等生和差等生, 这种学生分化的现象无法避免。针对如此的学生现状, 如果任课教师一味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布置数学课外作业, 尖子生会吃不饱, 英雄无用武之地;差等生会消化不良, 感到非能力所及。他们都会对这样的数学课外作业失去兴趣, 应付了事, 这样势必失去布置数学课外作业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教师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 要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获取“成功体验”的机会。这就要求对于数学课外作业难度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的智商情况, 掌握知识的程度, 分层设计。对于差等生作业难度应较小, 与当天所讲的新知识内容形式相仿, 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东西;对于中等生作业难度应适中, 难易结合, 既能掌握当天所学的知识, 又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加深, 对于尖子生作业难度应稍大, 但也不能过难, 既要用到当天所学的新知识, 但又有所发展变化, 必须活学活用, 开动脑筋。

例如:下面是六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按比例分配”解应用题这一新知识点后, 所设计的数学课外作业。

1. 六一班和六二班订《少年科学》的人数比是3:4, 两班共订49份。两班各订多少份?

2. 五一班赶做360朵红花, 先做了90朵, 剩下的按13:12两天完成, 这两天各做了多少?

3. 甲乙两筐苹果, 它们的重量之比是5:6, 甲筐苹果重10千克, 乙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以上三道题, 难度有所区别, 依次为差等生、中等生、尖子生的作业, 这样的数学课外作业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 同学们都称好。

我任教十几年, 就是这样设计数学课外作业的, 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又激发了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使每个同学都乐于完成数学课外作业, 从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数学课外作业 篇2

1,你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感觉是:()

A,很有兴趣B, 较有兴趣C,没有兴趣D, 无所谓

2,你对数学教师的满意程度是:()

A, 很满意B, 较满意C,一般性D, 不满意

3,你为什么做数学作业?()

A, 感兴趣B, 学习需要C, 老师要求D, 家长要求

4,你认为数学课的作业量是:()

A, 很多B, 适中C, 较少D, 不清楚

5,你觉得数学作业的内容:()

A, 非常容易B,难易适中C, 比较难D,层次鲜明由易到难 6,你的数学作业如何完成的?()

A, 独立思考完成B, 先自己做,不会的看别人的D, 抄别人的 7,你的作业完成情况是:()

A, 完成质量较高B, 时常出现小错误C, 错误情况较重D, 完成情况较差的(不会做或只对一道题)E,长期不交作业 8,当你做的作业出现错误时,你愿意()

A, 自己改正B, 看别人怎么做后,自己再改正C, 看别人怎么做,直接抄上去D, 改正

9,数学课上,教师给同学们的练习时间,你估计大约有()

A, 几乎没有B, 五分钟C, 十分钟D, 十五分钟以上

10,你的家长检查你的数学家庭作业吗?()

A, 经常检查B, 有时检查C, 几乎不检查

11,当你完成家庭作业遇到困难时()

A, 有人辅导B, 自己想办法做出来C, 干脆不做

12,当你不按时完成作业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13,你最喜欢数学作业类型是(),最不喜欢的是()

让数学课外作业“活”起来 篇3

1.创设情境

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在具体情境中做作业,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让学生在趣中生疑、疑中生奇、奇中生妙,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的知识后,设计了以“丁丁的一天”为情境的填空题。今天早上6( ),丁丁从20(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5( )刷牙、洗脸,吃了一只大约200( )的面包,喝了一盒250( )的牛奶,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1(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55( )的小胖子东东,和他一起到了学校。放学后,丁丁一回到家,马上拿出1( )长的钢笔和1( )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 )动画片开始了,看了大约45( )后去吃饭,过了一会,就上床睡觉了。这样,将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改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式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入游戏

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后,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副扑克牌,找出1~10的牌,同桌两人比赛,比赛规则是这样的:你出一张,我出一张,把两张牌相加或相减,谁算得快,两张牌归谁,最后以牌多的为胜。这个游戏还可以与爸爸妈妈一起玩,在游戏中提高计算能力。把这样的游戏性练习当成课堂教学的后续活动,学生乐此不疲。

二、“活”在分层上——体现学生作业的自主性

作为发展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外作业的设计更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分层设计。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自由选择作业,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最大限度的自主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1.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这种“自助餐”式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活”在探究上——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及合作讨论为形式,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的作业。学生在探究作业过程中,由于知识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的差别,每位学生对所见所闻都会有不同的所感所思,每位学习伙伴的探究积累就是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独特的学习资源相互交流,就会达到“资源共享”的优化组合效果,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四、“活”在创作上——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学生总会产生自己的见解或看法,为了让学生有“地方”可说,我设计了“数学日记”“数学小报”“身边的数学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进行记录和分析。有些学生根据身边的数学完成了很多数学小故事;有的学生把从报刊上得到的一些数学信息编成了数学小报,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还有的学生总结了学习中的疑问和经验教训,写成了数学日记。

五、“活”在实践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外作业时要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实践性作业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为主要特征,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作业形式。在实践作业中学生带着数学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实践、自主探究,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外作业 篇4

一、数学课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 作业内容一致, 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长期以来, 关于作业的布置, 大家多习惯于统一的内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 学习内容相同, 年龄相当, 布置相同的作业, 似乎很合理, 作业量也容易控制但仔细想来, 却存在不少弊端。其一, 统一作业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负担不均, 学习好的感觉太简单, 浪费时间;学习一般的造成课业负担。其二, 统一作业针对性不强, 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情况千差万别,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有的需要巩固记忆, 有的需要进一步的理解, 有的需要拓宽视野, 统一作业很难针对不同的学习基础安排不同的练习。其三, 统一作业, 使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作业数量过多, 造成厌烦情绪

不少老师不顾学生实际情况, 大搞题海战术, 追求面面俱到, 多多益善。把学生看成是无限容量的存储器, 认为做得多才能记得牢, 甚至要求学生把做过的练习册, 考过的试卷一字不漏的抄几遍。这种超量繁多的课外作业,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不仅对学习的巩固和提高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疲劳度, 导致学生厌恶乃至放弃课外作业。

二、解决课外作业问题的对策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 只要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应该主动想办法去弥补, 改善作业情况:

1.作业的布置。1作业内容要精练。教师备课中一定要备作业。要亲自做课后习题, 要查看配套习题册中相应的习题, 精心筛选与课堂所讲内容相关的作业, 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要考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 切忌胡乱一点、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 且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 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 精心选择辅导教材, 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 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 应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2作业形式要多样。根据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 课外作业一般分巩固性作业、准备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阅读性作业等。老师在布置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来确定。除了常见的计算题、证明题外, 在作业形式上教师要注意变化, 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如添加阅读理解题、探索题、开放题等。“一题多变”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 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感觉到快乐, 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 进而培养数学兴趣。例如:在讲概率初步时, 教师可留一些操作类的作业:掷一枚硬币10次,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的次数各占多少?掷20次呢?30次呢?等等, 这样可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进一步领悟到概率的含义, 从而达到作业的目的。3作业布置层次化。课外作业要因人制宜, 体现差异性。如果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运用一定的策略, 并认真研究作业的形式, 不仅可以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家庭作业, 而且能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乐趣。一是分层作业。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必须采取课堂作业分层的策略,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 摘到属于他自己的果子。学生的课外作业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题、综合扩展题和提高题。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 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实践证明, 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因而, 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大纲和中考考试说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层次不同, 把每天的作业都分成“最低要求”、“一般要求”、“较高要求”三部分分别布置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情况下, 把基础知识题作为“最低要求”, 需要一定技能才能解决的题作为“一般要求”, 而需要较高能力才能解答的题作为“较高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当发现学生有对自己降低要求的趋势时, 可适当把一部分高一个层次的题变作低一个层次的题;相反, 当某个内容比较难学 (如二次函数) 或某个时段学生情绪比较低落时 (如考试成绩不理想) 可适当把一部分低一个层次的题变作高一个层次的题。这种按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 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 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 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

2.作业的批改。课堂作业要坚持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堂作业是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课堂作业要尽可能的面批面改, 因为这样做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的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准备把握教学指向的一个有力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1严肃认真, 以身作责;2作业批改要及时, 不能拖拖拉拉;3及时收集记录作业信息。

在作业批改的实际操作中除了传统的全改全批外, 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1学生校对与教师抽查相结合;2学生互改与教师辅导相结合;3答案征集与教师讲评相结合;4全员登记与重点批改相结合。

3.作业的讲评。通过作业讲评, 能使学生对自已所做作业的情况有个了解, 找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改正。

1讲评作业要及时, 不能拖拉,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知道自己的不足, 并以加以改正。让学生知道作业的重要性。2讲评作业要注重作业题的理解角度、解题思路、思维方式和表达技巧, 使学生加深对一些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学到答题的方法。3讲评作业要指出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点出学生中完成作业的佼佼者。对前者教师应予指出, 对后者则给予表扬或一定方式的奖励。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 要尽量予以表扬和鼓励, 这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关注, 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 更要重视习行之功。推进课外作业改革, 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使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精心布置作业, 认真批改作业, 耐心讲评作业, 才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 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马岷兴——《建设更好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 (3) .

数学课外作业 篇5

【内容摘要】课外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数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应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可是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常常将课外作业作为填满学生课余生活时间的填料,这将严重压制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在现今减负提质的背景下,作业的内容必须做到内容精炼化、布置层次化、形式趣味化。教师要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发展,作业批改要重视诊断性,促进学生思维提升,让课外作业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

【关键词】减负作业设计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作业设计理念,促使我们对数学作业有了新的定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程下的作业已经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应是重建也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多年的实践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可是面临考试的压力,学生的作业依然沉重,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压制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各类习题资料成了教师们的最爱,成了学生们的悲哀。这些作业内容往往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大多资料形式差不多,换个数字就成了“新”的题目,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数学需要以合适的作业来强化学生所学,发展学生思维。在当前减负提质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布置适量的作业,并且更要讲究科学性。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一谈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

一、来自数学教学草根们的作业信息

本人认真地对学生作业展开了调查,由于长期的考试压力所致,发现教师基本没有不留作业的,并且随意性很大。作业内容大部分是教材中的练习题,另外还有与教材配套的多种练习册。教师很少从学生的实际与自身的研究出发,亲自出些适合学生能力和兴趣的作业。而有些买来的作业与教师所教的知识点尽管讲的是同一个内容,但是知识点的挖掘程度不一样,因此导致完成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37%,时常出现小错误的占43%,错误情况较重的占10%。同时也因作业份量过大且各个作业本之间有重复现象,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养成了敷衍了事和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根本达不到做作业的目的和效果。使教师无法及时进行详细、诊断性的批改,影响了“信息”的反馈,人为地造成了新旧知

识间的薄弱环节。现行作业内容与方式,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经成为阻碍学生发展的一堵高墙。

二、对减负提质下布置新型作业的几点思考

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本着惜字如金的思想,精心设计练习,删除无用的练习,作业内容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水平、符合教学目标,更要严格控制作业量,符合减负的要求。作业体现启发性、典型性、多样性,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发展。具体地说,应把握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炼化

首先要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教师在布置书面作业时要从全局着眼,各学科利益着想,既要考虑自己所任学科的作业量,又要考虑其它科目的作业量,要以适量性为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小学高年级数学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25—35分钟,中年级不超过15—20分钟,低年级不留家庭作业。

其次教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教师要研究作业目标,确定训练方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重本堂课知识的承上启下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知识打下伏笔,即所谓的立竿效应和可持续发展。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努力做到精练、巧练、趣练和有针对性的练。同时,也要注意在布置的作业中既要有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硬件作业,又要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激发兴趣等软件作业。

2、作业布置层次化

作业布置的层次化。要求作业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阶梯性,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模式,不搞“一刀切”,使各层次的学生做有所得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本人在布置作业时对学习差一些的学生采取了“从基础知识着眼、基本概念着手,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措施,对他们布置一些与例题相似的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为主的较浅显易做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成功感,消除恐惧心理,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对中等生我采取了“从重点着眼、基本技能着手、半扶半放”的措施,布置一些与例题相近或稍有提高的以技能性、能力性、智力性为主的作业题,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对优等生我采取了“从知识难点着眼、重点着手,高起点、快节奏、一放到底”的措施,布置一些以综合性、系统性为主且难度稍大的作业题,以发挥他们学习中的创造性和技巧性,满足他们不断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3、作业形式趣味化

教师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向社会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例如: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增加对数学史的了解。还应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这一类实践性的作业。

三、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为使学生能更好的完成作业,教师要协调好多方面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作业布置的适量性,是指布置份量适宜的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独立进行书面训练,达到“高效、低耗”的作业要求,有效促进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1、对一些较难的作业,要作适当的提示或举相似的例子说明,或让学生讨论交流,集中大家的智慧。

2、对每天作业簿里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自主选择作业,特别是一些较难题,对学习困难学生可选做、可不做,以树立他们做作业的信心。

3、密切配合家长,充分发挥家长的协助作用,让家长督促孩子做好作业,可能时给予一定的帮助。

4、对作业中出现的新颖、独特、简洁的解法,给予介绍推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挑战意识。

四、作业批改要重视诊断性,促进学生思维提升

作业批改的诊断性,是指教师在批改时可采取“望、闻、问、切”等手段对每本作业进行全面详细的确诊,从而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而确定相应的纠错策略,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功效。在批改时切忌单纯看答案,简简单单打“√”、“×”,“不开处方,不下药”,使学生明知给某题打了错号,但不知究竟错在何处,主动进行纠正,也是置身于“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境地,即使纠正了,部分学生还是重复了原来的错误思路,在四位上造成了进一步的混乱,使错情更加严重。而且还使部分学生养成了一发下作业只看对、错号和分数,而不去积极探究和主动改正等不良习惯,甚至出现错时抄袭别人正确作业的现象。对此,教师在批改时要改一改数学作业批改的传统做法,借鉴作文批改,可采取“眉批、横批、划线标错、画圈指示、加注指示”等方法,保证让学生一看就知道错在何处,为什么出错及纠正时应注意什么等。这样的批改,不但使学生一看就发现,一改就正确,而且加深了印象,加强了“免疫功能”,让学生体验了分析或列式正确的快慰感,鼓励了纠错的信心。另外,还要在单个确诊的基础

上做好对全班的会诊。根据会诊发现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缺陷书写详细的批改摘记,采取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还可以采取以师批为主,自批、互批、面批相结合的手段,促使“信息”的纵横交流,培养学生“自诊、自疗”和“互诊、互疗”的能力,养成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更要强调作业批改的激励性。要求按照启发、鼓励的原则,书写批改评语,批语力求准确、精当、具体,富有激励性、启发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向良好方向发展。

初中数学课外作业如何优化设计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外作业;优化设计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数学课外作业设计中存在机械重复、形式单一、内容封闭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状,对数学课外作业进行有针对性地优化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和数学学科特点,探究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

一、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趣味性作业,让学生“乐中求知”

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抽象的,但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把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一些内容新鲜、形式新颖、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不断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外作业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作业的完成,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乐中求知”的目的。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后,由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数学作业:小明和小军周末相约同时骑车去学校打球,他们的家相距20公里,并且和学校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小明骑车开始走时,有一只苍蝇从小明的车把上径直飞向小军的自行车把,到达后再立即返回,在兩人行使的过程中这只苍蝇始终如此往返飞行,直到两人在学校门口相遇为止,假设两人的速度始终都是10公里每小时,苍蝇的飞行速度始终是15公里每小时,问在整个行驶过程中苍蝇共飞行了多少公里?通过这样具有一定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把抽象的数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了学生完成数学课外作业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效果。

二、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作业,提高数学作业的针对性

数学课外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设计一些典型性、易错性的作业,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渗透数学解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课外作业的效率。初中数学思想方法众多,而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通过设计典型性和易错性的作业,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一道题目作为作业:在ABCD中,BC=10,sinB=9/10,AC=BC,则ABCD的面积是 。这道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很多同学一下就想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因此,过点A作BC的垂线,结果是经过大量的运算也得不出答案,究其原因是这些同学犯了思维定势的错误。其实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可以看作是以AB为底,过点B作AB的垂线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通过设计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初中数学中,开放性的题目是考试的重要题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在数学课外作业的优化时要注意开放性作业的设计,通过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勾股定理的证明不仅仅是课本上赵爽弦图这一种证明方法,在漫长的数学发展史上,对勾股定理还有很多的经典证明方法,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节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数学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相关的证明方法,制成一份数学手抄报进行评比,并选择你认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交流汇报。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设计自主性作业,遵循分层教学的原则

由于生活环境、智力天赋、后天努力等方面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千差万别。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水平,设计统一的作业,势必会使优等生进行大量无意义的重复性劳动,无法体会课外作业带来的成就感,也会导致低差生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作业,产生对数学课外作业的抵触心理和恐惧心理。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分层教学的原则,按照学生水平的差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具有一定层次性的自主性作业。这种具有层次性的自主性作业无论从作业的难度,还是从作业的数量上都要有所体现,可以采取必做和选做的形式,必做题是每一位同学都要完成的,选做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但让基础差的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基础较好的学生也乐于参与,提高思维能力。如在学习“垂径定理”一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①在⊙O中,如果弦MN⊥AB于点E,AB为直径,则 = , = , = 。②在⊙O中,如果弦MN等于16厘米,MN⊥AB于点E,AB为直径,圆心O到MN的距离是6厘米,求⊙O的半径。③如果⊙O的半径是10厘米,弦MN⊥AB,AB为直径,圆心O到MN的距离是6厘米,求弦MN的长④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AB=10cm,CD=6cm,则AC的长为 。①②小题是必做题,③④小题是选做题。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外作业的实效性。

五、设计实践性的作业,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本身就是充满了创新与实践的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时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作业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如在学习“度分秒”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回家制作一个钟表,然后让学生通过转动钟表的指针来理解度分秒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相互的转化和计算。再如,在学习完“用样本估计整体”一课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我班共有40名同学,请你选取我们班10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了解一下他们每周的零用钱使用情况,并估计我们班学生一周的零用钱总数。假如我们学校有24个班级,你能估计出一个学期(18周)全校学生的花费的零用钱是多少吗?通过估计的结果你想到了什么?通过这种作业形式,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总之,数学课外作业作为提高和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必须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要通过精心的设计优化,让数学课外作业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体验数学课外作业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数学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印丽霞.优化数学作业设计 提高作业的有效性[J].初中生世界,2015,(3).

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合理布置 篇7

课外作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形成技能技巧, 培养和发展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所任教的小学是一所农村村小, 学生中百分之六七十是留守儿童。如果我们不给他们布置一点课外作业, 放学回家, 可想而知, 这些孩子们一定会到处玩耍。这就需要我们布置课外作业。数学课外作业常见的问题一是作业量过多, 二是形式单一、内容乏味, 三是应用意识不强。这样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但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果, 而且会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我觉得应该精心设计课外作业,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外作业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 可以帮助学生对求知兴趣的长期发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 趣味性的作业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从而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例如“两位数的大小”课外作业设计,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玩猜数字游戏, 一位同学写一个两位数, 让另外一个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这个数字。如写出“43”这个数字, 如果猜谜的同学猜是“85”, 出谜的同学要告诉猜谜的同学猜大了, 如果猜谜的同学猜是“21”, 则出谜的同学要告诉猜谜的同学猜小了, 直到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为止。

二、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层次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由于受各自家庭条件不同及自身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存在的好与差。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 在课外作业设计时, 要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教学中, 可以把作业必做题、提高题和选做题, 设计成难易相当的练习题,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三、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生活性

数学作业应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密切联系。一些作业, 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收集、整理等多项训练, 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例如“元角分的认识”, 可以让学生到超市查看一些物品的价格, 然后进行比较。对一些实际问题,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操作、试一试, 这样既能使他们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又能提高操作能力, 培养创造精神。

新课程下数学课外作业设计初探 篇8

一、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课外作业,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数学课外作业,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完成数学课外作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从而更加乐意学习数学;同时还延伸了课堂空间, 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例如, 笔者在讲完《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后, 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马上到感恩节了, 为了感谢彼此的关怀和帮助, 请大家各自设计感恩卡, 写上感谢语.在感恩节当天互相赠送 (要求每人只给别人送一张) , 并统计自己一共制作多少张贺卡.一周后全班交流并思考, 归纳形成结论, 效果十分好.

二、设计激励性课外作业,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设计数学课外作业时应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感, 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而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设计带有激励性的作业, 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自愿、心情愉快地完成作业, 并从中增长知识.如笔者在讲《视图投影》时, 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如图, AB和DE是直立在地面上的两根立柱.AB=5m, 某一时刻AB在阳光下的投影BC=3m.

(1) 请你在右图中画出此时DE在阳光下的投影;

(2) 在测量AB的投影时, 同时测量出DE在阳光下的投影长为6m, 请你计算立柱DE的长.

该题有两小问, 第一问让学得较差的学生必做, 而让学得好的学生两问都做.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自觉自愿、心情愉快地完成作业, 并从中增长知识, 形成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具有激励性,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真正实现新课程要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三、设计探究性课外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探究就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数学原型的启发下, 归纳、推理、探究出事物的规律,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方法, 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笔者在讲完《探索规律》后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如下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 请认真观察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 第1个图案由个基础图形组成, 第2个图案由个基础图形组成, 第3个图案由个基础图形组成;

(2) 第10个图案由个基础图形组成;

(3) 第n个图案由个基础图形组成.

这样的课外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及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设计开放性课外作业, 让“成功”伴随每个学生

数学开放性课外作业具有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方法多样化的特点, 学生容易找到突破口, 进行思考, 体验成功.如笔者在讲授《函数》时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认真观察下面图像并设计一个问题情境, 使情境中出现一对变量, 满足图像的函数关系, 并说出这对变量的变化过程的实际意义.

对于这类作业, 学生可以多角度思考问题, 训练发散性思维,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方法, 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培养了思维能力及品质.

刍议初中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篇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学生学习内容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 其重性要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布置作业绝不能毫无准备, 灵机一动, 信手拈来;也不可长期简单地使用现成的所谓配套作业.数学作业的设计其实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要想使作业既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 又能够有时巩固和提高所学的数学知识, 我们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对作业实际进行有目的的探索, 通过探索研究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总结了两种让学生喜欢数学作业的做法.

一、改造教科书上的题目

数学教科书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教学资源, 有许多教学专家、一线教师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时、恰当地精心编制、改造了一些题目, 取得了不一样的作业练习效果.改造教科书上的题目是让学生喜欢作业的“保鲜剂”.

1. 保鲜剂成分之一:巧改导语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生动有趣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实践中我们发现, 同样题目的改错题, 只要语言稍稍改变, 学生的兴趣就不一样.以往作业不是没有导语, 就是只有一些呆板、划一的导语, 如口算题、填空题、选择题, 等等.其实, 教师完全可以在题目的导语上力求创新, 换成让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 从而使作业成为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数学活动.如口算题改为“数学直通车”, 填空题改为“知识万花筒”或“知识宫里窍门多”;选择题改为“大浪淘沙”、“快乐ABC”或“快乐的do、re、mi”;判断题改为“我当法官”或“我是裁判员”;计算题改为“神机妙算对巧快”、“粗心大意回收站”、“简单妙不可言”或“递等步步成功”, 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你是行家里手”;实践操作题改为“手巧心灵———相信你能行”;选做题改为“生活自助餐”;拓展题改为“素质加油站”等, 如此人性化的导语, 改变了以往标准化的冷面孔, 这样在学生的心目中, 作业变成了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2. 保鲜剂成分之二:变换题型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 富有挑战欲, 但缺乏持久性.面对单调, 划一的传统作业题型, 学生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产生消极应付的心情.为此, 实践中教师会变换一些题型, 如设计诗体数学题, 从形式到内容都能使学生耳目一新.

3. 保鲜剂成分之三:改封闭为开放

设计内容丰富, 形式新颖, 解决问题具有发散性的开放题作业,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 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出发, 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 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 开放题作业具有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和策略多样化的特点, 学生容易下手, 所有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 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 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

二、补充一些数学作业新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采用操作实验, 自主探索, 大胆猜测, 合作交流和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 由此, 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化.与此相适应, 数学作业的面貌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单调划一的老面孔上, 而应呈现出多样化, 丰富性.

数学课后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 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 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数学课外作业要力避重复性, 防止单一化, 克服封闭性, 为此我们在精心设计与安排练习内容的同时, 补充一些数学作业新形式, 这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作业的“催化剂”.

1. 催化剂成分之一:互动游戏作业

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 设计游戏作业要考虑与所学的数学内容有关系, 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 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的数学活动“巧搭七巧板”时, 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根据活动要求尝试各种拼图方式.

2. 催化剂成分之二:实践创作作业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材中好多知识是生活中的原型或是由原型转化来的.比如在教学数轴时, 就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温度计进行,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将生活联系起来, 为理解数轴不仅可以表示正数和零还可以表示负数作了比较形象的说明.

3. 催化剂成分之三:研究性作业

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 限于教室.长期以来, 学生学习数学似乎与进行数学研究无关, 搞课题似乎是成人的事.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进行小课题的学习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 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后, 会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在课堂上, 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小课题, 让学生能通过合作交流去完成这些小课题.小课题应具备让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的余地和空间.让学生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从而让学生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 评估要注重过程, 而不是注重结果.

4. 催化剂成分之四:层次性作业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解题技能等诸多方面的不同, 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就不同.为了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要求, 作业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的要求, 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空间.

数学课外作业布置的几种尝试 篇10

一、当前课外作业的现状

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单向安排,机械指定,形式内容单一,学生被动接受. 职校生数学基础总体较差,加上厌学、浮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作业不交、互相抄袭或作业更正后不修正的情况,或多或少地在学生间存在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正常教学的开展.

二、数学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

1. 课外作业课堂完成

多数学生在课后会远离课本,对待课外作业经常敷衍了事,不交或抄袭是他们的常态,这与作业的布置初衷相差甚远.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讲完一个章节的内容时,通常会抽出半堂课或一堂课时间,要求学生来完成课外作业,下课前收取. 作业布置后,一些平时做作业不主动,靠抄袭混日子的学生在老师的关注下,开始动起来了. 当发现有学生难以下笔时,我会及时加以引导. 有时我发现某一名学生已完成了某道题目的解答,会立刻请他将自己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对比及评判. 大部分学生在这时往往情绪高涨,积极加入到评判队伍中来. 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这种分享、这种展示,我打破个别成绩较好的学生长期“垄断”的局面,把机会留给其他学生. 在很多时候,大多数学生比较乐意参加这种分享. 个别学生解题有误时,我会和颜悦色地帮他指出错误,帮他分析,并教会他完成此类问题的注意事项. 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绝大部分同学的课堂参与度有了很大提高,课外作业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

2. 复制作业

对一些综合性的教学内容,我讲授完后,通常会要求学生将板书内容原封不动地抄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比如在讲授函数相关知识时,我会用描点法一一作图像给学生看,并简单写出它们的性质,供学生抄写. 把不同时间段学习的函数放在一起,图像、性质一目了然,异同点清晰,这些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的知识帮助很大. 这种作业的形式,目的性明确,在复习函数前后知识点的同时,又能训练和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何乐不为呢? 当然,数形结合的讲解方式,对基础知识欠缺的职校生来说,本身就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3. 鼓励学生编写问题

课外作业一般都是教师从教材上指定,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主体意识难以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唤醒. 挑选和引导学生自己编写问题,让学生参与对问题的设计,对激发学生潜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很重要. 出题的人选可从上一次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中选择,一般选取3 ~ 4名同学,要求他们按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每人出题1道或者共同出题1道,课后在上晚自习时抄写在黑板上,供同学选择.被选中作为出题者的学生课前课后都会很认真,他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综合考量,才能把出题这项工作做好. 当然,刚开始时,出题同学可能只是在教材现成习题的基础上对个别数字作修改后,得出新的问题. 有些习题当个别数字被更改后,它可能有了新的意义,或者直接就不存在了,这些对出题者来说,其实就是一次重要的学习过程.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编写的问题作出评价,多予以肯定和鼓励. 比如,在讲完分段函数举例知识后,我安排3名学生共同编写一道类似教材上水费、电费的收缴情况的例子,要求当天晚自习下课前完成. 当天晚上其中一名学生给我打电话,说他们想编写一道有关市内出租车收费的问题,不知如何下手. 我提示他们先在“百度”上查找出本市出租车的收费方案以及乘坐起点与终点的距离等资料,结合教材上的例子,应该能编写出这个实际应用题. 第二天,当我看到了这个完全符合要求的问题时,备感欣慰.

4. 学生自由选题

学生自选的题目来源广泛,可能来自于教材、试卷,也可能由出题同学提供. 比如,此次作业共有5道,这些问题中有基础性的题目,有难度略大的题目,一般学生从中选择2道完成就可以了. 基础较好的,可适度增加题量. 这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尊重学生差异,体现层次性,又能尊重学生选择,让每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变被动为主动,让学习真正“动起来”.

5. 加大改错修正核查力度

大部分学生简单地认为交作业的目的就是应对老师检查,对作业中的错误———“错在哪”、“为什么错”、“怎么改”、“怎么避免”等重要问题冷漠对待,不参与改错修正,接受再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加强教育引导,要调动班干部参与核查工作,定期对学生改错修正的情况做好记录,并将结果引入期末成绩考核中.

职校生数学素养整体不高,基础知识、思维技能欠账较多,再加上应付、敷衍的心态使然,学生课外作业的问题和不足较多. 教师在交替使用不同的作业布置方法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的其他方面下足功夫,要多考虑学生实际,避免“一刀切”,要多赏识,少埋怨,鼓励他们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摘要:职校生数学课外作业效能低,对正常教学的开展影响很大.笔者根据学生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办法,很好地激发和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保证了主体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低段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篇11

一、小学低段作业设计的目标预设

1.我们预设在一年级侧重趣味作业的研究,激发学生作业的热情和兴趣,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作业的效果。

2.我们打算二年级学生重视动态作业、合作作业、主动性作业的模式的研究,教育学生作业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小学低段数学作业设计的具体措施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作业的要求,教师认为学生对每次作业都应该成为生命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应该重视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在知识的运用中,知识和能力的互动中,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碰撞中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

(一)趣味作业的研究

学生能否完成作业,决定学生对作业的态度,要求学生乐于写作业,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业的兴趣,教育学生乐于接受知识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优化兴趣性作业的活动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重视作业设计研究,教育学生从年龄特点出发,积累生活经验,设计童趣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1.设计绘画式的作业

教师应该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效果,增加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的联系,结合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绘画式的作业,用绘画的方式运用知识。例如学习了第一册的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教师可以布置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的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解决美术技能和数学知识的结合的问题。在学习第二册的找规律以后,教师可以尝试和学生设计有规律的图案来装饰房间等,增加画数学的活动中感受知识的魅力,教育学生实现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体验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设计趣味化的游戏的作业

游戏是学生喜欢看见的活动的形式,教师可以设计形式活泼、富有趣味的作业形式,将所学习的知识融于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才能、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后,教育学生发挥聪明才华,教育学生进行作业的包装设计,教育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学习,体会知识的魅力,教育学生学会解决数学作业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人进行交流合作,教育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游戏的乐园。

3.设计情境性的作业

情境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愿望,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因为小学生都好奇,好问,教师应该创造生动的问题环境,教育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学会趣味中学会疑问,疑问中学会思考,激发学生学会学习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师可以在正式做作业之前,给学生一些话语,告诉学生是检查收获的时候,教育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相信学生一定能行。通过激励性的话语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调整学生做作业的心态,教育学生运用作业来证明自己,改变抵触的情绪。我们可以将学生作业改变成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等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教育学生学会判断是非,选择好的数学题目,教育学生学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穿插孙悟空等图片进行教学,运用一些精练的导语,教育学生感悟作业类型,教育学生充满学习的信心,面对学习过程,实现内容的整合,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作业,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运用练习本学习,教育学生开发富有趣味性的学习过程。

(二)动态作业的设计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学到书上,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对理性的知识深化理解,构造课堂内外的桥梁,创造创新的世界。

1.设计操作实践性的作业

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学生思维在具体形象阶段,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运用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操作活动教会学生学习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回家用米尺量一量周围物体的边的长度是多少,记录数据,建立实际观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设计调查式作业

教师不能停留在教育课内知识上,还要引向课外,拓展知识来源,注入活力,查找资料,给学生信息,增加大量阅读,利用课外作业的机会,超越课本,利用网络优势,教育学生学会人物事迹,数学常识,教会学生积累,记录笔记,整理资料,实现学生作业和生活的联系,教育学生增强数学学习的能力。

(三)合作作业

学生合作精神和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教师必须加强合作,重视运用协作性原则,实现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相互联系,实现合作学习。

1.设计亲情的合作式作业

教师可以布置很多学生和家长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亲情性的作业,教育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教育学生学到知识,减少机械性作业,大量重复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2.设计友情的互动式作业

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重视学生相互合作,甚至保持一段时间的合作,教育学生完成作业,教育学生完成作业分工,实现作业合作,教育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教育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增加合作的特点。

(四)主动作业

1.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教师可以改变学生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教育学生改变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教育学生改变作业的原则,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教育学生激发学习的潜能,教育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教育学生增加作业的难度,减少作业的时间等,教育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层次来完成作业。

2.设计创造性的作业

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学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育学生完成作业,教育学生学会被动应付,主动性发挥,教育学生学会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练习的难度,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重视学生增加作业的创造性,重视作业评价。

数学课外作业 篇12

一、针对性原则

就是说我们所设计的课外作业应该符合课标对某一知识点的要求, 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来设计课外作业要达到训练重难点的目的, 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具有不同梯度的课外作业, 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体现学生学习的差异. 例如在学习完反比例函数时我们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

1. 必做题 : (1 ) 在同一坐标系中 , 作出函数y =1/x, y =-1/x的图像 ; (2) 反比例函 数y =6/x上有两点A (x1, y1) 和B (x2, y2) , 若x1> x2, 则y1和y2有怎样的关系?

2. 选做题 :在反比例函数y = (-a2- 1) /x (a为常数 ) 的图像上有A (-3, y1) , B (-1, y2) , C (2, y3) 三点 , 则函数值y1, y2, y3的大小关系是___.

3. 探索题 : 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任取两点P, Q, 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 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1, 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 , 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2, 那么S1与S2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在此课外作业设计中, 必做题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 选做题是学困生根据需要完成, 中上等学生必须完成, 探索题根据中上等学生的需要自愿来选择.

二、适度性原则

课外作业的设计在数量上不超过3道题, 时间设置控制在30分钟以内, 切忌搞题海战, 额外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课外作业的难易程度上要适中, 避免课外作业过于简单或重复课内的例题, 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同时也要防止设计的作业过难过偏, 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外作业.

三、多样性原则

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既要设计巩固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也要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提高题和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思考题, 要利用多样的课外作业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能力训练能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生活性原则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 当然要回归生活, 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 所以设计问题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趣较浓的问题. 例如学生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应用内容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咱们班的王帅同学准备在“五一”期间和他的爸爸、妈妈外出旅游. 青年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全价, 小孩半价;方正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小孩一律八折. 若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 你能帮王帅同学考虑一下选择哪家旅行社更合算吗?

五、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 , 作业过程就有了动力. 设计数学课外作业也要注意这一点,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愉快的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七年级上册“探索与表达规律”之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外作业题:

蓬蓬国王为了获得贫穷老百姓的支持, 图一个“乐善好施”的好名声, 决定施舍每个男人1美元, 每个女人40美分 (1美元等于100美分 ) . 为了不使他花费过多 , 这位陛下盘算来盘算去, 最后想出了一个妙法, 决定将他的直升机于正午12时在一个贫困的山村着陆. 因为他十分清楚 , 在那个时刻村庄里有60%的男人都外出打猎去了. 该村庄里共有成年人口3085人, 儿童忽略不计, 女性比男性多. 请问:这位“精打细算”的国王要施舍掉多少钱?

六、开放性原则

让学生在较宽泛的条件和环境中自主完成非统一性和标准性的作业, 通过设置答案不唯一的问题, 通过分类解决的问题, 通过问题条件训练,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判定二”之后, 我们设计这样的问题:

如图 , 点D在△ABC的边AC上 , 要判断△ADB与△ABC相似, 添加一个条件, 不正确的是 () .

A. ∠ABD = ∠C

B. ∠ADB = ∠ABC

C.AB/BD=CB/CD

D.AD/AB=AB/AC

上一篇:区域性评价下一篇:青春在乡村教育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