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吸引力(精选9篇)
组织吸引力 篇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 着力落实好教工党组织生活是意识形态控制力在育人者层面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一些研究人员以高校教工党支部为对象, 通过发放问卷、电话访谈等多种形式, 研究梳理出了目前教工党组织生活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如:组织生活内容枯燥、缺乏与党员自身需求的有效呼应、随意性较大、发展工作滞后等。传统的、封闭的、单一的组织生活模式目前确实带来了一个较为共性的问题是教工党员逐渐缺乏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 组织生活的实效性有所下降。因此, 如何有效提升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中重要的课题。
笔者认为, 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作为一种政治文化, 其本身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取向。组织生活吸引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则是价值取向的认同。因此, 通过合适的价值认同方式达到价值趋同来解决吸引力的问题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价值认同
1. 什么是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 从狭义来理解, 主要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对社会核心价值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认同, 是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化的过程, 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保证。现代化中有两种不同方向的“价值认同”:一种是“工业化”的价值认同, 是使自我认同于社会, 小我认同于大我;另一种是“信息化”的价值认同, 是使社会兼容于自我, 大我还原于小我。
2. 价值认同的变化趋势
⑴认同内容的变化。在工业化时代, 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 连横合纵成为了时代的风尚。在这种统一、标准、趋同的生产模式的影响之下, 个人对普遍社会价值的认同达到顶峰, 这一时期的价值认同, 是一种合法性认同、意识形态认同、生产方式的认同。而在现今的信息时代, 价值认同的内容, 正从工业化已解决 (对于中国是将解决的) 普遍社会价值, 转向个性化价值的确定, 转变成潜意识认同, 生活方式认同, 重建主体的认同, 是解构之后重建的价值认同。
⑵认同方式的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达到全社会的共识和认同, 要通过共同体的力量、公共理性以及公民教育等重要途径。处在工业化阶段的价值认同, 要完成非社会化的个人价值, 向普遍社会价值的归属, 使人们的价值观, 在社会性主旋律上取得一致, 因此教育成了传播核心价值观最主要和直接的方式。而在崇尚个性化的信息化时代, 简单、反复、刻板的观念灌输已显得不合时宜, 说教式的、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的文化产品越来越不易取得人们的认同。价值认同的方式从共同价值的满足, 逐渐转变为通过一对一响应的方式, 将走向个性化公共服务。
二、价值认同是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吸引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党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是信仰与被信仰的关系, 吸引力的实质是一种精神追求, 抛开物质的吸引, 更多的是感情、精神和信仰。在管理心理学中, 吸引力 (如图一所示) 是指能引导人们沿着一定方向前进的力量。当人们对组织目标或可能得到的东西有相当的兴趣和爱好时, 这些东西就会形成对人们的吸引力。这种力量一旦形成就会吸引人们不断地向目标推进。而这种兴趣和爱好的产生的心理基础就是个人价值观念与组织的宗旨观念、组织内部其他人员的价值观念的相互认同。 (如图一所示) 。
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是否具有吸引力取决于教工党员对组织外部形象与内部运作特征的总体评价的高低, 根本在于是否与其对价值的认知相契合。组织生活吸引力影响着作用对象身份转变的整个过程 (从群众到预备党员, 再到正式党员) 。对教工党组织成员即教工党员来说还会有组织吸引力期望——感知——再期望——再感知的认知循环过程。当然, 由于价值观的多样性, 对组织吸引力的感知和评价在个体需求、个体特征不同的人员间存在差异, 同时也会随着同一党员或群众个人发展阶段或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提升教工党组织生活吸引力的有效方法应该是在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相一致的社会化价值满足的基础上, 能更细致全面地响应个别价值, 使人们能从自身个别化的利益中, 获得对党组织的认同。
三、提高价值认同是提升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从根本的价值观讲,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列主义信仰, 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仰。而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最起码的条件是必须自觉遵守党章, 坚定地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虽然近年来, 一些党员出现了信仰的模糊、缺失和倒退, 但大多数党员的基本价值观与党的宗旨价值是一致的。笔者认为, 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没有吸引力的症结, 并不在于主体价值取向的本身, 而在于组织生活过分保守于工业化的传统价值认同方式, 而忽视了信息化的新型认同方式, 过分要求个人价值向核心价值观的服从, 而忽视个别价值的响应和认同, 因而无法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 话语认同
在信息化条件下, 价值的认同在很大层面上表现为话语认同。而传统组织生活中读报纸、念文件几乎成了唯一的发声方式, “低头听、抬头忘”成了组织生活的写照, 纲领符号与生活话语之间有似乎存在巨大时空间隔, 导致部分党员采取“自我防卫”的策略参与组织生活, 阻碍深度汇谈和有效讨论, 难收集思广益、凝聚高层次共识之效, 进而将组织生活形式化、虚空化。实际上, 在党的基层组织生活中, 党员主体际关系平等, 意味着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地位平等和话语权平等, 这是组织生活的主体性要件。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应该不拘泥于形式、地点, 让教工党员以平等身份围绕社会议题开展“民主恳谈”, 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保障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作用, 使组织生活成为平等主体平等汇聚平等交流的民主平台, 这才是党内民主在组织生活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2. 行动认同
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的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流于形式。许多教工支部错误地认为组织生活等同于党性学习, 主题与内容局限于思想、精神层面, “迫于无奈”才勉强安排。加之, 除了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部分教工是坐班制外, 其他教师的教学、科研时间相对松散和自主, 教师的个性更加自由, 组织生活的时间难以安排。难得进行一次的组织生活又往往成了任何没有重点和主题的活动, 把形式搞成闲聊会、茶话会, 开会时想到什么说什么, 组织者泛泛讨论, 表面上热热闹闹, 参会者众说纷纭, 似乎达到了话语认同。但实际上, 各式各样的内容说了一大堆, 要么是什么问题都留待会后再议, 要么就是决议通过了好几个。什么问题都只是嘴上聊聊的, 组织生活成了“白谈”;各种决议下了一大堆但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持续有力的监督的, 支部决议成了“光打雷不下雨”, 有决议没执行, 结果是既不会对党员的思想产生触动, 也不会对实际工作发挥指导作用。这两种组织生活都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也损害了党组织在党员心目中的形象。要想提高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 取得实效, 我们就要针对组织生活中薄弱环节, 采取有力措施, 努力创新党员教育活动主题, 必须将党组织生活和日常一段时期内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 把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作为党员组织生活的主题, 打破团队、科室或部门等身份归属的局限, 集思广益, 共同攻坚破难。通过召开这类主题生活会, 让党员了解当前的主要工作, 统一党员的思想认识, 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从而保证支部所在的学院、部门各项任务的完成, 也使教工党员在行动上到达对组织的认同。
3. 心理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深入了解党员干部的所思所想, 帮助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现代社会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解, 前者指对人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和关心, 它是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衡量标准的一种人本文化和思维方式;后者是采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 疏通人们的心理和思想, 从而改变或改善人们不良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高校作为育人阵地, 对人文关怀的提倡是高度重视的。但从高校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公开承诺可见一斑的是, 行政机关支部基本作出的服务承诺多数是关心服务对象 (普通教师和学生) 的需求, 教师支部打出的口号一般是提倡重视对学生德育关怀, 而往往忽视了对支部自身党员的人文关怀, 对支部成员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实际问题往往有所忽视。由于不了解也不掌握教工党员的所思所想, 思想问题得不到及时理顺, 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就会出现“既让马儿不吃草, 又让马儿跑得快”的情况, 在这种境况下, 党员对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对参与组织生活没有激情、没有动力, 没有积极性。从另一方面讲, 高校教工文化程度较高, 综合素质相对全面, 对自我和组织的要求较高, 多数教工存在专业领域的学缘关系、部门隶属关系等容易形成一个较为亲近的团体, 这些特质都对在组织生活中构建较为完善的人文关怀工作机制奠定了基础。通过构建例如分享制度、关怀档案、关系网络等, 真正关心教工党员内心的感受, 引导党员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使党员对组织从心理上有了归属感、认同感, 才能将党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之中。
摘要: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作为一种政治文化, 其本身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取向。文章从价值认同的角度, 分析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吸引力的形成机制, 提出提升教工党组织生活吸引力的方法, 认为:教工党员与党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价值认同是高校教工党组织生活吸引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从话语认同、行动认同、心理认同三个方面着手达到的价值趋同是解决组织生活吸引力问题较为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价值认同,组织生活,吸引力,高校教工
参考文献
[1]王晓.改革创新精神指引下的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思考[J].黑河学刊, 2013 (10) :47-49.
[2]李辉, 练庆伟.价值认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J].中青年学者论坛, 2008 (1) :11-13.
[3]姜奇平.软实力的后现代意义:认同的力量[J].信息空间, 2004 (8) :44-51.
[4]靳晓光.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路径论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7 (2) :164-169.
[5]卢琰.高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旬刊, 2014 (10) :226-227.
组织吸引力 篇2
工人阶级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外延,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尤其是在单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夯实自身基础是开展工会工作的首要任务
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体现。那么如何在单位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总结我们认为:
第一,要建立健全组织。如前所述,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的做法是在部门、班组建立工会小组,形成自下而上多级别、多层次的单位工会组织,目前,由单位职工推选出的30名职工代表共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注重发挥工会小组的作用,实现工会组织横到边、竖到底的网络构架。
第二,重点培养工会工作骨干力量。积极与单位党支部协商,按照精干高效、德才兼备的标准,大力选拔那些年轻有为、热心工会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新形势下开展工会工作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
第三,注重体现单位工会的优势和特色,发挥好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的自主权,这样更有利于突出维护职能。近年来,单位工会
三、建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单位文化,是单位激发工会活力的有效途径
第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拓宽竞赛领域、创新竞赛内容,充分发挥职工是竞赛主体的作用,促进单位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根据单位工作重点坚持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了草坪修剪、月季种植、花坛布置及“我为单位发展献一计”竞赛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了广大职工学业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引导职工树立学习意识、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创知识型职工”活动为契机,在基层一线班组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我们下发了《单位创建学习型班组实施意见》,要求班组把职工的学习与班组的人才培训有机的结合,把班组、个人的愿景与单位的发展有机的结合,使“创争”活动落到实处。在青年职工中开展职业生涯学习规划设计活动,全面细化班组管理工作,将班组民主管理、建小家等工作纳入单位双文明考核总体部署之中,使班组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人性化,从而全面提升班组管理水平、高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地开展工作。
第三,始终把职工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单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来抓,并在形式上有新的突破。工会坚持每年举行一次职工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迎新春联欢会。同时工会还积极筹资建成了以乒乓球、台球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职工活动室,为职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健康向上的健身活动天地。工会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优势与特色,广泛开展丰富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培育单位精神,逐步建立了与敞开单位相适应的单位文化。
第四,通过召开道德讲堂报告会、编辑“单位简报”等形式,广泛地宣传“爱岗敬业”先进事迹,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思
四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反映职工意见和要求。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不断增强组织、动员、团结、引导职工推动单位发展的能力。
五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这种能力是工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因此,工会干部必须熟练掌握。让工会干部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习型、创造型、社会活动型工会工作专家。
组织吸引力 篇3
【关键词】一次性宫腔组织;组织吸引管;金属吸引管;终止早孕;人工流产
人工流产术是指在妊娠早期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的手术,长期以来,人工流产均用金属器械操作,由于金属器械粗硬,操作时手感及流畅性差,也带来了一定的并发症。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立可灵)是由高分子医用材料特殊工艺制成的,其导管材料较细,柔性较好、光滑、安全,具有痛苦少、损伤小的特点,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和恐惧心理,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无痛简便、准确安全的治疗方法。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法收集我院近3年来早孕拟终止妊娠妇女300例进行临床观察。在收集的300例病例中,年龄最大的为37岁,年龄最小的为17岁,平均年龄24岁。
1.2诊断结果对收集的患者采用一次性宫腔吸引管进行人工流产术,具体方法是在被检妇女停经天数35-50天,门诊妇科检查确诊为早孕,临床上经B超检查提示胚囊直径0.5-2.8cm的健康妇女,要求终止妊娠者,在征得本人及家人同意以后,使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进行手术,纳入临床观察,对其疗效进行对比。
1.3对比情况分析通过对比,可以排除以下几种情况:①有较大子宫肌瘤者;②生殖器官急性炎症者;③妊娠剧烈呕吐酸中毒尚未纠正者;④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或者严重的全身性疾患者;⑤有子宫内膜肌腺症或者子宫内膜异位症者;⑥有子宫损伤史者。
2方法
2.1凡月经延期,经门诊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尿HCG(+),B超确诊宫内妊娠5-7周,胚囊直径0.5-2.8cm,白带化验正常的健康妇女,于门诊手术室手术,手术由资深的主治医师操作。手术材料采用上海家宝医学保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型号规格为4.4mm×300mm(Y型)。
2.2手术方法受术者取膀胱截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消毒巾,施行术者再次检查子宫大小及附件情况,用窥器将阴道扩开,宫颈及其宫颈管消毒,用探针顺着子宫的方向探测子宫深度及子宫屈度,将吸引管的末端与术前准备好的负压装置连接,依照子宫位置的方向将吸引管的头部缓慢送入子宫底,遇到阻力稍后退,吸引管的开口处应当尽量对准胚胎着床的部位,此时则应给予负压,将吸引管按顺时针方向吸宫腔两圈,然后逆时针吸宫腔一圈,待感到有物体流向吸引管,宫腔缩小,宫壁粗糙,吸头紧贴宫壁,上下移动受阻时,将皮管折叠,取出吸引管,手术结束。
2.3临床手术时如果因吸引管上刻度清晰,术后不用再次探宫腔,即可知后宫腔深度,减少反复入宫腔的次数,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
2.4结果判定标准在临床上将全部吸出物用纱布过滤,用清水漂洗清楚,检查有无绒毛状胚胎组织是否完全,如有水泡状物或者肉眼观察发现异常,则送病理进行检查,术后1周门诊进行B超复查随访,了解子宫恢复情况及手术的评价。完全流产是指胚胎组织完全吸净,阴道流血逐渐停止。不全流产是指妊娠产物部分吸出,尚在部分残留,子宫出血持续不止,B超证实组织物残留。失败指未见胚胎组织吸出或者B超证实宫内孕囊继续生长。
3结果
3.1对于此次手术临床上采用一次性子宫腔组织吸引管与金属吸引管人工流产腹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管组无痛为248例,无痛率为82.0%;金属组中痛与重痛共有227例,无痛率为1.3%。
3.2对于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与金属吸管人工流产成功率的比较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微管组成功完全流产为300例,完全流产率为100%,金属组完全流产为298例,完全流产率为99%。
3.3术后出血时间进行比较,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平均为4天,金属吸引管表现为平均5.5天。
3.4流产方式可接受性调查。微管组满意度可高达98.0%,同时可接受性也较其他流产组明显增高,而金属人工流产术可接受性最低。
4讨论
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是避孕失败之后的两种补救措施,但是不能作为一种节育方法,人工流产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但该方法需要宫腔操作,有一定的创伤性,尤其是对于初孕妇女和剖宫产的妇女,由于宫颈内口紧,有时扩张宫口困难,在操作时极易损伤宫颈,刺激迷走神经导致人工流产综合症。近年来,药物流产作为一种常规的早孕流产手段,使大部分人免除手术的痛苦,但是临床上表现为仍有40%左右的药物失败或者不全流产,最后还需要刮宫术进行治疗,这样以来会给患者带来双重痛苦,且药物流产后引起流血的时间过长,流血量较多,有时流血可长达1-2个月,其阴道流血量和流血时间明显多于人工流产的患者,而且容易引起贫血、休克或者继发感染。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吸管,直径仅仅4.4mm,质地柔软,有弹性,可在宫腔内自由运转,可触及子宫角部等传统手术工具所无法触及的部位,不会引起穿孔,操作简单,刺激性小,无需扩宫,损伤小,恢复快,一次性使用更安全,避免了医源性感染。手术时间短,一般1-2分钟即可完成手术,很少引起人工流产综合症及宫颈损伤,部分病人术中仅表现为无痛苦或者类似月经期痛,病人可接受性强,费用适中,终止早孕可提前7-10天左右,避免了传统金属器械流产因医学技术的限制,对接受人工流产的女性需要等待妊娠45天以后再实施手术治疗,这样就避免了等待与手术的痛苦、恐惧的心理。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代替传统金属管流产,具有手术安全、迅速、痛苦小、出血少,術后恢复快、无需扩宫等优点,缓解了受术者的紧张心理和术中的痛苦,并发症和副反应相对较小,非常适合基层医疗单位使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为广大育龄妇女的健康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组织吸引力 篇4
目前, 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竞争,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 人力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而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创造企业佳绩。而工作绩效的创造, 其优秀人才是基础, 需要企业以自身独特的吸引力吸引人才, 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 并通过组织吸引力使员工的凝聚力得以提高,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 进而促进企业工作绩效的创造。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企业市场结构发生变化。面对跨区域经济、跨国经济的冲击, 企业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 以此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更好地自足于市场。同时,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同质化企业越来越多, 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同质化的背景下, 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更为接近, 人才面临更多的企业选择, 企业在人才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但是, 对于目前的大多数企业而言, 采用人事管理模式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 缺乏人才培训、激励等, 同时, 仅对企业中现存员工进行培训, 忽视了高素质人才的吸引, 以企业吸引力吸引人才、以企业组织吸引力凝聚人才的意识缺失。因此, 在企业的发展中, 以组织吸引力提高工作绩效就显的至关重要, 对组织吸引力与工作绩效管理关系的研究成为必然。
一、理论基础
1. 组织吸引力。
在企业运营、管理中, 组织吸引力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对象。对于组织吸引力而言, 目前还没用统一、规范的定义。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曾从人与环境的适配性、个体特征与组织匹配等方面对其进行过研究。Aiman-Smith等将组织吸引力定义为“一种态度或者总体上对组织正面的印象, 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理想的群体, 有与其建立进一步关系的意向”, 包括行为表现与个人心理意向。对于企业招聘而言, 组织吸引力是判断招聘效果的主要指标。因此, 组织吸引力也称作企业吸引力或求职吸引力。在目前的组织吸引力研究中, 不同学者专注各异的研究方向, 较有影响的研究包括组织形象研究, 即企业形象、企业声誉研究;吸引力概念研究, 即组织吸引力包含内容的研究;以及雇主品牌研究。
2. 组织吸引力影响因素。
在企业发展中, 组织吸引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可从象征性特征、功能性特征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对于象征性特征而言, 从无形、主观角度对组织进行描绘, 在这个方面, 影响组织吸引力的因素包括能力、创新、诚挚等。而功能性特征是对组织进行现实、实在角度的描述, 包括工作时间、地点、薪水、福利、晋升等。此外, Mosley在对组织吸引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其内容要素分为情感利益、功能性利益、更高层次利益三项。同时, 对于不同的企业的而言, 企业发展、领导风格、组织文化、工作本身应是影响组织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在研究中, 综合各学者观点, 为保证研究切实有效, 贴近企业生态, 将组织吸引力划分为企业形象 (包括企业地位与声誉) 、薪酬福利、激励制度、企业文化 (包括领导者特征和企业管理风格) 四项。
3. 绩效理论。
绩效,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 是组织期望的结果, 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 分为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两种。其中个人绩效又称为雇员绩效指的是企业员工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的输出产物, 可看作为工作任务的完成成果。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某一时期内组织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和赢利情况。
4. 绩效影响因素。
绩效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Vroom最早对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认为能力和激励两个因素是绩效的决定性因素, 其中能力是由个人的资质、所受培训及所拥有的资源决定的, 激励是个人期望及组织给予的承诺决定的。Einhom和Hogarth对其提出的因素进行了调整, 强调了知识和环境的影响作用, Bumberg和Pringle又在此基础上提出机会也可促进或抑制个人绩效。Libby在对前人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提出绩效=F (技能、激励、环境, 机会) , 即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技能、激励、机会和环境。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 对组织吸引力概念、绩效概念进行描述, 从而把握二者之间的本质关系, 并通过数据收集, 具体研究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中, 组织吸引力与绩效关系如何。数据的收集方式主要为问卷调查。在本次研究中, 为了扩大数据收集范围, 提高研究的广泛性, 以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选取专业调查网站, 发放网络问卷, 进行网络调查。然后, 对于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获得研究结果。
2. 研究设计。
首先, 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如下:企业形象 (包括企业地位与声誉) 影响绩效;薪酬福利影响绩效;激励制度影响绩效;企业文化 (包括领导者特征和企业管理风格) 影响绩效。然后, 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 合理设计问卷, 通过问卷调查, 进行数据分析, 分析数据结果, 以此与假设向对照。最后, 在数据分析基础上, 寻找组织吸引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以此为工作绩效的提高提供建议。其信度分析如表1所示:
三、研究结果
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组织吸引力和工作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其结果可见下表2, 表中结果表明, 组织吸引的各个维度与企业绩效和个人绩效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即组织吸引力越高, 则工作绩效也相应较高, 其中薪酬福利与个人绩效的相关系数最大, 其次为薪酬福利、企业文化, 企业形象与个人绩效的相关性最小。
笔者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选取影响组织吸引力的几个因素, 如企业形象、薪酬福利、激励制度、企业文化等, 探究这些因素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并为完善企业吸引力, 提高工作绩效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组织吸引力对工作绩效有着积极显著的影响, 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是员工感知组织吸引力的主要途径, 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可影响到员工对组织吸引力的感知, 进而影响到工作绩效, 因此企业要提高工作绩效, 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提升企业组织吸引力。
四、完善企业组织吸引力, 提高工作绩效
1. 强化激励制度。
激励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个层面, 其中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 精神激励的激励性更大,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企业可通过共工作考核、奖励, 实现员工的自我荣誉感、成就感等, 以此增强工作热情。在实行激励的过程中, 由于人的需求内容繁多、层次参差, 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应注重对企业员工差异性的了解, 根据员工的工作特点、学历、工作具体职能等的不同, 制定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 对于职能较高的员工而言, 除了一定的物质满足之外, 还应注重员工精神与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满足, 为其提供一定的发展前景, 从而保持其工作的积极性。对于管理层的工作人员而言, 其权利的扩大、职位的晋升等, 都对其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此外, 在激励制度的制定的过程中, 应注重激励标准的公平、公证, 确保评估过程的透明, 以此确保员工对激励标准的信服, 避免员工产生负面情绪。
2. 提升薪酬福利的管理能力。
对于薪酬而言, 它是通过物质显现劳动者价值。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 薪酬福利是提升组织吸引力的主要因素, 是员工评价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准。在企业管理中, 企业管理者需要对员工的生活需求给予满足, 还需根据员工的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薪酬体制, 从而留住本企业的优秀人才, 并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福利是提升员工忠诚度的主要关键因素。高薪虽能吸引人才, 但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的福利政策, 因此企业应重视福利政策对员工的影响, 不断完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中的福利计划, 提升员工对企业组织的满意度, 以此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确保工作绩效的提升。
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反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是企业领导人所展示的文化, 企业领导人的思想文化、行为文化和语言文化, 最终影响和形成了企业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 强化团体意识, 使企业员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增强企业组织吸引力。另外, 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员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 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 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 员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因此, 企业应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形成自身独特的企业领导特质和管理风格, 增强企业组织吸引力。
4. 树立企业形象。
企业招聘是企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的主要方式,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人才竞争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企业经营中, 企业绩效需要员工的努力, 员工是工作绩效的基础。从本质上而言, 企业的招聘过程是企业形象展示的过程, 企业通过广告张贴、招聘会组织等途径向大大众展示企业形象, 从而建立良好企业印象。因此, 在招聘的过程中, 招聘人员应将企业的独特魅力展现给应聘者, 以此吸引应聘者去本企业就业, 为企业引进优秀人才,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促进工作绩效的提升。在信息大爆炸时代, 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潮中生存发展, 使自己的品牌家喻户晓也是的十分重要, 因此企业要积极利用各种媒体不失时机地宣传自己, 展示自己, 以提升企业形象和提高产品知名度, 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此外,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公共危机事件给企业形象带来考验, 处理社会公共危机的第一责任者无疑是政府, 但企业也有义务协同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而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中, 企业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 将有利于树立其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提升企业声誉, 从而增强企业组织吸引力。
五、结语
组织吸引力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我所2006年11月至2008年5月年龄18~40岁, 妊娠5~7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所有病例均经B超、妇科检查诊断为宫内妊娠, 停经天数与孕周相符, B超提示孕囊在1 5 m m以内, 均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出血性疾病, 无哮喘、青光眼、过敏性体质病史, 无生殖道畸形及生殖器炎症, 肝肾功能正常。分为两组, 各150例, A组年龄 (25.8±0.7) 岁, 孕次 (1.4±0.3) 次, 产次 (1.1±0.6) 次, 妊娠时间 (6.2±0.8) 周;B组年龄 (26.1±0.8) 岁, 孕次 (1.6±0.2) 次, 产次 (1.2±0.5) 次, 妊娠时间 (6.2±0.5) 周,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大体相似。
1.2 方法
A组口服米非司酮片5 0 m g, 每日2次, 共150mg, 于第3天上午8时服米索前列醇600μg, 在观察室观察6小时, 期间待孕囊排出, 7~15天门诊行B超检查, 并做好随访记录。B组利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 (由上海宇度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直径4.4mm) 行人工流产术, 观察术中疼痛、出血时间及完全流产率, 术后观察2小时。
1.3 观察效果及评价标准
扩宫效果:确定一次性宫腔组织吸收管无阻力插入宫颈内口为满意, 需扩宫的为不满意。镇痛评价标准: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疼痛分为4级。无痛, 保持安静、合作为0级;轻微疼痛, 基本安静、能合作为Ⅰ级;中度疼痛, 不够安静, 欠合作为Ⅱ级;重度疼痛, 不合作为Ⅲ级[1]。
2 结果
2.1 疼痛情况比较
B组患者术中疼痛程度较A组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注:﹡为两组比较χ2=43.323, P<0.01
2.2 随访情况
A组患者术后平均出血时间为13.6天, B组为5.7天。A组术后B超示完全流产116例 (77.3%) , B组1 4 6例 (9 7.3%)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119, P<0.05) 。总体上, 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行微管人工流产术的随访情况好于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的药物流产。
3 讨论
药物流产是由于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而阻断孕激素的活性, 抗孕酮作用导致蜕膜组织坏死, 剥离出血, 使黄体溶解, 激发内源性前列腺素产生而诱导流产。前列腺类药物使子宫体部平滑肌收缩, 宫颈胶原纤维的合成受抑制, 宫颈松软, 容易扩张。子宫收缩后宫腔内压力升高, 胎盘绒毛内血管收缩, 局部缺氧, 蜕膜组织坏死变性。以上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起到抗着床、软化宫颈、促使宫缩而达到流产的目的。停经5~7周, 经B超、妇科检查诊断为宫内妊娠, 停经天数与孕周相符。B超提示孕囊在15mm以内, 临床上一般用药物流产来终止妊娠, 但药物流产后由于绒毛蜕膜残留, 子宫内膜修复障碍, 宫腔感染, 子宫收缩不良, 子宫过度屈曲致蜕膜碎片排出不畅, 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2]使蜕膜不能在短时间内剥离干净, 导致流产后出血时间延长, 平均出血时间在13.6天左右, 甚至有的长达1个多月, 易发生子宫内膜炎、慢性盆腔炎、继发不孕等并发症, 用药后要严密随访, 出血量多者需急诊刮宫, 由于阴道出血时间长、出血多,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也增加了宫腔感染的机会, 并发症也相对增多。我所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行微管人工流产术,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它具有以下优点: (1) 终止早孕时间可提前十几天; (2) 导管材料轻细, 柔韧性好, 光滑, 无需扩张宫颈, 操作过程顺利, 避免穿孔, 损伤小, 避免交叉感染, 术中出血少, 术后恢复快。 (3) 管身印有刻度可代替子宫探针, 无需探测宫腔。 (4) 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可在宫腔内自由运转, 可触及子宫角、输卵管两侧等传统手术工具无法触碰的部位, 而这些部位很有可能就是孕囊仍在输卵管内尚未植入子宫内膜, 或孕卵着床部位靠近子宫角的部位, 避免了漏吸和吸宫不全。另外, 此方法也适用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综上, 笔者认为该方法简便易行, 安全性高, 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方便, 且费用适中, 易被广大育龄妇女接受, 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盛晓英, 孟庆芳.笑气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6, 5 (14) :294-296.
组织吸引力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足踝部位软组织损伤患者71例, 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36例, 男性19例, 女性17例, 年龄19~52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 压砸伤13例, 糖尿病足跟溃烂3例, 缺损部位:足部17例, 踝部15例, 足部联合踝部4例;对照组35例, 男性16例, 女性19例, 年龄21~54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 压砸伤14例, 糖尿病足跟溃烂4例, 缺损部位:足部16例, 踝部17例, 足部联合踝部2例。所用病例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 该项研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入院后完善检察, 行积极营养支持、抗感染等治疗, 手术于麻醉情况下进行,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开放死腔, 根据测量所得创面大小设计裁剪VSD敷料, 将敷料覆盖创面上, 缝合VSD与创面。彻底清洁创面周围皮肤, 将生物半透膜覆盖于敷料表面, 确保半透膜超过敷料边缘3 cm以上, 保持密封性良好;连接负压源, 数据调整至120~470 mmhg负压之间, 检察敷料与半透膜情况, 如果呈现变皱、变薄, 则说明密封性良好, 可行持续性负压吸引。持续负压吸引1周后检察创面情况, 若肉芽组织生长良好, 呈现鲜红色, 无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则可进行自体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修复, 若创面情况不理想可拆除敷料, 彻底清创后再行负压吸引;对照组:入院后完善检察, 行积极营养支持、抗感染等治疗, 手术于麻醉情况下进行,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开放死腔, 使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 每天进行换药, 10 d后视创面情况行自体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修复。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疼痛指数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 (NRS) :此法是由0~10共11个数字组成, 病人用0~10这11个数字描述疼痛强度, 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来越严重[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形式表示, 组间比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5.4±3.1) d, 抗生素使用时间为 (6.9±1.3) d,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 (22.5±6.0) d, 抗生素使用时间为 (11.9±4.4) 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例数比较
观察组有2 (5.6%) 例感染, 对照组为8 (22.9%) 例, 两组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疼痛评分为 (2.9±1.3) 分, 对照组为 (6.2±2.4) 分,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严重的组织缺损是普外科的常见病症, 由于创面较大, 且常合并感染, 因此自愈较为困难。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频繁的创面换药与凡士林纱布覆盖, 恢复时间较长, 换药时消毒液刺激创面, 擦除坏死组织, 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 且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工作量[3]。VSD是1992由一名德国博士发明的, 起初主要作为一种引流手段, 目前有学者发现其在促进创面恢复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4]。VSD主要是利用敷料与生物半透膜封闭创口, 通过引流管与负压吸引源连接, 形成创面附近负压环境, 迅速清除创口附近的渗液、细菌和坏死组织, 避免局部渗液积聚, 防止创口感染, 且由于创口密封, 也防止了外来的细菌侵入[5]。由于负压吸引作用, 创口附近淋巴液与血液回流加快, 能加速组织消肿, 有学者研究显示, 负压封闭的区域淋巴细胞浸润消退较快, 胶原蛋白与收缩性纤维的合成加快, 同时也促进了肉芽组织生长, 对于后期的自体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覆盖修复有积极意义[6]。VSD治疗中创口封闭, 不需要更换敷料, 降低了患者疼痛与经济负担, 同时也减轻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强度。严重组织缺损患者多为创面经年不愈, 在该院的研究中创面持续时间最长者长达10年之久, 患者求医心切, 短期内效果不好往往会放弃治疗, 因此对于这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伴有心理治疗, 向患者详细的解释治疗过程, 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 树立患者恢复的信心,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在该院的研究中发现: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VSD治疗组感染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因此抗生素使用时间也减短了, 在疼痛程度方面, 观察组疼痛评分为 (2.9±1.3) 分, 对照组为 (6.2±2.4) 分, 观察组疼痛程度远远小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负压封闭吸引辅助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好, 能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与感染几率, 降低疼痛程度, 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小军, 张春, 张秀雄.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31) :90-91.
[2]李梁, 张宏, 朱朝利, 等.简易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 2011, 24 (10) :932.
[3]朱磊, 李国庆, 王来斌,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 (7) :534-535.
[4]葛占洲, 陈秀民, 王在斌, 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组织瓣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 28 (2) :179-180.
[5]刘欣, 卢微, 李荣刚, 等.负压封闭吸引结合抗生素灌注治疗软组织感染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 2011, 54 (11) :966-967.
组织吸引力 篇7
关键词:宫腔组织吸引管,人工流产,疼痛
人工流产术仍是目前应用的最多的用来终止妊娠的方法。人工流产可分为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手术流产主要是用来终止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适用范围则更广一些。在临床上,进行传统的人工流产手术常使患者感到疼痛及恐惧,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也不利用后续的人流手术[1]。近期,我们医院采用一次性官腔组织吸引管宫腔麻醉终止早期妊娠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通过术中观察患者疼痛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传统的人工流产手术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60例,患者都经B超证实为早孕,尿人毛绒膜促性腺激素(h CG)阳性,患者没有其他过敏史。各脏器功能正常。根据患者的自愿选择,选择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宫腔麻醉人工流产术3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19~28岁,孕7~12周;选择传统人工流产手术3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18~29岁。2组患者其他情况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疼痛观察及分级
患者疼痛分为三个级别[2]:术中无痛:无疼痛感觉;轻度疼痛:术中仅有不适感或者稍感疼痛;重度疼痛:疼痛程度达到不能继续手术,伴有呻吟。
1.2.2 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术中出血量根据吸瓶中液体量减去羊水量来计算[3]。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人工流产综合征、盆腔炎症、子宫粘连等。
1.2.3 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宫腔麻醉人工流产方法
用一次性宫腔针吸取2%利多卡因3~5 mL,于子宫颈管外口注射药物,在缓慢进针的同时推注药物,将药物全部注入内腔,同时要避免药物外溢导致损失。保留相应位置3min左右后,继续按人工流产术相应操作过程完成人工流产术。
1.2.4 传统人工流产术方法
患者常规禁食禁水6h,术时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和保持呼吸道畅通,同时监护心率、呼吸灯。常规消毒、铺巾后,静脉注射芬太尼,再静注丙泊酚。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用面罩高流量给氧,继续按负压吸引人流手术进行手术。
1.2.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对各变量分别定义及赋值。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程度
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术中出血量
观察组最小出血量为3 mL,最大出血量35mL,平均12.2 mL±8.3 mL。对照组的最小出血量也为3mL,最大出血量为37 mL,平均12.6mL±8.5 mL。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2.3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人工流产的定义是指在妊娠早期采取终止妊娠的方式,常分为人工流产术和药物流产[4]。人工流产术有负压吸引及钳刮术两种,其中负压吸引应用于早期10周以内,而钳刮术应用于11~14周的早孕孕妇[5]。我国是一个人工流产合法化的国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自愿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妇女数量日益增多。随着人数增多,手术方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
原来人工流产手术大都在没有麻醉的条件下进行,这对患者来说容易产生心理恐惧,也容易感到疼痛[6]。而相对于手术中的医生来说,手术中患者因疼痛而产生的心理阴影以及手术中因疼痛而挣扎会进一步加重手术难度。这种难度主要表现在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率增高,子宫穿孔及术后盆腔感染的概率增大[7]。在术中,由于扩张宫颈、牵拉、负压吸引、宫壁碰触等手术操作时会刺激到迷走神经。会导致患者的血压下降、心率变慢、呕吐、恶心、头晕、胸闷、出汗等人工流产综合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抽搐,危及生命[8]。曾经有文献报道,在人工流产手术过程中,述痛及呻吟者达83%,血压下降者53%,脉率减慢70%[9]。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随着科技进步,目前采用的一次性官腔组织吸引管宫腔麻醉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也使患者的术中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了很大的下降[10]。
本次研究使用一次性官腔组织吸引管宫腔麻醉终止早期妊娠的人工流产的方法,因为在微管进入子宫颈宫腔的时候能够不接触子宫壁,且又因管径较小,在手术中时对子宫的刺激较小这样能够使患者疼痛减少,也方便了手术操作,相对于传统手术来说,其减轻疼痛的效果较好。虽然对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与传统手术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患者的普遍感觉都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综上所述,一次性官腔组织吸引管宫腔麻醉终止早期妊娠的人工流产方法与传统的手术比较,具有减轻疼痛的效果更好,且出血少、并发症相对来说较少少、危险性相对较低的优点,且手术操作简单、方便、而且也更利于医生的临床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于基层医院来说,这种方法也比较容易接受,难度也不大,更适合其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顾黎红,郑丽华,陈文珠.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联合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2012,40(6):62-63.
[2]黄小英,彭小丽,侯明风,等.米索前列醇和阿托品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9,9(6):60-61.
[3]Cortinez LI,Munoz HR,Acuna D,et al.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of remifentanil or fentanyl during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J].Eur J Anaesthesiol,2005,22(1):56-61.
[4]娄若康,姜玉娟,王宁,等.两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6,15(7):428-429.
[5]Giri A,Tuladhar H,Tuladhar AS,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medical abortion in Nepal Medical College Teaching Hospital(NMCTH)[J].Nepal Med Coll J,2011,13(3):213-5.
[6]Rose SB,Lawton BA,Brown SA.Uptake and adherence to long-acting reversible contraception post-abortion[J].Contraception,2 010,82(4):345-53.
[7]Konney TO,Danso KA,Odoi AT.Attitude of women with abortion-related complications toward provision of safe abortion services in Ghana[J].J Womens Health(Larchmt).2009,18(11):1863-1866.
[8]Samraj S,Crawford S,Singh N.An unusual case of pelvic pain:retention of fetal bone after abor tion[J].Int J STD,2008,19(5):353-354.
[9]Ahman E,Shah IH.New estimates and trends regarding unsafe abortion mortality[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1,115(2):121-126.
组织吸引力 篇8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人工流产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人工负压吸引术进行人工流产, 该手术方法用时短, 操作简单, 效果显著, 但是通常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尤其是对于未产妇以及有剖宫产史的妇女, 手术过程中扩宫困难, 严重者还可引发人工流产综合征, 造成手术中断。由于无痛人工流产技术的出现, 人流过程中的疼痛问题得到解决, 但是该手段需要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对于人力、物力、费用的投入较高, 并不能被广泛接受。本研究采用米索前列醇结合使用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 在临床进行人工流产术的过程中实现了减创减痛,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例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 并且获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 自愿加入该研究。年龄18~46岁, 孕产次不限, 无手术及前列腺素禁忌证, 遵循自愿的原则选择采取何种手术方式, 并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米索前列醇片配合组合式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流术。两组年龄、生育方式及生育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药物及器材:药物采用米索前列醇片 (由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单片200μg) 。采用的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为“润婷”牌 (由上海宇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
方法:所有患者均经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 孕6~10周。术前1小时给予观察组患者米索前列醇200μg进行舌下含服,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暴露宫颈, 使用一次性探针探测宫腔深度, 然后采用一次性渐进式扩棒扩张宫颈, 用Y6或Y7号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采取传统人流术。
观察指标:依据WHO疼痛分级标准判定镇痛效果: (1) 0级:无疼痛, 腰腹酸胀, 有轻微的不适; (2) I级:感觉到轻度疼痛或者属于耐受范围内的疼痛, 腰腹酸胀, 不出汗或微汗; (3) Ⅱ级:疼痛明显, 出汗并且呼吸急促, 但是可以忍受; (4) Ⅲ级:感觉到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 烦躁不安和喊叫。采用容积法判断术中出血量:滤出蜕膜组织及绒毛, 所得血液用量杯测量。不良反应: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0.05时,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镇痛效果:观察组77例无疼痛, 2例明显疼痛。对照组14例无疼痛, 39例明显疼痛,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未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 对照组有14例,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中部分出现了扩宫困难, 而观察组扩宫均顺利, 见表1。
讨论
子宫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 其中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向心传导的感觉神经是主要的类型, 尤其是在宫颈神经末梢处, 神经的分布十分密集。因此, 人流过程中对子宫牵拉和扩宫时容易引起疼痛[1]。传统负压吸引术使用的是金属扩宫棒及金属吸引管, 手术时须重复机械递增扩张宫颈, 尤其一些未产妇和宫颈内口较紧的妇女, 扩宫时十分困难, 并且在吸宫时容易造成较大的创伤, 会出现明显的疼痛, 影响手术的配合程度和进展, 增加手术风险, 十分容易损伤子宫。无痛人流虽然能够解决疼痛问题, 但是手术前需要多位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麻醉药物能够抑制呼吸系统及心血管功能, 因此, 必须在麻醉人员监护下进行手术操作, 如果发生扩宫困难时受术者可能会出现不自主扭动, 反而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2]。
米索前列醇属于一种前列腺素E衍生物, 能够促进宫颈结缔组织释放多种蛋白酶, 从而降解胶原纤维, 软化宫颈, 同时还可以通过兴奋子宫平滑肌, 起到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3]。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质地柔韧, 一次性子宫探针可随子宫方向任意塑形, 不会折断;渐进式扩宫棒设有均匀递增式棒头和棒体, 扩张宫颈有持续性、渐进性, 避免了金属扩宫棒逐号扩宫的重复机械操作, 减少了对宫颈的刺激, 疼痛轻;柔韧的吸引管对子宫壁创伤小, 吸引轻柔, 能减轻疼痛, 减少出血, 而且可自由转动, 降低漏吸率及子宫穿孔风险, 尤其对瘢痕子宫、哺乳期及人流后短期内再次妊娠妇女更优于传统金属吸引管, 并且进入宫腔的手术器械为一次性使用, 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
手术过程中局部刺激子宫或宫颈, 迷走神经发生自身反射, 使其兴奋性增强, 释放大量乙酰胆碱, 从而影响心血管系统及脑血流供应等, 其发生与孕妇紧张及宫颈扩张困难等因素有关[4],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并未出现人工流产综合征, 而对照组发生14例,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表明米索前列醇片可以显著软化宫颈, 一次性渐进式扩宫棒和一次性吸引管能减轻对宫颈和子宫壁的刺激, 减少疼痛, 避免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综上所述, 人工流产术中口服米索前列醇片配合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 不会出现麻醉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具有微创、微痛、安全的特征, 并且手术器材为一次性使用, 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菊, 李岚, 葛海涛.微电脑疼痛治疗仪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效果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5, 13 (3) :181-182.
[2] 王新萍, 柴泽英, 金筱筱.异丙酚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4, 12 (2) :108-110.
[3] 张家磷.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748-749.
组织吸引力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如下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2012 年2 月至2015 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96 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8 例。试验组男31 例, 女17 例, 年龄21~60 岁, 平均 (31.5±11.7) 岁;对照组男30 例, 女18 例, 年龄21~60 岁, 平均 (31.6±11.2)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1) 患者基础条件良好, 符合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适应证; (2) 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和治疗潜在风险, 要求游离超薄穿支皮瓣移植治疗并愿意配合调查研究。
排除标准: (1) 患者存在末梢循环障碍、创伤、骨折等手部功能障碍性疾病; (2) 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等内外科基础疾病。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 首先给予手术创面清创术治疗, 若患者伴有骨折则给予外固定支架固定, 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剪裁进行封闭负压吸引治疗, 使泡沫放置创面后能充分接触整个创面, 再将其边缘和周围正常皮肤缝合固定, 用生物透性薄膜将封闭负压吸引管和周围正常皮肤一起覆盖封闭。并于术后3-48 h根据病情程度给予高压氧治疗, 治疗压力0.2MPa, 加减压各25 min, 戴面罩吸纯氧30 min, 中间休息10 min。术后3 d每日2 次, 随后每日1 次, 连续治疗10 d。
对照组仅给予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治疗, 治疗方法同试验组。
1.3 评价
本研究患者临床疗效评价包括治疗前后创面运动功能DASH评分和感觉功能单丝法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统计。创面运动功能DASH评分根据患者治疗1 周后相关症状改善程度进行评估, 包括写字、开瓶盖、开门、打羽毛球等日常生活工作是否受到影响, 满分100 分, 0 分表示手足运动功能完全正常, 100 分表示手足运动功能极度受限。感觉功能单丝法评分:要求患者双眼遮蔽, 采用不同粗细尼龙丝检测患者感觉功能, 本研究尼龙丝自1.65 mm至6.65 mm, 将游离端的尼龙丝放于患者手部创面, 置于皮肤上1.0~1.5 s, 提起1.0~1.5 s为1 次, 当丝线弯曲而患者仍无感觉时换较大一号丝线再试, 直到连续2次丝线弯曲患者即有感觉为止, 记下丝的号码。
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和缓解, 显效:患者游离皮片移植后成活, 创面愈合良好, 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正常;缓解:患者游离皮片移植成活, 创面愈合较好, 运动和感觉功能基本恢复;无效:患者游离皮片移植后不成活或成活后创面愈合较差, 运动和感觉功能持续异常。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常见不良预后结局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感染和瘢痕增生等[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位数表示, 选择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评分均相近,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降低, 且试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见表1、2、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预后结局分析
试验组不良预后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3 讨论
随着皮瓣移植治疗技术在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治疗研究的发展, 有研究陆续发现并报道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可有效减少细菌繁殖, 控制感染, 改善血运, 有利于创面的愈合[2]。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 最先用于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 封闭式负压引流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 可覆盖和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 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 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 并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创面[3]。
本研究对照组单纯使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观察效果表明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作用研究认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采用医用泡沫作为中介, 利用高负压可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 促进创面愈合。此外, 在引出渗液的同时可诱导引流腔壁内陷, 有效预防残余脓腔和死腔形成, 保证了软组织正常修复, 为合并有骨折的创面提供良好的血供和皮肤及软组织条件。同时有效促进了骨痂的生长、骨折的愈合, 防止了骨髓炎和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4]。
与此同时, 随着高压氧在术后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日益显现, 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进一步针对高压氧治疗进行研究, 由于高压氧导致创伤组织内储氧量增高, 可增强移植皮瓣存活活力, 促进局部肉芽组织生长。尤其在移植皮片或皮瓣与受皮区血液循环尚未建立之前, 组织内高氧条件可有效缓解移植皮片或皮瓣因缺血所致的乏氧状态, 有利于移植皮瓣的成活, 保证皮瓣移植术成功[5]。
本研究针对患者疗效和预后进行综合分析, 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评分及不良预后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而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观察结果符合预期, 充分肯定了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后加用高压氧治疗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预后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晓明, 陈宏, 王晓峰, 等.封闭负压吸引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技术治疗前臂及手部严重软组织缺损[R]//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196-198.
[2]韦贵珠, 韦孟怀.护理干预结合高压氧治疗对手部创伤皮瓣移植术病人预后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1, 9 (9) :2358-2359.
[3]游玉芳, 熊秉刚, 黎润超.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手部创伤患者皮瓣移植存活率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 2013, 34 (2) :393-394.
[4]徐敏超, 郑琼, 陈明, 等.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53) :10055-10062.
【组织吸引力】推荐阅读:
吸引力06-25
国际吸引力08-20
吸引力法则论文08-14
旅游吸引力提升09-21
提高语文课堂吸引力05-09
旅游地吸引力09-25
吸引力法则经典语录10-03
电视新闻标题的吸引力06-18
提高语文课吸引力07-24
人生信念就是吸引力作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