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环境

2024-09-21

识字环境(精选8篇)

识字环境 篇1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识字为以后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但是目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还存在一些弊端,教师花大力气进行识字教学,学生也花大量时间抄写生字,但识字效率仍然不高。笔者认为,创设情境,提高识字兴趣,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师的识字指导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如何改变现状,提高识字效率,只有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识字情境,提高识字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有学习乐趣。想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可以创设情境,突出重点达到识字的目的。

1.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要素构成的,学生要掌握它,要分别记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一篇课文而言,根据已有的观察和研究这三个因素中,字形的掌握是顺从实际出发的难点。因此,教学中应结合课文内容,针对生字特点,在重点处花时间,在难点处花力气。如“醒”这个字,音形意三个因素中,读音是难点,学生往往都读不准后鼻音,字形应注意“酉”中的一横不能丢,这是重点部分,而字义可不强调,因为学生联系生活就能理解。

音、形、义是构成一个字的三要素,但在教学时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的现象突出,使重点很难落实,难点更不容易被化解。

2. 忽视了识字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重视对每个字教的过程,使学生了解识字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的意识不强。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不妥,能力不够强。

3. 重复抄写,加重学生负担。

教师要求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机械抄写,少则4遍,多则10遍,而缺少的是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识字的实效不高。

二、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1. 合理安排时间。

在语境中识字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一般来说,只有字义宜放在课文内容时理解,但并非绝对如此,少数生字可以脱离课文特定语言环境理解。如果不懂这些词义,就会直接影响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因此,应该在初读课文时解决,但以抽象的生字与课文中有直接关系的重点字词,应放在讲读课文时,结合上下文理解。但应避免节外生枝,说话、表演等,以免打乱学习思路,影响整体教学。

2. 结合课文识字。

教材中虽然有看图拼音识字、随课文识字等形式,但是随课文识字时,教师采用集中识字的形式比较多,采用结合课文,同时进行生字教学,也就是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原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降低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识字的规律,能抓住识字的根本,分散识字的难点,使阅读和识字相辅相成,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识字和阅读教学效率,苏教版教材中有两个识字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二是集中识字,像看图读韵文识字,有利于学生说话或通过形象的图像,揭示造字规律及字义和语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特点,教材优势,在语境中识字。随课文分散识字也就是一开始把一些难读的字音、词语或长句,略作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凭借注音阅读课文,对难解的字词要结合上下文,联系语境理解,列举带有难理解的词语的句子让学生领悟,最后检查学生对字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比如让学生朗读课文,说说字义词义,再指导学生书写,以学生自己分析字形为主,繁难笔画的字,教师再作重点指导,以期逐步深化学生对生字音、形、义的掌握。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出现生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识字教学是随着课文内容的发生发展而引起的,同时通过直观动作等手段识字解义,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清晰,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识字学法指导

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很重要,低年级学生更是重中之重,学生总是按照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指导方式起到了定向作用,常用的方法如下。

1. 部件分解法。

是以字的结构,掌握的部件和独体字读出每一个部件名称的方法。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中出现的生字“姓”左边是女字旁,右边是学生的“生”,合起来是“姓”。

2. 加减法。

加法识字是指教会学生分析字形的一般步骤,从而逐渐建立实质的思维模式。如:在熟悉的字的基础上添加某些部件的识字方法,如:“蜻”是“青”加上“虫”。

减法识字是指在熟悉的字上去掉一些部件认识一个生字的方法,如:“巨”是“距”去掉足字旁。

3. 比较法。

比较法识字是通过与熟字比较异同的识字方法,如“辛”和“幸”的比较,用这种方法应注意在音、形、义统一联系的基础上,突出字形区别,而不能孤立地就字形进行比较。

综上所述,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自己为主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识字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教会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和帮助,使语文更贴近生活实际。语文的识字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识字教学,这些方法的确对提高低年级识字水平、巩固识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许还会遇到许许多多识字问题,还会有更多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实践。

摘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低年级识字为以后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主要从创设情境,提高识字的兴趣;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师的识字学法指导等方面改进。

关键词:识字教学,创设情境,语言环境,学法指导

识字环境 篇2

网络环境下的识字教学美术化

摘 要:探索在网络环境下的识字教学美术化,实行主体性识字教学,利用网络让不动的文字动起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迅速认字、辨字和用字的能力、实现自主发展,通过教学手段的革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小学识字   美术化

引言: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讲求“蒙养之时,识字为先”,同时将语文学习分为“识字――阅读――作文”三个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识字的总量约3500个,识字量大,内容枯燥。因此,成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必须根据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识字的方法、能力和兴趣,通过语文识字教学提高和发展小学生的素质。

识字教学方法从一年级开始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许多专家教师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这些方法大部分是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提出来的,如“字理识字”教学法,它就是在非网络环境下,利用图片和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这是非网络环境的一种方法,那么,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该如何运用好这优越的教学环境来促进学生的识字兴趣呢?适逢今年本校“书法”课题开题,本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最终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识字教学美术化的设想。

一、    从“书法”说起,看识字教学美术化的的可能性

“书法”二字,简单扼要地说,便是写字的方法;广泛地说,则一为有历史、系统、演变、组织和美工性能的文化艺术,而且具有延续性、创造性的字学道理。从“书法”的广义内涵出发,写字是一门艺术。正是由于它是一门艺术,为识字教学美术化提供了可行性。

识字教学美术化并不是美术科的美术字教学。在中国90000多个汉字中,象形字只有二百多个,但它们是最基本的汉字,构字能力最强,是学习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的基础,象形字大多集中在低年级教材中。是小学低年级识字的重点。

象形字是根据东西的形状和特征,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来的文字,例如「木」、「山」、「手」、「龟」。「木」是指有枝干的植物,原写做「 」,「 」表示树枝,「 」表示树根,「l」是树干,因为强调树根的重要性,因此后来写成「木」。「山」字是根据山的形状造成的,山是由许多高低不同的山峰组合而成的,中国人自古习惯以「叁」代表多数,因此山字就由「 」变化成「山」。「手」是按照手的样子画出来的,上面是五个手指头,垂下的直线表示手掌和手腕,后来为了书写的方便,就写成「手」。而「龟」字,看起来好像很难写,其实是根据乌龟外形侧面的四只脚和硬壳,用简单的线条画成的,由「 」演变成「龟」,不但不难写,其实是很有趣味性。

正是象形文字的具有简单易写、与实物相似等特点,给写字教学美术化提供了可能性。

二、网络环境下更利于识字教学美术化

既然象形文字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我们来学着写写、画画,用丰富的色彩和墨色来画一幅别有风味、与众不同的画。(www.fwsir.Com)还可以拿这张画,编一个故事呢!孩子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简单、典型的象形文字,引导孩子用画“字”的方法了解汉字,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通过画字游戏来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本来画字与上美术课需要的工具是一样的,都要用上铅笔、蜡笔和白纸。但是,试行了一段时间后,问题就出现了,首先,这些工具都是在画字之前就准备好了,它们放在桌面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的效果;再就是学生一旦忘记带工具,课堂纪律和整个画字的过程都会受到影响。这些问题,在网络环境下都可以得到解决。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现在的教材都配套了光盘,光盘内就有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老师可以尽可能地利用这些资源,播放给学生看。随后让学生从这些文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把它的原形画出来,比一比看谁画得棒,画完之后,让他们交流学习,猜一猜这是什么字等等。当然,学生画字就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画,用上“金山画王”或“画图”工具等软件,就可以自由地画,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比用实物作画快多了。而且,低年级的学生对电脑很好奇,对用电脑来作画的兴致极高,识字的效率与之成正比。

这样的一节课,看似美术课,但其实就是将识字教学美术化了。让学生在画中掌握汉字,在画中产生对学习汉字、写好汉字的兴趣。

三、    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美术化的过程

曾经我也这样的担心:一年级学生对电脑的运用,主要是用鼠标不够熟练,可能在用鼠标作画时不是很灵活,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过:“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的勤奋学习。”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中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激活而兴奋起来。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特点来调动他们的兴趣。在画字时不但不会不灵活,而且表现的积极活跃。

有教师提出:要是用画的形式来表现象形字,恐怕学生的字会写不好,特别是笔画,担心会与原始象形字一样,弯弯曲曲。

其实,从识字教学美术化的过程来说,它的起始阶段是学生在认识较少汉字的情况下开始的,这时还不要求笔画,目的只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记住字的形状,再通过画来强化,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还不要求学生写。当进入识字后,要求写的字就不仅仅是象形字了,还有许多形声字、会意字和指向字,对于这些汉字,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构字特点进行分解。由于写字教学美术化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我们在分析这些非象形字时,就可以由它们的组成部分出发,延伸出象形字。例如:一年级上册出现的“蚂”字,它虽然是一个形声字,但是它由“虫”和“马”这两个象形字构成,我们可以从这里出发,通过画一画,让学生更形象地看到,虫字旁的字属于昆虫类,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助于学生区分同音字。

四、    网络环境下的识字教学美术化的意义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能培养人的审美眼光。识字教学美术化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美术的一个特点是随意。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是对称美,但随着西方艺术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一种随意、柔和、创新、自然美几乎占了主流。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电脑上网,查找更多相关的图片和汉字,通过观摩别人的作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影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对图片作过多的分析,或指导怎么画,尽量将创作的空间留给学生。当他在探索美的道路上受到启发的时候,我们的识字课就会事半功倍了。也正是有了这种审美的眼光,在日后开展“书法”课时,我们不再需要反复强调怎样构字才美,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运笔和笔画的准确性上。

五、遇到的问题

当然,识字教学美术化在目前只是一个设想,要实行还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是教师素质的限制。这种课程的开设需要语文教师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要不在指导时恐怕有困难。二是课时的限制,没有足够的课时,这种识字教学美术化的效果将无法体现。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识字教学小策略 篇3

一、创设情景。运用信息技术图、文、声、色、光并茂等优势,依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制作色彩艳丽、生动有趣的图片或动画形象,或播放视频场景表演以及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有趣环境,把枯燥难懂的汉字形象化、生动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汉字“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圆圆的太阳脸,随着鼠标的移动,太阳慢慢变成“日”字,学生看到这奇妙的变化,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

二、巧妙演示。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生命,都有历史演化变迁的过程。教学中一一讲述低年级学生也不易懂,但是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一些汉字的演变,形象直观,既了解了汉字文化,又加深了记忆。例如:教学“山”字时,先借助多媒体出示连绵起伏的群山图,让学生观察山的样子,再在计算机上画出“山”的简笔画。然后教师相机出示群山抽象图、古体“山”字,最后在屏幕上打出楷体“山”字,引导学生把“山”的各部分与群山图各部位对照,找出实物图、象形字和现代简化字之间的联系。

三、归类比较。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例如“足字旁”的字跟脚有关,“三点水”的字跟水有关,“月字旁”的字跟身体有关等。用同偏旁的字归类进行识字教学时,更能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便捷性、交互性。对于许多表示相同或相近意义的形符所构成的字,如“雨”部的雪、雷、雾、霞等,教师有意识地将这类形态的字放置在一起,将相同的部分在大屏幕上做反复闪烁处理,然后比较不同部分的差异,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功能很快就能被学生领悟。

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教学的探索 篇4

一、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

1.在教材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语文教材中的生字全是在词语、句子、小韵文和课文中出现, 而且全文注音, 为学生识字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语言环境, 更便于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在生活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 如, 物品的包装袋、广告纸以及商店的招牌等,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注意收集, 随时随地进行识字训练。这样, 可以抓住契机, 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 让学生依靠一定的语言环境, 扩大识字量。

3. 在课外语言环境中认识汉字。“读诗百遍, 其义自见。”从低年级开始, 学生的读物越来越有趣, 知识涉及面越来越广, 培养学生阅读注音的童话故事、儿歌、古诗等, 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二、语言环境中记住汉字

1.充分依靠教材, 运用课文语言记住汉字。教材是最好的识字环境。笔者在教学时, 始终把“读”贯穿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通过“读”帮助学生记住生字, 给学生以启示。如, 教学二年级上册 《苹果落地》 一课的生字“落”时, 学生经常会写成左右结构。于是, 笔者让学生反复读文中的句子, 让学生明白苹果是从树上落下来的, 因此这“落”字是上下结构。这样通过教材记住汉字, 学生不仅学得活, 而且记得牢。

2.创设语言环境, 利用小故事记住汉字。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各种语言环境, 让学生进行练习, 记住汉字。如, 笔者把生字编成小故事, 学生既喜欢听, 字形又记得牢。所以对个别不容易记住的生字, 笔者会采取师生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三、在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

所谓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 即把生字放在词句里及语段、篇章中来教学和运用。

1.遵循已知到未知的规律, 利用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运用汉字识字。在识字教学中,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在教学《水乡歌》这课的生字“满”时, 它的释义很多, 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它的意思, 笔者让学生运用“满”进行说话练习。这样的教学设计, 使学生对“满”的运用游刃有余。此时, 教师没有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 而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2.借助图画或直观教具, 提供语言环境, 运用汉字识字。有经验的教师会精心设计图片, 巧妙使用教具, 提供语言环境, 进行识字教学, 使学生易学易记, 兴趣盎然。 对于“丰”字, 很多学生不知道讲究“对称美”, 中间的竖不是偏左就是偏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总是苦口婆心地提醒学生竖要写在中间, 可有的学生还是“屡教不改”。于是, 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人物面部图, 形象地指导学生, 如果人脸上的鼻子歪了, 整体观感是不是就不美了。学生恍然大悟, 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的写法。

3. 依靠阅读教材, 运用课文语言, 进行汉字的运用。学生在充分接触文章时, 通过大量阅读实践, 能够主动积极地思考, 从而学习、积累、内化、运用所学的语言, 受到感情的熏陶, 获得思想的启迪。“小”是学生较早掌握的一个汉字, 可是他们在书写这个字的时候, 总是写得不够规范。对此, 笔者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出现“小”字的句子, 让学生运用课文语言, 进行汉字的运用。

识字环境 篇5

摘要:社会发展到今天, 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的现代化, 实现教育综合性素养的全面提高, 深化整合各个学科课程与互联网信息技术, 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要途径。因此,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大环境下, 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知识经济时代, 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学科素养的重要基础, 为了迎合这样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倡导信息化教学模式, 才能使教育教学改革满足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化; 识字阅读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识字阅读教学整合的目标

(一)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篇目的课文内容都是描写我国北方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距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此外例如爱国、战争与和平类的话题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 用课件或者动画的形式将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 让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样学生在特地的语言情景下能够更有兴致进行学习。

(二) 在识字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提高学习质量

识字阅读教学有其局限性, 如单一、空洞乏味、比较枯燥等, 这样的教学效率较低, 学生没有积极性。在信息化环境下,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 使它们向深度和广度上去拓展, 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老师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这样我们收获的不仅仅课文中所告诉我们的知识, 而且有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诸多相关知识。

(三) 在识字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广泛的阅读提供了便利

通过互联网, 学生可以获取大量宝贵的学习资源, 同时网络信息化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充足, 空间也不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等传统阅读场所, 学生通过自主方式获取知识, 符合双基培养的主题。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养成课外搜寻信息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懂得课文中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 应该不断从网络、课外书中吸取知识, 完善自我。

二、信息化环境下低年级语文识字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领悟所学知识与所阅读的内容信息, 并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 提出假设并求证得出结论。再经过教师的指导提升阅读获取知识的新境界, 让学生养成独立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

利用网络信息化教学的强大优势,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语文素材, 在大量的语文阅读亲身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形成对阅读的兴趣, 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识字阅读习惯, 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让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还有信息素养等都有一个扎实的基础和发展空间。

三、在原有的教学实践基础上, 初步设想采用“三段四步”的教学模式试验

信息技术是新型教育模式下最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手段。通过信息化识字阅读教学实践和学生的互动, 逐渐挖掘出一套信息化环境下低年级阅读识字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可成为“三段四步“式识字阅读教学模式:“三段”指的是教学中课前准备铺垫、课中探索求知、课后拓展延伸;“四步”是指课堂上的“创—感—品—迁”其中“创”是利用网络, 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感”是指整体感知, 扫除障碍, 自主学习。“品”是指网络辅助, 品词析句, 点拨启导。“迁”是指迁移运用、阅读积累、读写结合。

四、结语

《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列入课程。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教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课堂, 让学生占主导地位, 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方向、情感方向、能力方向的有机统一, 善于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可创作因素, 培养具有创新型和主动探究型人才, 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这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大目标。

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 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建立的“三段四步”式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阅读教学模式, 顺应时代的要求, 符合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形势, 因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军民.用好多媒体上好识字课[J].新作文, 20xx (01) .

识字环境 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学生感兴趣,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即使不让他去学习,他也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识字形式中识字,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喜欢学习,有主动学习的意愿。

一、采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在乐中识字。

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电脑课件等等进行教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乐中识字.在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时,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优势,帮助学生巩固字形,理解字义。我把生字做成红红的果子,让它长在绿绿的大树上,播放多媒体课件,读对了,果子就落到收获小筐里,并加上掌声或“你真棒”等动画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认读的乐趣。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

利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兴趣盎然,积极识字,他们尝到了学习生字的乐趣。

二、借助游戏,让学生在乐中识字。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游戏,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识字中游戏,在游戏中识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如:“爬大山”活动,教师用吹塑纸制作一座大山,让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生字卡片里认识的生字,放在大山上,然后大声的带着大家读,自己用这个生字扩词语,或说话,或编字谜,初步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同学们把自己认识的生字卡都一步一步的放到了大山上,最后所有的生字都在这座大山上,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所有的学生都能当堂课就顺顺利利的爬到山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看到自己小组同学亲手制作的生字卡贴到了吹塑纸山上,大家心里都非常开心,而且,还想再下一次吧生字卡做得更好,认识更多的生字。

三、巧用儿歌记汉字

儿歌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孩子朗朗上口,孩子爱读,爱记。当孩子对识字缺乏兴趣时,对一些字混淆时,我们老师可以利用儿歌帮助孩子轻松地掌握一些较难识难写的字。下面我简单介绍几种利用儿歌记汉字的方法。

1、加一笔儿歌

中国的汉字变化多端,在书写时稍不留神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字,而学生认字往往又是凭借一个大概印象,所以对于相似的字很容易混淆。针对学生的这种现象,我把书本中一笔之差的字编了一首小儿歌:“王”上加点当“主”人, “乌”字加点是小“鸟”, “十”字加撇变成“千”,“住”字加撇好来 “往”。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听这首儿歌后,纷纷举手说着自己的发现:王字加一点就是主,月当中加一竖就是用,去头上加一撇就是丢……

2、出“头”歌

汉字中有些字一“出头”就变成了另一个字,因此可以把这些字串在一起,编成“出头歌”。如:“刀”字出头有“力”气,“工”字出头有 “土”地,“田”字出头要自 “由”,“午”字出头变成“牛”,“天”字出头大丈“夫”,“石”字出头分左“右”。 自“己”不出头,“已”经要出头。

3、部首歌

把一些常见的部首组成的汉字用儿歌的形式串联在一起。读读记记,既记住了字形,又了解了意思。如:“门”字歌

“门”字真奇怪,门里一横是门闩,门里一日是房间,

门里有人忙躲闪,门里有心很郁闷,门里有木很悠闲,

门里有口爱提问,门里有耳听新闻,门里有才门紧闭,

门里有马胡乱闯,门里有市很热闹,门里有活路宽阔。

4、换偏旁歌

汉字中最常见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特点: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教学中,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编成儿歌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识字,学生不但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包”字 歌”

“包”字真奇妙,有手就能“抱”,有足就能“跑”,

有水吐“泡泡”,有月是同“胞”,有食吃个“饱”,

有衣穿长“袍”,有刀把坑“刨”,有火放鞭“炮”,

有草吐新“苞”,有雨下冰“雹”。

5、同音字歌

汉字中有很多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利用儿歌,以熟带生、以易带难,扩大识字量。如“山青青、水清清、心头有事情、出太阳天气晴、说话客气常用请、看东西用眼睛、犬立青旁猜一猜”。学生在比比、读读、说说、写写中,就把这些字区分开来了。

6、给会意字编儿歌

汉字中还有很多会意字,解释起来很有意思,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记得牢。如教学“休”字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人靠在树旁边休息”,看了图,再来记“休”字,既轻松,又有趣。教学生字“秋”时,就编了这样一个儿歌:“一边绿是禾,一边红是火,一边怕雨浇,一边怕风吹。”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说说理由,一个学生解释说:禾苗是绿的,火是红的。禾苗怕大风,火怕雨浇。这位同学一解释,大家对“秋”字有了清楚的认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兴趣更浓了,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提高,就不觉得汉字难学,而觉得学习汉字是快乐的。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能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要尽快“授之以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掌握了方法,识字兴趣、能力就会显著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歌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我在教学中一方面创编儿歌教学生识字,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编儿歌识记生字。识字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环节:让学生说出自己学会了什么字;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学生自选生字汇报,学习的自主权大了,利于学生自我表现,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利用谜语记忆法记“问”: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利用儿歌趣味记汉字。如:“聪”字可编这样的儿歌帮助识字: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儿歌。

但需要注意的是编儿歌记忆汉字原则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短小精悍

2、浅显易懂

3、节奏明快,便于唱诵。

创编的儿歌要依据汉字的字形、字义提供的材料,尽量做到押韵,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要想收到良好的记忆效果,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就得引导学生探究歌意与汉字的内在联系,弄清楚字形、字义与歌意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汉字。

识字环境 篇7

一、布置课前预习

上新课之前, 我会将预习当成作业布置下去, 并明确提出具体要求:首先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以及它们的朋友, 然后听一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可以一边听一边跟着录音小声读, 接着自己试着读一读, 读的时候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音, 最后再看一看这些生字宝宝的模样, 想一想记住它们的好办法, 还可以借助字典查一查字义。预习作业完成得好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奖励。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都能养成预习生字的习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独立完成预习步骤, 就会为课堂学习生字赢得更多时间, 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培养了他们自主识字的意识。

二、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主要渠道。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劳, 所以我在课堂上注重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

1. 突出重点

从低年级教材来看, 每课有生字十几个, 如果每个字都详细教, 每个字都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 反而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我选择相信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 那些简单常见的字我放手让学生自学, 而对于那些字形复杂、不常见、容易出错的字, 就进行重点指导。我经常会问学生: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呢……这时, 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会积极思考、分享自己的好办法, 在适当的时候, 我再加以点拨。识字的重难点就在大家的讨论交流中得以突破。

2. 变换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如果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 学生的识字兴趣就比较高, 很容易实现教学目标。我常用的方法有:

(1) 看图像。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人类获取的信息60%~80%来自于视觉, 所以看图像是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教学“日、月、山、火、田”这类象形字时, 我首先告诉学生许多汉字都是由事物本身的形态演变而来的, 然后在多媒体上播放这些字的演变过程, 让图像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通过观察能很快识记。又如在教学生字“鸟”时, 我先请学生仔细观察“鸟”字, 在学生观察的同时, 我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只停在树枝上的小鸟。学生看着看着就明白了:那一撇就是鸟头上的羽毛, 横折钩和一点是鸟的脑袋和眼睛, 竖折折钩是鸟的身体, 那一钩是爪子, 而最后一横就是树枝了。这种方法, 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 达到了既认形又明义的效果。

(2) 猜字谜。字谜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简短易懂, 所以用字谜来识字, 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大门里面是市场”“走了一尺远”“眼睛上面一少年, 勤俭节约少花钱”“一堆毛, 两把火, 睡在上面很暖和”等, 我将谜面一出示, 学生稍加考虑就能猜出分别是“闹”“迟”“省”和“毯”。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 这种识记不同于死记硬背, 而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 印象非常深刻。有时学生甚至能自己编谜语给同学猜。如“独”字编出了“狗的旁边有条虫”, “苗”字编出了“田上长了草”, “糟”字能编出“曹操买了一袋米”等。学生在整个活动中, 不仅识记了字音、字形, 还理解了字义, 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做动作。低年级学生大都活泼好动, 而且表现欲十分强烈, 如果能够因势利导, 在教学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表示动作的生字时, 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汉字“跳”, 全班拼读后我问:“哪个小朋友能表演一下‘跳’的动作?”小朋友纷纷举手, 一个个上来做动作, 有的表演跳绳, 有的表演跳高, 还有的表演跳舞……我趁机问:“你能给这个字找朋友吗?”“这个‘跳’为什么是足字旁呢?”由于有了刚才的表演, 学生很快组出了“跳绳、跳高、跳舞、跳跃、蹦蹦跳跳”等词语, 而且理解了“因为是用脚跳, 所以是足字旁”, 既轻松地掌握了“跳”字, 同时也真正体验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又提高了识字能力。

(4) 玩游戏。低年级学生喜欢玩游戏。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我就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适时地运用各种游戏如摘苹果、开火车、插红旗等, 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学习。以最常玩的开火车游戏为例, 在开始识字和巩固环节都能采用这种游戏方法, 较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通常在游戏开始时, 我问学生:“小火车, 开到哪儿?”各小组学生纷纷举手:“小火车, 开到这!”然后学生进行识字, 最后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而且形式也不拘泥于一种, 除了“单轨火车”, 还有“双轨火车”, “环城火车”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 给识字教学带来了乐趣, 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

三、开展课外活动

课本包含的东西很有限, 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识字的场所也不能局限于课堂。因此, 我积极组织学生课外识字, 广泛开展有效的活动, 如评选“识字之星”, 举行朗读比赛、查字典比赛、讲故事比赛等, 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供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以此推动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

识字环境 篇8

一、留心生活, 快乐识字

古人蒙学识字的特点是集中识字、文道统一和背诵识记, 20世纪50年代是“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 20世纪80年代是“注音识字”, 本世纪以来是“识写分流”。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 识字教学也应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汉字, 只有留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才能把字识好。这样日积月累, 天长日久, 识字的数量就会与日俱增。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手, 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如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做各种图形图案的识字卡片,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卡片, 上面标明名称、原产地、特性等, 可汉字与拼音对照, 也可汉字与英文对照, 最后进行装饰, 标明作者, 最后选出最佳图片挂在植物体的相应位置。

二、课内课外, 游戏识字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趣味学习。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教师的情感态度应自然、热情、大方, 有亲和力、感染力, 对学生要有吸引力, 学生在宽松活泼的氛围中容易发挥自己的潜能。其次, 教学模式、教案设计、学习方式方法要灵活多变,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手段, 多采用游戏与活动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最后, 要重视校内外文化氛围的熏陶, 包括校园环境、教室布置及校园周边环境和学生家庭环境, 尽可能为学生识字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识字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是课内, 二是课外。课内识字向课外延伸, 课外识字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三、整理归类, 用心识字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 识字、写字当然也如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字形通过大脑的加工与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联系, 得出最好的记忆方法, 储存在大脑中。这里要特别强调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经过这种联系, 字就记得特别牢。如土+也=, 米+立=, 禾+中=, 月+半=, 日+月=, 王+元=, 令+页=, 女+子=, 云+力=;再如, 给“木”字加一笔, 能变成什么字?给“大”字加一笔, 能变成什么字?给“力”字加两笔, 能变成什么字?给“日”字加两笔, 能变成什么字?又+又=, 日+日=, 木+木=, 山+山=, 日+十=, 口+八=, 走+己=, 门+人=。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整理,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不断提高独立识字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换部首, 去部首, 加部首, 数笔画, 编故事, 讲故事, 联系生活实际……) , 这样说一说, 效果也会比较好, 也是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获得识字的主动权和高效率。

总之, 语文教学设计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言语实践、自主探求语文知识培养思维品质与审美能力为目的。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或课题性质, 确定教学计划, 创设学习情境, 选择教学方法, 组织教学活动, 评价学习成果的最优策划。

(一) 培养兴趣,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二) 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就是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

即在识字教学中注意间架结构, 使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临摹名家书法, 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上一篇:传闻的例外下一篇:报废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