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价值链

2024-06-30

服装价值链(精选9篇)

服装价值链 篇1

一、引言

自从波特提出价值链理论以来, 许多服装企业开始重视组织内部之间的业务协作和信息共享, 并尝试利用一体化价值链深化与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的战略合作。但是, 由于在经营目标上存在分歧, 很多价值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流于形式, 并未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同盟。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背景下, 个体企业很难独自应对服装行业流行周期缩短、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更多的企业开始将各自的互补性资产进行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要构建战略协同和运营高效的价值链, 企业必须依托创意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知识扩散效应使创意知识在产业集群内部有效地传递、共享、扩散, 并自发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力的学习网络。目前, 我国服装价值链整体水平不高, 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初加工经营业态。如何摆脱服装产业对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初级生产要素的过度依赖, 使创意知识成为服装产业的核心驱动生产要素, 是服装行业经营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服装企业内部价值链竞争优势的形成

(一) 内部价值链的内涵

根据波特对价值链的描述, 服装企业内部价值链是指企业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协作, 通过对各个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共享而产生的竞争优势。对于服装企业而言, 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价值链整合尤为重要。设计部门需根据营销本门的市场反馈进行款式设计, 生产部门则根据营销部门的销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 人力资源部则根据公司的产能以及销售渠道的拓展计划制定人员的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计划。

在工业化时代, 服装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企业在产品设计、品牌塑造和信息管理方面很难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此阶段, 企业通常将经营重点放在生产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加工成本优势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而且, 由于进入门槛较低, 潜在的行业进入者很容易吞噬行业的利润, 使行业的盈利能力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由此可见, 内部价值链处于价值链发展的初级阶段, 其竞争优势的获取来源比较单一。

(二) 服装内部价值链的特点

1. 内部价值链对市场的反应比较迟缓。

内部价值链的主要价值链活动是企业内部各部门所从事的产品研发、营销管理、生产管理、成本控制等内部价值链活动。由于内部价值链与外部供应商、经销商、中介机构缺乏有效的信息对接, 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迟缓, 因此很难适应消费者需求瞬息万变、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服装产业。

2. 内部价值链难以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在工业化时代, 服装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土地使用成本以及优惠的出口退税政策。然而, 这些依赖于初级生产要素所获得的竞争优势是很难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动力。首先, 大量的潜在行业竞争者会迅速摊薄服装加工行业的利润;其次,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大幅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三, 汇率的上升可能进一步侵消企业利润。由此看来, 依靠成本优势生存的服装加工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非常薄弱, 其竞争优势也是难以持续的。

3. 内部价值链缺乏创新的动力。

从本质上来讲, 创新是对原有组织秩序、文化、思维方式的变革和破坏, 并建立新的资源配置方式、经营模式和思维习惯。因此, 创新活动需要不同类型的个人、组织和群体的相互学习、交流、共享来获得创新灵感。但是, 在内部价值链中, 由于组织各个部门长期共同遵守统一组织体制、文化, 执行同一经营模式, 企业内部成员在组织行为、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上日趋统一, 很难产生互补性的交流和学习。这无疑影响了组织学习的氛围和效果, 甚至会产生变革和创新的惰性, 从而阻碍企业创新的进程。

三、服装协同价值链

进入后工业时代后, 服装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过度。服装企业一方面要依靠较大的生产规模以获取成本优势。另一方面, 要加强组织的灵敏性以快速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此时, 仅仅凭借企业的自创新机制已经很难适应服装行业流行周期日益缩短、消费者需求个性化逐步加强的产业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将内部价值链同企业原材料供应商、第三方设计机构、零售商、信息中介组织等外部组织进行有效整合和相互协同, 并形成企业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协同价值链 (见下图) 。

由上图可知, 协同价值链是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价值链内部的业务单元进行无缝集成, 并与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外部协作企业保持信息共享、互利共赢的价值链联盟。以服装企业为例, 制造商与零售商共同构建的快速响应 (QR) 机制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以CAD绘图软件、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辅助工艺设计为代表计算机智能制造系统则可以将服装设计、生产制造、工艺规划紧密地结合, 并实现产品设计数据与生产工艺数据的相互调用与共享。此外, 以客户为导向的ASP第三方信息服务模式将为企业价值链成员提供高度集成、动态交互的协同电子商务平台。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协同价值链具有以下特点:

(一) 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在协同价值链中, 主导企业与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了有效地专业分工, 这将有利于设计公司、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关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 并将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延伸, 形成具有差异性的知识资产。这些上下游企业的互补性资产在经过知识共享、转移、传播后, 很容易形成创意产业集群的扩散效应和集聚效应。

(二) 协同价值链的竞争优势具有不可复制性

协同价值链拓宽了企业边界, 使主导企业和关联企业既关注了自身的核心业务, 又实现了不同产业集群的资源整合。由于战略目标协同一致, 协同价值链的企业联盟可以使产品设计、物流、生产、营销各个环节实现知识共享和信息链接, 这将大幅降低协同价值链内部交易成本, 提升产业链市场化效率。同时, 协同价值链使不同产业集群的个体优势进行累积和集聚, 形成了竞争对手更难逾越的“竞争门槛”, 使协同价值链成员从中受益。

(三) 有利于形成良性的团队学习机制

进入后工业时代, 服装产业价值链逐步从实体产品的生产进入创意产品的生产阶段, 服装不仅是遮风避寒和舒适贴身的功能性产品, 更是体现消费者时尚品味、审美情趣的文化产品, 因此, 文化价值和美学内涵也成为服装的主要产品构成要素。而协同价值链可以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知识传播、传递和共享。特别是构成品牌个性和内涵的隐性知识, 可以将设计师的创意语言附着于产品之中, 并通过迅捷的信息化渠道进行传播, 使服装文化价值在价值链的传递过程中实现增值。

四、网络价值链

进入21世纪后, 以电子商务和移动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服装产业的竞争业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信息共享、业务渗透更加频繁。电子商务占服装总交易额的比例迅速增长, 传统的营销渠道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另外, 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服装产业价值链由“空间集聚”向“信息集聚”和“知识集聚”发展。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可以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突破地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局限, 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创新网络。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分析, 创新网络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产业条件和技术条件。产业条件是创新网络产生的外部条件。在知识经济背景下, 服装企业逐步从加工型产业向时尚创意性产业过渡。以知识创意为特征的产品设计、数字化敏捷制造、柔性生产、整合传播等创意价值链活动成为服装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而创意知识经过去冗、编码、排序、过滤后可以自由地在产业集群中共享与传播。技术条件则是创新网络生存和发展的技术保障。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服装企业创意知识借助信息网络迅捷而高效地流动。信息的高度集聚和传输可以实现创意知识的融合与增值。而且, 云计算等网络技术的出现是创意知识的扩散速度呈几何级的增长, 这将极大地拓展价值链的覆盖空间。具体而言, 网络价值链有以下特征:

(一) 网络价值链是知识共享和传播的结晶

网络价值链可以使不同组织之间突破组织边界, 实现知识流、信息流、数据流的无缝对接。由于企业、政府、媒介、个体在信息表达方式和知识学习机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将组织所拥有的知识进行规范化、格式化处理成为创新网络价值链运营的关键环节。而面向服务的知识共享平台则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知识共享平台通过对不同组织隐性知识的编码化、社会化处理, 使之成为易于传播和共享的显性知识, 知识共享平台还可以通过其内化学习机制成为依附于组织自创新机制系统的隐性知识。在知识不断地传递、学习、转化和共享的循环过程中, 知识在创新网络价值链中不断更新和增值, 从而保证价值链具有持续性的竞争力。

(二) 创新网络价值链通常依托创意园区为载体

创新网络价值链主要通过知识将不同组织进行链接, 对于组织之间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距离并无特殊要求, 但是, 相近的地理区域确实更有利于创意人才的集聚和交流。特别是创意人才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很难全部转化为可编码化的显性知识。面对面的知识交流无疑可以增强团队学习的效率。而协同创新平台可以促进知识、信息和人才的集聚, 并形成带动技术极化和创新升级的知识溢出效应, 从而促进价值链的良性发展。

(三) 网络价值链能迅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网络价值链的虚拟化、信息化、知识化特征使其能够和外部市场环境实现快速的数据链接和信息交换, 而且, 任何一个价值链节点的信息能够迅速地与其他节点单位共享。在服装产业流行趋势日益缩短、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剧的知识经济时代, 网络价值链可以构建一个专业化与协同化并重的动态网络系统, 该系统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地调整网络价值链成员的设计风格、产品定位、物流配送和营销传播策略等一系列经营战略, 以保障网络价值链的整体竞争力。与内部价值链与协同价值链不同, 创新网络价值链具有更强的动态性和适应性。这将产生强烈的知识聚合效应, 并对价值链的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和功能拓展, 使价值链成员的知识优势得以累积和强化, 从而形成知识、人才、机制相互促进的知识创新网络。

五、结语

服装价值链竞争优势的演进实质上是服装产业经营模式和创新路径的发展进程。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 服装价值链逐步从单一价值链向协同价值链和网络价值链发展。从表向上看, 这种转变是组织形态和勾通媒介的演化进程, 但从本质而言, 是价值链学习机制、创新模式和战略目标上的深层次变革。在工业化时代, 企业主要关注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资源整合和自主创新能力开发, 通过成本控制和市场开拓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价值链的内部驱动力。但是在后工业时代, 服装价值链上下游的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协作、营销等环节的资源共享和战略协同逐步加强, 单项价值链开始向纵向一体化价值链发展, 企业价值链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企业个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而且取决于价值链成员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背景下, 服装价值链成员之间的组织边界日趋模糊。价值链成员的创新能力在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下呈现出规模递增特征。由企业、设计师、科研院所组成的柔性创新系统可以通过知识的扩散、共享、传递不断衍生出创新驱动力和可持续竞争力。

对于服装企业经营者而言, 只有从战略层面了解服装价值链的演进规律, 才能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企业的发展创新机制和知识管理系统, 并且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的网络创新价值链, 从而实现跨越空间、组织、文化的知识融合与创新, 并创造出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摘要: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 服装价值链正逐步从单一的内部价值链向协同价值链和网络价值链发展。在工业化时代, 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价值链的内部驱动力。在后工业时代, 企业价值链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价值链成员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形成企业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协同价值链。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背景下, 价值链成员的创新能力在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下呈现出规模递增特征。服装企业只有从战略层面了解服装价值链的演进规律,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机制和知识管理系统, 并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的网络创新价值链, 从而实现跨越空间、组织、文化的知识融合与创新, 创造出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服装供应链,知识管理平台,优化路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子标, 焦斌龙.文化产业解构传统产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郭利平.产业群落的空间演化模式演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3]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产业安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4]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5]李向民.文化产业变革中的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服装价值链 篇2

[关键词]品牌 核心产品 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服装产品的市场竞争不仅仅是款式的竞争,更是品牌的竞争。但是否拥有品牌或者多样化的款式就意味着拥有竞争力和市场呢,当然不是。因为倒闭的公司也有品牌,其产品也多种多样。服装企业应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当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有所发展,关键是要明确本品牌下服装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在。

现在服装的款式非常多,不同公司的款式之间的差异性在缩小。因此,辨别差异性的重要标志是品牌,品牌在为服装做出各种解释,赋予服装文化上的意义。服装消费越来越多的人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文化消费,与观看电影、欣赏艺术作品划为同类,而不是一种物质性的消费。因此,服装消费不只是一种物质性的消费,更是一种文化消费,服装是消费者的一种自我展现,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表达,这就是品牌服装核心价值的体现。因此,品牌服装营销策略的关健在于明确服装产品的核心价值,用品牌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文化,用品牌来引导某种生活方式,用品牌来推崇某种价值观念,试图与特定的服装消费群体在文化品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产生企业的忠诚顾客。

下面用国内几个知名品牌的例子来说明明确产品核心价值在服装营销中的作用。在商务正装和休闲装、运动装品牌泛滥的国内市场,如何从中找到一席之地,这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一件头痛的事,也是值得思考的课题。利郎无疑走在了大家的前列。福建利郎,国内首倡“商务休闲”男装概念,经过20多年探索,已发展成为集设计、产品开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中国商务男装领军品牌,并于2007及2008连续两年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最具潜力企业”之一。利郎将其产品定位在商务装和休闲装之间的部分。看似商务休闲的组合,实质是一种全新的产品概念,利郎产品既无商务装给人以严肃、拘谨、不自然和距离感,也无休闲装的那种散漫和不稳重。“简约不简单”,是利郎的设计哲学,也是利郎多年来精心诠释和演绎的核心价值。简约不简单,放松不放纵,利郎传播的是一种中国式的智慧,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着装可以朴素,但思想和头脑不能简单,外在简约,内在丰富,工作和生活可以放松,但做人做事不可放纵。“取舍之间、彰显智慧”,“多则惑,少则明”的舍弃哲理,“世界无界,心容则容”的境界与消费者的人生追求产生共鸣,这是利郎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利郎成功的关键。

劲霸男装秉持“一个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不得了”的核心价值观,专注茄克32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专心、专业、专注于以茄克为核心品类的男装市场,以“款式设计领先”和“丰富版型经验”获得消费者良好口碑,并通过精湛领先的产品研发设计,强而有力的品牌运营管理,稳健齐备的专卖销售体系,成为中国商务休闲男装的旗舰品牌。劲霸男装所秉承的专注、坚持,有信心、用心做好一件事的哲学思想及价值观念,正是劲霸男装产品的核心价值所在。这种核心价值跟大众所追求的做人做事基本原则是相吻合的,也是人们一直所推崇的。其品牌核心价值恰到好处的与消费者价值观念产生共鸣。

可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状况下,服装企业应着力营造品牌和产品的核心价值,用核心产品感染消费者,才能赢得更多忠诚的顾客。那么,作为服装企业,尤其是品牌服装,如何

用产品核心价值融入企业营销,在此作简要分析。

首先,在品牌发展中有意识的进行品牌策划。品牌是服装企业文化的集合,品牌涵盖了企业的经营哲学,所以企业在品牌策划中找准定位,一方面诠释品牌内涵和核心价值,引起目标消费者文化共鸣。穿着中高档服装的消费群体,对于文化有着不同于低档产品消费群体的认知。找到他们所关注的文化焦点,他们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情趣,并将服装品牌有意识的贴近于这种文化焦点,使得消费者更容易产生文化的共鸣。另一方面设计出能够体现消费者所关注的文化焦点和企业经营哲学的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

其次,在产品策划开发过程中注入核心价值元素。产品是品牌的载体,品牌倡导和表达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念通过产品表现。产品的用料、色彩、款式搭配、工艺结构等能够彰显出品牌内涵。比如利郎服装在设计过程中简、朴、精、巧的设计风格很好的诠释和演绎了“简约不简单”的核心价值。

再次,在服装品牌传播过程中,着力表达产品的文化内涵。用朴素、精炼的语言讲述服装所要表达的核心价值内容。善用名人效应,借助品牌创始人、设计师或符合产品特性的大众明星等具有跟品牌内涵和产品核心价值相适应的标志性的特点,让消费者产生直观的联想,拓宽消费者感受品牌文化和崇尚正确价值观念、追寻独特生活方式的渠道。

最后,发挥服装零售终端导购的专业导购能力。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服装导购人员来说,每天都跟消费者接触。导购员的一言一行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作为优秀的服装导购,必须能够清楚准确的理解现代服装产品的整体概念。服装导购人员在向消费者宣传和推荐产品过程中,应注重服装核心产品的传播。因为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未必能够清楚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价值和利益,特别是文化价值。服装消费是一种文化消费,服装是消费者的一种自我展现,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表达,所以服装导购要善于传播服装文化,引导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让消费者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服装营销,关健是要抓住和发挥服装产品的核心效用的营销作用。积极主动发现市场买点,由买点来确定企业的卖点,即服装的核心产品。围绕服装核心产品的价值,效用和利益进行品牌策划、产品开发、设计、加工、品牌文化传播和零售终端导购。改变传统服装营销模式,在产品营销推广过种中弱化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的宣传,强化核心产品的引导和传播,找到最能打动和感染消费者的东西,在服装和品牌文化和观念上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高祖武.浅谈我国服装业的品牌战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4期

[2]左京玉.构建企业品牌核心价值的营销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07期

论服装表演的传播形式及社会价值 篇3

关键词 服装表演 传播模式 社会价值

一、服装表演的产生与发展

(一)服装表演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服装表演即是以人为依托,通过舞台展示服装效果,运用各种手段渲染表演效果,营造表演气氛,以达到体现服装风格,展现服装表演主题,并通过这些手段,有目的的将表演内容展示给观众。服装表演是体现设计师水平的有效手段。

服装表演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服装新产品的销售,早期的服装表演没有设置舞台,经过不断的发展,服装表演逐渐与舞台,音乐,灯光相结合力求取得更好的表现效果。

服装表演牵涉的学科很多,不仅仅牵涉到服装艺术,表演技巧,而且还涉及化妆,美术等学科。

服装表演动作来源于生活,是将生活中的动作进行提炼,改进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可以说服装表演来源于生活,但同时与高于生活。

从特性上讲,服装表演具有艺术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民族文化性(服装表演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是分不开的);大众性(服装表演是展示给观众的一种活动);商业性(服装表演往往带有明显的商业目的)等特点。

(二)服装表演在我国的发展

1.我国早期的服装表演

在我国,服装表演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这是因为当时上海是外租借最多的城市,手袋外国服装文化的影响,服装表演运用而生,上海成为当时国外服装文化的主要阵地,当时的服装表演形式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设计服装,画时装画,请舞女登台表演等形式开展。

2.近代我国服装表演的发展

我国近代服装表演经过了一些波折,解放后到70年代末,我国服装表演基本是停滞状态,只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服装表演才得到重新发展。80年代,我国服装表演得到较快发展,但模特行业一直没有一个标准,只到1996年才颁布模特职业技能标准。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模特培训学校和服装表演专业逐渐兴起,此时模特经纪公司也逐渐兴起,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服装表演在人才培养,表现形式上逐渐丰富和完善。

3.现阶段我国服装表演的代表形式

现阶段,我国服装表演活动逐渐增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表演形式有举办时时装周活动,举办服装设计和服装模特大赛,举办服装文化展示,表演活动等。

二、服装表演的传播形式

(一)服装表演的主要传播形式

当前服装表演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服装潮流发布

主要是在各个服装流行期,由服装研究部门牵头,对社会和服装设计师的涉及作用,通过服装表演形式展示给公众,潮流发布服装表演一般是每年举办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巴黎时装周,伦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等。

2.以商业为目的的服装表演

服装表演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服装的销售,因此商业性是服装表演的重要使命,以商业为目的的服装表演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产品销售。

3.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服装表演

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服装表演有很多方式,包括服装模特大赛,服装设计大赛等,这类服装表演主体包括模特,设计师,评委等。

4.以娱乐为目的的服装表演

这类活动主要有节庆服装表表演和服装文化表演等,这类活动带有很强的大众参与性,是宣传服装表演艺术的有效手段。

(二)服装表演传播形式的演变特点

服装表演从最初的原始阶段发展到今天,在传播性形式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分析其中的变化,发展主要有两个特点:

一是,服装表演形式与媒介的发展是基本一致的,比如服装表演从最初的“时装玩偶”到后来的人体模特,从最初的简单舞台,到今天的灯光,音响结合,甚至拍成电影进行宣传,这些都与媒介的发展是离不开的。

二是,服裝表演在发展的过程中,互动性逐渐增强。

三、服装表演的社会价值和

(一)服装表演的经济价值

当前,服装表演不仅仅局限于服装行业本身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于是各行各业借助于服装表演的形式来满足客户的眼球,甚至制造某种轰动效应,来达到扩大企业和产品知名度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实现经济收益

(二)服装表演的信息价值

首先,传播服装设计师的创作理念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的创作理念占领着服装设计行业的前沿,对于这一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

其次,传播服装流行趋势,知名的设计师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和观察角度综合分析各行业的发展方向、人们的兴趣偏好、各地的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囚素形成具有预测性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并将这一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服装设计当中去进而创造出具有代表时代发展趋势的服装款式。

再次,传播各国文化艺术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文化交融的世界在各种文化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服装表演承担了重要的作用。

(三)服装表演的审美价值

第一,服装表演体现了形体美。第二,服装表演体现了服装美。第三,服装表演体现了表演美

总之,服装表演作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但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体现了巨大的信息价值和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娟.服装表演的传播模式变化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服装价值链 篇4

198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价值链以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和深入, 愈来愈多的企业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为了不断维护和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开始全球价值链的布局。本文就基于服装全球价值链视角, 提出我国服装出口的问题, 且分析其原因, 并阐释其发展对策。

一、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的问题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为:全球价值链是指为了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 而连接生产、销售、消费和回收处理等过程的跨企业的网络组织, 它涉及到服装设计、服装设备、服装面料、服装生产、服装出口、服装零售直至服装循环利用, 以及与之相关的研发、生产、物流、金融、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等相关产业等共同形成的增值活动, 本文结合我国服装产业, 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 提出“两个严重缺失”的问题。

1. 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的主导主体严重缺失

全球价值链的主导主体是指在国际化产业链中具有主导和控制地位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服装出口国, 然而, 下面两组数据, 说明我国无一企业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处于主导地位, 也就是说, 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的主导地位严重缺失。这与我国服装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 近些年来, 我国服装出口总数在增加, 但在服装出口企业中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的数量在减少, 民营企业数量连年递增 (见表1) 。目前。民营企业是我国服装出口的主力军。这组数据直接说明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的主导主体严重缺失, 具体表现出两个问题, 一是我国服装出口企业的主体是民营企业, 是中小型企业, 无力担当全球价值链主导地位的大任。二是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年均出口量很小, 不足340万美元,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服装企业年均出口也不到1500万美元;三资企业出口平均不到400万美元;民营企业出口平均不到300万美元, 这么小的贸易额说明, 我国的服装出口企业无力承担全球价值链主导地位的重任。

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计算

根据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统计, 2013年服装出口企业10强排名也同样折射出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主导主体严重缺失的问题。从表2中不难发现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严重缺失的四个表现。一是我国服装出口企业10强, 工贸企业只有2家, 而贸易型的企业占绝大比重, 而贸易型企业在服装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二是我国服装出口企业10强出口额超亿美元仅有1家, 5000万~1亿美元只有4家, 其余5家出口额都在5000万美元以下。三是排在服装出口10强企业的占比也很小, 2013年10强的服装出口总额为543602万美元, 仅仅占同期全国服装出口的3.07%;出口前10名企业占全国服装出口的比例也很小, 分别是0.58%、0.33%、0.34%、0.29、0.28%、0.27%、0.26%、0.25%、0.24%、0.23%。四是近5年来, 我国服装出口企业10强除宁波申州针织有限公司和青岛即发进出口公司外, 排名波动很大, 表明发展还不够稳定, 尚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企业。

备注:

(1) ×表示未进入全国服装出口100强。

(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出口统计数据

2. 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严重缺失

美国杜克大学的格里芬教授在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的框架, 把价值链与全球化的组织联系起来, 形成全球价值链的理论体系, 并提出了“二元动力机制说”, 即生产者驱动型的价值链和购买者驱动型的价值链按照格里芬的观点,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出口国, 但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存在动力机制严重缺失的问题, 既不拥有生产者驱动型的全球服装价值链, 又未形成购买者驱动型的全球服装价值链。

生产者驱动型全球服装价值链, 是指由服装生产者对外投资来推动市场需求, 形成服装全球产业链的垂直分工体系。国际上的耐克、ZARA等品牌就是采用产业链的垂直分工体系。

目前, 我国虽然有服装企业在国家“走出去”的政策指导下, 在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开办服装分厂, 或在欧美国家设立服装销售分公司或办事处, 尝试走服装品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但总体上看, 投资规模有限、经营发展缓慢, 尚不具备形成生产者驱动型全球服装价值链的实力和管理水平。从表3的11家服装上市公司的服装经营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 以及出口占公司销售的比重, 可以看出, 我国服装全球供应链生产型的动力机制严重缺失, 其表现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报告中显示, 2012年、2013年、2014年纺织服装类上榜品牌分别是50家、44家和39家, 上榜品牌连年在减少。而有外销业务服装上市企业只有5家榜上有名, 其排名大多在500强中徘徊不前。二是从11家服装上市公司的服装营业额占公司全部营业额的占比情况来看, 浪莎股份、大杨创世、七匹狼、步森股份继续坚持专业化的发展, 服装主业一花独秀;美尔雅的服装主业在增加;鄂尔多斯、雅戈尔、杉杉股份、红豆股份、百圆裤业的服装业主较之2013年占比有所下降。三是作为服装行业杰出代表20家上市公司, 有森马股份、乔治白、报喜鸟、哥力思、开开实业、朗姿、九牧王、美邦服饰、维格娜丝9家公司基本以内销为主要, 没有出口业务。有出口外销业务上市公司只有11家, 嘉麟杰、大杨创世两家企业是为国际市场而生的, 出口经营占比维持在70%以上;嘉麟杰、大杨创世、美尔雅、步森股份的2014年出口占比较之2013年有所提高, 尤其是百圆裤业的出口经营占比出现了巨幅提升;而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上有名的5家服装上市公司, 不仅服装经营占比继续萎缩, 而且外向度极低、出口经营占比极小, 最多不超过10%, 甚至2014年较之2013年也呈现继续萎缩的局面。

购买者驱动型全球服装价值链, 又称为采购者驱动型全球服装价值链, 是指拥有强大品牌优势和国内销售渠道的国家服装巨头通过全球采购和贴牌等生产方式组织起来的跨国商品流通网络, 我国的服装出口除波士顿、李宁等极少数服装品牌企业试水OBM外, 其他的服装外贸公司、服装工贸企业, 服装三资企业主要是通过贴牌, 承接国际服装采购商的OEM订单, 嵌入全球服装价值链。这种参与国际分工的位阶极低, 处于“微笑曲线”低端的产品生产环节, 其每件套服装出口年均成交价格极低, 从表4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是出口服装的主要是中低档的“大路货”, 注重于服装出口的来料加工和来样加工, 忽视了服装价值链高端的设计, 除占我国服装出口比重较小的毛皮革服装、其他服装对外成交单价有加大幅度提高外, 出口占比较大的针织服装、梭织服装的对外成交价格仍处于极低的水平;二是我国服装出口企业的自主品牌不敢走出国门, 甘为别人作嫁衣裳, 也就是习惯“贴牌”出口;三是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基本上不做国际市场的终端, 只满足于向国外服装进口中间商交货, 甚至喜欢按FOB成交, 连服装出口的国际物流运输也交给了外方, 丧失了服装国际供应链的构建和主动权。

备注:

(1) 表中的服装经营占比和出口经营占比是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报表整理而成。

(2) 表中的中国500强排名是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信息汇总而成, ×表示未入榜。

单位: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计算

二、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的问题原因

我国服装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从纤维到制衣、从设计到销售的完整的服装价值链。服装出口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率先快速发展的品类, 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 但在全球价值链中却存在“两个严重缺失”, 游离在服装国际价值链之外, 或以OEM方式嵌入国际大型服装巨头、国际知名品牌主导的价值链之中, 目前还面临着订单外流、生产中心转移的风险, 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大因素所致。

1. 国际因素的原因

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两个严重缺失”的国际因素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纺织服装历来属于敏感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 加之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近年来实施开放战略, 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生产和贸易, 使国际服装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二是战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是靠OEM, 我国服装贸易的快速发展得益是世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也得益与OEM。三是服装贸易的ISO14000、ISO18000、SA8000等技术壁垒, 常常使我国服装出口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四是2005年进入后配额时代。人们所期望的纺织服装贸易自由化并没有如期而至, 相反, 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针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两反一保”案件频频发生, 中国成为WTO成员国“两反一保”的重灾区。五是美元不断贬值, 2013年9月3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480元, 2005年汇改启动前1美元对人民币8.27元的汇率计算, 累计升幅达到25.66%, 服装出口企业不堪重负, 不仅如此, 美元还有继续贬值、人民币还有继续升值的可能, 或将挑战“5”时代。

2. 国内因素的原因

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两个严重缺失”的国内因素原因主要有:一是纺织服装很长时期纳入传统产业不受重视, 只到2009年才作为十大支柱产业, 纳入国家振兴规划。二是我国“大进大出”出口贸易战略和财税政策, 使服装出口企业习惯于加工贸易。三是国家从2005年开始培养自主品牌出口, 但激励政策的力度有限。四是国内劳动力成本急速上升, 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 挤压了出口的利润空间, 原有的服装出口的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丧失或弱化。五是服装内贸市场巨大, 内销比出口风险更小、经济效益更好。

3. 企业因素的原因

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两个严重缺失”的企业因素影响主要有:一是很长时期受出口“收购制”的影响, 割裂了国内服装企业与国际市场的直接联系。二是我国服装国际营销战略缺失, 导致只卖产品, 不做品牌, 习惯于贴牌。三是我国服装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 缺失自主品牌国际化的运作经验和实力, 服装设计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也无力进行品牌国际化的广告宣传、国际分销的网络建设。四是自主品牌运营的高级人才严重不足, 尤其是优秀的服装企业家、服装设计师和服装品牌营销经理人才缺失。

三、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对策

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是由单个企业单独体现出来, 而是由整个行业价值链整合的结果。因此, 实现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发展的中国梦, 亟待提升服装全行业的竞争力, 必须从整个行业价值链入手, 通过整合、治理、重塑服装全球价值链, 进一步形成我国服装出口的、新的比较优势, 并提升服装出口的国家形象和竞争力, 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全球服装价值链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从我国服装出口的战略高度, 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下面着重从政府、行业协会商会和企业层面, 提出我国全球服装价值链的发展对策。

1. 政府层面的发展对策

我国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的“两个严重缺失”, 这与中国在服装贸易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因此, 政府要推动全球服装价值链的建设, 具体来讲, 主要做好“四个加强”的工作:一是要加强战略发展定位, 要把“中国创造”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全球服装价值链构建奠定基石和提供原动力。二是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环保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服装产品出口, 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三是加强金融政策引导, 鼓励大中型服装出口企业, 积极“引进来”与“走出去”, 实施兼并、参股控股, 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 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资源, 努力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 把服装企业做大、做强, 把服装价值链做长、做强, 形成内生拓展型服装价值链。四是加强退税政策改革, 鼓励企业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服装一般贸易出口, 大力发展服装自主品牌国际化。

2. 行业组织层面的发展对策

重塑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是服装行业的发展战略, 因此, 要充分发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 具体来讲, 就是要充分发挥“四大职能”的作用:一是发挥组织职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要主动承担策划、重塑、治理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的责任, 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制定我国构建服装全球价值链的同盟, 筹备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基金, 以及共同行动纲领和行为规范, 进一步推进行业整合,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装跨国集团。二是充分发挥协调职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是行业整体的代表, 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类关系, 提别是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以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作效率、减低经营成本。三是充分发挥服务的职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要向会员单位提供市场信息、政策咨询、法律援助、风险预警、人员培训、展会促销等服务, 充分反映企业的诉求, 充分保障会员的权益。四是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进出口商会, 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自律, 预防行业内的恶性竞争, 努力营造一致对外的、良好的全球价值链发展的生态环境。

3. 企业层面的发展对策

打造我国全球服装价值链, 需要政策推进、协会商会促进, 更需要企业的努力。我国服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发展进程中, 需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具体来讲, 就是要做好“四个坚持”的工作:一是坚持嵌入服装全球价值链。服装及相关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 要大力发展产业内的商品贸易和服务, 要进一步降低加工贸易的比重, 不断提升一般贸易的份额。二是坚持构建服装全球价值链。服装及相关企业要加强合作和协同创新, 努力改变我国服装处于全球价值链生产环节的不利局面, 一方面要向技术环节进军, 向耐克、阿玛尼、古奇等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学习, 加强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另一方面向ZARA、H&M、GAP、优衣库等国际知名品牌学习, 要向分销环节迈进, 积极在国外建立精品场、专卖店、专柜,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建立线上线下的销售终端, 直接与广大的消费者, 构建一个完整的服装价值链。三是坚持整合服装全球价值链。服装及相关企业要整合国内资源、国际资源, 做大、做强服装全球价值链, 具体措施纵向一体化整合和横向一体化整合, 也就是通过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 在国际上形成服装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全球价值链。四是坚持提升服装全球价值链, 也就是要“四个提升”, 即提升服装的战略定位、提升服装的科技含量、提升服装的文化功能、提升服装的经济价值, 促进服装产品出口向品牌营销的跨越, 促进卖衣裳向卖文化的进化, 促进服装“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马海燕.中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0.

[2]中国服装协会.2013-2014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4.

[3]王正明, 王方方.全球价值量链视域的江苏加工贸易升级研究[J].特区经济, 2011, (05) .

[4]阮鹏飞.雅戈尔全球价值链整合战略及其优化[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15)

[5]周浪, 刘志迎.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升级模式研究[J].重庆与世界, 2013, (12) .

服装价值链 篇5

一、概念解析

1、什么是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 (GVC) 主要描述了为实现产品或服务价值, 涉及到原材料采集和运输、产品或半成品加工、组装、销售、最终消费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分散到各个国家或者地区进行;此外, 全球价值链还包括了所有参与到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组织及其价值获取和利润分配等活动。[1]目前, 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世界各国的企业从事着产品开发、设计、元件生产, 产品组装, 包装, 销售, 售后等方面的业务。

各个国家企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时首先依托于国家拥有的要素禀赋产生的竞争优势。国家之间不同的要素禀赋主要体现在各国的生产成本不同, 在国际贸易中, 生产成本的差异造就了各国企业的生产优势, 这些优势帮助各国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进而分享经济利益。然而, 全球价值链并不是利益平均分配的。

2、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概况介绍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在纺织服装业进入全球价值链的初始阶段, 是由于我国廉价的劳动人员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大型国际服装企业为使利润最大化, 优化配置生产要素, 将利润少、技术要求低的生产环节 (比如加工半成品、提供原材料、简单缝合等) 转移到我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最开始时, 代工生产 (OEM) 是我国纺织服装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纺织服装业也被视为劳动密集型且附加值低的产业, 处于服装业全球价值链的底端, 陷入了“悲催增长”的境地。

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 大型国际服装企业开始进行产业转移, 代工厂的订单量下降, 纺织服装业面临着利润减少、必须进行产业转型的境况。

二、相关文献综述

从国际贸易领域来看, 研究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的著作不少, 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基于多个产业形态下的全球价值链综合分析, 站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 提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意见以及建议。在纺织服装业方面, 基于全球价值链, 也有学者做了多方面的研究。

在王飞学者和郭孟珂学者2014年的研究中, 运用出口增加值分解模型行业上游度、修正以后的RCA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为指标, 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做比较的基础上, 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给出了有数据基础的评价。研究中指出, 我国纺织服装业在世界上占有绝对的份额, 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但是, 仍与发达国家之间有较大差距, 要努力提高竞争力, 才能成为后配额时代的胜利者。[2]

我国纺织服装业以代工生产为主要形式进入到全球价值链中, 在胡大立学者2016年的研究中指出, 我国代工企业陷入了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困境中, 并突破“低端锁定”困境的路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条突破路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自有品牌、发展多元化OEM。[3]

还有很多早期的研究都对全球价值链中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地位做出了分析, 普遍认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这些研究对本文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本文将结合当下国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 对未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行分析。

三、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016年, 我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着巨大的调整, 人民币汇率问题、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 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根据《纺织服装周刊》的报道, 我国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保持着平稳增长, 在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份额也仍在增加, 尽管出口已连续2年负增长;然而, 从整体来说, 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依然充满了机遇和希望。

在过去以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嵌入全球价值链之后, 尽管面对着发达国家企业的高精技术保密和限制, 我国的代工厂也学习到了很多管理上的和对外贸易方面的经验, 原本的廉价劳动力也转变为有大量经验的技术工, 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加之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在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依然明显。

为开创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一直在推进纺织服装业进行产业调整升级, 而且3年前这样的调整就已经开始了。2016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 中指出, 要创造竞争新优势, 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 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规划》提出的任务中可以看出, 我国正在改变过去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困境。这将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的提升。

四、总结

过去, 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被视作劳动密集型且附加值低的产业类型, 造成了纺织服装业处于“低端锁定”的困境, 尽管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仍然很大, 但是处于价值链底端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力推动, 纺织服装业也将随之进行改革创新, 未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在世界纺织服装贸易的份额将保持平稳增长, 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丽敏. 论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升级[J]. 企业导报, 2012 (2) :97-97.

[2]王飞, 郭孟珂. 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J]. 国际贸易问题, 2014 (12) :14-24.

服装价值链 篇6

一、服装价值链的含义及其运行特征

1. 服装价值链的含义

价值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产业各部门之间形成的链式关联关系及形态。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价值链概念,从价值转移和创造的角度,对价值链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他认为[1],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创造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提供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其中内部价值链由企业内部相互联系的各业务单位组成,外部价值链由与企业关联的上下游企业组成。各企业的内部价值链相互衔接整合,构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简称产业链或价值链。由此服装价值链就是包括从纺织印染、服装设备制造、服装加工、服装配饰以及辅料的生产、服装商贸平台、服装研究和市场调研、大众媒体等一系列增值环节组成的链条。

2. 服装价值链的运行特征

服装业必须构建当地的价值链,这个价值链中必须有一张庞大的网络体系,包括零售网、销售网、特许经营加盟等。网络的形成无疑会增大产业链条的长度和强度,近而带动链条上各个环节的飞速发展,为相关产业制造发展机会,这样才会增强服装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同时价值链条的增长是确保该产业经济稳固增长的重要保证,也使得服装产业发展更加细分化更加规范化。

二、城际物流配送创新模式研究

1. 第三方物流是区域物流整合的主要承载体,城际蕴藏着丰富的物流资源

城市是一定区域人口、产业、资本、市场、信息、文化等长期集聚的结果。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心城市有着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相对完整的产业结构。中心城市不仅拥有巨大的货物与服务等市场资源,而且拥有物流发展所需的先进技术、仓储设施和人才优势。

城际之间尤其是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一般空间距离较近,有着合理的社会分工、互补的市场功能、便捷的物流和信息通道,由此结成的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蕴藏着巨大的物流发展潜能。

在传统的经济体系中,中心城市凭借其完善的批发体系,承担着区域经济保障供应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通现代化的革命,中心城市凭借其强大的仓储、运输、批发等资源优势,使作为现代商品流通体系骨干力量的物流体系越来越完善,现代物流中心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批发体系,使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使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物流行业是一个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行业。传统物流企业提升其服务水平,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就是要在物流市场上不断地发掘物流资源,整合物流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形成规模效益,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区域城际物流服务水平,会进一步促进区域城际物流的发展。

我国物流供给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发展城际物流,并以此提升传统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准,也是促进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的选择。

第三方物流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是区域物流市场资源整合的主要组织载体。大力扶持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也是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

2. 城际物流存在着战略细分机会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工业或商业中心,有的还是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其众多的卫星城市及其广阔的腹地,使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蕴藏着巨大的物流需求。

区域城际物流需求具有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区域城际物流需求按性质,可以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按主体,可以分为生产企业物流需求、流通企业物流需求、个体经营者物流需求和消费者物流需求;按客户所属行业可分为农业、制造业、商贸业等物流需求;按客户规模,可以分为大客户、中客户、小客户物流需求;按物品属性,可以分为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物流需求;按功能,可以分为运输需求、仓储需求、流通加工需求、配送需求等;按服务方式,可以分为附加值低的单一性物流需求和附加值高的综合性物流需求。

依据城际物流需求细分,结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对多种细分因素加以组合,会发现城际物流存在着很多的市场战略机会。从中心城市的服装批发中心到卫星城市的服装购销中心,个体经营者的服装物流采购配送需求就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物流细分市场。这一物流细分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个体服装经营者的规模比较小,但整体的服装市场需求比较大;二是服装商品具有相对高的特点;三是个体经营者的店面比较小,库存能力有限,对服装商品经营采取零库存的方式;四是个体服装经营者往往身兼数职,他们既是销售员又是采购员,多重身份使得他们不得不在柜台、车站、发货地等多处奔忙。物流企业如何通过资源整合,运用现代物流手段和信息技术,把卫星城市个体经营者的服装物流采购配送需求聚集起来,为该细分市场提供代理采购和配送服务,帮助他们消除从中心城市到卫星城市来回“颠簸”的劳累,同时通过自己的规模化经营,帮助个体经营者降低物流成本,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企业成长机会。

卫星城市的服装采购配送物流是一个相对高端的物流市场,小批量多批次及异地采购配送的特点,需要物流企业拥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快速响应的物流供给能力,对传统的物流服务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发展。

实践证明,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原来自我满足的物流服务,也将转向区域物流市场采购,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的开展,消费者的生活物流也将成为现实需求,区域城际物流的市场将会被放大,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区域城际物流的专业分工也会更细。

3. 城际物流配送运作模式

物流配送模式是企业对配送所采取的基本战略和方法,它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根据配送对象的性质、特点及业务流程等因素进行整体规划并在实践中逐渐确定的。物流配送模式的设计要有利于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更好地体现现代物流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特征,更好地体现客户对时间成本节约的追求,以及对速度、库存、服务质量等的多样化需求。

适宜的物流配送模式是基于物流服务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对物流体系的规划设计,也就是对配送范围、配送标的物、配送资源,配送方式、配送时间及周期以及订单处理、结算方式、标的物包装、配送载体及应急补货等物流配送关键因素的统筹选择和优化组合。

基于对物流配送模式理论的认识,结合上述从中心城市到卫星城市的个体经营服装物流采购配送需求实例,针对个体服装经营的特点,我们认为专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服装代理采购配送可以采取“电子看板、移动访销、网上结算、定时配送”的模式。

作为湖南服装行业的典型代表——株洲,在合泰、裕丰两个市场集合了2000多家中小型服装加工企业,据统计,芦凇批发市场里80%的服装出自位于合泰、裕丰的加工基地,但是大部分的加工企业均为作坊式的小型加工企业,难以形成大的产业群,在这块土壤上,没有形成规模效应[3]。只有以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名义集中众多中小品牌统一对外才能真正具有规模优势。

电子看板就是在卫星城市服装个体经营者相对集中的购销中心设置电子屏幕,以滚动的商品编码、文字描述和图片信息为广大服装个体经营者提供实时分类的商品采购信息。通过电子看板这一可视化的信息技术工具,解决个体经营者异地看货选购的问题。

移动访销就是物流服务企业在中心城市服装批发中心建立信息采集中心和在卫星城市建立电子屏幕发布信息的基础上,由中心城市服装采购配送中心主动出击,通过个体经营者的移动工具获取电子订单。

网上结算就是在物流服务企业与个体经营者之间以及物流服务企业与服装批发经营者之间,均采取信用卡电子结算的方式,实现结算的电子化。

定时配送就是中心城市服装采购配送中心按客户的订单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送货到柜台。

以上四个模块也是这四个子系统,在物流配送体系中,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应该实现无缝对接。其中,电子看板系统是构建这一代理采购配送体系的基石,电子订单处理系统是保证代理采购配送体系高效运营的关键。通过互联网电子看板一头连着客户,一头连着批发商,在这中间,则是物流配送企业的信息化运作管理的平台。

当然,上述物流配送模式只是笔者设想的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主要借以分析城际物流配送规划所具有的针对性和技术性的结构特点。实际生产中还需要解决中间商和购买者体验消费的现实问题。笔者相信,在日益强大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条件下,物流企业一定会在城际物流配送模式的构建上,“求得”一个适应物流细分市场需求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4.

[2]刘菲菲.农业产业链运行特征与意义[J].现代商业,2008,(1):19.

服装价值链 篇7

(一) 全球价值链理论

全球价值链理论根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商业研究者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价值链理论。波特1985年在《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概念, 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通过基本活动 (含生产、销售、物流和服务等) 和辅助性活动 (含原材料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 两部分来完成。”这些活动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 由此构成企业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 这一链条就称为“价值链”。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通过创新和学习来参与竞争》中指出:“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 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 并且通过自动化的业务流程和供应商、合作伙伴以及客户的链接, 以支持机构的能力和效率。”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是目前对全球价值链问题进行较广泛研究的机构。它将全球价值链定义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 从概念设计到使用直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中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范围, 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分销以及对最终用户的支持与服务等。组成价值链的各种活动可以包括在一个企业之内, 也可以分散于各个企业之间;可以集聚于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之内, 也可以散布于全球各地。

(二) 纺织业全球价值链构成

纺织服装业在区域兴起之初, 其研发、生产和营销等环节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随着技术逐渐成熟, 越来越多的厂商参与到产业竞争中来, 各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特点一般选择从事该产业价值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 竞争使得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附加价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进入障碍不同, 附加价值的减少也就不一样。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看, 全世界不同的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着从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售后服务等活动。

虽然纺织服装生产遍布全球,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 全球的纺织服装生产已被逐步整合纳入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欧美国家和日本处于全球纺织服装业产业链的高端, 它们拥有品牌, 从事着最专业的服装设计及其他研发工作, 引领着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风向标和时尚走向。东亚和南亚等地区包括中国的宁波等沿海发达城市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经过长期积累, 它们已经有较好的生产技术, 已发展成为各类纺织服装的生产基地。

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看,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应当从生产制造环节最低端的产品加工出口开始, 到国外品牌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OEM和ODM) 代理权, 再到引进和吸收外来新技术, 进入高端产品和环节, 自创品牌生产和出口, 逐步沿着全球价值链不断升值, 最终实现转型升级。

二、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分析

(一)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的优势

1. 产业集聚度高, 产品特色明显。

宁波是全国最大的色纺纱生产基地、最大的大提花织造基地、最大的针织品生产基地、主要的家纺产品生产基地。宁波是中国服装最大的制造基地和主要出口城市, 综合实力特别是男装产业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2. 港通天下, 地理位置优势大。

宁波地处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 拥有深水良港, 毗邻上海和江苏,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给宁波纺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平台。

3. 政府重视程度高。

近年来, 宁波市政府一直将纺织服装业列为宁波市的十大优势产业之一给予重点支持。在2008年出台的宁波市工业“两创”倍增计划仍把高档纺织服装列入“5+5”产业之中, 该产业将在政策上得到更多的倾斜和扶持。2009年底, 宁波市政府制定了《宁波市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 进一步明确了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主要企业的发展方向。

4. 人力资源丰富。

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为宁波造就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 特别是数以万计的纺织技术工人, 以及一大批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国际贸易等人才。在现代企业生产管理要求下, 宁波纺织服装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为接受国际性产业转移, 加快产业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环境

1. 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

2010年以来, 棉花价格上涨过快, 导致纺织企业成本大幅上升, 对企业的盈利影响很大。纺织服装业近年来工人人均月工资每年上升200-300元, 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15%-20%, 劳动力成本加上养老保险和福利, 大约提高25%左右。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目前宁波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利润微薄, 只能维持经营。

2. 外贸环境恶化, 出口风险上升。

近期受人民币升值、贸易壁垒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外贸出口环境恶化, 出口增速下降。宁波的纺织服装产业是外向型产业, 出口占比较大的比重, 人民币升值不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降低了出口企业的价格优势, 还迫使许多企业减少订单。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一旦突破6.5, 很大一部分纺织服装出口生产企业将会被压垮。

3. 资源要素环境制约日益明显。

宁波土地资源稀少、一次能源短缺, 纺织企业面临着比中西部纺织企业更加严峻的资源要素制约。随着宁波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企业用地用能问题日益突出。

4. 企业研发缺乏前瞻性。

宁波企业注重于对传统产品的研发, 而开放型的调研和对外交流不足, 对国际服装业的材料变化、工艺变化敏感度不高;研发人员视野及思路相对比较狭窄, 跟不上形势发展;对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产组织流程付诸于生产上的应用缺乏进一步的掌控和研究。

5. 高端人才缺乏。

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宁波纺织服装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宁波纺织服装业目前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和研发、设计人才。高端人才的缺乏使得宁波纺织服装业模仿能力强, 原创能力弱, 高附加值产品少, 重要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水平较低。

三、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一) 科技创新

1.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一是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等技术中心, 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推进产学研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 加速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二是鼓励和吸引国外企业, 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向宁波纺织服装业转移先进技术, 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 建设更加开放的自主创新体系。

2.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各种力量, 增加对高新技术纤维领域、高档面料的研发的支持力度, 尽快产生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要走差异化道路, 以不断获得的关键技术为基础, 增强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不断开发出功能差异化产品, 满足甚至是创造市场需求。

(二) 品牌建设

宁波尽管拥有很多全国知名的纺织服装品牌, 但大部分企业通过承接外国公司的贴牌订单进行生产、出口。在内外部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 缺乏自主品牌的贴牌企业生存和发展已经开始面临一系列严重危机, 因此创牌成为宁波纺织业转型升级之关键。

1. 企业实施从OEM向自创品牌转变。随着国内大型贴牌纺织服装出口企业技术水平逐渐增强, 开始出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设计。企业应该向自创品牌转型发展, 以自有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

2. 现代服装业是一个时尚驱动的产业, 从本质上说是眼球经济, 一个服装品牌能否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不仅有品质、设计的因素, 也与文化、创意等息息相关, 宁波服装业应向欧美、日本等国家学习, 引领服装消费时尚潮流, 在品牌塑造上多体现文化和时尚内涵。

(三) 内外销并举

外销是目前宁波纺织服装业最重要的销售渠道, 新形势下实现内外销并举, 是实现宁波纺织业平稳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一是要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 适度降低外销度并优化外销市场结构:面对逐步恶化的外销环境, 纺织企业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外销风险意识, 适度降低产品外销依赖度;另一方面, 要进一步优化外销市场结构, 积极拓展非洲、拉丁美洲等需求市场, 适当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二是响应扩大内需要求, 逐步加大产品内销比重, 加快对国内营销网点的布局和建设。

(四) 重视网络营销建设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建立于互联网上的新型营销模式, 有其独特的价值优势:一是采用网上服装直销和网上服装促销等新的销售模式和管理方式, 将会大大降低销售成本;二是企业可通过顾客留言等方式及时获得消费者的反馈信息, 并结合服装销售数据分析, 快速调整产品分配,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服装价值链 篇8

一、价值链的概念与内涵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所构成的, 每个企业都是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 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 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 即价值链。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 企业与企业的竞争, 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 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每个企业都有自身许多优点和缺点, 为了在行业中取得相对较好的竞争优势, 企业有三种可供选择的一般性发展战略: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主的总成本领先战略、以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的差异化战略, 以及以主攻某个特定领域为主的专一化战略。

二、服装企业价值链构成及空间扩张与转移

1. 服装企业价值链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 服装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系为买方创造价值的各种活动, 如产品设计、零件加工、部件和总成组装、销售业务、广告、招聘等, 也就是直接创造买方可见、可知和可感到产品全部价值的各种活动;而采购、材料检查、企业协调管理则被视为辅助性生产活动, 不参与直接增值。随着现代服装企业发展, 服装产品的价值链增值活动被明显地片断化, 且各个片断的利润空间和相应的增值活动反差很大, 所以, 本文把服装企业价值链增值过程分成总部管理、生产制作、品牌建设三个环节。 (见图)

根据现代服装业的发展状况, 服装款式和高级面料的研发设计基本上从生产制作环节剥离出来, 在组织管理层次上研发设计部直接隶属于企业总部, 从利润空间来看, 研发设计和品牌建设处于“微笑曲线”的具有高利润空间的两端。而生产制作环节虽然创造了产品的几乎所有的增值部分, 但该在整个价值链中所占的利润却很少。现代服装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组织管理的柔性化, 就是要达到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达到最大的利润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的不同环节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不同的区位实现利润最大化便不足为奇了。

(资料来源: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和服装企业价值链现状由作者绘制而成)

2. 服装企业空间扩张与转移

近年来, 受本地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制约, 温州服装企业空间扩张与转移现象越来越明显。针对这一现象, 本文作者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十家服装企业 (包括报喜鸟、庄吉、森马等) 进行专门走访。调查发现, 目前温州服装企业空间扩张与转移大致可分为生产型扩张、知识型迁移和管理型转移三种类型。

生产型扩张是企业将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构成按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调整, 主要通过空间扩张或转移的手段, 达到对自身生产能力的扩张。主要表现为温州服装企业把生产制造环节扩张到周边县市甚至有些转移到四川、重庆等中西部地区。

知识型迁移是企业对其核心知识部门, 尤其是研发机构的主导力量的迁移。温州一些大型服装企业集团的这一迁移倾向比较明显, 其迁移的目的主要是进行知识和人才的跟踪。如报喜鸟集团在上海设立服饰设计中心、庄吉集团在上海和意大利米兰城设立研发中心。

管理型转移是对企业管理部门的迁移, 目前, 国内外愈演愈烈的总部迁移就是这种转移类型的表现。对于温州本地服饰企业来说, 企业管理部门的迁移也就意味着企业的整体外迁, 这主要表现为一些致力于虚拟经营的企业为提升自身品牌品位和影响力, 以求得新的发展机会, 如美特斯·邦威将总部迁往上海。

三、服装企业空间扩张与转移的价值链驱动

为深入挖掘温州服装企业空间扩张与转移的动力机制, 下面结合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战略和服装企业的价值链构成对企业的以上三种迁移类型进行剖析。

1. 总成本领先战略与生产型扩张

服装企业的生产型扩张对应于其价值链中的生产制造环节 (剔除研发设计) 的空间扩张与转移, 可以说, 在整个服装企业价值链体系中, 生产制造环节的竞争优势来源在于对成本的控制, 而这种成本控制的关键点是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温州服装产业尤为重要。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通过建立规模化的生产设施全力控制生产成本, 从世界劳动密集型服装制造业的空间转移经验来看, 寻求低成本 (包括原材料、劳动力等) 是企业选址的关键。基于以上分析, 温州服装企业把其生产制造环节就近转移到附近县市甚至扩张到中西部地区便不足为奇了, 这些服装企业迁入地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和原材料的就地低成本获得构成了对生产制造环节的拉力, 而温州市这些成本价格的持续上涨又加上政策优势的丧失则构成了对生产制造环节的外推力。

2. 差异化战略与知识型迁移

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 树立起行业范围独特性的东西。而这种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加大研发投入 (包括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 进行知识创新。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企业发家之地未必都是创新氛围浓厚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人才集聚能力也显得不足, 而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由于业务的扩大和消费者特征的变化使得企业不得不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温州一些大型服装企业集团的研发设计中心基本上已经脱离生产制造环节, 而走向企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的利润空间较大的顶端位置, 这就为该环节独立的空间迁移奠定了基础。大型的服装企业集团把研发设计中心设置在生产制造基地以外的国际化都市 (如上海、米兰等地) 一方面可以跟踪服装设计潮流和新的设计理念, 脱离本地创新短板限制;另一方面可以网罗高级人才, 享用国际化都市的人才资源, 这就是研发设计环节空间迁移倾向的原因所在。

3. 专一化战略与管理型转移

专一化战略主攻价值链上的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地区市场, 这种业务上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和资金的集中优势超过较为广阔的竞争对手。企业为实现自身品牌较为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专注于品牌进行建设和打造, 企业总部进行空间转移以扩大影响范围应是最佳选择。温州一些做虚拟经营的企业集团倾向于总部迁移到上海、杭州等地, 就是属于管理型转移。这些企业集团主要搞品牌建设, 对城市品位要求比较高。在国际化都市里, 企业能够紧跟服装潮流和顾客需求倾向从而为制定合适的品牌发展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另外, 大都市的中介机构体系比较完善, 特别是广告宣传机构, 能够很好地配合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就企业本身的发展而言, 管理型转移可以使企业总部在大城市的总部经济基地获取同行业企业的一些决策信息, 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协作分工联系, 为专一化战略的实施构筑广泛的社会网络关系。

四、温州服装业的价值链定位

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说温州服装业发展面临着尴尬的境地。一方面, 制造环节有向周边县市及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另一方面, 研发环节和企业总部有向上海、杭州等大都市转移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 认清温州服装业发展形势并进行合理的价值链定位尤为重要。

1. 以销售网络为基础的品牌建设定位

温州具有全国最庞大的销售队伍, 具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商人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温州人乡土意识和经商头脑、创业精神远远强于外地人等等, 这些有利的人脉资源直接帮助温州特色的销售网络的建立与蔓延。目前, 温州服装企业通过代理销售和特许连锁经营的销售方式, 把销售网络铺织得更广更密, 专卖店、商贸城遍布全国各地。这种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一方面能为温州服装企业提供问题的市场支持及时掌握并反馈市场潮流, 另一方面, 可以更好地配合服装企业完善售后服务。因此, 在现有的基础上, 温州服装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强调品牌定位, 专注于有更多利润空间的品牌环节。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 应鼓励一些虚拟经营的服装企业集团 (如美特斯·邦威、森马) 的发展, 把企业资金投入到打造品牌上面来。

2. 以企业根植性为基础的总部经济定位

从社会文化特征来看, 温州服装业具有很强的根植性, 企业经济行为根植于共同的圈内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 具有可靠及可预见性, 易于产生聚合效应。温州特有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构成了整个区域的信息传播的“亲情通道”。在发展初期, 正是通过这种“亲情”关系之间的模仿, 相互之间在市场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共享, 企业才得以逐步扩大。通过长期交往形成的信任关系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还形成了社会资本, 使众多企业粘结在一起, 强化区域整体的凝聚力, 也增强了对地方文化网络的依赖性, 所以, 企业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是不会选择把总部迁往外地的。在这种企业根植性很强的优势下, 温州应积极打造企业总部基地, 为企业总部在本地发展创造有利的空间。

3. 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新定位

当前, 温州服装业是以自有积累资金为发展动力内生性为主, 缺少外来资本, 尤其是海外优质资本的推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全球价值链体系面临重构, 温州服装业可以借此机遇, 从内生性发展向外生性发展方向转变, 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当中, 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一个组成环节, 企业不仅可以借助海外资本, 也可以有机会面向更广阔的市场, 吸取国际先进的制造技术。而这些高效的生产技术又可以通过产业价值链的生产活动向其他企业扩散, 从而促进整个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实现服装产业的工艺升级, 最终使温州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内找到新的定位。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企业空间扩张与转移是在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为保持在价值链上竞争优势而实施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扩张与专业的根本推动力在于通过企业整体或者部分环节所在区域的改变或调整来谋求更大的利润和发展空间, 根据企业战略导向和谋求的竞争优势不同, 企业扩张有一定的区域倾向。温州服装业的发展应适应价值链规律的要求, 根据形势进行合理的价值链定位,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放出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生产制造环节, 专注于利润空间更大的品牌建设和研发设计环节, 促进行业升级转换。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利·库尔特著:《管理学》第七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美]迈克尔·波特著:《竞争论》[M], 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3][美]迈克尔·波特著:《竞争优势》[M], 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4]刘怀德艾斌:企业迁移的动因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J], 2005年第4期

[5]董楚平:吴越文化的三次发展机遇, 浙江社会科学[J], 2001年第9期

服装价值链 篇9

1 福绵纺织服装企业所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组织构成

福绵纺织服装产品的销售, 主要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其中, 对于国际市场的销售, 主要是通过境外采购商的订单采购实现。这使得福绵纺织服装企业得以嵌入服装全球价值链, 而且这也意味着福绵服装企业所嵌入的全球价值链类型, 属于典型的采购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图1反映了福绵纺织服装企业所嵌入采购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的组织构成。

从图1中可以看出, 福绵纺织服装企业所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主要环节中, 纺织服装原料生产主要由区外企业完成, 然后福绵集群企业通过从广州等地外购解决;服装生产包括一些辅助生产环节, 主要由福绵企业承担;面向海外市场的服装销售, 主要由一些海外贸易公司、采购者完成;至于服装设计, 目前尚未成为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价值生产环节, 一方面主要通过模仿, 另一方面也包括一些少量的自主设计, 大都由福绵企业完成。由此可见, 福绵纺织服装企业在服装全球价值链中, 占据的主要是服装生产的各个环节, 海外营销环节被国外贸易公司占据, 这些采购者据此成为价值链的领导者。一般而言, 服装全球价值链中价值增殖最高的是销售环节, 制造环节的利润率最低。据日本的一份资料显示, 服装业附加值的构成是加工19%、批发与零售占51%。因此, 占据销售环节的采购者领导企业, 攫取了大部分福绵服装的增加值, 福绵企业只获得微薄的加工利润。上述状况, 要求福绵纺织服装企业在价值链内实现升级予以改善。

2 福绵纺织服装企业升级的方式、战略与途径

对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服装产业升级, 诸多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从微观层面讨论升级问题的代表人物之一是Hobday。Hobday (Hobday.M., 1995) 总结的后进企业发展路径模式“OEM———ODM———OBM/OIM”, 为国内外学者普遍接受。Hobday认为, 这种模式在亚洲的产业中最为常见。Mathews和Cho (Mathews.j.a., Cho.D.S., 2000) 认为, 对于技术能力相对较强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一般要从发展技术能力开始, 从OEM逐渐发展到ODM, 待自行设计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再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最终实现OBM。Gereffi (Gray Gereffi, 1991) 总结了亚洲服装产业升级的典型轨迹:从OEA———OEM———OBM。总体上诸多学者对服装产业升级的研究, 都是以OEM———ODM———OBM为主要升级路径和升级检验标准。上述结论, 为福绵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分析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2.1 升级方式

如前所言采购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的类型属性, 决定福绵服装的价值增殖主要在营销环节实现, 对营销环节的占据与否决定企业的价值链地位。因此, 对于福绵纺织服装企业而言, 企业在价值链内升级的方向, 主要是努力培育自己的营销功能, 将自己的生产活动组合重心放在营销环节上实现OBM———一方面培育自己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品牌运营能力, 另一方面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 掌控自身产品海外营销活动。这表明, 福绵纺织服装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的方式, 主要是功能升级———营销功能的升级。通过营销方面功能的培育、锻造, 让企业逐步控制自身产品的海外营销以摆脱领导厂商的控制、压榨。

2.2 升级战略

对于我国大多数出口加工型企业而言, 销售渠道被国外采购商控制已成为发展的阵痛、桎梏。然而, 通过营销功能升级以摆脱这种不利状况, 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又确实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福绵服装企业也是如此。并且, 相较于沿海地区服装产业集群内企业, 福绵服装企业无论是本身实力还是外部支持环境、条件都相对较差, 实施营销功能升级的难度更大。为此, 我们认为现阶段内, 福绵服装生产企业适宜采取的升级战略, 是有保留的进攻战略。这要求企业暂时不以颠覆既有价值链内部权力结构、全面摆脱采购者领导企业的控制为目的, 而是在借助于领导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 全力提升自己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 通过国内市场营销以及尝试部分产品、少数市场的国际营销, 逐步积累自己的营销经验, 提升自己的营销功能。

2.3 升级途径

(1) 技术努力。

技术努力的主要目的, 是提高福绵纺织服装企业的价值创造水平, 即提高企业的生产函数效能。尽管目前福绵服装企业的升级应着力于功能升级, 但由于福绵纺织服装的生产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 技术含量不高, 产品档次也不高, 因此在实施功能升级的同时, 通过技术努力提升生产工艺流程水平、提升产品档次也是福绵企业必不可少的工作。这是推动福绵服装企业形成自主研发能力乃至进行自主品牌经营与销售的基础性工作。具体而言, 福绵纺织服装企业的技术努力活动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更新改造原有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系统、运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加强信息化建设、培养技术人才等。

(2) 从事非领导企业控制的非生产性环节活动。

从事非生产性环节活动, 是企业功能升级的主要实现途径。发展中国家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内的升级, 往往都是在成功实施OEM的基础上, 首先进入产品的设计领域即升级为ODM, 再在ODM成功的基础上进入研发、品牌经营和销售等环节, 实现OBM。福绵服装企业要实现功能升级、实现对非生产性环节的跨升, 也需要进入研发、设计、品牌经营和营销等直接的产品生产以外的价值创造活动 (此时应注意不与领导企业发生直接冲突、不给领导企业造成太大的威胁, 避免领导企业的封杀) 。并且, 福绵纺织服装企业培育非生产性环节的活动能力, 也需要从培育研发设计能力着手。目前, 福绵纺织服装企业一定要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 着力培养出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品牌培育往往与服装研发、设计联系在一起。形成、提升自己的研发设计能力, 是福绵服装企业培育品牌的基础、重要内容, 构成福绵服装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来源所在。迄今为止, 福绵服装企业的品牌培育已具有一定基础, 现在的问题是应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施品牌战略, 培育出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知名度的服装品牌, 以此为企业自主营销提供坚实的基础。对于自主营销能力的培育, 福绵纺织服装企业具有较有利的条件。这是因为, 与纯粹的服装出口加工企业相比, 福绵服装有相当部分是销往国内市场, 主要通过在广州、南宁等地的服装批发贸易市场实施。这样, 企业可以通过内销逐步积累、培育、提升自己的营销能力。并且, 福绵企业还可以从事非领导企业控制的其它海外市场中的销售活动, 逐步积累国际市场营销经验。通过上述对于非生产性环节的价值实现活动能力的培育, 有利于推动福绵企业升级, 促使企业形成自主国际市场营销能力, 减少领导企业的控制并获得更多的利润。

3 打造良好环境, 促进企业顺利升级

福绵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 需要为其打造良好的升级外部环境, 推动其按照既定的升级战略、通过一定的升级途径, 实现营销功能升级。具体而言, 各级政府部门应努力提供高效的服务, 重点打造以下三方面环境:

3.1 销售环境

销售环境主要服务于加强福绵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应积极筹资、合理规划, 建设完整、现代、高效的专业市场体系, 使专业市场成为联系福绵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与国内外纺织消费市场和各生产要素的扭带。要努力加强福绵集群的物流运输、信息集散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建设, 为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支撑。并且, 在加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中, 要注重诚信与法制建设, 推进交易结构多样化和交易方式的现代化, 发挥专业市场对福绵纺织服装企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3.2 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主要服务于引导和支持福绵集群建立纺织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产品检测检验中心, 以此提高福绵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企业的服装开发设计能力。第一, 要加大投入力度, 财政酌情给予补助, 大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第二, 要重点鼓励和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 对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能力强的、辐射范围大的企业技术中心要特别给予重点扶持;第三, 要不断提升产业集群文化和品牌效应, 充分显现区域创新特色, 改变以往低质跑步为主的集群形象, 充分提高产业层次和集聚竞争力。

3.3 集群环境

应加强对福绵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引导和推动, 不断推动集群发展、成熟。最关键的地方, 是要不断强化市场配置, 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应充分利用已形成的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促进纺织品服装、资本、知识、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的优化配置, 着力发展集群的商品、产权、土地使用权、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市场, 促进生产要素在集群的集聚;要认真搞好集群规划、促进产业布局调整, 根据区域的实际, 制定发展方针;需不断改善福绵的投资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如通讯、交通、物流设施和专业园区开发, 营造宽松、公平、规范的市场体系和竞争机制;应突出龙头企业, 实施项目带动, 促进集群发展;等等。

参考文献

[1]庄晋财, 程李梅.区域要素整合与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服装业小企业集群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04, (6) .

[2]Gary Gereffi.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what can Mexico learn from East Asia?[R].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Transformations and Social Change in East Asia, 1991.

[3]Hobday.M..Innovation in East Asia:The Challenge to Japan[M].Edwartl Elgar, 1995.

上一篇:安全风险意识论文下一篇:嵌入式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