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学习论文

2024-07-08

学案学习论文(精选12篇)

学案学习论文 篇1

目前, 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 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 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应是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理想目标。课堂上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成为每一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教学实际, 我们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制定预习案和学习案组成导学案, 以导学案引领课堂学习, 利用积极的评价措施激励学生, 具体做法如下。

一、预习案引领

通过导学案中的预习案引领学生自主预习, 归纳总结, 做好记录。

“预习案” (课前延伸) 由预习内容、预习要求、我来归纳、我来提问、自我评价、组长评价等项目组成。课前, 学生通过预习案把新课的内容进行提前自学, 并把自己学会的 (认为重点的单词、短语、句子) 、不会的填写在预习案中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汇报打下基础, 并做好自我评价 (见表1) 。在课前, 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案交给组长和检察长, 对所检查的内容进行评价。

二、学习案导学

通过导学案中的学习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学习案” (课内探究) 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技能训练组成。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把学习中遇到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学习小组并讨论探究, 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有的难题能解决, 解决不了的难题有小组记录员记下来由组长或中心发言人进行汇报。教师根据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精讲点拨, 真正做到“三讲三不讲”。作业布置 (课后延伸) 以听、说、读、表演等展示为主, 分层布置, 学生可自由选择下节可展示内容。其操作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反馈展示) 。

导学案设计及运用本着以下的原则进行:

1.导学案的编写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 形成具有适合本班学情的导学案。

2.把课本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导教学板块化, 由易到难, 逐步深入。

3.当堂后十分钟发下节课的导学案, 进行“点火预热”。

4.在实行的开始, 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教学设计的每一项要求, 强化学生职责, 调动学生积极性。

5.一定能够坚持少讲精讲, 多练的原则, 让学生交流在口头, 落实在笔头。

三、小组建设与管理是推进自主互助学习最根本的保障

首先对学生合理分组:按就近座位的原则, 将全班分为5-10组, 学生4-6人分成一小组, 班额大的可采用大组套小组, 将每组学生分别编号1号, 2号……, 回答同类型的问题让每组的同号回答, 便于课堂评价、竞争比赛。同时对学生分工, 一个小组内通常有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中心发言人 (不固定) , 这样合理搭配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帮扶。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科学合理的分组, 分组时要注意优差生的合理搭配, 学科之间的互补性、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小组分组均衡, 制定严格组规, 培养良好组风、明确方法、积极动员。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只有让学生认可这种教学方式并积极行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

四、实施多元评价, 激励学生参与

通过自我评价、组长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激励学生全员参与, 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1.课堂评价。每位小组长根据本组学生上课表现 (积极性、正确率、展示等) 对组内同学进行评价;教师对课堂上个小组表现进行评价, 每堂课结束评出优胜组和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

2.课下评价。小组长对组内同学的作业、单词、课文、句型等进行检查并随机进行评价。

3.根据每节课的小组评价、作业评价、诊断练习评价进行每周、每月、每学期评比表彰 (周明星、周优胜小组、月明星、月先进小组等) 。

通过以“导学案”引领、用“评价”激励学生,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学生真正地从观众席推向表演的舞台。

实验以来, 学生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能力和竞争意识逐渐增强, 集体荣誉感意识强烈, 并逐步掌握一些简单词的发音的方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每个学生都能大胆、自信地开口说英语。

学案学习论文 篇2

潘家庄小学:王礼元

在2011年10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学区组织到榆中县小康营学校学习导学案教学的活动。观看了小康营学校的课堂,其教室的布局、课堂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室内布置了三面黑板,学生课桌摆放成六个组块,每个组块都放着五颜六色的粉笔头。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因学习而发,都为学习而发,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心灵相约、生命相遇。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导学案教学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认识到自己平时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不足,现将本次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导学案就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线路图。“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教师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寻找规律,放手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三、导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导学案编写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四、学生预习不可忽视

学生在上课前一天应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和资料的搜集,完成学案上提出的问题,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提问。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才能积极的参与到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中,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从而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五、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

总之,在利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我是一个“新”教师。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个人修养,研究教材和课标,向优秀教师学习,写出更加符合学生学情,更容易操作的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使教学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用“导学案”促进课堂合作学习 篇3

一、学生课堂的现状分析

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变革之路格外漫长,学生已经对各类改革变得麻木起来,一时间,各类学校的不同模式、方法也成为我们这类农村乡镇学校纷纷效仿的法宝,结果是喧嚣过后,一些模仿都成了过眼烟云。我们发现有适合我们学生学情的方法,才是真正值得推行的方法。因此,作为新形势下的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将好的方法推向我们的课堂,向课堂要效益,把快乐、自信、发展还给学生。

课堂是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舞台,是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战场,我们则是舞台的幕后服务,战场的后勤保障。我们关心学生的进步,关心他们的发展,必然要关注其途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方法,找出一条最适合学生的提高之路。而这些方法之中,我认为用“导学案”促进课堂合作学习是让我们的课堂走向高效的有效途径。

二、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

我们发现一些现象,就是同样的班级和同样的老师,学生的智力因素相差不大,学习环境也差不多,但是却出现了学生不同的成绩,而且不同的学生对不同学科也有偏好,很多学生对一些学科出现了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低下的情况。同时,学生在学习热情不足,理解力不够,得不到有效的预习指导的情况下,导致其心理需求,会造成其更大的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学习力强的学生则会因为我们课堂节奏过慢而不满。

三、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要因材施材,但如何“因材施教”一直是我们的困惑。一节课既要满足成绩好的学生,又要兼顾中等生和学困生,在教学中是很难完全兼顾到的。成绩好的学生有自信、学习能力强,他们渴望获取更深更广的知识,但是一般浅显的知识却难以满足,很难使其获得成就感。低下效益的课堂环境,扼杀了这类学生获得更大进步的渴望。成绩一般的学生大多是不愿意表现自我的内向学生。他们往往“小富即安”,即能听会老师讲的就行,不肯深入学习,很难转化为学优生。导学案可以很大程度兼顾不同的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真实度、有效度,使师生课堂角色转位。放手于学生,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交于学生,可以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取不同的需求,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四、“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的学情入手,做好导学案设计。一篇好的导学案,就是课堂的航标,就是课堂的方向盘、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导学案”体现的是学法指导,在合作学习、合作控究、交流、答疑方面进行指导,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导学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设计;要联系课标,脱离了这些要求,那么这些导学案就是镜花水月,难以施行。导学案要将知识问题化,将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将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合理地置入学案,将这些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加以呈现,用不同的难度层级加以区分,满足于不同学情的学生。这样一般的学生可以获取更多感兴趣的知识,并且注意那些相对困难的问题。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优势更加扩大,并且带动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对于所有学生而言,既可以將那些杂乱、细小的知识点加以概括,又能形成知识主线,明确该主干知识。在合作探究环节,要多围绕主干知识,设计相关讨论,设计问题不必面面俱到,可是有所针对,注重难易度。要让成绩好的学生起带头引导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检测环节也格外重要,它注意的是要联系好学科知识,要把握学生的学情,并且突出学生学法的指导。

五、导学案的优势和效果

创建高效课堂精髓在于能让教师之“主导”与学生之“主体”有机结合,教和学的和谐统一。“导学案”的引入课堂,确实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也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殿堂。通过设计“导学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易操作,给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扩大知识容量。

用“导学案”促进课堂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使我们的课堂安排更加合理,教学更具实效。在我们的实际实施中,我们班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交流密切,无形中还起到了良好的沟通作用,让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上进的学习势头又促进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且从以前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上来。

六、有关高效课堂的反思

将“导学案”引入课堂中来,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我感到教学改革只有认准方向、找准方法,勇往直前地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地有成效。我们要从每一节课的每一分钟开始,始终坚持探索,不管是“导学案”主导的高效课堂,还是小组合作主导的高效课堂,只要他们是以学生为主体,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能主动地学、快乐地学,并且学有所获,对我们教师而言,就是好的教学模式,那我们就是幸福的。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之下,高效课堂会越来越成熟,发展会越来越好。

学案学习论文 篇4

既然学案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 那么我们编制的学案更需要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学案的设计中, 一定要有明确的格式, 如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课前预习、课堂研讨、练习检测、课堂小结、延伸拓展等环节, 特别是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环节一定要明确, 能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课前预习环节一定要紧扣课本的基础知识点, 使学生能够达到预习的效果。学案的编制工作量大, 要求质量高, 单凭一个教师的能力很难圆满完成任务, 这就需要整个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 充分地利用集体备课时间, 进行集体讨论, 确定好需要编制的学案, 使学案的使用更加高效。

学案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 更好地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制学案的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学案内容的难易度, 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实行分层次设置, 使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体现。

学案的类型也要有区分度。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都要有独立的设计。新授课学案设计应该关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的学习, 通过学案的设计, 使学生扎实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同时要关注教材中具有启发、探究性问题的情景设计及具有前后联系内容的设计。习题课学案设计应该注重通过题目的设计,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问题的解决思想和办法, 并使学生能够总结、掌握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复习课学案设计需要注重对本章节知识点的梳理, 使学生对章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对某些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思想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试卷讲评课学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力和思想是如何通过试题来体现出来的。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目, 要有针对性地训练, 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

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 要保证学案的使用质量, 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以上“三有三必”。通过对学案完成情况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本节课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的使用确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但在学案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1.教师完全以学案代替了教案。教师的教案应该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设计, 而学案是从如何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让学生能了解章节主要内容、重要知识点, 如何更好地掌握知识,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出发。

2.学案的质量要有保证, 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显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非常有效的帮助。教师在制定学案时, 一定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 因为一份低质量的学案有时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学案的使用, 要注意协调性, 让学生更合理地完成各科预习任务。使用学案, 并不意味着加大学生的做题数量, 不能变相的搞“题海战术”。

4.学案的检查要保证规范性和持续性, 不检查、或检查不到位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学案的作用。

在新课改下, 学案的使用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高的效率, 为更好地推行我校的“理想课堂、学案导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

摘要:在新课改下, 学案教学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和上课的主要方式, 课堂学案的使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那么我们编制的学案更需要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学案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案的类型也要有区分度, 说明学案编制存在的问题。

学习《学案教学走向何方》反思 篇5

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学习了《学案教学走向何方》专题文章,老师教研组学习积极性高,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对学案的使用进行了剖析与讲解,并提出了困惑和疑问。

我的思考是:如何用好学案,学案给课堂教学带来哪些好的变化?使用学案遵循这样的.环节:首先,走进教材。根据学案预习要求初读教材,了解文本,从而完成结构化预习;其次,深度学习。根据学案问题对文本深度学习,发现、生成并解决问题;最后,拓展延伸。根据精心设计的学案上的问题来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进行多元训练、评价。只有教材和导学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才更有效果。学案导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借助学案能自主学习,改变了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低效低能的学习状态,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会了利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深度的结构化预习。有效课堂上,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权力、争辩的权力、出错的权力、自我评价的权力、质疑问难的权力。学案导学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空前高涨,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实施了“学案导学”方案后,实际上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加强业务素质。课堂上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是有了“学案”就“放羊”,把课堂教学搞的热热闹闹,没有成效。课下教师需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由此,此时教师的任务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过都“隐藏”了!这就需要教师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这样的课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

依托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篇6

关键词:导学案;小组合作;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必须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它与班集体教学相比,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缺乏讨论交流的意识。那么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展所长,取长补短呢?近年来。我一直在进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已初见成效。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群学、组内交流合作学习、组内“一对一”的帮学。

1.集体学习

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预习好学案的课前自学部分。第二天上课前利用5~10分钟在组内交流课前自学部分内容,同时让小组长统计好本组的疑难问题然后由老师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我们把这种学习叫群学。在这个过程中一般展示的内容都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老师在群学过程只是起一个点拨作用。通常我们会通过给小组和个人加分的形式让学生上黑板来讲解。群学主要起到—个小组间的交流、竞争的作用。这种学习在一节课中应该不宜用的过多,因为每学生上来发言的机会不是很多,还有很多学生不怎么敢在全班展示。

2.组内交流合作学习

完成课前自学部分后,我们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导学案的展示提升部分,在做题过程中一般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大概20分钟后小组长布置任务让每个学生都上白板展示(在我们学校每个教室内外共有六块白板)。这个时候每个题都有一个主讲的同学,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做必要的补充,我们把这种学习叫做组内交流合作学习。这样就基本做到了每个学生都能发言,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一般会让小组长根据学生发言的次数很讲题效果来给学生评分,老师主要工作就是给组长培训给组长打分。

3.组内“一对一”的帮学

课堂最后几分钟就是整理学案,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让组长在组内安排“一对一”的帮扶(“一帮一”名单一般市固定。这样也是为了课后能继续帮扶),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到白板上继续教,直到教会为止,我们把这种学习叫做组内“一对一”的帮学。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

1.科学地组织合作学习

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补,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个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已根据层次不同进行了编号(这样有利于分层教学),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合作学习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怎样的合作更有效

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具体表现在: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二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三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四是缺乏群体意识。合作时热热闹闹,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没有形式共识,只能说自己的观点。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

(2)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

(3)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

2.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學生讨论时,教师要么站在讲台前。要么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人到学生的学习中,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因此,要使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去体现。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不再把自己视作为权威者。而是合作者。

3.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

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篇7

一、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接受新知识, 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过程, 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教科书时, 只有经过独立思考, 才能搞清思路, 抓住要点, 解决难点。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师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检查预习效果的手段, 所以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自觉去预习, 即使有预习的学生也仅仅是看看教材, 走马观花, 没有对内容认真思考。并且, 很多学生认为这些内容教师在第二天上课会讲授, 有预习与没预习差别不大。久而久之, 学生就丧失了预习的热情。导学案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契机, 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一个载体。以人教版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二课时的导学案为例, 学习目标是: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解决相关问题。而本节课的重难点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及其应用。在上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这一课时学习目标、重难点, 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本节内容要达到的目标, 预习时目标明确, 能结合学习目标进行思考, 利于学生深入钻研教材,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效果显著提高。预习后有相应的习题对预习的效果进行检测。通过完成这些检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 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能带着问题参加第二天的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 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要求提前预习, 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课堂积极思考的习惯

古人认为“为学之道, 必本于思”“不深思而得者, 其得易失”。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传统课堂教学中, 大部分的知识是教师讲授的方式传给学生, 受教学时间限制的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限, 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思考, 教师就急着把结果呈现出给学生。慢慢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 只要记住教师的授课内容就行。因此,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动手记笔记的多, 动脑思考的少, 有的甚至根本不思考。造成号称思维体操的数学学习变成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学案导学过程中, 由于有预习作基础, 对本节学习相关联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具备了探究的基础, 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加探究, 并在数学活动中有所收获。如课前预习, 我们让学生复习了轴对称的知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 预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 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题, 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二探究的基础知识, 为将要进行的探究活动铺平了道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学生必须认真思考才会有所得。同时, 我们在设置探究性问题时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多梯度进行, 使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并能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导学案教学中为学生的思考留出足够时间和空间, 加上教师适时的指导, 让学生参与整个数学活动的全过程, 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 也积累了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手脑并用。学生由课堂中听众、观众变为课堂的主角, 角色的改变, 学生在课堂学习习惯也隨之改变。

三、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系统性强, 知识的链条前后衔接, 环环相扣。若在中间缺失一环, 那么对新知识的学习便会极为困难, 甚至无从下手, 因此加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复习显得极为重要的。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大都是以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基础为起点来安排教学, 所以不可能对关联知识进行全部复习。对知识有缺漏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觉得困难, 如果没有及时解决, 会对数学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 慢慢就成为学困生。导学案非常重视学生复习习惯的培养, 在导学案中专门设置复习环节, 复习的内容包括前一节学习知识和与本节课相关联知识的复习。在关联知识的复习中, 我们列出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知识点, 复习的重点。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 我们在导学案中列出与本节相关知识有: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线段等。然后, 我们有针对性地列出几题相关复习检测题, 让学生自我检测。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复习, 学生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同时, 教师也对复习的方法进行指导, 在导学案中针对新知识的学习专门设置了复习关联知识的板块, 逐步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最终达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境界。

四、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总结反思的过程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使自己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提高学习的效率, 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效果。导学案中为加强学生反思能力, 培养反思习惯对反思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指导。学案编制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提出回顾反思的问题, 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 反思解题过程的习惯, 拓宽思路, 优化思维方式;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反思解题途径, 使解题经验得到及时的提炼和概括;反思解题规律;反思数学思想方法, 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 互相学习, 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每节课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反思本节课学习的得失, 明确努力方向。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学生从中尝到反思带来的效益, 学习效率提高了, 成绩进步了。渐渐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反思了, 逐渐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导学案应用 篇8

在追求高效课堂的今天, 学习的实效不仅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那仅仅解决了课堂教学的问题, 只是抓住了学习过程的中间环节, 而影响学习的另外两个环节——预习与复习也是尤为重要的, 甚至决定课堂学习的好坏。因此, 由单一的注重课堂学习转移到分布式、个性化地服务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导学案就是当前进行分布式学习的一个很好举措。

一、导学案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采用导学案可以更好地将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自学, 老师帮助及时引导, 可以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同时, 采用导学案,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因素, 按照优势互补、习惯相近等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交流、体验合作,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导学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顺利, 导学案是否为学生所接受, 能否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导学过程如何检测等等。其问题归纳起来, 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的导学案质量不高, 主要是以纸质文稿为主, 形式单一, 内容不够丰富, 难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推进, 有的导学案逐步变成练习册, 不但没有启发学生, 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2.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导学过程难以把握。指导乏力, 交流有限, 易流于形式, 学习主要处于表层, 难以深入, 老师对学生不放心, 虽然有导学案, 但并没有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提示进行自学、合作学习, 依然是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引领着学生学习, 导学案只是一种形式, 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导学效果难以保证。因为老师没有时间导学案的检查经常会有检测滞后的现象, 这样导致反馈不及时, 不能达到导学的预期效果。

二、网络学习空间助力导学案发挥实效

2012年10月, 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 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讲话中明确指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未来的发展方向。师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进行学习, 可以促进教与学的互补, 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

例如, 导学《故宫博物院》一课, 我搜集到相关的材料共30多条, 以链接标题的方式分类列举在空间中供学生点击阅读。

同时, 我给学生设计了如下学习任务:在参观故宫的游人中, 有的时间紧张、有的时间充裕, 有的为看建筑而来, 有的为鉴赏宝物而来, 总之目的不尽相同, 请结合你的理解, 为故宫设计1-2条不同主题的游览路线, 写出你的导游词并提交到自己的学习空间。

通过老师学习空间下发导学案后, 学生对故宫的学习兴趣深厚:学生自行补充故宫资料多达近200条, 通过交流互动后, 提出了“故宫观龙游”、“快速游故宫”、“不可错过的故宫西线游”等主题游览线路30多条。

网络学习空间成为了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分享、沟通、反思的活动平台, 导学案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导学效果落到了实处。

1.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导学案可以拥有丰富的导学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导学形式。导学案的数字化, 不仅可以提供文字素材, 还可以提供声形并茂的图片、动画, 甚至是视频, 优质而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官刺激, 减少学生的认知疲劳, 提升学习效果。

2.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导学案可以实现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有效融合。网络学习空间是集各类学习于一体的学习共同体, 具有社会性网络服务 (SNS) 功能, 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导学案的设计与推送, 既可以用于正式学习, 也可以用于非正式学习。教师根据需要导学的内容, 结合教学的需要, 可以采用在课堂之外的导学, 也可以用于课堂内的导学。课堂内教师通过导学案的推送, 既可以进行课堂的预习和复习, 同时还可以进行智能检测与分析。教师通过登陆个人空间, 即可将设计的导学案推送到自行选定的辅导对象;学生登陆后, 即可在自己的空间内, 根据教师提供的方案进行自主学习、智能检测。网络学习空间中设计的即时帮助、自动反馈、智能统计等功能模块, 帮助学生纵向定位学习效果, 横向比较学习效率;同时, 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会即时推送反馈给老师, 提醒教师进行教学调整。

3.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导学案可以实现交流的无缝对接。在导学设计的过程中, 利用网络优势, 可以实现在网络空间中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可以适时交流, 也可以延时交流, 可以同步交流, 也可以异地交流, 全方位地实现互动学习、互助学习。导学案在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自学任务、强化资源意识与交流意识等方面, 提供了强有力的措施, 教师通过导学案聚集各类资源, 供学生检索资料、获取信息, 完成自学,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师生互动、获得帮助。

运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导学案的设计与训练, 可以实现对导学案进行个别推送, 有选择性地对学习用户进行智能推送, 进行及时的智能分析与判断, 将教师从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研究导学案的设计上, 重点考虑教学的资源设计和分析学情, 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较好地解决当前导学案存在的弊端。

三、运用网络学习空间提升导学价值

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大平台, 很多学习活动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推送的相关资源进行自学, 使自己的学习不受空间的限制, 让学习可以随时发生, 最大程度提升导学案的价值。

1.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导学将给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导学,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是一种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分布式学习,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这些内容可能来自于经过教师甄别后推送的学习资源, 也可能是学生自主寻找的资源, 还有可能是专业公司提供的资源, 多方位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通过在线交流、学习工具帮助、老师网络指导等方式努力实现自主学习, 网络学习空间将教师隐藏到学生的后面, 教师的作用通过设计导学、设计资源、对学情的分析来进行教学, 淡化了教师的教, 强化了学生的学, 强调了学习者的体验, 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本身自学能力的培养、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 又促进了老师课堂的革命, 设计什么、不设计什么, 设计是否合理、设计是否合乎学习者的真正需求将是老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翻转式的新型式课堂即将来临。

2.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导学为挖掘数据分析规律助力学习提供了支撑。基于网络空间的学习, 学生喜欢的教育资源、经常浏览的学习内容、提出的种种问题等等学习经历, 均以数据形式记录在空间里, 家长、教师或者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数据分析, 找到诸如学习的兴趣点在哪里、学习的不足处有哪些等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进一步改进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提供支持, 也为以后可能需要数据挖掘提供基础条件, 如存储在空间内的错题集就能够反馈个别学生的学情, 还能够为班级整体学习提供学情分析。

不可否认, 运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导学指导, 需要具备基本的网络环境, 更需要勇于尝试的勇气, 但是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普及, 手提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正在逐步走进课堂, 学生学习渠道的增加、学习方式的改变对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帮助。我们相信运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平台进行导学设计, 通过学习空间系统对学习者进行智能检测, 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一定会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总之, 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导学, 可以实现实时反馈, 既为学生提供导学的效果检测资料, 也为老师掌握最好的第一手学情资料。运用网络学习空间, 进行导学案的设计与推送, 不仅可以将对学生的学习关怀从教室移到课堂之外, 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导学, 注重对学生课后复习的导学, 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效实现对学生自学的指导、监测与反馈。

参考文献

[1]尹睿, 李丹岚.国外个人学习环境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 2012, (7) .

[2]陈志芳.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3]王益辉.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 2010, (10) .

学案学习论文 篇9

历史是一门新增的比较有趣的课程。那么, 什么是历史, 怎样学好历史呢?在历史课堂上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学习呢?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 怎样学好历史?

首先, 什么是历史, 简言之,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学习历史, 就是学习过去的人和事。既然是过去的人和事, 离我们现实较远又无法触摸, 无从感知, 该如何学习呢?

历史的学习, 它分为课堂外和课堂内的学习。要学好历史,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 兴趣使然下, 你才会时刻留心, 时刻关注。课堂外我们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很多, 比如, 看书报, 时常翻阅一些课外书籍, 能让你的视野更宽阔, 如《文史天地》《上下五千年》《历史之谜》等;看电视, 一些取材历史背景的电视剧, 能让你更加鲜活地了解历史人物及事件, 如《康熙王朝》《汉武大帝》《武则天》等, 还有一些电视节目, 如《国宝档案》《百家讲坛》《寻宝》《发现》等, 能让你更多角度地了解历史, 深入历史。另外, 多与人交流, 向老人询问他们那一代的经历, 能让你更贴切地感知历史……那么, 课堂内又该如何学习历史呢?这就进入我们第二个问题, 也是我们学生来学校求学的关键。

第二个问题:历史课堂上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学习?

历史课堂上, 我们还用以前那种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一讲就是一节课, 学生在台下听得迷迷糊糊, 只顾飞沙走笔地记笔记的这种机械的方式来学习吗?NO!NO!NO!

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一种基于导学案模式下的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那么,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新的课堂学习模式, 我们该如何去进行呢?

第一, 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 把课文通读一遍, 包括导言、小字内容和历史图画, 最好配合历史地图册一起看, 整体把握下次课的课堂内容。

第二, 要善于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老师会给大家下发导学案, 拿到导学案, 先不要急于对着书本做题, 而是应该首先看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对当堂课要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比如,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 就要了解本课的三个学习目标: (1) 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 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 说说他们的区别, 初步理解人类的进化。 (3) 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 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后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 阅读教材, 并完成自主学习内容里的相关任务。这个自学的时间, 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自学过程中遇到有不理解的地方, 用笔作上自己能看懂的标记, 打上问号或者划上波浪线,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阶段与小组成员进行探讨。若小组内讨论仍不能解决, 就交由邻近组进行组间讨论, 如仍解决不了, 就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探讨。探讨完之后, 在展示环节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自己掌握的内容进行展示汇报。

第三, 这种新课改课堂上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 课改大舞台, 人人展风采, 要积极主动, 努力地展示自我, 不要害怕, 不要扭捏, 你们就是课堂的主角! (2) 课堂展示要有秩序, 不要乱糟成一团。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表述准确, 声音洪亮。 (3) 课堂上要注意尊重他人。别人发言时不要轻易打断, 当你有不同意见时要等对方说完再举手, 在老师的示意下方可发言。 (4) 当堂检测一定要按时按质完成。 (5) 学完一课后, 最好进行一下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学案学习论文 篇10

一、合作学习与“学案教学”的内涵

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提倡者与推广者王坦教授把合作学习定义为:“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学案教学以学生的自学、自练、交流、展示为课堂教学主线, 通过“自学设疑———情景导疑———合作解疑———典型释疑———巩固质疑”五个环节, 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合作学习在“学案教学”中的步骤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步骤分为以下三步:

1. 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课前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合理分编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过多, 会使教师指导力度欠佳;合作小组过少, 会使组间交流不激烈。一般来说, 每个合作小组由4~6人组成, 分组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差异, 同时考虑组与组间的构成情况基本一致, 保证各组“实力”基本平衡, 使交流能够做到“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2. 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

课堂上当教师引入新课之后,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这时教师的组织极为重要。一个小组内更应有明确的任务, 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首先, 教师应该清楚、直观地让学生明白合作要学法”中的应用做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当然就是学案中自学提纲所列出的问题。其次, 问题的选择要难易适中, 太简单会使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 太难会使合作无效, 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一定设计好学案中预习提纲的问题, 并要求学生课前一定认真预习, 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 为课堂上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 引导讨论, 不断提高。

“学案教学”的第三步———合作解疑。即教师组织各小组开始合作讨论学生在课前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要深入到每一个小组, 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一是指导学生围绕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小组内做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导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 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 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差的同学, 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在这一环节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 协调组员充分参与讨论。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困难, 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解并在训练中有针对性的加强。

三、“学案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助性的学习。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中, 教师应准确掌握合作学习的规则,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采用相应的策略, 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 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自主学习, 再分别说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教师课前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选择的内容应考虑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 而这些内容大多是教学的重难点, 学生自主学习时较难解决的, 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 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 深入到小组中去, 了解他们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从而灵活地组织安排下一步教学;还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 让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篇11

一、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接受新知识,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教科书时,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能搞清思路,抓住要点,解决难点。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师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检查预习效果的手段,所以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自觉去预习,即使有预习的学生也仅仅是看看教材,走马观花,没有对内容认真思考。并且,很多学生认为这些内容教师在第二天上课会讲授,有预习与没预习差别不大。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预习的热情。导学案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契机,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一个载体。以人教版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二课时的导学案为例,学习目标是:(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解决相关问题。而本节课的重难点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及其应用。在上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这一课时学习目标、重难点,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本节内容要达到的目标,预习时目标明确,能结合学习目标进行思考,利于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效果显著提高。预习后有相应的习题对预习的效果进行检测。通过完成这些检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能带着问题参加第二天的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要求提前预习,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课堂积极思考的习惯

古人认为“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传统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知识是教师讲授的方式传给学生,受教学时间限制的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思考,教师就急着把结果呈现出给学生。慢慢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只要记住教师的授课内容就行。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动手记笔记的多,动脑思考的少,有的甚至根本不思考。造成号称思维体操的数学学习变成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学案导学过程中,由于有预习作基础,对本节学习相关联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具备了探究的基础,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加探究,并在数学活动中有所收获。如课前预习,我们让学生复习了轴对称的知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预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题,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二探究的基础知识,为将要进行的探究活动铺平了道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必须认真思考才会有所得。同时,我们在设置探究性问题时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多梯度进行,使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能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导学案教学中为学生的思考留出足够时间和空间,加上教师适时的指导,让学生参与整个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也积累了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手脑并用。学生由课堂中听众、观众变为课堂的主角,角色的改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习惯也隨之改变。

三、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系统性强,知识的链条前后衔接,环环相扣。若在中间缺失一环,那么对新知识的学习便会极为困难,甚至无从下手,因此加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复习显得极为重要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都是以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基础为起点来安排教学,所以不可能对关联知识进行全部复习。对知识有缺漏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觉得困难,如果没有及时解决,会对数学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慢慢就成为学困生。导学案非常重视学生复习习惯的培养,在导学案中专门设置复习环节,复习的内容包括前一节学习知识和与本节课相关联知识的复习。在关联知识的复习中,我们列出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复习的重点。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们在导学案中列出与本节相关知识有: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线段等。然后,我们有针对性地列出几题相关复习检测题,让学生自我检测。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复习,学生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对复习的方法进行指导,在导学案中针对新知识的学习专门设置了复习关联知识的板块,逐步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最终达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境界。

四、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总结反思的过程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使自己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效果。导学案中为加强学生反思能力,培养反思习惯对反思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指导。学案编制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提出回顾反思的问题,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反思解题过程的习惯,拓宽思路,优化思维方式;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反思解题途径,使解题经验得到及时的提炼和概括;反思解题规律;反思数学思想方法,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每节课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反思本节课学习的得失,明确努力方向。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从中尝到反思带来的效益,学习效率提高了,成绩进步了。渐渐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反思了,逐渐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

导学案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抓手,不仅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反思,还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到“乐学”的转变。

学案学习论文 篇12

一、更新思想, 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

教学思想直接影响教学行为, 指导教学方法,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就必须首先改变教学思想。为此, 我们要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 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 指导教学实践和高中生的学习, 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教学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片面强调高中生的学习成绩, 不注重高中生的学习感受, 导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单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 高中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 学习没有生机, 能力得不到锻炼, 导致整体素质偏低, 不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新课程标准提倡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单向性、封闭性严重, 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 高中生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 上课只能被动学习。为了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变为指导高中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正是把传统的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公开和透明的“学案”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 更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 促进了教师和高中生的交流合作。具体做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结合高中生的现有知识和自学能力水平, 编制出指导高中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提前印制, 发放到高中生手中。高中生首先要根据“学案”自主学习, 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 理清知识线索, 并尝试解答学案中的问题, 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 并在“学案”上作相关学习记录。这个学习过程由高中生自主完成。完成的程度与学习程度有直接关系, 不同程度的高中生的完成程度不一样, 可直接对高中生进行分层教学。

二、如何编制学案

编制学案, 首先要了解学案的结构。“学案”的编制要依据不同层次的高中生的学习程度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 以便指导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学案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四部分:

1.基本知识点和知识结构。

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 是科学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 高中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整体的宏观的认识, 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 整体把握学习。

2.基本知识要点解析和重点难点。

基本知识要点需要单独进行必要的解析, 包括生物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 这些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我们要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 对知识要点进行必要的整理, 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方便高中生的学习突破。

3.知识和能力的训练。

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是对高中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检验,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考核点, 利用典型练习, 对高中生展开训练和检验。

4.合作学习, 探究讨论。

学案的编制是为了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 需要高中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的问题高中生一时还解决不了, 高中生之间要合作探究和讨论交流, 利用集体智慧实现学习突破。这样的学习突破有别于教师的讲解和教授, 使高中生摆脱教师的帮助, 强化自主能力。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利用学案教学的前景

1.优化高中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生通过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提高学习自主性。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调节学习进度, 加快成长。同时, 可以促进不同程度高中生的分层教学, 有效优化学习。

2.学案教学强化了高中生的学习效果, 减少了学习负担。

学案实现了高中生学习的优化, 减少了教师教学的重复性。高中生通过自主学习优化学习过程, 无形中强化了学习效果, 减轻了学习负担。

上一篇:外用溃疡散论文下一篇:移动数据库分析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