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台设计(共12篇)
展台设计 篇1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我设计”的缺失
1.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 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 照抄教案, 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师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 今天发现哪里有不足, 今天就去补救, 明天发现哪里还该改进, 明天就去落实。学生六年以后, 应该有什么收获, 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状态, 心里没有底;而对这六年中, 每一个阶段该达到什么目标, 每个阶段该做什么, 为下一个目标该做什么铺垫工作, 心里是模糊的。
2.课程设计的“他设计”。
国家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没有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设计”, 这只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出针对“我”和“我班学生”的设计, 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连续性的工作措施, 这种带有随意性、自然性的工作, 不是“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对学生发展的远景规划实施自己的构想, 最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课程标准, 这也还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
3.教学设计的“小设计”。
许多教师虽然也进行教学设计, 但只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 是一种“小设计”, 在教学实施中临时遇到问题, 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补救。比如, 低年级写话练习, 该进行多少次练习, 每次练习什么内容, 每次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 每次练习之间有没有能力递增等, 教师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没有完整的“大设计”, 这样教学就只会事倍功半。
教学实施“我设计”的缺失必将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真实并自我化的目标预设, 没有目标达成度的控制评价, 使实施随意而低效。
2.语文教学、教育的自然性, 使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生命发展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程度。
3.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没有思考的教学, 不能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我设计”的内涵
1.“我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导思想, 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 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 是对其发展现实状况和发展可能的关注。
2.“我设计”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的全部运作, 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学生生命的活力, 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 是“我设计”的目标定位, 其各领域、各年段的要求是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但遵循并不囿于,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适当“弹离”, 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与个性。
3.“我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是艺术, 艺术就要有个性。育人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 但“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因而, 隐藏在操作背后的理念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这“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整个育人的意义上讲是十分宽泛而丰富的, 各自的信奉点与表述方式也允许丰富多样, 只是根本点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是一致的;而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 自己的理念必须要把学科教学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思想内核。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要有强烈的“确立自己的理念”意识, 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提炼, 形成科学的观念, 甚至观念系统;同时, “自己的理念”不要只是一些书语, 一些概念, 而应是一种思想体系, 要有具体的理论要义, 用方式、方法甚至模式来支撑。
4.“我设计”是“大设计”, 是系统设计。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是一种策划, 它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做教学计划”和“备课”的思维和视野。
5.“我设计”的教学实施是有指导有预设的实施。在这个实施过程中, 教师不断地反思, 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做“行动的研究”, 注重教学过程性经验材料的搜集、整理, 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 注重写作和发表 (行动研究说的“公开”) , 要求累积成果, 用成果积淀自身生命的“厚度”。
三、怎样进行“我设计”教学
按照小学语文“我设计”教学的观点, 一个经过了新课程理念洗礼的教师, 他的教学设计, 不应该只是随意的一个学期计划, 他也不只会盯着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知识点去预设教学步骤。这样的教师的“我设计”教学, 落实到课程实施的预设上是三级预设。
(一) 战略性构想:六年预设
与新课程同行的教师, 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以“我设计”教学为载体, 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这样的教师, 要将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将教学预设融入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设计之中。
教学预设的第一级是较为宏大的战略性构想。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 特别是接手一年级教学工作, 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把学生未来几年 (或整个小学六年) 的学习与发展都预设在自己的规划里, 来一个大的教学设计。这样, 他心中时刻有一个学生发展目标的预测、设想, 每一个阶段班集体建设该达到什么目标, 学生发展该达到怎样的状态, 教师心中昭然而行动的目的性强、自觉化程度高。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工匠类的教师与智慧类的教师的差别即在于此。
[案例一]
四川的吴晓兰老师在新一轮六年教学前, 首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包含:
总的特色主题 (教学品牌) :“学生自主成长”。
(一) 教育教学的理念:1.基本理念;2.学科教育理念。
(二) 班级自主化管理:实现人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 学科学习自主化:1.教学方法的选择;2.学习方法的选择;3.评价方式的变革。
(四) 六年级与一年级学生发展状态勾勒。
下面, 我们来“点击”其中的一点“学科教育理念”看看:
1.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 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取多种游戏活动, 培养竞争意识,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多种读的方式, 促进理解和感悟, 避免枯燥乏味的分析说教。
4.以情感育人, 以情换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 树立大语文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7.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样的“蓝图”勾勒, 导引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施行为, 使语文课程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二]
刘诗珍老师的“六年教育理想远景”是这样描述的:
六年后的这批孩子, 身体健康, 他们面色红润, 目光清澈, 挺直着脊梁;他们情感丰富, 心地善良, 乐观向上;他们写得一手好字, 行款整齐, 字体漂亮;他们会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 与人交往言语得体, 不失文明与大方;他们热爱语文, 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美文佳句能自觉地积累与欣赏, 并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知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去听, 去想, 去问, 去讨论, 去上网;他们为人随和却不压抑个性的张扬, 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张;他们思维灵活, 常有奇思妙想, 每人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这样诗化般的远景描述, 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憧憬, 贯注着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它将导引着教师有理想、有激情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 战役性构想:学期预设
有了大的教学构想, 还应该对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做一个预设, 这是阶段性的预设。新一学期的规划, 是在前一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 是对六年预设中相关阶段设计的修正、补充、完善。因为事物总在变化, 大的教学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全面、仔细地反思, 从而做出下一学年、下一学期的预设。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按照“预设”有序实施, 同时又不被“预设”捆住手脚, 这样, 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生命发展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期预设, 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些基本的内容应该写清楚。我们将学期预设设计成了一种表格模式, 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好学期课程实施计划。
(三) 战斗性构想:单元与课的预设
有了六年预设和学期预设, 当我们面对一本语文书, 心中是居高临下和豁然开朗的。现行教材, 内容都是分组、分单元呈现, 是不是就只管照此备课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因宏观、中观的教学设计已成竹在胸而心中昭然。
单元预设实际上是对教材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 同时又是对六年预设、学期预设鸟瞰的回馈、照应和实施。
至于课的预设, 那是对学期教学预设和单元预设的兑现、生成。有了以上各个层次的预设, 进入到课的预设的层面, 在上述教学预设理论、方法的指导下, 语文教学将会变得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 “‘我设计’教学”, 承载着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是教师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的规划和再学习, 探索创新和反思研究, 是将学习、实践与研究融会于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有规划地教学”, 教师在发觉自己已有一定的学识积淀和经验累积后, 就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教学, 而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理念、教学 (教育) 远景、操作模式与方法, 甚至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当然, 孤立地指导教师进行“‘我设计’教学”, 也可能是无效的, 还需要教师自我、学校以及县区以上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相互整体联动, 特别是区域性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等的建立与运行, 才能较好地促进教师成长。
展台设计 篇2
【关键词】会展设计、展台设计
目录
1.展台设计准备阶段………………………………………………(3)
1.1展览的性质和主题…………………………………………(3)
1.2参展商的展台位置…………………………………………(4)
1.3展馆资料……………………………………………………(4)
1.4参展商的企业文化和形象…………………………………(5)
2.设计阶段…………………………………………………………(5)
2.1完整性标准…………………………………………………(6)
2.2创造性标准…………………………………………………(6)
2.3时代性标准…………………………………………………(6)
2.4行业性标准…………………………………………………(7)
2.5文化性标准…………………………………………………(7)
2.6环境性标准…………………………………………………(7)
3.搭建阶段…………………………………………………………(7)
3.1图纸审核……………………………………………………(8)
3.2办理搭建手续………………………………………………(8)
3.3展览搭建时间安排…………………………………………(8)
会展设计就是围绕会展的主题、目标和内容,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空间环境设计、工业设计、等手段,人为地创造出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彼此交流的时空环境。其任务就是帮助会展组织者和参展者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这就要求会展设计必须明确会展活动的各个要素,即组织者、参展者、观众、场馆。
展台是会展组织者分配给参展者自行支配的展示空间,它为展品的展出、企业形象宣传、演示活动、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以及经贸洽谈等提供了一个环境和场所。然而观众对参展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展台,因此展台设计在表现参展商的企业形象和展览主题的同时,更应独特、醒目,引起观众的注意,使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展台设计准备阶段
展台设计是建筑空间设计,它为人们提供了三维的交流空间。媒体的策划赋予了建筑空间的秩序和主题。活动的策划和展品展示促成了人与空间的交流。而建筑设计、媒体设计、美工设计、展品设计、灯光设计和舞台布景等等都是用来表达参展商的理念和工具。显著而富有个性的展台形体、精辟表现的主题、创造了宾至如归气氛的访客区等等均给来访者留下独树一帜且印象深刻的亲身体验。
1.1展览的性质和主题
作为某企业展台的搭建商,首先必须明确展览的性质。从性质上分,展览由贸易性展览和消费性展览两种。贸易性展览主要目的是交流信息、洽谈贸易,其主要是对工商业企业与组织开放的展览。消费性展览主要目的是直接销售展品,其是对公众开放的展览。其次,我们必须了解该展览的规模,是国际展、国家展、地区展、地方展还是独家展。最后,我们必须知道该展览的主题,明确参展商在展出过程所需表达的主旨。
1.2参展商的展台位置
展台的面积一般以该展位的使用性质、展出内容和人员规模为依据来确定。展台的位置在展览中占有重要作用。根据展位所处位置、周边通道、相邻展位等情况,可以划分为单开面型、双开面型、双向通道型、内角型、半岛型、环岛型等,不同的展位类型有不同的平面布置方法和要求。
1.2.1单开面型一般分布在走道的两侧,只有一面向观众通道敞开。它的优点是三面墙提供了最充分的展品和宣传资料等的展示,可以用展板、展墙布置绘画、浮雕、摄影、图表、文字等资料。其缺点是进深窄,视角小。
1.2.2双开面型一般位于走道拐弯处或十字形、丁字形通道交叉处,有相邻两面向两边观众通道敞开。它的优点是人流量比较大,视野宽,比较适宜重点展品与精品的展示。其缺点是用于展示的墙面少,需要更多地使用独立展具。
1.2.3双向通道型是两端敞开的位置。它的优点是有良好的展示面,两边可摆放展品,观众在通道中可以边走边看,人流畅通,展示效果好。
1.2.4内角型一般位于场馆的墙角处。它的优点是两个通道的观众均可注意到展位,容易吸引观众。其缺点是需要三个展位才能达到展出效果。
1.2.5半岛型是指展位空间三面向通道敞开。它的优点就是设计安排上有很大灵活性,视野开阔,容易构成某种舞台景观,成为视觉中心。其缺点是不宜使用标准展具,可利用的展墙更少。
1.2.6环岛型是四面敞开,一般位于展厅的中央位置,通常都是以空地的形式提供给参展商。它的优点是展示面积最大,造型尺度、规模可以相对较大,人流量最为畅通的展位空间,给人宽松、自由之感。其缺点是没有可供布置的墙面。
1.3展馆资料
展览场馆对展览设计、搭建有各种各样的管理规定和限制。因此,必须在进行展台设计前熟悉展馆各种规章制度,设计出符合展馆要求的展台。
1.3.1有关展台的规定
展览会对展架及展品都有限制规定,尤其对双层展台、楼梯、展台顶部向外延伸的结构等限制更严。展馆往往对双层展台有高度限制,然而限高不是禁止超高,如果办理有关手续并达到技术标准,有可能获准搭建超高展位。
1.3.2有关展览用具的规定
通常展览会规定必须使用经防火处理的材料,限制使用塑料、危险化学品。一些具有较大面积的展览,通常会在展台四周悬挂大型喷绘做宣传,为了保证展览的安全性,这些宣传喷绘往往经过防火处理。
1.3.3有关消防的规定
如果是大面积的展台,必须按展馆面积和预计的观众人数按比例设紧急通道或出口,并设置标识,同时须配备消防器材。
1.4参展商的企业文化和形象
参展商参加会展活动是作为整个营销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其树立、推广形象的良好契机。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客户的产品成本和成就,找出产品欣喜的核心内容,总结出品牌形象的精髓,并将之转化成空间的体验和在时序上恰到好处的戏剧性处理。
2.设计阶段
在做足了展台设计的前期准备,便可开始进行展台设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德国品质的经典设计主要体现在“创新的材料、大胆的结构、提供丰富触觉感受的表面处理和充分营造氛围的色彩运动”,这始终是德国展览展设计的传统基本手法。其设计方案让心与脑同时有所收获,理性的信息和感性的氛围同样重要,分寸的掌握是关键。德国安宝示展览展示工程作为欧洲业界最知名的展览展示公司之一,其设计理念为“将方案对准了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和期待,从顾客的角度考虑设计效果”。展台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完整性标准
整合而统一,是展台设计的首要标准,即形态统一、色彩统一、工艺统一、格调统一。总之,好的设计在艺术形式的秩序方面,都是十分明确的。
2.2创造性标准
任何展览展示活动的目的都在于创造。创造是新世纪的主要特征。展台设计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创意的新颖和艺术形象的独创性。这个独特的形象给人以冲击、震撼、刺激,令人过目不忘,发挥最有效的市场作为,实现最有效的形象传播。这种创造涉及到形式的定位、空间的想象、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奇特、色彩的处理、方式的新颖等。
2.3时代性标准
时代性标准也可称为观念性标准。时代的观念浸润着展台设计的每一个细胞。如今,展台设计应体现如下几种观点:新的综合观念、人本观念、生态观念、系统观念、信息观念、高科技观念等。具体地讲,应注意下述五个方面:
A.空间环境的开放性,通透流动性、可塑性和有机性,给人以自由,给人以亲切,让人可感、可知、可以自由进入、参观和交流。
B.实现展品信息的经典性原则,严格落实少而精的要求。
C.实现固有色的“交互混响”的统合色彩效果,重视对无色彩系列的运用。
D.尽量采用新产品、新材料、新构造、新技术和新工艺。积极运用现代光电传输技术、现代屏幕映像技术、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等高科技现实的成果。
E.重视对软件材料的自由曲线、自由曲面的运用,追求展位环境的有机化效果。
2.4行业性标准
行业性标准也可称之为功能性标准,主要是讲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问题。
2.5文化性标准
设计要由突显的风格和品味,其中地域和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应当有自然而然的表现,体现出历史继承下发展的特征。
2.6环境性标准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任何一个美的客观存在都是特定环境中实现的,好的设计必然是在充分研究“街坊四邻”、四周环境后的产物,必须与环境在形式上达到“相宜得彰”;其次是任何一个好的设计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都得符合“可持续发展”基本国情的要求。
除了上述需要注意的之外,展台设计还可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要素,如音响、光线、色彩。这些要素的配套使用,有助于增强工作人员谈话内容的说服力,使参观者的瞬间好感在有限的时空内能够反复得到证实和加强,为展览后期的联系工作打下基础。总之,展位设计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的设计。
3.搭建阶段
展台搭建是整个展台设计流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现场施工的好坏决定了项目设计是否得到了实现。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3.1图纸审核
通常每个订购光地的参展商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随同指定搭建商申请表提交一份最终的展位设计图,以供当地消防部门及展馆进行审核。而双层展台的搭建需要审核批准,所有双层展台设计图必须经由资质的设计师签章。
3.2办理搭建手续
为了场馆方便管理各搭建商和参展商,有效控制展馆人数,搭建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搭建手续,如办理搭建工作员工证件等参展商进场搭建、展览期间以及退场期间进入展馆的通行证。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展台搭建工作,同时得到场馆工作小组的安全检察,如需整改的,必须立刻按照场馆要求整改。
3.3熟悉展览搭建时间安排
为了展馆的统一管理,通常在展出前三天安排搭建商统一搭建,值得注意的是展馆通常每天提供10小时供搭建商搭建,搭建商如需加班搭建必须在当天向展览现场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按照展馆的规定支付加班费。
展台设计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但是在展台设计之前,作为展台搭建商必须从方方面面掌握相关的展览资料,并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独特、醒目、给人印象深刻的展台。在搭建前,必须掌握展览时间的安排,充分利用时间,将图纸转变为实体。从而给参展商提供更多对外宣传的舞台。
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会展公司将目标投向上海,纷纷在中国上海设立分公司;许多国际品牌展也向国内发展,纷纷举办子展览,因此展台设计搭建也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目前中国展示设计工程行业呈现的是一派蓬勃无序的局面。会展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展示工程行业的发展欠缺必要的市场规则和准入标准。在此,上海创信展示设计制作有限公司、上海东毅展览有限公司、世博集团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上海励展展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倡议筹建展示工程企业专业委员会,通过这个组织来规范自己,并利用这个平台,做好同展商、组织单位、展馆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共同来推动整个展览行业的发展。2005年10月25日,由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和上海质量体系审核中心主办的“会展企业ISO 9000认证工作会议”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上海市外经贸委贸易促进处处长王庆江在会议中指出:“上海展览业的发展对上海的经济贸易发展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分支,目前上海的会展”规模水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指定一个体系,来衡量展览的质量,规范行业服务。而ISO 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参照依据。在此,今后的中小型展览服务企业,可以通过ISO 9000这一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使自身的服务质量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1)陆金生
张岚
《会展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8
(2)胡平
《会展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
(3)王春雷
马勇
《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
(4)王起静
《会展项目管理》
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4.8
(5)丁凯
《规范展示工程市场
加强自律做好服务
——倡议成立“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展示工程企业专业委员会”》
资讯传播语境下的商业展台设计 篇3
摘要:本文将商业展台设计放在资讯传播过程中去,探讨了展台设计是通过受众的审美活动实现了其设计作品所包含的商业价值,同时强调了商业展台对于企业形象的承载和传播作用,希望借此浅显的论述,对于开拓商业展台设计创作的思路和方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资讯传播;展台设计;受众;企业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参展商越来越频繁的通过参加各地商业展会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诉求,展览会上经销商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流以及全方位市场信息的获取使得经销商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展览会这种富有直观性和参与性的展示形式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展台是商业性展览会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基本元素,因此,对于如何更好的进行展台设计应当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和把握,而不应当仅仅以形式的美观与否作为商业展台设计好坏的评价标准。市场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生产观念时期。这一时期是典型的买方市场时期,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商品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只要商品被生产出来那么销售将不成问题,俗语说的“酒香不怕巷子深”便充分说明只要商品存在,便有大量的消费者想方设法的想要去购买,例如“粮票”的存在也说明在那一时期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东西,还需要凭票才能有机会买到想要的商品。第二阶段:销售观念时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数量得以不断的增多,在这一时期,只要销售渠道通畅便可以实现产销两旺,大量的销售成为可能。第三阶段:市场营销观念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大规模的产品生产体系,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极大的丰富了起来,因而顾客在购买所需产品时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在同等价格的基础上消费者更乐于购买价格更为低廉的商品,商家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销售的渠道和市场的诸多因素,还要充分的考虑和分析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不能再进行盲目的生产,消费者此时的地位得以不断的提升,逐步成为了卖家的“上帝”,之前那种只要生产就不愁销售的情况已然不复存在。第四阶段:社会营销观念时期。现今,我们正处于社会营销观念时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改变,产品的极大丰富,使大众的选择标准逐步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就促使企业管理者们提出“从形象力、推动力、产品力三方面入手,以企业、产品、人、符号四方面为落脚点”来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为国际知名品牌做初级加工的低端制造企业大量破产倒闭,这一现象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引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来完善自身的企业品牌建设。
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伴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的转变,同时也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要存活和更好的发展,就要不断的拿出应对措施,使得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渐成熟、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消费者也变得更加精明与挑剔,这时,决定他们消费方向的关键因素是信息。人们通过各种媒体传递的信息来了解事物、判断事物,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时,信息成为决策的依据,而商品所发出的信息价值比原来的物质价值显得更为重要。展台设计作为信息传达的物质载体在设计师的精心安排和策划下使参观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企业想要传达给受众的信息。因此,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公司通过参加各种展览会以展台为媒介来传递公司的理念、产品的信息,塑造企业形象,来达到区隔对手、迎合需要、凸显自己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其经济利益方面的诉求。因此,在进行展台创意设计的开始阶段,就要将塑造企业品牌形象纳入到主要的考虑范畴中,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理念,将企业VIS中的视觉要素运用到展台设计中去,增强其展位的识别性。企业CIS于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美国,最早将其引入企业的通常认为是德国的AEG電器公司,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彼得·贝伦斯为该公司设计了标志及一系列风格统一能很好的展示公司形象的视觉元素。到7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大公司完成了CIS改造;70年代初,日本企业界开始导入该系统,这一举措很快风靡业界①。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英文名称为“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它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即: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简称企业MIS)、企业的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 System(简称企业BIS)、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简称企业VIS)。企业VIS是企业MI的视觉化呈现,它包含基础要素和应用要素两大部分,企业的标志、字体、形象色、宣传语、吉祥物等是基础要素的主要构成元素,而应用部分则是以上这些基础要素在企业的室内设计、服装、办公用品、展台设计中等应用领域的实际应用。在进行展台设计时充分的利用和展示企业的标识、形象色、宣传语等构成企业形象的重要元素作为整个展台设计的构成元素对与宣传企业的鲜明形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也可以将商业展台设计理解为企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中的应用要素构成之一。企业选择广告人或广告公司根据其企业CIS对其产品信息进行推广和传播,广告人或广告公司为其进行策划,选择合适的媒介来根据其策划的内容进行传播,在整个信息传播的终端便是消费者或者称之为受众,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倘若选择商业展览的展台为媒介,展台不仅联系着企业,还将紧密的围绕着受众,也就是信息的接受方,在整个展台设计的始终,企业和受众都是需要展示设计师考虑的核心要素。国内对于展示设计这一新兴的设计类专业方向还未有一个明晰的定义,简而言之,可以将其概括为“将事物清楚的陈列出来供人观看,并使人接受”,有关展示设计的定义和说法比较多样,与其纠结于如何进行概念的表述不如将经历集中到如何清晰的呈现以及如何使得受众更好的理解企业所传达的信息上来。展台设计不仅需要将展品清楚的呈现出来供人观看,还要使人接受,展台设计是一种资讯的传播活动,它的评价标准是信息有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也就是它所传播的信息有没有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这同时也是展台设计优劣的评判标准。受众对于设计作品的感知不仅会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其实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受到诸如所处时代、国家以及所属民族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倘若一位美国化学家用英文跟一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讲解化学公式就如同讲故事的人如果没有找对听众,交流将无法很好的进行,每一位听众都有不同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性别、年龄、才能和理解方式,而这些会对听众是否能按照你所期望的方式来接受、分析、理解信息带来巨大的影响。当我们准备用设计来讲述故事、传递信息时,首先要从定义目标观众群开始。展台设计从设计到施工的完成并未标志着这件展示作品完成了它存在的使命,这就好比文学创作中的“本文”,从“本文”到“作品”需要经过受众的审美活动将初级的完成品所包含的艺术潜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展台设计完成后只是代表着设计师完成了意义的建构,而对于其作品中所包含的信息还需要受众来进行最终的解读,设计师的意义建构一旦物态化,就告一段落,设计的最初完成品不会建构意义,它只用其物态化的形式,提供给受众重建意义的“路标”。重建本身由受众完成。因此,对于展台设计师而言,如何将所掌握的设计语汇组合成既要符合企业形象又要符合时代精神,更要让受众能够解读的符号,所涉及的就不仅仅是设计技法上面的问题,还需要设计者有更加广阔的知识背景和将整个设计贯彻到底的执行力,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目标受众有效的理解企业要传达的信息,从而让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采取对企业而言有利的行动即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也可以理解为展台设计既要“找对人”也要“说对话”,同时,对于“怎么说、什么时候说、在哪里说”等牵扯到的因素也要进行周密的策划。在我国,展台设计的实践尚在探索之中,针对展台设计的理论研究也还未形成系统的认识,同时,对于展示设计人才的培养也还未形成成熟的培养机制。因此,商业展台设计领域还存在很多尚待商榷和完善之处,但是,它作为一种资讯的传播活动已达成广泛的共识,它也必将沿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下去。
注释:①方雅楠.中新天津生态城宜居形象识别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11.
参考文献:
[1] 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方雅楠(1982—),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展台设计 篇4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产生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和精神[1], 我们不仅要关注那些解决问题的设计行为, 同时我们也要把目光转向那些我们认为已经完成的设计, 对它再次地进行设计。
图1左是我们常见的红绿灯, 作为全球通用的交通信号, 红绿信号的识别成了绝大部分人意识最深处的本能。但是, 还有一类人是例外的:色盲人群。他们无法正确辨别颜色, 于是几位设计师基于色盲人群无法辨别颜色却可以识别形状这一特性, 设计出了可以照顾到色盲人群的新版信号灯如图1右, 红灯被设计成具有警示意义的三角形, 而绿灯则是平和的四方形。虽然对交通信号灯的再设计只是一个小众的案例, 但这个设计行为却提高了社会对人性的极大关怀。
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曾对再设计进行了解释:“‘RE-DESIGN’这个词的意义, 简单地说就是‘再次设计’, 就是重新面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事物, 从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寻求现代设计的真谛, 给日常生活用品赋予新的生命是我真正感兴趣的课题。……‘RE-DESIGN’这个词, 也包含了把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意义。……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设计’这个概念。”[2]
笔者认为, 再设计更多的是传达一种信息, 通过人类对已有的设计做出某种可视的改变, 以期传播友善的、生态的、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从而唤起人们对所设计对象和设计行为的再次思考。
未来社会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必须不断地减少那些在生产中和使用中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产品;不断减少那些容易被抛弃和取代的产品;不断减少流行性的产品和那些易损、易衰老的产品。设计师都该为今天和未来承担社会和文化上的责任, 设计必须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 改善产品的使用方法和自我说明的能力, 保证环境对此的承受性, 引导消费的正确行为[3]。而再设计为我们的设计行为提供了满足这些要求的有效途径。
从商业经济哲学角度来看, 再设计就是设计逻辑中最基础的不变之变。结合商业现实进行再设计, 强调将过去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现代时的优化, 或者以成熟技术重新进行商业运作, 成为当前企业家们应对商业危机的有效策略。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2008年摩托罗拉Aura手机, 陷入经营困境并没有让摩托罗拉砍掉全球几大设计中心, 他们把5年前的经典设计V70手机又拿了出来, 延续V70旋转屏幕的设计结构, 重新打造出了奢侈手机Aura (图2) 。按照摩托罗拉全球总设计师吉姆·维克斯估算, 比起创新设计出新款式的手机, 延续V70的Aura至少能节约设计创意和测试调研的大量投入, 能省15%的研发经费。同时因为V70在5年前的市场成功效应, 又降低了Aura的设计被消费者接受的风险。
我们可以从中理解到再设计, 它既可以是一种管理工具, 又可以是一种文化现象[4]。作为工具, 它本身就是一种产业, 是一种增进价值、减少投入、快速见效的工具;作为一种现象, 它是一种态度, 是一种可作为改变社会消费观念、促进环境与人和谐共生的媒介。
二、再设计的形成
从发展角度来看, 无论是设计理念, 还是设计方法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进步的, 基于社会责任感的“再设计”也正是通过材料、技术的发展, 功能、造型的改进对设计进行的再一次革命。
三、再设计的设计原则
设计是一种关于目标导向的问题解决的创造活动, 我们讨论的“再设计”基本的原则依然是一种创新, 更重要的是它遵循自身的“RE”——“再”原则, 通过对原有设计的再次思考, 从而形成自身的原则。它的原则归根结底还是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当今和未来的一种责任感。
Remind——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世界, 审视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 把它变成陌生, 它就会给我们展现出事物的另一面, 这也是再设计的创作之源。日本设计师坂茂重新再设计的卫生纸 (图3) , 把卫生纸中间的芯设计成四角形的, 纸也是以四角形的方式被卷上去。在抽取卫生纸的时候, 就会感受到因为阻力造成使用的不方便, 而正是这种阻力发出的信息和实现的功能使人注意到节约的意义。同时, 四角形的卷筒卫生纸在搬运堆放还可以节约空间。再设计并不是全盘否定以前的设计, 而是通过再设计让我们感受到设计的批判性, 可以重新审视设计行为。
Resource——提高对能源的再利用能力, 倡导设计的可持续性, 在设计中使用可更新的自然材料。“再设计”就是“可持续性设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 一个产品在使用周期内的环境成本大约有80%取决于设计。“可持续性设计”就是倡导在设计阶段就确立环保的观念, 设计出效率更高、浪费更少的产品和服务, 避免出现以往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
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再设计”可以有针对性地站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更合理地利用现代的技术和材料来取得一个成功的设计。苹果新一代的Macbook不再使用塑料外壳, 改为苹果开创的Brick工艺, 以原始铝块为基础材料, 用三维激光快速切割成型。一次激光成型的铝外壳不再需要弯曲, 保留了原有的强度, 让新一代Macbook笔记本电脑省掉了原本复杂的螺丝组装流程, 从而大量节约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因Brick工艺的物料消耗比传统的塑料设计要多13%的成本, 却降低了近10%的劳动强度, 所以产品的可持续和商业利润均获得双赢。
Reuse——我们最常见、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废物利用。据统计, 目前在英国每年有85%, 总计达2200万吨的生活垃圾被埋在垃圾埋填场。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使用这些废料, 在2016年前埋填垃圾的比例就会下降到35%。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设计活动在尝试着利用废弃的物品, 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设计视野。利用废弃物品中的零件进行创新应用也是再设计的一条重要途径 (图4) 。
Reduce——再设计提倡“更少, 更精”的设计, 未来“少而精”的产品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还会为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使用价值。在国际工业设计界享有极高声誉的迪特·拉姆斯教授在他担任布劳恩 (Braun) 公司设计主管时, 为布劳恩产品设计定的纲领中就明确的提出了优秀的设计时尽可能少的设计, 它将精力集中在关键的东西上面而不是附加上华而不实的多余的东西。布劳恩的产品在他的规划下得到了不断地前进, 也显示他的前瞻性。
Recreate——设计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有的产品设计, 人类的需求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点上, 因此设计也必须经历再造的过程。再造可分为两个层面, 即自身的提炼和自身的衍变。通过再设计可使产品在造型、结构、细节、功能、材料方面不断地更新, 越来越趋于完美。自身的衍变则是由一个产品的母体为源泉, 引发出另一件或另一系列的作品, 它们之间有质的联系, 拥有共同的核心特征。芬兰著名家具设计师阿尔托花时三年设计了著名的Paimio椅, 从材料革新入手, 不断改进, 最终在椅子的设计上树立了人性化设计的典范。
家具设计师汉斯·维格纳从中国明式座椅和英国温莎椅中汲取灵感, 并转化其已有的形式, 进而发展自己的构思, 设计出了经典的“中国椅”和“孔雀椅” (图5) 。
寻找过去的设计经典, 利用新的技术元素加以整合, 这种优化与再造的理念, 也是适合目前的商业需求和社会需求。
这些再设计的方法无论是造型上, 还是材料工艺上对原设计的再创造, 它的原则都是以传播友善的、生态的、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为核心的。这也正是我们所一再强调的设计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雷切尔·库柏, 迈克·普瑞斯.设计进程——成功设计管理的指引[M].游万来, 宋同正译.台北:台北六合出版社, 1998.12-40页
[2]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39-47页
[3]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展台设计 篇5
我不会说对与错,我这能说出我的理解,在于交流吧。
我是一个设计师,具体一点我是ue-ui设计师,我曾经做过平面设计师,环境导示设计师,甚至也熟悉服装设计,
我不敢说设计行业是优越的行业,首先我解释一些现实的设计行业知识设计行业分为两部分,很多刚毕业的人可能不清楚,一部分是广告公司,一部分是设计公司,两者有什么不同呢?典型的广告公司是广告行业,他们注重策略和创意执行,象奥美,达彼思,而设计行业就小多了,一些中国公司也很著名但还是属于本土企业,还没有国际化的管理介入,象东道,正邦,前者的作品典型的代表是报纸/公交站/地铁等发布的广告,那一些一般属于广告公司的设计,而后者一般是象标志/VI/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当然两者的业务有重合的地方,但是还是能很清晰的分出来,
比较两者的竞争力我们能更明白两者的区别:广告公司=策略+创意+设计(最终执行)设计公司=创意+设计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广告公司=策略+设计公司=策略+创意+设计(最终执行)
因为现实是:60%以上的设计公司,设计成为其60%以上的竞争力同样现实是:60%以上的广告公司,策略成为其60%以上的竞争力。
由于两者在创意行业产业链位置不一样,就决定了,同样的劳动时间创造的市场价值是不一样的,当然很多很小的广告公司基本和很小的设计公司是一样的,他们争夺的是一样的底端市场,大的广告公司和大的设计公司的市场却基本不重合,广告公司占据着产业链的优势资源,设计公司实际上是在给广告公司作执行工作。
上述就是设计行业的现状:优势的公司会有优势的待遇,优秀的人才会去优势的企业聚集,让强的更强,让弱的更弱,广告公司会更强,设计公司会更弱,并且市场有限,也决定了设计公司不能做大,如果想做大必须转型。
年轻的设计师们?你们的热请还有吗?你感觉设计还是你的热爱吗?你感觉到你的想法或者是创意在消失吗?你是不是感觉身心俱疲惫呢?是不是感觉得不到应该有的回报呢?是不是想离开可是又不知道去哪里,感觉哪里都是一样的吗?你是不是不甘心放弃一直得梦想,对设计,还有对自己呢?
我也这样的困惑和思索过,我想过怎么能突破自己,突破日益恶性循环的平面设计产业,我总在寻找一种新的方式,让设计回归应该有的价值,地位,和商业的回报,我面临的问题是个人的也是整个设计公司行业的,我知道我改变不了什么,改变不了客户对设计的廉价认识,改变不了别人对专业的尊重,改变不了自己的回报,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怎么纯净,怎么表达,改变的是自己由满怀希望到失望,我知道,我必须离开,如天使一样需要有飞翔的翅膀,我会继续寻找让创意产业获得商业回报的途径,并且现在一直在寻找,
朋友们不要放弃,你可以对设计行业失望,可以对设计本身失望,但是不能对自己失望,不能对改变现状的可能失望,因为我们能改变的就是自己,自己去寻找发挥自己价值的方向,不仅仅是设计,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仅局限在现在困境的行业,我们可以有新的选择,我们一定会更优秀,如果你改变让你延误的现状,那就用脚投票吧离开,寻找新的开始,
我是怎么样开始的吗?大家知道我做了方向的尝试,我是在体会不同的设计方向,也是在寻求不同方向的突破,结论是这样的:平面设计-能不做就不做,如果做,去广告公司不要去设计公司,能去4a去4a,不能去4a就去比较大的。如果去了设计公司,要去著名的设计公司,最多呆2年,并且争取往上走。最好去网络公司,已开始实习就去,也许你很难适应,但是你会发现你可以接触的很广泛,并且这样的公司一般不会死抠,有很健全的流程保证你的工作。很重要一点,你会永远年轻。能去中国著名的网络公司,那么你不考研生都值得。
不管去哪里,时刻保持学习的欲望,做好前进的铺垫,不要为暂时的困境失望,因为那些人也是人,人都是一样的,不会有天才,如果有那么就是你。
不要争做第一,先做中游,然后超过你前面的一般,然后再超过前面的一半,最后你就是第一。
不要为没有女朋友而伤心,如果那样,你即使找了女朋友也会让她伤心。
不要相信老板对你美好的承诺,如果有你要让他写在纸上,签上名字。
别人叫你是兄弟的时候,想想是不是你在为他打工,那么就不是兄弟。
朋友可能是同事,但是同事能成为朋友的很少。
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帮助,以为别人同样那样认为。
你可以休息一整天,但不能郁闷超过一小时。
有信仰更要有信心。
设计之后的设计 篇6
在过去一百年中,设计制造出了许多漂亮的“肥皂”。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都被设计过,这些漂亮的“肥皂”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奇妙的生活状态,我们习惯用一个词来称呼它——“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什么?它就是在那些漂亮的“肥皂”背后,被制造出来的人们喜欢洗澡的愿望。因为这些漂亮的设计,以及这些漂亮设计所形成的愿望,人们希望用LV的手袋、穿杰尼亚的西装、喜欢去设计漂亮饭馆就餐和约会。据说北京兰会所邀请菲利普-斯塔克主持设计,而它本质上只是一个“吃饭”的场所。但是有了这些设计,“吃饭”本身也就变成了一种更加高级的愿望。
1990年,宝洁公司带着飘柔、潘婷、舒服佳进入中国,并开启了中国公众个人洗浴生活观念的全新变化,人们开始认识到个人护理有许多的要求和标准。在我们的意识中,洗澡主要目的就是清洁功能,把身体清洗干净。因此在这种生活认识中,人们对于卫浴空间要求、卫浴物品需要都是比较简单的,一般情况下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宝洁公司所渲染的“洗澡”的概念,已经把这项最功能化的生活内容演变成系统性的养身、护理、休闲的过程,人们会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浴室里,浴缸的出现就是为这种休闲式的洗澡而准备的。我们常常在时尚媒体上看到这样的广告图片:乳白色的、洁净明亮的浴缸,水里撒满了各种花瓣和精油,浴缸旁的台子上,悠扬的音乐从音响里传出,身披浴袍的女主人正在准备入浴。
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普遍意义上的中国企业,还是中国的设计机构,都主要致力于制造出甚至称不上漂亮的“肥皂”,而很少涉及制造出人们洗澡的愿望。今天,我们似乎都明白愿望是比漂亮物品更加具有持续商业性和商业价值的东西。
从这个层面看,生活方式就是一种愿望,它是通过物品的设计而创造出的一种生活形态,它基于物品又超越物品,并可以持续发展的的高级商业类型。如果说低等企业生产物品,那么创新性、高级的企业则生产愿望。DIOR生产的是一种愿望,APPLE生产也是一种愿望,甚至类似星巴克这样的快餐性咖啡店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是一种愿望,一种希望拥有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
设计在设计之后。今天的商业逻辑、手段、策略和实际发生的一切都基于人类生活而成立的消费行为都证明,设计不只是一种专业性的创新工具,它并不结束在设计方案的实现和执行环节,相反,在方案执行和实现之后的设计才是真正意义上达到成功的设计。在这里,后者“设计”好比那块漂亮的“肥皂”,这是每个创意工作者最直接的理想,即做出好的设计。前者“设计”是在制造人们想洗澡的愿望,制造一种生活方式。
很长时间以来,这是所有企业家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技术同质化、营销手段和渠道同质化的当下,在人们越来越不屑于所谓“价格优势”等销售伎俩时,还有什么手段比设计更能制造出消费者的愿望。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愿望?在消费者看来,它是关于更加先进、高级、高品质生活的表达,它是源自消费者的生活追求的表达。在企业家看来,这是一种成功的生活设计,是一种有计划的预谋,是巨大的、高附加值的商业机会,也是全新的商业模式。
设计愿望,或者说设计渴望,无论设计机构否认与否,这显然已经不是关于设计的专业问题,而是设计如何产生更加广泛价值的发展问题。全球的公司都开始致力探索设计在这个层面上的作为,作为专业的从业者更加需要对此作出积极的思考。
今天,毫无疑问,生活是最大、最持久的生意。APPLE显然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它创造了一种被无数人认同和追随的生活,这帮助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这种成功仍然具有强劲的持续能力。看看每一款IPHONE手机首发时,全球苹果专卖店门口长长的队伍,就能明白生活的生意所具有的影响力。
展台设计 篇7
一、从书籍装帧到书籍设计
时光荏苒, 书籍设计在我国走过了漫漫长路。从最初丰子恺引入“装帧”一词, 一直发展到现在提倡的书籍整体设计;从最初触碰书籍装帧, 开始用二维的思考方式来美化书籍的外部形式, 直至它发展成为独立完整的学科, 开始进行平面之外的研究与探索。随着网络、影视、数码等先进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 单一的平面化书籍已无法满足人们对视觉美感的追求, 传统的书籍装帧也满足不了书籍整体视觉传达的需要, 于是书籍设计取代了书籍装帧。书籍设计是一种由表及里的设计, 这是整个设计行业发展的趋势, 一如视觉传达设计取代平面设计, 由此给予我们更宽广的视界。
基于此, 人们开始从各个方面来探索书籍设计的新方法, 或是从形式, 或是从文化, 或是从书的材质等等, 像“概念书”这种以形表意的新型书籍也开始频繁出现。对于书, 我们的体会随着观念与技术的发展, 越发的轻松与活泼, 而生硬死板的书籍则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今书籍的样式颇多, 其中不乏吸引人眼球的另类书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风头正盛的电子书, 不知在人们的心目中, 这种书是否也被纳入书籍的范围中。电子书既无翻阅时的触感, 又无阅读时的油墨味, 处处体现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谈“和”
“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论语》
关于“和”的解释, 在数学领域就是两个或若干个数相加在一起的一个数值, 从语法上分析则是连词。在中文中有“和气生财”、“鸾凤和鸣”、“和衷共济”等成语, 《孟子》中也有我们熟知的“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之类彰显“和”的古训, 而《论语》中的“礼之用, 和为贵”则体现出“太和”的观念。我们也可以通过“和”来对设计进行诠释, 把“太和”观念或者是“和为贵”的思想运用在设计之中, 就是把所有应用在实践中的各个元素聚集在一起, 把它们“和”起来。这意味着贯穿设计的各种元素必须在各种对立中寻找统一, 尽可能地让设计更完整。这说来好似简单, 做起来却非常不易。
如何才能在书籍设计中做到“和”?在当代书籍设计中, 我们尤为重视书籍的整体设计。六年一度的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的获奖书籍的四条标准为: (1) 书籍装帧的各部分如护封、封面、环衬、扉页、目录、版面、插图和字体等, 要达到美学上的和谐一致。 (2) 装帧形式与书籍内容统一。 (3) 最高艺术质量。 (4) 最高技术质量。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 设计书籍不只是之前简单地做一下“表面文章”, 而要从书的内容、结构、框架开始剖析, 了解书籍本身的艺术价值, 继而根据时代背景或其倾向, 来做书籍的整体设计。书籍设计不单单是形式上的, 而是由内而外、形神兼备的。
受后现代美学的影响, 极简主义的出现, 特别是近几年包豪斯再度受到追捧, 黑白两色在设计中的运用越发频繁。而在这方面, 日本的设计更加出彩, 这个有些极端的民族运用黑和白这两个亘古的元素所设计出的书籍更显庄重, 赋予传统文化设计以理性之美。日本自古就有“和”之说, 日本设计师更是在设计中追寻着“和风”而前进, 传统与现代、技术与创意、东方与西方、绚烂与雅致被杂糅到了一起, 形成了日本独具特色的审美规范。
但对于当代中国的书籍设计而言, 借鉴日本的设计经验, 即把这个原是指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的“和”应用于设计实非易事。首先, 做书籍设计最重要的是通过有的放矢的归纳、分析和总结, 把书籍中要传达的信息以最准确的方式传递给读者, 这要求设计者具有理性的思维能力, 能在书籍这个有限的空间内将其结构、色彩、文字及版式做一个最好的融合。以文字为例,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本身即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读者也是通过文字来接受书籍所传达的信息, 如何编辑文字以及文字在书籍中的表现方式, 就成为书籍设计中的重要部分。但很多书籍设计者并没有用心去感受文字的力量, 而是更注重奢华的外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敬人先生说:“好书, 有趣, 有益”。对于这样一个要求——“有趣”, 设计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到一本书中最有趣最精彩的地方, 其目的是在内容的基础上升华其形式。读者在购买书的时候, 不仅仅是购买这本书的内在价值或信息资料, 还有书籍背后的创意理念及经过设计之后书籍所带给人的美的启示和愉悦感。读者和设计者产生互动和交流也是可以通过书籍来实现的。
其次, 做书籍设计要考虑到有形有势, 形与势虽皆为表, 世人重表轻里确实为常见。从大方向来说, 形与势适用于任何设计对象, 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因为它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在这个工业发达的社会, 功能性已经不是决定消费者进行选择的唯一条件, 符合心意的外表有时才是触发消费的主要原因。所以就有了这样一类的设计师, 他们专门投消费者所好, 为商业而设计。设计师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自我意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和”在这样的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化解矛盾、创造平衡。而回归到书籍设计中, 它就要符合时代主题, 充分发挥商业因素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书籍不仅仅是文化, 也是一种商品, 作为消费者的读者, 也在挑选具有最大价值的消费品, 这个商品包含着书籍的内容与形式。书籍的价值有一部分是由设计师决定的, 既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又符合自己的创作风格与理念, 此为人、我之和;书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意蕴与电脑影像技术的结合, 此为中、西互融, 古今之和;在书籍设计中, 设计者应该把握各个元素形与势的和谐、结构与色彩的和谐、商业与观念甚至读者的心理与书籍内容等各种微妙的和谐。
三、洗尽铅华返璞归真
“装订书籍, 不在华美饰观, 而要护帙有道, 款式古雅, 厚薄得宜, 精致端正, 方为第一。”
《藏书纪要》·明
当今社会, 什么都讲究“以人为本”, 书籍设计同样如此, 从书本的大小、重量, 纸张的质感、颜色、触感, 到文字的排版、留白及页码的设计, 都需要处处留意, 以符合人们日常的阅读习惯。杉浦康平先生提出了书籍的“五感”问题, 意在说明书籍带给了人除书籍内容以外的感受, 这就是人与书之间的和谐。这也是为什么即使科技发展至今, 大多数人依然否定多媒体、电子书、互联网将要取代传统书籍的重要原因。虽然书籍本身的不便携性和信息量小成为了它的致命弱点, 因而制约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书本在手中翻阅的感觉。读书读得舒服, 品书品的尽兴, 读书是在享受书籍带来的乐趣, 是一种情感的交融, 一种生活的感悟。
书籍设计追求审美和功能之间的和谐。在书店我们常常看到过于形式化的书籍, 外表华丽而内容泛泛, 这是现在书籍市场上比较严重的问题。世间精神永存, 而非形式, 若无思想, 一切设计皆为空谈, 这样的书迟早也会湮埋在时间的沙漠里。设计作为一种思想, 在书籍中尤为突出, 在“五感”的基础之上, 我们发现了书籍设计的无限的可能性。所以一本好书, 要内外兼修。但是设计过度有时也是存在的, 就如过度包装一样, 书籍的设计也要恰到好处才好。书本清高之物, 无需俗物来饰, 这也应该是“书卷气”的一种表现方式。
在现代书籍设计中, 设计师完全可以用简练的元素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特种纸的应用必然会给书籍增色不少, 亦能带给读者别样的感受。但是过于依赖这种特殊的载体而忽视设计本身的意义, 就会使设计流于空泛。之前谈到做书籍设计要符合时代主题, 在这个力求环保的社会, 设计师是否也应遵循这样的规律来做设计呢?事实上, 环保意识应存在于每一个设计师的头脑中, 这种公共道德理念是设计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这种理念会跟随其作品传递给受众, 因此环保意识和设计理念之间应该存在一种和谐的共鸣。而特种纸的应用首先便带来了纸张浪费的问题, 继而就是特种纸应用后所带来的书籍成本的增加, 接下来还会让一些不成熟的设计者投机取巧地以特种纸来带替设计, 造成三重浪费, 这就是环保理念与特种纸应用在书籍设计中的不和。虽然书籍市场上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但我们并不是要把特种纸全盘否定, 因为特种纸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 甚至是嗅觉感受和听觉感受, 是单纯设计所做不到的。对于优秀的设计者来说, 特种纸的应用是使书籍设计更加人性化的一种手段。
令人扼腕的是, 社会的不良风气确实带动了奢侈图书这个行业, 更加夸张的书籍包装, 真金白银的书签, 似乎使得送礼送书既风雅又不落俗套, 真可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了。
让我们记住古人说的话, “装订书籍, 不在华美饰观, 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大雅, 厚薄得宜, 精致端庄, 方为第一。”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 我们需要让书籍设计多一分纯粹, 让书籍返璞归真, 让书籍回归其最本真的质朴。
艺术引发设计, 缺陷引发设计, 虽然中国当代的书籍设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但是设计师们都在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改革, 正如上文所说, 未来的书籍设计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孔繁敏.文化的多元交融与竞争[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2.S1期
[2]李丛芹.吕敬人教授访谈录[J].装饰, 2005 (08)
[3]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4]欧阳应霁.设计私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 2003
展台设计 篇8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具体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运用各种形式的视觉符号, 以达到信息传达目的的具体应用设计[1]。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是媒介的发展, 通过形式多样, 内容广泛的媒介载体进行数据信息的传播, 以具体的符号形式为信息传达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 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内容是符号, 运用媒介载体, 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
二、视觉设计的特征
视觉设计是通过有创意的设计内容, 刺激公众的视觉, 从而达到吸引公众视线, 完成视觉信息传达目的的设计。其中有创意的设计内容包括打破公众固有的对生活常识的理解, 通过改变原有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来刺激公众行为。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包括产品的封面包装设计、广告印刷设计、品牌标志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等。由于符号的使用有其局限性导致, 视觉设计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对概念的传播具有单一性, 对公众的影响弱, 对公众只起到引导作用。
三、信息设计的特征
信息设计是以交流信息、保存信息为目的, 其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符号、公告、网页、地图、PC终端等数字终端设计。因此, 其基本内涵以信息传达为目的, 对信息进行创意化呈现。信息设计的过程有助于信息的传达以及公众对复杂知识的理解, 更有利于提高公众对于移动终端的用户体验, 使信息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视觉传达设计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差异性
(一) 信息载体不同。视觉设计以图形符号为主要的信息载体, 信息设计以图表、文字为主要信息载体[2]。视觉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视觉感染力, 而文字的视觉感染力低下, 因此, 视觉设计的内容多数是将文字符号转化为以图像。图表等具有强大视觉感染力的形式进行信息的传达, 使整个视觉设计内容更具吸引力, 但视觉设计将文字符号的过度转化, 使公众对视觉设计的内容理解不同, 导致传达不明确信息现象明显。对于信息设计而言, , 其目的是记录和保存信息, 将信息内容完整明确的传达给公众, 因此, 信息设计主要是把产品的信息传达为主要设计内容。
(二) 设计权力不同。在信息设计的设计权力中, 受众权力是信息设计权力的核心[3]。信息设计内容的传达其主要作用对象为受众, 是完成信息发布者目标的重要手段。只有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才能达到信息传送的目的。另一方面, 受众是信息的反馈体, 受众及时的反馈是衡量信息传送的效果的重要标准。对于视觉设计而言, 其设计权力为信息的发布者。从设计中满足信息发布者的需求才是视觉设计的目标, 在视觉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受众的需要。设计的内容在进行市场调研之前便已敲定, 信息的发布者忽略受众的反馈, 以吸引公众视线, 引导公众行为为视觉设计的主要内容, 导致受众的地位下降, 使受众在信息的获取中失去主导地位。
(三) 检测标准不同。视觉设计的检测标准为设计的信息适应发布媒体的程度, 设计的内容对吸引公众视线的作用明显程度, 对公众的行为引导程度的大小, 对信息发布者者的经济效益影响程度。对于信息设计的检测标准而言, 其检测标准为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体验效果是否反响热烈, 信息设计是否通过技术的检测, 信息服务是否符合受众满意程度。
(四) 专业技能不同。视觉设计的工作人员对其专业技能的要求是对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分析出市场潜在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的趋势。在对市场充分了解的同时, 对受众的需求以及印刷技术也要有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 视觉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 活跃的思维以及艺术表现能力。对于信息设计而言, 其专业技能的要求比较单一, 要随着科技发展, 新媒体, 新技术的出现,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通过团队的信息设计师之间的合作达到信息设计的目的。
五、“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的联系性
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虽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但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 一个设计作品的出现, 要包含视觉设计和信息设计两种设计形式, 充分融合视觉设计吸引公众视线以及信息设计在说明内容上的作用, 从而设计出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作品。例如, 在网页设计中, 网页整体的信息结构以及网页的版式应由信息设计来完成, 对于网页的突出特色及其形象设计上要有视觉设计完成, 从而形成一个文字内容清晰且具备形象特色的网页。
结论
综上所述, 全面了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 要在充分了解其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 进行差异性以及联系性的分析。在全面了解“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之间的关系后, 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视觉设计”与“信息设计”, 从而发挥视觉传达设计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詹伟锋.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 2012, 03 (01) :27-31-84.
[2]曹文琦.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 2012, 08 (02) :216-219.
展台设计 篇9
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完成时间:2014年7月
施工单位:青岛真工装饰装修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材料:板模混泥土、水泥粉光、自流平水泥、铝合金玻璃隔间、强化玻璃、编织铁网、废弃木材、编织地毯、砖墙、白铁皮
Design plus概念为设计之于设计, 设计师希望表达创作的精神成为空间的中心思想。
整体空间围绕着Design plus的概念, 透过设计空间的平台, 融合创意建材、创意家具、空间设计、广告摄影的团队, 基地位于产业园区内, 空间单向采光, 高度约5.5米。
原有空间为一般普通办公空间, 设计师只保留了框架, 并将入口重新规划, 原有入口动线不合理, 依据光线方向与人流动线规划Z字型玻璃的接待入口, 接待区以展示方式作为空间设计依据, 外侧入口区天花采用回收木材, 保留原有颜色与纹理, 1/3的比例以白色厚重体量感天花搭配, 在户外就能直接感受Design plus的理念。
内部接待区两侧墙面以不同材质比对, 粗燥的板模混凝土墙面、细致几何折板造型与极简造型的接待台, 让空间因材质与几何造型产生解构的后现代感受, 搭配大型街头涂鸦画, 让空间与艺术合为一体。地面为自流平水泥, 走廊处为设计师产品编织地毯, 设计师希望材质本身的质感与精神应该用空间相互辉映。藕色编织地毯恰当地延伸于自流平水泥之上, 却又同时肩负转换空间定义功能, 天花延续白色几何造型背景手法。
设计师以几何图案的地毯作为设计主题, 依据纹理在不同角度下会产生不一样的色彩与质感, 所以用了蓝色与藕色地毯以Z字拼贴, 延续入口处元素概念, 设计师保留所有新砌砖墙的表面, 空间不应该被过度装修。
走廊部分同时为艺廊, 将天花的管线重新整理, 将原来墙面的油漆刮除, 忠实呈现空间原有架构。另一侧以铝合金玻璃作为办公室隔间, 同时对比墙面的粗燥感, 并以倒L造型白铁皮处理砖墙段面与天花结构。办公室门以废料薄铁皮拼贴, 薄铁皮在空间中会随着湿度与温度的变化随之氧化, 或是手摸过的痕迹, 使空间与时间产生模糊的界线。走廊的大型吊画皆为街头潮流创作画作, 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是创作的精神, 非展示艺术品。
设计办公空间内区分吧台与工作区, 空间同样延伸走廊与接待区, 露出原有结构并重整管线, 辅以铁网包覆重要管路, 柱子与墙体皆留下拆除过的痕迹。空间中使用的回收木材是在废弃市场挑选过, 设计师尽可能地希望使用在地化材料, 同时保留木材本身加工过的痕迹, 让新与旧同时并存。会议室书架以黑铁制作, 并购置建筑用回收实木板材作为搭配, 黑色半抛光水性漆与地面黑色编织纹理地毯让空间更加静谧。
展台设计 篇10
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 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和改良性产品有关的设计项目。产品改良设计是对原有产品进行优化、充实和改进的再开发设计。它是对现有产品价值的提升, 通过对原产品的改进使其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要。改良设计要求设计师面对一个可能从未接触过的产品, 用较短的时间, 通过优化设计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2 改良设计遇到的问题
在面对改良性产品时, 设计师如果沿用传统的产品设计流程, 按部就班的完成概念草图、详细草图、设计模型、结构模型的制作, 在提交最终设计方案时, 可能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设计方案不符合产品的人机性要求。由于改良性产品项目的设计周期一般较短, 在面对较为陌生的产品时, 在概念设计和草图绘制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部分人机尺寸要求。即使在设计协议中有关于人机尺寸的详细描述, 由于缺乏直观性的认识和长期的产品体验, 创意设计的过程中也容易忽略一些人机性的指标要求, 导致设计方案完成后无法实施。设计方案不符合现有的加工条件的问题也经常出现。改良性产品在造型、材料和工艺上都对设计师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但设计师的设计工作大部分是通过草图设计和设计软件完成的, 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这些限定条件, 设计方案可能具有很好的创意, 但客户要么没有条件实现, 要么需要为之付出巨大的成本。上述情况都会极大影响产品的开发进程, 甚至对客户造成严重的损失, 同时, 对产品设计师的信心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在面对改良性产品时, 不能照搬已有的设计方法, 而应该结合改良性产品的特性, 通过反思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寻找解决方案。
3 面对改良性产品的解决方案
设计方案的检验标准是其能否转化为消费者满意的商品, 因此, 设计师想要高效的完成工作, 就必须对改良性产品在材料、工艺、人机特性等方面的限制条件有全面的认识。为了将设计师的创意与企业现有的加工条件有机结合起来, 笔者提出“产品模型”的概念, 设计师通过设计调查以及与工程师的深入沟通, 基于开发产品的特性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构建“产品模型”, 通过“产品模型”对设计方案提供准确定位, 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4 产品模型
“产品模型”是产品相关设计信息的归纳和整理。它可以提升设计师对产品的认知程度, 是设计师对设计方案的判断依据, 帮助设计师针对改良性产品的特性将创意与工程化的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产品模型”包含的设计信息可以分为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定量信息主要包括产品的技术指标、结构、人机参数、材料、工艺方法等相关内容, 对于这些信息, 设计师可以在与工程人员的沟通中获得。基于这些信息, 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产品和使用者的虚拟模型。以一款摩托车头盔的设计开发为例, 笔者通过与设计师的沟通, 总结与其相关的定量设计信息包括产品的技术指标、人机参数、结构组成、材料和成型工艺等。
产品的技术指标是指产品为实现其功能需要达到的条件。通过对该头盔的技术指标的调查, 笔者了解到的设计信息包括产品重量的最大限制、重心的位置范围、使用视野的角度范围以及防护性能的最低要求等。产品的人机参数是设计师需要掌握的最重要信息之一。摩托车头盔的舒适性与驾驶员的头部尺寸息息相关, 因此, 在进行头盔的开发设计过程中, 对头部关键尺寸的把控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调研了解到, 客户已经根据驾驶员的头部尺寸建立了相应的头部三维模型, 可以直接作为头盔造型建模的依据。将产品的技术指标和设计参数补充到三维模型中, 使其直观的呈现在设计师眼前, 可以建立更加完备的设计模型。经过调研, 该款摩托车头盔由外壳、护目镜、内衬等部件组成, 头盔的外壳材质为聚碳酸脂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的成型方式一般是整体成型。内衬材料为EPS膨胀性聚乙丙烯, 可以通过发泡成型。这些材料和工艺方面的信息也是“产品模型”定量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对以上定量信息加以总结和整理, 一方面可以结合材料和工艺方式在概念设计阶段为草图方案提供导向, 一方面利用人机尺寸为三维模型制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定性信息反映产品现有的设计趋势和造型风格, 是对产品造型的设计定位。设计师可以通过定性信息的归纳整理, 结合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 确定产品的功能特性和造型特征。产品相关的定性信息有很多, 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产品的设计趋势分析和造型设计风格分析两个方面。
设计趋势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通过调查了解该类产品的发展历程, 设计师通过调查不同年代的相似产品以及相应的技术条件、设计背景等信息, 可以对产品的发展现状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同时也对产品的设计方向提供准确的定位。
造型设计风格是指产品使用的造型设计元素及其所构成的整体设计语言。设计师通过调研分析同类产品的设计语言, 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 并结合客户的需求确定产品外观的调整方向。在进行设计风格分析时, 经常用到的方法是意向分析法。意向尺度法以语言分析为基础, 用多对反义形容词来描述研究对象, 通过意向分析法构建产品意向尺度图。相比文字描述, 意向尺度图更加直观, 可以为设计师在造型设计过程时提供对比和参照。
通过将上述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加以整理, 形成设计报告, 就完成了“产品模型”的构建。在项目进行之初通过调研形成的“产品模型”, 对后续的设计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草图设计阶段, 设计师以头脑风暴等方式完成了大量草图的绘制, 在确定草图方案的过程中, 设计师结合“产品模型”, 可以精确的选定出继续深化的草图方案, 避免后续在加工条件和尺寸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造成巨大损失。在草图深化的过程中, 设计师基于对产品材料和加工工艺的认识, 在进行产品细节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可行性, 将形式的运用和现有的加工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在产品建模阶段, 基于对产品模型的认识, 可以帮助设计师综合考虑造型设计元素和工程设计要素, 在考虑人机尺寸和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完成产品造型方案, 从而使得由三维模型导入生产的周期大大降低, 提高设计效率。
5 结论
面对改良性产品, 在项目之初就通过设计调查以及与工程人员的沟通构建的“产品模型”, 并不是对设计师创意思维的束缚, 而是通过信息的归纳和整理, 从设计师的角度对产品的设计方向进行定位。运用“产品模型”, 可以将设计师的创意与产品的工程化有机结合起来, 避免由于设计方案与工程技术存在冲突所造成的损失。
摘要:面对改良性产品, 在项目之初就通过设计调查以及与工程人员的沟通构建的“产品模型”, 并不是对设计师创意思维的束缚, 而是通过信息的归纳和整理, 从设计师的角度对产品的设计方向进行定位。
未设计的设计 篇11
日照山海天阳光海岸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约2km长的海岸公园,由19个单体建筑组成,包括游客中心、商店、电影院、餐厅、健身设施、公共浴室、洗手间及一个酒店会所。
公园的北段与南段由一个广场相接,广场正对城市主干道——太公三路,是旅游旺季大量人流进入公园的集散地。游客中心紧邻广场,位于广场南端,承担着整个区域的旅游服务功能。游客中心分为地上地下两层,地上部分体量较小,有些是独立的商店,有些是与地下功能相结合及采光、通风、入口于一体的空间。地上由19个单体建筑组成,为整片区域提供商店,电影院,餐厅,健身设施,公共浴室及洗手间等功能。游客由东侧进入广场,可由三条坡度平缓的阶梯空间进入地下空间,或经由地上单体围合形成的四条小径蜿蜒走向海滩。
整个游客中心地上建筑采用同一原形(protoype)发展而成,因体量大小,功能决定其开放程度,形成一系列变形(variations)。这些变形以各种朝向组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组织形式(configuration),从而产生一系列“未设计”的空间形态。
建筑结构形式采用钢结构最大化贴合几何形式的方式,形成内部无柱空间。参数化技术在各个设计阶段的应用,给建筑设计从构思到施工一些新的可能。在方案构思阶段,参数化设计不仅应用于造型过程,在群体组织的过程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结构优化方面,参数化技术的应用使复杂结构形体能够由普通钢结构公司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运用参数化技术对立面面板进行优化,用有限的面板种类生成丰富变化的效果。
在中国现阶段的施工条件下,技巧性应用参数化设计的技术与手段,“低技”参数化成为我们的实践策略。
展台设计 篇12
一、阅读设计
(一) 阅读
从字面理解, “阅”是看, 属于视觉范畴, “读”是声, 属于听觉范畴, 因而, “阅读”是一个视、听并用连觉的过程。
从阅读的意义来看,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 因此阅读关乎意义与理解。阅读的我们对于阅读的理解并非固定不变的, 最初, 我们认为阅读是一种解读信息符号的能力。它是借助信息符号激活我们记忆中一部分内容, 然后再借用被激活的内容去理解所要传达的信息。但是对阅读理解并非仅此, 更为广义的理解是, 阅读作为一种极为普遍的能力, 从任意编码系统中去获取对目标信息的相应理解, 是一个解码与编码的过程, 之后专指对连续文本书写符号的理解, 如今阅读又增加了从电子信息符号获得编码信息的能力。人类的发展还在继续, 毋庸置疑的是阅读的概念也将不断演变、扩充, 因此它如同我们的其他能力, 反映了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二) 阅读设计
何谓阅读设计?简而言之, 是针对读者而言的阅读方式设计, 主要包括读者于都视线引导和阅读阅读行为引导。
阅读设计是立足于读者的设计, 是对读者的引导设计。设计者可以结合书籍中的文本内容创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给读者一个更为自由的阅读空间, 更多的阅读选择, 并非固定为一种模式。
信息载体多元化发展的今天, 网页、电子书、视频等多媒体媒介的信息传播模式影响并丰富着我们原本的阅读习惯, 由此, 现今存在的阅读类型有传统线性阅读、非线性的网页及电子书阅读、独特的有声阅读。
1. 传统线性阅读:
是一种慢与品的享受型阅读方式。对于传统单向的线性阅读而言, 设计的重点在于视线规划的合理性。尽管各式新型阅读的出现, 传统阅读方式并未消失并且根据读者的需求不断完善, 由于传统阅读是单向的具有顺序性的, 所以对于该类阅读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对文字、文本、图像以及色彩的编辑设计上, 这些构成书籍设计的基本要素之间贯穿着一条无形的视觉运动轨迹, 通过读者简单的翻阅行为领略着书中信息与精神意义。
2. 电子网络阅读:
是一种搜索性的阅读方式。它与传统的线性的单向阅读不同, 是一种非线性的超文本阅读方式, 它的检索功能非常强大, 该类型需要读者的点击, 触摸屏幕等互动性较强的行为阅读。与传统线性阅读本质的区别在于人们阅读思维的转变,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 读者对信息获取的速度加快, 并非品读与慢读的节奏, 读者阅读的目的性较强, 具有跳跃性、片段性, 互动式阅读方式能阔宽读者的视野。长久以来我都在习惯着传统阅读, 现今我们也将适应着电子网络媒介的阅读, 当然, 人类的创造力、技术的进步都不会使我们停留并受制于某一类型的阅读方式, 新型的电子网络媒介, 促使读者借助滑动鼠标、点击触屏, 页面之间通过超链接的方式进行自由切换, 由线性转换为非线性阅读方式。其中页面中也添加了丰富的动态设计要素, 加强了读者阅读的互动感。
3. 有声阅读:
是一种听读方式。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拿起MP3, mp4, 广播等有声媒介进行阅读。目前存在两种听读, 一种是省去了对文字的阅读, 只用耳朵听;另一种是视听结合的阅读。读者可以下载各类播放器听读小说、散文、杂文、时事、新闻等。有声阅读的方式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 方便快捷, 而且, 有声阅读种类多, 以声音、动态视频的方式丰富了大众的阅读生活, 深受欢迎。
4. 其它阅读:
我们知道阅读的本质意义是解读信息, 由此, 阅读的范畴不能仅限于用眼睛看, 或者耳朵听。因此, 目前除以上三种普遍存在的阅读方式外, 还存在着其它小众、特殊的的阅读方式, 如触觉、嗅觉、味觉阅读。盲人的阅读方式属于触感阅读, 对此, 他们有一整套完备的阅读编码体系, 通过触摸这些符号解读信息;狗可以通过嗅觉感受世界;厨师通过味觉阅读食物背后的意义与生活。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借助仪器工具阅读。这些小众、特殊的阅读方式也可以应用于书籍的阅读设计。
(三) 阅读设计的作用
不论传统普视书籍、多媒体电子书还是概念书, 对读者阅读的设计都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它可以为读者创造良好的书籍阅读环境, 也是检验书籍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
1. 创造良好的书籍阅读环境
把书籍视为一种生态系统, 那么它将因阅读充满生机。
阅读设计包括阅对读者阅读视线引导与阅读行为引导, 优秀的阅读设计可以杜绝制造阅读的视觉障碍, 增加阅读的互动性, 为读者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把书籍看做一个建筑物, 页面设置就是书籍的空间结构, 书籍中的文字、图像、色彩、材料等设计要素就是建筑物中的基础设备, 阅读设计就相当于总体的规划, 如何分割空间、如何放置设备, 最终为规划出一个合理的行走环境。
2. 检验书籍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准
书籍设计的本质是要体现两个个性, 一是作者, 二是读者, 设计师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可以相互沟通的桥梁。设计者不能只顾自己的艺术创作与读者无关, 应当找到一种合理的嫁接方式, 方便读者阅读。作为设计者需要把握书籍内外阅读的整体性, 文字图像及编排的可视、可读性, 阅读视线的连续性, 翻阅形式的趣味性, 针对不同内容阅读形态的设计的个性创造性, 因此阅读设计是书籍设计的审美标准。
二、阅读设计对书籍设计创新的启示 (例证)
书籍设计的创新依旧是设计者努力的方向, 阅读设计是从原点出发探索书籍设计的创新, 它立足于读者, 能以人为本。
阅读设计是针对读者如何阅读存在, 对于书籍而言, 阅读设计表现为设计要素的合理放置, 当今多元化的阅读方式给予设计者充分的创意启示, 创造出具有系统性、趣味性、实验性的创新书籍。
(一) 系统性
阅读具有连贯性, 是一个整体化的概念。书籍中任何一个元素、内容或形式都可以被阅读, 因此, 阅读设计是将书籍设计视为一个整体化、系统化的过程, 设计者需要的不单是对书籍的外在形式调整, 还需要对书籍内部结构、元素进行全面思考, 从外到内的形式、结构、元素、材料的选择, 安放, 设置都是以读者阅读而定, 连贯统一的阅读规划会提升书籍设计的整体美感。
就拿黄炳培《无处不在的红白蓝》的作品来说, 内容讲述了二战后, 大量涌入香港的移民因住宅紧缺, 市民搭建木屋居住, 用红白蓝帆布遮雨, 直到香港主权回归, 红白蓝编织袋成为一种老香港精神的象征。书籍从外包、封面都使用了与主题一致的红白蓝编织袋材料, 这是对主题思想的强化, 整体的阅读环境规划, 给读者阅读以真实、近距离的感受。
(二) 趣味性
近年来网络媒介电子书的出现, 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动趣味性的阅读方式深受读者喜爱。传统普视书籍设计缺乏针对读者阅读的互动性设计, 相比多媒体阅读显得单调乏味, 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因此, 阅读的趣味性成为创新书籍设计的第二个启示。
本期《多莫斯》杂志的内容与因特网有关, 因此设计者与德国插画家共同构思, 通过折叠页面得方式引导读者折叠出一套肖像, 借用读者参与方法趣味性的表现着因特网的互动。
概念书《心情日记》改变了大众熟悉的阅读方式, 借用活字编排的多样化, 打破了页面之间单一的链接方式, 看似无序的书籍结构, 通过读者的互动参与, 形成一种可塑性、跳跃性的阅读方式。
趣味性的阅读方式影响着书籍设计的创新思维。
(三) 实验性
实验阅读也可理解为一种观念性的阅读, 它强调阅读的互动性、实验性, 更强调阅读的方式存在的意义是否与主题信息相符, 是一种更具个性的阅读思维与阅读体验。是设计者提炼文本内容并体现在阅读中。
书籍设计《书写的光线与光线的书写》 (图4) 借用打火机的形态, 读者打开书的阅读设计为打火机的形态, 与主题——光紧密结合。
荷兰书籍设计者依玛·布设计的《FRITS》 (图5) , 就是FRITS的一个人物传记, 在设计上, 每隔七年, 切口上的蓝色就会变化一次, 设计者用了很薄的纸, 页面内侧所印的图稿就像正在对外侧内容的耳语, 内侧是收集的200多个个人的书信记录, 外侧则是个人的生活与职业生涯。这本书用很巧妙的方法记录了时间的变化。
三、结语
书籍设计的创新方式多种多样, 但就其书籍设计的本质而言, 阅读设计则是书籍创新最有效的方式, 是根本上解决了读者阅读的问题。
综上所述,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 回归书籍设计的原点, 书籍为何需要被设计?书是具有储存、记录信息功能的一类事物, 无论它如何变幻, 其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信息阅读, 因而提高书籍的阅读价值才是书籍设计的根本, 以此为标准审视当今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 引发书籍设计者的反思, 从而建立完善的当代书籍设计思维, 最终完成书籍设计的创新。
摘要:书籍设计归根结底要解决的是如何阅读的问题, 因此对它的创新必然落在对阅读的创新。本文想透过对阅读方式的研究探索书籍设计的新方向。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 获取信息方式的多元化促使设计者们开始思考传统书籍设计思维模式的局限性, 它是非系统化的, 更重要的是, 忽略了书籍设计的本质——为阅读存在, 没了阅读, 书籍便丧失了它最基本的功能。因此, 书籍设计的实质是对阅读的设计。
关键词:书籍设计,阅读设计,阅读方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邱陵.《书籍装帧艺术史》.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0.
[2]李德庚.《固态阅读》.甘肃:甘肃人美出版社, 2008.
[3]吕敬人.《书艺问道》.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
[4]吕敬人.《书戏—当代中国书籍设计家40人》.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7.
[5]徐累.《阅读的姿态》.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6]柳沙.《设计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7]徐晋林.《书籍设计人性化探析》.《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优秀论文集》.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9.
【展台设计】推荐阅读:
展台搭建公司教您如何广交会展台布置加分05-19
美博会展台搭建材料06-17
特装展台搭建安全责任书06-21
设计之后设计09-13
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07-17
设计教学设计06-18
设计艺术设计11-12
设计管理包装设计05-14
课程设计中机械设计06-16
机械设计与安全设计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