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为王

2024-05-26

新媒体为王(共7篇)

新媒体为王 篇1

在这个新媒体元年, 过去的“内容生厂商”———传统媒体这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各种新兴的群体鱼贯而入, 纷纷加入到这个传媒梦工厂, 发酵出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杰出作品。而在这一系列变革中, 自媒体的崛起, 传统媒体的陨落, 唱衰“传统”的声音如雷贯耳。但传统媒体真的就如一些网民所说那样不堪了吗?在某平台培训课上, 甚至有培训员直接对在场的传统纸媒学员高呼:醒醒吧!赶紧离开你们所在的传统媒体, 如今已经是“传统”的冰川时期, 却是自媒体的春天, 都赶紧过来拥抱春天吧!

对于纸媒是否会消亡, 业界有两种声音:一是当年广播、电视出来了, 业界都预测报纸会消亡, 但报纸依然存在;二是电视、广播抢占的空间不同, 广播适合开车的时候听, 但手机阅读和报纸阅读是同一个水平线, 不可能同时展开。互联网刚崛起时对传统纸媒还没有太多压制, 真正的竞争是新媒体出现后, 纸媒受到了极大的挤压。

一、新媒体孕育的自媒体

过去我们定义新媒体, 一般都说新媒体出现是相对于报纸、期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 是利用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通信卫星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媒体形态。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壮大, 传播手段的多样性和平台技术的日新月异, 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如今一个新兴的媒体种群就此诞生, 他们属于新媒体, 自诩为自媒体, 而新媒体时代的温床造就了一大波自媒体的崛起与壮大。

(一) 何为自媒体。2003年7月,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布了一份《自媒体研究报告》, 这份报告中对“自媒体”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 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出, 自媒体和目前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是每一个普通的民众, 在网络中我们称呼他们为网民。利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和高科技手段, 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参与信息传播, 让信息传播呈现非线性多维度的传播特性。这种人人都有麦克风, 谁都可以先发言的传播模式首先激发了一部分拥有强烈表达欲望但却没有渠道的人, 而他们就是如今的自媒体。

(二) 自媒体的特点与优势。自媒体是新媒体的一个延生, 也是资讯传播的一种新拓展。谁也没能想到如今自媒体对资讯渠道的影响。现今的新闻爆料已不再是过去简单粗暴的电话沟通, 大部分网民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软件将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展示到自己的网络空间, 而媒体的编辑记者们通过信息的查找、收集、整合、查实并辨别, 将这些信息有效利用。但当个人利用新媒体平台成为自媒体, 这种资讯展示将直接成为一种信息的传播形式, 例如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平台中的自媒体均利用自身不受体制约束的优势, 能第一时间找到资讯的落点, 甚至能比传统媒体更快地作出反应, 将资讯第一时间推送给网民。这种打破自上而下的传播规律和体制约束, 使信息发布的速度和广度有质的飞跃。

(三) 自媒体的不足。传统媒体的发展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沉淀和积累, 基本上每一个传媒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内容定位, 所以传统媒体是必须对自己生产的内容负责。而自媒体更像一群新生的牛犊, 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 但是却不能保证每一个自媒体都能对内容的质量做到精准的把控, 一旦在没有核实消息的情况下抢噱头, 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就会被抢“阅读”抢“增粉”的行为所践踏!虚假的信息和谣言会被不知情的网民大量转载传播, 对判断力较差的青少年群体更是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随着科技进步, 网民使用智能终端的数量不断攀升, 手机微信微博等平台的诞生更是促进了用户实名制的发展, 然而一些手机病毒也悄然入侵到用户的终端, 一旦用户信息被窃取, 大量的垃圾信息和欺诈信息会对用户造成极坏的影响甚至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由于科技产品的迭代加速, 相当一部分自媒体仅仅只是依附在内容上, 而仅靠内容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已经稍显不足。无法利用核心技术对平台进行拓展开发, 自媒体慢慢就会被其他平台赶超并抛弃。

二、传统媒体眼中的新媒体

传统媒体在2000年至2010年这黄金十年一直处在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 为信息获取和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作出了表率, 这是传统媒体无法被取代的优势之一。而传统媒体有着严格的采编流程, 保证了内容定位的精准和质量。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时效性劣势尤为突出。需要经历多重工序的传统媒体面临着新闻变“旧闻”的尴尬局面!而海量信息却遭遇传播瓶颈, 例如电视广播受时间的限制, 报纸期刊受版面的限制, 无法将海量的优质资讯第一时间推送给用户成为了短板。但传统媒体经过漫长的沉淀与发展, 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公信力, 这个品牌公信力和知名度对于自媒体而言是无法比拟的。无论在任何领域, 品牌效应始终能留住相当一部分的受众, 而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资讯的二次传播, 将会吸引并留住更多的新用户。所以如今传统媒体纷纷加入到新媒体的阵营, 开设新媒体部, 积极转型, 利用自身媒体属性优势进行媒体融合, 扬长避短。例如使用微博微信平台对具有时效性的优质资讯进行整合发布, 对纸媒上的深度报道进行整合后迭代转发, 让资讯的传播广度产生量变, 达到填补瓶颈并扩充边界的效果。采用新媒体特性与技术, 传统媒体开始主动展开和自媒体的角逐。所以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可以认为是一个机遇, 通过竞争可以获得开启另一扇大门的钥匙。

(一) 传统媒体如何利用新媒体拓宽门路。下面通过展开几个传统媒体的案例来分析传统媒体如何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对自身短板进行反补、加工、重塑。

1.联手互联网大鳄共同创业, 建立新形态的联合指挥作战。羊城晚报是广东大型综合性晚报, 曾是广州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旗下有众多的周刊杂志网站, 同时也是最早一批开始加入到新媒体阵容的传统媒体。2014年羊城晚报新媒体推出以羊城晚报微信号为主力, 聚拢旗下掌上羊城、招财猫、粤直击、娱塘、羊城晓蛮腰、旅游周刊、校园达人、青年夜校、微生活、岭南名医馆、学大大、美食美客、摄影俱乐部、旅游吧、股民俱乐部十六个微信号的微信矩阵。2015年3月, 羊城晚报率先和腾讯合作签约, 在羊城晚报原址733号大院中联合打造腾讯创业基地。在新媒体大浪淘沙的环境下,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果敢前行, 将原址作为孵化创业基地, 而整体报社员工东迁至集网络属性和孵化项目为一体的羊城晚报创意园, 并着手建设了全媒体指挥中心, 全力发展促进媒体转型、升级、融合。全媒体指挥中心配备十四块LED电视组合而成的动态显示屏, 24小时监控着全网热点信息动向。进一步升级后, 动态显示屏将能实时显示并定位记者的位置, 由全媒体指挥中心统筹调度前线记者前往事发地点采访报道。而指挥中心入驻有羊城晚报新媒体的“两微一网”, 并有专员对舆情进行监控把关, 利用了自身媒体属性和技术上的优势, 缩短了资讯加工生产的流程和时间, 并改变了现有采编体制, 设计了一系列适合新媒体的采编流程, 大大提高了资讯收集发布的效率。这是针对传统媒体自身短板进行融合改造的一种较好的手段和方法。

2.技术先行, 掌控嫁接新媒体平台。青岛日报属于中共青岛市委机关报, 是一份定位于经济类的综合性日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青岛日报传媒集团也看到了其中的机遇。青岛掌控就是旗下全资新媒体公司, 以“全移动, 国际化, 有特色”为发展战略, 为中国全媒体平台提供解决方案为目标, 平均年龄在25岁的新锐专业策划编辑团队、设计技术团队及推广销售团队, 构架起集策划、宣传、推广、互动于一体的新媒体团队。由该团队精心开发的“掌上青岛”客户端更是集合了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子报子刊、青岛全搜索网、青岛手机报及青岛同城媒体特色内容资源, 打造新媒体融合与互动平台, 集新媒体策划、建设、活动、营销为一体的优化组合, 并采取边建设边运营、边推广边创收的新路径, 已成为目前新媒体运营、盈利模式的探路者。

3.联手互联网大牛挖掘潜在新媒体人才培养计划。浙江日报是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报, 是浙江省最具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主流纸质媒体。随着媒体局势的变革,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2013年花了近32亿收购盛大旗下的边锋和浩方, 试水游戏对战平台, 谋划着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 并推出了为游戏平台的用户量身定制的新闻产品, 根据用户接受度和使用偏好基础不断分析更新。2015年1月, 浙报又和阿里巴巴进行深度合作, 共同出资创建“浙报·阿里大学生新媒体创新创业基金”, 鼓励培养大学生新媒体人才。这是因为浙报已经意识到即将出现的媒体转型融合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缺口, 同时针对传媒专业的大学生提前适应新媒体媒介属性的认识和看法, 促进传媒业教育业改革, 随之带动传统媒体的变革。

(二) 传统媒体融合发展, 技术成为敲门砖。无论是哪一家传媒集团如今都与新媒体结缘, 开拓新媒体领域的用户。而要在新媒体立足, 关键因素从原来的“内容为王”、“渠道为王”, 新增加了一个名词———“技术为王”。羊城晚报利用技术改造, 建设了聚融合发展的全媒体平台;青岛日报利用技术开发, 将技术型人才汇聚, 开发出解决全媒体平台的内容以及产品;浙江日报则通过收购技术平台和发展潜在式新媒体人才, 为将来新媒体壮大谋求突破口。虽然三家媒体对新媒体的发展规划均不同, 但是从侧面仔细分析却发现, 三家传统媒体均离不开技术层面的创新。无论是打造平台、开发产品、聚拢人才, 这些都与新媒体技术息息相关, 过去一直以“内容为王”的传统媒体已开始转变观念, 向“技术”领域靠拢, 从生产适应大众口味的产品开始, 着力于“内容+渠道+技术”的新型资讯产业模式, 从原来的“内容”到“用户”转型。

如今传统媒体依靠信息垄断赢取利润的方式在新媒体面前已经岌岌可危, 单向为受众提供资讯产品, “喂”饱受众的模式已经不受青睐。如何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 利用技术手段, 根据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内容产品才是今后传统媒体转型融合, 可持续发展, 稳健盈利的康庄大道。

摘要:新媒体如今已不是一个新兴的名词了, 它渗透到各行各业, 甚至是当初对它不屑一顾的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并非此消彼长的简单关系, 而更像是桥梁, 如以技术开发为核心的新一代媒介属性。如何抓住机遇, 利用技术核心在这个大融合时代实现转型升级乃至共赢, 是属于我们这一代媒体人共同关心的话题。

关键词:新媒体,自媒体,传统媒体,网络技术

参考文献

[1]潘祥辉.对自媒体革命的媒介社会学解读[J].当代传播, 2011

[2]佟勇.谈网络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J].新闻传播, 2014

[3]杨波.英国传统主流媒体在全媒体转型方面的经验[EB/OL].慧聪网, 2014-12-19

[4]宋彦霞.在融合的大环境下找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生存之道[J].探索与争鸣, 2015

[5]杨家波.构建本地化移动互联第一平台[J].传媒, 2015

[6]刘胜男.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新突破——访阿里巴巴集团新媒体事业部总监黄磊[J].传媒教育, 2015

大变局:平台为王与媒体生死 篇2

从二○○九年触屏技术被大规模运用于手机开始,移动传播时代来临了。“新媒体”、“自媒体”等新概念纷至沓来,浮泛喧嚣。唱衰传统媒体,几乎成了所有所谓“自媒体人”和“新媒体公司”的必备议程。非但如此,传统媒体和媒体人也开始迷茫,旧世界,真的瓦解了吗?

新世界的版图清晰可见,一个由互联网(下文为避免繁复,“互联网”意指PC端和移动设备构成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特指使用触屏手机与PAD移动设备上网)交织而成的无限空间。但媒体在新世界的位置,却十分模糊,至今也未取得共识,反而争论出一堆令人困惑的新词。

回到本源意义上,什么是“媒体”?它的首要条件,是国家认证并许可新闻采访、出版发行的组织。用“新媒体”解释互联网传播,基本说不通,甚至会发生越来越大的歧义。

要分析现状,首先应放弃对这些喧嚣的词语的争议,直面当前互联网生态。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媒体带来的颠覆性挑战,是如何在入口级平台上生存,并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

入口级平台的霸权

什么是入口级平台?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简单回顾近三十年传播形态的变革。

二○○○年之前,传统纸质图书、杂志与报纸,仍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当然,还包括广播电视。二○○○年前后,电脑开始普及,与之同步的,是上网人群的不断扩大。互联网的普及,使得获取信息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网络即时通信工具、新闻门户、各种论坛与检索工具,都在供给资讯。毫无疑问,互联网相对于纸质读物的资讯供给方式,是革命性的突破。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供应量大、呈现方式多样等新特征,传统媒体远远不及。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前后,生活方式又发生新的变化。触屏设备、移动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信息获取方式又发生了重大变化。移动互联网呈现的主要特征,是地图定位实现生活服务移动化、依据即时信息推送实现资讯速销,以及用户根据兴趣爱好实行自主订阅。入口级平台,就产生在移动互联网革命之中。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二○一五年七月发布的《第三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二○一五年六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即6.68亿人口。其中,手机网民5.94亿人口,占比88.9%;台式机网民4.57亿人口,占比68.4%;笔记本网民2.84亿人口,占比42.5%。因为存在用户重叠,台式机与笔记本网民相加人数总和,并不等于PC网民总人数,也就是说,我们在此份报告中,还无从对比手机网民与PC网民数据。事实上,二○一四年七月CNNIC发布的《第三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就已指出:“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 83.4%,首次超越传统 PC 整体使用率(80.9%)。”此次报告中,虽然没有提及对比数据,但指出“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对比PC的优势,在进一步放大。

实际上,CNNIC的统计相对保守,TalkingData(北京腾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二○一四年中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10.6亿(包含重复单个用户使用多个移动设备的情况)。

无论哪一种统计数据,都说明移动互联网已是当之无愧的王者。然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PC用户,还不是最主要的优势体现,由于移动设备的便携性与二十四小时在网的特征,在对用户时间的占有上,移动设备毫无疑问已远超PC。

PC时代,互联网最主要的入口是IE(浏览器),IE是分发所有PC软件的第一块奠基石。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IE不再是最主要的入口,而是APP(手机、PDA应用程序)占据了入口位置。

触屏颠覆PC,APP取代IE,对于传播而言,革命性的变化出现了。传统互联网时代,资讯革命产生新闻巨无霸,是门户网站。搜索工具与社交软件尽管霸占了流量,但仍不是整合并传播新闻的平台。也就是说,新闻在传统互联网时代,仍有其产业位置,而传统媒体则扮演了产业链上游的角色。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产生集成社交、游戏、新闻、购物、支付等功能的APP。新闻,成了此类APP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拥有过亿以上用户,集成社交、游戏、新闻、购物、支付等功能的“综合生活服务平台”,就是我们认为的入口级平台。根据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目前中国市场中,真正入口级平台产品为数不多,他们是腾讯系旗下的微信、QQ,新浪微博以及今日头条。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推进与变化,更具颠覆性的入口级平台仍会产生,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

在PC时代,一家互联网企业,往往只开发并维护两三款主要产品,这些产品之间,并不存在捆绑关系。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入口级平台这样的航母型产品,需要整合巨型互联网公司的各个部门。从入口级平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来看,移动互联时代,表面上是碎片化了(去中心化的APP与各种各样创新型公司),事实上则高度集权。这种集权,表现在产品本身集中各种应用功能,也表现在只有巨型公司,才有能力整合各个产业链条。

上图中腾讯系的微信与QQ,其装机量分别占到了83.1%与80.1%,领先第三名淘宝将近50%。毫无疑问,在装机量上,微信与QQ,已占绝对优势。非但如此,在占有用户使用时间上,这两个产品的数据更为惊人。

上图数据显示,微信与QQ两者之和,已占用户总使用时间的27.1%。也就是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使用腾讯系两款产品。这个数据,约等于前二十名其余十八款产品的总和。截至二○一四年底,Android应用商店拥有一百四十三万款APP,而iOS应用商店则有一百二十一万款APP。从对时间的占有量来看,中国市场上99.9%的APP,是事实上已死亡的僵尸APP。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入口级平台的霸权。入口级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获得的绝对优势,甚至远超PC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入口——搜索网站。

nlc202309040805

与入口级平台竞争并求存,是所有APP开发者的难题。对转型中的传统媒体来说,是通过自建APP,还是进驻入口级平台求生存,也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困惑。

媒体的西西弗困境

走向入口级平台,并非传统媒体自愿,而是迫不得已。回顾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追赶历程,即可明白转型之艰难。

尽管衰弱的传统媒体已成今日舆论场中被哂笑的主角,但走向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却捷足先登。

二○○九年,移动互联网开始攻城略地,不少传统媒体就开始布局APP业务。彼时,APP刚成为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传统媒体推出的新闻APP,或免费吸引用户,或付费阅读以实现商业价值。但总的来说,如何商业化,却少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

五年过去了,转型很不顺利。传统媒体的业务中,发行量下降,广告份额下跌,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更令人不安的是,传统媒体在移动端的APP战略中,也几无斩获。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除极少数有高端影响力的报刊在APP付费阅读上获得盈利之外,大多败走麦城。

走向未来,没有疑义,战术执行很坚决,战略目标却迷失了。在移动时代的APP上,传统媒体无法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盈利举步维艰,这是什么原因?

从二○○九年至今,五年多的时间,关于移动端阅读的利弊,已经很清晰。传统媒体发力APP失败,非战之罪,而是输在了对移动互联网趋势、特性没有清晰的认识。

从用户(读者)角度来看,在狭小的手机屏上,下载一堆差异不大的新闻APP,纯属多此一举。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不可逆的特征,是用户越来越“怠惰”,能通过一个手势解决问题的,绝不采用第二个手势。在这种情境下,一堆差异不大的新闻APP,不仅占用用户有限的存储空间,更使得获取新闻变得十分繁复。不断操作、跳转到不同APP寻找新闻,并且还要排除同质化十分严重的消息类新闻,使各个传统媒体的新闻APP变成了鸡肋(甚至包括部分原互联网新闻门户开发的APP)。再忠诚的读者,当他发现在一个平台上,除了生活、娱乐、购物之外,还可以综合阅读各类新闻时,这些新闻APP就只剩下被卸载的宿命。

毫无疑问,当平台足够强大,转变成入口级平台之后,新闻出版机构自建APP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从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情况来看,二○○九年至今,是入口级平台形成并不断扩大其统治力的过程。由此,传统媒体必须放弃自建平台,转移到入口级平台重新获取读者。

入口级平台用户规模大、占用用户时间长,天然具备消费内容的能力。平台崛起之后,无一例外都开发了新闻资讯与“自媒体”折叠窗口。不同之处,仅在于各平台对内容折叠形式的差异。

媒体需要在平台上求新生,而平台也需要内容。由此,移动互联网时代最诡异的现象产生了。传统内容生产者(媒体、作者),纷纷在平台上创造内容,想尽一切办法招徕读者、取悦读者,以吸引更多的“粉丝”(订阅用户),而原本有偿的内容,却彻底免费了。尽管各个平台也推出了配送广告、赞赏等方式让用户去消费内容,但显而易见,对于大多数内容生产者来说,原有付费订阅的商业模式,被彻底打碎了。

于是,媒体与作者同时陷入了一种西西弗困境:既要生产内容,又要内容免费;既要招徕“粉丝”,又不能让“粉丝”消费。这对于内容采购、运营成本更高的传统媒体,伤害尤大。【注:有少数作者(尤其是科技类),个性突出、定位准确,确实已通过广告、读者赞赏等方式获利。但这也仅是百万自媒体人中的极少数,大多数自媒体人,只能把为移动端的写作当成娱乐而已。】

还有一种来自内容生产者之间的搏杀,也使得传统媒体难以在平台上创造成熟的商业模式。在传统媒体入驻平台之际,“自媒体人”时刻扮演着前者“杀手”的角色。原本传统媒体是一个承载大量作者内容的载体,扮演的是教练员的角色,现在却不得已下场,成了运动员。问题在于,传统媒体有自身严格的内容产生规则、有更高的运营成本,而“自媒体”(实际上不是媒体,而是写作者)不需要遵循苛刻的内容生产规则,且运营成本低(甚至没有),来去自如,随时可以撤退。

内容生产者(媒体、作者)在平台上辛勤耕耘,获得了大量“粉丝”,却无法建立“粉丝经济”。更为糟糕的是,尽管一份报纸(或作者)非常出色,但现在面对的竞争对手成千上万,如果自身个性不彰,在读者心目中,就变得面目模糊,可有可无。

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APP,还是入口级平台,都不能给传统媒体带来盈利(或仅有微薄盈利)。未来就在脚下,前途却越来越渺茫,向读者强颜欢笑,与无穷无尽的对手缠斗,最后只能安静地阵亡。这是何等的尴尬与悲凉!

媒体的未来在哪里?

应该认为,这天然就是一场极不公平的竞争。除非全部传统传媒、作者联合起来抵制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否则趋势难以逆转。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游戏规则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传统媒体,必然走向死亡吗?

应当指出,正在遭遇移动传播灾难的传统媒体,是原有的综合性市场化媒体。构成这些综合性市场化媒体的奠基石,往往是同质化的消息类新闻。无论记者如何选取报道角度,永远改变不了消息类新闻最关键的部分:传递即时性的信息。

nlc202309040805

这块基石,在移动互联网之前的新闻门户时代,已经松动了。但新闻门户受限于新闻采编权与权威认证,并没有彻底瓦解传统媒体的消息类新闻。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媒体、平台纷纷上阵,反而瓦解了信息垄断与竞争对手少的优势。任何一款APP向用户推送同一条消息类新闻,用户得到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换个角度说,既然各媒体、各平台推送的消息类新闻基本面貌一致,为何用户要去订阅不同媒体?

由此,移动互联网传播时代,对传统媒体来说,第一项必须要忍痛割爱的业务,就是原本的奠基石:消息类新闻。这不是数年之前投入APP的怀抱,也不是转战入口级平台赚吆喝的形态转型,而是砍掉自身最重要的产品线,重新定义媒体。

移动互联网时代,能真正赢取用户的,只有价值独特、面貌清晰的内容。而对传统媒体来说,由大型传媒机构合力才能完成这样的内容,才能全面领先单打独斗的作者群。比如,全方位的深度调查、大数据报告、深度影像视觉作品、组织大型论坛,以及发表专业、有社会效益的学术研究,这些内容,是传统媒体转进的必然方向。也就是说,综合性媒体必须要将消息类新闻的市场空间让出,将自身业务转向为愿意支付费用的读者与企业(或者政府)服务,从消费性媒体转型为一种半媒体半智库的“智媒”。

这对综合性市场化媒体来说,将是极其痛苦与困难的过程。业务切割,意味着人员大调整,也面临重塑商业模式的挑战。但无论如何,“智媒”是未来媒体唯一的去处。

“智媒”,是传统媒体一种向上的转型方向。我们也认为,传统媒体还有另一种向下的转型空间,就是去媒体化,变成本地资讯、广告运营服务商。通过自身的认证优势,进驻平台,宣发本地资讯与广告,以求变现盈利。但应当指出,这种去媒体的转型,事实上是自判死刑,等同于附带供给资讯的广告公司。

言及此,我们对某些已有高品牌价值、本身就在承担“智媒”角色的报刊,抱以乐观态度。它们在移动互联时代,并不需要去折腾APP,也不需要使劲在入口级平台上赚吆喝,它们所要做的,是进一步维护并提高自身的内容优势,并借用移动互联网的各个平台宣发自身的价值(而不是无目的地宣发自身的内容)。同时,在未来版权日益严密的情况下,具备“智媒”价值与地位的媒体,走向网络付费阅读,也有利降低自身运营成本。

这是一个新闻高度同质化、碎片化的移动时代,但未来,却属于那些面貌清晰、立意深刻,真正能影响人、影响时代的媒体。

媒体不死,但必须思考未来,布局当下。

新媒体为王 篇3

1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处境

1.1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舆论下的情况

新媒体极大的影响着现代社会。首先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媒介领域占有率持续下降 , 传统媒体依靠广播、电视等途径传播信息 , 控制着信息选择与发布的权力 , 而受众被动地接受信息。在电话、网络等新媒体出现后 , 在媒介生态中掀起了革命的风暴 , 信息传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其次 , 信息传播中各种非专业队伍迅速崛起 , 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 信息的模式由单向传播模式转换为交互模式 , 信息传播容量很大、成本低 , 非专业大众的加入让新媒体的信息量更加庞大 , 信息内容更加复杂。据调查 , 一部分社会信息是由专业的社会大众所发布。新闻失去了控制力 , 导致很多政策禁区也不再有意义 , 传统媒体可以就渠道跟进 , 发掘新闻。还有 ,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单向以点传播 ,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可以进行双向以面、单向以面、双向以点等方式传播。面对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 信息显得大量分散 , 发布者身份隐蔽安全 , 技术要求低 , 行政控制力小。且由于新媒体的信息的自由化 , 极大的提高了民众的知情权。相对于传统媒体的被处理信息单向传播的方式 , 民众知情权有限 , 也缺乏民众意见交流 , 导致公共决策忽略群众意见。新媒体环境放大了社会舆论的力量, 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 让群众意见得到重视 , 促进了社会精神力量的崛起 , 对未来公共行政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再者 , 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 , 人们愈来愈重视自身的权力及尊严 , 新媒体环境能够让民众增广见闻 , 消息灵通 , 且相互交流能采众家之所长 , 让思想得到充实完善 , 与此同时 , 民众还能在公众政策上与政府进行交流 , 对公共政策以有利于公众的方向进行讨价还价 , 让决策更加透明 , 让政府由全能转化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最后 , 由于各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文化 ,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 , 新媒体的涉及面广 , 传播范围大 , 各种文化之间也相互传播 , 很容易导致某种文化被全球化浪潮所淹没。在文化传播这一方面 , 我国的影响明显要弱于西方 , 新闻舆论的争斗也异常激烈。这一点也是需要注意的。

1.2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问题及定位

在新媒体环境下 , 传统媒体处于本身就存在 , 但正处于弱化状态需要重新站起来的状态 , 这是在新媒体环境下 , 传统媒体必须经历的阶段 , 这就需要传统媒体能够正视自我 , 走出新的路线以图转型再造。

由于传统媒体规模较大 , 国家已经没有办法完全承担媒体所有的开支 , 对于这一方面 , 媒体需要“自负盈亏”, 传统媒体可随意动用政府资源 , 对公共资源没有节制的占用 , 甚至违反规则保证自身的垄断地位。且由于传媒比例的减小 , 国家没有办法对其传播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 , 导致政府控制权下降。还有 , 由于中国是世界大国 , 所受关注较多 , 所受到舆论也就相对增多 , 所以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强民众的心理和精神还有品德上的素质。

在新媒体环境下 , 传统媒体需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 , 传统媒体很大程度上被弱化 , 需要以新形象来面世。首先 , 由于传统媒体身为政府的载体 , 让民众产生误解 , 认为媒体工作全由政府控制 , 因此 , 传统媒体虽然仍需要为政府提供宣传与服务 , 尽量少为政府提供“舌喉”功能。在为政府塑造形象的过程中 , 要尊重民众信息自由 , 且关于政府报道要各种意见平衡 , 让宣传独立、有说服力。其次 , 传统媒体作为公共论坛 , 需要引导民众意见。网络媒体虽然给了公众一个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 可是缺乏引导机制 , 社会情绪没能及时的得到引导 , 可能会造成社会危机。还有 , 传统媒体需要充当民间的社会舆论向导 , 当民众无法理性思考时传统媒体需要及时的提供一个准确而权威的咨询 , 以防出现舆论暴力、道德丧失。最后 , 传统媒体需要及时曝光社会丑恶行为 , 这样可以防止网络中的小道消息私下传播 , 避免造成舆论暴力 , 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

2 传统媒体未来发展的方向——内容渠道皆为王

2.1 内容为王

内容为王是传统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不管是什么时代 , 民众接触媒体都是想要得到一些信息 , 或是政府决策 , 或是休闲娱乐方面。传播内容是新闻的根本 , 是传媒行业的本质需求。因此 , 不管以后媒体环境是怎样的 , 媒体传播的主体是信息内容 , 这一点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与媒体环境不具有较明显相关性 , 只要传播的内容能够让受众感兴趣 , 得到民众的喜爱 , 便能更好地实现发展。

2.2 渠道制胜

渠道制胜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在新的媒体环境下 , 只有好的内容还是不够的 , 现代传媒还需要有效的传播途径 , 才能让传播信息有更广大的受众。传统媒体的发展需要内容、渠道双威望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走出一条新路。让传统媒体结合当前网络等新的传播渠道 , 或许目前效益不明显 , 但长远来看 , 发展空间广阔。

3 结论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发的时代 , 存在着许多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 , 传统媒体若要成功的改革 , “内容渠道皆为王”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是传统媒体所需要遵循的一个准则。以内容为王 , 从渠道制胜 , 在为政府塑造形象的同时 , 在国家有利的相关政策下调整媒体产业的格局 , 加大传统媒体的改革力度 , 为传统媒体的发展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张惠建.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媒体发展战略——刍议南广传媒“全媒体”战略[D].2010.

[2]周必勇.内容渠道皆为王——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战略[J].三江学院学报, 2010 (3) :71-75.

[3]严威川.我国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角色定位问题探讨[J].新闻天地 (下半月刊) , 2011 (6) :23-24.

[4]骆正林.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传统媒体的角色定位[J].新疆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10 (1) .

[5]胡香文.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经营发展之路[J].传承, 2014 (2) .

新媒体为王 篇4

1 综合型高效平台

AMD至尊APU A10-6800K是本套配置的核心,它拥有高达4.1GHz的主频,并可自动超频至4.4GHz。同时它也未锁定倍频,让用户能轻松地进一步超频。至尊A10-6800K融合的HD 8670D独显核心已经拥有了相当强悍的3D性能,足以替代部分入门级独立显卡,应付各类网络游戏已绰绰有余,部分要求稍高的3D大作亦可在较低的特效环境下轻松驾驭。而在日常使用方面,A10-6800K同样能通过它强大通用计算能力为用户带来高效表现。配上高频内存和稳健的A85X主板,即可保证平台整体性能的均衡,这套融合配置对于95%以上的主流用户来说都非常适合,性能够用价格不高。无论是游戏还是各种常见应用都可以胜过千元以上Core i5处理器搭配入门显卡的组合,可谓“一个顶俩”。

2 高效能学习平台

处理器AMD A10-5800K745元

主板技嘉F2A85XM-HD3499元

显卡处理器融合HD 7660D独显核心—

内存宇瞻盔甲武士DDR3 1600 4GB×2套装419元

硬盘希捷ST1000DM003 1TB SATA 3.0 7200RPM/64MB419元显示器宏碁G206HQL19.5英寸液晶显示器588元

机箱航嘉暗夜奇兵149元

电源航嘉冷静王钻石Win8版(额定功率320W)219元

鼠标/键盘雷柏1860无线光学键鼠套装89元

音箱漫步者R101T06 2.1声道音箱139元

合计 3266元

A10-5800K虽然已经不再是最强的APU,但它的整体性能依旧不弱,依旧是APU平台上的高效解决方案,它具备3.8GHz默认主频,最高可自动超频至4.2GHz。它融合HD 7660D独显核心,同样能够给用户带来较为均衡的计算/3D性能表现,《魔兽世界》、《DOTA2》等热门游戏大作可以在较高画质下轻松应对。A10-5800K综合性能同样可以做到“一个顶俩”,在应用性能上胜过千元Core i5处理器搭配入门显卡的组合。目前由于全新至尊APU A10-6800K的上市,A10-5800K的价格已经降到了非常理想的价位,非常值得出手。

3 旗舰级游戏平台

处理器AMD FX-83501299元

主板华硕M5A99FX PRO1199元

显卡迪兰HD7990 6GB4999元

内存威刚游戏威龙DDR3 1600 8GB×2套装869元

硬盘威刚XPG系列ASX900S3-128GM-C 128G SATA 3.0699元

西部数据WD10EZEX蓝盘1TB SATA 3.0 7200RPM/64MB429元

显示器华硕VW247N 23.6英寸液晶显示器1169元

机箱航嘉御辐王H405225元

电源航嘉多核X7(额定功率900W)888元

鼠标/键盘罗技G100s游戏键鼠套装239元

音箱惠威D1080-Ⅳ 2.0声道音箱780元

合计 12795元

FX-8350是AMD FX系列中目前在售最顶级的原生八核处理器,售价不过1299元,性价比非常出众。强大的多核性能及4GHz的默认主频让产品在运算能力上有非常出色的表现,用在顶级平台上再合适不过了,而且这款产品依然继承了AMD FX系列产品强大的超频能力。既然是最顶级的平台,那么显卡方面就只有Radeon HD7990这款双GPU显卡才能震住场面,迪兰HD7990 6GB不仅配备了两颗Tahiti显示核心和6GB显存,同时还配备了自主研发的超公版PCB,用料规格更高,供电环境更加高效稳定。而为了让不锁倍频的FX-8350获得更好的超频成绩,我们还选择了华硕M5A99FX PRO主板。这套配置可以说是目前性能最强大的PC平台之一了,也是目前最便宜的八核平台。

新媒体为王 篇5

学习全媒体经验, 创新报纸出版的全媒体思维

早在2010年,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就与百度合作, 由河南商报与百度共同运营本土网站河南一百度;2011年, 报业集团再度出手, 与腾讯合作打造大豫网, 实现大河报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补、互融、互动的舆论宣传新格局。

河南日报在全媒体变革和媒体融合上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但是对于新闻出版部门来说, 仍然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始终关注媒体发展的新情况。正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社长朱夏炎所说, 不论科技怎样发展, 传播手段如何更新, “内容为王”的实质不会变。[1]作为内容和思想的提供者, 传统媒体必须抓住当前稍纵即逝的机遇, 主动与网络合作,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开发报纸的内容优势, 以新媒体为载体, 实现数字化转型, 适应不断变化的读者口味和消费需求。

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命题, 是党报体现“内容为王”的主战场。两年多来, 河南日报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命题的“九论十八谈”以及“新九论”,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关键时刻, 在河南上下引发了空前的思转变、谋发展热潮, 充分体现了党报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形成正面舆论强势的特点。尤为值得一提的是, 在“九论十八谈”以及“新九论”的刊发过程中, 在河南省委宣传部的统一指挥下, 全省各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手机报等多种媒体通过各种方式刊发转载, 媒体资源统筹协调、通力配合, 实现了全媒体联动、报网互动、立体交叉、持续跟进的态势, 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合力。[2]

坚持“内容为王”, 应对全媒体变革, 既要解决技术问题, 也要解决机制问题。在实践中, 河南日报借鉴外媒经验, 经常性地与网络媒体合作, 把纸媒的重要稿件在网络上做成专题, 并把网络链接直接刊登在报纸上, 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内容共享, 增强了传播效果。2012年3月11日, 《河南日报》推出了两个版规模的省委一号文件的解读深度报道, 除了利用一版报眼的位置进行导读外, 还在大河网同时刊发了专题报道, 邀请网友进行互动, 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着眼于迎接全媒体时代, 坚持“内容为王”, 党报版面编辑要在“创新、提升、求质、重效”上下功夫, 实现“一个突出、两个强化、三个着重”。“一个突出”, 即突出全媒体思维;“两个强化”, 即强化政治家办报意识、强化职业家办报素质;“三个着重”, 即着重研究网络媒体发展新特点, 着重学用结合、提升哲学思考, 着重激发夜班编辑潜能。

加强新闻整合, 提高版面语言策划水平

首要的是强化政治家办报意识。长期在深港两地值夜班的香港商报总编辑陈锡添认为, “有大局意识和新闻敏感才能把好关, 一篇文章到你手里如何发, 就看政治智慧了;新闻摆在不合适的位置, 就会出错;媒体人出了错就是大错, 没有小错”。

结合对全媒体的理解, 夜班编辑对于“什么是好版面”要有新的认识。不少夜班编辑提出, 报纸首先只有被看, 然后才能发生读的行为, 视觉元素比文字更快速地吸引读者;一个好的版面, 就是将最好的内容以最适合读者阅读的版面空间陈列出来;要对重要新闻进行纵深报道, 除了新闻事件本身, 还要就读者可能关心的问题组织稿件, 从而使一条新闻跳出事件本身, 体现出多角度的报道方式。

在日常新闻的处理过程中, 夜班编辑要注重对新闻资源的整合和处理。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 为单一新闻配上背景链接、名词解释、评论、微博照片等, 并通过开设权威发布、真相、新闻延伸等栏目, 提高新闻资源的整合能力;强化对新闻头版、新闻栏目的相互配合与补充, 建立媒体新闻潜在的联系和依存关系。比如2011年9月, 天宫一号发射后, 河南日报推出的《天宫梦》《神八天宫携手舞太空》等特刊, 都是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 对新闻热点进行了深度挖掘, 前后版面联动, 多个角度呈现, 是可看性较强的精品版面。

及时梳理民意, 夺取和掌握话语权

信息时代几乎无秘密可言。有统计分析, 突发事件如果不进行科学、有效引导, 6小时内就可能形成新闻热点, 12小时内就可能传遍全国, 24小时内就可能传遍全球。

尽管网络传播迅速, 但是对于广大网民来说, 仍然希望通过传统媒体来核实突发事件的真相, 这就为党报掌握话语权提供了前提。对于突发事件, 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重报态度、跟进结果”。尽可能培养主流专家学者团队, 积极与意见领袖沟通, 争取新闻事件的解释权。

坚持“内容为王”, 应对全媒体变革, 就是要在突发事件等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中, 形成积极善意建设性的报道原则, 在努力做到独立独特独家独到的同时处理好管理和疏导的关系、宣传和说明的关系、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要区分开具体问题与区域发展大局的关系。

互联网的普及, 打开了公众话语权的大门。“在新闻事件的背后, 不时可以看到民意沸腾的痕迹。”凤凰卫视主持人邱震海认为, “民意也要梳理, 不能放任民意成为民粹, 要积极为民众梳理茫然情绪, 这样他们的情绪就会释然, 媒体也因此而拥有了事件的诠释权。”

在梳理民意、引导舆论上, 夜班编辑要充分利用每天召开的编前会和夜班会, 传达有关方面的宣传注意, 研判来稿宣传动向, 在稿件版面的编辑上, 强调民生视野:今天的中国面临很多问题, 老百姓的问题和领导人面临的问题其实一模一样, 新闻刊发和时事评论不能把老百姓和政府对立, 而是要善于透过表象看本质, 在分析的时候把握好“度”, 不要偏颇, 更不能来稿照登。

要提倡编辑用研究学问的心态分析新闻事件, 提供帮助受众合理理解生活的知识框架;用良好的语言系统营造舆论气场;不在问题的表层上发泄情绪;要善于把敏感问题专业化技术化;通过网络微博收集分析意见, 从而做到引导舆论、留住受众。

认真做好标题, 提高网络易传性

今天的党报, 已经通过电子报、手机报等方式实现了与网络的深度合作, 报纸的报道往往即时实现了网上的传播。在这种形势下, 坚持“内容为王”、扩大传播效果, 必须充分考虑网络传播特点。党报夜班编辑在做标题的时候, 不仅应该注意实题的运用, 而且要充分考虑到网络传播的特点, 不渲染、不夸大, 努力把标题“做实、做短、提炼新闻点”。

比如, 原题《大陆宣布惠及两岸民众新举措》, 改题为《第三届海峡论坛推出多项惠及两岸新举措 (引) 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两周后启动 (主) 河南修武将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副) 》。在突出主要内容的同时, 突出了新闻的地域性。比如, 原题《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引)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协调 (主) 》, 改题为《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引) 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拆迁管理 (主) 》。改动后的标题突出了中央对耕地保护的决心, 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

“关注省会打车难”系列报道是河南日报在民生报道方面的一个重点。夜班编辑在制作标题时, 注重标题的通俗和亲切。原题《期待道路畅通减少资源浪费渴望提高运价呼吁文明出行 (引) 出租车司机道出内心诉求 (主) 》, 改题为《打车难听听的哥的姐怎么说 (引) 跑快点多挣点“被违章”少点 (主) 》。改动后的标题更上口、更易记。

在应用全媒体思维制作标题的过程中, 夜班编辑们感到, 好的标题应该多用实题, 简洁明快, 语言凝练;应该幽默、新奇、有悬念、能够给人以联想等, 同时符合“短、深、贴、实、奇”的原则;标题细节化、故事化是已经相对传统的做法, 拟人化和比喻可使得概念更深入人心;媒体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 而创造一个概念, 并被人们接受, 这正是媒体影响力的一种体现。[3]

突出“走转改”稿件, 倡导版面服务基层导向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新闻界开展“走转改”活动, 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 丰富了党报的新闻传播理念, 提升了党报的引导能力, 体现了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实践。[4]

在内容上突出“走转改”稿件, 就是要在版面上反映民生报道、关注基层报道。以“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为标准, 把更多的报道瞄准基层, 积极反映基层声音, 不断创新思想、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法, 在版面上突出“走转改”稿件, 使新闻报道常看常新, 充满生机和活力。

把“人”作为经济报道的主角, 从影响读者生活的角度出发报道新闻。通过关注大学生就业、进城务工农民等群体, 反映他们的需求, 同时及时报道相关部门在解决教育、就业、医保等问题上的政策, 并把这些政策变化用身边的实例讲出来, 让群众看得懂、听得清、用得上。在树立社会责任公信力的同时, 引导公众的价值取向, 强化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5]

突出经济报道的贴近性, 用讲故事的手法讲经济, 变专业的数据为百姓语言, 变专业视角为民生视角, 突破报道单向度的宣传性, 做到生动与专业的统一。

为了更好地在“走转改”中体现“内容为王”, 河南日报夜班编辑还建立了基层联系点制度, 开展“五个一”活动, 内容包括旁听一次县委常委会、参加一次县领导接访活动、联系一个小微企业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一名乡村基层干部、帮助一位留守老人或者留守儿童。“走转改”的实践过程其实也是夜班编辑提高对现实认知能力的过程。在版面服务基层的同时, 夜班编辑积极采访带着问题走转改, 在走基层中培养党报编辑不怕吃苦、不讲困难的优良传统, 提高个人群众工作水平和新闻素养, 丰富了“走转改”报道, 强化了“内容为王”的责任意识。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报业发展如逆水行舟, “只有一天的成功, 没有成功的一天”。全媒体变革才刚刚开始,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 “内容为先、内容为王、内容为上”是对改革发展提出的全面要求, 涉及理念、流程、业务素质等各个方面。党报迎接全媒体变革、实现媒体融合, 不是放弃而是扬弃, 要持续做好现有工作, 增强内容提供能力, 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并积极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务实宣传、创新求进, 跟着新闻走、跟着时政走, 力求在时政新闻的权威发布、深度发掘、精准解读上有新提升, 在社会热点的快速反应、深度分析、有效引导上有新突破, 不断壮大党报事业, 扩大影响力, 增强引导力, 推动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两不三新”科学发展, 生动描绘中原崛起的历史画卷。

参考文献

[1]朱夏炎.“内容为王”的实质不会改变[J].中国记者, 2011 (11) .[1]朱夏炎.“内容为王”的实质不会改变[J].中国记者, 2011 (11) .

[2]何平.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M].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1.[2]何平.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M].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1.

[3]戴维·波普诺.社会学 (第十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3]戴维·波普诺.社会学 (第十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4]赵铁军.用“走转改”推进党报创新[J].新闻爱好者, 2012 (8) .[4]赵铁军.用“走转改”推进党报创新[J].新闻爱好者, 2012 (8) .

新媒体为王 篇6

1 网络媒体的优势

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纸质期刊在实效性、互动性、直观性、信息量及成本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传统纸质期刊均有固定刊期, 其中尤以月刊或双月刊居多。而网络媒体具有方便、快捷的发布手段, 几乎没有出版周期, 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实时传播信息和随时更新信息。尤其现在日趋走红的"微博"正以惊人的速度使“每日新闻”变成“每秒新闻”。

对于传统纸质期刊的信息内容, 读者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互动性较差。而网络媒体则有强大的信息储存和检索能力, 超文本链接更是网络媒体特有的技术手段, 能将相关事件的背景资料、发展趋势和看法等最大范围地扩展、传播。受众可以对自己需要的信息和关注的内容, 自由浏览、选择。同时网络媒体通过论坛、博客等网络工具, 使受众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发表见解, 发布自己的信息, 受众与媒体的互动性不断加强。

网络媒体几乎具备了当今已有传媒的所有表现形式, 是目前唯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传媒, 它融人文字、图片、影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元素, 向世界各地发布信息, 同时收集世界各地的信息。真正实现了无国界、多元文化并行传播, 相较于传统纸质期刊必须支付纸张、印刷、运输及采编等成本, 网络媒体的运营成本近乎是零, 终端只需一台电脑, 架好网站、准备好内容, 就可以迎接众多的网民以及随之而来的广告收益了。

2 传统纸质期刊在内容选择方面的误区

在网络媒体不断主流化的今天, 传统纸质期刊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还是自身在内容选择方面存在的误区, 主要有以下三点。

时下很多纸质期刊流行“复制粘贴”型的写作方法, 转载网络上传播的内容, 这显然不能发挥纸质期刊内容的特点, 也显示不了纸质期刊的文字优势, 反而会危及纸质期刊的舆论主导地位。

目前部分弱势纸质期刊在网络媒体的强势冲击之下, 已经到了生存的艰难时刻, 还在一味追求信息量的大而全, 进行扩版和增加出版周期, 加大成本, 结果只能更快停刊。

不注意内容同质性过大的问题, 盲目对一些所谓能够带来轰动效应的事件跟风炒作, 使读者感到所阅读的内容与从网络媒体等渠道获得的没有太大差别, 没必要非购买纸质期刊, 导致读者数量减少。

3 内容是传统纸质期刊生存和竞争的法宝

纸质期刊与网络媒体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内容的竞争。因此, 选择特别是占有优势内容资源, 对相关资源进行配置、加工和整合, 形成内容竞争力对纸质期刊的发展来说至为关键。纸质期刊除了要避免上述内容选择方面的误区, 还应根据自己主办媒体的目的来确定刊发的内容。把最符合读者取向要求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出版规划, 形成纸质期刊的版块划分、栏目设置等, 并以恰当的体裁、结构和语言文字, 合理、美观的版面形式体现出来。针对网络媒体的竞争优势, 传统纸质期刊应趋利避害, 找出自己长期形成的内容特色, 做相应的拓展和丰富。下面对纸质期刊可以进一步强化和挖掘的内容进行归类分析。

3.1 内容的权威性

作为媒体, 无论是传统的纸质期刊, 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 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但由于目前针对网络媒体还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 海量信息、批量转载, 受众选择信息的自由性与随意性, 以及难以确定最初的信息发布者等, 都导致网络信息失真, 结果擅自转载、侵犯版权、虚假消息、网络垃圾等问题成了网络媒体的先天不足。而与此相反, 传统纸质期刊的信息传播一直受政府严格管理和监控, 拥有完善的组织机构、成熟的信息采集与发布体系、相对固定和训练有素的专业采编、发行队伍, 信息的采写、编排、印刷都有严格的章程, 如有人故意造假, 会被迅速查实, 找出当事人和肇事环节, 因此传统纸质期刊刊载的信息常给人以权威、可靠、真实的感觉。内容权威性成为传统纸质期刊与网络媒体展开竞争的最大利器, 纸质期刊应充分利用这一点, 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 引导社会主流舆论导向。

3.2 内容的深度

在网络时代, 读者要从庞杂无尽的信息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具体信息, 会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传统纸质期刊的采编人员可以通过自己对信息的分析解读能力, 筛除大量垃圾信息, 找出真正对目标读者有用的东西。这项筛选工作可以为读者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 尤其可以吸引舍得花钱买信息的高端读者。由此不难看出, 传统纸质期刊不应一味地与网络媒体拼抢“第一时间”播报信息, 在这方面即使不断扩版, 也不一定具有优势。相反如果能利用不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以充裕的时间进一步挖掘内容的深度, 从而体现出在全面掌握事实和调查后所具有的客观性, 就可以吸引一大批需要深层次阅读的读者。尽管这时纸质期刊缺少了第一时间迅速反应的优势, 但却强调和凸显了自身对内容的综合能力和深度研究能力, 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在有限的版面内, 舍弃的肯定是一般的资讯, 呈现给读者的必定是最精要、最深刻的内容。

3.3 内容的公信力

数千年来人们习惯了依赖文字进行思辨, 而传统纸质期刊的根本优势也在于文字的力量, 人们可以用自己的大脑还原和思考文字中包含的信息。虽然现在网络上不乏写作高手, 但纸质期刊与网络媒体一较高下的根本还是文字, 国内比较著名的一些纸质期刊, 无一例外都是在文字的运用方面独具匠心。纸质期刊的“文字”不可涂抹、不可更改、便于留存、可质证、方便读者再度思考, 是公信力的重要源泉, 因此纸质期刊应在文字上下工夫, 以优美的文字吸引更多读者。纸质期刊的编辑一般都比较严谨和负责任, 有时会为出现的错别字刊登更正启示, 这进一步体现了期刊的公信力。网络时代, 读者的阅读欣赏方式发生了变化, 短小精练的文字流行, 纸质期刊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 借鉴网络媒体的语言表现形式, 活泼而丰富, 但切忌过分娱乐化。不管如何, 纸质期刊还是应以严肃而理性的观点和积极的文化取向争取读者, 彰显期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3.4 内容的原创性和专业化

作者的需求是传统纸质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量数据表明, 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 作者对传统纸质期刊的需求仍然会维持相当长的时期, 专家学者们需要依靠传统学术期刊来发表科研成果、获取信息, 并作为他们引用文献的来源。就我国国情来说, 目前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仍然要以在传统纸质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评定个人学术成果和职称的依据, 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研工作者, 更是会把他们的科研成果首先投向有影响力的传统纸质期刊, 如核心期刊, 这些期刊无疑成为作者展示自己学术能力的大舞台。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纸质期刊能够给予著作权人即作者充分尊重 (肯定会给作者署名, 有的还有作者简介) , 并提供给作者经济利益。而网络媒体尚不能给予作者发表论文, 评定成果、晋升职称等所带来的一系列好处, 因此这类传统纸质期刊依靠这些专业的、作者原创的内容, 能够满足相应人群的需求, 有一定生存空间。

3.5 内容的区域化

我国地域辽阔, 信息技术发展在我国表现为地区间发展的极不平衡, 特别是在经济落后地区, 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和技术升级十分缓慢, 人们对网络媒体的接受和普及还有难度,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正是这一现实决定了传统纸质期刊还会为读者接受并长期存在。另外, 网络媒体通常关注热点、焦点问题, 而很少会对一个区域长时间关注, 这是由于区域所包含的信息量庞杂, 要运用网络了解区域, 检索会十分复杂。而生活在固定区域内的人虽然会被一些热点事件吸引, 但更多的还是关心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 会留心本区域内实用的资讯。从区域信息入手, 对地方事件进行筛选、归类, 使纸质期刊成为贴近地方生活的指南和读本, 奉献给读者, 这种独有的关注区域内容的地方性期刊会很有市场。

3.6 内容形式方便阅读

虽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2 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 截至2009年12月, 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 达到28.9%, 但是相对于我国十几亿的总人口来说, 这个数字仍然不算大。由于受计算机、互联网等条件限制, 年龄偏大、对计算机操作陌生, 忙碌奔波的工薪一族, 以及因视力或身体原因不适宜使用电脑的人员, 都有理由成为纸质期刊的常规读者。可以了解和针对这部分读者的需求, 充分借助纸质期刊便于携带, 易于保存, 随时随地方便阅读的特点, 在内容上体现出对这类人群生活的贴近和人文关怀, 同时在内容的表现形式, 如版式、插图、字体等方面, 充分考虑给他们带去便利, 并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留住读者。

4 结语

面对网络媒体的竞争, 传统纸质期刊的生存法则其实非常简单, 就是以内容赢得更多读者, 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和作者的需求。从战略上说就是“扬长避短”, 做足“权威”、“独家”内容, 重视“深度”、“专业”、“区域化”内容, 提高内容公信力、原创性、针对性, 方便读者阅读。努力发掘自身内容优势, 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素材, 这样也就无惧网络媒体的挑战。

摘要: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 对传统纸质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形成强烈冲击。对此, 本文在分析网络媒体的竞争优势以及传统纸质期刊在自身内容选择方面存在的误区的基础上, 探寻出适合纸质期刊深入开发的内容优势资源, 并根据特点逐一分析, 从而使纸质期刊能以独一无二的内容赢得读者和作者, 增强内容核心竞争力, 获得生存空间, 持续发展。

关键词:网络媒体,传统纸质期刊,内容,竞争

参考文献

[1]李静然, 魏丽惠.学术期刊网络化发展的思考[J].编辑之友, 2009 (4) :36~43.

[2]阎斌.传统纸媒如何应对新媒体之强势冲击[J].湖南社会科学, 2009 (6) :224~225.

[3]张秀丽.多媒体强势发展下的纸媒体优势[J].科学之友, 2009 (8) :157~158.

新媒体为王 篇7

正是在这样一个支持报业转型,进行体制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北京北大方正电子公司(简称方正电子)推出了基于全媒体技术的方正畅享全媒体新闻采集系统,充分发挥传统报业具有的完善的信息采编流程和系统的优势,提升内容整合能力,向各种媒体形态的受众提供既具深度、信度(公信力),又满足速度、宽度(海量)的具有竞争力的内容产品,使报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畅享全媒体新闻采集系统可扩大新闻信息来源、丰富新闻信息形式;支持第一时间获知信息、第一时间发稿,为创造有权威高度、思想深度、信息广度、亲切程度的文章提供支持。帮助编辑简化日常工作,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扩大信息空间和资源使用机会。采集系统可以同时向传统纸媒与各种新媒体业务生产系统提供新闻信息,极大降低新媒体业务的生产成本。

让报道的“原料”更加充沛

线索是新闻报道的原料是报社的重要新闻资源。方正畅享全媒体采集系统可统一管理各种渠道来源的新闻线索,并将新闻线索与采访任务、新闻选题进行关联,实现线索的全流程管理。

系统支持通讯员、线人通过互联网、邮件、手机短彩信、呼叫中心或热线电话、QQ或MSN等多种方式传递线索,利用智能检索技术自动发掘互联网线索。多维度统一管理和展示多媒体线索内容,并进行线索排重处理对各渠道来源的线索进行分派、抢占、跟踪、提醒。达到丰富线索来源,统一管理线索,充分开发新闻资源的目的。

移动工作,每时每刻

第一时间发稿是记者的使命。畅享系统支持3G无线传稿,可使记者通过手机将第一时间获取的文字、图片、视音频多媒体信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地即时报题及发稿。通过手机可随时随地查看系统提供的新闻线索、获知采访任务和相关选题内容。可方便查阅互联网和采集系统中类似稿件信息。实现了第一时间采写,第一时间播报,发稿与新闻事件同步。

汇聚人的力量

采集系统为通讯员、草根记者开辟了与编辑部的沟通平台,为及时广泛地获得通讯员、草根记者提供的爆料、稿件提供便利通道。草根记者可以将有意思的事情通过公众投稿平台进行爆料和投稿。通讯员投稿平台为报社通讯员提供了投稿通道的同时,可为通讯员提供及时查看报社公告、获知征稿要求、浏览写作指导等服务内容。采集系统协助报社展开社会化新闻采集,关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一触即发,发稿可以这样简单

快速发稿和收集线索的飞拖工具,可支持将第三方工具中的文字或文件快速方便的发送到采集系统。记者、编辑经常使用的IE浏览器、编稿编图软件、即时通讯、资源管理器等可与飞拖进行衔接,将这些软件中有价值的文字片段、图片或视音频文件轻轻拖拽即可进入采集系统实现发稿。飞拖可让记者、编辑保持原有的写稿工作方式,减少拷贝、粘贴工作,让发稿更简单、更快速,统一了稿件格式。

互联网其实可以很小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数量庞大的网站、博客、BBS、Usenet、论坛、贴吧等,为记者、编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信息源,为新闻从业人员快速发现新闻线索,了解新闻背景提供了极为便捷的条件。但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上搜寻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却是繁重而费时的工作。

采集系统利用中文智能处理技术从互联网捕捉报社所关注的、有价值的信息后进行分析,为报社记者在投稿、编辑审稿、选题策划过程中提供最新新闻、热点新闻、专题新闻、博客论坛热点、网站头条、热门词汇等关注内容,形成一个既具时效性、又能随需取用,能够自动更新发展的多媒体信息平台。

安全从新闻采集开始

为了有效降低新闻出版风险,采集系统从内容采写的源头开始进行质量把关。根据媒体行业特性提供了敏感词检测、稿件查重、政策预警等功能,为稿件编辑提供了多重保障。

让新闻运筹帷幄

新闻选题是深度策划的结果,是深度报道的前提,系统涉及选题管理中相关环节:选题策划、安排采访任务、采访任务查看、投稿、选题发布、统计等。提供采访任务分配、手机短信提醒、历史选题展示、互联网背景资料功能。实现编采过程中的围绕线索、选题、采访的协同工作方式。

多媒体新闻资源,丰富多彩

无论新闻稿件、新闻线索、选题内容、报题内容都可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及混编稿形式在系统中进行多分类展现。系统中辅以简单、易学的加工处理工具,可使编辑人员快速处理新闻素材,及时为报纸、网站、新媒体等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新闻素材。

资源分身有术

采集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多分类的新闻资源展示方式,报纸、网站、新媒体编辑可根据业务需要快速地获取新闻素材。为适应报业集团下属各子媒体新闻资源应用的特定需求,系统实现了特有的稿件绿色通道、独家稿件设置、分时共享新闻资源等功能,完成了新闻资源的按需共享。与新闻采编、网站系统结合可一键式地生成报纸稿件和网站稿件,为报网共享新闻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系统可直接下载多种新媒体生产系统所需的文件格式,实现多应用输出,支持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内容应用。

……

内容塑造未来,方正畅享全媒体新闻采集系统为传统报业更全面、更快速地创造高品质内容在媒体大战中赢在起点提供有力的支持,方正电子也将一如继往地发挥其技术优势,助力转型中的中国报业探索体制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

上一篇: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论文下一篇:广告英语中的修辞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