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内意义的翻译

2024-07-16

言内意义的翻译(精选4篇)

言内意义的翻译 篇1

翻译作为一种促进文化交流和思想沟通的活动, 能够有效将作品的内涵准确地呈现给读者, 有助于国家间的文化互补和精神文明发展。翻译是将原文的内容思想、写作风格和意义价值通过其他文字形式进行叙写, 其主要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的保障原文所要述说的内容涵义。因此, 这就要求翻译者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将信息的损失有效减少到最低, 让译文的主题思想能够更切合原文。

1 言内意义

所谓言内意义, 就是指反应作品的词汇、字句、篇章之间关系的意义, 并体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 包括包括读音、字句、词语以及篇章等。关于符号关系的研究, 国内外的学者专家给出了不同的意义, 其中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实体与其表现符号之间的关系, 也可以理解为语义关系;二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可以理解为句法关系;三是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理解为语用关系。而与之相对的是语言符号的三个意义, 这就是言内意义。

言内意义的主要原则是在读音、字句以及词汇语言特点的基础之上, 通过某种手段, 从而达到某种修饰效果。在演讲、诗歌和广告这些文字体裁中, 言内意义更是其较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在诗歌中, 通常需要将内容、意境充分展现出来, 因此, 其要求具备“三美”恰如鲁迅先生《文学至文章》中提及的, “遂具三美, 意美以感心, 一也;音美以悦耳, 二也;形美以感目, 三也。”表明了言内意义在诗歌中的重要性;许渊冲教授在“三美”的基础上也提出了意似、音似和形似的“三似”, 指出要将诗歌原本的价值和魅力通过意、音、形三个方面进行最大程度的展现。

2 英语文学翻译中言内意义的处理

2.1 英语文学翻译中, 对于语言的处理

英语与汉语, 在语音方面具有很大差异性, 也具有各自的特色和意义。例如, 汉字是单音节的文字, 而英语则更多表现为多音节。正是这个特点, 导致了汉字中的同音字较多, 而英语中出现同音字的较少。由于汉语诗歌具有规律性和节奏感, 正是这个节奏感和韵律的体现, 导致了汉语诗歌翻译成英语的难度加大。因此, 汉语诗歌的英文翻译一般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大多数人都觉得汉语诗歌是不可翻译的。

汉语有着自身的语音和音位, 是一种声调语言。在诗歌中, 汉语的古诗更多表现出了对仗、押韵和平仄的特点, 而英语与汉语则有所不同, 英语是一种语调语言, 它的韵律主要有韵脚和节奏两部分。由于诗歌本身受到了韵律的束缚, 因此翻译过程中很难保持原文的形式。例如:

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 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 无限英魂在内游。

RED CLIFF

Wrecked by Red Cliff choking the stream, a

Nothing remains in the empty hulks but names;b

Yet countless gallant souls are roaming there, c

Where cold winds sough and fan the leaping flames.b

诗歌的原文是一首七绝, 每一行字数为7, 以“流”、“舟”、“游”作为押韵, 朗读过程具有一种节奏感。而英语译文中, 则以“names”和“flames”作为押韵, 这种“abcb”格式也在英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对诗歌进行翻译时, 要对语音方面的言内意义进行有效处理, 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而不应该按照原文的格式进行机械式翻译。另外, 译文需要体现出生命力, 因此需要译者对其注入精神思想, 让原文表述的言内意义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降低信息差异。

2.2 英语文学翻译中, 对于双关语的处理

所谓双关语, 就是在一词多义与同音异义基础之上酝酿而生的词汇, 其主要包括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是一种具有诙谐性的词语用法。其中, 谐音双关主要表现为同音、近音和音似三种, 语义双关则是通过词汇的多义进行。这两种用法在英汉语中都普遍存在, 然而由于其语音的差异性, 词汇的意思也很难符合, 这使得这两种双关语句及翻译, 产生很大的难度, 例如:

“我哪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 口嘴又笨, 心肠又直率, ‘人家给个棒槌, 我就认着针了。’”

“I’m incapable of running things.I’m too ignorant, bluntand tactless always getting hold of the wrong end of the stick.”

这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句子, 原文将“棒槌”比喻作“针”, 利用“针”和“真”的同音, 将“认真”用“认针”进行表示, 因此是指“认针”是指态度认真的意思。这就是谐音双关的用法。而在英语译文中, 由于语音的差异, 这种用法无法得到体现。这就使得原文的言内意义无法有效表达, 失去其价值性。

《红楼梦》中的人物命名有一些是来源于诗歌的, 存在着语义双关, 这种方法的使用大大增加读者的联想。例如, “宝钗”一名是来源于李商隐《残荷》中的“若但掩关劳独梦, 宝钗何日不生尘。”一句;而“宝玉”一名则是来源于岑参的《送张子蔚南海》中的“此乡多宝玉, 慎莫厌清贫。”一句。这些都体现出了语义双关的特点, 也使文学作品存在更多的美感和文化价值。

由于这些双关语句的存在, 使译者的翻译出现了很大的难度, 原文作者本身想要传达的理念和思想无法有效进行表述, 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既然无法完全消除这样的一种不可译现象, 唯一的做法就是尽量消除其存在的差异程度, 弥补信息差。因此译者可以在译文中对双关语进行加注, 将原文所蕴含的文化和信息最大程度的呈现出来, 防止作品的价值性有所丧失。

2.3 英语文学翻译中对于书写的处理

汉语和英语在书写上也有所不同, 汉语是一种汉藏语系, 书写形式为象形文字, 英语则是一种印欧语系, 书写上以字母为文字。汉字的书写形态呈现方块状, 对称较为均匀, 极具美感, 在结构上能够给读者带来丰富的联想。英文书写则以拼音和字母作为文字, 方便对一些声音的模拟。

汉字一般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和全包围结构, 象形文字的结构也使其视觉效果更为突出。然而, 在翻译过程中, 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则几乎不可能呈现出来。一些利用汉字的结构进行创作的诗歌, 在翻译过程中更是无法将其内在含义和内容进行表达, 读者也很难对其进行理解。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将汉字的结构进行了有效利用, 如拆字。拆字是一种常用手法, 主要通过将文字的偏旁笔画进行拆解和结合, 从而将真实含义进行解说。例如: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在这首诗歌中, “两地生孤木”就是一个典型的拆字手法, 两地表示两个“土”字, 孤木则表示一个“木”字, 两“土”一“木”结合起来就是一个“桂”字, 因此这句诗的主要暗含了“夏金桂”一名, 最后的两句诗也隐含了夏金桂要害死英莲的讯息。

以下是其英语译文:

Your stem grew from a noble lotus root,

Yet your life passed, poor flower in low repute.

The day two earths shall bear a single tree,

Your soul must fly home to its own country.

Sweet is she as the lotus in flower.

Yet none so sorely oppressed;

After the growth of a lonely tree in two souls

Her sweet soul will be dispatched to its final rest.

3 结束语

翻译是一种将某种精神思想或者文化理念进行交流沟通的有效途径, 然而, 由于各个地区其文字读音、写法、结构的差异, 原文的一些信息和含义很难得到表达。因此, 译者在这种情况要对原文的文字和语言文化进行认识和了解, 在了解各自文字差异的情况下, 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尽可能地消除翻译的障碍, 有效作品的言内意义和弥补信息差。

摘要:英语文学作品体现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想, 展示了西方国家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点, 具有很高的文化思想价值。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主要以翻译为主要渠道, 通过这种手段, 让西方作品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示给读者, 让更多的读者对作品的内涵与作者的表达理念相符。这就要求, 翻译者对于作品的编著背景和地方文化要有所了解, 能够深刻地认识作品蕴含的文学价值, 让译文与原文在最大限度上保持相似, 用最合理贴切的语句最大程度上表达出作品的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和主体思想, 将语言的差异性减少, 有效处理英语文学的言内意义。

关键词:英语文学,翻译,言内意义处理,信息差的弥补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66.

[2]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20-21.

言内意义的翻译 篇2

中职英语翻译教学的意义及实践

从分析翻译教学在中职英语中所处的.弱势现状入手,论述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增强翻译教学的意义,并讨论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翻译教学的几种具体实施方法.

作 者:杨莉莉  作者单位:广州市冶金高级技师学院,广东,广州,510425 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2008 “”(1) 分类号:H3 关键词:中职英语翻译教学   意义   实践  

言内意义的翻译 篇3

关键词:言内语境,言外语境,英汉翻译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在翻译领域中,一些学者近年来不断开拓新的研究内容,越来越注重研究翻译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1]。语用学理论中的“语境”这一概念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试从语用学中“语境”这一概念出发,浅析了在翻译中语境对词义选择的重要影响,指出语境在词义选择上的不可或缺性。

1 言内语境与言外语境

范仲英教授从语用学的角度给语境下了定义:“语境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语言环境,它包括影响语言表达意义的各种主客观环境因素。”语境(context)包括言内语境(intra-linguistic context)和言外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2]。言内语境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3]。言外语境表现为言辞以外的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以及各种与话语结构同时出现的非语言符号(如姿势、手势)等。

2 语境是有效翻译的基础

英语中有一句话“no context,no text”(没有语境就没有文本)。其实我们也可以说没有语境就无所谓翻译。对于翻译学研究中一些持续的争论,我们洞察其根本,还是由于语言的多变性与包罗万象性[4]。而在此所说的语境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上所述语境大处可包含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小处可包含某个词的前后关系,上下文关系。如何在这么复杂的关系中选择合适的语境是对译者有很高的要求的。特定的语境会赋予词或句子以特定的含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应该把握原文特定语句赖以产生的语境,深刻领会词或语句在具体情况下的语用功能。在此基础上,译者才能选择出恰当而得体的目的语来表达原文作者的思想和意图[5]。我们来看以下三个例子:

1)What kind of sailor are you?

误译: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水手?

正译:你晕不晕船?

在这个例子的原文中,“sailor”一词的字面含义是“水手”。如果我们不了解“sailor”在原文中,需根据整个原句的具体语境灵活地翻译其真实含义的话,就会闹出翻译笑话。“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水手?”就是一个生搬硬套地误译。“sailor”在原句中,属于特定的口语俚语用法:其中“be a bad sailor”指“晕船”,而“be a good sailor”指“不晕船”。因此“你晕不晕船?”才是正确的翻译。

2)I'll buy it

误译:我将买它。

正译:我不懂。/请告诉我。

在这第二个例子中,句子“I'll buy it”也具有特定的俚语口语用法。因此,不能单纯地将“buy”翻译成“买”。其中的俚语含义是:“slang:I can't understand it,please tell me.”。

3)John can be relied on.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误译:约翰可以信赖,他不吃鱼,还玩游戏。

以上的翻译可以说是不知所云,目的语读者会想:一个人可以信赖与吃鱼及玩游戏,根本毫无关系。因为,要正确翻译“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这个短语所蕴含的意义,需要英国历史典故方面的知识。在英国历史上,宗教斗争激烈,旧教规规定,在斋日教徒可以吃鱼。新教徒在推翻旧教统治后,拒绝在斋日吃鱼,表示忠于新教,所以“eat no fish”就演变成“诚实、忠诚”的含义,而“play the game”则应译成“正直、守规矩”的含义。

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约翰为人可靠,他既诚实又正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一种工具,翻译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翻译行为是通过译者生成的信息传递媒介来完成跨文化和跨语言交际的过程。充分地理解原文是翻译的前提,有效地落实译文是翻译的关键。翻译中有效的理解和表达则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它的语义确定、遣词造句、篇章结构等都离不开语境[6]。因此,语境是有效翻译的基础[7]。

参考文献

[1]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8.

[2]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9.

[3]Newmark 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Prentice Hall,1988:45.

[4]古今明.英汉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97.

[5]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5.

[6]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9.

言内意义的翻译 篇4

摘要: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使得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数学家,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同时也成为明清实学兴起的重要思想,适应当时中国社会经世致用的治学需要。

关键词:《几何原本》 徐光启 科技影响 翻译家。

《几何原本》作为 13 世纪古希腊的科学名着,将阿拉伯算学传入我国教育之中,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极大推动作用。在我国《几何原本》翻译传播过程中,常提到徐光启,徐光启不仅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与翻译家,他在水利、天文等方面的表现也尤为突出,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对改善我国科技发展状况有很好的推进作用,以下本文就对此做具体介绍。

一、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是明嘉靖四十一年上海县法华汇人,出生在一个小商人家里,青年时徐光启聪敏好学,曾说出“文宜得气之先,造理之极,方足炳辉千古”,充分体现出他神童才子形象。到了二十岁徐光启考中秀才,就在家乡教书,他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钻研农业生产技术,他有保家卫国、提高国家科技力量之心,有诗记载“:沪上曾闻倭寇猖,心思报国卫家乡。西来教士传科学,北上生员识利郎。农政全书留百技,几何原本越重洋。翰林院里知危局,力主精兵备火枪。”[1]20后来,徐光启接触西方近代科学,便开始用尽一生去学习和探索西方近代科学,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科学家。徐光启编译的西方近代科学着作《几何原本》中,把科学介绍给国人,开启我国士人接触西方科技的窗口,是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文化的实践者。在科技发展中,对于农业生产中需要研究天文历法,同时在水利工程中也离不开数学知识,故此,《几何原本》对我国科技发展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几何原本》在我国教育中的推行,极大提升人们的觉悟,使人们可以用数学逻辑思想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促进科技的提升。

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

1.翻译《几何原本》的波折。徐光启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他的科学技术成就中,最大的贡献就是翻译《几何原本》,《几何原本》全书共有十五卷,译出了前六卷。1606 年,徐光启跟利玛窦说,想让他为自己传授西方科学知识,利玛窦用《几何原本》做教材,为徐光启讲授西方数学理论,后来徐光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仅完全弄懂《几何原本》这部着作的内容,同时也为书中的基本理论与逻辑推理折服,意识到我国古代数学不足,故此下定决心翻译这部着作。

2.《几何原本》翻译的复杂性。1606 年秋开始翻译《几何原本》,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中,由于该着作是用拉丁文写的,而拉丁文与中文语法不同,词汇也不一样,对于书里的数学专业名词中文中没有相应词汇,因此要把《几何原本》译得准确且通俗易懂,是不容易的事情[2]64.翻译《几何原本》中,先是由利玛窦用中文口头翻译,然后由徐光启草录下来,并在译完一段后由徐光启字斟句酌地推敲修改,最后让利玛窦对照原着核对。1607 年利玛窦在向罗马的报告中写道“:现在只好用数学来笼络中国的人心。”足见利玛窦真正的心意了。已译出的前六卷是原书的拉丁文译文,至于克拉维斯的注解以及其他收集的欧几里得《原本》研究者的工作,几乎全部删去。虽然如此,《几何原本》的传入对中国数学界仍有一定的影响。

三、翻译《几何原本》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徐光启在《几何原本杂议》中对它评价很高,说:“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在徐光启翻译完《测量法义》章节之后,徐光启又接着写《测量异同》、《勾股义》两本书。在《测量异同》中,他比较中西方的测量方法,并用《几何原本》的定理解释中西方的测量方法和理论根据的一致性。《勾股义》是仿照《几何原本》方法,试图给中国古代的勾股算术加以严格的论述[3]131.它表明徐光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接受了《几何原本》的逻辑推理思想。徐光启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研究的方法都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中国当时数学不发达的基本原因“,其一为名理之儒,土苴天下之实事;其一为妖妄之术,谬言数有神理,能知来藏往,靡所不效”.前者指当时一般学者名儒鄙视数学这一实用之学;后者指数学研究陷入神秘主义泥坑。他把讲究数学原理的《几何原本》看成是一切数学应用的基础。

四、《几何原本》对科技的影响。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振兴数学,指出明代数学落后的原因,提出“:度数旁通十事”的数学应用,预设公理、公设、定义,《几何原本》集演绎法大成,拥有逻辑严密、推理清晰的体系,讲求实用与计算技巧的提升“,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

1.促使人们形成逻辑思维。徐光启是一个觉悟者,他认识到西方科学的重大价值,放下自己的传统思想专心翻译书籍,打破中国科学思想的压抑状态,使得科学在士人眼中有了新的位置,使人们可以通过西方科技思想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直观面对困难,相信科学[4]190.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破除中国古代的“唯风土论”思想,并且还详细论述中国数学落后的原因,指出数学应用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性,使人们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去思考问题,简化实践中的难题。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向国人普及科学,改变人的根本思想。徐光启指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科学来解决,更加有效、针对性更强。中国科技发展中,《几何原本》为改变中国科学面貌,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知识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给中国的学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数学、地理学、天文学的进步,变革中国科学研究方法,转变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科学形态,趋向逻辑论证、数学分析科学特征,使人们对事物的描述更加严谨具体,不再是仅存于表象;同时也开始用实验为手段来论证事实,分条分析、严密严格论证问题,开对事物做出科学研究。注重逻辑体系中概念、符号的概括抽象,运用《几何原本》知识,演绎出逻辑严密的框架,这对于我国后世科技理论的形成发挥直接作用。

2.影响我国数学成果的提升。清代数学家梅文鼎、明安图、李善兰的一些成果都受益于《几何原本》,如李善兰的尖锥积分公式,基于多种几何模型的无穷级数建模,三角形的面积,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相求,勾股测望,平面形相容问题,理分中末线,平面几何图解法等,都用到《几何原本》中的主要思想[5]36.西方数学基础为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徐光启翻译并出版《几何原本》,使中国数学知识的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运用《几何原本》中的公式定理,把古代已有的数学方法更加严格化,创立出新的数学证明系统,通过《几何原本》将西方科学中国的三角学与测量术传入到中国,向中国介绍西方数学,不单单是数学方面的科技影响,更是思想方法的影响[6]27.徐光启翻译出版的《几何原本》中,有点、线、面、角、平行、相似等概念术语;徐光启将《几何原本》翻译得通畅简易,使人们更容易接受《几何原本》中的`科学知识,促进我国科技的提升。

3.影响数学教学。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公理化方法,以突破传统中国的“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方式,把社会中的道理分为物理、至理以及类似自然的科学,体现的是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和表达方式的简洁性,抽象化表达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素质教育。《几何原本》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就主要表现在数学教材方面,它不仅与实际问题脱节,还会导致教学中对抽象数学结论的不深刻,难以运用数学手段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几何原本》的逻辑思维,将数学教学与逻辑思维相互结合,简化问题,提升解题认知能力。如在《几何原本》中提到的透视法,就是在绘画中可以运用数学理论,这将会影响中国的绘画艺术,起到一定的补充、完善作用,弥补传统数学中的不足。同时,《几何原本》中也传入我国一些三角学知识,主要包括平面三角学方面的知识,如明末《崇祯历书》中记载的《大测》、《测量全义》,为人们介绍西方三角学;同时在《测量全义》中,也介绍球面三角学;《测量全义》、《大测》、《割圆八线表》,还介绍三角函数表;故此,在数学教学中,能够正确把握教材,将《几何原本》发展史融入数学教学中,在抽象理论定性中,来加深理解,体现了数学模型方法在课程中的渗透,不仅可以充分反映出数学知识的演变过程,也可以准确把握数学中的辩证关系,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徐光启的《几何原本》翻译成功,使《几何原本》为中国传统数学提供了新的数学内容,改善传统数学教学思维模式,不仅使中国士人对于西方数学知识加深了解,同时,它所代表的逻辑推理方法以及科学实验,为我国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重要线索,对我国科技发展也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宋芝业。徐、利译《几何原本》若干史实新证[J].山东社会科学,2010(4)。

[2]徐光启。徐光启文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宋芝业,王雪源。为什么翻译《几何原本》---《几何原本》(前六卷)翻译过程中的中西比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5),[4]李春勇。徐光启评传[M].中国思想家评传丛,2010.

[5]杨泽忠。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过程[J].数学通报,2012(4)。

[6]纪志刚。汉译《几何原本》的版本整理与翻译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3)。

★ 原本就如此寂寞散文

★ 生活原本如此作文300字

★ 几何画板数学课件

★ 几何公差基础知识培训-几何公差带

★ 几何概型教学反思

★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听课实录

★ 高考数学概率几何解题方法

★ 中国史学原本注重图像阅读题及答案

★ 我对几何的认识作文950字

上一篇:医护培训下一篇:现代设计民主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