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建设的意义

2024-06-04

社团建设的意义(精选12篇)

社团建设的意义 篇1

文学教育是将文学推向全新的角度, 以文学的鉴赏和创作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情怀, 成为推动整个民族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校园文学社团则是校园文学教育质量最直观的反映与细化, 是校园文学教育的主阵地, 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载体。今日潮南的校园涌现了一批文学社团, 如六都中学的润心文学社, 司马浦中学的司中学子文学社等。中学生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的创立, 确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将对中学生文学社团建设的积极意义提出自身的见解。

一.中学生文学社团的产生, 反映了校园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学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文学社团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 在学校建立文学社团, 能营造学生良好创作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对推进素质教育和开展创新教育大有裨益。它能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和空间。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

中学生文学社团的产生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有赖于课堂的系统专业教育和理论灌输, 更需要大量课外丰富的实践锻炼, 这就要求学生在进入大学和社会之前, 在人文社科、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得到锻炼和发展。其实, 中学生文学社团的建设目标与中学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 中学生文学社团的产生, 反映了现在校园文学化的前进方向, 是拓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中学生文学社团的产生, 拓展了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载体

“新教育”理念指明了教育的内容始终贯穿“成长即学习”、“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方向。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是适应“新教育”目的, 符合“新教育”内容以至拓展中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

首先, 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 有助于培养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 发挥自己的潜力, 从而不断成长。在活动中, 文学社成员的兴趣往往是活动的内在动机, 对活动有持续作用。其次, 参与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兴趣使每个社员能够走在一起, 共同为社团的发展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这种社团机制非常有利于培养社团成员积极服务管理社团的主体意识, 从而提高管理能力。社团活动也有助于让学生通过活动, 找到归属感, 体会成功, 增强自信。社团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志同道合者的支持下, 实现自身价值, 获得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的体验将使他们克服往日畏难、自卑的心理, 终得以塑造个人完美的人格。

三.中学生文学社团的产生, 创新和深化了德育阵地

加强中学生文学社团建设, 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

1、加强中学生社团建设, 是创新和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德育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必须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 与时俱进, 积极创新, 拿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学校德育工作要加强中学生社团的指导, 把中学生共同的兴趣充分地调动起来, 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互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充分发挥中学生社团的群体凝聚功能、思想功能, 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 寓教于乐的活动。

2、加强中学生社团建设, 发挥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效能。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通过中学生文学社团加以传承。事实上, 不同学术流派和社会本质的社团活动能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生机和活力, 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反映学校的人文品位。

3、加强中学生文学社团建设, 是增强中学生组织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共青团组织要将中学生社团组织纳入共青团的工作体系, 进行资源整合, 优势互补, 使之成为学校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抓手。共青团组织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实现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功能, 增强自身特有的政治、组织和活动的优势, 承担起引导和管理社团的责任, 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校为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积极发展语文实践活动, 培养造就一批文学尖子, 使文学社活动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第二课堂。在学校的重视下, 文学社活动有序发展, 生动活泼, 不断地为我们的校园文化注入活力, 不断地引导广大中学生走进神圣的文学殿堂, 参与高尚、睿智的心灵对话, 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才华的文学青年。

社团建设的意义 篇2

http://jyj.cixi.gov.cn/ 2009年11月02日

什么叫社团?社团是各种群众性组织的总称。学校社团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爱好的学生,在学校的引导下而组成的一种互益组织。中学和大学比较,由于管理的相对集中性,课程学习的繁重性,学习活动的规范有序化要求等,学校的社团一般由学校牵头组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目的是通过老师对某一方面的指导,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强化。一般社团都要按社团活动的章程办事,并有严格的活动计划,组织参加有关的竞赛活动等。

社团组织成员组织的原则,往往是以各社团人员的兴趣为中心,所以有的社团有时称“××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和社团相比,社团应该说更具规范性,组织的要求更严密,活动也更具开放性等。

社团更具跨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说,社团组织的成员,应来自学生对某一项活动的有兴趣者,社团成员具有该社团所要求的特征,也就是说该团成员都应具有该社团所要求的特长要求。社团虽然参加竞赛活动,但它不属于学校某一学科为单纯参加竞赛而组成的竞赛小组,比如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因为参加这些竞赛的同学只是这一方面成绩的优异者,它不是跨学科所组成的爱好者。当然某一学科优异的同学,并不是说没有其他方面的兴趣,但社团组织的着眼点是全体同学中的爱好者,而不是单纯着眼于竞赛的分年级的竞赛,它是跨越学科的组织,因此学科竞赛类小组,不属于社团的范畴。

当然对社团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我们只是依据特点加以辨析。

社团是群众性的实践组织,其目的是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升。关于它的意义我们有以下认识:

1、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智能的全面发展。现代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而且人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多元智力理论》中指出了每个人都存在七种相互独立的智力,它们是语言智力——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音乐智力——交流、理解和创造声音所产生的意义的能力;逻辑数学能力——运用和评价脱离具体事物关系的能力;空间智力——准确感受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用身体的全部及部分去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能力;内省智力——辨识自己的情感、意识和动机的能力;人际智力——对其他人的情感、信念和意向进行识别和区分的能力。每个人在某种程度运用所有的智力,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智力组织。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学活动是发展和提高学生智能的基本方式,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课堂教学在发展学生智能方法上出现了严重片面化的倾向。我们的教学大多不考虑学生的智力特点和水平,只片面进行所谓的智力训练,只用单一的标准评价学生,分数高则一切都好,分数低,则一切都坏。这些都严重摧残学生的个性,更不利于学生和谐的发展,学校社团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

2、社团活动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什么是素质?钟启泉教授指出:“所谓素质,可以概括表述为:个体得自遗传的智能和气质是素质得以形成的出发点,从外界输入的直接体验与间接经验是素质发展不可或缺的诱因和材料。在主体对外部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逐渐确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行为模式,最终内化为以能力与价值为核心的个体素质,它与个体的人格特性融为一个统一体。个体对特定事物所持的态度和处理特定问题时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便是素质的外在形式。”从钟教授这段话中我们可知:个体遗传的智能和气质是素质形成的出发点,外部的经验是“不可或缺”的诱因,而“个体对特定事物所持的态度”,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便是素质的外在形式。社团组织的专项训练是诱发学生个体遗传素质的原因,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便形成某种气质,或者说个性,这就是社团活动对于学生个体“素质”提升的作用。钟教授把“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看成是“素质的外在形式”,这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看的,实际上“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是素质形成的重要途径,我们说“实践出真知”,“行为形成素质”,而社团活动的重要价值也就是促使学生某种素质的形成。

3、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压力的加大,势必反映在学校学生的生活中。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家长的要求,再加上青年学生正处于心理由波动向成型转化的阶段,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的抗挫能力明显有问题,不少同学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社团活动给成员提供了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我们知道心情是人生动机的最根本的源头,是促使人去寻找各种相对应关系的最原本的动力。学生社团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价值观基础上的一个群众性团体。在没有强制、行政命令的情况下,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每个成员的责任心、爱心、团队意识,那些富有爱心、奉献精神的社团成员会得到大家的尊重认可,这无形中便强化了学生积极而健康的心理。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在于主观上的挫折感和失败感,生活单调,兴趣压抑,缺少精神寄托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因为生活困难和失败而产生心理障碍,而社团——业余生活的成功和快乐能让学生远离心理的危机。其次,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跨越班级、开放性交往的环境,社团成员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结交志趣相投的知心朋友,加强他们自身的心理支持系统,在遇到心理危机的时候获得支持和帮助。还有社团活动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们的社会活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某些特殊的技能,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增强,更加自信,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4、给学生以温馨的心灵空间

社团建设的意义 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社团;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41-02

学生社团是由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和志向的学生自发组成的业余性学生团体,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脊梁,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一、在中职学校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意义

1.充实校园生活,培养健康情趣

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生的学业负担相对较轻,因此,中职生有更多的课余自主支配时间。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普遍感觉空虚无聊,因此,如何丰富中职生的课余生活成为了中职学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由于竞赛型、指令性的兴趣小组活动缺乏吸引力,那么从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组建的社团活动将成为丰富课余生活的一贴良方。学生在活动中,基本感觉不到外部的压力和要求,比较放松。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在成员间的互动配合中实现。在某种角度来说,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品格、心理素质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是通过普通的规章制度以及传统“填鸭式”灌输的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通过自行组织、亲自参与、自我创造发挥,不仅可以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发展校园和谐人际关系,而且通过共同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辱观和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促进学校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形成。

2.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养

社团拓宽了中职学校课堂教育的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通过系列活动,社团成员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人际交往、组织策划、口头表达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能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中职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进取的团队精神,还可以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中职生由于各种原因普遍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进入中职学校后,不仅不重视文化基础课,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所选择的专业课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彻底放弃学习。大部分中职生由于长期不受关注,而对学校、社会充满冷漠,由此产生了自卑感较强、人际交往困难、情绪不稳定等较多心理问题,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校正,将给中职学校的管理和教育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中职生存在的诸多消极特点中,最突出的是自卑心理。但中职生爱好广泛,活泼好动,有自己的特长,因此,学校要提供更多的平台给学生表现自我,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在不断尝试中得到锻炼、获得提高。怎样把他们的特长展示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开展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提高组织活动能力,充分展示个人才艺,使他们对学习、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信心。

3.延伸课堂教学,拓宽技术技能

结合中职生的特点,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可创设与专业相关的社团组织,如结合电子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组织电子协会,开展简单的电子设备维修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拓宽和丰富了专业知识。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培养中职生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自主学习实习就业指导知识。学校可以借助社团的力量,引导学生成立创业协会社、职业发展协会等就业创业社团组织,进一步为实习就业、今后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学生社团企业化。学生社团种类繁多,人数参与较多,除了与中职生的爱好发展有关,也会对中职生的观念和定位带来影响。常见的社团组织有文艺、体育类,文学诗歌类,琴棋书画类,专业技术类等。如爱好球类者可加入篮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等;爱好艺术者可参与舞蹈队、合唱队、模特队等;还有专业性较强的有化工化学研究室、机械加工社、汽车汽配社等,而且有些中职社团的成果是相当惊人的,这与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也促使中职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有很多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及企业的需求。

二、学生社团在开展及实施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完善管理制度

中职生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差,在学生社团组织中,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或条例,学生更难在活动及日常管理中有条不絮地进行。现在有部分中职学校以效仿高职院校,建立起“学生社团联合会”,笔者在学校也参与过这种组织的建设,觉得在中职学校也非常适用,更有利于管理。

2.加强指导

中职生在开展社团活动中,自身的文化知识及社会层面不够宽敞,这就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引。学校团委应利用各专业教师的特长,针对性地对各社团进行正确的指导,使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地开展。

3.有效开展活动,促进教育的延伸

社团活动很多时候是作为第二课堂来进行,是主体教育的催化剂。因此,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必须是有目的性地开展,让活动有规模、有成效地实施,忌让学生将学生社团理解为自娱自乐型的组织。社团活动是使学生从中不仅得到爱好兴趣的共鸣,还体会到活动对自己所起的积极作用,要把在社团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迁移到主体教育学习中来,真正发挥社团组织在学校整体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中职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重要阵地,只要给予学生社团正确的引导、高度的重视及大力的支持,这将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及教育教学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也让学生的身心、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作用。

社团建设的意义 篇4

一、学生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经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 以及由此产生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文化需求、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是高校学生社团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而社团在学校中的大量出现, 也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工作实践中, 学院本着占领社团新阵地, 扩大思想覆盖面的原则, 指导和帮助学生社团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 并逐步在部分社团进行了建立团支部的试点工作, 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的, 根据学生不同特点, 有层次地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等, 提高了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 充分发挥了社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时, 一个优秀的社团, 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 由归属感到认同感, 由认同感到荣誉感, 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 社团组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集体主义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学生社团是学生素质拓展的主要载体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激烈的社会竞争, 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们已经认识到只有成为基础扎实、专业面宽, 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人才,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而社团组织则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增强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促进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大学生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 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大学校园中许多体育健身类社团和诸如心理协会等社会科学类社团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成为学生自我锤炼意志、沟通敞开心灵的重要场所。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 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 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 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 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 加强自身的自信心, 从而为培养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

二是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应试教育、文理分科等导致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学文科的对自然科学和知识不了解, 学理工科的对人文知识以是一知半解, 以致思路不广, 而社团活动则为改变这种现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文科性质的社团吸引了理工科的学生, 而理工科性质的社团同样吸引了文科的学生。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 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 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成员从中受益。

三是有助于促进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当代大学生对美的追求是值得肯定的。但什么是美, 怎样审美, 如何追求美却是一个需实践的问题, 大学生们只有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以及不断交流中才能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 通过自身形象的塑造、巩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成果, 同学们在社团中, 如当代女性形象设计、当代礼仪社团等增加知识的了解和实践来得到提高。同学通过参加音乐协会、书画社等经常接触到一些优秀的作品, 领略不同风格的创作, 积极参与艺术美的鉴赏和创造活动, 增加了审美知识, 从而培养了审美能力。

四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同程度上存在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问题, 如语言表达不准确、有的不敢当众发言等, 这种情况给信息的交流带来了障碍, 而社团活动尤其是“推普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等组织的社团活动使大学生有了很好的机会和场合锻炼表达能力。社团里平等、活泼、自由的气氛使其成员可以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技巧和经验, 直接帮助大学生培养了表达能力。

五是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为大学生将创新潜力转化为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社团活动, 大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学会独立思考, 培养了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观念的多样性、思维的灵活性、认识的新颖性, 以及人格的独立性与较强的成功愿望。尤其是科技类社团的小制作、小发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校园文化, 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 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繁荣, 要落实到不同的层次和项目, 而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并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多层次、多渠道、高质量地发展。同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有利于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展示、自我创新, 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这几年的实践证明, 学生社团建设是否规范, 作用发挥是否正常,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校园文化是否繁荣, 因此, 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影响力,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是繁荣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四、学生社团是体现高职特色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技术型人才, 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课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和实际工作的基础基本能力和技能。而学生社团在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实现培养目标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方面, 社团活动是巩固学生专业知识与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机结合。学生加入某个社团, 拥有了展示自己爱好与技能的舞台, 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自己的同时, 也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技能得到了锤炼, 尤其是许多专业性强的社团, 因为对具体动手实践有较高的要求, 所以许多学生都希望在社团中学到实际动手的技能, 因此, 学生社团为巩固专业思想, 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为高职学生培养过硬的职业技能搭建了平台, 是高职院校体现职业特色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 社团是带动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社会是个大舞台, 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大本营和源泉。学生社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 积极为其成员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 开拓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 最后达到帮助成员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 促使其成员充分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 来加强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社团可利用专业优势, 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 深入农村、企业、社区,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 也极大地锻炼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 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特色。

摘要:学生社团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素质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和体现高职特色上发挥重要作用。

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意义 篇5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剖析了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一、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及其意义

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的同学自愿组织的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群众团体,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非常兴盛,其规模、数量、质量都远远超过以往。实践证明,高校在深化教学改革、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积极引导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对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学生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它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思想、熏陶品格、发展个性,巩固、深化、扩展课堂所学内容,而且特别注重知识的转化、运用和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不足,更注重实践与能力。它比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丰富更灵活,更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对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有专长、能创造的人才具有独到功能。

其次,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和同学间互相教育的良好形式。这种形式,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育其自主精神、独立品格,使其在活动中不断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得到全面的考验和锻炼,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把许多青年人集中到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充分挖掘了潜藏在学生中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比学赶帮,取长补短,互相激励,共同提高。

第三、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给高校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形成高校民主的思想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健康的文化气息、蓬勃的创造精神。从而发展成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充塞其中、四处洋溢的校园文化活力,影响其每一个成员,并辐射向周围社会区域。

第四、学生社团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学生社团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同学们在学生社团内部,感情志趣相投,个体的心理归宿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也锻炼了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更好地学会了处理较为复杂的社会日常事务。社团活动也为同学们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塑造社会形象铺设了一座桥梁。许多同学都是通过参加学生社团的活动增进厂对社会的了解,一步步走向社会,并对社会有所奉献的。同时学生社团增进了公众对每一所学校、当代大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的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总之,学生社团活动作用巨大。特别是在高校中,更要大力引导、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把它当做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二、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恢复和发展,高校社团活动也由星星之火发展成为今天的燎原之势。我们在学生社团工作方面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可喜成绩。但不可忽视的是,就目前一些高校特别是普通地方性的院校来讲,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认识和解决的问题,这主要包括学生社团内部运用和外部管理两个方面。

首先,从学生社团内部来讲,还存在这样一些现象:

1、“科技缺席”现象。表现在学生社团大多集中在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而科技类的学生社团则属“凤毛麟角”。

2、“休闲娱乐”化倾向。这主要是指一些学校的学生社团,政治思想、学术文化类的少,而如围棋、集邮、跳舞等学生社团又发展得过多过滥。“硬”的太少,“软”的过多。

3、“花架子”作风。一些学生社团图外在形式,重表面热闹,而无实质活动,挂虚名,搞假、大、空。

4、“虎头蛇尾”病。不少学生社团开局好,但在发展一段后却难以为继,中途夭折。

5、“时冷时热”症。一些学生社团不是坚持发展,而是有兴致了搞一搞,不耐烦了扔一边。轰轰烈烈搞了几天,接着便任它冷冷清清去了。

6、管理失范。有的社团好大喜功,强拉硬扯,盲目发展会员,以人多势众自喜。有的社团又搞关门主义,不吸收新鲜血液,“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搞封闭的小团体。还有的学生社团由为首的几个人说了算,缺乏民主空气,独断僵化。

7、社团各自为阵,缺乏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其次,就外部管理而言,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

1、一些学校对学生社团不够重视,不予引导、鼓励、指导、规范,而任其自生自灭。

2、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关系没有理顺的现象。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够,或者政出多门,使学生团体无所适从;或者独木难支,因任务太重、缺乏合力而力不从心。有时甚至互相扯皮,互相拆台。

3、对社团活动的支持、帮助不够。学生社团需要一定的活动场所,一定的办公设施,一定的资金,却得不到落实解决。

4、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承认。指导学生社团是高校教师的一项职责,是其教学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教师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为学生社团的创办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可是对于教师这一方面的劳动,学校往往不予重视,不计工作量,不付适当报酬,不作为工作考核、评模、升职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5、缺乏对学生社团工作的评价。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这项工作我们应该树立明确的导向,建立科学的标准,定期进行检查评估、表彰奖励等活动,使学生社团工作得到应有评价,纳人整个学校管理系统,形成良性管理机制。可是目前不少学校对此重视不够,往往采取任其自然的态度。

6、为学生社团提供服务不够。学生社团虽然是群众性团体,但它的成熟却需要许多外在条件,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在与社会联系方面,更需要学校为之牵线搭桥。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其多方面的优势,为学生社团服务。但从服务意识到服务措施方面,许多学校的情形并不理想。

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壮大。

三、改革探索,进一步做好学生社团工作。

学生社团工作,需要我们有充分的认识,更需要我们做巨大的努力。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办法,准确把握学生社团发展的规律,努力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路子。

就学生社团内部工作而言,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强化五种意识:

l、强化社团的主体意识。在新形势下大学校园社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想大力发

展就需要学校支持,部门配合,社员努力。但更重要的是社团成员自己要有主体意识,即自我成才意识和奉献意识。唯有这种主体意识才能使自己有创新、发展,而不是流于平淡或只是凑热闹。

2、强化社团的发展意识。每一个学生社团,都应当既重眼前,又重长远,解决好保持社团连续性问题。要既重创办,更图发展。特别是要做好社团负责人的换届,新社员的发展与新老社员的传、帮、带工作。

3、强化社团的精品意识。社团活动要有很好的准备,干一件,成一件,好一件,力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要有开拓创新精神,找方子,出点子,寻求适合于自己的好路子。

4、加强社团的科技意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大学校园社团活动要加大科技含量,加快科研速度。只有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着眼于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服务,社团活动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学校社团工作来讲,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是社团培育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l、建立学生社团统一领导、指导的组织机制,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真正确立学生社团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部分的观念,并将其落实到各个教学单位和教学人员的实际工作当中。

3、成立社团联合会,制定章程,设立常务机构,各个社团由联合会统一协调、管理。严格选拔社团负责人,并进行培训,保证社团负责人的较高素质。

4、学校提供社团活动固定场所,这是社团活动的首要的、最基本的条件。

5、除学校给予一定数量的活动经费外,各社团要广开门路,筹措活动经费。不仅可以在校园内举办有偿服务,还可以向社会争取赞助,或提供有偿服务。特别是要下大力气抓好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技项目。

6、学校应把为学生社团服务当作自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学校各个方面的条件,全方位为学生社团的成长服务,促进其良性发展。学校各部门都应有为学生社团服务的意识,并制定切实措施。

7、肯定社团活动中指导教师的工作成绩。学校应把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辛勤工作记人其工作量中,并对学生社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

8、制定合理的社团奖励机制。在每年的社团活动月结束时进行,一次总结评比,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个人给予奖励,对活跃的社团给予荣誉和增加活动经费的奖励。

浅析高校戏剧社团的建设 篇6

关健词:高校 戏剧社团 建设

一.管理团队与社团章程

1.管理团队。社团既然是组织,就要涉及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高校戏剧社团需要形成一个以社长为核心的管理团队,其中应当包括:管理或活动或策划能力较强的;创新型或艺术型;擅长宣传推广的;等等。管理团队的成员需要有时间保证,并且对社团有很高的热情,责任心强,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对于我国大部分高校戏剧社团而言,活动场地、参与人员的素质和资金来源都是实际的问题,但如果一个戏剧社团能有一个富有创造性和充满团结精神的管理团队带领前行,很多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2.社团章程。社团的管理团队确定之后,需要进一步明确社团的宗旨以及奖励、人事管理等方面制度,而且要形成文案即社团章程。管理团队经过讨论确定了计划以后,没有特殊情况,要尽量按照计划行事,避免轻易改动。遇到阻碍计划实施的困难,也要想尽办法去解决。

有了目标方向,有了规划蓝图,是一个社团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

二.成员招纳

在管理团队的基础上,需要发展成员,扩大规模。要注意的是,学生戏剧社团不要求成员数量,而是要求质量。事实上,如果是以演出创作为主要目的的戏剧社团,少而精的团队,比人员纷杂众多的团队更有效率。一般来说,可以通过通讯媒体、互联网站、校园广播发布招新通知来找到合适的骨干成员。也可以通过一些社交和联谊活动,发现有活力、自信、合群的人。向他们主动介绍管理团队,活动和目标,对方也许从未接触过戏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戏剧爱好者甚至是社团骨干成员。成员的选择工作很重要,有较高质量的成员,会为今后的创作和演出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吸引更多的高质量成员,形成良性循环。对于一些参与目的不纯,品行不佳的报名者,要果断拒绝,不要碍于面子,不要单纯追求人气和参与者数量。高校戏剧社团,都有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的特点,除了在组建时严格选择外,团队成立后需要一些措施和手段来稳定团队,一起走向成熟。

学生戏剧社团的成员虽然是因为爱好走到一起,但团队活动需要认真规范,形成一个“气场”,这样参与的人能沉浸在一个相互鼓励促进的氛围中。大家能在一起做喜欢、有意义的、激动人心的事情,这个感觉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宝贵的。

三.活动开展

以部分高校戏剧社团日常活动为例:

1.讲座沙龙。范围可涉及剧本朗读、台词训练、表演、导演、剧本写作等各个方面。请一两位专业的常驻老师;每月请一位资深戏剧人或热门戏剧主创,来进行戏剧讲座或与社团成员交流互动;通过影音文字资料学习一些国内外经典戏剧,了解戏剧的发展情况。

2.演出观摩。定期组织集体看戏。观摩剧院的现场演出,并组织讨论,吸收演出经验,扩充现有的专业知识。

3.集体创作。集体创作短剧,进行表演呈现。这可与专业老师的授课相结合。通过命题或即兴的方式来完成。

4.交流联谊。组织前往外校与其学生戏剧社团进行经验的分享、交流;观摩其招牌戏剧活动;等等。

总而言之,活动主要目的体现在三方面:训练学习,排练演出,交流联谊。

四.大型演出制作团队

多数高校戏剧社团都会涉及到较为正式的大型戏剧演出,下面简单说明高校戏剧社团中的部分主要人物分工和基本职责。

1.导演。经常被认为是一部戏剧作品的核心人物,需要对整个作品的艺术创作角度负责,具体职责包括:①对作品进行整体构思,将一个剧本或者一个想法形象化地阐释出来;②选择演员,安排角色;③计划和带领排练;④协助演员创作角色;⑤制定作品完成计划等。

2.舞台监督。上演前是导演代表,负责调度,需要协调舞台上一切事务。应当有条理、有信心和耐心。具体工作包括:①参与、协助导演每一项工作;②参与每一次会议,参与演员和排练过程;③整理演出人员信息,包括联系资料,紧急联系等;④印制和发放演出台词本;⑤监督指导舞台工作人员工作;⑥监督演出后的清场工作灯;⑦协调处理剧组成员矛盾、关系,等。

3.宣传统筹:①计划完整的网络等各方面宣传方案;②组织设计海报,演出门票和其他材料; ③策划并拍摄、安排播放宣传片;④撰写宣传文字、新闻稿件等;⑤安排排练、演出过程中的摄像工作⑥邀请媒体或相关人士观看演出。

总的来说,演出制作团队大致可以分为制作管理和艺术创作两个方面。制作管理部分包括:外联、宣传统筹、剧务后勤等;艺术创作部分包括导演、演员、舞台监督、舞台设计等人员。其他具体相关人员还包括摄像、服装等等。

一般高校学生戏剧社团的演出管理团队成员可以都是内部成员,也可以有外聘。实际情况中,一些没有排演经验的团队,可以聘请有经验的戏剧人担任导演、舞台设计和技术方面的工作。

社团建设的意义 篇7

积极情绪即正性情绪, 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它对提高音乐社团活动效率, 促使学生达到最佳水平具有极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在《积极情绪的力量》一书中, 谈到积极情绪对人类的意义时, 曾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比喻:“把你自己想象成春天里的一朵花, 你的花瓣聚拢, 紧紧围绕着你的脸。即使你还可以看到外面, 也只有一点点光线。你无法欣赏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情。然而, 一旦你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情况就变了:你开始变得柔软。你的花瓣放松, 并开始向外伸展, 让你的脸露了出来, 并拿掉了厚实的眼罩。你看见的事物越来越多, 你的世界相当明确地扩展着, 可能性不断增多。”这就是积极情绪, 它可以使人焕发活力和朝气, 从而使人信心百倍地面对生活。试想, 如果学生都带着积极情绪, 或演唱或演奏或舞蹈, 那么, 所营造的氛围, 所展现出来的激情, 所表现出来的声音美、形体美、情境美, 将会使音乐之美展现得无比鲜活生动, 这也就是作为教育者所期待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 在音乐社团中,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将会极大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积极情绪能够使学生对音乐社团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三种境界, 唯有“乐学”才是最高的学习境界, 才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内驭力, 使学习成为生命的一种享受。音乐的乐学境界即学生热爱音乐, 享受学习音乐的过程, 乐于展示自己的音乐特长。

近年来, 我们除了课堂音乐教学之外, 还组织了各种音乐社团活动, 我们在组建社团之初就是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 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在积极向往的情绪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我们的做法是:在新生入学之初, 我们便根据学校音乐指导老师的特长组建各种社团小组。如舞蹈社团小组、键盘社团小组、合唱社团小组、器乐社团小组等。学校会专门空出时间, 让各个指导教师在全体新生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根据“人以类聚”“志同道合”的理论, 我们会把各自感兴趣的特长学生科学、有效、有序地分组。我们发现, 在音乐指导教师才艺展示的过程中, 学生完全被深深地吸引了, 那种向往甚至是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同时, 自己的某种特长潜质也被瞬间激发出来, 进而产生了精神的满足感。由此, 因为喜欢、热爱、兴趣所产生的积极情绪, 一开始便伴随着学生走进音乐社团活动, 为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积极情绪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积极的行动

参与音乐社团的学生也有自己各自的参与目标。有的学生是纯粹的兴趣爱好, 且这样的学生自身具备某种特长, 而有的学生是因为有自己的人生规划, 希望通过某种音乐特长的发展进而从事某种职业, 还有的是因为偶像的崇拜, 进而想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偶像那样的人。总之, 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是, 大家因为享受音乐的过程, 享受彼此之间的友情, 享受带给别人愉悦同时的那份价值感, 进而产生愉悦美好的积极情绪, 正是这样的积极情绪, 引领这些学生一路放歌, 朝着目标快乐前行。

三、积极情绪在社团活动中能使学生发挥正常水平

积极情绪具有“扩展性功能”已经在《积极情绪的力量》一书中得到证实, 书中写道:“从欣赏到热爱, 从欢快到喜悦……由此带来的开放的思想、柔和的性情、放松的肢体和平静的面容。甚至还包括积极情绪对你的个性、人际关系、社会团体和周遭环境的长期影响。”可见, 积极情绪让学生情绪饱满、充满朝气和活力, 在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水平。

我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某音乐社团分两次进行测试:一次是在学生平常状态下进行的情绪测试, 第二次是在赞扬鼓励性评价后的测试, 我们可以看一下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附:实验过程

1. 平常状态下 (不与任何情绪干预)

演奏效果: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在演奏时, 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中等偏下的学生, 不能完成任务。

2. 积极情绪下 (积极鼓励性评价的情绪干预)

演奏效果:除极个别学生, 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其他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演奏情绪更加饱满, 情绪积极愉快。

结论:积极情绪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完成。

摘要:心理学学者对“积极情绪”的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够促进音乐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 音乐社团活动与学生的积极情绪二者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可以达到完美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音乐社团活动,积极情绪,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积极情绪的力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郭小艳, 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 (5) .

社团建设的意义 篇8

一、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社团在成立的时候, 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观为指导思想。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 并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社团的活动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 每当学生社团举行活动的时候, 就可以深入贯彻和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以便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社团能够进行上述活动, 主要是因为每个社团都是由性格、爱好、目标比较接近的学生组成, 这样在举行活动的时候, 就很少出现分歧, 大家的力量就会往一处使, 从而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二) 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

在每一个学生社团当中, 干部是核心所在。也就是说, 干部的能力高低和负责与否直接决定着社团能否良好的发展。因此, 要努力的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学生社团是学校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团体, 在上文中, 我们说到有时候社团的号召会得到强烈的拥护, 这就是因为在社团当中具有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大学生当中, 优秀的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领导作用, 同时可以影响社团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注重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 促进社团的良好发展, 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 弥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

在现今社会, 很多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办法也很少, 常常是出现拿学生没辙的现象, 但学生社团可以弥补这些薄弱环节。在前文中已经说到, 学生社团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爱好、兴趣、目标的学生组成的, 学生社团的凝聚力是非常强的。在社团这个交流平台上, 学生们的交流没有任何的阻碍, 并且他们的目标一致, 所以, 学生社团可以弥补学校领导的薄弱环节,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二、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 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又重要的群体, 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 我国的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万。因此, 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之一就是可以推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因为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自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党中央就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并且决定要切实加强、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现今的社会, 大学生是社会的主导, 而培养大学生的各大高校就必须认真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的具体要求,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这对于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教育飞速发展的现状,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思想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极受学生欢迎的社团可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对于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 促进国家在国际上的发展

在现今, 国际和国内的形式都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 因此,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 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社团作为一个新鲜的群体, 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 高校社团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 高校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之一就是可以促进国家在国际上的发展, 巩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总结

无论是国际形势, 还是我国的现状 (社会环境) 都在不断的变化着, 大学生是即将进入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 是国家的“新鲜血液”, 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社团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非常合理又高效的措施, 高校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不仅仅是上述的几点, 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为国家的发展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做出重要的贡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教育的不断发展, 大学生群体也在不断的扩大。因此,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适应新的形势与任务, 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校园当中, 学生社团是一个新鲜的集体, 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创建自己的社团, 或者加入同一兴趣爱好的社团。因此, 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建斌.高校社团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浅析[J].科技信息, 2010, (26) .

[2]赵龙.学生社团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9, (06) .

社团建设的意义 篇9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社团,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学业导师

2006年以来, 随着水土学院学科建设的强化, 力学结构及无损检测实验室设备资产增至500万元以上, 给学科建设带来了重大改观。为了让本科生更早的接触到先进的实验装备, 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 以达到实验室开放的目的, 2007年5月5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 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第一个科技社团———“行知学社”正式成立, 学社成员增加到100多人。2008年学社升至校级社团, 成为一个覆盖全院八个专业, 且有外院同学及研究生参与的上千余成员的大型学生科技社团, 开始在山东农业大学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大学生科技社团是在社会上需要人才、学校输送人才、实验室环境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这5年的探索研究中, 大学生科技社团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实验室开放环境下的大学生科技社团了解决了大部分学生课下把课本丢在一旁, 课上跟不上老师上课节奏的问题, 有利于教育教学计划正常的进行。实验教学注重强化学科之间的交叉, 在各项实验活动中, 不仅改善了学生不爱动手、动脑的习惯,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使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另外实验环境下的大学生科技社团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单枪匹马的个人单干主义, 为他们提供的团队合作平台,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让学生身临其境、切实体会到了的团队协调的重要性。同时, 科技创新对大学的人生定位起了指导性作用。也解决了很多本科生在考研时面临研究方向的抉择问题, 为他们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指明了方向。

一、大学生科技社团当前发展模式

1. 打造“项目+团队+平台”模式,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实行实验室开放策略, 创建独立的社团管理体系。

“项目+团队+平台”模式, 率先提出多元化形式和多层次的团队发展理念。项目是维系团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团队是完成项目的基本保障, 加之实验室开放这个平台, 三者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这种模式既可以保证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高效展开并取得效果又能够延续团队的活力与能力。行知学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实行以老带新、分层次管理的管理方式, 注重对成员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经过5年多的探索与研究, 实验室开放使行知学社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进实验室, 让成果出自实验室”, 形成了“实验室—创新思维—创新项目—实验室”的良性循环模式。经调查研究发现, 内涵式发展道路, “项目+团队+平台”模式和实验室开放的良好传统共同形成了内涵深刻的社团文化, 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社团管理体系, 成了社团发展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柱。

2. 以动手实践为基础, 科技创新为主导, 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动手实践意在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让学生有潜在的专业意识和专业技巧, 为下一步走科技创新道路做好充足准备。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是指学社依托大量的科技创新平台, 例如以SRT项目申报、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通杯”山东大学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仪兴杯”空间效果设计大赛、PPT设计大赛等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团结合作, 以此发展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另外, 行知学社还为学生创造了体会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学习为人处事等方面的礼貌礼仪, 为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做好准备。

3. 立足学生成长角度, 关心辅导学生发展, 做一名有意义的大学生“人生导师”。

由于目前大学生思想机制发展不均衡, 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 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理想, 行知学社指导老师从思想教育、心理咨询、学业辅导、生活方向、职业发展等五大方面入手, 让他们少走弯路, 在遇到困惑时能及时指引, 使他们成为“四有”青年, 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让他们有归属感、成就感。

二、大学生科技社团的平台建设及对学生的影响

1. 实验环境下大学生科技社团。

近年来, 我们积极构建实验室与社会服务的对接, 先后为泰安、新泰、肥城、莱芜等地做了大量的土工实验。成功参与了青岛滨海学院钟楼结构检测, 肥城矿业集团工程选址, 泰安岱岳区六座水库的安全鉴定, 莱芜市雪野水库水工模型试验, 临沂市平邑县吴家庄水库的安全鉴定等30余项实践工程。并以各项科技创新为契机, 让学生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 SRT项目, 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 “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 “中通杯”山东大学结构模型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去。实践证明,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还让学生根据项目的需要学到新知识。另一方面, 提高了其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创新设计能力, 综合科技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还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充分展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2.“学业导师”制下的科技社团。

学生在初次接触科技创新时, 如第一次参与“挑战杯”创业计划、山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除了好奇和兴奋, 更多的可能是茫然而不知所措。这就迫切需要指导老师在实验教学前期做好相关引导工作, 引领学生步入科技创新之门, 为其答疑解惑, 使其少走弯路。特别是一些高级别的学科竞赛, 没有指导老师的点拨和学生平时的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3. 在学社日常活动中的育人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的非智力因素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等人认为, 人的成功要素中, 非智力因素比智力因素更重要。智力因素即“智商”只占20%, 而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情商”却占80%。科研尤其如此, 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 往往是团体智慧的结晶, 一个优秀的科研领头人能协调小组内部矛盾, 能用人之所长避之所短, 能鼓舞一方士气, 能在关键时刻能力挽狂澜。在社团的日常活动中, 我特别重视通过言传身教来优化学生的性格, 使身边的每一个学生充满阳光, 积极向上, 以期望学生能够真正地“德, 智, 体”全面发展。

4. 以学科竞赛为契机,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即是检验学生水平, 又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 更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良好平台, 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各类创新型实践活动,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年来, 学社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践证明, 竞赛的开展有利于不同专业知识的交融与碰撞, 有利于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使学生的创新活动得以成功, 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国家级铜奖2项;在全国ITA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中获山东省一等奖2项, 二等奖5次, 三等奖3次等优异的成绩。大赛成绩的取得提升了学校的社会贡献力, 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竞赛中涌现出的一批尖子生, 很好的发挥了火车头的联动效应, 激励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 促进了学风的转变, 在广大学生中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起了催化作用。

5. 深入开展社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有力保障, 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 一个好的科技创新平台, 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从科技创新到课堂、实验室再到科技创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能使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入科技创活动中。近年来, 我们学社通过积极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活动体系, 来引导学生多渠道, 不同方式开展科技创新, 鼓励学生申报各级学术研究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共获资助24万元, 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中共获资助11万元, 这些资助的获得充分体现了我们学社在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已取得了实效。同时也从中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6. 学社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创新与社会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 注重的是基本理论知识的授予, 而社团的科技创新活动往往重于实践性, 强调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注重的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行知学社很好的见证了这一点, 也已成为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阵地。我们开展的活动一方面能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社会活动空间, 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大学生科技社团的实践意义及推广应用价值

实践证明, 在这五年多的探索研究中, 大学生科技社团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科技创新, 而且能让学生深入到科创领域中, 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含义。从认识科技创新到做科技创新项目, 再到完成科技创新项目, 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从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在探索中的酸甜苦辣, 能真切感受到在科创中从历经风雨后遇见彩虹那一刻的激动和兴奋, 也让他们学会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让他们在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中树立目标, 坚定方向, 从而让他们的大学生活更充实、更完整。同时也为他们今后做项目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可否认, 在这五年多探索研究中, 行知学社也存在教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因此下一步, 行知学社将采取新一步举措———“理论+实验室+认识实习”, 来试图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能吸收理论课的精髓, 单靠让他们走进实验室是不够的, 实验室所具有的东西对帮助学生消化理论课知识太局限了, 而通过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 去工地认识实习, 现场学习知识运用实况, 这对他们来说, 无疑是最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蒋永平, 徐杜, 张宪民.工程专业课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1, 20 (1) :6-8.

[2]张晓琪.加强实践教学, 推进创新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10) :24-26.

[3]徐海花.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农业教育, 2005 (4) .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 篇10

一艺术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05年,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提出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学生社团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断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 在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是凝聚学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 是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补充。它具有如下几方面作用:

1. 高校艺术社团对大学生个体成长具有特殊的功能意义

艺术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 主要是通过音乐、舞蹈、美术或其他艺术创作过程, 来表达学生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各种艺术形式成为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主要手段, 艺术技能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社团的地位, 这就激发了社团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进来。在课余时间, 学生们还要自觉地查资料和总结经验, 以此来提升自己在社团的能力和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情商, 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2. 高校艺术社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尽可能地去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要让他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要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在实践中做理论总结,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 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 很少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个体服从大局的意识淡薄。通过在团队的磨炼, 会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这样, 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 获得了较强的自我认同感, 并会让他们意识到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社团每一位成员辛勤付出的回报, 也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 高校艺术社团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技巧,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社团作为自发的学生组织, 其内部就好似一个小型社会, 在平等、合作、自由的氛围里, 每个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 为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平台。高校艺术社团也是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建起来的, 他们能互相取长补短, 使不同专业之间相互融合, 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4. 高校艺术社团在引导学生思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学生社团具有媒介功能、调节功能、服务和监督功能, 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中间层次和衔接点, 可以发挥其双向服务作用。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高校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窗口, 这有利于真实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脉搏, 让教师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让工作更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

二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 伴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大高校对艺术社团的发展与建设的关注程度正在逐步提高, 艺术类社团名目众多, 如动漫协会、舞蹈协会、摄影协会等等, 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这些艺术社团不仅能使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还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观, 也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 加强自身责任感。

对于高校艺术社团来讲, 它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校园文化的进步。艺术社团的创建体现了时代性、参与性、表演性、竞争性, 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与社团成员一起学习、培养兴趣、展示技能、完善知识结构, 还可以锻炼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但目前高校艺术社团仍存在以下问题:

1. 艺术社团缺乏新颖、独特的创新活动, 看似青春具有活力的社团背后呈现出萧条沉闷的气息

在社团成立之初, 学生们都秉承着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兴致极高地一起创建了社团, 并形成了社团成立的宗旨和格言。但一些陈旧、传统性的活动方式让社团成员兴趣剧减, 没有了积极性, 参与活动次数减少, 经常有迟到、缺席或请假等现象, 社团成员就以“为任务而完成任务”的理念, 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动力。这些现象的出现源自社团活动的单调、枯燥、乏味, 加上社团干部缺乏威信或是工作进度缓慢等问题, 从而失去了对社团成员的吸引力, 导致学生对艺术社团丧失信心, 认为自己无法从社团中学到知识, 导致退出社团的现象。

2. 艺术社团活动缺乏经费支持

一般的群众性社团, 如摄影协会、COSPLAY协会等, 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社团, 但由于没有活动经费, 没有展示场所, 导致这些群众性社团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让学生无心经营社团, 导致失去人气, 也就没有了活动质量, 更达不到当初学生加入的目的。

3. 艺术社团缺乏优秀的指导教师, 社团管理制度混乱

一位优秀的艺术指导教师对一个艺术社团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大部分的学生加入艺术社团的目的是在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能学到一技之长, 若是指导教师不指导学生、不鼓励学生、不管理学生,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导致学生学不到知识, 失去信心, 这个艺术社团就是一盘散沙, 社团的管理、发展也就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指导, 这样就无法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机制。

三对高校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高校艺术社团的建立, 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是学生展示才艺的梦想舞台。为使高校艺术社团在校园中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下面从建设和管理机制上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1. 艺术社团活动应与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相结合

艺术课程的学习和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就要求艺术教育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这样学生才能在艺术公共选修课上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 课后学生才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准确地运用到社团活动中去。进一步说, 也就提升了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水准。社团的良性发展也要求艺术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这种艺术社团与艺术公共选修课有效结合的机制, 才能更好地发挥艺术课程对艺术社团的指导作用。

2. 艺术社团要注重引导与指导相结合

现代大学生都爱好自由, 不喜欢受家长和老师的束缚, 他们都爱好新鲜的事物, 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 就在充满好奇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注重正确的引导, 也应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指导, 既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口味, 也不能抹杀他们的创新思想。要注重引导与指导相结合, 只要方式和方法是正确的, 不管用哪种形式展示出来, 都应是合理的。

3. 学校应为社团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和场所

如果没有经费, 学生的活动就只能拘泥于嘴上的泛泛而谈, 并不能真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长久下来, 学生也就对社团活动失去了兴趣。另外, 学校也应为社团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 比如多功能教室、音乐厅、排练厅、电脑机房等。这样, 社团活动的进行才有施展的地方, 社员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才有展示的舞台。

高校艺术社团作为活跃在校园里的一种组织形式, 越来越被大学生所认可和接受。大学生艺术社团从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也是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桥梁, 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摘要:高校艺术社团作为当代高校学生兴趣爱好的主要阵地, 对挖掘学生艺术潜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陶冶学生情操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艺术社团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活动乏新、管理混乱、经费缺乏等问题, 阻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本文通过对高校艺术社团现状的分析, 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希望进一步发挥艺术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社团建设的意义 篇11

关键词:中外高校 社团发展 应用型商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5.5

一、国内外高校基本做法概述

(一)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认为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即社团)能够通过提供课程以外的个人发展与成长机会来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此外,学校自身也受益于学生组织提供的各项服务与活动。因此耶鲁大学认为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那些向所有人开放并不伤及他人利益的社团。

同时耶鲁大学生社团由专门机构负责的这种机制,保证了分散在校园里的学生组织可以有秩序地、顺利地举办活动。同时大学生社团可将活动上报并制作在每学期的校历中,以帮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和参加各种校园活动。

(二)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与实验室,开展豐富充实而缤纷多彩的大学之旅,既促成学识增长,更发展心灵趋于成熟,让大学生活成为塑造人生和未来的一段重要历程。另外国大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积极推展社会及社区服务项目,回馈社会。借着不同的志趣与方式,多个学生组织从事多元化的志愿服务。同时,国大也鼓励教职团队,与学生一同参与国外推展社会服务项目,为弱势群体提供实际且富有意义的帮助。

(三)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教师辅导、学生主导的模式

中央财经大学对于专业型社团,采取挂靠专业对应的院系来进行管理与指导。这样使社团成员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激活了社团内部机制增强社团竞争力。专业社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基地,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丰富了事业。同时,院系与专业社团的相互渗透,对推进相关专业的发展和创新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南京审计大学引进导师制,聘请了多位专业教师担任社团导师及顾问,这成了专业型大学生社团良好运作的重要保证。

(四)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打造了第二课堂教师队伍,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第二课堂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明确了指导教师基本做法、选拔聘用、职责任务、评价考核、奖励表彰,通过工作量认定、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紧密结合第二课堂七类能力培养目标,分类组建指导老师工作团队,联合开展第二课堂教材编写、项目开发,优化工作,不断提升第二课堂项目质量和育人实效。

(五)对外贸易大学

对外贸易大学举办的欧莱雅全球在线商业策略竞赛便是利用了社会资源,逐渐由学校划拨资金和会费发展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与社会企业联合共同进行活动。这样不仅加强了社团运作的物质保障,而且扩大了社团的社会影响力。

(六)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紧扣专业特点设计社团活动内容,举办专业启蒙教育等活动,结合了社团与专业的特点,灵活设计而出的,这样使学生全面了解专业知识及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为专业学习提供有益补充。

二、国内外社团发展特点分析

在充分了解各高校在学生组织,尤其是社团对于推动校园自主管理与学风建设上的制度与措施后,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一)发展迅速的学生社团,其外延持续扩张,显现多元化的特点。早期高校学生社团主要集中在政治类、学习类和文体类社团,较为单一。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适当地放权放权,推动着学生社团多样化发展。高校学生社团不断创新与拓展,科技学术类、文学艺术类及实践服务类社团迅速增多,同时社团所举办的活动开始倾向于社会及企业,有个别学生社团已与校外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进行交流与合作。社团的多元意味着学生选择的多元,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施展平台,才能达到让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社团的效果。

(二)娱乐性社团与专业性社团均衡发展。社团发展初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更受学生欢迎。而随着社会科技发展与进步,高校中各类科技学术类社团广泛兴起。社团所举办的活动品质有所提升,学术水平、科技含量、服务能力及实践能力大大提高校学生社团的种类作用更加充实,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尤其加大对专业性社团的扶持,加强社团内涵建设:兼顾高校与专业特点,灵活设计对学生专业发展有益的活动,与第一课堂有效衔接。

(三)整合校内外资源,尤其是充分吸纳专业教师力量,成为第二课堂丰富性与专业性发展的有利保障。社团发展早期,在指导老师配备上,无论是有专业人士介入的社团,还是由团委教师一力包揽的社团,其教师指导力量较为薄弱:专业人士仅能在宏观层面提供指导;面对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团委老师则心有余而力不足,专业不同,难以服众。为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专业教师与社团建立长久联系,并作有针对性地指导。

三、商科院校社团管理与发展的启示与成效

鉴于此,上海商学院财经学院自主管理建设工作重点依托学生自主管理组织(社团)的各项实践性活动,聚焦商元素,深度挖掘商文化,以提升学生对财经类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贯彻落实我校“以商立校”的理念,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建立社团联盟,孵化大型赛事项目

专业社团联盟,以大型专业赛事为载体,力求在实践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高层次需求。

试析中小学体育社团的建设 篇12

一、当前中小学体育社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中小学体育社团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模式不够健全。多数学校选择的社团管理模式都是“学校领导、体育组、社团”这种相对单一且传统的管理模式, 只有一些中小学在选择管理模式的时候, 创新性地选择了“学校领导、教务处、社团”的管理模式。然后对一些中小学体育社团建设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 在社团负责人的专业性调查方面, 普遍存在组织管理能力偏低、创新思想意识偏弱、作风建设不符合要求、对待工作缺乏必要的工作热情以及与社团成员内部交流相对较少等问题。其次许多社团, 都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 这就直接导致社团建设缺乏制度保障, 从而在开设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当前很少有学校的体育社团可以丰富与创新项目内容, 过于单一的体育社团内容势必不会激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兴趣。长此以往, 体育社团无法更好地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服务, 同时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未来中小学体育社团建设的对策与方法

1. 校领导重视体育社团建设

为了有效改善当前中小学体育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必须要从学校方面进行改革, 尤其需要中小学校领导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中小学校领导, 需要转变自身传统的办学观念。将学校体育社团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并且将体育社团建设和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落实国家所提倡的终身体育教学目标和原则, 将社团建设不断完善。通过经费投入以及物质支持, 扶持学生社团活动, 帮助学生增强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既起到了终身锻炼的目的, 也可以使得学生不断健全自己的心智, 促进自身的不断进步与成长, 为其学习奠定基础。

2. 注重对社团负责人以及老师专业能力的考核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体育社团建设水平, 必须把握体育社团建设质量, 而社团负责人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所以, 学校需要注重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知识再培训, 强化他们的业务训练及指导能力, 定期对社团负责人开展专业能力的考核, 通过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到社团当中, 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 既增强了社团的师资力量, 也确保了社团的良性发展。

3. 建立起相应的社团规章制度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是确保中小学体育社团建设的根本保障。比如可以建设安全规章制度, 这样就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家长对社团活动的片面认识, 进而改变家长对社团的态度。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在日常社团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保障, 规范了社团管理, 不至于将社团活动沦为一滩散沙。

4. 为学生安排相对丰富的社团活动

针对当前中小学体育社团普遍存在的社团活动项目而言, 丰富其社团活动类型是势在必行的举措。在未来, 中小学体育社团除了安排传统的球类运动或者田径运动之外, 也可以加入一些益智性的体育项目。这类项目相比较传统项目而言, 学生在日常的体育学习过程中很少可以接触到, 这势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按照学生性别的不同, 设置不同的体育项目。这样不同性别的学生都可以在社团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 从而增强了社团人员的参与度, 使得更多学生愿意加入到社团活动当中。

三、结束语

近些年来, 虽然许多地区的中小学都已经逐步意识到了体育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并且在不断尝试体育社团建设。可是在其实际建设的过程中, 依旧暴露出较多问题亟待解决。社团教师和负责人综合能力偏低、社团缺乏规章制度以及社团活动内容单一等, 都对当前体育社团建设产生了严重的阻碍。针对于此, 未来中小学体育社团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必须由体育教师、校领导以及学生等多方努力, 才能尝试突破, 获得真正的成功。

摘要:近些年来, 国家不断提倡素质教育改革, 这也就为未来中小学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加强中小学体育社团建设, 有利于实现终身体育教学目标的贯彻与落实。因此, 本文就将针对中小学体育社团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且提出了解决当前这些问题的具体解决对策, 以期改善当前中小学体育社团建设陷入的困境, 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社团,建设,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龚婉敏, 唐凤涛, 项建民.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 2006, 48:182-184.

[2]张伟.谈中中小学体育社团的“五度”建设[J].体育师友, 2011, 06:54-55.

[3]倪伟, 索红杰, 徐海朋.上海市大学生体育社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3, 01:90-94.

[4]刘平江, 王凤玮, 周利明.我国部分省市中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05:423-427.

上一篇:职教班主任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