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PS》教学设计

2024-05-19

《百变PS》教学设计(精选4篇)

《百变PS》教学设计 篇1

PS是目前被人们应用最广泛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利用PS可以方便地修饰照片、制作贺卡、广告创意, 也可以在互联网上绘制精美的主页图案, 任何一张普通的图片, 都可以在PS的处理下产生各种绚丽甚至超乎想象的艺术效果。PS的功能强大, 操作方法简捷, 因此受到了广大爱好者的青睐。PS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开的一门基础课程, 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图形处理软件操作的软件之一。怎样才能更好的开展PS课程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PS课程知识和操作技能, 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的PS教师应不断改革和探索的。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能够努力学习的最根本的原动力就是学生对于这门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通常只要人们对于某些事物是感兴趣的, 那么他们面对这些事物时就能够集中注意力, 主动的想去认识它和了解它, 这样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时间肯定也就更快了。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PS课程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让学生提供自己的照片作为素材, 通过PS技术对照片进行渲染,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2 案例教学法

就是教师使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来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 教师要准备大量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 并有计划、有意识、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1.案例教学法从来自社会实践的案例中的问题出发, 能够促使学生更懂得尊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强调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打破了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 设计恰当而丰富的教学案例,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案例教学法应该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其可贵之处在于发现新问题,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验证、发展和深入研究,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受限于教材, 将知识点贯穿于案例中,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和讲解, 启发学生对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 激发学生的潜能, 达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目的。通过案例分析, 学生可以真正理解和掌握传统教学下获得的抽象的、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理论和概念, 获得内化的、理解的、能驾驭的知识, 并能立即用到实践中处理类似的问题。

如何在课堂中成功地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的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

1) 案例的难易要适中。案例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技能水平。难易适中的案例有利于案例学习的深入进行,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案例的综合性要强。PS的每一个工具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使用单一或少数工具创作出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往往会缺乏真实感、生动性,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也就达不到整合知识的目的。

3) 案例要是真实的、具体的、典型的。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 我们往往兴趣更浓, 创作时更具有灵感。如数码相片的处理, 利用PS能有效处理相片中的“红眼睛”、“障碍物”、“曝光不足”等问题, 满足了人们的现实需要, 也就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从而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3 任务驱动教学法

这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项目, 再根据项目的总体要求, 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一个任务之中, 驱动学生开展学习, 探索相关知识。它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学习过程必须与学习任务相结合,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 并经过教师的点拨后自己解决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任务驱动法特别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某些学生可能因为求胜心切而过分重视结果, 反而忽略了过程, 有时会出现这节课完成了任务的学生下节课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完成任务的现象。因此,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练习一些比较基础的技能。

例如, 在讲解一些如黑白照片变彩照、美白法、去皱纹、消除红眼、拼图等一些新的知识点时, 笔者先把已经设计好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看, 作为基本任务,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完成基本任务的学生, 需完成下面的延伸任务:利用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制作一个反映学校活动场面的图片, 素材可以是校园网上的图片、自己用数码照相机拍下来的图片、自己搜集的能反映学校历史风貌的照片。这样,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知识迁移能力。

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 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激发学生兴趣, 发展学生个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会欣赏别人及评价别人。

总之,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基于相对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育对象、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特点。选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要求。因此, 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存在潜在的二重性, 运用得当就能发挥出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 运用不当就会暴露出它的缺陷。

《百变PS》教学设计 篇2

单元课题:纸工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人美

版教材第三册的设计.应用领域,课标要求本单元以游戏的方式,用单色或彩色纸材,采用折、剪、撕、拼贴等方法进行以平面造型为主的练习,感受材料特性及其与设计的关系。我认为本单元共有《小花饰》、《百变团花》、《小扇子》三课。因为它们的材料相同、技法类似,学生在尝试折、剪、贴等方法制作小花饰、团花、扇子的过程中体验了设计的乐趣。本单元的重点是学生对纸材特性的了解,并能利用纸材进行造型制作。难点是制作小花饰和团花、扇子的过程中能否熟练掌握技法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知道了剪、折、粘的简单制作方法,并能够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性,从而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了。可他们虽然对于剪纸类和手工小制作充满了学习兴趣,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将所学技法熟练掌握并应用自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习了解有关小花饰、团花、扇子的知识及背景文化。

2.掌握小花饰、团花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及团花、扇子的制作方法。过程与方法:学生通欣赏、探索、分析,运用折、剪、粘贴的方法,创作出独特的小花饰、团花、扇子作品,提高了运用纸材进行造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小花饰及团花、扇子的制作,学生乐于去装扮和点缀生活,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课时课题 《百变团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剪纸文化、了解团花的基本知识。

2.学习团花的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图片,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下思考、研究,运用剪、折的方法创作出独特的团花作品。

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对团花剪制方法的探索、研究,学生从中体验了剪纸的乐趣,进一步产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团花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团花的折叠方法及纹样的设计、纹样镂空的面积大小。教具准备: 课件、彩纸、剪刀。学具准备: 彩色手工纸、剪刀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欣赏分析法、学生自主研究学习法、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多媒体课件运用等。

使用教材的构想: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团花的制作方法.此课对

教学设计系列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团花制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运用纸材的造型能力,为下一课《剪纸中的阴刻与阳刻》做铺垫学习。针对本课我将用欣赏剪纸图片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思考,学会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叠方法,从而剪出独特的团花作品,给观者以美的享受。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分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行为:以魔术游戏导入,变出剪纸团花作品。如图:教具1 提问:1.这是什么?

2.喜欢吗?想知道、学习它的制作方法吗?

学生行为:欣赏、观察、分析后得出; 1.这是剪纸作品。

2.喜欢剪纸,它是通过剪的方法完成的。[教师出示课题《百变团花》] 第二环节:

一、回忆、赏析(分目标:了解团花的用途)

教师行为:出示图片

提问:1.你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他们?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图案?

4.你们知道作者剪这样的图案是

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思吗?

学生行为:欣赏、观察后得出:

1.在过年过节和婚礼时常见。

2.它们的作用是用来装饰环境、美化生活„„ 3.作品中有花朵、喜字、福字„„

4.喜庆的图案象征了生活的欣欣向荣,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二、欣赏、分析、研究(分目标:研究掌握团花的制作方法)

教师行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发一个团花作品。

提问:1.团花中用了哪些花纹图案?花纹的出现

有什么特点吗?

2.为什么有的组的图案花纹多而有的组图案花纹却 少呢?你能按折痕发现团花是怎么折的吗? 3.中心点怎么找?

学生行为:小组讨论自主研究、交流、探索、研究后得出

1.作品中用了蝴蝶、五星、花朵等纹样。图案纹样是围

绕中心重复出现的。

2.团花的折叠方法有四折、有八折等不同对称折法。纸

张折的次数少花纹就少,折的次数多花纹重复次数就越多。

3.试着拿纸折一折。打开折好的纸,找到中心点并用笔画上记号。

小结:1.师生共同总结团花中常见的剪纸语言有:锯齿纹、月牙纹、柳叶纹、羽毛纹等

教学设计系列

第三环节:教师示范(分目标:强化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行为:强调折纸的重点:以正方形的中心为顶点,对边或对角连续对折。1.折纸时对边也行,对角也行,折的次数越多剪出的圆就越圆。2.在折好的三角形里设计纹样。

3.花纹的设计不要太复杂,镂空的大小要掌握好,太大不行、太小也不行。

4.使用剪刀的方法。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学生行为:观察、学习、记忆、练习。

1.找中心:将纸对折好后,捏住中心,在中心的对边画出弧线,剪出圆形。2.分析剪错的原因:中心点找错了位置,中心点的两侧是不开口的。

第四环节 学生实践(分目标:实践团花的制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师行为:1.提出作业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剪制一幅团花作品

2.给出作业提示:A.用自己喜欢的折叠方法

B.设计简单的图案纹样

C.折叠后中心一定要找准确。学生行为:实际操作,教师指导。

第五环节 作业展示(分目标:学生学会评价、分析)

学生行为:说说最喜欢谁的作品,并说出原因

1.最喜欢谁的折叠方法。2.最喜欢谁的花纹设计。

教师行为:从纸的折法和花纹设计上给学生一个总体小结。第六环节 课后拓展:(分目标: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就是从书本知识拓展到生活实际,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行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都用团花来装饰,请你们课下去找一找。今天大家的表现非常的棒,在老师的眼里,你们真像是小小的剪纸艺术大师。老师相信在我们的装扮下,我们的生活将越来越美好。

板书设计: 百变团花

团花的纹样:

团花的制作步骤: 1.折纸

2.设计花形 3.剪制

作业设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制一幅团花作品。

1.技能掌握较好的同学可以完成多幅作品或难度稍大一点的作品。2.部分技能掌握慢的同学可以完成简单纹样的团花作品。

教学设计系列

教学反思:

优点:

1.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剪纸作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本课我引导学生尝试用折剪的方法体验了制作团花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3.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教学效果良好。不足:

1、课前可安排学生搜集更多团花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剪”团花的外轮廓时,语句欠斟酌;

3、可启发学生再用不同折法剪制出更丰富的团花作品,如十六边、六边形。

改进措施:

1.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加强引导学生进行折纸的发散性思维,以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教师简介:

PS图像处理项目教学实践 篇3

1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使用一个完整的、类似于真实工作环境的项目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模拟提供一种服务或完成一件产品。项目的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或工作息息相关,项目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本位,比较适合于专业课程的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教学大纲为导向,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把各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小组成员一起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并由小组长组织分工,共同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在完成各个任务时,学生会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敢于交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既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有成就感,又培养了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使用项目教学法,学生不仅学会了每次课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中所需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项目教学法的流程通常可分为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步骤。

2 项目教学法在《PS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在PS教学中,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在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结合现实中的行业需求制定科学有效的项目,并明确各个项目的总体要求和各个子任务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个个完整的项目,把PS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图像处理的操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设计出自己满意的图像,树立他们在职业学校学习的自信心,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让他们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并提升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2.1 项目设计

项目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项目设计、编排非常关键。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制定时尚、适用的且易于分解成子任务的项目。每一个项目的选材与设计都要尽可能地考虑到所教章节的学习内容,并把所涉及的工具、基本操作步骤和项目中的子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各个子任务中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并相互联系。通过每个子任务的有效学习最终完成该教学项目的总体目标。

项目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笔者所教的是中等职业学校高中二年级的学生,高一年级时他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但他们的文化基础课、养成教育等方面都相对薄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无形动力,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项目设计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当前流行元素相结合,使教学形式和内容适应社会的发展,力争有趣、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业中学同一班级学生的成绩和习惯差异性比较大,教师选择项目方案时,还要从不同学生学习情况出发,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子任务,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在“图层”的教学模块中,要求学生学会创建图层、复制图层、删除图层、调整图层的顺序、利用图层的链接进行批量操作、图层的合并以及设计图层的样式等,现以“奥运五环——图层样式的应用”为例,该项目分成四个子任务:创建五个不同颜色的圆环图层、五环相扣、合并五环并设置浮雕样式、福娃背景及文字修饰。最终在任务拓展中,要求学生完成POP广告设计、DM广告设计单。

2.2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采用的原则是:凡是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凡是学生可以轻易获得的容易理解的信息教师不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大胆尝试、自由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只充当主持人角色。力争打造一个民主平等、自然和谐的“建构式生态课堂”。

首先,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分组,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并选出组长全面负责本组工作,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课前所有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案和任务单认真预习。上课时教师根据项目内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理清实施项目的每一个任务,让学生喜欢上所学项目,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各个小组建立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获取帮助,如利用教学网站:可让学生获取完成项目的必备知识点,观看教师准备的有关重点、难点的微课视频,下载本项目的基本素材。如各小组的同学之间在独立思考之后,相互交流讨论,寻找完成项目的方法。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可以对平时在学习上有障碍的同学加以适当的辅导,使所有人都能跟上集体的步伐。

因为项目子任务的循序渐进,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逐步应用到各个子任务中,最后就如同建高楼一样,把所有知识点串起来,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整个项目了。在“奥运五环”的操作中,学生从如何画五个圆环、如何填充颜色、如何排序五个圆环、如何相扣圆环掌握创建图层、复制图层的方法,并了解了多个图层的作用及相互间的排序;五个圆环的样式设置让学生学会链接图层、合并图层并设置图层的样式。画五环和五环排序是本项目的重点,五环相扣是本项目的难点。学生在学习中对五个圆环是先合并再设计样式,还是先各自设计样式再合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演示比较,达到了对知识点举一反三的效果。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较好。

2.3 项目评价

学生在完成奥运五环设计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成果交流,要求学生对整张设计图进行自评和小组间互评。及时交流和讨论每个任务的完成方法,并推举小组最优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此评估过程会让学生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锻炼表达能力,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自评和互评后,教师对本项目进行了评价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抓住了学生的闪光点,表扬了快速顺利完成项目的小组,展示了他们的成功之处,也对没有完成项目的小组进行鼓励,指出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并对各组之间进行了比较,让学生学会扬长避短,力争用最科学合理的方法设计出最美的图案。在评价的过程中,把本项目所学知识和用到的以前的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下一项目的新知识,此过程又是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3 项目教学实践的体会

项目教学法中项目完成的过程会让学生有处于真实工作环境中感觉,整个教学过程组织得当,会使中职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创新及审美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但由于项目教学是开放性的、综合性的,自由度大,学生容易忽视对基本理论的学习。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3.1 项目的选取要科学合理

项目的制订是一件复杂事情,需要认真严谨。首先,每个项目都必须包含大纲中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并尽可能地把教学目标中的多个知识点进行分解,再整合到项目中的各个子任务中;其次,项目所分解的子任务难易要合适,并结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设计,有梯度;再次,项目的选材要能够与时俱进、并被大多数学生所喜爱;最后,为了能够合理地进行项目评估,制订项目时要准备一、两种标准的设计(即所谓的正确答案)才能公平准确地对学生作品给予评价。

3.2 项目实施过程要有序规范

采用项目教学法,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及任务单进行预习,课中可对新知识点提示性讲解,新知识引导最好是通过简单的例子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进行,对重点教学内容的讲解,其过程应该精练,避免重复。学生操作前帮助学生理顺项目具体实施的步骤,让学生知道本次课要完成的项目是什么,要怎么去做,怎样才能做好,并适当地提示学生先完成哪项子任务,再完成哪项子任务。指出相关学习网站,下发项目所用素材,为学生独立完成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教师角色要及时转变到位

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在项目教学中是随着项目实施过程的变化而变化的,当设计项目时,教师是导演兼策划,要认真备课;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当学生在思考、探索、自主活动时,教师是促进者,从心理上给学生支持,认真看、认真听,想学生之所想;当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活动时,教师是协调员,适当参与他们的评价,结合所看的、所听的给出建议,并作出总结与综合评价。当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是反思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本项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思,找出本项目教学过程的优缺点,为其他项目的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

3.4 项目要在评价总结中拓展延伸

项目的有效评价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恰如其分的评价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同学们的认同,教师的肯定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维持他们继续学习的热情。教师要根据项目情况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保证课堂评价的有效性。项目总结既包括PS中各种操作的技巧总结,也包括整个项目完成步骤的思路总结。在总结中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项目完成的最佳步骤和最简便有效的操作方法,发现自己理解和操作中的不足。在有效的评价总结中,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触类旁通,为项目的拓展延伸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项目学习提供保障。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项目教学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合学生的需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实施并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做”获得了“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有益处,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应适时运用。

参考文献

[1]范利平.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8(6).

[2]汤路斐.高职《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6).

[3]陈琦.项目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情报探索,2007(10).

[4]程翔云.牢固掌握知识的途径——项目教学[J].现代企业教育,2011(7).

百变折纸教学设计 篇4

百变折纸教学设计

一、评价理念。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必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侧重评学。

折纸活动课程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评学”,建立评价学生的活动状态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学习效果。折纸活动课程自然的要侧重评学。

3.体现开放性。 折纸活动课程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确定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体现折纸活动教学的独特特点。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4.坚持可行性。

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折纸活动课程教学评价要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二、评价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实施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的、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反映学生德、智、体方面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

2、导向性原则。 通过实施折纸活动课程评价,引导学校落实科学的学生发展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3、发展性原则。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4、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合理、适用、具体可评,避免过于形式化和繁琐,应为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所理解和接受。评估过程应简便、直观、易操作,实现评价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

三、折纸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1、道德品质:是非观、荣辱观、集体观、诚信度。

2、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创新意识。

3、基础知识:折叠、打开、段折、沉折、翻折。

4、成果展示:折纸成品展示。 运用多元评价方式

(1)、过程评价——积分制

(2)、结果评价——学生折纸作品展示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模式下一篇:多媒体传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