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语言的技巧

2024-10-18

体育教学语言的技巧(精选12篇)

体育教学语言的技巧 篇1

“讲”是语文教师所采用的最经常、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是教师职业用语, 一个教师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

首先, 教学语言不只是一般的语言形式, 它是和知识同为一体的, 而知识的科学性就决定了语言的科学性。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因此, 必须在叙述、讲解、提问、点拨中正确使用语言。如果教学语言模棱两可, 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甚至陷入课堂教学的误区。

其次, 教学语言有不可忽视的教育性。教师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建设者。教师语言的教育性是教育教学任务性质决定的,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要授之以德, 不失时机地寓教育于知识教学中, 唤起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使他们的性格得到陶冶。

再次, 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指富有情趣和魅力的教学语言。这种语言必须具有相声的幽默、小说的形象、戏剧的冲突、诗朗诵的激情, 使人如临其境、见其人如闻其声。这种语言是对语文教师的独特要求,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目的、对象等, 在合乎科学性、教育性的前提下, 努力使自己的语言艺术化, 提高其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艺术化教学语言的表现形式

1. 化“闻”为“见”的主动形象性。

形象性教学语言的特征在于绘声绘色地再现教学内容, 从而给学生留下持久的记忆。教师运用语言与学生交流, 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所以, 应当充分利用语言的情境性特点, 使抽象概括的语言意义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生动、更有感性特点的形象, 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受, 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诵读、描述、点拨、引导, 使学生进入情境, 化“闻”为“见”, 产生“视觉效应”。

2. 隽永耐嚼的启发含蓄性。

含蓄启发的教学语言, 点要点到微妙之处, 问要问到疑难之处。让学生有所思, 继而有所得。在语言上要处处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使他们处于“愤”“悱”状态。如在讲《草船借箭》一文时, 我这样导入课文:“《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中的一个故事, 大家一定想知道是谁借箭, 为什么借箭, 怎样借箭, 借的结果如何。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寻找答案吧。”这样丝丝入扣的连续提问, 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3.“外谐内庄”的风趣幽默性。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做到有目的地借助幽默的语言传授知识、启迪思维, 就能打破课堂沉闷气氛, 振奋学生精神, 让学生们在会心的笑声中主动学习、思考。这种语言在运用中要把握好“外谐 (诙谐、风趣) 内庄 (庄重) ”的特点。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情趣的笑话、幽默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成语故事等,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 随文而发的情感性。

针对小学生容易被感染的特点, 语文教师应当基于对课文的理解, 调动起自己的激情, 显示自己演讲的才能, 从而深深地吸引学生。如:《可爱的草塘》《月光曲》等一类文章, 要情感委婉、音调柔和、语速舒缓, 使教学引人入胜,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唤起学生真善美的共鸣。

一个教师只有知识丰富、广博, 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他的教学语言才具有充足的力量,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我们应以严谨治学的态度, 不断积累知识、丰富阅历, 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运用能力。

体育教学语言的技巧 篇2

一位名人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教育人使用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课堂教学的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其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通过语言。因此讲授的艺术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也有一定的技巧。象人们熟悉的语言的流畅性、生动性、启发性以及概括性等等都是一堂好课所必备的语言“素质”,而对于数学教学来说,由于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如:抽象、多变、枯燥等等,其教学语言的好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突出。可以说研究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技巧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文将围绕一些实例来说明几中特色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功能及应用技巧。

一、语言的趣味性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实践证明,如果教学语言总是那样的刻板、单调而没有趣味性,无论所教的内容是多么的生动重要,都将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就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本身的力量,也就不能得到一个理想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简便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把空洞抽象的推导过程建立在趣味语言的基础上,首先介绍“数学王子”高斯在上小学时的快速解答:1+2+3+„+100=5050的趣味故事,然后要求学生也自己动脑来找一规律,来“发现公式”。这时,学生们一定会兴趣高涨,气氛活跃,都会受趣味故事的启发去积极展开思维,也就能很轻松地发现规律,同时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这一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其趣味性语言的应用。因此说,趣味性语言是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运用的语言之一。

二、语言的过渡性

一堂好的数学课犹如一项高水平的体操表演。无论是哪种教学内容,都不可能在一节课中从头到尾说来说去,即便是一些概念的新课也应该有概念的发生、形成、内涵、实质以及运用诸多方面知识内容的传授。当这些程序之间缺乏语言的支持,就会出现“断层”现象,从而影响学生的接受,而成功运用过渡性语言就能在这几方面内容的组合衔接上产生独到的妙处。例如,在讲述图形全等一课时,讲完全等相关知识后,要引入两个实际问题:(1)通过校园围栏上的全等三角形求校园围栏的总长度。(2)村委会有一块正方形土地,其中的四分之一已经建了养殖场,其余的土地准备平均分给四个农户,想使每个农户获得的土地面积相等,形状相同,该怎么分?请画图表示,帮助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教师可先问:我们学习了全等的知识,那么它有那些实际应用呢?能否用“全等”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在解决了校园围栏问题后,教师再问:校园内的问题我们解决了,那么校园外的这个问题又怎么解决呢?从而引出问题(2)。几句简单的过渡语自然打开了学习的大门,学习“全等”的热情就会高涨。

三、语言的情感性

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过程。而情感交融的过程一旦缺乏了必要的情感性语言,就会变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语言的情感性,学会用心说话,这样才能感染学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强调某一定理成立的条件时,教师带有情感语重心长的讲述远比板着脸说“这些条件很重要”的效果好得多。有如一道运算量很大的综合问题,选用这样的例子来分析时,如果教师不注意运用情感性语言,只向学生介绍:“这是中考最后一题,很难、运算量大„„”也许学生不等老师讲完就丧失了信心,他们也会想:既然又难又繁,我能学会吗?会考到吗?这样,不管教师下面讲得多么精彩,其效果都不会理想。而运用情感性语言来分析这一问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开头先介绍:“这是一道中考压轴题,是一道很好的能力测试题!让我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道题也感到很吃力,有难度,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本题从哪儿入手最简单呢?”这样,在情感的渲染下,学生们被老师的话所吸引,从而产生迫不急待的心情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语言的评价性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也是一种动态平衡,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实施评价是调控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而课堂教学中及时评价主要是靠其教学过程中评价性语言的运用。如对学生的每一问,每一答,每一次板书乃至于学生精神状态等都应及时给出正确评价,哪些是错误的和应该改正的,让学生参加评价的全过程,使他们迅速把握成功及失败的原因,对正确回答和有独到见解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进一步刺激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自豪感,对有错的学生也应努力找出一些闪光之处,充分肯定。评价性语言贯穿到分析过程中将能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对“对”与“错”的认识,能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五、语言的悬念性

一些单调死板的课堂内容只要在教学语言上稍加留意和改动,就能通过一些悬念去巧妙设计出学习上的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心弦,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合并同类项时,通过提问:“谁能很快求出2xyz-3xy+2y+1-2yxz-2xy+2+5xy的值呢?其中x=0.4,y=0.5,z=0.6”学生们一时难以解决,原因是此题计算较繁,接着教师说:“我能!”并指出,它的值为4。甚至可以让学生任意改变x,y,z的值,老师快速给出答案。这样就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悬念,就能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处于活跃状态,对老师如何这样快速得到解决产生了迫切的求知心理,对研究其解题规律也产生了极大兴趣。

探讨教师教学沟通的语言技巧 篇3

关键词:语言技巧;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21-1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课堂教学的内容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吸收的程度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不想使知识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尽管各种现代教学技术使用得越来越多,但教学语言的功能和作用是任何传播手段也取代不了的。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修养与表达技巧常常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相反,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不清,往往导致教学的失败,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掌握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艺术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追求。

一、教师语言表达要有吸引力

吸引力的语言具有幽默感、煽动性、实时性以及地方性等元素。富有幽默感的课堂语言,能使学生听起来很放松,在放松的状态下就能吸引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语言的煽动性,让具有煽动性的语言打入学生内心深处脆弱的地方,特定的场景中感动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其吸引力是由内而发的;教师的语言中具有流行因素,流行亦是当下时尚的主流的语言,自然能切合年轻的学生心态,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恰当地运用一些热门的网络词语,拉近师生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地方性特点,教师的官方语言当然是普通话,然而偶尔蹦出点地方方言亦很可爱,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显然要做到以上几点并非易事,有句话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建议多读书,包括史哲类的书籍,再就是多关注时事,包括各种娱乐体育及时政的要闻,这样你才有话可说,有妙语可出。

二、教师语言表达要有说服力

说服一个人,难免要争论,细细想来争论重点不在于“争”,而在于“论”,不是谁的嗓门大谁就有理。作为教师的语言要想富有说服力,首先你自己要知道你想说什么,熟练地掌握你要表达的东西,能够做到毫不犹疑脱口而出,这就客观要求教师备课要充分,深刻领会要表达的内容,包括相关的外围知识,其次要做好随时接受学生提问的准备,对提问的解答要尽力往索要表达的内容方向上引导,以诠释你要表达的内容,对学生没有意识到要提问的地方,可以自问自答,以达到增加说服力的目的。当然你准备充分,知识渊博,也只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这一切要建立在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基础之上,好的口才,有技巧的表达方式,事半功倍,比如商品推销员,同样一件商品,不同的推销员,销售的业绩会相差很大。然人没有天生会说话的,都是靠自己练出来的。你现在如果还处在开口有点紧张的阶段,就先跟自己说,直到张口即出;直到能说服自己,再传授学生!

三、教师语言表达要有感召力

感召力,是指一种不依靠物质刺激或强迫,而全凭人格和信仰的力量去领导和鼓舞的能力。可见,课堂语言表达要想有感召力,是建立在广泛的基础之上,首先教师必须要具有真才实学,有了过得硬的才干,很容易能赢得师生的尊重,其次要注重为人师表,教师的身教重于言传,其道德修养、言行举止、处事行为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俗语说“累坏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具有感召力的老师是通过自己的人格、学识、能力、情感等综合因素构筑起具有一定“声望”的老师,而他们是通过说服的方法来使学生聆听他们的教诲。

四、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有影响力

“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出自《鬼谷子·谋篇》,其大意是说关系很亲密而说的话却又很见外,就会被疏远;关系很疏远而说的话又很深入就会有危险。语言表达注重场合和分寸,作为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语言要拿捏得当,方能游刃有余。教师所面临的对象是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与老师既可以是朋友关系,又具有对立的一面,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种场合里与学生相处时要摆正关系,这样才会显得大方得体,其言传身教才更具影响力。我们不需要去做万人迷,但是我们要让和自己相处的学生觉得非常舒服,这就是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这样优秀的教师才能塑造出优秀的学生。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语言是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因此,教学语言修养有素,能起到以声传情、以音动心的效果。形象的语言能将“死”知识变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活”知识;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听了便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夏骏.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沟通与有效影响.苏州大学,2015.

[2]谭轶斌.教师的语言修养语文天地(高中),2010.

[3](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浅谈教学的语言技巧 篇4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使学生作好上课的心理准备,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引导学生认真学习, 自觉遵守纪律。巧妙的导入语,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启发思维。因此导入语要有“磁性”。或温故知新中自然过渡;或开门见山中释题, 设疑引思;或以新闻、成语、诗、歌、课文插图引人入胜;或凝练生动叙述, 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如导入《待人真诚热情, 建立真挚友谊》这一课, 我先让学生听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歌,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课, 然后再展示“伊拉克战争”图片, 导入本课的主要话题, 即生活需要友谊。在学生的头脑中烙下第一印象———友谊多么重要!那么具体分析友谊的重要性, 就有待下文分解了。

二、生动有趣的讲解语

政治课的教学离不开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 老师那富有深情的语言, 正是撞击学生情感火花的打火石。讲得好, 事半功倍, 讲得好, 画龙点睛, 对课文中的重难点在精讲, 尽量以恰当的比喻, 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解惑”。如讲成语典故或叙事类语言, 如潺潺流水, 娓娓动听;讲人间真善美, 先进人物高尚情操时以激昂、高亢的语言歌颂之;讲基本概念、观点及原理或规律等理性问题时, 关键字眼用正面强调语, 或“欲擒故纵”的反问语以防止负迁移, 或以巧妙的比喻, 借此喻彼, 化抽象为形象。总之, 根据课文内容特点和需要, 讲解语言有时一针见血, 有时曲折委婉, 有时巧设反问, 设疑质疑, 有时幽默诙谐, 寓庄于谐, 有时留下悬念, 寓思于学……语言风格亦庄亦谐, 寓庄于谐, 皆有异曲同工之妙, 使授课质量提高, 学生也得到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粮, 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就会使他们的素质上一个台阶。

三、精炼、简洁的过渡语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不管是课与课之间, 还是框题与框题之间, 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 都有很强的逻辑性, 有着紧密的联系。巧妙地运用过渡语, 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提高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逻辑思维。因此过渡语一定要精炼, 简洁明了, 顺畅, 或设疑引思过渡, 或引用诗歌名言, 或举实例承上启下, 或平铺直叙自然过渡。如讲解友谊的意义时, 在讲完第一个知识点--友谊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时, 紧接着设疑:你们在什么情况下最需要朋友?综合学生的回答结果, 即在高兴时、成功时、困难时、烦恼时最需要朋友。可见友谊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友谊有助于排解烦恼和忧愁。过渡自然流畅, 如行云流水般, 从而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集中注意力, 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激励和启发的提问语

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无论是复习或新课, 都需要老师提问、学生作答的相互配合。提问的问题要精心设计, 提问语要有目的性、激励性和启发性。对学生的作答要有正面评价语。答对的, 予以充分肯定、鼓励和表扬, 给学生以成就感、自信感;答错了, 不要乱批评、发火, 严禁用词过激, 以伤害学生自尊心、自信心, 而要从中发现知识负迁移的动向, 启发学生纠错中分清是非, 巩固知识点。如问生产力概念时, 有的学生错答为“人们改造自然的力”。我发现“能力”与“力”虽只有一字之差, 但学生因不解其意而混淆之。随后即解释:“能力”是人的本领、才能;而“力”是物理名词, 力由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组成, 一个人力气大不等于能力大, 如同一个举重运动员他未必会弹琴、作画……这样学生就把两个概念区分开, 错误率就会下降。

五、深入浅出的举例语

把大的深奥的道理说好, 让学生接受并理解和运用于实际, 就要深入浅出, 举例是必不可少的。举例语言应通俗易懂、精炼, 有针对性, 还要注意生动形象趣味性, 这样才能达到寓教于乐、寓理于情的效果。另外受课堂时间限制, 举例要把握分寸, 恰到好处, 不能喧宾夺主, 或漫无边际。比如讲到“长期得不到友谊的人将会出现心理异常”时, 我给学生读了一封信, 即一个孤独中学生写给心理医生的信。分析了这位学生孤独的原因, 但并没有过分渲染这个负效应, 同时又教育学生要善于与人相处。

六、规范大方的板书语

板书语属于书面语言, 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 又是教师在讲解知识过程中的产物, 所以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教师板书的字体要规范大方、清楚, 内容要突出教学重点, 简明扼要, 一目了然, 并与教师的讲授、学生的练习等有机结合起来。板书的设计可采用多种形式:有提纲式板书、词语式板书、表格式板书、线索式板书、图示式板书、简笔画、示意图等。采用何种形式的板书, 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选择, 只要方便理解知识, 都可以采用。

七、准确、简明、清晰扼要的总结语

上完一节课, 总结是升华, 是融会贯通, 因此总结语要准确、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可纲举目张, 或延伸拓展, 或巧设悬念, 或呼唤感召, 或列表图示对比, 或在一首歌、一首诗、一句名言、一个典故中愉快欣赏, 在余音绕梁中结束。

八、关心、爱护、实事求是的批评语

政治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政治教师肩负教书与育人两重任, 在课堂上对个别学生的不良习惯或违纪行为应及时制止、纠正, 因此批评语也要讲究艺术性。老师要以关心、爱护的口气, 一是实事求是的语言, 看准了批评, 就事论事, 不必“新账旧账一起算”。二是不要用讽刺、挖苦或过激, 用绝对化的语言去扣帽子, 而要以提示的语言, 或贬中有褒, 或先褒后贬的语言劝告学生改正缺点, 这样他们会乐意接受, 不与你对立, 教与学才能顺利进行。

总之, 在改革传统教学法, 优化课堂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你“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政治教师, 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平时要关心时政, 多读名著, 博览群书, 以捕捉信息, 开拓思路, 从中吸取丰富的养料, 不断给自己“充电”。要努力提高语言技巧, 并结合教学, 有的放矢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这样, 一定会在优化课堂教学中显出功力, 在逐步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收到实效。

摘要:优化教学语言技巧, 教师语言规范化, 简洁、明快、准确、生动, 合乎逻辑, 说话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幽默感, 亲切诚恳, 快慢适当, 抑扬顿挫, 使人听来自然而有愉悦感。这在教学中更显得十分重要。

面试的语言技巧 篇5

面试时,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是成功的一面,那我们在面试时知不知道有那些地方是不能犯的?有那些应对技巧?下面就介绍一篇面试的语言技巧,希望能让各位面试者能得心应手,掌握好面试技巧,找到理想的工作!

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口头语言

(1)称呼恰当。称呼恰当,能使对方产生相容心理,感情就较融洽;称呼不当,可能会招致对方的不满或反感。如工厂、企业的同志,你可以称呼“师傅”“老师傅”;对事业单位的知识分子,可以称呼“老师”;对外企人员可以称呼“先生”“小姐”“女士”;对党政机关部门人员可以称呼“同志”或者其职务“某科长”“某局长”等。千万不要大呼小叫别人的名字。

(2)语言文明。语言文明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一个人的文化教养。大学毕业生面试技巧,用语文明与礼节性语言尤为重要,对语言的操作要认真细致,不要将自己不文明的口头语带出来,那样会使场面很尴尬。

(3)语气得体。问话应朴实、简洁,不要过多的提问,以免使面试人产生厌烦情绪。不要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让用人单位产生厌恶的感觉,如“最什么”“特什么”“非我不可”等,会显得应试者不成熟、幼稚。

(4)语言表达要清晰,不要罗嗦。话不在多而在精,回答问题应该简单明了,不要喋喋不休,让面试现场成为你自己的演讲论坛。

(5)语言上应有选择。不要兜售自己的学识,一张嘴就是专业术语,好像除了自己谁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给人一种故弄玄虚的感觉。

(6)问答时,最好不要用方言、土语,以免使对方在理解上感到困难。

肢体语言

1、面部表情

应聘者应积极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用得体的微笑向面试官传达自己的热情、积极、友善和尊重。事实证明:微笑是传达自信、友好的最好的方式,并且这种微笑只需要维持4到5秒钟。通过微笑,应聘者的自信和友好也会感染面试官,且使对方不自觉地和其亲切起来。

2、身体动作

面试过程中用的最多的头部动作便是点头。不断地点头为的是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并听懂了对方的意思。不过要注意的是:考生对面试官的话不住地点头,会让面试官认为他不耐烦,有话要说。所以也要注意点头的场合及次数。

手势语是最重要的肢体动作。和面试官握手时要等面试官的手伸过来之后才能握住它。握手时态度要坚定,要保证整个手臂呈L型(90度),双眼要直视对方,有力但不用太使劲地摇两下,然后把手自然地放下。

3、眼部动作

在面试过程中,考生与面试官的目光沟通,体现了考生对面试官的尊重以及考生对面试官说话内容的重视。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面试官是多人,考生的视线不要只集中在考生希望取悦的目标面试官身上而对其他面试官视而不见,这是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三、面试时的行为举止

1、提前到达,提前一点时间到达面试地点是非常必要的。去面试时至少要给自己留出20分钟的富余时间,这样即使迷路或塞车也能按时到达。如果一切顺利,你可以利用这20分钟的时间,待在车内或接待室里稳定情绪,最好是提前5分钟到达考官办公室,以示求职的诚意,给对方信任感,同时也利于调整自己的心理,作一些简单的准备,避免仓促上阵,手忙脚乱。

面试前最好是提前到面试地点去一趟,以避免面试当天迷路。如果面试途中遇到什么预想不到的麻烦事,责任可能不在你,但你一定要采取措施,给主考官打电话,把迟到的原因解释清楚并征求你是否可晚些到达或能否重新安排一次面试机会。

★ 求职面试语言技巧

★ 面试技巧:面试的记忆训练

★ 面试中自我介绍的语言技巧精选

★ 求职面试中肢体语言技巧

★ 营销面试技巧

★ 服务员面试技巧

★ 面试技巧及注意事项

★ 教师招聘面试技巧:教师的手势语言

★ 面试的外交语言

体育课中的语言技巧 篇6

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体育课的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我们要上好体育课,除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膊及熟悉教材外,还必须掌握好语言这门艺术。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期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因为教师声调的抑、扬、顿、挫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音与声的美感,讲解的美感,实质上就是语言艺术的美感作用。讲课时由于教师的话音标准,口齿清楚,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而教师的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又能对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了方便,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它可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很快地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而美妙的境界对提高学生的兴奋及动力定型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如队列操练时,教师在讲解有关动作要领后,只要你一提国庆阅兵式的情景,学生就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阅兵式的行列中,正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一样,立即会情不自禁地昂首挺胸,讽爽英姿地做好队列动作,从而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这种反应在心理上叫“念动反应”,在美学上叫“移情作用”。因此,语言艺术的美感作用在体育中对正确的动力定型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教师的目的是教书和育人。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做人。教师的讲话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好、进步很大、成绩不错”等等。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学生十分看重老师的肯定,一个眼神,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肯定的话语,对一个学生,尤其是一个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却是春风化雨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十分重要。

怎样在体育教学中使用好语言艺术呢?我认为要体现以下“四性”

一、语言的针对性;教师在语言运用上,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和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尽可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知识较丰富,接受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要多使用经过提炼的规范化的教学语言,而对低年级学生则宜多使用生动、浅显明了的教学语言。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语言应简洁、精炼、准确,精讲多练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科学准确合理地应用语言,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既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完成授课任务,达到训练目的。

二、语言的科学性:体育教学是一门运动科学,科学的内容需要科学的语言去讲解,而语言的科学性,主要应体现在“具体、准确、全面”六个字上。在教广播体操过程中,教分解动作时,要用具体、准确的语言去讲解动作要领,在学生掌握了分解动作要领后再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只有这样由浅入深的讲解,由部分到整体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动作要领,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触动,从而使学生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及整套动作的完整性。

三、语言的趣味性:由于学生年龄小,精神不易集中,常被外部环境因素干扰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体育教师的语言要风趣。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通过老师幽默语言的阐述,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学生更容易抓住问题的要点。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常使学生有新鲜感,而新鲜的东西又易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注意,从而是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如在做跳马练习腾空时用“身轻如燕”,落地时用“稳如泰山”等语言来激发学生对动作质量的追求,效果就非常好。幽默的教学语言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启迪学生的智慧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好像课堂的“味精”一样,如果投放适量的话,一定会使课堂“这锅菜”其味无穷,充满活力。

四、语言的启发性:教学的语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在听课时大脑动起来。要启迪思维,就要举一反三,要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在足球训练课中,用“形如狡兔”来形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过人及穿插跑动,使学生尽快掌握过人技术及跑位战术的运用,并在比赛时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以求取胜对手。

浅谈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 篇7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 仅用语言教学已略显单调, 可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教学语言的辅助和补充, 如图片、图表、实物、模型、标本、音乐、幻灯、录音、录像、广播、影片、电脑、投影等, 都能使语文课更加生动形象。

然而,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很多教师只注重教育教学技巧的探讨与改进, 而忽略了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精心组织和优化设计。语文课堂因此也变得沉闷死板, 还出现了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 如长篇大论、烦冗拖沓、陈词滥调、照本宣科等。教师的语言,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在教学中, 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我认为, 在语文课堂运用语言时, 应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启发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等特征。

一、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传递信息, 表达感情, 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 从而学习普通话。在日常教学中, 还有部分教师使用夹杂着方言的语言教学, 甚至不能使用普通话教学。久而久之, 会造成学生对语音把握不准, 无法欣赏到文学作品的意蕴等不良后果, 这势必会降低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做到读音准确无误, 没有语病和口头禅。语言的规范是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保障,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应当注意课堂语言的纯洁性, 力求达到清晰、简洁、严谨, 避免不规范的语言出现,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课堂语言的启发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 而在于相机诱导。”思维规律告诉我们, 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运用启发性的语言, 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心, 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 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为此, 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 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 深入浅出, 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 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 探求新知识, 掌握新内容。

三、课堂语言的形象性

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走进生活, 获得生命化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应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 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深刻的语文概念, 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恰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语言, 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 用自己渊博的知识给学生丰富的语文滋养, 以便引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鲁迅先生讲课, 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 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 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可以说, 语言的形象性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活力之所在, 而且也正是它才使语文课堂放射出异彩。

四、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实践证明, 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是最佳的,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中, 教师不仅要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 还需尽量使用生动有趣、幽默的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的呆板、枯燥, 使学生能从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乐趣。有趣、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节学生的情绪, 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 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因此, 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广采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句、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 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 以塑造形象, 创造气氛, 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 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但是要注意的是, 课堂语言的幽默应和教师深刻的见解、教学内容相契合, 要与无聊的耍贫嘴区分开, 不能人为地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 更不能滥用, 那样就会带来负面影响, 物极必反。所以语文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运用中要讲究一个“度”, 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获得知识的愉悦。

五、课堂语言的激励性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他们自尊心很强, 特别敏感和脆弱。因此,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要善于察言观色, 洞察学生的心灵, 掌握学生的心理, 不管是传授知识, 还是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都要以正面鼓励为主, 少批评, 多表扬,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任何时间都不能伤害学生们的自尊心, 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鼓励性。如教师在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 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感到不自信时, 教师的一句“你真棒”, 会使学生的信心大增。

总之,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应是鲜活的, 生动的, 具体的, 有生命力的。一个严肃而敬业的教师, 应该像诗人那样遣词造句, 挖掘“语言的金子”, 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逐步达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语文教师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 就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浅析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语言技巧 篇8

一、表扬鼓励有自信

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初中成绩一般, 以后上大学的可能性不大;初中成绩较好, 但家庭经济困难;初中成绩、表示均不好, 家长希望学校的老师帮着管教;高考成绩较差者。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学习懒散, 没有奋斗精神, 对学习成绩麻木。教师应多采用表扬、鼓励的语言, 这有利于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 体现出对学生尊重、信任、鞭策、祝愿, 能给学生温暖、振奋的感受和力量, 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 并更加渴望获得老师的再次肯定, 从而加倍努力。如老师可以常用“谁来试一试”“谁还有更好的”等激励性词语去提问, 也可以用“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真聪明”“你的想法妙极了”“请继续努力”“请继续发扬”这些赞扬激励的话去评价学生的回答,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

二、准确恰当有深度

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规范、科学和严谨性, 要求教师把所讲的每一个概念讲清楚、讲准确, 让学生正确无误地理解教师所表达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 教师对自己所讲的每一句话负责。课堂上内容当讲的, 即所谓“精讲”部分, 不是叶罗里叶罗唆地多讲, 也不是寥寥数语少讲, 而是以准确恰当的语言讲到点子上, 讲得恰到好处, 即在最恰当的时机用最恰当的词语, 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语言要始终围绕着知识信息而展开, 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创建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而一味地讲和教学无关的内容。这样的话, 虽然表面上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实际上根本什么都没学到, 这样的教学是没有质量的。

三、简洁明白有启发性

专业课的一个知识点, 往往具有条目繁多的要求和说明。老师在讲解时, 语言要力求简明精练, 干净利索, 中心突出, 切中要害, 让学生一听就明白。切勿把本来浅显易懂的道理故弄玄虚, 使学生不知所云;或者词不达意地叶罗唆。这样容易使学生心烦意乱, 产生逆反心理, 拒绝接受教育, 影响了学生听课的质量和效果。教学语言应富有启发性, 要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 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 由“因”想到“果”, 由“表”想到“里”, 由“个别”想到“一般”, 从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四、生动形象有兴趣

在职业学校中, 专业课老师一般没有文化课老师讲课生动形象, 学生也一会就累了、不想学了。这些教师要用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语言, 消除学生学习枯燥无味。语言的生动有趣可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情趣来感染学生, 为学生创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情境, 从而引起学生思维上的共鸣。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 讲课要深入浅出, 把抽象的内容讲得具体形象, 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 易于接受, 化复杂为简单, 化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引导学生领会、掌握一些深刻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生动活泼,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五、节奏明快有顿挫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节奏美感, 波澜起伏, 方能令人“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教师合理的语言节奏不仅是教学课堂语言技巧成熟的重要标志, 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声音应高低有致、抑扬顿挫, 速度快慢要适当。同时语速、语调的运用应视教学内容的变化而调节。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 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它有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教师所讲的事理, 在停顿间隙进行思考、消化, 往往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之效。

六、风趣幽默有情感

风趣幽默的语言能进一步深化讲课主题, 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风趣的话语、幽默的语言为课堂教学注入“兴奋剂”, 使教学活动在师生情感互动共振中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 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教授学生知识, 与学生讨论问题, 这会让学生心底里觉得老师与自己靠得很近, 老师不是那么可怕, 老师是信任自己的。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 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 打动学生的心,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受到强烈的感染。

成功地教好每节课的语言技巧当然不止以上几项, 但是这六个方面确实极大地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为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我们一定要认真不断深入研究教学语言技巧, 为培养更多更好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而努力。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技巧 篇9

一、语言要包含具体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讲课应不夸夸其谈、不信口开河、不含糊不清、不空发议论、不离题太远, 而应言之有具体内容, 论之有实, 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 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成语典故等, 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 做到言之有物, 每举中的。

二、语言要包含道德培养、审美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 在讲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 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 水乳交融地阐发出来, 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 从而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 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礼貌文雅的语言, 使教学语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时, 又不失文学色彩, 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能力。

三、语言要有逻辑性, 要条理清楚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人钻研和细致分析, 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 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 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 确定怎样开头, 怎样过渡, 哪些应该先讲, 哪些应该后讲, 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 怎样结尾。这样在“序”上多下点功夫, 思路井然有序, 讲解就会条理清晰, 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语言要有启发性, 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思维启动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课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 使学生不单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 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五、语言要有趣味性, 要妙趣横生

兴趣在任何教学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 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 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 饶有情趣, 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深奥为浅显, 化枯燥为风趣, 使学生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受其感染, 受美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 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引发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 改善课堂气氛, 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 促使学生深人钻研问题, 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 活而不乱, 严而不死。因此, 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 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人课堂, 随心所欲, 调动自如, 游刃有余, 以塑造形象, 创造气氛, 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 知识易于理解, 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六、语言要饱含情感, 情感与道理相结合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 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 真正做到理中蕴情, 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 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 做到情动于衷, 形诸于外, 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 以形象为手段, 以美育为突破口, 以情感为纽带, 激发学生情感, 启发其质疑, 引发其思考, 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 提高学习效率。

七、语言要有韵味, 语音要抑扬顿挫

语音不但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 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 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 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 切忌平铺直叙, 平淡无奇, 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 长短结合, 疏密相间, 快慢适宜, 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 时缓时急, 抑扬顿挫, 有板有眼, 错落有致, 声情并茂, 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 和谐动听, 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 精神饱满, 兴趣盎然, 津津有味, 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提高教学效果。

八、语言要丰富多彩, 环环相扣

语言丰富多采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学生, 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 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 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 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议论文, 应多用议论分析的语言, 要严密, 有力度;讲说明文, 应多用说明介绍解释的语言, 要朴实, 有条理;讲抒情文, 应多用深情的语言, 要华丽, 有激情。朗读课文, 高兴、激昂的时候, 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 声音就低一些。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前一部分写的是百草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后一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深受约束的生活, 两部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色彩截然不同, 因而在讲课时, 不论是范读, 还是讲授, 都要用两种不同的语调和语速, 前一部分用欢快、活泼的语调, 速度可稍快一点, 后一部分用低沉、苦闷的语调, 速度可稍慢一点。

九、语言要辅助体态行为语言, 使之生动形象

体态语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 增强表达效果, 更好地突出重点。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和事件或课文时, 假如能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 再辅之以或憎恶、鄙视, 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 或辅之以相应的手势动作, 则能加强语文教师情感信息的发射和传递, 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技巧 篇10

一、趣味导入, 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 教学中更是如此, 有时借一句趣话, 课堂就会增加几分诙谐, 用一句诗词导入, 就会立刻激活课堂, 用一个故事, 一则新闻报道等, 就立马使学生精神抖擞。

例如, 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 我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 何日复西归”, “滚滚长江东逝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江东去浪淘尽”。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向东流入海的, 我顺势引导:俗话说水往低处流, 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们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为西高东低。我继续追问: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 还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节内容。这样自然导入到这一节, 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 在讲中国气候时, 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 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到“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意思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那么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这样导入, 可以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习, 学生们知道, 这里的春风是指夏季风。我国是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国家, 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 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 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限以西, 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二、批判质疑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还应鼓励学生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精神, 对于伪科学、假科学具有有鉴别力, 理解和尊重科学的事实, 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例如, 在讲水循环时, 运用李白《将进酒》诗中前两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出问题, 这首诗歌气势磅礴, 但就地理学来讲, 这首诗歌描述的语言准确吗?为什么?同学们通过看书讨论, 最后有学生指出“黄河之水东流入海, 但是通过海陆间循环, 海洋水还会通过蒸发和水汽输送及降水三个环节回到黄河中去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加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再如, 讲地球自传线速度时, 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同学们, 毛主席诗云“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北京坐地一天真的能行八万里吗?比八万里多还是少呢?为什么?同学们通过仔细分析教材中的图, 最后就有同学回答:赤道上的线速度大约为1670千米每小时, 可以算出赤道的周长大约是4028千米即大约为八万里, 赤道所处的纬线圈最长, 而毛主席所处的北京约北纬40°, 纬线圈的长度应小于八万里, 那么毛主席坐地日行就应该小于八万里。最后我指出, 毛主席采用了夸张的手法, 但从地理上严格来讲就不够准确。这样学习, 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肢体语言的展示, 课堂效果的催化剂

肢体语言往往被教师所忽视, 据国外一名心理学家测定:感情的全部表态=7%言词+38%声调+55%表情 (包括必要的手势) 。肢体语言是教师的第二张嘴, 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来配合传递地理教学信息, 则可以运用自如地进行直观教学, 通过学生的视觉感受, 唤起学生的注意, 长时间保持兴奋姿态, 精神振奋, 增强学生记忆。比如“手势法” (北半球用右手, 南半球用左手) 在高中地理中可多处运用。肢体语言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 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 达到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化, 将未见过的事物直观化, 将平面图的内容立体化, 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等效果从而渲染课堂气氛, 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富有生机和活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运用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 并通过表情、手势等辅之以简单、明快的体态语言, 使声、形、情有机融为一体,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而且可以转化为学生记忆地理知识和理解地理原理的一种强力催化剂, 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语言的技巧 篇11

關键词:体育教学;语言艺术;技巧;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60-01

一堂体育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这就关键在于教师的导,这个导就是指体育课堂中的语言艺术,也就是我常说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艺术。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它教你在课堂中导什么,怎样导,怎样去鉴赏美和创造美。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诚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现代教育语言表达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社会效应是隐性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方法和技巧。

一、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是在遵循一定规则下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创造性综合运用多种学科、语言表达方式的产物。它的表达效果的提高必须通过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这种课堂语言的艺术创造,必须重视创造性地综合、灵活运用和优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教育的需要,表达策略的需要,语境的需要和课堂环境的需要。做到因人、因事、因境、因时而异。它的表达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朴实明快法

是教师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风格,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法。其具体表现在:话语质朴、丰富自然、通俗坦率、真实可信、简洁明确,语不惊人,但立意深远。

2、超常变序法

即指在用语和确定词序及语句结构上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选择和变化措施,使语义超常出新或发生质变,语言所强调的重心发生转变,造成一种出任 又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有新角度,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阐述不同一般的见解,有效地点化和启迪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心理准备状态来安排和设计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鞭辟入里地叙事说明,使学生欣悦 。

3、反复冗余法

根据口语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有意采取词语、句式结构上的反复、重叠,增加语言的“冗余度”,以突出重点,强调要害,加深印象的一种表达方法。例如在教学途中的技巧时,教师反复几次提醒:同学们看到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后,再比较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大腿的动作是否标准,小腿的动作是否标准,脚的动作是否标准,摆臂的动作是否标准,身体的倾斜度是否标准。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自觉性和模糊性而说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玩”和学习只要能行这样半桶水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反复多次地提醒,反复多次地使用“是否正确”一词语,就是要引起学生的高度民主重视。

二、体育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技巧

体育课堂语言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必不可免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1、声势变化技巧

在这种有声语言中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的表现(强调音)比其它班级好,我真为你们班高兴(降调)”。这种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叹、祝愿、期盼的语言中运用降仰语势,效果往往比运用上升语势好,让学生显得真挚、恳切,没有做作之感,又寓意学生能继续发扬。

2、语言速度变化技巧

准确生动的表达需要有完美的语速和适应的用气方式相配合,教师的课堂讲话要做到不快不慢,用气均匀合理,语言流畅自如,且适合自己的表达特点和当时的课堂环境,快、慢、重、轻、停顿等都得好好把握。

3、态势语变化技巧

也是我们常说的态势语。这一语言在体育课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要做到自然和谐,入情入理,传神入化,优美高雅,动听而富有启发性,仅依靠丰富的词汇和发声技巧还不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生动、准确、明了、自然、恰当地表达情意还需讲究态势技巧。

在体育教学中,态势可分为情感态势和教学态势。课堂的情感态势是指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姿势的隐含的思想感情,是极其丰富微妙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神色变化都直接诉诸人的视觉,对人的心理产生某种感示,比声音先一步在听者心理形成心理视觉形象,从而对有声语言起到铺垫强调或替代作用。教学态势,也就是我们在体育课堂中所讲的示范教学,是体育课区别其它科目的标志之一,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教学态势必须要求很严格。如在途中跑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口若悬河的语言外,同时教师本身要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更加易懂,根据学生在走和跑中一些常见的不标准动作,示范出标准动作,模仿出不标准动作,加以比较,让学生记忆深刻。

浅谈物理教学中语言技巧的应用 篇12

一、语言要直观、形象

在物理教学中, 要注意语言的直观性, 要运用语言技巧,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道理形象化, 书面文字口语化, 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如对于如何区别电磁感应中的左手右手定则, 可运用以下语言:不难看出感应电动势的“感”字有个“口”, 而右手的右字也有个“口”, 口对口判定感应电动势方向用右手, 而左手下面有个“工”字, 做工就要用力, 故左手定则是用来判定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这种拟人化的语言使学生津津乐道, 注意力集中。

物理教学语言还应注意它的形象化。如讲解运动的相对性时, 可引用古诗:“……满眼风波多闪烁, 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第二句是以船为参照物, 第三句是选岸为参照物。这样学生就感到非常的形象直观了。所以说运用形象化的语言, 并不是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本身。

二、语言要幽默、风趣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 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 活跃课堂气氛, 消除师生间的隔阂, 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 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 使教学转入正轨。有一次, 我正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一名迟到学生猛地冲了进来, 由于跑得太快, 没收住脚差点摔倒, 引起班里的同学哄堂大笑。我于是说, 这是惯性的缘故, 大家可别怪他, 要想知道为什么, 去找牛顿老先生问问。一句话, 很快让这位同学下了台, 并很自然地将教学引入正轨。

三、语言要科学、严谨

所谓科学性, 就是要用准确无误、合乎逻辑的语言来讲。例如在讲欧姆定律I=U/R时, 要注意它的适用条件, 不能说当I→0时, 电阻无穷大, 从数学语言上说得通, 但在物理学上, 电阻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由导体的长度、电阻率、横截面积决定。我们要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但又不能片面地、一味追求, 应根据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知识循序渐进, 不断完善深化。例如, 在讲力的概念时, 首先只是叙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接下来再讲授牛顿第三定律, 对力的概念加深一步, 指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到了讲授牛顿第二定律后, 又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叙述力量使物体产生形变和加速度的原因。这样对力的概念就逐步深化和完善了。

物理教材中用来表达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等的语言都是十分确切和精练的。例如, 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就不能将“所”漏掉, 也无须在“平面”之前加什么修饰, 不能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置互换, 更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是物理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要求。

四、语言要巧妙、生动

在各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 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 承前启后, 巧妙过渡。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总体的认识, 没有突如其来的感觉, 而是顺理成章。例如:在讲完磁体与磁场后, 可以向学生提问:“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有没有别的物质周围也存在磁场呢?”这样的问题不仅总结了本节的内容, 同时又为下一节学习电流的磁场埋下了伏笔。

当然,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物理教学语言首先应受教学内容的限制;其次还要受到学生年龄的制约;最后是受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的制约, 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灵敏性、随机性, 也就是因材施教。

上一篇:隧道明洞下一篇:化学阅读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