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课程论文

2024-11-14

商科课程论文(共12篇)

商科课程论文 篇1

以CIS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课程为切入点, 提升高职商科专业学生的品牌竞争意识, 缩短其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加强其实际的应岗能力, 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到品牌竞争中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CIS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高职院校商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 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 为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培养和输送一线岗位的专业型、技能型和服务型的实践应用型复合人才。而直接作用于人才培养的是课程的设计开发以及教学的实施和引导。只有在科学思想指导下、合理有序、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改革, 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专业, 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教学过程要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 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 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与知识体系[1]。在高职商科专业中开设CIS课程, 一直以来存在着实施难、可操作性差、课程所授内容理论化, 实践操作性不强、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等现象。学生没能真正地融入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学习的主体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许多学生对课程理解不够, 没能将自身的专业联系起来开展积极有效的针对性学习, 造成课程学习表面化、形式化、功利化等现象。而从社会对商科毕业生的CIS素质能力需求信息角度看, 两者又存在着严重不对称的现象。鉴于此, 在高职商科专业积极有效地推进CIS课程改革, 凸显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作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CIS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1) 课程与专业对接, 使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化。高职由于生源等问题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不强等特点。在开课之初应让学生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进度安排、课程作用及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其学习信心, 树立学生品牌意识奠定了思想准备;通过对学习目标和任务的设定, 使学生明确课程各个阶段学习重点的分配;介绍相关的书籍、案例及网站引导学生课后学习, 为学生对课程知识能力的进一步拓展开辟空间;组织学生与兄弟院校开展课程知识经验交流, 增进对课程学习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商科专业学生以自身专业相关品牌为范围, 在深入行业、企业调查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 开发出一套完整的CIS手册, 让课程的学习紧紧围绕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在教学设计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交织在一起, 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发设计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习信心。

(2) 在调查、分析、参考和借鉴各品牌CIS策略的基础上, 用5W1H原则开发自身品牌。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的互动,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从好知之到乐知之的转变。以分小组的形式, 让学生围绕自身专业相关品牌开展调查。通过调查分析, 认识和理解各品牌在CIS构建中MI、BI、VI、的具体表现, 对各品牌的CIS建设策略进行横向 (同专业、行业相关的现有品牌) 和纵向 (与专业、行业相关的地区品牌和国际品牌) 的比较, 进一步认识企业的CIS行为, 深入体会CIS在品牌建设中的现实意义;组织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针对自己小组所调查的对象 (包括成功和失败品牌的CIS建设案例) 结合自身对课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开展借鉴、学习的探讨。并以自己调查的对象为范围, 分析在现有的竞争背景下, 自己虚拟品牌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引入管理学的计划工作任务5W1H原理, 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what) 、为什么要做 (why) 、何时做 (when) 、何地做 (where) 、何人做 (who) 、如何做 (how) 来开展自己品牌CIS策划, 完成CIS导入的提议书。

(3) 通过CIS开发的实际工作流程为导向开展教学。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以行业、产业的需求为向导, 要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业化方向, 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 从岗位需求出发, 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 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流程的学习机会, 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变[2]。以实际工作流程作为参照的CIS课程教学设计, 使作业项目化、任务明晰化、责任明确化,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际案例中去, 开展针对性、仿真性学习。课程学习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程设计制作,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习团队的建立, 同时也积极营造了学习氛围。在实践操作方面以VI设计制作为重点, 引入相关软件的设计制作和设计理念, 来提升学生地实践动手能力, 让学生以主体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理论学习和策划方面主要侧重MI、BI的案例分析和设计加以引导, 以保证CIS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执行的整体性。以工作流程为参照的教学设计, 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使其在理论知识运用、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科学研究等综合能力方面都有所提升。

(4) 通过与企业对接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尽可能地开辟实践教学模块, 在课堂中引入存在CIS建设需求的企业真实案例, 组织学生积极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 开展CIS的调查、设计、开发, 让学生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将课程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操作技能与学生学习实践的需求、专业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 使课程教学紧密联系实际, 发挥课程教学的实践指导意义, 提升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建设课程的专业实训室, 将课程教学引入工作流程、使课程学习团队化、课程作业项目化。

(5) 构建CIS课程教学的综合评价体系。课程的综合评价体系有利于集合各方的意见, 共同推动课程朝着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一是建立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教与学是相互的过程, 在课程学习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 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所学与所需有效结合起来, 增进其对课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设计CIS课程调查分析表, 对在校学生和已毕业的学生开展课程教学调查, 让学生不断反馈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以此为参考适当地调整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二是通过行业及专业对人才的评价促进课程的教学改革。CIS课程是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科, 这也就决定了课程教学不能闭门造车忽略课程知识能力的实效性。因为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肯定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校层面, 最终还需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实践的验证。三是定期安排教师下公司挂职锻炼, 将实践的经验不断反馈到教学组织上, 邀请行业和专业的人士针对课程的教学成果、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施方面给予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提升教学质量。 (见图1)

3“CIS”课程改革的意义

通过调查、分析比较使学生对CIS的系统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课程教学的设计实施, 增进了学生对不同企业在MI、BI、VI上的具体实施和举措的理解。熟悉了CIS策划的实际工作流程, 锻炼了学生的设计能力, 丰富了学生的品牌意识。同时, 课程也调动了学生对所学的相关课程知识的应用。通过调查、分析、探讨和交流不仅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间一种互惠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团队协作精神。

CIS课程改革加强了课程、专业、行业的联系。通过开展联系专业、行业的课程学习, 使学生在自身行业竞争、岗位需求以及职业发展认识和理解方面得到了一定的积累。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实践技能方面得到了锻炼, 使其更快地理解和接受企业文化。同时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紧密联系课程、专业、行业关系, 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上有所建树, 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合理性、有效性。

CIS课程改革完善了课程教学平台的搭建。通过组织教学实践, 引导学生开展实践, 引进教学的评价体系来构建课程的教学平台, 将课程教学要求——专业人才需求——行业人才需求进行有效接轨。不断反思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提升教学质量, 使课程在人才培养和专业服务上得以拓展和延伸。让课程知识技能走出去, 将社会需求融进来, 培养学生知识的自我完善能力, 同时教学平台也为课程在教学实践案例的经验方面丰富了积累。

摘要:一直以来, 高职院校商科专业CIS课程存在着实施难、可操作性差、课程所授内容理论化以及实践操作性不强、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等现象。为此,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改革经验, 具体分析了课程的改革路径、实施方法以及改革启发。

关键词:高职,商科,CIS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杨育宏, 王红艳.对企业生产岗位标准的调查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

[2]毛丰江, 路勇.“工学结合4-3-3”高职课程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08 (1月下) .

商科课程论文 篇2

 公司市场部的目标是树立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美誉度,给消费者提供产品购买的理由和刺激。同时,市场部的工作还包括分析战略层面的事情,包括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等全局性的工作。

 相关专业:Marketing, Marketing Management, Marketing & Advertising Management, Public Relations with Marketing, Business Management with Marketing, Consumer Marketing, Sports Marketing Management,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nd Advertising

 开设此专业的大学:Aston, Bradford, Huddersfield, kingston, Leeds, LMU, Liverpool, LJMU, MMU, Salford, SHU

 市场学的课程包括:传播学,营销战略,市场营销,广告学,市场调查,销售管理,网络营销,金融服务营销价格战略,国际市场管理等。

 适合人群:赋有激情,很强的沟通能力、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就业领域: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外企等

 岗位:企业的销售市场部门,企业营销部门的市场调查、信息统计、售后服务等岗位,企业的营销策划、市场预测人员,各类咨询公司。

 社会需求量:就业容易,起点低。不同的工作单位,薪水待遇差距大。绝大部分的毕业生在公司工作,如保险股票、证券、房地产业。

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的一门学问。人力资源管理关于:研究培训人员的各种活动,培训与发展,员工职业发展,员工绩效 1

咨询致力于员工绩效的提高,学习绩效,挖掘员工的学习能力等

 相关专业: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mployment Relations and HRM

 开设此专业的学校:Aston, Bradford, Kent, Kingston, Leeds, LJMU, Manchester, MMU, Salford, SHU etc. 需求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专业化,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招聘和培训模块等职位的需求大,而薪酬、绩效和员工关系等职位的需求少。

 以Aston大学为例,人力资源管理系毕业生进入了各种类型的企业从事HR的工作,包括:Hilton Hotels, Abbey, Masterfoods, Dorothy Perkins, Waitrose, Mitchells and Butler, NHS, Ernst&Young, Ford, Orange PLC, etc. 人力资源管理师,就业前景广泛。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负责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培训开发和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

 会计是一种记录商业经济行为并能够对公司经济运营状况作出预测的经营管理体系。

 相关专业:Accounting and Finance;Accounting for Management;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 大学介绍:Manchester, Birmingham, Leeds, Bristol, Kent, QM, Sheffield, MMU, SHU, etc. 课程内容:会计学,金融学,统计学,市场学,宏观/微观经济学,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公司治理,战略管理,财务报表分析,风险管理和保险等等。

 学生实例介绍: 2009年毕业生 陈卓

就读大学: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专业:Accounting and Finance

 “IFY商务学中涉及的Accounting 和Finance 是现在学科的基础。”

 “老师会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仅看课本有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懂的。”

 “目前学的内容包括:conceptual framework, accounting equation, balance sheet & income statement.”

金融学 Finance

 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 相关专业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e,Accounting and Finance,Economic and Finance,Mathematics with Finance,Financial Plan

 开设该专业的大学有:Aston, Manchester, Birmingham, SHU

 课程内容:宏观及微观经济学原理,金融会计,市场管理,法律,战略金融学,金融管理,国际金融,金融经济学等等。

 学生完成本科后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方向继续深造,例如投资,风险管理等等。

 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专门人才,能在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金融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出版传播机构、金融业相关委员会、或公司证券部及财务部等。

 就业方向: 证券公司,保险,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经理,(股票)分析师,证券经纪人,投资银行经理。行业监督管理部门。银行:存贷款业务,投资业务。

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各行业中的跨国公司或者大中型企业等。经济预测分析。管理咨询人员

 商务管理课程是为了培养管理人员如何在现实商场上针对各种情形作出决定。

 相关专业:Business and Management, Busines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 开设专业的大学介绍:Aston, Birmingham, Bradford, Huddersfield, Kingston, LMU, LJMU, Manchester, MMU, Queen Mary, Salford, Sheffield

 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在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和政府官员培训项目方面,具有近30年的成功经验。许多跨国公司、政府机构每年都在该学院培训其高级管理人员,如福特、惠普、西门子、BBC、BA、HSBC、英国政府环境部、甚至包括中国外经贸部、教育部、化工部等。

 具备在分析、评估和诠释数据,对人员和人物的协调和组织、以及在人际关系与交流等方面的较强能力是一个成功的商业通才的标志。此外,个人的自信、敏锐的判断力、机智、独立性和自我激励性将大大拓宽在商业领域前进的机会

 就业领域:几乎所有领域都需要管理人员

体育管理 Sports Management

 英国体育产业非常发到,拥有众多的体育俱乐部,英超联赛,温网,斯诺克锦标赛等

 体育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

体育营销,广告赞助,赛事和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体育金融。

经济学 Economics

 经济学是综合分析研究经济增长和衰退的起因及社会表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率、银行利率、进出口额等的一门学问。

 相关专业: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Economics , Economics with Marketing, Financial Economics, Economics and Mathematics, Accounting and Finance and Economics, Business Economics

 开设此专业的大学:Aston, Birmingham, Bradford, Bristol, Kent, Kingston, Leeds, LMU, Liverpool, LJMU, Manchester, MMU, Queen Mary, Salford, Sheffield, SHU. 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咨询行业、证券业、财会、投资银行、媒体、公共决策或研究部门。例如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四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咨询行业,主要是管理咨询、营销咨询、IT咨询及投资银行,例如毕博、埃森哲、麦肯锡等。证券业。媒体:证券时报、金融时报、第一财经日报等。

 经济学毕业生可以在政策研究部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经济理论政策方面理论性较强的研究工作,也可以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工作,而高校和研究所是有志于做学术的同学的首选。

新闻传播及传媒专业 Journalism and Media Studies

 新闻传媒专业成为在就业市场上被看好的专业之一

 相关专业:

 Journalism 新闻学

 Communication Studies传播学

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传媒,文化与社会学

Television & New Broadcasting Media

 开设专业的大学介绍:Birmingham, Bradford, Kingston, Leeds,LMU, Liverpool, LJMU, Sheffield, SHU

 新闻专业一直都是考生追逐的热点,在传统观念中,新闻职业是一个风光的职业。在媒体行业日益发达的今天对于新闻人才的要求是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能跑爱动又有思想的记者,懂得运用新媒体,知识面广。

 入学要求高,市场竞争激烈

 新闻学毕业生一般会选择在报纸、广播、电视或网络媒体从事新闻采访等相关工作,相关职位有: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报道员、专题评论员、编辑等。

 传播学和传媒学的毕业生也可以从事新闻记者这方面的工作,但由于某些新闻传播专业比较偏理论,后来的职业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 新闻专业毕业生也可能成为企业的公关、市场或广告人员。

到哪儿读商科 篇3

重商主义的旋风吹遍全球,关于商业的学科在社会公众内心的地位,已经上升到非自然科学、非技术科学领域之外最受欢迎的部门。

在极重视学历教育和应试选拔的中国,每年各地的“高考状元”中,绝大多数会选择清华、北大(近年来增加了重金“买状元”的港校),在选择清华、北大的状元中,已淡化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专业选择标准,相当的部分会选择金融、经济、管理等相关的专业(也即职业方向)。

一般认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所面临的是耐得住研究探索的寂寞、坚持得了枯燥的反复实验、忍受得了不断的失败。而商业活动的色彩则要丰富得多,站在纯财富收益的视角,置身财富积累、增值、流动的层面,参与者自身可能得到的财富预期也大大高于其他领域。

接受商科教育,商学院是不二的选择,到哪里去读商学院呢?或者说读哪一家商学院呢?对中国有志于读商科而且决心拿到MBA文凭的学子或者是职场人士来说,这个选择是值得探讨的。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这样形容全球商学院教育现状:“国际商管学院促进协会计算出全世界超过13000所学校提供商业学位,其中中国和印度就占了2700所,它们几乎都是1990年后创建的。1997年,大学只设有74门新的商业课程,到了2007年竟达641。”

中国和印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商科教育强国,特别是中国,商科教育的勃兴不过是近30年的事,如果从中国高校大扩招算起,才不过20来年。现如今中印两国的商科教育院校数,占到世界商科院校数的五分之一,有点“大跃进”的味道。当然,中国和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对应的商科教育需求并不奇怪。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夜冒出这么多商科院校,师资力量、校园文化这些软实力的积淀无法速成。

一般来说,高考考生遴选商科院校的标准自然而然地倾向于两个层面,其一是院校的名气,清华经管院、北大光华经管院为高考状元们的首选,近年来重金揽才的港校也在其列,而人大、复旦、上交大等的经管院就属高分考生们眼中的第二梯队了;其二是院校的地域,京、沪、港院校当仁不让是第一梯队,全国各区域中心的商科院校也是热门。

在商科教育积淀厚重的西方及西方媒体的眼中,怎样看数量庞大的中国商科院校中的楚翘呢?在两家全球顶级财经媒体《经济学人》和《金融时报》的相关报道中,中国大陆的商科院校被提及最多的仅有一家,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需要指出的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仅限于MBA教育,即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望文生义,MBA的培养目标是商界的高级白领乃至于金领。或者可以换一个角度,MBA教育于求学者而言是商科学历的高级追求,于商科院校而言是商科院校教育水平的评价基准。就此,国内一流名校如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交大等等必然也将MBA教育作为其商科院系的必备设置。

以MBA为评价标准的商科教育于我们是当代的舶来品,显然就应该站在一个全球化的层面审视这个灼热的领域。事实上在中国的MBA教育架构中,国外知名商科院校如影随形。

《华尔街日报》披露“欧美知名商学院渴望利用中国的需求获利,纷纷开始推出、扩大与中国大学的MBA项目合作,或是独自推出面向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高管人士的课程。”用了这样的措辞“一流商学院来华掘金”。其一,说明商科教育在MBA这个层面是市场化的一门生意;其二,说明中国的商科教育市场很诱人;其三,说明进入中国的商科教育市场是需要资格的,这个资格叫做“一流”,国际级的一流。

英国《金融时报》每年做一个“MBA年度排名”,被加入排名的商学院100个,也即是《金融时报》排名者心目中的“世界前100商学院”。观察排名名单,在院校所属国家一栏中,英国出现了23次(有两个是与他国院校合办),而美国则出现了59次(有一个是与他国院校合办)。即在全球商科院校的第一方阵里,英美两国占据了大半壁江山(80%)。在商科教育这个领域,美国的领先程度和强悍实力无可匹敌。

这个榜单中,中国二字出现了4次(有一个是与他国合办院校),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在2010年的榜单中综合排名第10,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综合排名22,香港中文大学综合排名第28,中国/美国/英国/阿联酋合办的霍顿国际商学院综合排名94位。

在中国四所入围2010年度前100的商学院中,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近三年未跌出过前20,三年平均排名14;而中欧商学院从2008年的11、2009年的8,跌落到2010年的22,三年平均排名14;香港中文大学则是首次升入前100,且跨度极大,一下就进入28名。

从这四所中国相关的商学院观察,体现出极为强烈的全球化色彩,中欧国际商学院是中欧合办的。香港是全球最富盛名的贸易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商科教育的厚重积淀使港校商科在中国名列前茅名至实归。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能够迅速崛起,排名如此靠前,与借助欧洲知名院校雄厚的师资和管理资源恐怕不无关系。据《华尔街日报》“即将卸任荷兰鹿特丹管理学院院长一职的George Yip,将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作。曾任伦敦商学院院长的奎尔奇最近成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荷兰鹿特丹管理学院2010年排名25,三年平均排名28,至于伦敦商学院就更有说头了。

在中国人心目中,一提起商学院,恐怕第一时间就会想起美国的哈佛,在中国无论是正规的书店还是卖书的地摊上,很长一段时间来,只要浏览财经书籍,就满目晃动着哈佛二字。在最新的“福布斯100家最好商学院排名榜”中,哈佛商学院排在第一,斯坦福商学院排在第二。而有意思的是在《金融时报》排名中,总在前两位晃悠的并非哈佛,而是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哈佛2010年第3、2009年第3、2008年第5。所以,上海中欧工商学院能够由伦敦商学院前院长做院长,肯定加分不少。

前面说过,商科教育,特别是MBA教育是被当成一门生意来做的,这门生意相当于教育领域的“奢侈品”,读商科的代价很高。既然是生意,就没人想做赔本的买卖,读商科的高投入是与其职业预期的高收益挂钩的。

美国经济尚未复苏,MBA毕业生的就业也尚未达到金融风暴前的水平,根据《华尔街日报》,“整体上,美国57%的全日制MBA学生在3月中旬就已拿到录用通知书,而在一年前,该数字仅为40%。”而且,“根据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的调查,今年MBA毕业生的预期平均起薪为91,433美元(约为54万人民币)。”在美国招聘网站CareerCast.com最新发布的2010版200个最好和最差职位的调查排名中,平均薪酬最高的是航天工程师,为95,000美元,而MBA毕业的职场新人的平均起薪已经达到91,433美元,这就是高收益的象征。

根据《金融时报》排行榜,MBA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最低的是加拿大Alberta大学商学院,为79,383美元(约合48万人民币),最高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为169,989美元(约合110万人民币)。在MBA毕业生薪资最高的前10位商学院中,美国的商学院占据了前八。说明美国的商科教育如此发达,水平如此之高,跟其商科毕业生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是正相关的。哈佛商学院在MBA毕业生薪资的榜单上位居第4,盛名与实际表现多少有些差距。

值得关注的还有中国相关的四所商学院,在MBA毕业生薪资榜上,中欧工商学院以119,309美元(约合77万人民币)位列第一,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115,535美元(约合74万人民币),香港中文大学103,136美元(约合67万人民币),以中国人的人均收入水平,可见其含金量。

国内媒体有一句话“业界人士表示,国外MBA学费的多少是按毕业生平均年薪来衡量的”,预期收益远在社会职业圈的平均水平之上,则商学院们张开收费的大口也就不谦让了。(以下数据来自学校官网)

在《金融时报》榜单综合排名前三的

伦敦商学院2011年为53,900英镑/15~21个月课程(包括课程资料费,不包生活费),约合54万人民币。

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为53,926美元/2011~2012学年(食宿、健康保险、书籍、杂费需35,300美元,总计89200美元),课程2个学年完成,总费用超100万人民币。

哈佛商学院为51,200美元/1学年(9个月食宿、12个月保险、书籍杂费需32,800美元,总计84,000美元)课程2个学年完成,总费用超100万人民币。

与中国相关的四所商学院中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2011年入学的MBA全程全费用为636,000港币(包12个月食宿开支,课程杂费,书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课程学费为29.8万人民币/2个学年(不包括食宿和杂费)。

总体上,香港、内地的MBA学费与欧美之比天壤之别。

学费虽然足够奢侈,但未必有钱就能够如愿就学,还有更苛刻的门槛。商科是很偏重商业实践的课程。著名商学院的MBA都为申请人设立了与实践相关的门槛。商科教育与英语几乎密不可分(在排名前100的商学院中80%在美英),英语水平的要求自然不低。

《金融时报》榜单综合排名第一的伦敦商学院,要求申请人具有三年以上相关行业的从业经历,非英国留学生IELTS最低分数:7.0;TOEFL最低分数:(书面卷)600,(计算机卷)250;GMAT(经济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平均成绩:640(满分700)。

排名入前10的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全日制MBA要求申请者具两年相关从业经历,IELTS最低分: 6.5;TOEFL 最低分 600 (书面卷),250 (计算机卷) 或100 (网考卷) ;GMAT平均成绩: 650 无最低分要求,80%申请人在 580以上。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全日制MBA要求申请者具有两年以上工作检验,鼓励提供TOEFL和IELTS成绩,必须参加GMAT考试,无最低分要求。

要求的严苟可能来自两个侧面:其一,想进入世界排名靠前的商学院的申请者众多,门槛被抬高;其二,世界排名靠前的商学院为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计,不敢拿入读标准开玩笑。这样,这些顶级商学院手里拿着两把刀,一把是实际经历,一把是学业水平(包括英语),把前来申请的群体中鱼目混珠的赘肉剔除得干干净净,剩下一根精白的“骨头”。

商科MBA教育的基础是本科教育+从业经历,本科教育的背景也颇为要紧,一般,在本科毕业进入职场的时候,商圈内的精英企业(如世界500强之类)是要精心挑拣的。不可否认,在中国大陆,有北、清、人、复、交、港背景的毕业生进入精英企业的机会要大得多。在美国,排名靠前的院校的本科毕业生进入美国精英企业的前景亦然,而精英企业的从业经历在申请排名靠前的商学院的时候是加分的,这是一个正反馈。

商科课程论文 篇4

一、AACSB认证标准的修订

2013 年4 月8 日, AACSB正式颁布了新的认证标准和会计教育认证标准, 对现行标准做了重大修订与改进。原有标准包括战略管理标准 (Strategic Management Standards) 、参与者标准 (Participants Standards) 和教学保证标准 (Assurance of Learning Standards) 三大模块21 条具体标准, AACSB新标准形式上的变化是标准数量从21 条压缩至15 条, 从三大模块发展为四个 ( 参见表1) 。在内容上, 新标准将战略管理进行了整合与简化, 继续坚持以使命为导向, 增加了对创新与影响的要求。与旧标准相比, 新标准就“教与学”单独设立一章, 体现了对教学的重视, 并将原来的“教学保证标准”整合到“课程管理”中, 融入“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学效果”这两条标准里。另外, 新标准强调学生的培养包括学术与职业。一方面, 通过学术学习使学生增长知识, 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职业实践帮助学生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积累工作经验。学生既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 又需要较强的参与管理实践的能力, 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不难发现, 最新AACSB认证的核心特色首先是创新, 认证机构需反映其在教学、科研、服务中的创新, 借以发挥变革中的引导作用。新标准认为, 只要创新是合理的, 经过规划并得到科学实施, 即使创新结果不尽如人意, AACSB认证专家也会给予正面的评价, 除非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其次, 认证机构要体现其在社会中的积极影响, 新标准列举了一系列衡量“影响”的指标与实例, 比如论文的引用和转载、研究获奖、参与国际地区会议、对公共政策制定与变革的影响等等, 同时“影响”时间延长到10-20 年;此外, 新标准重视学校在学术和职业方面的参与, 教师、学生在学术参与职业参与方面保持适度平衡与交叉互补, 由此保证高等商科教育的质量。

二、AACSB标准下课程的讲授与学习

AACSB认证标准 (2013) 代表着国际商科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无论是否参与认证, 我们都有必要认真研究AACSB认证标准, 创新提升我国商科教育质量的实践。笔者认为, 基于目前高校的商科课程改革, 可以借鉴AACSB认证标准, 着力探讨改革的新思路。遵循现代课程理念, AACSB认证标准对课程讲授与学习做出以下特别阐释:

(一) 课程的界定

课程由内容、教学法、结构 (指如何有序组织内容以创立教与学的系统计划) 三个维度来界定, 课程必须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而学习目标应描述学生在课程内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是将课程界定的知识与行为能力具体化, 而授课教师必须向学生阐明完成该课程后如何有效胜任相关的工作。

(二) 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构成学位项目的理论、观点、概念、技能、知识等 (参见表2) ,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被包含在学习目标中。

(三) 课程的互动交流

为了达成学习目标, 课程必须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AACSB新标准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做了具体的指导, 引导学院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与教师、行政人员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可以涉及课程设置、课程开发、授课和评估, 还可以就课内、课外的情况与教师对话, 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指学生有机会共同合作, 讨论学习任务。这些互动交流要体现在课程大纲、课堂观摩或其它方式中, 能被持续鼓励、记录与评价, 并与课程类型保持一致。

(四) 课程的系统管理

高水平的商学院对于学位项目的学习目标都应具备完整的规则和流程, 并通过机制评估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同时就未能实现的目标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与方法。基于良好的规则与流程确定、修正课程的学习目标, 设置、传授、改进课程, 同时阐明如何通过课程管理与学习保障达成学习目标。课程管理指的是学院在开发、设置、实施课程的框架、组织、内容、成果评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整体流程和组织构成。学习保障是说明学生参与课程, 实现学习预期 (learning expectations) 的过程。学院一方面运用学习保障的检测方法评估学生是否成功完成学习目标, 并对每个学生提供反馈与提升的计划;另一方面, 有助于教师改进具体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实现学习目标的结构。

三、我国商科课程改革的路径

按照AACSB认证标准, 学习目标是将课程界定的知识与行为能力具体化的表现形式, 课程具体包括理论、概念、技能、教学方法、传授方法、知识结构等。从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 以赫尔巴特、杜威和布鲁纳为代表, 现代课程的内涵经历了从知识、经验到结构的历史演进过程, 遵循从知识结构化、结构心理化到意义行为化的演进逻辑, 课程不再是外在的科学世界, 而是师生共同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事件”。简而言之, 课程的概念由内容、教学法、结构 (指如何有序组织内容以创立教与学的系统计划) 三个维度来界定, 课程必须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借鉴AACSB认证标准, 商科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应将教学方式与课程内容之间、课程目标以及学生学习之间进行有效连接。

(一) 通过合理干预, 建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是Dweck (1986) 在社会认知论基础上提出的两种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是个人在学习过程中, 以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为目的, 建立成就和实现价值的目标, 寻求挑战性任务, 面对困难时坚持性高, 且这种目标和动力维持时间长。而具有“成绩目标”的个体注重的是自己的成绩, 关注自己的能力是否充分及别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价, 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回避挑战, 面对困难时坚持性低。长期以来, 我国学生很大程度上在传统 “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 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另外, 教师与学生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讲授与考核评价环节的互动程度不足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目标”的形成。

AACSB标准认为, 学习目标必须说明每个学习项目的教育预期值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 特别重视课程目标的确定与修正。针对学生的课程期望与学习动机, 教师与学校可以广泛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适当采用干预措施, 调整其中不合理预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使之与课程学习的预期成果保持一致。依托学生与教师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等诸多环节的互动交流, 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及对教学改革的支持。

AACSB标准强调教师与学生在学术参与和职业参与方面的平衡, 同时增加了对社会影响和商业伦理道德的关注。虽然不同类型商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同, 但基于现实商务环境的需求, 课程的学习目标应着力于学生的基本价值观、职业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 就商科课程而言: 首先, 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论和决策方法;其次, 掌握基于企业真实信息的分析能力, 以及对企业管理基本问题进行决策评价的能力;第三, 具备管理人员的基本价值观、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在每一个层面的学习目标下, 设定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评价方法。

(二) 基于学习目标, 调整课程结构

依据AACSB标准, 课程内容应适用于学位课程和学习目标的普遍期待值 (general expectation) 。商科课程依托资本市场, 以企业为研究对象, 针对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评价与决策, 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 讲授内容一般包括基本理念、基本理论 (模型) 、决策方法与实践三部分。课程内容一方面需要夯实学生的商科理论基础, 强化管理决策方法的应用;另一方面, 需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职业素养。比如, 管理目标的变迁、决策的环境因素、现实的制度安排等应与各种决策方法相结合, 探讨各种方法的背景与限制条件等内容, 强调一些定量与定性因素在管理决策中的现实作用, 重点讲授决策意义与应用情境, 立足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另外, 在不同阶段分析学生的需求, 关注其需求的变化, 据此进一步强化课程的深度与广度, 重新整合知识或技能模块, 注重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职业活动的相关性。同时, 特别需要增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课程的比重, 立足于人文性引导, 重塑价值观, 培养学生以新的视角看待事物与思考问题, 适时融入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伦理与企业公民等基本理念, 比如, 启发学生思考管理目标演变过程中, 体会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公民概念的发展, 突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将人文素养与课程结构有机融合。

另外, 商科课程体系可以采用模块方式, 一个模块内容分为若干单元, 加入新的内容扩充模块内容或增加新的课程模块, 都不会对课程整体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在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一方面可以及时增减课程内容, 保持课程的适应性;另一方面, 模块化的课程单元因为内容短小, 便于灵活组合和采用不同的教与学方式, 客观上使得课程体系保持相对的开放性, 教学内容也可以灵活地调整、更新, 这样, 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外部因素持续改进, 而不会拘泥于封闭的学科体系。

(三) 依托互动交流, 重构教与学

基于泰勒课程论和凯洛夫教学论的分析, 课程包含教学的内容 ( 知识和技能) , 而教学为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提供了媒介, 课程和教学不可避免地要在课堂环境中融为一体, 教学可以视为课程的一个过程。AACSB标准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与互动做了具体的指导, 课程的教与学强调的是学生参与和学习体验的重要性, 学生对于学习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持续的努力与参与。同时, 学院需要制定相应制度细则评估师生间、生生间互动交流的水平与质量。

商科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一线教师已探索出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 如何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式逐渐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课堂, 是教与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公开视频课程, 或者提前将一些教辅材料上传网络学堂, 引发学生兴趣, 同时运用微信、微博、BBS等现代交流工具进行互动交流。另外,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授个别章节, 学生自由选择授课方式, 同时要求其总结内容, 提出问题, 最后由教师解答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 并就学生讲授方式、讲授内容进行点评。此外, 在课程考核中应加大对课堂讨论、案例展示、网络互动等环节的权重分配, 同时量化考核点, 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学生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有效结合, 以此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目前商科课程广泛使用案例式教学, 但囿于课时限制, 许多教师侧重资料介绍、问题讲解或成果展示。教师应事先挑选适合学生水平的案例, 按照案例教学的标准范式, 精心设计教学, 力求落实案例教学前期组织、中期讨论、后期评价的诸多环节, 重点关注讨论架构的设计、问题的挖掘、讨论过程的启发与引导, 特别强调案例分析期间师生的交流、生生的合作以及案例最后的总结与过程反馈等节点, 将教学方式、课程内容、学习目标三者进行紧密衔接。笔者将近年来的课程案例成绩考核分为书面材料与案例陈述两部分, 分别设计了一系列考核要点 (见表3) , 兼顾内容与形式、过程与结果、个人行为与团队组织, 以此强化学生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注意情境分析, 不刻意评论对与错, 引导多元化的分析视角, 启发调动学生的思考方向,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习惯。通过多元化互动交流方式, 促进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同, 从而达到课程预期的效果。同时, 将课堂学习、案例讨论、课内外实践各个环节进行衔接, 促成学生从思考方式到行为模式的全方位转变, 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验。

综上, AACSB标准强调对学习目标的决定与修正、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改进、教学方法以及实现学习目标的结构进行有效管理, 通过学生学业评价用系统的流程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一线教师需要与学院管理人员及时沟通, 为课程管理与学习保障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高等教育认证日渐成为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其中, AACSB认证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三大最权威的高等商学教育质量认证体系之一。本文首先概述AACSB国际商科认证的基本标准, 然后对我国高校商科课程内容与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借鉴AACSB认证标准, 构建商科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必须将课程内容、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有效连接, 同时得到的启示是:通过合理干预, 建构学生学习目标;基于学习目标, 调整课程结构;依托互动交流, 重构教与学。

关键词:AACSB认证,课程改革,商科课程

参考文献

[1]刘黎明, 周庆贵.中美高等商科教育人文性建设之比较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 2013 (12) .

[2]霍秉坤, 叶慧虹, 黄显华.课程与教学:区隔与联系的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 2010 (06) .

[3]赵振新.AACSB工商管理类专业认证体系的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4]AACSB.AACSB Accreditation Brochure (Non US orders) .[EB/OL]http://www.aacsb.edu/publications/brochures/

[5]William H.Schmidt, Curtis C.Mc Knight, Senta A.Raizen.A Splintered Vision:An Investigation of U.S.Science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executive summary) [R].U.S.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1997.

英国邓迪大学商科介绍 篇5

英国是商科类课程的一个热门留学国家,在英国,商科是本地学生和各国留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各国对英国商科学历的均有高承认度,商科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巨大。同时,英国有优越的商业人才培养环境。伦敦凭借高度灵活的商务运营、强大的全球金融网络及活跃的国际贸易、旅游及会议服务,被评为全球第一商务中枢城市。作为欧洲的金融中心,伦敦占了欧洲市场70%的交易额。 对于那些已取得本科学历,想去英国读商科硕士的中国学生来说,选择英国这样一个有着传统且巨大优势的国家,将是一个极为明智的.选择。

我的美国商科研究生申请经历 篇6

我本科学的是英美文学专业,同时在网校修了一些金融学课程,有一年外企人力资源部实习的经历。我的GPA是85分, GMAT成绩是690分,TOEFL成绩是105分。我当时的申请目标是美国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一共申请了八所学校,最后拿到了五个学校的offer,分别是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丹佛大学(University of Denver)和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最后我选择了雪城大学。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申请经历谈谈如何申请美国的商科研究生。

选择专业和学校

很多本科学习文学的学生在申请美国研究生时都有换专业的想法,但是对于换什么专业却常常一头雾水。当时我所想的就是读个更为实用的学科,因而就产生了申请商科专业的想法。商科里最受欢迎的专业为金融、会计和MBA。当时我感觉学会计专业应该比较好找工作,所以就决定申请会计专业。由于缺乏商科背景,我申请时心里一直没底,颇为担心。后来才知道,其实学习文学专业的学生申请商科基本不成问题。商学院更强调实践和沟通能力,因而大部分商学院对申请者之前的学习背景通常没有特别要求。不过,如果申请者很早就有申请商科的想法,不妨在国内选修一两门商科课程,一来可以增加留学申请的竞争力,二来也能提前感受课程的难易程度。

对于选择学校,我主要通过留学论坛来了解学校及相关申请信息。我觉得“追梦网”是一个获取商科留学信息的好地方。刚开始申请的时候,我对美国大多数的商科院校都没有概念,于是就在论坛中浏览相关的帖子,在熟悉各大商科院校的同时,了解与自己条件相当的其他学生是如何选择学校的。然后,我参照美国大学的排名,初步确定了自己要申请的学校。就申请商科而言,我觉得申请者在选择学校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GPA、TOEFL成绩、GMAT成绩、工作经验和社会活动情况来作决定。比较保险的做法是申请十个左右不同档次的学校,包括需要冲刺一下才可能被录取的学校、按自己的水平差不多能被录取的学校以及保底的学校。

在初步确定想要申请的学校后,我开始浏览这些学校的官方网站,研究其往年的录取情况、最低的申请要求、学费状况、申请截止日期等,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便于申请时作参考。我申请的八所大学中,属于冲刺级别的有南加州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罗彻斯特大学,保底的学校有丹佛大学和特拉华大学,其他几个就是比较热门的商科院校。

申请步骤与申请材料

在确定自己要申请的学校后,申请者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始准备申请了。如果想要申请第二年秋季入学的项目,申请者最早可于当年9月份开始申请。一般来说,学校接受申请的截止日期是第二年2月份左右,最晚的是6~7月份。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商学院都采取滚动式招生,先申请者可优先被考虑录取,所以想要提高录取几率的申请者一定要抓紧时间提前申请。每个学校的申请步骤都大同小异:先网上申请,然后邮寄学校要求的申请材料,最后再写邮件询问校方是否收到申请材料。商科学校要求的申请材料一般包括TOEFL成绩、GMAT成绩、推荐信、个人陈述、小作文、成绩单、在读证明和一些补充材料(比如获奖证书等)。具体的申请过程涉及到很多琐碎的事情:联系推荐人,撰写各种文书,开成绩单,在学校各个部门跑来跑去盖章,整理成打的文件,寻找便宜的快递,与申请学校核实资料接收状况等。除了撰写文书之外,其他准备工作都很琐碎,而且非常折磨人,申请者要做好心理准备,尽早做好时间规划。下面我来谈谈准备各种材料时的注意事项。

推荐信是留学申请时的必备材料。申请的专业不同,推荐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就申请商科而言,推荐信应侧重反映申请者的实践能力和学术能力。我准备了三封推荐信:一封来自实习经理,其他两封来自大学老师。很多申请者认为推荐人的名气非常重要,其实不然。最重要的还是推荐人了解被推荐人的相关经历和优点,因为只有了解被推荐人,推荐人才能写出真实诚恳的推荐信。

个人陈述是申请中的重要材料之一。在撰写个人陈述时,申请者应突出自己选择该专业的理由、自己的职业目标、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学术能力。个人陈述的语言要精简,同时要充分利用事例来证明自己所陈述的内容。

去学校开成绩单看似事小,但由于涉及程序问题,还是需要尽早去办理。当时,我们学校开英文成绩单要排号,需要等半个月才能拿到,如果人多的话就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到手了。而且,如果你第一次开的成绩单不够用,需要再次申请打印时,按程序还要再等半个月。我周围很多出国的同学都因为成绩单开得太慢而影响了申请。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麻烦,申请者最好提前去开成绩单,而且一次可以多开几份,以备不时之需。此外,在确定申请学校之后,申请者应尽快让ETS (Educational Test Service,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和Pearson VUE (GMAT考试的管理与服务机构)给校方递送TOEFL和GMAT成绩。一般情况下,ETS直接给校方递送TOEFL成绩需要两个星期到一个月的时间,有时候还会出现送丢的情况,所以申请者应提前安排好成绩单的递送。

在申请材料寄出去以后,申请者一定要关注自己的材料是否被校方顺利收到。申请者可以给校方写邮件确认接收情况,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打电话确认。我当时申请雪城大学时,网上频频有人发布收到雪城大学offer的喜讯,而我的申请却一直杳无音讯。后来,我打电话联系招生负责人才知道,我在网申时填错了生日,导致GMAT成绩迟迟没有归档,负责人帮我更正后才开始审理我的材料。

有些商学院还有电话面试这一环节。我当时就接受了丹佛大学和美国大学的电话面试。申请者可以到网上寻找“面经”,了解面试的相关内容。不过,这类面试一般不会涉及专业知识,主要还是了解申请者的性格,面试的问题一般是“讲讲你最成功的团队合作经历”“讲讲你曾经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等。

如前所述,我最终收到了五所大学的offer,为选择去哪所大学我踌躇了很久。在择校时,我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学校排名和学费。就综合排名来说,雪城大学最靠前;就专业排名来说,爱荷华大学最靠前;就地理位置来说,美国大学最好;而就学费而言,丹佛大学给了我一万美金的奖学金,算是学费较低的。中国人一般看好排名靠前的学校,所以我最后还是选择去雪城大学。

商科课程论文 篇7

教学目标:知、行、省的统一

哈佛商学院的达塔尔 (Srikant M.Datar) 等教授详细分析了全球11个顶尖MBA项目后, 认为商学院要培养优秀的商务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必须做两件事情:一是重新审视所讲授的事实、框架和理论 (“知”) ;二是调整课程方案, 注重培养技能、能力和技巧等管理实践的核心要素 (“行”) , 以及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等形成管理者世界观和职业认同感的主要要素 (“省”) 。[1]

这恰好与美国陆军设计的, 并已经用于西点军校一系列课程改革的领导力发展模型“成为-知道-行动 (be-know-do) ”相一致, 该模型强调“基于品德”的领导 (“character based”leadership) , 组成该模型的价值观、个性品质、以及知识和行为相互关联, 共同作用形成有效领导力。[2]也与彼得·奈特 (Peter Knight) 和曼兹·约克 (Mantz Yorke) 从心理学角度构建的就业能力USEM模型相一致。该模型包含四个组成要素:学科知识理解力 (Understanding) ;技能 (Skills) ;个人品质及自我效能 (Efficacy Beliefs) ;元认知 (自我反思) (Metacognition) 。[3]

事实上, 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商学院教育的贬值或“负效用”的担忧都源于商科学生在技能、态度和职业素养方面的缺失。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标应努力做到知识 (知) 、技能 (行) 和职业素养 (省) 的统一:知识, 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营销行业的数据、理论和架构;技能, 让学生在营销特定的领域内有所建树的能力和技巧, 如市场调研和分析、客户关系管理、方案策划、业务拓展;职业素养, 营销管理的职业认同感、营销活动的核心价值观与个性品质。

教师的职责: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教师的职责不应该是对学生的现有能力进行判断, 而应该是诱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事实上, 教师向学生单纯教授的教育方法除了基础课程外,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个不存在标准答案的时代。无论是最畅销的营销图书、广为推崇的营销理念还是网上流行的营销培训视频, 作者多是咨询师或企业高管而非商学院教师。传奇营销巨人史玉柱则认为, 大学里有关营销的教材80%的内容都是错的。

高校教师很多研究仅局限于一门学科, 教学仅局限于几门课程, 并不着眼于探讨现实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是在教学生那些老师已经知道的事情, 他们并不擅长教学生怎样实际运作———激励员工、组建团队或承担风险, 大部分老师从来没有在学术界以外有过团队合作的经验。在学校被称为“先生”者当中, 风险回避型的人占大多数。他们不少人或许当年从学校毕业走上教师岗位那一天, 就打算这一辈子安安稳稳过下去。因此, 他们更愿意封闭于自己熟悉的世界当中, 机械地重复着早已熟知的事情。

欧美国家普遍认为, 在教育领域, “教”这个理念本身存在误区, 事实上协助学生“learn”才是教师真正的职责。[4]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教师就必须在学生产生疑问时, 从侧面帮助学生找到解答问题的途径, 并与学生共同分享在这个过程当中所获得的喜悦和兴奋。教师的最大职责必须转变为:确保学生在寻求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敢于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勇气, 不断尝试各种有助于获得最终解决方案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体验式教学和行动学习

教学作为一种营销的产品, 是以无形的服务为主导的, 强调的是服务和体验。在教学方式和课程设计上, 无论是高校教育专家还是企业高管都普遍认为通过实践和团队学习更有效, 从直接工作体验中学习获得更多。这其中特别是体验式教学和行动学习有效地做到了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三方面的平衡。

1. 体验式教学 (Experiential Learning)

体验式教学是一个多步骤紧密联系的循环过程。它包括: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化、积极实验和执行四个步骤。在这一过程中, 既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积累, 又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 情境模拟法。情境模拟法就是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情境, 并引导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 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模拟和再现。通过情境模拟和再现, 给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营销氛围, 使学生身临其境, 以当事人的角色去分析和发现问题, 既锻炼了学习能力, 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整体理解和把握,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发展。情境模拟法分三步进行:首先, 教师设计情境体验的主题 (如超市购物) , 对学生的情境模拟学习进行引导;其次, 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选择模拟角色 (如产品推荐人员) , 对情境体验内容进行探索;最后, 教师点评学生情境体验的总体过程和效果, 进一步延伸学生对情境的有效体验 (如客户行为特征、购买决策过程分析) 。营销情境模拟尤其适合从学生身边发生或日常接触的营销活动中设计展开。

(2) 案例教学法。自1920年哈佛商学院开创的案例教学法以来, 案例教学法在商科课程教学中大量使用。与一般商学院不同, 哈佛商学院的案例都来自真实的商业环境和企业决策, 大部分的案例均来自本校教师的实地调研和编写, 并且每届 (2年) 更新其中的1/3。目前, 案例教学法已被普遍引入国内商科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但一般只是停留在教师对案例的讲解和介绍上, 学生对案例分析和讨论较少。事实上, 要真正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达到案例教学的目标, 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 案例必须是新颖的, 不能过于陈旧。陈旧的案例会僵化师生的思维, 并且由于这些案例的最后结局早已大白天下,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种教学方法如同“解剖干尸”。第二, 案例应该是没有固定答案和唯一结果的, 最好是正在进行中的, 否则和完全死记硬背标准答案的僵硬教学模式没有区别。采用最新媒体报道或揭露的营销事件是不错的选择, 既体现了新颖, 又不固定结果。第三, 案例是精心选择的。案例的选择应该从教学目标实现和学生接受程度两方面出发, 既要考虑案例的知识性和专业性, 还要考虑案例的时效性和趣味性。本课程因为采用菲利普·科特勒的全球流行教材, 大部分案例是国外的, 因此教师还需要针对性地收集和编写国内的案例和素材。

(3) 实训作业法。课堂毕竟没有真实的环境和对象, 体验式教学的最好方式是能走出校门, 开设课外实训, 参加营销实践。实训作业法是让学生接触企业、了解客户、了解市场,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解决问题过程、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获得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课外实训作业, 并对学生的完成时间和完成形式予以规定。本课程以学生自愿组成的小组为单位 (8~12人) , 教师率先给每一小组提供100元启动资金, 让学生自筹经费开展课外营销实践。小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 包括组长、记录员、采购员、推销员等。临近期末, 每一小组总结成PPT和视频在课堂进行汇报, 同时接受其他小组的质询。教师根据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因此, 通过实训作业的完成, 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专业技能, 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由于网络购物的流行和普及, 许多营销作业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 (如淘宝网) 进行, 如:商品品类的选择和定位、网络推广的效用、顾客行为分析, 尤其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网络商户, 通过网站后台对实时发生的大量销售和客户数据进行分析。

2.行动学习 (Action-Learning)

行动学习是一小组人共同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行动学习的力量来源于小组成员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互质疑和在行动基础上的深刻反思。因此, 行动学习的公式为:AL=P+Q+R+I。其中:AL (Action Learning) 为行动学习, P (Programmed Knowledge) 为结构化的知识, Q (Insightful Questions) 为质疑 (富有洞察性的问题) , R (Reflection) 为反思, I (Implementation) 为执行。

可见, 行动学习是一种综合的学习模式, 既有知识的积累, 又注重学生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行动学习包含四类重要的学习过程:第一, 知识学习:主要从教材中学习;第二, 体验经验:从个人的经验中学习;第三, 团队学习:从小组其他成员的经验中学习;第四, 探索性的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

作为《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行动学习中, 教师充当了“催化师”的作用, 学生则最好根据专业或背景的互补性、偏好或特征的异质性要求, 以每小组6~8人的规模组成4~6组。围绕营销问题、教学与实践小组、催化师 (老师) 、质疑和反思的过程、学习承诺、付诸行动六个要素展开。

行动学习法可以在一次课程教学中使用 (如针对教材某一案例进行分组, 围绕方案的形成、质疑和完善进行探究) , 也可以在课程学习的整个学期中使用 (一次行动学习横跨若干星期) 。行动学习方式结合前面的体验式教学则效果更佳, 尤其适合在课外实训作业后, 学生分小组进行某一主题问题的研讨。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多维考核

传统的一张有标准答案的笔试试卷显然无法兼顾考核学生“知”、“行”和“省”。相反, 老师们还在痛苦地纠结学生为什么不爱考试甚至要作弊。而开卷小论文或小组综合大作业这种单一结果导向型的考核, 则很难区分学生自身努力还是网络抄袭, 甚至这种考核模式还助长了“大锅饭”和“搭便车”等不合理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最终只提高了小组个别人的能力, 不能有效评估每个学生真实的表现和实践能力, 不利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事实证明, 这种传统的、单一结果导向型的考核模式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懒散、互相推诿等不良习惯。

多维考核的基本原则是:

1.考核内容多样化

包括课堂出勤表现、课外任务承担态度、承担任务完成质量、小组沟通与合作态度、作业及PPT制作质量、方案整体分析框架、方案设计可行性等。

2. 考核标准弹性化

大部分考核内容不设定单一标准, 大部分是由学生围绕着特定营销主题、任务、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这种考核内容的设计, 目的是给学生提供问题探索的机会和可能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3. 考核过程互动化

课程考核突出师生的互动交流, 改变了过去到学期末老师出题、学生答题的固有模式。无论是课堂上的互动提问, 课后交流、课外现场指导, 还是方案PPT答辩, 每一个环节都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考核过程的互动性。

4. 成绩评判全程化

随着过程考核不断推进和更新、随时可以公布考核结果。基于网络课堂平台, 学生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各项考核分数。成绩评定则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终, 老师全程跟踪, 根据学生的各项表现分别打分。整个课程的考核形成一种综合性全程评判模式。

多维考核模式将过程表现和结果考核、个人表现和团队考核、单一表现和多元考核等方式有效结合起来, 促进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主动参与、团队合作, 可以相对公平有效地评价每一个组员的表现, 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团队沟通、问题分析、方案策划和执行等多方面能力和素养。

教学改革挑战:成本与师资

面对新时期和新环境的挑战, 商科的专业性课程教学必须努力开发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 尤其是行动学习、体验式教学地有效运用。不断提高培养技能 (“行”) 和职业素养 (“省”) 方面的教学质量, 做到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整合统一。

商科课程的以上改革过程一定会遇到一系列阻力。其中最大挑战是体制和成本上的考虑。具体问题包括如何确保强有力的师资, 尤其是面临大部分是缺乏实际管理经验的教师;如何改变学校内现有的薪酬分配和激励机制;如何在引入团队合作、国际体验、实训拓展、个人辅导等元素的同时, 把课程改革方案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如何在时间和资源上合理分配和组织课堂内外的学习和实训。无论是行动学习还是体验式教学, 课程都需要保持合理的师生比, 课程教学还需要其他辅导老师、实训老师或跨学科教师团队的参与或配合, 并加强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追踪。

以上这些教学成本如何承担?师资内部如何培育、对外如何聘任?只要学校愿意往这方面进行探索, 相信一定会有许多激励措施可以调整和改变, 包括:对实践性学术的激励、从行业聘任兼职教师、跨学科教师团队的构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促进等。即便目前, 我们无法断言哪种教学方式能最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以及做到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统一。但是基于团队学习、互动交流、实践体验显然是商科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美) 斯里坎特·M·达塔尔, 戴维·A·加文, 帕特里克·G·卡伦.伊志宏, 徐帆译.MBA教育再思考——十字路口的工商管理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4-7.

[2]文茂伟, 阮萍.领导力发展项目内容的选择——基于全球一流组织运用领导胜任力模型状况的分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1) :86-92.

[3]胡尊利, 刘朔, 程爱霞.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8 (8) :24-28.

商科课程论文 篇8

1 课程开设背景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的新事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13次提到“创业”,尤其2次专门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10月,在吉林长春举行的首届中国“互联网+联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李克强总理对大赛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李克强总理之所以重视与反复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从国际上看,国际经济情况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传统产品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增大,而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能够一定程度刺激经济发展,稳定和增加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份额。其次,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供给较多,但需求较为疲软,亟待进一步开发,就业压力大,人才留职问题日益凸显,而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可以刺激经济发展、减缓就业压力,加速人才的良性循环流动,从而推动经济的转型发展,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和活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是各院校正在探讨与实践的主要问题。众所周知,学生创业及工作创新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校期间专业理论知识的沉淀和专业实践能力的积累。但是,商科专业不像工科专业学生易于顶岗实习,一般情况下,各企业或单位碍于商业机密或业务特质不愿接收商科专业的实习生,实践能力培养受到限制。在高校中开设企业经营摸拟实战课程,并聘请校外企业家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可以解决商科各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了创新、创业能力,为毕业后的创新工作和自主创业奠定了基础。

2 课程设置宗旨

企业经营模拟实战课程,亦即跨专业综合实训模拟实训课程,是以软件平台系统为载体,将高度仿真的现代商业生态环境(即浓缩的微型社会)搬进校园。模拟机构包括,打造以制造企业为核心,供应链的上游企业为原材料供应商、下游企业为贸易公司以及商业生态环境的外围政务部门及其他服务单位(根据模拟实战人数确定企业或单位数)为主体的商业生态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模拟各企业或单位真实的工作环境,设置各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课程导师面向本批次(可根据实际情况,学生分批次进行)多专业(打破专业界限)的学生竞选CE0。CE0通过竞聘者报名、演讲、竞选形式确定。各企业或单位的CEO通过制作招聘海报,参加本课程组织的招聘大会,现场招聘本单位员工。各企业或单位按照法定程序设立公司,进入试运营及正常经营。平台系统可为各企业经营业绩进行适时监控,排列经营名次。政务部门及其他报务单位的工作业务可通过系统评分,其服务质量可通企业或单位进行评价,系统自动汇总评价结果。

企业经营摸拟实战课程的有效开展可以将综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企业经营实战的课程。学生根据模拟实战设定的实际业务内容、工作流程、业务单证、运营及工作规则等,在多主体的现代商业生态环境中进行合法、协同经营、有序竞争及进行政务处理。本课程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增强了学生的预测、决策、运营、控制和分析等综合职业能力。在实战过程中促进学生发生四个积极转变,即由学生转变为企业或单位老板、高管、员工;由实习者转变成公司经营者或政务公务员;由不挣钱只知道花钱的大学生,转变成了一个时刻想着价值最大化的企业家;由一个对信誉感悟不深者,转变成了视信誉为企业命脉的现代商人。学生通过这种O2O模式在商业摸拟实战中竞争、体验与感悟,提升了创新创业能力。

3 课程开设必要性剖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相比科研型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重于为社会输送应用技能型人才。这也是区别于科研型院校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培养科学研究层次人才的特质。商科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位越来越重要,也吸引了大批学生积极报考。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专业,一般包括会计学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审计学专业、税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金融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等。经调查,在创业教育方面,部分学校商科专业开设了创业课程,学生在相关理论课程上也学到了一些创新、创业的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的环境,很多知识基本上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在专业课方面,商科专业几乎都开设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如某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集中实训2周,实训项目有基本会计模拟实训、中级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高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企业资源规划等;又如,工商管理专业集中实训2周,实训项目有营销调研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生产与运营管理实践、企业管理模拟实训、人力资源管理实训、会计模拟实训等。这种专业实训或实验是模块式是的,虽然能够提升学生的某一方面的专业实务操作能力。但是,学生不能在高度仿真的现代商业生态环境中,将自己至身于企业、政务部门或服务单位,团队合作经营企业或工作,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受到限制。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更需要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客观上需要设置一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摸拟实战课程,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刻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企业经营摸拟实战课程,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微型社会各个企业或单位中协同运营、工作,通过模拟实战,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旨在以下几个层面得以突破:(1)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譬如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沟通公关能力、自主学习意识、责任担当意识、拼搏进取精神;(2)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组织协调能力、企业经营决策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企业全面预算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会计核算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2)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主要涉及:知识转化能力、过程控制能力、信息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搜集资料能、制订计划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写作表达能力。本课程的开设能够弥补当今商业专业大学生知识能力的不足,增强其基本素质和应用技能,符合企业所需,社会所。鉴于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专业设置《企业经营模拟实战》课程,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是客观必然。

当然,高校成功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还有一个关键方面:即组织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由于《企业经营模拟实战》课程本身融合了众多交叉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因此该课程的讲授不同于一般的常规课程,笔者认为,该课程的开设应该以目标为导向,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投入整个过程。这也客观要求老师具备扎实、全面、深厚的管理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该课程的成功开始不仅对学生是一种提升,对老师也是一种挑战。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兼具,创业经验丰富的优秀师资。对于以“强化教学实践”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其更应该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培训,突出自身的优势。因此,笔者建议应用型本科院校商业专业应该鼓励在校教师多参与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聘任一些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创业理念和思想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形成一个良好的产学研环境,加强高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打造创业学习环境,放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鼓励全民进行创新创业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更应该着力培养。因此,作者呼吁并建议应用型院校本科商科专业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改革,以期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创业复合人才。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专业如何实现教学方向与内容的调整与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输送有思想、有技能的优秀人才,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深入探讨与实践的重要问题。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主要来源于实践经历和经验的持续积累。但商科专业学生实习难,顶岗实习限制多等不利条件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实施与拓展。因此有必要在学校中开设有关企业经营摸拟实战等实践课程,让学生以“准雇员”的身份在模拟的现代商业生态环境中工作、提前体验与感悟生产运作实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应用型本科,商科专业,模拟实战

参考文献

[1]李明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人格特征及其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4(8):90-91.

[2]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3]唐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杨吉春.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79-182.

商科人才素质需求调查分析 篇9

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 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 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高等教育有18个大科类, 其中的商务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商科。商科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今社会对商科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学历上升到应用型和创新型的统一。我国一直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尤其优越性, 但该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地脱离了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现代化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

2 调查问卷设计和调查方法

我院于11月27日举行了大型招聘会, 本次调查以该招聘会为契机, 完全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对招聘企业的人才素质需求进行调查。整个调查以社会各企业作为被测对象, 主要从企业所属的性质、行业、规模、招聘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大学生素质的具体要求、对大学生素质评价等方面展开, 以便充分了解企业对商科人才素质的需求情况。本次调查预计发放问卷160份, 回收了140份, 其中合格140份, 合格率为100%。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数据, 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3 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企业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文化教育、汽车制造、建筑房地、机械制造、商业贸易、能源开发等行业, 考虑以往轻工学院商科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调查对象以成立3-5年、员工在200人以内的商业贸易类企业为主。

3.1 企业人才需求的基本情况

①企业对学历的要求。该问题是多选题, 在六个选项中最多选两个。选项比例最高的是“本科”, 占97.1%, 其次是“大专”, 占42.9%。随着不断的扩招, 每年毕业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 对于企业来说, 他们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 而是需要更多知识层次、综合能力更强的具有本科和大专学历的学生。②企业对商科人才的素质要求。这是一个多选题, 选项包括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压力承受能力、职业道德与忠诚度、灵活应变能力、基本知识、其它。对选项中的人才素质按重要程度进行统计后发现,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别占前三位。可见从用人企业的角度来看,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是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基本知识”没有进入前三名, 这表明以传授知识为本的传统教育模式也面临极大的挑战。③企业所需商科人才的专业要求。从调查数据看, 企业所需要的商科人才的专业要求排前三位的分别是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各企业招聘人才需求可以看出, 企业的财务人才短缺, 而一般的财务人员更是竞争激烈。财务人员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就会很好的就业前景。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贴近企业实际, 连续5年在全国专业人才需求榜上位居前五名, 年需求量15-20万。虽然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不被看好, 但工商管理专业几年后就业前景会有所转变。

3.2 企业对当前大学生素质的评价

①企业对现阶段高校商科毕业生的看法。这是一个多选题, 企业对当前大学生的基本评价前三位的是知识宽而不精、吃苦耐劳能力较差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这三个方面的缺陷, 是有关知识能力和职业态度的问题, 企业会要求员工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前提下, 具有务实精神、行业忠诚度、专业精神、工作热情, 而这些也正是当代大学生的“短板”, 导致的结果是大学生就业以后很不稳定, 有些企业的一年内的流失率高达80%, 但近年来由于就业困难, 流失率有所降低。②毕业生学习成绩与实际工作能力的相关程度。这是一个单选题, 从调查结果看出55.9%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相关程度为40%-59% (只能作为参考, 相关性不强) , 而26.5%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相关程度为60%-79% (成绩好, 基本能力也高)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工作能力是存在一定的关系。这就表明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要端正学习思想、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规划, 增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实现均衡发展。③毕业生所获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励和其实际工作的能力的相关程度。这是一个单选题, 调查结果显示, 47.1%的企业认为毕业生所获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励和其实际工作的能力的相关程度40%-59%, 44.4%的企业认为毕业生所获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励和其实际工作的能力的相关程度60%-79%, 如表1所示, 这两个数据表明在大学期间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奖励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现的能力的相关程度非常大。学生通过参加ERP沙盘比赛、考取会计证等资格证书等形式,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为提高综合能力做好准备。

3.3 教学改革调查

为了让毕业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我院正在进行“3.25+0.75”教学模式改革, 即大四学生的实习时间约为9个月, 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 以增强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这种形式下, 有更多的企业愿意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实习岗位。由于此次调研的主要是规模比较小的商贸类企业, 他们愿意提供的实习岗位数大约为3-5个。

另外, 商科类学生的知识体系偏重于管理方面, 如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 要将这些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需要企业导师们的指导, 我们针对“是否愿意成为大学生导师”进行调研, 有75.3%的被访者愿意花费精力做大学生导师, 指导大学生快速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4 结论和建议

4.1 企业最关注的是大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而并非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这表明以传授知识为本的传统教育模式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大学教学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尤其对于三本院校, 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应该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注重课程的实用性。

4.2 注重大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

大学的实践教学, 主要在培养学生对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养, 而调查显示, 企业关注的大学生素质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大部分企业通常是在人才使用过程中选拔后备干部, 大学生并不是“天然的”的管理者, 他们首先是“被管理者”。但当前的大学教学则是从“管理者”角度来培养, 这就导致大学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基本功的培养, 包括:口头与书面的理解和表达能力、office的操作技能、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如外语) 等, 这些都是进入社会以后首先需要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4.3 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从学生现状来看, 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自我主义、眼高手低、缺乏包容等缺陷, 已构成与人交往、融入团队、自我发展的最大障碍。

参考文献

[1]杨琪.关于构建现代商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7 (6) .

[2]大学生综合素质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5) .

现代商科教育理念与改革探讨 篇10

现代商科是多学科的集合,涉及的学科、专业和课程内容比较多,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门类中与商务活动有关的全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特点是:学科直接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相对应,绝大多数专业和课程都具有应用和实践价值,紧随市场经济实践的变化而变化,这决定了实践教学在商科教育中应占有的重要地位。正因如此,我国商科高校各类专业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逐年在加大,也即是商科教学只有与市场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体现出商务活动的价值,商科教育才能真正成熟发展并获得发展的空间。所以商科教育在为学生提供各领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打通学理”,将销售、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等因素整合起来。除了博大精深的学识外,还要具备广博的见识,这些是使学生成为复合型创新商业人才的基本素养。

近年来,经济管理专业的服务对象已由政府转向工商企业,经管人才由执行政策转向创新创业与财富创造,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型、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有鉴于此,我国的商科教育应着重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具备国际视野,加强本土意识,树立现代观念,立足实践价值,强化办学特色,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培养懂经济、善管理、会管理的商务人才。

二、商科教育发展理念与改革对策

(一)商科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实现两条腿走路。

商科教育有着实践性的要求,商科教育的实践性,能给予学生思维素质训练、行为规范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环境的训练,通过实践给予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信息,接触最前沿的管理活动。现代商科与传统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区别在于以参与市场交易为最终目标的实践性教学要求更高。而且经管类专业实验性模拟实践教学模式的产生、发展以及其强大的生命力已为现代商科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宽厚的基础。商科教育要实现突破,必须立足国情,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同时抓,两条腿走路,才能实现从新的人才观、发展观上进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世界各国和国内现代商科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都已经证明了只有建设一流的现代商科实验室,才能培养出一流的现代商科人才。不仅如此,现代商科的高水平实验室也是一个很好的对外交流的平台,通过开设高校公选课程,可以让更多对现代商科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得到现代商科经典具有特色的实验训练,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商科教育的质量和知名度。

(二)现代商科综合实验平台建设。

现代商科教育理念、方法及手段的支撑条件是在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前提下的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及模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在实现与课堂理论教学两条腿走路的同时,完善高校商科实践教学体系,即完成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课程综合性实验教学和单项性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

1. 实验平台建设目标。

近些年商科院校就如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通过验证、模拟、仿真、设计等实验教学活动,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在模拟实验教学中解决实践性问题,推动着实验课程和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完善。现代商科综合实验平台应通过策略设计与规划,在运作执行与操作上着重五方面的建设,即:教学三改活动试验基地建设、专业教学模拟实习基地建设、实验教学案例基地建设、实习指导师资基地建设和社会咨询服务培训基地建设。

2. 以实验平台建设提升特色优势。

商科有着较多的专业和方向,具体专业和方向的名称及数量随社会需要的发展变化而灵活变动,各商学院可根据实际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设置商科专业和方向。商科院校可在实验教学方式和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体系上,扬长避短,突出地方商科教育的特色,提升自身的优势。

3. 实验平台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近年来,我国商科高校各类专业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逐年加大,财务管理实验、电子商务、证券投资模拟、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管理信息、统计预测与决策等走进了课堂和实验室,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模拟中解决着实践性问题。综合实验平台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上应将教师启发式、案例式教学与学生自主式、协作式学习交叉、渗透、互动,将情景式、探究式、互动式、激励式、自主式、角色式、协作式等教学手段纳入教学方法改革设计中。

4. 融合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商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与社会实践融合起来。实践出真知,商科教学改革要有新的政策激励,通过社会实践基地,走出校门、深入企业、学以致用、开拓视野、反馈教学,促进商科人才的进一步成长。社会实践基地应选择能提供实践方便并具有实力和特色的且实践效果显著、双方合作愉快的企业,经校企双方签订协议,成为挂牌的校外实践基地,对其优先重点建设。我们认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应作为商科实践环节教学的资质条件。

(三)从源头进行商科实验教学改革。

改革实验教学需从源头进行,即建立相对独立的现代商科实验体系。以高校商科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点,全面、系统、完整和前瞻地构建现代商科实验教学体系。

(四)正确处理和协调四方关系。

商科课程论文 篇11

关键词: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生成机制

一、商科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追求数量扩张, 质量建设的水平不高。本世纪 年以来,我国商科高职教育呈现一种跨越式发展的态势。据统计,商科高职学院从2000 年608所发展到2014 年1108 所。商科高职院校在校生数由2000 年的120万人, 快速增长到2014 年的210万人, 年增长率超过5%。,随着数量的增长, 规模的扩大, 商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质量问题开始凸显。部分商科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未能及时跟上规模超常扩张的需要, 办学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

(二)专业设置上的雷同现象严重, 办学特色不明显。一些商科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或布局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学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 仅仅关注市场的短期需要,热衷于开办所谓的热门专业, 缺乏对专业设置的科学论证, 忽视专业布局的长远规划,造成对一些热门专业一哄而上, 而一些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往往无人问津。据调查,商科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涵盖了42大职业技术门类, 但大多数院校的专业集中在计算机类、市场营销类、工商管理类、财务会计类、电子信息类、旅游管理等几大门类。热门专业、新增专业的重复率偏高。这必然会引起各商科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难以有效地配置, 部分地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这既浪费了教育资源, 又使学校难以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产学合作不紧密, 学生就业能力还不强。 高职教育首先是育人,其次就是就业。这就决定了产学合作在高职院校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 商科高职教育受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办学体制不活, 服务意识不强,对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缺乏了解, 这样学校与企业距离越来越大, 供需脱节现象严重。最终导致学生就业定位不准, 实训环节脱离企业实际, 学生职业能力不强, 就业压力大的现象。据2014 年9 月份公布的《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显示,商科 就业率为80.38%,比工科高职院校低13%。其中, 商科高职院校有近45%左右的学生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无关, 毕业生薪资待遇大部分在2000- 2500 元/月左右, 与其他同类院校相比, 满意率偏低。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还不得力。“双师型”师资最能彰显高职特色, 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与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紧密相关。据统计,商科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具备高技术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占的比例不足15%, 离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评估的“双师型”优秀等级要求“占专任教师80%以上”的目标相距甚远。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培训基地严重不足,有企业背景的高技能人才匮乏, 队伍不稳定; 片面注重学历和学术水平, 轻视实践能力; 专业课教师缺乏行业背景, 缺乏企业商务实践的经验;对 企业的参与能力与国际交往能力不够等等。总之, 商科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与整体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商科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下商科高职院校发展:专业设置必须与产业良性联动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商科高等职业院校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各地商科高职院校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坚持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是商科高职院校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最核心、最紧迫任务。结合学校办学实践和商科高职院校的办学特征与资源优势,依托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社会服务”是商科高职院校的根本职能,而决定人才培养方向、规格和质量的“专业建设”是商科高职院校的立足之基,专业与产业的良性联动是新常态下商科高职院校的发展之路。

(一)提升专业与区域发展的吻合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商科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近年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物流业、金融业、旅游业、商贸服务业、家庭服务业、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等专业人才紧缺,商科职业院校应抓住专业建设的“牛鼻子”,坚持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互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动态设置、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各地商科高职院校,应坚持地方性、技能型、高水平的办学定位,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尤其是区域支柱产业,结合学院实际,“立足商科建品牌,工商融合创特色”。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更好发挥技术传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商科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素能本位,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大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力度,

(二)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贡献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最主要的特征,商科高职院校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决定》明确提出: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的作用。近年来,有如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等高度重视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尝试使企业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使职业教育成为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的助推器商科高职学校应坚持开放式办学,主动联系行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在服务中深化产教整合,工学结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服务社会中锻炼师资队伍,增强办学能力,履行服务职能,与行业企业、社会、政府共同打造高校服务社会的生态体系。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许多地方政府抢抓机遇,把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规模、层次“双提升”,打造经济转型发展新引擎。作为商科高职院校应该主动抓住这一大好机遇,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设置相关专业,培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开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从业人员在职教育和学历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专业与产业发展耦合联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加强商科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商科高职的实践教学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商科高职学生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工作却遇到了重重困难,其实施和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生源不断扩大,学校实习经费不足,大部分学校只能采取缩短时间、就地实习的办法;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由于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多数企业接受高职学生实习有困难,部分企业即使接受学生实习也难以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因此高职实践教学已成为制约商科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怎样突破这一瓶颈,已成为高职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构建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学校的内部环境分析:

(二)获取竞争优势资源的能力和执行力。(1)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培养能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外在形式,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名师与师资数量、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数量、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等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成果等。(2)社会服务贡献力。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职能之一,学校中的教授与专家应成为地方政府的智囊团和思想库,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应是为地方经济和发展服务的主要力量,专业设置应与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主导产业相吻合,科学研究应针对地方工业企业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开展工作。(3)资源环境整合力。首先要明确学院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从而确定办学的理念、思路、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规格、管理模式等,要有效地整合现有的资源,使资源高效地转化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根本。这也是高职院校凝练核心竞争力的前提。(4)组织管理创新力。组织管理创新力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中的一种竞争潜力,是难以测量的,是隐含的,表面上一时难以表现出来的,但组织管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能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及办学效益的最大化等能力建设上。

(三)高职院校高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四)提升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定位问题。将竞争优势理论运用于高职院校, 最主要的是解决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问题。高职院校只有准确定位,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这是其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商科高职院校应找准本校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本地区产业结构中的位置, 和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根据自身的办学资源、办学经验和办学历史, 形成区别于其他高职院校的个性特色。密切结合商贸行业背景,明确专业教育定位,规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商科专业特色和技能优势高职教育是直接面向行业的第一线,尤其是商科高职专业教育与商贸行业联系紧密,更应体现其职业和岗位的特点。因此,商科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就应建立在对本行业广泛的人才需求的调查基础上。近两年在修订学院专业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就企业所需的商贸人才素质和技能要求对以长沙为主的中部地区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量的企业急需一线的既掌握相关商贸专业知识又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经营、管理和服务人才。在此调查结果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学院确立了商科高职专业教育定位:以“面向企业,立足岗位;优化基础,注重素质;强化应用,突出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技术岗位型”人才培养模式。

(1) 形成科学的办学理念和清晰的办学思路。对于一所高职院校, 需要提炼出科学和清晰的办学理念,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学方案, 办出自己的特色, 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商科高职院校应根据经济和地区发展的需要、行业发展的背景或区域特点、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远景发展目标, 形成自己独特的、持之以恒的办学理念和清晰的办学思路, 从整体上统筹和指导学校的发展方向, 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2)强化适应企业、行业及地方建设需要的专业建设。商科高职院校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竞争优势, 都离不开独特而优势的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判断一所高职院校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它的专业建设的水平, 而判断专业建设质量的标准之一是它是不是适应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因此, 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商科 高职院校要有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敏锐洞察力, 在充分了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和产业结构等情况下, 及时了解、跟踪、分析本地区社会经济信息, 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 使得专业设置与地方支柱产业相适应, 增强其服务区域经济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要强化和企业和行业的合作, 基于职业或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 来设置课程标准, 以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 实践教学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3)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一是建立教师参加企业和社会实践、科技开发、挂职锻炼和学历进修制度, 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晋职和聘任制度, 形成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机制。二是采用引进的办法, 引进高级人才和具有专门技术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四、专业群建设是形成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1)有利于形成专业群体优势,增强市场适应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的行业、新的工种、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商科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也需要不断更新,淘汰老专业,开设新专业。如果不进行专业群建设,一味追逐热门专业,则专业过于分散,形不成合力。进行专业群建设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专业群集聚了师资、实训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具有滚动发展的功能,可以依靠原有的专业师资和实训基础,不断调整专业方向或往相近相关的专业渐进拓展。由于专业演变的连续性,因此容易形成强势专业,保证教学质量。(2)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优势,降低实训建设成本。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根本区别。商科高职教育的实训建设投资巨大,并且需要不断地更新、维护维修。进行专业群建设,由于专业相对集中,学院可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相关实训室,进行系列化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训体系。由于专业的相关性,实训设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和使用、维护成本。总之,在建设专业群的前提下,实训建设的体系化、完善性和先进性,构成了良好的实训条件和实训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得到实践训练,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的优势。(3)有利于形成特色和品牌优势,提高学院知名度。特色和品牌是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商科高职学院应以增强综合实力为目标,根据学院所处的地域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特点和学院所拥有的办学基础,努力塑造自身特色,创建优质品牌。任何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有一个积累、发展的过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提炼后才能最终形成。进行专业群建设,由于各专业目标的相对一致性,实训投入的相对集中性和长、短期建设的相对统一性,利于在较短的时期内集聚起师资、实训、科研、教改、专业与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创出特色和品牌,提升学院的知名度。

总之,构建商科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基础是专业设置必须与产业良性联动,着力点是提高获取竞争优势资源的能力和执行力,关键: 定位问题,途径是加强专业群建设。

参考文献:

论商科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 篇12

关键词:商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措施

一、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内涵

《周易》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程颐《伊川易传》释作:“天文, 天之理也;人文, 人之道也。”可见, 在中国古代, 人文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西方, 人文是指高雅学问和高超技艺的教育与训练, 统称教养。“素养”是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和道德修养的总和。人文素养, 就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素质和修养, 其内涵十分丰富, 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层面, 大致可分为六方面。

1.科学素养。

这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部特质, 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2010年我国只有3.27%的公民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欧盟国家的水平。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软实力”, 只有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才能增强其创业能力, 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2.传统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不仅外显于民俗民风、建筑艺术、经典文献当中, 也内化为中国人特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大学生自身修养, 增强社会责任感, 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具有深刻影响。

3.文学素养。

这是一个人的语言、行为、思想体现在文学方面的综合能力和修养。观其文, 秉其性, 知其人。文学素养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情趣以及阅读、写作、思辨和交际的能力。商科院校的大学生尤其需要加强文学素养, 具备丰富的文学史、文学理论知识, 通晓古今中外主要作家和作品, 熟悉儿童文学、民间文学常识, 学会文学创作。

4.艺术素养。

主要指对艺术的认知、体验与创作等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大学生艺术素养主要表现在对艺术的兴趣、鉴赏、体验与创作等。商科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鼓励学生了解多种艺术形式、流派,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提高其艺术修养。

5.历史素养。

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认识而形成的内在品质。“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读史可以明智”。良好的历史素养, 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 启迪智慧, 明辨是非, 还可以培养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6.法律素养。

这是公民具有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并自觉应用法律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质。目前, 不少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 由此引发的恶性案件亦屡见不鲜, 如2004年“马加爵杀人案”, 2010年药家鑫杀人案等, 其案犯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 培养其良好的法律素养具有战略意义, 影响深远。商科院校尤其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

二、商科院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1.顺应现代教育改革潮流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 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转入大众化时代, 高等教育也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责任, 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非常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商科院校主要培养现代商科人才, 应顺应教育改革潮流, 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 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更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将学校建设成传授科学知识与倡导人文精神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2.商科院校培养特色人才

国内外的商科院校大都将办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较好的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商科专门人才, 尤其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道德情操、富有洞察力和深刻见解的, 有文化教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北京工商大学2004年启动“新世纪十大教改工程”, 明确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商科人才的总体要求。湖南商学院坚持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 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商科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商科人才的责任, 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是实现其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3.WTO时代社会亟需高素质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中国作为世贸组织的重要成员, 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贸易大国, 正在向贸易强国迈进, 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 这种发展态势为我国商科院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要求商科院校培养出既懂经济又经营管理、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商科院校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亦义不容辞。

4.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发展, 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只有提高人的素养, 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商科院校的大学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及健全的人格等, 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必不可少。首先, 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人生的理性认识, 使学生在追求知识、获得技能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其次, 人文素养教育有利于完善商科院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丰富其人文知识体系, 培养其人文精神,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人文素养教育使学生既具有科学素养, 又具有道德修养, 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又有健全人格, 保证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商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主要不足

1.过分强调专业教育, 忽视人文素养陶冶

爱因斯坦曾在《纽约时报》上发表评论文章, 指出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 只能使人形成一种有用的“机器”, 而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目前, 商科类院校大都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却忽视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开设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偏少, 课时不足, 教学资源缺乏。其次是人文素养教育流于形式, 开设的相关人文课程也主要停留在人文知识的灌输, 缺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师和学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2.单纯依赖课堂教学, 忽视课外教学

目前, 商科院校的人文素养教育主要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 大多停留在说教层面, 未能很好地做到“学思结合”和“知行合一”,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因此, 高校必须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人文素养教学活动,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将所学人文知识运用于实践锻炼, 并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只有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 才能构成完整的大学教育体系, 这也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3.学生人文素养参差不齐

目前, 商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呈现参差不齐的特点。部分学生人文素养好, 知识全面, 有良好的思想境界和积极健康的心态。但也有不少学生缺乏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以自我为中心, 好高骛远, 缺乏社会责任感。

四、商科院校应构建立体式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1.课堂教学是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 商科院校应构建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将人文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对教学大纲编制、教材选订和教学组织的指导, 开设种类丰富的人文素养课程, 如历史与传统文化课程, 语言与文学课程, 艺术与审美课程, 心理健康课程, 哲学与思想政治课程, 法律与社会伦理课程等等。商科院校应保证人文素养课程在课程体系占有一定比例, 对授课教师的资质和授课方式做出具体要求, 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 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言传身教, 还应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外, 还应规定学生必须修满一定量人文素养课程的学分, 使人文素养教育得到贯彻落实, 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2.大学生社团是商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平台, 它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爱好自愿组成、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以其开放性、学习性、互助性、趣味性吸聚广大学生。据共青团中央调查, 8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高校社团组织。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 锻炼了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了团队精神, 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课余生活。大学生社团也可以组织有特色的活动, 提高社团成员的人文素养。如理论学习型社团, 可组织社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参观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先烈的遗迹, 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如学术型科技社团, 可通过组织学术交流、科技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如社会公益型社团、文学艺术社团, 也可组织文艺演出和公益讲座等, 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商科院校要采取多种措施, 积极引导社团蓬勃发展, 培育优秀社团, 使高校社团真正成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

3.社会是一所大学, 也是商科院校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舞台。社会实践拓展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 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并学以致用, 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 认识国情, 磨练意志, 坚定信念,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通过社会实践, 能获得比在课堂更直接、更深刻的体验,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理想情操、人格信念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商科院校应与社会紧密合作, 整合校内校外多种教育资源, 创新人文素养教育的模式和手段。

五、商科院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措施

1.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 加强人文素养课程建设

培养商科类人才是商科院校的核心职能,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首先, 高校领导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 真正认识到人文素养对大学生成才和发展的重要性, 确立以育人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健全人格、创新意识为重点, 切实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其次, 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聘请人文、艺术、思想政治等人文素养层次高的专任教师担任人文素养教学工作, 采取集中培训、学术交流等形式,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学骨干队伍。再次, 商科院校要加强人文课程建设, 重视人文素养课程的设置、人文师资的配备、经费投入等, 使人文素养教育得到充裕的资源支持。再次应科学规划和全面监控, 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计划性和可执行性。制订相关鼓励政策, 调动师生自觉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积极性。此外, 还应加强人文素养教材建设, 组织编写适合商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特色教材, 尽可能采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人文素养教材。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引导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 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具有强大的潜移默化作用, 可从四方面着手。第一, 整合校园文化资源, 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建设专门的校园人文素质教育网站, 通过网络平台, 传播人文知识, 宣传人文素养教育的活动和成果。重视校园的文化中心、文化展厅、文化橱窗的建设, 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文化作品展, 普及人文知识, 宣传人文精神。第二, 举办各类人文素养教育系列讲座。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 开展多种人文知识讲座, 指导大学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第三, 充分发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大型文艺晚会、人文论坛等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 积极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具有时代特征和商科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第四, 鼓励大学生积极组建各种有益的学生社团,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 创造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 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 使社团活动成为商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

3.校企互动, 加强校外人文素养教育基地建设

校企互动, 高效整合学校、企业的教学资源, 充分调动企业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热心支持, 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多赢的效果。首先, 商科院校应重视社会实践在育人中的地位, 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 规定相应的学时和学分,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导组织机构和保障体系, 建立社会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其次, 商科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 加强校外人文素养教育基地建设。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构建校企合作的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实践平台, 将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积极开拓企业实践基地, 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地方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使大学生在企业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培养学生积极回馈社会的感恩意识、服务意识、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完善人文素养教育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标准, 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使人文素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首先, 学校应建立操作性强的人文素养教育评价体系, 出台相应的评估制度和评估细则, 构建多元互动的科学评价体系, 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充分考虑评价的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客观性, 避免评价走过场, 敷衍了事。其次, 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化社团、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演讲辩论及知识竞赛, 并将其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和能力的评估内容。同时, 学校为学生颁发人文素养教育的结业证书, 完善学生接受人文素养教育的档案, 为学生就业、为企业选用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马明华, 涂争鸣.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2]袁群人.文精神视域下大学生的审美艺术[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6) .

上一篇:城市升值下一篇:就业促进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