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应用

2024-07-06

农业应用(共12篇)

农业应用 篇1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我国目前在设施农业的种植面积上,已经位于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农业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就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状况来说,除少数拥有现代化农业技术的试验田,或者一些高投入的连栋温室之外。其他的农业生产偏向劳动密集型,温室覆盖率有一定的区域性,而机械装备总体看来相对较低。因此在我国强大的生产力要求下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的质量与生产产量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1 设施农业的现有研究

1.1 我国农业发展目前的弊端

在当前的研究中,我国农业栽培面积已经高达140万hm2,同时设施农业的增长速度更是超过每年10%。我国种植面积已经位于世界第一的位置,且温室面积已经超过1000hm2,更以每年100hm2的速度不断增长着。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农业技术含量不高,农业设施水平低下,是阻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1]。

1.2 机械农业发展的意义

机械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就是由原有的劳动性农业向设施农业进行转变,是通过对环境的控制而促使农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的工厂化农业试验点中,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使用工程技术手段是可以为农作物提供适应的生产环境,且工厂化之后的农业生产会大大的降低生产成本。而另一方面温室的生产作业机械化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提高生产产量与工作效率。将农民的精力从农作物的再配上解放出来,使农民也成为现代技术研究的一环,农民可以与现代的高科技技术人员相结合。通过实践与科技理论的配合来发展出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手段。

2 设施农业中农业机械的应用

2.1 温室生产作业机械

温室生产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最应该被作业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之一。而对于温室的设施农业建设,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对农作物的产前培育。建立好特有的温室育苗棚,再将现代的工厂化设备安装在温室育苗棚中,通过设备不断进行环境的改变而推进的幼苗的快速生长。当幼苗成功发育滞后,再通过对耕整机械的建立,来健全配套的生产机械。通过产业化的方法可以将农作物从生产到出产这一整体的过程进行不断的分类,将产品分级清选,对于要求不同的产品进行不同的保鲜与冷藏保护。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的降低劳动成本,更因为人力资源的减少,使得人可以从农产品工作发展到市场工作中,为我国的农作物建设开拓新市场,为农民增加更多的经济收益[2]。

2.2 控温机械设施

农作物在生长中,有一定的生长环境要求与适宜的温度范围,若是掌握环境的变换,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农作物的生产与发展,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在对产品进行相应的外部温度条件的更改时,便需要运用控温机械技术。在设施农业的建设与发展中控温技术是核心技术环节[3]。在原有的生产生活中,农民通过会将塑料等一些相对密闭的材质对农作物进行覆盖,通过这种小型的技术方式,来诱发农作物的快速生产。在当控温机械设施中,首先会对不同材质的覆盖层进行分类,分类之后会根据农产品的不同属性来选取适应的覆盖层,同时分选单层与双层的不同模式来实行特定的保护膜覆盖。之后通过建设调节卷帘与通风机械系统,来随时的改变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满足作物对于温度的生长要求。而对于特殊环境,例如冬季或下级,则可以启动温度控制机械设备,制造出适合种植的制备生产的环境,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系统都是机械设备已经设立好的,即只要选取如温室的热风供暖系统,便可以直接实施温度的改变,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操作的复杂性[4]。而由此也可以看出,控温机械设施的应用性可以普及到广大基层,是一项便民的技术发展应用。

2.3 灌溉机械设施

在灌溉机械设备的发展中,可以通过建设一系列的灌溉机械设备,如:微灌、喷灌、滴灌的不同喷头,与原有的水泵、动力机通过输水管道进行连接,再在灌溉中加入一定的过滤器、与不同型号的滴头实施灌溉机械化生产,灌溉机械化的最大优点便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及时有效的降低温室的空气湿度,为不同的农作物的发展提供不同的环境,避免了一个温室一种植物的现状。

3 结束语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变化复杂,地理环境也相对复杂,因此对于设施农业的创新与发展必须要求在符合科学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实施因地制宜的发展。不仅要符合地区的各项物理条件的发展,更要满足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的不同,创造出符合经济发展的好设备,机械设施的建设与应用要从根本上发展我国农业,并为我国基层的生产建设起到一定的经济推动作用。

摘要:广义上的设施农业,又可以被理解为环控农业或农业工厂化。其在根本上是为产物提供适宜生长的各类环境,由环境的变换而增加产量,同时减小经济成本。其是一种注重产量与作物品质的高效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也为成本的节省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与出路,是将农业生产由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的重要途径,将农民从体力劳动的生产中解放出来,提高农业生产与加工的效率和水平,推动我国农业进步。

关键词:设施农业,农业机械,温室

参考文献

[1]刘伟.加快设施农业配套设备的开发和推广[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60-61.

[2]梁井林.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03(6):30.

[3]龙建明,李敏科,朱亮亮,等.设施农业机械设备及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6(11):50-53.

[4]刘峰.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5(21):97.

农业应用 篇2

地理信息技术与保险业的结合由来已久,尤其在国外更是有了长足发展,例如寿险、产险、农业保险等各方面都有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而国内保险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合作节奏要明显落后许多,不过喜人的是看到了现在有许多尝试正在进行,例如由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的“农业保险地理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简称“实验室”),旨在“引入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破解农业保险发展技术难题。”本期《3S新闻周刊》编辑团队将走进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跟随遥感技术部主任杨贵军博士细数农业保险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前世今生”。

农业保险与地理信息技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又是一项具有生命周期的生产活动,易受到地理和气象条件的制约。由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组成的3S技术成为了人类对地观测的新手段,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视觉和触觉。其中农业是遥感最重要和最广泛的研究应用领域之一,从早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面积估测研究,到农作物大面积遥感估产研究,目前已可以利用3S技术集成对农作物长势的实施诊断研究、农情监测、草地产量估测以及森林动态监测等多层次和多领域;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农业生产和研究从过去的粗放经验式管理进入到定量化精准决策的阶段。

随着2012年《农业保险条例》的颁布,本着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目的,需要在农业保险中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来衡量、规范农业保险中的理赔范围、责任界定等。由于遥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很深,因此遥感与农业保险结合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杨博士介绍,实验室的成立背景就是为了减少保险核验过程中的误差率。早在2012年山东遭受了台风“达维”的侵袭,利津和陵县均受灾严重,受灾面积较大;当时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抽调了200多人来调查灾情,但是受灾过后两个月都没有调查完。因此就求助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希望利用遥感技术来进行受灾面积核查,减少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洪涝等重大灾情过后,遥感技术可以很迅速地得到受灾面积及受灾程度,因此我们利用灾情爆发前后的卫片数据等进行分析,历时两周就做出了结果,包含整个区域的受灾面积和损失程度;然后集结山东省分公司、地方农业局两个单位的专员去现场抽样核查,准确率相当高。”杨博士表示“尤其是在绝产区域,我们通过重点抽样调查,准确率可以达到95%。”

谈到农业保险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前世,杨博士介绍,美国农业部和农业联邦保险公司利用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对农业保险中投保人索赔进行监测,每年利用600景Landsat卫星数据对涉及的7600万英亩的索赔保单中,遥感调查出50%左右索赔存在骗保可能性。为此美国农业联邦保险公司专门成立了遥感与GIS中心,负责农业保险中业务化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以检查投保人的索赔是否属实。对于国家或政府来说,投入用于遥感和GIS相关研究和处理分析的费用,与花费大量精力和财力用于骗保调查的费用相比简直微乎其微,保守估计,每年至少减少约10亿美元损失。

如何生成专题数据

现在与农业保险相关性高的主要是遥感技术,通过卫星遥感数据以及航天飞行遥感数据可以得到专题图。杨博士指出农业遥感与测绘遥感的不同之处在于测绘遥感后期需要生成数字制图,而农业遥感就是以影像为主,并结合多年的长势数据定量分析、建立模型,把所得数据解译成农业专家所熟悉的知识。简单说就是通过遥感图像来解读农作物是否缺肥、缺水,有无虫害等,以及预测后期产量大致是多少,品质如何等。

在前文提到的2012年山东省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粮食减产、绝产,所涉及到的保险事宜,其指标就是通过分析历史遥感数据记录来进行对比所得出的。杨博士告诉《3S新闻周刊》,当时介入到这个项目已经是灾后第三个月了,有的地块已经被农户改种了其他作物,有的由于泡水时间太长无法种植其他作物就闲置了。同时农业保险关心的主要是绝产地块,因此团队就将绝产地块作为重点关注部分。“因为灾前与灾后的作物光谱和图像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我们选取灾情发生的前后两个时间段来与往年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杨博士解读如何判别哪个是绝产地块“比如台风于7月20日过境,我们就找这个日期之前的状态;灾后我们找到8月初的数据,两个一对比就能给灾情分级。但是如果有农民在灾后马上就改种其他作物,那8月份也会有植被,也能看到光谱,这就无法判别这些光谱是受灾的还是改种的。因此我们将时间线向后延长,回溯10年中每个地块的完整长势曲线,得到地块长势曲线的多年平均线,以此作为参考标准,将当年的作物长势曲线与之相匹配,如果发现与平均长势曲线发生变异,那一定是有胁迫或灾害发生。”如果是识别减产地块,就看当年的生育曲线是否按照标准曲线走,如果有降低,那可能就是有减产;如果长势曲线发生陡然降低,或者严重偏离,则可能意味着发生大灾绝产。团队将这些分级数据定量到每个田块上就能直观地看到每个田块的损失程度如何,然后就能得出受灾总面积。

因为有长时间序列农业遥感数据的积累,可以做出不同尺度的“作物长势曲线库”,这样当灾害发生后,就能及时对比分析出灾害面积和等级,为农业保险提供准确依据。

无人机“护航”农业保险

农业专家将取得的专题数据进行判读并分级,可以为农业保险提供依据,那农业遥感数据的主要采集途径是又是什么?杨博士给出了答案——无人机。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方面因为重访周期及价格等因素,不够灵活,受天气影响大。而无人机因其灵活性、便捷性以及价格低廉,使其成为农业保险数据的主要采集方式。在杨博士的研究中,采用了固定翼无人机和旋翼无人机,集成了自主研发的高清数码相机及多光谱、热红外等传感器。以固定翼无人机为例,一次可以飞行20多分钟,覆盖面积约5平方公里,仅需更换电池就可以继续飞行。

科学研究不能只顾使用高精尖的仪器,杨博士认为农业遥感跟测绘遥感不同,测绘是国家的需求,需要保证精度,所以国家会从各个方面大力支持测绘遥感。虽然农业现在是高补贴的状态,但依然没有那么多的投入,杨博士笑谈“我们自己研发的无人机及传感器较价格比国外的同类型低很多;另外我们研发的无人机及传感器更适合中国农情需求特点。”

有了合适的硬件载体,关键的就是数据处理。根据农业遥感数据的特殊性,杨博士的团队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自行开发了配套农业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软件AgriHAWK,实现了无人机遥感数据智能、快速、简捷处理;既降低了成本也可以与硬件设备无缝衔接,处理能力与飞行能力相配套将极大地节约时间和人力。

国内外农业保险差距

国内外农业保险水平存在差距,但是也有共性,例如“道德风险”以及空间属性。有调研显示,虽然欧美、印度、日本等国家的农业保险运作模式各具特色,但是与空间信息数据相结合这一部分是与国内共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国内的农业保险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农业保险行业较为成熟:由政府牵头,有大学、研究所、咨询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在政府和农民中衔接,一方面为政府提供损失报告,政府为其买单,一方面农户可以从第三方机构中寻求建议等。

杨博士希望国内也尽快出现这些第三方机构,这样就能有明晰的标准和准确的损失面积,政府和保险公司进行赔偿时就会有参照物。

除了政策方面,还有技术方面的差异,国外农业遥感已经成熟,同时利用GIS技术将农业保险信息呈现在地图上,方便管理,加上成熟的运作机制,使得整个系统透明,农民更愿意出钱去购买农业保险以保障自己的利益。

3S技术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空间

(一)改善农业保险承保质量

通过遥感采集投保地区的情况,利用所采集到的图像与抽样调查试验数据相比,将准备投保的地块与其他地块相区别,准确测算投保地块的种植面积,避免出现谎报面积等现象;另外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可以利用 3S 技术分析农业数据,并根据各地区历史保险损失数据,评估农作物风险情况,准确判定保险费率和相关保险条件,提高农业保险承保质量。

(二)强化保险期间标的风险管理

3S技术可以对各地区的农作物生态环境实时监测,以帮助农户提早采取防范措施。同时还可以在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中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及时检测气象环境变化,对比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实际应用模型和农作物生长模型,判定气候异常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并对可能造成的损失初步评估,开展针对性的补救工作,进行浇水、施肥、除虫或排水等抗灾措施。所以,3S 技术有利于保险机构真正实现农业保险标的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三)提高农业保险理赔科学性

随着全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农作物的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和环境灾害呈现出类型多范围广的趋势,采用 3S 技术可以通过受灾地区受灾前后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确定农业损失范围和损失程度。农业风险承保机构在此基础上依据保险合同理算最终赔偿额度,从而充分体现保险的“损失赔偿”原则,既规避理赔时的道德风险,又及时足额地给予农户合理赔偿。此外,3S 技术也有助于农业保险机构的内部管理,保险机构接到出险通知时便于提前测算查勘面积和查勘费用,理赔处理后进行查勘结果统计分析,提高保险机构理赔科学性。

(四)构建农业保险基础数据库

3S技术通过收集各地农业资源图像,掌握农业保险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逐年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并完善保险基础数据库。通过深入研究区域历史灾情序列评定模型进而提出农业保险中的风险评估体系与模型,采用现代统计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建立起区域农业保险风险评估体系,从而有效降低农业保险机构的经营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

除了遥感与农业保险结合紧密,GIS方面也将会有融合。杨博士介绍,无人机技术就是用于减少现场人员的调查,减少了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同时现在保险业务还没有涉及到具体田块,也缺乏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若要把农业保险订单与地块和遥感信息连接到一起,就需要GIS系统的支持。杨博士的团队已经针对这个目的开发了一个系统,“我们的GIS系统里面集成有历年的灾害监测数据以及长势监测数据,再叠加保险保单信息、地块信息、作物信息、农户信息等,就真正实现了地理信息技术与农业保险的无缝连接,遥感技术也就真正落地开花结果了”。目前,实验室正在大力推动该系统的建设工作。

除了应对气象灾害,遥感技术还有其他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例如参考气象指数保险建立的“遥感指数保险”,包括遥感长势指数保险,遥感病虫害指数保险,遥感干旱指数保险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农业遥感等技术实现,配合农业保险法规,农户就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来购买合适的险种,以减少损失。

农业汽车运输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农业;运输;应用;问题;建议

一、某市农村公路现状

近几年来,该市农村公路运输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农民出行运货更加便利。全市镇、乡和行政村全部开通汽车。迄今为止,农村公路路线共计159条,公路里程已达358公里(其中乡级公路39条,养护里程104公里;村级公路120条,养护里程254公里),好路率达84.79%,综合值85.94%。农村运输市场的发展,为方便城乡人民出行,为方便农业生产运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该市农村运输现状

该市现农村运输主要工具有客运班车,公交车,出租车,摩托车,大中小型货车和拖拉机等。目前客运方面已开通长途农村客运班车48台,客运班车通村率100%。货物运输方面主要工具主要是大中小型货车和拖拉机。

三、发展农村汽车运输存在的的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落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目标对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通达深度不够、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很突出使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农村税费改革和交通税费改革的实施改变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资金筹措渠道,资金筹措的难度加大。(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管理缺位。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公路里程迅速增加的同时,技术等级也在不断提升,油路、水泥路里程不断增加,不仅需要养护经费迅速增加,同时对养护设备、养护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建好的农村公路由于水毁等自然灾害,或者因为养护经费缺乏而失掉去通行能力的情况经常发生。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产权归属、经营管理主体及其维护经费来源尚存在体制性矛盾。(3)农村运输市场发展落后。该市交通运输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很高,占用的资源多而且效率低,在农业领域更是如此,这种状况与我们运输市场发展滞后有关。一方面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利润在流通环节中流失最多;另一方面我们的运输效率低成本高也是客观事实,运输实载率不到50%加上道路条件差、油耗高、磨损高、运输时间长等也增加了运输成本。(4)农村运输安全状况堪忧。近年来,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取得了可喜进展。深入开展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全面提高驾驶员素质和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针对危险路段实施安保工程,强制运输车辆投保第三责任险和承运人责任险,加强了节假日期间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等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对策与建议

(1)做好农村汽车运输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远近结合的农村汽车运输发展规划十分必要。政府要自下而上地做好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并提出年度工作目标,重点做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农村客运站点规划、客运线路规划和运力投放规划,做到路、站、运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路通车通。 (2)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欠帐多,必须重点倾斜,加大投入,加快建设。采取国家投资、社会集资、市场融资等多种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减轻农村运输经营者负担。与农村运输的票价和收入相比,农村运输经营者的负担较重,是妨碍农村汽车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认真调查了解当地农村客运经营者的经营成本和收入情况,有针对性的研究扶持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降低经营者负担,适当减免税费的征缴上给予政策优惠。(4)推进城乡运输一体化,实现城乡运输有效衔接。统筹规划和调整城乡运输网络,引导公交客车向农村延伸线路、增加停靠站点,加快对农村客运线路的公交化改造,促进城乡客运统一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衔接,最大限度减少旅客中转次数,方便旅客出行,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5)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农村运输创造宽松环境。对农村客货运输市场准入,只要符合条件,可以采取登记、备案的方式,放松管制,开放市场;经营期限可以从宽掌握,经营期限届满需要延续经营的,应予鼓励。扩大农村客货运输经营自主权,要打破地区和行业封锁,鼓励城市企业经营农村客货运输。要重视农村运输配套设施建设,帮助解决车辆维修、加油等实际困难。 (6)加强农村运输市场监管,保障运输安全。农村运输安全是道路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对经营者,特别是驾驶人员的管理。加强车辆管理,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防止报废车辆、安全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要严厉打击超载行为,坚决制止农村运输车辆严重超载现象;加强对赶集、庙会和其它大型集会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教育,使他们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超载车、客货混装车及其它非载客车辆。

农业机械化在精确农业的应用 篇4

关键词:机械化,精确农业,应用

1“精确农业”的技术思想

1.1 认识农田内作物生长环境条件和产量的差异

“精确农业”技术研究发展的驱动力, 是在所有农业耕地中的作物生长环境和收获产量实际分布的空间差异性。在耕地地表上作物生长环境以米为距离的变异性, 实际上早己为人们所认识。但是, 过去没有相应的技术来调控这种差异, 信息技术的发展, 包括全球定位系统 (GPS) 应用技术的成熟, 为实施农田内投入的差异调控成为可能。

1.2 分布式投入、调控差异, 实现田间小区内资源潜力的均衡利

以GPS为基础, 集成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精确农业系统技术、为实现优化管理目标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手段。它包含如下四个方面基本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1) 土壤和作物产量信息采集技术 (机械化技术) ;

2) 田间定位技术 (GPS定位) ;

3) 田间变量绘图技术 (机械化与人工操作) ;

4) 智能化控制的农业机械化技术 (利用微机控制) ;

其过程可以描述为:田间内空间变量数据采集与作物产量图生成→数据分析→信息处理与作物系统模拟、农田经营管理决策→田间处方图生成→智能卡控制农业机械实施调控投入。

2“精确农业”的支持技术

2.1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差分DGPS

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二维精确原子时等信息, 经过信号处理, 可获得接收机天线的三维定位信息。目前, “精确农业”系统中均采用DGPS技术, 定位误差可达1m。越来越多的人将可通过手机等装置。接收来自GDP和北斗导航卫星信号, 确定自己位置。目前, 我国已应用GDP和北斗导航系统用于拖拉机激光平地技术、拖拉机无人驾驶技术进行农田作业和农用飞机灭蚜虫技术, 灭虫率90%以上、作业效率2 666.67hm2/天。

2.2 地理信息系统 (GIS)

—采集、储存、分析和输出地理空间数据的工具。GPS/GIS结合可将地理空间数据、电子地图和精确定位信息组成集成应用系统。

2.2.1 DSS决策支持系统:

作物生长栽培与经济分析摸拟模型;空间分析与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统计、趋势分析与预测模型;决策分析模型与工具, 技术经济分析模型等以及土壤、资源、农用物资及作物栽培有关数据库。

2.2.2传感器技术 (RS) :

作物产量、车辆、杂草土壤参数传感器等。

2.2.3 自动控制农业机械:

适应精确农业技术应用研究的带田间作业拖拉机定位系统和平均产量传感器及生成小区产量分布图的谷物联合收割机, 与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配套的空间定位与通信系统可按15m2小区绘制平均收获量图, 计算精度可达0.5%;目前, 白动控制精密播种机, 自动控制施药机已与推广应用与精准农业。

3 精确农业的实践

计算机辅助作业生产系统 (Spatially Variable Field Operations) 管理是针对土壤且不是针对田地, 其过程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 掌握田块内的作物收获量分布状况—生成小区产量分布图 (Yie1d Map) 。

2) 对如何操作处理田间作物生长条件的差别作出分布式投入决策—生成田间投入处理图 (Treatment Mpa) 。

利用GIS提供的田间土壤类型、含水量、作物史、产量史的小区在理分布图和实测的Yield MAP并综合决策者的栽培管理经验、专家知识、作物栽培模型、经济分析模型等, 决定如何操作处理田块内小区间的条件差别, 对田区内小区产量分布图进行分析、定义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区域, 分析实现处理措施需要增加的投入和预期的经济回报。按经济效益原则提出适当的处理决策方案, 生成田间处方图 (Treatment Map) 。

3) 据Treatment Map生成智能软件, 对农业机械进行投入的调节与控制, Treatment Map即时显示需要的控制信息或自动执行必要的操作。

4 精确农业应用举例

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发展为精确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视又进一步推动了精确农业的发展。目前, 精准农业已涉及到施肥、植物保护、精量播种、耕作和水分管理等各有关领域。

精确农业施肥技术 (又称自动变量施肥技术) 实现了在每一操作单元上全面平衡施肥, 因此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施肥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肥料的浪费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具有明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5 精确农业在我国农机化应用前景

目前, 在充分了解国际上精确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具体情况, 从养分管理和施肥技术入手, 研究发展适合我国情况的精确农业技术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1) 在规模化经营地区选点, 建立以GIS、GPS、和RS为核心技术的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区, 引进先进技术, 建立健全田间管理档案, 应用GIS北斗导航系统收集整理现有资料, 逐渐建立起以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为主体的信息系统, 利用GPS或北斗导航系统, 改进现有机具研制适用的GIS施肥指导系统, 和自动调节变量施肥机具。在此基础上, 建立规模化经营经营的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区。

2) 在主要农业自然经济区选点, 研究不同生产条件下土壤养状况、变化规律和变异情况, 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和植物体系内各种养分的循环规律和变化特征, 应用GIS研究形成适用于当地条件下的土壤养分地理信息系统, 对农田系统中各种养分迁移规律、土壤中各养分状况和变化特征进行图形描述和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晓辉, 李汝莘.法国的精确农业研究及应用现状[J].农机化研究, 2002, (1) :12-15.

生态农业沼气经济应用论文 篇5

1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意义

1.1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模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3]。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在循环经济中,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遵循“3R”的基本原则(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原则)。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较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是将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农业系统。农业循环经济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开展经济活动,按照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物链原理,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和有机废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去,从而达到生态平衡与经济协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征,以农业资源消耗最小化、农业污染排放最小化与农业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涉及农业清洁生产、农业产业内部物能互换、农业产业间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消费等方面[4]。

1.2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随着农业的高速增长,农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国农业发展仍然走的是以粗放经营为主的发展道路,这导致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1.2.1农业资源匮乏,浪费严重

我国农业人均资源量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为0.083h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草地面积虽然是耕地面积的3倍,但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年降雨量小于400mm的10个边远省(区),自然条件差,25%的土地不易利用[5]。我国对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非常严重,如1公顷耕地用水1.2万立方米,是发达国家节水农业的4倍以上,工业生产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循环使用率很低,只有40%,相当于发达国家二十世纪60年代的水平。农村的生活用能主要以生物质直接燃烧为主,利用率仅为10%~30%。

1.2.2农村能源短缺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目前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生活用能大多数仍以传统的生物质(柴、秸秆等)为主,占农村生活用能的61%。虽然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有效缓解了农村能源短缺问题,但随着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能源供应仍然十分紧张。由于农村能源的短缺,一方面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森林大量被砍伐,草场过度放牧,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河流淤积,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生态的破坏又进一步加剧了能源的短缺,最终进入一种“能源短缺—过度砍伐—生态破坏—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目前我国水土流失、荒漠化已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2.3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农村正在遭受来自工业的“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和化肥农药的污染。为了使农作物增产而在农业上投入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但是大量化肥投入换来的增产十分微小,施用大量化肥后,土壤板结加剧,有机质含量逐步下降。为了防治病虫害而大量喷施农药,也造成了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还导致了大量害虫的抗药性,使农作物减产,农作物的品质下降。面对上述严峻的形势,农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和生态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统一。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有利于解决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诸多问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推行循环经济对于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基于沼气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2.1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依据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物质分解、转化、富集、循环再生等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的循环经济模式。随着我国沼气技术的不断提高,以沼气为纽带,因地制宜地根据各地区特点建立物质多层次利用、能量合理流动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如以大棚、蔬菜种植、养猪和沼气池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北方沼气生态模式,以“猪—沼—果”为特色的南方农村生态经济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2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特点

对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发展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强调的是一种“资源一农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2.2.1综合性

农业循环经济强调发挥农业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在该模式系统内部,以沼气发酵为纽带,实现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的梯级利用,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有机地结合,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2.2多样性

该模式可以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以沼气发酵为纽带,因地制宜地根据各地区特点建立物质多层次利用、能量合理流动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如北方的“四位一体”沼气生态模式,南方的“猪—沼—果”农村生态经济模式。

2.2.3高效性

此模式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循环利用,从而实现经济增值,降低农业成本。同时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2.2.4持续性

该模式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是最能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成为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3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效益分析

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给农民带来了增收效果,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3.1经济效益

沼气发酵以后的沼液既可以喂猪、养鱼,也可以浸种,减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成本;沼气发酵残留物作为优质的有机肥,将大大减少农业生产化肥使用量,同时还对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沼气可用沼气作燃料和生活照明,将减少农民的生活成本。建一座8m3“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年产沼气300m3,基本满足3~5口之家全年生活用能,年提供沼肥30t左右,相当尿素300kg、磷肥500kg、钾肥200kg。农户每年可节省燃料费和电费250元~300元,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25%左右,节支150元~200元,利用沼液喂猪可节约饲料15%,施用沼肥后粮食产量可提高25%左右,种养业可增效300元左右。沼气池给农户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在1000元左右,两年就可收回成本,使用年限按20年计算,每年分摊的成本不到100元,可使每户人均增收200元~300元。

2.3.2环境效益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一方面通过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减少,降低农田径流污染和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将大大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同时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2.3.3社会效益

该模式一方面改善了农村环境条件,农户使用沼气灶,结束了烟熏火燎的历史,粪便入池发酵,其中的寄生虫、病原菌也在池内得到杀灭,减少疾病传染,提高卫生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解放农村妇女生产力,从繁重的砍柴割草中解放出来,通过对农户进行沼气及其综合利用的技术培训、学习和实践,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既系统经营、规模经营,又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绪论

现代农业机械的应用价值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应用价值;一体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6.013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经济整体迈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这一过程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与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关键就在于现代农业机械的应用。

1 现代农业机械的价值特性

首先,现代农业机械拥有非常明显的商品属性。在马克思有关经济学的理论当中认为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而农业机械作为一种技术、一种知识产出,首先是科技人员有目的性研发而生成的劳动结果,是在不断为他人所用、不断进行技术传播与交换的过程中,产生新的价值。因此作为一种技术商品、知识产品,现代农业机械还具有其同类商品当中的共性,如增值、磨损、价值不确定以及开发风险等。

其次,现代农业机械拥有应用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征。例如农业机械在生产和创造的过程中涉及到多样化的专业,并涉及到工程学、基础力学、金属工艺、热力以及计算机电子领域;不同的机械应用于不同的角度,亦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农业政策的变革、社会经济发展局势的转变,以及其他领域新科技、新技术的崛起,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机械的创造,使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稳定性和复杂性。

2 现代农业机械的应用价值

2.1 推动农业一体化更新

当前在中国的农村,虽然已有诸多农民开始使用机械农耕——以笔者所在的区域为例,农耕机械化已全面铺开,但其更新速率和发展速度方面还有诸多上升的空间。加强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推广更新,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传统的耕种和收获方式,使其从传统手工时代走入机械化时代,再走入更新发达时代。而为了推动农业一体化发展,就要在广大农业生产地区做好宣传工作,大力推广农业新机械以及农业机械新技术,让广大农民能够学会并利用现代化机械进行播种、施肥、除草,并不断吸收和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只有让机械化运作成为广大农民的一种耕种习惯,并在这种习惯之上不断实现更新和突破,我国的农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转变落后的生产方式。

2.2 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目前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与《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都明确提出要落实农业机械在农村种植业当中的应用与农机一体化地位的巩固;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指出要以信贷的方式加大对农业机械使用大户、农业生产者对农机应用的支持。这些方针与政策都直接或間接为我国现代农业机械所应用的新技术、新思想、新信息以及新成果提供了发展的依据与广泛的传播平台。同时,秉承“科教兴农”的基本理念,国家在制定和落实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同时,更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有文化、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以及农业机械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针对我国当前广大农村农业生产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服务并提供技术支持。可以说,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形势将走向更加社会化、科学化、服务体系更加科学化、立体化的境地,满足广大农业生产者的要求。农业机械将立足农村、面向社会,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让国民经济的基础变得更加巩固与夯实,让农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飞速提升,让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质”的跨越。

2.3 加快新农村经济建设

从当今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来看,其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发展趋势已逐渐迈向产业化、市场化和服务化,广大农业种植大户将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促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那些专项服务于农村现代机械,展开维修、技术推广的专业人才将成为未来农村发展建设的重要先驱。生产方式反作用于生产力,所以当农业能够以更加先进的生产方式投入到对传统行业的形式改造和过程改造时,整个农村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原有生产不平衡、产业不协调等问题,让整个农村经济发展走上健康、和谐的新道路。

3 结语

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亦是与人们吃穿住行有着密切关系,影响到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逐年提升,科学技术在其他行业领域的深入融合,传统农耕式的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整体的发展速度。鉴于此,在新时期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加大对现代农业机械的应用,从耕种到产出都应该推行农机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变传统手动为自动,让机器替代人力、畜力,这样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农业生产率,解放农民的双手,以增加农民收入的方式改善其生活水平,最终实现以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来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效益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霖,车刚,张燕梁.绿色设计在现代农业机械重的应用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04):182-183.

[2]程友谊,王峰.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J].湖北农机化,2012(04):5-7.

农业工程机械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 篇7

1 农业机械概述

设施农业若要得到进一步发展, 离不开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为了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 必须要了解农业机械的作用。在生产作业和栽培的过程中, 需要用到耕地、播种、地膜覆盖、育苗机械。这几种农机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从耕种到打药, 再到余下的工作, 从而完成整个生产和栽培过程。在灌溉和施肥过程中, 相关机械承担着准确控制灌溉水量和可溶性肥料施肥的工作, 可以起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而且灌溉和施肥的机械采取了现代计算机技术, 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节约成本。卷帘机械设备主要运用在作物的采光中, 农作物的健康生长组需要光合作用, 不过, 由于作物需要温室栽培, 这样就会铺上很多保温的物质, 如果在作物需要光合作用中为其拉卷, 就会耗费很多时间, 卷帘机械的作用就是节约时间, 节省精力, 提高生产效率。

在农作物生产的过程中, 升温和降温机械的作用很大, 因为农作物生长最重要的就是温度适宜,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损害, 因此升温和降温机械设备可以减少环境气温对农作物造成的不良影响。

2 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2.1 设施农业整体水平较低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 但是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农作物机械化程度还不够, 并未曾完全普及, 手工操作的作业依然占大多数。比如, 经济作物的生产作业和播种阶段, 中国依然徘徊在手工操作的过程之中, 而国外早已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传统的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 而且强度高,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尽管中国部分作物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起大型农业设备的运用, 我国农业生产中偏向使用小型设备, 这是由于农业经营规模的限制造成的。中国传统的农业操作一直是自给自足模式, 直到现在, 小规模生产依然是许多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需要机械生产的时候, 农民会采取租赁的方式使用农业机械, 这些机械多为中小型设备, 陈旧落后, 不够先进。中国的农业生产者由于生产规模小, 资金不足, 购买力有限, 所以自然不能使用大型设备, 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则是由这些技术落后的机械设备耕种, 制约了机械设备在设施农业中的发展。

2.2 设施农业品种有限

通常, 设备更多是用于大棚、温室作物等特殊的生产环境之中。中国多采用中小型的国外机械设备在这些特殊环境中使用, 实现一系列的生产作业。还有部分用于播种及铺膜的机械也会应用在这些环境的生产中。尽管需要的种类较多, 而且这些机械设备拥有一定的技术, 大大改善了手工劳动存在的弊端。不过, 这些机械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机型不是最佳机型等等。

2.3 设施农业的管理和服务于现代化农业不匹配

农业机械之所以会得到大力推广, 完全是得益于广大农业生产者的认可, 通过积极的使用和推广, 使农业机械充分发挥效力。问题是, 许多农业生产者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 他们在农业生产有许多经验, 但是却不懂得如何操作先进的农业机械, 在农业现代化的今天, 这将大大制约农业机械的推广。尽管我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在农机设备方面有相关扶持政策, 但是大多数农业生产者并不了解农业机械技术。一方面是因为老一辈生产者居多, 他们习惯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思想观念早已落后;另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生产者并不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 只求自给自足。

3 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展望

如今的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 只需将这些不足加以弥补, 认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好准备和铺垫, 就存在着广泛的发展前景。由于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和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再加之如今农业生产的需求, 相关研究人员会加大研究的力度, 不断改善机械设备, 改造出适合不同环境的设备。在设备的配合度方面, 也可以通过不断的改善, 最终达到高配机械作业的标准。

气候特点和土壤环境是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需要考虑的两个大前提, 同时, 在耕、种、收主要生产环节研制和推广合适的农业机械, 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第一, 专用微耕机的开发。与现有的微耕机相比, 专用微耕机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而且质量更好、体积更小巧、动力更强大、操作更加舒适。专用机十分符合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 可以有效减轻操作者的疲劳, 还有助于改善环境, 减少污染。

第二, 增强作业功能, 提高配套比。要求配套机具性能稳定, 具有可靠的操作性, 方便掌握, 更换迅速, 能够分别进行旋耕、犁耕、开沟、起垄、筑埂、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质植保、灌溉和施肥等多种作业, 操作手柄上下左右皆可调整。

第三, 开发穴盘育苗播种成套设备。在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着重研究与微耕机配套的小型移栽机。通过最初的半自动到全自动研究过程中, 要注意设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明确设备的发展方向。

此外, 针对植保机械的发展科更多考虑使用电动喷雾机。虽然如今的农业生产者依然以小型农机为主, 考虑到规模限制, 可以针对小型收货机械加大研制力度, 如白菜、甘蓝、萝卜的相关机械。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中国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现代化的今天, 设施农业中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还是受到了广大农业生产者的高度重视。先进的农业机械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还可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追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 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性能先进的设备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也可以使农业向现代化不断迈进。主要对设施农业中的农业机械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旨在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推广程度。

关键词:农业,工程机械,设施农业,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斌, 史跃.农业工程机械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6, 11:221.

[2]伊斯玛.浅谈农业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J].农家顾问, 2014, 11:65.

[3]闫淑侠.农业工程机械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J].农业装备技术, 2015, 2:26-27.

[4]陈小彬.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调查[D].福建农林大学, 2014.

物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篇8

1 物理农业技术的具体内容

1.1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

在农业生产之前采用磁场对农作物的种子进行直接的磁化处理就是磁场种子处理技术, 这种方法主要是使用物理技术来充分的激发种子酶的活力, 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种子的素质和幼苗的素质, 植物的根系能更加的发达, 植物的活力也更强, 通过这种办法还可以改善植物的抗害虫能力, 改善作物的新陈代谢能力, 提高植物吸收水、肥的能力, 保证作物能够更健康的生长, 最终实现最高产量。经过试验证明, 在进行磁化以后, 种子的发芽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这种种子长出的幼苗和植株的生长的生命力更顽强, 长出的作物颗粒更加的饱满, 粮食作物和蔬菜产量普遍可以提高10%以上。

1.2 声波助长技术

植物具有声学原理, 如果我们对植物进行声波的特殊处理, 就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生长, 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和产量。这项技术对环保十分有利, 也不会污染环境, 该技术符合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这项技术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声波助长仪就是一种产生声波的设备, 这种仪器工作的基本原理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利用音箱发出的声音对植物施加特定的频率声波, 这样就可以使植物本身固有的生理系统频率和声波频率趋于一致, 这样就可以实现共振, 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植物活细胞内电子流的运动速度, 增强植物的光和作用, 达到增产的目的, 同时, 可以帮助植物促进呼吸作用, 促进植物早熟1周左右, 含糖量提高2%~4%, 增产20%以上。此外, 对植物发出的谐振波还能提高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呼吸能力, 防止各种病虫害的生长,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植物的产量。

1.3 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

这种种子处理技术是通过种子在自由落体的运动中相继接受等离子照射和交变电磁作用, 从而达到提升种子的活力, 提高种子防病、抗病性, 增加产量的作用。试验结果证明,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多种农作物有明显效果, 在增产的同时还可改善农作物的品质。这种方法无任何化学物质与污染, 而且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操作简单, 种子处理成本低, 技术性能可靠, 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1.4 电子杀虫技术

电子式杀虫灯是利用病虫害的趋光性、趋波性、雌雄飞蛾趋性等特点, 采用具有特定光谱的特殊光源和灭杀装置, 在夜间开启光源将害虫引诱飞来, 在飞扑光源过程中, 使之触到设在光源外围的高压电网, 高压电网瞬间放电将其击杀死亡, 达到有效地阻断害虫的生殖繁育链, 降低危害农作物的虫口密度,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目的。可诱杀果树害虫、蔬菜害虫、粮食害虫、森林害虫等多种害虫。

市场上还有一种多功能静电灭虫灯, 其原理是:当杀虫灯需要工作时, 开启高压电极网, 系统根据光照亮度自动亮灯。利用黑光灯特定波长和外围筒体颜色, 针对昆虫具有较强的趋光、趋波、趋色的特性, 近距离用光, 远距离用波, 白天用颜色, 诱导害虫产生趋光趋色兴奋效应, 引诱害虫扑向杀虫灯, 杀虫灯外配置高压网杀死害虫, 使害虫落入专用的接虫盘, 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1.5 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根据直流电流土壤消毒原理、土壤微水分电处理原理以及脉冲电解原理合成的土壤电化学消毒技术原理, 在直流脉冲作用下离子发生移动, 使负脉冲PH值增高, 正脉冲H+增高, 土壤酸度增加, 进而有效杀灭土壤传播的病源微生物。该技术可有效解决连作障碍这一难题, 避免作物连作减产、品质下降、土传病害猖獗等问题, 适用于农田土传病害、根结线虫、韭蛆等微小害虫、根系有害分泌物、土壤物理性缺素症等连作障碍的克服处理及土壤改良等。对土传病害防治率可达90%, 根结线虫防治率达93%。

2 现代物理的优势与前景

(1)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 有效的利用农业物理技术, 可减少各种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减少污染, 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最终到达增产的目的。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农业发展的需要, 还可以改善环境, 防止污染。

(2) 实施合理的物理农业技术, 对绿色食品有着很好的推广作用。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这些食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 也更加重视绿色食品的生产。

(3) 实施物理农业技术, 能够更好的治理病虫害, 保护食品安全, 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非常美好的前景。这对农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效的。所以必须要进行推广使用。

总之, 现代农业物理的推广及应用, 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环保指标和作物本身的品质, 加强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力度, 增加农民收入, 大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这样就可以真正提高农业生产率, 促进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

21世纪是我们国家农业现代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的关键时期, 解决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在我们国家是一门新生事物, 在推广和应用现代物理农业这项农业科技新技术上提高大农业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 是摆在我们农业战线上每一名工作人员面前尤为重要的课题。

结语

农业应用 篇9

关键词:环境工程,农业生态,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副产品的产量越来越高,但在农副产品产量增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农作物的产量的提升是以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为代价实现的,而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环境的气体,同时过度的种植以及放牧也会加快土地的退化,致使土地逐渐呈现“荒漠化”,倘若这些问题再不解决,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由此可见,探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在农业生态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1 农业生态中应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意义

在农业生态中应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具有如下几点意义:1)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2)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3)实现总体环境的管理。

1.1 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农业生物环境技术的辅助下,我们可以实现高密度的养殖工作,进而实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循环,进而在不减少产量的情况下,实现对于土壤的保护。在同样的土地空间内,利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本身所具有的高密度化的养殖,实现以最小单位的土地面积获得最高产量的农作物,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1.2 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本身具有的集约化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可以实现能源的集中使用,虽然在使用农业生物环境技术的过程中也会损耗一定的能量,但与传统的农业生态环境相比,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的参与下,能源的消耗还是要更低一些的。除吃之外,农业生物环境技术还可以实现对于太阳能能源的高效利用,众所周知,农业生产的本质就是将大自然中的太阳能资源转化为食物,进而形成最终的农产品[2],而农业生物环境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温室设施恰好可以实现对于太阳能源的高效利用,进而在不损害自然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农产品产量的提升。

1.3 实现总体环境的管理

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环境不同,农业生物环境技术下,农业的发展不仅注重农产品的产量,更注重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在实现对能源的利用的同时,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也注重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在实现废弃物的处理的同时也保证了环境的无伤害性以及无污染性,进而实现对于总体的环境的管理[3]。

2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随着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的优势以及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应用到生态农业的发展中。提起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比较成功的典范就是:1)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2)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2.1 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大都应用在南方城市中,在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中,最有名的就是“猪——沼——果”这一模式,这一循环模式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以沼气作为整个循环过程的传输纽带,以动物的养殖以及瓜果蔬菜的种植结合在一起,作为最终的技术工程。其主要是以生态经济原理为基础,既包含了废物的处理,又包含了清洁的生产以及养殖[4]。举例来说明,如,我们可以种植牧草产生农作物来喂猪,而猪产生的粪便投到沼气池中可以形成促进牧草生长的二氧化碳以及热量,进而使牧草得到快速的生长,生长后的牧草可以继续供给给猪,促进猪的成长,以此类推,无限循环下去,实现循环生产的过程,进而实现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在农业生态中的应用。

2.2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与南方地区的三位一体的生态模式相比,北方更推崇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如“日光温室种植——设施畜牧养殖——沼气发酵——厕所改良”与三位一体的模式不同,该模式主要以太阳能作为主要的能源动力,以沼气作为整个的循环生产的传输纽带,将瓜果蔬菜的种植以及生物的养殖和厕所击飞技术结合在一起,作为最终的技术工程,实现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5]。如,农业生物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温室设施可以高效地利用太阳能能源实现农作物的生产以及动物的养殖,通过养殖这些动物可以解决有机肥料不足的问题,同时,修建的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做饭以及照明,同时还可以为蔬菜补充生产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以及热量,进而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在生态农业中运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农作物的产量的增加,还可以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同时还可以转废为宝,实现能量的最高利用。希望在本文的相关的建议的帮助下,可以实现农业生物环境技术在农业生态中的应用,进而为我国的农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泉丽.浅析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6(08):122..

[2]周磊,简保权,周玮,等.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10):17-21.

[3]龚宏伟.现代生物技术在发展生态农业中的前沿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1(4):6-9.

[4]管正学,管轶众,王建立,等.生物工程在农业资源开发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0(6):46-50.

农业应用 篇10

1 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正处于起步阶段, 基础比较薄弱, 在很多方面还存在问题。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无法得到大面积普及;部分地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对于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无法短时间内突破[3]。因此, 很多农民对于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存在排斥心理, 这一状况给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普及带来了极大困扰。因此, 现阶段大力普及应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受诸多因素所限制。

2 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操作技能欠缺

现在农业机械设备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操作人员的文化素质偏低, 对于农业机械设备不能够正确理解其操作要点, 在操作过程中往往盲目操作, 很容易使农业机械设备造成损坏, 甚至发生不安全事故。而要想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 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 使其熟练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要领。

2.2 农业机械设备保养维护不及时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对于农业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认识模糊, 对于农业机械设备所适应的地形没有作出准确的判断[4]。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使用, 导致农业机械设备部分零件损坏;在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闲暇之余没有对其轴承等部件进行及时保养, 造成农业机械设备零件损耗严重, 使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缩减, 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3 解决措施

3.1 组织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学习操作知识

针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没有熟练掌握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这一问题, 地方农业机械管理局可以邀请专业人员对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 普及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 同时使操作人员明白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避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操作而引发事故。同时, 培训员可以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操作演示, 对于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行为进行纠正, 使农业机械设备正常发挥其作用。

3.2 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设备维修部门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 农业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 往往都是操作员根据其出现故障的情况进行分析, 然后对其进行维修, 缺乏专业的维修设备及技能, 在维修过程中很难顺利完成维修任务。因此, 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 必须建立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部门[5], 在农业机械出现故障时可以及时维修, 从而使农业机械设备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促使农业经济稳态发展。

4 结语

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 随着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 促使农业机械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为农业经济建设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农业机械设备的大力推广应用促使生产力逐步提升。因此,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生产, 势必成为一种趋势。基于此, 分析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促进农业经济稳态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业生产,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赵军平.国内外农机装备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河北农机, 2012 (2) :31-32.

[2]邱新伟, 王俊发, 李亚芹, 等.浅谈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 2015 (3) :4-6.

[3]李聿萍, 王盛春.浅谈农业机械化普及的作用和意义[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0 (1) :22.

[4]张建军, 严森.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业机械, 2010 (20) :2-4.

物理农业环保技术的应用研究 篇11

关键词:设施农业生产;物理农业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4-0043-02

现代物理农业是一种以电、磁、声、波、场、纳米等物理手段,利用具有生物效应的物理因子操控动植物生长发育及其生活环境,促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对化学肥料、化学农药、抗生素等化学品的依赖以及自然环境的束缚,最终获取高产、优质、无毒农产品的环境调控型农业。物理农业不像化学农业那样对环境造成残留与污染,它对生物的作用多以激发生理代谢与活化酶、提高物质活性等量子力学方式体现,其作用过程与效应不如其他农业措施那样显化,但可在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同时,达到增产、优质、抗病和高效的目的,有利于保证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物理农业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各种可操作的物理农业技术措施。

1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

种子磁化处理技术是指在播种前用磁场对农作物种子进行直接磁化处理,通过物理作用激发种子酶活力,改善种子素质,使根系发达、活力增强,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改善作物新陈代谢功能,提高吸收水肥能力,以达到作物增产目的的一项技术。经磁化处理后的种子,前期发芽势增强,发芽快,发芽率和幼苗素质提高,苗齐苗壮;中期作物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抗病性好,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能缩短生育期;后期籽粒饱满,成熟度高。磁化技术适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种子的播前处理。

2 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就是将种子放到等离子中,让种子与等离子体接触,因为等离子体是能量较高的带电离子,可以渗入种子表皮并与种子发生作用,使种子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变化,从而刺激作物增产。该技术适于各种作物,且成本低、效益高、操作简便、无任何化学污染,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农业物理技术。虽然其作用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但在作物增产方面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果粒增多,产量提高。玉米籽粒饱满、棒大棒匀、秃尖少,水稻穗数粒增加,大豆荚间短、荚多荚密。试验表明,玉米平均增产8%左右,大豆、花生平均增产10%左右,蔬菜平均增产15%以上,且产品品质改善,提高了产值。二是果实提早成熟。花生早上市5 d,水稻早上市3~4 d,瓜菜类更加明显,处理后黄瓜、豆角、香瓜可以早上市6~7 d。

3 声波助长技术

声波助长技术在国外已有成功应用,其原理是利用音箱发出对植物施加特定频率的声波,使声波频率与植物本身固有的生理系统波频相一致而产生共振,从而提高植物活细胞内电子流的运动速度,促进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传输和转化,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吸收能力,促进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优质、抗病的目的。该技术不污染农产品,是现代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成功范例之一。它能使水果、蔬菜普遍早熟7 d左右,玉米早熟7~10 d,同时在改善营养品质、延长贮藏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加作物产量等方面效果较好,且有助于增强抗病性能,对蚜虫、红蜘蛛等顽固害虫有十分显著的防治效果,适用于粮油作物、蔬菜、果树、花卉、园林苗木等。

4 温室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

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的原理是:系统在电极线与地面之间建立起自动循环、间歇工作的空间电场,电极丝周围产生微量臭氧、氮氧化物和高能带电粒子,空间电场中的雾汽、粉尘、孢子会立刻荷电并受电场力的作用而作定向脱除运动并迅速吸附于地面和墙壁表面,而附着在雾汽、粉尘上的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孢子会在高能带电粒子、臭氧的双重作用下在作定向脱除运动的过程中被杀死、灭活。空间电场能够有效抑制雾汽升腾和粉尘、孢子飞扬,隔绝气传病害传播渠道,对生物气传病害的防治效果达70%以上;可净化温室空气、除雾、灭菌消毒,有效去除空气病菌40%以上,降低空气湿度5%以上,除雾效率50%以上,使室内空气清洁无异味;可提高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同时高电压电极线的放电作用所产生的空气氮肥与二氧化碳增施配合使用,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该技术适于温室花卉、蔬菜、果树等的病虫害防治。

5 电子杀虫技术

该技术利用害虫(飞蛾)的趋光性、趋波性和雌雄飞蛾趋性,采用具有特定光谱的特殊光源和灭杀装置,在夜间开启光源,引诱害虫(飞蛾)飞扑光源,此时光源外围的高压电网瞬间放电将其击杀死亡。还可利用同种飞蛾雌雄间相互发出和接受性激素气味信号吸引害虫飞向杀虫灯,使其在未经交尾产卵前即被灭杀,从而阻断害虫生殖繁育链,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节约生产成本(每667 m2节约成本10元左右)、降低害虫对农作物危害、保护农作物的目的。该技术可广泛用于病虫害发生量大、用药频繁的农、林、蔬菜、果园等,可诱杀的害虫达1 200多种,包括果树害虫、蔬菜害虫、粮食害虫等。

6 二氧化碳增施技术

在温室种植中,二氧化碳气体对作物生长发育起着与水肥同等的作用,被称为“气体肥料”,其人工补充显得十分重要。试验表明:如果把CO2浓度从大气浓度(300 mg/L左右)提高到1 000 mg/L,植物光合效率可提高1倍以上;把CO2浓度降低到50 mg/L,光合作用会因缺乏原料而停止;CO2浓度在100~

2 000 mg/L范围内,作物产量随CO2浓度增加而提高。增施CO2气肥有以下作用:一是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消除黄瓜等作物“光合午休现象”,延长有效光合时间,明显促进株高、茎粗、叶面积增加,并使干物质积累加快。二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增施CO2后光合产物积累明显增多,蔬菜中淀粉、糖、蛋白质、果胶、有机酸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增加,外观品质有明显改善,耐贮性有所增强。增施CO2后番茄的糖酸比可增加15%左右,维生素C含量增加8%左右,一级果增加15%左右。三是提高早期产量,尤其是瓜果类的前期产量。CO2浓度增至1 000 mg/L,作物可增产10%左右。四是提早上市时间。增施CO2后番茄可早开花3~5 d,黄瓜第一雌花节位下降、单株雌花数明显增加、坐果率提高。五是增强植株抗性。增施CO2后植株生长健壮,同时增进了碳同化,使体内糖分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植株的抗病能力,可抑制或减轻病害发生。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开始应用二氧化碳增施技术,目前该技术在欧洲、北美以及日本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美国50%以上、荷兰80%以上的温室均采用了二氧化碳增施设备。国内的温室大棚二氧化碳气肥增施方法主要有施放干冰、液态二氧化碳、颗粒剂、燃烧、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等。

7 臭氧杀菌技术

将臭氧用于温室防治病虫害,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防治效果好。臭氧对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晚疫病、叶霉病、早疫病等病害,以及温室潜叶蝇、蚜虫、白粉虱等虫害,防治效果较好。喷洒臭氧水比施放臭氧气体防病效果更好,因为臭氧溶于水后有更强的杀菌消毒作用。二是安全又高效。臭氧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和很强的氧化能力,能把有机物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把有害物分解为无害物,从而实现空气的净化和残留农药解毒,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技术措施。臭氧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在瞬间杀灭细菌、病毒和昆虫,并对农药和有机毒物有降解作用,具有分解快、二次污染少等优点,已成为广受关注的清洁杀菌剂。

参考文献

[1] 杨相飞,马俊贵.植物声波助长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5(3):135-137.

[2] 解润成,章惠全.电子杀虫灯的设计[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6):38-39.

[3] 高占文,张旭东,尤晓东,等.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10):59-60.

[4] 孙宗发,马俊贵,刘宏涛,等.空间电场防病促生系统工作原理及性能试验[J].农业工程,2013(1):35-38.

[5] 糜南宏,屈弘,秦亮.臭氧杀菌技术在蔬果大棚应用新方法研究[J].农机科技推广,2013(6):44-46.

农业应用 篇12

关键词:农业,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

0 引言

生物信息学强有力的新技术手段对复杂的海量生物信息进行储存、管理、分析和研究, 能有效管理、准确解读、充分使用生物信息[1]。生物信息学是进行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 将生物信息学与农业结合, 高质量的完善的农作物生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为农作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有利于实现农业高产、高质量发展[2]。

1 农业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是计算机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应用数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新兴交叉学科, 实质就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解决生物学问题[3]。生物信息学在农作物基因组分析中的深入应用产生了农业生物信息学[4]。农业生物信息学通过比较基因组学、表达分析和功能基因组分析识别重要基因;以信号受体和转录途径组分分析为基础, 进行农业化合物设计, 结合化学信息学方法, 鉴定可用于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潜在化学成分;利用植物遗传资源, 保护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利用当代最新科技、高产优质、体现绿色环保, 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时代特征[5]。

2 农业生物信息学的应用

基因图谱研究为加快转基因作物育种和生物信息学的农业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农业生物信息学的应用主要用如下几个方面[6]:

2.1 数据挖掘与利用

农业生物信息数据库可以高效地实现农业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如挖掘并识别作物的重要基因, 发现新基因等都需要强有力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就有可能对现有的农作物品种进行改造, 丰富种质资源, 以满足人类营养健康需要[7]。

2.2 基因组分析

农业生物信息学能够快速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提供高效基因组分析平台, 从大规模基因测序所提供的关于DNA中核苷酸的分布序列中, 利用现有的生物学知识和序列信息, 结合一些成熟的统计计算方法可以深入分析基因组序列信息[8]。

2.3 模式植物研究

1997年5月美国启动国家植物基因组计划, 旨在绘出包括玉米、大麦、高粱、棉花、西红柿和松树等10~12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关键植物的基因图谱。水稻已成为公认的禾本科作物的“模式生物”, 研究水稻的基因组有助于了解小麦、玉米等其他禾本科作物的基因组, 从而带动整个粮食作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对水稻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 可以获得大量的水稻遗传信息和功能基因;全面了解其遗传机理, 同时得到大量用于作物改良的有益基因, 必将会促进中国在此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新的突破[9]。

2.4 种质资源优化

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包括抗病、产量、品质、环境适应性基因等许多农艺性状。传统的种质资源性状记载、主要性状鉴定评价的数据、种质形态特征的图像, 要求丰富的经验和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在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的DNA都可用于标记分析。植物育种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通过分析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基因型来判断目标基因是否存在。这种间接的选择方法因不受其它基因效应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可在早期进行选择, 大大缩短育种周期。育种学家就可以应用计算机模型来提出预测假设, 从多种复杂的等位基因组合中建立自己所需要的表型, 从大量遗传标记中筛选到理想的组合, 从而培育出新的优良农作物品种, 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10]。

2.5 病虫害防治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先从模式生物中寻找可能的相关基因, 然后在作物中找到相应的基因及其位点, 农作物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基因序列, 分子标记, 图谱和功能方面的数据, 通过建立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来整合这些数据, 从而比较和分析来自不同基因组的基因序列、功能和遗传图谱位置。对于植物来说, 生物信息学研究可以加快选择适合操作的基因以增强抗性或降低感受性, 同时也可以对这些基因的操作结果进行预测, 对病原生物学特性的生物信息进行分析有助于发现既能控制病原又对环境有益的新方法[11]。

2.6 生态环境

在生态系统中, 基因流从根本上影响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循环和运转, 是生态平衡稳定的根本因素。因此, 基因组的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构建理想的基因生态, 以完成生态恢复和达到高效平衡[10]。

3 结论

生物信息学作为21世纪生物技术的核心, 已经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基因、蛋白质和生命, 其研究成果必将深刻地影响农业。农业生物信息学是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 对基因、基因的结构、基因产物的功能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就是对基因的占有和利用, 结合我国丰富的特有的遗传资源, 开展重要农作物功能性基因组的研究, 有利于转基因性状与其它农艺性状的组合筛选[2]。生物信息学许多研究成果可以较快地产业化, 引发新的产业革命, 农业生物技术将创造动植物新品种, 创造新肥料、新农药, 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 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

农业生物信息学是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 对基因、基因的结构、基因产物的功能分析都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重视农业生物信息学与常规育种特别是与杂交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

加强农业生物信息学的研究, 培养、使用、稳定和吸引相关专业人才, 更好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友春.发展生物信息学产业的战略策略[J].高新技术发展, 2001

[2]郑国清, 高亮之.农业生物信息学[J].计算机与农业, 2002 (9) :36-48.

[3]孙敏, 等.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家蓄生态学报, 2006, 1 (27) :6-10.

[4]陈润生.生物信息学及其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通讯, 2002:31

[5]纪兆华.生物信息学在新兴学科群中崛起[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 4 (4) :1094-1096.

[6]简兴.生物信息数据库简介及在农业上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 2004:29

[7]张春霆.生物信息学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 22 (6) :17-20.

[8]郑国清.生物信息学的形成与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 2002, 11:427.

[9]冯勇, 等.内蒙古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 (6) :1-3.

[10]张勇.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 2005, 21 (2) :36-39.

上一篇:商品目录下一篇:学校安全管理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