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学校

2024-05-26

农业学校(共12篇)

农业学校 篇1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等农业学校的班主任首要任务就是开展有序的班级管理工作, 让学生能在学校中学到真知识, 掌握真本领, 从成为有社会竞争力, 对社会有用的人。为达成这一任务目标, 班主任需要对班级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德育教育管理以及集体活动等多个方面实施有效管理。

1 注意对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本职任务, 对中等农业学校的学生而言,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正常的学习掌握农业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相关的农业专业技能, 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中等农业学校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学校, 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管理工作以学校或专业的为基准。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正常的学习服务,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为学生安排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地点, 排课程标表, 或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 设计合理的教学进度。

此外, 因为中等农业学校的所以课程基本围绕着农学、农科科技等相关内容开设, 班主任除了需要时事关注学生的农科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外, 还需要与各科教师了解, 根据学生特点为学生安排合理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分配实习的时间和难易程度都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2 注意对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非常优秀的精神遗产, 比如“厚德载物”一般的品德修养至今仍是我们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重要准绳。中等农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将成为农业科技领域的重要成员, 也是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要求“以德为先”, 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行修养的训练和教育。

2.1 组织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教育工作是每一个学校都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中等农业学校同样如此。所以, 中等农业学校一般会班级为单位开展系统的德育教育工作, 而班主任主要负责组织和安排工作。如此才能确保中等农业学生的学生能在掌握农业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具备与之相配的德行和品德修养, 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接班人。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循序渐进的推动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课堂教学方面, 安排相应的德育教育课程, 为学生灌输正确的德育理论知识, 了解正确的三观与德行标准。课堂教学之外, 班主任还需要策划和组织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 全面推动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2.2 加强对班级学生心理状态管理

作为班主任, 需要有一个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及时帮助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缺陷的学生走出阴霾, 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学习生活就是班主任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最佳态度。一个优秀的集体都需要有凝聚力、向心力, 班主任也是班级的一员, 是树立良好班风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在对班级学生的德行、行为规范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还要起到引导和师范的作用, 并且和学生一起为创造良好的班风班纪而努力。根据中等农业学校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可以推断出, 一个优秀班主任手下的班级需要具备:积极乐观、团结向上、勤奋刻苦以及自信自尊等良好的班级风貌。

2.3 注意对班级中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

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 问题学生才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学生是许多中等农业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班主任想要让班级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处理好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对问题学生班主任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三点。

2.3.1 有发现问题学生优势的能力

用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去寻找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优势。根据这一优势因材施教, 帮助问题学生实现学习上进、品行提上, 向优秀学生靠拢的目标。比如, 对分层管理的方式非常适合用于处理中等农业学校中问题学生的问题。

2.3.2 有宽容心和耐心

古语有言“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中等农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冲动好事的年纪, 更因毕业后就要面临走向社会的问题, 对未来和人生都有些盲目和迷茫。所以学生的性格容易急躁、看人看事比较片面, 但这样的学生却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 面对这样的学生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宽容心和更大的耐心。比如, 当学生以为内远离家庭受到社会影响而犯下错误时不要一味的指责和惩罚。班主任可以仔细分析学生犯错的大小、犯错原因等用宽容之心包容他们的错误, 并教育他们去认识并改正错误, 当学生真正改正之后还要及时原谅他们。当学生因为学习不足, 出现学习困难时不要埋怨而应以足够的耐心去教育学生, 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

2.3.3 能对问题学生给予足够的信任

信任是建立一切关系的基石,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信任至关重要。班主任的信任有助于化解班级中的许多矛盾, 也能帮助许多问题学生放松心情, 树立自信。中等农业学校的学生年龄都不大, 正处于任性、叛逆的关键时期, 班主任不信任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学生而言, 班主任是除了父母之外接触最多的人群之一, 班主任的信任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得到了重视, 被尊重了, 抵触因素减小或消失自然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让学生觉得班主任信任他们的方式很多, 班主任对班干部需要付出“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的信任。对问题学生班主任要有着“学生能够改好并在因材施教的措施下成才”的信任心。体现班主任对学生信任的形式也很多, 比如在班干部的选举时, 给予班级学生公平选举的机会, 就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 选举完成后按照选举结果确定班干部人选, 又是对学生的另一种信任。还有在集体活动中让班干部参与策划组织甚至全权负责则是对学生办事能力的认可和信任。

3 注意对班级集体活动的管理

班级活动是每一所学校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中等农业学校中, 班级集体活动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类班级活动主要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集体性活动, 比如, 以班级为单位的知识竞赛、运动竞赛或春游等活动。新课改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集体活动在增强班级凝聚力,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方面的优势, 是以每个学校每一学期都会积极组织和安排一些常规的集体活动。在组织、参与集体活动时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就是想办法让集体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效果更加显著、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事实证明, 这种以班级为单位参与的集体活动最容易提升班级凝聚力, 使班级学生更加团结、奋进有竞争意识。

第二类班级集体活动主要是课外实习一类的活动。与一般性质的集体活动不同, 实习性质的班级集体活动专业性更强。学生能在这样的活动着学到更新的农业专业知识, 熟练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对中等农业学校的学生而言, 这一类的集体活动更为实际有用。中等农业学校的教学专业多与农业相关, 班主任可组织安排低年级的学生, 田间地头或试验室中参观学习, 农业学校的学生岂可“五谷不分”。高年级的可以直接到与农科专业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农场进行实习。

4 注意对班级人际关系的管理

网络上有句很流行的话叫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着许多交叉并行的人际关系。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外, 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和引导。当然, 人际关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能够管理的内容也比较有限。中等农业学校班主任对学生人际关系的管理范畴主要包括, 第一, 正处处理班主任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 给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第二, 协调管理班级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 让班级学生能和睦、和谐。第三, 适当的教导学生了解人情世故, 为学生走向社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王俊.浅谈中等农业学校班级管理[J].农业教育研究, 2011 (01) .

[2]王金菊.浅谈如何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26) .

[3]刘积猛.农业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 2013 (02) .

[4]薛刚.中等农业学校专业建设的依据和内容[J].教育与职业, 2002 (12) .

农业学校 篇2

一、实习基本情况

这次实习因学院的安排我们主要分为四个时间段实习,分别是4月10日-5月6日在学校试验站、5月7日-6月8日在小麦育种家基地、6月9日-6月25日回校专业课实习、6月28日-8月5日小麦育种家基地。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小麦育种家(塔城)基地,基地位于南郊,主要的工作是进行试验主要有春麦试验:国家春小麦区域试验,自治区春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春性小黑麦品比试验,啤酒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春小麦品质生态试验。冬麦试验:主要有冬小麦新品种(系)鉴定试验、自治区冬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北疆冬小麦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北疆冬小麦新品种(晚熟组)区域试验、自治区冬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冬性小黑麦品比试验,同时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承担着塔城地区小麦良种繁育工作,即种植穗行圃田,来种植原原种。以上种植面积共400亩。

二、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学习

来到实习单位的第二天我们就与职工们一起开会,主任就介绍了现在的基本情况,这个时候春播早已经结束进入到田间管理阶段。冬小麦到了起身期,春小麦到了三叶或者分

蘖期。开完会议我们就立即投入到了工作,当天记忆深刻的是和职工检查滴管带毛管,因为要给春麦浇水,所以我们仔细认真做好,确保小麦的长势均匀。来到这里前期感觉干的最多的就是除草,打药,心中想想也就明白,这个基地一是进行试验,既然是试验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要水分充足,肥料适中,杂草降到最低。另一个就是担负着为塔城地区供应良种,所以要保证小麦的质量和品质,杂草一定要控制到位。我想把此次的业务收获以冬麦的生育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为拔节-孕穗期,第二为开花--成熟期,第三为小麦收获期。

(1)拔节-孕穗期

在冬小麦返青后,我们开始观察记载小麦穗分化进程及其与叶龄的对应关系,同时我们还观察记录了春麦的出苗情况和分蘖情况。冬麦的拔节期记载及其孕穗时期的记载。这个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主要分为春麦和冬麦。我们实习的基地所做的试验比较多种类也很多,有小麦、大麦、小黑麦、燕麦甚至还有荞麦。所以我们所要记录的数据就比较多。春麦试验:每天早上我们会和基地的实验员到田间记录小麦,燕麦及小黑麦的出苗情况,到生长一段时间我们继续记录期分蘖情况这些都记录在册。我们发现每个麦类的出苗及分蘖情况是不一样的。

冬麦实验:同样也是小麦、大麦、小黑麦等,这个时候冬麦进入起身拔节阶段,主要进行的是田间管理,包括除草,随水施肥等,其中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参与并且实施。我们基地冬麦灌水质量较好,一般不管返青水。拔节至孕穗期间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节,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共同进行的时候,水肥应及时供应。4月15日-4月20日灌拔节水,每亩灌75方;5月5日-10日灌孕穗水,每亩80方。我们在灌孕穗水一般会随水施肥,往施肥罐里加入尿素。这样的水肥管理遵守了因地制宜,因苗制宜的原则,使得作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里。

化控除草:在这里我觉得前期做的最多的就是除草,因为都是小麦面积的实验所以只能用人背喷雾器的方式进行。在这里主要有1.骠马除单子叶杂草和野燕麦。2.使它隆除阔叶杂草。3.2-4D丁酯除多种一年生阔叶杂草。4.巨星除阔叶杂草。我们的用量一般是说明书的1.5倍的浓度,但是我认为除草的效果还是不佳,期原因可能是错过了的除草时间和因人工除草容易漏打,喷洒不均匀。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工作量的增加。

(2)开花--成熟期

这个时候我们的工作重心从麦田实验转移到小麦的穗行圃,而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去杂。基地种植的小麦穗行是为塔城地区提供原原种的,所以去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时间是抽穗以后这样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判别。最典型的是从抽穗期早晚、株高、株型、叶形、穗形等几个方面去鉴别、判断。去杂的程序我们总共进行了3轮,就是为了去除小麦粒的杂麦。以免收获时错收,造成下年品种混杂。在小麦实验部分中我们还参与了田间考种,因为实验项目太多,不能一一带回实验室里进行,我们就和实验员顶着烈日在田间测量,麦类的株高,穗长,穗粒数等数据。同时还要取样品带回实验室里进行称重。

(3)小麦收获期

这个时候进入到七月上旬到了收获季节,金黄色的麦田里是我们辛苦一年的成果,主任说今年是个丰收年比去年高了有20-30%的产量,这也是和我们辛勤分不开的。在这个地方收获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这里有不同的麦类,没个实验有很多的品种,所以我们收实验前前后后差不多有半个月左右,同时还要加上穗行的小麦收获,最忙的日子就在7月里。

收获实验时都是一大早要把小型脱粒机,发电机,其他工具拉到田里。每个实验小区就是几个平方甚至有不到一平方的,职工们就拿手持割草机将小区里麦子整齐割好,麦捆送入脱粒机中,按品种进行

装袋。每天我们都是蓬头垢面的回来,身上全是麦渣子,一般到晚上9点以后才能下班。而穗行是用收割机收获,但是要到麦场上进行清扬,这是个体力活,刚开始有些吃不消,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在基地里干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种子包衣,用种衣剂的种子播种后,能迅速吸水膨胀。随着种子内胚胎的逐渐发育以及幼苗的不断生长,种衣剂将含有的各种有效成分缓慢地释放,被种子幼苗逐步吸收到体内,从而达到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种子包衣已被列为我国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在这里我见到了一台很大的机器,也终于知道书本上说的种子包衣是怎么一回事了。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实习计划的要求,结合育种家基地安排的实习工作与基地领导,职工密切联系,完成了各项任务,参与了各项实验项目,增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矗

三、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感悟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体会到,基地的各种活动室一个教育人的大课堂。三个多月的生产实习,不仅使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而且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实习使我加深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

现在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几亿人的农民。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就需要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可是现在的环境下,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学习农学,就是怕吃苦,怕受罪。基层的乡村甚至县里有学历的农业技术人员就很少,在我们基地实验员也只是一名大专学历,而且将近50岁。所以现阶段的问题就是基层有较高学历的农业技术人员很少,出现了不能很好交接的局面,很多地方都是40多岁的老技术人员,不能把最新的技术进行推广,很多学生还是想到科研单位,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环境。这次实习我重新认识了我所学专业,农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新一代大学生,既然我选择了这个专业就不后悔,坚定的走下去。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学习了这么多年,其实一直都是学习的理论,都是在校园里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次实习体会到书上的知识和生产实际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我觉得书本上的理论只能从引导的角度来指导大家,因为每个地方的水,土壤,天气都有很大的不同,每项技术在实践中怎么去做,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3)与基地领导、职工和-谐相处学习优点

在基地里我们和基地主任住在一起,天天和职工们一起下地干活。他们那些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主任是最为忙碌的一个人,他每年都要住在基地与我们同吃同住,本来他可以在市里头住,不用操心,但为了做出榜样他一直坚持住在基地里。主任身体不是很好,但还坚持跟我们一起下地,并且还要给我们做饭,这种高度的责任心深深的打动了我,并且坚定自己要向他学习。职工们很是淳朴,他们都是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肌肉,根本不像农业局里的人员,我们与他们打成一片,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弟弟一样照顾我们,使我们在实习单位有了很多乐趣。

(4)改变自身生涯的转折点

通过实习使我的内心的想法改变了很多,实习前想的毕业了就听父母的话,回家去考公务员,但实习过程中,主任教导我人是要往高处走的,不能局限于一个小地方,渐渐的我也想通了,决定报考研究生,让自己奋斗起来,不做平凡的人。

四、总结与感想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情况简介 篇3

建校三十年来,学校秉承“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特色立校,育才强农”的校训,发扬“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超越自我”的农广精神,在农民教育、农民培训、农技推广、科技普及和服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领导班子,决心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指导下,在各有关办学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农业厅党组的领导下,带领全省农广校教职员工,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强管理、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我省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新局面,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刊编辑部)

全媒体时代远程农业学校构建设想 篇4

关键词:全媒体,远程教育,农业学校,构建方案

中国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离不开乡村建设与现代化农业生产, 农业教育是“新三农”工作的重要基础。进入全媒体时代后, 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发生融合, 媒体传播者和媒体受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以任何方式传播或接收信息成为现实。换种说法, 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不必同地、不必同时、不必见面就可以完成某些互动互作。鉴此, 建立农业科技多媒体学习资源体系, 在一个高度集合的平台上, 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漫等手段提供学习、仿真实训、基地示范, 实施异地、异时、多元化, 面向“新三农”建设的农业科技与知识传播和服务, 就是切实可行的事情了。

1农业科技多媒体学习资源体系及其服务方式的基本构架

初步设想:农业科技多媒体学习资源体系及其服务方式最基本的构架是一个由内容丰富系统、表现手段全面的“教学资源库”、仿真多媒体实训室群和百家示范基地组成的基础板块, 加上“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行当专家构成的教师队伍”, 加上“一个功能强大、路径通畅的服务平台”, 加上“一种构架合理、管理有序的运营模式”。 (图 1)

我国农业远程教育有多种办学模式[1], 本项目构想的远程教学是在全国约30个省市区, 按照各自相对优势的专业, 每省组织30~50名教师对远程农业学校进行技术支撑, 并结合各省设置的3~4个示范基地, 挑选3个不同层次的教师队伍:高等院校 (含部分中高职学校) 和科研院所的权威、农技推广专家及中等规模以上经验丰富的种养殖大户。与10年前我国同行的一些探索[2、3]相比, 本项目的构想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的教学实践, 都能进行较好的互动, 从而使得远程农业教学能够生根落地。

2本项目的人才培养方式

本项目初级阶段实施的不是学历教育, 而是一种讲究学以致用, 要求立竿见影的教学实践。它培养的人才要适应“新三农”建设对人才的基本需求, 着眼于学生生产技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此类教育既不同于正规院校循规蹈矩、高头讲章式的传授, 也不同于蜻蜒点水、择时应景般的阳光工程培训, 它的教学需求往往是针对性、功利性极强的专门技能培养, 甚至是从生产中带着问题来寻求完全解决方案。这种需求决定了它对应的是一种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的是一种由实验教学体系、实习教学体系、课外实践体系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4]。

实践中, 由于学生的科技文化层次差异较大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目标差异较大, 其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大不相同, 既有本科或专科生式的系统化教学, 又有研究生式的专门化教学, 还有商讨式互作互动的学术 (技术) 交流。

作为本科或专科生式的人才培养, 可以视作新环境下学历教育的一种补充或拓展, 仍属于“教学生”。它面向的学员与学历教育相比根基较浅, 其教学体系充分考虑和系统设计实用人才的培养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 顶层设计“学生管用、好用”的培养计划, 制订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实践教学计划, 让学生从“入学”一开始分阶段, 按步骤接受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一系列系统化强调动手能力的实践训练。其培养方案包含“专业认知→基本技能→生产性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5个能力模块 (图2) 。

作为研究生式的人才培养, 是根据求学者单位的需要来量身定制, 属于“带徒弟”, 即结合求学者所在岗位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 精益求精, 强愈争强, 为其培养实践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一定技术研发能力的创新人才。

作为学术交流式的人才培养, 求教者更多的是依靠本项目集繁的雄厚的师资力量, 就一些他们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层次、透彻明晰的探讨, 获取支持他们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活动的学术与技术帮助, 属于“交朋友”。交朋友是本项目高级阶段的服务模式。

3本项目的建设内容

本项目有以下建设任务。

在全媒体终端传播环境下, 确定农业科技学习资源的内容格式标准和终端封装技术, 是本项目实施的第1个重要任务。

按照科学的课程体系, 把庞大的“新三农”科技与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和集成创新, 把先进的技术与知识转化为文字、图像、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直截了当、形象通俗地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系统、全方位、及时、精准的传递, 实现“新三农”科技与知识教学的创新发展, 是本项目实施的第2个重要任务。

建立不同学科专业全媒体仿真实训实验室, 保证远程农业学校的教学实训可以在云服务平台上优质高效地完成, 是本项目实施的第3个重要任务。

将全国范围内成功成熟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作为远程教学示范基地, 即用全媒体方式真切、生动表达, 作为教学实例放在服务云平台上, 实现远程示范以及互动效果, 是第4个重要任务。

构建或选择一个能够满足本项目全部教学活动的云服务平台并平顺运转, 是本项目实施的第5个任务。

在“三网合一、三屏融合、多终端传播”的环境下, 利用教学服务平台或其他恰当的平台, 实现农业从业人员 (学员) 与农业专家 (教师) 之间及时、有效的互动, 是本项目实施的第6个重要任务。

上述任务的完成, 将提供千名专家 (教师) 支撑和百点示范下的“新三农”科技与知识“云”共享学习平台, 实现“新三农”学习、信息、技术咨询的“云”服务。

3.1适合“三网合一、三屏融合”运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库仿真实训室和示范基地

3.1.1多媒体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由大约10 000个标准“教学课件单元”、200门多媒体精品课程和相关的1 000个多媒体拓展资源组成。

所谓教学课件单元, 实际上是采用多媒体方式表达的农业知识与技术的基本单元。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涉农教育与培训教学课件时, 可以调用资源库中的“教学课件单元”, 结合授课教师自身的心得体会, 构成超越现今可见制作水准的产品, 全面提升我国农业教学与农技推广水平, 更好地传播农产品安全知识。

所谓精品课程, 实际上是采用多媒体方式表达的按照课程概要、课程模块、数学单元和教学资源整合的全媒体产品, 能够精准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包括课程介绍、数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课程教学全程录像以及“精品微课”等[5]。

所谓拓展资源, 实际上是反映课程特点, 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 支持课程教学与学习过程, 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 如案例库、专课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 (实习) 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上述知识和技术内容均适宜在“三网合一, 三屏融合”的全媒体环境中运行。

按照“知识系统、完整、全面, 单元化 (碎片化) , 全媒体, 链接丰富, 便于延伸、拓广、掘深”的原则利用农业科研和农业传媒单位十多年的系统知识积累, 并依靠众多农业专家 (教师) 反复筛选, 经过精心编辑加工, 并采用全媒体表达, 基本涵盖了农林牧渔全部领域关于生产和农产品安全的知识和技术, 按照中图法分类并结合行业发展稍作调整, 按照非农业专业人员皆可方便检索的原则建立关键词检索系统。

作为知识和技术介绍, 除去文字深入浅出外, 尽可能采用视频表现, 辅助动画诠释, 要求操作准确、镜头到位、画面清晰, 产品具备教学表达水准, 以便照学照用, 做到一看就懂, 一学就会。

学习资源库自2014年起全面开始建设, 现正在完成主体工程, 预计2015年内初步建成。

学习资源库里的多媒体内容一方面在“教师”、“学员 (会员) ”中共享, 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反馈, 并由专门团队收集整理加工, 不断丰富、充实、完善资源库。资源库建设目标是逐步做到“可供智能化识别”。

3.1.2多媒体仿真实训实验室多媒体仿真实训实验室是由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仿真实习软件、职业技能仿真训练与考核系统等构成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群支撑, 由学校不同专业教师参与建设和学校专门团队管理运行。仿真实训室能够真实地再现或模拟“新三农”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 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先进性与典型性、交互性与智能性融入任务过程, 能够支持相关实践类课程教学, 能够将教学指导、实际操作、效果评价等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取得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3.1.3示范基地按照成功、成熟、具有示范意义、基本覆盖“三农”主要领域的原则, 在全国30多个省市区分类型分层次选择约百家农场、牧场、林场、农产品加工厂等示范企业 (农户、合作社、行业协会组织) , 规范化的总结和提炼成功经验, 并采用文字、图片、视频、语音、动漫等皆备的全媒体方式将其真真切切、生动实在的表现出来且随时更新, 形成一个个可供学习借鉴实例, 作为典型, 远程服务, 力求“看得见”、“问得着”、“学得会”, 与用户 (学员) 有效互动。

3.2不同类型、不同行当“专家学者”构成的教师队伍

本项目实施后将构成一家全国性的农业远程学校。根据远程教学的特点, 本项目组织的教师队伍起点要高、类型要全, 一般由农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学者和技术干部组成。如果按照技术职称衡量, 起点宜在副高以上。

3.2.1教师专业分类本项目组织的教师分在校授课教师和示范基地教师, 在校授课教师包括“单科教师”、“全科教师”和“智能机器教师”。

1单科教师对某种动物 (如猪、牛、羊、鸡、鸭、鹅) 或某一作 (植) 物 (如稻、麦、棉、瓜、果、菜) 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善于远程沟通, 能够独立提出适当的教学方案并实施远程教学。

2全科教师对某类动物 (如家畜、家禽) 或某一类作物 (如粮食作物、园艺植物、森林) 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善于远程沟通, 能够提出适当的教学方案并实施远程教学。

3智能机器教师实际上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学系统, 它是农业专家系统的升级换代产品, 作为一般的教学工具, 已经逐渐完善, 进入实用阶段;但作为动植物疫 (疫) 病诊断目前识别准确率大致在70%左右, 只宜作为诊断与治疗的参考。

示范基地教师除去农枝推广人员外, 大多是实践经验丰富和生产技术娴熟的“新农民”, 能够精准传达示范基地的关键信息 , 辅导学员照 葫芦画瓢。

3.2.2教师服务方式分类本项目组织教师队伍初始规模为1000~1200人, 这样基本能够覆盖农业生产上常见的动植物门类并照顾到各省市区。

教师按照“合同”关系分为“基本教师”和“客座教师”。基本教师承担日常教学业务, 客座教师一般只承担专题讲座、教学精品课程主持、学校教学效果评价等工作。基本教师与客座教师的人数配置为9∶1。

3.2.3教师管理本项目组织的教师业务上实行统一管理, 这样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人事上隶属分校但由总校与分校双重管理, 这样方便于分校间的业务均衡和队伍稳定。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 (在岗培训) 和教师的品牌塑造 (名师打造) 由总校统筹。

3.3构架合理, 管理有序的运营模式

3.3.1学习服务科目

学习服务科目按农林牧渔分成多类。每类下属不同的科, 如农业类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园艺植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等;牧业类的家畜、家禽、珍禽和特种动物等。每个科又细分成若干专业, 如粮食作物分水稻、麦类、玉米、高粱等, 家畜分猪、牛、羊、马、兔等。每个专业配备一定数量的基本教师, 每个科配备一定数量的客座教师。

教师名单须配备多种检索方法, 方便求学者使用。

3.3.2学习服务形式

本项目学习校教学服务形式分为按学区就读、代课和特别辅导。

一般教学活动均在所在地的分校进行, 称为按学区就读。按学区就读是学校运作的基本方式。

若所在地的分校某科目缺失, 可调用其他地区有此科目的教师授课, 则为代课。代课是各分校填补学科空白和强化弱科力量的主要手段。

特别辅导有2种情况:一种是求学过程中分校授课教师通过平台求助, 其他教师自发参与;另一种是总校根据需要出面组织。特别辅导是会员制的基本服务方式, 也是学校重点追求的教学关系。

依据本项目的商业模式, 不同的教学服务形式产生的费用是不一样的, 各分校获取的回报也是不一样的。3.3.4学习资源建设和管理团队学校计划一直保持有30~40名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 一部分专门从事资源库的更新, 一部分专门从事教学运行与管理, 按照远程教育的特点, 从事技术和管理的这些人员可以分布于总校和分校。常态化的运作好这支队伍, 既保障了教学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不断改进, 日趋成熟;又提供了远程农业学校发展壮大的有效支撑。

项目管理团队与资源建设团队架构与职能分工如图4所示。

3.4功能强大, 路径通畅的服务平台

实施本项目要求充分认识到电视、网络和移动通信平台对服务农业教学的作用, 建立具有搜索并获取本项目资源库的服务平台, 一方面平台为提供最终用户方便快捷地的资源检索、浏览、引用、收藏、注释或下载服务, 为用户提供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另一方面平台为管理者还提供标引支持系统、用户管理、资源管理、用户访问统计、镜像管理等功能, 方便对资源库的管理、维护与升级。

3.4.1主要功能

1基于对资源的深度标引, 系统分类查询和全文检索两个模式的查询功能, 既可方便专业用户精确查询, 也可方便非专业用户的关键字模糊查询。

2提供用户查询访问行为的跟踪以及查询关键词的统计, 并为注册用户提供收藏、标注、上传资源等功能。

3提供多媒体资源在线预览与下载, 并对集团用户提供镜像资源服务。

4系统提供完善的用户权限控制体系以及IP限制, 并利用RSA算法对资源和数据库关键进行加密, 防止各种非法访问和盗用。

5根据标引规则, 建立标引模块, 提供标引的录入、自动检测与纠错功能。

6提供完善的资源库管理功能, 包括:用户的管理;资源的维护、备份与升级;镜像资源的发布、更新与升级;各种统计报表以及日志功能。

3.4.2管理系统建设原则

根据用户的需求, 在开发中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考虑系统的实际需要和当前网络及客户群硬件设备的实际情况, 确保技术上的可行性, 功能上较强的实用性, 展现上较好的美观性和易用性, 系统采用了云服务和镜像服务器架构系统。即检索、标引、系统管理等功能放在云端, 而资源镜像到用户的本地服务器。

2从实施理念、软件系统、硬件设备、开发工具、兼容的系统等各种角度保证整体解决方案的先进性。系统可以跨平台部署, 前端支持多种设备 (PC、Android平板电脑、i Pad) 以及多种浏览器, 确保所选主体产品在技术上处于领先水平, 充分考虑系统今后的延伸和扩展。

3用户界面简洁、美观、友好, 易于用户浏览和使用;系统有较高的容错能力和鲁棒性。一般的人为和外部的异常事件不会引起系统的崩溃;当系统出现问题后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数据的完整性。

4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大量的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动画、音频等教学资源, 因此需要较好的保障信息的安全, 防止非法阅读, 防止盗用数据与账号, 实现版权的安全保护。

4本项目的服务方式

本项目采用云平台上的远程服务。云平台上放置多媒体学习资源库和分校名录及学习服务科目、全体辅导教师名单及专长介绍。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和仿真实训室仅面向“教师”和“会员”开放, 分校名录及学习服务科目和全体辅导教师名单及专长介绍面向全社会公开。

本项目的服务对象分为“会员”和“临时求学者”两类。会员可以是个人或单位, 会员每年交纳一定的年费后, 即可享受全部服务尤其是特别辅导教学, 会员是本项目重点的目标服务对象;临时求学者每次按照求学的科目收取相应的授课费。项目的管理团队应努力将临时求学者发展成会员。

5本项目的商业模式

本项目的基本商业模式是以辅导教师和多媒体学习资源库及示范基地为核心组成的“虚拟学校”为实体, 通过3条途径运作:

第1条, 利用云平台开展教学业务获取回报, 服务方式一是“会员”。二是“临时求学者”。

第2条, 通过传播获取回报, 传播方式一是通过云平台或其他运营商的平台, 面向移动终端和电脑终端按流量或点击量直接或间接获利;二是利用有形载体, 如出版物、内置学习资源的移动终端等销售获利。

第3条, 共建共享单位以远程农业学校为内容 (依托) 独立申报或参加申报各类科研项目, 获取项目资助。

本项目的商业模式简单归纳如图5[6]。

6本项目的风险与控制

实施本项目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事情, 只要我们考虑周到和措施得力即可实现。

实施本项目的风险及控制措施如下:

风险一, 能否全面、系统、完整积累并整合资源。笔者依靠长期的工作积累以及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项目支持, 借助全国农业信息与传媒联盟以及联盟联系的千名农业专家, 妥善解决了资源积累与整合的困难, 为学校教学活动顺畅实施和未来拓展提供了保障。作为教学资源库重要基础的大量农业信息资源和素材资源, 笔者已经解决了知识产权问题, 正进入产品化、商品化阶段。

风险二, 有无合适的工作团队。依靠全国农业信息与传媒联盟的成员单位, 可以集合100多人的视频与动漫制作队伍, 具备日产3小时音像及多媒体成品的生产能力, 能为网络版本和手机版本提供强有力的内容支撑和技术支撑, 具备升级换代和增值服务的基本条件。

风险三, 能否成功组建教师支撑团队和落实示范点。依靠全国农业信息与传媒联盟在全国各省市区建立由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为主体的协作机制, 作为加盟单位的任务, 每个省市区都承担了30名以上的支撑教师落地和3~4个示范点推荐工作。按照联盟的运营方式, 可以确保教师履行职责。

风险四, 能否招收到足够支撑远程农业学校正常运转的学生。由于远程农业学校与传统学历教育院校之间存在生源错位, 以及远程农业学校的服务内容高度贴近“新三农”建设, 加上学校的分支多、学生的入学方式灵活、教学运营的硬成本低等特点, 通过划片划区“招生”, 完全可以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的学员数量。

8结语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传媒形式的多元融合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 更新了人类对事物的认知, 催生了众多新的行为方式。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手段, 在“大联合”背景下开办远程农业学校, 很有必要且恰逢其时。

参考文献

[1]张学东, 吴国强.农业远程教育办学模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1 (2) :44-47.

[2]张峻峰, 孙素芬.开展农业远程教育及远程信息服务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 2002 (1) :18-19.

[3]黎苑楚, 黄志文, 杨立新, 等.中南农业远程教育培训基地建设[Z].项目鉴定日期2004, 12-28.

[4]刘振湘, 李友华.农业类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8 (10) :39-42.

[5]徐幸莲, 孙健.高等农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 2007 (2) :36-38.

安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篇5

安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创办于1981年,辖县区分校10所,有专职办学人员63人,专兼职教师245人。拥有固定校舍面积2919㎡,地面卫星接收站4座,各种电教设备200多台套,多媒体教室4个,音像资料库2个,实验实习基地8处。从2002年开始,市校及县区分校分别加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牌子,充分发挥体系及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培训以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

安康市农广校开办以来,从中专学历教育起步到现在的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共开设专业25个,累计招收大、中专学员13391人,毕业7004人,结业4465人,目前在校学生1922人。毕业学员30%已走向县乡村领导岗位,70%成为农技骨干、专业示范户和致富能手,学员陈分新还光荣的当选为十六大代表。组织编印了包括种植、养殖、沼气等18项技术、15万字的《安康市绿色种养培训教材》,累计完成“绿证”培训30000人,发证10000人;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30000人;农业特种行业职业技能培训1505人;开展农民实用新技术培训35万人次。

主要职能:

⑴主要承担大规模的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提高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⑵贯彻落实中、省农广校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各项规章制度;

⑶领导、组织、协调各县(区)农广校的招生和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各项实施细则;⑷负责县(区)分校的教务、考务、教材、命题、制卷、评卷、学籍管理等工作;⑸负责县(区)农广校职业技能鉴定和“双证”推行工作;

⑹负责县(区)农广校教师师资培训,组织对安康市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工作。

由于办学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成绩显著,安康市农广校获中、省、市表彰奖励30余次;4次获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先进集体奖;7次获市农业局一等奖;98年获中央校科教兴农先进集体奖;2000年农业部授予“全国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03年被中央校评为“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

法人代表:徐家彦

地址:安康市大桥南路6号

邮编:725000

农业学校 篇6

出席庆祝大会的领导有吉林省政府副省长王守臣、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务副校长王守聪、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任克军、省牧业局局长贾涛、省教育厅副厅长占高峰、省妇联副主席李晓杰、省电视台副台长李雪、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副处长韩万志、省发改委农经处处长田富英、省教育厅职教处调研员曲雄英、省计生委处长李乡卓、共青团吉林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刘铁铎、省人社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董淑云;应邀出席庆祝大会的领导还有吉林省农委副主任刘丰艳、于强、柳涛,副巡视员郭俊英、吴国良,主任助理孙邦群,省农委各处室领导及委直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农广校校长,全国A级县校及2010年综合先进县校主管部门领导、教师和学员代表;省农广校全体教职员工及离退休老校长、老同志;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共有21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农委副主任吴晓光主持。

副省长王守臣代表省政府对全省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他指出,30年来,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三农”的办学方向,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探索出一套适合我省实际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和经验,建立和完善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教育培训体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科技推广、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成为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广大教职员工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精心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守臣副省长指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主力军。希望全省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以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校30周年为契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特色立校、育才强农”的办学方针,走符合省情特点的农民教育培训之路,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中央农广校常务副校长王守聪在讲话中首先代表中央农广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对吉林省农广校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30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坚强的领导下,在省农委、省教育厅和省组织部等有关部门的直接领导和大力的支持和努力下,吉林农广校在农民科技培训和科学普及、技术推广、信息传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在争取政策、扩大教学规模、加强教学改革等方面,把农民教育推上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在全国应该说走在前列,为全国的农民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从省委、省政府到农委和各个部门对农业科技的高度重视,创造了很多在全国可以复制和推广的样板,吉林省农广校30年取得的成绩与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王守聪副校长对今后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指出了方向。第一要把握定位。在新形式下,农广校就是要把握三个定位,第一个是目标定位,农广校就是要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职业农民;第二个是性质的定位,就是农广校的农民教育是公益性的;第三个是主体定位,就是农广校的农民教育培训是多渠道、多形式、多主体,发挥主渠道作用、主力军作用,是专业教育培训机构。第二要明确思路。他提出三个并重。第一个并重就是教育培训的并重;第二个就是远程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并重;第三个并重就是现实需求和长远需求的关系。第三要加大改革力度。吉林农广校要成为农民教育培训的改革实验地,今后从五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第一个就是加强教学改革,教学改革重点就是要送教下乡;第二个就是加强资源的改革。我们的教材、音像制品,特别是课件建设还差的很远,今后要在全国要搞教材评比,要搞课件的大赛,要把全国的课件优选出来实现资源共享。第三个就是加强队伍建设。教学部门,校长队伍,管理部门队伍,教师队伍特别的重要。第四个要加强条件和基础能力的改革。第五个实训基地的创建。最后一个是要完善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实行职业农民“双证制”。

省农委主任任克军在致辞中说,省农广校全面开展以农技推广、科学普及、信息传播为主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积极探索出一条特点鲜明、完全适合我省实际的农民教育培训办学之路。30年来,全省农广校系统共计开展乡村干部、青年农民中专学历教育8.4万人,县乡农业科技干部大专(联办)学历教育1万多人,农民绿证教育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45万人,农民创业培训7600人,累计培训各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80多万人。

任克军主任指出,农广校作为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体系健全、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紧紧围绕优质粮食增产、精品畜禽养殖、特色园艺特产业等产业发展,以种养业农民、青年农民为对象,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打造农技推广服务平台;要重点加强对农民经纪人、专业协会及龙头企业负责人等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努力打造农业产业化服务平台;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努力打造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要有效整合农业信息网络资源,及时发布更新培训信息,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省农广校校长朱凤文回顾了省农广校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他说,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拥有专兼职教师和学员万余名,办公场所达6万多平方米,教学设备3100多万元,实验实习基地4000多亩,各专业图书音像资料齐全,基本满足了目前全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全省农广校系统现有省校1所,市(州)级分校9所,县(市、区)级分校43所、乡(镇)培训站532个,村培训点4千多个,已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教育培训、农技推广网络。

展望未来,朱校长提出了“实施项目拉动、稳定办学规模、做大农民培训”的发展思路,计划用两年时间,使农广校办学水平、能力和成效再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省校将圍绕培训基地建设、培养职业农民、送教下乡三大任务,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实施项目拉动,盘活全局。计划在高效节水农业新技术培训等方面申请立项,发挥体系优势,发挥师资优势,为我省增产百亿斤粮食多做贡献;二是依托百万中专生计划,争取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方面立项,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等问题,扩大办学规模,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三是创新思维,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综合实力,力保学校持续发展;四是通过丰富培训手段,加强全省培训基地建设,提升培训质量。

省农委副主任吴晓光在总结发言中肯定了会议成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农广校要贯彻落实好王守臣副省长和王守聪校长的讲话精神,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在中央校和省教育厅、财政厅和省发改委等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克难攻坚,共同创造农广校更加美好的明天。

会上,优秀教师和学员代表也做了发言。最后,会议进行了建校30周年优秀论文交流。

吉林日报社、吉林农业杂志社、吉林电视台、吉林广播电台和吉林农网的记者对会议进行了采访报道。

(吉林省农广校 供稿)

农业学校 篇7

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等农业职业学校肩负着服务新农村建设, 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任。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需要具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这一时代需求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和创造能力。

化学课程是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与化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 帮助学生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化学课的教学中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和创造能力, 是我们化学课教师思考的一个课题。从目前我们学校化学课教学模式情况分析, 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化学课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考试、考查。静态评价, 方法单一。认为学习就是吸取知识, 用知识记忆的多少来反映教学的全部效果。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了我们教育教学的全部内容。

(2) 教学方式多采取讲述式。教师整堂课在讲, 学生一字不落速记, 教师喉咙讲哑, 学生手腕酸麻, 课堂缺乏生气。尽管教师也不时提问, 但回答机械简单, 要么问而不答, 或者教师自问自答。

(3) 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消化方式是记忆, 缺少创造力。

在化学课的教学中如何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 实现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 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的目标?针对化学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应以教学评价考核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 改革教学内容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 教师应打破重系统性、完整性的观念, 注重应用性、实践性。打破《基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格局, 可采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其中基础无机化学以动植体内主要元素的存在形式及作用、常见非金属离子和金属离子的定性检验、PH的测定及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为主要教学内容, 重点应放在定量分析上。在定量分析中, 应把重点放在应用定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应用无机化学理论定量分析的方法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例如, 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中, 牧医专业可结合进行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测定, 医用消毒剂双氧水含量的测定, 饲料中糖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等。农学专业可结合进行土壤中腐殖质含量的测定、水果蔬菜中VC含量的测定、中和法测氮肥中的含氨量等。

2. 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 应取消“保姆式”教学法, 采用“启发式”和目标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应打破教师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 应把“教知识”与“教方法”结合, 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结构上应构建“教”与“学”协调发展变化的协同关系。现在的学生, 自尊、自信, 又渴求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有较高的学识水平, 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同时还要尊重学生, 扬其长, 避其短,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给学生一定的机会, 创造一定的条件, 发展学生的能力。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明确认识化学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化学知识和技能在专业课学习、科研中的作用, 使学生明确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结合市场经济要使学生有学习的紧迫感和不学习的危机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达到此目的, 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学识水平, 还要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个人素质, 养成幽默的教学风格。

3. 改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 考试应达到督促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搞好学生实践技能考核, 可有效促进化学课的教学改革, 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化学课实践技能考核的方法可以多样化, 可采取口试、笔试、实验操作三结合的方法进行, 即做面试答辩、实验方案和实验报告的设制、具体样品的分析操作、常用仪器的使用、常用试剂的配制等。在考核内容上应打破考“基础理论”、“基本操作”的传统观念, 应以“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题。在考试时间上应将集中考试改为“分散”“集中”相结合的考试。也可根据教材内容, 随时抽查, 根据具体情况, 灵活掌握, 把实践技能考核贯穿整个教学始终。

在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今天, 中等农业职业学校的化学课教学如何改革, 有待和同行们共同研究探讨。不当之处, 敬请批评指正。

摘要:中等农业职业学校肩负着服务新农村建设, 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任。化学课程是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加工制造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在化学课的教学中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欲和创造能力, 是我们化学课教师思考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化学课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结了教学实践中探索的一些改革方法。

关键词:化学,教育模式,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农业学校 篇8

我校自1992年脱离普高教学模式后, 近十多年来,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 大胆实践和不断探索, 总结出“以教学计划为先导, 以实习基地建设为基础, 以素质培养为本位”整体优化的教学模式,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首先确定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为2:3, 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 实践教学又促进理论教学。在此基础上, 制定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其中包括详细的实习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 在实习计划和大纲以课题的形式逐项安排。如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课题:植物识别;土壤耕性的区别;肥料的区别;花生、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田间管理;水稻、大豆、小麦良种繁育技术;大田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种植检验等等。这些课题训练的时间, 考核时间, 在计划内都能体现出来, 专业教师即可按计划和大纲的要求认真组织训练和考核。

二、建立实验基地, 加强实践教学

制定的实习计划能否完成, 确定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基础。从脱离普高教学模式到现在, 全校师生共同努力,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建起了很多的实习基地, 如学校建起了占地12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主要有蔬菜基地、鲜切花基地和新品种果树基地。同时, 建起了相应的实验室, 即组织培养室、标本观察室、化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电教微机室。根据实习课的需要, 我们和当地的农业技术服务站联合起来, 在校外建起了制种田、高产试验田。通过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 我们就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实践教学, 而学生通过具体的生产实践体验, 就能很好的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培养了实践技能和农业生产的决策能力, 借助这种直接的教学方式, 使实践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改善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规定, 为了更有效的教育学生, 专业课教师既讲理论, 又带实践课, 其优点是教师讲授理论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既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又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而带实践课时既能检验理论、巩固理论, 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 又能使实践课变得目的鲜明、有章可循。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教研组商讨后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 专业课教师按需归阶段, 凡从事第一线教学的, 要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 专业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工作。

2. 以优带新, 要求优秀专业课教师认真带好新毕业分配来的青年教师, 使他们尽快适应并掌握实践技能, 努力成为行家里手。

3. 建立“双师型”队伍, 要求教师既是讲师, 又是技师, 或者既是老师又是师傅。

通过这些措施, 我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得到了加强, 教师水平得到了提高,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 我们专业课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践,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四、促进实践中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专业课教学, 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 这只体现了教学的一个方面。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 还应重视专业课教学的另一方面, 即将素质教育思想渗透于教学全过程中, 使学生不仅培养了专业素质, 其他方面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为此, 我们重点抓了以下:

1. 落实教学环节, 认真完成实践教学计划。我校实践教学形式有三种:实验课、实习课、专业活动课。实验课的课前要有计划的安排, 上课时讲解、演示、指导有序进行, 课后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 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要作标记。实习课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编写教案。上实习课时在有讲解、演示、巡回指导, 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报告, 教师根据学生实习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评出成绩。专业活动主要是学生在实习基地上亲手操作, 反复训练, 以培养熟练的技能。我们可能通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习报告的具体情况, 来安排下一步的实习计划。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做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 实行实习“承包制”, 培养学生系统掌握作物生长周期的知识和责任意识。农业学校实习的主要特点是实习的连续性很强。一年只种一或两茬作物, 在这漫长的生长周期中, 任何一个环节管理出现问题, 实践教学就不能顺利的开展下去。例如, 在进行水稻的亩产量的试验中, 如果管理不合理, 在水稻和生育期中出现使水稻绝产和病虫害, 那么这样的实习就无法开展下去了。为了加强管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套办法, 即“承包”实习, 就是将有关的实习课题联系到一起, 将实习基在按着一定的量分配给学生, 学生接手开始到结束, 一管到底。比如农学专业从种子的准备、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杂交授粉等一系列一序承包到人。要求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做到科学规范、严谨求实。这一办法的实施,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学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因此, 课余时间, 有的学生就会主动的到实习基地去, 能及时的发现问题, 去寻找原因, 加以解决。这样, 既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又提高了实践操作技能。

3. 优化考核方式, 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考核作为教学评估的手段, 其主要任务是检查教学效果,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督促学生学习, 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能力和素质。

第一, 实践考核。

我校的实践考核与理论教学一样, 学生必须参加考核, 不参加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 必须补考, 若补考不合格, 则无法参加当年的单独招生考试, 并且也拿不到毕业证。这项规定促使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考核的方式是:各专业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考核大纲, 基础技能题安排30%, 中等技能安排50%, 有难度的安排20%。要求逐人考核与整体考核相结合, 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方式。

第二, 技能鉴定。

通过实践考核, 成绩合格后方能参加市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者, 方能由市劳动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总之, 通过多年以来的实践证明, 我校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素质教育等方面, 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而且对于我们专业教师教学计划的完成, 培养目标的实现, 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琴.谈专业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职教通讯.2005, 5.

农业学校 篇9

针对这些影响就业质量的个体因素, 我认为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指导, 从以下几个途径着手,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择业观, 使学生的职业理念和从业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 课堂教学

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进行课程改革, 使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更有针对性。结合不同学生就业、创业、择业需求, 在课程改革中有针对性地加入就业、创业知识, 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职业观、价值观、择业观;同时,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进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 德育课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课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语文课中加强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在实训课堂上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 使教育内容与就业、创业相关知识做到有机结合, 循序渐进地使学生掌握就业和创业知识, 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

2. 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是进行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实验班级开展职业理想教育, 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诚信的美德;开展集体主义教育, 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开展吃苦耐劳教育, 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精神, 有助于学生就业创业。具体做法: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动力就业市场调查, 自我推销或亲身体验。如旅游专业学生到银川当地的劳动力市场去亲自体验一下求职的滋味, 让她们把平时学的技巧用上去, 看看管用不管用, 结果学生回来后反应不一, 但是有一点共识:亲身体验得来的东西要比课本上学的多得多。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培训单位实习, 如酒店、旅游专业的学生, 她们的专业是客房、餐饮、酒水以及导游服务、旅游地理等, 学校一方面联系机场酒店、博悦酒店等单位, 让她们到那里去见习一周, 锻炼和提高她们的服务水平和技巧;另一方面又联系各大旅行社, 让我们的学生定期到西部影视城、沙坡头、沙湖景点采点, 提高她们的导游技巧和导游知识。学生通过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进一步了解职业, 体验职业, 增加学生对社会及职业的认识, 为其将来从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是十分大的, 是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尤为重要。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首席指导老师和班级的管理者, 经常与学生接触, 对学生情况较为了解, 学生也十分信赖班主任, 因此, 利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主题班会, 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 可让班主任更好地发挥其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中特有的、难以替代的、重要的作用。

4. 主题团 (班) 会

由于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主题团 (班) 会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因此在上好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之余, 结合开展如讲授、经验分享、讨论辩论、动画启发、角色扮演、创设、游戏竞赛、小品表演、唱歌、展示汇报、问卷调查、心理测试、问题抢答、诗朗诵、演讲、讲故事、特长技能展示、榜样模仿、模拟训练、采访调查、案例分析、观看影视片段、现身说法等形式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主题班会,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不但可以巩固和提高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课的教育效果, 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认识自己, 增强自信心, 提高在未来职业竞争中的素质, 同时也有助于加强班组管理, 增强班级凝聚力, 培养团队精神, 促进班风、学风的改善。

此外, 还要注意现代化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 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如课件、幻灯、录音、录像、网络等, 发挥其信息容量大、直观性强、效率高的特点, 以加强师生互动和双向交流, 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跃班会气氛, 提高活动质量和教育效果。

5.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渗透着社会文化、民族文传统文化等, 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影响。通过教学活动、文体活动的开展, 校园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 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 也不断根据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 不断认识自我, 补充知识, 自我, 完善自我, 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校认真研究把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融入到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全面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和个人实践能力方面的影响力。

5.1 一方面, 在校园文化中唱响“奉献社会, 完善自身”的主旋律, 要用事实说话, 用理念引导, 把这个问题讲透。

另一方面, 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创业不仅仅是指办公司, 从广义上来讲, 创业就是开创一个新的事业。从个人发展来看, 无论在什么单位, 从事什么岗位, 只要用创新的精神、创业的态度对待工作, 踏踏实实干出成绩, 这也是创业。

5.2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 创建专业协会品牌活动, 积极提高学生专业实操能力。

学生社团是学生增长知识, 锻炼能力, 丰富和活跃课余文化生活, 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一般情况下, 专业性社团是以深化专业学习、研究和交流为目的, 与归口指导管理单位所辖专业的学术研究紧密结合, 旨在通过开展社团形式的活动, 起到传播专业知识信息、扩宽课堂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 通过团委审批并注册备案的学生社团。在此我们可以看出专业性社团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研究的第二课堂, 为学生提高实操能力提供舞台, 学生在参加专业性社团活动的过程中, 经专业老师的指导, 把课堂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 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专业性社团的活动的合作化与多元化, 各专业性社团活动精彩纷呈, 品牌化塑造更能够让学生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层理解, 使学生成为应用型的综合人才, 让学生在将来的实习、就业、创业中能够得心应手, 学以致用。

6. 招生就业工作

我校利用每年招生和新生入学的机会, 对新生及家长进行择业指导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 家长了解孩子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 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避免了由家长包办代替或盲目从众的问题。同时, 通过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学生直接与企业及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触, 推销自己, 展示自己, 使学生在职场实战中得到锻炼。学生顶岗实习期间, 联合教务科、班主任和科任教师, 加强毕业生实习就业跟踪调查, 及时了解、处理学生实习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有效促进学生稳定就业。

参考文献

[1]成光林.职业学校应强化创业教育[J].机械职业教育, 2001 (5) .

[2]高奇.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0 (10) .

农业学校 篇10

1 陇南市农业中专学校畜牧养殖专业面临的难题

传统观念束缚了人们的择业观。由于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当前大部分人们对农业中专学校的畜牧养殖专业仍然存在偏见, 认为畜牧养殖工作是一项脏累性的、地位低下的、不入流的社会职业, 而将孩子的升学目标对准在普通高等学校, 希望孩子能够考入大学进行文化教育的深造, 尤其是现代的青年学生更是不愿意学习畜牧养殖专业, 从事畜牧养殖职业也就更无从谈起。这样也就导致从事畜牧养殖行业的人员极为稀少;在畜牧养殖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其教学标本和教学模型等都至关重要, 但是受限于学校的教育经费问题, 教学设备相对落后, 导致畜牧养殖专业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大大减少, 而畜牧养殖专业教师也只是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师加课本的教学方式, 使得学生只懂得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忽视了外出观摩学习的实践接触。生源的低素质与专业的低技能, 造成畜牧养殖专业学生闭目塞听, 技能较弱, 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而随机应变, 更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

2 加强陇南市农业中专学校畜牧养殖专业办学措施

加强畜牧养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既要灵活聘用对口高校畜牧养殖专业毕业生执教, 也要适当聘用社会中畜牧养殖界的名人到学校进行莅临指导, 充分发挥出其名人效应, 加强对畜牧养殖专业学生的培训和吸引;加强畜牧养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众所周知, 农业中专学校畜牧养殖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畜牧养殖业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 因此, 加强学校诸如饲料加工部、饲养部、孵化室、育雏室和饲养舍等实训基地的建设势在必行;严把招生关, 加强招生办学。学校招收生源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农业中专学校畜牧养殖专业的教学质量, 没有高素质的生源, 是无法保证具有很强专业性的畜牧养殖专业教学质量的, 因此, 陇南市农业中专学校畜牧养殖专业在招生的时候要严把招生关, 确立自己的标准, 不能仅仅为了扩大办学而来者不拒, 要坚持宁缺毋滥, 把握好生源的学习功底与不怕脏、不怕累的品质, 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确保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畜牧养殖专业毕业生, 不断为当地农村畜牧养殖业输入人才, 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陇南市农业中专学校应该着眼于市场需要, 着眼于畜牧养殖专业办学, 加强观念转变, 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实验设施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扩大宣传, 加强招生办学, 为国家畜牧养殖事业培养全面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为农业中专学校适应社会改革发展需要和发挥农业服务作用而努力,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志善, 等中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的办学困境与出路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05.

[2]李淑菊.中等畜牧兽医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2007.

农业学校 篇11

(一)一等奖

天津市农广校滨海新区大港分校 刘 芳

河北省农广校丰南分校 宋海燕

河北省农广校承德市分校 张秋松

吉林省农广校辉南县分校 李晓翠

吉林省农广校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分校 刘文峰

江苏省农广校如东县分校 陆晓伟

江苏省农广校宝应县分校 李 峰

山东省农广校莱州分校 邵文涛

山东省农广校莒南县分校 张京顺

重庆市农广校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分校 张 勇

(二)二等奖

北京市农广校延庆分校 黄俊平

北京市农广校延庆分校 王艳鹏

天津市农广校蓟县分校 杨振兵

内蒙古农广校包头分校 刘丽珍

辽宁省农广校丹东市分校 王奕楠

上海市农广校奉贤分校 侯稚群

杭州市农业教育培训中心 周 勇

山东省农广校招远分校 温 平

湖北省农广校宜都市分校 王血红

广西农广校博白分校 张立肸

贵州省农广校罗甸县分校 田玲慧

云南省农广校龙陵县分校 杨新才

陕西省农广校渭南市临渭区分校 张瑞花

陕西省农广校宁强县分校 席海峰

甘肃省农广校庆城县分校 张凤涛

新疆农广校博湖县分校 高传光

黑龙江垦区农广校 王滨霁

黑龙江垦区农广校北安管理局分校 李玉梅

新疆兵团农广校农七师一二五团分校 虞鑫华

青岛市农广校 鹿淑梅

(三)三等奖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农广校 孔庆华

山西省农广校孝义分校 刘成香

辽宁市阜新市农广校 谢亚华

黑龙江省农广校双鸭山市分校 张世伟

浙江省农广校绍兴县分校 张晓平

安徽省农广校阜阳分校 王 成

安徽省石台县农广校 李东红

福建省农广校福州市分校 黄玉蕊

福建省农广校古田分校 朱锦斌

河南省农广校栾川县分校 吴丽娜

河南省农广校夏邑分校 司东梅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农广校 罗 燕

湖南省农广校邵东县分校 周俊辉

广西农广校合浦分校 周作高

海南省农广校 蔡 花

海南省农广校 陈 丹

重庆市农广校合川分校 陈 佳

四川省农广校资中县分校 邓小玉

四川省农广校广汉市分校 包慧娟

贵州省农广校盘县分校 王 艳

青海省农广校大通分校 李明青

宁夏自治区中卫市农广校 王胜国

新疆农广校塔城地区分校 杨翠青

辽宁省农广校大连市旅顺口区分校 孙倩楠

二、教学课件获奖名单

(一)一等奖

北京市农广校通州分校 丁 佳

北京市农广校延庆分校 尹铁英 栾艳芳

河北省农广校承德市分校 王 宇

江苏省农广校通州区分校 季佩华

山东省农广校莱州分校 邵文涛

山东省农广校滨州市滨城区分校 张红霞

广西农广校柳州市分校 钟晓玲

广西农广校贺州八步区分校 王雪芳

重庆市农广校 戴荣国 任 勤 郭 军 蔡 娟

王瑞生 罗文华 姬聪慧 曹 兰

新疆兵团农广校农七师分校124团工作站 朱玉梅

(二)二等奖

河北省农广校丰润区分校 熊晓军

河北省农广校承德市分校 管香玲

河北省农广校承德市分校 李 丹

河北省农广校承德市分校 刘 伟

河北省农广校承德市分校 潘艳丽

河北省农广校承德市分校 张秋松

河北省农广校平泉县分校 赵振锋

河北省农广校承德市滦平县分校 刘宏艳

江苏省农广校徐州市铜山分校 张 玲

江苏省农广校如东县分校 陈琴琴

江苏省农广校南通市如东县分校 邵 云

江苏省农广校泰州市分校 费汉华

浙江省农广校文成分校 刘小丽

安徽省农广校阜阳县分校 王 成

山东省农广校单县分校 张 玉

广西农广校横县分校 辜贤春

四川省农广校 马琼辉

云南省农广校 姜海燕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农广校 马 芳

辽宁省农广校大连市旅顺口区分校 孙倩楠

(三)三等奖

北京市农广校密云分校 曹 宁 王 斌

北京市农广校延庆分校 胡海英 史玉兰

北京市农广校延庆分校 刘利利

河北省农广校石家庄分校 游秋丽

河北省农广校唐山市古冶区分校 张德普

河北省农广校承德市滦平县分校 黄宝财

山西省农广校 王东升 樊 丰

内蒙古包头市分校 杜慧莲

吉林省东丰县农民科技教育中心 尹 岩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农广校 郝蕴琪

吉林省珲春市农广校 所玉红

黑龙江农广校省海林分校 王红辉

上海市农广校 赵 旻 刘寅飞 周松良

江苏省农广校南通市分校 顾 绘

浙江省农广校衢州中心校 郭红明

福建省农广校龙岩市武平县分校 林文明

山东省农广校烟台市栖霞区分校 史晓婧

山东省农广校济宁市任城区分校 马东红

山东省农广校济宁市曲阜分校 牛福英

河南省农广校 杨贵军

重庆市农广校江津区分校 刘汝乾

重庆市农广校南川区分校 徐茂权

四川省农广校 王治明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农广校 张泽坤

云南省农广校大理州分校 曹德贵

陕西省农广校汉中市分 任汉文 赵新荣 王 涛

甘肃省农广校灵台县分校 章 彦

新疆农广校新源县分校 吴 伟

黑龙江垦区农广校九三分校 李胜江

新疆兵团农广校农七师分校124团工作站 朱玉梅

三、组织奖获奖名单

北京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黑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农业学校 篇12

一、信息化条件下有关财务审计的内涵

信息化指的就是在充分运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将各种有效信息有机的转化成计算机等一些现代的信息设备可识别的代码, 然后运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对信息进行有效存储与处理, 最后将处理的结果有机转化成可识别语言的一个过程。目前, 我国各方面财务信息化工作均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而会计电算化也已成为社会发展必然。因此, 面对如此形势, 必须逐步加强对信息化条件下各方面财务审计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而引导审计工作跟上时代的脚步, 最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传统理念下, 财务审计指的就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预定的程序对相关单位、机构的资产、负债与损益等实施审计监督, 进而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而在信息化环境下, 财务审计内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会计报表中关于资产、负债与损益都有了明显的改变。

二、信息化条件下农业广播电视院校的财务审计现状

随着各种先进财务软件在我国各大高校的日常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农业广播电视院校在其转型时期也逐渐加大了财务软件的有效运用, 正逐步实现由传统的手工会计向会计电算化的过度, 从而大大提高了院校会计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速度。然而, 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 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相比, 农业广播电视院校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阻碍了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

1. 传统手工审计同电算化审计并存

如今, 计算机正成为各单位全面展开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一个必备工具, 然而, 在实际的操作中其功效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审计人员往往都是就从相关的财务部门把相关财务数据拷贝下来之后, 再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汇总与分析, 然后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审查纸质会计凭证与会计账单, 以收集到有效的审计数据, 并将其编成审计工作的底稿, 最后作出审计的报告。在这个工作环节中, 计算机仅仅只是作为一个辅助性的存储工具来使用, 大多数审计工作还是延续着传统手工审计, 这样以来, 计算机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对被审计对象的测试与检验工作中的作用, 也没有利用计算机来展开相关的财务数据分析工作, 无法从整体上实现审计电算化。

2. 现有审计软件同财务软件不相容

(1) 当前, 由于我国众多院校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起步要比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要晚很多, 针对高校的内部审计特点而进行设计, 故软件中的一些功能在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中根本用不上, 如“审计专家系统”等, 而高校的内部审计所需的一些功能也无法得到满足, 如在审计查账时没有把查账结果中的模拟手工三栏账与多栏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不利于审计软件工作的发挥

(2) 现有财务软件的设计中绝大多数都没有将为审计软件人提供专用接口这一内容考虑进去, 这样一来就使得现有财务软件无法直接提供被审计对象的相应资料, 也无法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友好链接以直接获得审计工作所需的相关信息, 最终导致财务软件中嵌入的适时跟踪监控系统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使得审计软件无法实现对数据的有效采集与分析。

3. 缺乏复合型的审计人才

现价段, 在信息化背景下, 院校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对象已经由传统纸质账目逐渐向种类多样的电子数据转变了, 且审计的手段也由传统手工审计转向了计算机审计, 而这些转变都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然而, 实际情况却是, 大多数的财务审计人员都缺乏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那些既掌握了专业的会计与审计知识, 又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的人才比较缺乏, 从而无法迎合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需求。

三、信息化条件下农业广播电视院校财务审计的强化对策

1. 逐步完善审计软件

目前, 各大院校普遍使用的是在企业版基础上经过改造而形成的商业审计软件, 因此, 在信息化背景下, 必须逐步开发并完善农业广播电视院校中审计软件的相关技术功能。

(1) 增加复合条件的查账功能。按照项目查账的形式对多个会计科目进行查询, 同时把查账结果中的模拟手工三栏账与多栏账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即按照会计的科目进行相关账目的明细。就可一次完整查出研究生经费的相关收入和支出, 若支出的项目中有明细核算, 也可将支出的相关内容模拟成手工多栏账的方式以显示出账目的明细。

(2) 提高软件的可操作性。比如对于那些需利用复合条件查询的相关账目, 就可将查询的条件通过某种形式永久的保存下来, 以避免在下次查询的时候重复的输入, 从而在避免时间浪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 审计软件设计人员还可具体针对高校在内部财务核算与审计工作中的特点来设计“审计专家功能”板块, 从而使得计算机可更好的发挥其审计功能。

2. 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在上述分析中已经知道, 当前在农业广播电视院校中复合型的会计人才还是比较缺乏的,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院校财务审计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因此, 在信息化背景下, 培养一大批既具有专业会计知识与丰富会计工作经验, 又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来展开财务审计工作的复合型的人才很有必要。而要做到这一点, 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展开相关的工作:

(1) 逐步提升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院校在发展过程中, 可有计划、有目的的引进一些既懂得审计专业又熟练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或者是对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重点培养, 引导他们在“干中学, 学中干”, 以逐步解决院校的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采取“传、帮、带”的形式引导审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整体应用水平。

(2) 熟练掌握相关审计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随着会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审计软件的各方面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 在实际的工作中, 院校内部的相关财务审计人员需熟练掌握相关审计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 遇到问题后能够积极的与软件技术服务人员相沟通, 或者是借助于软件中的“在线帮助系统”, 在这里, 软件设计人员对软件的各功能模块的具体操作方法都有比较详细的说明, 因此, 审计人员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来及时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相关软件使用问题, 从而真正发挥出审计软件的功能。

(3) 熟练掌握相关会计软件的功能。审计软件中的一切数据均来自于会计软件, 故充分掌握会计软件的相关功能, 能够帮助审计人员在利用软件展开审计工作时快速找到查账的切入点, 并在了解会计核算模型设计思路后明白财务是怎样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资金的核算与管理的, 从而有利于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同时, 院校还需定期的组织审计人员进行研讨交流, 展开相关的培训工作, 并在借鉴其它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动本校财务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立松.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审计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9) :66.

上一篇:弹性控制下一篇:误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