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干预

2024-12-27

规范化护理干预(通用7篇)

规范化护理干预 篇1

儿童重症监护室 (ICU) 是一个对急、危重病情的患儿进行治疗及抢救的科室, 其在儿科日常的危急病抢救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为更好地探究采取不同护理干预对患儿的各种影响, 本院选取25例ICU患儿进行了规范化护理干预,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ICU收治的50例患儿, 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的排除在外: (1) ICU患儿家族中家属有糖尿病史或患儿自身患有糖尿病的; (2) 采血前1d内未进行过输血或给予大剂量激素。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25例。观察组中男13例, 女12例;年龄0.5~16个月, 平均年龄 (5.6±1.2) 个月。对照组中男15例, 女10例;年龄0.5~17个月, 平均年龄 (5.5±1.3) 个月。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采用的治疗方法相同,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ICU患儿方面,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强饮食护理以及促醒护理, 患儿家长方面, 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护理。内容为: (1) 常规护理方面, 将患儿隔离, 医护人员观察患儿病情并监测患儿的出入量, 同时控制好输液量并对患儿做好肠外营养护理和发热护理。 (2) 在常规的患儿肠外营养之外另外给患儿制定合理的饮食护理方案, 对患儿每天进餐次数, 每次进餐多少以及进餐类别都进行一一分配。对于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患儿, 给他们进行小剂量的胰岛素治疗, 同时加强对患儿的血糖监测。 (3) 护理人员通过与患儿家长沟通了解患儿的基本信息, 然后根据了解到的信息不断与家属交流。 (4) 心理护理方面, 医护人员应实行微笑服务, 可建议家属共同指导护理患儿, 主动向家长讲解患儿的病情变化, 耐心地回答家长的提问, 增加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ICU患儿的血糖恢复正常时间、患儿病死率、患儿在ICU的停留时间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记录下两组ICU患儿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和血糖恢复到正常的时间。护理满意度:对两组ICU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对患儿的治疗护理、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以及服务态度方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U患儿血糖恢复时间、在ICU停留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ICU患儿应激性高血糖、死亡人数比较

在ICU患儿的病死率上, 观察组的死亡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ICU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家长在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和服务态度上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3 讨论

ICU是集中治疗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疾病的特殊治疗及抢救场所, 在ICU对病情急、危的患儿进行监护和救治, 负责给予患儿治疗抢救[2], 同时给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本实验对重症ICU患儿实施规范化护理, 通过分析对ICU患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策略以及规范护士的行为, 使对患儿的护理工作更具有侧重性[3]。实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儿促醒护理和心理护理以及对家长的心理干预, 而对患儿家长进行的心理干预可以增加对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且通过护理干预缓解了家长因患儿得病产生的焦虑情绪, 使得医护患关系更加和谐[4]。通过饮食调节, 加快康复, 提高治疗效果, 规范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护患的沟通技巧。以上两组试验对比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应激高血糖发生率低、恢复快, 患儿在ICU停留时间缩短, 可以有效地缓解ICU患儿家属的心理焦虑或抑郁, 家长的满意度较高, 使得家属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和配合。

综上所述, 规范化护理干预对ICU患儿的应激水平起到减少效果, 对病情好转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患儿病死率也被大大降低, 整体来说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治疗以及抢救患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丽艳, 龚美红, 宋清艳.浅析护理干预对60例ICU患儿家属焦虑心理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33) :60-62.

[2]周艳霞.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心理及生存状况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3) :192.

[3]李国蓉, 杨小铃.护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焦虑状况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 (32) :271-272.

[4]吴晓会.护理干预对ICU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1, 35 (7) :548-549.

规范化护理干预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年龄20岁~36岁, 平均年龄 (25.6±2.3) 岁;孕周37周~41周, 平均 (38.4±2.3) 周。对照组年龄20岁~35岁, 平均年龄 (25.7±2.5) 岁;孕周37周~40周, 平均 (38.2±2.2) 周。2组孕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 对其进行产前的各项常规检查以及护理, 对产妇的预产期进行核对, 询问产妇的一般情况, 每日进行2次胎心监测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实施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 (1) 心理护理。产妇在分娩前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会出现恐慌、害怕、焦虑等情绪, 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对其实施心理护理, 细致耐心地与产妇沟通交流, 鼓励产妇, 尽量满足产妇的要求, 使其情绪稳定, 以温和平静的状态面对分娩。 (2) 认知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开展分娩知识讲座, 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等, 还需要进行分娩疼痛精神法、呼吸式减痛分娩法、心理调节、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的指导、宣传、教育。 (3) 疼痛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为孕产妇讲述分娩的过程, 分娩疼痛持续的时间等, 让孕产妇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 并对孕产妇进行呼吸式减痛分娩的呼吸训练, 将其对疼痛的注意力转移。 (4) 助产护理。医院为孕产妇提供经过专业训练和指导的助产护理人员, 为产妇提供一对一的心理、精神、生理等护理和支持。严密监测孕产妇的生产过程, 并对其进行宫口检查、分娩呼吸指导, 鼓励产妇的家人参与其中, 直到产妇分娩后2 h。 (5) 行为护理干预。产妇宫缩间歇可以食用一些高热量的流食, 增加体力, 补充能量。为妇讲解产前、产后排尿的重要性, 并在产后2 h~4 h, 督促以及鼓励产妇进行排尿, 无法排尿者可以进行排尿诱导。

1.3 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对2组产妇的母婴结局、产时认知行为、新生儿Agpar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产时认知行为的评价内容包含:分娩知识、分娩态度、产时认知, 每一项满分20分;分娩知识中包括了基础知识、生理知识、心理知识等;分娩态度中包含了分娩疼痛认知、剖宫产看法等;产时认识包含了对产房环境的适应力、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gpar评分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顺产率为8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产时认知行为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

3 讨论

产时认知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心理因素、疼痛因素[1], 孕妇在妊娠期心理情绪起伏变化大, 产妇的心理反应, 对产时的认知行为有较大的影响[2]。从临床保健的角度而言, 应鼓励孕产妇进行定期B超、胎儿心电图等检查, 了解分娩安全性以及胎儿的健康状态[3]。

近年来在一些技术的不断提升下, 剖宫产率逐渐上升, 产妇选择剖宫产是因为对分娩时疼痛有恐惧、害怕的心理[4]。剖宫产产妇的心理因素对母婴结局有较大的影响, 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所以, 临床医生鼓励孕产妇进行自然分娩。

不管选择哪一种分娩方式, 产妇分娩前后的护理工作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 对护理干预对母婴结局、产时认知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证明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产妇的产时认知行为, 降低剖宫产率, 改善产妇的心理不良状态等。

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 主要是对产妇加强沟通交流、分娩知识的宣教、行为护理干预、疼痛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等;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 可明显提高产时认知行为, 并提高自然分娩率[5]。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 是当前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护理模式, 在孕产妇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可以为产妇的分娩创造最佳条件。

本文中, 规范化全程护理组孕妇的母婴结局与产时认知行为均优于常规护理组,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对母婴结局及产时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00例,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 对2组的母婴结局、产时认知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顺产率为8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产时认知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针对产妇进行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 可以对其母婴结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且可以改善孕妇产时的认知行为,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规范化全程护理干预,母婴结局,产时认知行为,影响

参考文献

[1]方向东.早期护理干预对孕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9) :2087-2088.

[2]由玫瑰.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产妇产时认知行为以及分娩结局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23) :200-201.

[3]刘建春.早期护理干预对孕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 2012, 28 (11) :1405-1406.

[4]徐夏英, 张晓雁, 赖锡妹, 等.孕晚期干预对孕产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 (20) :3081-3083.

规范化护理干预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段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30例。实验组男10例, 女20例, 年龄45.5~85岁, 平均年龄 (53.69±10.36) 岁, 平均透析时间 (19.50±15.62) 个月。对照组男8例, 女22例, 年龄44~85.5岁, 平均年龄 (53.82±10.50) 岁, 平均透析时间 (19.50±15.62)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 即护理人员按照医嘱给予患者护理, 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房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实验组则接受规范化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干预

腹透治疗患者病情严重, 治疗的病程较长, 这样不仅对患者的生理造成折磨, 同时较易导致腹透患者产生恐惧、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 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行为过激的情况。负面情绪会对患者腹透治疗的效果造成影响, 护理人员应与腹透治疗患者耐心讲解治疗的目的、具体方法、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从而增加患者对腹透治疗的了解程度, 从而更好的配合腹透治疗。护理人员应仔细回答腹透患者所提出的疑问, 消除患者的疑虑, 并为腹透治疗患者讲解治疗效果较好的案例, 从而帮助腹透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

1.2.2 饮食护理

根据腹透治疗患者具体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 控制患者盐及水的摄入量, 嘱咐患者多食用易消化、清淡及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 如辛辣、冰冷食物等。蛋白质、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利于腹透治疗患者免疫力以及机体抵抗力的提高。

1.2.3 腹膜炎预防护理

(1) 为腹透患者讲解无菌治疗的重要性, 指导患者腹膜透析治疗的顺序以及导管口护理的技术。实施腹膜透析治疗前, 应使用消毒液进行洗手, 之后使用清洁纸擦干, 避免使用潮湿不洁的毛巾进行擦拭。为患者实施透析灌注治疗时, 应排净空气, 控制好腹透治疗的温度。 (2) 叮嘱腹透患者多食用新鲜的水果以及蔬菜, 避免食用生冷、隔夜、过辣、烟熏、腐烂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出现肠道感染的情况。 (3) 嘱咐患者多摄入鸡蛋、鱼、奶、瘦肉等富含氨基酸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 适当摄入钠、钾、磷等微量元素。 (4) 腹透患者的免疫力较低, 在治疗中常会出现感染的情况, 护理人员应告知腹透患者做好保暖工作, 避免出现在人群较多的场合, 定时对病房开窗透气, 降低腹透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5) 护理人员密切对腹透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患者的脉搏、心率、血压及心跳等, 并定时对患者的体重测量, 记录患者的引流量, 同时加强患者腹透液体的颜色、量、性质等, 若发现腹透患者存在异常的情况, 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腹膜炎的发生率。

1.4 数据处理

全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 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腹膜透析中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患者在接受腹透治疗中较易出现腹膜炎等并发症, 导致患者出现腹膜炎的因素较多, 主要包括肠源性感染、导管出口感染、血源性感染、操作失误、隧道感染等原因[2]。患者的接受腹透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腹膜炎, 若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 则会导致患者的病情迁移不愈, 这样会对患者的腹膜透析造成影响, 患者病情严重时, 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有研究表明[4], 腹透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在18.00%左右, 降低腹透患者感染的发生率, 利于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降低。在患者接受腹透治疗中, 给予患者规范化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感染、护理人员出现操作失误等情况的发生, 以此减轻腹透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及经济负担。

规范化护理干预主要是以人为本, 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依据, 为腹透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 舒缓腹透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 帮助腹透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保证腹透患者摄入充分的营养,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腹透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 利于患者的腹透治疗以及健康恢复[5]。

本研究结果显示, 接受规范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 其腹膜炎的发生率较基础护理的对照组低 (P<0.05) 。

综上所述, 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若不能同时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 则极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增加, 对患者腹膜透析的治疗以及预后的改善十分不利。规范化在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利于腹膜透析治疗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用药习惯的养成, 促进腹透患者保持积极的状态接受治疗, 从而降低腹透患者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腹透患者治疗的效果, 改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预后。

摘要:目的 探究规范化护理干预在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分段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干预, 实验组则接受规范化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腹膜透析中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接受规范化护理干预, 可以降低患者出现腹膜炎的概率, 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规范化护理

参考文献

[1]柴桂芬, 余连香.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5, 23 (6) :24-25.

[2]陆世颖.居家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原因调查及护理指导[J].医药前沿, 2015, 5 (22) :316-317.

[3]徐梅华.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应用规范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 2015, 34 (32) :153-155.

[4]陈淑玲, 钟小航.临床路径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5) :1437-1438.

规范化护理干预 篇4

社区医生由于承担社区工作任务较重,在督促落实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实施的力度存在不足,而社区护士通过主动提醒患者随诊、个体化健康教育、督促指导相关临床指标监测,使社区糖尿病患者随诊频率增加,规范性治疗得以持续,有效地控制血糖,同时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健康隐患,积极做好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干预,能长期更有效地做好糖尿病综合管理。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参照《社区糖尿病病例管理规范》(简称《规范》)以及《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下糖尿病防治方案》(简称《防治方案》),对本辖区已建档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强化随访干预规范化管理,进行相关效果评价及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建档人数266人,男127例(占47.7%);女139例(占52.3%);其中死亡3人,25人不愿进行规范化管理,参与规范化管理人数238人,规范管理率89.5%。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上老年人130人,合并高血压77人,血脂代谢异常的43人。

1.2方法

(1)社区护士以电话随访为主,门诊、家庭、集体随访为辅,每月随访患者至少1次,收集整理患者资料,及时了解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监测检查指标、患者的自我管理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2)定期测量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每月来中心监测血糖至少1-2次,每年进行1次糖化血红蛋白,血、尿常规,心电图,血脂,肾功,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神经系统检查,足部检查等。(3)每月1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糖尿病教育的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降糖药物的使用、低血糖的预防与处理及尿糖和血糖的自我监测等[3]。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合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遵医服药、保持良好的情绪控制病情等。

1.3 效果评估《指南》中规定,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是指每年必须有4次以上的随访并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进行评估[4]。

本研究在设计时特意将就诊及监测频率以4次为界,糖尿病治疗控制目标达到良好为达标。目标控制率=最近一次指标达标人数/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数×100%。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数×100%。

参照2003美国糖尿病学会临床指南,糖尿病治疗控制目标如下: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年就诊率(>4次/年)、血糖监测频率(>4次/年)、服药依从性等3项指标比未规范化管理前均大幅上升。见表1。

*:χ2=128.306,P=0.000;**:χ2=171.360,P=0.000;***:χ2=97.508,P=0.000

2.2 参与检查情况

将一年做过1次及以上的检查定义为参与过检查。血糖、血压、体重指数3项指标的参检查率均达100%,管理前后无差异;但尿微量蛋白,尿常规,HbA1,足部检查,心电图,视网膜检查,神经病变等7项指标,在管理后有明显提高。见表2。

*:P=0.000;**:P=0.001

2.3 管理控制达标

2.3.1 血糖达标情况

按空腹血糖≤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为达标标准,管理后空腹血糖达标率73.1%,非空腹血糖达标率84.8%,均较未管理前分别上升32.8%、28.9%。

*:P<0.05

2.3.2 其他指标达标情况:

按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5比率为达标,Hb A1c达标率85.6%,较未管理前上升33%;以患者全年监测的血压1/2以上血压≤140/90mm Hg为达标,血压的控制率上升了38.7%;BMI达标情况:男性<27,女性<26为达标,分别较管理前上升了28.4%,17.8%;血脂达标情况:总胆固醇(TC)<6.0mmol/L,甘油三酯(TG)≤2.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HDL-C)≥0.9 mmol/L为达标。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进入社区后,患者的主动就诊行为弱化,造成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得不到保证。本研究显示,社区护士通过护理干预强化对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意识,从而增加就诊次数,全科医护人员通

*:P<0.05;**:P>0.05。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达标率在管理前后无差异外,其余指标管理后达标率均高于管理前。

过多接触患者,多指导、多监督,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及时监测相关检查指标,使干预管理前后控制目标达标率明显提高,能更有针对性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使糖尿病患者院外管理规范治疗有效延续,提高了糖尿病人的规范管理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因血压、体重、足部检查是免费,而血糖相应花费小所以能较好开展。但是在管理中,除病程小于1年或和药物控制不理想,因为调药关系希望能尽快调节到位的患者在初期短期可达《防治方案》的血糖监测频次外,绝大多数患者凭自身感觉检查血糖,血糖监测频率低。由于糖尿病可引起心、脑、肾、眼及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因此血、尿常规,心电图,血脂,肾功,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眼底及神经系统检查,足部检查是必要的,可以及时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更有指导性地规范治疗。而由于社区居民的疾病观念、经济投入、检查及时性、医保报销比例低以及部分检查不能报销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血糖可以达标,其它的检查可以不做或是少做,导致患者不愿接受规范治疗方案,同时除血糖外其他检查指标检查率低,不利于糖尿病并发症及其远期效果的整体防治,特别是病程大于5年的糖尿病患者。

城市现病管理数远低于患病人数,加强社区患者的群防、群控工作是提高城市2型糖尿病患者全面达标率的有效途径[4]。加强糖尿病社区促进力度,积极培养社区护理人员,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力度及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有助于在社区更好地提高糖尿病的管理覆盖率、管理规范率、血糖控制率,从而有效控制发病率。

摘要:目的 加强社区护理干预,强化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的意识,协助社区医生进行糖尿病患者规范治疗与管理,从而提高糖尿病社区规范管理率和目标控制达标率。方法 由社区护士对已建档的238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根据糖尿病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干预计划,每月至少1次随访患者病情,及时了解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监测检查指标、患者的自我管理等情况,加强健康教育,督促治疗。结果 糖尿病患者年均就诊次数、服药依从性、临床监测指标参与检查率及其达标率管理前后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社区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及控制目标达标率。

关键词:社区护理,糖尿病,社区,效果

参考文献

[1]阮晓楠,付东坡,傅华.浦东新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实施效果评价.中国全科医学,2009,8:1400.]

[2]姜淑琴.在社区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新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9,8:1

[3]唐炜立,周智广,糖尿病教育的意义及方法.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45-46.

规范化护理干预 篇5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损害,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于甲状腺合成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兴奋性增高及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疾病, 是内分泌科常见病, 临床中青年女性较为多见[1]。甲状腺功能亢进常对肝脏造成损害, 加之某些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 常出现肝功能异常、肝脏肿大、肝硬化、黄疸等, 即甲亢性肝损害[2]。本研究旨在探讨规范化干预性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肝损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武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肝损害患者102例, 其中男36例, 女66例;年龄31~76岁, 平均 (51.9±5.2) 岁。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科学会制定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断标准[3], 经相关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排除胆石症、胆囊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损害。患者的治疗方法均相同, 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 包括皮肤及口腔清理, 避免剧烈运动, 遵医嘱用药, 创造舒适、干净的医疗环境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规范化干预性护理, 具体如下: (1) 健康教育: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使患者愿意接受治疗。 (2) 饮食护理:治疗前禁食富含碘的药物及海产品, 禁用咖啡、浓茶、烟酒、刺激性食物, 多吃富含优质蛋白高热量食物, 适当补充维生素, 多吃蛋类、奶类、豆类、新鲜蔬果。 (3) 用药护理:131I治疗当日禁食。服用131I后2h可进餐, 治疗后3d禁食海产品, 6个月内少食用海产品。服药后如出现局部甲状腺胀痛、颈部不适、不可挤压甲状腺, 患者禁服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 女性患者6个月内不宜受孕, 禁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 服药后30d内禁体力劳动。 (4) 突眼护理:患者睡前可外涂抗生素眼药, 覆盖纱布, 避免出现结膜炎, 戴有色眼镜, 避免强光刺激。 (5) 心理护理:患者易激动、性情暴躁, 常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护理中应关心患者, 了解其心理需求, 指导其应对焦虑, 必要时可口服对肝脏无损害的镇静药。 (6) 并发症观察:服药后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眼睑、颜面水肿、面部表情淡漠、食欲不振、乏力、体温过低、血压上升、心率过缓等。 (7) 出院指导:向患者讲解长期服药的重要性, 遵医嘱正确服药, 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 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 讲解护肝及甲状腺抑制药物的注意事项, 如出现巩膜及皮肤黄染、腹泻、呕吐、高热等情况及时就医。两组疗程均为4周。

1.3 实验仪器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观察指标

(1) 肝功能生化指标:γ-转肽酶 (γ-GT) 、碱性磷酸酶 (ALP)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 (2) 甲状腺激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氮酸 (TT3) 、总甲状腺激素 (TT4)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 、游离甲状腺素 (FT4) 、超敏促甲状腺素 (TSH) [4]; (3) 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生化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γ-GT、ALP、AST、ALT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γ-GT、ALP、AST、ALT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 甲状腺激素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TSH、FT4、FT3、TT4、TT3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T4、FT3、TT4、TT3水平低于对照组, TSH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2.3 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8.97, 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10.16, P<0.05, 见表3) 。

3 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 可导致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体质量减少。多数患者伴突眼、眼睑水肿、视力降低等[5]。甲状腺功能亢进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Graves病) , 炎性甲亢 (亚急性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和桥本甲亢) 、药物性甲亢 (左甲状腺素钠和碘致甲亢) 、h CG相关性甲亢 (妊娠呕吐性暂时性甲亢) 和垂体TSH瘤甲亢, 80%以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由Graves病引起。Graves病是甲状腺自身免疫病, 淋巴细胞产生刺激甲状腺的免疫球蛋白 (TSI) , 临床上测定TSI为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 (TRAb)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可能与发热、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等有关。甲状腺功能亢进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 如白癜风、脱发、1型糖尿病及肝脏损害等。目前,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肝损害的规范化干预性护理已成为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6,7]。

规范化干预性护理模式是新型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突眼护理、并发症观察、出院指导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相结合, 促进患者康复[8,9]。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γ-GT、ALP、AST、ALT比较, 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γ-GT、ALP、AST、ALT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TSH、FT4、FT3、TT4、TT3水平比较, 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T4、FT3、TT4、TT3水平低于对照组, TSH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为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与柯云霞等[10]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规范化干预性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肝损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有助于患者康复, 提高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秀燕, 石开发.甲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14 (5) :173-174.

[2] 周丽.健康教育在甲亢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20) :702-703.

[3] 薛淑云.25例甲亢危象患者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35 (10) :156-157.

[4] 谭玲玲.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8) :254-258.

[5] 陈玲红, 连丽凤, 肖素琼, 等.甲亢44例并发症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5) :122-123.

[6] 韩丽娟, 曹丽.老年甲亢患者遵医行为调查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12) :212-214.

[7] 潘馨.浅谈对甲亢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17 (9) :181-183.

[8] 许立薇, 王延莉.护理干预对甲亢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1) :271-272.

[9] 王勤丰.131I治疗甲亢患者的效果评价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8) :243-244.

规范化护理干预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5年8-9月收治行人工流产的妇女206例,均无人工流产手术禁忌证。年龄16~45岁,平均(20.8±2.6)岁;所有妇女学历均为小学学历或以上,这保证了其对于问卷调查可以独立完成。

方法:问卷调查在两组调查对象中展开,调查的时间点是在接受流产后,尚未实施关爱服务干预前。(1)观察组在人工流产后给予关爱服务,具体措施包括:将流产后仍存在意外妊娠的风险向妇女及其妇女性伴侣进行告知,术后患者由专人陪伴,予以讲解流产后保健知识和相关避孕知识,并讲解重复流产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危害,分析意外妊娠的原因,帮助妇女术后立即避孕的意识的树立;并指导如何防止出现意外妊娠,应根据情况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对其提供避孕工具或药物,提供时间3个月以上;在妇女复诊时对避孕措施实施是否正确进行检查;接受观察组妇女的电话咨询。(2)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人工流产处理,且无其他干预措施。(3)对所有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再次调查时间是接受PAC服务后3个月后,对妇女对避孕节育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进行了解,同时了解正确使用避孕器具、药物的情况和重复性流产的情况。

评价标准: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考核患者避孕知识掌握情况及流产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问卷评分:0~22分为优秀,23~30为良好,31~40分为较差。

统计学方法:SPSS 17.0统计学软件被应用于两组患者的数据分析中,计数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避孕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流产后实施避孕措施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观察组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目前,无痛人流过分片面宣传无痛、损伤小,致使部分患者认为人工流产是轻松、安全的,对身体无任何伤害,致使部分患者把人工流产当成是避孕措施的一种。其实,人工流产是终止妊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通过药物或手术完成,人工流产在术中、术后和远期可能并发更加严重的症状,给育龄妇女在生理和心理健康方面带来极大的伤害[2]。甚至有研究发现[3],对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了解程度不高造成了很多妇女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由于其严重缺乏避孕知识,一些妇女出现多次人工流产。由于害怕再次怀孕,拒绝伴侣的正常性要求的现象在一些妇女中出现,这对夫妻关系和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人工流产对女性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创伤,更是心理上的不良影响,因此进行PAC是十分有必要的[4]。

本研究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楚看到,对接受PAC流产后的患者进行关爱服务规范干预,对避孕节育知识掌握情况的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2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正确使用避孕器具和药物的知晓人数比较,观察组也多于对照组例数,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PAC实施的过程来看,PAC是一种标准化的医疗服务流程,PAC服务必须因人而异、因人宣教,对待患者要个体化对待,因为人工流产的患者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如年龄、种族、生活背景、生活习惯及理解能力等。作为PAC服务的质量源头的医务人员,只有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使PAC服务相关知识不断丰富,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沟通技巧,才能给予患者最需求的帮助和关爱(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另外,服务手段的多样化至关重要,如开展健康讲座、下乡及基层宣传、下乡服务,派发宣传小册子等。通过PAC这一特殊的医患沟通手段,不仅可以通过对女性生殖、避孕、人工流产等知识的宣教和普及,使患者对人工流产的危害有所了解,使她们的避孕意识得到提高,更能达到术前安抚患者,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目的,使手术并发症和重复流产的情况得以减少,有助于落实有效的避孕措施。PAC还是有利于保证妇女的心理及生殖双重健康的一种心理疏导。只有规范的、优质的PAC服务,才能有效地服务于患者,真正成为广大女性的福音,创造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通过在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开展流产后关爱服务可以帮助妇女了解并掌握有效的避孕方法,在生殖保健意识和知识提高的同时,患者觉得有实实在在的保障,患者术后心理因素得到极大的良性干预,正如大部分患者肯定的PAC服务给予其心理支持一样,极大促进了患者术后身心康复。患者正确使用避孕药具,进行计划生育,指导生育间隔,预防非意愿妊娠,减少人工流产、不安全流产,也降低重复流产率。从表3中的数据,我们看到观察组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流产率下降了,人工流产率也就下降了,减少了各种流产并发症的发生,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从而提高新疆地区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有较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Ministry of Health of China:Almanac of China's Health[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tjnj/year2010/index2010.html.

[2]吴乐贤,高海莲,李齐,等.围术期实施人文关怀对未婚人工流产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2,27(1):59-60.

[3]朱勤芳,陆新妹,杨美芳,等.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与效果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4257-4260.

规范化护理干预 篇7

关键词:干预,高血压,糖尿病,健康促进

高血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已刻不容缓, 我旗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慢病管理模式, 今年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鄂伦春旗阿里河的社区实施社区干预工作, 进一步完善人群健康档案, 做好人群分类, 针对不同的人群实施相应的动态管理, 采用全人群、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三结合的防控策略, 从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早诊早治和患者的规范化管理3个环节入手实施慢病干预。通过追踪观察进行干预效果分析。

1 社区干预对象与方法

以阿里河社区 (正式户口8995人) 为目标研究现场, 以青山社区所有居民为干预对象, 开展全人群的居民健康状况调查, 建立健康档案, 建档率90%。其中儿童1293人、妇女2878人、老年人1302人、残疾135人、其他一般人群3387人。随机抽取500人开展kap问卷调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专题调查, 以其中接受调查的178例高血压患者、36例糖尿病患者为重点研究对象, 调查知、信、行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其中男性高血压91人, 女87人;男性糖尿病20人、女性16人。

社区干预采用全人群、高危人群与患患者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医生每月1次发放宣传资料、更换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电视讲座, 有针对性的举办每月1次、每次2h健康教育讲座和个体化面对面宣传指导等。在一年的干预工作中共制作相关宣传画板4幅, 发放高血压、糖尿病防治宣传手册7000余套, 基本做到社区人手一册, 举办社区慢病防治知识讲座6期。工作主要内容为: (1) 对社区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群体对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 (2) 在提高知晓率的基础上, 改变不良习俗,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 (3) 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按呼伦贝尔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培训方法进行指导, 今年集中开展调查与健康体检, 随访工作采取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方法, 对长期卧床不起、行动不方便的居民采取入户服务, 力争做到逐门逐户全覆盖。期间共为患者测量血压6078人次, 血糖监测600余人次。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 (SBP) ≥140mmHg和 (或) 舒张压 (DBP) ≥90mmHg。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OGTT实验2h血糖≥11.1mmol/L。

主要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被调查者中了解主要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人数/社区人群抽样调查总人数×100%;

高血压知晓率=被调查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正确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

高血压管理率=全年随访次数达4次以上者/高血压应管人数

高血压规范治疗率=社区内按医嘱规律服药的高血压患者数/社区已知的高血压患者数×100%;

高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规范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

糖尿病知晓率=被调查社区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正确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

血糖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糖达标人数/社区规范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数×100%。

服药情况规律治疗:1年服药时间≥10个月;未治疗:1年中从不服药;不规律治疗:介于规律治疗与未治疗之间。

运动锻炼情况每周锻炼3~5次, 每次坚持30分以上[1]。

2 干预结果

全社区总人口8995人, 其中60岁以上老人1302人, 占总人口的14.47%, 2010年死亡54人, 共建立健康档案8096份, 建档率90%, 通过居民调查表信息统计, 人群分类:高危人群3256人, 占总人口的40.22%, 高血压患者884人, 患病率为10.92%;糖尿病患者287人, 患病率3.54%;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者76人;冠心病患者161人, 患病率1.99%;脑卒中患者127人, 患病率1.57%。其中建立专项管理卡, 纳入系统并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884例, 糖尿病287例, 分别占总患病人数的100%, 100%。干预效果见表1~3。

3 讨论与分析

社区干预是防制慢性病的根本性措施, 阿里河社区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社区人群综合性管理与控制。通过近期的调查资料与去年调查结果对照分析, 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知、信、行的变化 (表1) , 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管理率、血压控制率的变化 (表2、表3) 均可以看到, 群众的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 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治疗率也较高, 证明这种以社区干预为核心的持之以恒的慢性病防治是符合我地区社会发展趋势, 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有效手段。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重医疗移至重预防, 在早期阶段对危险因素进行及时干预, 从行为、饮食、营养、心理、医疗等各方面调整和指导服务对象的行为措施, 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关村产业园论文下一篇:药物化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