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商业模式重构

2024-10-16

互联网商业模式重构(精选11篇)

互联网商业模式重构 篇1

一、引言

“《Editor&Publisher》研究表明, 近年来大约1/3在线新闻用户已经对传统媒体失去了兴趣, 电视收视率下降了35%。”在互联网的影响下, 电视传媒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商业模式作为一个新的领域为学者所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Rappa (2002) 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商业运作方法。企业借此生存, 产生收入。商业模式通过明确说明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 来阐述企业如何赚钱。尽管商业模式的相关研究很多, 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理论。由于魏炜和朱武祥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定义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组合了新制度学派的企业理论、管理学派的企业的资源能力理论、公司治理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因此本文将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作为商业模式定义, 根据魏炜和朱武祥提出的构成商业模式的六要素, 对“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电视传媒行业的商业模式重构之路做出探究。

二、基于魏朱六要素模型的商业模式重构探索

(一) 业务系统

传统的电视传媒行业的主要业务系统可以描述为:电视传媒生产内容销售给受众, 然后电视传媒把受众销售给广告主。以往的电视传媒一般只专注于内容生产, 而把内容本身、受众和广告主之间相对割裂开来, 以致生产出来的内容可能会面临受众人数少, 或者是由于受众群体对于一些广告商来说没有吸引力, 或者是成本太高, 广告主不愿意买单的情况, 因此电视传媒的投入也就得不到足够的回报。

“2015年, 电视广告投放总量首次下滑, 一季度电视广告刊例同比下滑5.5%, 形势萎靡。”当今各大卫视在广告招商方面的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 “贫者愈贫, 富者愈富”的形势越来越严重, 央视、王牌卫视的广告招商总额远远超出了其他卫视, 一些地方卫视的情况愈加艰难, 而网络综艺则开始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 如网络综艺“《奇葩说》第一季的广告冠名被美特斯邦威5000万元拿下, 第二季的广告收入破亿元, 第三季广告收入突破三亿。”在互联网的冲击下, 传统电视传媒的业务系统不得不改革。

梁冬与吴伯凡在《冬吴相对论》的第429期《电视没有台》中提到:在互联网时代, 电视节目已由以往的唱片模式转变为单曲模式。在单曲模式下, 电视传媒也更容易将电视节目本身和受众、广告主联系起来。电视传媒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广告主, 因此电视传媒应该先根据节目策划找到相关的广告主, 充分考虑广告主的需要后, 再结合互联网社群化、个性化、连接的特点,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来找准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 最后进行节目生产, 并将广告巧妙地植入到电视节目中。这样电视节目既能避免找不到广告主投资的情况, 又能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对特定的社群和个人进行有效营销。况且每期的节目内容不尽相同, 社群也丰富多样, 广告主所针对的受众群体范围所涵盖的社群总有交叉, 每期的电视节目即可利用这些交叉点来进行社群间的连接, 从而扩大受众群, 提高收视率, 增加其他未投放广告的广告主在节目播出过程中投放广告的可能性。

(二) 定位

暂且不谈一些电视传媒公司涉足的其他产业, 传统电视传媒满足受众需求的方式是生产有服务价值或者有娱乐功能的节目, 满足广告主的需求方式是通过出售渠道来播出广告。在互联网时代, 电视传媒的定位应该改变为以提供基于电视节目的广告服务的方式来满足广告主, 以及运用新媒体、深入社群等方式来满足受众互动、共鸣的需求。

(三) 赢利模式

传统的电视传媒赢利模式主要是广告赢利模式, 强大一些的电视传媒公司如中央电视台、湖南广电等也涉及酒店、会展、旅游等其他行业来盈利。结合传统电视传媒和互联网交互化、实时化、社交化、社群化、人格化、亲民化、个性化、精选化、融合化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视媒体赢利模式应该更丰富。

2016年春晚支付宝的“咻一咻”集福活动、红包互动, 实现了受众间的社交化, 节目的互动化, 不仅成功地把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拉回电视机前, 提高了受众对电视节目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还赚取了支付宝、微信以及广告赞助商的多重费用, 由此可见电视利用移动互联网来加强节目互动、创新广告形式是十分必要的。而逻辑思维的成功又说明了社群建构的重要性。因此, 基于加强互动和社群建构的赢利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电视传媒应建设属于电视传媒或者属于单个电视节目的社群, 利用电视传媒在新闻报道的深度、角度、态度上的优势, 在娱乐方面以及设备、资源上的独特优势, 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通过设置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来满足受众的需求, 并以此赢利。对基本业务如接受大量广告的推送的消费群体免费, 而对增值业务的消费群体收费。增值业务可以是出售电视传媒的资源、能力来为消费者服务等互动性更强的业务, 如根据增值业务的消费群体的提问和需求来对某一事件深入报道。电视传媒通过社群与受众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 以增加受众黏性, 从而更好地赢利。

在电视节目的单曲模式下, 电视传媒以单个节目作为赢利的立足点的趋势不可避免。在网络平台通过O2O模式出售电视节目衍生品的赢利模式, 销售电视节目相关的手机、网络游戏的赢利模式, 经营电视节目游戏及道具体验的虚拟交互式游乐园的赢利模式可以利用起来。对电视节目的版权来说, 电视媒体应该不仅仅出售节目版权的使用时长, 还应以分时计价的方式出售电视节目模式制作服务, 还可对构建节目的网络社群这一项目进行建立和维护的收费。

对于省级卫视、城市台等电视媒体, 收进场费式的现场直播赢利模式值得考虑。

现场直播赢利模式是:利用电视传媒的资源和能力构建一个基于当地的直播平台, 电视传媒以直接收取或与直播者分成进场费的模式赢利。地方电视传媒或者用户可以自己在平台上发起现场直播来赚取入场费, 用户群也可以在平台上付费邀请电视传媒或寻找愿意接受支付的用户来为其直播, 对于一些既定发生的事件, 如当地的演唱会等, 这个付费直播的形式就会类似于众筹, 众筹的费用达到一定标准, 地方电视媒则进行现场直播。此外。直播的内容还可以是政府办事部门现场人流量情况或新闻事件现场状况等等。与传统的直播的单向传播模式不同的是, 平台上的直播利用直播实时化, 平台交互化的特点, 允许已交取进场费的人向直播者提出要求, 直播者将与观众实时互动, 让受众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互动接受信息, 加强参与感和体验感。

(四) 关键资源能力

根据四个特征值 (VRIO) , 将传统的电视传媒的资源能力作以下分析:

价值 (value) :电视传媒拥有政府资金扶持, 这使得传统的电视传媒能够应对商业环境的威胁。电视传媒的设备资源、人才资源能够对机会做出反应, 但并不是每个电视传媒公司的设备和人才、资金资源都足以把握机会。

稀缺性 (rarity) :央视的资金、设备、人才等资源是远超其他电视传媒公司的, 但是湖南广电、浙江广电等强大的电视传媒公司凭着各自的目标理念型战略驱动力来获取关键资源能力, 也成为全国电视传媒中的佼佼者, 其他电视传媒公司目前难以追赶。

难以模仿性 (inimitability) :弱势的电视传媒公司在做电视节目时, 与强势的电视传媒公司相比有很大的成本弱势。

组织 (organization) :对于强势的电视传媒公司组织是能够利用起资源和能力的竞争潜力的, 但是对于资源较缺乏的电视传媒公司则比较困难。

但是, “同一行业的两家企业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生死相搏的竞争对手。”

因此, 处于弱势的电视传媒公司, 可以利用互联网“跨界协作成为商业新常态”的趋势, 采取环境机会适应型战略驱动力, 顺势而为, 寻求外部资源整合, 以获得关键资源能力, 外包广告业务给广告公司或合并广告公司使电视节目中的广告植入地更加无痕, 使网络平台上的广告投放得更准确, 因此就更容易获得广告利润。

强势的电视传媒公司可以利用建立起的社群平台, 挑选和聚合有价值的资源, 如不同话题的热度等, 坚持目标理念驱动型战略驱动, 树立差异化的战略意图, 获得关键资源能力。如从不同的角度利用话题, 制造话题等, 利用这些资源来更好地进行电视节目的广告植入, 设计出更多能满足受众需求的电视节目。

(五) 现金流结构

根据业务系统, 可以设计为多次投入, 多年现金流入的现金流结构。在每季节目或每期节目或每几期节目制作之前, 分季或分期出售植入到电视节目中的广告位, 既可以降低广告主一次性投入的门槛, 又增加了可以反复向广告主询价的机会。根据经过互联网计算出来的瞄准的不同社群, 每期或每几期节目的贴片广告、电视传媒的播出广告等可以分时间段来销售给和那段时间的节目瞄准人群有相同目标人群的广告主。

(六) 企业价值

传统电视媒体在互联网的影响下, 应该及时采取合适绩效考核标准来评判自己选用的或改革的商业模式是否是正确的, 对于已经上市的电视媒体则可以直接用股票市值来衡量, 对于不合适的业务系统或者赢利模式、定位, 电视媒体应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三、结语

电视传统媒体行业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下, 改变商业模式不失为重构利益结构, 探索新发展道路的良好方式。但是, 电视传统媒体公司又应该区别于一般的互联网视频公司, 不能一味为了利益而放弃承担社会责任, 步入泛娱乐化的企图。因此, 电视传统媒体行业既要改变商业模式使传统电视传媒行业保持活力继续前进实现新增长, 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 保持立场, 为党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化的、更受广大人民喜爱的服务功能, 以便在互联网中占据有利之地。

参考文献

[1]张振亭.电视新闻如何应对网络新闻的挑战[J].电视研究, 2002.

[2]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价[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7.

[3]魏炜, 朱武祥, 林桂平.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J].管理世界, 2012.

[4]2015电视媒体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EB/OL].http://www.cnadtop.com/focus News/2015/11/19/a632fe85-cdaa-41b4-ac61-3952a3e70ee5.htm.

[5]传播易:网络综艺节目广告投资成优势[EB/OL].http://mt.sohu.com/20160513/n449279850.shtml.

[6]魏炜, 朱武祥, 林桂平.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7]罗珉, 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15.

互联网商业模式重构 篇2

八车道一直致力于打造汽车后市场全媒体平台,旗下平台主要包括八车道汽保与汽配网、e车道商城、《八车道汽车后市场》、iautodata 汽车维修资料库及附加平台,后续还将建设车友互联平台,为中国汽车后市场打造一个资讯、技术和服务的综合平台,更为合作商(渠道商)提供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共同创富汽车后市场。

其中,e车道商城电商平台,采取“统一营销 分区采购 分区定价 分区管理 联合经营”的理念,为广大汽车后市场行业的商家打造一个全新的中国汽车后市场B2C商城。2014第十一届广州国际汽车后市场品牌展暨汽保设备展,即是一次整合行业资源的盛会,整合汽保经销商与4S 店的渠道资源,整合线下传统渠道与线上e 车道电商渠道;围绕客户或消费者,对各种资源、工具、手段和技术的综合系统化结合和组合,达到整合营销的目的。

对此,八车道运营总监谢田青表示,e 车道商城将通过全国200-300家分站,联合采购、自主采购、统一营销、分散服务、仓储配送等模式,在充分考虑汽保行业需要技术支持的特点、保护厂家和汽保经销商的利益、有效地解决区域保护与串货等问题的情况下,携手开拓更为广泛的经销渠道,改变汽保行业传统的渠道销售模式,改变汽保经销商严重饱和、价格战、利润越来越低等局面,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另外,借助八车道汽保与汽配网和《八车道汽车后市场》杂志,八车道将推广整合营销中的论坛、研讨、培训、公关、活动、促销、路演、巡回推广、媒介、展会、技术支持、互动交流等一系列整合营销服务的概念,可谓“秀色可餐”。

由八车道传媒和点金国际集团联合举办的“2014第十一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后市场品牌展暨广州国际汽车改装展、2014第一届广州国际汽保展览会暨e车道商城2014全国分站大会”,也会进一步促进行业渠道优化和商业模式重构。展会期间,将同期举办e车道全国分站大会、汽保经销商联合采购大会、4S 店和维修连锁机构一站式采购大会,以及多站新闻发布会等。经销渠道和商业模式在八车道全媒体平台的推广下,将从多方面思考,结合现有的模式,实现行业资源的整合。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人士将汇聚一堂,共同体验e车道商城商业重构模式。

特务头子 重构商业模式 篇3

以色列从1948年建国之后,就一直警报不断,几乎每隔十年,就要有一次战争。以色列的情报机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是在历史上却经常忽略重要的信息,犯了很多几乎是致命的错误。最有名的一次是1973年的中东“赎罪日”战争。就在这场战争爆发前3个月,以色列将军达扬(MosheDayan)还斩钉截铁地告诉《时代周刊》记者:“未来十年以色列的边境将固若金汤,不会出现大的战事。”

这些错误不只发生在遥远的过去。2006年,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对真主党发起了进攻,这是一次惩罚性的进攻。但是,打了6周之后,以色列突然败给了敌人,真主党夺取了一批以色列坦克、运输车,甚至用导弹炸坏了一艘战舰,作为战利品。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Nasrallah)在电视直播节目中声称,这是以色列海军第一次受到攻击。他就像棒球明星巴比(Babe)在打出一个全垒打之前,得意洋洋地向全场观众致意。无论是进攻失利还是防守失利,对于以色列人民来说,都是令人沮丧的。法卡什曾经告诉我:“有一次开会回顾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历史,有个发言人说起过去的30个关键性历史时刻,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报错了28次。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将军悄悄对我说:‘他这样说,只是因为他不了解那其余两次的情况。’”

法卡什的工作让他经历过以色列国防军最隐秘的事情。在担任情报部门负责人之前,他曾经负责过高度机密的以色列军方8200部队,这个部队招募了很多以色列最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情报和军事方面的工作。8200部队也做一些非保密性的工作,他们建立了大约60个民用的高科技公司,总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但是,他们还有很多迄今仍然保密的工作。美国的情报机构认为8200部队的工作是“世界一流的”,而且在很多时候“比美国超前许多年”。

法卡什在2006年那场灾难性的黎巴嫩战争之前干满了他的任期,他不仅避免了其前任的命运,而且成绩斐然,令人赞叹。他的情报工作异常准确。我们的一位共同的朋友,以色列政府部门的一位高官,称赞法卡什在其任职期间“料事如神”。在美国发动“伊拉克自由行动”之前的数月,法卡什将军委婉但急切地向其美国同行指出,美军进入底格里斯河谷之后可能遇到的情况。后来,他的预测几乎一幕幕出现了,但是,美国军方根本没有听进去。

了解“市场”,最重要的是“问对问题”

佛教的大师们说,为了悟道,你必须正心、正意、正行。如果你看世界的角度错了,那么永远也无法超脱。我在这里想要讨论的问题是,在一个革命的时代,我们如何正心、正意?如果在一个沙堆世界中,生活中的重要因素都必然是我们闻所未闻的,那么我们该如何了解这个世界?我们能不能从那些身处剧烈变动且能游刃有余的成功者那里学到什么?当世界的秩序看起来越来越失控的时候,这些问题是我们学会应对挑战的关键。如果你正在经营一个公司,操心着孩子的教育,或是谋划着哪个国家是你的朋友,哪些国家该扔炸弹轰炸,你该如何决策呢?稍后,我们还会讨论佛教大师们教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行动。但首先,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去观察。正如哈雷所说,如果我们不会观察,就会迷失方向。

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没有信息。相反,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信息太多,该如何去甄别有用的信息,尤其是海量的信息不断变化,很多信息是没有用处,甚至是误导的。我在美国和以色列的朋友都告诉我,法卡什之所以出众,不是因为他能干完任期,而是因为他有一种直觉,让他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间谍之一。“去跟法卡什谈谈吧”,他们总是这样跟我说。他能够从数据的迷雾中拨云见日,看清事物的本质。他们告诉我,法卡什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与众不同,有的时候,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要这样看,但是,这使得他在同行之中特立独行。你可以开玩笑地把他叫做以色列的绝地武师(IsraeliYoda),充满了难以解读的洞察力,不管怎么样,他的记录很说明问题。我的朋友们说,他似乎能够把世界上的不确定性转化为他内心的直觉。这种功力,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他是我在间谍的世界里面发现的最具有禅宗智慧的大师。

法卡什离开以色列国防部之后,到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暂时任职,他的办公室在研究所的二楼,房间不大,而且空空荡荡的。他一半时间做研究,一半时间和企业打交道,而这些企业,大多是在当年他负责的8200部队的麾下。一天下午,我们坐在一起品味苦涩的以色列咖啡,他跟我谈起当年做情报机构负责人的故事。他说:“2002年3月我接受这个工作之后,我首先问自己的问题是:‘我们可能在哪里出错?’我感觉我们可能会在两个问题上犯错误,一个是真主党,一个是伊朗。为了避免犯错误,我决定改变我们搜集情报的方式,改变我们的方法,以及我们过去整理资料的传统做法。”

他举了个例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放弃了所谓的内部来源情报,即那种勒卡雷(LeCarre)间谍小说中的内幕行动,转而倚重外部来源情报,比如卫星接收信号、窃听电话或阅读电子邮件。这一变化有很多原因,既是因为吉米·卡特反感特工人员黑衣潜行的神秘做派,也跟里根耗资巨大的高科技国防预算开支有关。这使得外部来源情报的分析技术越来越超过内部来源情报。随着间谍卫星发送回来的照片越来越清晰,窃听电话的方式越来越先进,美国和以色列的情报人员感到,他们能够知道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于是,他们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就能更好地洞悉敌人的一切。

法卡什并不认同上述观点。在他看来,这种做法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这种方法会让情报人员高估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他们不知道的事情。高清晰度的卫星照片并不意味着你对敌人的了解也更清晰。正如能够随时接受股市行情的自动收录机并不能够让你对市场的判断更准确。它们只是工具,它们不提供答案。法卡什说:“在一个不断变动的环境中,那些内部的因素发挥的作用最大。”但是,卫星图片看不到这些内在的因素,电话或信件中也很少会透露出蛛丝马迹。他说:“有时候我们觉得有些事情对我们毫无影响,但恰恰是这些事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你知道《纽约客》杂志曾经在封面刊登过一幅世界地图,其中纽约非常巨大,别的地方小得可怜。我们不能以这样的眼光看待世界,不能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

法卡什所做的最大改变就是承认以色列最多只能朦朦胧胧地认识其周围的世界。他认为,根本不可能对敌人的动向一览无余。如果一心一意想要掌握敌人的全部动向,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这样做只会分散你的注意力,甚至可能让你犯下致命的错误,你会忽视那些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是你不可能看到的,而不是那些你很容易看到的。他告诉我,以色列的特工人员总是试图关注那些时下和以色列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并希望尽可能地精确知道事实。这是一种自然的本能。当资源稀缺的时候,似乎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于看似最危险的问题。但是他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他认为,往往是一些和以色列没有直接的关系,或是以色列之前从未遇到的问题,才会导致最糟糕的结果,导致突如其来的冲击。法卡什眼中的世界,和巴克的沙堆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复杂。

法卡什说:“你必须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这对于一个像CIA这样庞大的机构来说,诚非易事。但是我们只是个小的机构,所以我们能做得到。如果问的问题不一样,答案自然也就不一样。”长年累月只关注一个问题,会让你对其他的问题视若不见。最后,你连自己关注的那些问题的答案都找不到。想想那些关注前苏联的情报人员,有几个猜对了答案?禅宗说正心、正意是悟道的关键,法卡什的这些感悟又契合了禅宗的另一个教诲:“问题就是答案。”你如何提问,你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都关系重大。法卡什感到,很多大机构,不只是CIA,还包括大多数官僚机构,比如IBM、财政部,都有个坏习惯,他们只会问错误的问题,以错误的方式在错误的地方寻找错误的答案。

法卡什说:“看看阿萨德。”他指的是叙利亚总统阿萨德(BasharalAssad)。如果你看看叙利亚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头三个问题似乎跟以色列都没有关系:第一,维持其统治的稳定性。在叙利亚执掌政权的是阿拉维派教徒,但是其在叙利亚人口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第二,维持其经济的稳定,这取决于叙利亚能否不断地向黎巴嫩输出劳动力;第三,黎巴嫩的政局。在叙利亚眼中,黎巴嫩就是他们的小兄弟,可以随意使唤,言听计从。只有在第四个问题上,似乎才跟以色列有关。30多年来,戈兰高地是以色列和叙利亚争执的焦点。但是,法卡什认为,叙利亚是否会发起进攻,取决于所有这些因素的汇总,而且还有一些他一时想像不出来的潜在因素。

假设黎巴嫩的经济陷入停滞,叙利亚的经济也不会景气,阿萨德就可以通过战争转移视线。2005年,真主党曾经在以色列的北部边界发起进攻。这和黎巴嫩的怨恨有关系吗?不是的。这其实是叙利亚和伊朗精心策划的。原因是国际社会对德黑兰和大马士革施加压力,要求其停止核武器的开发。法卡什观察的时间越长,对叙利亚的国内情况越了解,他就越相信,这些问题的奇特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叙利亚的决策。他对我说,“我们不能只是问‘威胁出现在哪里’。”等到你的边界上已经集结了一大批坦克,才意识到敌人会发动进攻,那就太晚了。你可能还在紧张地注视着这些坦克,但突然就遭到了来自海上的进攻,或是突如其来的空袭,或是你根本就想不到的其他进攻。

法卡什任职后,马上让他的情报人员去关注一些他的前任们会认为毫不相关或是并不重要的信息:贝鲁特的人们是否还上街购物(这将说明黎巴嫩的经济状况是否正常),大马士革的文化生活怎么样了?伊拉克在黎巴嫩的难民们的生活状况如何?他发现,这些问题令人着迷,因为它们时刻都在变化。这比他的前任跟他说的,应该关注“叙利亚的坦克都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有趣多了。有时候,他会故意制造一些紧张气氛,看看对手如何反应。他不只是在叙利亚这样做。一个朋友告诉我,法卡什曾经让进入伊朗的无足轻重的货物爆炸,或是包围安全的房子,仅仅是为了看对手会做些什么。这些做法看似与对手无关,但却能让法卡什更好地了解对手的意图。法卡什说他感到最有意思、最关键的是,问问题的方式不同,使得他的机构的工作方式也随之改变。新的问题迫使他和他的团队从新的角度观察,用新的方式思考。传统的情报报告,往往是先分析一国的军事状况,然后是该国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似乎这些领域彼此独立,互不相关。这是过时的思维方式。它们一定都是错的。

赢得“市场”的关键:先要去找人(变量信息),不能先去找武器(常量信息)

从2002年开始,法卡什开始用他的创新方式,关注以色列遇到的恐怖袭击。在这一过程中,他有一个重大的发现,改变了以色列反恐战争的全貌,后来,美国也开始向以色列学习。他用其可以调动的资源,包括8200部队的一些秘密科技手段,从不同的角度考量恐怖袭击。他不是简单地问:“下一次恐怖袭击会是什么?”他关心的是:“要是想向加沙地区汇入1万美元,需要多长时间?”“要想把炸弹的配件走私到巴勒斯坦的拉马哈,什么办法最有效?”他对探讨恐怖袭击为什么会成功越来越不感兴趣,相反,他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有的恐怖袭击没有成功。法卡什仔细地研究了这些失败案例的每一个细节。这是以色列情报部门的一次转型。法卡什发现,恐怖分子并不关心他们为什么会成功,他们最关心的是为什么会失败。他觉得,以色列的情报部门也要做同样的事情。

法卡什仔细地做了很多调查之后,有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在恐怖分子的网络中,有两个不同的流程。一个是进行表面的,用传统的间谍方式可以发现的,那些属于原教旨主义者暴力事业日常的工作:收集资金、招募人体炸弹、给清真寺的毛拉门提供新的说辞。但是,另外一个流程也在进行,这个流程深藏不露,难以发现,但是更加重要:在更深的层次上,恐怖组织在不断地变化。以色列有新的举措,他们就会有对策。法卡什认为,只有了解了这个深层的流程,才能了解恐怖团体。

这个流程中只涉及少数几个人,他们是紧密的核心,不断地创新和变革,同时改变着一个庞大的恐怖网络。这个核心里的人物是以色列最狡猾的敌人。传统的反恐政策,包括拆毁那些支持恐怖团体的人的房屋,逮捕大批哪怕只和恐怖分子有轻微接触的阿拉伯人,在通往以色列的道路上设置路障,等等。在伊拉克的美国反恐指挥官说,这些行动的目的是“坚壁清野”,隔断恐怖分子能够得到的支持。但这都是在攻击恐怖分子的外围网络。法卡什知道,这些行动都会失败。而且,他感到这些政策会弄巧成拙,玩火自焚,最后以色列的敌人会更加危险。法卡什告诉我:“我们每天采取的政策,只是使恐怖分子变得越来越有创新意识。”他停顿了一下,仿佛难以相信,接着说,“我们强迫恐怖分子不断进化。”

他提出的新问题至少能够告诉他,应该向哪里发起进攻,应该摧毁能够产生适应性变化的核心动力。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新的工具。法卡什和他的团队借鉴了电话系统管理和生态食物系统所应用的网络分析软件,寻找在恐怖分子网络中的适应性“节点”。法卡什的算法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网络,不管是铁路管理还是电话交换。他们试图找出敌人最容易攻击的薄弱环节。事实上,有证据表明,基地组织可能在使用类似的方法。2005年7月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在3个车站,而按照电脑软件的分析,这3个站点恰恰就是整个地铁系统最薄弱的地方。伦敦警方经过他们的模拟计算,发现攻击这3个车站是3.2亿个可能方案中的次优方案。恐怖分子似乎不可能通过随机选择找到这样的方案。

法卡什发现,一个恐怖团体可能会有数百名成员,但是,其中只有少数几个人拥有改变团体内部交流方式的技能,而这是在遭遇外部压力的时候最关键的地方。于是他将目标锁定在这些人身上。慢慢地,他找到了一种能够发现并隔离这些关键人物的办法。这究竟是什么方法?当我问他的一个同事时,他告诉我:“我真不想告诉你。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不需要决定是谁。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方法是什么,那就是暗杀特定人物。”

暗杀特定人物就是锁定在一个系统中最关键的那几个人,而不是试图摧毁整个体系。这是个费力费时的工作。为了暗杀一个特定的关键人物,以色列情报机构可能需要调动数百名人力,花费数百万美元。这也给以色列军方带来了一个伦理上的难题:比如说,为了杀死一个恐怖组织中的关键人物,可以容忍多少名无辜的平民被误杀?以色列国防部找了一群数学家研究这个问题,他们的计算结果是3.4个人。但是,没有人会对这个无情的数字和这种冷酷的任务感到高兴。这一策略经过不断地完善,发挥了超乎预料的效果。恐怖组织难以再壮大和进化,恐怖袭击的发生次数直线下降。

这给我们以启示,在以色列情报部门的档案库里,至少有数百个已经消亡的穆斯林恐怖组织的资料,这些恐怖组织都已经销声匿迹了。有些恐怖组织原本看起来很有可能成功:他们既有钱,又有很多愤怒的青年原教旨主义者。为什么它们没有成功呢?我们借用法卡什的哲学,反思一下这个问题,就会发现,答案是这些组织缺乏适应能力。生存下来的组织,比如真主党、哈马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则与之不同,他们是非常有效率的组织,他们逐渐成长壮大。如果你能够了解或是哪怕感觉到他们成长或变化的原因,或许你就能击溃他们。但是,首先你必须好好地审视传统的反恐间谍都干了些什么。

在过去的日子里,你可以从外部看出很多国际事务的真相。比如,如果你知道前苏联在前东德布置了多少辆坦克,那么你很容易就能推测苏联人的意图。法卡什认为这种观察事务的方法是会经常犯错的。这使得分析师们过分关注他们能看到的东西,而忽略了他们看不到的东西。他所倡导的方法是永远不要只关注一个变量。这个星期你又会关注伊朗电视台最流行的节目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观察什么在变化,观察一个社会的进展,并理解突然发生的变化会来自很多出人意料的地方(想想苏联的突然解体,或是安全气囊和电子游戏的结合)。这种新的观察事物的方式经常会让我们有新的发现,比如法卡什就看到了恐怖组织中的“进化核心”。

但是,到第二天,你就按照这种方法,把所有的事物都重新审视一遍,以便找到新的变化。你永远也不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想要知道的事情理解为固定不变的,这不是像你计划出去度假那样,把自己想准备的东西都列到一张单子上:内衣、游泳衣、太阳镜。武器检查专家戴维·凯(DavidKay)有一次跟记者伍德沃德(BobWoodward)解释,为什么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之后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说:“你不能拿着一张单子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你必须把这作为一项情报工作去做。先要去找人,不能先去找武器。你得先找伊拉克的武器专家、仓库保安、搬运工、可能见过这些武器的将领们、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这就是法卡什的策略:深入调查,找准那些变化的因素,永远不要用常规的思路问问题。

尽管法卡什是掌握直觉的天才,尽管他绝地武师般的睿见带来了极大的成功并让他难得地超然局外,但是,他的成绩只是个人的成绩。哪怕在以色列情报机构这个“小的”机构,他也没有办法让这种方法传承下去。他离职6个月之后,以色列向真主党发动了灾难性的2006年空袭。这一策略又是老的做法:瞄准看得到的真主党人,想消灭一个隐于无形的网络。真主党的对策恰如法卡什所预料的,他们在中途就改变了策略,新的通讯方式使得以色列难以追踪,新的作战方式完全超出了以色列国防军的预料,他们从未为此做过演习,甚至从未想到过这样的打法。以色列之所以战败,既不是因为空军的力量不够强大,也不是因为间谍卫星的图片不够清晰,同样也不是因为以色列军用地图上标注的真主党碉堡和导弹发射基地不够准确。发动进攻的时候,以色列将军们以为他们对真主党的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

他们说:“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但是,他们错了。错在什么地方?不是以色列的飞机,或是疲惫而未做好准备的地面部队的问题。是作战的计划出了问题。这次进攻瞄准的是真主党的外壳,但却根本没有对真主党伤筋动骨。法卡什跟我说,以色列军方的高层人士总是用一种非常错误的方法观察世界,这才是对以色列安全最大的威胁。这也提醒我们每个人,我们要看看自己是怎样看世界的,我们怎么才能做到更好。

互联网商业模式重构 篇4

“中国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传统产业。”按百度CEO李彦宏所说, 汽车业会是下一个被颠覆的传统行业吗?

对此, 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杨景认为, 虽然互联网在各行业给我们带来了创新, 但就整个市场而言还没产生摧枯拉朽之势, 唯有和传统厂商相结合, 才能带来真正的汽车革命。

近日, 苏州金龙举行“开启客车移动互联新时代——海格客车云战略发布会”, 会上出现了许多互联网大佬的身影, 如阿里巴巴、腾讯、华数传媒、UC优视等, 他们都是作为海格客车“云战略”的合作伙伴前来出席此次活动。互联网与客车制造商合作迹象的显现, 是否意味着客车的革命?

对于这一命题, 不禁让人想起4年前, 还是互联网在各行业刚刚兴起的时代, 苏州金龙凭借G-BOS智慧运营系统首先在客车行业发起“客车+互联网”的车联网概念。这一概念一扫过去传统的造好车, 将乘客安全、快捷地运送到目的地的做法, 而是从人、车、线出发, 为客运企业提供一种新鲜的管理体验。

此概念一经推出, 立刻在客车业掀起了一场革命, “行车宝”、“E管家”、“EMS”、“安节通”等车联网应用相继在各大主流客车企业亮相。

如今4年过去了, 互联网更是无所不在地成为改造乃至颠覆众多行业的力量。在过去的2013年中, 互联网为很多行业“洗了脑”。正如李彦宏所述, 传统行业甚至是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比如, 车载导航数年前还是个生意, 今天全部免费了, 没有人再为导航付费了, 这是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所致。互联网的意义在于, 它可以打破以往传统领域的隔阂, 创造新的生态, 并大大提高原有领域的体验和效率。

这种变化在苏州金龙身上得到应验。此次“云战略”在海格客车上的落地, 主要表现为云系统设备、用户上网流量、云系统设备安装、云系统设备维保服务等4项免费。这4项免费所呈现的场景是, 车内所有乘客可同时用手机免费上网浏览视频, 流畅轻松地看美剧、玩私人订制游戏、在线参与视频会议等。

这种创造了客车运营商/客户全新乘车体验的模式, 在负责这一项目的负责人戴永佳看来, 实则就是互联网思维的一次应用。他说:其实,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颠覆表面上看是因为技术变革, 但真正的影响却是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 迫使传统行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发生变化。说白了,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开放、平等、互动、合作”, “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 “互联网思维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互联网思维强调数据驱动运营”, “互联网思维下产品和服务是有机的生命体”, “互联网思维推崇服务即营销”, “互联网思维允许产品敏捷开发、快速迭代”。对于传统客车制造业而言, 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工具, 传统的产业链将实现重构;无论产品定义、研发、生产、营销还是服务, 今后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对于互联网与汽车企业的结合, 杨景认为, 互联网改变汽车, 不是单一的将互联网技术用在车上, 而是把互联网的技术和汽车企业共同构造成一个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是以一种新的方法将大家结合在一起, 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协同。这个协同环境可以让用户得到一个完全无缝的、基于网络的汽车驾驶乘坐的体验。

在汽车智能化、车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扑面而来的今天, 客车产品已经不仅仅是产品, 而更像是一个人/车合一的载体。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思维将深刻地影响客车产品的研发、制造和营销方式。

互联网商业模式重构 篇5

关键词:现代建筑;商业模式;审美;思维重构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197-02

一、现代建筑艺术审美

1.建筑艺术和审美视角

所谓建筑艺术是建筑过程汇总,遵循美学的基本要求,把美学应用于建筑过程中,使得建筑物具备观赏并符合人民的审美取向。建筑是时代的产物,建筑艺术体现出时代感和整个民族的文化导向。建筑艺术从不同视角是有区别的,有的强调纪念价值,如雕塑;有的强调功能价值,如陵墓;有的强调实用价值,如园林建筑。概括地说,现代建筑要求建筑过程和建筑物要体现时代审美和功能取向的一致性。

但是,建筑的实用和审美这两种功能在不同的建筑对象中有不同的体现。在不同的建筑上,根据其自身功能的要求,实用和审美的要求是有差距的:如学校建筑偏重的是建筑物的实用性,世博会场馆的建设更突出其时代美的需求上。一般来说,现在建筑既要外形美观,设计大气,又要安全节约,耐用实用。达到二者合理的比例安排。

现代建筑具备时空延展性,建筑的艺术要求和周边环境要相互衬托,交相呼应。在现代比较经典的建筑中,如“鸟巢”体育场馆与周边环境的相互烘托,即体现了建筑本身的宏伟,又使之在色彩搭配、环境的和谐上成为佳作。现代建筑要注意其时空的延展性,要考虑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美的冲击,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就必须盘延在高山上,才会有永恒的性格,如果这两样建筑挪动了地方,比如互换了位置,很难想象会出现什么样的观赏效果。

建筑只能反映一般的社会生活,不会反映出复杂的社会情感,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形态在建筑审美中无法得到体现,比如一种社会运动的发展在建筑审美上是无法精准表述出来的。建筑只有借助于外在表现形式,如夸张的表情,深度的颜色来描绘事件本身,至于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则有观赏者结合历史去做出判断。同时,它塑造的这个正面形象又是抽象的,建筑艺术的正面抽象性和象征表现性是现代建筑的又一审美特征。

2.建筑设计中的审美教育

建筑的美一方面需要审美者去审视,阅读建筑,另一方面则需要建筑师的高超技艺和丰厚的审美修养。一个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内心豁达的建筑师建造出的建筑物是观者在视、感、触上都能领悟到其深邃的内涵,反之,再好的质才、精巧的设计,往往只有外在的躯壳,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不能变成流传千古的佳作。有人说,建造需要心灵的呵护,意指此。

世界经典的建筑物,都是建造者花费大量的精力,凝聚建造者内在的心灵感悟,才使其在艺术特征、外在形象、艺术美感上达到完美的结合。优秀的建造者需要教育,需要培养,要让他们懂得建筑的意义,即不仅仅是造一个钢筋水泥的混合物,而是要建造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式;要让建筑者不仅懂得建造过程中的基本原理,更要让他们明白建筑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唯此,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建筑师,而不是一般的泥瓦匠。只有不断提高建造者本身的修养,才能真正激发建造者的灵感,丰富建筑本身的艺术修养,提高建筑时代美和审美价值。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却往往忽略了建筑者本身审美修养的教育工作,只要让他们懂得建筑的过程,即为训练合格。造成我们大量的建造者缺乏对艺术的审美导向,审美修养不高,缺乏创新和实践动力,往往关注建筑本身,不在意建筑的审美底蕴。由此,在建造者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其自身的修养是当前建筑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3.现代建筑审美意象

中国建筑艺术一直都善于运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赋予建筑无限的意韵。意象的一个特征就是象征,意象作为中国艺术创作者们内心自觉的审美取向,在建筑艺术中,尤其是我国的建筑形式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建筑意象是普遍存在的,是建筑的展现形式,是建筑物生命的体现。一个优秀建筑不仅仅表现物的庞大,结构的精巧,还在于其意象的表达,即“启发和唤醒”。建筑意象从一般意义上说,包含建筑本身的意象,即建筑“为何”,另一层意象则表现其展示的丰富内涵,即建筑的“生命”。这种意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在表现与本身内涵的相互关系。

在中国优秀建筑艺术中不乏意象表现好的建筑形式,中国建筑即看重建筑外在“意象”要求,也突出其审美的指向。在传统建筑中,意象就表现为“象征”的一般形式,我国魏晋时期的美学家王弼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周易略例·明象》)这里表明了以“象”求“意”的审美思想。

二、商业模式下的现代建筑

1.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设计的趋势

商业模式是20世纪2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学说,对于经理人来说,商业模式意味着他们拥有了一系列全新的方式方法可以用来规划自己的企业,每个行业现在都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商业模式。以前所有公司的商业模式都大同小异,只要确定进入一个行业,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但是在今天,仅仅选择或者说确定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是不够的,你需要设计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才会得以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成功商业模式的快速复制,迫使所有公司必须不断地对现有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以此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对一个公司来说,必须深入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和组成商业元素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赶在自己特有的商业模式被复制之前重新审视并再次进行创新。

在当代新经济大潮的建筑活动中,新领域、新形制、新规模的建筑创造很多,比如绿色节能建筑、智能建筑、超高层建筑等。但这些建筑的艺术性和文化性相较古希腊时期的建筑,逊色太多。

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文化艺术是以建造者的本土文化的表达方式,在其突出对建筑材料的追求中,要展现出时代进步的印迹和发展的形态,现代建筑的文化艺术性是建筑师以特定的方式、形态展现不同时期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历史特征。所以,建造者既要仔细研习建筑的基本功,也要钻研本土文化,使建筑形式有时代印迹,更有本土风格。

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要坚持本土文化的创作思路,立足本土文化,融入民族文化的意象,同时博采众长,借鉴和吸纳外国建设文化和设计思路。总之,在商业模式下的现代建筑既要有民族特色,又兼备商业运作的特征;既能让本国人喜欢,也能让外国人接受和认可;既要与周边环境相互烘衬,又要凸显建筑本身的与众不同;既要建筑物风格本土化,也要兼备走向世界的能力。

2.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美学表现

现代建筑美学的表现形式即建筑美学和艺术美学的融合,具有价值和人文双重性。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美学一方面如同其他艺术作品一致:具有观赏性和品味性,另一方面,建筑美学又具有美学品格:凸显审美价值和美学功能。

一是商业模式下建筑美学的自然美的流露。建筑美学在任何环境中都要显现其固有的建筑美,即建筑物自身的美的表现,如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互衬美,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美,这是商业模式下建筑美学的自然表现。

二是凸显商业运行模式下建筑美。表现在现代建筑在商业运行模式下,体现出的时代特色和商业价值运作。如,现代建筑的“高技美”融合了建筑特色和商业运作痕迹,更符合人们审美的标准和商业销售模式,把商业价值和建筑美有机的融合。

三、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与审美思维

1.现代建筑审美思维及心理建构

现代建筑突破传统建筑狭隘审美要求,更注重建筑本身对人的心灵的冲击和震撼。现代审美心理分为表现心理和内观心理,前者表现为建筑物本身外在的“视觉、触觉”感受,也理解为建筑造型的外化形式;后者表现为建造者的内心建筑预期,建筑物对观赏者心理的影响和掌控上,是内在的表现形式。

从建筑心理上来看,无论是审美中的表现心理还是内观心理都需要建筑物甚至是建造者与观赏者的相互沟通才能实现。建筑的表现心理观赏者通过感觉、触摸就能与建筑进行互动,好与坏,喜爱与厌恶也很容易在欣赏着身上体现出来;而内观心理则要隐晦的多,不仅需要观赏者用心去观赏,更需要了解建筑的历史,建筑的背景以及建造者的经历,才能真正了解建筑,才能体悟建造者的内观心理,才能用美的眼光审视建筑本身。

总体上看,现代建筑越来越重视建筑的结构主义倾向,对建筑的结构,材料的重组都趋于完美,但是,再完美的艺术表现也要借助于人的思想,通过人的整理、修改,在建筑体现出来,建筑外观可以千奇百怪,但建筑内观则永恒不变。

2.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审美思维重构

商业模式现代建筑的审美思维重构首先是人的思维重构。建筑的生命力在建筑的时代美与人的审美趋于一致,与时代文化相交融。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建筑形式如何更新,表现手法如何夸大,建筑生命的永恒在于思想的表露。建筑思想的展现其实是建筑者的思想外露,所以,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审美思维重构首先在于人的思维重构,人要改变对建筑艺术呆板的印象,实现建筑与人的思想相结合,凸显建筑永恒的性质—建筑是人的建筑,要表现人的思想。

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美学重构要深入生活,思考建筑美的大众需求。现代建筑的美学重构问题要考虑建筑的时代特色,即商业背景下的现代建筑的特点。在商业模式下,建筑风格、建筑特点及内涵表现形式都要打上商业的痕迹。在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的美学重构要考虑大众的需求,大众的审美层次。艺术要来自生活,来自群众,在生活锤炼,打磨,被群众接受、认可和喜爱,才兼备运作和审美价值。

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美学的重构要有序进行。现代建筑美学的重构问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要坚持有序的原则。建筑活动从建筑思维的构想、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建筑的实施甚至包括建筑后期的效果评估都是在规范的程序下进行的,打破有序原则,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可能会出现功利化的速成建筑形式,而失去了建筑本身的价值,其自身的艺术水平和表现出的思想都极为苍白。

总之,现代建筑的美学与商业运行是分不开的,审视商业模式下现代建筑美学问题,重构美学标准是现代建筑更具时代特色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柴瑞林.建筑设计中的审美教育[J].专题研讨,2010,(7).

[2]张莲芝.现代建筑审美心理建构之探析[J].山西建筑,2001,(6).

[3]毛白滔.伦理功能下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审美维度塑造[J].山西建筑,2010,(26).

重构代理商的商业模式 篇6

杨驰升认为对于代理商这一大群体来说,当前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培养有实力、有能力、有执行力、有抗打^力,诚信、专_、勇于担当的代理商。

从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整个工程机械产业链涉及的所有环节形势都不容乐观。用户没有工程、没有收入保证,导致无法按时还款甚至完全无法还款,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巨大。代理商全线亏损、市场下滑,艰难维持着运营。而制造商的现状是过剩的产能、巨额的负债和告急的现金流。对于代理商这一大群体来说,当前的核心目标就是要培养有实力、有能力、有执行力、有抗打击力,诚信、专一、勇于担当的代理商。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代理商必须主动做出改变,才能保全自身。

创新服务模式

代理商要有创新的服务,在产品制造方面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那么,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在服务方面能不能同样提出类似工业比4.0的概念?这个概念应该包括定制化、多样化服务,还有最基础级的三包服务。

整合资源

在新时期,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代理商应该怎么做?

一方面需要整合业内资源。包括整合优化自身业务,扩大代理区域,丰富互补品牌,共享管理资源,用足渠道硬件。另一方面是行业重组。合资合营,联合联盟,做到优势互补、互联互通。

E代驾和徐水模式

代理商现在的处境非常艰难,很多规模较小的代理商无法继续,濒临退出。那么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极有可能是人力成本,现在劳动力越来越贵,这是造成代理商入不敷出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代理商,应该学习E代驾模式和徐水模式。E代驾没有司机,因此没有巨额的人力成本投入。徐水有一对夫妻,他们只负责给挖掘机换履带,除他们二人以外没有员工,更没有服务人员,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2个人一天可以挣1200元。这个模式给我的启发是:现在社会化资源非常多,我们什么都想做,却什么也做不好,不如专心干好一件事。

呼吁与建议

对于代理商,我有3点呼吁和建议.

一是淡化占有率。短时间的市场占有率高并不能说明产品被用户所认可。我们要回归商业本质,我们希望行业制定一个科学的考核体系,来评价企业是否可以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是淡出信用销售。过去代理商做信用销售,没有小额贷款公司参与,都是企业自己做,并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化资源。代理商=金融信贷公司+担保公司+讨债拖车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新产品使用测试公司+……且客户违约成本很低,执法部门监管不力,代理商本身的工作也不到位。我建议,行业厂商可以拿出一定的补贴,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把这些对于自己来说比较棘手的问题交给专业的金融公司来解决。

三是重塑厂商关系。制造商要给予代理商独立人格及自主经营的权利,使代理商在开展业务时不会束手束脚,更加灵活自主。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之重构 篇7

1.发展现状

当前的商业银行从盈利模式角度看, 发展方向和重心主要在于利差型模式, 而导致这一盈利模式现状的主要原因, 包括中间业务的单一化、市场准入政策的限制、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等。如果不解决这些限制性因素,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结构将很难有更长远的发展。

2.营运特征

第一, 由于商业银行的系统化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发展阻力大, 导致目前商业银行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人才队伍、经营效率、管理机制、激励政策等各个方面因素都影响着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和盈利水平。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效只停留在形式上的改造完成, 而核心方面的思想、体系等还远远低于商业银行权责明确、自主经营的改革目标。

第二, 通过研究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发现, 国外银行、证券、保险这三大金融领域的很多资源, 都已在一定程度成熟的市场进行交流和共享。但是,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由于发展水平不足、相关市场不完善、没有合理的法规政策的保障, 仍然实行风险较低的分业经营制度, 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始终无法与整体的金融发展体系很好地融洽为一体, 不利于更高水平的发展。

第三, 尽管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 商业银行在风险监控、利润导向、产品营销、内部激励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值得注意的是, 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当今国际经济市场情况瞬息万变, 而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完善程度与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很好地应对这些变化。

第四, 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主要依靠于利差收入, 其份额占银行利润高达66%左右, 这表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单一, 通过多样化渠道盈利的能力较弱, 业务发展范围仍然有待于扩展。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之重构

1.发展战略转型

第一, 树立合理的资本约束观, 摒弃以存贷款为盈利核心的单一经营方式, 把银行整体绩效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 以资本约束观念指导银行发展。

第二, 树立长期绩效观, 将市场、风险、成本、利润等经济要素整合统一起来, 制定银行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努力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资本结构最优化、银行发展可持续化的目标。

第三, 树立现代化的金融服务观, 始终将客户的利益放在工作核心的重中之重, 从金融产品设计、产品营销推广、金融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 努力提升客户的满意程度, 树立服务口碑, 不断提高市场覆盖程度。

在转变管理观念的基础上, 商业银行还要努力创新经营理念并改革经营体制, 使银行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符合市场化的金融市场的要求。以更加优化的资源配置, 实现最大化的自身价值;以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结构, 应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 使银行的经营结构和盈利模式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2.加强中间业务发展

第一, 加大中间业务拓展的资金投入。商业银行的不足, 主要体现在中间业务种类较为单一、业务整体规模较小且质量与先进银行质量水平差距较大。因此, 必须加大对中间业务发展的资金投入。在进行中间业务投入扩展之前, 必须做好合理科学市场调研, 通过分析不同层次客户的切实业务需要, 进行有针对性的中间业务投入, 防止资金浪费。同时, 在金融产品宣传、推广、服务等方面也需要不同程度的资金供给, 使银行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 并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和盈利来源。

第二, 创新中间业务经营理念。商业银行的发展要时刻秉承创新的经营理念, 这样才能在较为饱和的市场寻找业务发展的缺口。比如, 银行卡办理业务, 除了结合自身的存取款等业务, 还可将业务领域拓展到其他范围。以企业资产管理业务领域为例, 商业银行应重点推广资产管理业务, 同时推进投资银行业务及现金管理业务, 将资产管理业务重点转移到丰富产品上,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客观需求, 针对具体化的客户意愿来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资产管理产品方案, 优化资源配置, 使企业各项资产发挥最大的效用。

第三, 创新代理和租赁业务。在代理业务的创新方面, 主要注重两种业务的重点发展:一是代收代付业务的整合管理, 努力提升其专业管理水平, 降低业务成本, 实现规模化收益;二是创新代理业务产品的发展, 将业务发展的长远眼光发展到外汇业务领域, 努力深化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发展跨境资金业务, 利用资金杠杆与金融工具为银行以及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 降低银行资金成本, 提升银行利润空间。

我国在租赁业务发展方面还不完善, 但是商业银行相比于民间租赁企业, 拥有不可比拟的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因此, 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合理利用资金杠杆, 开展经营租赁、商业租赁等业务, 提高银行闲置资金的利用率, 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3.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第一, 细分客户市场, 提供差异服务。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 几乎所有类型客户的需求都有一定的满足, 因此在这种竞争背景下, 如果想占领市场, 就必须对客户需求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更加精准的细分。比如, 按照财务状况细分、按照年龄层次细分、按照工作性质细分、按照风险承受能力细分等, 努力寻找还未饱和的“蓝海”市场并抢先占领该市场, 为该细分市场的客户根据具体需求“量体裁衣”, 制定符合其要求的金融产品, 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努力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防止其他银行跟风进入该市场后导致市场份额和利润份额流失。

第二, 金融便利推广, 提升服务水平。金融体系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的越来越紧密, 导致居民出行也越来越依赖于银行系统的服务。为了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必须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化程度, 使所有的客户群都能够方便快捷地享受银行服务, 如在商业繁华区设立服务时间更长的金融便利店等。在居民社区设立面向居民和中小商业企业的社区银行, 使居民和商业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办理个人贷款业务、个人理财业务、金融咨询等初级业务, 这种方式有利于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扩展业务范围。

第三, 打造品牌特征, 明确自身定位。随着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同质化的服务已无法使银行在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因此, 商业银行必须参照商业企业竞争的模式, 合理精准地对本银行做出市场定位, 并加大宣传、树立品牌形象的力度, 在客户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口碑, 使客户在产生办理该相关业务的意向时第一时间能够想到本银行, 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市场份额和盈利空间。比如, 兴业银行的“钱大掌柜”, 通过一系列的媒体推广、营销运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使客户在产生理财意愿时能够在脑海中反映出兴业银行的产品和品牌, 大大提升了兴业银行在理财产品市场领域的市场份额。

4.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与国外的银行相比, 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市场活跃等因素在资本金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但是这种优势并未转化为核心竞争优势。即便是商业银行占比最大的存贷款业务, 也只是局限在国内发展。而在国际资本市场方面, 由于资金成本限制、地域政策保护、境外机构的缺乏, 都导致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难以在广阔的国外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 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能力。

商业银行打造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改造固有的价值链结构, 充分结合外部市场环境, 在过去以盈利能力发展为目标的单一发展体系的基础上, 添加“竞争能力增长”这一发展目标, 形成价值双链结构, 对外提供优质服务, 对内实行科学管理, 内外结合推动双链目标的实现。

商业银行还要制定详实的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 并以此为指导, 以市场分析为导向, 制定本银行的发展重点核心领域, 提升战略管理水平。同时, 还要注重从产品研发到金融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占领竞争“制高点”, 扩大业务市场覆盖范围, 提升盈利能力。

摘要:发展战略转型、加强中间业务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 是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重构的重点。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重构

参考文献

[1]吴杰.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14.

[2]曹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13.

互联网商业模式重构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体育社团,重构,体育教育,基础体育

高校的体育教育作为我国基础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训练中有着及重要的地位, 毕竟在高校学习之后, 绝大部分学生就会走向社会, 面临社会的考验。所以高校的体育教育负担着超乎于其他任何阶段的任务, 而高校中的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一个组织与活动实体性的组织自然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即利用自己的自发性、服务性等特点的天然优势, 组织人员, 展开活动, 提高校园内的各项运动的技术水平, 提升学生体质最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的社会中互联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实际上这也意味着传统的社会集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 尤其是在高校中, 大学生们对于互联网处于一种即对其利用而又被其影响的状态。那么, 作为高校中的体育社团, 传统的封闭式的训练已经不很适合其提升和发展, 开放包容才是一个体育社团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又是一个自由而又开放的平台, 因此, 要打破封闭、实现包容, 互联网是一个必须利用, 而且必须利用好的工具。简而言之, 就是要把互联网技术与体育社团活动紧密联系到一起, 使它们在这个网络时代中成为一个共同体。

1 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社团工作面临的机遇

当代很多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还是很有兴趣的, 但苦于不得其法, 难入其门, 又由于害怕不适当的锻炼方式会对自己有所损伤, 所以会求助于网络。但是相应的网络内容的开放性、共享性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得到一些借鉴意义的同时, 也难免有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的现象, 而这就是高校的体育社团应该解决和处理的问题。因为高校体育社团毕竟是拥有较多的体育资源的一个高校组织, 这些体育资源有一大部分是处于闲置状态的。利用互联网既可以使这些闲置资源得到最大范围利用, 同时也可以服务高校的广大学生, 并在此过程中达到社团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 使体育社团的结构更加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可见, 这是一个利人利己的契机。

2 互联网的应用对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的作用

2.1 促进体育社团与其他社团以及各个体育社团之间的交流联系

在广泛普及与使用互联网的条件下, 高校的校园中可以通过对互联网的利用来建设并完善各大社团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通过不断的沟通与共同的摸索在校园内建立一个囊括各大社团的信息联络平台, 一方面在促进各大社团自身的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各个社团在沟通、联系下共同开展工作, 互相提高工作效率, 同步完善工作模式。

2.2 促进了各高校之间的体育社团的互动和联络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 使得校际之间的联络变得不再十分繁琐。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 各大高校之间都可以轻松的进行沟通、研讨以及共同举办组织活动。就体育社团这一方面, 例如:2015年的“解放日报”杯上海高校大学生网球赛暨锦标赛, 就是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体育局、解放日报共同主办,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全市30所参赛的各高校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协商, 举办的贯穿全年的网球大赛, 也是上海市高校间首次以三阶段联赛形式呈现的大学生网球比赛。高校之间频繁的交流互动, 增加了各大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 也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体育生活, 从而更加促进了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 提高了社团的地位和影响力。

2.3 拉近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的距离

体育社团不仅需要提高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的专业体育技术, 更要将学生更多的代入实践活动中, 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而在新时期, 通过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将高校体育社团置于开放、自由的社会体系和保守、严谨的校园文化体系之间, 可以拉近社团与社会的距离, 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从而在拉近高校体育社团与社会的距离的同时不断突显社团的价值。

3 针对高校体育社团模式重构的建议

3.1 传统体育社团与“网络体育社团”并重

网络体育社团提供了许多独特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 以及丰富的活动宣传组织形式。但是同时也应该配合传统的体育社团模式共同发展。在传统的体育社团模式中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组织仍然应该应用于大学体育活动中。在发挥网络社团的交流、联络能力较强的一方面, 同时发挥出传统社团的组织、实践的能力。因此, 应当使二者并重, 不断利用网络社团的优势, 更好的辅助实体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宣传、组织和实践等活动。避免片面重视网络社团的发展, 导致问题的出现, 从而进一步促进体育社团的不断发展。

3.2 建立健全网络化体育社团不断规范的制度

在网络化飞速发展的现在, 网络化社团一经创办, 必将受到许多同学的欢迎和喜爱。同时, 这种情况也就会使得更多的网络化社团新建。但是由于网络社团建立的成本低、速度快以及所需资源少等特点, 必将会有许多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质量差、素质低的网络社团出现。因此, 建立健全使网络化体育社团不断规范的制度就必须与网络社团的建设同步展开。在注册和考评时提高对网络社团的审核要求, 务必做到每一个社团都可以做到有助于提高并丰富高校学生的体育生活, 从而建设一个完善的服务学生社团平台。

3.3 培养和选拔适合网络体育社团发展的新型社团干部

社团干部是社团的发起者、组织者以及管理者。不同于传统的体育社团, 网络社团更加需要一些懂得并会使用现代网络技术的干部来组织并管理社团的业务工作以及日常活动。在社团创立之初, 创始者就应该寻找志同道合并拥有着互联网技术的同学一起开办, 在之后的社团发展中也应该本着这一原则, 选拔社团干部, 以此提升社团业务水平, 完善社团工作方法。

4 高校体育社团的网络化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4.1 过度的文宣气质

由于高校体育社团的网络化。社团中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宣传活动;从而就会在社团中渐渐地出现一批从事编辑撰写活动宣传的文字工作者。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这些文字工作者的地位与发言权也就会不断地得到提升。这一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 整个体育社团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实践活动能力会潜移默化的下降, 最后体育社团出现了过度的文宣气质, 这将极不利于整个社团的发展。

4.2 社团构架分裂的冲突

在网络化的体育社团中就会有:一套班子从事着宣传等的文字活动;另一套班子从事着组织体育运动的实践活动的现象。两套班子一体并重, 地位的平等化使得在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社团整体理念上可能出现究竟是以体育宣传活动为主还是以体育实践为主的观念冲突, 最后导致社团构架甚至可能产生分裂的征兆。在两套班子不断地争论中就对社团的领导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平衡两者关系这一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网络化的体育社团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共同产物, 它在组织、交流、宣传、实践等各种形式上改变着传统的高校体育社团。将高校体育社团网络化不失为对传统社团进行改革的一种可行方法, 但是如何进行社团模式的重构以及在这过程中还将面临着那些问题就需要体育社团工作者的深入研究与发现, 不断寻找新方法、新技巧, 并将之应用于高校体育社团的网络化改革中, 从而不断促进传统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

5 结语

该文就作者在高校体育社团改革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依据作者自身的观点和看法, 具体阐述了:互联网时代高校体育社团工作面临的机遇、互联网的应用对高校体育社团建设的作用、高校体育社团模式重构的建议以及高校体育社团的网络化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四个问题, 并介绍了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具体观点及看法。但是, 就目前而言, 高校体育社团的网络化进程仍然处于试行阶段, 全国也只有少数学校实行了这一改革方案, 所以文章中的观点可能还需要广大的社团工作者不断地商讨和改善。仅希望该文能为高校体育社团改革工作提供一点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殷为民, 郑蕾.对信息网络时代高校团工作的思考[J].科学教育论坛, 2006 (2) :89.

[2]袁秀川.试论大学生网络社团及其管理[J].大众科技, 2005 (8) :167-168.

[3]李忠晓, 荆莹, 赵新安.准确把握精确分析正确引导—促进大学生网络社团健康发展的三个层次[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Z2) :42-43.

[4]龚正伟.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5]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6 (1) :1-7.

[6]刘强德.我国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 2006 (3) :78-79.

[7]刘志明.高校学生社团现状分析[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 2000 (4) :111-113.

[8]刘钦锋.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与建设的对策[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2) :60-64.

[9]王庆, 何佳.谈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工作建设[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30-34.

典型互联网商业模式研究 篇9

关键词:商业模式,Google,Apple,范式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运营商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并使其成为真正的巨型企业, 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在对互联网发展现状与典型互联网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网络与企业生态系统分析的方法, 深入研究互联网运营商的商业模式, 进而把相关分析和结论延伸到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中, 对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选取了Google和Apple这两个既具有典型互联网代表性又拥有截然不同商业模式的互联网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以求通过深入的对比分析, 更好的探究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特点。

该文的第一章首先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概念进行了剖析,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范式分析模型;第二章是对Google商业模式的深入分析;第三章对Apple的iphone商业模式进行了分析, 并与Google商业模式进行了对比;第四章基于前两张章分析结论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共有的核心特点进行分析;第五章为该文结论。

1 商业模式范式分析模型

1.1 商业模式综述

商业模式在当代企业竞争中作用日趋显著, 理论界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与市场竞争研究的热点。目前相关研究对商业模式尚未有统一的明确定义, 但有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概念阐述, 该文对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把其中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分成体系论、价值论、盈利论和整合论四类。

在体系论中, 认为商业模式应包含战略目标、价值主张、收入来源、关键成功因素和核心竞争力这几大要素[1];在价值论中, 商业模式则包含定价模式、收入模式、渠道模式、商业流程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商业关系、组织架构以及价值主张这几大要素;盈利论认为商业模式是解决应为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应为哪些顾客提供价值、如何为该价值定价、谁应为该价值付费、为提供该价值应该采取什么战略、如何提供该价值、怎样保持优势的一揽子方案[2];整合论则认为商业模式应包含产品、顾客界面、基础设施管理和财务四大要素。

除此以外, Osterwalder与Pigneur提出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在概念上和框架结构上的实现, 并为企业过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3];欧洲Teleno研发小组提出商业模式时特定的汇集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 最终传递给客户增值的商品或服务的业务流程与其核心环节的抽象。

综合上述对商业模式的分析和定义, 该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以满足客户需求, 实现客户价值与企业价值的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商业模式包含了企业战略、盈利模式、成本战略、人才战略、内部运营管控, 其有效性、价值实现能力和生命周期受到外部相关产业环境、用户需求发展与内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1.2 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发展背景

前文分析中可知, 企业商业模式的实现必须考虑外部环境、需求发展与内部能力的协调, 因此, 对互联网典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分析首先需要对互联网时代环境, 经济环境, 竞争模式和用户需求发展进行分析, 才能从根本上明晰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产生的基础和发展方向, 为该文构造商业模式分析模型提供依据。

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出现了重大变革, 可归结到如下几方面:

1) 全球一体化:网络信息交互带来的生产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消费分工全球化, 其本质是信息、物资及人力等各种资源的迁移成本迅速降低, 逐渐实现一个扁平的地球。

2) 知识革命:互联网促使知识的加速传播, 加速了知识的更新速度, 使知识爆炸与经济发展直接联接, 改变了传统的竞争和发展模式。

3) 错位竞争:企业竞争已不仅是对传统资源占有的竞争, 由于信息资源的开放和知识革命, 小企业、甚至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和大企业竞争的能力。

4)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相反, 网络经济极其重要的特征是边际效益递增, 其单产品生产营销成本随着用户规模增长不发生变化甚至快速降低, 经济价值则呈几何级数增加。

下面对当今时代和文化发展环境下的用户需求特点进行分析:

1) 时代特性:当今时代特性崇尚个性化和多元化, 与网络时代的联接的有机性和节点的离散性相契合。

2) 矛盾的需求:信息需求的开放性与个人信息的隐私性并重, 对主流价值的认同与批判并举, 对围墙花园存在的矛盾心理。

3) 长尾理论:人们的选择越多, 自由就越多;人们选择的成本则越低, 自由就越容易。当长尾理论与互联网相结合之后, 实现了以最小的选择成本, 提供最多的选择机会。由此互联网客户需求中长尾部分的至关重要。

结合上述分析, 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商业模式首先需要适应网络经济特点, 理解网络时代用户需求的特点;能够利用互联网, 吸引用户,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能够利用互联网, 提升用户价值实现水平, 并同时降低实现用户需求的成本。其次, 成功的商业模式在独特价值实现的基础上, 必须难以模仿。同时, 在互联网时代, 单纯依靠技术领先和资源优势已无法确保此点, 竞争的形式已经从单纯的新产品、新技术及其后的价值链竞争, 发展到了价值网络的竞争, 价值网络也是扁平化趋势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价值网络, 对竞争对手来说往往是难以复制的, 从而能够较长的保持竞争优势。

1.3 商业模式范式分析模型

结合前文的分析思路, 该文建立了如图1的商业模式范式分析模型:

该文建立的分析模型基于研究目标的商业模式的直观现象与内在价值实现, 从价值实现和系统体系两个维度进而拓展到内部性、外部性、结构性和整体性4个分析角度, 深入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进行分析, 进而对其商业模式“范式”分析结论进行评价。

内部性:基于核心竞争力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独特的价值创造模式;

外部性:基于价值网络的竞争, 与企业生态系统定位实现全价值网络 (链) 的竞争优势与最优价值实现;

结构性:特有的价值创造模块和资源的独特组织结构, 从而实现难以复制性以建立竞争优势;

整体性:实现价值网络建立整体竞争优势, 使某个商业模式与企业整体理念与发展策略有机结合。

后面章节中对Google和Apple商业模式分析将基于此模型展开。

2 Google商业模式

2.1 商业模式分析

目前Google的核心价值模式是:搜索+信息应用+广告, 其关键是让用户的网络应用更多的通过Google实现。

下面将应用商业模式分析模型对Google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内部性分析:在核心竞争力方面, Google有着具有技术领先的谷歌算法, 降低了用户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的成本, 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Google品牌是网络开放和网络技术的代名词, 用户对Google“不作恶”的企业理念高度认同, 从而有着极高的忠诚度。Google始终坚持与用户搜索内容直接相关纯文字广告, 同时广告的精确投放不依赖于用户的个人信息, 而只依赖于用户输入的搜索关键词, 实现了信息开放需求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平衡;广告竞价不仅看广告商的出价, 也同步考虑其广告每次用户点击带来的盈利, 从泛化广告到精准营销, 兼顾了顾客与广告商的利益最优化, 这也体现了知识产生知识的特点。

外部性分析:Google通过组建联盟和商业收购, 打造其庞大的价值网络, 外部通过Adwords和Adsense拓展其广告联盟, 以android为核心建立手机开放联盟;内部基于明晰的发展思路与战略发展规划, 积极收购公司发展所需要的相关企业与专利, 为Google打造全方位的用户需求实现能力, 奠定了基础。Google通过庞大的用户群、领先的技术以及低成本的服务实现确立了其在价值网络的主导地位和生态系统的优势定位。

结构性分析:Google信息服务从互联网信息开始, 逐步拓展到书籍信息、视频信息、社会交往、地图信息等, 结构完整、步骤明确的践行这“组织起世界上所有信息”的愿景。从搜索引擎开始, 发展到Google地图、Gmail、Youtube, 云计算、android、GoogleApps, 让用户的全部需求能够通过网络实现。Google在技术层面通过先进的算法和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支持, 让其他竞争者暂时望尘莫及。Google搜索, Google地图, Google Apps, Google云计算, 在保持其技术领先性的同时通过信息服务形成的有机的整体, 从而确保了Google在企业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定位。

整体性分析:从单纯的网络信息搜索, 向全面的信息服务发展, 提供包括信息、广告、书籍、地图、图片、视频、社交、电邮、办公等;从“点击一下就可以离开”到“欢迎进入星球Google”;所有的服务都整合到Google的网页, 用户只需要登录Google就能够迅速的得到所要的服务。随着iGoogle的发展, 用户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打造最舒适的需求获取环境。通过云计算技术把数万至数十万台廉价CPU和硬盘组成服务器, 协调全球的服务器成为“一台机器”并行处理计算需求, 配合以高速光纤连接和互联网接入、以及廉价的电力和制冷, 打造高效的“信息核电厂”, 使得Google完成一项运算成本仅为普通公司的十分之一。Google把服务内涵、服务方式、服务提供、技术及支撑通过统一的价值观与理念凝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从而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强大竞争力。

2.2 Google商业模式“范式”分析结论

Google通过“开放”与“不作恶”的理念宣传, 顺应了用户在网络时代对信息获取和信息服务提供的期待, 从而得到全球众多用户的支持, 其价值观为用户所肯定。在最优信息获取服务的基础上, 通过应用的不断丰富及网络技术的进步, 引导用户需求通过网络远端实现, 减少用户对本地硬件软件的依赖, 彻底改变现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基于Google的技术优势构建以Google为核心的价值网络, 打造了一个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借助其价值网络提供全方位功能实现能力, 从而确保难以复制的强大竞争力, 让用户的所用需求都可以通过Google服务得以实现。

3 Apple商业模式

3.1 商业模式分析

Apple公司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 目前全球电脑市场占有率为3.8%, 凭借iphone手机的巨大成功, 苹果公司市值在2011年8月10日已超过埃克森美孚, 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因此, 该文将主要对iphone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iphone核心价值创造逻辑:终端+内容+通信费分成, 其关键是培育并掌控独特价值取向的用户群。通过应用商业模式分析模型对其商业模式的分析结果如下。

内部性分析:Apple在美国电子产品市场一直占有相当数量的用户群, 其工业设计与审美品位为用户广泛认可, Apple致力于生产工业化时代的艺术性产品的理念使其拥有很高的用户忠诚度。同时Apple作为美国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其总裁Jobs的个人影响力与个人魅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Apple强大的设计能力、品牌优势、最新技术集成及用户超强体验保证了iphone的强大竞争力。

外部性分析:iphone通过终端供应、内容应用供应及系统平台三位一体, 确立其价值网络的整体竞争优势;与运营商合作扩展渠道, 进一步完善其价值网络, 同时依靠品牌吸引力及App Store模式确保其在价值网络中的主导地位。在美国, Apple能部分掌握手机用户的数据库信息, iPhone使得独立ISP得以绕过运营商提供服务, 削弱运营商对服务提供商的控制, 直接提升了iphone在价值网络中的地位;其safari浏览器可以使所有的互联网内容搬到iphone上, 削弱了运营商对内容提供商的控制;在现有的价值网络和生态系统中, Apple具有极大的控制力, 占据了生态优势位。

结构性分析:Apple把原有iTunes成功的应用方式和服务模式移植到iphone上, 通过App store持续提供基于iphone的各种应用于服务, 因此不断产生新的利润点。从某种意义上看, App store是iTunes的演进和升级。Apple整体品牌吸引力及用户关注度其他终端厂商远远不及, 其打造的简约的精英文化品位深入人心, 这使得iphone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因此, iphone通过把产品、服务、应用和文化的有机结合, 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强大竞争力。

整体性分析:iphone出售只是客户价值实现的起点, 其后整个价值网络启动, 不断实现新的客户价值。Apple的整体战略是构建以MAC电脑为核心的“数字家庭”, 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策略来实现, iphone是iPod的手机化、MAC的移动化, 是Apple在特定产业环境下的战略延伸;iphone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是对Apple整体战略的颠覆, 而是其企业长期战略的局部实现方式;事实上, iphone的推出刺激了Mac电脑的增长, 光环作用体现了多个业务之间的正反馈。

3.2 商业模式“范式”分析结论

Apple从理解用户需求到引导用户需求, 从iTunes到App Store, 构建了基于互联网的客户小众需求实现的创新模式, 开拓了App 2.0时代, 有效的降低了成本。终端+服务+应用+丰富周边产品, 同时满足了用户品味和个性化两方面的需求, 也间接的突破了围墙花园的弱点。苹果通过产品和服务打造的精英文化征服了客户, 使得苹果的封闭被用户理解为品位的象征, 也让竞争对手难以效仿。

从MAC PC到ipod到iphone到ipad, 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构建了Apple主导的价值网络, 形成了全面的竞争优势;苹果的商业模式围绕着一个长远的战略形成一个整体, 从过去的“数字家庭”逐步扩展到“数字生活”。

4 范式对比与解析

而Google和Apple在互联网企业中分别是封闭和开放的代表, 也体现了对围墙花园观念的不同理解和实践, 通过对Google和Apple的商业模式研究, 及在模型应用分析的基础上, 本节将对二者折射出的互联网典型商业模式“范式”进行统一分析, 相关分析归结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切入点:必须在用户的网络生活中有合适的切入点, 即某种用户需求的最佳实现方式, 可以是服务, 亦可以是产品从而快速形成巨大的用户规模, 如Google的信息搜索, Apple的iphone手机等。

2、独特的价值创造方式:在切入点的基础上, 要建立创新的价值创造模式, 且其价值实现要兼顾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从而建立为用户所接受的创新的盈利模式, 如苹果的App store应用分成, Google的广告竞价。

3、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能够在企业所选切人点与价值创造中体现, 且具有难以复制性;如Google的搜索技术与信息服务, Apple的工业设计与电子应用。核心竞争力往往是企业文化、品牌、技术、服务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能保证企业所用商业模式不易被竞争对手复制。

4、构建价值网络:企业要尽可能的联合第三方伙伴构建自己的价值网络, 在扩大竞争优势的同时, 扩大切入点维度上的服务广度与深度, 以最终包含用户所需全部需求为目标, 不断扩展。Google和Apple作为围墙花园的不同理念的代表, 其践行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Google希望能够成为用户获取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唯一途径;Apple则希望能够在花园中满足用户所有的服务需求, 并激励用户自给自足。

5 结论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商业模式价值实现和系统体系两个维度及内部性、外部性、结构性和整体性4个分析角度的商业模式分析模型。并把模型分析应用到对Google和Apple的主要商业模式分析中, 并进一步引申到切入点、价值创造方式、核心竞争力与构建价值网络这四个关键点上, 从而为相关企业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参考文献

[1]Timmers, P., "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ournal on Electronic Markets, 8 (2) :3-8, 1998.

[2]Alexander Osterwalder, The Business Model Ontonogy:A Proposition in A Design Science Approach, 2004.

“互联网+”与商业模式创新 篇10

人与物的连接。我们就说淘宝,我们把海量商品放在淘宝上,使得大家可以通过很方便的方式获取信息,并且通过很安全的方式跟他交流,这就是人跟物之间的连接。阿里巴巴一直努力做这个事情。

物跟物的连接。我们可以看到就是所谓物联网推动的物跟物之间的连接。

人与服务之间的连接,就是O2O,包括电子商务产业。O2O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在于用户的体验。为什么做互联网?其实没有其他,就是希望用互联网本质上的优势,来优化我们的业务,为我们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这是O2O的核心。所以他的核心是人与物的连接,处理好服务。

接下来就是互动。我们说有温度、柔性化,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连接是第一步,全球连接在网上的物和服务还不到10%,还有剩下90%需要连接到网上去。所以你看10%创造了这么大的经济奇迹,剩下90%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阿里巴巴做了天猫这个品牌。现在京东出了一个天狗。看似阿里巴巴与京东斗得一塌糊涂,但是你可以看到老百姓很乐于猫、狗大战,这就是互联网精神,我们一起玩。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电商品牌都做了游戏,很多都一样。

我们还可以看到,现在模式上的创新,从原先羊毛出在羊身上,到现在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从营销来说就是交叉补贴。但是这在互联网看来很简单,互联网是没有边界的,这些资源可以整合起来。这可以使得我们资源极大地被激发出来,这也是互联网数据化带来的思考。我们的商业模式必须走向跨界融合。

再往下走,再举几个例子,比如服务跨界。你看中国建设银行打出“他行VIP就是我行VIP”口号。阿里巴巴也正在做银行,互联网的银行跟世界银行业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只有主动去融合、创新,而不要等着别人来抢你地盘。

再往上,产品设计跨界。我们举个例子,娱乐宝,很多同学买过。其实这就是理财产品跟娱乐、电影产品跨界融合的产品。为什么它是有价值的?就是因为它承接大量的数据,使得我们电影从制片到发行做得非常精准,包括精准式的营销,这就是数据带来的。这是淘宝电影的价值所在。

互联网商业模式重构 篇11

一、企业商业模式的基本内涵分析

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出现和蓬勃发展, 现代企业的经营运作方式变得更加复杂, 传统的企业运作模式需要考虑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转变。具体说来, 选择何种企业运作模式, 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使商业模式得到创新发展, 是目前迫切需要实践和理论探讨的话题。

商业模式一词源自于英语“business model”, 虽然其在企业界和学术界以及社会上经常被使用, 但目前并没有关于其概念的较为严格的统一定义。不过从人们经常对其使用的语境分析, 商业模式一词主要是围绕公司企业如何在经营运作中使其收益高于投资的方法展开的。笔者认为, 商业模式可作如下定义, 即, 其通过某种体系结构, 经过价值创造的内在机制来展开经营运作, 以给客户供给价值增值的商品来赚取利润。所以, 商业模式的内容包括通过资源配置的方式优化资源供给从而支持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在互联网环境下, 商业模式需要发挥网络的力量来帮助获得资源并展开经营活动。因此, 可以说, 互联网环境下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利用网络来使企业获得利润的经营运作方式。

二、企业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分析

1. 价值增加

价值增加是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在商业运行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价值增加是商业开展的重要目的, 一切商业活动都需要将价值的增加放在首位。商业模式中的价值增加主要包括价值取向、成本以及收入等三个要素。其中价值取向是企业开展商业活动的重要方向, 也是其进行商业活动的目标。企业一般是针对特定的商户群展开商业活动的, 价值取向要体现对客户需求的定位。客户需求的定位需要企业认真的分析客户消费商品或者服务的动机。这也需要从商品本身所具有的使用价值进行考虑。企业要实现价值的增加还需要控制企业的成本和提高企业的收入来实现。价值成本主要是企业在生产或销售企业的商品时所投入的直接费用, 而价值收入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收入来源以及商品的定价策略等内容进行研究。这三个要素是企业追求价值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

2. 产品营销

产品营销是实现商业价值增加的重要途径, 企业通过产品营销的方式将产品推向市场, 实现产品价值的增加, 获得企业盈利。产品营销不仅仅是企业销售商品的过程, 实质上其也是企业建立客户关系的过程。为了实现企业的销售目的, 企业必须要通过产品营销策略获得最佳的目标客户定位, 同时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合作的关系, 同时还要通过对企业自身和其销售渠道进行优化, 以更好的实现价值增加的目标, 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

3. 资源配置

为了更好的推动企业价值目标的实现, 企业需要合理的配置资源以实现资源的有效转化, 从而为企业的产品生产和营销提供最大的助力。资源配置是企业通过对企业的内部资源、伙伴资源等进行有效配置, 并这些因素与企业的生产机制、管理制度等结合起来, 实现资源转化的目的。一般情况下, 企业的各种资源要分为产品研发资源、企业经营管理资源和企业营销资源, 这三种资源的合理分配是资源配置的主要任务。

三、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定位分析

要理解商业模式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定位, 需要我们先从总体上对企业的经营运作层次有一个了解。简单的说, 企业经营运作层次从上到下包括企业战略、商业模式、业务流程以及技术和资源等。企业战略的主要目的在于认识企业当前所处现状, 确定企业经营运作的远期目标和大体规划;而商业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企业经营运作业务流程的设计制定基础和框架, 是具体操作上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业务流程在于实现企业战略以及商业模式的要求, 而技术和资源则是向其提供实现目标的支持。商业模式在企业的经营运作上起着连接企业战略以及具体实施的位置, 商业模式给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在互联网的环境下, 电子商务在商业模式中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并服务于其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企业战略的实现需要企业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研究, 同时也是企业内部不同的主体研究企业发展战略时讨论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互联网模式下要实现企业的优化竞争就需要重视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和产品定位的分析, 而商业模式是企业运作的新型模式, 价值增加是企业商业模式的核心, 因此, 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需要将商业模式与传统的模式进行对比, 并通过优化商业模式促进企业运作的有效性, 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促进企业的优化改良。

参考文献

[1]张承龙, 张辉, 夏清华.商业模式研究述评与未来研究展望[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 (05) .

[2]包富华.互联网旅游企业商业模式评价研究——以携程旅行服务公司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 2010.

上一篇:下下颌颌骨骨折下一篇:人本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