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系统

2024-08-13

教育管理系统(共12篇)

教育管理系统 篇1

学校教育管理具有教育和管理双重属性,因而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

首先,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有很多条,其中关键的三条是受约律、适应律和协调律。

受约律是指教育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而存在。学校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治教。要研究、遵循、运用经济发展规律,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努力传播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发展成果,不断弘扬和丰富社会文化,不断催生和创造新的文化。要适应科技发展水平,充分运用已有的科技发展成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

适应律是指教育发展应该适应两个发展的需要,即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学校课程设置要考虑和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一展身手,真正享受到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协调律是指教育发展需要协调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学校要有正确的理念、措施、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效果、教学效果、管理效果。学校应注重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使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教育的合力和凝聚力。

其次,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管理规律。管理规律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系统全面规律、以人为本规律、激发动力规律和注重效益规律。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系统全面规律。学校教育管理涉及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多个方面。管理要全面系统,不能顾此失彼,不能以偏概全,要全盘考虑、系统把握。管理中要力争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使教师团队优者更优、差者赶上,优秀生培养有成绩,学困生转化有成效,问题生教育有成果。要抓好管理过程中的计划制定、任务落实、效果检查和总结提高工作,真正通过高效的学校教育管理使学校、教师、学生都有发展。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面向生命的事业,因此管理中以人为本更为重要。管理过程中要了解教师的诉求、需要,因势利导,改进服务,使他们能够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困惑,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教育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分,是教育的本义,也是教育的本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才能实现高效。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激发动力规律。学校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推动力量,包括国家教育政策、上级行政机关指令以及学校师生员工的有意识的行动。学校教育管理要善于把国家教育政策变为师生员工行动的准则,使大家干有方向、做有目标。学校教育管理还要善于借助上级行政机关的指令推动师生员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大家有获得感,有成就感。当然,学校发展真正的动力来自于师生员工自身的努力。这种动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一种机制的力量。教育管理中要重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要通过机制的力量调动干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注重效益规律。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社会效益是首要效益。学校教育管理要注重效益,就要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效率。要科学评价教育效益,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德有所立、智有所启、体有所健、美有所向、心有所养。要科学评价教学效益,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开展,看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提升了技能、培养了能力。要科学评价管理效益,通过学校管理活动的开展,看是否实现了预设的目标、促进了师生的成长、办出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之,学校教育管理需要研究、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哪个学校做到了,哪个校长做到了,学校管理一定就会取得应有的成效。

摘要:<正>学校教育管理具有教育和管理双重属性,因而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首先,学校教育管理要遵循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有很多条,其中关键的三条是受约律、适应律和协调律。受约律是指教育发展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教育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而存

教育管理系统 篇2

通过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坚定信仰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立场更坚定、行动更自觉。

教育系统主题教育党课

同志们:

党的十九大决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要部署,主要是回顾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回望初心、追本溯源,立足时代、担当使命。我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于 9 月 12日正式启动,教育系统随即也启动主题教育,根据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安排部署,要求领导干部讲专题党课,今天,我结合前段时间的学习调研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感悟与思考。

这次党课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总要求,聚焦“教育报国守初心 立德树人担使命”,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助力 xx 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启迪思想、校准航向、提供保障。今天,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育发展步入新时代所面临的新形势

教育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郑重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发展也必将面临新任务、新目标,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教育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入分析了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对加快推进教育现

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新时代教育发展也进入新阶段、面临新任务、承接新担当。

(一)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时代,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新时代教育的主要矛盾也相应地表现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解决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新时代给教育改革发展事业提出的时代新要求。

(二)教育发展面临新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当前,我们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把教育的动力作用充分运用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

(三)教育发展承接新担当。当前,优质和公平是教育重要的时代命题,人民也对教育抱以更高的期待,任何有担当的教育者都应当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为教育事业平衡和充分发展竭尽全力。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改革与突破,就是要紧紧盯住社会主要矛盾,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以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为宗旨,以人民对教育的要求为指向,重点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资源欠缺、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系列问题。更好地抓住主要矛盾、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落实好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办好人民需要和满意的教育。

二、新时代怎样把握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这一伟大征程上,需要我们时刻铭记我们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我们的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作为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必须更加坚定的不忘初心、用担使命使命,其对初心和使命的具体践行就是教育部所提出的“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这是对教育工作者初心和使命的高度概括。具体地讲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一)“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党的十九大概括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理论学习上下真功夫,特别是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深入学、反复学,学深悟透、会用笃行,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境界,这样才能称得上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二)“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就是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我国的教育是党领导下的教育,学校是党领导下的学校,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事业“必须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就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就是要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所在,教育发展要得到人民认可,就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的需求,满足家庭对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期待,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要让人民在教育上有获得感,就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认真解决好公办教育资源不足、师资短缺等现实问题,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的教育排忧解难。

(五)“教育报国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就是要坚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抓质量是落实教育方针的需要:纵观《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三个关于基础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核心要义就是要提升“质量”;抓质量是县委、县政府的殷切期望: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县教师节大会上,书记的讲话均是围绕着“创品牌、出特色”展开的;抓质量是改变当前教学态势的迫切需求:暑假开班工作会议上,孟局长就我县教学质量与其他县市进行了比较,从比较结果看,我们的压力是很大的,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初心和使命的永恒话题。

三、聚焦初心和使命我们应该“做什么”

坚守教育报国初心,担当立德树人使命,具体讲就是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加强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能力,引领党员教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保证正确办学方向,掌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的独特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当前我们开闸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牢牢抓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长期坚持、持续发力、不断深化,使之系统权威进教材、深入生动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坚持把学习成果体现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上,进一步筑牢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

(三)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要遵循规律,扎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学校在开展德育过程中,要坚持实效

性与创新性并举。我市《教育规范提升工作动态》提到某学校开展“红色十月”系列活动献礼国庆,该校开展的活动有:校内悬挂 70面国旗,举行宏大升国旗仪式,举办“我爱你中国”抖音短视频大赛,我与国旗合个影,手绘爱国主题板报,设立青春告白祖国说吧,形式都很新颖,各学校可以借鉴这些形式开展德育,最重要的还是要创新自己的形式,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品牌”。同时,还要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让自己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治国的坚定支持者,认真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四)深入细致开展理论学习。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开展主题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每到重大关头、关键时期,我们党都大力倡导学习,通过学习赢得胜利,通过学习走向辉煌。各学校要把定期学习作为一种机制固定下来并长期坚持下去,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摆在首位来学;同时还要学习《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还要坚持引导全体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总之,要用思想理念之新推进行动举措之新。

(五)坚定不移强化担当。习总书记曾讲:“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成就。”“为官避事生平耻”,担当就是“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当前,全县教育发展正处在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的关键节点,讲担当就必须通过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激发舍我其谁、迎难而上的干事精神;通过健全责任管理机制激发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的钉钉子精神;通过健全奖优罚劣机制激发事事争先、处处争先、人人争先的争先精神;通过建立台账式、清单式管理方法激发细之又细、精益求精的极致精神;通过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发敢闯敢试、求新求变的改革精神;通过建全评优评模机制激发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六)聚焦群众需求补短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县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人民群众高质量的教育需求相比还有差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就是要聚焦群众需求,不足发展短板,一是补充资源短板,聚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扩容提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开展公办园扩面攻坚、义务教育标准化提升攻坚、高中教育扩容攻坚、职业教育转型发展攻坚,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二是补足质量短板,坚定不移推进教学改革,建设高效课堂,打造名师名课,争取每个乡镇建设 1-2 所名师工作室,工作室聚焦打造优质课程、创新课题研究,争取每个工作室都拿出一项县级教学、教研成果,并在争列国家及省市成果上下功夫。推动教学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加快同步课堂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进教学质量同步提升。三是补足特色发展短板,以“三个一”创建为抓手,每个乡镇都要集中打造一所示范性公立中心幼儿园、一所规范性标杆完全小学、一所高标准寄宿制初中,在“三个一”创建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两个概念,即规范的概念、特色的概念,规范是基础、特色是方向,要通过抓规范、抓特色,打造一批有生机、有内涵、有人文、有格调、有品位,环境美、质量优、特色明、氛围好、口碑佳的中小学校,例如当前的校园足球示范校、儒雅校园、百年老校等都是成功的案例,各学校可以取长补短。

以上是今天党课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志们“坚守教育报国初心 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携手共进,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懈奋斗。

教育系统主题教育党课

2019 年 5 月 31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会议,部署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决定从 2019 年六月开始,今年启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时,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也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 70 年头。习近平总

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等。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是开展主题教育的根本方针,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主题教育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要求,是推进新时代党建工作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迫切要求。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出了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守初心”就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不竭力量源泉;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服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质疑群众的疾苦。

“担使命”就是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用科学的 理论,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作风谋此事业;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攻坚克难,以坚韧不拔的意识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挑战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在实战历练中增长经验智慧,在经风雨、见世面中壮励志,长才干。

“找差距”就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的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找一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等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有的放失进行整改。

“抓落实”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立党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参与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深入开展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活动,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具体讲,我认为就是做到“心装大格局,做好小事情”。这个大格局就是我们的初心: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了实现这个初心,得到大格局就必须牢记使命,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没有稳重的耐心,没有持久的毅力,没有对小事的执着和认真,就无法完成大事,心中就无法装下大格局。为实现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的初心,就必须务实教学常规,做实教学科研,提高教学质量,落实主科责任,规范师生行为,确保校园安全。

近年来,在教科局的正确指导下,经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小考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尤其是 2019 年小考,我校排名全市第一,前十名有四,学生第一名花落我校;中考稳居临汾市前十,侯马市第二;高考一年一个新台阶。面对成绩,我校还存着许多问题:如初一招生很困难,高中外出借读学生仍然比较多,高中整体管理仍需要加大力度,个别教师的成绩一直提不上来,极个别教师工作纪律意识仍然淡薄,教师“三笔字”仍得提高,教师的健康学校关注度很低,个别领导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个别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待规范等等。这些是小事但直接影响我们学校的发展,直接影响我们的初心的实现,直接影响“大格局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给我们指出来措施: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核实问题,整改落实要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学校要求全校党员、干部针对本职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交流,查摆问题,敢于担当,整改落实。如针对初一招生困难问题,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对初中部师生的管理,分组学习,责任到人,一周一课一题,错题本,晚自习提前半个钟头上等等;另一方面,切实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给学生提供食宿,做好家长的工作。

总之,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东风,坚守我们的初心,牢记我们的使命,通过加强理论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教学常规抓起,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咬紧目标不放松,把我们学校办得更好,实现办人民满意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初心。

教育系统主题教育党课

同志们:

自 9 月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我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研讨和调查研究,感到理论学习收获很大,个人思想政治上受到了洗礼,结合所学所悟,从两个方面谈一下我个人的认识和理解,与大家作一交流。

一、党员干部要有事业心、责任感

月 31 日,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建党 97 年来,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八个字,有人考证,认为出自《华严经》的有关内容。所谓初心,就是踏入佛门之始,心中秉持的那颗成佛利生之心。在佛门中,最看重的就是这份初心。只要有了它,就能

开始成佛之路,也只有怀着这份初心,才能成为真正同心同愿的人,一起穿越生死。

借用“初心”一词,当然不是主张佛法修行那种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而是赋予其新的重大意义,强调保持初始的理想、信念、目标、方向、责任感、事业心的重要性。

什么叫事业心责任感?《辞海》上把事业心解释为致力于实现某种事业的志愿,把责任感解释为努力干好自己份内事的心情。我理解,事业心是对既定工作目标孜孜以求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向上、敬业进取的心理状态;责任感是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状态和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做好一切工作前提。对每个党员来讲,能否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是衡量和检验每个同志是不是真正讲政治、顾大局、尽职责的主要标志和重要尺度。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和保持党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能从建党之初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一个有 8000 多万党员的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国家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很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培养造就了一支以党的事业为事业、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困苦的党员队伍。党员代表着社会先进分子,更应该带头增强责任意识和事业心,坚持在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在行动中勇于争先,始终保持争先创优的心态。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实际,认真做到在思想上上进,制度上负责,方式上创新。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检验一切,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在真心诚意服务群众的同时,还要担负起教育和引导群众的政治责任,将群众发动组织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去实现共同的事业。

2、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世界管理界有三大名言: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有了事

业心责任感,能力强的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能力弱的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反之,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心思和精力不是用在工作上,即使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把工作做好。使命任务要求每个党员要带头树立不懈奋斗精神,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倍努力工作,把各个方面、各项工作做好做扎实。

3、保持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是迎接现实考验的紧迫需要。

挑战和考验是人生必须面对的经常性课题。对于一名党员、一名干部来讲,考验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比如能不能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和进退去留,是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最直接、最现实的考验。经受住这些考验,不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更重要的是把个人的事业植根于党的事业之中,把个人的进步建立在单位发展进步上,把个人的名利得失放在单位建设的全局上去考虑。和平年代的共产党人不同于战争年代的共产党人,不再时刻准备接受生与死的考验,不再经常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练。与党的历史功绩、崇高威望和执政地位同在的,是荣誉与利益,也是责任与义务。但是,如果一个人眼睛只盯着荣誉与利益,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揽功于己,诿过于人,而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成儿戏,把神圣的职责看作负担,这才是可悲、可鄙。

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更不是体现在图享受混日子上,它表现为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牢记组织和群众的重托和期盼,以饱满的精神、创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尽心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很好地统一起来。表现为谋事业、干事业,励精图治,争创一流,在矛盾面前不逃避,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重任面前不懈怠,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民谋利,两袖清风,勤政爱民。

二、每个党员都要加强自身学习与修养

(一)加强和重视学习是每个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勤于学习。知为行之始,学为用之先。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意思是不学习就无从增长知识,提高才

干;不学习就不能成为识鉴高的人;不学习就没有办法树立德业,这些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广大党员必须切实加强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实现新进步。

每个党员要端正自觉的学习态度。“不重学则殆,不好学则退,不善学则衰。”要把加强学习作为政治任务、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深刻认识到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增长本领的必经之路。要克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学不学都一样,不影响工作”等错误思想认识,切实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无一时不学、无一事不学、无一处不学”,真正养成孜孜以求、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

党员要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升理论修养、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的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学习书本,学习经验。

党员要增强向人民群众拜师学习的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增强学习本领必须重视向人民群众学习:“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党员干部只有从思想和情感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虚心向人民群众求教问策,双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之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每个党员需将学习贯穿始终,养成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好习惯。跟上时代的步伐,让眼界更开阔,让思维更缜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习是修身之本,干事前提,广大党员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坚持学以明理,学以致用,加强党性品格,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奋发有为。

(二)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位党员的终身必修课程

《礼记•大学》里有句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修身”,就是自身修养,这是个人内心深处经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后所达到的境界,是完成一切事情的基础。作为一名党员,那自身修养到底修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自身修养修的是思想上的自省。“吾日三省吾身”,是对内心的反思,是对行为的校正,更是对党性素养的不断砥砺。作为党员,要审视自己,认真反思、深刻剖析,正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每天要多问问自己今天应该做什么,做了什么,做的效果怎样,以后该怎么做能更好?通过学习党的指导思想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党员。

自身修养修的是精神上的升华。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是对精神的充实,提高自身修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读书。党员就要读《党章》《党规》,不但要读,还要会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体会共产党宗旨、明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通过知识的学习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

自身修养修的是“心”与“行”的契合。修养不但要修“心”,还要修“行”,做到知行合一。国家领袖毛主席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领导全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宏伟大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行动最有说服力”,知行合一是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前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多实践,不尚空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使自己的言行与客观实际保持一致。真真切切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局面是复杂而艰难的。2018 年我们税务系统刚经历过机构改革,征管体制、税收执法、办税流程、信息系统等都发生了变化,这给我们的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提高理论素养。当前,理论武装最重要的就是真实信服、真正学懂、真心实践习近平新时代重要思想,系统掌握其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把握其根本要求,着重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使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第二,提高精神境界。我们大多数党员具有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但有的个别党员精神状态不振,工作不扎实。这同我们担负的责任是很不相称的。每个党员要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要志存高远,党性为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淡泊明志,事业为重,树立正确的名利观;知责思为,自律为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眼界胸襟要开阔,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要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带头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始终保持充沛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三,提高业务能力。时代在进步,事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带来了业务大变化,我们有一些同志的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们要有政治敏锐性,要有时不待我的紧迫感,要增强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学习业务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必备的一切技能,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第四,提高工作标准。每个干部职工要锐意进取,争创一流,要有一种完不成任务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劲头。要有严细深实的作风,严之又严,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保证不出差错。要有真抓实干的精神,扑下身子,亲历亲为,求真务实,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

论教育管理与创新教育 篇3

关键词:教学管理;创新;教育

教学管理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目标,达到最佳功效,而按照教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特点以及与教学相关的各种因素,对教学过程各种要素的运行与配置进行科学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复杂活动过程。同时,创新是现代学校管理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生存的源泉,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所以,教学管理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表现为教育管理的核心

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业绩的创新。与创新相对应的是“维持”,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有效的管理在于适度维持和适度创新的结合。但是,仅有维持的“有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旦系统封闭起来,只能自发地走向无序。因此,把创新列入一切管理活动是取得成功的第一素。“缺乏创新是现有机构衰败的最大单个原因”。现代学校管理在管理职能方面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计划职能通过确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规划、方案等形式表现;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指导和激励被领导者以及解决冲突来表现:控制职能通过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然而社会与环境的改革是管理的现实,应对改革是每个管理工作者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部分,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每一项职能中,事事处处皆应创新。

二、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从教育管理过程和要素看,现代学校管理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创新、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从客观上看,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教育体制、学校育人观念;主观上包括学校的课程结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管理评价机制;微观上包括教师个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及师生、生生和干生间等三个层面诸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动力系统。

学校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每一个人,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应具有“人人有事干、处处有舞台、时时有进步”的管理思路,在学校现代管理中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从优化德育环境,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活动体系,优化评价机制及他们的互动效应来创设、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在学校工作中,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三、制度的创新

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取酬,优质优酬,打破平均分配,打破铁饭碗,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特别是实施课程改革,要从以制度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划一的考试成绩管理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为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

四、结构的创新

结构的创新是指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的变革,核心是机构与组织的创新,其目的在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机关不能变成按部就班地履行日常管理职能的“政府”,更何况政府也在变革,校领导与重要部门负责人,至少应是半个教育家。

五、管理人员的创新

管理人员的创新是指学校的管理者不仅应对自己的工作积极地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而且更主要是组织下级和广大教师创新;不仅是按计划安排某人在某时去从事某项创新活动,更重要的是为他们的创新创造环境,提供条件。管理者往往是保守的,他们常认为优秀管理体制的象征是维持组织的运行,并对创新尝试中的失败吹毛求疵。管理者需要进行角色转变,自觉带头创新,并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他们进行创新,努力创造促进创新的文化氛围,去探索新的方法和找出新的程度,而非简单的重复。领导在正确地对待创新中的失败,包括允许失败甚至鼓励失败,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包括奖励没有获得成功的创新者,并赋予创新能手以相当大的决策自主权,以合理的激励保证管理不断创新。

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生命力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适应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有可能被淘汰或为内部要素所冲击。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教育管理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于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了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这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革命和突破。

网上教育及管理系统 篇4

项目所有人:白云天;所在国:新加坡;专业:网络工程;学历:硕士

项目简介:

该系统集数项高新科学技术于一体, 结合目前最先进的网络技术而设计的一套自动化教育系统。该系统可以使大、中、小学及各类职业培训中心实现远、近程的教学和管理, 不仅如此, 其中的人事和财务管理部分还可以应用于其他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由于该系统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网络技术 (如:EJB、JSP、Servlet、J2EE等) , 服务器及其操作系统均采用了稳定、安全的开放系统 (如:Linux、Tomcat) , 从而使该系统在服务器端软件上的投资减少了60-70%。系统通过对声、光及网络技术的运用, 实现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一对一教学和远程教学。网上教学系统的应用使得您无论身处何方都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地与授课讲师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

教育管理系统 篇5

 第一节 教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1教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对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教师 学生 教育管理主客体关系 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与认识。

2----特征;1 稳定性

2以考察教育管理活动者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教育管理主客体的存在与作用 这两个范畴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基本内容。

3---是派生教育管理学其他所有范畴和理论问题的总根源。

 第二节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1广义;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无论有无组织1教育; ○零散还是系统。

2狭义;专门组织的教育,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半日制、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

○电视教育,网络教育。

2---质的规定性;是不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管理;对教育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4---的不确定性;1---客体不确定

2---运作的时空不确定---工具手段方法不确定

4---活动实施结果不确定

1二重性○2动态性○3科学性○4艺术性○5创造性○6经济性 5---特性;○6教育管理层次;教育组织内部按职责,职权的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1宏观管理 中观管理(中介性,两重性,相

对独立性)

3微观管理 7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管理活动过程及规律的学科。广义;以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为自己的管理对象,以中央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规划织指导协调和控制,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社会科学。

2狭义;以一定类型的或一定层次的学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健全学校组织和它的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全面提高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社会科学。

8---的核心概念;组织 计划 控制

9教育组织为什么需要管理;1不能自动运行,要管理保障

2资源稀缺,需要高校合理配置

3人存在知识能力价值的差异。

10教育管理学的价值取向;1现代教育成为庞大事业需要管理和领导

2教育管理利于协调教育系统内外关系,促进教育规模数量结构效益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于合理规划利用教育资源 4利于服务教育。

11---研究范围;1教育制度 ;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规定和行动准则。

2教育结构;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不同类型层次的教育组织,及其要素的组合和比例构成

3教育效益;教育培养的人才对社会产生的效果和利益。

(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教育体系和联系系统。

教育体质;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的总称)

12----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社会学科

2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是管理学的分支 3---的文化性

 第三节 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1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经济科学——现代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基础

2公共产品理论——新视角 3人学理论——核心内容

第二章教育管理理论范式

 第一节 教育研究范式

1教育研究范式;1哲学思辨的研究范式

2科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

3人文主义研究范式 2管理学研究范式;1结构主义范式

2职能主义范式

3诠释型范式

4人道主义范式

3西方教育管理研究范式:1客观主义研究范式

2主观主义研究范式

3批判主义研究范式 4我国教育管理研究范式;1思辨研究范式

2实证研究范式

3实地研究范式

5范式;用以指导 观察和推理 的基础模型和参考框架。

第三章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一节 教育管理理论概述

1教育管理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教育管理活动中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认证和实践检验由一系列的概念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2---的主要特点;1以教育管理实践的观察为基础

2--趋向规范

3---趋向多元性和多维性

3----作用;1在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结构

2帮助工作人员认识到管理学是多种复杂因素的复合体不是狭隘的技术 3为特殊的管理环境进行解答,提出建议和研究途径 4为管理学的争议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5以系统知识武装工作人员,助于对资料信息观察结果的搜集整理 6工作人员可以就事件分类 假定结果和其他可变关系提出建议

7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8帮助人们阐明表面看似混乱的形式,辨别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4---不足;1限制了灵活性

2观点摇摆不定 3理论有一定难度 4对实际工作者抱有成见 5不稳定的坚持某种观点  第二节 教育管理理论构建

1教育管理理论构建;指提出或建立理论体系的过程。2教育管理理论的形式;1思辨理论

2分类理论 3命题形式理论 4理论模型

3教育管理理论构建的方式;1演绎逻辑2归纳逻辑  第三节 教育管理理论与研究 教育管理理论与价值论、常识的关系;1---不是教育管理价值论2---不是教育管理常识 2教育管理行为研究模式;1信息输入系统

2分析与控制系统 3信息输出系统

 第四节 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1管理实践的特性;1--是具有广泛特约性的社会实践

2---时刻依附在其他社会实践之上

3---作用机制的成效须通过管理作用的对象来说明。

2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的互动关系;1实践与理论的同构性

2实践检验理论的复杂性 3对理论评价的多维性

3教育管理者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管理理论;1教育管理活动复杂,管理者无法从事情本身做决策需要一个参

照框架

2使实践者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他人广阔的经验与认识最终做出恰当的选择 3避免错误导致的资源浪费

4管理者需要解释新环境中的问题时,理论和实践的广阔性会发挥很有价值的作用。

第四章教育管理的主体

 第一节

教育管理主体性概述

1教育管理主体: 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具有一定管理素质,有一定权威,担任教育管理工作的人。2教育管理者的能力:1脑力与体力的统一

2品德与才能的统一 3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指责:1职务与责任的统一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教育管理客体:教育主题所认识管理的对象(人 财 物 时间 空间 信息)

1教育管理中主体与客体的状态 ;1本我状态

2自我状态

3超我状态

2教育管理主客体之间的状态关系;1顺位关系

2错位关系

3交错关系

3教育管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1对立统一----------是教育管理主客体关系的存在形式

2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是---的桥梁

3对象化---------------是—实现的结果   第三节

教育管理主体与客体的矛盾运动 第二节

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与客体 教育管理主题与客体之间的矛盾;1利益与责任的矛盾

2智慧与服从的矛盾

3纪律与自由的矛盾

4集权与分权的矛盾

第五章教育管理思想

 第一节 人的思想

1人的思想;理性认识,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观念;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两者区别;思想强调思维活动,观念是长期积累的思想的总结。2-----的特点;1独立性与能动性

2内在性与复杂性 3主观性与现实性 4离散性与差异性

3人思想活动的基本规律;1思想反映环境的规律

2主观制约思想的规律

3思想支配行为的规律

4实践决定思想的规律

 第二节

教育管理思想

1教育思想;人们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人认识基本看法。与教育观念更接近。

1宏观层面的教育思想

2中观层面的教育思想

3微观层面的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教育家对一些教育基本问题形成的系统认识并通过理论概括形式表现出来的教育思想。2教育管理者应自觉更新管理思想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经验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2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的关系

3教育管理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教育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思想和理论来武装认得头脑,并用以指导教育管理的实践。4教育管理主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思想;1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本质观

2--------发展观

3---------制度管

4树立科学的教育管理目的观  第三节

教育管理观念与创新

1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治校;学校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从事教育及管理活动。

(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法,教育方面的其他法律和其他法规中的教育条款,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规范,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教育规范,学校各项规章制度)2-------的基本要求;1培养法制观念,增强依法治校的紧迫意识

2加强法律教育,增强学校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

3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规范学校管理行为。3-------意义;1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2利于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4教育管理的超越与创新;1学校要超越自我的局限和个别的生存状态,探索有效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管理

模式。

2学校要超越一个学校的经验,一个时期学校的经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

互动。

3学校要在自我超越的过程中超越现实的能力和状态,达到一个新的状态。

第六章人性观与教育管理理论

 第二节

教育管理伦理 第一节 人性观与教育管理

1教育管理伦理;国家公共权力部门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再分配与调节有限教育利益和资源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行为标准。

2------的意义;1揭示道德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发挥作用的途经方法,揭示具体教育管理活动中道德的地位、发挥作用的途径方法,体现教育管理活动中教育组织与人的关系。

2学校的内涵包括道德含义,道德倾向,和道德影响,学校不同于其他组织,因为其产品也是人,而且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学校育人的功能体现了伦理精神。

3管理者行为中的道德内涵。

3教育管理伦理的原则;教育公平-----------------核心原则

4----------------------价值;使人的生命本质在教育中和教育影响后得到展开和升华。5-------------------的合理性依据;1合乎教育发展自身规律

2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3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和善的理念

4体现教育善的理念  第三节 教育伦理范畴

1教育伦理范畴;1巩利与人文

2人道与物道

3民主与集权

4权力与权威

5公平与效率

第七章教育管理理念

 第一节

教育管理理念概述

1教育理念;人们对教育本质 属性 职能及运作方式等问题的系统化理论化和规律性的观念和认识体系。2教育管理理念;是教育理念中对教育管理的认识和看法,是对教育管理本质 属性 职能及运作方式等问题的系统化理论化和规律性的观念和认识体系

 第二节人本管理

1人本管理;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

2-------内涵;1依靠人---------------------全新的管理观念

2开发人的潜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3尊重每一个人-----------教育管理最高宗旨

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教育管理成功的基础

5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管理的中级目标

凝聚人的合力------------教育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3人本管理的核心;1点亮人性的光辉

2回归生命的价值

3共创繁荣和幸福 4人本管理的机制;1动力机制

2压力机制

3约束机制

4保证机制

5选择机制

6环境影响机制  第三节

本能管理

1本能管理;以一种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

2本能管理理念;以能力为本。1要求现代形态的文化价值观应该建立在能力价值观的基础之上。

2使组织和成员形成一个责 权 利统一的命运共同体。

3本能管理的基本原理;1能力提升原理

2能力实现与整合原理

3能岗 能级 能酬匹配原理

4本能管理的制度安排;1用工制度--------打破身份界限,特权门第,人情关系的干扰,凭才能进入用工,确立用工问题上的才能观

2用人制度--------根据德才兼备和政绩用人,把有能力有业绩的推到重要的合适的

工作岗位

3分配制度-------按能绩分配

4领导制度---进入领导班子的人必须有能绩而且是重能绩。

5本能管理组织运作实质;建立各尽其能的运作机制。(我国 需要建立-----能级制)

6能级制;依据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根据竞争上岗,创新管理制度的精神,通过在组织内部确立科学 合理 公认 可行的能力测评的标准体系,采用有效方法,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客观合理的测评。

7能级制的基本内容;1重视能力

2测评能力

3配置与使用能力

4开发能力

5核算能力

第八章教育行政体制

 第一节

教育行政体制

1教育行政;国家通过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领导和管理,属于国家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

2教育行政体质;国家管理教育的组织制度,整个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心和关键,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各项制度的总和,即教育行政权力的确立与划分,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范的总称。

3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1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合作制。

2从属制与独立制

3专家管理制与非专家管理制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行政体质

1学制严格;

2教育行政制度;1中央教育行政制度

地方教育行政制度

 第三节

不同类型教育行政制度的比较

1中央集权制的利弊分析;

2地方分权制的利弊分析;

3中央与地方合作制有待完善;1中央与地方合作制还要实践的检验

2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再分配问题的矛盾的调节需要漫长的过程

3中央与地方对教育行政权利的再分配不可能是一个模式。

 第四节 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1中国教育行政体质改革目标1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质

2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

3转变政府教育职能

2-----------------的依据;1以中国现行教育体质的实际为依据

2以中国国情为依据

3以中外历史经验为历史依据

4以国体政体为依据

3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应处理的关系;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行政组织的关系

2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3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4正确处理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第九章教育政策

 第一节

教育政策基本问题

1教育方针;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人的发展规律,为实现教育目标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和教育基本政策的概括。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教育方针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认真学习领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深理解,加快贯彻《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

2把贯彻教育方针纳入法制轨道

3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科技体质改革的需要,积

极推进教育体质的改革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势利导,利用市场有利因素,克

服不利因素,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3我国未来10年的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全面推及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立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2工作方针;优先发展-----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3教育政策;负有教育的法律或者行政责任的组织及团体,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4教育政策的本质;1是国家意志的表现,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2是统治阶级内部各个社会阶层利益调整与综合的产物。5教育政策的特点;1规范性与价值倾向性

2中介性

3相对稳定性与灵活性

4目的性与系统性 6教育政策的分类;A层次1教育基本政策

2教育具体政策

B作用1鼓励性政策

2限制性政策

C策略1改造型政策

2改良型政策

D目标1直接政策

2间接政策

E 内容 ;个项目部门政策

7教育政策结构;各类型、层次的政策数量及其组合形式。

8衡量教育政策合理化程度的标准;1教育政策在数量质量和功能上与经济文化政治等相适应,满足这些领

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的要求,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与上述领域的变化大致同步。

2-------------要满足处理教育内部各种关系、问题的需要。

3教育政策的层次应齐全,协调。

4各种功能的政策应配套,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使教育政策稳妥,正确,切实得到落实。

9教育政策,教育方针与教育法律的关系;

 第二节

教育政策制定

1教育政策制定的问题;决策机关或者决策人员指定的相关政策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并对实践有消极的指导作用。1方向性偏离问题

2范围性偏差问题

3程度性偏差问题 2造成问题的原因;1外在教育政策环境因素的影响

2政策规划过程中的问题

3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协商的问题

4决策模式僵化,信息流转方式老化,决策模式中的非理性决策模式所占比重较大。3教育政策制定应处理好的关系;1从主体看,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主从关系。

2从决策方式看,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

3从政策决策主体的利益分配看,处理好平衡与失衡的关系。

 第三节

教育政策执行

1教育政策执行;教育政策执行者按一定的政策方案,运用各种政策资源,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政策目标,把教育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化为有效现实成果的双向互动过程。

2教育政策执行的特点;1对象的实用性与范围有效性

2影响的广泛性与决策的层次性

3原则性与灵活性

4执行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5执行的协调性与同步性 6目标的统一性与途径的多样性 3教育政策执行的功能;1教育政策执行是运用政策解决教育问题的直接环节

2------------------决定的教育政策方案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与范围

3-------------------是检验教育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

4-------------------完善发展已有政策,与制定后继政策的依据。 第四节

教育政策评估

1教育政策评估;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和评价标准,对教育政策对象,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修订完善教育政策,并为实现教育政策的更良性运行服务,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2对教育政策评估的认识;1教育政策评估是一种客观性与主体性统一的价值判断活动。

2------------------的对象是教育政策的质量和结果

3------------------是由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标准构成的完整的系

统。

3教育政策评估的特点1价值性

2依赖性

3取向性

4双重性

4教育政策评估的功能;1提升教育政策品质

2检视目标与执行的妥适性

3落实责任归属

4政策建议的依据

5提供政策信息。

第十章教育法规

 第一节

教育法规概述

1教育法规;广义;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和政府机关制定和发布的一切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狭义;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的,受国家强制力保障执行的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2教育法规的形式;1《宪法》中的教育条款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自制法规

6条约和协议

3教育法规的类别;1全面调整教育关系的法规

2针对某类教育制定的法规

3规定和调整某方面教育工作的法规 4教育法规体系;

5教育法规的价值;在教育法规与教育主体的关系中,作为客体的教育法规以教育主体的需求为基础对其而对其产生效应的属性。

6教育法规价值的体现;1人本价值

2正义价值

3自由价值

4发展价值

7教育立法;广义;泛指一切国家机关或者地方政府按照法定要求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废止,解释教育法律,法规的专门活动。

狭义;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制定,修改,或废止教育法规的活动。8教育立法与教育行政的关系;1现代教育行政始于近代教育立法。

2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行政的客观要求。 第二节教

育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

1教育法律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一种,是体现统治阶级关于人才培养的意志的,经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活动的行为规则。

2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1法定条件

2行为规则

3法律后果

3教育法律规范的分类;1性质;1义务性规范

2禁止性规范

3授权性规范

2程度1确定性规范

2准用性规范

3委任性规范

4教育法律关系;根据教育法律规范产生的,调整教育活动过程中各方主体之间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5教育法律关系的特点;1是依照教育法律规范形成的社会关系

2以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为内容,是教育关系的法律化

3反映一定的教育规律 6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1地位1横向教育法律关系

2纵向教育法律关系

2具体化1绝对教育法律关系

2相对教育法律关系

3法律制裁1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

2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7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1教育权利与教育义务

2外部教育法律关系;学校与政府的关系

3外部教育法律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8教育法律关系的运行

9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主体,教育权利主体)依法享有教育权利,承担教育义务的人或组织。10教育法律关系主题的条件(教育能力);1依法律规定取得

2依法定程序,静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取得

3申请并经核准登记取得

4经培,养考试或考核取得 1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1必须是参与教育活动得人或组织

2必须为教育法所承认 1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

13教育法律关系客体;(教育法客体,教育权利客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14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1具有教育性

2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同时

3符合政府的要求和标准 15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分类1物

2行为

3精神产物  第三节

学校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

1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校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2学校的法人地位确立的意义1以自己的名义参加各种民事活动

2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就等于承认学校有法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独立经营学校的资源并获得更多的资源,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政体 3可以使学校依法人的身份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3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4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的特点;1在行政管理中具有被动性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有主动性

3在行政诉讼中具有主动性 5学校作为相对人的权利;1自由权

2管理权

3救济权

6-------------------------义务;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2执行国家行政机关的委托的义务

3承担违法后受到处罚的义务 7学校的权利;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与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8学校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

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 第四节

学校的设置、职能与法律责任

1学校的设置;

2学校设置的条件;1有组织机构与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及稳定的经费来源 2学校设置的程序;1审批

2等级

3学校的法律职能;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质量,按规定授予学业证书

3负责本校教师的任用考核和奖励

4负责对学生的管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5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合作

6占有,使用学校的校舍,场地,仪器设备及办学经费

7维护校内教学、工作秩序

8接受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学校的监督管理指导 4学校的法律责任;1行政法律责任

2民事法律责任

3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教育预测与规划

 第一节

教育预测

1教育预测;依据教育发展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景做出推测的活动。2教育预测的作用;1为教育规划目标的设定提供科学依据

2为教育规划中可行方案的选择提供服务

3为教育规划中的修改,补充提供服务 3教育规划工作的前提;

4教育规划工作的主要步骤;1提出课题和任务

2调查收集整理资料

3建立预测模型

4进行预测

5评价预测结果

6将预测结果提交决策者和计划人员 5教育预测的种类;1与教育相关问题的预测1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

2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

3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

4其他相关问题的预测

2对教育本身的预测1教育发展模式的预测

2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的预测

3教育布局的预测

4教育科学研究和对教育科研成果应用的预测 6教育预测的方法1时序预测法

2因果预测法

3定性预测法

7选择预测方法应考虑的因素1预测的期限

2数据的散步形式

3模型的适用范围

4预测费用

5精确度

6预测人员的素质  第二节

教育规划

1教育规划;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或学校遵照国家对教育部门提出的方针政策和任务,根据教育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制定的设计和安排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2教育规划的地位;1使教育事业同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相适应的重要保证

2对教育事业进行统筹和调控的重要手段。

3促进教育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3编制教育规划的指导思想;

4编制教育规划的原则1不平衡发展的原则

2按照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发展的原则

3教育内部协调发展的原则

 第三节

教育规划的编制与执行

1教育规划的类别;

2教育规划基本要求;1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对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为出发点

2--------------应由总目标和分目标构成的分层结构

3目标应是单一的,明确的,力求达到最大限度的具体化。

4确定目标的实现途径必须以科学的预测为基础

5实现目标要行动方案和必要资源作保证

6必须拟定两个以上的方案做选择

7规划必须是可以控制的

8规划的确定必须依照科学决策的程序 3编制教育规划的基本步骤;1现状调查与分析

2估量机会

3确定目标

4确定前提

5提供决策方案

6评价论证

7确定规划

8制定派生的计划 4编制教育规划的方法;1人为需求法

2教育投资收益分析发

3社会需求法 5教育规划管理过程1规划的编制

2规划的执行

3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反馈

4规划管理的调整 6教育规划的执行;

7教育规划的控制;

第十二章 教育人事行政

 第一节

教育人事行政的概述

1教育人事行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人事政策,对教育行政干部和教育职工的选拔,任用,聘任,考核,工资,奖惩,福利,退休等事宜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2人员编制;

3教育行政人员以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编制

4学校行政人员与教师的编制

5教育行政人员及教师的任用

6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选拔任用方式;1 任命制

2选举制

3考任职

4聘任制 7教育行政人员及教师的调配与交流

8教育行政人员的及教师的职称

9------------------------------的工资

10------------------------------的其他福利

11-------------的退休及退职

 第二节

教师岗位设置

1岗位=职位;在特定的组织中,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一名职工承担若干的项任务,并具有一定的职务,责任,和权限时就构成一个岗位。

职位;专职一定组织中承担一定职责的职工工作的位置 职务;对职工所承担事物的规定

2职位的分类及发展过程

3职位分类的作用与意义;1可以理顺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统一的规格和标准,作为公职人员的录用,晋升,培训,等提供合理的依据,使人事管理工作正规化科学化。

2可以筛选合适的工作人员,实行职位分类,可可以根据职位说明书,根据职位所需人才,筛选出适合该职位工作的人选,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

3可以形成合力公平的工资制度,4可以实行有效的考核制度

5可以为培训提供方便

6可以合理使用人才

7可以精简机构核定编定制

8可以避免工作重叠 4职位分类;

5职位分类原则;1工作种类

2职务内容

3责任大小

4工作难易程度

5工作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6职位分类的步骤1职位调查

2职位归类

3制定职位说明书 7岗位责任制

 第三节

教师工作绩效评价

1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表现及结果。

2教师绩效评价的特点;1教师评价需要多个过程

2------------能帮助提高教师的个人绩效水平

3需要学校全体成员都参加

4应该是连续的不间断的

5必须依据科学的标准进行观察和判断。3 教师绩效评价的作用:1 对个人的作用

2对学校的作用:1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改进学校工作

为教师资源计划的重新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依据为教师薪酬设计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是学校经行人事决策的依据

提供教师的发展和培训方向教师绩效的基本原则:1公开原则

2客观公正原则全方位评价的原则

经常化制度化的原则

5教师绩效评价的步骤:1 确定绩效评价的目标简历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确定绩效评价人

确定实施步骤

结果处理与反馈教师绩效评价的方法:1 交叉排序法

2等级鉴定法工作成果评价法  第四节 教师的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又称绩效加薪、奖励工资,或与评估挂钩的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承担的责任、劳动强度,以及工作环境的好坏来确定岗级,以劳动者的实际劳动成果为依据,来支付劳动报酬。

(广义):依据个人或组织的个人绩效,在对个人和组织工作绩效评估的基础上,而确定的弹性薪酬。绩效工资的优点:1 与业绩挂钩,具有较强的公平性 报酬向业绩优秀的员工倾斜,激发替他员工工作积极性 反应同一岗位员工的业绩差异。拉开薪酬差距,有助于吸引和留住导向型的员工 3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特点:教师绩效的作用:绩效工作的原则:1 准中规律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注重实绩

激励先进,促进发展客观公正,简便易行

第十三章 教育财政

 第一节 教育体制概述 教育财政体制:是规范教育财政的秩序,指规范各级政府为发展教育事业而经行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活动的一系列制度,主要包括教育财政收入体制,财政支出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等三方面。教育投资 教育经费:为发展教育事业达到教育目地,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包括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实际用于财政教育的经费,以及社会各种力量和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经费 教育投资体制: 教育投入体制: 教育财政拨款体制:

 第二节 教育财政的职能和特点 教育财政的基本职能:1 筹措资金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统一调节教育投资与教育事业发展

监督教育机构资金流动 2 教育财政的特点:1 一般特点 1国家主体性和强制性无偿性和社会基金性

具体特点 1非营利性与共同报偿性

2固定性和永恒性计划性和整体性 

 第四节 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公共教育财政 第三节 新中国教育财政的制度变迁 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框架的确立:构建中国特色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探索:1 财税改革对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挑战

以县为主,义务教育财政体系的确立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 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特征 1 集权化的特征管理权力集权的特征管理权力和办学责任分立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的确

立 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改革的趋势:1 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加强经费管理

第十四章 教育督导和考试与评估制度

 第一节

教育督导制度 教育督导制度:教育督导部门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经行视察监督评价帮助指导的行政管理制度 教育督导制度的职能:1沟通评价职能

检查督促职能

指导推广职能

完善促进职能

反馈导向职能 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1我国施行依法督导,以法律建立督导制度的基础

督政与督学结合 4 我国近现代教育督导的历史演进:

 第二节 教育考试制度 教育考试制度:由国家组织实施,认可和监督的,以国家名义颁发考试合格证书,或其他证明以及发出告知的一种考试制度,和考试行政行为。考试制度的职能: 1督导职能评价职能选拔职能激励职能诊断职能调节职能 教育考试制度的分类:1教育方式:1素质教育考试制度

应试考试教育制度

考试类型:1 成人高校招生入学考试制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入学考试制度教育的级别: 1 高等教育考试制度

基础教育考试制度我国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历程:我国教育制度考试存在的问题:1 片面追求分数,倾向应试教育考试制度,使考试激励功能发生偏离

考试内容不科学,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及个性发展

考试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试制度中存在着考教合一的现象

考试成绩的评定方式不合理

考试制度的反馈体制建立不完善  第三节 教育评估制度 教育评估制度: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的联系与区别:教育评估制度的建立于发展:

4教育评估的意义:1 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帮助教育系统的运动于最佳状态

有利于促进竞争,调动办学积极性。

第十五章 学校管理组织

 第一节 学校管理组织及其产生 学校:

当代学校观:1 功能与结构的统合观

社会组织观 3 学校组织的产生:

4影响学校组织的因素:1意识形态

教育理想 社会制度与组织方式

社会文化价值 学生的亚文化与反文化  第二节 学校管理组织及其制度 学校管理组织:按照一定管理目标要求将职务、岗位、人员结合起来,形成层次恰当,结构严密的有机整体 学校管理组织的职能:

3学校组织的性质和特征:1组织是目标体系

组织分工协作系统

组织是等级权力链

组织是信息网络

组织是一个合理结构 4 建立学校组织的原则: 1 要服从于现实目标必须实现分工原则组织应该分层次组织应该信息通畅要坚持合理结构原则 5学校组织的类别:1 任务:1 主体组织服务组织

作用:1 专业组织

职能组织 需要:1 有权力链的权力组织

专业横向职能组织 6 学校组织管理幅度:学校组织形式:1直线式

职能式

直线职能式

矩阵式 学校规章制度:学校与条文形式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做出的规定 9 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1 保证必要的秩序

保证学校工作的稳定性

经行教育的手段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1 政策性民主性科学性教育性严肃性稳定性 11 学校规章制度的基本内容:学校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1 组织的团队精神组织行为规范共同的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组织行为方式 组织问价建设的基本内容:1 培植具有优良取向的价值观念,凝聚组织奋斗上进的精神

坚持以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

提倡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加强礼仪建设,促进组织建设的习俗化

改善雾化环境,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 15

组织文化建设的步骤:1 建立领导体制

建立独立的部门

制定计划 对组织现存文化的总结

实施组织文化建设目标

巩固和发展  第三节 学校校本管理校本管理:学习型组织时代态背景:1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需要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需要学习型组织

今天的学校要成功需要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1 他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他让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 他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创造未来的能量的组织 4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1 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由多个创造性团体组成 3 善于不断学习

扁平式的组织结构

自主管理 组织边界被重新界定

领导者的新角色 5 学习型组织与五项修炼:1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愿景

群体学习

系统思考 如何向学习型组织转变:1 客服组织学习障碍:1 本位主义障碍

忽视内部障碍

经验学习方式

建立学习型组织机制:1 建立扁平化组织

重视学校规划

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

重视管理层的参与

第十六章 学校管理目标与过程

 第一节

学校管理目标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组织为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从本校实际出发所确定的组织活动的质量规格标准 2 学校管理目标的特点:1 指向性

社会性

可行性

层次性 学校管理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区别和联系:学校管理目标的内容:1 一般管理目标 具体工作的管理的目标

学校领导工作的管理目标 5 学校管理目标的作用:1 导向作用

激励作用

控制作用

协调作用 学校管理目标结构的构成要素:1 目标方针 目标项目目标值学校管理目标结构中各要素结合的形态:1 单一目标结合 2 整体目标结合 8 学校管理目标的分类:1 时间:1 长期目标

中期目标

短期目标

性质:1 战略目标

战术目标

对象:1 团体目标

个人目标

层次:1 高层目标

中层目标

低层目标 9 学校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1 社会性质 学校管理活动的规律

学校的教育目标

学校的现实状态

学校管理目标执行的程序:1 全面搜集资料,掌握内外信息

提出目标方案

评估目标方案

比较分析,择优选定  第二节 学校目标管理学校目标管理:学校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的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于整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并以此推进学校管理活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管理方法。2 学校管理目标的特点:1公认性

自控性

激励性 学校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1 系统理论‘

控制理论

3激励理论 学校目标管理的中心问题:1 正确处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调动人的积极性 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5 学校管理目标的程序:1 确定目标

过程管理

结果评估 学校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1 掌握目标管理理论,树立现代管理意识

结合学校管理目标,形成整体目标系统

运用有效地管理系统,经行科学的管理安排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客观经行工作评价  第三节 学校管理过程 学校管理过程:学校管理者为达到以育人为中心的预期目的,将管理要素经行组织协调,使其工作在积极相关效应中得以放大,从而共同经行有组织,有步骤的活动程序。包括 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学校管理过程的特点:1 以育人为中心的目的性以动态为特征的整体性

以阶段为特征的有序性 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实质的教育性以一定条件为前提的控制性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1 计划:1 是学校管理者为执行决策目标而根据目标设计可行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 –特点:1 目标性普遍性效益型------地位作用:1 执行决策的重要手段

实施其他管理活动的依据 给学校管理者提供的学校管理工作的方向

有效地协调学校的办学资源----程序:1调查掌握材料的预测阶段

确定目标以及次序阶段

确定熊东方案阶段

计划执行与控制阶段

5----要求:1 鲜明的方向性严谨的科学性切实的可行性明确的可验性

执行:1 把计划中规定的任务与目标贯彻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通过有效地执行,实现学校管理计划与任务的活动。-----内容:1 组织

指导

协调

激励

3----要求:1以身作则,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善于照章授权,赏罚分明

要体察实情,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检查:1 对下属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并给予指导的管理活动------内容:1 监督 考核指导

3------要求:1 明确计划,确定检查对象步骤与方法以原计划为依据,客观公正的予以实施将检查与指导调解,结合起来,讲究实效总结:1 对学校管理工作经行整体分析评价的活动------分类:1 全面总结专题总结

3----要求:1 树立正确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目的性要有全面真实有效地检查考核材料用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总结要与计划要求相对应 4 学校管理过程4个环节之间的关系:1各环节相对独立,又贯穿全过程 各环节彼此结合,形成对立封闭的管理系统

各环节都有一定的活动顺序

各环节任务不同,但均以人为中心

第十七章 学校管理效能

 第一节 学校管理效能概述 学校管理效能:学校管理效能地几种观点:1 经济学观点:投入-产出效能观

行政学的观点:效率-效益效能观

管理学的观点:方向-效率效能观 3学校管理效能分析;

4影响学校管理效能的因素;1学校管理观念

2----------体制

3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学校组织氛围  第二节 提高学校效能的途径 提高学校效能的途径:1自主办学----根本保证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基本条件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实践保障

 第三节 学校管理效能评价 学校管理各要素效能的评价:1人的效能评价财的效能评价 物的效能评价实践的效能评价 空间的效能评价信息的效能评价 学校管理组织效能评价:

组织效能的模型:1 巴斯的组织效能模型

2本尼斯的组织效能模型

帕森斯的组织效能模型 4 高效能组织的特点:1 适应能力

2决策分权化

融洽的心理气氛

高的经济效益 5 影响组织效能的因素:1 组织的内部因素

2环境因素

6学校管理组织效能评价:学校管理系统整体效能评价:

8学校管理系统整体效能评价的意义:1 有利于学校管理者树立系统的观点起到对学校管理工作导向作用

利于学校管理,发挥整体效益

利于克服追求数量的片面性 9学校管理系统整体效能评价的标准:

第十八章学校管理质量

 第一节

学校质量管理概述

1教育质量之歧见

2质量的概念

3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

4教育质量之分析

5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标准概述

6我国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重视以数量标准来衡量整体质量,轻视素质----------------。

2重视教育个体的发展质量,忽视其生存质量。

3重视教育个体全面发展的质量,忽视其个性发展的质量。、4不重视质量标准自身的构建的质量,也不重视质量标准达到过程的质量

 第二节

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标准构建

1构建我国教育质量管理标准的指导思想

2--------的指导原则;1量与质并重

2生存和发展相结合

3即重视标准自身构建的质量,又重视标准达到过程的质量 3---------的程序与方法

4----------体系的分解

5-----的阐释

6------的措施1建立健全教育体制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3提高教师的素质

4制定配套的评估措施

第十九章学校管理战略

 第一节

学校管理战略的概论

1学校战略;学校管理者为谋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学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制定学校管理战略目标,拟定优先战略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和控制的动态活动过程。

2---------特点;1具有总体性

2具有长远性

3战略管理的主题是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

4重在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重在改善师资队伍建设。3--------的作用;1

4----------的过程,内容,背景

5过程;连接战略的三个核心领域

 第二节

学校战略管理运作

1学校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全过程。2---------------------------的特点;1学校战略决策的高层性

2------------------的自主性

3------------------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4--------------------过程的动态性和间歇性

5学校决策思维的理性化和决策结果的风险性 3学校战略方案的制定

4---------------------的评价

5学校战略实施过程的管理

6学校战略规划1规划的空间体系

2规划的时间体系

3规划的重心

7学校战略控制过程的管理;1战略控制的必要性

2学校战略控制的对象

3学校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1确定评价标准

2衡量工作绩效

3及时纠正偏差

4学校战略控制原则1预期未来的原则

2抓住重点的原则

3经济合理的原则

4奖惩结合的原则 8学校战略控制的方式1自上而下的控制

2反馈控制

3自我监控

4相互监控 9---------------------的方法;1间接控制

2直接控制 10-----------------------的手段1预算

2统计分析

3专题分析报告

4审计

5建立有关制度进行业务控制 11学校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12---------------------的方式方法;1方式

2方法1关键因素调整法

2备用方案调整发  第三节

学校战略管理变革

1战略变革;指组织对变革的预先管理行动以得到明确的战略目标,这可以在常规和自发性的路径下实行。2战略变革的压力

3战略变革的必要性

4战略变革的三个动态性原因1环境

2生命周期的不同

3组织内部的权力变化

5战略变革的四个变量1任务

2技术

3结构

4人员

第二十章教育领导及其行为特征

 第一节

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

1领导;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过程。

教育管理系统 篇6

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发展方向“后现代社会”,即20世纪中期以后的社会,在该社会背景下,以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反思与批判为基础,教育管理理论逐步开始探究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后现代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得到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一、后现代教育管理研究视角基本概述

后现代主义属于哲学思潮范畴,同时,其是多样性领域的混合,包括哲学、生物学、语言学以及生物学等。后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下,主张重新解释现实,提出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得到教育管理学者、专家的关注与重视。

1.教育组织的特殊性与差异性

现代主义所主张的统一性、普遍性以及整体性和二元论信仰,遭到后现代主义的反对,且提出事物多样性与差异性的主张。对于教育管理组织而言,即不同组织存在不同特性,即使组织类型相同,其仍存在各自的特点。格林菲尔德提出,人并非生活在组织中,而是组织生活于个体中,以个体为载体。在组织过程中,人们做出决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此同时,在人的作用下,组织得以创造,并以社会性存在物的方式存在,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创造方式,致使组织理论难以得到统一化标准。

2.价值问题的思考

现代教育管理学将教育管理领域的事实问题视为焦点,且十分重视管理技术的研究,围绕“事实怎样”开展质问,忽视对事实背后的问题探究。格林菲尔德,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其认为:现代教育管理学属于狭隘的科学观念,是将教育管理推入羊肠小道的罪魁祸首。在后工业时代背景下,必须以广义科学概念为依据,正确看待教育管理科学,打破科学控制决策和组织的状态,摒弃科学是强有力控制的思想。简言之,教育管理在研究事实问题基础上,重点研究价值问题。

3.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

后现代主义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普遍真理,且没有总的原则,每一组织均具有特殊性与差异性。在管理研究过程中,以研究大范围组织为基础,深入微观世界,开展独立且细致的研究。在此背景下,定性的、质的研究方法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数据、问卷调查不再是研究的唯一凭据,研究者开始走向学校,在谈话访问过程中,体验学校生活并记录,为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和依据。

二、基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分析我国教育管理发展方向

1.基于教育组织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实施校本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基础教育改革运动中,校本管理作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正式出现。基于校本管理下,针对管理方面,学校被赋予更大权力,为做出最好的决策,应以接近教育实践为前提。在此背景下,校本管理主张依靠群众的智慧,提高决策有效性,合理采用分权制度,培养组织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校本管理是后现代主义“去中性化”和“权力下放”思想的重要体现。具体而言,即任何学校均具有特殊性,其学校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完全适用所有学校的管理理论并不存在。纵观我国教育管理,仍采用“研究——开发——推广”的模式,并未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易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阻碍学校发展。在校本管理模式下,学校不再扮演政策被动执行者的身份,而是自主变化管理系统方式的决策者,转变外控管理为内控管理,培养学校自我更新能力,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方案。

2.科学融入“柔性管理”

关注价值问题,即关注人文因素。柔性管理模式下,管理者以非强制性方式和非权力因素方式为主导,充分发挥其影响力,达到预期管理目标。换言之,即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利用说服、劝说以及解释等方法,开展教育管理活动,将人文情怀作为关注的重点,达到激发人内在动力的目的,培养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管理技术的研究是我国教育管理关注的焦点,忽视对价值问题以及主观因素的探究。因此,在我国教育管理发展中,应适当引入柔性管理模式,以组织文化性为基础,激发个体的价值与创造性,为个体自我实现创造机会,提升教育管理效率。

3.践行开放管理政策

原有学校以封闭式教育管理模式为主,然而耗散结构理论指出,系统开放性是系统具有自动生成秩序能力的保障。教育管理受校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在因素间相互作用下,致使复杂的纵横交错网得以建立。教育管理并非一层不变,而是时刻存在变数的组织。因此,教育管理必须实现封闭向开放的转变,正确认识非线性变化在教育管理中的价值,促使人们的创新精神不再受到限制,促进教育管理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与此同时,在知识经济影响下,更新管理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以开放式管理“代替”封闭式管理的管理理念。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不断努力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得到较大发展,逐步朝着后现代社会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等多方面与西方存在差异。因此,我国教育管理应在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与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以我国国情为出发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案,促进我国教育管理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步。

参考文献:

[1]禹露,魏斌.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看我国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6):119-121+145.

[2]张晓峰.教育管理研究:从现代走向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3.

[3]刘小倩.论后现代管理观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8.

教育管理系统 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10年) 》指出“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安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需要加强研究和深入探讨的科学。自2010年福建南平校园伤害案以来, 学校安全日益成为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关注的大问题,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各大、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 都非常重视校园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特别是各校长、园长等行政负责人, 对老师、对安保人员、对学生都反复强调, 各老师确实也在身体力行地实行安全教育, 学校想尽办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无安全隐患的教育环境。然而学校还是不怎么安全, 各种学生伤害事件仍时有发生, 可见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还是有漏洞的。

学生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 学校安全事关千家万户,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 容不得我们一丝一毫马虎和懈怠。就学校安全工作来讲, 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做好安全管理, 二是做好安全教育。安全管理是我们各级教育管理者的职责, 我们要确保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安全、有效, 要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做好各项安全措施等;做好安全教育, 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护。就学校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来说, 安全教育比安全管理更重要。因为安全管理是学生安全的外部条件, 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才是学生安全的主要保障。但是, 在我们学校的教育中, 学生获得的往往是防护和逃生, 而关于生命深层次的教育, 如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生命责任、等等观念的培养几乎为零。有资料表明, 许多中小学生出现失落、迷茫、悲观、抑郁、急躁、焦虑、消沉、绝望等心态或品性, 他们缺乏生活目标和方向, 感受不到幸福, 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这样, 他们在人生过程中只在意于生活的感觉, 而体验不到生命存在的性质及意义, 以至轻贱生命, 用放弃生命或伤害生命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每个血案都警醒我们, 枪支和刀具是容易通过法律和公共管理实现有效管制的, 而真正需要我们重视和反思的是人心、人性、人品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将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现代社会三口之家是主基调, 其中的孩子在成年之前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 更何况即便是成年人中也有不少人是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所以学校安全教育应该是永恒的课题。学生非正常死亡和意外伤害案件的高发一直是困扰和制约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 很多研究者提出三位一体或者多位一体的确保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模式, 把教育孩子安全的责任细化分解, 以此引起多方的注意, 希求形成合力来实现确保孩子安全的效果。但是, 对比与《学校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立意来说就缺少了明确性和主体性。学校安全教育是学生一次教育终生受益的关键点, 之所以很多成年人对某种、某类事故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源自于自身的经历和身边发生的事件, 对学生安全教育要恰逢其时。因此, 学校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理所当然, 责无旁贷。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更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 另一方面学校的安全教育与学生其他课业课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够形成安全教育学科, 纵向研究, 横向延展。

从成书的体例上看, 作者在对学校安全教育概述之后, 首先就是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的章节, 实际上指出了预案是确保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接着就是多达九个章节的具体的学校交通、涉水、公共卫生、消防、用电、活动、网络、心理、自然灾害、校园暴力与校园周边安全的论述;最后是学校常用安全制度的介绍。可以说事无巨细, 面面俱到, 从具体到一般, 最后上升到制度建设。在涉及到的具体某个方面时是按照概述、案例、安全常识与防范措施以及应急预案的顺序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实用性不言自明。

长期以来, 我国对各种各类型意外事故的研究和管理一直是个薄弱环节, 所以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建设安全文化, 发展安全科学成为的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公认的艰巨任务, 《学校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是应对解决建设安全文化发展安全科学的阶梯之作。通读全书, 无疑接受了一次安全教育, 相信随着业内人士认同的影响力和对社会的贡献作用也会日渐凸显, 进而引起社会、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会在更高的层面发挥作用。

摘要:学生安全涉及千家万户, 各类学生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引发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安全高度关注,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学校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力度。

教育管理系统 篇8

一、中央官学的行政管理

封建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管理。中央官学主要包括太学、国子学和四门学。它们虽然都进行儒学教育, 但地位不同, 面向不同的对象, 这体现了封建教育的等级性。国子监是中央官学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它适应儒学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发展过程。

第一, 由太常兼管。太学是最早建立的中央官学, 是汉武帝“独尊儒术”政策的直接产物。两汉太学由九卿之首的太常来管理。太常主要负责太学博士的选用和太学生的选取。他不是专职的教育行政官员, 管理太学只是他工作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 两汉的教育行政管理还没有独立, 这是封建教育发展初期的必然现象。太常为便于管理, 通常在博士中选一人为“祭酒”, 让他具体负责太学的管理。“太常差选有聪明威重者一人为祭酒, 总领纲纪”。隋唐以后, 祭酒正式成为教育行政的最高官员。

第二, 国子祭酒地位上升, 成为教育决策与规划的主要负责人。魏晋六朝时期, 中央官学除了太学外, 还建立了国子学和四门学, 封建儒学教育呈现多元化。此外,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元化, 专科教育在此时开始兴起。这些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专门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以适应和促进教育的发展。这时, 在太常兼管制之下, 国子祭酒越来越担负起教育管理的实际职责。国子祭酒不仅要管理国子学和太学, 而且还要为国家教育发展提出规划, 所以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时, 官学时兴时废, 但是国子祭酒和博士是常设的官职, 他们积极议政和咨询, 担任政府教育发展的顾问。与此相反, 太常却极少在国家教育发展决策上进行发言。到了北朝后期, 北齐在中央设置国子寺, “诏国子寺可备立官属, 依旧置生, 讲习经典, 岁时考试”。国子祭酒此时正式成为国子寺的最高官员, 古代教育行政管理出现了渐趋独立的迹象。

第三, 建立国子监, 统一管理中央官学。开皇年间, 隋文帝沿用北齐办法, 设置国子寺, “掌教胄子”, 来负责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学、书学和算学的管理。大业中, 隋炀帝将国子寺改为国子监, 设有国子祭酒、司业、功曹、主薄、博士、助教等人员, 完善了国子监的组织机制。唐代, 国子监继续作为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负责“六学一馆”的管理, 管理范围有所扩大。明清时期, 中央官学的管理比前代更加严格, 国子监各官职责分工十分明确。以明代国子监为例, 它设有祭酒、司业、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典籍、掌馔、典簿等官。祭酒“职专总理。一切事务, 须要整饬威仪, 严立规矩, 表率属官, 模范后进, 不可尸位素餐, 因而怠惰”。司业为祭酒的副手, 协助祭酒管理监务。祭酒、司业“务选天下学明行修, 德尊望重, 海内所向慕, 士大夫所归依, 足以师表一代, 名盖当时者”。博士、助教、学正等为教学人员, “职专教诲, 务在严立课程, 用心讲解, 以致成效。如或怠惰不能自立, 以致生员有戾规矩者, 举觉到官, 各有责罚”。这些“司教之官, 必选耆宿”, “表仪诸生, 必躬修礼度, 率先勤慎, 毋惰训诲, 使后学有所成就, 斯为称职”。

二、地方官学的行政管理

汉武帝时, 他“令天下郡国各立学校官”, 封建地方官学由此建立。两汉的地方官学由地方官负责管理, 地方官学能否建立取决于地方官的意愿。北朝后期, 地方官学适应少数民族封建化的需要, 开始走向制度化, 并要求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 地方学校按照地方行政区域普遍设立, 并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制度。地方学校和科举联系十分紧密, 地方学校的生员通过科举, 跻身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行列。地方学校的行政管理制度由此不断发展, 这不仅促进了地方教育的发展, 还适应了封建社会后期不断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主义的政治需要。

唐代在地方各府、州、县设置长史、司功等官员, 负责选补学生, 并在每年冬季将毕业生送到尚书省参加科举考试。它为宋元时期地方教育管理专门化打下了基础。宋代教育改革频繁, 地方教育有很大发展。徽宗崇宁二年, 设置各路提举学事司, 专门管理一路州、县学校。这是我国古代地方教育行政管理专门化的开始。

明清时期, 政府重视教育, 地方学校由通都大邑延伸到村野乡落。在地方学校的行政管理上, 明英宗正统时设立提学道, 总管一道学政, 其职责是“岁巡所部, 以察师儒之优劣, 生员之勤惰, 而专刺举之事”。清沿明制, 在各省也设置学道或提督学政, 负责主持童试、生员的岁、科两试以及生员“出贡”的各种考试。学政由中央简任, 由进士或翰林出身者充任, 负责地方的教育管理, 地方大员不能侵犯或干预其职责。

综合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篇9

教育资源是一个涵盖范围很广的概念,泛指在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不仅包括非生命的各类实物,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但是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育资源被赋予新的含义,本课题主要讨论的是材料性的教育资源,主要是指蕴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信息资源。网络教育是常规教育的一部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院校教育受编制体制的制约,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整体信息化的趋势发展。为了适应这种趋势,面对一些院校源不健全、师资力量匮乏的情况,同时应用信息时代的优秀技术,很有必要建立起良好的教育资源管理平台。

2 网络教育资源管理

教育资源建设有4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主要分8大类: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二是网络课程建设;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在这四个层次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是基础;资源的评价与筛选是教育资源建设高效、高质量的有力保障;第四个层次是工具层次的建设,作为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的平台,教育资源管理系统能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提供支撑平台,是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系统架构选择

基于数据库和网络应用的系统可以采用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也可以采用Web的方式。Client/Server结构在技术上虽然很成熟,但该结构的程序往往只局限在小型的局域网内部,不利于扩展,并且,该结构的每台客户机都需要安装相应的客户端程序。由于考试系统拥有的用户量比较多,因此,如果采用该结构,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工作比较繁重。同时,由于应用程序直接安装在客户机,客户机直接和数据库服务器交换数据,系统的安全性也受到一定影响。

基于Web的方式中,客户端是各种各样的浏览器,浏览器作为通用的用户程序界面,主要提供人机接口服务,而服务器则响应用户请求并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Browser/Web模式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即包括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客户浏览器三部分。基于上述考虑,用Browser/Web模式来设计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比较合适,服务器端采用WebServer+数据库系统+ASP组件来构成系统管理层;客户端采用浏览器来完成资源访问全过程。所有的系统升级和更新均只要在服务器端完成,这样可较灵活地适应考试内容的不断更新,从而减少系统升级、更新的工作量,同时可进行远程系统维护和管理。

4 系统开发

4.1 基于流媒体的VOD子模块

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流媒体(streaming media)的概念。流媒体是以流式传输技术通过网络传送的、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的媒体文件。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对于一个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它们在传输中被分解为许多包。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由于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大适合传输实时数据。在流式传输的实现方案中,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视音频数据。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然后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启动A/V HELPER程序,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HELPER程序初始化,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4.2 普通文档管理

通过所需要的功能,可以将文档管理分为如下的几个部分:(1)版块及文档显示模块

显示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各大版块和所有成员最新发表的一些文章主题。

(2)发表文章模块

为成员提供发表文章的地方,以及回复主题等。

(3)文档管理模块

管理员可以进行对文章处理,置顶,加精华,删除等,还有就是管理员对文档进行综合管理。

了解了具体的功能需求后,就可以按模块开始文档模块的设计了。当然,这些模块的只是在功能上对文档管理系统结构的划分,实际上并不能够完全把他们独立出来进行设计。对于这种较小的应用,也没有必要进行完全的模块化设计,在良好的规划下直接写程序代码或许来的更为简单一些。

4.3 试题库管理

随机抽题法是最常用的组卷算法,它根据状态空间的控制指标,由计算机随机地抽选一道试题加入试卷中,此过程不断重复,直到组卷完毕或已无法从试题库中抽选满足控制指标的试题为止。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采用一个定长的线形表作为试卷生成过程中的状态,线形表的长度为用户提交的总题量,每一元素代表选中试题的状态长度,状态类型由试题的若干分量组成,如题型、难度、章节等,待组卷完成后,再从试题库中抽取与之相应的试题生成试卷。算法的实现过程为:

(1)建立2个数组Z(S),U(X)。Z(S)的值为某种状态S的试题在试题库中的试题量,例如选择题、第1章、难度为“中等”的试题总数。U(X)为用户要求的该状态的试题数目,U(X)对应的全部状态的集合构成线形表LIST;

(2)如果U(X)>Z(S),则转向(5),否则产生随机整数N,N=int(rnad(-1)*Z(S)),其值小于Z(S)。读取N记录,并对该记录作选取标志,抽取下一道题目时,有选取标志的记录不再有效;

(3)若U(X)不等于0,则U(X)=U(X)-1,重复(2);

(4)若LIST表未满,则转向(1),否则组卷成功;

(5)算法结束。

系统使用随机抽题法,本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按照公平、公正、客观合理的原则,采取随机的方式,从题库中抽出一定考题范围、一定难度范围内、给定题型、给定题量、各题分值总和为用户给定的分值总和的试题,组合成正式试卷或模拟考卷,存储到试卷库中。

5 结语

本系统仍然在开发建设中,部分子系统已经投入运行,如:教学管理系统、学生在线系统、教师前台系统、题库系统等,系统基本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有待完善。现提出以下两点设想仅供参考:

(1)题库系统应增加对试题质量的评价分析功能,方便教学管理角色能及时了解试题质量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对比,以便监督和引导教与学。

(2)资源库系统以专业教学大纲为主线,以“能力-知识模块化”为开展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合理对教学资源库的公共资源库和教师资源库进行管理,以充实资源库的内容,让教育资源库这一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朱凌云,等.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2]穆肃.校本学科教学资源库的设计和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篇10

关键词:数据库,UML语言,BS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因特网技术的广泛运用, 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学校的数字化也因此而迅速兴起并逐渐发展起来。但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部门, 管理着学校的资金流动, 在部分学校的管理中并未真正实现信息化。首先, 学校虽然使用财务软件来处理会计工作, 但基本都是独立运用于财务部门, 并不能将与财务部门息息相关的其他部门联系起来, 如:后勤部门、人事部门等;其次, 由于学校存在多种经费管理, 如:课题项目经费、业务经费、固定资产经费等费用管理, 流程复杂、繁琐, 在对各部门进行统计汇总和查询经费使用情况、剩余情况时, 财务人员往往需要以手工操作的方式用许多表格进行统计和汇总, 这样的工作效率较低并且数据容易出错。因此, 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实现校园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必要的。

1 系统设计过程

学校财务管理系统能将学校财务系统与学校信息化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学校的信息共享,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发展。系统通过网络将数据传送到各个部门, 为各部门领导的财务预算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能与校园内其他各信息系统联系起来, 为学校的运作提供全面的财务数据。借助校园的网络平台, 实现学校资源共享, 通过合理利用学校拥有的资源, 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

本文主要基于软件工程的思想, 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实现的过程进行介绍。

首先, 系统的需求分析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简介、主要业务用例建模和行为建模以及数据分析和系统的功能需求。本系统有多个系统角色, 如会计、出纳、主管和管理员等, 各个系统角色拥有不同的权限, 完成不同的系统功能。

其次, 系统的设计可以分成5个功能模块:物资管理模块、账务管理模块、收支管理模块、统计查询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系统的对象模型, 本系统的静态模型为系统的参与者类, 系统的其他类和类与类之间的关系。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包括系统的概念设计和表设计, 其中概念设计主要讲述系统包含的实体和联系以及总体E-R图, 表设计主要阐述系统表的属性。

最后, 系统的实现过程, 本系统拟采用My E-clipse7.0作为IDE, Tomcat6.0为服务器, My Sql5.1为系统数据库, 使用JSPServlet技术进行开发。

2 系统功能分析

本系统主要实现的是学校财务数据的有效性、及时性, 加快学校财务服务效率, 降低内部管理成本。主要坚持的原则为:出纳管钱不能管账、会计管账不能管钱、审批人只能审批不能出钱管账。

主要的业务要求有:学校的收入日结管理、支出管理 (报销和开支) 、学生缴费退费管理、物品库存管理 (教材、日常办公用品) 、固定资产管理 (采购申请、审批、购买、入库、出库) 、财务统计、支出统计 (校区、项目、日期、人) 、固定资产折算 (折旧耗损、净值、提前报废) 、资料月末统计 (出入口总数明细、出库总数明细、月末库存量) 。主要具备以下功能:

(1) 员工信息的增加、删除与权限分配;

(2) 员工工资薪金档案管理、工资发放管理;

(3) 学生资料的增加、删除;

(4) 学生缴费情况的登记、审核与结账;

(5) 物品材料的购买、使用与回收, 物品库存管理;

(6) 固定资产的入编、折旧报废管理;

(7) 学校业务收入信息的分析、汇总、统计;

(8) 学校业务支出信息的分析、汇总、统计;

具体来说, 本系统的业务功能需求主要如下:

2.1 物资管理

财务人员登录系统后, 可以对学校教材进行各项管理, 包括教材的出入库管理, 统计物资库存情况;提供对学校物资的查询及结果打印。

2.2 固定资产管理

可以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各项管理, 包括固定资产的领用、收回、折旧、修理、转卖以及报废等管理;提供固定资产的查询及结果打印。

2.3 凭证管理

财务人员登录系统, 可进行凭证管理, 包括凭证的录入、删除及修改, 凭证删除能进行单个删除或批量删除。

2.4 出纳管理

出纳包括现金出纳和银行转账出纳, 系统可提供现金明细和总额, 查询银行转账明细和总额;同时可以进行单个或批量现金支付凭证的复核。

2.5 账簿管理

账簿管理包括总账、明细账。系统提供总账的查询及打印, 明细账的查询、录入、修改、删除以及打印功能;总账与明细账的总额一定是一致的, 若否, 则表明账务有错, 系统需要进行相关的报错。

2.6 报表管理

完成相关数据的录入后, 生成多种报表, 如资产负债表、例如表、现金流表, 查询报表并根据需要导出或打印相关报表。

2.7 学生费用管理

学生费用管理包括学费标准管理与收费管理, 学生入学后根据相关收费标准得到应缴费用, 并统计已缴费收入信息。

2.8 统计查询管理

能根据用户的需求统计收入、支出、资产折旧等情况;查询报表、凭证、账簿、学生和教职工等信息;学校业务信息的查询、统计及分析。

2.9 用户管理

包括权限管理、学院信息管理、职员信息管理及公告信息管理。权限管理即根据用户的角色分配不同的权限, 如出纳只能管钱不能管账, 财务人员只能记账而不能进行审核;系统管理员能查看、增加、删除学院信息以及教职员工信息;系统管理员负责学校有关财务信息方面的发布、修改与删除管理。

3 系统主要数据表和模块设计

本系统涉及的实体包括:教职工、学生、费用支出、项目分类、物品总类、固定资产、缴费记录、固定资产使用回收等。

(1) 教职工:编号、姓名、职务、校区、联系电话、性别、身份证、密码、地址;

(2) 学生:学号、姓名、身份证、校区、联系电话、年级、描述;

(3) 费用支出:费用支出编号、费用单据编号、费用事由、支出日期、金额;

(4) 项目分类:分类编号、分类名称、二级科目;

(5) 物品总类:种类序号、种类名称;

(6) 固定资产:资产编号、名称、购买单价、购买数量、购买日期、出售单位、联系电话、预计报废时间、每月折旧金额、折旧年限、折旧方式;

(7) 缴费记录:编号、日期、缴费情况、是否通过;

(8) 固定资产使用回收:序号、是否损坏、领取时间、归还时间。

整个系统分为五大模块:物资管理模块、账务管理模块、收支管理模块、统计查询管理模块以及用户管理模块。

(1) 物资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教材资料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办公用品管理、其他物品管理等物料的出入库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分为固定资产的折旧、使用、报废及回收管理, 上述用例均依赖于登陆用例, 即用户登录后才能进行以上用例。

(2) 账务管理模块

分为凭证管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报表管理、票据管理以及用户的登录与退出。其中, 凭证管理包括凭证的录入、修改及删除, 出纳管理包括现金出纳、银行出纳以及出纳审核等, 账簿管理包括总账、明细账, 报表管理包括报表查询与报表打印, 上述用例均依赖于登陆用例, 即用户登录后才能进行以上用例。

(3) 收支管理模块

包括收费管理模块、教职工工资管理模块、其他收入、支出管理模块, 其中, 财务人员能进行所有的管理操作, 学生只能查询已缴费用、而不能进行其他修改、删除操作, 教职工薪酬管理是指教职工工资标准信息以及工资发放管理, 教职工只能查询工资标准及个人工资的发放情况。

(4) 统计查询模块

包括收入统计查询、支出统计查询、退费信息统计查询、固定资产折算统计查询、物资库存统计查询, 上述用例均依赖于登陆用例, 即用户登录后才能进行以上用例。

(5) 用户管理模块包

括学生信息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权限分配管理、公告信息管理。其中权限管理是指为不同职务的教职员工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 如:会计只能管账不能管钱、审批人只能审批不能触钱管账。公告信息管理是指管理员通过系统发布有关财务方面的信息以便查询。

4 结束语

结合学校的业务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 笔者研究并设计了适合学校的“教育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本文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过程。系统的分析包括系统业务简介、主要业务用例建模和行为建模, 以及数据分析和系统的功能需求。本系统的主要业务行为模型包括物资管理用户登录行为建模、资产领用行为建模、收费管理建模、教材采购行为建模以及用户管理行为建模, 该系统的功能包括物料管理、账务管理、收支管理、统计查询管理、用户管理五个模块。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对学校财务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相关工作人员经行了交流, 提出本系统的整体构架及设计思路, 从而使本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更加具有实用价值。

(2) 本系统立足于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的思路, 基于统一建模语言 (UML) 分析研究了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因为其封装性好、可重用性高, 而且在有较大修改和扩充时, 利用多态性的优势, 可以通过继承机制派生新类, 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 使系统更加规范化、形象化, 便于理解。

(3) 在综合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及个人开发能力的前提下, 对财务功能模块进行了分析, 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设计, 并构建了基本功能, 且以上功能模块能基本满足学校的需求。

由于个人能力及时间的限制, 系统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 适用范围小, 很多财务管理功能如决策、预算等并未进行考虑, 在以后的开发中可对功能进行适度扩展, 以便应用于更多的教育机构。

(2) 安全性管理方面考虑不是很周全, 系统虽考虑了权限问题, 但并未建立追踪日志。对系统的完善可通过提供审计线索功能便于发现和遗传该信息, 如对信息变动进行记录反映。

参考文献

[1]丁宝康, 董健全.数据库实用教程 (第二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求是科技.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开发技术与工程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3]孙涌.现代软件工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

教育管理的新尝试——自我教育 篇11

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坚韧的自控能力,全面的自理能力,顽强的意志力等诸多方面非智力因素而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活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增强,既是素质教育的成果,又是他们自我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的前提条件和内在动力。所以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形成优秀的自主性、创造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良性循环的过程,此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心理品质得到优化。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呢?我们的做法是,把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剖析、自我协调、自我体验与自我激励能力作为重点,围绕这些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系列活动。

一、开展由学生担任学校“值周校长”的学生管理学校的活动

可每周安排中、高年级的一个班级作为值周班级,由该班级选举两名学生作为值周校长,周一前“值周校长”向校长室递交由值周班级讨论制定出来的一周校务工作方案,经校长室审批后进行,以这两名值周校长为主的值周班级,就肩负起管理学校日常事务的重担来。这样做既让学校了解学生的心态,鼓励学生参与校务管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学校、教师的教育意图与教育方法,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双边活动的沟通,从学生的种种建议与实施校务方案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力等个性心理得到充分的发展,主人翁的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得到空前高涨。

二、开展“我是社会的小主人”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义务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还可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如:主题队会“拾到财物后怎么办?”通过学生的自主辩论、演说,有力地培养了个人拾到财物后如何正确处理的道德认识,锻炼了学生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开展绿色环保教育,让学生把教育活动从校园延伸到校外,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育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的评价,全部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参与、自我品味、自我评价,培养了学生“我是地球小主人”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存能力与生存意识为主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多层次的学生监督管理体系

如落实学校一日常规、课堂常规,出版谁的行为最美主题专栏,成立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把检查的情况以简报和新闻的形式及时反馈到班级与学生。这些由学生自行组织、自我管理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及创造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学校再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校长讲话活动,对学生的是非进行讲评,或弱化不足、或强化优点,促进学生内心控制,自主监督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把外在纪律、规章制度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需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开展“学生当家理财活动”

这项活动由学校统一布置,分班级实施。活动前,就如何开展活动,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监督指导学生理财,让学生从挣钱、花钱、存钱等个人理财活动中,形成钱来之不易,应勤俭节约的意识,提高管理财物的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花钱上要多与家长、教师讨论,订立合理的购物计划,在存钱上让他们自己填单子,输密码,这种自我理财、自我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节约意识乃至于对他们今后如何置业,谋生都是莫大的前置能力锻炼。

五、指导学生开展“希望小学艺术节”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在专职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学生自行组织、自编程序、自筹作品、自我评选,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审美意识等得到提高。我们还组织了希望小学学生形象设计大赛,整个大赛由学生自己挑选服饰,自己组织活动过程,让学生从中辨别什么样的形象举止是美的,什么样的形象举止是丑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也净化了校园风气与矫正了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六、组织办好校报《启梦》、“红领巾”广播站的等活动

这些活动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坚持了十几年,从没有间断过。从确定主题、搜集材料、编稿设计全部由学生负责。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与愿望。另外,我们还指导学生阅读饱含美好事物的书籍,使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成为学生衡量自己的尺度,从书籍中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榜样与动力。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英雄的事迹深刻地影响着我校学生的学习与健康成长,我校98%的学生能举出个人崇拜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材料,不少学生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世纪伟人及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世界著名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作为自己成长发展的指南。

教育管理系统 篇12

关键词: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多层结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近年来, 随着该院继续教育大规模扩大招生, 继续教育管理工作量大幅度增加, 其复杂性也越来越大, 而目前该校继续教育一直存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落后、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这严重制约了该院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减少工作中低效率的手工操作, 强工作的自动化、计算机化, 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安全性, 己成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该文设计了一个继续教育管理系统, 过该系统, 可以实现继续教育计算网络化, 显著地改善学院继续的教学管理水平, 极大地提高继续教育的教务管理竞争能力和效率, 切实解决了学校在成人教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

1 系统设计

1.1 体系结构

从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结构上来看, 系统采用当今流行的B/S结构。B/S体系结构是指在TCP/IP的支持下, 用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 为传输协议, 客户端通过Browser浏览访问Web服务器以及与之相连的后台数据库的体系结构。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如图1所示。

1.2 系统需求分析

从整体功能上来分析, 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是要设计和实现一个符合江西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自身的教务、学籍、成绩、经费、函授站管理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其中, 在系统流程方面要符合江西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实际管理需要, 在系统结构设计上, 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方便维护、修改、升级等需要, 在效果方面, 能够优化现有管理方式、共享数据、改善管理方式, 真正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在安全性方面, 要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 防止数据丢失、篡改, 经常对数据库备份。

该系统的开发目标是:以继续教育教学管理为主框架, 吸收现有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优点, 开发一套能适应继续教育教务管理需要、使用方便和用户界面友好的“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在技术上遵循开放、安全、可靠、高效和可扩展的理念, 技术上采用先进性和成熟性、实用性相结合, 最终实现整个系统性能结构的优化, 并且具备了良好的扩充性, 能够在实际的过程中适应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按照系统的不同使用对象, 其在操作时的需求分别如下:

(1) 该部管理人员对系统功能的需求

该部管理人员主要使用“管理机模式”来进行访问和处理, 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进行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学管理、考务管理、经费管理、信息发布等一系列相关的功能。

(2) 教师用户对系统功能的需求

教师用户主要使用“浏览器模式”来实现, 通过该系统可以查询教师自己的个人信息, 课程安排, 以及进行成绩录入等功能。

(3) 教学站点管理人员的需求

教学站点管理人员可以使用“浏览器模式”来管理该站点学生学籍、成绩、考务、经费和其他一些管理工作。

(4) 学生对系统功能的需求

学生主要使用“浏览器模式”来实现, 通过该系统可以查询自己的个人信息, 成绩, 课表等一些基本的功能信息。

结合该院特点, 该系统主要分为 (院本部) 主管理子系统、教学站管理子系统、学生网上查询子系统、扩展子系统, 现在主要介绍一下 (院本部) 主管理子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如图2所示。

1.3 系统设计

由于篇幅有限, 该文只对 (院本部) 主管理子系统做一个设计。

1.3.1 学籍管理模块设计

学生基本信息管理主要是对录取的新生数据的导入、新生注册, 并实现学生学号的编排、学生分班、教学站学生的分配。

注册管理主要是新生注册和学年注册, 新生注册是由录取数据库信息导入, 然后根据所学专业进行编排学号、分班、教学站等, 学年注册主要是完成在校期间每个学年的注册缴费, 学生没有注册缴费就不能参加教学活动, 学生只有缴费后才能学年注册。

学籍异动主要是刚入学报到的新生, 进行学籍变动处理, 学籍异动主要是指学生退学、休学、转专业、转就读地等学籍变动。教学站的学生若要学籍异动, 学生到教学站管理员处提交异动申请, 待院本部学籍管理员审核通过以后, 才能学籍异动成功。

毕业管理主要完成即将毕业的学生毕业工作, 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毕业审核, 生成毕业名单, 然后生成毕业证号, 打印毕业证书.

统计报表:对学生学籍情况统计, 生成报表。

1.3.2 教学管理模块设计

专业管理主要是对专业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教学计划管理主要是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和班级教学计划, 首先要做专业教学计划, 对已经做好的专业教学计划, 一定要转换成EXCEL格式导入到系统中去, 班级教学计划可以参照专业教学计划复制到各个班级教学计划中去, 对教学站一些专业人数少的学生合班上课的特殊情况, 合班的教学计划可以参照某一个班级教学计划, 然后在班级教学计划中做一些修改调整。

试卷管理主要是对教学计划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的试卷由任课老师导入到系统, 让教学管理员管理试题库, 方便以后考试出试卷。

1.3.3 考务管理模块设计

考务管理主要是通过考试, 对继续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所进行的考试工作, 包括成绩管理、成绩查询、补考名单的生成、补考登分等。

成绩管理主要是对学生课程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等操作, 录入成绩时一般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一定的比例登分, 作为课程成绩的最终成绩。成绩查询主要是对班级成绩查询、个人成绩查询、学生补考成绩查询。另外, 每学期对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要生成一个补考名单, 以便安排补考。补考成绩的登分是对补考名单中的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登分操作, 不能作为正考成绩。

1.3.4 教师管理模块设计

教师管理主要是教师对与自己相关个人信息、课程表的查询, 以及对个人信息的一些修改。教师用户的管理由教学管理员来添加、删除, 并分配教师编号, 老师用编号进入系统, 设计如图3所示

1.3.5 教材管理模块设计

教材信息主要是对教材出版社、教材经销商的联系方式、教材的库存量等信息的管理, 班级征订主要是指班级对教材的征订情况的查看, 订购统计主要是指通过对班级教材的订购的汇总, 可以快速查看教材的订购情况, 班级需求统计主要是具体到某个班级的教材需求统计情况。

1.3.6 经费管理模块设计

经费管理主要是对本部门经费导入, 本部门缴费管理, 学生缴费记录, 函授站缴费记录, 函授站与本院分配后的财务管理等功能。

学生缴费管理:对于学生上缴的各种费用进行登记, 并支持学校财务处交费数据的导入。

教学站缴费管理:根据教学站预设的缴费分配比例, 对教学站缴费进行管理, 统计各教学站所交费用与尚欠费用。

经费查询:查询学生缴费与欠费情况, 统计各种费用缴纳情况。

1.3.7 系统设置模块设计

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 子系统管理员, 学生, 教师。

对于教师和学生用户其实现的功能是一致的, 即老师可以实现个人信息修改、课程查询, 学生可以实现成绩查询、课程表查询等功能, 所以在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权限管理。但是对于管理员用户不同, 不同的管理员分管的内容不同。他们之间应该保证彼此不能随便查看和修改, 这就需要对管理员进行权限分配。

用户权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

文档管理权限、用户管理权限、教师管理权限、学生管理权限、成绩管理权限、教学计划管理权限、授课安排管理权限、班级管理权限、教学点管理权限等。其中教师管理权限、学生管理权限、成绩管理权限、教学计划管理权限、授课安排管理权限、班级管理权限、教学点管理权限又分为三个管理权限分别是无权限、浏览权限、管理权限。

文档管理权限、用户管理权限、教学点管理权限只分为两个权限分别是无权限、管理权限。无权限代表不能被查看, 浏览权限代表只能查看、管理权限代表可以查看、修改、删除等。

模块设置主要是对学籍模块、教学模块、考务模块、教师模块、教材模块、经费模块、学生模块等模块的设置。

安全设置主要是数据库备份, 为了防止系统数据被攻击破坏, 需要对系统数据做备份管理, 一旦系统被恶意攻击篡改数据, 可以用备份数据, 以免造成损失。

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该管理系统设计很重要的部分, 数据库设计主要是包括: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数据库的概念设计以及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三个方面。

数据库中子类有:Data In () 子类和Data Out () 子类, Data In () 子类有studentdataimport () 方法, Data Out () 子类有dataoutput () 方法。

系统中所涉及的类都是有表示层进行调用, 然后通过调用数据访问类Data Access Sql来进行相互访问。

3 三层体系结构的实现

结合该院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 从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实际功能要求出发, 结合ASP.NET的特点, 在B/W/S三层结构体系下, 设计并实现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三层机构:

最底层是数据层, 数据层是存放系统所要用到的各种信息表。该系统主要涉及到的数据表主要有, 用户表, 有学生、教师、管理员等用户, 学生信息表, 有学生基本信息表、成绩表、相关课程信息等。

中间层是业务逻辑层, 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 针对不同的用户功能划分如下:学生, 具有学生登录, 学生成绩查询等功能, 教师, 具有教师登录、录入成绩等功能, 管理员 (分为学籍管理员、教学管理员、考务管理员、教材管理员、经费管理员) , 分别具有相应模块的管理功能。

最顶层是表示层, 即用户层, 是用户能看到的实际内容, 内容显示页面即WEB窗口, 如登录界面、管理员界面、学生界面等。

4 结语

江西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的开发充分考虑了继续教育管理的特点, 从多方面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系统适合继续教育办学规模扩大和办公自动化的需要, 为提高办学水平和工作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 系统安装在学校信息中心专用服务器, 并初步通过调试, 学院继续教育各科室通过Intemet直接访问试运行。此阶段系统运行良好, 得到了教学站点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王武礼, 杨华.基于B/S与三层C/S混合模式的MIS构建[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07, 28 (3) :101-104.

[2]房晓东, 等.ASP.NET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下一篇:话务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