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植入计划的植入

2024-07-31

社区植入计划的植入(精选4篇)

社区植入计划的植入 篇1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作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具有微创、手术成功率高、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患者在术后1年内或更长时间会出现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以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以,必须对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护理指导。笔者对社区内33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进行长达1年的跟踪随访及康复护理指导,在增强服药、复诊依从性,自我监测病情、自我管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家属的配合和支持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50~79岁,平均64.5岁,均为2007年7月—2010年11月在三甲医院进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平均住院3~7 d,出院后经社区

(1)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卫生院

广东珠海519060双向转诊转入家庭病床。

1.2 随访方法

以派发健康教育手册、上门访视、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跟踪随访。出院第一个月每周1次上门访视,之后每两周1次电话随访,每月1次上门访视,半年后每两月1次电话随访,随时接受电话咨询。

1.3 效果

33例患者未现穿刺部位出血;能主动按时按量服药和复诊,自行监测血压、脉搏,主动向医护人员咨询有关健康知识,均已改变吸烟、饮酒、长时间静坐等不良生活习惯,坚持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体重指数(BMI)均保持在20~24;除2例患者行动不便外,其他患者均能坚持运动,心态平衡、乐观;无发生心血管事件(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猝死),复查血压、血脂、血糖均达到理想范围,心电图无异常,1年后冠脉造影复查,仅2例患者发生管腔再狭窄,发生率6.06%,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0。

2 康复护理指导

2.1 评估

对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进行评估,如生命体征、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穿刺部位有否渗血,皮肤感觉、皮温、动脉搏动情况、手指活动情况,有无头痛、麻木、胸闷、胸痛等自觉症状;深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态度,家属对患者的关心、重视程度;目前的工作情况、经济收入是否充裕、是否存在压力、社会支持是否充足及利用度等。

2.2 护理指导

2.2.1 术后早期穿刺部位的康复指导:

术后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用力旋扭物件,因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内穿刺局部皮肤的修复及动脉壁血痂尚不牢固,且术后需大剂量使用抗凝血药物,抗凝剂使血痂溶解,若用力提重物或旋扭物件易引起血管内压力增高,使血痂脱落而出血[1]。

2.2.2 用药指导: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需长期服药,且必须在心脏病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科学用药,不可随意增减和停用。老年人记忆力差,常忘记服药,可利用手机的闹钟或日程备忘设置功能,把服药时间设置好,以便能按时服药;可用多格药盒,按早、午、晚需服药物分开放置,以防漏服。指导患者要正确用药,如阿司匹林应在饭后服等;在用药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测,自我管理,教会患者定期检测脉搏和了解异常症状、体征,如出现冷汗、血尿、黑便、皮肤出血点、瘀斑、牙龈出血、头晕、肌肉酸痛或乏力、关节酸痛、胃纳明显下降、尿少、浮肿、尿色黄或巩膜黄染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家中备有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深色瓶密封干燥环境保存,家人均知道的固定位置存放,每6个月更换1次,外出时随身携带保健药盒(内含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及小卡片,注明自己的姓名、所患疾病、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就诊医院等)。如果患者要看牙医时,应向医生说明自己在接受抗凝治疗;术后不可作磁共振检查,以防支架移位。

2.2.3 运动指导:

向患者解释绝对卧床的利弊,说明早期活动的价值、安全性和具体方法。适度合理、循序渐进地运动可增进身心健康,在饭后2 h开始运动,遵从运动的三步骤:5~10 min热身活动后开始适当的运动,5~10 min凉身活动后停止运动(热身及凉身活动是指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或漫步)(1)强度、频度和时间:通过监测症状和心率调节运动强度,尤其是第一次进行新的活动前,常用的运动强度指标为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如50岁的人运动心率为120次/min)。(2)运动频率:一般每周3~5次,开始时每次15 min,以后每次30~60 min,注意劳逸结合,运动强度和频度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感冒或发热症状和体征消失2 d以后再恢复运动;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包括寒冷和炎热气候要相对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在阳光下剧烈运动(理想环境:温度4~28℃,风速<7m/s)。(3)穿戴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和鞋,上坡时要减慢速度,饭后不作剧烈运动;警惕症状:运动时如发现心绞痛或其他症状,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药物治疗发生变化时,要注意相应调整运动方案;运动必须持之以恒,如间隔4~7 d以上,再开始运动时宜稍减低强度。

2.2.4 饮食指导:

合理健康的饮食是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发生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措施。(1)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低于6 g,可固定一量勺量取食盐。(2)限制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新提出限制反式脂肪)和胆固醇,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奶油蛋糕、奶茶、咖啡等。(3)低热量饮食,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4)不进食含高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茶、西兰花、包心菜、菠菜、牛肝、猪肝,防止其减低抗凝药物的疗效[2]。(5)每餐不宜过饱,七八分饱为宜。

2.2.5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戒烟和避免吸烟环境,戒酒,不喝浓茶、浓咖啡;不长时间静坐;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以40℃为宜,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少于8 h)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每天午休(平卧)30~60 min,以保证大脑良好的供血供氧;家居环境保持安静、清洁、整齐和安全,注重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2.2.6 保持大便通畅:

可适当增加粗纤维饮食和黑木耳,晨起喝一杯蜂蜜水,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切忌排便时过度用力,如便秘时可用轻泻剂,对便秘患者可用手沿结肠走向轻轻揉压,连续数日未解便者可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戴手套润滑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以防止用力排便时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并发症。

2.2.7 心理指导:

针对患者不同的行为类型,了解导致患者发生情绪变化的原因,合理采用倾听、支持、疏泄和解释技术,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乐观地面对疾病。对A型行为类型的患者,要指导注意调整自我心态,少生气、多交流,学会放松技巧,如肌肉放松、深呼吸、听轻音乐等,用情绪转移达到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对过分谨小慎微、依赖性格的患者,让其倾诉心中所虑,针对其所顾虑的问题,给予详细解释,打消其顾虑,指导其处理方法或给予合理的建议,并鼓励其亲自动手,对其成绩加以肯定,使其重拾自信。

2.2.8 实施家属同步健康教育:

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能促进患者更有效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患者时刻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而且在精神、心理上获得安慰,从而减轻心理负担。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及致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目的和意义,如何预防术后并发症,指导术后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心理调节、性生活及定期复诊等,强调家属积极参与的重要性,教会家属如何监测血压并记录,以及必要的急救技能,如急救药物的应用、心肺复苏术等[3]。

3 讨论

康复医学[4]中把冠心病康复分为三期,Ⅰ期心脏科住院康复,Ⅱ期家庭康复,Ⅲ期为康复医学科住院康复。经康复指导师系统的康复指导,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住院期间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患者住院时间较短,针对患者情况综合干预较少,患者大多从报纸、电视、收音机等渠道获得相关知识,出院后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能力差异较大;而因为经济、居住环境等原因,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入住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这就需要社区护理进行系统干预。通过系统健康教育,既可了解患者及家属所想所需,又可使患者和家属掌握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及主动参与性,防止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以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冠心病康复措施会影响其周围人群对冠心病风险因素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对尚未患冠心病的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应普及急救技能教育,家属掌握了急救技能,使患者一旦发病时能及时获得生命支持,为抢救的成功赢得宝贵时间。

参考文献

[1]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4.

[2]周艳丽,梁丽艳,马晓云,等.系统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5):8589.

[3]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63.

[4]王茂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59-668.

社区植入计划的植入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7月—2010年12月武昌区周边20个社区植入永久起搏器的病人106例,男50例,女56例;年龄42岁~89岁(64.35岁±10.20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62例,房室传导阻滞(AVB) 34例,SSS合并AVB 10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5例,初中42例,高中及专科22例,本科及以上7例。剔除条件:①有精神或意识障碍等不配合者;②生活不能自理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将武昌区周边20个社区,随机设10个社区中的病人50例为干预组,另10个社区中56例为对照组,两组为同期植入起搏器的病人,在年龄、文化程度、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随访方法

按常规随访,术前即建立病人的个人档案,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心电图结果、起搏器植入时间、起搏器生产厂家、型号、起搏阈值、脉宽、阻抗、感知、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术前讲解有关起搏器的知识,包括起搏器植入部位及过程、作用原理、术前及术中注意事项,术后发放《起搏器植入手册》,并根据宣传手册详细讲解起搏器的一般知识,如家电产品中的电视机、计算机、冰箱、热水器等可正常使用,使用移动电话注意距离起搏器15 cm以上,不能做核磁共振、电疗等诊疗方法,如必须做,需与植入起搏器的医院联系,看可否经调试后再使用。绝对禁止接近电台、电视发射站、发电机、变压器等。教会病人自测脉搏,最好在每日清晨或晚间安静状态下测量,数足1 min并予记录。耐心和病人交谈,评估病人心理及躯体状况,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心理护理及专科护理。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电话通知病人到医院行起搏器功能测试及随访,由1名专科医生或长期从事介入护理的护师负责完成,根据病人提出的疑问做出解答。

1.2.2 干预组社区随访方法

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随访基础上行社区随访,具体内容如下。

1.2.2.1 组建社区随访小组

由心脏介入专科有经验的副主任护师任组长,组员包括心脏介入专科高年资主治医生1名、专科护士2名。组长负责组织,拟定社区随访健康教育计划,联系社区,通知病人,社区集体讲课;护师协助组长工作,与病人一对一讲解;主治医生负责病人治疗与指导,解答医疗用药等疑问。

1.2.2.2 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电话预约行社区随访,建立社区起搏器植入病人的档案,取得社区医生、护士协助,预约好病人后并要求家属、陪护和有意愿的社区居民参加。在社区提前布置好教室,室内张贴宣传画,内容包括起搏器的相关知识、起搏器植入术后注意事项、健康运动及生活的方式,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创造出使病人感到愉悦的气氛;组织起搏器相关知识讲座,指导病人健康的行为,组织小组讨论,发放宣传册,播映多媒体,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化的图案教具,将一对一讲解与集体讲座相结合,挖掘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的保健潜力,充分发挥社区健康教育的优势。对特殊情况不能到社区的病人行居家随访,对病人和家属进行起搏器相关知识培训,评估病人及家属对起搏器知识、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掌握的程度及病人自我护理状况,对不足之处及时给予指导,直到病人和家属掌握为止。与家属交谈,协助改善病人与家属的关系,鼓励家庭成员支持病人,加强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庭体系。全面准确评估病人的整体情况和健康需求,包括病人的不适症状、健康愿望、家庭环境等,以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1.2.2.3 心理指导及行为干预

在一对一的交谈中,耐心倾听病人心声,通过交流,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指导病人如何化解和处理生活中及心理上的困惑,让病人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己,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给病人列举身患疾病因心理健康而长寿的实例,讲解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使病人正确面对现实,学会对自己和他人宽容,善待自己。指导病人掌握正确评估自己身体状况的方法,手把手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医、护、患及家属互动,直至病人熟练掌握为止,指导病人养成定期测量并记录脉搏频次的好习惯,数1 min,如频率慢于所设置频率,应及时就诊。合理安排日常活动,根据病人原发病、心功能状态及有无其他合并疾病来调节活动量。

1.2.3 评价方法

两组均于出院前和植入术后6个月、12个月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定。①病人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居住形式、诊断、病程及医保状态。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 [2],共36个条目,8个维度,分别为躯体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按照各条目的权重得到量表的粗分,再将粗分转换为0分~100分的标准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③问卷由小组成员专门培训后运用统一的指导语,让病人充分理解后自行填写,对不识字或视力不好者,由调查者负责询问、讲解后并协助填写完整,问卷填好后即刻收回。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6份,回收率96.4%。

1.2.4 统计学方法

干预前两组病人人口学资料采用χ2检验。社区随访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所有数据处理均使用SPSS 17.0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起搏器自应用于临床以来,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植入心脏起搏器已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命,更重要的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3],但由于病人对起搏器相关知识缺乏,加上植入起搏器使病人花费较大,增加了心理压力,使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文献报道,起搏器植入术后心情不变的占30.0%,变坏的占35.8%,外出减少的占30.0%,社交减少的占30.9%,植入前不敢做的活动减少的占31.6%,说明常规的随访健康教育模式远远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不管是心理上还是躯体都未达到理想状况[4]。起搏器植入病人以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记忆力、听力不同程度减退,导致老年病人理解力与接收能力及记忆力差,增加了健康教育的难度[5],常规随访在形式上单一,医护人员有限,缺乏病人间的讨论互动宽松的平台,社区随访弥补了常规随访的不足,医护为一个小组,由不同层次人员构成,根据病人不同文化层次背景分别采用不同表达方式和语气,且形式多样,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使病人在心理上和躯体上处于最佳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出院前8个维度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6个月、12个月除术后6个月BP评分无明显增加外,其他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基线,提示两种方法均有效。正如王红幸等[6]报道,健康教育对改善起搏器植入病人术后生活状态有积极作用,说明学习起搏器相关知识,可以使病人避免不必要的生活限制,病人能用正确的知识管理自己。虽然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值同时提高,但干预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除术后6个月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实起搏器植入病人定期去医疗机构接受随访存在缺陷和不足。国内病人普遍对起搏器受外界干扰的顾虑较大[7],对起搏器功能缺乏认识,不良心态及起搏器植入后做事过于谨慎,各种活动和行为受到限制的较多,直接影响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BP在6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由于本组病人年龄偏大,部分病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性疾病,尽管起搏器的植入改善了病人疾病的自觉症状,特别是通过社区随访,心理状态上的改善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疼痛阈,健康的运动减轻了病人的不适症状,但起搏器的植入毕竟具有一定创伤,部分病人在术后6个月内有囊袋局部不适或不同程度的术侧臂膀疼痛,有的病人则是因术侧上肢不敢活动,造成肩部肌肉僵硬、牵扯痛,社区随访中对这部分人群更加注重对其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持良好的心境的重要性以及分散疼痛注意力的方法,如参加社区活动,多与家人及他人沟通;活动不必太过拘谨,术侧除不能高举、提重物和剧烈的活动外,可和健侧一样做事活动;推荐收听、欣赏轻松愉快的音乐。音乐疗法可明显降低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病人的不适感,提高其舒适度[8]。干预组在术后12个月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区健康教育环境宽松,气氛活跃,讨论和相互的演示加深了记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集体讲课时,把起搏器知识掌握比较好、生活质量评分高的病人作为典范,介绍自己的经验,谈体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活动不便或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社区宣传教育者行居家随访,体验病人生活处境,了解病人家庭成员的状况,对病人和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加强家属对起搏器知识的掌握,充分发挥家属的督导作用,对病人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提醒督促,促进了家庭的和睦,使病人保持良好心态。在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及照料技巧的指导,指导病人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及时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支持,使病人从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等多方面提高生活质量。

社区随访延伸了护理的服务功能,体现护理工作的范畴正从病区扩大到社区和家庭,形成了医院-社区-家庭互动式服务,体现了护理模式的转变,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和社区参与将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9]。且起搏器植入后病人更多时间生活在家中和社区,由此展望,社区随访机制将不断完善,给予病人起搏器知识详细的指导及心理、行为指导,将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梁锦军,黄鹤、杨波,等.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及医疗费用调查[J].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11,25(1):38-40.

[2]张代民,刘志华,郭涛,等.SF-36健康调查问卷在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5):141.

[3]俎德玲,诸葛毅,屠晓敏,等.不同模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质量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4):436-438.

[4]王红幸,史定妹,余爱萍,等.起搏器植入患者生活状态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11-13.

[5]罗春燕,史月田,贾长宽.复述式健康教育在非识字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3):78-79.

[6]王红幸,史定妹,余爱萍,等.起搏器置入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2):77-78.

[7]陈若涵,刘志敏,唐闽,等.不同起搏方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08,10(5):370-373.

[8]宋蕾,刘连凤,韩丽娟,等.音乐疗法对初次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2):1-3.

社区植入计划的植入 篇3

一、植入广告的定义

植入广告在广义上指的是商家将产品或品牌信息隐匿于媒介内容中以达到宣传商品这一效果的所有活动。还有一些学者将其定义为将产品, 包装或者产品标识融入到影视作品, 音乐中的行为。植入广告在狭义是指商家为了追求盈利, 通过巧妙的安排将产品或品牌等信息植入到媒介内容之中以此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活动。无论信息植入与何种媒介里, 其目的都是传播品牌信息, 以达到最终销售目的, 它是企业为了销售而做出的营销行为。

二、植入广告的分类

根据植入媒介的不同, 植入广告可以分为影视剧植入广告, 音乐植入广告、文字植入广告、网络游戏植入广告。在众多媒介中, 影视剧的植入方式灵活多变而且能克服文化壁垒, 传播范围更大。 观影时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能带给消费者更深的印象, 因此影视剧的植入广告在现实中更具有研究价值。

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 植入广告可以分为视觉植入广告、听觉植入广告和视听觉植入广告。视觉植入是将产品以视觉符号的形式植入于影视作品之中, 听觉植入是以语言的方式在影视作品中表现产品信息。视听觉植入是视觉植入和听觉植入的结合, 它将产品信息从视觉和听觉双重渠道传递给消费者, 因此视听觉植入的广告效果要好于单纯的视觉植入或听觉植入。

根据植入的显著度不同, 植入广告可以分为隐形植入, 非整合显性植入和整合显性植入。在隐形植入中, 产品或品牌信息虽然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但却未受到正式完整的表述。非整合显现植入中, 产品或品牌信息被完整的表述出来但是产品或品牌与剧情相关性不大。整合性植入中, 产品或品牌信息既被正式完整表述出来又与剧情紧密相关。

三、影响植入效果的刺激因素

影响植入效果的刺激因素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即植入层面因素和受众层面因素。植入层面因素包括植入类型, 植入显著度和植入产品与剧情的关联度等。就植入类型而言, Wilbur (1998) 认为听觉植入和视觉植入对品牌记忆的影响远不及情节植入。情节植入使消费者从两个渠道接受加工信息, 因此情节植入引起的品牌记忆要高于听觉植入和视觉植入。就显著度而言, Gupta和Lord (1998) 认为植入广告在画面中的大小, 位置, 曝光时间和重复率都能影响消费者的品牌记忆和品牌态度。就关联度而言, Russell (2002) 认为产品剧情关联度越高, 消费者的品牌记忆越低, 但是品牌态度却会越积极。

受众层面的因素主要分为受众的人口统计因素和受众态度因素这两方面。人口统计包括性别, 年龄, 受教育程度, 从事工作等。 受众态度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熟悉程度, 对植入广告的态度, 对植入背景与自身的感知的一致性和卷入度。就性别而言, Gupta (1998) 认为对于香烟, 酒精饮料, 军火等涉及道德层面的产品, 男性的接受程度要高于女性。对于年龄而言, Delorme (1990) 认为影视作品中的植入广告能为年轻人带来社会归属感, 因此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植入广告。对品牌熟悉度而言, Karrh (1994) 认为植入广告中熟悉的品牌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但是消费者会更多地关注陌生品牌。对于消费者对植入广告的态度而言, 消费者对于植入广告的态度越积极, 就越容易被植入广告所说服, 所产生的品牌态度也就越积极。

四、植入广告相关理论模型

Kahnem (1973) 提出注意力有限模型。他认为人的注意力分为主要任务注意力和空闲注意力。人们的注意力通常被分配到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上。当人们正在做一件事时, 主要任务注意力专注于当前所做的事情上, 空闲注意力则负责处理次要任务和其他事物。当人们观看电影时, 主要任务是理解剧情, 由主要任务注意力负责处理。次要任务是理解植入在剧情之中的产品信息, 由空闲注意力负责处理。

Friestad和Wright (1994) 提出说服知识模型。他认为当人们接收到信息的时会主动思考信息发出的目的和途径, 学习信息中的说服成分知识。人们学习到说服知识以后, 当他们再次接收到具有说服行为的信息时, 就会意识到这些信息中的说服成分, 进而产生抗拒的心理。人们接受到的信息就会被扭曲, 丧失引导消费者的作用, 同时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

Petty和Cacioppo (1986) 提出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他们认为消费者受到产品信息刺激后经由两种路径改变态度, 一种是中枢路径, 另一种是边缘路径。消费者通过主动辨别信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全面评价广告产品的优缺点, 预测产品能否达到广告中所宣传的功能而造成的态度的改变是信息精细加工的结果, 这一信息加工路径是中枢路径。广告中代言人的魅力, 广告搭载平台的权威性和由广告引发的各种联想这些属于直观线索。直观线索能被消费者直接判断并通过情感迁移影响消费者的态度。这一信息加工路径是边缘路径。Macinnis (1989) 认为消费者启动中枢路径加工广告信息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消费者必须拥有主动加工广告信息的动机; 二是, 消费者必须拥有加工信息的能力;三是, 外部条件必须有利于信息深度加工。

Devine (1989) 提出认知忙碌模型。他认为当人们认知水平不足时, 一些正常情况下能够完成的任务也无法很好的完成。当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力被占据时, 剩下的注意力不足以完成主任务以外的事物。这就表示通常情况下人们能够注意到信息中的说服成分, 但是当人们认知忙碌时, 就难有充足的注意力去处理多余的信息, 也就难以发现其中的说服成分。

五、植入广告效果

Balasubramanian (2006) 将植入广告效果分为认知, 情感和意动。其中认知是消费者有意识的去处理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过程, 这其中包括品牌认知和品牌回忆。情感是消费者表现出对于产品喜欢, 中立, 不喜欢甚至是反感的情绪化行为, 其结果是生成品牌态度。意动是消费者通过产品信息的刺激, 催生出对产品积极的态度, 进而影响其购买意愿, 并最终转化为购买行为。植入广告效果多以品牌记忆和品牌态度来衡量。

品牌记忆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过程中, 消费者能够立即回忆起产品或品牌的特点或名称。品牌记忆的生成过程是消费者对品牌信息进行编码, 整合和提取的加工过程。根据心理学的认知结构理论, 品牌记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人们记住曾经发生的事物, 以外显记忆的方式储存在大脑中, 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的去主动提取相关信息。而内隐记忆则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 人们不会有意识的去触碰这些记忆, 但是这些记忆却会在潜意识中影响人们的态度与行为。

品牌态度是测量植入广告效果的重要依据。消费者对产品或品牌的态度会深刻影响其将来的购买行为。Percy和Rossier (1992) 将品牌态度划分为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两个维度, 其中将品牌满足自身需求定义为认知因素, 将品牌能鼓励自身作为情感因素。认知因素是消费者感受外部信息刺激的过程, 情感因素是消费者在受到品牌信息的刺激后, 结合之前的经历对品牌产生的购物决策的选择。

六、未来可能研究方向

国内外学者虽然对植入广告做过很多研究, 但是依然赶不上植入广告发展的脚步。人们的审美和娱乐方式跟随者时代不停地变化, 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渐渐从电视, 报刊, 杂志转向手机, 平板电脑等小屏幕数码产品, 日常时间也越来越碎片化。过去的研究成果不一定适合新时代下植入广告的特点,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结合现下消费者时间碎片化这一时代背景来验证植入刺激因素对植入效果的影响。消费者从接受信息刺激到最终有所行动, 这期间是要经历非常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一个过程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 而现如今的研究中多选取单个因素进行研究,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同时选取多个变量共同进行研究, 探索其交互作用对广告植入效果的影响。现在的研究多集中于影视作品中的植入广告, 未来可以研究诸如网络游戏, 户外竞技真人秀, 文学作品等不同媒介中的植入广告效果。

参考文献

[1]Barry, Thomas F.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erarchy of effects: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Current Issues and Research in Advertising.1987 (10) .

[2]Delorme D E, Reid L N.Moviegoers’experience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brands in film revisited.[J]Journal of Advertising, 1999, 28 (2) :71-95.

[3]卢长宝, 王丹丹.国外植入式广告研究新进展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 32 (12) :36-42.

[4]喻国明, 丁汉青, 王菲, 等.植入式广告:研究框架、规制构建与效果评测[J].国际新闻界, 2011, 33 (4) :6-23.

社区植入计划的植入 篇4

1 微小种植体的植入

1.1 术前准备

接受植入的患者年龄最好大于12 岁, 已进入恒牙列阶段。患者年龄过小、骨密度较低, 无法保证植入的成功率, 且未萌的恒牙胚将使植入操作变得异常困难。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肝炎、肾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 以排除全身情况较差或骨质较疏松患者;询问患者过敏史, 为麻醉剂的选择做准备;女性患者应询问其是否在月经期, 避开这一免疫力下降、止血不利的生理周期。拍患者全口曲面断层片, 了解上颌窦、下颌神经管、颏孔等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拍植入区局部牙片了解植入局部是否存在牙瘤、颌骨囊肿、根尖囊肿等病变组织, 同时了解局部牙根走向及变异情况。

1.2 植入手术

目前微小种植体按植入方式不同, 可分为自攻型和助攻型2 种, 多家公司生产直径在1.2~2.1 mm之间、长度在6~15 mm之间的多种微小种植体。

1.2.1 助攻型微小种植体植入

以下颌C区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间颊侧微小种植体植入为例, 首先进行植入区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 在两牙接触点牙槽嵴顶下5~7 mm处切开牙龈 (图 1) , 剥离器沿切口两边分离牙龈 (图 2) , 表面张力可使牙龈退缩, 露出植入区骨面。

然后慢速手机装配直径小于植入微小种植体直径的麻花钻穿透骨皮质 (图 3) , 方向需与两牙牙根基本平行, 并与两牙牙面垂直或接近垂直, 微小种植体植入专用螺丝手柄沿骨皮质穿通处将微小种植体拧入牙槽骨中 (图 4) 。擦拭血污, 去除洞巾, 结束植入手术 (图 5) 。

1.2.2 自攻型微小种植体植入

自攻型微小种植体植入时, 操作方法与助攻型微小种植体植入基本相同, 不同点在于自攻型微小种植体植入时无需使用配套的麻花钻穿透骨皮质来做钉道预备, 使操作变得更加简单。首先亦为植入区的消毒、铺巾和局部麻醉, 接着进行牙龈切开、牙龈分离, 然后利用微小种植体植入专用螺丝手柄在切口处直接植入微小种植体, 完成手术。

1.2.3 植入手术术中应注意问题

(1) 环境选择及器械准备:

植入手术应尽量在独立的手术空间内完成, 术前事先进行紫外线消毒, 减小术中感染概率;检查刀柄、尖刀片、牙龈剥离器、植入专用螺丝手柄等手术器械及微小种植体的准备及消毒情况。

(2) 切口选择:

手术切口的位置选择非常重要, 应选择两牙间距相对较大、提供骨质相对较多的部位, 一般以两牙接触点牙槽嵴顶下5~7 mm处为宜。

(3) 植入方向:

助攻型微小种植体植入时慢速手机装配的麻花钻穿透骨皮质的方向, 及自攻型微小种植体植入时植入专用螺丝手柄拧入微小种植体的方向应尽可能与相邻两牙牙根平行, 以免伤及邻牙。

(4) 注意术中询问:

植入时应随时询问患者情况, 如患者有较重的疼痛, 应立即停止手术, 检查是否伤及邻牙或其他解剖结构。

(5) 特殊情况处理:

自攻型微小种植体植入时, 如遇到颌骨骨质密度过高的患者, 利用植入专用螺丝手柄拧入微小种植体会变得非常吃力, 此时应避免盲目施力, 导致微小种植体断裂, 应取下植入专用螺丝手柄, 利用持针器或止血钳将微小种植体反向慢慢拧出;如此时已无法简单拧出, 可利用锥状金刚砂车针在微小种植体周围增隙后, 再将其反向拧出, 待伤口愈合后, 使用慢速手机装配麻花钻穿透骨皮质, 植入助攻型微小种植体。

1.3 术后处理及医嘱

如术中无较大损伤, 术后无需使用抗生素;术后应拍摄植入局部牙片, 尤其是患者术后有疼痛感的情况下, 观察微小种植体与相邻两牙的位置关系, 如出现微小种植体伤及邻牙或紧贴邻牙的情况, 应及时去除微小种植体, 待伤口愈合后再行植入。

术后嘱患者2 h内不得进食, 进食以温、凉、稀、软为主;勤刷牙、漱口, 保持创面清洁, 避免感染;刷牙时避免牙刷柄与微小种植体接触;如出现微小种植体松动、脱落情况, 不要惊慌, 应及时通报医生并妥善保管脱落微小种植体。

2 微小种植体的一般植入部位及类型选择

若直径过小, 微小种植体在植入过程中容易断裂;长度过短, 微小种植体的固位力不强, 正畸临床中一般推荐使用直径在1.5 mm以上、长度在8 mm以上的微小种植体。微小种植体体积较小, 可方便地植入到上下颌骨牙槽突、下颌骨体部、腭骨水平部等口内的任何需要部位。无论是上颌、下颌, 前牙区、后牙区, 腭侧、颊侧, 只要提供宽度大于2 mm、厚度大于11 mm以上的骨质, 即可顺利植入。

2.1 一般常见的植入部位

2.1.1 植入于上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颊侧

此处微小种植体应植入在颊侧两牙接触点牙槽嵴顶下5~7 mm处, 上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颊侧牙槽骨皮质骨厚度一般为1~1.5 mm, 植入处牙根间宽度约为3.2 mm, 且距口角距离较近, 术中口角便于牵拉, 故为微小种植体植入最多的位置, 植入后可用做前牙内收支抗或压低后牙时使用。一般可采用直径为1.5~1.6 mm、长度为9~11 mm的微小种植体 (图 6) 。

2.1.2 植入于上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之间颊侧

此处微小种植体应植入在颊侧两牙接触点牙槽嵴顶下5~7 mm处, 上颌第一恒磨牙与上颌第二恒磨牙之间颊侧牙槽骨皮质骨厚度略大于上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颊侧牙槽骨, 植入处牙根间宽度仅约为2.1 mm, 且距口角距离较远, 术中操作较困难。若此处牙根间空间太小, 无法实施植入手术, 可在排齐上颌第二磨牙后, 远移第二磨牙后再行植入。植入后可做前牙内收支抗或压低后牙时使用。一般可采用直径为1.2~1.3 mm、长度为9~11 mm的微小种植体 (图 7) 。

2.1.3 植入于上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腭侧

此处微小种植体应植入在距两牙接触点腭侧龈缘5~9 mm处的腭骨水平部上。上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腭骨皮质骨厚度与相对的颊侧区域相近, 两牙间可以提供的植入空间较大, 约4.0 mm, 且距口角距离较近, 术中患者张口无需较大, 植入较方便。牙弓后端腭部黏膜较厚, 应使用较长微小种植体。可用做单侧扩弓支抗、也可在压低后牙或腭移上颌第一恒磨牙时使用。一般可采用直径为1.8~2.0 mm、长度为11~13 mm的微小种植体 (图 8) 。

2.1.4 植入于上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之间腭侧

腭大孔位于硬腭后缘前方约0.5 cm处, 上颌第三磨牙腭侧, 约相当于腭中缝至龈缘之外、中1/3处。肉眼观察此处黏膜略显凹陷, 腭大孔中有腭前神经及腭大血管穿出, 植入时应避开此位置, 避免损伤腭前神经、腭大血管。故此处微小种植体应植入在距两牙接触点腭侧龈缘5~9 mm处的腭骨水平部上, 可略偏向上颌第一恒磨牙。上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之间腭骨皮质骨厚度与相对的颊侧区域相近, 两牙间亦可提供较大的植入空间, 距口角距离较远, 术中患者应大张口才能满足植入需要, 植入操作较困难。植入后微小种植体可用来压低后牙或腭移上颌第二恒磨牙时使用。一般可采用直径为1.8~2.0 mm、长度为11~13 mm的微小种植体 (图 9) 。

2.1.5 植入于上颌前牙之间唇侧

前牙为单根牙, 所以两牙间可提供植入空间较大, 但微小种植体植入位置不宜过于靠近前庭沟底, 以免发生黏膜包绕。 此处微小种植体应植入在唇侧两牙接触点牙槽嵴顶下5~9 mm处为最宜, 上颌前牙之间颊侧皮质骨情况较好, 直视下操作, 使植入操作变得异常简单。在此区间微小种植体主要用于压低牙齿。一般可采用直径较粗为1.6~2.0 mm、长度为9~11 mm的微小种植体 (图 10) 。

2.1.6 植入于下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颊侧

此处微小种植体应植入在颊侧两牙接触点牙槽嵴顶下5~7 mm处, 下颌骨体部包绕牙根的纵剖面上段形状类似三角形, 靠近牙冠部位的下颌骨所能提供的两牙间颌骨厚度相对较少, 如使用长度较长的微小种植体, 为满足植入需要, 位置可略靠近根尖方向。下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颊侧皮质骨质地很好, 牙根间距离为3.4 mm。微小种植体在此区间植入后主要用于前牙后移, 也可用于磨牙后移、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压低及颊移。一般可采用直径为1.5~1.6 mm、长度为8~10 mm的微小种植体 (图 11) 。

2.1.7 植入于下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之间颊侧

此处微小种植体应植入在颊侧两牙接触点牙槽嵴顶下5~7 mm处。下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之间颊侧皮质骨厚度充足, 牙根间距离为4.5 mm。此处至黏膜返折处距离较短, 微小种植体多数在牙槽黏膜上植入, 植入后应注意植入区清洁, 避免软组织包绕微小种植体骨外部分。距口角距离较远, 术中操作较困难。微小种植体在此区间植入后可用于前牙后移, 下颌磨牙的压低及颊移、前磨牙扭转的纠正。一般可采用直径为1.6~1.8 mm、长度为9~11 mm的微小种植体 (图 12) 。

2.1.8 植入于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颊侧

此处微小种植体应植入在颊侧两牙接触点牙槽嵴顶下5~7 mm处。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颊侧皮质骨质地略差于下颌磨牙区, 两牙接触点齿槽嵴顶下5~7 mm处牙根间宽度仅约为2.2 mm, 颏孔位于下颌第一、二前磨牙之间, 邻近植入区, 植入前应通过全口曲面断层片观察颏孔位置。植入前牙区的微小种植体骨外部分不易清洁、容易发生黏膜包裹,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如下前牙整体压低, 微小种植体一般应植入在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 此处植入的微小种植体还可作为远移下颌磨牙的支抗。一般可采用直径为1.2~1.3 mm、长度为8~9 mm的微小种植体 (图 13) 。

2.2 确定植入部位的原则

(1) 植入时机:

植入手术最好在牙列排齐后再行实施, 可消除牙根倾斜对植入的影响, 更准确的定位植入位置, 提高植入成功率。

(2) 就近原则:

确立植入的部位, 首先应该根据使用的需要出发, 植入部位应尽量靠近使用区, 使加力变得直接、简单、有效。

(3) 利于效能发挥:

有多个植入部位可供选择时, 应选择更能发挥微小种植体效能的位置, 如在远移第一恒磨牙时, 可选择在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颊侧植入微小种植体做为控制前牙唇倾的支抗, 若植入区选择在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颊侧在远移第一恒磨牙后还可做为远移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支抗使用, 发挥的效能大于前2 个植入位置, 为远移第一恒磨牙的首选植入位置。

(4) 根据操作难度:

内收前牙时, 可选择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之间颊侧植入微小种植体做为控制磨牙近移支抗, 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位置靠近口角, 视野较好, 手术操作难度较小, 应为首选位置。

(5) 考虑患者感受:

下前牙的压低可选择在两下中切牙之间、下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下侧切牙与尖牙之间、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颊侧植入微小种植体完成, 但植入下前牙区的微小种植体骨外部分不易清洁、容易发生黏膜包裹,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故下前牙整体压低, 微小种植体一般应植入在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为宜。

(6) 整体考虑:

在保证矫治顺利实施的情况下, 应尽量减少微小种植体植入的数量, 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如同时压低第一恒磨牙与第二恒磨牙时, 应将其做为整体对待, 在两牙之间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小种植体即可, 无需将两磨牙分别考虑。

摘要:通过对微小种植体植入时的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中应注意问题、术后处理及医嘱的论述, 介绍微小种植体植入的整个过程。同时, 通过对植入部位的确定原则, 及8个微小种植体常见植入部位的介绍, 为正畸医生在临床正确使用微小种植体提供一定的参考。

上一篇:趋同项目下一篇:产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