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价值观(共12篇)
领导者价值观 篇1
引言
1979年, 美国管理者卡罗尔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 金字塔模型自下而上共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四个层次。在企业成长过程中, 作为金字塔的最高层, 社会公众会对企业慈善责任的履行倍加关注, 企业慈善已成为企业和社会的双赢选择。
《麦肯锡季刊》2007年1月进行的全球企业慈善调查结果表明, 企业慈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领导人价值观的影响:公司在决定企业慈善计划的重点时, 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成员的个人兴趣、员工利益、当地社会的需求三个因素具有最大权重, 分别达到0.45、0.37、0.37;而在“首席执行官参与企业慈善哪些方面的工作”的调查中, 结果表明, 首席执行官在“确定总的方向”、“对特定的捐款做出决策”、“担任公众形象人物参与外部沟通”三项工作中的参与权重位列前三位, 达0.58、0.49、0.47。
然而, 企业慈善责任可由企业自行裁量, 民营企业在承担慈善责任方面, 较之国有企业, 自行裁量的余地更大, 对民营企业来说, 做慈善主要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直接关系到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
一、文献综述
1.企业领导价值观与企业发展。1996年, 张金祥最早提出, 一个企业领导的价值观无时无刻不支配自己的经营行为, 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都是受企业领导价值观影响;王维拉认为, 企业家在企业经营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选择, 其选择是否合乎道德水准, 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和道德水平[1];张冬梅认为, 企业家必须清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 并有意识进行价值观的领导, 企业发展前景才会更深远[2];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则认为, 企业的竞争力就是企业家的价值观, 企业家的心理素质、毅力和价值观如何, 决定了这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以上观点表明, 企业领导者价值观影响企业经营行为, 从而影响企业绩效与企业发展, 诚然, 慈善行为作为企业经营行为中的一种, 必然也受企业领导者价值观的影响。
2.民营企业领导价值观与企业慈善行为。多伦多大学教授罗格·马丁认为, 企业慈善行为源于管理者的内在要求, 企业慈善活动的主要决策者和实际执行者是管理者。中小民营企业家以现代经济发展而塑造出来的经营哲学、价值取向和新企业精神, 可以看成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灵魂[3]。面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的日趋现代化、规范化, 中国民营企业家需要树立更高的道德规范和财富观、竞争、公平观、敬畏观, 理应成为具有慈善文化价值观的先行者[4]。经济学家张维迎则尖锐指出, 由于得不到有效法律保护, 个人财产随意受侵犯现象普遍, 致使不少农民企业家有钱不敢投资, 追求消费和举办慈善事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二、研究理论与假设
(一) 研究理论
1.民营企业领导者。民营企业领导者指民营企业高层领导者, 即主要决策者, 如董事长、总经理、厂长等。与国有企业相比, 民营企业领导者有其特殊性, 一是民营企业领导者多是企业的创始人, 无任何行政职务, 而国有企业领导者管理上按国家干部身份进行管理, 这就决定了民营企业领导者价值观能更大程度按个人价值观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二是民营领导者个人收益与企业效益直接相关, 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比国有企业更密切、更直接, 而国有企业领导者行为更受制于上级行政部门的管理;民营企业领导者较少流动, 国有企业领导者往往都是上级任免制, 流动性较大, 容易出现在职时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
2.民营企业领导者价值观。领导者价值观主要是指领导人的价值观, 行政决策过程、日常管理的行为和人际互动中的基本信念、倾向、思想和态度, 包括生活的意义、工作目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等等。根据Schwartz开发的价值观量表 (Schwartz Values Survey, SVS) , 民营企业领导者价值观包含四个维度:自我超越、自我提高、保守、对变化的开放性态度;这四个维度又形成了十个价值观动机类型:普通性、慈善、权力、成就、传统、遵从、安全、自我定向、刺激、享乐主义。
3.民营企业慈善行为。有时, 企业捐赠常以其倡导者———管理人员的名义, 而非以企业名义提供, 企业“行善”因此常为决策者个人带来诱人的私人收益[5], 需要区别的是, 企业慈善行为不同于企业家慈善行为, 它仅限于在从事慈善行为时, 以企业这一整体名义来进行。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认为, 相比较而言, 在面对突发性灾难性事件, 大型国有企业更注重政治觉悟, 捐赠行动是它们的不二法则;而在捐款中活跃的民营企业属于形象敏感型企业, 他们一贯高调;做慈善是外资企业的常规功能, 它们对外捐赠通常更加谨慎, 更注重成立慈善项目, 而不是为突发事件作出贡献。相对国有控股企业, 民营企业在慈善活动中参与度也较小,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清晰, 在慈善事业中, 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有更大的短视和营销倾向, 他们过多关注捐赠的短期营销价值, 导致公众产生较多的负面评价。
(二) 研究假设
众多研究表明, 领导者价值观对企业慈善行为有着直接影响, 据此, 提出如下假设:
H1:领导者持有自我超越维度的价值观有力于企业慈善行为频率和幅度的提高。
H2:领导者持有不同维度的价值观决定企业慈善行为的形式。
H3:领导者持有不同动机类型的价值观影响企业慈善行为的领域。
三、研究分析
以2007年、2008年、2009年“中国慈善排行榜”中“企业捐赠”排行榜前50名民营企业领导者及所在企业慈善捐赠数据为分析对象,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是信效度分析, 使用SPSS17.0的信度分析对量表项目之间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 验证了问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次是均值比较, 从均值比较可以看出, 自我超越维度价值观的民营企业领导者所在企业的慈善捐款数目均值大于其他维度领导者价值观的企业, 支持假设H1。最后是方差分析, 对民营企业领导者动机类型与企业慈善行为的形式、领域进行方差分析, 支持假设H2、H3。
四、讨论与展望
1. 寻求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慈善的有效途径, 促进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
企业慈善可以为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实现社会资源的整合, 并促进社区发展, 在更广阔的社会系统中表达“爱与和谐”的理想和信念, 同时, 企业慈善对企业的竞争环境能产生积极影响, 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形象, 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 增进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慈善资金的主要来源有政府拨款, 企业捐赠和个人捐款, 一方面, 企业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民营企业作为以追求经济利益, 确保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主体, 应正确认识慈善责任, 树立社会慈善意识, 将慈善责任由一种外在约束内化为企业内在需要, 主动承担慈善责任, 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 以获得长远发展;另一方面, 社会慈善事业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 企业参与极大地推动了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 财力、人力资本投入、物力、智力支持等, 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慈善事业提供了多层面的资源。
民营企业由于在体制上天生“政企分开”, 企业慈善自行裁量的余地更大, 因此, 有关部门有必要研究民营企业领导者价值观对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 寻求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慈善的有效途径, 促进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
2. 民营企业领导者修正自身价值观, 积极参与慈善活动, 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成员, 随着其规模扩大和社会影响力提升, 公众对企业履行慈善责任有一个默认的期望值, 一旦该企业没有达到公众期望值, 将导致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从而给民营企业形象、品牌、社会影响力造成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对于民营企业而言, 更为致命。
慈善理念的贯彻, 是一个从领导层到管理层, 再到员工层的自上而下的全企业的动员, 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有很大影响, 作为企业最高层, 企业领袖、决策者要先行树立慈善理念, 并积极推动慈善事业, 将其纳入企业文化范畴, 将企业慈善理念内化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和谐发展。
领导者价值观直接影响企业领导行为和管理决策, 民营企业领导者的价值观是在特定的成长背景下形成的, 具有长期稳定性, 但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也是可以改变的, 如非典、地震、核泄露等, 使很多人对生命的脆弱感到震撼, 从而对生活目的有新的认识, 也促发了其内心慈善和博爱精神提高。对此, 研究民营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慈善行为的影响, 修正企业领导者价值观, 有助于民营企业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
摘要:企业成长过程中, 社会公众会对企业慈善责任的履行倍加关注, 企业慈善已成为企业和社会的双赢选择。民营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慈善, 主要取决于企业负责人的财富观和价值观, 对2007—2009年“中国慈善排行榜”中上榜民营企业领导者及所在企业慈善捐赠数据的研究表明:民营企业领导者价值观对企业慈善行为有着直接影响, 其影响民营企业的慈善行为意向、慈善行为形式和慈善行为领域。
关键词:民营企业,领导者,企业慈善
参考文献
[1]王维拉.谈企业家价值观对企业经营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05, (8) :72.
[2]张冬梅.企业家价值观、企业价值观与企业发展的关联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 2005, (2) :31.
[3]王来斌.论中小民营企业家的文化创新[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 (5) :15-18.
[4]李耀.民营企业家的文化价值现[J].中国供销商情, 2004, (1) :30.
[5]唐更华, 吴剑辉, 赵书虹.基于简单博弈模型的策略性企业慈善行为对策论[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2) :19.
领导者价值观 篇2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评委及参与组织演讲比赛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向获奖选手表示热烈地祝贺!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我局举办了这次以“我心中的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一是为了庆祝建党93周年;二是为了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通过演讲比赛这样一个有效载体活跃机关氛围,提升干部职工思想境界,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良好氛围。
刚才认真倾听了大家声情并茂的演讲,我很受鼓舞,想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是演讲主题昂扬向上,很有时代气息。大家紧扣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结合人社工作实际和自身的经历感受,以小见大,侃侃而谈;选手们激情昂扬,观众们倍受感染,演讲效果很好,这是一次精彩的演讲,成功的演讲。
二是演讲内容丰富多彩,抒发了人社职工的心声。参加这次演讲的,绝大部分是我局的年轻同志,他们对核心价值观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体会,演讲从大处着想,从小处着眼,深刻阐释了了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我从中深深体会到了人社干部职工识大体、顾大局、爱岗敬业,甘愿付出的一片真情。
三是演讲活动组织周到,保证了比赛达到预期目的。各位参赛选手对这次活动都非常重视,在工作之余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准备。有关工作人员,积极筹备,精心策划,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保证了比赛的圆满成功。我认为,这次演讲比赛,既活跃了机关氛围,又锻炼了职工的演讲才能;既丰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又提高了综合素质,这种主题实践活动,今后我们还要多组织几次,要不断推动机关建设向学习型、文化型、服务型方向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它体现在个人身上是品行,体现在家庭中间是家风,体现于国家社会是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它需要学习培养,更需要自觉践行。作为我们党员干部应该自觉履行义务,充分认清职责,带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好、践行好、宣传好,不断增强自我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下面我讲几点要求:
要做带头学习的表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使其入脑、入心,并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首先要加强学习。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不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提高做好工作和服务人民的本领;要通过学习锤炼党性、锻造品格,做到在各种诱惑面前不为所动;要通过学习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中补充“精神之钙”,掌控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摆脱愚昧狭隘,培育理性思维,树立起高尚的人生追求。此
外,领导干部还要做到带头学习、不断学习,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当好勤奋学习的表率。
要做带头践行的先锋。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呼唤实干者。党员干部除了要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更要带头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一要勤政为民。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用权为民、谋利为民,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任劳任怨做好事,不做贪官、不做懒官、不做庸官,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二要道德垂范。官德引领民德,政风决定民风。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改造世界观,加强党性锤炼、人格修炼,做到自警、自省、自励,慎独、慎权、慎微,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形成讲道德、重修养、尚廉洁的良好氛围。三要抵制歪风。生活里有政治,情趣上看形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因此,要注重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远离灯红酒绿和封建迷信,守好“欲望关”、“交友关”,抵制住歪风邪气的侵蚀,在干部和群众中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发挥“正效应”,传递“正能量”。
要做带头宣传的火种。“鸣蝉识谱秋声远,酒好也怕巷子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干部队伍,深入人民群众,离不开宣传。党员干部作为宣传的主力军,有义务也有责任
加入“宣传队”,当好“播种机”。宣传要有目标。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不但要面向党员、面向干部,更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基层群众是核心价值观的最广大接受者和实践者,良好风气的形成离不开群体发力和共同作用,因此,脱离群众的价值观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宣传要有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还要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家庭价值观驱动领导力 篇3
坚守企业亲如家人的核心价值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中国香港等地的香格里拉都工作过,现在来到了中国大陆。能否与我们分享你对不同的亚洲国度和多元的亚洲文化的理解?
施政延:正如你所言,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但不同国家的酒店业有一个基本共同点,那就是尊重。不管在哪个国家,我们都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和菜肴口味。在不同的国家,尊重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不同。比如在斐济,员工要在百米开外就对客人大声地热情招呼;而在泰国,可能是双手合十;在日本,我们弯腰鞠躬。
同时你还要思考,你的酒店文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与当地文化相融合?我是个土耳其人,土耳其处于欧亚大陆之间,我却一直以一个亚洲人自居,我遵循亚洲文化和传统。在亚洲各国,人们皈依家庭,笃信家庭伦理。而香格里拉作为一个亚洲家族企业,它的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亚洲传统文化的(family value),简单而言就是大爱无私的家庭价值观。所以我本人是非常认同和认可的。在家庭价值观的基石上,香格里拉有五大核心价值:真诚质朴(sincerity)、温良谦恭(humility)、彬彬有礼(courtesy)、尊重备至(respect)、乐于助人(helpfulness)。
CBR:你在多个国家的香格里拉工作过。作为一位外国人,日常如何与员工进行交流,尤其是一线员工?怎样甄别和遴选出优秀的员工?怎样分清对与错?
施政延:我觉得员工没有对与错,只有优点和弱点。领导者要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如果你想提高生产率,就要关注员工的长处,不要盯着他的缺点不放。
对于各家酒店的表现,我最关心三个方面:财务表现、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度量这三项表现的指标和手段很多样,硬性的方面有财务数据、面向顾客发放的问卷、神秘嘉宾、审计人员等。软性的方面则来自我个人的观察——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热情?是否真正在意客人和员工,有多在意?是否有强大领导力和长远眼光?这些其实都是凭借经验观察得到的。每年结束之际,我会对所管辖的每家酒店进行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和回顾,并不是扮演审计者的角色,只是想找到可以改进之处并帮助他们更加成功。
与一线员工如何交流呢?总的原则是开放和透明。我有我的“大使会议”(Ambassador Meeting)。我把每位员工都视为传递香格里拉文化的“大使”,所以会定期与各层级的“大使”们聚会,他们可以在会议上畅所欲言,我则相应给出反馈和表态。比如,有的员工提出:不应该在他们的休息时间安排培训,有的希望办公室里多放些绿色植物,有的建议平时工作日请的几个小时假凑满8小时的时候可以用年假冲抵,等等,都是微小而有价值的建议。会后,工作人员会把所有意见按照“工具和材料”“服务质量”“员工”“服务文化”等主题整理成文件,及时跟踪和记录解决情况。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酒店员工内部电子刊物,包括每目的《浦香日报》和每个季度出版的《心灵》杂志,藉此培训和引导员工更好的融入我们的企业文化,并将该文化转化为日常行动和规范。
CBR:作为一位亚洲籍的企业领导人,你如何看待“权威”(authority)、层级(hierarchy)、授权(empowerment)等领导力词汇?
施政延:我觉得酒店管理不应该存在很强的层级组织,因为很多时候一线服务人员需要当场解决顾客需求,而不是先向上级汇报后再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努力对员工进行授权,鼓励他们当场作出决定,这方面我们已经看到了成效,并且使得我们的顾客响应速度大大提高。与此同时,还得让员工清楚明白授权范围知道哪些是他可以自行决定的,哪些是需要先向上级汇报的,这个是前提条件。
CBR:这是否意味着你不是一个“权威”的笃信者?
施政延:不不,我没有这么说。在一个组织中,权威是很重要的,它能够令组织运行更加高效。我只是不赞成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在这样的组织中,握有权力的领导者高高在上,接触不到顾客和一线员工。我将权力自下而上地分配,让一线员工能够及时做出决定。
CBR:通常来说,你是一位严格的还是包容的领导者?
施政延:如果要描述自己的话,我会选择“高要求”(demanding)和“关怀员工的”(caring)这两个词。我是一个高要求、重质量的人,要求员工表现优秀。但我也很在乎员工,希望香格里拉酒店成为中国酒店业首选雇主。但是“首选”这个词与“最好”并不划等号。一家酒店可以在员工培训和发展上做到最好,而未必是在薪酬方面达到最高。“首选”是一个更好的词,代表了更高的境界。与“首选”相关联的,是要有一个快乐的、充满家庭氛围的团队。快乐的员工、快乐的家庭、快乐的顾客、快乐的荣誉感。如果我问他们:你们在这里开心么?他们能笑着和我分享很多故事或工作体会,而不是只是说这里的工资是最高所以我们开心,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真心愿意看到他人发展
CBR:你曾经说和外部招聘比起来,更希望从内部培养人才。香格里拉要在未来5年间在国内新开20家酒店。如何保证人才供应跟上这一扩张步伐?
施政延:香格里拉一直坚持从内部培养人才,同时作为一家亚洲的酒店集团,我们也想尽量选用本地人才进行培养,因为他们最了解本地的文化传统和菜肴口味。因此,在亚洲,我们拥有强大的人才库,在各个国家都培养优秀管理人才。
的确,与许多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企业相同,我们在中国最大的挑战是找到合适的人才从事合适的岗位。我们的人才计划可能要比酒店拓展计划早个2~3年,因为我必须保证每一家新的酒店开业之前,所需要的人才已经准备就绪。为此,我们在广东珠海建有香格里拉酒店管理培训中心,定期挑选出一些表现好、有潜力的员工,送他们去培训,然后可以回到派送酒店或者其他酒店从事新的岗位或管理工作。除此之外,香格里拉还有大量的针对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如财务管理、市场经理培训、危机管理、电子商务等。每年大约有销售额的3%~5%用于员工培训。
我们也会从外部引进人才,但基本上不会直接引进酒店总经理级别的管理人员,所有的酒店总经理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内部培养、考察。在我负责的长三角区域,苏州、温州香格里拉总经理是大陆人,常州总经理是马来西亚华人,这些人都在集团里面供职了5~10年。即便如此,我们也常常面临“挖墙脚”之痛,因为香格里拉被视为酒店行业的“黄埔军校”。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绝大多数酒店管理公司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既是投资方,也是管理方。这使得我们的战略都具有长期性,对员工的发展计划也具
有长期性。
CBR:除了人才培养体系之外,你还必须有好的知识管理系统来维持高速发展。而服务业的知识管理一般是很难的,因为它很难被标准化和量化。目前香格里拉这方面做得如何?
施政延:的确,我想在香格里拉创建学习型的文化和学习型的团队,于是创立了“最佳实践网站”,目前为止,超过4000个最佳实践的案例已经在网站上创建。有一些特别好的最佳实践案例还会被写入标准手册,这样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学习和实践这些方法了。你会看到员工们基于这个平台自主地学习和分享,哪怕是客房服务员也是如此。
CBR:但你如何激励人们来学习最佳实践?如果不强制的话,如何确保有人来学习?
施政延:文化的核心是改变观念,如果不改变观念,不会有人来学习。而改变观念非常困难,需要很长时间。举个例子。10年前,酒店大厨并不愿意给出菜谱,即使他们是员工却仍然希望对公司保密。但现在这些菜谱都是可以共享的信息,平时厨师还会教授顾客一些做菜技巧和经验。这些转变都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必须营造这样的文化,濯输这样的观念:你应该共享你的知识和经验。
CBR:您在服务业有过30年的从业经验,你觉得这个行业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施政延:最让我满意是我可以看到员工的成长和进步。我在这个集团工作了17年,培养了好几个集团副总裁和总经理。不过如果15年前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不会这么说,那个时候我更看重个人的职业发展。但是现在,能够见到他人的发展是最令我感到愉悦、欣慰与满足的。
生意来自洞见与理解
CBR:你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市场?为何未来几年内将把更大的拓展力度放在中国的二线城市?
施政延:你必须要对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的发展有自己的远见和判断,必须知道这个城市的未来发展计划。如果当地有太多的酒店,你也许不会想要再进入。但是如果当地没有高级酒店,你率先进入就占据了优先位置,比如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土地,而且之后的许多年都可以享受到市场领导者地位带来的好处。
当我们看待中国市场的时候,发现75%的财富是在一线城市以外的,所以我们会去研究一些中国的二线城市或边界城市,并把酒店开到这些城市。1998年,当我们浦东香格里拉开张的时候,有人说集团把香格里拉开在了错误的地方,但事实证明我们是正确的。在中国,超过70个城市的人口数目都超过了100万,如果和西方国家比较,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一般都有多少家奢华的酒店?很多!但在中国许多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并没有这类酒店。这种市场空白点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机遇。
CBR:你是否发现了中国消费者的一些特别之处?如何去理解他们的偏好和口味?
施政延:香格里拉60%的顾客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我们必须去理解他们更青睐什么价值。
首先是符号价值。许多中国消费者购买一个LV包,仅仅只是为了LV这个符号,因为中国人从小就被训练得非常懂得“观察”,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传递所有者的身份、地位等信息。
其次,使用价值也很重要。欧洲人的观点是,越小的酒店越奢华。如果我们在巴黎开一家500客房数的酒店,他们不觉得这是奢华酒店,因为欧洲人认为奢华酒店应该只有200客房数。而在中国却并非如此。这就是对使用价值的不同需求。
还有情感价值。如社交需求或希望被认同的需求。顾客在奢侈酒店需要的是独一无二、尊贵独享的服务,有些服务甚至是他们之前没有想到过的。另外,中国还有一个奢侈酒店的细分市场也在不断增长,那就是家庭市场,这个市场去年几乎增长了50%。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爱全家人一起去旅行,我们也必须把握这一动态。
另外还有中国社会的社交驱动、人情世故,等等的许多因素。只有理解这些因素,我们才可以得到市场份额。当然,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不同地区人们的行为习惯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城市的人们并不愿意支付很高的房费,但他们不介意在娱乐、在餐饮上花很多钱。这些花费也许比房费贵很多,这就给我们的产品设计和定价策略提供了新的依据。
CBR:与那些来自欧美的奢华酒店(四季、丽兹卡尔顿等)相比,作为亚洲酒店的香格里拉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施政延:最大的优势在于香格里拉的商业模式——我们同时拥有酒店的产权和管理权,可以更快地做决策。大多数其他酒店管理公司只是运营者,必须去询问其业主才可以做决定。
领导干部要重塑价值观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以及知识创新能力的增强,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态势。同时, 国内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等也发生了对应的变化, 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形势下, 如何在高度开放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执政成为了当前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同时, 在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的过程中, 应该积极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促进党政领导干部价值观的重塑。
一、新时期领导干部重塑价值观的必要性
1.1 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是我国当前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需求和主体目标,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目标指向, 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内容。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相关不和谐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并做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 党政领导干部价值观的重塑是构建和谐社会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求。
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 领导干部的价值观所发挥的作用是一个循序渐进和逐步演进的过程, 需要通过整体布局来整体性的思考与操作才能得到均衡的发展, 最终形成一个立体性质的价值观体系。根据加尔布雷思的相关理论, 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 所有的公民都享有完全的个人自由、生活有保障、民族平等以及生活有价值。因此, 在确定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时, 应该通过促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和谐、有序来对领导的行为选择提出对应的价值要求, 即促进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向以及价值定位朝着这些目标而努力, 最终实现政治文明、行政文明以及领导艺术的向前发展。和谐社会还要求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 达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以及民主法治的价值理念, 通过对应的服务来促进绩效的改进与提升, 促进社会和谐价值的构建。
1.2 我党执政地位的稳固的客观要求
党政领导党性修养以及政治道德建设是我党执政能力得以保证的基础。在新时期, 经济环境的变化给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以及政治道德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尤其是在社会利益结构分层以及价值观多元化的过程中, 市场经济对既有的价值体系造成了对应的冲击, 影响到了局部利益、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以及集体利益的分配。这时, 领导干部必须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之下, 通过重视党性修养来杜绝价值观扭曲以及价值观不坚定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 在提高领导干部内在执政能力的过程中, 必须利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工作。从与国家长治久安、全局发展以及根本建设工作相关的重大问题出发, 对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市场经济的完全驾驭、复杂局面的从容应对、执政的法制性等方面加以管理和控制, 构建起满足建设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尤其是当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承担着对应的改革、法制以及局面稳定的任务, 通过正确对待与合理运用来杜绝利用公共权力谋私的腐败现象, 从容的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 正确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以及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
1.3 现代科技发展和创新的客观需求
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思想的解放以及智力的提升过程中, 现代科技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给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可行。技术发展和创新在促进人们相互交流增多的同时, 也使得价值观念得到了转变, 社会整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同时,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推动了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这给国家的治理以及政治领导等工作提供了对应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 领导干部需要不断的吸收新的科技知识,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工作中去, 通过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更好的给科技决策提供政策依据和管理理论方面的基础。再者, 科技的发展还给社会管理依据国家治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给管理理论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条件。针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 传统领导在决策、领导以及管理过程中就应该重视科技传播带来的新变化。这时, 管理者必然需要主动的改变自身的价值理念, 促使自己更加满足新时期的执政需求。
二、新时期领导干部价值观重塑的若干对策
2.1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念教育, 增强领导干部党性
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在于执政党, 在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而领导干部在价值观的重塑过程中, 应该从思想、政治的层面来对价值观的塑造进行重新的定位。通过加强党性教育, 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及先进性是一个有效的手段。通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满足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社会价值观的诉求成为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向。
领导干部价值观的重塑应该从思想、政治的层面来进行重新的审视与定位, 对价值理念来进行重新塑造。通过强化党性教育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要求。在重塑的过程中, 应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地位, 以坚持不懈的精神来武装全党, 教育全党的所有党政干部。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来增加党政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先进性, 自主的将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价值修养以及一种政治觉悟, 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项信念。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 领导干部应该担当其学习工作的先行者, 通过认知水平的提高、价值水准的提升以及政治觉悟的增强来实现价值观的更新与重塑。最终形成反映公众诉求、倾听群众呼声以及保证群众利益, 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 发挥新时期领导干部新价值观的作用。
2.2 以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要求重塑领导干部的价值观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应该将之定位自己行为的目标, 最终实现政治文明、行政文明以及领导文明的不断进步。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领导干部的服务应该以公平建设、以人为本、民主法治等价值理念为基本诉求, 实现社会的基本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从价值理念出发, 通过深层次的探讨来促进价值观念的转型与重塑, 并确保领导干部的行为朝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前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 国家的治理不再只是传统的那种控制与统治, 不仅仅限制于对政府管理体系的简单缩小以及权力关系的强制性约束。这时, 应该从系统性的解决策略出发, 以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价值观的整体诉求, 对领导、政府以及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重新塑造。而这种系统性的思考和宏观层次的价值重塑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践行、执政为民的亲民执政方式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深刻人文关怀。以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要求来重塑领导干部的价值观, 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科学发展以及和睦共处, 最终形成科学发展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所以,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 通过对领导价值观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可以对内在的不和谐因素进行剖析, 最终整理出价值观重塑的新思路。
2.3 通过激励约束机制, 增加价值观塑造的动力
在领导干部价值观重塑的过程中, 应该以价值观的“需要—满足”这个双向的互动推动规律作为重塑的基础。在重塑时, 通过对有贡献、有作为的领导干部进行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组合刺激来激发领导干部对自身价值重塑的动力。同时, 通过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设计, 促进领导干部价值观重塑整体过程的科学性。整个过程中, 要认识到重塑不是一个简单的将概念加以灌输的过程, 而是通过合理的价值理念, 通过合适的途径实现最终的认同、内化的目标。而在整个过程中, 激励、约束以及两者形成的机制都是整个重塑的内在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 要注意在必要的物质激励基础上还应该建立和完善适当的精神激励, 同时结合对领导干部价值观重塑建立起对应的约束机制和责任制, 对领导干部价值观的重塑方向加以规约。
2.4 增强民生意识, 稳定群众基础
群众是我党执政得以稳固的基础, 党政领导干部在做好领导工作的过程中, 应该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 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为主。领导工作中要做好与人民利益相关的工作, 尤其是一些工作细节, 但是又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方面, 应该认真做好。只有将民生意识的增强纳入到领导干部价值观的重新塑造中, 才能确保良好的群众基础, 保证我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
三、结语
在一定程度上, 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稳定起到重要影响, 应该加以认真研究。文章从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党执政地位的稳固以及现代科技发展和创新三个方面探讨了领导干部在新时期重塑价值观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新时期领导干部价值观重塑的相关对策。
参考文献
[1]柴世钦.领导干部价值观的生成机制研究.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34 (5) :46-49.
[2]吴解生.论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建设.探索与争鸣, 2007 (10) :39-41.
领导者价值观 篇5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十四字箴言,是社会主义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导航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随之增加,各种娱乐产业随之诞生,纷繁复杂的社会不断面临新生事物的冲击,对待新事物,人们只有尽快适应,并在实践中检验对错,辨别真伪,去粗存精,确保精神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起到了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的作用。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必须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率先垂范,积极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视其如空气,用二十四字箴言指导自己的决策,固本强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发展导向。 领导干部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拔高立意,找准落脚点,认清形势,找准位置,认清责任,拿出担当,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化解各种风险、创造新的优势,打造为民服务的“升级版” 政府,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敢闯的锐气和会闯的睿智,集中力量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当好群众公仆。
领导者价值观 篇6
关键词:领导干部;党员;价值观
领导干部价值观,就是对什么是领导活动中最重要、最宝贵、最值得追求的基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在具体的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之所以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是一定条件下领导活动价值选择的结果。因此,一个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的有价值,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一、当前领导干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模糊认识
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执政为民。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在价值观上存在模糊认识,有的发生了偏离。
一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80年代,有一个叫潘晓的青年曾经写了一篇文章《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曾引起了一场全国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她在文章中说到:“人都是自私的,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现在有一些领导干部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作为人生信条,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表现在作风上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工作和决策上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和本单位的利益,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忘记了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首先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
二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随着干部任用制度的改革,年龄成为干部任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到点退休”已成为一项制度,49岁、59岁现象也相继出现,有的干部便怀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思想,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表现在作风上就是急功近利,以权谋私,他们把拥有权力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一旦有了权,便开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趁现在在位子上拼命用权,拼命捞钱,突击提拔干部,为亲朋好友到处打招呼,生怕权力“浪费”,那怕最小的权力也要发挥其最大的威力。
三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国是个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但有的领导干部把礼尚往来用在了等价交换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投桃报李”,相互吃请,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把权钱交易作为礼尚往来的借口,把人民给的权力用于给个别人谋私利。
二、领导干部价值观发生扭曲的原因
一是放松学习和自身要求。多数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在忏悔录中都有这样的教训:“我走向犯罪的原因首先是平时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党员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有的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已经定型,不需要再学习,同时新情况新问题多,为了尽快适应环境,搞好人际关系,各方面事物增多,会议多、朋友多、应酬多,没有时间学习和思考,即使参加学习培训也静不下心,有的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慢慢放松了知识武装,放松了自我修养,等进了监狱才幡然醒悟。
二是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同时由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价值观也带来了很大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不断蔓延,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领导干部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抓紧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把金钱、权力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
三是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这些年,干部的使用、管理、监督制度不断健全,但为什么总有人“前腐后继”,“杀鸡猴不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还不够完善,权力过分集中,又缺乏有效的竞争和监督机制,使干部价值观失衡,造成有的干部不把精力用在工作上,而是用在“跑官要官”上。同时由于对腐败分子的惩罚还不够严厉,使有的干部存在侥幸心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三、树立领导干部正确价值观的对策
有人说,领导干部受党的教育多年,见多识广,价值观早已成熟,无论怎么教育都为时已晚。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静止是相对的。领导干部的价值观也是随着岗位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周总理曾说:“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要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掌握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特点。从领导干部价值观来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具有相对稳定性。人的价值观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内是相对稳定的,尤其是领导干部大多人到中年,人生观价值观基本成熟,对社会对人生都有了判断是非、荣辱的标准,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二是具有可变性。尽管价值观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领导干部由于受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改变,一个人、一本书、一件事尤其是一次成功或失败都可能使人的价值观发生改变。例如,有的人成功了便沾沾自喜,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一旦失败了便垂头丧气,又认为“钱不是万能的”。
三是具有隐蔽性。价值观是人的一种思想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言行才能暴露出来,尤其是领导干部比较注重自身形象,一般不会轻易表态,给人们了解考察带来了难度。
针对领导干部价值观发生扭曲的原因和价值观的特点,树立领导干部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注重多渠道培养,把价值观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个人修养的首要内容。人的价值观是从一点一滴树立起来的。根据领导干部应酬多容易放松学习和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对领导干部的价值观要多渠道、早培养,尤其是在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就要进行价值观的跟踪培养,使干部真正弄清“活着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地位观、利益观。一要进行在职培养。干部都是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时他们阅历不深,价值观的可塑性较大,因此,在干部年轻时就要进行强化培养,在成长过程中及时进行跟踪培养,在每次晋升之前要进行重点培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因应酬多,学习静不下心来,为此,对领导干部要专门安排时间、地点进行集中学习教育。二要进行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大力培养和宣传领导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并让典型真正得到实惠,使领导干部学有榜样,干有劲头。三要进行警示教育。要建立领导干部警示教育示范基地,经常组织领导干部参观监狱、看守所,让犯罪典型进行现身说法,及时给他们敲警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腐败的成本和代价,让他们的心灵和价值观受到强烈的震撼。
其次,注重制度约束,把价值观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随着领导干部年龄的增长和岗位的变迁,他们的价值观也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地域、不同人群都有不同的风俗和“潜规则”,为了“入乡随俗”,不被划入“另类”,有的领导干部不得不调整原来的观念和思路,逐渐改变了原来的价值观念,有的甚至发生了扭曲。因此,根据价值观受环境影响大、具有可变性的特点,对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必须用制度加以约束。同时,人的自律性是有限的,尤其是职位越高,监督越难,仅靠自律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用制度约束干部的行为和作风来保证价值观不发生偏离。一要严格管理。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尤其对“一把手”和管人、管钱、管工程等重要岗位干部,要通过权力分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二要加强监督。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念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融入到他的决策、讲话和具体工作上,通过加强监督可防止领导干部思想和行为发生偏离,要通过完善党务、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来提高监督的实效。三要严加惩处。领导干部因价值观的偏离而走上犯罪道路,不但给党的形象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领导干部发生腐败问题或重大责任问题,一定要严加处罚,不能迁就。
以“价值领导”促进学校发展 篇7
“人”是发展的主体, “人”是教育的中心, 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 也是教育的归宿点。“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等终极价值联系起来, 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而不是机器的生产。为此, “以人为本”, 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 是现代学校发展的根本。
尽管学校的发展可以包括校园校舍的扩建或办学规模的扩大, 但其本质意义是指学校整体的人的精神面貌的改善, 是一种内在的人的精神的发展, 是一个学校在不断地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品位的提升。
如何追求学校价值的提升?在诸多的学校领导的模式或方法中, “请循其本”, 我认为还得回到“价值”本身上来, 即推行“价值领导”。
所谓“价值领导”, 即运用正确、先进并富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教育、激励并团结组织中的个体成员, 促进组织中每一位成员的价值认同与整个组织的价值日趋和谐, 帮助他们树立与组织价值相适应的价值信念, 从而有效实现群体组织的共同目的。“价值领导”不只是一种领导艺术, 更是一种领导原则。
一、“价值领导”引领办学思想
学校作为教育的具体实践者, 其一切教育行为必然要接受办学思想的统一领导。我们常说的“办学思想”, 其实质就是“学校价值”。学校价值的核心就在于“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只有在正确的学校价值的引领下, 才能产生具体的办学思想, 才能保证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
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 不是国家教育方针的群众语言的表述, 也不是群众教育需求的官方化宣言, 更不能是校长的一家之言一孔之见甚或是一时之举。它的诞生, 一定是和该校的学校价值相联系的, 是由该校的学校价值决定的。教育规律, 教育环境, 教育理想;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现实, 学校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和社会期望等等, 都是学校价值的决定因素, 也是学校办学思想诞生的前提条件。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智慧和热情, 集思广益, 在挖掘、收集、总结、借鉴、概括、提炼、完善、升华等思考过程中, 行成学校价值, 从而引领办学思想。
有了以学校价值为核心的“价值领导”, 学校的文化建设就有了灵魂, 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的工作就都有了强有力的原则和标准。人塑造价值, 价值又反过来塑造人。
校长必须身体力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 用学校价值去思考教育实际问题, 构建校园行为体系。校长还需要不断地反复地对群体中的各个成员阐释学校的学校价值和办学思想, 让这些思想和价值根植于每个个体的心田, 让每个个体都能认知、认同、信奉, 从而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践行。
二、“价值领导”也是“领导价值”
“价值领导”是校长对教育本质的全面理解与深入认识, 对学校核心目标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学校根本价值方向的正确引领。“价值领导”折射着以校长为代表的教育者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在教育工作中所怀有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说到根本, 学校价值首先就是作为教育者的人的价值。价值领导, 其根本上就是以教育者的人的价值, 引领学校价值, 从而塑造被教育者的人的价值。
因此, “价值领导”不是行政领导, 他更多地要求领导者在自身的品德修养、知识水平、生活态度、情感魅力以及工作实绩和率先垂范等方面表现出应有的素质和行为。这实质上就是校领导深刻领会和运用人类基本价值、社会主流价值和组织特殊价值来影响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能力。
学校领导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要做到自律、自省、公正、包容、守信、诚恳等;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知人善任、科学决策、开拓创新;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在专业上要成为教师的教师, 要带动教师学习, 创造出一个学习型的学校;要善于使用感情因素, 尊重教师、关怀教师, 鼓励教师、欣赏教师。只有当校领导有受人敬佩的品格、令人佩服的知识才能、又拥有良好的情感因素, 才能使教师产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信赖与敬佩, 才能使教师心甘情愿地团结在他的周围, 上下一心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三、“价值领导”塑造教师个体价值
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利益需求, 每个人由于主观需要、偏好、理想、学识、胸怀、经历、处境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每个人都会倾向于首先肯定自身价值观。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等不同的群体之间会产生价值分歧甚至价值冲突。这些分歧和冲突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彼此之间的团结和协作。校长要善于运用人类基本价值观和社会主流价值观, 来造就教师群体的主流价值观念。
校长要在肯定本校已有价值体系的基础上, 不断地注入符合时代的崇高价值, 让它们成为群体共有的可发展的学校价值, 成为每个个体价值的共有基础。校长要将学校价值付诸实践, 体现于学校的理念、制度、管理、乃至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 使之与教师个体价值产生共鸣, 从而将学校价值内化为教师的内在心理需求。
教师除了需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职业道德方面的价值共识之外, 还需要关怀、团结、互助、谦逊、信任、合作、赞美等人际道德的价值共识。有了这些价值原则的学校会更加和谐, 享受着这种和谐的教师, 会更加幸福。
四、“价值领导”塑造学生价值
为迎合家长、社会的需求而不断地变得世俗化、功利化的学校教育, 已然不是真正的教育。这种现象, 正是学校价值缺失 (或是学校价值扭曲) 的后果。一个以“价值领导”的学校, 其教育的目的会更多地聚焦于作为“人”的学生的灵魂。
学校价值不仅要引领办学思想, 引领办学实践, 引领教育行为, 还要引领学生的价值行成。当某些必需的、决定人成功和幸福的优秀价值品质 (诸如诚信、感恩、责任、包容、勤奋、合作……) 终究无法从考试和升学等物质评价手段中获得反馈的时候, 学校价值就需要担负起积极的评价功能。
小学教育尤其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而价值教育理应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它既涵盖了道德教育, 也涵盖了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部分内容。价值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小学生的价值教育关涉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是小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品格的必然要求。小学是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关键期, 从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看,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他律到自律的过渡期, 价值观刚刚开始形成。这个时期的价值教育, 真可谓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教育者必须以正确的学校价值为经纬, 在孩子们的人生白纸上, 描绘上让他们一生受用的价值坐标。
其实, 所有教育者都深知价值教育的重要, 只是在如何教育的问题上, 各有不同, 也各有难处。现实的教育实践过于重视理性教育, 表现为强行灌输和事后矫正;忽略了丰富学生的价值情感, 忽略了对学生价值信仰的正面激励, 往往事倍功半。实施“价值领导”, 恰恰能改变这一现象, 利用价值的内驱性, 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开始, 逐步地将学校价值所倡导的个体价值, 外化为自觉的个体行为。
哲学上认为, 价值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学校价值, 就是特定时代的教育环境对于满足人的精神发展需要的特别意义。这种特别意义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引领, 就是“价值领导”的核心内涵。它能够端正办学思想, 凝聚教师共识, 激发教师的生命激情和潜能, 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从而也必将促进学校的发展。
领导者价值观 篇8
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并体现于其行为世界之中。世界首富巴菲特从来不开名车, 开的是一部又老又大的美国车。他并不是没有这个经济能力, 而是他的价值观使得他不愿意把钱花在一些没有实际需要的东西上面。相反的我们中国的不少大亨, 一旦有了财富, 都会住进豪宅, 购置各档名车, 不是他们钱多得花不完, 而是他们觉得自己的价值就体现在这种所谓的面子上了。
这中外富豪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常会引起我们的种种思考:作为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党员, 作为一名学校干部, 我们的价值观又是什么?我们的价值观又将以何种形式来体现?
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 物质暴涨, 房价飞涨, 而教师收入却不涨, 我们的思维开始混乱, 一些教师开始迷失于涌起的浊流之中。有的学校干部开始融入社会, 辟捷径收受“好处”费;有的教师不惜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 从事有偿家教, 提高收入;面对阔绰的家长学子, 有的教师开始放下自己的清高, 收下了家长的“意思”……那一刻, 什么价值, 什么师德, 统统离教师职业规范而去, 那微薄的几个工资, 那几张红抄证书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似乎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有钱、能富贵生活这才是“硬资本”。
然而, 面对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面对孔老夫子, 我们扪心自问, 孔老夫子的“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的境界去哪儿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 我们的行为对吗?
的确, 作为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党员, 作为一名学校干部, 我们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观, 重新定位我们的价值观。
一、服务履责显价值
邓小平同志曾说“领导就是服务”。这是领导干部价值观的核心。的确, 教育就是服务, 作为学校领导来说就应树立服务意识, 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 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发展服务。学校领导的主要任务不是要求师生围着自己转, 按个人的意志去管理学校, 而是要求自己围着师生转, 根据师生的需求营造优良环境, 提供优质服务。
学校领导服务于教师, 首先要给教师一份信任, 在工作中得处处以大局出发, 时时为教师着想, 常常带着思考深入到教师当中去, 倾听他们的呼声, 捕捉他们的意愿。工作有了教师的信任, 就会得到教师的支持。
服务于教师, 要给教师一个成长平台, 要为教师的主动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谁不想有所作为, 成就一番事业, 问题是有没有、给不给机会。”这是一位教师的心声。其实这也是每一位学校成员的心声。对于一些追求精神价值的人, 他们需要的是“锦上添花”, 事业的成功是他们最幸福的事。因此, 作为管理者更应做他们事业上的助推器、铺路石, 要善于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鼓励教师不满足于做一个平庸的教书匠, 在教学中有所创新, 跳出自己的舞步。
服务于教师还要善于给教师一份人文关怀。人都是感性的, 学校管理中, 当管理者心中有教师, 以情管理;当教师眼中有学生, 以爱教育;当学校每一个成员感受到了平等和谐, 感受到了人文关怀, 这样的管理才能彰显其魅力, 这样的校园才能奏响和谐之歌。
二、勤政廉教提价值
学校干部肩负着引领学校发展、师生发展的重任, 因此, 学校干部会多于教师思考。但看看我们现在有不少的学校干部, 一旦到了一定职位不是更忙了, 反而是有空下来的时间了, 闲了就想搞搞其他活动, 如迷恋于牌类, 热衷于享受生活。试想, 一个整天热衷于牌桌上的学校干部, 他还会有时间去充充电, 想想如何管理学校, 如何提升学校品位, 如何搞好教育吗?不会。因此, 要当一个好的学校干部, 就应该有学者气、书生气、行家味, 这就需要利用时间加强学习, 不断地为自己的学识积累充电, 为自己的管理内涵充电, 为自己的为人之道充电。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学会信任人, 学会欣赏人, 学会表扬人, 学会尊重人, 学会关心人“;力求“低调做人, 诚恳待人, 高调做事, 稳妥处事”。以“领导权力是一时的, 领导魅力是一世”的格言自律。
三、淡泊宁静论价值
教育是付出也是收获。教育者的收获也是与众不同, 作为教师付出是没有止境的, 教师要教到老学到老, 要学到老教到老, 而教师的收入却是寥寥可数。作为学校领导是教师与领导的双重身份, 他的付出会比一般教师更多, 若论教师 (学校领导) 的付出和收入是否相当, 答案永远是否定的。但当每每处于生活空间里有一张张笑脸欣喜地叫到:“你是我老师!”当节日来临一张张贺卡从四面八方纷飞而至时;当一个个成功的弟子前来问候时;当学校的教育得到家长、社会的肯定时;当一项项学校荣誉汇集而至时……作为教师, 作为领导, 会发现自己的收获远不是多少金钱所能及的。因为, 教师收获着的是无穷尽的鲜花与芳香, 这也是其他任何职业者都无法比拟的。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一语道出了教师立身安命的价值所在。
教师是世界上最为普通的职业, 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职业。学校领导只是一个职位, 更是教师中普通的一员。我们在学校这片繁花似锦的大花园里, 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我们的付出将造就一位位撑起国家、民族希望的栋梁之材, 那时我们的心才是最美、最甜的。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党员, 作为一个学校干部, 我们的价值观如何来体现?学校领导首先应树立服务意识, 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 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发展服务。其次应有学者气、书生气、行家味, 不断地为自己的学识积累、管理内涵、为人之道充电。再次应有“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价值认识。
领导者价值观 篇9
由于价值观在个人心理状态中起着核心作用, 它对领导同样具有巨大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价值观在领导者做出的选择决策中起关键作用。价值观决定了领导者会评估哪些数据, 以及他们将如何界定问题。拥有强烈商业价值观的领导者可能会关注于财务成果和不足;拥有强烈美学价值观的领导者更关注于质量指标。价值观也会影响到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有关问题的决策。例如, 拥有强烈安全保障价值观的追随者提供的方案, 往往有助于确保稳定的、可预测的工作环境。但如果领导者有强烈的认同价值观, 他更有可能选择一项更具冒险性的解决方案, 这一方案将使他处于聚光灯下。此外, 价值观往往会影响到领导者对个人及组织成功的感受, 以及他们获取成功的方式。拥有强烈科学价值观的领导者对组织成功的界定不同于拥有强烈权利价值观的领导者。
价值观会影响领导者对即将到来的情境和问题的感知。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们影响着领导者对不同个人和群体的感觉。例如, 重视个人控制的领导者可能会发现与那些情绪外露的追随者很难相处, 反过来, 可能宁愿与这些追随者保持较为疏远的关系;价值观也会影响领导者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和抵制组织压力和目标。特别重视服从上级的领导者从不质疑组织的目标, 而相信独立思考很重要的领导者常常质疑, 甚至积极抵制某些组织目标在其工作单位的实施。
价值观也有助于领导者在正确与错误、道德与不道德的行为之间做出选择。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显示:拥有强烈商业价值观和利他主义价值观的领导者往往被视为贪婪、自私的领导者。这类领导者中有很多一门心思想要增加财产和物质财富, 他们并不把为了赚钱“造假账”放在心上。
价值观不仅影响到领导者做出“何者重要, 何者不重要”的选择, 也对领导者选择直接下属产生影响。领导者可能喜欢具有相似价值观的下属, 而嫌恶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下属。如果除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之外, 你对他一无所知, 而这些价值观又与你的价值取向很相似, 则很可能你会喜欢这个人, 反之同样正确。由于非结构性面试是一种很常见的选择工具, 在大多数情况下, 它比基于能力素质的测评工具更受重视。尽管雇佣具有相似价值观的直接下属可能使决策过程中变得相对容易, 但价值观统一的群体很多时候会“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二、以价值观为本的领导行为的界定
领导学理论是研究领导的有效性理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导学理论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出现的领导特质理论, 研究具备怎样特有素质的人适合当领导或者领导有效。第二阶段是发端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集中于研究领导者具备什么样的领导行为、领导风格才能提高领导绩效。第三阶段是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权变理论阶段。权变理论所关注的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特别是各种领导方式适应的环境条件, 其研究的重点是想要分离出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情境条件。以价值观为本的领导行为是指:被领导者对领导者所信奉的价值观的共享和强烈认同。持有明确价值观的领导者通过明确表达愿景, 向组织和工作中注入自己的价值观, 使得被领导者所持有的价值观和情感与之发生共鸣, 从而唤醒跟随者对集体和集体愿景的认同, 导致领导者自我价值的实施。这种意识形态中的价值观是指对于道德上对与错的认识, 往往体现在个人的责任感、诚实、公平、牺牲精神和对他人与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愿望以及达到下属、顾客与机构股东设定的目的愿望等方面。
三、以价值观为本的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
团队通常被定义为在工作中相互依赖, 并且为特定结果共同承担责任的个体的集合体。团队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团队的有效性以及影响团队有效性的因素。团队的有效性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 一个有效的团队不仅仅是具有高绩效的团队, 而且团队中的成员应该在团队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满意感和个人的成长。研究者们曾经探讨过对于各种不同影响团队有效性的因素, 包括团队成员的组成、团队的任务设计特征、团队的外部环境、团队领导、团队运作过程以及团队内部激励机制的设置等, 但是实践证明领导行为对其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领导者价值观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它的导向、激励、凝聚功能。而这些功能又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变革、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的情景中有突出体现。领导者个人价值观的外化即是领导者为企业所规划的愿景。在搞清自身价值取向及终极追求的基础上, 领导者需高瞻远瞩地阐述组织愿景。陈述得好的企业愿景往往有一个清楚的可完成的目标, 是为所有人理解和愿意为之奋斗的。所提出的愿景回答了两个问题:企业存在的价值和员工依存于企业的价值。回答这些基础问题, 愿景就具有更清晰、更具体的感召力。
如今发展的领导理论都需要总结一套典型领导行为以对领导实践形成具体的指导。2007年以来, 吴维库等人对我国企业领导的研究显示:从领导行为看, 价值观型领导者首先要结合自身价值观、组织条件以及经营特点提出生动具体的企业愿景。其次要表现出对愿景的强烈自信、不懈追求和牺牲精神, 可以帮助领导者在组织中形成很强的统帅力。再次要对下属有信心并积极授权, 鼓励他们为实现愿景而努力工作, 这样会令他们感到受信任、被支持, 内心涌现出一种成为大人物的自豪感和积极向前的冲劲, 并激发出超越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这些积极的效果有利于形成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并不计回报维持高水平的工作满意度。
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 市场全球化和跨文化经营和管理, 技术和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趋势要求企业有更高的弹性和具备适应能力的领导。因此, 领导理论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结合对价值观型领导理论的分析以及过去针对这一理论在中国所做研究的基本结论, 将环境因素纳入到领导过程研究中, 提出了一个关于企业竞争环境、价值观型领导行为以及领导绩效三者之间互动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激烈的竞争环境会削弱企业内部的领导绩效, 但实施价值观型领导, 将有助于企业领导扭转不利局面、提升领导绩效, 价值观型领导在严酷的竞争环境中适用。
四、结论
知识经济的到来, 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 如何通过对企业实施有效的领导来适应竞争的变化是企业领导者所关心的问题, 以价值为本的领导行为能够直接地导致员工的认同感, 获得良好的绩效。领导者对下属有足够的信心, 交给他重要的、有意义的工作, 并且传达高层的期望, 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被器重与尊重。领导者有远见、道德高尚并真诚地对待员工, 能够使员工愿意将自己融入集体事业, 做出积极的努力。领导者在企业中强调价值和信仰的重要性, 以正面情绪注入工作, 教育并引导员工, 极大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目标。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以价值为本的领导行为是普遍有效的, 它们能够直接引发领导者与追随者的感情共鸣, 领导者注入价值观也容易获得下属的认同, 内心价值观和动机的激励效果是长久而有效的。
摘要:人本管理的基础是基于价值观的领导。“以价值为本的领导学”是沃顿商学院豪斯 (House) 教授在多年来对领导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型领导理论, 以价值为本的领导能够赢得下属对领导者的强烈认同, 对领导者提出的组织愿景认可, 可以产生强大的组织凝聚力, 从而激发团队完成组织愿景的动机, 以及跟随者在自我责任的激励下愿意做出自我牺牲等, 文章基于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以价值观为本的领导,领导行为,团队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维库, 富萍萍, 刘军.以价值观为本的领导行为与组织绩效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3 (1) .
[2]、吴维库.企业经营以价值为本[J].中原营销, 2000 (5) .
[3]、吴维库, 刘军, 张玲.以价值为本[J].邮电企业管理, 2001 (8) .
[4]、 (美) 理查德·哈格斯, 罗伯特·吉纳特著;朱舟译.领导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领导者价值观 篇10
一、道德领导的基本内涵
我们在研究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体系时, 对“道德领导”的基本内涵需要从两个维度来把握, 一是要把学校看做一个学习共同体;二是要甄别分析领导权威的来源。
就学校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而言, 萨乔万尼通过对传统的学校管理、领导理论与实践的梳理与分析, 认为把学校当做一般的组织来看待, 是导致学校管理实践套用企业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并最终导致学校管理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他认为, 学校不是一般的组织, 而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虽然组织和共同体都需要对其成员加以控制, 但是, 组织更多地依赖于外在控制, 而共同体更多地依靠规范、目的、价值观、专业精神、团队精神以及成员间自然而然的互依性等实现内在的控制;虽然组织和共同体都强调授权, 但共同体视野中的授权很少聚焦于“权利”, 而更多地聚焦于成员之间以及对组织的承诺、责任和义务;虽然组织和共同体都倡导团队建设, 但前者是组织安排的结果, 也是领导者构建团队技能的体现, 而后者则得自成员间的互依感、责任感等情感和规范方面的因素。萨乔万尼在解释共同体时认为:“共同体是由于自然的意愿而结合的, 并对一套共享的理念和理想负有义务的个人集合体。这种团结和约束的紧密性足以把每个人从一种‘我’的集合体改造成为一种集体的‘我们’。作为‘我们’, 共同体的成员们是紧密编织而成的富有意义的关系网络的一部分。这个‘我们’, 通常共享一个公共场所, 并随着岁月的推移, 开始共享共同的思想情操和持久的传统。”显然, 共同体是关系的结合, 是“我们”的融合, 这种关系更特殊, 更富有意义和个性, 它造就一种折射出道德色彩的品质, 因此, 成员们有一种特殊的相互照料的道义感。共同体的人们之所以集合起来, 是因为他们承担着共同的义务, 共享共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当学校真正成为共同体的时候, 校长将成为比现在强有力得多的领导人——愈来愈拥有道德权威源泉的领导人。学校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是道德领导理论最基本的假设, 也是建构和践行道德领导的基本前提。
从领导权威的来源方面看, 萨乔万尼指出, 对道德领导理解的关键是要从“领导权威的来源”甄别分析入手, 不同的领导权威来源具有的特征及基本功能是不同的。目前人们依赖的领导权威来源主要有科层的权威、心理的权威和技术——理性的权威。这三种领导权威构成了现有的领导工作维度, 但它们对领导效能的提升及学校的有效发展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将科层领导、心理领导或技术——理性领导置于首位, 那么效率就成为组织的最高价值, 而忠诚、和谐、道义、美、真理都算不上最高的价值。果真如此, 经营一个死亡集中营和领导一所育人的学校还有什么差别呢?”所以, 萨乔万尼指出, 在领导权威的来源上还有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学校领导的专业权威更看重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师面对具体情形时作出判断的能力, 它不是外在的, 而是来自教学和教师本身的。重视专业权威氛围的营造可以改善教师之间的对话, 帮助教师形成清晰的专业价值观和实践原则, 为教师提供宽广的发展舞台。学校领导的道德权威主要源自教师在广泛享有共同体价值、观念和理想时所产生的义务和责任。教师实现发展很少依靠外在的控制, 更多的是通过自我的道德认同与内化。当管理实践以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为主要来源时, 管理者将清晰的、共享的价值观和信仰变成规范行为的非正式标准, 从而形成一种以内化的感受和道德驱动为特征的团队精神, 它能够使教师展示、表现自我的舞台得以延展, 使其更加稳固与持久。通过把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放在首位, 能够提升管理绩效及出现“参与式追随”。
为了更好地理解道德领导的内涵, 萨乔万尼还从“管理”词源的角度进行了阐释。他指出, “管理”的词根是“伺候” (minister) , 教育管理者有责任为学校的需要服务, 通过为家长、教师、学生服务来体现“伺候”;以一种鼓励他人成为自己权力范围内的领导者的领导方式来提供“伺候”;通过突出和保护学校的价值体系来提供“伺候”。作为伺臣, 教育管理者致力于承担服务于方针、使命或一系列思想观念的职责与义务。最终, 通过学校中出现的追随的质量来知晓成功。通过追随显示道德领导替代科层领导的程度。当道德权威驾驭领导实践时, 教育管理者就成了一批领导者的领袖、理念的追随者、价值体系的伺臣、下属的伺从。由此看来, 所谓道德领导就是指领导者在学校共同体的隐喻下, 以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为基础领导形态, 利用各种领导的替代物, 去激发人的潜质, 使部属成为追随者, 进而提升领导效能并促进学校有效发展的一种领导方式。道德领导的内涵一方面表明学校领导行为渗透着伦理价值, 更加符合真实的人性, 更加关注人性中的非理性部分, 如信念、信义、宽容、尊重等, 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领导模式;另一方面表明领导者对追随者的需求和价值有其坚定的承诺和保障, 道德领导不只是传道、表示虔诚或者是坚持社会从众的趋向, 更是要回归追随者的需求和价值。
二、道德领导与校长的办学治校
作为一种关注价值理念、关注道德权威、更加符合人性以及回归追随者的需求和价值的领导理论体系, 道德领导理论在教育领导行为的发生与发展中无疑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实践借鉴意义。道德领导对校长办学治校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长的办学治校要注重价值理念的引领
“理念不仅可以指出道路, 而且可以把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连接起来, 就像织物中的线一样, 包含着相互交织的领导职责和道德义务。”学校管理实践也表明, 校长办学思想的深化、办学策略的实施、领导效能的提升、学校改进的发生, 都离不开学校价值理念的引领。因此, 校长在领导过程中, 应该首先致力于建立共同的愿景, 然后把学校领导从管理、控制的层面提升到理念和目的的层面, 使学校所有人员都以不同的方式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萨乔万尼在谈到以价值观为本的管理理念时指出:“采用以价值观为本的方法来定义校长角色, 不仅保证了校长决定做的事符合认可的标准, 而且为本校提供了一套界定其教育和道德是健康的指标。”“当价值观和信念已由制度融入学校日常管理生活的时候, 管理方法、等级制权威、人际技巧和个性最终将被超越。并非校长变得无足轻重了, 而是校长的重要性不同于以前了。一方面, 他成为学校盟约之价值观的护卫者;另一方面, 他成为一名能干的管理者, 努力帮助他人履行对学校承担的义务。一旦达到这个阶段, 领导和追随者就变得极其接近。”
2.校长的办学治校要重视道德权威的影响
实施道德领导, 需要一种使人们因道德原因而工作的领导方法。就建立校长办学治校的道德权威影响而言, 一是要实现领导观念的转变。校长的领导应指向理解人、尊重人与发展人, 从管理控制转向对人的无限发展潜能的激发。二是要实现领导责任的合理分担。一所学校愈是培育领导, 愈是实现责任的合理分担, 就愈可能使人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 使人人都更具有责任心。三是要实现领导过程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既是一种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 也是道德领导的合理内核, 校长在领导过程中既要能够实现对他人基本权利的尊重与维护, 也要能够实现对各利益群体正当利益的合理分配, 从而实现各利益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以及学校生态的和谐与有序。
3.校长的办学治校要体现专业权威的价值
萨乔万尼认为, 专业权威是专业能力与专业价值观的结合。
就专业能力而言, 一方面, 校长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这是专业权威价值体现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 校长要不断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就专业价值观来说, 一是要承诺和回应学校教育的社会价值, 创造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 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制度, 让教师做有利于社会主流价值的事。二是要承诺和回应“关怀伦理”, 这是领导的关注点从重视理性与技术转为重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
4.校长的办学治校要实现领导方式的转型
奥巴马百日“价值”领导 篇11
日前,奥巴马针对金融业发表谈话,他说过去十几年美国金融业的过快发展是不健康的现象,他预期在采取更严格的监管之后,可望逐渐恢复正常,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亦将下降。他同时对年轻人,尤其是大学及研究院中知识水平较高的年轻人“喊话”,建议他们更积极地投入科学研究、工程、机械等实业界的领域,不要一窝蜂搞金融工具。更早之前,他对那批华尔街的高管也做出过严辞批评。
这些都让人耳目一新。一般或认为这是奥巴马因应当前金融海啸的相关思路与对策,我认为不止于此。
奥巴马执政刚满百日。我认为“百日维新”中,至少在三个方面看得出奥巴马在“履行”其“change”的承诺。
谦虚平等
在外交策略及风格上,奥巴马彻底扭转了“布什主义”或“单边主义”,与一众宿敌化敌为友。1.不惜承认错误(承认对古巴的政策是错误的,也认为应该修正对缅甸的政策);2.向俄罗斯与伊朗递出橄榄枝,尤其公开表示美国绝不会与穆斯林为敌;3.最戏剧性的莫过于在美洲国家高峰会中主动趋前跟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握手并作自我介绍……
这些表面上巨大的、戏剧性的外交策略及风格的改变,当然有美国国家战略的总体考虑,我更看重的,是贯穿在所有言语与动作中的奥巴马价值与伦理。
还记得吗,有一些美国人对奥巴马与沙特国王握手时略为欠身一事颇感不快;也有人对G20国峰会各国领袖团体照时,奥巴马站在后排还不是中央的位置感到不解;查韦斯有备而来送了他一本乌拉圭左翼作家嘉雷安诺写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奥巴马一看是西班牙文的,便说:“我该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西班牙文就是其中之一”……所有这些,其实早已超越外交策略的层次了,展现的其实是奥巴马的外交哲学与外交伦理,或者说,是奥巴马对于国际秩序与事务的基本态度:平等、尊重、谦虚。
生态为先
奥巴马的另一施政重点是环境与能源,同样,他也说“美国不签署京都议定书是个错误”,他不但任命著名的新能源专家朱棣文为能源部长,连在庞大的急救经济预算中都投入极可观的比重在环境与能源方面。当然,这同样彻底改变了“布什主义”的环境与能源政策。这不是孤立的,它同样是奥巴马整套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生态价值或生态伦理。
亲民作风
第三方面的“改变”是白宫的生活与风格。美国白宫虽不像英国皇室,但也从来都有浓厚的贵族色彩。奥巴马一家(他以及他的妻子、两个女儿再加一只狗)却又把这样的传统颠覆了。奥巴马上班第一天就未系领带,未着西装;第一夫人则与一群小朋友在后院种菜,不亦乐乎;奥本人更破天荒地上了著名夜间脱口秀电视节目……不错。这当然又是奥巴马价值观另一方面的体现。具体说,这是奥巴马的家庭伦理观、工作伦理观、睦邻伦理观、平民伦理观的综合体现。
百日树“仁”
说到底,奥巴马执政百日,展现了新风格、新思维、新政策。在我看来,这些风格、思维与政策的内在,其实全都贯穿了奥巴马的价值、伦理与哲学。借孔子一句话,真是“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以贯之”的“道”是什么?孔子的答案,就是“仁”。
——工作态度要敬谨、勤奋;人与自然要和谐;众生平等,不分贵贱;国与国相处,则尊重与平等;对自己,则反省与谦虚。
看一个领导人,第一个一百天很重要,最后一个一百天更重要。奥巴马对美国的领导、对国际社会的启示,都值得期待,有理由去期待那最后的一百天。
中小学校长价值领导的意蕴与策略 篇12
一、校长价值领导的意蕴
中小学校的教育价值观是师生教学行为的指引, 传递了何者应为、何者不应为, 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则是不允许的。校长作为价值领导者就是要去营造一个行为价值预期明确的教育环境。校长的价值领导是校长提炼、转化、引导和提升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使之成为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 以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的发展。以价值为导向的校长, 其影响力以学校价值为媒介, 师生的行为由共同的价值取向所驱动, 校长和师生之间形成价值共同体。校长扮演着价值领导者的角色, 发挥价值领导的功能, 从根本上影响学校的发展状况, 引导师生理解、信任并认同学校的价值观。
1. 价值识别与引导力
这是校长价值领导的基础能力。学校教育目标的厘定、计划策略和方案政策的实施, 都由价值观所支配和引导。学校教育价值观的产生, 可能是师生既有的, 通过领导者的肯定和激发显现出来;也可能是师生随着校长价值观的改变而逐渐明确;或是校长和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共同达成。因此, “有怎样的校长, 就有怎样的学校”。
从基础教育的视角而言, 价值观还具有协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判断是非善恶的属性。校长价值领导的过程是将学校共同价值观付诸教育实践, 体现于学校的理念、制度、行为乃至环境建设的过程。校长必须具备确定和宣传学校价值理念、凝聚师生员工的价值共识、坚守学校价值方向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信念, 也是校长价值领导力的重要内容。
2. 价值论述与辩护力
价值领导是校长通过清楚表达学校教育理念和愿景, 将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2]。校长价值领导属于一种“软领导”, 并非强调校长行政权力的直接实施, 而是重视通过宣传、交往、讨论和对话等方式洞察、分析、变革和重塑学校中个体或群体的价值观, 从而解决问题、化解争论、形成共识, 以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因此, 校长要利用各种教育场合和时机, 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或发展愿景背后所隐含的价值观进行解析、阐述和宣传。使学校师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充分了解、认同本校教育价值观的切适性与先进性。
3. 价值整合与实践力
中小学校领导者与师生之间价值观念的整合程度, 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绩效。在当下价值多元的时代, 学校成员中的每个个体, 以及学校的各部门, 乃至整个学校既有共性, 也有特性, 而学校文化就是由个体、群体和整体三方面共享的价值、观念、态度和习惯所构建的 (见图1) 。校长价值领导的过程就是将某种经过讨论和选择的共同价值观念付诸教育实践, 彰显学校的教育文化、理念和制度。因此, 校长要有宽广的胸襟包容多元价值, 并基于正确的价值取向范畴, 帮助师生和各个部门改变“自我中心”、“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 促使师生的价值观念获得整合, 融入学校发展的合力, 如此才能确保学校教育的顺利发展。
二、校长价值领导的策略
1. 提出明确坚定的办学理念
价值领导源自于校长的领导魅力、领导愿景和领导理念, 即校长对于学校的发展应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方向, 能提出清晰、打动师生人心的教育目标。校长要使自己成为学校价值的领导者, 具备清晰、明确和坚定的基础教育价值观, 才能清楚阐述、通过领导实践发挥价值内化和濡染的作用。明确的教育信念与价值观是中小学优秀校长的重要特征[4]。
因此, 学校的教育目的为何?应该发挥哪些功能?人们期待培养出怎样的人才?教师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是什么?面对社会的变革和国家的发展, 学校应该怎样调整并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些基础教育信念问题, 都需要校长深入地思考, 也是价值领导的重要前提。
2. 树立坚持不懈的办学理想
作为非营利性质的中小学校, 学校组织结构有别于其他社会机构, 任重道远。办学成效显著的校长在领导工作中, 始终坚守的是学校对于学生、家长、社会和国家所承担的巨大责任, 而非学校奢侈的硬件设施。学校办学意识的最高层次也在于服务社会、无私奉献, 这也是一种关注社会责任和未来社会的价值行为[5]。因此, 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 不能只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履行法定的职责更应博爱宏远, 成为充满热情与梦想的利他主义者。因为基础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充满朝气和美好愿景的活动, 必须让身处其中的人学会寻求生活中的种种希望[6]。
3. 开拓广博深远的教育视野
传统的校长职责主要是综合管理学校的各项事务由于校务繁多、头绪万千, 一些校长长期处于繁重的工作中, 迷失了信念与价值, 视野狭隘, 心态保守, 逐渐丧失了价值领导的意识。实际上, 开阔的教育视野和对社会的体察是校长价值领导力不可或缺的特质。校长应以宏观的价值视野和面对未来的历史责任意识, 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思考学校教育的育人方案。
4. 作出言行一致的价值示范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一般而言, 校长的价值领导彰显于校长在规划学校发展目标体系、确立学校价值方向过程中发挥的主导、示范和凝聚作用。因此, 校长不仅要有明确、先进的教育理念, 更要恪守理念、化为实践, 务必使理念与实践相结合, 避免说一套做一套。在价值领导过程中, 校长要面对世俗价值与个人信念的冲突, 若屈于世俗的压力, 美好的价值信念只会沦为空谈。一些校长之所以难成为“学校的价值之魂”, 主要缘于他们的言行在不同程度上偏离甚至违背了基础教育的核心教育目标和根本价值方向;或是过于强调“刚性”管理, 缺乏以身示范的引领。归根结底, 校长价值领导直接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当中。
5. 确立反思自省的价值信念
价值为本的领导是以校长自我的价值信念为核心, 转化为实际的领导行为。校长的教育理念, 是否能与基础教育的基本价值、社会主流价值以及师生的共同价值相契合, 是价值领导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校长的价值如果偏狭, 不仅有碍自身的领导工作, 更会对师生乃至整个学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校长必须经常反思和审视自身的人生价值、领导价值和教育价值。
价值领导旨在提升校长领导的层次和水平, 即使身陷繁杂琐事之中, 校长也应该适时让心灵从繁忙事务中解脱, 冷静思考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的落实情况。实际上, 价值领导是以道德领导为基础, 校长的道德伦理同价值意识息息相关。校长的道德领导, 以关照学校成员为起点, 并具备成熟的道德观念[7]。正义、批判、关怀等教育伦理主题, 是校长身处多元价值时代需要不断反思和践行的价值导向, 更是校长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石中英.谈谈校长价值领导力.中小学管理, 2007 (7) .
[2]House, R.J., Spangler, W.&Woycke, D.J. (1991) .Personality and charisma in the U.S.presidency: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leader effectivenes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6 (4) , 364-396.
[3]Whiteley, T.&Whiteley, J (.2007) .Core Values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theory and practice.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184.
[4]Earley, P.&Weindling, D. (2004) .Understanding school leadership.British Educational Leadership,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 Society.
[5]领导力:国外学校管理新概念.中国教育报, 2009-3-16.
[6]Barrett, R. (2006) .Building a values-driven organization.Butterworth-Heinemann.
【领导者价值观】推荐阅读:
领导的“管理价值”05-20
西点军校学员领导能力培养及其借鉴价值07-05
领导者的领导能力06-22
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领导学论文07-18
正式领导者07-03
领导者教育07-30
领导者绩效08-15
区域领导者09-02
医院领导者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