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共12篇)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1
作为从事小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我想从以下几点浅谈我对中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重要性的看法:
一、家长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
家长是青少年的启蒙教师, 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的方式可以直接透视出青少年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 重视德育教育光喊口号不行, 光靠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更是不行, 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 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进行道德教育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是不行的, 只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表象认识上也不行。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 而且付诸以行动中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 对于现在的教师也还存有另外一种困惑, 那就是孩子 (特指小学生) 在学校上课期间在老师的教育下、在学校的监督下养成了较好的习惯, 能够较好的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 但到了假期 (寒、暑假, 尤其是春节) 在家长们溺爱的强攻下逐间迷失方向“重操旧业”, 开学以后教师还得从头再来, 如此周而复始的教育虽然耗尽了教师的大量心血但收效甚微。
二、学校教育应是教育的主导
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离不开诸多环境和因素, 但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 是非观念模糊, 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 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 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 正如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因此思想基础打得好坏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至今后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 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 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 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学校只是知识注重学生“智”的发展而忽略了“德”的重要性, 我们培养出来的将会是一批废品, 而当今片面地追求升学率, 繁重的课业负担, 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学校只为应试, 一天到晚有讲不完的课, 写不完的作业。只重知识, 不重德育,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高分低能。上了大学因心理不健康而走向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
此外, 学校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学习成绩的优或差来界定学生的好与坏, 在评价学生方面仍然要用辩证的方法来综合地衡定。把学习成绩作为一个参考, 把智力、情感、态度以及目前提倡的自信、乐观、向上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其中, 形成一个综合界定的标准。素质教育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 学校要用赏识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并且及时地捕捉学生的任何闪光点, 多方面、多渠道、多视角的获取信息, 且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或奖励, 伟大的导师列宁同志曾经说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我们不怕学生出错, 只要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错误并且改正错误, 我们都应该视为诚实、勇敢、有错就改的积极表现。同时,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校可以筹措资金营造氛围, 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以满足学生的求胜心和满足欲。
三、教师是学生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倡导者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塑造者, 同时还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执教品先行, 育人先育己”。教师一方面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依法治执教;另一方面教师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突破口,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追求和个人修养, 努力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尊严, 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的面对明天, 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 去爱自己、爱周围的人。同时要在教育学生方面、评价学生方面多想办法多谋策略, 精通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改变教育模式的单一性为多样性, 因为“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师会用100种方法教1个学生, 而不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师会用1种方法教育100个学生”, 在“传道”和“授业”的同时努力做到以人为本, 遵循“做学问首先学会做人的原则”, 努力使学生在“得道”的同时领悟“德道”的含义。在“授业”的同时重在教给学生“获业”的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同志以“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简单而又精辟地概括了教育得法的原则。改变简单粗暴的传统教育方式, 用水的柔性、春雨的滋润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不是椎的打击, 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卵石日臻完美”印度著名的诗人泰戈尔又一次阐述了“润物无声”教育模式所产生的奇迹。古人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思想教育是每位教师的责任, 让学生怎样做人, 怎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知道, 正人必先正己, 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首先要具备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质、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楷模形象, 尤其是小学阶段,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 所以必须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去组织实施德育工作的宏伟蓝图, 雨露滋润和苗壮, 辛勤育花花更红。
四、青少年德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祖国的希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随时都有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问题, 需要人们有足够的应变本领和心理承受能力, 而这些能力和本领需要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 而这些绝不是单靠心理教师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可以完成的, 众所周知, 我国的青少年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 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要改变这种状态, 需要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小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宽容的心理素质, 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定信心和坚强信念。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令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有家庭、社会、学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此外, 目前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 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可以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 造福于社会, 然而错误地使用网络将极大的危害社会、危害家庭、危害千千万万的懵懂少年, 造成了不少青少年犯罪, 过早地断送自己的前程。国家虽然在青少年进入网吧方面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在净化网络抵制非法网站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 从某方面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但当在面对高额的利润、网络虚拟的诱惑以及幕后的钱权交易时, 许多循循善诱、苦口婆心教育工作者, 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迷茫甚至崩溃了, 面对天真无邪的童心被利益熏心的魑魅魍魉逐步引入谷底深渊时他们彷徨而手足无措了。还有就是“各自打扫门前雪, 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圣贤”明哲保身的思想, 严重羁绊在全社会范围内对青少年道德教育齐抓共管的脚步,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上的悲哀。除此之外, 个别地市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歧视、因贫困导致辍学而流落街头以及八、九十年代后出生孩子孤僻、任性、缺乏团队意识等现象, 都是严重影响青少年德育滞后的原因所在。众所周知, 经历了“二战”失败以后的日本和德国在短短几十年里仍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 这与国民教育的成果息息相关。在日本各级政府、学校和家长把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置于首要, 从小就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建立起了团结、团队、共荣的意识;而在德国“每个孩子都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关心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强烈意识更是植根于每个德国民众的心里, 他们从关心每个孩子的身体健康、行为操守甚至于节约每一滴水入手, 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 这也是别人成功的经验所在。而在我国, 特别是我们广大的西部地区, 由于经济的落后、意识的淡薄、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消极思想不仅严重影响了地区教育的滞后也耽误了一大批正待成长、含苞待放的花朵。孩子们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 “染苍则苍, 染黄则黄”, 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习惯, 这就要求教师、家长和社会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相互了解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长大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 不论其美丑, 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片岩石, 无论其大小, 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 无论其清浊, 所以大海浩瀚无边;我们用真情收容每一个学生, 无论其优劣, 所以我们才桃李满园。”在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建设过程中虽然道路崎岖坎坷, 充满了艰难险阻,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诸方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冲破障碍, 耕耘出一片更为广袤、肥沃的田园春色。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2
关键词:德育 小学生 教育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避免德育教育的虚无、浮夸、等形式主义,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程度,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当前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德育地位的弱化和德育目标的单一
面对升学竞争,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教师管教不管导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学校团队、班级思想教育活动花架子多,内容空洞,学生消极应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德育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德育地位得不到保障。如今,就存在一种教育现状――“圈养”,用繁重的课业把孩子困在教室内的时候校园和教室就成了“饲养场”;在那里,教师并不顾及学生的饥饱与口味,而是实时定量地“喂食”。根据课程表规定的时间,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依照教师的理解,向不同的学生教授同样的知识。
以往的学校德育目标往往缺少明显的层次和梯度,小学生时常进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教育目标的单一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的空洞说教和教育效果的苍白无力。
二、德育主体的缺失和德育内容的刻板
与学业教育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相反,思想品德教育恰恰喜欢把学生当作道德知识的接受器,学生没有情感诉求,也没有自主建构。德育内容应该回归凡人生活,贴近凡人现实,即充分重视多元共存的社会中普通人的思想状态,而以往的德育习惯于用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来进行正面教育,或用典型的反面人物来进行反面教育,即习惯于用“超人”和“坏人”来教育学生。这样的德育内容往往远离学生的生活。学校德育应该拉近学生与凡人的距离,“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和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三、德育评价的空泛和德育网络的松散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仍缺少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机制,从而导致对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或干脆以智育代德育,一俊遮百丑。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应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家庭育人和社会环境育人的三维统一,努力增强教育的实效。而有的学校与家长相互埋怨,相互推诿,与社区不相往来,不通力协作,这也是德育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小学德育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让德育落到实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一、提高教师素养,注重言传身教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启迪与帮助,并非仅仅限于课堂上,也不只是书本里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言传身教,即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终身的,也是难以估量的。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其次,教师应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即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抓好课堂教育,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可采取“以美辅德”的方法。遵循德、智、体、美、劳“五育”相辅相承的客观规律,寓美育于各科教学和活动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力,发挥“以美辅德”的功能。一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音乐教学应根据学生模仿力强的特点,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唱、游之中。在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学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活动,由浅人深,形成系列;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健身操等人体运动,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的同时,逐步形成创造运动美的能力。另外体育教学中多开展竞赛,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行为规范等良好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审美情操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语文学科不仅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而且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注重这种启迪和培养,可进一步使学生知道什么东西应该赞美、效仿,什么东西应该憎恨、鄙视。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课文中“形象”的感染作用。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三是开展各种活动,而活动的过程可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启迪心灵的过程,为学生把“知”转化为“行”提供实践机会。因此必须重视活动的传统性、时代性、趣味性、服务性和社会实践性。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挖掘素材,表现自我。如低年级学生可开展“寻找校园内的美”,中高年级学生开展“美在哪里”的讨论,让学生懂得只有内在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结合,才是完整的美。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及相应的情感共鸣时,教师应积极引导他们进行抽象和概括,把某种情感引入到对道德观念的思考之中,促使他们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外部情绪转化为内部的道德体验,做到在明理的基础上激情,在激情中渗入明理,理中有情,情中有理。
三、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营造扬善抑恶的德育氛围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抓好班级这个小集体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远大的影响力量。在一个富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不仅受到其他个别学生的影响,而且受到群体及其特性的影响。置身于其中的学生会感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例如在一个以勤学上进为主导风气的班级里,一个懒散的孩子会感到与环境格格不入;在一个充满友爱互助气氛的集体里,一个任性自私的学生会感到孤立、受谴责、没人理。因此努力把德育目标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变成为班集体的共同意志,变成占有主导地位的风气和传统,是通过集体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四、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之我谈 篇3
【关键词】小学德育 家庭感染 学校教育 社会环境
【分类号】G621
小学生的知识方面,德育方面的教育都是为小学生的人生铺路,我们现在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学生将来就会在什么样的路上行走。可见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冰心曾说:“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就不能抽象。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到的,如爱自己的教室、校园,爱自己的父母和老师,等等。”所以,小学生的德育还从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不能华而不实,不能大而无际,要从实际入手,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切切实实感觉到思想品德对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人生的重要性。
一、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小学生的德育是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家长言行的得当与否,积极与否是直接会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以及他们对待学习、生活的积极态度。所以说,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对小学生在未来成长道路上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有些家长总是以一种爱的方式宠孩子,顺孩子。以为这就是爱的教育,以为严格的教育关键在学校、在老师。可是家长可否想过,一天24小时,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8小时。纵使在这8小时里老师无论在教学、还是生活中引导孩子的行为、心理往正确的方面发展。但如果孩子回到家里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等于老师一天的工作又回到了起点。因为小学生的主观性还没有形成,他们的言行全受大人的影响。家长不采取行动,不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那么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方面、学习方面是百害无一利的。
当然,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进行道德教育也不能只让孩子背那些条条框框言行标准,也不要让孩子停留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浅表认知上。尽量让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的、为什么是错的,并且在孩做错事以后,告诉他们错在哪里。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孩子成功的明天,让我们从小事抓起,对小学生的言行、思想进行健康的引导,让他们懂得善恶,分清是非,辨明黑白,并且要让他们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二、学校环境教育、课堂教育,对小学生的德育也是关键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家庭的影响与耳濡目染,与学校教育的诸多环境和因素也是分不开的,并且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是起主导作用的。所以,对小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这不仅仅是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事,而是每个老师都应该重视的。因为学生在学校接触的不可能是某一位老师,而是各项老师。俗话说得:嫩枝易弯也易直。对小学生来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由于年龄原因、他们的知识少、阅历浅,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是非观念模糊,对人对事缺乏明辨能力,但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大的模仿性,同时又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所以学校对小学生德育方面的正确引导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我经常对学生说,学会做人比学会学习更重要,做一个好人,比做一个好学生更重要。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其次才是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如果一个思想品德极差的学生,即使他学习再好,将来也不会给自己、给家人,甚至给社会带来有益的东西。所以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三、社会教育,对小学生德育方面的影响不容置疑
在应试教育的压制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是不堪重任的一代。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从一些话可以看出: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如果追溯,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家庭、学校是关键,社会上的教育也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长、教师、社会忽略了学生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在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变得扭曲,走上岐途,甚至有的犯罪身陷囹圄。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时,也给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与不良影响。由此可见,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所以说,让学生正确认识或远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如打架斗殴,抽烟喝酒,远离网吧等等,对塑造他们的思想品德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我们人人都能为小学生着想,能做到每一个孩子是我们大家的孩子,我们和家庭、学校、社会一起努力,小学生才能健康、活泼地成长,他们也才会有健康的未来。
总之,在现在复杂的社会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正是处在好奇、好学的年龄段。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引导小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而不要做“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让全社会范围内对青少年道德教育齐抓共管,我们才能摆脱教育上的失败。众所周知,经历了“二战”失败以后的日本和德国在短短几十年里仍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这与国民教育的成果是分不开的。在日本各级政府、学校和家长把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放在教育的首位,让学生从小就在内心世界里建立起了团结、团队、合作以及荣辱与共的意识。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德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高尚的情操、优秀的品质、才能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楷模形象,也才能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参考文献:
1. 黄路阳、郇红.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9(3):122~124.
浅议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德育,小学阶段
近年来,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学生的特与教育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一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再高,假如不具备高素质的素质品德,就更谈不上责任心了,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这个人不能够对国家、社会和家庭作出太多贡献。现如今,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德、智、体、美、劳综合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学校教育一定要将正确的方向摆在首要的位置上,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人类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的实际情况下。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商品的快速流通过程,使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新的变化,这种冲击性的变化对青少年一代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德育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小学生的德育培育主要是养成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做一名勤于动脑思考、爱动手、体谅父母和家人的辛劳;在物质方面做到不去攀比任何人,而在学习上却不断要求自己进步的好学生。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懂得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关心他人、爱护公物,生活上勤俭节约、勇敢、不怕困难。进而学生才会树立一种热情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学习上努力进取。然而这些优良的道德品质需要我们在潜移默化和日积月累中获得。因此,学校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阵地,不是一个培育学生德育的平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深刻地懂得用爱做土壤,用规矩做约束,在课堂教学上或课余时间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去。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小学生通过学习品德课,在一定程度上会掌握科学知识,我们在这个大前提下对其进行渗透,慢慢地把育人的知识灌入,让学生自己懂得分辨出好与坏、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观看教育影片,雷锋助人为乐的形象,让他们能够慢慢地了解美好品德形象,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更有利于学生形成道德观念,进而奠定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一名小学阶段的教育者,我们要能够全面地将课程教材内容充分掌握,按照小学生年龄段设计和选编出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对有价值的内容要充分地挖掘,达到“整体育人”的效果。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由于通过课堂进行的德育活动是建立在掌握科学知识和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之上,经过学习,学生能够慢慢地思考问题和领悟道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思想品德才是自觉和稳固的。
三、要把德育落实到实处
为了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在我国《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到:要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之美、大好河山的壮丽之美以及人民勤劳的智慧;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正在沿着民主科学强大的发展着。这些内容也包括在我们所学习的学科中如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教材大纲也将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这一要求除了教师要做到深入了解教材大纲和教材之外,还需要充分挖掘家乡的美、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及当地文化特色等,将其收集整理并将其合理地融入小学的德育教学中来。只要教师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节课的准备工作,把所要传授的教育内容科学合理的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做才能够将思想教育这一重要使命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去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班中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内容以及段落或者字词句,将思想精华做到深入挖掘,进而使得品德教育在学生中科学的渗透。
俗话说:“智育不合格是废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由此可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的工作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抓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好、做到位。在德育工作中明确目标和方向,敢于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持之以恒地发展下去。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5
[论文摘要] 德育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其效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寻求科学、有效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德育过程的特点是和规律,结合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充分了解把握德育的过程特点,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把握儿童心理特点,把握好阶段性,在语文教育中充分体现德育教育。
[关键词] 德育 渗透 引导 体会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就像未被污染过的山泉清澈见底,源源流淌过我们的心扉,洗净我们被尘世情感沾染的泥垢。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使其成形,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
一、思想教育应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 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全校的厕所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育工作的整体阶段,即根据学生中带普遍的、倾向性的问题,有侧重点地突出一个重点,解决某一个问题;另一层是教育内容的分段进行,即:低、中、高年级的教育内容就不一样,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各段重点,在教低年级爱莫能助教育时,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邱少云》、《张海迪》等教材的教学,我都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学习要求,纪律要求、卫生要求、艰苦朴素要求等。结合单元教材写作文重点。记人就记本班学生、写事就写本班事情。这样班级里模范同学生先进事迹就得到了彰扬,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逃学、进游戏厅等 不良行为得到了彻底改变。
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不但激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八十年代的新雷锋》一课时,我在引导了学生学习雷锋的事迹后,就组织学生寻找班级小雷锋的足迹,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列举了许多雷锋做好事的例子。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朱伯儒、雷锋叔叔学习,争当活雷锋,课后同学们自觉地组织了学雷锋小组,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助人为乐,例如:我班同学赵杰得了病住进医院,她在家是和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困难,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就有两个学雷锋小组到家里帮助干家务和到医院帮助她学习,同学们把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凑起来共48元,送给了赵杰。社会上有一种说法:“雷锋三月来,四月走”。而我所教的班中,雷锋小组的同学不论刮风下雨都定时去敬老院、车站等处整理环境卫生、送茶水。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德育 重要性 问题 途径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54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将道德修养教育从小学生抓起。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就必须承担起塑造学生人格的伟大使命。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担负着对小学生的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劳动为荣、尊师守纪、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的重大任务。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小学时代就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笔者作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德育扎根于中华传统文明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德育内容广泛、深厚,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不管是雅典文明,还是希腊文明,在历史的长河里,都已经死去。而只有中华传统文明,五千年来不曾中断,虽然朝代更迭,但是,中华文明的精华与核心不曾丢失,而是在民族融合与冲突中愈发精致与悠久。因此,传承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吸其精华,弃其糟粕,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地传承下去,发扬中国的灵魂,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容教学家们忽视。因此,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德育教学,必将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续传承与发扬光大,培养出来的国家栋梁才能更适合新时期的需要。
(二)小学生阶段的德育教学事半功倍,至关重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和强大的重任,可以说,小学六年,作为人的发展的一个基础时期,其思想极为纯洁,犹如一张白纸,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作最美的画作,操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所以,在这一时期,通过教师的努力,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三)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地立足社会。
二、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古至今,德育教育一直贯穿在对幼儿的基础教育过程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德育教育已经不适应当前对学生的培养了。主要表现在:
(一)德育教育方法陈旧
在现阶段,小学德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德育教学观念陈旧,对德育教育的功能认识还不成熟,在教学上很难达到一定成效;
2.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不够全面,大部分学校都是语文教师进行兼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强化德育方面的知识培训;
3.德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往往通过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德育讲解,对学生灌输很多的大道理,而忽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不能引起对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国的德育教学也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
(二)德育教育脱离实践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德育其实一直伴随左右,人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不断实践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能有如此系统化的、内容丰富的中华民族的德育体系。如果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德育教学就显得非常苍白,空洞无力了。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学校会给小学生提供深入社会实际体验的机会。他们总是顾虑重重,因为担心对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害怕万一出了事,承担不起责任。所以,德育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纯理论的说教,在小学生们有限的理解力下,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宣传作用,完全是泛泛而谈。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德育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或是抒情感人的故事,或是英雄豪迈的章节,或是尊老爱幼的桥段,或是爱国守家的诗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声情并茂、图文音频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展示出来,一般都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备课时,教师就应积极主动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将德育教育贯彻课堂教学。
(二)利用情景模拟,强化德育教育的影响
逼真的情景模拟,也是强化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小学德育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往往过于简单,学生没有太多的自我思考空间。在课堂教育中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比较为学生接受的道德情境,通过引人入胜的场景设置,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情景教学过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到助人为乐时,教师可以引入更加具体可感的事例,如小学生扶起摔倒老人被讹诈的事例,在课堂做一个实景模拟,让学生真实感受一下助人却被讹诈最后又被肯定受到奖励的过程,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影响肯定会更大。
(三)发挥教师魅力,提高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兴趣
德育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教师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有言传身教的深刻意识,通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身体力行地向学生展示德育的魅力,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还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突破口,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爱,去爱自己、爱周围的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简单而又精辟地概括了教育得法的原则。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任务艰巨,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尤其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更多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播的责任。虽然道路崎岖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广大的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冲破障碍,耕耘出一片更为广袤、肥沃的田园春色。
参考文献:
[1]冯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5).
[2]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2).
[3]邱玲.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效的德育[J].赤子,2013(8).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7
一、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 德育扎根于中华传统文明中, 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德育内容广泛、深厚, 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研究世界各国的发展史, 不难发现, 不管是雅典文明, 还是希腊文明, 在历史的长河里, 都已经死去。而只有中华传统文明, 五千年来不曾中断, 虽然朝代更迭, 但是, 中华文明的精华与核心不曾丢失, 而是在民族融合与冲突中愈发精致与悠久。因此, 传承中华名族的优秀传统, 吸其精华, 弃其糟粕, 让优秀的文化在人民中更好地传承下去, 发扬中国的灵魂, 是我国在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不容教学家们忽视。因此,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的德育教学, 必将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续传承与发扬光大, 培养出来的国家栋梁才能更适合新时期的需要。
(二) 小学生阶段的德育教学事半功倍, 至关重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 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和强大的重任, 可以说, 小学六年, 作为人的发展的一个基础时期, 其思想极为纯洁, 犹如一张白纸, 在这个阶段, 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 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作最美的画作, 操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所以, 在这一时期, 通过教师的努力, 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三) 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 世纪, 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 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 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创造, 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 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 才能真正地立足社会。
二、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自古至今, 德育教育一直贯穿在对幼儿的基础教育过程中,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过去的德育教育已经不适应当前对学生的培养了。主要表现在:
(一) 德育教育方法陈旧
在现阶段, 小学德育教学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德育教学观念陈旧, 对德育教育的功能认识还不成熟, 在教学上很难达到一定成效;
2. 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不够全面, 大部分学校都是语文教师进行兼职,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强化德育方面的知识培训;
3. 德育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往往通过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德育讲解, 对学生灌输很多的大道理, 而忽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从而不能引起对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 因此, 我国的德育教学也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
(二) 德育教育脱离实践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德育其实一直伴随左右, 人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不断实践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才能有如此系统化的、内容丰富的中华民族的德育体系。如果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 德育教学就显得非常苍白, 空洞无力了。但是,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 很少有学校会给小学生提供深入社会实际体验的机会。他们总是顾虑重重, 因为担心对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害怕万一出了事, 承担不起责任。所以, 德育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纯理论的说教, 在小学生们有限的理解力下, 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宣传作用, 完全是泛泛而谈。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 充分利用教材, 拓展德育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 或是抒情感人的故事, 或是英雄豪迈的章节, 或是尊老爱幼的桥段, 或是爱国守家的诗词,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声情并茂、图文音频的形式给学生讲解展示出来, 一般都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 所以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在备课时, 教师就应积极主动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 将德育教育贯彻课堂教学。
(二) 利用情景模拟, 强化德育教育的影响
逼真的情景模拟, 也是强化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 小学德育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往往过于简单, 学生没有太多的自我思考空间。在课堂教育中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比较为学生接受的道德情境, 通过引人入胜的场景设置, 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情景教学过程, 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 在讲到助人为乐时, 教师可以引入更加具体可感的事例, 如小学生扶起摔倒老人被讹诈的事例, 在课堂做一个实景模拟, 让学生真实感受一下助人却被讹诈最后又被肯定受到奖励的过程, 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 对学生的影响肯定会更大。
(三) 发挥教师魅力, 提高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兴趣
德育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 教师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必须要有言传身教的深刻意识, 通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 身体力行地向学生展示德育的魅力, 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 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还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 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突破口,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尊严,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爱, 去爱自己、爱周围的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简单而又精辟地概括了教育得法的原则。
总而言之,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任务艰巨, 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榜样示范作用。尤其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承担着更多的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播的责任。虽然道路崎岖坎坷,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广大的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 一定能够冲破障碍, 耕耘出一片更为广袤、肥沃的田园春色。
参考文献
[1]冯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 .
[2]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 2013 (2) .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篇8
一、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培养民族自豪感
语文是一门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的课程, 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纵观我国五千年历史, 都可以在语文的课程中找到它的足迹。同时语文还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礼仪道德以及哲学的问题息息相关。对于小学生而言,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他们一生的影响都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在这样的一个阶段, 我们应该好好进行语文的教学, 帮助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 使得学生在这样的阶段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能够在以后有一个比较不错的发展。“才如江海文始壮,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 文化的知识是相当丰富的, 语文的知识像是一片汪洋, 学习语文就像在知识的海洋徜徉, 可以领略“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霸气, 可以体会“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的无奈, 还可以感受“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小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 可以很好地领略其中的含义, 通过长期积累的过程, 能够积累下这些知识, 逐渐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经受着种种外来文化的冲击, 学生学习语文的课程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的同时, 传统文化的单纯性也越来越低, 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理解语文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学好语文, 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学生学习语文, 不单单是学习语文课本上的知识, 实际上也是对中华文化的学习, 其中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古老的中国文化, 这种文化是我们祖国得以在几千年中取得灿烂辉煌成就的根本。中华文化生生不息, 中华文明亘古不变, 学习、了解、传承中华文化是极其必要的, 所以小学生应该重视语文的学习, 通过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民族的自豪感, 这是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的。
二、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质比较强的课程, 所以在实际的学习中, 语文的学习并不单单是在语文的课堂上, 其实也是渗透在各种各样的科目中的, 简单地说, 就是语文的学习可以很好地促进其他科目的学习。因为语文课程是一门与语言息息相关的课程, 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相关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的能力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 很多的学生语文科目成绩好, 别的成绩也是比较出众的,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应该注重这点, 除去语文之外的政治、历史、地理等等课程的学习都是在语文基础之上的, 学好语文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提升其他课程的学习。语文更像是一种必备的工具, 在实际的生活中, 掌握好这个工具才能更好地提升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当中, 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重要的自身技能,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都需要这样的技能。举例子来说, 如果有企业招聘, 首先看的就是个人简历, 一个连简历都制作不好, 个人说明都写的乱七八糟, 没头没尾的人, 和一个简历制作得简而精, 从头到尾条理清晰, 语句简单突出重点的人, 哪一个会被应聘, 估计我们应该一目了然。良好的写作水平和文笔, 是一个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关键, 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文笔、写作基础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想要在社会上立足是很难的。良好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掌握的, 这需要有良好的语文基础, 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阶段, 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育条件和设施, 都能够使小学生接触到很多的课外读物, 比如文学名著, 所以, 学生肯定会在接触这些的过程中有所触动, 会自觉地积累和运用在阅读中所学习到的好词和名句。学生从小学就开始耳濡目染地接受和积累大量的素材, 这样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 就可以为学生以后掌握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出更大的提升和发挥空间, 提供写作灵感、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从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教学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篇9
关键词:道德品质,树立三观,坚守四心,学会求知
一、教会小学生做人
1.树立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质
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 作为学生, 接受最多的就是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 从小学、初中的思想品德到高中的思想政治, 再到大学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等, 无不在宣传我们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在小学阶段, 德育教学的侧重点还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 让学生可以分清简单的对错与是非, 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 尽量多做好事, 坚决不做坏事或不正确的事。在中国,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被高度关注, 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 就是让规则意识、优良作风、高尚品德等深入人心, 使人们自觉按社会主义荣辱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用高尚的道德去引领自身。所以, 德育传授给学生一种高尚、正确的行为准则, 教会三观尚未形成的小学生如何做一名社会主义合格的公民, 如何努力学习为社会、为祖国作出贡献。
2.形成正确的三观
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是构成一个人思想体系的根本所在。世界观就是一个人对于现实世界的总的看法。在我国, 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唯物的、历史的, 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的观点去帮助学生构建其世界观;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于自我人生目的、价值的看法, 受到世界观的影响。在小学思想政治教学中, 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提倡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观点, 作为世界观的核心, 同样受世界观制约, 个人价值的体现主要是看他对社会的贡献大小, 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是为人民服务。以上是小学德育教学对于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影响, 对于其个人成长、学习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3.修炼个人的善心
孟子提出人性本善, 人都拥有善良之心, 即四心,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恭敬之心等。对于小学生而言, 社会化程度还很低, 没有过多地受到社会的影响, 个人品质的可塑性非常大, 德育则塑造着小学生的善心, 教育他们对于生活不如自己的人, 或者是处于危难的人们, 要心存恻隐与同情, 对于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生活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做什么是光荣的, 做什么事可耻, 对于自己的行为要时常反省, 错误的行为要及时改正;要分得清是非对错, 坚定立场;要学会孝敬父母, 尊敬自己的长辈, 对于自己的同学要学会谦让等。坚守四心, 恪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 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共同建立和谐社会。
二、指导小学生求知
1.正确的态度, 正确的方式
事实证明, 一个人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正确的三观, 才有可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应用于实践, 从而造福社会, 服务人民。近些年, 高科技犯罪, 高智商犯罪屡见不鲜, 这些人拥有专业的知识, 过硬的本领, 但是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本质上是因为他们的三观不正确, 道德水平低下, 所以才会做出危害人们财产与安全的事。德育的目标是让人们做道德高尚的人, 无才有德尚可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 而有才无德小则伤害家人、朋友, 大则危害国家、社会。所以说, 在我们的教育中, 道德是最重要的, 是先于知识才能的。对于小学生而言, 如果拥有良好的道德, 首先, 他会通过正确的途径获得知识与自己需要的资源, 例如不会因为自己想当班长就去讨好老师, 不会因为自己想考更好的成绩就去找老师索要答案等;第二, 他不会去做于班级、于老师、于同学利益相悖的事, 例如不会做出有辱班级荣誉的事, 不会因为嫉妒成绩好的同学而去恶意中伤他人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正确的三观会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求学, 努力学习, 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同时, 还要以正确的方式运用知识, 即靠知识去做出有益于社会的事, 为国家作贡献, 为人民服务。
2.学习更多的知识改造社会、造福社会
学生有了正确的三观, 明白了自身的价值归宿, 将来投身于社会建设, 就会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 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和家庭。这样, 学生就有足够的动力去获取各种知识, 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践, 从而改造社会。具体体现在革新旧的技术, 发明新的产品, 为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良性运转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等。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 个人价值得以实现, 自身得到满足, 这就达到了德育教学的目的, 让所有的人都懂得是非善恶, 最重要的是光荣地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 对于小学生而言, 德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 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 另一方面, 也指导学生求知, 即以正确的态度与方式去获得和运用知识, 去改造世界、改善社会。总而言之, 一个人的思想正确了, 才有可能去正确地看待社会, 才有可能以自己的知识、才能去为社会作贡献, 而思想正确的前提, 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王彦, 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 2005 (4) .
[2]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 2004 (2) .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篇10
艺术教育,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陶冶道德情操, 净化心灵, 有利于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舞蹈教育, 是艺术教育的一重要分支, 是艺术的提炼, 极富韵律感和节奏感, 让学生得以形象生动地接受艺术美的熏陶, 在潜移默化的启迪与教育中, 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培养出健康美好的形体姿态和气质。小学教育中, 舞蹈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全面素质, 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舞蹈教学实践, 浅析舞蹈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相比, 在小学教育中所具备的不能替代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改变其不良姿态
小学校园中, 佝胸、驼背、举止拘谨压抑的学生, 并不少见, 在偏远农村这种现象尤其突出。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 身体非常具有可塑性, 而舞蹈要素中, 动作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段, 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 有助于强化少年儿童身体素质, 纠正佝胸驼背等不良习惯, 使其动作姿态协调优美。舞蹈教育的体形训练促使学生身体左右两侧发展均衡, 而其中的压腿、踢腿、下腰等动作可有效提高他们的耐力、平衡能力、爆发力以及灵敏度。例如在学习舞蹈《春天在那里》时, 用手模仿小草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和花儿开放的动作, 促进孩子们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以及指关节和腕关节、肘关节的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舞蹈教育在体裁、主题和表现形式上, 是非常丰富的, 而孩子本身就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可以通过对舞蹈的学习、观摩、排练和表演等活动, 锻炼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 同时培养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比如律动的“马跑”动作, 教师可采用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 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提示进行讲解, 让学生在观察中记忆该动作的规律特点。同时通过对马跑形象的联想, 掌握马跑的基本动作, 锻炼少年儿童的思维想象和再创造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 音、体、美是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课程, 而舞蹈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又是音、体、美所不能代替的。音乐是一种听觉形式的艺术, 是以审美为目的和核心的。舞蹈是把对音乐的感受、体味、认知和发现, 用动作形式表现出来。舞蹈在提升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方面所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深入性又是音乐教学所达不到的。
体育中的自由体操、艺术体操酷似舞蹈, 但体育不能代替舞蹈, 因为舞蹈重在抒发情感, 而体育则注重动作技巧, 很少与个人情感挂钩。因而, 在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和丰富个人情感方面, 舞蹈比体育更显人性化。
美术与舞蹈都属于艺术的范畴, 都是艺术美的表现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艺术欣赏力、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 提升创造性思维等功能。它们的区别在于舞蹈以动的画面来展示, 而美术则用静止的造型构图来表达情感, 无论如何, 动感比静感更能吸引人, 对于学生来说, 欣赏舞蹈要比欣赏美术作品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由此可见, 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能让学生更好认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
如在欣赏《草原上》中, 让学生在聆听之后, 可通过蒙古舞蹈以表现乐曲中的意境, 充分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随音乐使用肢体语言, 能更生动、更准确地理解和表现音乐感受所联想到的事物, 可有效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 调动其积极性。
五、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1. 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小学舞蹈, 通常以群舞为表现形式, 因此整齐的队形和协调统一的动作是舞蹈整体美感所追求的目标。学生需要一起努力, 以实现舞蹈节目排练和演出的成功, 学生力求参与集体的一切活动, 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继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而这有助于增强集体向心力, 培养出集体荣誉感。而舞蹈教育中所培养出的集体荣誉感, 按学习迁移规律, 可迁移至整个班集体、校集体, 甚至民族和国家范围。可见, 舞蹈教育在这方面有着其它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如《两只小象》的舞蹈教学中, 可让学生自由组合, 扮成两只小象, 进行合作舞蹈表演。在舞蹈中让学生感受到好朋友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舞蹈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这样, 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
2. 个性锻炼和意志培养
现代少年儿童, 独生子女特别多, 容易形成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坏习惯。而舞蹈需要当众表演, 强化孩子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有助于消除独生子女的个别特殊化心理, 增强其自信心, 培养其开朗活泼的个性。同时, 舞蹈往往需要进行枯燥重复的大量训练, 严峻考验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吃苦精神。学生需要对每个动作进行反复练习, 通过辛勤练习掌握对动作的熟练度, 从而促成学生对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意志品质的锻炼。
六、结语
小学教育阶段, 学生正处于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而当前教育正处于将综合素质列为学生培养目标的进程中, 舞蹈教学作为少年儿童全面提高素质的一个切入点, 具备其他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性和优越性。通过舞蹈训练, 少年儿童既能增强体质, 其智商、情商又得到了全面发育, 可谓一举多得。舞蹈教学进入小学课堂, 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曹素芹.小学音乐教学中结合舞蹈的探索[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2011 (20) :24-26.
[2]刘晓琳.对少儿舞蹈教学的探索[J].成才之路.2009.7:13-14.
[3]吕慧丽.小学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浅析[J].成才之路.2009, 30:27-28.
小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礼仪教育;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33-01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开展礼仪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通过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帮助小学生培养崇高的品德、健全良好的个性、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方式,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这对于提高我国人民的道德和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小学生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摒弃陋习,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在社會上,有如下几种社会现象
(一)不尊重长辈、父母。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少年对父母的情感即是依恋父母,又有抱怨,因为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昔日在他们看来是最完美的父母和老师,也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尤其是当父母和老师继续把他们当孩子看时,他们就会产生反感,认为是对自己不尊重,不信任的反映,所以他们把成年人正确的规劝也看成“监护”来反对。对父母和长辈就产生了不尊重的表现。
(二)对长辈、祖辈的称呼改变。称呼也应该是一种礼仪。可是现在流行的称呼似乎都不规范了,比如“老爸、老妈”早就成为孩子们最常用的称呼父母的称谓了,对祖父祖母的称呼就更是别说了“老头子,老太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向来重视礼仪,称呼更是倍显尊敬,可是这样的流行在我看来是一种挑战,虽然,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称谓看成是一种“时髦”或者看成是一种“亲近”。但是不难看出现在的孩子对父母长辈确实不很尊重。
(三)在学校里,学生看见老师也常常是视而不见。或者故意避开,如果离开了学校,在校外遇见老师,就更加不予理睬。
(四)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导致了人情谈泊,同学间彼此对立,同伴之间不尊重等现象比比皆是。
二、提出加强礼仪教育的理论依据
小学生礼仪习惯形成十分重要。《论理学》是研究道德的学说,他研究关于道德的起源和发展,人们的行为准则、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方法等,他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对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提出要求,中国的传统礼仪也是中国论理学的要求。自古以来,礼仪一直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教育中,诗、书、礼、乐,就是一起提出的。
德育学的研究任务也为礼仪教育提供了依据。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改革变化的时代,开拓的时代,人们观念更新十分迅速。德育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德育的任务,就是研究新时期,新形式对德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解决新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之一——如何保持民族的优秀传统。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它所解决的是人的方向、动力、表现的问题。培养人,必修以德为本。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在中小学阶段,如果在思想上,品德上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他们今后走上生活就起了一个定向的作用,在良好的条件下,能够成为一个良好品德的人,人们的道德观念、觉悟水平和文明行为和掌握的文化科学知识程度密切相关。
在我们德育中,集体教育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集体中必定会和同伴产生交往,交往的过程中就必然会遇到礼貌待人这个问题。如果在集体中发生了集体和个人的冲突,要克服个人的小利,顾全大局。
三、培养小学生的礼仪应该做到
(一)日常生活中应做到:
1.称谓礼仪。2.问候礼仪。3.就餐礼仪。4.穿着礼仪。5.尊师礼仪。6.同学交往礼仪。7.升旗礼仪。8.活动礼仪。9.接待礼仪。
(二)把知识教育和文明教育结合起来。文明是从知识开始的,没有知识的原始人是不讲礼仪的,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礼仪教育就显得分外重要了。陶行知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增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小至立身处事,大至定国安邦,都得从小事做起。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定终身。”我们应从学生人生发展的这一高度加以重视和培养。
(三)要和其他各育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体育中结合礼仪教育,在各种体育竞技中,比赛重要还是文明礼貌重要,学生常常有停止自己的比赛,去帮助他人,教育者就要抓住这样的契机进行礼仪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还有在劳动教育中,互帮互助也常常见到。德育本来就是渗透在各育之中的,离不开教育,就像在语文教育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比比皆是,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起来,背名句,读故事。语文教育只能德育渗透其中,缘文释道,因到解文,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受到熏陶。
(四)提出行的要求指导孩子去实践。有一位教师是这么做的,他在执教《爸爸妈妈的手》这么一课,在课上提出爸爸妈妈这么辛苦,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一年级的孩子还不会主动对父母表示感谢,这位教师就创设了这么一个情景,他说:“我就是你的爸爸,现在我回家了,很累,你会对我说什么,为我做些什么呢?”孩子们马上动起来,有的帮“爸爸”捶背,有的倒水,有的对“爸爸”说:“爸爸,今天你辛苦了,我来做饭吧。”小孩子们就以实际行动实施了礼的行为。
为了让礼仪教育真正有实效性,应该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活动中去体验、感悟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觉而且良好的礼仪行为,让他们终生受益。
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重要性的研究 篇12
素质教育需要通过不同的载体来进行实施,通常情况下受到思维观念的制约,人们习惯性将素质教育的载体选为音乐课或者是美术课,忽略了舞蹈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帮助。实际上,舞蹈教学和其他艺术门类的教育是一样的,都是把抽象的道德准则、人生价值观转变为直观的形式,便于理解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还不够强的中学生学习和领悟。并且舞蹈教育所独有的肢体语言,还拥有其他艺术教学形式所没有的身体机能调理功能。舞蹈教育所具备的这些优点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相信,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开设舞蹈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舞蹈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陶冶情操、培养团队意识、磨 砺意志品质
舞蹈教学是一门音乐与肢体动作相互配合的课程,通过聆听优美的音乐以及练习优雅的动作,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缓解紧张学习带来的疲劳,调整自己的心态、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由于舞蹈活动一般都是以集体的形式出现,舞蹈剧情的编排、队形的走位需要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完成,这就更加强调了团队的概念,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够意识到作为集体的一员,个人的行为将会对集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个人与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必须要听从集体的安排、必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并且又因为舞蹈的学习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脚踏实地、认真努力的坚持下去,克服烦躁的情绪,磨砺自己的脾气和秉性,在学习上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二)拓展思维、开发智力、培养音 乐节奏感
舞蹈对发散思维的锻炼非常有好处, 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中小学学生来说,不同的舞蹈排列队形与舞台走位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空间性思维。并且因为舞蹈动作的复杂性,很多动作组合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抽象思维理解能力,能够根据舞蹈剧情的意境,在融入自身情感的前提下,将动作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与展示,而这也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此外,舞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韵律感,通过舞蹈动作与背景音乐的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节奏中锻炼手脚的配合能力,提高自身的音乐节奏感;
(三)健美身形、强壮体魄、全面增 强身体机能
舞蹈学习对身体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舞蹈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关节、韧带以及肌肉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促进新陈代谢循环,避免过度运动对身体造成的损伤,为处于成长发育期的中小学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由于舞蹈教学不同于体育运动所注重的力量与速度, 它更加侧重于对形体美的追求,长期的舞蹈训练可以让学生保持健美的身材,对于不好的体姿比如含胸、驼背等,可以起到很好的纠正作用,让学生既可以从体质上得到锻炼,又可以塑造出良好的体态;
(四)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树立积 极向上的人生观
舞蹈教育的内涵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其反映出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向学生传授的是美的人格与心灵,这对于思想还不够成熟、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的中学生来说将起到积极的影响,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内心思想都是健康有益的,摆脱消极思想和行为对生活和学习上造成的负面影响,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去真诚、乐观地面对人生未来的成长道路;
(五)增强自信心、锻炼交际能力、 扩展知识结构
与同学一起完成舞蹈课程的训练活动,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加深同学间的友谊,并且在相互鼓励与支持下, 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也会增强自信心,面对困难与失败不会妥协、气馁。通过舞蹈课堂的学习可以接触到多元的民族文化,不同的舞蹈所代表的异域民族风情也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舞蹈素质教育
尽管国家近些年来不断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依然难以从根本上转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局面,各地在进行教学计划的实施时还是把基础文化课的学习当做是教育任务的核心,轻视文体类课程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很多学校为了升学率和教育质量严重挤压、占用,甚至是不开设文体类专项课程,而能够开设舞蹈类课程的学校更是凤毛麟角,这就使得广大的学生失去了正确学习、了解、认识舞蹈的绝佳时期;
(二)舞蹈课基础条件差
舞蹈的学习需要一个相对专业的环境和场地,目前一些开设舞蹈课程的中小学在进行教学时使用的是常规教室,不仅缺少像墙镜、把杠等基础训练时必不可少的设备,也没有灯光、音响等配套性设施,这样从客观环境上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而部分学校虽然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但由于上课学生人数众多,现有的设备不足以从数量和效率上保障每一名同学都能够充分地利用资源条件进行学习;
(三)缺乏专业的舞蹈教师队伍
本身受到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专业学习舞蹈的人就比较少, 再加上现今中小学的教师待遇并不是很高,所以从教师队伍的源头上就造成师资力量的薄弱。这一方面有来自社会上人们对从事舞蹈行业的爱好者与工作者地位的认可,另一方面也与学校对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正是因为舞蹈教师的缺口,使得一些学校在选择开设舞蹈课时遇到了无人可教的尴尬境遇;
(四)舞蹈教学普及程度低
这种普及程度不仅仅是指开设舞蹈课程的学校相对较少,也有一些学校把开始舞蹈课程当成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手段,授课的对象并不是普通的中小学生,而是一些艺术特招生,他们这些少数人把持着学校舞蹈教学的全部资源,被学校当成是获取荣誉的工具, 而一般的学生则很难有机会享受到专业的舞蹈学习;
(五)授课手段单一、乏味
很多舞蹈教师在授课时还是按照以老师为中心的方式之中,课堂上除了基础知识的讲述就是亲身动作示范,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虽然认真完成了既定的教学计划,但因为形式上的单一,不仅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因为没有感情上的交流,使得教师难以获得学生的信任,自然影响到他们学习的效果;
(六)教材限制
舞蹈素质教育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教学活动,所以目前来看可用的、专门针对中小学学生特点而制订的教材还比较少,教材所讲述的内容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不是过于深奥难以理解,就是比较简单没有实践意义,而且在一些教材中也仅仅是从理论和内容上简单地描述了中小学舞蹈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规范,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更谈不上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的教学意见和处理方法。
三、关于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一)转变传统思维,充分认识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扩大舞蹈教育的宣传与应用范围,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正确认识到舞蹈素质教育对于中小学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转变人们传统意义上对舞蹈学习的轻视,使舞蹈素质教育的优点和益处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与赞同,为更多中小学开设舞蹈课程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二)加大对舞蹈素质教育的关注度和投资力度
校方和家长应正确看待舞蹈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应只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一名学生好坏的标准,在学好文化课的基础之上,注重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舞蹈教学的投资力度,尽量改善舞蹈教学环境,重视对舞蹈教师人才的引进;家长也应对孩子学习舞蹈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既可以减轻枯燥乏味学习带来的压力,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三)培养专业的舞蹈教师人才,提高舞蹈教师队伍综合业务 水平
在高校增设舞蹈教育学专业,培养更多的舞蹈教师人才,解决现有舞蹈教师稀缺的问题。充分利用现有高校教育资源,定期对在任中小学舞蹈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和专业进修,提高舞蹈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文化水平,使广大中小学生可以在严格、正规的指导下进行舞蹈学习;
(四)改进教学方法,丰富完善教学手段
摆脱以往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练习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可借助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开展各项趣味活动,比如举行舞蹈比赛、舞蹈作品鉴赏等,调动起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行为、生理特点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在传授、讲解动作时尽量通过简练易懂的语言及亲身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要点、难点。
四、结语
在人生快速成长的关键阶段,中小学学生拥有很强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如果能够在这一时期内对其开展舞蹈方面的教育,将对他们身心的健康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通过对中小学学生实施舞蹈教育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更主要的是可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生活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说,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应当得到人们充分的重视。
摘要:在人体快速增长发育的中小学阶段,通过开设舞蹈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身体各项生理机能,还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状态,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舞蹈作为一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手段,对于中小学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创新德育的中小学德育07-16
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10-21
小学生的德育09-13
小学数学中的德育教育10-30
小学低年级的德育教育07-24
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07-06
新加坡小学的德育09-02
小学德育工作的总结09-20
小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05-29
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