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精选12篇)
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篇1
一、中学体育教师必备的素质
教师, 是受过专门的教育和训练,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体育教师的根本职责, 就是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发展学生体质,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
什么才是一个合格的中学体育教师呢?他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 就是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 圆满的完成课程内容, 很好的达成课程目标;而敬业精神, 更多是更高层次的一种追求。有高度敬业精神的老师,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会只把工作当做工作而已, 而是精益求精, 从治学和育人的角度出发, 更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能够花时间, 想办法, 研究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 培养他们的运动意识, 让他们终身受益。
二、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
1、职业态度
对于任何职业, 态度都决定一切。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是体育教学能否正常开展, 教育事业能够薪火相传的决定因素。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只有热爱体育工作, 热爱学生,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然而目前的现状是, 中学体育教师把体育教学当做工作, 而非事业的人占大多数。原因是多方面的, 机制上, 待遇上, 发展潜力上的, 都阻碍了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与学生家长关系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另一个方面讲, 学生是教师劳动的对象, 师生关系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及教育目标的实现,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体育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 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包括性别、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经历等等。体育教师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 也会不同程度地偏爱某些学生。虽无可厚非, 但为了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 老师还是应该平等的和所有学生交流, 爱护和关心每个学生。
除此以外, 家长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培养孩子的目标,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不可或缺。教师与家长之间不仅要相互尊重, 更要互相理解, 保持联系和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机会应该较为合理的安排在各个教学时段, 而非只在家长会之时。当然, 有一点还是需要提出的, 作为体育教师和体育课程, 在实际的中学教学中不是放在第一位的, 只要达到基本目标, 就认为没有问题了, 所以, 体育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相当罕见, 笔者认为是一种现实但不正常的现象。
3、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教师只有严谨治学, 以主人翁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 才能提高其自身素质, 才能营造良好学风, 不断满足教学质量的需要, 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接班人水平, 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应进一步提上议事日程。学校要从监督制度和激励机制入手, 不断激发中学体育教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 引导他们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多做对比研究, 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创造性的改进教学方法。现实情况下, 一方面, 中学体育教师能够达到基本的教学质量标准———口令洪亮, 动作准确, 讲解完整, 组织紧凑;另一方面, 工作重点还仅限于各项教学项目的及格率、达标率、优秀率。当然, 用数据说话无可厚非, 但是学生体育意识和修养的培养也是应当加强的。
4、团队协作
众所周知, 在教育工作中, 教师团队的合力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很大。师资力量再少的学校, 也不可能是一个老师的单打独斗, 即使只有一个人, 也会与其他教育实体发生关系。所以团队协作精神是教育工作者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
一般情况下, 体育教师具有活泼开朗, 善于交流的特点, 现在需要改进的是要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教学交流和研究活动, 共同承担各类大型活动, 拓宽思维, 共享经验教训, 这样整个团队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提升中学体育教师职业水平的措施
1、考核机制
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的考核监督机制, 中学教育也不例外。现在, 一些学校已经建立起了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管理的网络体系, 包含了教师执业过程的各个环节, 不仅注重结果更重视过程管理。培训考核机制、评价机制、奖惩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社会监督机制、保障机制等都被纳入其中。
这个体系的建立、健全、运作, 不仅是学校的事, 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庭共同努力, 制度只是一些文字, 落到实处, 还需要政策、意识、经费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配合, 这样制度才能发挥其重要职能, 才能为教学质量、教师发展建立一套长效机制。
2、培训机制
上面谈到了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中学体育教师团队战斗力的问题, 但归根结底是教师素质问题。简单而言, 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两部分。人类要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就需要知识, 就必须学习。一方面, 中学体育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 为社会主义培养身体和思想素质过硬的建设者。另一方面, 要注重学习相关的教育科学理论, 更好的掌握教育规律, 提高专业技能。
中学体育教师学习各学科科学的渠道应该较为广泛, 由学校和自身共同努力。学校方面, 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教师培训, 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教师自身方面, 应该着力注重书本知识和实战经验的结合, 多对比和联系, 例如, 可以长期收看电视台转播的各类体育赛事, 关注新的发展情况, 并重点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书本学习和实践运用结合到一起, 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体育运动习惯。
摘要:本文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出发, 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 提出了提升教师职业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教育,体育教师,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王辅成, 史文校, 周金虎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吴渝.用科学发展观阐释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胡周友.浅谈中学体育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及应具备的素质.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6 (19) :4
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篇2
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本题20分,每小题2分)1.减肥的最佳方法是运动、节食双管齐下。(×)
2.所有分道之赛跑,每一位选手从起点至终点的全程中可以越出其指定之道次(×)
3.排球比赛中,可以用身体任何部分触球,唯击球必须清晰,不可持球或抛球(×)
4.羽毛球比赛中男子单打先得21分的球员,为胜一局。(×)5.乒乓球发球员所发的球,在触网或触及网柱后越过网,不论是落入对方球台或被对方在桌面上方立体空间内拦截(即球未触及台面而进行空中击)此球不算,应重新发球。(×)
6.长跑时最需要的持久性,而持久性要有系统的反复练习才能得到。(√)7.正式篮球比赛中,当一位球员持球时,防守者从背后跃起而撞到持球者的身体,防守者是侵人犯规。(√)
8.为提高小学生力量素质和合作精神,经常开展拔河、搬运重物等活动是值得提倡的。(×)
9.学生报数时,从头到尾各个都要转头报数。(√)
10.学生身体的匀称度是通过身高标准体重来评价的。(√)二:选择题(在括号里填入A或B,本题10分,每小题1分)
1、业余篮球比赛个人犯规次数为(A)A、5次 B、6次
2、篮球比赛中因身体接触而发生犯规称之为(B)A、侵人犯规 B、技术犯规
3、接力赛中接力区的距离应该是前后各为()A、10米 B、15米
4、下列田径运动项目中,哪一项不属于田赛?(B)A、跳远 B、接力赛
5、下列何者非篮球正式比赛球衣号码(A)A、3号 B、5号
6、足球员犯规时,判罚的原地踢球称为?(B)A、踢角球 B、踢自由球
7、中小学身体训练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施加给运动员有机体的运动负荷,其消耗过程就越剧烈,超量恢复就越明显,所需的恢复时间就。(A)A、越小、越长 B、越大、越长
8、下列叙述何者为非(A)A、肌耐力是指肌肉在负荷阻力下可以持续多久的能力。B、成年人肌力是指肌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9、人体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B)A、8—9岁 B、10—13岁
10、学生原地踏步时,听到“前进!”口令,应继续踏步(A)再前进。A、一步 B、二步
三:填空题(每空1,共20分)
1、选编徒手体操应注意要有()性,要有科学性,要有鲜明的()性。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项目有身高、()、()。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由五个学习领域构成。五个学习领域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包括()、运动技能;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4、体育课的备课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媒体、()”
5、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为重点。“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强调学校做到:保证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 体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开展两次远足、野营活动,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6、1894年法教育家顾拜旦建议恢复奥运会,1896年在()举行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第二十七届在()举行的,萨马兰奇宣布第二十九届在我国举行,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
7、急行跳高和急行跳远技术的共同关键是助跑与()结合的动作。
8、体育教学应遵循认识规律、()和运动负荷规律。
9、速度素质包括()、动作速度、位移带度。
10、没有疲劳的训练是()的训练,而疲劳不能消除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
11、新课标中规定小学一至四年级为每周()节体育课,五至九年级为每周3节体育课。
12、迎面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是()。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健康——
2、极点——
五: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15分)
谈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态度 篇3
【摘 要】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并且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当然也存着一些不足。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发现教改立意虽然良好,也鼓励教师需要专业教学,然而就执教观察到工作的学校中,有许多老师抱持着消极或非正面的态度,不是对教改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有效率增进自己的教学,本文仅从教师教学态度方面进行探讨,对于教学态度与体育教学态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一个合格的体育教育应该具备的体育态度从教学专业、教学对象、自我角色的角度进行了介绍。【关键词】体育教师 教学态度 教学专业 教学对象一、前言 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并且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当然也存着一些不足,本文仅从教师教学态度方面进行探讨。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发现教改立意虽然良好,也鼓励教师需要专业教学,然而就执教观察到工作的学校中,有许多老师抱持着消极或非正面的态度,不是对教改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有效率增进自己的教学,就是对教学缺乏热忱,认为教改一无是处,并坚持旧有的模式,不愿意思考还有改进的可能,于是教改常常是叫好不叫座,在基层教师中推展似乎难以收到很大成效。在推动教改的过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更是在于教育人员,尤其是基层教师,他们是真正要将理念与政策落实在教育中的执行者,因此,教育改革的动力在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师所持的态度、观念,它会影响师生的互动,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与人格的成长。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要取得教职的工作已是件不易的事,但正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们是否曾检视反思,了解自己是否持有正向的教学态度呢?而良好的教学态度又须具备何种条件呢?笔者从自我的专业领域出发,探讨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如何影响教学实际成效,以下将就态度、教学态度、体育教学态度做简略的叙述,最后再针对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态度提出个人之见解。二、教学态度与体育教学态度(一)教学态度态度是对人、事、物的评价反应,例如喜欢运动,这就是一种态度。而态度是否会因为人、事、时、地、物的影响而有所改变呢?其实态度并非一成不变,例如人们会为了更融入某个团体或特定环境而改变原有的态度,以便合理化自己近期的行为。态度是行为的反应,怎样的态度,就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态度通常包括认知、情意、行为结果三种成分,亦即个人对人、事、物特定的信念、情感与行为倾向。态度亦是一种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表现的混合体,也因此其内涵相当的复杂,长久以来为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所谓教学态度,简单来说就是对教学工作所抱持的态度,若广义的则为对教学工作所面对的人、事、时、地、物所持有的行为倾向。(二)体育教学态度教育为教育的一环, 体育是运用各种活动的方式,让参与者能快乐的学习,学得有效果、有意义,进而发挥体育的教育意義和价值。就教学角度而言,体育必须依循教育的规准,并透过各种有规划、有目标的活动,让学生学得体育相关的知识、动作与技能。体育教学是透过有组织、有计划及有目的的方式,提供学生习得动作技能与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与思考能力,并促进身心灵健康发展。综合而言,体育教学态度是体育教师对其教学工作及有关人、事、物及概念的行为倾向。然而一般学科教师的教学态度好坏与否,家长及其它同仁可能以该教师的学生成绩做为评断的依据,学生学科成绩好代表该教师教学成效良好,也代表该教师教学态度积极与良好,相反的若学生成绩低落,是否就代表该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积极呢?以下笔者便将教学态度分为三大层面,并于下一段中提出个人之见解:(1)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例如:教师会随时注意与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能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等。(2)教师对于教学专业的态度,例如: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能与教育知识理论、能拟定教学计划、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等。(3)教师对于自我角色的态度,例如:不断的进修与自我充实、会以身作则、随时反省自己的教学等。三、体育教师应具备之教学态度具备积极的教学态度是体育教师建立专业地位必备的条件之一,也是提升专业形象之道。而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态度,以下根据所整理之文献及教学经验中归纳出三点说明如下:(一)就教学专业而言在九年一贯课程实施, 其最大的特色与精神在于将课程标准改为能力指标,同时也把课程设计的权力还给教师,因此体育教师更应熟悉能力指标,并且能拟定教学计划。且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必须能够掌握学生上课的秩序,更要因应时代的进步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且能具备设计或改变教具能力,以提升学生学习成效。(二)就教学对象而言应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及了解学生的状况,以提升教学成效,并且随时提供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机会,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简而言之,就是至少要了解每位你所教的学生。(三)就自我角色而言体育教师应积极终生不断的学习,以提升自我之专业能力,应把握各种研习与进修的机会,多吸收新的信息以迎接课程改革的挑战。四、结语综上所述,体育教师是种专业的工作,应具备专业的教学态度,因此,除了在职前所接受的培训外,更应该不断的自我追求,积极提升专业知能。毕竟教育乃百年树人的事业,优良的师资更是教育成功无法缺少的要素。同时,当大家都在谈论有关教师评鉴或教师分级制的时候,相信具备专业能力与积极教学态度的教师是不需惧怕评价与分级。最后,体育教育的扎根,需要你我的努力,除了提升体育教师形象外,更期待我国体育教育的成长与茁壮。作者简介:张旭军,男,1969年11月,中学一级教师 单位:溧阳市燕山中学
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篇4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随机抽取辽宁省五个大市的农村中学为调查对象 “农村初中”是指地农村乡镇教育局的初级中学。 分布情况:大连1所,锦州市15所,营口市市15所,沈阳市15所,朝阳市15所,总计70所。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查阅近十年来有关辽宁省农村体育教师的书籍、辽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发展。
2.2、问卷调查法
设计《辽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问卷》,效度采用特尔菲法验证, 信度采用再测法验证, 重测信度相关系数R=O.90,P< 0.01。 调查方法: 以调查学校为单位发放问卷对中学体育教师50人现状进行调查取证,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24份,去掉无效问卷14份,有效回收率为84.8%。 调查结果采用SPSSl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2.3、访谈法
访问辽宁省教育厅有关处室领导、所调查的部分教育局主管体育方面的负责人,对所调查学校的教师进行访谈。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辽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专兼职情况
调查得出,辽宁省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整体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状态,并且偏低现象。 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高中的百分比为2% 、18.9% 、41.% 、34.5% 、2.9% , 从2000年到2013年之间, 研究生学历打破了零的先例, 本科学历比例结构从6.17%达到了18.9% 专科学历比例从35.97%达到了41.7%, 这表明辽宁省地区的教育在主管部门的重视下,逐步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农村教师的职称结构不合理的, 高级教师的职称比例偏低,职称等级集中在二级教师。 通过访谈调查得知,主要是农村得到信息缓慢,科研能力跟不上,无法晋升职称,导致职称整体结构分配不合理。
教师的专兼职比例为:专职占80.6%、兼职占17.4%、代课占2.0%, 在比例可以看出教师缺乏的学校均为条件比较差的乡村地区。
3.2、辽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执行现状
(1)辽宁省执行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和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经调查表明,辽宁省农村中学学校的体育教师对《课标》已执行中、 准备执行, 不知道 《课标》 没有执行的百分比分别为52.0% 32.7%和15.3%,这些数据说明辽宁课程调研结果,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没有执行《大纲》,一方面是因为辽宁省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已经传达到农村中学学校的2/3, 辽宁省农村学校其中学体育教师对 《大纲》已经执行中、部分执行、不知道大纲,没有执行的百分比分别是24.6%、47.1%、28.3%。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缺乏。 农村中学在29类学校必配器材中仅有60%的学校已经准备了17种,学校器材现在无法满足新《大纲》的内容要求来进行正常教学,导致《大纲》的执行与实施困难。
(2) 辽宁省使用 《体育与健康 》教材的情况良好,室外课内容有较大差别。
由于辽宁省是我国教育大省,教材使用的情况正常,有83.3% 的学校教师使用了《体育与健康》教材,符合新大纲的要求。 5.2%的学校其教师使用自编教材,有11.5%的学校其教师没有教材。
3.3、辽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规范性现状
根据调查:少部分学校制定了教学计划,大部分学校教师没有任何计划。并且上课都没有教案。这说明,辽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规范程度需要提高,
3.4、辽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及师资队伍
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课时报酬低于主科课,存在严重的同工不平等恶劣现象。辽宁省农村体育教师配发体育服装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明文规定的条款,但农村中学学校大部分从未给体育教师配发服装, 只有少一部分的学校给教师配发服装,学校没有为中学体育教师创造一个舒适的教学条件,农村教师进修的学习机会更是少的可怜,这对于教育者来说是不利于知识的更新,也很难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创新意识。
笔者对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的满意度进行大量调查,结果表明70所学校填写问卷的体育教师,只有少数教师比较满意,大部分教师对现状非常不满。 教师认为工资福利差别太大、场地器材明显不足、领导认识跟不上、不能施展体育教师应有的才能、地理位置差中学体育教师对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特别不满意,由于这些不平等原因导致教师队伍的存在不稳定因素,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大部分有调动的想法。 农村中学教师思想上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推进。
4、结论
(1)辽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与职称出现两级分化状态,总体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偏低状态。 体育教师仍然缺乏。
(2) 辽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逐步加深,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有所认识,但对运动技能目标在认识上存在不足。
(3)辽宁省农村中学教师大部分学校执行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规则。 体育教师对新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还是不够好。
(4)辽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有很大差异,存在严重的不平等待遇,所以导致教师队伍很不稳定。
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辽宁省所属五个地区随机抽取的50所学校的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及职称偏低,结构总体不合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平均人数上达到了国家标准,但农村专职体育教师的编制还未达标;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已经是两级分化现象,重视程度和参与课改的能力水平亟待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的规范化程度有所改善,但还有少部分的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制约发展、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导致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总结 篇5
1、良好的开端——集合队形的变化
小学生都比较好奇,我们应保护好这种好奇心,这是创新人才的基础。所以我从简单的、平淡的集合队形入手,用不断变换队形的方法,来满足学生好新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体育课集合队形一般常规采用4列横队,时间一长,学生觉得单调。为此我引导学生去想一想,在集合队形上能否变化一下,于是,同学们很高兴,个个想办法、出主意,每次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确定下次课的队形,这样,每节课都有新的花样,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兴致高、集合快、精神面貌大大好转,学生们早早的排好队在等待老师的到来。由于自己创新的意见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创新欲望更强,对创新也充满了信心,对体育课的关注大大提高。
2、精心的组织——教学分组的变化
小学生好奇心强,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2.1、自由组合的分组
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2、互帮互学的分组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绳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
2.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3、新颖的模式——教学情景的设置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如在游戏练习中,将“障碍接力”改变为“小八路送情报”这一情景游戏,将游戏内容故事化。将游戏过程的各个障碍改为为绕过“敌人的哨岗”、跳过“小河”、爬过“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既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又如在进行投掷垒球、实心球时,可与抗洪抢险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4、大胆的尝试——教材内涵的延伸
浅谈中学体育教师的角色 篇6
一、转变体育教师的观念,提升一个更高理念
1、现状分析。在过去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支烟,两颗球,三根跳绳混到头。”反映出当时教学的情况和效果。也可反映部分体育教师对待体育工作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落后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着重研究教学工作,跟随教材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巧妙设计课程,不辞劳苦地示范、讲解,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并用既定的条款评价不同类型特点的学生。其中,教师在主宰着课堂,他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做,而学生只需去完成即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形成了我说你听,我做你看,我问你答,我给你收的情况。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融在自己的练习、学习中。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沟通、互动。师生关系是疏远的,淡漠的,紧张的,也是不平等的。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关健。过去,体育教师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贬称。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多学科知识的接触,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素养,才可以在新课程的体育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营造平等、民主的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2)互相尊敬与理解是师生关系构建的一个先决条件。教师应充分尊敬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应尊敬教师的辛苦,了解师恩不图报,做到相互沟通。教书育人是一种途径,促使学生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方面得到提高与发展。这才能真正体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1、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一名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体育知识和技能,才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起到一个好的示范、宣染作用。一个好的示范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力,并促使学生产生“我也想做,我要做好”的念头,清楚,条理的动作要领,促使学生产生“我该怎样做好”的想法。充分展示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促其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完成目标。我曾听说一节支撑跳跃课上体育教师动作没做成功被撞了一下,却边揉胸脯边说,没事的大胆点。我想学生敢做并能做好那才是怪事呢!因此,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2、注意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积累,做到知识综合化、网络化。新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的理论基础包含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了解这些相关知识,才可以在教学中从容自如。教学中不断激励学生,激发其运动欲望,把住学生的“命脉”。如在跳高教学中尤其体质较差的学生有惧怕、胆怯心理,这时教师给予心理上的暗示、辅导、鼓励,同时不经意间悄悄降下高度,“欺骗”学生,使其越过。这时他的心理是何等快乐而又兴奋啊!在此基础上积极调拨他的“我还要做”的心理,同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使其完成目标,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物理学中的单摆原理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明白“骑撑后倒摆动上”技术中绷脚尖直腿压腿的技术动作,并促其去思考、想象。
3、教师的思想素养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体育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思想素养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做人成才方面受到启发、熏陶。
三、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1、平等的合作者、引导者。新标准下的课堂,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只有相互合作才可以体现新标准理念,积极实施新标准。情境体育、快乐体育即是在师生合作下完成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引导、启发,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知识渊博的评述者。新标准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综合知识能力,形成知识专业化、网络化、综合化。现代教育形势下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小知识库。在课堂上的表现奇花异放。这时教师应需用渊博的知识去解决那些突如其来的问题,随机应变,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同时教师还应与学生互相学习,做学生的“学生”。
3、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教育在本质上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才会使个性得以发扬。因此,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得到尊重,有发言权、自主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去做练习,完成目标,殊途同归,得以学生个性培养。
4、真诚常识者。新标准里注重对学生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育教师应关注赏识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的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真正做一个学生的真诚赏识者。
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篇7
一所学校体育工作搞的好怀, 关键看校长的支持程度。当前从学校管理层面来讲, 首先要提高学校领导集团尤其是一把手校长对体育工作的认识, 明确体育工作指导思想, 重视体育建设的投资,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制度管理, 建立合理的体育工作绩效体系, 理解和支持体育教师的辛苦, 在奖优、职称评定、福利发放等方面做到公平对待、体育优先, 体现出关心广大体育教师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 广大体育同行也要消除“等、靠、要”的思想, 依靠自身的勤奋能力换来的工作实绩, 来树立体育教师职业形象, 转变社会对体育行业的偏见认知, 靠成绩来重塑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因此, 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培养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各类学校要走“人才强校”之路, 就必须加快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迅速提升学校的人才竞争力。一方面要引进体育人才, 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领导就必须重视, 就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制定相关激励措施, 设法改善我省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的人才战略。
二、发展继续教育, 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师职后培养新体系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同时也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主要依托, 通过促进体育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来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 将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再教育问题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加以考量也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使命。校方上级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制定学校目标时应当充分关注教师个体的需要和发展, 把体育教师的成长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建立教师培养与再发展的长远规划。在构筑一个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之中, 我省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市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的概况, 制定出适合本地域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配套的策略和方针;全面负责本地域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落实和监督工作。各地中学校领导应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并组织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职后进修与培训工作。
三、深化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
为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高校在未来体育人才培养上要树立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在课程设置方面, 教学模式转变等方面, 努力培养出复合型体育人才、能胜任中学体育全方位的工作, 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人才。一是提高我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广博的文化底蕴, 为提高未来体育教师文化修养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二是当前高校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培养出“体育基础抓实、素质全面、专业突出”的体教复合型体育通才。三是强调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 将探究式教学、多媒体等熟练运用入课堂体育教学之中, 以强化本专业的教学基本功, 逐步提高和适应未来的日常工作。四是要加强对体教专业的大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科研能力是他们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五是要学会教育反思。因为进学之功贵在领悟。六是同时要注意培养体育系大学生对当前体育教学创新能力的启迪。
四、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 完善体育师资的职称评聘
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重要的是对教师的教学、训练、科研水平评估, 通过评估, 引进竞争机制, 对那些政治上可靠, 安心本职工作, 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业务上过硬又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 在各方面应给予支持、倾斜和大胆提拔重用, 优先送出深造提高;完善我省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评聘标准, 而不应该像其它科目的教师样, 在注重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同时, 还要注重体育教师的训练、
组织竞赛能力等。把组织竞赛能力也列入评聘的指标, 把体育教师对社会群众体育运动的贡献也要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从而对中学体育教师队伍起到一个激励和榜样作用, 让体育教师能够依据体育项目的特点, 从严要求自己、逐步专业成长, 达到晋升职称的标准。最终使我省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水平在整体上, 再上一个台阶, 进而使体育教师的职称更合理化。
五、待遇期盼得到重视和提高, 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中学体育课时量和课外体育活动次数在量上明显增加, 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负荷加重, 因此, 校方应采取相应方案, 统筹安排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如果校方体育师资队伍缺位, 应该根据师资实际编制, 大力引进体育人才, 解决中学体育教师数量缺位的现状, 以满足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问题。此外, 校领导要革新认识, 对所有的课程都要一视同仁, 学校不再有“主课”和“副课”之区别。目前, 升学考试的科目、而且分数比例大的学科称之为主课, 体美音被公认为是副课, 此情况在我省普遍存在。众所周知, 体育学科不仅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还能愉悦身心、太爷情操和丰富中学生课余生活, 还能为国家输送竞技后备人才, 因此, 必须稳定教师队伍, 多给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机会, 在职称晋级等方面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倾斜。人为地把体育划成的课程中的副课, 很容易伤害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就造成了当今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和新课改精神难以顺利实施和推进。因此, 建立稳定的教师队伍和提高当前体育教师生活待遇是当前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培养策略中的一记良方。
六、结语
体育教师队伍的状况对得起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我省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因此, 可从领导重视、职后培养、深化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和提高体育教师待遇等方面来进行。
摘要:师资队伍的培养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培养的对策进行研探, 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希望对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体育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师队伍,河南省,中学,对策
参考文献
[1]黄应章:《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 《当代体育科技》, 2002, 12。
[2]刘宗豪:《新课改下高师体教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和田师范专科学报》, 2008, 1。
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篇8
1 研究对象
以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廊坊、衡水、保定、石家庄、沧州、邯郸、邢台11个市的50所乡镇初级中学为研究对象, 根据每个市县乡镇初级中学的数量按比例随机抽取研究样本。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调研
查阅了自1996年至今公开发表的与本研究有关的论文35篇,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国家法规、文件, 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每个市县乡镇初级中学的数量按比例随机抽取50所乡镇初级中学为研究对象, 并向每个样本中学体育组发放调查问卷各一份, 共计50份。经统计, 共收回问卷50份, 总有效回收率100%。
2.3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常规的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师数量
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中学每6个教学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
经调查, 50所乡镇初级中学共有教学班694个, 按每6个教学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的标准计算, 共应配备体育教师116名。目前, 配备有体育教师98名, 师班比例为1/7.08, 体育教师数量总体缺编15.52%。 (见表1)
调查了解到, 乡镇中学教学、工作条件相对较差, 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是造成教师缺编的主要原因。
3.2 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
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调查人数的42.86%;36~45岁的中年教师占44.90%, 46~55岁的教师占12.24%;56岁以上的教师数为0。
可以看出, 中、青年教师占到了教师总数的87.76%, 体育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 乡镇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是合理的。
3.3 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章第11条规定:取得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在调查涉及到的体育教师中, 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29.59%;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占41.84%;具有中专学历的教师占24.49%;具有高中学历的教师占4.0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数为0。 (见表2) 乡镇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目前学历不达标者占28.57%。
3.4 体育教师的教龄状况
体育教师教龄在5年以内的占36.73%;教龄在6~10年的教师占37.76%;教龄在11~20年的教师占19.39%;教龄在21~30年的教师占6.12%。可以说, 乡镇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教龄结构趋于合理。
3.5 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
体育教师中, 特级教师和高级职称的教师数均为0;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34.69%;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65.31%。乡镇初级中学体育教师低职称人数偏高, 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3.6 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
调查发现, 每年给体育教师配备服装的学校占调查学校的57.14%;每2年配备一次的占调查学校的27.55%;每3年配备一次的占15.31%。无室外津贴的学校占调查学校的90%。体育教师在组织课间操 (早操) 、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时均不给计算工作量。可见, 乡镇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辛勤劳动未得到充分认可, 应得利益得不到保障。
3.7 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的认识程度
认为学校体育地位非常重要的教师占调查教师比例的12.24%;认为学校体育地位重要的占22.45%;认为学校体育地位比较重要的占43.88%;认为学校体育地位不重要的教师占21.43%。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78.57%的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的地位有着足够的认识, 这是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因素, 是搞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但也应注意到, 仍有1/5强的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的地位缺乏足够认识。有关部门应注意做好这部分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
3.8 体育教师的职业喜欢度及职业意向
36.73%的教师表示非常喜欢体育教师这个职业;喜欢体育教师这个职业的占调查人数的44.90%;认为体育教师这个职业一般的占18.37%。不喜欢本职业的教师数为0。 (见表3)
可见, 81.63%的体育教师是喜欢本职工作的。但是, 当问及如果现在有多种职业可供选择, 是否还选择体育教师这个职业时, 仅有17.35%的体育教师做了肯定回答, 另82.65%的教师表示不会再选择体育教师这个职业。这一结果表明了乡镇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对现状不满的心态, 教师队伍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 如果条件允许将会出现大批教师“跳槽”现象。提请有关部门对此现象予以关注, 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扭转现有局面。
4 结论
4.1 河北省乡镇初级中学师班比例为1/7.08, 体育教师数量总体缺编15.52%。
4.2 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7.76%, 体育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
4.3 体育教师目前学历不达标者占28.57%。
4.4 体育教师的教龄结构趋于合理。
4.5 体育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低职称人数偏高。
4.6 乡镇初级中学体育教师的辛勤劳动未得到充分认可, 应得利益得不到保障。
4.7 82.65%的教师对现实状况不满, 体育教师队伍隐含不稳定因素。
5 对策
5.1 政府部门制定有效措施, 统筹安排, 按男女教师比例轮流抽调骨干教师到缺编的乡镇初级中学支教, 并对参加支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加分。同时鼓励应届毕业生到条件相对艰苦的乡镇中学工作, 以缓解体育师资短缺问题。
5.2 制定教师进修计划, 根据情况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在提高教师学历及业务水平的同时体现对教师的关心与体贴。
5.3 分管体育教育的各级领导应认真学习国家教育法规、政策, 严格执行《教师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切实维护和保障体育教师的应得利益。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做到分配结果公开化, 使教师劳动所得与付出相符合。
5.4 学校领导应在现有条件下努力创造能使教师施展才华的环境和条件, 注重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关心体贴每位教师。公平、合理地支付体育教师所得, 充分肯定体育教师的辛勤劳动, 使体育教师在温暖、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中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Z].国家教委, 1986-02-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S].1993-10-31.
[3].国家教育委员会, 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S].国家教委, 国家体委, 1990-03-12.
[4].张占永.河北省县级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 2004, 24 (6) :74~77.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S].1995-02-18.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篇9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前言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登伯格 (Freudenberger) 提出并首次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 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的情感付出和高强度的压力下而导致的身心耗竭状态[1]。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执行者和组织者, 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也影响着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然而, 现实生活中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着职业倦怠的困扰, 来自于各方面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因此, 本文以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提出有效地建议和采取合理的措施, 帮助中学体育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找相关书籍、CNKI、万方数据库、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文件和数据等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 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1.2 访谈法
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问题, 对相关专家和部分教师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相关问题分别进行访谈, 以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
1.3 逻辑分析法
对所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类、筛选、参考, 结合调查结果, 通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 进行研究和总结。
2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因素
2.1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特点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只是职业倦怠中的一种, 是指体育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时的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能力的衰竭。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学者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观点, 许多学者认为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感较为严重[2]。蓝秀华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体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压力或处理工作中各种挫折而体验的一种身心疲惫枯竭的情感状态[3]。曾玲娟则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是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4]。
中学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情, 应付各方面的要求和压力, 长期处于这种高压力之下, 不可避免地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工作中缺乏热情, 敷衍了事、与学生情感疏离和冷漠、没有职业进取心、工作没有创造性, 得过且过。这样就会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不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
2.2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2.2.1 社会因素
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几个方面构成, 其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5]。在中国传统观念“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下,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体育学科只是活动课, 不具有文化价值, 对于文化课并没有什么较大的促进作用, 甚至认为经常开展体育课对学习精力有分散的作用。体育教师经常被等同与“武夫”, 社会角色模糊, 社会地位依然较低, 甚至对体育教师的偏见仍然存在, 长期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对于中学体育教师的认同感很低。在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体育教师的自我价值很难体现, 个体存在着压抑感且缺乏归属感, 自然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2.2 学校因素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 体育课在学校课程中处于“副科”的角色, 体育教师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副科”教师。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 最容易引起体育教师不满的方面是同工不同酬。多数学校在计算工作量的时候, 课时比重的系数不一样, 同样的课时但是课时费用却不同, 升学考试学科明显高于体育学科。体育教师的在学校中的地位较低, 对体育教师的偏见依然存在, 学校也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 体育教师的待遇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6]。体育教师在经济收入上远不不如其他文化课教师, 多数体育教师的工资收入在整个学校中处于底层。在评价制度方面, 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具有很强的随意性。部分学校对于体育课的质量如何、效果如何毫不关心, 重要的是不能够发生安全事故, 只要不发生安全事故, 这就是一堂好课。有的学校为了防止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发生, 要求体育课必须站好队形方阵, 军事化般的上课, 自由活动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 完全不考虑学生兴趣和课程项目特点, 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被限制的缩手缩脚。此外, 体育教师在职称晋升上也处于弱势地位。在评比的标准上更倾向于文化课教师, 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师在职称结构上普遍偏低, 生活水平无法提高, 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2.3 人际因素
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另一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中学教学环境中, “文化课最重要”的思想影响深入人心, 体育教师很难取得与其他科目老师的同等地位, 学生对其他科目教师比较尊重, 但是对于体育老师却不以为然。在日常课程的开展过程中, 学生由于面临考试和升学的压力, 对于文化课教师的教学、安排都会尽量的配合, 学生和教师的目的具有一致性, 课程的进行相对比较顺利。而体育课则存在不少的困难, 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课, 是学习之余的休闲时间。女生希望和小伙伴一起吃吃东西, 聊聊天, 男生则希望自己玩玩感兴趣的项目, 但是体育课有自己的项目和内容安排, 这个往往和学生的意愿相冲突。教师努力授课, 学生无奈敷衍以对, 教师缺乏有成就感, 因此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2.4 职业因素
体育教学工作在职业方面具有其独特性, 因此其影响因素也呈现出不同。首先, 体育学科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学科, 需要脑力的设计安排, 体力的组织示范才能完成, 劳动程度复杂、身心的压力较大。第二, 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较特殊, 教学以室外环境为主。在操场上相对于教室内的管理组织难度较大, 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恶劣。第三, 体育教学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体育课的开展过程中一旦发生教学伤害事故, 学校往往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的管理不善, 教师可能要承担工作上处罚和经济赔偿的风险。长期处在这些压力之下, 个体的倦怠心理就会自然产生。
2.2.5 个人因素
个体人格特点和能力结构也是造成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人格特征以及心理素质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 面临压力时所产生的心理情绪各有不同。尤其是具有过高理想、过强自尊的教师, 在心理状态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丧失信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动摇, 容易产生倦怠心理[7]。此外, 个体能力结构的欠缺也会带来影响。近几年来随着各种新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起和普及, 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上已经不能再满足学生的需求;新课改的发展和新教学模式的运用也给体育教师的体育课堂的组织和管理也带来了很大困惑。面对这样的变化, 对于本来就知识结构单一, 外语计算机水平较弱的体育教师来说更容易失去平衡感, 产生职业倦怠。
3 建议与对策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到影响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样的, 有来自于社会、学校、职业和个人多方面的原因。因此, 要缓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解决。
1.提高社会认识, 改善教师待遇
应加大力度对体育教师职业进行宣传和引导, 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在舆论上营造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支持教师的社会氛围, 改变以往公众对于这个职业的偏见, 充分展示中学体育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必要性, 让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这个职业。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 适当合理的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 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 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和训练工作的积极性。
2.转变管理模式, 创造和谐环境
学校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作用, 消除对体育学科的偏见, 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体育教师感到自身工作的真正价值, 进而缓解和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此外, 学校要尽力完善教学和文体生活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满足体育教师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让教师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教学、科研, 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成就。
3. 完善评价机制, 提供培训机会
改善体育教师评价制度能够使体育教师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满足自我实现感, 同时有利于学校发展[8]。学校领导应该建立有关中学体育教师教育过程、职业发展为目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可以保证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同等待遇, 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 学校应该积极创造体育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提供更多的时间与资源供其参加进修。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校内或校际研讨会、校本课程的培训、名人专家的研讨, 提高其业务水平、开拓体育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激发体育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
4. 树立正确目标, 提高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积极工作的信念, 培养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需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 应及时调节个人情绪、增强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与社会适应能力。其次,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之余, 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素养、人文修养, 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提升自己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层次, 唤醒自我意识, 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建立一个坐标。
参考文献
[1]R L Schwab.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Hand 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Sikulan Editor, Macmillan, 1996.
[2]姚向颖, 施文敏.关于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6, (4) :39-40.
[3]蓝秀华.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J].江西教育科研, 2003, (5) .
[4]曾玲娟.新世纪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7 (3) :82-85.
[5]雇中平, 李方, 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李友俊.体育教帅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思[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9) .
[7]曹利民.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2006。 (3) .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篇10
职业倦怠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登伯格 (Freudenberger) 提出并首次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 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的情感付出和高强度的压力下而导致的身心耗竭状态[1]。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执行者和组织者, 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生理、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也影响着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然而, 现实生活中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着职业倦怠的困扰, 来自于各方面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因此, 本文以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提出有效地建议和采取合理的措施, 帮助中学体育教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找相关书籍、CNKI、万方数据库、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文件和数据等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 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1.2 访谈法
根据事先拟定的访谈问题, 对相关专家和部分教师就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相关问题分别进行访谈, 以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信息。
1.3 逻辑分析法
对所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类、筛选、参考, 结合调查结果, 通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 进行研究和总结。
2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因素
2.1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特点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只是职业倦怠中的一种, 是指体育教师在面对工作压力时的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能力的衰竭。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学者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观点, 许多学者认为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感较为严重[2]。蓝秀华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体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压力或处理工作中各种挫折而体验的一种身心疲惫枯竭的情感状态[3]。曾玲娟则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是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4]。
中学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情, 应付各方面的要求和压力, 长期处于这种高压力之下, 不可避免地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其表现出来的症状是工作中缺乏热情, 敷衍了事、与学生情感疏离和冷漠、没有职业进取心、工作没有创造性, 得过且过。这样就会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下降、影响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不利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
2.2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2.2.1 社会因素
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等几个方面构成, 其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5]。在中国传统观念“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下, 社会上很多人认为体育学科只是活动课, 不具有文化价值, 对于文化课并没有什么较大的促进作用, 甚至认为经常开展体育课对学习精力有分散的作用。体育教师经常被等同与“武夫”, 社会角色模糊, 社会地位依然较低, 甚至对体育教师的偏见仍然存在, 长期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对于中学体育教师的认同感很低。在这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体育教师的自我价值很难体现, 个体存在着压抑感且缺乏归属感, 自然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2.2 学校因素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 体育课在学校课程中处于“副科”的角色, 体育教师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副科”教师。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 最容易引起体育教师不满的方面是同工不同酬。多数学校在计算工作量的时候, 课时比重的系数不一样, 同样的课时但是课时费用却不同, 升学考试学科明显高于体育学科。体育教师的在学校中的地位较低, 对体育教师的偏见依然存在, 学校也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 体育教师的待遇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6]。体育教师在经济收入上远不如其他文化课教师, 多数体育教师的工资收入在整个学校中处于底层。在评价制度方面, 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具有很强的随意性。部分学校对于体育课的质量如何、效果如何毫不关心, 重要的是不能够发生安全事故, 只要不发生安全事故, 这就是一堂好课。有的学校为了防止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发生, 要求体育课必须站好队形方阵, 军事化般的上课, 自由活动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 完全不考虑学生兴趣和课程项目特点, 体育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被限制的缩手缩脚。此外, 体育教师在职称晋升上也处于弱势地位。在评比的标准上更倾向于文化课教师, 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师在职称结构上普遍偏低, 生活水平无法提高, 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2.3 人际因素
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 另一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中学教学环境中, “文化课最重要”的思想影响深入人心, 体育教师很难取得与其他科目老师的同等地位, 学生对其他科目教师比较尊重, 但是对于体育老师却不以为然。在日常课程的开展过程中, 学生由于面临考试和升学的压力, 对于文化课教师的教学、安排都会尽量的配合, 学生和教师的目的具有一致性, 课程的进行相对比较顺利。而体育课则存在不少的困难, 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课, 是学习之余的休闲时间。女生希望和小伙伴一起吃吃东西, 聊聊天, 男生则希望自己玩玩感兴趣的项目, 但是体育课有自己的项目和内容安排, 这个往往和学生的意愿相冲突。教师努力授课, 学生无奈敷衍以对, 教师缺乏有成就感, 因此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2.4 职业因素
体育教学工作在职业方面具有其独特性, 因此其影响因素也呈现出不同。首先, 体育学科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学科, 需要脑力的设计安排, 体力的组织示范才能完成, 劳动程度复杂、身心的压力较大。第二, 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较特殊, 教学以室外环境为主。在操场上相对于教室内的管理组织难度较大, 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恶劣。第三, 体育教学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体育课的开展过程中一旦发生教学伤害事故, 学校往往会将责任归咎于教师的管理不善, 教师可能要承担工作上处罚和经济赔偿的风险。长期处在这些压力之下, 个体的倦怠心理就会自然产生。
2.2.5 个人因素
个体人格特点和能力结构也是造成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人格特征以及心理素质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 面临压力时所产生的心理情绪各有不同。尤其是具有过高理想、过强自尊的教师, 在心理状态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丧失信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动摇, 容易产生倦怠心理[7]。此外, 个体能力结构的欠缺也会带来影响。近几年来随着各种新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起和普及, 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上已经不能再满足学生的需求;新课改的发展和新教学模式的运用也给体育教师的体育课堂的组织和管理也带来了很大困惑。面对这样的变化, 对于本来就知识结构单一, 外语计算机水平较弱的体育教师来说更容易失去平衡感, 产生职业倦怠。
3 建议与对策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到影响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样的, 有来自于社会、学校、职业和个人多方面的原因。因此, 要缓解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解决。
3.1 提高社会认识, 改善教师待遇
应加大力度对体育教师职业进行宣传和引导, 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在舆论上营造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支持教师的社会氛围, 改变以往公众对于这个职业的偏见, 充分展示中学体育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必要性, 让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这个职业。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 适当合理的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 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 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和训练工作的积极性。
3.2 转变管理模式, 创造和谐环境
学校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作用, 消除对体育学科的偏见, 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体育教师感到自身工作的真正价值, 进而缓解和消除他们的职业倦怠。此外, 学校要尽力完善教学和文体生活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满足体育教师教学、科研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让教师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教学、科研, 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成就。
3.3 完善评价机制, 提供培训机会
改善体育教师评价制度能够使体育教师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满足自我实现感, 同时有利于学校发展[8]。学校领导应该建立有关中学体育教师教育过程、职业发展为目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和相应的奖惩制度, 可以保证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同等待遇, 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 学校应该积极创造体育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提供更多的时间与资源供其参加进修。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校内或校际研讨会、校本课程的培训、名人专家的研讨, 提高其业务水平、开拓体育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激发体育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热情。
3.4 树立正确目标, 提高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和积极工作的信念, 培养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需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 应及时调节个人情绪、增强自身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与社会适应能力。其次,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之余, 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素养、人文修养, 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提升自己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层次, 唤醒自我意识, 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建立一个坐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来自于社会、学校、职业和个人等方面。建议:可以通过提高社会认识, 改善教师待遇、转变管理模式, 创造和谐环境、完善评价机制, 提供培训机会、树立正确目标, 提高综合素质等方法减少中学体育教师倦怠情绪的产生。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参考文献
[1]R L Schwab.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Hand 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M].Sikulan Editor, Macmillan, 1996.
[2]姚向颖, 施文敏.关于福建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6, (4) :39-40.
[3]蓝秀华.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J].江西教育科研, 2003, (5) .
[4]曾玲娟.新世纪关注热点:教师职业倦怠[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7 (3) :82-85.
[5]雇中平, 李方, 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58-259.
[6]李友俊.体育教帅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耳对策思考,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9) .14-15.
[7]曹利民.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 2006, (3) :106-108.
论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 篇11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的新发展,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在这场变革中也面临重大的挑战。
1新课程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
目前,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春风化雨般在中国大地开展起来,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无疑对体育教师的职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它同时赋予了体育教师更多的独立性、自主性,为其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提供了可能;它强调“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为上好每节课,很多体育教师也开始对教育理念进行深入学习,对实践提出问题,渴望学习理论。他们从学生的生机上看到了自己的生机,从学生的可能上看到了自己的可能,从学生的生命状态上看到了自己的生命状态,从学生的发展能量上看到了自己的发展能量。当今的时代为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生命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能,教师更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对培养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贡献。
2初中体育教师促进职业发展的途径
2.1善于反思。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一个人越有自我意识,就越能够变得既有自发性又有创造性。一个人具有了清晰的自我意识,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自己还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怎么做才能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中学体育教师不能仅仅认为把工作做完就可以了。却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因为这样做无疑是对工作的麻木,其职业发展必将停滞不前。只有通过不断地反躬自问自己所做的工作对学生和自身生命发展的价值,做到心中有学生,以生命发展为本,才不会整天忙忙碌碌而灵魂和内心世界一片空白,才不会只感到身心疲惫而感受不到生命的涌动和心灵的成长。体育教师要唤醒自我意识,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建立—个坐标。只有有了清晰的自我意识,才能渐渐体认到体育新课程改革中赋予自己的职业角色。
2.2积极互动。教师的职业生活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正是教师构建自己职业生活的过程。体育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课程教学通过师生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应该主动积极地去营造这种氛围,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但可以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够使学生和教师更好地相互交融与促进。在新课程改革中,笔者越来越认识到,体育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技能获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围绕“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发展的过程;教育活动不仅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生命发展的重要领域。同时,教师的发展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它直接指向了教师生命的发展和教学职业的内在价值,教师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闪亮和彰显的。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为完善的职业。
2.3职业个性化。随着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人权越来越受到重视,人的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张扬。在体育教学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体育教师必然要具备更加全面的素质,掌握更多的运,动技术和知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否则,难以胜任新时期体育教师的岗位职责。在满足体育教学的个性化要求方面,近几年的体育改革已进行了实践。开设体育选项课,成立体育俱乐部,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组织开展和辅导体育活动都是体育教学个性化的萌芽。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新的要求使得体育教师的职业朝着个性化方向迈进,具有“个性化”特点。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 篇12
一、立得住操场
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课堂在操场, 体育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操场上度过的。因此, 要衡量一名体育教师是否合格, 首先就要看其能否在操场上“立得住”。
立得住操场, 首先要立在时间上。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繁多,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 被调查的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多都在每周14节~16节课时, 部分教师甚至可达到20多个课时。就笔者来讲, 一天的工作安排如下:7:00~8:20代表队及体育考生训练辅导, 10:10检查课间操, 11:15上课, 14:35~17:00上三节课, 17:00~18:40组织检查课外活动, 进行代表队及体育考生的训练辅导。由此看来, 体育教师往往是最早来到操场的人, 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操场的人, 而要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执著地“立”在操场上, 不可不称之为是一种优秀的职业素养。
其次, 要立在基本功上。中学体育教师虽然大多都接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训练, 但教学与训练的基本功却是需要在实践中磨炼、积累和保持的,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不断学习, 讲究方法, 总结得失, 日积月累, 从而练就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以此赢得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赞扬、学生的认可与尊敬, 把自己牢牢地“立”于操场上。
第三, 要立在教科研上。提及教学科研, 部分教师总是认为与他们太遥远, 或者说自己没时间。其实, 作为一线教师, 最了解教学与训练的实际情况, 应该掌握、积累了大量的科研素材, 只要认真总结、提炼, 就会形成一个有价值的科研课题, 或者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正如《中国学校体育》官方博客圈中的一个博友所言:体育教师要有为才有位,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实验, 做个学习型、研究型的体育教师;要立得住操场, 还要在操场上开花、结果, 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
二、耐得住寂寞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活跃校园文化气氛, 给学校带来活力。然而, 由于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总是以高考升学率为中心, 评优、晋级、外出学习、奖励等也主要是针对文化课教师, 而很少涉及体育教师。对此, 就需要体育教师拥有耐得住寂寞的决心, 这也将是体育教师良好职业素养的体现。
三、抗得住歧视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学校领导、其他学科教师眼里依旧是“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对于这种偏见, 体育教师要做好体育教师, 做一名好的体育教师, 通过自我发展赢得自信, 赢得尊重。具体地讲, 首先要具备有效抗衡“偏见”的心理素质。其次, 要做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取的人,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以赢得大家的赞扬、认可与尊敬。
四、忍得住疼痛
“忍得住疼痛”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 体育项目的面广、点多, 对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 即要求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也正是因为从事的项目多, 受伤的机会随之增加, 扭伤、磕伤对于任何一名体育教师来讲, 恐怕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 体育教师却不可以就此退却, 而要忍得住伤痛, 把坚强的一面留给学生, 用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去点亮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
五、对得住良心
体育教师的劳动虽然可以通过数量、实物形态或者其他指标进行考核, 但这种考核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日常教学中, 每堂课的知识传授的程度, 备课的深度与广度, 训练辅导的认真程度, 对每个学生全面耐心的关怀程度, 为学生排忧解难的态度等一系列工作的完成, 很难用考核与评价衡量。此时, 更需要体育教师要“对得住良心”, 相信, 当学生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当体育特长生都跨入大学的校门, 当操场上、校园里充满了学生快乐的笑声才是体育教师真正的成就。
六、牢记一份责任
【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荐阅读:
中学体育教师05-09
中学体育教师行为研究07-27
中学体育教师的角色08-15
中学体育教师招考试题07-26
中学体育教师期末总结09-16
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08-07
中学体育教师个人工作小结10-04
吉县职业中学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建设材料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