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信访管理模式(共11篇)
创新信访管理模式 篇1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个重要渠道, 现在大量社会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 信访难题已然被社会各界公认, 在当前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形势下, 政府解决这一难题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因此, 着力破解信访工作难题, 妥善、高效处理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就需要创新信访工作管理模式, 通过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来推动研究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营造出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为河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信访工作面对的重大压力和矛盾
建设和谐河北, 信访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各地重视信访工作已成常态, 形成了抓信访、保稳定、促发展、构和谐的工作氛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社会利益格局出现重大调整, 基层信访问题增多, 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没能化解, 又出现一些新的现实矛盾, 使信访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 难度也越来越大。各级信访部门、党政机关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信访问题的压力。现阶段, 信访工作在实践中面对的矛盾问题有:
1、目前几乎所有社会问题、社会冲突都可以诉诸于信访部门, 但信访部门并不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实际权力, 信访部门职能与信访群众诉求发生错位。
2、信访机构统一协调力量弱。主要是信访机构督查力量薄弱, 信访解决问题的效率还不能令群众满意, 群众对有关工作人员怨气多、误解多。
3、信访主体由个体向群体转化, 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时有发生, 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影响社会稳定。
4、除正常接访案件工作外, 还需要应对部分持过高或无理要求的信访人在信访部门结案后仍然继续来信来访情况, 占用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二、当前信访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信访问题解决难度大, 信访工作压力相当大。当前信访矛盾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现行的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制度尚不健全。由于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 社会力量变革、体制转换、利益冲突和思想变动导致各种矛盾尖锐化和复杂化, 在其他矛盾调处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 信访成为群众解决问题的最直接途径, 这也就导致了相当高的信访量, 而且多是社会敏感问题, 与当前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相契合。
2、群众法律观念、维权意识大大增强, 但在思想上还存在浓厚的人治情结, 即便是涉法涉诉案件, 也习惯将问题的解决更大更多地寄托于上级机关及领导部门, 希望走信访途径更快捷地解决实际问题, 这也是信访量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
3、信访部门责重权轻, 处理信访事项多是层层转办, 很难在较短时限内解决问题;加上具体部门主客观的不便利因素,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置不够及时到位, 造成问题久拖不决, 引起群众重复信访、越级上访。
4、信访法规制度尚不健全, 如信访终结机制还不完善, 部分信访案件经过合法手续已经办理了结案, 但上访人仍然继续来信来访。信访工作责任制不够明确, 督促处理案件的力度不够。
三、实现信访工作管理模式创新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必须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突破信访工作难题, 走出困境, 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创新机制、规范管理, 准确把握当前本地区动态的信访形势与工作情况, 着力实现信访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 促进信访工作运行效果更上一层楼。
一是源头接访管理模式创新。处于群众和社会矛盾的交会点的县 (区) 、乡镇是信访问题最大、最直接的源头。在大接访工作体系下,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强化源头治理, 在源头接访上创新管理模式, 提升服务水平。强化领导责任, 做实现有三级书记接访下访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领导干部主动接访机制, 对接访下访活动做出一系列刚性要求, 并采取相应的专项督导与检查考核, 落实包案责任, 限期事结案了。在具体操作层面把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专题接访、带案下访和领导包案有机结合起来, 对群众诉求实行“谁接待、谁协调、谁解决”的首接责任制, 严格落实任务、责任人、具体承办人及办结时限, 对群众诉求坚持不推诿、不拖沓、不折腾、不懈怠的原则, 积极协调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予以及时妥善处理, 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将越级访、网上信访、手机、信箱、新闻媒体等形式受理的信访问题与大接访活动相对接, 督促相关部门拿出接访处理意见。打造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让信访量较大的职能部门进驻信访接待中心, 进行联合办公, 变信访“转交办”为“直接办”, 变矛盾“中转站”为“终点站”, 直接受理群众来访, 调处社会矛盾。
二是信访问题督查管理模式创新。督查工作是解决信访问题的重要环节, 是推动政策落实和解决信访人诉求的有力保障。要积极探索督查工作管理模式创新, 提高督查工作水平, 在全面提高督查效能上下工夫, 在提高督查效果上下工夫, 切实做到“有访必督, 有督必果”。建立省、市、县、镇领导逐级定点挂钩督查制度, 挂钩督查的领导负责督促检查联系点的信访工作;建立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督查制度, 分管领导负责督查督办分管系统内信访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形成督导有力、指导及时、一抓到底的领导督查网络。对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复杂、疑难信访问题, 由各职能部门进行联合督查, 共同剖析原因, 提出解决对策。强化对重信重访和大案要案的交办督办, 成立专门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信访督查组, 集中时间开展专项督查督办处理工作。
三是责任制落实管理模式创新。国家对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做出了具体规定, 对处理信访工作不力的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将被问责, 并把信访责任追究提升到党纪国法的层面上进行规范。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制定配套的社会稳定指标评价考核体系,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要有所创新, 使信访责任追究得以落实, 大力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感, 把维护和谐稳定任务落到实处, 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 探索建立完善、规范的责任追究体系, 纵向上看, 形成一级抓一级的逐级追究问责制;从横向上看, 抓好各级责任追究主体与各级信访部门的沟通衔接, 依法依纪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其次, 建立工作通报制度, 并结合治庸问责工作, 把职能部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情况作为治庸问责的重要内容, 对于失职行为该追究的追究, 该问责的问责。第三, 侧重于对源头的责任追究。抓好对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 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 决策前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推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 事前充分听取专业意见和公众意见, 提前将公众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吸纳到决策中去, 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切实解决到位, 对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宣传、解释到位, 对确实存在困难的群众负责帮扶到位, 对不明真相参与上访闹事的部分群众进行法制教育, 对无理取闹借机制造事端牟取私利的进行依法打击。针对在信访工作中出现的久拖不决、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简单粗暴、滥用职权等现象进行追究, 对工作失误, 导致矛盾激化, 事态扩大, 造成严重后果, 既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又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和形象的行为要给予追究。一些信访问题已由信访或相关职能部门做出了正确的处理决定与意见, 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出现执行不力的现象, 对这种情况更要严格实现责任追究。
在今后一个时期中, 信访工作的基本思路, 就是要抓住关键环节, 创新管理模式和工作举措, 加大推进力度, 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难事, 设身处地地为百姓谋利益, 进而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服务。
创新信访管理模式 篇2
基层是信访工作的重心和关键,对于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央5号文件和《信访条例》出台后,基层信访工作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务操作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管用的工作模式,为全国基层信访工作提供了规范有效的范式。本文将对这些模式进行深入全面的整理汇总、分析比较和综合研究,以期深入把握基层信访工作模式构建与选择的基本规律,有效避免盲目模仿、盲目引进、盲目嫁接,切实提高基层信访工作的效能和效率。
一、当前基层信访工作的主要模式
(一)从组织体制来看,群众工作部迅猛崛起。传统的基层信访工作组织架构是县级以上信访部门、乡镇(街道)信访办,未设信访办的乡镇(街道)由政府办负责。最近几年来,群众工作部作为一种新型体制异军突起,它很巧妙地把党建工作与信访工作对接起来,有效地把各方面群众工作的资源广泛地集聚进来,把蕴藏在各地群众工作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使基层信访工作在现有的政治体制框架内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群众工作部模式发端于河南省义马市,该市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成立群众工作部(局),内设法律服务室、交流谈心室、社情民意室、帮扶济困室、宣传教育室、效能监察室,赋予了交办转办、督促检查、指导协调、情况通报、直接调查和责任追究权,构建设以群众工作部(局)为龙头、群众工作站为纽带、群众工作室为基础、村组信息员为前哨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完善了民意沟通机制、民主管理机制、高效服务机制、社会保障机制、排查调处机制、评议奖惩机制。由于机构合理、人员到位、赋权得当、网络健全、机制灵活、措施有力,这种模式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
(二)从工作载体来看,多元化平台迅速扩张。常规的工作平台是群众来访接待室。近年来,随着基层实践的不断深入,各地进一步整合资源,创造了许多新平台新载体,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1、排调中心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信访接待室由于功能单调,效能较低,滞后于实践需要,于是在信访接待室基础上设立矛盾排查调处中心模式就应运而生。如吉林省建立了以乡镇(街道)人民内部矛盾调处中心为中枢,以村(社区)信访信息员和人民调解员为纽带的基层矛盾调解工作运行网络,坚持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按照“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整体协调、灵敏高效”的要求,全面整合维稳、信访部门的力量和资源,成立了全省首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由区委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兼任主任,由3名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任副主任,以民政、土地、安监、政法等17个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接待受理、调查处理、督查督办三个职能科室,制定了26项工作制度,运转效果良好。
2、信访大厅模式。2009年全国信访民作经验现场交流会议后,沈阳市接访大厅模式得到全面的推广。其本质是以解决信访问题为核心,以信访大厅为载体,整合职能部门资源实行联合接访,构建“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信访大厅选择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职能部门进驻,使权力向接访大厅集中,实现由信访部门间接调处向职能部门直接调处转变。在人员管理上,所有派驻大厅的干部人事关系全部调进大厅,由信访部门统一管理考核,避免“人事分离、管用脱节”。沈阳模式的实质是一种固定式联合接访平台,政法机关联合接访活动则是一种流动式联合接访平台,如2005年6月起,河南省焦作市在市、县两级全面推广公、检、法司“四长”联合接待制度,每月集中一次,接待处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
3、网上信访模式。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信访领域也引起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信访载体进而创造新的工作平台成为时代所需,网上信访模式的诞生就是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积极成果。当前网上信访模式以云南德宏州为代表。德宏州“网上信访”工作始于2003年6月,最早在州政府门户网站(德宏之窗)上开办了“书记州长信箱”。2004年7月,州委州政府决定将“书记州长信箱”开辟成现代信访渠道并移交州信访局管理。其核心机制是“两头在外、中间在内”,即:网上受理-内部办理-网上回复。严格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规范“网上信访”工作,制定了办理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把问题解决与否,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网上信访”工作的重要标准。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主要领导是“网上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部门“网上信访”事项的办理承担领导责任。自2005年以来,该州群众通过网上信访的总量以每年近40%的速度递增,而传统的走访却以每年30%的速度递减,信访形势全面整体好转。
4、视频接访模式。贵州省毕节地区的视频接访模式则是信息技术在信访领域催生的又一朵奇葩。贵州省毕节地区实施地、县(市)、乡(镇)“三级视频联动”接访模式,党政领导每周固定时间通过“三级视频联动”进行联合接访,采取预约接访、领导随机接访两种方式,分别由党政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地、县、乡三级同日接访、即时交办、限时结案、合力化解,避免重复接访和重复交办;对随机来访事项也不敷衍、不推诿,确保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这种模式确保群众不用出远门,通过视频就可以直接与地委、行署领导对话,实践效果十分明显,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
(三)从运行机制来看,多样化模式集群突破。机制创新是当前信访工作主流之一。在风起云涌的创新浪潮中,涌现了一大批全新的基层信访工作模式,呈现出百舸争流、百家争鸣的群体性特征。目前比较成熟的模式主要有:
1、访调对接模式。信访工作的核心目标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调解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重要工具,把调解引入信访工作不仅是合乎规律的举措,更是当前工作实践的迫切要求。信访与调解对接的工作模式的建立也是是各地理论探讨与实践操作的必然结果。如江苏省南通市建立健全市、县、乡、村、组、户“六级大调解”网络,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管理、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界整体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在体制上、人员上、职能上予以强化,做到“有事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有果必公”。
2、风险评估模式。当前工作信访问题点多面广,纷繁复杂,各地都深刻地认识到,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信访工作,加强源头治理至关重要。在这样的形势下,河南省渑池县信访风险评估模式一出现就引起了各方关注。该县将信访评估引入决策机制,在作出重要决策前、实施重大项目评估、进行动态评估、重要人事任免评估严格进行风险评估。在认真总结渑池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7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信访评估的意见》,对信访评估的原则、范围、程序以及评估成果的运用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强调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如果不进行信访评估,造成决策失误,引发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影响的,要严肃追究决策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使风险评估模式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3、领导接访模式。信访工作是一项政治工作,离不开各级党政领导的高位推动。事实上,这些信访工作成就的取得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其中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工作模式。领导接访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如江西省在领导接访工作中做到了“三个坚持”,即坚持一把手亲自抓,把领导接访作为硬任务来落实,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民心工程抓紧抓好,各级领导带头接访、带头下访、带头包案、带头抓信访、带头解决问题,切实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坚持部门合力抓,把领导接访作为大责任来强化,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切实依法履行职责,特别是在省直机关大力推行了职能厅局领导到省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轮流接访制度,实现了厅局领导接访工作的制度化;坚持省市县互动抓,把领导接访作为常态化来规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零距离交流、无障碍互动,真正让群众“见到了想见的人,说出了想说的话,办成了能办的事”。
4、领导包案模式。领导包案模式与领导接访模式一起构成各级领导推动和参与信访工作的两大模式,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河南省明确要求县(市、区)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对中央、省、市转办交办的信访案件,全部实行县级领导包案,并在县级全面推行信访事项“双向”承诺制度,与信访人签订“双向”承诺书,及时告知信访事项受理情况,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5、信访终结模式。最有代表性的是江苏省“六步终结法”、河南省焦作市“三步走”程序及四川省南充市“五步终结法”。“六步工作法”的第一步是县乡初审初定,初步圈定无理要求的范围。第二步是县级对初次审核认定为无理要求的进行集中会办。第三步县市公开举行听证会。第四步是申报市级认定,作出认定结论。第五步是省级终结认定。第六步是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当地报纸、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公示。“三步走”程序的第一步是基层公论,协商解决,就是召集涉案人、知情人、相关人澄清案情,多方协商形成处理意见。第二步是透明会诊,质询听证,就是组织信访听诊会,形成《质询听证会议纪要》。第三步是专家会审,评判终结。组织会审专家组进行答复和解释,出具《专家会审会议纪要》,以正式文件向上级汇报终结性处理决定。“五步终结法”的第一步是分解任务,定人定责,定期通报,责任追究;第二步是专家会诊;第三步是以情调处,坚持“复查、调处、解难”三管齐下;第四步是逐案验收,分析会诊,严查细访,验收签字;第五步是终结销号。这三个地方的终结机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注重行政主导;二是注重程序到位;三是注重道德舆论约束。缺点是缺乏配套机制、适用范围不广、约束力不强。
6、督查督办模式。督查督办是当前信访工作的重要业务,其目标是“案结事了”。如湖北省以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成果创新为核心,切实把信访部门的职能从一般的接访转变为以督查督办为主,确立以督查转变作风,以督查促进规范,以督查强化责任,以督查追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坚持围绕重点全力督查,围绕难点深入督查,围绕热点及时督查的工作方法,切实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山东省招远市针对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建立了领导督查、专职督查、基层督查为主的三级督查工作体系,坚持日常督查与集中督查相结合,面上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联合督查与个案督查相结合,做到了每信必督,每访必督,一督到底。广东省2004年初在全国首创信访督查专员制度,对信访问题突出的重点县(市、区)实行“戴帽”管理。目前信访督查专员模式在全国迅速普及推广。
7、社区责任模式。社区作为城镇基层组织,在解决信访问题、做好信访工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多年来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落实信访责任为核心和以推行自治为核心两种有效模式,即社区责任模式和社区自治模式。如青岛市崂山区信访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五级责任制,第一级是社区,第二级是工作片,第三级是街道,第四级是区直部门,第五级是区委区政府。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抓领导,注重责任落实到位,完善工作责任制度,从而推动网络建设到位、措施落实到位、工作保障到位,实行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
8、社区自治模式。社区自治模式适应了社区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是社区信访工作中最有发展潜力的模式之一。如大连市各社区按照“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的要求,以信访代理、法律咨询、知情解难、协调沟通、扶贫助残为主要形式,建立信访代理和法律咨询服务站,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和百家亲”活动,积极构筑社区信访稳定“防火墙”。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大办事处积极探索社会志愿者信访工作模式,按照“自愿参加、无偿服务、志在奉献”的工作原则和“畅民情、救民急、安民生、使民乐”的工作思路,通过开通民声热线、建立民情议事会、开办温暖超市、开展居民心理疏导等,让志愿者担当多种角色。
9、信访代理模式。基层信访代理主要是以各级信访机构为代理平台,以村(居)干部、基层干部为代理主体,由代理人代为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帮助信访当事人促成事情妥善解决。早在2003年初,上海市长宁区开始试点社区信访代理制度,在社区配备信访代理员,通过走访社区,了解社情民意,将群众意见、建议通过信访渠道反馈给政府有关部门,做到矛盾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福建省莆田市在乡镇(街道)设立信访代理站(信访办),为群众提供信访服务,有效防止群众盲目信访,有效化解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湖北省襄樊市实行三级代理,理村(居)委会代理本村(居)、本乡(街办)能解决的信访事务,乡镇(街办)代理本乡(街办)、县级能解决的信访事项,县级代理本县、市级能解决的信访事项。
10、律师参与模式。律师参与信访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苏省泰州市,该市要求律师全面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组建信访工作法律顾问团,发挥律师谙熟法律、善于调解、形象公正、易被接受的优势,注重全面参与,让律师全面参与接访、法律援助、法律顾问、信访协调工作。律师“信访服务台”被评为泰州首届“十佳”优质服务品牌。福建省永安市、云南省昆明市、海南省文昌县等一些地方较早地把律师导入接访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2002年5月,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正式制定了《聘请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暂行办法》,实行律师每月“逢十坐堂”,轮流接访,为信访群众释疑解惑,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服务,7年来,在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律师参与接访制一直没有间断过。
11、干部锻炼模式。充分利用信访部门社会接触面广、涉及行业部门事项多等综合优势,把信访部门打造成培养锻炼干部的平台,涌现了一批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干部锻炼模式。如江西省局领导班子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提出的“把信访部门打造成锻炼干部的基地”的要求,主动为省委及省委组织部规范和完善选派锻炼制度做好服务工作,具体到选派锻炼工作的推进方面,从过去的每半年10人调整为现在的每年60人,到岗人员中包括14名优秀副厅级后备干部,认真对接,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并经常向组织部门领导和派出单位沟通情况,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
12、信访听证模式。这是一项全新的制度,信访听证种类多样,听证要素主要案情、时间、地点、人员、程序、结论。它主要是运用于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是一种选择性而非强制性的程序,可用可不用,因此受理单位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即使进入了实际操作,邀请人员当中以行政人员居多,容易给上访人造成势均单力薄、孤立无援的心理压力,导致上访人对行政机关不信任。另外由于一些信访听证会要求当场宣布听证结论,有些主持人可能在听证会开始之前就已拟好听证结论,带着框框、定好调子来听证,必然影响听证的客观公正性,难以让人信服。而且各地信访听证侧重点不一,如内蒙古凉城县听证注重准备充分,福建龙岩市新罗区注重结论落实。但无论是制度设计还是实践操作,都还需完善。
13、信访救助模式。为了解决一些特定群体的生活困难,运用经济手段解决信访难题,普遍的做法是建立信访专项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严格界定救助范围,明确使用办法。如安徽省庐江县2008年用60多万专项救助资金,化解疑难信访问题30余件,帮助150多名信访群众解决了实际生活困难。
14、信访特派模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行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单位“特派员”制度,兵团2连和24连年初出现职工无序上访形势,党委安排2名工作能力较强的机关科室领导担任这两个单位的第一书记,协调处理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使这两个单位下半年实现了零上访目标。安徽省阜阳市河东党工委针对信访工作头绪杂、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的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向9个社区派驻“信访稳定特派员”,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负责信访信息搜集汇报和一般问题的调解处理,收到良好效果。江西省进一步创新特派制度,建立信访巡视工作模式,成立省信访巡视工作协调小组,负责部署、组织、协调、落实信访巡视工作,下设办公室和若干信访工作巡视组,组长由信访督查专员担任,在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对信访巡视事项、工作原则、工作方式、情况反馈等明确规定,赋予了巡视组较大的协调权力。
除了以上模式分类外,还有其它分类,如从工作保障来分,可分为预算保障模式,预算经费;重点保障模式,专项基金;应急保障模式,临时增加。从信访问责来分,有纪检监察主导型、联席会议主导型、政法部门主导型等。
二、基层信访工作模式的实践选择
当前各种新模式新做法亮点纷呈,给各地提供多元化样板。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模式来推动本地的基层信访工作,成为目前基层信访工作决策中必须深入思考的现实课题。
(一)从本地情况出发进行模式选择。各地在确定基层信访工作操作模式时,事关信访事业发展,必须慎重稳妥。模式选择最基本的原则是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识上不能盲目上,实践上不能盲动,更不能为求新而求新,采取一些不适合、不符合、不切合当地实际的方法手段,造成“水土不服”,浪费资源,最后无功而返。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只有选择与本地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模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如2005年3月,吉林省充分依托本地信息网终建设资源,全线开通信访网站,由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和运作,并不断对网站结构、内容等进行充实、完善,建立了“领导接访”、“人民建议征集”等专栏,既节省了信仿成本,又减少了来访量。再如哈尔滨市在没有任何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信访学校,主要培训信访老户、信访干部、信访责任单位领导三类人员,实行互动式教学法,搭建心理疏导平台、情感互动平台、协商对话平台,以打开心结,解决问题。
(二)从发展趋势出发进行模式选择。基层信访工作处于最前沿的位臵,这种特殊的体制定位决定了基层模式选择必须运用动态思维,按照社会发展趋势、改革发展趋势和信访发展形势要求推进工作,不能存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也不存在“一招打天下”的情况。比如当前信访载体和平台具有容量大、成本低、传送快、操作简便、时限短的特点,多元化、网络化、综合化、便捷化则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适应这一趋势,产生了很多便捷高效的信访载体,如安徽省在广播电台开通的“信访之声”。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全国信访信息系统,这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强大的平台,是信访工作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也是信访工作理念、手段、方式的一次创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网上转送、交办、督办,减少中间环节和在途时间,强化了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快速处理的能力,并通过事前判重、事后并案的方法,避免部门之间因信息不对称、不通畅而重复办理,有利于全面掌握信访形势,实现对全国、省、市、县四级信访形势的总体研判,并即时监测群体性事件,掌握矛盾对抗程度及演变过程,有利于科学预测未来的信访态势,最终实现“三个转变”,在工作手段上,实现由于手工作业向信息化处理转变;在工作方式上,实现由条块分离、部门单干向共享资源、齐抓共管转变;在工作程序上,实现由层层交办向给责任单位直接交办转变。
(三)从政策要求出发进行模式选择。政策要求也是基层信访工作模式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进行模式创新的激活节点。如2005年1月,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提议,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要求,在全省开展领导干部包案下访解决信访问题活动,成立了包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包案范围、包案方法、结案标准、包案时限,做到了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措施措施,实现了领导包案与集中排查、专项治理、督查督办、贯彻实施《信访条例》相结合。山东省日照市根据政务、村务公开的要求,以“三个推定”(对群众上访做有理推定、引发群众上访原因对干部做有过推定、对解决群众上访问题做有解推定)为工作理念,以“少发生、事解决、法到位、情到位”为工作要求,以“公开承诺、公开村务、公开听证、公开程序”为主要抓手,形成“三位一体”配套联动的信访工作模式。陕西省扶风县结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分别于2000年、2005年两次公开选拔县信访局长,探索出了一套完善而有效的信访干部选拔新机制。
(四)从改革创新出发进行模式选择。当前,创新已成为基层信访工作自觉、主动并极力倡导的重要主题,以改革创新为要求进行模式选择在全国上下已成为共识。如山西省晋中市从2002年开始,基本上是一年一项新制度,一年一个新举措。针对越级上访问题在全市实行信访保证金制度即每年初,各县(市、区)向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缴纳1-2万元信访保证金;针对涉法信访增多的实际,在全市信访接待室设立了“信访法律服务中心”,每天确保1-2名律师坐班接访等。2005年,河北省邢台市开创性地建立了“信访超市”,就是集信访接待、矛盾排调、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和“三农”服务为一体,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制定了管理办法、测评办法、服务导购等,硬件建设做到“八联一有”,软件服务做到“五个一”标准,建立了由106名专职人员、178名兼职人员、2680名村级信访协调员队伍。河北省石家庄市纪委进一步创新干部下访模式,1998年6月建立全国第一支杨建制的“下访工作队”,明确工作队的机构设臵、人员组成、工作任务、工作机制,市工作队为正县级机构,由17名同志组成,各县(市、区)工作队为正科级单位,由5-9名同志组成,分别由同级纪委1名副书记任队长、1名常委任副队长,坚持带案下访、经常巡访、联合下访方式,就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三、基层信访工作模式的创新方向
虽然目前基层信访工作模式众多,但模式创新仍有较大空间,创新活动仍在持续深入。做好当前基层信访工作模式创新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创新观,确立科学的创新思维,才能创造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一)找准创新节点。基层信访工作流程长,节点多,内容多,既包括源头化解、畅通渠道、矛盾排查、领导包案、干部下访、督查督办、思想疏导、人员稳控、责任落实、夯实基层等工作流程,又包括重复访、赴京访和赴京非正常上访等重要内容,其中创新节点也非常丰富。如上海市徐汇区从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入手,不断加快信息化和规范化进程,积极构建“一体化”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了在一个系统内完成网上信访、网上办理、网上查询等一系列信访工作,并设臵了信息定位功能,可将某个时段的信访量的地域分布在GIS上展示、分析和综合,做到“一日受理,一日反馈”,信访业务办理教育大为提高,减少了越级访、重复访。为了提高信访终结的效果和约束力,2006年上海市公示环节入手,创立信访公示制度,以维护公序良俗,维护信访秩序。
(二)整合创新资源。模式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思路,一种设想,一种机制,更是一套具体措施,必须整合资源,全力推进,才能增强创新效果。如湖北省在构建大信访格局方面把重点放在三级联合接访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上,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集中接访,统一运行机制(统一登记,分类接访,综合协调,各负其责,督办落实),统一工作管理(日常管理、工作考勤、业务学习,信访通报,工作调度,综合协调,绩效考核等),并完善信访政务公开机制、排查调处机制、创新示范机制、督办落实机制、信访终结机制、信访问责机制,从而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
(三)明确创新目标。任何一项模式创新,都必须事先设定一个目标体系,围绕这个目标周密部署,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如青岛市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访干部队伍,以创新的精神扎实推进“创学习型机关、建高素质队伍”活动,创造了“信通访和”品牌,该品牌获省级机关党建工作“创新奖”,被评为市级机关名牌,并得到国家信访局充分肯定。哈尔滨动力区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积极创新社区信访工作网络,建立了四级社区信访工作体系,即区信访领导小组,街道信访协调委员会,社区信访接待中心,居民小组信访联络员。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篇3
关键词:信访制度;非法上访;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84-01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一项政治制度,在促进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实行民主监督、密切同党和政府的沟通联系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信访制度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信访总量持续平稳高位运行;非法上访形势严峻,集体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现象得不到根本遏制;“信访不信法”的社会心理严重损害了司法的权威性;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重,为了片面追求政绩打击报复上访者的行为时有发生。
一、目前我国信访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社会利益矛盾突出致使信访总量高位运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在社会转型中逐步暴露出来,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信访问题以反映人民群众的民生诉求为主,主要涉及农村土地征用、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国家信访局受理的信访总量一直持续平稳、高位运行。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前10月全国信访总量达604万件(人)次;2014年全年,国家信访局全年登记疏导接待来访群众14.8万批次、25万人次。自2013年7月国家信访局全面放开网上投诉受理,网上信访总量上升。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信访总量占43.6%。①但是重信重访占信访总量的比重仍然比较大,“保守地估计,全国各地重信重访至少占信访量的三分之一。”[1]
(二)地方政府处理信访问题的方式不当,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重。在我国压力型政治体制领导下,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规定了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信访一票否决制等来解决信访问题、减少信访总量,大多数党政机关都将上访总量作为政绩考核的硬性指标和条件。[4]通过贿赂上级信访部门官员来减少信访登记量的销号行为,更是滋生了政治腐败的温床。有的政府部门对来信来访者反映的问题不问来龙去脉,不经调查取证,一律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进行安抚,以求息事宁人,助长了“缠访”、 “闹访”等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部分职能部门对信访部门转办的信访事项持消极对抗的态度,职能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严重影响了信访办理质量。
二、导致我国信访问题集中的制度缺陷
(一)信访机构庞杂繁多、责重权轻,缺乏解决信访问题的实际能力。“从横向上看,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军队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均设有信访工作部门。从纵向上看,已经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信访机构体系,并进一步延伸到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和社区。”[5]但是,法律并没有赋予信访机构相应的执行权和监督权,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信访工作原则,各级信访机构只能对信访事项转而不办,而且对其承办单位的实际处理意见不能形成有效地监督制约,使得信访机构面临责重权轻的尴尬局面。
(二)信访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人民群众到信访部门反映情况,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相关机构和部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推诿扯皮,该办理的信访案件不按规定期限办结,久拖不办甚至不予办理,把问题推向同级和上级信访部门,不但使原有的信访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还加剧了上访者越级上级、集体上访的态势。少数采取直接或间接手段对上访人进行打击报复的政府工作人员也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直接助长了不良的政治风气,与依法行政有悖,更加剧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信访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才使得政府行政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重生。
三、创新我国信访机制的路径分析
(一)分离信访制度的权利救济功能,维护和确立司法的权威性。要不断强化信访制度的政治参与功能,把权利救济功能从信访制度中分离出去,以确保司法救济和行政救济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高公民的法治思维。通过信访,公民可以对党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对政府以及相关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检举和举报,从而对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促进依法行政的实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社会矛盾,一方面能够缓解信访事件的高发态势,减少信访制度的有效负荷量,另一方面有利于确立法律的权威性,提高司法公信力,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二)落实信访责任追究机制,营造依法有序的信访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信访责任追究制,依法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障信访人的民主权利。加强党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深入了解民情,广泛调查民意,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努力构建负责任的政府。对于群众利益的行为要进行批评、纠正,严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增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惩治党政机关内部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纠正党政机关内部存在的不良风气,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消除社会安全隐患,营造依法有序的信访环境,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注释:
①资料来源于国家信访总局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公开总结大会和工作报告
参考文献:
[1]刘正强.信访的“容量”分析——理解中国信访治理及其限度的一种思路[J].开放时代,2014,(1).
[2]吴超,刘二伟.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理论制度创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8).
[3]于建嵘.中国信访制度批判[J].中国改革,2005,(2).
[4]于建嵘.警惕信访制度进一步异化[J].焦点,2009,(5) .
[5]钟开斌.越级上访:特点、成因及治理[J].理论探讨,2012,(1) .
信访工作模式的创新性探索思考 篇4
一、目前我国信访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访制度存在机制体制的问题, 尽管不少地方在信访工作模式上有所创新, 但也存在如下不完善之处:
(1) 领导意志色彩浓厚。无论是市长专线、大接访, 都是通过领导的意志来解决问题, 使群众形成一种只唯上、只唯访, 而导致了很多信访群众不信任基层干部, 很多信访问题在基层得不到解决。又如凡是市长接听电话的案件, 都能得到100%解决, 而不是市长接听的, 真正解决问题的相对少。
(2) 有些模式代表性不强。如信访代理制 (信访代理制就是基层党政机关、职能部门在群众信访问题上变“群众上访”为信访“代理员代理上访”, 积极疏导群众的信访活动, 降低信访成本, 解决群众不会访、无序访和走弯路的问题而进行尝试中的一种制度。) , 相对距离省市政府机关的区、县, 则很难推开。一方面是很多信访群众信已不信人, 认为自己的事自己才能说得清楚;另一方面是信访的群众往往比较有时间, 而不用怕耽误工作, 还有些群众就是专门来找政府部门论理的, 甚至有些群众只是来闹访。因此, 我们在征求有些老城区群众的意见时很多人表示不接受这种方式。
(3) 考核手段欠缺。如网上信访, 很多群众反映尽管已经发了很多邮件, 但问题依旧, 问很多职能部门, 也石沉大海, 很多政府特别是基层部门没有很好的考核手段来监督网上信访的成效。也有的政府领导对网络缺乏认识, 认为这个手段不可控制而存在排斥心理, 从而对网上信访不重视。如某市某区领导, 一谈到网络问题言必谈如洪水猛兽, 没有真正听到他对网上信访的看法, 但从他的言谈中也可见他对现代科技手段的排斥。因此, 考核方面一是要领导真正重视;二是要有制度约束;三是不断提高现代化办公水平, 免得职工出现技术性的差错。比如操作上把信函删除、误转等。
二。新形势下信访工作模式的创新性思路
1、创新理念, 树立信访工作新地位
(一) 信访工作模式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良好的信访工作模式可以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切实畅通诉求渠道, 可以不断增强社会民主意识, 使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尊重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 就是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不断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过程。良好信访工作模式的建立, 对于及时妥善处理好各个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对于重视和照顾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促进社会更加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信访工作模式有助于增进社会诚信友爱。切实优化信访工作模式, 加强民众监督, 有助于强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责任意识和诚信作用。同时, 健全完善社会职能管理部门与民众两者之间的沟通机制和信任机制, 教育、引导其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也有助于强化百姓诚信意识, 形成诚信、有序的诉求氛围。良好的信访工作模式有利于维护民众合法权益、激发社会活力。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必须充分发挥民众的首创精神, 必须尊重民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建议权。
(二) 要优化信访工作模式, 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信访观, 坚持树立“三个观点"。
一是要正确对待信访民众和信访活动。信访人是国家的公民, 信访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信访行为则是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方式提出诉求的合法活动。正确对待信访民众和信访活动,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把为了民众、方便民众、服务民众贯穿信访工作的全过程, 做到善待信访人、乐办信访事, 防止把信访群众视作“刁民’’, 严禁对群众依法有序的信访活动进行限制和干涉, 杜绝侵害群众正当信访权利的行为, 确保民意、民情、民智的顺畅上达。二是要明确解决民众诉求的主要责任在各级党政机关。三强调教育引导民众依法有序信访是我们的职责。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 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交织, 这种活跃性甚至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无序性。 (1) 对此, 各级各部门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指导民众依法维权、理性表达诉求的责任。要切实明确有关职能部门的责任, 既要防止对信访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不愿管、不敢管、不善管、不真管的现象, 又要防止简单粗野的方式处理民众信访活动。要制定完善工作预案, 防止无序信访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要加强对极少数无理取闹信访人的政策法制教育, 转化其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 引导其依法、有序地表达意愿。
2、创新体制, 建立信访工作新网络
目前, 全国在市 (地级) 级层面体制是较顺的, 都建立了市一级局的信访局, 成立了市一级局的信访局, 由市委副秘书长兼局长, 但在区、街、社区 (村) 级方面, 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由于基层事务较繁杂, 信访、应急等急、重、难的事都需要总体协调, 因此, 区应成立“三合一"信访工作体制。如广州市为例, 区信访局应由副处级升为正处级, 由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信访局长, 与区应急指挥中心、区委 (政府) 总值班室合署办公, 三块牌子, 一套马。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整合了资源, 实现了办信、接访、受理电话投诉一条龙, 使社会矛盾从产生、发展、乃至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都由一个部门跟踪、协调、处置, 避免了多头扯皮。二是延长了手臂, 区信访局实行24小时、365天全天候值班, 全天候接待、处理来访和投诉, 渠道更畅通, 民众更加方便。三是提高信访的权威, 区信访局称为全局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指挥、协调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平台, 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3、创新机制, 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
(一) 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在处理信访问题过程中, 可以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专业技术部门、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 鼓励和扶持各类政府背景的社会组织逐渐介入到信访代理领域。同时必须鼓励和扶持各类非政府背景的社会组织逐渐介入到信访代理领域, 让它们承担起原本就不需要政府过多接入的社会领域中的社会责任, 如社会义务工作者对各类信访人群的义务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和社会关怀等, 以期形成现代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社会基础。如为解决如地铁沿线业主担心居住环境受影响的问题, 举行环评问题专家、律师释疑会、业主对话会, 专家、律师“中性”的角色和“专业”的解释, 增加说服力。
(二) 建立科学分流机制。
信访部门不能大包大揽、包打天下, 应当有所为, 有所不为。对于民事、经济纠纷, 引导当事人转入司法领域, 并积极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将法律援助与法律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动员有社会责任感的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 为政府信访机构积极提供法律意见, 义务为信访民众解答涉法问题, 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针对困难人群, 应完善法律援助工作, 加强法制宣传, 正确引导人们通过正式的诉讼渠道解决问题。将大量社会矛盾引导至正常的诉讼渠道, 该打官司的打官司, 该仲裁的仲裁, 使老百姓信任信访, 更信任法律。如贵阳市2003年建立的“人大信访法律咨询日"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在信访工作中引入法律服务机制, 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依法去规范和治理信访制度。
(三) 建立关口前移机制。
社区干部是“大信访"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许多社会矛盾往往是社区干部先知道、先接待、先处理。能不能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解决得好, 人的因素第一, 基层干部的素质第一。为此, 必须开展社区干部“素质培养工程”, 开展基层干部培训。同时, 建议实施机关科级干部与社区工作站站长替代和置换战略四, 每年选派年轻的区直机关干部到社区工作站任站长, 让社区工作站长脱产到高校集中学习或到区直机关“跟班锻炼”。
4、创新方法, 强化信访部门力量
(一) 要夯实基层信访工作力量。
针对信访机构和信访人员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必须严格规范其行为, 对信访机构而言, 必须改变用非法治的手段处理信访事项的做法, 对基层政权而言必须杜绝不负责任的敷衍、推诿、塞责。对信访人员而言必须理性、合法、有序、有度地表达意愿。基层是信访案件的源头, 也是解决信访问题的最终落脚点, 有80%以上的问题可以在基层得到解决, 做好信访案件的源头控制,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重复性信访和越级信访。
同时要建立合理的考评方法, 基层信访工作做得怎么样, 要用“四早”、“四不出’’的标准来衡量。即: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农村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乡镇, 城市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社区, 企事业单位发生的问题解决不出单位, 系统内出现的问题解决不出系统, 以此作为检验基层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是否有成效的重要依据。
(二) 坚持加强信访部门建设。
首先, 要提高信访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信访机构必须选拔一大批懂法律法规、善于管理与协调的人才充实到信访干部队伍中, 培养一支业务精干、作风正派、廉洁高效的信访公务员队伍, 增强政府在处理突发、偶发、大型信访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大力改善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与民众的沟通状况, 信访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毫无疑问是以队伍建设为核心, 但同时也要关注影响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 特别是制度环境。信访工作实践证明, 建设一支专业化信访工作队伍的目标应是一个涵盖工作队伍、职能定位、考核激励的综合目标。其次, 要形成内行敬业的信访工作队伍。信访干部的内行体现在必须熟练掌握《信访条例》, 成为熟悉条例的专家、遵守条例的模范、执行条例的表率、解释条例的权威;必须能够规范地从事信访业务, 能够高效处理合理信访诉求、善于处理无理信访事项、稳妥处理激烈信访行为、果断处理违法信访事件;必须胜任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能够从信访活动中科学分析、判断、预测信访形势及其发展趋势, 必须有效开展思想工作, 结合信访事项, 不仅要善于做信访人的思想工作, 及时理顺信访人的情绪, 有时还要善于做有权处理信访事项单位领导者的思想工作, 取得共识, 使信访事项的解决落到实处;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 能够深入研究信访活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 积极探索信访工作的规律, 从理论上回答好信访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信访干部的敬业体现在必须对民众高度负责, 必须具备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善于用民众的“语言"、民众的“思维’’、民众的“方式"去做信访工作, 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烦, 做到接待时热心、倾听时耐心、解决问题时诚心, 树立信访干部可亲、可近、可信、可靠的良好形象;必须淡薄名利, 体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必须充满职业荣誉, 能够感受作为信访工作者所受到的社会承认和尊重, 将自身职业发展与信访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 要加快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访信息系统, 实现资源共享, 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 强化信访工作责任主体的责任;有利于信访提出诉求, 减轻信访人的负担;有助于各部门信访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增加信访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提供便利;有利于节约行政成本, 弥补信访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 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责任, 加大投入, 统筹兼顾, 按时保质完成建设任务, 确保实现互联互通。
(三) 疏通出口, 力促“事要解决”。
当前, 民众诉求的根本动因是寻求问题的解决。首先, 要从思想上下决心。有理的用有理的办法, 无理的有无理的办法, 违法的有违法的办法。其次, 要坚持“四个要点"。即要坚持立党为公的原则。对群众要有真感情, 对群众诉求要下苦功夫, 这是解决群众诉求的前提。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当前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在解决群众重大突出问题时, 既要积极进取、尽力而为, 又要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不能脱离政府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
5、创新手段, 赋予信访部门新职权
(一) 完善信访部门权责。
长期以来, 信访部门责任大权利小的局面一直未得到改观, 常常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信访当事人对信访部门解决信访诉求充满期待, 另一方面信访部门权威不足, 缺少推动解决问题的手段、条件等。信访机构权力有限是导致信访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而要解决信访洪峰问题, 就得强化信访部门的权力。针对这一问题, 有必要研究制定加强部门信访工作的政策措施, 切实加强对部门信访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对信访量大的部门要求设立专门的信访工作机构, 配齐配强工作力量, 做到有分管信访工作领导、有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有固定接待场所、有规范工作制度、有专项工作经费。
(二) 赋予信访部门“倒查权"。
除了支持信访部门督办、报告、建议权以外, 还应赋予信访部门“倒查"的职权。“倒查”重点查“两个为什么”, “五个有没有”, 即事件为什么发生事态为什么升级;矛盾和隐患在事前排查阶段有没有发现, 排查出的矛盾和有关情况有没有向上级报告, 在酝酿形成阶段有没有采取预防和化解措施, 事件发生后有关负责人有没有到场做工作, 应当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如增城镇征地造成农民多次到省、市集体上访, 在倒查中, 发现城镇一名副镇长负有直接责任, 后由司法机关介入, 查清了整个案件的情况相关责任人受到应有的处理。对于无理取闹、非法滋事的, 在倒查中, 只要证据充足, 我们就应坚决依法处理, “秋后算帐"。如2009年中旬, 杨某、候某组织上千名军转干部到省政府闹访要倒查中我们发现杨某、候某等人故意夸大事实、煸动闹事后由政法、公安、信访等部门负责人, 对他们进行训诫, 全程录像。最终, 杨某、候某承认了错误, 并保证再不参与煽动闹事。
三、结束语
信访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特有形式之一, 是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是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信访体制能发挥政策“调节器"的作用。通过信访工作, 政府可以了解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 检验政策的实际效果有利于调整和完善政策。
信访模式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强化其功能、规范其制度, 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成为科学合理的制度。信访工作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是我国政治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让信访制度重新回归到其民意表达的功能中, 将信访部门变“中转站”变为“监督站", 切实提高政府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
目前社会矛盾凸显除了社会发展阶段这个原因之外, 当数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侵害, 而种种侵害行为的发生有制度缺失的原因, 更在于监督的苍白无力。改革信访工作模式, 广集民意的信访部门如果具有强有力的实质性的监督权, 对于督促政府科学执政、依法行政, 对于督办民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必将大有裨益。
摘要:我国信访制度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 是实现和维护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形式。信访部门正是通过与民众面对面的交流, 使社会的不满情绪得以排遣, 从而减轻政治系统核心所面临的压力, 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然而目前我国信访工作却因体制的诸多问题而难以实现上通下达。本文在系统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及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当今国情下, 信访工作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以创新理念为内核, 结合一些地区的实践经验, 系统地提出了笔者对于当今信访工作模式改革的新模式、新路子的创新性探索。
关键词:信访工作,渠道畅通,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金国华、汤啸天主编:《信访制度改革研究》, 北京:法律出社, 2007年。
[2]李宏勃:《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民信访》, 北京:清华大学版社, 2007年。
[3]梁川主编:《信访学概论》,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年
[4][美]亨庭顿.纳尔逊:《难以抉择一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年。
创新信访管理模式 篇5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社会管理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新局面。国家信访局在山东临沂召开的“全国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主要精神是通过调整体制机制,用建立群众工作部等方式创新社会管理,统揽和提高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中的作用。这些精神为新时期信访工作指引了方向,结合贵阳市信访工作实际,现就信访部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创新社会管理,信访工作要在体制上、机制上有新突破。随着“十二五”规划全面启动,贵阳市黔中经济发动机,全省经济火车头的地位更加突出,信访部门的社会管理任务也更加艰巨,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建立市委群众工作委员会,突显群众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
民意需要“出口”,党委政府体察民情也需要途径,要在贵阳市大胆地落实和建立群众工作委员会,由市委副书记任群众工作委员会书记,并将群众工作委员会纳入党委序列,行政级别与市委政法委相同。群众工作部下设接待调处中心、信访督查办公 1
室、信访突发事件处置办公室、排查救助及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人民调解委员会、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等办事机构,各中心(室、委)行政级别为副县级。通过健全体制,将信访、维稳、综治部门有机结合,突显群众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使民意更加畅通。
(二)完善工作架构,实现群众工作四级联动。
在市级群众工作部的基础上,完善工作架构,建立市、区(县、市)、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四级群众工作网。在区(县、市)级建立群众工作部,组织领导和机构与市级相同,相应设立调处中心;在乡镇(街道办事处)级设立信访维稳综治站;在村(社区)设立信访维稳综治组。
(三)搭建平台,整合力量。
修建信访综合大楼,做为群众工作委员会办公地点。同时在信访综合大楼设立贵阳市信访群众接待大厅(简称信访大厅),信访大厅隶属群众工作委员会,主要功能是接待调处,把人民群众诉求的中转站变为解决问题的终点站。信访大厅内开辟分类窗口,囊括公安、法院、民政、劳动、规划、房产、教育、城管、卫生等主要涉访部门,集中调处矛盾所必需的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司法裁决、法律援助等职能,“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问题”。整合力量,让信访职能由虚变实,体现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权威,使信访部门由单纯转办、交办和协调,变为组织力量把信访难题一个骨头一个骨头地啃掉。实现“六有”,即指挥有力度,调处有效率,基层有网络,处置有良策,预防有效果,资金有来源。
(四)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要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主,以人民调解、社会力量调解为有效补充,积极推行建立群众信访网格管理,形成以市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以基层组织和高校、企事业单位、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补充的“横到边、纵到底”的人民调解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实现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目的。
二、创新社会管理,信访工作要在观念上有新突破。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管理和服务是社会管理的集中体现,不可能割裂开来,要更新观念,明确对象,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效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思想上尊重群众,充分体现信访部门密切联系群众,为民排忧解难的作用。
(二)从群众立场出发,把群众观念寓于信访工作中。信访工作的职能决定了其在社会管理中担当的责任,即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缓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台”。要把群众观念寓于其中,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疾苦,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把解决群众疾苦寓于各项工作中。
信访部门要积极落实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 3
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突出“事要解决”,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有效缓解社会矛盾,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幸福指数。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四)换位思考,调解优先,调判结合。
把群众来信来访当作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来做,对单纯依靠政策、法律和行政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信访部门应采用生活救济、就业帮扶、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办法,做到调解优先,调判结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温暖人的过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三、创新社会管理,信访工作要在工作方式上有新突破。在贵阳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中,信访部门必须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体现作为,不断破解社会管理难题。
(一)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感,调动参与化解社会矛盾。
今年年初,在市委李军书记的倡导下,由市委统战部牵头带领信访部门大胆尝试用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经验。用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最佳诠释,完全符合胡锦涛总书记有关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明确社会责任的讲话精髓,为促进贵阳市社会和谐稳定开辟了新的渠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人民群众在一种形式上的集合,依靠和尊重这些组织,发挥他们的力量,事实上是完全行得通的,是直接而有效 4 的。信访部门要不断总结经验,在用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这一途径上,研究明确化解的对象、条件、方法、程序等,形成完整模式,率先在全国打响,创造信访工作的“贵阳经验”。
(二)优化手段,发挥科技力量作用,多角度了解群众疾苦。探索开通“12345”便民服务电话,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12345”是经国务院领导批示,在全国统一启用的政府热线专用号码,基于大型计算机应用系统,包括12345指挥中心、其他为民服务热线指挥分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分布式数据库和信息收受、报批、传递、处理、督办、反馈、统计、通报等功能。努力营造“12345,有事找政府”的良好氛围,提升政府公信力,形成“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落实”的“三个一”运作模式。继续用好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和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以及市长专线电话、邮政绿色通道、网上信箱等载体,着力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同时加强网上舆论引导。
(三)加强社会矛盾研判,提高办案质量,减少重复访,避免信转访,遏制集访转非访。
继续实行和规范全市信访局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热点问题专题研究,收集各地信息,深入分析研判,发挥好后台指挥的作用,实现群众工作研究部署常态化。重复访、信转访、集访转非访,是信访量居高不下的主要表现。为着力扭转这一现象,要实行案件会诊制度,对信访疑难案件反复研究,找准病灶,对症下药。减少单打独斗,学会集中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力量解决信访难题,同时尽可能地瓦解分化非访群体,在必要时借助司法力量依法处置。
(四)以息诉罢访为目标,体现人文关怀,合理救助。推出终结信访事项公开评议办法,以“答辩会”的形式,请信访群众与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专业人士一起,当面阐清理由,让其过程和结果在新闻媒体上公开。这一做法可以检验办案过程中是否存在瑕疵和缺失,有效保护信访人的合法利益,同时,也可以让一些人心服口服地息访。发挥信访救助的作用,加大对无政策支撑或“三跨三分离”案件的救助力度,按照《贵阳市信访救助金管理办法》要求,最大限度地解决信访疑难案件,让信访人彻底息诉罢访。
(五)加强源头预防,强调矛盾排查通报。
源头治理是治本之举。突出抓好源头预防这个重点,可以在社会管理和化解不和谐因素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针对当前贵阳市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土地征收、拆迁安置、社会保障、涉法涉诉、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村务管理等社会问题,信访部门应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矛盾排查制度。定期对初信初访进行集中清理交办,避免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定期对重信重访和重点积案进行梳理分析,查找原因,限时督办。实行村(社区)每天一排查,乡镇(街道办事处)、部门每周一排查,市、区(县、市)每月一汇总分析通报。
(六)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充分体现信访办理能力。
信访部门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从集体访、越级访、非正常访入手,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实施专项清理,打好歼灭战。每年形成一个案件办理年,突出整治一类问 6
题,加大交督办力度,力争做到交办一件化解一件,消除案件扎堆的压力。合理运用案件督办和责任追究两把“尚方宝剑”,敢于碰硬,敢于较真,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体现信访部门的作为。
四、创新社会管理,信访工作要在夯实基层基础上有新突破。
(一)重心下沉,关口前移。
继续推行领导接访、领导包案、一岗双责、干部下访等制度,找准方法,把解决问题的力量和重心放在基层,根植于人民群众,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实现服务、管理和阵地的“三个前移”。
(二)健全组织,夯实基础。
在乡镇(街道办事处)信访维稳综治站和村(社区)信访维稳综治组,设立人民调解员、民意代理员、社情观察员等岗位,实现“事有人做,问题有人解决,信息有人报送”。
(三)保证对基层群众工作的投入。
坚持把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放在信访工作一线,坚持群工部门经费和办公场所优先保障,真正做到“三个保证”,即组织保证,人力保证,经费保证。
(四)发挥公众参与的力量。
信访部门要运用群众工作这一重要法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民间的、“草根”的智慧汇聚起来,在“和事老”、“夜话会”、“楼道长”等“土”方法中汲取养分。提倡建立“平安协会”,从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楼院、责任区做起,发挥群众的自觉性,用群众管群众、用群众带群众、用群众帮群众,构建基层工作全网格局。
(五)发挥基层信息力量作用。
信息掌控是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面控制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挥社情观察员的作用,把信息触角放在一线,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信息灵,保证能在第一时间上报信息预警,竖起“顺风耳”,不放“马后炮”。实行信息备档考查,对重点人员和群体及时建档,打牢信息基础。
五、创新社会管理,信访工作要在激励机制上有新突破。
(一)市委群众工作委员会要努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同时,应坚决落实群众工作考核奖惩和问责制度,将信访指标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体系。
(二)在群工部门内组织开展“解民困、化民怨、聚民心、汇民智”活动,增强宗旨意识,提升服务群众的自觉性。
(三)以“信访大家庭”为调解载体,感受角色互换,学会换位思考,站稳群众立场,从实际出发,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四)实行信息掌控摸排奖励,给予经费保障。
(五)加大干部培养力度,激发工作活力。同时继续加强优秀干部到信访岗位锻炼,注入新鲜力量。
当前,社会的主流是思安求稳的,人民群众是相信党和政府的,是期盼社会和谐的。因此,群众工作委员会的建立一定会大有作为。
创新信访管理模式 篇6
关键词:信访;司法;理念
部分信访人曲解上访,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对本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在基层解决的问题,信访人坚持认为只有上访才能得到重视,上访单位的级别越高,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有的上访人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态,认为只有把事情闹大,才会引起关注,才会引起重视;有的甚至越级进京上访,以此为要挟,企图达到目的(最高赔偿),造成上访很多、息访很难,劝返很难,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
下面笔者从信访人心理角度简要分析“信访不信法”的原因:
一、从信访人心理角度分析“信访不信法”原因
信访人“信访不信法”,除了司法公信力缺失,信访部门作风不实外,更主要的是信访人本身法制观念淡薄、自身心理原因造成的。一是上访人紧紧抓住了稳定压倒一切、地方政府愿意化钱买平安的心态。因为稳定是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级政府都把稳定做为头等大事来抓,以稳定压倒一切。因此,信访人认为通过信访“闹事”施压的方式比诉讼更为有效稳,只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信访”政府就要安抚的心态。二是上访人希望通过上级领导来解决问题的心态。认为通过上级领导重视的办法比诉讼更为有效。所以上访人不惜任何代价,采取越级访、进京访等方式,抱着通过高层领导的施压来解决问题的心态。三是抱着投机心理。有的信访人明知所反映的问题于情于法都说不通,在通过诸如劳动仲裁、法院判决等都败诉后转入上访渠道,寄希望于通过“闹”、“缠”、“进京访”等方式获取实际利益。四是有的信访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对司法机关作出的判决,只要不符合个人预期目的,就不断上访,息诉息访很难。
二、创新工作理念妥善应对涉法涉诉纠纷
对于涉法涉诉信访纠纷,如果以信访事项“涉法涉诉”而置之不理或一概拒绝受理,会更加造成信访工作人员同信访人的对立,把矛盾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面对这类信访,信访工作人员首先要坚持“群众路线”的方针政策,创新理念,把握好信访工作定位,循循善诱引导信访人按照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一)深刻认识“信访”意义,创新理念做好群众工作
信访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体现了公民的请愿权利,这项权利是公民政治权利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利。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信访问题回避不了,所以对待信访纠纷要坚持举轻若重、积极主动去抓,把没事当成有事来对待,在有事时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对待,把容易的事当成难事来对待,也就是说信访无小事,因为信访本身就是群众的基本诉求。二是要深化“信访是群众对党和政府信任”的认识,将信访当成是社会责任的一个标准,要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去看待,善待上访人。
(二)深化对信访工作职责的认识,尽职履责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访形势的需要,信访工作的内容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信访工作不再仅仅是信访部门的来信来访的中转,更多的需要信访部门协调、督办、交办,协调各部门采取民主协商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方式一起深入排查,实地化解,带案下访。信访部门,不再是单纯的办理,而是协助领导指挥、协调、督促各部门汇集力量解决社会突出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对于信访工作者来说,也不再是坐在办公室等待来信来访,而是要走到基层、走到现场、走进群众、走到一线去面对面开展工作。因此,信访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与群众工作产生了更多的重叠和交叉,处置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已发生的、已反映的、已爆发的或是已激化的状态了,而是更多的要转移到从源头、从萌芽状态,从基层就开始预防和化解,甚至包括已经处置过的后续稳控工作。
三、创新方式方法处置信访矛盾纠纷
(一)提倡小题大做
对于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容易被遗漏的小环节,务必要小题大做,避免小事拖大,矛盾激化。领导班子成员应该经常做到下基层,听民声,经常接访查民情,了解民意,排民忧,定期过问信访工作,办理信访案件。
(二)力求排查到位
排查不稳定因素是抓好信访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情况早掌握、措施早制定、工作早介入。只有通过不断排查,才能不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一是要做到排查全方位、多角度、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要重点做到从管、查、审批等方面扎扎实实的做好。二是要建立信息员队伍。建立信访信息员队伍和网络,把引发不稳定的苗头性信息及时反馈,减少疏漏。三是排查工作要制度化。层层明确责任,把不稳定因素做到排细,排除,早作处理不留隐患。
(三)立足利为民谋
信访工作人员一定要换位思考,站在信访人角度去看待问题,切身感受、切身体验是否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如果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哪怕就是1%的希望也要以100%的努力去帮助解决。要善待上访人员,这也关系到信访工作人员的形象,关系到信访工作的开展。在处理信访纠纷时要力求不损害弱势群体利益,不与弱势群体争利。
(四)善于教育引导
对于上访人行为极端的,要打消上访者的趋上心理,教育引导说服就地解决,让上访者了解信访条例是解决信访问题的法律工具,让信访人依法有序逐级上访。另外,要打消信访人以访获利这种思想,让他意识到只有通过合法渠道争取合法权益。要引导说服信访人违法上访不但不能获利,而且容易滑向犯罪的道路。对涉法涉诉信访纠纷,要向信访人讲明国家的法律政策,让信访人依法向有权受理的单位反映问题。
创新信访管理模式 篇7
关键词:高校信访,依法治校,机制创新,原则,策略
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而高校师生文化素质较高, 属于年轻人相对集中的群体, 对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高, 网络普及率和新兴交流平台使用率高, 对于信访问题如不及时妥善处理, 易产生“放大”效应, 不但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 还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 创新高校信访工作机制, 积极预防和化解信访问题, 是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信访工作的特点和意义
高校信访问题不外乎下面几类:一是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 如工资、住房、医疗、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课程选修、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等;二是因高校更名合校、新校区建设等而出现的一些有关体制、学校管理的问题;三是一些意外事故导致突发事件而引发的信访问题等。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 信访对象范围扩大, 信访问题呈现复杂化。早期, 高校信访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学校师生, 信访问题相对单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 学校与社会各界联系紧密、交往频繁, 信访人员的范围已不仅限于在校师生, 问题的来源也不仅仅局限于高校内部, 而呈现扩大化、复杂化的趋向。
(二) 信访形式和渠道多样化。过去, 信访人主要是通过书信和走访的形式来表达信访诉求。如今,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普及, 多数信访人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现代通讯手段来反映问题, 还有信访者通过便捷的校园网络论坛、留言板、微信、微博来反映心声, 网上信访已成为当今信访工作的一个新特征。
(三) 信访事项上行性突出, 前瞻性不足。很多信访人员认为通过信访能够解决正常途径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信访过程中找的领导级别越高就越能解决问题, 导致越级上访的现象比较严重, 信访事项上行性突出。另外, 目前高校信访工作多数是被动型的, 即通过信访反映的问题来查找原因, 进而做好整改和解释工作, 不重视信访事项的前期预测, 对易引发信访事项的特殊时期和关系师生利益的热点问题前瞻性不足。
要创新工作机制, 首先就要针对高校信访问题的特点, 分析并解决以下问题:高校信访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当前形势下, 应对高校信访问题的机制和措施是否合理?高校信访问题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来解决是否只是治标不治本?高校信访工作应该何去何从?所以,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切实把以维护师生权益作为出发点,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信访工作的规律、途径和方法, 建立符合高校发展实际的信访工作机制, 重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使得高校信访工作机制能够跟得上高校快速发展的步伐, 既是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依托, 也是完善高校管理体制, 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工作, 对推进高校健康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信访工作机制创新原则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宪法确立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管理涉及层面多, 且内容更加具体。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理论在推进教育法制建设、深化教育事业改革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是贯彻执行党和政府依法治国方针, 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的重要举措。因此, 建立符合高校发展实际的信访工作机制, 必须坚持依法治校, 即要在理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 落实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 实现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各项事务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首先, 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 是教育法制和教育民主的必然要求。信访工作作为学校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和法治是其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在信访工作中, 要依据法律和政策正确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 要尊重群众反映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民主权利, 同时, 要引导群众正确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依法进行信访活动, 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自觉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秩序。
其次, 依法治校是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 正确处理信访问题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增强师生法律意识, 在依法依规正确处理信访问题的同时, 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政策、规定, 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和疏导工作, 增强信访人员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自觉接受和配合做好学校信访工作。
最后, 依法治校是培育法制文化, 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 是否具有现代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指标, 因此, 要把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青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高校法制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增强师生员工的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 切实从源头上避免可能出现的矛盾和纠纷, 提高信访工作的事前防范能力。
三、高校信访工作机制创新策略
(一) 创新信访管理模式, 加强协调能力。机构与人员建设是高校信访工作的基础, 目前各高校基本都设置了挂靠学校办公室的信访工作管理机构并配备了专职人员, 但与政府机构的信访部门相比, 高校信访机构无论从机制建设、人员培训和工作实践方面均显得相对薄弱。因此, 除了设置校级信访机构外, 还应成立院系级信访工作机构, 建立各二级单位、教师与学生组成的信访信息员队伍。深入师生中间的信访信息员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信访隐患, 及时上报并积极处置, 预防信访扩大的效果明显。通过成立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和完备信访信息员队伍, 基本构成“动静结合、多元互动”和“网格化、多触点”的保障学校安全稳定的信访工作管理网络, 可以确保信访信息及应急处置部署在网络中及时传递, 增强整体协调能力, 提高信访处置效率。
(二) 创新信访处理方式, 邀请多方力量介入调解。目前, 高校处理信访事项的人员主要是信访部门的工作人员, 这使得当信访人对办理结果不满时, 往往把责任归咎于学校和相关工作人员, 导致学校信访工作较为被动。成立群众意见答复处理委员会和法律事务室, 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律师、知名教授、心理问题专家、教学督导员、优秀学生代表等, 介入信访事项的调查和处理过程中, 既可以增加调查结果的科学性, 又能够多角度审视信访问题, 从而更加客观和公正的解决信访问题, 这样可以减少信访人的不满情绪, 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增强信访人的认同感。
(三) 进行风险评估, 做好后续调处工作。对重大信访事项和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的信访事项, 要充分做好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 详细掌握第一手资料, 做好信访事项的风险评估。能够通过法定途径处理的, 应当向信访人详细说明, 并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劝导工作, 引导信访人通过法定途径按程序处理, 不作为信访事项受理;对不能通过法定途径处理并且符合《信访条例》规定的投诉请求, 作为信访事项, 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及时进行答复, 把问题解决到位, 并做好后续调处工作, 避免因解决不及时和不到位造成重复信访或越级上访, 提高解决信访问题的时效性, 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四) 构建信访公开机制, 提高信访工作透明度。和谐校园是建立在问题能够被有效化解的基础之上。因此, 对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 特别是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 可举行听证会或通过预约面谈的方式, 让与信访事项有关或感兴趣的人员参与到信访事项处理过程, 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举行信访事项处理情况通报会, 做到政策解读和信息反馈公开化, 从而增加信访处理过程的透明度。
四、结语
严把“五关”强化信访管理 篇8
强素质优服务创建人民满意窗口
大东区地税局把握创建人民满意窗口活动的契机,通过民主评议征求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征管工作的指导性,实现征管能力、执法水平、纳税服务、队伍建设、作风形象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上来。学习掌握行政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税收制度规定以及财务业务知识。二是查找自身不足,积极整改,使开展创建活动的动力充足。通过自己主动查找、座谈会帮助查找等形式引导全所干部职工查找自身在工作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每位干部职工根据自身情况写出自查报告;通过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开门纳谏,广泛收集纳税人意见和建议,诚恳接受纳税人监督,切实把问题查清,把根源找准。三是强化辅导,服务纳税,开展特色鲜明的创建活动。将纳税辅导工作定位为三层辅导,即事前纳税辅导、事中纳税辅导和事后纳税辅导。融洽征纳关系,及时纠正纳税人涉税违法行为,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推行廉政反馈卡制度效果显著
残联信访档案管理之我见 篇9
一、明确信访档案的作用
首先, 信访档案是正确处理信访问题的基本依据。残联信访档案真实记录了残疾人以及其他群众来信来访的时间、地点、矛盾或纠纷发生的经过、关联人物、申诉意见和要求、原来的处理经过以及相关部门的答复意见、复查复核资料、结案报告等重要资料, 为残联部门依法解决信访问题提供了真实、客观的依据。其次, 信访档案是领导决策和部署残联工作的重要参考。残联信访档案完整记录了不同时期、问题发生的缘由、重大政策执行情况以及残疾人信访活动的变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以及化解残疾人信访问题的全过程。完备、清晰的信访档案, 可以帮助各级残联领导真实地把握信访问题的实质和全貌, 研究和制定有效对策, 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再次, 信访档案是考核和评价信访工作的重要媒介。残联信访档案是一地区历年来残联信访工作开展的情况和数据, 以有效实施综合考评。最后, 残联信访档案是残联信访宣传和研究的重要素材。信访档案记载着大量而真实的信访案例, 为信访工作的研究与探讨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或依据。
总之, 残联信访档案是提升残疾人信访工作管理水平的一项根本性的基础工作。在促进各级残联工作正常运转以及现代化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残联信访部门必须高度认识做好残疾人信访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切实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使信访档案工作能够更好地为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维护残疾人合法利益、共同营造和谐社会服务。
二、强化残联信访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首先, 保证原始信访资料记录的准确和资料完备, 切实做好信访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收集好必要的、齐备的资料, 是建立并利用档案的先决条件。要坚持“实施逐级上访, 归口办理, 谁主管认负责”的信访办案原则, 尽力收集各类信访材料和调查材料, 包括分散落到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及个人手里有价值的材料, 做到及时收集、系统收集、准确收集, 确保残联信访归档材料的完整性。其次, 把好档案整理关口。一是科学整理。要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客观性, 切忌主观随意性。要特别注意主要资料的连贯性以及当事人提出问题的证据和诉求。二要尊重历史。一般不要轻易重新拆卷整理相关资料, 以免失实失真、费工费力。三要建立和完善整理规则, 尽可能地做到按年度、按材料性质、按保管期限分开, 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和利用。
三、做好残联信访档案的归档立卷工作
信访档案, 一般分案件档案和文书档案两大类。案件档案即残联信访部门对一件信访问题从接待、调查、核实、处理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归档案卷;文书档案则是残联信访部门在工作中自身形成的和上级下发的业务性文件和资料等各种文书材料的归档卷宗。归档有两种形式:一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通过收集、整理等环节, 按每件信访事项受理的编号顺序, 用专门的档案装具 (盒、柜) 存放, 变成特定的纸质载体或其他类似的载体。每件信访档案材料的排列次序一般列为:领导批示、请示、处理单、调查报告、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材料、原始信访件、信封及相关的证据资料。二是对数字信访档案归档, 就是对以光盘、硬盘或其他新型介质为载体的信访档案进行归档, 将其进行分类、整理, 并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三套, 一套封存保管, 一套异地保管, 一套提供利用。电子公文形成单位必须将具有永久和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公文, 制成纸质公文电子公文的存储载体一同归档, 并使两者建立互联、互证, 在数字信访档案与传统信访档案之间, 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按照年度、类目进行打压缩包, 拷贝至新型介质上, 并贴上标签存档。通过建立数字信访档案, 既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又可以减少借阅过程中对纸质档案的人为磨损, 达到保护档案原件的目的。
四、加快残联信访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要加强电子文件管理。各级残联信访部门要将已经形成的电子文件以虚拟全宗形式集中起来。为此, 残联信访档案部门必须抓紧应用电子文件的接收、保管、利用等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建设。二要促进纸质信访档案数字化。到目前为止, 信访档案主要以纸质档案为主, 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必须通过电子扫描等手段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残联信访档案部门应抓住重点, 扬长避短, 充分利用所藏档案资料的优势, 优先对有特色的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三要创建残联信访档案信息数据库。包括档案案卷级目录的建设、档案文件级目录的建设、档案全宗级目录的建设、专题档案目录建设和档案全文信息数据库建设等的工作。
五、加强残联信访档案的安全管理
残疾人信访档案管理略见 篇10
一、明确残联信访档案的作用
残联信访档案是在接待、管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中直接形成的, 并按一定介质类型归档保存的文字、声像、电子数据等资料。首先, 信访档案是正确处理信访问题的基本依据。残联信访档案真实记录了残疾人以及其他群众来信来访的时间、地点、矛盾或纠纷发生的经过、关联人物、申诉意见和要求、原来的处理经过以及相关部门的答复意见、复查复核资料、结案报告等重要资料, 为残联部门依法解决信访问题提供了真实、客观的依据。其次, 信访档案是领导决策和部署残联工作的重要参考。残联信访档案完整记录了不同时期、问题发生的缘由、重大政策执行情况以及残疾人信访活动的变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以及化解残疾人信访问题的全过程。完备、清晰的信访档案, 可以帮助各级残联领导真实地把握信访问题的实质和全貌, 研究和制定有效对策, 确保政策的档案利用, 是以馆藏档案为服务手段, 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 开发和直接提供档案为社会服务。在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中, 它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残联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维护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党风建设尤其是干部作风建设, 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期下, 应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确立以人为本的信访工作立足点, 构建全局统筹的矛盾化解避震器, 理顺信访和各主体间的法律关系, 保障信访工作决策的权威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进一步加强信访制度的法制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信访机制化进程, 形成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的信访工作机制, 从而积极、有效的应对新时期所面临的信访工作新挑战。
二、做好新时期残联信访工作的思考
要做好新时期残联系统的信访工作, 必须克服和纠正信访工作只是信访部门的事情的狭隘观念, 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 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 既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各职能部门广泛参与、社会组织积极本合, 各负其责, 全社会齐抓共管, 把有可能引发上访、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上访, 在改革的不断推进中, 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一)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残联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之一, 它一边连着党委政府, 一边面对众多残疾人, 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情雨表”, 是促进社会和谐的“调节器”, 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稳定器”。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充分认识残联信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把信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抓实抓好。各单位一把手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负总责, 党政副职“一岗双责”, 要量化细化工作任务, 分解到人, 责任到人。追究到人,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二) 治本控源
一是深入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要按照“抓小、抓早、抓苗头的要求, 做到全覆盖, 乡不漏村, 村不漏人。对排查出的问题, 要跟进化解措施, 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 限期解决。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残联相关机关工作人员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强化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意识, 使残疾人的合理拆求解决到位, 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
三是加强对残疾人的教育引导。通过开展《信访条例》宣传和法制教育, 增强残疾的法制观念, 引导他们以合法理性方式表达访求。
(三) 加强信访队伍、阵地建设
一是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信访干部业务培训, 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信访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 做到“热心, 耐心、真心、公心”接访。
二是加强残疾人工作平台建设。联合接访中心、乡镇群众工作站、村及企业单位群众工作室, 是化解矛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平台, 要进一步设好这些平台, 使这些平台成为解决信访问题的终点站。
(四) 狠扎落实
一是抓好党政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各级领导干部要定期接访, 在公开接访的基础上, 有针性的筛选重要信访事项进行带采下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结合自已的工作和分配的信访案件搞好约访。
二是要“消积案、消重案、化新案”三管齐下。对现有的重案积案通过建立台帐, 层层鉴订责任状, 限期解决。对于新案要落实首问首办负责制, 确保残疾人反映问题及时解决到位。
三是来信、来电、来访同样受理。增设专门机构和人员处理残疾人来信、来电和网上信访。同时做好信、电、访的衔接, 实现受理理渠多样, 办理程序规范、办理结果一致。
对缠访、闹访人员, 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进行批评教育。对不听劝告, 一意孤行, 扰乱公共秩序和机关办公秩序的上访人, 要坚决依法进行打击, 维护井然有序的信访秩序。
新时期, 残疾人群中会现新矛盾、新问题, 残联的信访工作会遇到新的挑战, 残联系统信访工作人员只要坚持以十八精神为指针, 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新思路, 不断开拓信访工作新局面, 就一定能使残联系统的信访工作更上一层楼。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 论述了残联信访档案的作用;做好新时期残联信访工作的思考。对做好新时期残疾人信访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创新信访管理模式 篇11
关键词:信访;法律服务中心;模式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2-0065-02
当信访人对信访的艰难以及政府对信访的沉重负担都有所畏惧的时候,改变这种状况便会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时对另一方的指责已经不再受人重视,因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不是单方面的问题,也不是双方实践中的问题,而是与信访条例有关的体制本身的缺陷或局限性。这种体制下,信访人如何形成自己的意愿属于他的自由,他有权以信访形式向政府表达其意愿,而防止这些行为所产生的消极后果则不属于他的义务。同理,面对这些消极后果,政府作为行政机关没有权力也不能去干预民意表达,只能听凭民意表达的任意和分散;不能去阻止或拒绝民众信访,只能接受并且要尽可能地为之提供良好的条件。显然,这种体制的局限性,就是让政府和信访人只能顺从并且无法改变民意表达的任意性和分散性以及民意表达直接涌向政府的特性。可以设想立法者这样做是为了充分保护信访人的权利,可是当信访人要为这种权利付出很大代价,以至最终要由全社会来承担政府信访管理的巨大经济和政治成本时,除了进行改革我们已别无选择。
一、信访法律服务的现状
长期以来,信访部门被上访者寄予化解纠纷、实现救济的厚望。信访内容涉及到房屋拆迁、土地权属、劳动争议、企业改制、移民安置、涉法涉诉等,但在大多情况下,这些纠纷应该由司法部门解决,信访部门没有权力和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是由于面对大量的群体信访或矛盾激化的各类个体信访,上有领导指令化解的压力,下有群众极端不满的怨气,信访部门在解决信访事项的过程中处于两难的境地。由此,在这种工作状况下,信访机构错位、越位的现象屡见不鲜,执政者预期的社会稳定的目标非但不能实现,反而陷入一种更为可怕的恶性循环之中。同时上访者也往往把信访看成了优于其它行政救济、甚至国家司法救济的一种特殊权利。他们在当地有关部门解决不了问题或者没有达到个人愿望之后,动辄上访,这直接导致了司法权威在人们心目中的弱化,最初只是供人们提意见、建议的信访制度,后来却变异为一种权利救济的最佳方式,这种异化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在政府管理的意义上,所谓信访问题,主要是信访的普遍发生和数量巨大给社会管理秩序所造成的沉重压力,这个压力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的承接能力不足,无法承受巨量信访,导致信访管理形势严峻;一方面是信访特别是上访给社会秩序带来的某些影响,它们所形成的社会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人们对政治和政策的正面评价,也使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政治和社会稳定等条件有所紧张。当这种认识进入了政绩考核时,信访几乎成为削弱当地政府的正面形象,危及其政治地位稳固的恶棍,似乎很有理由把信访列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不稳定因素”。于是,“治理信访”的口号声震云霄,似乎找到了解决信访问题的出路。然而,一旦把信访定位在政府“治理”上,就会把信访确定为行政管理的对象,并且用行政管理手段调整。对于那些涉及信访管理秩序的行为,当然可以如此;但对于产生信访的众多因素,包括政治、政策、体制、经济和观念等,应否这样做以及是否有效,就需要打个问号。同时,政府把信访人作为“治理”的对象,而产生信访的因素却往往与政府行为有关,也就是说应当把政府也列为治理对象;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因素与信访有关,如果都列为治理对象,那么治理信访就等于是治理国家——这种口号有多少实际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信访法律服务中心建立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一)工作转型问题。
从法律上看,信访数量激增在一定程度上与信访工作转型,即从党的信访工作转向国家信访工作有直接关系。在党政合一的信访体制中,党在信访工作中处于领导地位,党委把信访工作纳入工作范围,党对信访持开放态度;由于党的性质完全不同于国家机关,群众向党反映、建议和举报等,没有信访条例那样的严格约束,确定信访数量和信访工作都不如现在规范。在党的信访工作体制下,政府是站在党委后面的,所以政府的信访职责以及属于该职责范围的信访数量都不是很明确,信访数量给政府的压力也不是直接的。信访条例的治理思路则是将信访活动规范化,信访被确定为一种法律行为,大概为了使政府信访范围与先前党的信访工作范围大体一致,便使用了一个过于宽泛的信访定义,以便把不同法律性质的行为都纳入信访范围。可以说,这是使政府承担的信访数量猛涨,导致目前严重局面的最重要的内因。同时,信访工作被列为国家活动,政府成了信访工作的中心和主角,以信访工作的形式承担了许多不应由信访解决的问题,于是工作量和管理压力也急剧增长。由此想到,有些地方希望信访在某些范围回归党的信访工作或者党的群众工作,其实就是以上问题的反映。
(二)严格信访条件。
将信访与行政复议和诉讼比较一下,可以发现行政复议和诉讼都有法律规定的具体条件,不符合条件的不得进入相关程序,这抑制了很多不符合条件的行政复议和诉讼行为。可以说,案件数量是受法定条件和范围控制的。反观信访,其确定条件十分宽泛和笼统,导致信访范围无所不包,并且能轻意进入信访程序,导致政府所受理的信访数不胜数,终于因不胜其扰,呼喊“形势严峻”了。如此敞开大门,又要埋怨来者数量太多,似乎不是待客之道。要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从修订信访条例人手。然而,如果单纯收缩信访范围和限制进入信访,那些被逐出信访和被挡在信访之外的案件又将流向何处,会不会因为无处告诉而产生其他问题,仍然值得关注。因此,若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相关措施和制度,不宜匆忙动作。况且,谁也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把那些被信访拒之门外的案件汇拢起来,造就另一个信访,这将是已经被信访搞得焦头烂额的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三)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提高信访人的法律意识。
信访工作人员通过客观中立的判断,核清事实,作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兼備的处理意见,不但要求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政治素养,更需要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法律、政策,善于从事信访工作。信“访”不信“法”,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
信访的本质是民意表达,至少根据信访条例它是人们的权利,法律对它没有严格限制,按照我国立法的原则,行政法规无权禁止和限制这种权利,所以政府要强制减少信访数量是没有依据的。另一方面,民意表达能够体现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政治地位,恐怕没有理由希望民众自己去减少表达意愿。信访数量大造成信访秩序不好等一系列问题,但这不是靠强调信访秩序或者让民众遵守排队规则等方法就能解决的。既然信访是一种积极的权利行使活动,那么任何强制性地阻止都违背它的本性;相反,只有那些有利于信访的措施才能对信访权利的行使逐渐形成引导作用。看来,限制的思路于法无据,并且会导致民众与政府的抵触。
结论
信访部门收到的信访件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应当通过行政复议、诉讼或仲裁等方式解决,而信访人却只相信信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信访人对法律知识的匮乏或淡薄,对信访人而言,选错了方式,对其问题的解决并无多大益处,反而耽误了时间,从而因时效问题丧失救济渠道。在法治社会的今天,信访人寻求“包青天”意识仍然很强烈,缺乏依法维权意识,需要提高信访人的法律意识,开展公民的普法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跃,李宁,沈惠章. 加强理念创新 破解公安信访工作难题[J].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4,01:71-74。
[2]刘涛,邵继塘. 论信访制度的改革与社会工作介入[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30-33。
[3]苏雅拉,陈红宇.内蒙古基层信访工作情况调研报告[J]. 法制与社会,2014,08:158-159。
[4]孙莹.政府服务方式创新——沈阳市信访服务大厅的启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09:21-22。
【创新信访管理模式】推荐阅读: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创新社会管理新形势06-19
信访工作实践创新08-01
创新人大工作思路 破解群众信访难题08-16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升信访工作水平10-22
创新信访工作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10-16
信访举报线索管理09-20
信访干警挂职管理办法05-24
人大信访“贵阳模式”及启示07-23
信访投诉管理制度及流程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