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煤管理制度

2024-06-29

用煤管理制度(共5篇)

用煤管理制度 篇1

冬季供热用煤质量管理办法

为保证冬季供暖锅炉用煤的质量,保障锅炉安全正常运行,保护首都大气环境,贯彻落实《低硫散煤及制品》(DB11/097—200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2007)、《北京市煤炭经营监管实施细则》(京发改)【2005】2588号)的相关要求,公司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各燃煤供暖单位必须确定煤炭质量管理责任部门,加强冬季供热锅炉用煤的管理,单位负责人对煤炭质量负责。在煤炭采购、进场检查、存储、化验、煤炭输送等各个环节确定相关责任人。

二、煤炭采购必须依据公司管理体系中《采购控制程序》,按照公司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必须从拥有“北京市煤炭经营许可证”的煤炭供应商采购低硫、低灰高效优质煤。煤炭质量必须符合北京市地方标准《低硫散煤及制品》(DB11/097-2004)的要求。

三、必须建立煤炭进场台帐,详细记录每日进煤量、煤炭卸车区域。卸煤过程中,相关责任人必须亲自到现场指挥卸车地点,如发现煤种不明或煤中杂质较多,对煤质有怀疑时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提出处理意见。

四、煤炭进场要做好质量验收。设置《入场煤炭取样会签单》和《煤炭样本抽样化验会签单》,把好煤炭取样、抽样化验关。每车煤炭进场后都要进行取样,每份样本编号,统一存放,专人管理。对样本抽样进行煤质化验,必须保证每批次上煤都要进行煤质化验,做好煤质检验记录。

五、煤质检验结果符合《低硫散煤及制品》(DB11/097-2004)要求的煤炭,方可投入运行使用。煤质检验结果不符合《低硫散煤及制品》要求的,按照煤炭采购合同条款约定执行。

六、必须有计划地安排用煤的先后顺序,做到合理地新旧循环使用。绝对禁止当天进场的煤当天使用。对来煤情况、用煤情况要做到有据可查。定期分析煤场煤质变化情况,煤场内绝对禁止推入其它杂质和任何材料设备,对捡出来的矸石、杂物必须进行处理,避免进入生产运行环节。

七、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用煤管理制度 篇2

作为中国重要能源之一, 煤炭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 煤炭提供的能量占到了社会能源总供给量的一半以上。而在煤炭的消费结构中, 动力用煤量约占50%以上。可见, 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 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一直作为重要的燃料和能源。当前, 随着经济建设持续、快速的发展, 电力供应形势趋紧, 电力生产企业的任务大都非常繁重, 由于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 特别是管理水平的限制, 电力生产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煤炭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是每一位电力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乃至普通员工的头等大事, 如何研究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进行改进创新, 提高煤质管理水平, 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2 动力煤的采制化监督

动力煤的采样监督实施, 由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委托的省级煤炭质量法定检验机构 (第三方) 、动力用煤企业、供煤企业共同参与动力煤样品采集全过程的监督。用煤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GB475)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1部分:采样方法》 (GB/T19494.1) , 并制定动力煤采样操作规程。用煤企业在对入厂煤进行采样时, 为了保证所采样品的公平、公正, 减少人为因素所产生的误差, 应使用机械化采样器进行采样。双方按每车次煤为一个原样 (初样) 采集单元, 每单元按国家标准采集样本。需人工采样时, 在第三方的监督下, 由供需双方协商按国家标准《商品煤样采取方法》 (GB475) 规定采样。

动力煤的制样监督实施, 采样完成后, 按国家标准《煤样的制备方法》 (GB474) 、《煤炭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 (GB/T19494.1-2004) 在第三方、用电企业、供煤企业三方的监督下进行制样, 按国家标准一试三份, 两份供供需双方化验比对, 留存一份样品由供需双方签章封存、共同保管, 供发生异议时仲裁使用。

动力煤的化验检验主要参数:全水分 (按GB/T211) 、分析水按《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2) 进行测定、灰分按《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2) 进行测定、挥发分按《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2) 进行测定、硫分按《煤中全硫测定方法》 (GB214) 进行测定、氢值按《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GB476) 进行测定、发热量按《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213) 进行测定。企业应建立相适应的煤炭检验室, 开展对动力煤质量的检验, 减少质量争议。负责动力煤采制化监督的煤炭质量法定检验机构每季度应对动力煤采制化监督情况进行汇总统计, 编制动力煤采制化监督分析报告上报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

3 动力煤的抽查监督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对动力煤供需双方的煤质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委托的各级煤炭质量法定检验机构, 具体负责对动力煤供需双方的煤质检验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工作。由于动力用煤供煤量大, 对供需企业双方的煤质检验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动力煤存查样的监督抽查。为考核供需企业双方的制样质量, 按5%对供需企业双方实验室的动力煤存查样进行抽查检验, 对抽查结果进行比对。动力煤分析样的监督抽查。为考核供需企业双方的煤质检验质量, 按5%对供需企业双方实验室的动力煤分析样进行抽查检验, 对抽查结果进行比对。负责动力煤监督抽查的各级煤炭质量法定检验机构每季度应对监督抽查情况进行汇总统计, 编制动力煤质量监督抽查分析报告上报各级人民政府。

4 动力煤质量的监督管理

动力煤供应过程应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用煤企业、煤炭协会的监督。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派专业技术人员驻用煤企业参与动力煤质量采制化的全过程, 监督供需双方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并对供需双方煤质纠纷进行协调处理。动力煤的验收应按《商品煤质量抽样和验收的方法》 (GB/T18666) 、供需企业合同值执行。若供需双方检验结果误差值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 以用煤企业的化验结果为结算依据;若供需双方化验结果超出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并发生争议, 由双方将留存样品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委托的煤炭质量法定检验机构进行化验, 其化验结果作为煤价结算的依据, 化验费用由化验结果误差较大方承担。用煤企业应认真履行动力煤购销合同, 按照国家标准采样、制样、化验, 不得弄虚作假和重复计扣, 出现煤质纠纷时, 及时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仲裁。煤炭企业应认真履行动力煤购销合同, 按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供应动力煤, 不得掺杂使假;参与动力煤质量采样、制样、化验, 不得弄虚作假;出现煤质纠纷时, 及时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仲裁。

动力煤质量标准及种类约定, 以收到基低位发热量20.91MJ/kg为标准, 其它指标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供需双方应在每次煤炭交易后5d内对该批动力煤的化验结果进行鉴证, 未鉴证的视为同意对方的化验结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定期组织煤电双方的质量检测人员进行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的检测人员持证上岗, 并接受资质年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派驻用煤企业工作人员的考核、监督和管理, 实行定期轮岗换岗制度,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定期了解动力煤供需双方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的意见。动力煤供需双方的采制化检验仪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定和校准。

严厉打击电煤掺杂使假行为, 每年不定期集中开展打击电煤掺杂使假的专项行动。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牵头, 工商、经贸、煤炭、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第六十一条的规定给予责任者行政处罚;工商部门依法进行处罚直至吊销其营业执照;煤炭、安监、国土部门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对触犯刑事法律的, 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不作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的质量技术监督人员, 由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动力煤供需企业在电煤采样、制样、检测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依法查处, 并对质量信誉度差的企业或者采制化过程中的不法行为予以曝光。

5 结束语

动力用煤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必须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加强用煤质量监督管理。不同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创新, 而且笔者注意到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 积累了很多经验, 本文所述的只是笔者通过对动力用煤企业创新实践的观察和了解而提出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学习到更多更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高原.入炉煤采样机系统设备的改进[J].华北电力技术, 2008 (3) :34~35.

[2]席吉焕.火电厂燃料质量控制浅谈[J].电力教育, 2008 (6) :132~133.

用煤管理制度 篇3

2010年10月份以后,国有务局质量稳定炼焦煤供应量显著下降,小矿点、整合矿点来煤比例明显上升。而小矿点来煤质量波动大,混洗复杂,每批次来煤量少,批次多,煤场存煤能力有限,不能将小矿点来煤单独存放和使用,焦炭质量差且波动大。优化用煤结构,稳定焦炭质量是公司急需解决的课题。

优化用煤结构研究及应用作为公司重大专项课题,2011年8月同武钢研究院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3个月的努力,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单种煤细分研究

针对鄂钢用煤结构特点,课题组对27个矿点来煤进行了工艺指标、流变性指标、成焦后显微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同一煤种不同矿点来煤进行了对比,根据各项指标重新进行了细分。下表为各煤种细分表。

批号 矿点名 1494 1394 1450 批号 1466 矿点名 毕家岗

Rmax 0.75

粗粒 细粒 G 12 31 14 0 12 1 0

35 63 63 53 0 51

Y

曲线类型 大波

分类建议 1/3J2 淮南 田庄 蒙四

煤种 1/3J1 1/3J1 1/3J1

Vdaf 34.92 28.28 27.19

G 91 82 77

Y 曲线类型 21 21 16

之 小之 微波

粗粒 52 38 28

建议分类 肥煤 1/3焦煤1# 单堆单配

16.5 76 82 77 65 59 82 1614 毕家岗天翼 1.02(混焦煤)1505 蔡家岗天翼 1515 1626 1351 1507 河市坝 岱庄 许昌 龙煤

0.69 0.8 0.78 0.71 0.7 微波(偏斜降)1/3J2 17 微波(偏斜降)1/3J2 13 11 7

微波平滑下降平滑下降

1/3J3

QM QM QM 微波(偏斜降)

批号 1384 1470 1600 矿点名 霍州 八矿 王家会

粗粒 27 70 83

b 145 152.9 177.9

最大流动度 64734 97980 5352

建议分类 肥煤2# 肥煤1# 肥煤1# 批号

1446 焦1# 1435 1553 1521

批号

1417 焦2# 1453 1415 1562

批号

1458 焦3# 1585 1429 1605

批号 1439 1601 矿点名 许昌 下峪口

矿点名 八矿 山煤国际 山焦介休 八矿 矿点名 介休昌华 青町 张兰鑫安 南关 矿点名 介休安和 支护 介休国贸 介休鸿鼎源

Vdaf 17.45 17.26

G 80 84 88 78()G 85 83 91 81 G 74 84 75 75 G 13 61

T固-T软

69 T固-T软

87 78 T固-T软

75 63 68 Y-7

粗粒 52 55 66 68 粗粒 56 53 68 61 粗粒 36 60 27 40

建议分类 焦2# 焦1# 焦1# 焦煤2# 建议分类

J1 J2 J1 J2 建议分类 SM J2 SM J3

曲线类型 粗粒/% 惰性/% 斜降平滑下降

13.0 36.0

44.0 37.0

二、深入现场,查找工艺上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到焦化厂煤场、配煤盘、焦炉了解工艺情况;到质检中心化验室、炼铁焦检班,查看检验设备,同操作人员进行交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三、存在的问题

1、煤场来煤不能实现先到先用。由于回煤不均衡,部分煤种集中到达,用煤时无法实现先到先用,部分煤种存放时间达到半年以上,导致氧化变质严重,影响焦炭质量。

2、高挥发分炼焦煤的比例过高,如龙固肥煤、1/3焦煤2#等,1/3焦煤2#煤质偏气煤,配用比例过高。

3、优质1/3焦煤1#、焦煤1#、低挥发分肥煤等焦炭质量支撑的关键煤种资源量偏低。焦煤3#、1/3焦煤2#煤质过次,且配用比例过高。

4、焦炭指标检测程序需要规范。焦炭指标检测虽然有操作规程,到执行不到位,影响焦炭质量的正确评价。

四、取得效果

通过采纳武钢研究院专家的分类建议,对煤场用煤重新进行调整。同时将煤质指标作为采购的依据之一,稳定了焦炭质量。下表为2011年4~12月东西区焦炭M10指标。

M10 4 8 11 12平均值

7.23 7.63 东区 7.6

7.7 7.5 7.4 7.1 7.2 7.1 7.1 西区 7.4 7.7 7.7 7.6 7.5 7.6 7.7 7.6 7.8 从上表分析,东区4~6月份干熄焦大修,7~12月份,M10平均值7.23,达到三档目标。西区10月份以后,结焦时间延长较多,达到30h,处于低负荷生产状态,焦炉生产按特殊操作执行,对焦炭质量有一定影响。西区4~9月份,M10平均值7.58,达到三档目标。

五、建议

关于冶金企业用煤质量的研究 篇4

一、冶金焦生产用煤的主要质量特性

煤炭质量是指煤炭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适用性。煤炭的质量指标主要有灰分、水分、挥发分、硫分、发热量、块煤限率、含矸率以及结焦性、粘结性等。冶金焦生产用煤要求原料煤还要有较好的黏结性和结焦性, 较低的硫分、磷分以及灰分含量, 追求较高的成焦率和化产回收率。

1. 灰分。

煤中灰分是煤样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所得的残留物。常用的灰分指标有空气干燥基灰分 (Aad) 、干燥基灰分 (Ad) 和收到基灰分 (Aar) 等。灰分高表明煤的可燃成分低, 发热量就低。在精煤炼焦工业中, 用煤的灰分量来预计焦炭中的灰分, 灰分高低决定焦炭的灰分。煤的灰分越高, 焦炭强度越低, 有效碳的产率就越低, 灰分每增加1%, 焦炭强度下降2%。我们采购的周边产的煤的灰分一般控制在8%~11%之间。

2. 水分。

煤的水分分为内在水分 (Minh) 和外在水分 (Mf) 两种。内在水分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本身所含的水分;外在水分是洗煤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当然不排除在运输进厂前人为添加的水分。煤的变质程度越大, 内在水分越低。精煤的水分对炼焦影响较大, 全水分 (Mt) 每增加2%, 发热量将降低100 kcal/kg。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结焦时间延长5 min~10 min。我们通常规定全水分控制在8%以下。

3. 挥发分。

是指煤中有机物和部分矿物质加热分解后的产物, 全称为挥发分产率。挥发分与煤的变质程度成反比, 变质量程度越高, 挥发分产率越低。在炼焦中, 用来确定配煤的比例, 我们使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 来衡量煤炭质量, Vdaf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在15%~35%之间。

4. 硫分。

硫 (S) 是煤中的有害元素, 全硫 (St) 包括有机硫和无机硫。全硫含量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我们采购的用煤的干燥基全硫 (St.d) 一般控制在0.3%~1%之间。

5. 黏结性与结焦性。

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指标主要用Y值、G值和X值来衡量。Y值是胶质层最大厚度, G值是黏结指数 (GR.I) , 是煤在隔绝空气后的高温下析出气体形成焦炭的性能, 表示煤黏结其他煤的能力。X值可描述煤的最终收缩度是否可能引起推焦困难的指标。Y、G、X值都是配合煤的重要质量指标, 可以预测焦炭强度, 对配煤炼焦进行指导。Y大于25 mm为肥煤, G值大于65为强结焦性。焦炉的配合煤Y值一般为16 mm~20 mm, 黏结指数G值为58~72。

二、煤的其他特性

1. 固定碳含量 (FC) 。

固定碳含量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 它不同于元素分析的碳 (C) , 而是减去煤中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以后计算得来的差值。

2. 发热量 (Q) 。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发热量国际单位为MJ/kg, 标准煤的发热量为29.27 MJ/kg (7000kcal/kg) 。通常要把实际使用的不同发热量的煤炭换算成标准煤来衡量煤炭的消耗。它反映煤炭的应用效果, 在同等水分、灰分等情况下, 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比收到基低位发热量高1.25 MJ/g (300 kcal/kg) 左右。

3. 燃点 (T) 。

煤的燃点也叫煤的着火点, 是在有氧情况下, 把煤加热到开始燃烧时的温度, 单位是℃。煤的燃点高低与煤化程度即煤的变质程度有很明显的关系。挥发分越高的煤, 燃点越低。肥煤和焦煤的燃点高于瘦煤和贫煤。肥煤燃点为320℃~360℃, 焦煤的燃点为350℃~370℃, 而瘦煤的燃点则为350℃~380℃。

4. 热稳定性 (TS) 。

热稳定性是煤的一个重要的工艺特性。它是指当煤在高温作用下保持原来粒度的能力。在炼焦过程中, 一般不考虑煤的热稳定性问题。

5. 安全性。

煤的安全性不属于技术质量指标, 但由于它有可能会对用煤者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所以也是煤炭采购时应该关心的特征指标。如果煤炭中的硫、磷、砷等各种有害杂质含量较高, 不仅会引起接触者中毒, 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如果含有雷管等可爆性物质则有可能在燃烧时引起爆炸, 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

三、合格供方的选择

随着冶金企业对钢铁品种、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的管理细化, 对原料煤的质量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而我国综合采煤自动化、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矿井开采广度、深度的增加, 原煤质量呈下降趋势, 致使产需矛盾日益尖锐, 供求矛盾日趋加大。除了冶金企业内部采取措施, 对煤的利用配比进行合理调整外, 关键是要通过对煤料供方调研和历史数据的总结选择适合本企业要求的合格供方, 使用户得到的煤炭在质量上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的要求。

1. 质量第一原则。

冶金焦生产用煤的主要质量特性首先是必须满足焦化厂的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 要对各个供方的原煤的质量指标和技术性能进行反复比较。

2. 成本控制原则。

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实验调整配比结构, 逐步降低优质肥煤和焦煤的使用量, 提高瘦煤的实际用量。在保证优化配煤结构的前提下, 降低生产成本。

3. 就近采购原则。

因为煤炭是大宗笨重堆装货物, 运量大, 装卸麻烦。尽量选用本地和周边煤矿的煤, 一来可以及时补充原料, 二来可及时解决质量疑义, 三来降低运输成本, 还可以支持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 注重服务质量。

以煤炭购销、运输合同的兑现率为考核标准, 注重考察供方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的工作质量, 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技能、信息的反馈与处理, 以及对反馈意见处理的及时性等。

5. 生产能力。

用煤管理制度 篇5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煤炭消费量,用煤企业

1. 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如何实现环境经营管理就成为众多学者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此前,很多学者认为相关用煤行业在采购煤炭资源上应重视煤炭的品质和采购成本,只注重采购过程;一些学者在认识到环境问题后,为实现低成本和低污染,积极开展绿色采购。研究发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可降低企业的成本、生产周期和环境责任承担率。在绿色采购的过程中,应分析煤炭需求现状,了解市场竞争,防止出现煤炭过激竞争,同时,应预测煤炭需求量,制定远期发展计划,减少用煤企业的煤炭库存成本。本文旨在分析用煤企业及煤炭企业的现状,分析2003-2015年相关行业的煤炭消费量,为相关行业的运营提供参考数据。

2. 煤炭消费量分析的必要性

用煤类企业多为工业企业,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其衍生产品的质量将影响国家地位和相关产业发展速度。煤炭消费量作为衡量用煤类产业的指标,其消耗走势标示行业动态。煤炭产量求大于供时,引起煤炭涨价,使相关产品价格提高,产品滞销。此时,政府会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政策干预,政策干预需参考相关数据,如煤炭消费量等。此外,煤炭供应商可根据煤炭价格、消费量调控煤炭供给。

企业煤炭消费量指标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生活用煤比例不宜过高,使国家经济结构更加合理。2016年人大代表会议提出,重点关注企业环境经营发展,由于环境经营是长期问题,因此,各企业意识到需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战略联盟。绿色供应链内联盟企业为实现低成本高利润,分析煤炭消费量,降低库存,帮助企业实现环境经营。

3. 煤炭资源现状及环境经营现状分析

3.1 煤炭资源现状

煤炭是众多一次性能源之一,支撑经济发展,煤炭消费量标示工业类企业的发展进程。至201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为36.1亿吨。据相关数据分析,2015年全国可开采煤炭储量达45521亿吨,其中,东北地区为265.43亿吨,华东地区为493.224亿吨,华南地区为26.76亿吨,华中地区为1007.9亿吨,华北地区为16882.21亿吨,西北地区为23598.8亿吨,西南地区为2646.65亿吨。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为迎合我国工商业的发展需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3.2 煤炭资源消费现状

我国煤炭消费可分为生活、工业、制造业等。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各行业煤炭消费量具体数据如下,生活用煤量为9253万吨,纺织业为2460.4万吨,建筑业为913.6万吨,工业为390497.43万吨,制造业为175975.82万吨,其他行业为4045.5万吨。数据显示,煤炭主要用于工业生产,比例高达62.91%,制造业次之,煤炭使用率为28.35%,其他部分占比9%。工业用煤占据最大份额,因此,分析并工业煤炭用煤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3 用煤企业绿色供应链下的环境经营现状分析

3.3.1 环境问题加剧

据调查,用煤企业目前的环境经营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各个用煤企业的现状参差不齐,绿色供应链管理不够完善。2013.4环保局发布74个城市的空气详情信息,其中,河北的石家庄、邢台等位于空气污染严重程度的前十名内。空气污染主要是由于用煤企业等工业企业的用煤超标所造成。据环保局提供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有150多家用煤企业没有标准排污设备及能力,这导致周围的大气环境日益恶化。

3.3.2 绿色供应链发展需要

全国的工业类用煤企业及其衍生行业低迷,利润低下,这预示着用煤行业进入了“薄利时期”。为了使相关用煤行业的发展破冰,带动工业等用煤行业的新纪元,很多企业开始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如,河北钢铁企业采取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的政策,规定联盟企业享有优先采购权利和责任,共同履行此过程中发生的废物处理的义务。压缩产业链条,扩大联盟企业的经济价值、环境效益,缩小消费成本,整合以用煤企业为核心的链条。

3.4 用煤企业煤炭消费量现状及预测

目前,我国的有关钢铁发展的煤炭政策主要是环境经营与经济效益“两手抓”,旨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探究用煤企业煤炭的需求,进行有效绿色供应链管理。

2003-2015年,用煤企业的煤炭消费量呈持续上升阶段,2007年之后增长缓慢,由于近几年产业链发展顿后,致用煤行业进入冰冻期,发展受限。2003-2015煤炭消费量具体数据为:18.06,20.76,23.18,25.51,27.27,28.11,29.58,36.06,38.7,35.26,42.44,41.16,37.85。利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6年用煤行业煤炭消费为35.32亿吨,2017年为36.33亿吨,煤炭使用量平缓。本文利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本预测值科学、合理,可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结论

本文对用煤行业、煤炭资源做了综合分析,并考证相关用煤行业的需求量。企业越来越重视环境经营,因此,通过分析用煤企业的煤炭消费量预测,帮助用煤企业有效的存储煤炭资源及煤炭行业开采煤炭量,从而杜绝资源浪费和资源供应不足等问题发生,也尽可能减少煤炭等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达到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永继.三钢煤炭采购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4(18):12-18.

[2]王涛,张莹.用煤企业煤炭采购在资源布局方面的思考[J].中国钢铁业,2012(09):33-39.

[3]王林涛,段艳春.用煤企业煤炭采购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1(06):74-82.

上一篇:幼儿故事集精选下一篇:池溪中心小学2014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