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

2024-05-19

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共13篇)

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 篇1

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

人们常说,太极拳是文化拳,是智慧拳。这是指太极拳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饱含无穷的哲理,需要我们在掌握拳架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去琢磨、去领悟。练习太极拳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

打拳之前的准备活动无非包括压腿、压肩、压手、肩踝、膝、髋关节的旋转或拉伸等。究其根本,准备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身心放松。而准备活动的充分与否,会直接影响接下来打拳的效果比如说压腿,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腿部的柔韧性,同时还有避免受伤和放松关节等功效。陈式太极拳各家陈正雷大师也曾说过,准备活动的时间应该长于打拳的时间,至少要在半小时以上。特别是我们在清晨打拳就是更应该注意,由于一夜的睡眠使身体有些僵硬,所以这时的准备活动尤为重要。

二、不要急于起势

在充分的活动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打拳了。在正式演练套路之前,我认为还需要做以下几件事情:来回走动平优一下心跳(如果你刚做完踢腿、摆莲等动作就要更注意这点),站定之后引导身心逐渐入静,从头到脚依次调整、放松(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圆裆开胯、展掌舒指等)。然后调匀呼吸(最好采用腹式呼吸,以达到慢、细、匀、长的效果),最后再松柔的开步起势。

三、意念引导运动

在打拳的过程中,意念的导引应该贯串始终。而这种意念引导动作的练拳方法,不仅能调节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增强身体其他器官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使上下肢更协调的配合,达到更为理想的锻炼效果。初学太极拳者由于对套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意念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想动作上。当熟练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应该逐渐将意念转变为想身法要求、想虚实转换、想开合衔接、想劲路节奏等或者将意念更集中的关注一下在自身行拳过程中薄弱或欠缺的环节,比如眼神、腰胯、脚步等。

四、打拳一定要慢

缓慢打拳有利于身心的入静与放松,有利于用意念去引导动作的进行,更有利于拳技的提高与身心健康。尤其是在平时没有比赛或表演对套路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抛开音乐和时间的限制,放慢速度打拳。缓慢打拳不仅可以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拳架与身法,还可以体会和掌握劲路与节奏的阴阳变化,更重要的是,太极拳的内功也是在缓慢打拳中逐步积累与造就出来的。且打拳的时间愈久,在自身的运用与体现上也就越发的驾轻就熟,拳技也在不断的日积月累中得到时进步与提高(如身法的中正安舒、拳架的舒展大方,节奏的快慢相间、劲路的蓄发互变等)。直到最后,打拳的速度节奏完全可以自行掌控,从而体现出快而不急,慢而不呆的风格特点。

我练拳的时间不长,太极拳对我来说还是刚刚开始。但是我感觉到,对太极拳不能仅仅停留在练习这个层次,要练习、思考、领悟;思考、领悟、练习。几方面结合起来,慢慢积累、慢慢进步,逐渐达到较高境界。我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下面一些肤浅的思考和体会。

一、太极拳的呼吸

有人说练太极拳时,要做到呼吸和动作相配合,动作开时呼气,动作收时吸气。我的体会是自然呼吸很好,如果太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动作容易呆滞,呼吸也容易不通畅,影响气血的运行。但是不讲求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并不是呼吸和动作之间没有配合。实际上呼吸是自然而然与身体动作进行配合的。而且配合身体动作的开合的,除了有口鼻的呼吸之外也有身体的呼吸,身体的这种呼吸体现为随着自然流畅的动作,身体的气息在体内和体表自由地流动、出入。我想我们如果按照拳理拳法不断正确地去练习,假以时日,全身气血非常通畅,就能达到这种呼吸和动作的自然配合了。

另外,有人说气沉丹田就是要时时想到把气吸到丹田里。我对此的理解是:人体气的力量是随着练拳的时日慢慢积累增长的,不是一下子就会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所以,练拳的时候千万不要想着把气吸到丹田里,太执着于气沉丹田反而容易生出身体的毛病。只要从思想上精神上注意到气在丹田这个位置就行了。“意之所致,气之所致也。”时时注意到丹田,气就能慢慢聚集上去,然后慢慢做到气的鼓荡了。

二、修身养性之法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古往今来。习文舞剑不外乎是两种不同的修身之法。只不过从形式上看。前者是内修,后者是外修而己。太极拳则讲究内外兼修。既可练就强健之体魄,又可陶冶情操。养就儒雅大度之风。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之效.在此就不必多言了吧,因为,每个习练者都是不同程度的受益者。全球过亿的爱好者自然是各有各的体会。而当你进入到较高的境界后(起码是体内真正有了内气活动),每每练拳之时.那种恬静、那种悠闲安逸、那种浑然忘我的感觉大概只有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或者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句子可以稍做描述。

三、平衡之术 平衡。是大自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种现象。比如四季的更替。晴天雨天的转化,高山和深海的存在等等。平衡,也是人类社会形态的一种规律。三国演义开篇语说的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有分的平衡,合有合的平衡。分的平衡一旦失去。就会向合的平衡去转化。反之亦然。平衡,还是每个人为人处事的一个最根本的准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也很少有劳而无功的事。什么都不付出就想得到许多.那是白日做梦。付出了许多却没有任何回报。那也是不大可能。

关于“平衡”二字罗嗦了半天。也该回到正题了。那咱们就看看太极拳是怎么阐述它的平衡之术的。身法上,它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架势上,它要求不丢不顶、不过不卯;步法上,它要求有开有合,有虚有实;劲路上,它讲究刚柔相济:速度上,它讲究快慢相间。整体上,它让你领悟的是中庸之道,体会的是阴阳转换之理。在身体的调理方面,它和中医的医理相通:达到自身最恰当的平衡;疗效相同:治根、治本。在性情的调理方面,它就象其他任何一门艺术一样。可以陶冶情操,修正性情。让你焦躁的变的沉稳一点,太沉闷的变的开朗一点:过于乐观的变的中正一点。悲观的变的积极一点„„而这些变化,逐步会渗透到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你的心态,你的人际关系.你的工作等等.但最终的作用和效果只有一个:让你的修养更高、人缘更好、生活的更幸福!

四、太极拳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恐怕没有人能讲明白的。但它却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东西。并且是尽其一生的、把它视做终极目标来追求。

道是个过于抽象、难以描述的东西.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东西来感悟。比如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说的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应该象水那样。像水的什么样呢?我想这里指的不外乎水的清洁性、牺牲性和善变性三点。清洁性指的是本质,做人要象水那样清白、洁净(太极拳阐述的做人之理:时刻保持立身中正):牺牲性指的是奉献精神.水总是靠弄脏自己来洗干净别人。说的是做人的修为(太极拳“舍己从人”的技击理念:只有舍弃自己。才能征服对手):善变性则一方面指的是水顺遂、自然、随曲就伸地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的本事.对人而言自然是说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了(“顺遂自然”、“随曲就伸”本就是太极拳的专业术语),另一方面也指水刚柔相济的脾气。

谈及此处,不禁令我想到这样一个现象:日本、韩国学了咱们一点文化的皮毛就敢整出个茶道、书道,学了些中华武术的基本功就敢整出来柔道、空手道、合气道、剑道、跆拳道等一大堆的“道道”来,咱们却总是谦虚地称自己的东西为茶艺、书法、太极拳„„众所周知,“道”可是比“艺”,“法”、“拳”、“术”等什么的“道行”深多了!

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 篇2

笔者以为, 唐先生作为汉语音韵学的专家, 做出这样的注释给了一般读者一个明晰的结论, 这是好的。但对教材的编排来讲, 特别是对执教的教师来说, 这个注释自有其高妙之处。这个高妙之处就在于“可以”二字, 这两个字足以体现出了编者的良苦用心。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来处理, 就看教师怎么处理教材了。是让学生一头雾水, 还是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呢?这样注释以后, 教材的内容无疑得到了延伸, 更加丰富了。学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注释了解到有关诗歌押韵、语音变化、语言规范统一等诸多问题。更准确地讲, 让学生读“xié”是第一层次, 了解还能读“xiá”是第二层次, 明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原因就是第三层次了。

本课课后还有一道练习题, 编者是这样设计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流传很广, 比起其他三句, 为什么人们偏爱这句诗?有一种版本将《山行》的第二句印成“白云深处有人家”, (课本上是“生处”) 你觉得“生处”与“深处”用哪一个更好?说说理由。

一般来讲, 诗歌鉴赏需要读音识字、知人论世、意逆吟诵几个过程。本文第一个论题已经对诗词教学的一个方面做了注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可能非常全面, 但我们可以通过对习题的研究挖掘提炼出教学点, 从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要解决第二个问题, 先启发学生想这样一些问题:“二月花”是什么季节时的花?“霜叶”是什么季节时的叶子?他们各有什么特点?“霜叶”为什么会变红?说“霜叶红于二月花”仅仅是为了说明枫叶之红吗?

教师点拨:叶经秋霜色更浓,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按照生物学的观点来讲, 植物叶肉细胞中主要含有有三种色素: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这三种色素的合成与温度有关。秋天温度下降时胡萝卜素的分泌增多, 而胡萝卜素是橙色的, 所以树叶会变黄或者变红。

适当延伸:许多人知道枫树的叶子到秋天会变红, 其实秋天变红的不一定都是枫叶, 各种枫树的叶子也不是都会变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这就是明其意。

《山行》本是一首写景小诗, 而在我们读诗的过程中, 特别是最后一句, 阅读时可能会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体会。此时可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那么, 此句仅仅写的是花吗?“秋霜”有什么象征意义吗?“经霜之花”使你想到了什么?你能从这句诗想到哪些内容?

《山行》是一幅极好的山水画。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 色彩亮丽, 对比鲜明。其时其景, 令人向往。一个“远”字, 一个“斜”字, 登山之难、之乐, 跃然纸上。杜牧生于晚唐, 有抱负, 好言兵, 以济世之才自诩。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 以气为辅, 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受家庭环境影响, 他渴望兼济天下, 但梦想并没有变成现实, 而诗人并没有因此消沉, 而是显出了昂扬的豪情。以上的说明, 目的在于诱导学生了解到此诗的象征意义。通过秋景的描绘, 我们看到的是杜牧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对美好生命的赞美。一个经历了艰难挫折的人, 他的生命会迸发出更加饱满的热情。

教师明确:在讲述上述理解之时, 无须向学生说明却要明白, 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文学理解现象。那就是在作品理解的过程中, 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有悖于作者原意的误读, 这本身是一种极其自然的现象。“作者之用心未必然, 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谭献语) 许多文学作品对人类社会的积极意义, 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误读”而实现的。

诗歌鉴赏当中极易考察的问题就是品味字眼。如何体会“深”与“生”的区别?这道习题的设置就印证了叶圣陶先生关于诗歌鉴赏讲的一句话:“说出好, 好在哪里?”

“深”是形容词, 意思是深远, 使这副秋色图有了深度, 白云有了层次, 天空有了广度。“生”是动词, 意思是升腾, 使这幅秋景图有了动感, 就不仅仅是一副静止的画面了。这样的画面充满了悠远、宁静, 白云淡然的升起, 鲜红的枫叶遍山都是, 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 更是璀璨一片。通向山顶的曲折的石子路渐伸渐远, 依稀可见。诗人陶醉于这醉人的秋景, 再也不想走了, 停下车来好好地享受这秋日美景吧。这就是悟其情。

本课课后练习还设置了这样一道较为传统的题目:朗读并默写这首诗。

教师明确: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讲解, 同时也离不开一个“读”字。读的方法有心读、朗读、默读、诵读、美读等, 各种不同的读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叶圣陶指出:“美读, 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 无论兴味方面, 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学生熟读成诵, 自能感受文章之美———语言美、意象美、音乐美、意蕴美、意境美。所有这些艺术之美, 学生很难立刻接受和领悟, 这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获得一些真切的美的感受, 增强感悟力, 然后通过语气传出来, 让学生耳与心谋, 得到深切的了解。不知不觉地, 内容和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因为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这就是诵其美。”

总之, 在古代诗词学习过程中, 教师只有高度重视注释习题设置层次、研究延伸习题内容、注重方式方法引导, 循序渐进, 逐层推进, 才有可能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内容充实。学生通过学习一首诗而理解诗意之美, 了解作者之情, 吟诵诗歌之美, 从而感受到语文的美丽博大, 激发学习的兴趣, 实现诗词课堂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 篇3

中华武术,不管哪门哪派的武术,用于格斗时都要求简捷、实用,太极拳也不例外。太极拳徒手格斗时所表现出来的从容,是丰富阅历、精湛内功、纯熟技艺的自然体现。我们要经过怎样的千锤百炼才能达到天下之至柔的太极技法捷若惊鸿、快如闪电、迅如炸雷、沾连黏随、不丢不顶、后发先至的机智功力呢?让我们追本溯源,了解拳术原创的本来面貌,并坚持苦练,达到太极拳在技击方面的一招制敌。

首先我们来探讨陈式太极拳的起势动作。陈式太极拳的起势动作是在自己身心自然松静的状态下完成的,这种松静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临战前的准备状态,是身心应战前的最后调整,同时起势动作也可以随时采取进攻与防守反击。王宗岳宗师《打手歌诀》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在这里我们暂且把它的技击原则界定为“舍己从人、防守反击、凭机智与功力克敌”。根据这个原则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对陈式太极拳制敌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研究。

粗看起来,太极拳反复多变,但仔细推敲太极拳技击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技击原理,确是简单、实用。在套路练习中,我暂且把起势动作分为四个阶段或者说是四种不同的运劲方法。

第一阶段:分脚、起手、下坐,我们把它理解为松静蓄气或准备作战状态。当对手突然用右拳向我面部进攻时,我通过胯转(在太极拳重心转换时几乎都是通过胯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走裆劲)使重心移于右腿,左臂向前左掤开来拳,同时右掌跟发力击打对手腰腹部(图1)。

〔练习要点〕本动作是起势的开始动作,也是陈式太极拳的整套动作的开始。人们常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我说“套路之际在于起势”。拳谚曰:“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这就是说作为一个武者只要你架子一摆,你的功夫高低、身手如何、是进攻型还是防守型、身上有无破绽、破绽在哪,明眼人看一眼便知。由此可见起势的重要性。所以要想练好太极拳,不论是格斗训练或者是套路练习时都要慢慢体会动作要领,体会为什么要走裆劲、不走裆劲行不行,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体会之后,你就会发觉突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然,在练习太极拳时,并不是说动作越慢越好,而是通过慢动作练习找出动作的运劲方法、内气运行的路线,体会对手向我进攻时所使用的招式以及自己应对的办法。一切了然于胸后才能刚柔相济、快慢相间、随心所欲,达到练拳无人似有人、格斗有人似无人的境界。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极不容易,一个人能战斗就已经不易,而要想以弱胜强就更加难了。所以我们还要明白这个动作的掤劲与外家拳的不同之处:当对手突然用右拳向我面部进攻时,外家拳使用这个动作时左臂主要是小臂用力挂或格挡,右手进攻,而在太极拳中左臂掤劲主要是腰部发力,用身体整体协调力拨开对手,目的是让对手失去重心,使对手身体不经意间撞向我进攻的右手,使两力相撞,产生巨大杀伤力。

2.上动不停,对手右拳一击不中,又发左拳,这时我重心移于左腿,右臂拨开来拳,左臂顺势采劲砍击对手脖颈动脉(图2)。如对手格挡,我则起右腿抽击对手左肋部(图3);如对手闪避,我则重心右移起左鞭腿抽击对手左肋或踹击胸腹部(图4)。

〔练习要点〕本势动作主要练习自身左突右闪的整体协调能力。我本人在学习之始,也有老师讲此动作是叼托手。即对手用右拳向我进攻时我左手叼抓对手手腕,左手上托其肘(图5)。在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后,这作动作做得都不成功。试想:在双方快速的击打对抗中,要想击中对手一拳或一腿都很困难,更何况是要抓住对方快速运动中的手腕?

3.当我左鞭腿或踹腿被对手格挡或闪避开时,我左腿迅速前落,左掌快速前弹以掌指撩其面或插其眼、喉等部位(图6);待对手上防我左掌时,我右脚快速向前跟进,同时右掌掌指插击对手小腹或撩击其裆部(图7)。

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点 篇4

一、用意放松

练习大极拳时要精神贯注思想集中,使中枢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引导动作屈伸开合,使处处能符合要点要求,恰到好处,没有过分或不够的地方,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用意。放松是指全身肌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除了维持运动速度和保持肢体位置所应有的紧张度外,尽量放松,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以节省体力。古人所谓“用意不用力”的不用“拙力”,就是指这多余不必要的力而言。

能用意放松,就能更好地使经络宽畅气血流通,有利于内劲的增长和增进身体健康。

二、连绵不断

练习大极拳时一势一式,要像“长江大海”一样,一浪接一浪地连绵不断“滔滔不绝”。成式时动作虽略有停顿而意识仍然不停,下一势紧接着上一式,在两者之间可用小圈圈来贯串衔接。所谓小圈圈,实际上就是古人所说的“往复须有折叠”的折叠。有折叠来来去去就没有断续的痕迹。这样才能达到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的要求,给锻炼者以十分舒适的感觉,提高了锻炼兴趣;在技击上也就能达到“运劲如抽丝”、“断而复连”、“断而能接”、“不丢不顶”、“有缝即渗”的要求。

三、周身完整

练习大极拳无论在做任何一个动作,或摆任何一个架式,都要做到周身能相随相合地完整。所谓相随就是古人所说的“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腰动脚动手动,眼光也随着而动”的上下相随;所谓相合,不仅要机体在形式上做到不同侧的肩和胯,肘和膝,手和足相向或相背地有呼应着落的所谓“外三合”,更重要的是要求意识,呼吸和动作的相互配合,作到所谓意与气合,气与劲合的“内三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周身一家”、“无有缺陷”的完整。在技击上,也就是使对方没有空隙可乘。

四、分清虚实

练习大极拳以分清虚实为入门第一步工夫。分虚实先要从大处着手。以下肢部为例:如全身重量寄于左脚则左脚为实,右脚为虚;寄于右脚则右脚为实,左脚为虚;进步时必先转腰合胯,一脚坐实,一脚变虚而进。否则出步重滞,就不可能做到古人所说的“步随身换”、“迈步如猫行”的要求。以躯干部为例:敛腹吸息时,拿上下来说是腹虚而胸实,拿前后来说是胸虚而背实;拔背呼息时,拿上下来说是胸虚而腹实,拿前后来说是背虚而腹实。以上肢部为例;如以一手前伸为虚,则另一手辅助或平衡为实,所以在技击上发劲放人,必须先在实手加意和用刀劈物必须在刀背加力一样。这是大的方面.至于小的方面,则正像《十三势说略》所说的“一处自有一处虚实”,躯干、四肢、一手一脚以至一个指趾,无不有它的虚实存在,要在锻炼者自己悉心体会,由大而小,由面而点,逐步缩小。在技击上则可结合推手,用“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办法来对付对方,达到古人所说“因敌变化示神奇”的境界。

分清虚实.无论在练大极拳或推手,对于机体感受器灵敏度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能力的提高,是极其有效的训练,因此,它实际上也是增进机体健康的重要一面。

五、敛腹含胸

敛腹含胸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面:敛腹是在吸息时将腹壁有意识地略为收缩,使和膈肌的收缩下降配合起来;含胸是紧接着敛腹,使胸部肌肉放松,胸骨正中第三四肋间隙玉堂穴和膻中穴中间,稍微有内吸的意思。这样可使胸廓下部得到充分的扩展,有利于肺活量的增加。敛腹含胸时腹压降低,丹田向上合抱,使内气从尾闾沿脊柱往第四胸椎棘突间的身柱穴处提敛,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敛入脊骨”。

敛腹含胸一般是在动作开始或转换变化时行之,在技击上是一个走化或蓄势的动作。对初学的人来说,只能先从外形的敛腹含胸着手。结合呼吸的提敛内气,可以留在后一步来做,避免发生偏差。

六、拔背顶劲 拔背顶劲也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面:拔背是在呼息时使两侧背部的肌肉群,如棘肌、半棘肌、骶株肌„等,由下而上地依次拉伸一下,然后竖起身躯,则在脊柱第四胸惟棘突间的身柱穴处,就有往上拔起的感觉;顶劫是紧接着拔背,由头棘肌的作用,松松竖起颈顷,抬头向前平看,头顶百会穴处有凌空顶起的意思。

拔背顶劲时,可使由敛腹含胸时提敛至脊骨身柱穴处的丹田内气,再从身柱穴沿督脉上升到百会,经前顶、神庭、印堂而到龈交,由舌抵上腭的作用,接通任脉承浆,再沿任脉而下,回归小腹。这时丹田落归原位,膈肌上升、恢复原来隆凸状态,腹部内压力增加,腹肌放松而有饱满舒畅的感觉.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气沉丹田”。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气沉丹田是配合着拔背顶劲的动作,并不单独存在,是意识引导丹田内气的作用,不是用力屏住呼吸住下硬压。拔背顶劲,一般是在动作的终了或成定式时行之。在技击上是一个防劲的动作。

七、松腰收臀

大极拳以躯干带动四肢,而躯干的转动主要在于腰脊部的旋转灵活。所以古人说“腰如车轴”,又说“腰为纛”,“腰为主宰”,同样说明了腰脊部的重要作用。

松腰就是要在放松腰部四周肌肉群的前题下,使两胁肋部往下松塌,而又有向前抱合的意思。所以武禹襄把它称为“护肫”。能松腰腰脊才能转动灵活、上下不相牵掣,重心降低,两脚有根而下盘稳固。收臀是在松腰的同时,有意识地使臀部稍微往里收缩,使臀部和腰背部基本保持在一个曲面上,而不向后凸出。

能松腰收臀,才能使脊柱直竖,尾间中正,起到像大纛旗和力向盘一样的指挥作用

八、沉肩垂肘

沉肩是在放松肩关节的前题下,有意识地使上臂往下松沉,所以又称松肩。垂肘是紧接着沉肩,使肘关节保持适当的弯曲度,肘尖尺骨鹰嘴突处向下沉垂,所以又称沉肘。沉肩垂肘可以帮助拔背顶劲和坐腕伸指的形成。在技击上肘关节保持微曲,能合乎古人所提出的“劲以曲蓄而有余”的要求,对出劲的能否干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九、坐腕伸指

坐腕是当手臂前伸时,腕关节放松而大陵穴处有向下塌垂的意思,这样就能使手掌上翘好像坐在手腕上一样,因此称它为坐腕,或称塌腕。伸指是紧接着坐腕,趁手掌上翘之势,五个手指舒松地伸展一下,使丹田中充盈的内气,能毫无阻碍地循着三阴经脉,平均地贯注到五个手指,古人所说的“形于手指”,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在技击上,坐腕伸指虽然已是放劲的最后一个动作,但是它和“沉肩垂肘”、“拔背顶劲”是相互衔接、相辅相成,而不能孤立地分割开来的。

十、缓慢均匀

练习太极拳要用意识引导动作,配合呼吸。所以练习时特别要注意缓慢均匀。缓慢则一式一势没有一处不可着意揣摩,没有一处能被轻易滑过,古人所谓“处处存心揆用意”的知己功夫,就是这样练的。均匀则呼吸自然,渐能逐步协调细致,达到细,长、深,足的要求而没有喘息、憋气的弊病。

能缓慢均匀,才能逐步做到上述种种要点的要求,符合古人对大极拳能在“动中求静”的评价,也符合古人对练大极拳者提出要“视动犹静”的高标准要求。

慰苍按:此文原载《武魂》1995年第六期(总第八期)。编者按系《武魂》编者之按语。

语录

练太极必须分清轻、重、浮、沉四字,须知轻与沉相承,浮与重相对。

太极轻灵,如荷叶承露有倾即泻。膝上有圈,然后能使足掌平伏贴地。两手不知呼应,是谓半无着落。

练架子须先求其方,后求其圆;推手须先求其圆,后求其方。从此去做,始能事半功倍。

练架子须逢转必沉,推手须流而能留。练架子须三尖归一。

心动、气随、腰转,纔能精、气、神合一。尾闾如行舟之舵。

身有虚实,虚胸实腹,虚腹实胸,此身之虚实也;胸亦有虚实,左进右退右进左退,胸之虚实也。故含胸亦有双重之病。

练劲须按部就班,层次而入:先练腰、次练脊,再练背,由腰而脊而背。平时走架专意一处,功久自能劲由脊发矣。

发劲如撒去沾手污泥,非松净松极,不能脆也。(示郑曼青语)不丢而丢,不顶而顶,意在人先,变化倏忽,则丢而不丢,顶而不顶矣,是谓即丢即顶。然即丢即顶,全是从不丢不顶中得来。

推手之圈,以外大内小为佳,外大可以眩人耳目,乱人意志,内小方能转变灵活集中迅速。

太极推手,能忽隐忽现犹是初步,其后为不隐不现,最后则顺势借力而已。

发劲之专注一方,犹有范围,要不出对方中心与两肩三竖线之外,发时自身之三竖线,必须保持齐头并进,方能完整一气。

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 篇5

1、呼吸方式科学

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还是拳势呼吸,都强调腹式呼吸。呼吸还配合意念,这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

科学实验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

可见,太极拳作为一种有氧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我们的心肺功能。

太极拳主要运用的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很多女性担心练习太极拳肚子会变大,其实太极拳的呼吸方式会使你的肚子变小。

2、气血运转流畅,促进血液循环

太极拳锻炼要气达梢节。人体从外形的四肢八节、筋骨皮到内在的五脏六腑、精气神,都离不开血液的滋补润泽。

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还疏通了经络。

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则气血饱满,健康长寿。

3、汗腺通畅,促进新陈代谢

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除通过眼、耳、鼻、口七窍和谷道排泄外,机体内分泌主要靠汗腺外排。除此,汗毛与汗毛孔尚具有保温、散热的自然调节功能。因此,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一说。

作为一门重视全身协调的武功,练习太极拳可以促进我们身体各机能的协调与运行。

太极拳养生步骤

一、掌握拳理

太极拳拳理细微,法则严密。从皮、毛、骨、肉、筋、络、气、血、五脏六腑处处有法则,有规矩。例如“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拳理是什么意思?要在明白的基础上来把握要领。

各部位的拳理弄通后拳自然好练。自己就知道应怎么做,应怎么让身体的各部守法。各部位应做到什么标准或要求,都要问为什么?做到真正的明白。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部位,那你不可能管住(打击)别人,那对方必然管住(打击)你。

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人为了急于求成,最终是一事无成,在生活中也会很失败。 .

二、学会站桩

少林与太极的心得体会 篇6

少林与太极 周四5、6节

终日碌碌凡尘梦,不觉杨柳已蔚然。当六月的暖风吹过,同济园内到处绽放着白色高雅的夹竹桃时,一学期的《少林与太极》课程也接近尾声。倏然回首来时路,恩师教诲在耳旁,同窗笑语终难忘。

现在想来,当初选这门课也是偶然,但又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注定。大三没有体育课,但生性爱动的我又总想找个机会锻炼下身体。如此单纯的想法,让我选课时总是盯着那几个为数不多的体育类选修。但体育类选修都很抢手,能选上甚至都能算上几辈子修来的福分。经常是选课时满怀期待地选了好几门,然后眼巴巴地等待选课结果,到选课结果真的出来时,空荡荡的课表又让人平添几多忧愁。不幸的是,我就属于这种情况,选的四门体育类选修全被踢光。我自一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时光从来不饶人,也没有给我太多机会来为没选上体育选修而忧伤。转眼间到了这学期开学,最后一轮选课开始了。所谓是佛法自古普照众生,也或许是心诚则能感动上天,一次偶然的机会,同学谈到他这学期课太多,要把《少林与太极》这门课退掉。此语既出,如疾雷破柱,似大浪拍崖,我知道,机会来了。选得此课心坦荡,便和佛家结成缘。

妈妈总说,我是菩萨许下来的孩子,这辈子要一心向佛,逢佛必拜,逢寺必进香。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生我的时候,奶奶在县城南边的人祖庙里烧了香,保佑我一生平安。据长辈说,我生下来时非常瘦弱,而且头上有三个脓疮。尽管父母四处求医,但眼看就要满月了,头上的脓疮还是不曾消去。无奈之下,信佛的奶奶听信了偏方,再次来到城南人祖庙里烧香许愿,愿我早点好起来。可也真灵验,我头上的脓疮渐渐就好了,身体也不像生下来时皮包骨头了。对于长辈们的这些说法,我一直感觉特别神秘,虽然我并未做到逢佛必拜、逢寺必进香,但却让我从小就对佛产生了无比的崇拜与感恩。而且,我从记事起,胸前就挂着一块雕刻着菩萨的玉,虽然年少淘气曾弄丢了好几块,但每次弄丢后,妈妈都会立即“请”来新的给我戴上。弟子此生,注定随佛。

怀着对体育课的向往和对菩萨的崇拜,来上了第一节课。犹记得那是一个初春,冬寒未消,大家还都是一身御寒的衣服,聚在一起相互介绍。其实班上三分之一的同学我以前就认识,所以毫无拘谨约束之感,只是一起分享着新年的喜悦。老师在前面讲着这学期的安排,说要教给我们一套拳法。拳法这东西对我来说很陌生,我心目中的拳法只有金庸小说中类似武当长拳之类的高深武功,经老师这么一说,我瞬间感觉自己要成武林中人了一样,起码能有两下拿得出手的招式。现在想想,当时的确很单纯。

大三的专业课,都像一根根硬骨头一样,很难,很累。尽管我有时候也会努力地让自己去拼命学习,但终究还是达不到古人所谓的以学为乐的境界,感觉有些课学起来真的很苦。而《少林与太极》这门课,则是我每周最想上的课程,没有之一。每次到了周四早上,起床都有了一股更强的动力。而《少林与太极》这门课的时光,则是每周最开心的时候之一。人逢良辰美景,总嫌韶光易逝。可惜良辰美景奈何天,不知赏心悦事谁家园。

学期中有两节课,我因为去重庆参加“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而没来上课。虽然都交了请假条,而且后来把落下的课程也都补上了,但我总觉得错过了如此美好时光实在甚为可惜。所谓是人生长恨欢愉少,而本该有的欢愉时光又错过了。碌碌红尘,人生总是要舍弃一些东西。

由于是选修,所以考试相对来说较为简单,课业也无很多压力。依稀记得考试课上,大家一起打拳录视频的情景。百里晖阳,清风阵阵,恰同学少年功艺初成,头角展露。大家摆着整齐的阵势,时似仙鹤凌立,时似猛虎出山,正如蛟龙出水,又如西子抚琴。招招中都有妙理,式式中自藏玄机。用气不用力,用意不用形。

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 篇7

1 膝关节的力学结构特点

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其中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髁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在关节分类上,膝关节是滑膜关节。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损伤机会亦较多的关节。当胫骨固定并且膝关节处于弯曲时,由于外力突然伸直、旋内,可以导致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撕裂;同理外旋则可导致外侧半月板的破裂。

2 太极拳对膝关节的损伤原因

2.1 从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看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也是结构最复杂的关节,同时也是运动量极大的关节,其主要是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前方的髌骨组成,它们共同构成的椭圆形屈戊关节,就像机械轴承一样活动。当然,构成膝关节的结构还有关节囊、侧副韧带和半月板。当膝关节半屈曲时,韧带以及肌肉都处于松驰状态,此时膝关节稳定性较差,如果此时进行膝关节不协调的旋转和发力,就会对半月板、韧带及脂肪垫造成损伤。此外,正常情况下膝关节处于外翻状态,膝关节外侧一旦受外力冲击,膝关节便会过度外翻进而损伤侧副韧带。这些都是膝关节活动中的生理弱点。

2.2 动作姿势的不规范是直接造成膝关节损伤的因素之一

现代太极拳教学中,为了推广太极拳,出版了大量有关书籍及相关视频文件。这些这些书籍、视频多半只注重讲解太极拳的动作而忽略了讲解太极拳内在的呼吸、吐纳和形意统一等。练习者一味的模仿视频里的动作,往往只是像练习一套体操动作一样学习一套拳法,虽然也能达到活动筋骨的目的,但动作姿势一般相差甚远,内在体会少之又少。朱雅敏认为在太极拳运动中,造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大都是初学者动作不太熟练,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或一部分有一定拳龄者动作不合乎规范。很多初学者在步法转换中不得法,往往是腿部姿势不够正确,腿部移动的先后秩序不分,脚的起落方法及方向不对,落脚时的距离过窄或脚尖所对的方向不正确造成的。

2.3 练习者的体质特点

练习者的体质不同也是影响膝关节损伤的因素之一。太极拳的练习者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与其他练习者相比,身体机能退化,骨密度逐渐下降,肌肉力量减弱,关节的稳定性差,关节韧带不同程度地挛缩老化,关节软骨逐渐退行性变,所以更容易在习练中损伤。老年人这些体质特点是导致膝关节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产生损伤的原因之一。患者和中老年习练太极拳,不应一味的追求动作的完全一致和高难动作的被迫进行,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抬腿的高度,身体旋转的角度等,做到自身身体与意识的统一即可。

3 太极拳的教学特点

多数人看来,太极拳动作缓慢、轻柔,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然而,在太极拳的进行过程中不断有膝关节的屈伸、旋转都会对膝关节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初学者由于不熟悉套路动作等因素会导致肌肉的紧张,长期的膝关节紧张还会加快膝关节的磨损与损伤,并且产生疼痛。在现在的学校教学中,往往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比较盲目的模仿太极拳的动作,而不了解许多太极拳的要领和基本功,包括转腰、下沉、运气等等,导致学习过后只是会打了一个套路,而不是真正的掌握太极拳的要领和本体意识的提高。运动创伤和劳损是膝关节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明确膝关节在进行太极拳练习时可能造成哪些损伤及损伤原因对进行太极拳教学非常重要。

4 小结

太极拳是对腿部的要求较高的一项活动,膝关节始终处于半蹲位的静力性支撑,动作姿势的长期锻炼后的自我控制是防止膝关节受伤的前提。太极拳产生疲劳堆积进而形成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如准备活动和运动后整理放松活动的不充分,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安排好运动的强度及运动时间的长短,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等等。太极拳是全国推广的具有很好健身效果且老少皆宜的健身手段,如果我们在练习中不注意习练的技法和要求,不遵循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也许会对身体带来不良的后果。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安排习练的时间和强度,注意休息和恢复,不能急功冒进。

摘要:太极拳作为一种中老年人很好的健身项目得到了大众的青睐,但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对膝关节的要求很高,本文通过分析膝关节的力学结构及其损伤原因做出总结,为太极拳的练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太极拳

参考文献

[1]梁小文.从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分析24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J].体育与艺术,2011,06:152-155.

[2]朱雅敏.太极拳运动中膝关节损伤机制和预防[J].体育与科学,2002,23(2):59-71.

[3]何静.中老年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损伤机理及预防措施[J].2007,27(4):97-107.

太极拳呼吸练习的三个阶段(一) 篇8

第一阶段,我们把它称作随意呼吸阶段。大家初学拳时,精力主要放在动作线路的记忆上,没有多余的思想考虑其他,所以此时的呼吸方式是杂乱无序的,也就是说,练到哪儿想吸就吸,想呼就呼,不用考虑招式用法用意及动作开合虚实,因此我们把这一阶段现象称之为随意呼吸。在这个阶段,不能要求练习者去做相关的呼吸训练,只是注意在站桩与行拳时保持动作要领,逐渐体会含胸,因为这是以后练习腹式呼吸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在套路动作的学习中,出现发力动作,应注意发力动作一定是呼气,相应的发力前的放松蓄力过程为吸气。这也是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中唯一要注意的要素。

第二个阶段,规律性呼吸阶段。随着拳法的深入学习,练习者逐渐进入拆招讲劲的阶段,在拆招讲劲当中,大家应该慢慢了解招式用法用意,同时配合用法,更要清楚动作的虚实变化,套路动作中的阴与阳及阴阳转换节点。具备了这些认知,我们开始把呼吸与动作融合起来练习。

对于太极拳有一段话形容:“太极拳就像是大圆套小圆,小圆接大圆,一环扣一环。”其中大圆指套路中大的动作线路;小圆,则指的是两个大动作之间的连接转关动作,也有人形容这种转关动作为劲力的折叠。因为在行拳时,要将所掌握的用法用意、劲力转换细致地表达出来,所以会感觉内容很多,一快就丢。此时,我们可将呼吸的节奏与动作的开合相结合,采用固定模式,按动作节奏去进行开吸合呼的规律性呼吸方法。

当我们在这个阶段,能够熟练顺畅地掌握呼吸节奏,就可以结合桩功,练习逆腹式呼吸的方法。主要体会是吸气时,由后背脊柱向两侧传递劲力。在此阶段,因练习时结合呼吸,更易平心静气,出现气感,这是拳艺开始精进的阶段。

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 篇9

最初,我选择“口才与艺术”这门课,是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口才,这样在以后是职场中才更有竞争力。原以为这门课会很枯燥很乏味,于是也会带一些课外书或者作业到课堂上,这样也不会觉得太枯燥。可是每次不管我带的是什么,最后都会被闫老师的课吸引,为写作业而带的笔,最后都用来记了“口才与艺术”的笔记。后来,这门课也成了我听得最认真的课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关于口才方面,我也了解了不少。知道了口才艺术的历史、口才施展者的素质、口才施展的原则、口才的语言特征、口才的基本技巧等等。

当今社会,社交频繁,应酬不断,怎样才能做到才思敏捷、妙语 惊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现代人追求和向往的事。我们课上以口才为基点,把语言与人性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教我们如何在社会交往中运用口才。想想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场合说错话,有时甚至自己说错了还不自知。在社交中,如何谈判,如何恭维,如 何安慰,如何道歉,如何拒绝别人,都要自己有一个度,能够让对方接受,这样才能在社交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说话要投其所好,比如,一个同学买了一件衣服,尽管知道行情,两百元就能够买下,但如果我们在评价说 “这衣服真不错,估计得四五百元吧?”我想这个同事心理肯定会美滋 滋的,相处也会更愉快些,这就需要我们说话要有技巧了,这些在课上我们都能学到的。同样,我们还可以将学到的口才艺术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社交中去。

这学期的“口才与艺术”课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口才的基本技巧,尤其是直述与委婉。那句“两艇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低箫和”,用了谐音,“橹速”即“鲁肃”,“ 帆快”即“樊哙”,“ 笛清”是“狄青”,“ 箫和”是“萧何”。上联意思是“文臣不如武将”,下联意思是“武将不如文臣”。正幅对联没有提到文臣或者武将,甚至连文臣武将的名字都用了谐音。字面意思很对称,隐含意思更是妙。

同样,口才艺术课上,老师也给我们很多锻炼的机会。那次模拟的关于“南海问题”的国际记者招待会,很有趣,对我们也是个考验。这不仅要求我们平时关心时政,也要对各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把握得当,此外,还要有好的口才,面对记者的提问要有适当的精彩的回答。

感受与体会 篇10

第一节的心里课就有种让人别开生面的感觉,第一节课老师并没有多说理论知识,而是以活动的形式给我们上课,让我们自己去体验这门课的意义。活动形式就是分组,然后每组绘制一幅画,并进行解说,我们组总共七个人,来自几个不同的学院,我们一同想创意,一起动手绘画,我们的作品《阳光路上》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希望,一片光明,一种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与挫折都能保持乐观的精神。这堂课,我收获更多的是心灵上的交流,这堂课,让我们彼此更加亲近。

继第一周“用心相聚”活动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及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并讲解了如何利用网络课程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和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在这堂课上,老师用大量的图片展示了大学生的案例,引发大家对生命的思考,期间,余老师还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生命的列车”,这段感人至深的动画引发了大家对生命关注和思考,大家观看后对生命的珍贵有了更深的认识。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我们应该好好地去爱惜,在你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一直陪着你走到最后,在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一样的人,也许有些人会陪着你走过一段历程,而有些只是你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我们应该善待旅途中的每一个人,尽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余老师的课总能给我们很多感受,在心里课上,还做了一些测试与讨论,比如是你获得快乐的方式、克服冷漠的行为方案练习、填写情绪事件、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回忆人生的最重要时刻等等。每一次活动都能让我们体会很多,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因为不愿意去了解,老师的课让我们与自己有了更亲密的接触。以前都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别人没有的,有哪些优点是自己值得骄傲的,在上了心里课之后,才有所了解。

练习陈式太极拳对膝关节的益处 篇11

一、膝关节损伤机理

1?郾韧带老化:韧性降低,自由伸缩不灵活。

2?郾肌腱萎缩:无力、无劲、无弹性。

3?郾软组织变硬:活动受阻。

4?郾不规范的、不适当的运动。

以上4个原因导致外界的力量(自身的重量)直接作用在腿部膝关节上,此时膝关节没有了强劲的韧带、肌腱、软组织的保护,失去了缓冲和转化外力的作用,从而造成膝关节损伤,甚至是骨折。

二、练习陈式太极拳可改善上述4点不足

1?郾明师指教

练习陈式太极拳要有明师教授、指点,就是要有明白的师傅,要有精通陈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动作美观大方,既有理论又要有实践的明师。

2?郾悟性要高

陈式太极拳属于内家拳,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拳种。学员要认真研读名师的著作和论文。对于书本上看不懂的知识,要在明师的指导下,在练拳的过程中找到感觉(理解);对于在练拳的过程中走不顺的动作、架子,要在书本中寻找答案。总之要悟出为什么这样写拳理,为什么这样打拳。

3?郾螺旋缠丝

练习陈式太极拳必须做到运动如缠丝、形象如螺旋,必须结合顺逆螺旋运动的旋肘转膀、旋踝转腿和旋腰转背,将螺旋连贯如一的太极劲贯注于所有动作中。运用缠丝劲时,不论是顺或逆,都要将八门劲运到螺旋的弓背上,就如弓弦弓背的弹力拉长而产生弹性力一样。

4?郾放松放长

练习陈式太极拳时,在全身(骨骼、韧带、肌腱)放松、放长和四肢顺逆缠丝相互变换之下,动作要求表现出能刚能柔,使骨骼、韧带、肌腱富有弹性。腿的旋转配合手臂、身的旋转,以致成为全身的旋转,逐步上升,就可以达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的完整一体的太极劲。弹性运动就是身肢放松、放长,只有因放松、放长而生弹性,才可以进而练出■劲,才能做到刚柔相济。

5?郾气沉丹田:

心气下降,气沉丹田,腰椎命门穴向后撑,此时四肢、头顶百会穴与会阴穴分别形成对拉的姿势(趋势)。只有配合上述要点,才可以做到周身的放松、放长,打出的拳才有渗透力和震慑力。

三、具体锻炼方法

1?郾练前预热

练习陈式太极拳之前,要做预热运动,按头、颈、肩、肘、腕关节的顺序开始,依次至胸、腰、胯、膝、踝关节,活动头部颈椎,活动腰身,做扭腰、拉腰动作,活动腰椎、胯骨,屈膝,压腿拉筋、踢腿,慢跑几分钟,使膝盖发热。

2?郾化硬为柔

因为一般初学陈式太极拳的人动作都比较生硬,所以,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第一阶段就是去僵力期,也就是化硬为柔(化笨拙力为巧劲)期。拳论讲:“极柔软,方能极坚刚。”在初学陈式太极拳时要做到松软,这样就可以去掉人本身的僵力,要强调越松越好,越松得开越能把僵力尽快去掉。等僵力去掉以后,便达到经脉畅通、舒筋活络的目的了。原来比较僵硬的动作会变得比较灵活,协调性、稳定性也都较好。这样产生了柔劲,同时也就产生了内劲。此时经过大约两周的锻炼,膝盖周围的韧带、肌腱、软组织也就变得轻柔灵活了,疼痛感会基本消失。

3?郾三七马步

初学陈式太极拳的时候一般都是用三七马步分开身体的重心,不能双重,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就是一条腿承重70%(此腿为实),另一条腿承重30%(此腿为虚),双脚五指抓地,使脚底与地面产生摩擦后出现拧力,促进踝关节转动,催动小腿转动,带动膝关节画圈运转,将支持身体重心的三七马步(不能是三七弓步,弓步一条腿是直蹬的,不易于使气息、劲力下沉至脚心〔涌泉穴〕,螺旋转动到另一侧。在这种运动中保持三七马步的步形不变,上身不要左摆右晃、前仰后翻,要如立中轴并随之转动。这种三七马步使身体的重心(重量)交替压在左右腿的大腿上,膝盖只起到能量转换(过力点)的作用,膝盖是不受力的,力透全身,劲达脚心(涌泉穴)。在上述放松练习的基础上,膝盖会变得更加轻松灵巧,旋转自如,通过一紧一松的虚实转换可使腿部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锻炼。

4?郾屈膝圆裆

不论拳架高与低,两膝盖都不能往前跪,将力和劲作用在大腿上(就是在打拳过程中大腿根部的大筋摸着是软的)。两腿弯曲,身体下坐(切记不是下蹲、下跪),两膝向外撑,意念将两膝往里收,形成一圆裆。腿部得以圆活旋转,腿部只有在这种特定的姿势下才能放松、放长,膝关节受力最小(如果坐在凳子上,膝关节是不会受力的),会阴穴下沉,气达涌泉穴,使两腿练就千斤力。

5?郾太极练气

太极拳的气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从肺吸入的空气,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及“先天之元气”。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随着深长的呼吸,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腰、脊、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于丹田(小腹)之气,运送到全身。通过肢体的顺逆缠绕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肌肉的弹性,而且可以提高血液循环的速度,做到所谓的意到——气到——劲到,这样可以打通神经脉络,使之膝关节气血畅通。

6?郾节节贯穿

陈式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周身一家。在腰脊和各个关节的带动下再配合回旋缠绕运动,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则能增强各关节的机能和防止其发生退化现象,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发挥正常功能。

7?郾一触即发

要想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就需要“一身备五弓”。腰身为主弓,两臂为两上弓,两腿为两下弓,五弓合一。在练拳和推手过程中把以上几个要点始终贯穿于动作中,每站一势,五弓具备,形成八面支撑的蓄势,练就强劲有力的骨骼、韧带、肌腱,逐渐达到弓弓饱满,一触即发。

练习太极拳的体会与感受 篇12

1 太极拳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1.1 太极拳对大学生的健身作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大学生正处于最青春繁华的年龄, 这个年龄最容易关心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故而自然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材保养, 这也就出现了现如今社会的大学生健身风潮。一般来说, 在大学附近, 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健身中心, 能够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健身, 事实上, 健身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对于大学生自身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 不管是身体上, 还是精神上, 大学生都能够通过健身得到显著的发展与提高。在身体方面, 大学生通过健身强身健体, 是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巨大提高;在精神方面, 健身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 需要健身者坚强的意志, 努力的决心, 因此, 大学生通过健身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不过健身也并不只有在健身中心才能做到, 并不是必须有健身器材的辅助, 太极拳对于大学生的健身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

或许有人认为太极拳的健身作用是无稽之谈, 大多数人所看到的太极拳通常都是在清晨的公园中, 爷爷奶奶们慢慢地操作着太极拳的拳法, 很多年轻人会认为太极拳太过于低速了, 多数人都会没有什么耐心, 而且他们更不会相信这么低频率的武术能够达到健身的目的, 因为他们眼中的健身通常都会出现大汗淋漓的状况, 他们也习惯性地将流汗多少列为健身效果的指标之一, 然而, 事实却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 甚至截然相反,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一点都不亚于在健身中心的剧烈运动。虽然看起来太极拳没什么运动量, 可是太极拳讲求的是阴阳与人体的联系, 爷爷奶奶们选择在清晨打太极拳正是为了配合清晨的阳气, 这个时候配以太极拳能够调节人体, 使人体逐渐达到更好的水平, 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1.2 太极拳对大学生的保健作用

作为一名中国的学生, 太极拳是我们亲身接触过的中医文化, 也是令我们为之感叹的中医精华。一开始练习太极拳时, 我们同样觉得频率太慢, 练习的时候都很不耐烦, 并且一套完整的太极拳有几十个招式, 每一个招式都还有分解动作, 所以, 以大学生的年龄确实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整套的太极拳, 可是当我们被迫学习太极拳后, 逐渐感受到了太极拳所带来的作用, 久而久之, 我们不再以当初赶鸭子上架的心情学习太极拳了, 反而越来越真心投注其中, 安静地享受太极拳的感觉。所谓的太极拳的保健作用也是来源于中医理论, 中医讲究阴平阳秘, 天人合一, 而太极拳的每一个招式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都是符合万物生长规律的, 大学生通过练习太极拳的每一个招式, 也就能够逐渐得到万物的调养, 达到保健的目的。其实, 从某些方面来说, 太极拳的保健作用有点类似于中医的推拿按摩, 只不过作用点有隐性与显性之分, 太极拳更多的属于隐性作用, 通过长期地坚持练习达到保健的作用, 而推拿按摩却是由施术者施力于患者的身体部位, 作用更为显著, 见效较快, 不过不管太极拳属于什么类型的作用, 它的保健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

2 钟表法在太极拳教学和练习中的运用

2.1 钟表法在太极拳教学初期的运用

所谓的钟表法其实就是将钟表的方位运用到太极拳的教学中, 钟表分为12个时刻, 每一个时刻都可以作为一个方位, 而太极拳则是一个手脚并用的武术, 它有固定的步伐方位, 而且每个方位也都是有所讲究的, 并不是随便一个大概的位置都可以。太极拳教学和练习的初期, 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太极拳, 对于太极拳的步伐本就模式, 加上太极拳全套招式过多, 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位, 学生很容易混乱, 并且也会越来越失去耐心, 可是有了钟表法的帮助, 太极拳教学初期会相对容易很多, 学生有了钟表法的钟表定位, 就能够明确每一个招式的方位, 事实上, 学生练习太极拳的招式时, 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方位了, 当学生的方位总是模糊的, 他们就很容易弄不清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 从而也导致他们越来越失去判断力, 失去信心, 而一旦他们明确了方位, 就有了固定的学习方向, 也就不再迷茫不清, 由此可见, 钟表法对学生初期的教学和练习起到了巨大作用。

2.2 钟表法在太极拳教学和练习后期的运用

后期的运用其实也就是复习阶段, 到了这一阶段, 也就意味着学生已经学完了一整套的太极拳, 当然, 这当中也包括了钟表法的教学运用, 而之所以在太极拳教学和练习后期还要运用钟表法也是为了复习, 毕竟太极拳的招式确实很多, 学生不可能会完全一招不差的记住, 故而仍然需要使用钟表法, 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方位感, 从而更好地记住太极拳的每一个招式, 更好地领悟每一个招式的精髓。

3 结语

总而言之, 太极拳是我国不可缺少的文化遗产, 其继承与发展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教师通过太极拳教学的方式将太极拳文化传播给学生, 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将之发扬光大。另一方面, 在太极拳教学和练习的过程中, 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和练习方法, 才能更好、更快速地领悟太极拳, 而钟表法则是众多的方法中的一个, 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该学会善于运用钟表法的作用, 帮助学习太极拳, 努力将太极拳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摘要:太极拳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拳的教学和练习对中华民族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大学太极拳教学是太极拳流传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文明中, 传统的太极拳传承过程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千年来, 太极拳在历史潮流中不断地得到进步与升华, 逐渐发展成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历史文化, 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如今, 太极拳教学已经列入了各大高校的选修课之一, 并且引起广大学生群体的好奇, 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 可是太极拳教学毕竟是刚刚开始起步, 其教学过程中同样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其中教学方法的不清楚和对学生的不了解是影响太极拳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 钟表法的时间和运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探索作用。钟表法正是其教学过程中研发的重要方法, 对太极拳的教学和练习非常有帮助。

关键词:钟表法,太极拳,教学,练习,运用

参考文献

[1]邱丕相.太极拳修身养性价值刍论[J].体育学刊, 2004 (5) :3-4.

[2]田蕾.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问题初探[J].运城学院学报, 2006, 8 (4) :82-84.

[3]于振峰, 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15-17.

幼教工作感受与体会 篇13

我的教师生涯已经有五年了,这五年来,我幼教经历的风风雨雨,苦辣酸甜使我更明确的懂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仅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是不够的,必须具有像妈妈一样的情怀和爱心。有了这种情怀和爱心,就能全身心投入,最大程度付出,让孩子们有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就能对孩子们关爱、尊重、耐心,体贴入微,把他们教育好。

回想两年前,有一天,我发现我班的蔡一诺小朋友旷课了,然后几天都是爸爸来送,他绷着脸,瞪着眼独自站着,不玩耍,不游戏,就像一只受伤的羔羊。下午放学他爸爸带着不高兴的样子最后一个来接孩子,这时只见小小的蔡一诺张开双臂飞跑着发出一声高叫:“爸爸,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啊!”爸爸一下子把他抱起来脸贴着脸,哽咽着对我说:“老师,拜托了。我和诺诺的妈妈离婚了。”我眼前一愣,心想:他们夫妇感情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他继续说着,听完后我的心酸酸的,一颗幼小的心灵受到如此大的创伤。面对这个事实,作为老师的我,应该用爱去温暖他,感化他,鼓励他,让他重新感受到爱的温暖。从此,我每天跟诺诺谈心,给他讲故事,帮他驱赶心灵上失去妈妈的孤独感。渐渐的诺诺的话多了。来园离园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又变得活泼了,我清晰地感觉到,只要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孩子,那幼小心灵的花蕾一定会毫无顾忌的开放——开放。

曾有人问我,你整天要带一帮吵吵闹闹的孩子,尿裤子的,不会自己吃饭还要帮他们解决,做那么多孩子的保姆,你不觉得累吗?还有人说,幼儿园是个小天地,整天和小孩子打交道,有多大意义呢?有什么前途?对这些问题,我也谈点内心体会。我总的感受是:觉得做幼教工作很快乐,也很有成就感。我觉得幼儿园虽是小天地,和小孩子打交道,却能做大事!每当我看到当年的小不点已经进入小学,就感到特别的高兴,听到家长夸奖自己孩子的进步,就特别欣慰,听到家长说把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就特有满足感„„再看看我们眼前的孩子,想想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就会感到特别的欣慰和自豪

最使我不能忘记的是去年六一期间,我收到一封来信,打开一看,是几年前我带班毕业的学生写来的,信上说:“敬爱的老师您好:我现在上二年级了,刚学会写信,老师让我们给最亲最敬佩的人写信,我首先想到您,刘老师,您现在还在那个幼儿园吧?我去奶奶家时找过您,可您总不在家。今年我参加双科竞赛了,全级第一名,您为我高兴吗?几年不见了,怕您不认识我了,给您寄去一张照片。„„”我拿着孩子的信和照片看了又看,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浩浩刚上幼儿园,她姥奶奶送到小门,她已跑回到大门。哭着喊着不上幼儿园。看现在神奇、懂事的样子,让我高兴,孩子能想到的第一个就是我们幼儿园老师,这就是我们不辞辛苦的回报,是幼儿教师的光荣和自豪。

有时候孩子们会对我倾吐心中的秘密,有时候会把我的话当作圣旨,有时候他们会悄悄地在我耳边对我说:“老师,你好漂亮呀,”“老师,我好喜欢你啊”“老师,你好香啊”有时候他们会模仿我的一言一行给他们的爸爸妈妈看,正是这一点点地发现,才使我越来越喜欢我的孩子们,越来越爱孩子们,让我真正体会到幼师的伟大之处。

有一次,我感冒了。上课时,沙哑疼痛的喉咙让我时不时得清清嗓子,班里的几个小淘气在眉开眼笑,连平时乖巧听话的孩子也好奇的看着我发笑,我发现一时室内大乱,顿时无名火起,瞪着眼睛批评了一通,火发完了,我发现孩子们都坐在那儿一声不吭,眼中闪出丝丝惶恐,几个小淘气低下了头,我心头不禁一阵愧疚。第二天上午,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走进活动室,忽然平时不爱说话的林英芹小朋友走过来说“老师,你一直流鼻涕,这是我带给你的纸巾”。还有小淘气峰峰边跑边说“我带的是有香味的,给你,给你,给你”,最小的婉莹也跑过来,说:“老师,这是我叫我妈妈给你买喉咙疼的药,给你吃!”我双手捧过来,眼里含着泪花问,“都是给我的吗?”只见她们连连点头,我一时无语,默默地坐在那,看着一个个不谙世事的小孩,他们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上写满了真诚,他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里荡漾着关爱。

上一篇:醉驾研讨资料下一篇:紫禁城与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