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价值

2024-05-23

太极拳的价值(共10篇)

太极拳的价值 篇1

1 前言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项目之一, 很早以前就在我国民间流传, 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经过长期的实践, 人们发现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手段。我国是最早应用体育防治疾病的国家, 在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其病多痿厥寒热, 其治宜导引”。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作为健身运动, 他的理论是:“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 血脉通, 病不生, 人犹户枢不朽是也”。这些都说明, 体育在防治疾病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练习太极拳, 除全身各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 还要配合呼吸和意识活动。这样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了良好的影响, 从而为改善其他器官与系统机能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期资料显示太极拳对心理调节等方面有重要促进作用,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其厚重、深刻的文化底蕴, 极具特色的养生作用受到越来越多追求健康、享受运动的人们所喜爱。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具有健身、养身的一种特殊的套路运动, 其内容博大精深。太极拳运动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 除此之外, 有大量资料证明:太极拳对人们心理减压、精神向上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而千百年来即使历经岁月冲刷, 他依然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不断被继承与发扬。文章分析了太极拳运动的生理学基础, 阐述了太极拳的健身功能, 并简单阐述其对人精神层面的滋补作用, 同时, 对练习太极拳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以期太极拳运动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及生理保健作用

2.1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太极拳的架势比较平稳舒展, 动作要求不僵不拘, 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一般来说, 也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等。所以在练习一两遍之后, 即使感觉身体微微出汗, 也很少发生气喘现象, 练拳之后有轻松愉快之感。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 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 都可以从事太极拳锻炼, 尤其是对体弱和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 太极拳更是一种较好的体疗手段。整套太极拳动作, 从“起势”到“收势”, 从动作的虚实变化到姿势的过渡转换, 都是紧密衔接的、连贯一气的, 看不出有明显的停顿地方, 整套演练起来, 速度均匀, 前后贯穿, 好似行云流水, 连绵不绝, 虚实结合, 阴阳相生。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 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有弧形, 避免直来直去, 这是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的, 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 有利于动作的圆滑自然, 体现出其柔和的特点, 也能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舒展。在太极拳运动中, 不论是整个套路, 还是单个动作姿势, 都要求上下相随, 内 (意念、呼吸) 外 (躯干、四肢动作) 一体, 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 打太极拳时, 必须以腰为轴, 手脚的许多动作都是由躯干来带动, 并且相互呼应, 不能上下脱节或彼此相离, 显得呆滞脱节、支离破碎。

太极拳是一种把拳术、导引术、吐纳术三者结为一体后又加以创新的强身治病、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体育运动。太极拳除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 还要配合均匀的深呼吸与横膈肌运动,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专注、心静如水、用意专注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从而为其他系统、器官的活动与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太极拳合适青、壮、老年等各个年龄层次以及各种体质状况的人锻炼, 它不但可以单独练习, 还可以集体练习, 不受场地、时间、器械等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

2.2 太极拳的生理保健作用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 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 同时, 打拳可以活跃情绪, 对大脑起调节作用, 而且打得越是熟练, 越要“先在心, 后在身”, 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下去, 会逐渐使大脑功能得到改善, 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 即有意识地运用腹式呼吸, 加大呼吸深度, 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 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 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 新陈代谢恢复正常, 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之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 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 对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 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经络学说有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部的百会穴轻轻上提, 好似顶上有绳索悬着, 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 也称顶头悬, 虚灵顶劲可使头部自然垂直, 有利于练拳时身体的控制平衡和中枢神经对器官机能的调节等。

含胸是胸廓略向内微屈, 使胸部有舒适宽松的感觉。太极拳的含胸拔背是一种身体的基本姿势要求, 不是随动作变化而变动的, 它既能使胸腔上下径拉长, 让横膈肌有更大向下舒展余地, 有利于腹式呼吸的深长, 又能有助于身体重心的下沉。拔背是当胸向内微含时, 背部肌肉往下沉, 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 同时略向后上方拉起, 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

横膈肌运动所产生的腹式呼吸, 使腹部肌肉逐步得到锻炼, 腹部渐渐充实圆满, 尤其是下腹的充实, 更有益于气沉丹田的要求, 腹部随练习会时松弛时紧张, 但始终保持松静的状态和感觉。

太极拳是一种轻灵、舒缓、沉稳的拳术, 动作如抽丝般徐缓不躁, 又稳又静, 迈步如猫行般轻起轻落, 起步和落步都要有轻灵的感觉, 既所谓一举一动, 周身都要轻灵, 故有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之说。

太极拳以阴阳转换理论作指导, 在每一势和每一动中, 始终有着阴阳转换, 即虚与实的转换, 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而不断地转换就形成了不停顿的运动。太极拳的轻灵、沉实、虚涵、扎实也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转换和变化, 达到统一和谐的境地, 太极拳的这些特点使其对生理保健具有良好的作用。

2.2.1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容易带来神经系统的紊乱, 西医认为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造成, 中医则认为是人体“阴阳失调”, 太极拳要求动静结合, 强调呼吸、意念和动作三者有机地结合, 有调和人体阴阳平衡的功效。研究证明:在练拳时, 大脑皮层α波增多, 肌肉延长, 血管对刺激反应下降, 阻滞某些顽固兴奋灶的刺激;生化检测可见5—HT水平提高, 交感内分泌水平下降, 对机体起到了保护作用;犹豫交感兴奋下降时胃肠血液供应增加, 提高了消化功能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长期的太极拳锻炼可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 可提高植物神经和脏器活动的自控能力, 能够防治现代人常见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发的各种疾病。

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 这些对大脑活动具有一定的良好的训练作用,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是根据运动刺激精神, 使人处于“兴奋”状态, 再由这种“兴奋”情绪反应作用肢体动作的原理。这样可以使多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同时太极拳要求动静结合, 强调呼吸、意念和动作三者有机结合, 大有调和人体阴阳平衡之功效。太极拳的走架要求排除杂念, 静下心来, 全神贯注, 神气鼓荡, 用意不用力, 这对大脑神经系统的平衡训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2.2 太极拳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太极拳吸气时扩大腹腔;呼气时收缩腹部, 使腹瘪下去, 这种腹式呼吸可加大隔肌的舒张与收缩而使横隔上升下降幅度加大, 腹压增大有助于心血加流, 腹压的改变又相应地调节胸压, 有利于心脏活动。同时, 在练拳过程中全身肌肉有节奏地放松与收缩, 以及毛细血管反射性的扩张, 可使血流通畅, 使静脉回心血增加, 从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 血压也相应有所降低, 对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十分有益。

太极拳动作缓慢、均匀、细致便于使身体各部分肌肉和关节活动起来, 使毛细血管大量开放, 加速静脉、淋巴的回流速度, 减轻了心脏的负担。与此同时, 心脏营养血管反射性的扩张, 也可以加强对心脏的营养作用, 改善心脏营养状况。据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显示:太极拳对外周循环和刺激循环都具有一定的影响。相关的研究也表明, 练习太极拳可使血管外周阻力降低、外周循环改善, 对舒张压下降、对冠状动脉血液和心肌供血有利, 练习太极拳还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促进血糖代谢。

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可以明白, 练习要求呼吸与动作相互配合, 有利于保持肺组织弹性, 改进肺廊活动度, 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另外, 太极拳动作中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 太极拳动作舒展, 并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当配合, 使呼吸自然, 呼吸效果增加, 从而加速血液与淋巴的循环。

2.2.3 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影响

虽然目前关于这方面研究资料并不充分, 但研究表明打太极拳对脂类、蛋白质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影响是有良好作用的。近年来, 国内有不少人以物质代谢的角度研究运动的防老作用, 例如, 有资料报道锻炼五到三十分钟后, 体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也有人对动脉硬化的老人进行锻炼前后的代谢研究, 发现经过五到六个月锻炼后, 血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 球蛋白及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减少, 而且动脉硬化的症状也大大减轻, 这些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打太极拳对体内物质代谢的良好影响。

2.2.4 太极拳对畅通经络的作用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人体健康与否, 与经气畅通与否密切相关, 一般的体育运动对舒筋活络具有积极作用, 而练习太极拳对畅通经络的作用也非同小可。练太极拳的人, 练到一定程度, 就有小腹发热, 四肢末梢发胀, 发麻之感。中医针灸认为这种现象是“得气”的表现, 也就是调动内气, 打通经络, 经气运行的表现。太极拳运动“主宰干腰”、“虚灵顶劲”, 腰为肾之腑, 又为带脉所绕之处, 长期锻炼, 可使肾气旺盛, 带脉充盈, 阴阳调和, 神清目秀。

太极拳除了述对人身体机能的保健作用之外还能积极地调理人体的一些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存在着阴阳、气血与津液、经络与气穴、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等问题都需要平衡, 由其是经络学说, 如阴阳不平衡而受到阻滞, 会给人带来病患。太极拳是武术运动的精华, 它是根据人体各运动器官、内脏和四肢关节及经络阴阳的特点组编而成的。各招各式的动作要求保持其在对称、平衡的条件下进行运动, 其运动特点是具有高度统一的整体运动。因为人体的病, 基本上是由于各种不平衡的因素形成的, 所以说太极拳运动能使患者恢复健康。

2.2.5 太极拳对于运动系统的影响

练习太极拳时脚步要求分清虚实, 步法稳健, 动作轻灵, 对运动系统尤其是膝关节、双脚的骨骼、肌肉、韧带是很好的锻炼。习练太极拳过程中, 要求脚踩涌泉, 常是独立支撑全身, 对双脚反射区是良性刺激。因此, 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下脚的力度, 提高关节、韧带的灵活性、柔韧性, 还能对全身其它脏腑产生良好作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 中国太极拳之类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加强老人双腿的稳定能力, 降低因为摔倒而受伤的可能性。科学家们指出, 相比较而言, 动作舒缓、注重平衡的太极拳能帮助老年人了解到到自己的体能、灵活和耐力的极限, 能够让他们在日常的行为动作中更为小心, 达到防止摔倒的目的。有人对太极拳站桩时肌电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测试结果表明:站桩过程中产生热、胀、酸、颤抖感觉时, 肌电振幅的升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特点是:振幅的升与降有规律、有节奏的交替出现, 由此可见, 太极拳站桩时肌肉活动的特点是“动”与“静”的有序结合。其能量供应也发生了节奏性的变化, 而这种生理变化对肌肉的持续工作大有益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太极拳对机体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对肌肉、关节等运动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太极拳还有一定的心理保健价值, 练习太极拳可以消除疲劳, 可以修身、养性;太极拳还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它的预防衰老的功能, 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流行的话题。社会中激烈的竞争, 容易使人感受到奔波的疲劳, 导致机体的各项指标下降, 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机体的健康面临着极大的威胁。而练习太极拳就恰好有促进人体恢复健康的作用, 我们提倡社会各阶层人们练习太极拳, 以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 提高生活质量, 陶冶心境, 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动态平衡, 促进意识形态与机体的和谐统一, 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3.2 建议

各地的养老院及康复场所可增设太极拳作为医疗手段, 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并注意控制不同病人的运动强度, 做好医疗监督工作。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与此同时还要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 我们从上文可以发现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呼吸方式的是否正确。练习太极拳要做到持之以恒, 任何一种运动要起到健身的目的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长期的练习, 养成了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太极拳才能发挥其健身的作用。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人们需要更加强健的身体、更加饱满的精神, 来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发展。蕴涵我国古代哲理的太极拳运动, 可以使人们在这种柔缓的运动中缓解精神压力, 使其心境平和、豁达, 从而获得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修身养性的体育形式, 它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的健身作用进行分析。太极拳有健身、平衡心理和提高精神境界的作用, 对太极拳进行普及可以使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都得到提高。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 它对身体各部位都具有良好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它强调阴阳平衡, 内修外练, 注重发挥“调心”的作用;形、气、神融合一体, 从内到外, 从动到静, 养练结合, 使人的心理和情绪达到安逸和稳定;净化心灵, 宁静致远, 让人与自然、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达到和谐统一, 对人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健身功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蒋玉芳.太极拳与健身[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

[2]邱丕相.太极拳习练知识问答[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3]黄茂武主编.实用体育保健与康复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47-92.

[4]陈鑫林.浅析太极拳的健身功效[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4) .

[5]朱有源.太极拳健身功效的机理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OO2.

[6]李亚英, 刘素兰.太极拳健身治病的奥秘是平衡[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2) .

[7]杨慧.浅析太极拳的养生与健身原理[J].安徽体育科技, 2004 (3) .

[8]黄茂武主编/实用体育保健与康复大全[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47-92.

[9]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司.太极拳运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太极拳的价值 篇2

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微信、网游等应用在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推崇、甚至过度依赖,导致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全寝、全班、全校乃至全民玩手游,手机寸步不离身,沟通全在网络中的现象已经及其严重,坐卧行走均为低头族的现象更是让人堪忧,高校校园内该有的文化氛围所剩无几。面对大学生群体在大众文化思潮下出现的种种思想滑坡现像,太极文化中反映出来的“中庸”“适欲性”“和谐”“百折不饶”等思想,正好给予当代个性张扬的大学生群体带来思想上的补益。将太极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明成分去建设,可以使师生们体会到身心和谐,超越自我,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太极文化中折射出来的民族特性和哲学内涵也有利于矫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将太极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去建设,可以使师生们形成一种平心静气、与人为善、谦虚沉着的思想体悟,相信经过太极文化的熏陶,可以在校园内形成一片祥和的文化氛围。总之,太极文化所产生的效应,会使学校师生自觉地与学校融为一整体,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产生激励、进取、振奋人心、催人向上的整体合力,把校园建设的更加和谐美好。

太极拳和谐观的当代价值 篇3

一、从拳理理念看太极拳的和谐观

太极拳的创拳理念、阴阳文化及导引吐纳等拳理均渗透着太极拳的和谐观。

太极拳拳式的创拳理念与仿生学紧密相关。仿生学虽然是一门新生学科,但太极拳的初创者早已知道运用它的一些原理模仿各种生物的形式、结构,将各种生物的功能运用于太极拳运动中,对人体各部位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锻炼了。太极拳创拳人陈王廷借鉴古代高人“仿禽兽之飞跃”,创造出了具有“自强”和“自卫”功能的太极拳运动。太极拳剑各式套路动作名称中,白鹤亮翅、金鸡独立、凤凰展翅、饿虎扑食、鹰熊斗智、黄蜂出洞等许多都是仿生动作的表达。仿生学在太极拳中的应用,体现出了太极拳在创拳之初,创拳人受到了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和动作体态的启示,将人体运动与动物的形态动作完美结合,充分融入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的理念。

太极文化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文化的精髓则是阴阳文化,而太极图凝聚着阴阳文化之深邃哲理。太极图由两条阴阳鱼头尾交接、完美凝合而成,阴阳鱼象征着世间两种相对应的东西或现象,无限和谐地共处于一个圆中,浑然一体,相辅相成。太极阴阳双鱼图绝妙而形象地表现出阴与阳和谐统一的关系,即阴阳互动、阴阳互根、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相互转换。《易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即是说宇宙分化成天和地的过程。两仪即天和地,天地共存于大太极即自然界这一大宇宙中。太极拳运用动静、开合、虚实等拳理变化阐释着太极阴阳互化之理念,体现着人类与自然互为依存、息息相通的关系,指导人类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普遍规律,利用阴阳和谐共存、相互转化的原理——天人合一,和谐共处。

太极拳把拳术招式的形体动作与气功的导引吐纳术相结合,形成了太极拳拳理的一大特色。吐纳,也是中国道家发明的一种养生术。吐,即从口中吐出,意为呼气;纳,即收入,意为吸气,由鼻孔而入。吐纳术就是呼吸之术,通过口吐浊气,鼻吸清气,吐故纳新,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如一。太极拳通过运动和自然呼吸将气送入身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达到动作与呼吸协调一致,对器官起到按摩、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其功能,使人体在意识、呼吸、动作等方面内外统一协调,整个身心得到极大的享受和调养。

二、从拳术风格看太极拳的和谐观

太极拳拳术风格独特,多采用螺旋式的缠绕进退和转动,形成圆弧形的运动轨迹。太极拳的推手方法、圆弧动作及缠丝功法均彰显着太极拳含蓄的和谐观。

在搏击中,太极拳不发蛮力。自然界中所有形状的物体中,最不好擒拿的就是圆形物体了,因此,太极拳在搏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太极推手作为一种对抗练习,不同于与西方文化相融的奥林匹克运动,它不是通过激烈的竞技和力量的对比来突出单一的技能而选出优胜的一方,它运用圆的运动形式来有效化解来力,将张扬的运动含蓄化,将激烈的矛盾冲突文雅化,通过相互之间听劲、懂劲而到达神明的境界,不知不觉,暗中较量,从而战胜对手,稳淡中取胜,其内敛的搏击理念和谐友好,适应了文明社会竞争的需要。

太极拳大师陈鑫曰:“太极拳,缠法也。”陈式太极拳注重“缠丝劲”。太极拳练缠丝劲要求通过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内气发于丹田,以腰为轴,节节贯穿,旋腰转脊,布于全身,动作弧形,圆活连贯,一气呵成,进而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缠丝功拳理与中医的经络学说完全相符,在“天人合一”这一时空和谐观指导下,通过人体的经脉和络脉,运行气血,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全身肢节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也是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武术项目的独特特征之一。从经络学说来说,练缠丝劲通过气流在体内流注旋转,实现了人体自身里外统一和谐。从搏击练习上来说,缠丝功圆弧动作不以进攻为目的,而是旨在抵御外辱、远离暴力,不以竞争为目的,而是宣扬和谐相处的理念。

创拳之初的太极拳侧重于武术技击,后经流传衍变,其具有的健身、修身功能不断被强化,其拳术侧重于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如杨露禅学拳时,在陈式太极拳基础上,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改编形成了舒展简洁、刚柔相济、顺遂圆活、老幼强弱皆宜练习的杨式太极拳,上自六十岁老者,下至六岁小儿,身体健康或虚弱带病者都适合学习。而孙式太极拳的拳式理论用“中和”二子来概括足。无论是外形动作还是内在的气势,都要求中正安舒,阴阳平衡,无过不及。求得中和,其实就是调整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只要使自己和外界和谐相处,自会达到健身祛病、益寿延年的目的。大量研究证明太极拳运动对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癌症、关节炎等都有显著疗效。

由于太极拳动作舒缓柔和,能够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身体平衡和心理状态,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都将太极拳作为宇航员肌肉放松和精神放松的训练项目。中国女航天员刘洋在神舟九号宇宙飞船上气定神闲打太极,让全世界的人们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体现的是中国人民携手世界人民共创美好和谐世界的愿望。

三、从拳术人物看太极拳的和谐观

太极拳因拳师孜孜不倦之努力而流传于世,尤其是太极拳名师名家,在拳术练习和教授中他们所呈现出的优秀品质和感人故事,凝聚着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相似的理念,传播了社会正能量,引领了和谐社会的发展,是整个太极拳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太极拳大师通过弘扬太极拳,使更多的人得到了健康和谐的身心,为社会带来和谐美好。很多太极拳大师身后,都留下了许多德艺双馨的感人故事。如广东佛山陈式太极拳推广中心馆长陈根全,为师多年,辅导过政府人员、公司白领、企业老板,通过耐心教拳,使得这些人中的那些受现代文明病困扰,心理紧张、心情烦躁、精神萎靡的人重获健康。所到之处,弟子赞誉声不绝。太极拳的泰斗陈发科,功夫一流,武德高尚,对待任何弟子都耐心尽力,倾囊相授其拳术。当今社会较有名气的陈式太极拳大师,大部分都是陈发科的弟子与再传弟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代名师的言行对太极拳传承者的道德教育起着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既是和蔼慈祥的前辈,又是平易近人的良师,不仅更好地授拳,更传播为人处事的哲理和智慧。

nlc202309090833

上世纪八十年代,太极拳开始广泛向国外普及推广。自那时起,众多太极拳师走出国门传播太极拳,其中仅陈式太极拳名家就多达一百多位,传播范围几乎涵盖了全球所有国家,涌现出的较有代表性的陈式太极拳传承人有享“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美誉的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这些太极拳名师走出国门,在国外组建太极拳团体和协会,应邀到各个国家授拳或参加赛事,使太极拳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健身运动,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健康福祉,为推动世界人民和谐共处做出了不菲贡献。即便奔走于世界各地,太极拳师们也始终不忘祖国的发展,不忘为祖国的和谐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陈小旺大师曾明确表示,如果温县校园掀起练拳热,需要培养老师、培养骨干,他愿意随时响应祖国的召唤,回到家乡义务去教。

太极拳拳师秉承中国古人对“和谐”理念的崇尚,把和谐的要义渗透在练拳教拳的过程中,既教会他人拳术,让人们从太极拳练习的招式和技法中锻炼身体,又传播“中正”、“和谐”、“与人为善”等观念,减少了社会不和谐现象,增添了社会正能量。

四、从武德修养看太极拳的和谐观

中华民族崇尚文明,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讲究仁义道德、友好睦邻,但也秉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行为准则,因此,中国武术的出现是出于自我防卫和强身健体的需要。“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

太极拳要求习练者首先具备一定的武德要求,历练高尚的,对人对己对社会均有益的武德修养。《陈氏先辈门规戒律》一书,分五个部分,即“门尊十二严”“规守廿备”“戒章十二禁”“律则二格”“学拳须知”,精辟阐述了习练太极拳者在道德上的修养要求。要想在太极拳方面有所成就,习练者首先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拳论曰“拳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锲而不舍,目标明确,才能学有所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自己预期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谦虚好学是太极拳武德修养的重要因素。《陈氏先辈门规戒律》在“学拳须知”中讲:“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何能学艺?”学拳须知更是这样告诫学拳弟子,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俗语云“天外还有天”,能谦则虚必受教,人岂不乐告知之以善哉?骄傲和浮躁是进步中的障碍,是失败的前兆。习练太极拳需要谦虚和诚实的心态,只有保持踏实好学的态度,才能实现身与心的健康平衡,达到修身养性、内外兼修的效果。从练拳中体悟稳定的心态、开阔的心胸,为人处事平和自然、包容万物。再次,太极拳把武德修养融会贯通于具体的招式和技法中,这是对太极拳习练群体所进行的直接的道德教育,它通过太极拳桩功、太极拳拳架、太极拳推手与实战等技法,时时处处提醒习练者做到“形神合一”“舍己从人”“排除杂念”“立身中正”。如若人人都能做到修炼太极拳所要求的待人接物以善为本的精神,那么我们在处理邻里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及师生关系时,就能摒弃私心杂念,多为他人着想,尽量化解矛盾,这样,社会上将会去掉很多的不和谐因素,对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大有裨益。

五、太极拳和谐观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重和谐,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孔子曰:“和为贵。”墨子曰:“兼相爱。”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均体现了古人对和谐关系的认识,认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都需要达到和谐统一,这样才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对联横批中常见的“人和关系睦”、“家和万事兴”,反映的就是国人对和谐在人与人相处和家事国事处理中的重要作用的推崇。“和谐”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太极拳和谐观完全符合当代和谐社会构建的道德要求和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谐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发展稳定的集中体现。太极拳运动蕴育产生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其和谐观深入人心。太极拳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张特色名片,在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更容易凝聚人心,对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太极拳的和谐观与当代和谐社会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观相吻合。个人身心协调发展,身体健康,心态平和,精神充实;人与人之间诚实相待,团结互助,不争不抢,和谐相处;作为和谐社会的个体,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遵章循制,爱国奉献;人与自然实现天人合一,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维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循着太极拳传统文化的血脉,汲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和谐的文化土壤。

太极拳理念引领和谐社会文化氛围的构建。太极拳作为一种技击手段,离不开强悍勇猛的击打,但太极拳利用其独特的道德精神,又教导人们“欲练武,先修德”“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将野蛮的暴力转化成文明的对抗。少了武力争斗,多了道德情怀和文明礼仪的氛围,呈现出的是和谐繁荣的景象。学太极拳要求尊师重教。一日为师,则终身为师。一个人在练拳的过程中,要靠老师的教导和栽培,老师不仅传授拳术招式,还要以言传身教向弟子传授为人处世的道德行为规范,使弟子一生受益。太极拳这种尊师重教的学习要求和尊敬师长的美德,值得继承和提倡,是和谐社会良好文化氛围形成的基础,对现代社会中校园美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起着促进作用。学太极拳要求谦虚好学,戒骄戒躁。人若比我强,敬重之,切不可生嫉妒之心;我若比人强,则谦虚收敛,不可妄自尊大。这种谦虚乐教、好学向上的理念,能够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友好关爱、和平共处、团结互助的和谐交往关系。

太极拳和谐理念可以平衡人的心态,降低人的精神压力。繁忙紧张的现代生活使人的身体和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生活、工作、人际交往,压力无处不在,心理孤独、精神抑郁、身体器官提前衰老等症状随处可见。练太极拳首先要求心平气和,心无杂念,在安静和谐的自然环境中,教练娓娓道来,学员融洽相处,大家交流思想,互帮互助,这种柔和舒缓的运动节奏,能给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使人变得豁达、随和、乐观,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另外,练拳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有益于疏通经络、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更能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宁静的清晨,空气清新,万物沉静;轻柔的音乐,柔和的拳术,让人心旷神怡。风雨无阻,坚持不懈,当太极拳成为一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时,他就能慢慢感受到太极拳丰富的内涵、博大的精神,并由衷喜欢上这种和谐的生活。

太极拳和谐理念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采气桩,作为太极拳的基本功,是促使天地间自然万物与人进行信息能量交换的一种锻炼方式,采气地点以山中深幽僻静处为最佳。采气桩功是太极拳天人合一思想的极致体现。太极拳追求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使人体保持一种良性的平衡,若没有太极拳这种和谐的文化理念来指导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将面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后果。

以上对太极拳和谐理念作了一定的总结概括,对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初步的阐释。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典范,太极拳始终低调地把和谐理念贯穿于一种运动方式中,这种和谐的运动方式承载着民族精神,演绎着有机的、生态的东方文明。它促进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中国人民早日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意义。

【按】本文受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太极拳汉英翻译研究”(13CYY011)的资助。

(编辑/张震)

太极拳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浅析 篇4

文章立足现代社会人民大众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特点,结合太极拳传统和谐价值和净化心灵功效等方面优势,另辟蹊径,找出二者结合点,巧妙指出太极拳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发扬中华传统太极拳文化的同时,力图解决这一时代社会新问题。

1 代社会特点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度扩张、征服与张扬的社会,其中,现代社会特点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竞争。竞争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不得不承认竞争给现代人带来了身体、心理以及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与不良效应。

科学研究表明,由于社会竞争给现代人造成的压力过大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疾病越来越多,有些以致导致使人自杀的严重后果。正如一项报告所述:“当今社会,赴医就诊的病人中,60%并无特殊疾病,只不过是因为长期压力所导致之痛苦、不适与疲乏而已”[1]。

2 太极拳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

有以上所述现代社会特点可知,现代人普遍处于各种竞争之下,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竞争给现代人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压力过大。压力过大的各种危害不再累述,用什么方式能使现代人放松下来、平静下来,这是体育运动承担的重要使命。在各种体育运动中能够使人身心和谐,松弛安静的进行锻炼的方式首选太极拳。

2 . 1 太极拳医治现代文明病的价值体现

社会在进步,文明在提升,随之而来的却是人民大众健康水平的下降,尤其是诸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文明病的出现,无一不说明了: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造成的压力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人透支自己的身体,消损自己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6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死亡率的50%以上;中国约有1亿多人高血压病,每年新增100万人以上,脑病患者500多万,每年新发150万,冠心病患者1000万人,中国心脑血管患者死亡人数达260万,平均每分钟死亡5人”[2]。这些文明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现代社会大众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项绵缓自然、动作轻柔、内外兼修的体育运动项目,慢、静、柔是太极拳最大的外在特点。太极拳的创作原理和动作特点注定了太极拳的特殊健身功效,尤其针对由于压力而形成的这些文明病。太极拳动作圆润,再结合呼吸,刚柔相济、内外兼修能起到极大的疏通经络、气血运行效果,进而起到发泄压力、调息理气的重要作用。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容易急躁,而太极拳的锻炼则要求缓慢、松弛,所以,在反复的太极拳的练习中,人们的压力、急躁情绪就会暂时抛之脑后,尽情放松,久而久之,有助于锻炼者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宣泄压力的合理方式。而后,太极拳的锻炼水平逐渐提高,这些功效亦随之提高,日复一日的良性循环会带来双重收获。

2 . 2 太极拳应对社会压力的价值体现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共分七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类就开始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3]。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表现在,人的吃、喝、温饱问题解决后,娱乐、休闲就成为了大众生活的普遍追求。城市中高楼林立、城中村拆迁规划、郊区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等一步步实现,古老的农家小院、邻里街坊逐渐消失,迫使现代人居住在方方正正的水泥建筑里,快速的生活节奏造成的住了好几年没有见到过对门邻居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近些年来,“情感恐慌”等新的名词随之出现在社会学中,群体往往能满足处家庭以外的很多人类需要。这种压力和封锁下,走进自然、融入社会人群成为了奢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太极拳的习练人群越来越多。其中,太极拳不光是作为一种体育项目而存在的,太极拳还是人们缓解社会各种压力的良好工具。

太极拳是古代传统养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阴阳八卦学,因此,练习太极拳有很多讲究。抛开古代练习太极拳的方位、时辰等苛刻条件,现代人练习太极拳依然需要追寻衣着宽松、空间宽敞、优雅水边、公园小道等普遍要求。衣着宽松才能解放身体,环境优雅才能贴近自然,做到这些才能更好体会内外兼修,人物和谐;才能真正抛开竞争,忘记名利,减缓压力,放松身心。有研究指出:美国人也把太极拳作为宇航员肌肉和精神放松的最好调和剂;法国有艺术团把太极拳作为柔韧性锻炼的必修课;中国的梅兰芳为了丰富舞台艺术曾向杨澄甫学过太极拳[4]。可见,太极拳运动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减轻压力的重要途径,日渐成为健身法宝。

2 . 3 太极拳净化心灵的价值体现

太极拳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提起太极拳的价值,一般人普遍想到的是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很少有人思考其心理价值。诚然,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是最基础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应当认识到这并不是唯一的。人们生活的大千世界,人群繁杂、林林种种,整天离不开各种纷纷绕绕的世事。工作压力增加、社会应酬增多、闲暇时间减少、人情世故复杂等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道德滑坡、心灵堕落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情形下,很多人都想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来放松每天紧张的情绪和压力。聆听一曲优美的太极拳音乐,到公园小道上练习一段太极拳成为很多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不错的选择。

从早起到挤公交上班,到随便应付的早餐,到一整天忙碌的上班生活,再到挤公交下班,回到家中又要洗衣、做饭、辅导孩子,这是很多城市大众的真实生活写照。在这么繁忙、复杂又紧张的一天中形成急躁、郁闷、恐惧、冲动等不良情绪是不可避免的。结束一天忙碌的生活,换上宽松的太极服装,到公园中与朋友一起享受着轻柔音乐,一边习练太极拳,一边体会太极拳的松、柔、轻、缓,同时还可以享受自然、净化心灵,真是一举多得。

关于道德败坏的报道层出不穷,“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状态离现代人越来越远。太极拳在应对道德滑坡、心灵堕落现象时彰显出自身独特的价值。很多研究指出,太极拳无论从套路的习练过程,技击训练中,还是在内功的修炼中,无处不体现着对人类灵魂的净化。因为,习练太极拳讲究的是阴阳平衡、中庸之道。要求习练者呼吸自然、心平气和,平衡中凸显动作起伏,起伏中保持呼吸平和。太极拳属于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运动项目最初被称为体操,体操就是指对身体的操练。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太极拳是一种人们对自己身体操练的方式。其实,这正突出了太极拳最重要的锻炼特点,用意识来指挥自己动作,现有意念,再以意导动,整个习练过程富含哲理、妙趣横生。太极拳是武术、更是艺术,练起来如行云流水、跌宕起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从这一角度而言太极拳无论对于习练者还是对于观赏者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高雅的情调,和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

3 结语

太极拳的价值 篇5

关键词:核心力量太极拳锻炼手段健身

对于太极拳的健身原理研究有从中医学、生理生化、神经心理学等多角度进行研究的,这正体现太极拳有着全面锻炼身体的特性。其健身价值受到了广大人们的认识,但要人们在短时期内学好太极拳还较为难。为了做到太极拳在更短时期内为人们所掌握,将近代研究的热门与太极拳相结合,从核心力量锻炼的角度说明太极拳的健身性以及锻炼特性。以促进人们对太极拳的更进一步了解,开发太极拳作为训练手段,对更好地指导打好太极拳提供理论依据。

一、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力量训练即对腹部,下背部,骨盆部肌群,以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力量、稳定、平衡、柔韧等能力的训练。其健身性体现如下:一方面,核心力量训练有着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核心力量训练有着增强核心肌肉力量、韧性、协调性的作用,在人体运动中有着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尤其运动中的进行快速发力动作时,强有力的核心肌群能够确保肢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在正常的位置,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这预防了急性损伤的发生,否则,如果发力不正确,潜在的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核心力量训练有着驱除核心区域伤痛、协助消除运动损伤、核心区域退行性病变等功能。除此之外,核心力量的训练增强了核心部位的机能,核心部位所处的位置正包括了人体的居多重要内脏器官。核心力量训练对其也有很大的有利影响,以此核心力量训练对人体总体机能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太极拳动作有着核心力量锻炼的特点

(一)太极拳注重核心区域的锻炼。

太极拳强调练腰,强调松腰松胯,对腰部的锻炼是价值很大。蓝晟在《太极松腰:最是便捷别轻视——太极拳基本功系列讲座》中提到“欲练好陈式太极拳,首先应在腰上下功夫,明确基本要求,掌握动作技术原理,才能事半功倍。太极拳对腰康复和保健作用,中医认为:“腰为肾之腑”,是男人精气,女人精血所在。在练拳过程中,要求旋腰转脊,这样使腰部在松静之中,得到反复按摩,这就是培元固本,强腰固肾。

(二)太极拳注意发展核心部位与其它部位的协调性。

太极拳不仅仅只注意练习腰部等核心部位发展其力量和功能,还注意发展核心部位与其它部位的协调支撑腿多数是于半屈状态,这种运动特点使肢体的平衡能性。太极拳练习中重心的移动、步伐的进退都十分有规律。力和肌肉力量得到很好的发展。一项运动功能测试验表明:太极拳组(练习10年,29名)与安静对照组(24名)在坐位体前屈值、睁眼单足站立、腰的转动幅度等方面比较,均是太极拳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坐位小腿摆动及直立提踵时sEMc结果显示:太极拳组股外侧肌肌电最大振幅显著大于对照组,从肌电信号值可见太极拳组股直肌、股外侧肌在完成小腿摆动的动作中,放电持续时间较长,优于对照组,表明太极拳运动对增加股四头肌力量和维持关节稳定有积极的影响。20名老年人在几周训练后,太极拳组受试者足底压力分布的变化比對照组(走路、慢跑)平缓的多,特别是在曲线运动中,这也间接证明了太极拳训练对老年人运动的稳定性的增强有着重要作用,这其核心部位其它与部位协调发展了的结果。

(三)太极拳起到一种提高核心部位综合机能的锻炼作用。

太极拳不但是一种提高核心力量的练习更是一种发展核心部位综合性机能的练习。太极拳的练习和锻炼可一增强核心部位肌肉的力量、柔韧、协调性等素质,从而提高其运动机能。从中医学角度我们可以得知,核心部位我们这里可以单纯的理解为腰部是人的中枢部位,丹田、命门等重要穴位所在部位,练习太极拳对于强腰补肾,调理阴阳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我们都知道,核心部位还是内脏器官所在部位,练习太极拳对其亦起到锻炼和康复的作用。因此,太极拳是一种提高核心部位综合机能锻炼的作用。

三、太极拳核心力量锻炼的有优势与困难

(一)太极拳作为核心力量锻炼的优势。

首先,太极拳以克服自身重力为手段,无须器械练习,相对于其他核心力量练习手段。因此,太极拳作为核心力量练习手段的开发,有其独特的优势。当然,太极拳作为核心力量训练手段的开发也可以借助于简单的器械进行练习。其次,太极拳练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或限较少,因为太极拳无需专门的器械来进行练习,太极拳可以进行多种开放式的练习。除此之外,太极拳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其受场地限制较少。

(二)太极拳作为核心力量锻炼的困难。

尽管太极拳作为核心力量锻炼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太极拳作为核心力量锻炼还有着不少的困难。首先,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太极拳练习方法较难。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深受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要练好太极拳,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要求如:“用意不用力,以气促力”等都比较抽象,对太极拳高层次的领会需要较强的理解力和坚持不懈的练习。另外,太极拳动作多较为复杂、路线方向变化较多。其次,太极拳作为核心力量锻炼其趣味性较低。太极拳动作较为徐缓,静力性动作较多,尤其初练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徐缓,在很多年轻人甚至中年人眼中认为,这是老年人练的。这部分人显然对太极拳练习缺乏兴趣。这不利于太极拳的作为核心力量锻炼项目开发的发展。

四、小结与展望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篇6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崇尚自然, 追求和谐。练习时希望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 欢快愉悦的心境下, 得到自我身心的满足, 它重人际交往与宽松的气氛营造、重个性的独立与解放、重过程的主动与积极参与, 太极拳自产生之日起就有娱乐观赏的作用, 由于它松静自然、意气相随、延绵舒缓、具有真实的美感使人们获得身心和情感上的满足, 达到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目的。参与的满足感还来自于优美姿态、音乐的欣赏, 这符合了人们交流感情的心理需要, 满足了自我情绪体验的需要, 使人们得到了充分的娱乐。太极拳的动作技法丰富而全面, 不仅有各种手法、腿法、身法、步法、跳跃、平衡、以及攻防对练等技术动作, 而且套路动作的编排, 多是左右对称, 上下一致, 动静结合, 起落有度, 整套动作有易有难, 难度有低有高。因此, 能够全面地锻炼和发展人体的速度、耐力、力量、弹跳、柔韧、平衡、灵敏、反应和形态机能。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有内功修练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内练, 可以有效地改善大脑皮层神经兴奋与抑制的过程, 大大提高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这种内外修炼法, 不仅使人达到形体的“外强”更使人达到“内壮”, 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发展, 真正达到健身、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二、动作组成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和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动作舒展, 胸部放松, 而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运动适当配合, 这样就可以使呼吸自然, 更好地加速了血液和淋巴的循环。打拳时要求“气沉丹田”, 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 它在医疗保健上有重要的作用。膈肌的收缩与舒张, 可以使呼吸运动协调, 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 加强心肌的营养。此外, 横膈的运动还可以给肝脏有规律的按摩, 可以消除肝脏淤血, 改善肝脏功能。因此, 经常练习太极拳对预防动脉硬化及各种心脏疾病创造了良好条件。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也很突出, 人体的一切运动都是以骨骼为杠杆, 以关节为支点, 依靠肌肉收缩为动力, 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各种动作。太极拳是一种“内修外练”、“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其动作连绵不断, 似行云流水, 不丢不顶, 舒展大方, 对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都能给予恰当的锻炼;并通过其架势高低、速度快慢的调整, 满足各不同人群所需的运动需求。同时, 太极拳的“立身中正”、“百会会阴成柱”、“尾闾支地”的要求, 使整个脊柱尽量对拉拔长。这就能使脊柱两侧的督脉、阳经 (西医讲的中枢神经系统) 不断受到按摩和运动, 使其遍布全身的经脉、神经系统也得以刺激、兴奋。练拳时要求“含胸、松腰、拔背”还有“腰背为第一主宰”等说法, 这说明太极拳与腰部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常地练习太极拳, 无论对脊柱的形态还是组织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打太极拳要求动作连贯、圆活、周身节节贯穿, 对提高骨细胞的活跃性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太极拳的演练, 使其大腿肌增厚, 肌肉群伸展, 收缩加强, 对心脏血液收放泵力产生明显的增大, 就像在下肢各部位增设了无数个小泵, 使心脏血液的需求供应充足, 因此说太极拳对运动系统的作用有着显著的表象。

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 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着良好的影响, 加强了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能减少体内淤血, 改善消化功能和新陈代谢功能。所以, 从医学观点来看它是一种很好的保健体操和医疗体操。

三、符合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的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健康提出的定义是:“健康, 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病患, 而且要有完善的生理, 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个全新的定义使人们对疾患的认识产生了变化, 并且对健身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要求现代社会的健身理论与方法, 不仅要作用于生物的人, 而且还要作用于精神的人和社会的人, 应该继承和动员人类文明的一切财富和多种手段, 而且应力求适应于现代人类生活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二十四史简化太极拳运动以其深厚的内涵、广泛的群众性、明显的健身效果, 恰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现代化健身理论与方法的要求。经常锻炼太极拳不但可以加强神经、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的防治, 而且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 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 增进体内物质代谢, 预防和治疗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尤其对肺组织的弹性、胸活动度、肺的通气功能及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

四、结语

由于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蕴含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遵循娱乐性和健身性的统一, 符合人体生理、生物学特征要求, 符合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的要求, 能满足人们修身养性, 延年益寿的心理渴望, 练好太极拳, 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 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和演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高校大学生学习和感悟传统文化的一条捷径, 是一条学会防身的捷径, 是一条修心养性的捷径, 更是一条拥有健强的体魄的捷径。因此在高校进一步推广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甚至是普及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似乎也是很有必要的。

摘要:太极拳是我国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太极拳连绵不断, 滔滔不绝, 式式相连好象一个园环, 无端无尾, 所有动作无不体现出阴阳两面的对立统一, 矛盾与和谐的辨证规律。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现已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得到了很大地推广, 青年一代通过学习和演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可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同时也起到了强身健体和防身的功效。现对其健身价值进行论述。

关键词:二十四式,太极拳,高校学生,健身价值,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当代大学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练习

参考文献

[1]王立:《从人体解剖生理角度探求太极拳的功理功法》,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01期。

[2]魏继红:《太极拳弧形运动之研究》, 《辽宁体育科技》, 2002年05期。

[3]陈志俊:《太极拳的防病强身功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4年01期。

太极拳的价值 篇7

1 太极拳的人文艺术内涵

人文艺术是人类社会精神活动的总结,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人文艺术是人对于环境、生命等内容的精神思考,包括理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情感思想、人生思考等内容;(2) 人文艺术是一切社会、家庭关系的综合,主要体现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社会关系学、伦理道德学等;(3)人文艺术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联系,是研究人如何与社会环境实现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太极拳蕴含了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因此太极拳的人文艺术不仅仅诠释了其丰富的精神含义,也展现了太极文化的礼教性与教育方法。

1 . 1 太极拳理中蕴含的人文艺术内涵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起源于中华民族生活劳动中。太极拳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汇聚了医学、养生、心理、体育等多种学科思想,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精神、哲学、文化之大成。太极拳精神理念深受《周易》与《道德经》这两部道教经典书籍的哲学思想影响,如太极中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思想渊源于《周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太极”“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等思想,因此可以说太极思想代表着中国传统道教思想。太极拳的创立者、继承者以及发扬者均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两仪(阴阳)构成,两仪是构成现实世界最基础的元素。该思想要求人们以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排斥而又相互协调的思维观念去看待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均是相生相克的;太极拳文化中的“柔中有刚,刚中见柔,刚柔相济,以柔克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实转化”思想在现实社会得到几位广泛的应用。人们耳熟能详的“四两拨千斤”“巧劲破蛮力”等名句正是渊源于太极拳文化。这些名句体现了太极拳在生物力学运用方面的炉火纯青,惯性力、杠杆原理、动量冲量转化等力学原理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太极拳阴阳学说认为宇宙是大太极,人体是小太极,人体的新陈代谢与气血运转正如同宇宙中的日月星辰运转一样,日月星辰无序那么势必会造成宇宙的混乱,而人体新陈代谢与气血运转失衡,那么会产生各种疾病,疾病使人体由健而弱而衰,日积月累人体就如同混乱的宇宙一样归于消亡。气血畅通周流不息,人体太极循环周而复始,从而达到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根本。这正是太极拳中的养生思想,也是修习太极拳的核心要点。

1 . 2 太极拳人文艺术的礼教性

太极阴阳鱼与伏羲八卦图是中国道教“天人合一”思想的直观展示,听信了社会中万事万物都具有对立统一的阴阳两重属性,阴阳属性相互协调、相互协调,使得万事万物能够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而体育教学同样如此,其目的是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心理和生理协同发展。如果将教育比喻成太极,那么德、智、美内容主静属阴,体、劳内容主动属阳,阴阳相济,相互促进、构成了人发展的五大重要元素。从太极阴阳鱼的图形上可以看出,阴阳是不能够完全对立分割的,阴不能离开阳,而阳同样不能离开阴,阴阳互化才能够构成原始的“道”。

借鉴太极拳的这一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强壮学生的身体,锤炼其体质,培养其优雅的形态动作,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以及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帮助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以及社会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不断修习太极拳中的“身性双修、形神和谐发展”,去领悟太极拳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以太极拳“小道”去感受万事万物变化之“大道”,不断去探索太极拳哲学理念,追求人体“心”与“体”的完美平衡。修习太极拳,应该充分掌握太极拳自身文化艺术内涵,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万事万物,用太极哲学方式去解决问题,以求人与自然的协调。

2 太极拳人文艺术性的终身体育锻炼观

人不是孤立生存与这个世界上,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与人共同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不断理解自然运行规律,不断掌握自然运行法则,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人的生长其实就是人不断适应自然的过程,随着人的身体不断发育成熟,思维观念的不断健全,人与自然地契合度不断增加。人是不可能脱离自然的,人生存与自然环境中,吃自然界的五谷杂粮,喝自然界的溪泉,是不可能无病无灾、无焦无愁的。传统中医以及太极学说均认为:“人体疾病源于气血不畅、肺腑脾脏受损,而气血不畅、肺腑脾脏受损是因为人体水土不运、五谷不化”。从现代思想来说,人只有具备了健全的身体与思想,才能够有效地适应社会。太极拳修习者在修习太极拳的时候,应该认识到太极拳不仅仅能够强身健体,也应该掌握其人文艺术性。太极拳思想理念是中华传统哲学理念与养生理念的集成,是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的思想总结。太极拳是太极学说的具象化,通过起手、动静、虚实、尽头、收势等动作,吐垢纳新,促进气血运行。与篮球、足球等竞技性、对抗性体育项目不同,太极拳更加注重高质量轻负载,太极拳学习者能够在修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实现对身体的有效锻炼。同时太极拳的适应范围较广,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的人都能够随时随地地修习太极拳,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3 太极拳人文艺术价值与终身体育教育相结合的策略

3 . 1 培养太极拳教学者的人文艺术素质

通过不断学习太极拳中蕴含的“阴阳辩证”“天人合一”思想,可以逐渐改变练习者对于万事万物粗浅的认识,能够全面系统地看待各种问题。太极拳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更是具有人文艺术性的哲学精髓的具象化。太极拳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的人群进行修习,能够让修习者修身养性、适应自然的哲学艺术。修习太极拳只有明其理、知其义,才能够感受到太极拳的精神魅力,才能够学好它。体育教育不仅是对于学习者的身体与智力上的锻炼,更是一种思想、道德、文化上的熏陶。太极拳学习者对于太极拳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教学者启发教育与疏导作用。因此为了有效推动太极拳这一中华拳术艺术的发展,应该不断培养太极拳教学者的人文艺术素质,使其明理通技懂术,这样才能够为学习者随时答疑解惑,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太极拳。

3 . 2 太极拳教学的人文艺术性

太极拳理中讲, 太极拳是以拳法定势为基础元素, 拳形为框架,推手为感知手段,散手为表现形式,从而体会力的产生与发放、气血运行、意念转移, 终而化有为无, 至大成境界。为了达到这一点,在太极拳教学中应该广泛汲取太极拳文化的养料,充分发挥出太极拳文化的艺术导向作用。在教学中应着重把研究太极拳的趣味性、功能的实用性、题材的丰富性、结构的合理性、技巧的高明性、形式的多样性放在重要的位置,结合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要求,欣赏并且感悟原汁原味的太极拳作品,掌握最原始最全面的太极拳资料,并且充分吸收与借鉴这些第一手的太极拳研习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形神聚敛,人道两通的修习境界。

3 . 3 太极拳终身体育锻炼的人文艺术原则

太极拳的价值 篇8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太极拳,价值,健身机理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1.44亿。发改委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具有规模大、来势猛、占比高、分布不均衡等特点。所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及其他应对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帮助老年人安心、健康、快乐地度过晚年已成为我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和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我国人口老龄化基本上是在家庭养老、缺乏社会养老传统的条件下到来的,因此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也是关系各个家庭和谐、幸福的重大因素。目前以太极拳运动为首的东方传统健身项目的健身、健心价值逐步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特别是太极拳作为调节人们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也纳入到了世界大众健身的主流行列之中,尤其是得到了现代发达国家政府和民众的青睐。太极拳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中老年人的喜爱,老百姓参加其中的热情越来越高,作为一种身心技术,它在医疗康复、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陶冶性情、开发智力等方面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见其的多元价值功能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同。本研究拟对太极拳的健身机理与特点进一步阐述,看能否引起共鸣。

1 老年人的退休生活现状与身心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趋疏远,尤其人数众多的空巢老人。老年人群在社会适应能力、身体机能、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的衰退或弱化。退休后的老年人感受到了明显的失落与孤独,加之我们的社会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发展的不健全使得老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对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的发展极其不利。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韦格斯特的“活动理论”认为,“老年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只有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马多斯科的“活动说”认为,“新的活动取代旧的活动可以使老年人获得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参加活动多的老年人,有益于身心健康”。[1]太极拳作为一种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集体性健身运动,在提高老年人群的社会适应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可以成为社会交往或扩大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可扩大社会生活交际圈,实现老年人对人际交流、社会参与与健康身心的需要,从而有效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以及晚年生活质量。

2 太极拳运动的健身机理

太极拳作为东方传统健身项目中普及最广泛的一项在健身功效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尤其对心血管、肺、肌肉、骨、关节、神经等系统都有良好预防、治疗功能。美国科研人员把太极拳作为研究项目,通过实验对照证实,练习太极拳不仅能缓解关节疼痛、减轻疲劳、强健筋骨、提高人体伸展和平衡能力等,还能改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所以说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的健身与健心有着无可比拟的好处。

2.1 慢性肌肉损伤

老年人一般都有肌肉劳损等慢性疼痛疾病,美国国家健康研究专家表示,中国太极拳这一古老的强体健身方式能够有效缓解诸如纤维肌痛等一些慢性肌肉损伤疾病的症状。在美国最近的这次研究中,太极拳对缓解和治疗纤维性肌痛综合症效果明显。究其原因认为,太极拳的动作要求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人体各肌肉群和肌纤维伴随太极动作进行最大限度扭转,使肌肉收缩有力,与之相应的骨骼对外力的承受力和韧带的活动性能也有很大改善,能全面提高人体活动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腰椎间盘突出、颈椎与腰椎增生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都与平时立不正、坐不正、弯腰弓背造成的,如果练习太极拳,则可以增强腰椎力量。因为经常虚领顶劲、裆部下沉,要求命门往下撑,脊椎也不会有问题,而且长期练习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会阴穴到百会穴整个脊柱对拉拔长,对整个运动系统就会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所以长期坚持习练太极拳不仅可以预防摔跤,还可以缓解和治疗慢性肌肉损伤。

2.2 呼吸系统疾病

很多人到了老年,轻微活动后就会喘气不顺、呼吸困难等,这是呼吸系统老化的表现,除了呼吸道已经老化以外,肺活量也比青壮年减少了40%-50%,肺泡内的残余气体大大增多,影响了老年人的呼吸效率。在太极拳习练过程中,呼吸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内脏充分活动,增强体内血液循环,减轻了心脏功能的负担,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同时腹式呼吸的深、长、细、缓、匀、柔的呼吸方式,能增强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强肺活量,因此有利于老年人常见的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的防治和康复。

2.3 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老年人的神经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脑重量减轻,脑血管硬化,脑血流阻力加大,氧和营养素的利用率下降,致使脑功能逐渐衰退并出现某些神经系统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甚至产生情绪变化及某些精神症状。调查表明,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具有延缓自主神经系统衰老的作用,这是太极拳医疗保健的核心机制。练太极拳时要求以意领气,以气催力,精神集中,在意识的支配下,神经系统始终全部集中在每一个动作的准确性上。由于某些动作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在练习和动作不断熟练的过程中,可以活跃系统与器官的机能,加强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随着各器官系统协调能力的不断提高,神经系统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的功能也得到不断加强,这就使得传递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改善了神经系统的功能。[2]

同时,太极拳注意“气意配合”等意念活动,练拳者通过意念活动排除杂念、挣化思绪,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引起机体某区域兴奋,其他区域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使大脑皮层得到“安静休息”,从而达到平衡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安定心神,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此外太极拳运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意念活动可使大脑呈现出节奏性的活动,练习太极拳可使脑波向良好方向发展,有利于锻炼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防老抗衰作用。[3]

2.4 心脑血管疾病

太极拳运动过程中的舒张收缩,全身肌肉骨胳关节柔缓运动,其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用劲如蚕吐丝,绵绵不断的“用意不用力”使静脉血液能更充分回流心脏,血管弹性增加,毛细血管韧性增强,加强心肌的营养,同时使血管神经稳定性增强,更能适应外界的刺激,符合人体正常生理机能,预防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微循环障碍是万恶之源,万病之源,1920年,克罗格获得了唯一的诺贝尔医学奖,即发现微循环的存在,并认定微循环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所谓微循环也就是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的循环,它实现着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一方面给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另一方面排出废物,即为人体新陈代谢的内环境,是生命机体最基本的保证,被誉为生命的源泉。微循环功能如果发生障碍就难以满足组织氧化代谢的需要,造成组织器官功能的不全或衰竭,这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现代医学证明,人体的衰老、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微循环有密切关系,可以说微循环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

研究发现:与没练习太极拳的人相比,练习者练习后甲皱微循环的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开放的毛细血管变多,因此可以得出练习太极拳能改善微循环。研究还发现太极拳练习者的心室壁厚度和心室收缩力较大,心室壁的血液供应也获得改善,由此证实太极拳练习可以明显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提高心肌的泵血能力。[4]

2.5 胃肠道慢性病方面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教练会教你用到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对内脏的按摩作用,使内脏得到适当的运动,改善各脏器的血液循环,使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正常。腹式呼吸使横膈上下起落,对胃肠道起到了良好的按摩作用,促使消化液分泌增多,有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利用,减少了粪便在肠道里停留的时间,降低了人体对毒素的吸收[5]。另外,练太极拳时要求口唇轻闭,齿轻合,舌头抵住上愕,有利于促进口腔唾液的分泌。口腔中的唾液能防止口腔干燥,也有助于消化,唾液中的溶菌酶还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3]研究表明,练太极对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等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很有功效。

3 结语

太极拳强身健体的功效已经得到了中外众多权威医学专家和练拳群众的认可,长期参加集体练拳活动的居民,对太极拳缓解心理压力、增进人际交往的功能深有体会。以上是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效果最佳五个部分健身机理的简介,从以上可以看出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确实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太极拳运动可以成为老年人休闲、健身的良好方式,现在学习途径很多,如果身边没有健身指导者或其他途径,电视广播等也是不错选择,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健身动起来》节目应受众需求,开展了以太极拳为首的诸多传统健身项目的教学与互动,可满足在家自学自练[6]。建议社区街道多营造健身活动的辅导站和练习点,并聘请体育指导员或体育骨干,组织老年群体一起学习、练习,同时利用新媒体展开传播、吸引并动员更多老年人加入,这样不仅可以愉悦身心、强身健体,同时对于和谐邻里、和谐家庭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有力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张道鑫,王岗.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太极拳运动的当代价值[J].中华武术·研究,2013(4).

[2]蔺志勇,刘建鹏,等.太极拳健身机理初探[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3):48-50.

[3]申东元.陈氏太极拳养生价值及其作用机理探讨[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4]袁礼锋.试论太极拳健身机理[J].科学之友,2011(10).

[5]邝华利,王莉莉,等.浅谈太极拳健身功效[J].才智,2016(1).

浅谈太极推手的价值 篇9

1 太极推手的健身价值

1 . 1 太极推手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紧张,由于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社会压力,人们起早贪黑,为的就是多挣钱,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因此人们很少拿出时间来锻炼身体,就算有的人会拿出一些时间来锻炼身体,也只是些乏味枯燥的跑步等项目,这些运动只能表面上的锻炼身体,完全不能使自己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所以在如此的社会压力之下,便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社会文明病,这些文明病一直困扰着人们,而太极推手的练习要求练习者必须心静、放松,排除一切杂念,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动作上,要求练习者在自己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对动作的感觉,运用借力化力、腰的旋转等战胜对手。这就要求练习者必须镇定,不浮不躁,在与对手的较量中,用心观察动手的招式,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做出快速的反应。所以练习太极推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放松神经,使人们感到心情舒畅,精力充沛,身体轻松,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 . 2 太极推手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影响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经常吃一些高脂肪的食品,小孩子们又热衷于那些油炸的膨化食品,以及一些西方的快餐等垃圾食品,导致了社会中肥胖症的人群急剧增多,人们的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带来的问题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太极推手的练习中,人们需要在使自己身体重心平衡的前提下,努力使对手失去身体重心的平衡,从而使双方在推手的过程中,胃、肠等消化器官得到了相应的运动,促进了胃肠的消化与吸收能力,改善了消化系统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体的消化系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 3 太极推手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太极推手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全身各处肌肉协调运动的运动项目,练习太极推手要求心静体松,使人体的经络通畅,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开放,静脉回流加速,从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静脉回流加速,促进了血液在组织器官处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了组织器官与血液的物质交换,血液源源不断的把氧气、营养物质等运往组织器官处,把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太极推手是全身的运动,所以是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都得到了改善。

1 . 4 太极推手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

练习太极推手时,要求我们呼吸均匀缓和,尽量采用腹式呼吸,这有利于改善肺泡的通气量,使呼吸深度加大,提高了呼吸系统的工作效率。太极推手练习与呼吸相结合,采用了古代的导引、吐纳之术,更有利于我们身体的保健,改善我们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我们的身体机能。

1 . 5 太极推手对人体肌肉骨骼关节活动的影响

太极推手是一种实战技击的体育运动项目,对身体有很好的锻炼功效,尤其是对骨骼、肌肉和关节的活动。太极推手是两个人在进步退步,保持身体的重心稳定的状态下完成的,手的沾粘连随以及脚部的灵活移动对人体的肌肉和骨骼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太极推手要求重心下移,这对人体下肢肌肉力量的锻炼都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太极推手的动作连绵不断,快慢结合,从而使身体各处的肌肉群都能得到活动,在意念的控制下,在肌肉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运动,使得肌纤维得到拉长。全身运动时身体代谢加快,从而使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处,骨骼在充足的营养下,它的性能发生了良好的变化,它的抗压能力以及抗折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太极推手的动作连绵不断,通过上肢的沾粘、腰的转动、下肢的移动对身体各处的关节都有积极的影响,比如说:太极推手的大捋就能提高髋关节的活动幅度,可以提高韧带的柔韧性以及关节的灵活性。

2 太极推手的健心价值

练习太极推手对意志品质的锻炼有很好的影响,首先,练习时我们必须克服胆怯,不怕吃苦不怕累,积极向上,战胜对手。对于失败者而言,应该不放弃,克服消极的情绪,总结经验,在以后的训练中强化自己的弱点,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对于胜利者而言,应该不骄傲,不狂妄,尊重对手,学习对手的优点,强化自己的能力,所以太极推手是一项胜不骄败不馁的运动。耐力的训练会使运动员在比赛最后体力不支的情况下,通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坚持到最后。比赛时,如果遇到强手,还要求运动员沉着应战,敢于拼搏,冷静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提高以弱胜强的智能。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会胆怯,导致比赛的失败。经过太极推手的磨练,可以培养人们顽强、果断、坚韧不拔的精神,锻炼人们克服胆怯、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武德的教育可以培养人们优良的品德,提倡团结友爱的精神,在训练中互相学习,尊师爱友,培养谦虚友善的品德。太极推手注重内外兼修,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下,具有很好的修身功能。

3 太极推手的娱乐观赏价值

自从太极推手列为比赛项目以后,各种比赛都深受观众的喜爱。太极推手那种刚柔相济、以柔克刚都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加上各种各样的服装、太极图等使得太极推手具有很高的表演价值和艺术性。在比赛中,当出现妙招时,观众会给予热烈的掌声。同时太极推手也是一种健康休闲、娱乐身心的方式,在紧张的生活下,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推手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增进友谊,放松身心来娱乐自己的生活。

4 太极推手的实用攻防价值

通过对太极推手的练习,可以提高人们的应变能力,增加体能和功力,学到攻防技巧,从而在自身受到伤害的时候,可以运用太极推手技巧方法来防身自卫。

由于太极推手独特的技法,以及它具有健身、健心、实用攻防等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并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和发展。在健身方面:练习太极推手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极大地改善了人体的机能;在健心方面:练习太极推手不仅培养了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由于长期的磨练,我们的水平逐渐得到提高,同时也磨练了我们自身的意志品质;在娱乐观赏方面:精彩的竞技比赛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的冲击,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在实用攻防方面:学习太极推手可以从中学到攻防技能,自从国家把太极推手列为竞技运动项目之后,太极推手逐渐被人们所认知,由于太极推手的对练不是很剧烈,也不会造成运动性伤害,所以深受各年龄阶段的人所喜爱,再加上它的健身、健心功能,相信它会成为最流行的运动项目。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通过对网上有关资料文献的查阅、整理以及对太极推手习练者的访谈,得出以下结论: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运动的主要对练方法,在古代又称“打手”“搭手”“靠手”等,它是太极拳的一种实战技击方法,通过借助对手的力量而发劲,使对手的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体育运动,是中华武术技击中的瑰宝。它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理念,而且通过练习太极推手,对身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平衡能力、应变能力、灵活性等身体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甚至也有健心、娱乐观赏、实用攻防价值,被誉为中华武术的精华。

浅谈太极拳运动健身与养生价值 篇10

太极拳作为中国悠久的体育运动项目, 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身价值被世界所接受。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 是中华民族体育运动中极具代表性的项目, 他吸纳了中国古典哲学理论、传统中医学原理、养生理论和传统的并法学内容,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健身、技击功能久经考验, 备受武术爱好者的推崇, 其扎根于中原, 传播与海外。伴随着太极拳的广泛传播和不断发展, 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价值、休闲价值、科学价值也表现得愈来愈突出, 已是我国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强化生命规律、身心兼备的整体性运动, 太极拳通过调心、调气、调身等一系列调整人体阴阳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 以内固精神、运行气血、畅通经络、协调脏腑、活动肌肉筋骨, 使人正气旺盛, “阴平阳秘”, “内外调和”, 恢复人体的自然治愈能力, 提升人体的自然感知和调适能力。尤其是节奏加快的现代生活, 太极拳更显示出了它独有的魅力和价值。太极拳运动不仅具有良好的健身、保健、医疗康复作用, 还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需求, 是一项难得的体育运动。

二、太极拳的生理健身机制

1、太极拳运动对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是人体内外进行缓慢地螺旋形或圆弧形的武术运动, 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各部分也必然会得到轻柔的挤压, 揉搓和按摩的锻炼增强人体循环系统的弹性、伸缩性、柔韧性和力量。但骨骼肌松弛时, 静脉血管外周压力下降使静脉血管的容量增加, 减轻心脏负担, 毛细血光被动扩张, 容量增加, 随血液输送到组织的氧气、营养物质等也随之相应增加, 促进了内环境物质交换, 对细胞新陈代谢起促进作用。

2、太极拳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要求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着重是腹式呼吸, 从而使血液能在肺部结合更多的氧, 运送给组织细胞, 促进机体内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和呼吸器官的血液供应。大量的实践证明, 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对增加肺组织的弹性增强的通气功能增加胸廓的扩张度, 以及对促进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作用。

3、太极拳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讲究平静、放松、协调和平衡, 这样在练习的时候人的紧张情绪会得以消除, 提高了人体在精神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而使大脑得到动态的休息, 起到调节大脑皮质, 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

4、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的呼吸着重腹式呼吸, 这样就加大了膈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 对肝脏、肠胃都能起到自我的按摩作用, 提高肠胃的蠕动、消化和吸收能力, 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 加强胃肠功能, 能有效的减少胃炎、肠炎、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5、太极拳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要求以腰为轴, 动作圆活连贯、节节贯穿, 再加其螺旋式的弧形动作可以使人体的肌肉、骨骼得到良好的锻炼, 提高神经肌肉组织的协调性, 增强韧带的弹性, 使骨质坚固、肌肉丰满、关节灵活、韧带强健, 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改善微循环。

三、太极拳的心理健身机制

1、太极拳运动对精神和情绪的积极影响

太极拳运动不仅讲究柔和缓慢、连贯均匀、圆活自然的行动, 更追求情绪稳定, 心态平和的好心情, 且强调清心寡欲, 知足常乐, 注意思想集中, 精神内敛, 消除恶念和杂念, 这都十分有利于消除人事的烦恼和缓解内心的冲突, 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太极拳深沉舒缓的腹式呼吸也能进一步消除焦虑情绪, 平常人一般是胸式呼吸短促表浅, 而太极拳则能使练习者在充满压力的环境里心绪稳定, 消除内心的焦虑情绪, 使心胸开阔, 加强自制力。

2、太极拳运动对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积极影响

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项目, 自古就有“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之说, 武谚中讲:“拳不离口, 曲不离口”“一日练, 一日功, 一日不练十日空”这都要习武练拳应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练习太极拳也一样, 要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在不断提高水平的同时, 不断磨练自身的意志品质, 培养自身顽强、坚毅、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克服懒散、自制力不强等不良因素, 并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太极拳的文化底蕴对健身精神的追求价值

太极拳亦被称为“哲拳”它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 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伦理观念和养生理念, 以健身、修炼相结合为原则, 注重内外兼修。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 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性就愈显得突出, 太极拳就是较为普遍的健身娱乐项目之一, 我们在街头巷尾、公园、广场等经常见到, 太极拳运动已在全国乃至全国得到了有效地发展, 其蕴含的独特的哲学内涵和具备的修身养性价值已经成为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他修身养性的健身价值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1、陶冶人的情操, 培养人的内涵

太极拳是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较深的武术项目之一,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对应、协和, 它的各个技术要领和动作的整体结合都依据自然原则的要求符合人的生理、运动规律和自然规律。从技术上讲, 他要求呼吸自然, 行动路线流畅。现今社会, 可以发展日新月异,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压抑, 焦虑, 失落感会不断加强, 人与自然社会的协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而太极拳则可以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在练习时, 练习者能与自然惊醒心灵上的交流, 排除一切杂念, 是人的身心上升到一种轻松自在的境界, 陶冶人的情操。

2、培养人的情感

太极拳运动以虚静理念为原则, 练习开始前要心态放松, 身心平静, 练习过程中, 身心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 进而可以将练习者的精神和意志贯穿于太极拳运动的一招一式中去。精是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太极拳运动可以舒缓练习者的紧张情绪, 从而使练习者获得心境恬淡的美好情感。

五、小结

太极拳作为我国的一种文化遗产, 吸收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内涵, 集合了我国古典的哲学理论精髓, 它的锻炼价值以其适宜的强度, 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庸平和的思想追求, 使锻炼者在生活和养生理念上逐步得以认识, 并通过自身的积极锻炼达到抑制机体机能衰竭的功效。在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协和发展的当今社会, 太极拳运动的健身、养生价值会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唐豪.太极拳研究 (第二版) [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2.[1]唐豪.太极拳研究 (第二版) [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2.

[2]王安利.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2]王安利.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3]桑振英, 等.健身养生太极拳[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6.[3]桑振英, 等.健身养生太极拳[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6.

[4]张治国.浅谈太极拳对人体的生理保健作用[J].新课程学习, 2011, (07) .[4]张治国.浅谈太极拳对人体的生理保健作用[J].新课程学习, 2011, (07) .

[5]杜捷萍, 岳素芳.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养生保健作用[J].科学之友, 2009, (02) .[5]杜捷萍, 岳素芳.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养生保健作用[J].科学之友, 2009, (02) .

[6]唐矩明.太极拳运动健身养生道理[J].教育界, 2011, (30) .[6]唐矩明.太极拳运动健身养生道理[J].教育界, 2011, (30) .

上一篇:语音处理下一篇:骨折术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