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人体结构

2024-07-30

太极拳与人体结构(精选9篇)

太极拳与人体结构 篇1

一、服装结构与人体结构

服装结构设计是围绕人体, 为人体服务的。人体又是服装的载体, 是展示服装美和实现服装价值的根本, 两者相辅相成。从古至今, 人类为了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 从原始无结构的缠绕、披挂式服装到如今款式变化繁多的服装, 从简单的连接成型发展成工艺精湛的服装, 由简陋的廓型发展成结构设计严谨的服装, 无处不显露人们对服装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服装的结构是指服装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组合, 以人为本, 遵循人体结构和体型特征, 研究服装的立体构成和平面分解的方法和规律。因此, 要对服装结构进行设计, 必须了解人体结构。人体造型是无边缘的封闭体, 体型起伏变化的交接线, 把人体划分为头部、颈部、肩部、胸部 (含乳部) 、背部, 腰部、腹部、臀部、上肢部和下肢部。在服装结构上, 由头部构成了衣服帽形, 由颈部构成衣服领形, 由肩部、胸部 (含乳部) 、背部, 腰部、腹部、臀部构成上衣衣身, 由上肢构成衣服袖形, 由腰部、腹部、臀部和下肢构成下装裤子、裙子。服装结构是人体的立体形态在平面制图中的反应, 其实质是研究衣片覆盖人体的方法和覆盖以后成衣展现的空间效果。

根据服装结构的需要, 为了使服装结构设计合理、比例准确、便于人体测量, 将人体的体表部位分别用点、线、面表示。点的设定应具有明显、固定、易测的特点, 一般点多选在骨骼端点, 突起点和肌肉的沟槽等部位。面的设定, 可将人体凹凸不平的曲面分为不规则的球面和双曲面。线的设定, 是根据人体体表起伏交界, 人体前后交界及人体对称性等基本特征, 形成体表结构线。人体点线面的形态就是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结构形式。例如, 在人体上颈肩点与肩端点的连线就是服装结构中前后衣片在肩部的分界线;肩部是服装的支撑点, 人体肩部呈球面状, 前肩部成双曲面状, 肩头前倾, 整个后肩呈弓形。肩部的特征决定了服装结构的肩部形状, 肩端前倾, 使服装的前肩斜度大于后肩斜度, 肩的弓形使服装后肩斜略长于前肩斜等等。

二、省道的作用

省是服装制作中对余量部分的一种处理形式, 省的产生源自于将平整的布料置于三维的人体上, 由于人体各部位曲面起伏、围度的落差、宽松度的调整以及适体程度的要求, 决定了面料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呈现出多余的松散状态, 将这些多余量以一种集约式的形式处理便形成了省, 省的产生使服装造型由传统的平面构成转向了立体构成。人体并非是简单的圆筒体, 而是一个复杂的立体, 要使服装美观、合体, 就必须研究服装结构的处理方法。对原型通过剪切、旋转等, 采用省道、褶裥、分割等各种结构形式, 进行一定的结构处理, 便可塑造出美观贴体的造型。省是对服装进行立体处理的一种结构形式, 是表现人体曲面的重要手段, 是服装由面料变成成衣的造型需要。省道缝合后, 可以使平面的面料形成圆锥面或圆台面等立体造型, 达到或近似达到人体曲面部位要求。在服装结构设计中常常会采取遇缝转省的方法, 以达到或类似人体曲面部位的要求。服装结构设计中常考虑到人体凸出部位有胸高、肩胛骨、腹部、臀部等, 为这些凸出部位设置相应的省位, 如胸省、肩省、腹省、臀省等。在结构设计中, 根据人体不同特征的凸出部位, 省的形状也不同。胸高明显, 位置确定, 所以胸省省尖位置明确, 省量较大。肩胛骨凸起面积大, 无明显高点。腹部和臀部呈带状均匀分布, 位置不明显, 所以腰省和臀省的设计较为自由, 省的个数、省尖方向、省的长短等都可按照需要进行调整。省的形状设计与人体表面的不规则曲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表面形状复杂, 由凹凸的曲面组合而成, 省线可随之设计成各种形状, 从而更加适合该部位呈现出凹凸曲面, 并可通过归拔处理使服装更加符合人体的曲面形状。因此, 为了使服装符合人体曲线美, 省道在服装结构设计中无处不在,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服装放松量

人体的运动将控制服装最低放松量的多少。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活动状态, 而人体的活动会带来人体各体块之间关系的变化, 带来人体各部位尺寸的变化。服装的放松量就是为了适应人体的变化而设置的, 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活动方式与幅度, 对结构设计中放松量的确定有重要作用。服装与人的关系, 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即要使服装合体实用。首先, 要对人体的体形作认真的观察和测量, 在这些所测得的数据基础上, 根据服装的功能用途、款式造型进行加放, 这就是服装的放松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服装的结构设计。人的头部要呼吸, 四肢要劳作运动, 所以必须将人的头、收、脚部位从服装中释放出来, 因而进行结构设计时, 必须将领口、袖口、裤口、裙摆等部位开放, 使人的头和四肢可以自由的进出于服装, 并且可以随意的活动, 以满足人体的机能性, 即实用性, 这也是服装最原始的目的。

时代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 也改变了对服装的观念, 服装不再是单纯的蔽体物件, 而是作为一种服饰文化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为人们所用。在满足人类衣着功能的同时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 美化和装饰人体, 更好展现人着装后的体态气质, 为人体服务。例如, 人体的上、下肢有伸屈、回旋运动, 躯干有弯曲、扭动运动等, 这些运动都会引起运动表面长度的变化。如果这种表面长度是伸长变化就必须在该部位放一定的松量。影响服装加放量应受到以下几个因数的影响:1.外套内衣服的总厚度, 2.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和地区环境, 3.款式特点和要求, 4.衣料的性能和厚度。5.工作性质及活动需要, 6.个人爱好与穿着要求。例如, 胸围松量主要考虑生理放松量和运动放松量。生理放松量:据相关资料测得成人 (胸围为85cm) 作深吸气时, 胸围的变化量为0.9~4.8cm, 平均为2.1cm;作深呼气时, 胸围变化量为1.0~0.2cm, 平均为0.8cm, 两者相加为3cm。再考虑皮肤弹性因素, 得出胸围最小松量为4cm左右;运动放松量:当人体手臂向前运动时, 男女背部体表均有28%的伸长率;人体屈背手臂向前交叉抱于胸部时, 胸部有的伸长率;平时一些生活中的小动作如吃饭等也有10.3%左右的伸长率, 所以考虑日常活动, 服装的背部松量约为3.5m。所以, 服装胸围的放松量应为8~10cm, 这也是结构设计胸围所采用的基本放松量。

综上所述, 一个专业的服装结构设计人员要掌握人体的轮廓构造特点, 从而满足人体两大功能要求:第一, 服装必须满足美化人体的功能;第二, 服装必须满足人体运动性的功能。服装不是对人体外形形状的简单复制, 而是对人体复杂的外形轮廓的简单化、平整化及修饰等。服装要按照人体制作, 而又不能完全等同于人体。“人的体型特征是服装结构的依据, 人体体表的起伏决定服装收省的位置和程度”;人体的运动将控制服装最低放松量的多少等。因此, 要掌握服装结构设计原理, 必须对人体的有个很好的认识。

太极拳与人体结构 篇2

目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生活不受约束,饮食随意性较大,能按科学方式对待饮食的学生为数不多。学生时代正处在青春期和壮年期的过渡阶段,脑力和体力活动旺盛,正是人生中风华正茂的时刻,也是身体发育和知识获取一个极重要的时期。近年来,不同地区学校对在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学生的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营养知识缺乏,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但有较好的健康饮食意识,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并改进不良的饮食习惯。

零食是每个孩子的最爱,甚至是成年人。到底孩子对于零食的看法如何,他们对于零食的了解到底有多少,我们不是孩子,说了不算,所以想通过此次调查了解一些我们不了解的东西,以便于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放矢,做到有根有据,使每个孩子都能够真正地健康地成长。做到无忧童年。

方法:分别访问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中年级和高年级的543个孩子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高年级的孩子明显地比中年级的孩子知道的多,了解的也多,健康的意识也比较强。但从访问的学生中可以看出,明显的是说一套做一套,道理都懂,但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总是抵不住诱惑。结论:确实有待于加强引导教育,从小就应该培养中学生的健康的意识。零食是每个孩子的最爱,特别是女孩子,甚至大到成年的女孩子都是特别喜爱的食品,它 “价廉物美”、款式新颖、味道奇特,特别适合喜爱追求时尚的孩子。每天中午和晚上放学都可以看到零食摊前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他们有滋有味地吃着、说着、笑着,没钱的孩子就眼巴巴第看着有钱的孩子买到之后洋洋得意的品尝,要好的同学可能会给他吃上一口,如果关系不好,就只好垂涎了„„ 校园里,总是三令五申之后还是可以看到飘扬的零食袋。曾经在夏季到过一所村小,班级后面的垃圾桶内满是零食袋,刺鼻的色素香精味,苍蝇爬的到处都是,饱食残留的余香,稍有动静就会四处乱飞。

街头吃起“小火锅”、油炸食品当街卖、没有任何遮盖,大都直摆在自制的小车上,无遮无拦,苍蝇在上面肆无忌弹地飞舞着,汽车来往排放的尾气和带起的灰尘丝毫不影响学生的食欲。在一个“小火锅”的摊位前生意十分火爆,围着吃涮锅的都是些学生,我们观察了约30分钟,发现小火锅将近有三十多人涮过,而且由于涮的次数频繁,锅里的汤也根本没开过。这么多的人涮过,学生吃了难免会不出问题。并且这些卖“小火锅”和卖油炸食品的小商贩,都没有卫生许可证。对此,许多家长对学校周围的饮食摊点卫生状况表示担心。现在学生正是成长发育的阶段,学校作为学生“第二个家”,学校周边的饮食状况是否安生、卫生,也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如果长期在外吃街头那些不卫生的,含有化学色素、香精的食品,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生长发育,也会对自己的健康构成威胁。

学校周边的摆摊也会影响到学校的维护与秩序,由于放学期间,大量学生涌向校门,但学校门口的饮食摊点又把街道堵住了,使得学生寸步难行,也由于太拥挤,也会发生一些事故。这些饮食摊点也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吃完食品后,就会顺便把手上的竹签,塑料袋等垃圾扔到地上,不仅影响学校周边的卫生状况,而且也会影响到村容街貌,给环境带来污染。

针对以上现状,我对我们学校的高年级和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饮食卫生的问卷调查,又走访了低中高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结果如下:

一、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1)大部分人认为学校周边的食品不卫生,认为带零食进校园不好,并且也不大喜欢购买。

(2)大部分购买的人只看重食品是否好吃,并不了解其制作过程。

(3)很多孩子都会关心食品的卫生状况。

(4)将近50%的孩子因吃了不健康的食品而导致身体不适

(5)35%的同学是因为肚子饿而去买零食,当然还有15%的同学认为好吃而去买的,35%的同学是因为别人买自己才去买的,只是盲从,特别表现在中年级,如果是低年级的话会更严重。

(6)有15%的同学经常购买零食,25%的同学有时购买,当然体现在中年级的孩子,高年级的孩子相对来说好一些。

(7)45%的中年级的孩子认为食品标签不得与包装容器分开。食品标签的一切内容,不得在流通环节中变得模糊甚至脱落;必须保证消费者购买和食用时醒目、易于辨认和识读是不对的。也许是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8)30%的中年级孩子认为经常大量饮用易拉罐饮料对儿童没有害,5%的高年级孩子也认为没有害。

(9)70%的中年级孩子45% 的高年级孩子认为长期饮用矿泉水和纯净水不利于儿童健康是对的。

(10)40%的中年级孩子认为彩色汽水和膨化食品对儿童身体没有害。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高年级的孩子比中年级的孩子对于食品卫生知识了解的更多一些,必定多上几年学,健康的意识也更强一些。

但从访问的结果上看,虽然道理都懂,但做起来却很难,总是抵不住美食的诱惑。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住校生的局限。

因为六盘山高级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学生生活与学习都在学校。住校生自我支配生活费用,没有了家长的监督所以一部分同学会留一些钱用

在零食上面。

2、娇生惯养的结果。

有些家长总认为自己小时候没钱花,受尽了委屈,可不能再委屈了孩子,所以孩子手中的零钱总是不断。

3、家长的错误观念

很多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喜好也为了图省事,就经常带孩子买一些膨化食品、方便面之类的东西。在学校一些学生里经常喝买来的纯净水,因为这样可以随喝随倒,非常方便,然而方便了日常却害苦了身体.三、友情建议:

对于不能回家的孩子作为上级领导确实要反思,很多实际问题都源于不能回家,这些孩子并不想中午在大街上溜达,当看到别人都有家可回的时候他们也很羡慕的,养成这些习惯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上级主管部门考虑的不周,校是并到了一起,可配套的设施并没有跟上,比如:最现实的孩子的吃饭问题,孩子的回家问题等等,而只是一味地说不可以做无证的车,不可以吃不洁的食品,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可以骑自行车等等,很多的不可以,却从不去追究导致不可以的原因。孩子只是政策变化的牺牲品。

留守儿童教育的缺失已经引起好多部门的重视了,但只是呼吁,外因解决不了内因的作用。总是隔靴挠痒。这些孩子在学校中不只是习惯不好,大多数的孩子的成绩都不理想,因为他们身心都得不到来自亲人的随时呵护。而在学校中又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必定一个老师面对全班的几十个孩子不可能面面俱到都了解谈心。更何况每天都是集中放学也不可能有多余的时间。就连每天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的10分钟的晨会都被取消了。难为了老师,更难为了孩子。思想教育的不及时是导致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但不管怎样,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作为学校的一方一定要及时上好每一节课,珍惜每一个教育点,充分利用时间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比如每天都播放一些健康知识,每月都出一期健康板报,根据不同的时期及时更换橱窗栏,经常进行健康知识的问卷调查,把调查的结果进行公布分析,经常搞一些健康知识演讲比赛、健康知识竞赛、健康讲座等等,用鲜活的实例,周边的事实使他们亲身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使孩子学会克制自己,尽量少吃或不吃不正规的零食。

作为家长的也要改变饮食观念,自己应给孩子做好榜样,正确引导孩子的饮食观念,每天早晨应该及时给孩子做一些家常的可口又有营养的早餐,这样孩子才有精力对付一上午的繁重的课业负担。不要给孩子太多自己可以支配的钱,以免养成不良的习惯。

有关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因为学校门口到处是小吃摊,学生们是很难抵制饮食的诱惑的。如果实在要有饮食店的话,我觉得学校可在校内创立一个属于学校品牌的饮食店,当然要经过严格的检验。这样的话,也可解决学生“嘴馋”的问题,使学生吃到卫生的健康的食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

太极拳人体劲力的本源 篇3

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在其论著《太极拳术十要》中写道:“用意不用力。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用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论中所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也。太极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动,故不足尚也。”

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杨澄甫大师说的拙劲与僵劲,其实也是内劲,是在体内运行的。“练太极拳全身放松”,并无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所以这种拙劲与僵劲不应表现出来。二是他说的“不用力而用意,则得真正内劲”,说明了太极拳的内劲是建立在意念上的,与机械相互作用产生的实体力是两个概念。太极对抗运动的向外劲力,才是广泛意义上的人体劲力。三是他说的“太极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点到了太极对抗运动的向外劲力的关键,说明太极拳向外劲力也必须有感受,“分量极沉”是对太极推手打中另一个体而言,这是太极拳的外劲。另外,太极拳的内劲通过人体经络,可以极大地调节人体外劲的强度、方向与爆发点,杨式与陈式太极拳宗师们在此方面有许多指导性阐述,他们的贡献使中华武学的经络“气血流注,日日贯输”。

“力发于骨,劲发于筋”。这种观点说明了力与劲在本质上的差别,现在太极拳界或武术界不少人在用这种观点指导套路与推手实践。力发于骨,这是举重运动员成功负重读秒等待时的显著体现,表现为骨的支撑力。举重运动员拎起、上翻、上举杠铃的过程,则体现了“劲发于筋”(支撑力仍在)。太极对抗运动的劲力,必然是“力发于骨,劲发于筋”。

根据理论力学,三连杆结构是静定结构,是稳定结构,能最大承受重量。举重时运动员双臂与双手间的杠铃杆,构成稳定的三连杆结构。太极拳“力发于骨”,要求发力到骨,不能掀掌拔根,不能飘浮,要使骨最大限度承受外力,这与力学的稳定理论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国太极拳宗师们的实践要求的科学性。肌肉伸缩能产生肌力,但是肌肉长时间、高强度受力的能力弱于骨,“不用力而用意”可以让肌肉以逸待劳,直至发力瞬间以意念催动肌肉伸缩而发出劲力。

南京民间太极拳高手吴启运老师认为:“力发于骨,劲发于肌群。力只有在筋、骨、肌群协调作用下,才能显示出极限机能。”当然,筋、骨、肌单独也能显示力,但这些力在技击中没有威慑作用。譬如弹弓,弓把是骨,橡皮筋是肌群,用来控制弓把方位的手可以认为是筋,上述要素必须合理配合,才能发力将弹丸射向目标。现代人体运动学说明,人体的劲力是人体运动不同组成部分,包括筋、骨、肌群相互配合运动而产生的,按其作用对象不同,有内力、外力之分。一个人不同的运动组成部分合成叠加于他人他物的力,正是太极拳里理解的“劲力”。

太极对抗运动(推手)里的劲力作用的对象,一是对手,这是主动对象,二是大地,这是被动对象。给予运动员以反作用力的是大地的支撑力,运动员借助地力发力,将大地支撑力传递到对手体上,会形成有效的一击。

崩炸力、惊弹力、抖擞力,它们的本源是惯性力。惯性改变力,比如一人向你跑来,你使之停止,将受到撞击。在接触的瞬间,相撞的两个个体的运动速度都发生了变化,即产生了加速度。加速度越大,受到的惯性冲击力也越大。这个力与大地支撑力的根本区别在方向上,冲击力方向与支撑力方向大体成直角,冲击力基本不传导到大地上。因此,若在无外力作用情况下,我突然改变加速,从静态到瞬间移动重心,或者跑动中受到阻撞,则必然已经发了劲力。太极推手彼掤来,我以捋化解时加发力,此时我方将彼方小臂向左斜方向突然捋出,我的重心在抖捋瞬间有一定位移,瞬间越短,捋劲越大,也就是发劲越大。

杨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杨班侯之六合劲是:“拧裹、钻翻、螺旋、崩炸、惊弹、抖擞”(见《太极拳九诀八十一注解》,195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所阐述的六个劲都紧扣太极拳的技击主题,其中崩炸力、惊弹力、抖擞力可以与惯性改变力统一起来。

太极拳螺旋力的发力是“气沉丹田,降至涌泉,力从足跟生,行之于腿,丹田抖动,脊背发劲,形于梢节”,也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大地的支撑力。

太极拳对人体机能影响的研究 篇4

太极始建于明末清初, 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的拳理和招式, 并结合了古代呼吸技巧, 借鉴古典理论的唯物主义哲学与阴阳和基本理论的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 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 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今天, 太极已成为中国和世界的最多的练习者的武术, 称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

2 太极拳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2.1 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

太极拳在做的时候, 讲究的不是蛮力, 要求用“意”来代形, 相对更加内敛, 也不提倡过多的复杂氛围, 讲究的是形随意而变化, 从而让自身的意念对整个人的行为进行挨近。所以, 太极拳运动如果做得比较多的话, 能够调节人体的各种神经系统, 使得人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而且能够进一步加强各大神经之间的灵活性, 同时, 对于大脑的各种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可以缓解和治疗由大脑皮质功能失调引起的各种慢性病, 并对内脏器官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改善, 增强人的免疫力。

太极拳是左右交替的锻炼平衡能力的运动, 即虚实分明, 开合有度, 刚柔并济的交替平衡运动, 因此在大脑的两个半球同时起作用。练习太极拳时, 动作需要“完整连贯, 一气呵成”。然而, 在实际的运用中, 很多动作相对而言并不是很简单, 所以, 对人体的平衡力以及机体的总体支配力, 都有更高的要求, 这也就对大脑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经常练习太极, 无疑就是对大脑各项功能的一个练习, 将大脑对整体调节的功能性进一步加强。

2.2 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

在做太极拳时, 一般不强调过激的运动, 通常是以缓慢和柔和为主, 而呼吸模式一般都是腹式呼吸, 通常是利用横隔肌的不断上升和降落来进行呼吸。这无疑就加强了腹部肌肉活动量, 使得腹部肌肉能够有更大的活动度, 从而有效地对肋间肌进行调节, 并且提升肺与胸廓间的互相作用力, 让人们的呼吸度能够进一步深入。同时, 这样还能有效地对脏腑进行按摩, 而且吸引道也能更加通畅, 增加肺的通气量, 对由于脏腑产生的疾病, 如消化不良、糖尿病、大小便失常等都会起到良好疗效, 促进全身新陈代谢。有研究表明, 长期进行太极拳运动能使心肌纤维变粗, 防止心肌发生纤维化变性, 心肌壁也会变厚而有力, 心瓣膜弹性增加, 从而使左心室的整个心肌在收缩方面更强, 并且对于心脏方面也有好处, 对于泵血等方面有不错的提升作用。同时, 对于人们静止时的心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 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心脏在顺应性方面和心脏泵血功能得到改善, 动脉血压和心肌耗氧量降低。经常从事太极拳运动, 可以使内在的气息更加通畅, 使得人体整个相对更加放松, 并且对于人的毛细血管的各种交换运动也更加有利, 还能加强氧的利用率, 降低乳酸, 缓解疲劳。另外, 对于各种慢性疾病如慢性冠心病、动脉硬化病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2.3 太极拳运功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的一招一式, 如扣指、旋腕、旋肩、转腰, 同时将档部撑开, 并且进行开胯运动, 另外, 对于筋骨方面的锻炼也颇为有效, 它的动作中, 基本没有直来直往, 都是以圆弧的形式出现。这种运动模式能够有效地使人体的各种环节, 如骨骼和肌肉等, 都得以更好的锻炼, 从而增强人的骨质, 对于骨骼的抗压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所以, 对于各种关节疾病也具备着良好防治作用。经常进行太极拳的练习, 能够有效地延长骨骼的年轻化, 使其不至于过早老化, 甚至是推迟其老化时间, 另外, 也缓解了关节活动度的不断降低, 对于各种关节性疾病也有了更好的预防作用。

此外, 常做太极拳, 能够对神经肌肉的整体性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促进其微循环的良性发展。在做太极拳时, 弯腰松胯能够有效地降低腰骶间所存在的压力, 另外, “虚领顶劲”也能够更好地将腰间的肌肉进一步拉长。可以缓解肌肉痉挛, 对太极拳的姿势不同于其他运动, 不以强力动作为主, 大部分活动是需要半蹲完成的, 因此对于保护关节髌骨很有帮助。同时又可以舒展股四头肌, 使其张力得到恢复锻炼, 更能稳定股四头肌的活力, 同时也能刺激骨膜的血液循环、扩张筋膜。练习者在训练的过程中使韧带充分拉长, 不仅增加了弹性, 更有利于一些疾病的治疗, 例如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 甚至对于坐骨神经痛都有显著的缓解效果。所以, 经常从事太极拳运动, 对于整个脊柱都有相当不错的影响作用, 对于各种畸形都有预防作用。

2.4 太极拳运动对人心理的影响

太极拳有一个理念, 它认为, 会养生的人, 都是养内在的气息, 而不是养外在的形体, 所以, 太极拳是以内修为主, 讲究的是清静与天人合一的无为而治的理念, 加强人们对意念的把控, 让人的形体与内在都能尽可能的放松, 获得心理平衡。情绪在生理上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对人们的生理有着极好的促进作用, 使其更活跃, 同时, 也从精神上对人们有积极的影响。太极拳跟其他运动最大的区别就是它要求身体放松, 要求心静, 使身心都要完全沉浸在运动中, 只有这样才能使大脑和身体、心理得到一种安静的平衡, 营造这样一种心态是保持健康长寿的必要途径。

3 对太极拳运动未来发展展望

总体而言, 太极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之一, 它从形体的锻炼到精神的修养, 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 太极拳运动的健身效果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认可与肯定。

为使太极拳运动更好地造福全球各族人民, 笔者认为应该有目标地进行一定的深入研究:首先, 各大派别的太极对于健身方面有哪些异同与优劣势, 而这些流派对于锻炼者而言, 有没有明确的归类;其次, 太极拳当前已经成为了各国人民健身的核心运动之一, 然而, 它的运动与各种时尚运动, 比如舞蹈、游泳等, 效果有何异同, 功效方面哪个更显著;再者, 太极拳是否能够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 对各种流行病毒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未来, 随着学者们的研究日益深入, 太极拳的健康促进功能将得到更深层次的验证。

参考文献

[1]Bischoff-Ferrari HA, Conzelmann M, Stahelin HB, et al.Is fall prevention by vitamin D mediated by a change in postural or dynamicbalance[J].Osteoporos Int, 2006 (5) :656-663.

[2]虞定海.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朱从德, 张胜年.中老年女性踝关节力量与平衡能力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2) :311-314.

[4]周鲁平, 李卫平, 毛德伟.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身体机能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山东体育科技, 2009 (2) :7-11.

太极拳与人体结构 篇5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1年进行了一项预测性调查。结果显示全球已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 是一种游离于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健康状况, 全球每年约有2到4亿人患有因心理亚健康导致的抑郁症。

在当今这个时代, 全人类都在关注生命、追求健康。然而,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 现代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伴随而来的是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所以,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 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养生保健需求, 所有人都迫切渴望通过合理的养护手段来实现自己延年益寿的愿望, 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长河中享受到更健康、更高质量的生活。

当养生成为成为一种公认的健康生活标志, 大家开始寻找最佳的养生保健方式, 而在众多的养生保健方式当中, 太极拳运动无疑是最好的健身方法之一。

2、太极拳运动的来源及发展

“太极”一词源自《周易·系词 》, 是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太极拳”这一名称源自清朝乾隆年间的《太极拳论》。据考证, 太极拳最早在河南陈家沟陈氏家族中传习, 陈王廷是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太极拳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作为哲学基础, 综合吸收了明代拳法, 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中医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 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因此, 太极拳享有"国粹"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后, 太极拳运动得到迅速发展, 在卫生、教育、体育各领域都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国内外受到普遍欢迎。太极拳运动既自然又高雅, 练习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诗的意境, 使疾病在高级的享受中消失, 有益身心。作为一种独特的“自我锻炼”方法, 太极拳运动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生理机能来达到治病强身、养生保健的目的。

3、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养生保健作用

3.1、太极拳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养生保健作用

太极拳运动讲究一个“慢”字, 运动时, 肌肉处于自然放松状态, 血管通畅, 使冠状动脉供血充足, 心肌收缩有力, 这样就有效提高了心脏输出血液的功能, 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数目和弹力纤维会随着长期练习太极拳而增加和增粗, 血管也会慢慢增厚, 从而使动脉血管保持良好弹性。因此, 太极拳运动是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最好的治疗性运动。

3.2、太极拳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养生保健作用

太极拳运动提倡“深、长、细、缓、匀”腹式呼吸法, 通过这种方法胸腔的容气量得到增加, 吸氧呼碳的次数也得以递增, 气体可以充分交换, 呼吸被逐渐调节到良好的运动状态。另外, 太极拳练习时间较长, 从而使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功能得到改善。因此, 太极拳运动的开合、舒缓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3、太极拳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养生保健作用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精神压力沉重, 全身神经系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练习太极拳既要求心无杂念, 又要求身体放松, 而且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相济、呼吸协调, 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 因此练习后能使人神清气爽、压力尽消、情绪平稳;而且运动后血气循环畅旺, 精神也抖擞起来, 工作效率随之提高。因此, 太极拳运动对放松精神、缓解亚健康具有显著疗效。

3.4、太极拳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养生保健作用

太极拳运动要求以腰为轴、松腰落胯、含胸拔背, 要求身法中正, 从会阴穴到百会穴, 整个脊柱对拉拔长, 长期练习这种姿势, 脊椎周围的软组织和韧带可以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使骨质与韧带的硬化、钙化得以减少和推迟, 从而可以预防驼背、弯腰等不良体型。因此, 肌肉萎缩、关节炎和骨骼畸形等都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得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

3.5、太极拳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养生保健作用

太极拳运动要求练习者呼吸“气沉丹田”。随着意念的集中, 动作的变化, 口腔唾液腺分泌加强, 可以防止口腔干燥, 而且促进食欲, 有助消化, 对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胃肠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胃肠炎等疾病也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太极拳运动还要求“敛臀”, 既可以防治痔疮 , 又能有效地防治痔核下落、肛门脱垂等疾病。

4、结 语

综上所述, 太极拳运动不但能够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及神经系统的功能, 而且更好地提高运动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经常练习可以协调阴阳、疏通经络, 使人的精力变得旺盛, 从而取得无病健身、有病康复、老者复壮的效果。太极拳运动具有独特的养生保健作用, 不仅可以保持身心健康, 还可以防治各种疾病, 所以, 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国粹运动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唐豪, 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李志龙.浅谈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J].甘肃科技纵横, 2002, (5) .

[3]桑全喜.太极拳运动与现代健康理念[J].山东体育科技, 2002, (2) .

[4]杨巍.太极拳健身价值的机理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

太极拳与人体结构 篇6

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方式,它具有愉悦身心、美化心灵、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等作用。太极拳的创造可谓我国民族的骄傲。如今在世界上健康问题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又回过头来用老祖宗传下来的太极拳消除急躁的心理,平衡因休闲时间减少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今天起源于我国的太极拳已经风靡全球,很少有人不知道太极拳。现在太极已经成为大家日常锻炼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练习太极的人多了,自然的,相关的太极文化,太极产业也跟着红火起来。改革开放的时代,所有人都在时代的潮流上努力学习,争先恐后,于是,国际永年太极拳年会、国际焦作太极拳年会相继而起。太极拳应时代的要求,出现了各种新的面孔,像以武会友,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等等,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各种形示不仅带动了一方经济,也为太极文化的推广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太极拳这种运动项目以有氧代谢为特点,因其速度缓慢,再配合上慢、匀、细、长的呼吸,肺通气功能可以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进而提高。研究证明,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心肺功能也可有效的改善,故太极拳可作为心脏病康复锻炼的一种手段。

太极拳属于练意用意的内家拳术,因此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心静体松。通过用意,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能力,动员更多的肌肉参与运动,进而促进生理健康。实践证明,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对身心疾病有治疗作用。有学者研究认为,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急功近利的人们通过太极拳练习,行为有明显改善:能逐步接受慢节奏行为;对自己、他人的宽容态度增强,进而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人际交往不良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也得到缓解。由于太极拳通过内外、开合、虚实、刚柔、动静等多种技术的巧妙结合,从而产生了内气催外形、思维与动作、快与慢、开与放、分与合等动作意气的相互协调,因此练习太极拳不仅使人修身,而且陶冶情操,使人际交往时的辨证思维增强,进而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有效改善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 太极拳对增进人体生理健康的作用

1.1 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的功效

太极拳能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效应,从而达到健身防病的作用。首先太极拳的动作轻灵、圆活并富有节奏,其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敛臀收胯等要求,且“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姿势舒适自然、体态轻柔、肌肉不致于过分紧张用力,在整个身肢放长的情况下进行绞来绞去的螺旋形顺逆缠丝运动,不但能使肌肉本身的弹性得以良好的锻炼,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可清除因血行受滞而引起的疾病。其次,在太极拳的弹性运动中,肌肉在收缩和放松过程中既能产生三磷酸和腺苷酸等有扩张血管作用的物质,又能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松,使血管不易硬化,尤其在绞来绞去的螺旋运动配合下,更能防止血管硬化,使血管弹性增强,加强心肌营养。另外,医学理论上讲微循环是沟通人体微动脉和微静脉环的桥梁,是细胞和组织间物质交换的体液循环系统。毛细血管的节律运动可以起到辅助供血及回流作用,被誉为“第二心脏”。微循环功能障碍,则可能导致器官功能低下或衰竭。针对这种情况,太极拳在进行节节贯串的活动中,人体肌肉内开放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加了许多倍,血管沟通横截面得到扩大,血压降低,减轻了心脏负担。在太极拳练习者练拳后,测其指端及印堂穴温度,其温度均升高3℃—7℃,这表明太极拳运动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能有效改善人体不同部位的末端微循环状态。长期练太极拳者在练拳时会觉得背上和四肢内的血管好像扩大了,运动起来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毛细血管数目增加,微循环功能改善所致.所以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塞患者适量做做太极拳的练习,对心脏功能的提高大有裨益。经常练习太极拳能使患者血压降低,脉搏次数减少,同时使患者发病次数减少,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血压恢复或接近正常范围。所以太极拳运动对于心血管系统患者有较大疗效,而对正常人防止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更具保健预防作用。

1.2 太极拳对呼吸系统的功效

太极拳练习时呼吸要求“沉静稳定,匀细深长”,行气中要求“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气宜鼓荡”,膈肌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对胸压和腹压进行增减调整。而腹腔内压力的增与减可使内脏得以按摩,毛细血管得以反射性扩张。胸压的规律性变化及呼吸的缓深,使得支气管,肺脏等呼吸器官本身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从而改善其健康状况。太极拳中的“腹式呼吸”使呼吸肌得到锻炼,呼吸深度加强,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大胸廓活动度和肺活量。据上海等地研究,练习者呼吸频率明显减少,呼吸次数可减少4—5次/分。运用X光作横膈肌波观察,发现练习者的横膈肌波幅比练习前平均增高5cm;练习后的通气功能也有明显变化。据上海第一医学院报道,练习者21例的通气量,平均每分减少26%,潮气量在练习前平均增加78%。这种变化表明,太极拳运动可使肺泡有效通气量增加,气体交换良好,在呼吸次数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同样能达到呼吸生理要求,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

1.3 太极拳对消化系统的功效

太极拳运动特有的呼吸形式,可使膈肌活动幅度大幅度增加,人为地改变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强度。而植物神经系统可直接控制和调节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以腰为轴”是练习太极拳的一大特点,腰部的动作多可使腹腔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经常进行太极拳练习,可使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提高,促进食欲。而且唾液中的溶菌酶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也有明显提高,这有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练习者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和蛋白酶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另外,太极拳运动对肠胃还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使胃肠蠕动亢进者变缓;而对胃肠蠕动出现病理性运动迟缓者,可使胃肠蠕动波动加深、节律加快、肌张力提高、胃排空加速,从而有效地消除积气和便秘,起到保证大便通畅和防治神经性腹泻等消化道疾病的作用。又由于腹腔活动幅度在太极拳练习过程可明显增大,这对肝脏起到了按摩作用,因而可以有效消除肝阏血,改善肝功能。

1.4 太极拳对肌肉的功效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随着年龄的增长,腿部肌肉最大力量和耐力会减弱,肌肉萎缩、肌力减退是衰老最显著的一个变化,使老年人活动减少,好坐不好动,更加快了下肢衰退过程,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增高。太极拳运动动作缓慢,没有明显的爆发和跳跃动作,属于典型的有氧运动,非常适合老年人肌力和肌耐力下降的身体状况。在练拳的整个过程中,双腿基本都在半屈状态下运动,“虚实分明,松胯屈膝”,这相当于肌肉和关节在多种角度下完成一系列接近于静力性的等张练习;并且太极拳的动作速度较慢,膝屈伸肌群的负担较大,长期练习后下肢骨骼的支撑力和肌肉体积都可得到发展,从而增加下肢肌肉力量和耐力,并能适应各种负担不同的姿势,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从运动实践来看,在对经过短期(16周)太极拳练习和长期(3年以上)练拳的65—70岁老人的屈伸膝关节肌群力量进行标准化、定量化测量后发现,短期组在自身运动前后,各项肌力指标,除屈伸肌爆发外,均出现显著差异;短期运动组前测与长期组相对照各项肌力指标显著低于长期运动组;短期运动组后测结果与长期运动组相比,耐力的显著性差异消失。因此可见,短期的系统化太极拳练习即可明显地增强老年人肌肉的耐力,若要保持下肢肌肉力量,老年人则可以选择长期练习太极拳。

1.5 太极拳对骨骼的功效

随年龄的增加,老年人骨质营养开始丢失,骨组织中的胶原质逐渐减少,而石灰质逐渐增多,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骨髓腔增宽,骨质变得十分疏松,容易引起骨折。由于太极拳对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机能的提高都有作用,也使得骨骼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和吸收,从而改善其功能,经常进行太极拳运动有助减缓老年人骨质疏松进程,尤其对重骨骼的效果明显。此外,太极拳运动可改善肌力,这也可反馈性的延缓骨质疏松过程。

1.6 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效

太极拳运动对神经系统机能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太极拳运动中很注重“以心行气”、“以意领气”及“气意配合”等意念活动。练拳者通过意念活动,可排除杂念,净化思绪,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引起机体某区域兴奋,其它区域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使大脑皮层得到“安静休息”。对于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太极拳的这种意念活动可以有效平衡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机能,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安定心神。通过对某些中枢神经系统部分机能失调所导致的神经衰弱、失眠、健忘者进行一段时间的太极拳练习,经观察与测试,发现以上症状均得以不同程度的减轻。其结果表明:太极拳运动过程中,太极拳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意念活动可使大脑呈现出节奏性的活动,使脑波向良好方向发展,因此有利于锻炼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防老抗衰作用。

2 太极拳对增进人体心理健康的作用

(1)体育锻炼有助于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即增强人的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坚持性、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等个性品质,使人开朗、乐观、情绪振奋。

(2)体育锻炼可健全情绪生活,减轻心理压力。在体育锻炼中可以采用自我宣泄、代偿迁移等方法减轻或迁移不良情绪,健全情绪生活。

(3)体育锻炼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育锻炼的特点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与帮助,长此以往就会使人们形成一种与人亲近、合作的习惯。

(4)体育锻炼能陶冶美好情操,使人产生充实感、满足感。

3 结论

总之,太极拳是中华健身的瑰宝,它从精、气、神的角度来调节现代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习练太极拳一般没有太多的限制,可随时随地锻炼,简单易学且功效明显。经常锻炼,不仅对神经系统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还可明显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善血液循坏,提高组织代谢能力,促进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太极拳对各种慢性疾病的治疗康复也有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增进人体健康、增强自身体质的目的。它这种形神兼备、动静有度、养练结合的运动方式非常适合现代人,给人以回归自然、身心放松、增进健康的效用。

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的瑰宝,不但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东方哲理,而且以其优雅的运动形式及独特的运动拳理,集养生学、美学于一体,在促进人的身心,特别是身心健康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文章主要论述太极拳运动对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情感及情绪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生理,心理

参考文献

[1]王萍.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心境的影响[J].中国校医,2007(4):411-412.

[2]陈庆合,李曙刚,郑永成,杨洪涛.太极拳改善训练者心理健康状态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43):40-42.

[3]李云清,施锦华,寸若标.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6-28.

[4]夏唯畏,章晓俊,刁志勇.太极拳保健功能研究[J].成都教育

[5]王莹,王智慧.太极拳的保健价值[J].中华武术,2006(4).

人体素描中的空间与结构表现刍议 篇7

关键词:人体素描,空间表现,结构表现

引言

素描从艺术上来看是一种言语的表达, 素描也被看作是一切艺术造型的基础, 但是素描也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并不是一些人认为的只是简单地复制, 传统的素描主要是指创作人员在一个平面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立体的物质形象。人体素描主要是指在了解人体主要的形状、方向、大小、位置的前提下对人体进行塑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的处理中我们不能像照相一样把人的影像直接照搬过来。在素描的开始阶段, 我们只是描绘自己看得到的东西, 在慢慢的绘制和总结理解后, 然后对我们知道的事物进行描绘, 到了第三阶段, 就把我们知道的和我们看过的二者结合起来了。因此, 对素描的学习过程就是把复杂的人体结构转换为简单的人体素描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 关键是要我们对人体素描的提炼和理解。

1. 人体素描中空间与结构的特点

在一切的物体中都存在着结构, 包括对人、自然物和人造物等, 为了达到表现、理解和分析人体机构的需要, 更要对人体的组合、尺度比例、空间关系以及人体结构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不管什么形态的物体都存在于三维空间中, 每个形体在这个三维空间中都占有一定的无形的虚体空间和实体空间, 在人体的具体形象中空间因素主要指的是在光的作用下, 人体所形成的具有明暗方面变化的表层因素[1], 一切物体包括人体都处于一定的空间当中。为了在描绘出来后的人体素描中在二维的平面中显示出立体的效果, 必须尊重表现视觉和造型空间规律, 强化人体素描的空间效果, 这样才能使画出的人体素描据有视觉表现规律。这也要根据现实的空间结构, 通过色调的变化和明暗去描绘, 包括对人体的强弱繁简、虚实关系等方面的三维效果进行妥善处理。在人体素描的过程中要做到立体的、能动的对人体不断进行设计和研究, 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开拓设计方面的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从而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素描能力。

2. 空间表现

在进行人体素描时, 素描人员首先要学会如何把一个人体以及身体上的各个部分简化成简单的模块, 这样素描人员就能够对人体中的某个部位、方向比较明确, 可以根据这些方向比较出其它部位与它之间的透视和比例关系。这样不但可以把素描人员对比例关系理解方面进行简化还更方便于素描人员对透视问题的理解, 因为每个身体部位板块都与透视紧密相关。用板块的眼观来观察和分析人体{2}, 能够很好地解决素描人员在空间上的问题。素描人员要对身体板块结构进行整体的仔细的观察, 在心中建构出一个三维的透视空间。

在过去的素描课中, 我们经常会看见很多人眯着眼睛, 拿着笔, 对模特进行度量, 这样观察人体, 在表面上看来好像可以达到标准的效果, 其实并不是这样。就算是我们用照相机照出来的相也会有误差, 因此, 大家要对描绘的空间进行主动的提示。在对人体进行素描时[3], 空间的表现能力最强, 在人体素描时最关键的就是对人体的四肢进行处理, 这也是最难的部分。大家都知道人的四肢是最灵活, 运动幅度最大的部位, 要想很好的把这种感觉表现出来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空间关系的表达和观察。要想画好这种关系, 在透视效果上就要处理好胳膊在前后跨度上面的关系, 对这样一种关系的把握最重要的就是对边线进行妥善处理。边线如果画好了, 人体结构就贯穿在期间, 从而也表现出了透视效果。我们在对人体四肢进行描绘的过程中, 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右臂和左臂以及前后之间的距离。很多人在画人体素描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在空间上两只手臂的距离, 这个情况下, 素描人员要学会自己去处理, 可以自动缩短或拉长一些部位,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出空间和实际人体之间的形状关系。

3. 结构表现

在对人体的空间形态进行把握后, 我们还要对结构的表现进行理解。除了要知道结构存在外还要应该根据实际的要求和表现对每个形状和结构进行确立, 素描人员要有创新的精神, 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虽然每个人的骨骼的大小不一样, 但是每个人的骨骼和骨骼群以及骨骼和骨骼之间的比例关系大致的一样的。但是对于男性肌肉来说年龄的不同[4]、思想和环境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别, 对于这一类人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知道的骨点进行描绘, 从而把人体不同面的转折关系展现出来。存在于骨骼上面的肌肉末端和首端总是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的, 不管模特有着对么健壮的肌肉, 其肌肉形状和骨骼界限都有着共同的特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人体的明暗关系进行简化, 先把人体看作是一个简单的平面, 这样更能够帮助素描人员表现结构, 而并不是一味的对阴影进行表现, 从而导致有些素描人员按照人体模特的原本肤色进行绘画对色调造成一定破坏。人体特征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部位就是骨点, 对骨点的描绘能够很好的表现出结构的尺寸、身体、形状和方向比例。

4. 结语

对人体素描的学习是对空间表现和结构表现共同理解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规律, 循序渐进、由表面到内部、由浅到深, 再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对人体素描进行学习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 我们要在对把握人体素描规律的基础上, 打开自身的创造热情和思路, 空间与结构是人体素描中重要的部分, 在艺术的专业设计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人体素描进行分析和研究中要不断创新拓宽思路, 这样才能更好的对人体素描进行创造组合。

参考文献

[1]林锋.浅谈人体素描中的空间与结构表现[J].美术界, 2011 (615) .

[2]邹锋.浅谈人体素描中“解剖”与“结构”的关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 (112) .

[3]张少龙.人体素描教学中的表现性能力训练[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1 (78) .

太极拳与人体结构 篇8

关键词:正常人体结构,在线测试,B/S架构,ASP.NET

0 引言

《正常人体结构》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课程,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是一门医学核心课程,恩格斯曾讲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相比传统的考试方式,在线测试系统的主要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动态地管理各种考试信息,只要准备好足够大的题库,就可以按照要求自动生成各种试卷;另一方面,考试时间灵活,可以在规定的时间段内的任意时间参加考试;另外计算机化的考试的最大特点是阅卷快,系统可以在考试结束时当场给出客观题考试成绩,计算机阅卷给了考生最大的公平感。

1 网络考试系统现状

网络考试系统目前有两类:一是基于局域网的网络考试系统,一是基于web的网络考试系统。基于局域网的网络考试系统通常用于比较正式的考试,如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技能考试、行业考试等;基于WEB的网络考试系统通常用于考生自测或网络教学系统。以下介绍几个典型的网络考试系统,用以说明国内外对网络考试系统的研究状况:

1、清华泰豪网络考试系统

“清华泰豪网络考试系统”是多功能辅助教学系统,具有教学题库管理、自动试卷生成、网上测验、网上练习、自动成绩统计分析等多项功能,全面覆盖教学过程中练习、测验、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所有环节。该系统主要的缺点是题型比较少,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系统使用复杂,需要安装相应的教学系统作为支撑。

2、信心网上考试系统

信心网络考试系统采用ASP/SQL编写。主要功能有试卷可设置科目,分类进行考试;试题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四类;可根据你的需要生成试卷,设置各种题型的数目;可修改已经生成的试卷,并设置该试卷的考试时间,是否开考等;可分类设置考生,可设置试卷由哪几类考生参加考试;考生进入考试系统后,即可参加允许他参加的考试。该系统的主要缺点是不能有效的组织统一考试,不支持主观题型。

3、网络考试系统(EST)

在Intranet,Internet上实现无纸考试,全部采用B/S结构。考试系统是一套电子化考试集成软件,主要功能如下:能运行在局域网和互联网;多种题型:判断题、听力题(可以在线播音,可以控制播音次数),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阅读题、画图题(根据画图回答问题,根据问题画图),作文题。该系统不支持相应的软件环境,如编程环境,比较适合于外语考试。

以上的网络测试系统在可分为两种结构:C/S结构(客户端/服务器)和B/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两种结构各有优缺点。

2 系统整体设计

2.1 系统架构

本系统采用当下流行的B/S结构,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借助WWW浏览器来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主要事务逻辑是在服务器端实现的,形成所谓三层结构。如图1所示。

2.2 系统功能模块

本系统从老师模块、考生模块分别对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如图2所示。

2.3 数据库设计

通过对系统功能的分析,针对在线测试系统的需求,创建了数据库,该库包括如下数据项:

考生信息、老师信息、考试题目信息、成绩信息、试卷信息等。各种信息中有分别包含不同的内容字段,如:

1)考生信息:姓名、性别、学号、密码、答题记录等

2)考试题目信息:题型、分值、试题内容、试题答案、正常答案、难易度等。

3 关键技术实现

3.1 考试时间倒计时问题的实现

考试时间倒计时的实现是一个关键技术之一,本系统主要应用了Ajax服务器的Timer控件,并实现了考试页面的无刷新效果,具体实现的代码如图3所示:

3.2 试卷的组卷实现

组卷技术是在线测试系统的一个该系统的核心技术,本系统首先实例化公共类Data Base,接着根据参数分别设置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问答题的SQL语句,然后高用Data Base类方法Get Data Set Sql方法执行这些查询数据,最后从数据库中绑定数据到相应的Grid View控件中,具体实现的代码如图4所示:

3.3 试卷的评审实现

考生考完试提交试卷后,会触发img Btn Save_Click事件,计算出考生的成绩并将成绩保存到数据库中,具体实现代码如图5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采用ASP.NET技术构建了《正常人体结构》在线测试系统,实现了学生网上考试、查询成绩以及教师网上建立题库、修改题库等多种功能。使学生在校园网内通过计算机进行自我测试,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同时也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将主、客观题有效结合,如何解决章节内容分布,如何解决学生在线并发数问题等,这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给系统还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对同类的医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参考文献

[1]周咏梅.计算机化医护考试系统的现状与进展[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2):1165—1166.

[2]郑少江.浅谈病理学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热带医学,2004,4(2):300—301.

[3]田军,孟祥娟.《病理学》在线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2(34):8994—8996

太极拳与人体结构 篇9

1 人体结构模块课程的设置

人体结构模块教学涵盖正常人体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正常人体影像学、外科学、内科学和耳鼻喉科学等相关临床应用解剖学基础,总学时为204学时,由各相关科室共同完成。教学实施分为2个学期进行,第1学期教学内容为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关功能,共105学时;第2学期内容包括局部解剖学、正常人体影像学以及人体解剖学在外科学、内科学和耳鼻喉科学等临床学科中的应用解剖学基础,共99学时,见表1。

本设置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①理解和掌握人体系统和局部的组成与功能;②学习并掌握临床医疗工作中常用的临床检查和操作;③掌握人体系统、部位的应用知识和专业术语,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中、英文专业词汇,可以进行专业问题的交流。

2 人体结构模块教学的实施

2.1 理论课

人体结构模块教学经相关专业教师集体备课、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详细、周密的安排,使教学内容从编排上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有利于人体基本结构及功能的学习,又将人体结构解剖学知识与临床专业知识有机联系,学生在学习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与影像学的Ⅹ光片、CT、MRI立体及动态图像进行比较,并与临床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临床检查方法密切联系,有利于感性认识与理性知识的融汇贯通,促进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2]。授课教师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作为蓝本,以英文版教材作为参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照人体结构模块教学大纲的要求,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图、文、声的结合和形象生动的动画技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由断层、局部到整体等不同层面,充分显示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并通过基础与临床学科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方法,结合双语教学方式授课,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理论课授课内容主要包括:绪论和各系统或章节的总论部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联系临床的内容。并将教学大纲、CAI课件及涵盖有关教学内容的复习资料上网,供学生随时调用、参考和复习。

2.2 实验课

实验理论课:相关内容由授课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人体标本、模型、尸体和影像片进行授课,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或正确操作要点进行讲解,并从第一次实验课开始,强调解剖学知识及正规手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无论是解剖手法、或是手术器械的使用,都要求学生接受严格训练,使其掌握正确规范化操作并完成实验。

实验观察与操作:在教师巡视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结合专业理论对人体标本、模型、尸体和影像片进行观察或解剖操作,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人体系统和局部正常的组成与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正确规范的操作技术,为临床治疗操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2.3 互动形式

医学生都有早日进入医生角色的愿望,因此对于学习与临床有关的内容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利用这一心理动因,开展讨论式教学,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使学生能够以相关的知识为依托而学习新的内容,学会整理和归纳所学的知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

2.4 开放实验室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逐步学会独立摄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正确的操作与动手能力,实行课余时间定期开放实验室的制度,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此外,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科研,使学生通过科研实践,开阔知识面,拓宽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人体结构模块考试方式

考试原则:考试实行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终考试相结合、基础专业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中文试题与英文试题相结合的原则。

考试方式: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能力、基础专业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应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体结构模块教学的考试采用综合的考核方式:①平时考试,根据课堂提问和讨论、实验报告书写、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剖操作能力和标本制作质量进行考核。②实验考试,主要采用统一命题形式的标本考试;③理论考试,采用中英文结合和多种题型组合的考试方式,包括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填图题、问答题等等。考试评分按平时成绩占10%;实验考试成绩占20%;理论考试成绩占70%综合计算总成绩。

4 教学实施效果及其评价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人体结构模块的设置,与传统的医学教育相比较,课程体系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以器官系统整合、以基础和临床课程的整合替代以基础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基础医学与临床的衔接与渗透更加紧密,具有引导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加强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积极作用。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和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课堂讲授内容,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思索和学习,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合理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得以纵向和横向联系,严格的操作技术培训为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为了检验相关考试的制度与方式是否能够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要求、检验教学的质量,我们对新教学模式实施前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新教学模式后人体结构模块考试成绩稳定并略有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提示综合的考试方式可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

* 与2000级学生成绩比较,P<0.01;# 与2001级学生成绩比较,P<0.05

人体结构模块教学为学生营造了综合的、广泛的、协调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获取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作用[3]。但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目前尚缺乏适合模块教学的相应教材,从教材形式上制约了基础与临床知识的有机渗透与整合,对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过程也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编写能够适应新教学模式的教材,是新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将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萍,杨棉华,林晓珊,等.以系统整合为基础构建临床医学本科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5-7.

[2]涂良携,罗映晖.在多元化模块教学中优化解剖学教学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2):120-121.

上一篇: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下一篇:加强市政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