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精选8篇)
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 篇1
第三方理财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探析
郑文①
[摘要]第三方理财是顺应金融市场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理财服务,它以独立性、全面性、个性化和延续性为主要特点,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在理财市场中的有力竞争者。为了更好地应对竞争,促进自身发展,第三方理财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当前我国第三方理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影响力不强、人才储备不够、经营项目单
一、市场空间有限等方面。为此,第三方理财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管理,努力打造好企业品牌,培养好理财师队伍,建设好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并不断拓展市场,从而克服不足,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第三方理财核心竞争力财富管理
第三方理财是上世纪在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兴起的,以独立于传统金融机构的角色为客户提供全面和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是客户终身的“财富管家”。在我国,虽然第三方理财市场潜力巨大,但第三方理财企业毕竟几年前才刚刚起步,因此要特别注意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有效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身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获得良好的收益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第三方理财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三方理财企业主要面向特定客户开展投资理财咨询与顾问服务。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理财观念的加强,许多人开始有意识地寻求更好的投资与理财渠道,这种不断增长的理财需求促成了第三方理财的兴起。与银行、证券、保险等公司的理财业务相比,第三方理财具有以下优势:
1、经营的独立性。这是第三方理财的最主要竞争优势。银行、证券、保险等公司面对具有理财需求的客户时,由于内在利益要求,大多数都是在推销他们自己的理财产品,或者推销与他们有利益联盟关系的其他金融企业的产品,尽管这些产品不一定适合这个客户。第三方理财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理财的委托代理性质,而主要是一种咨询顾问服务,它不直接经手客户资金,在经营上独立于任何金融机构,不受它们的控制,其主要的利润来源是从对客户的理财服务中收取服务费,避免了与各金融机构产生直接利益关联,因此能站在第三方这个中立立场为客户提供最佳的资产配置组合和专业的理财规划与建议,帮助客户规避理财风险、获得更大的理财收益。①作者简介:郑文(1974-),男,湖南浏阳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12、理财的全面性。许多客户都青睐一种综合性理财服务,这种需求甚至超出了金融业的范围,如涉及到房产、艺术品等的投资。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由于长期从事本专业领域服务,在综合理财业务的人才、知识、信息等方面都准备不足,加上传统金融业主要是以帐户为中心开展业务,对客户理财需求难免考虑不周,不能全面满足客户的需要。第三方理财企业的优势之一在于它能跨行业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咨询顾问服务,这种服务比银行、证券、保险等公司提供的服务更加全面。这种全面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帮助客户了解和比较更多的理财产品;二是能培养客户更全面和科学的理财理念;三是能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提供全方位的综合理财服务。从这一方面讲,第三方理财企业更能赢得客户的倾心。
3、服务的个性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客户群体非常庞大,出于规模与成本考虑,它们为客户提供的投资理财产品种类不多,并且大同小异。第三方理财则基于一对一服务,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客户的理财目标、财务状况、风险偏好以及教育水平、工作性质、生活环境等情况,从而采取为客户量身订做的个性化服务。这种差别化、个性化服务更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形成和稳定自己忠实的客户群体,因而也成为第三方理财企业的竞争优势之一。
4、业务的延续性。第三方理财企业的服务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甚至能伴随客户生命的全过程,其制作的一份好的理财规划,往往能够帮助客户规划未来几十年的理财行为。第三方理财企业能为优质客户提供“理财管家”服务,这种管家式贴身理财服务将涉及到客户一生的所有财产安排,为客户提供终身的理财规划和建议,如终身投资咨询、终身税务规划以及遗产安排等。通过这种服务,客户在自身财产的保值增值中又享受到了理财的称心和省心,同时在理财管家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在科学理财中体验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二、第三方理财企业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对于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企业,我国第三方理财企业还显得很年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强,信誉不高。在理财市场中我国商业银行受到客户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力雄厚、信誉好,品牌效应十分明显。第三方理财企业在理财主业上要与银行、证券、保险等企业开展竞争,关键是要提高自身的信誉,要使客户产生足够的信任感。就目前而言,许多人对第三方理财并不是很熟悉,不能放心地将理财业务交给第三方理财企业去打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第三方理财企业缺乏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毕竟,我国第三方理财企业在股东背景、资金实力等方面是无法与银行、证券、保险等大企业相比的。因而许多人对第三方理财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和误解。第三方理财企业要想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和接受,还需要在品牌建设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2、企业人才储备不够,限制了业务的开展。第三方理财企业从业务性质上来看,属于知识型的咨询顾问类企业,这类企业的运营基础主要依靠一批行业专家作支撑。缺少人才资源,第三方理财企业的竞争实力将会受到极大削弱。第三方理财涉及到的不仅有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还包括房地产、艺术品投资等非金融产品投资,以及相关的法律、税务问题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很高。在分业经营时代,这种高素质复合型理财人才缺少培养的环境,造成符合要求的人才总量很少。另外,银行、证券、保险企业凭借雄厚的企业实力、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机会对这些高素质理财人才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第三方理财企业要在市场上招聘或挖掘到足够的人才,仍显得非常困难。所以,第三方理财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迅速培养一批高素质理财人才,以推动业务的开展。
3、企业经营项目较为单一,市场空间不足。第三方理财企业的主业是理财咨询与顾问服务,但如果仅限于咨询顾问服务,则市场空间难免不足,企业在经营中也会感到束手束脚。目前我国一些第三方理财企业也确实有一种困惑,如何在企业盈利与坚持第三方角色、突出理财顾问特色之间寻求一种两者的有效结合之道,仍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其实,第三方理财企业的市场空间不足问题更重要的来自于另外两个原因:一是部分企业没有高度重视市场开拓问题,仅将目光集中于一些特大城市中的高端客户群体,没有在广度和深度方面挖掘客户资源;二是第三方理财的外部环境还处在不断培育之中,国家的经济政策、金融市场与社会舆论都还未充分重视第三方理财这一块领地,因而缺少政策、资金与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三、提升第三方理财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金融行业正逐步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以银行为首的金融企业正发力占领理财市场,第三方理财企业面临着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此,第三方理财企业只有努力采用各种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应对挑战,获得自身的长久发展。
1、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信誉。第三方理财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品牌影响力,实施品牌战略是十分必要的。实际上,第三方理财企业的品牌就是服务品牌,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才能逐渐建立市场信誉,提高品牌声誉和企业形象。这种服务品牌的塑造一是需要以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基础,其核心就是要打造一种客户至上的良好服务意识,同时也要努力在企业战略、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努力渗透具有企业自己独特个性的服务文化。二是要努力维系良好的公共关系。第三方理财企业应以良好的服务为形象,以质量为基础,以信誉为纽带,时刻关注与客户、政府、行业协会、金融
机构、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公众的关系维系,密切与各方的情感交流,努力争取各方对企业的好评,使客户对企业产生一种无形的信任,从而有力地提升品牌形象。
2、培养好专业理财师队伍。理财团队的整体实力以及理财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操守是第三方理财业务能否实现持续、规范、健康发展的关键。要有效提升第三方理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强理财人员培养力度,特别是培养一批熟悉理财市场和各种投资理财工具的复合型专业理财人才。这些复合型专业理财师不但要对目前金融投资领域各种理财产品十分熟悉,还要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财务规划。过去在金融分业经营的时代,这种跨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理财人才非常少,培养难度很大。就目前来说,第三方理财企业加快投资理财专业人才培养的办法一是优化各专业领域人才组合,合理聘用熟悉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其他理财领域的各种人才,在团队工作中促进他们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学习;二是推动行业培训与认证,促使员工在学习培训中提高业务水平与能力;三是可以考虑根据企业实力,用优厚的待遇和政策引进国内外高端复合型投资理财人才。
3、建设好理财电子商务网络。在信息化社会,建设好一个高效的电子商务网络是第三方理财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强、资金欠雄厚是目前第三方理财企业的短板,开展网上电子商务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节约企业资源、提高经营效率、扩大企业影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理财企业可以向社会公众广泛地宣传自己企业的品牌、企业文化和业务范围,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可以迅速方便地在网上开展咨询服务,加强与客户的互动,及时了解客户的信息及其需求。除了基本的硬、软件设施和良好的网络通信能力外,第三方理财企业要建设好电子商务网络,关键是要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紧密的信息合作关系。通过这种信息合作,国内外金融市场各种实时动态信息以及银行、证券、保险等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信息都能迅速在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中得以反映,企业可基于此建立广博的理财信息园地以及种类齐全的理财产品超市,从而能大大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企业实力的信心。
4、努力扩大理财市场覆盖面。由于我国第三方理财起步比较晚,目前还只在一些大城市中开展业务,不像商业银行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的营业网点,也不像保险公司有遍布全国的保险业务员,因此,业务网络的有限覆盖范围成为影响第三方理财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其实全国各地都有大量的具有理财需求的潜在客户,只是因为缺少交流渠道,致使第三方理财企业没有充分吸引这些客户资源,这不能不说是一笔很大的损失。所以,第三方理财企业应该想办法努力提高自身理财业务的市场覆盖面。出于成本考虑,通过互联网进行广告宣传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因为许多潜在优质客户有经常上网了解信息的习惯。但更重要的是,第三方理财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客户关系管理,努力为客户提供独立的、全面的和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才能卓有成效地推广业务,提高市场覆盖面。
5、建立灵活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理财行业具有产品供给多、竞争环境变化快、客户需求多样化的特点,第三方理财企业要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灵活高效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与变化。因此,第三方理财企业在组织管理中必须达到以下几个要求:一是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企业的运营流程应以围绕满足客户需求而设计,同时要求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要深入理解并自觉践行这种理念;二是具有快速发现和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从主动寻找、培育优质客户到响应客户需求,都要求具备灵活快速的特点,从而在竞争中以快致胜;三是具有扁平化的精干高效的管理架构,突出客服团队的骨干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松,于江.美国独立理财行业[J].当代金融家,2006(2).[2]邹群.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经济师,2006(10).[3]赵立航.个人综合理财服务的目标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学术论坛,2007
(2).[4]丁佼佼.我国第三方理财的SWOT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8).[5]王喜荣.浅议我国第三方理财[J].西部财会,2007(12).[6]王喜荣,李丽荣.我国第三方理财发展探讨[J].金融会计,2008(1).
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 篇2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 最早由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两位教授提出, 指的是一个企业 (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 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的, 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
国际上许多成功的企业, 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苹果系列产品为何能卖得贵但是市场份额居高不下?其关键因素就是它能发现并将用户的隐性需求并做到了极致, 而且难以被模仿, 这就是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当前,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高度重视这一趋势, 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 制定长期规划, 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
二、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
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指出版单位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经过努力协调、运用各种资源而形成的属于自我的, 不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或者替代的, 能为本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能力组合。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以下几种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 品牌影响力
品牌是出版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品牌不仅代表着出版单位的质量, 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版企业的导向性和权威性。出版企业产品名目多样, 单个出版社每年出书品种就达到上百种。所以要想获得读者的市场认同, 实施品牌这一核心竞争力尤为必要。在销售市场, 一些名牌大社的认可度就高于一些普通的出版社。比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就是出版古籍类图书比较权威的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首推儿童文学书籍, 工具书的权威出版社当然是商务印书馆, 国内文学图书一定先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出版企业都已经充分认识到, 打造有影响力的出版品牌, 铺就可持续发展之路, 才是企业生存之道。
(二) 人力资源整合力
这里的人力资源指的是编辑和作者两种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资源。市场经济环境下, 出版企业核心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优秀的人才并将其潜力深挖放大, 谁就有可能发展壮大。很多大型出版社之所以能够雄霸某类图书市场, 其关键因素就是拥有了几个或者是一批独具慧眼的编辑精英。比如长江文艺出版社的金丽红, 比如万榕书业的路金波等。这些卓越的编辑策划人才, 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出版企业因他们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中获得了较大的份额及长足的发展。
作者资源亦是出版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拥有一批忠实的高素质的作者也是出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体现。近代史上, 许多出版商将作者尊奉为“衣食父母”, 足见他们对于作者资源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在现代出版环境下, 优秀的作者资源依然十分重要, 能够在“上游”拥有一批不断扩大的高质量、有影响力的作者资源, 为编辑出版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这在“内容为王”的今天, 有助于实现出版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三) 选题策划力
选题策划工作是整个出版工程中具有决定性和关键性的一步, 是出版企业的重中之重, 是出版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第一核心步骤, 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和结果。
选题策划力包括:第一, 信息筛选力。选题策划是一项创意劳动, 离不开大量的信息, 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 如何采集其中有用的, 并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意识地归纳分类整理, 是出版企业要做的一项信息筛选、融合的再创造劳动。第二, 选题创新力。选题策划的灵魂是创新。选题策划的创新是根据市场未来发展、自身条件、读者需求等方向进行的不断革新, 包括内容创新、形式创新, 在数字出版时代也包含载体创新等。选题创新是出版企业选题策划能否成功的关键。第三, 选题营销力。营销能力已经成为选题策划力的一部分, 因为从选题的市场调研部分就开始了营销活动。选题营销力分为出版前的营销, 包括根据企业自身的品牌特点列出的宣传计划等;也包含出版后发行渠道营销, 如何保证出版物以最快的、最合适的时机面向读者, 如何让目标读者有兴趣购买等。
(四) 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无数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证明,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长盛不衰, 就必须拥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出版单位作为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企业, 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 更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因为出版企业承载了其他领域的企业所不能担负的社会责任。因此, 一个文化出版企业要想做大做强, 走得更远, 就必须具有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 才能凝聚一代又一代员工的向心力, 吸引大批的作者和读者。
三、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
长期以来, 受文化体制影响, 很多出版企业形成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格局, 市场竞争意识薄弱。时至今日, 数字出版大潮已经滚滚而来, 出版企业如果仍不能据势而动, 逐步打造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必将被市场淘汰。而打造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需要长期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 建设核心人才团队
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打造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核心人才队伍, 是出版企业发展的根本, 在出版单位编辑团队建设的意义尤为重要。
在编辑队伍的建设中, 出版企业应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在精神上不断鼓励编辑, 充分尊重编辑的意见和建议;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 也兼顾公平的原则, 在出版企业整体收入增长的前提下, 应较大幅度地提高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 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员工的利益需求。出版企业还应为编辑个人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鼓励编辑通过各种渠道再学习, 组织编辑走出去参加培训。帮助编辑实现自我价值, 形成编辑与出版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此外, 出版企业中, 除编辑外, 具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的各类人才均是推动出版企业的核心力量, 均应重视培养, 凝聚周围, 为出版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 营建多层营销渠道
如今的商业社会, 企业如果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 生产出来产品就只能躺在仓库里。出版企业要想顺利销售出自己的产品, 就必须加强渠道建设。数字时代, 除了巩固实体渠道, 还要提高对网络销售渠道的重视程度。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网购人群在不断增加, 电子商务比重会逐渐加大, 通过网络购书的读者会越来越多。因此, 出版企业应重视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手持终端渠道的建设, 因为这一渠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有数据显示, 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第一网络终端。但是, 对于出版企业而言, 数字出版是一个尚未深度发掘的金矿。因此, 谁在这一领域率先打开局面, 就可以得到一次大发展的机会。说到底, 出版企业应不遗余力地拓宽营销渠道, 提高营销能力, 多维度, 全方位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
(三) 充分占有作者资源
一个出版企业能够提供多少出版物, 这些出版物的质量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所提供的作品。所以说, 作者资源就是出版企业的资本。比如凭借《哈利·波特》创造了世界出版史上奇迹的英国女作家杰克·罗琳女士, 还有2014年以5000万版税领跑的网络作家唐家三少, 正是由于这些作者的被发掘与开发, 才掀起了世界出版与中国出版界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编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寻找优秀作者资源, 获取一些潜在的作者资源信息;可以从自由来稿和同类出版物中发现潜在的作者;可以利用调研或者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获取优秀作者资源信息;还可以利网络和新媒体、新渠道寻找优秀作者。对于新作者, 编辑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合理因素, 逐步引导, 使之成为自己的核心作者。
数字出版时代, 出版企业要发展壮大, 就必须坚持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同时, 为了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需要出版企业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创新活动, 从而进而保证出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阙子谏, 胡小娟.浅析提高我国企业国际核心竞争力的路径[J].现代营销, 2015 (5) .
[2]杜小念.全媒体出版时代图书编辑的核心竞争力打造[J].出版科学, 2014 (1) .
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 篇3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下新的竞争态势,零售企业迫切需要适合零售经营特点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指导,以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从对国内外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分析出发,运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核心竞争力“树型”理论推出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并对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剖析,为核心竞争力理论在零售业企业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购物体验
随着我国对零售行业的开放,国外各大零售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国内零售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成为我国零售企业应对外资零售企业的唯一途径,这就需要零售企业根据零售行业的特征、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自身资源情况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有关核心竞争力概念的一般论述及其评价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发表的HBR杂志上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如David Lei、Michael A.Hitt和Richard Bettis提出动态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巴顿在其著述中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的知识体系,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二、“树型”理论的一般论述
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在描述核心竞争力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树型”理论,他们将企业比作一棵大树,企业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如同大树的果实和树叶,树枝是结合产品与服务的战略业务单位,树干是核心产品,而为整棵树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就是核心竞争力,如图1所示。只有核心竞争力这个树根的发育完好和养分充足,才有核心产品这个树干的健壮和最终产品与服务这个树叶的繁茂;相反,树根的衰败虽然在短期内不一定引发树叶迅速枯萎,但从长远来看,此树必死无疑。见图1。
资料来源:C.K.普拉哈拉德、加里.哈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迈克尔.波特、加里.哈默等著《战略45位战略家谈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4月,第358页。
三、“树型”理论在零售业中的应用
零售企业既不像制造业中有形物质产品的大规模机器生产,也不像其它类型服务企业可以采取人—机接触式或机—机接触式(如银行的自动柜员机)的服务生产方式,零售企业“产品”的生产必须由员工(服务主体)与顾客(体验主体)通过服务交互、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如果将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的非常形象的“树型”理论借用到零售企业中,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特殊属性。见图2。
从图2可见,顾客最终购物体验感受类似于大树的树叶和果实,作为最终产品它是顾客去零售店购买产品追求的价值所在,这种最终产品不只是顾客最终购买到的有形的产品,而是一个综合体。从需求角度看它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物质产品+感觉享受+情感体验;这种产品又是一个无形的产品,它是顾客付出金钱、时间、精力而从零售店获得的一种阅历的产出,是一个体验和回忆的情感过程。
对顾客综合性消费体验需求的满足需要零售企业各部门的协同努力,这些部门类似于大树的树枝,即战略业务单元,采购部门、物流配送部门、营销部门等分别满足顾客的多方面需求,他们从业务类别上各不相同,在经营运作上的要求也不相同,但在满足顾客消费需求这一共同目标下组合在一起,提供结果一致的树叶和果实。
对零售企业来说,这个核心平台就是顾客购物及体验服务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是通过零售企业各战略业务单元通过对顾客体验价值追求的认知并将这种认知转换为有形的产品组合排列和无形的服务体验,通过服务员工优异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行为,融合良好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流程,达到甚至超过顾客的购物体验期望,则说明此企业具有强有力的核心平台。
核心竞争力是创造优异顾客价值的独特能力,只有将这种能力转化为相应的核心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零售可以凭借其在核心平台上构筑的强大能力,不断扩大其经营规模和应用范围,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成本的下降和风险的规避。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市场上通过协调整合其战略性资源,实现优异顾客购物价值体验的一组独特知识与技能的有机集合。
四、结语
本文从对国内外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分析出发,运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核心竞争力“树型”理论推出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并对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剖析,为核心竞争力理论在零售业企业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课题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尼古莱.J·福斯,克里斯蒂安克努森编,李东红译: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
[2]芮名杰:世界500强的成功之道——培养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政策与管理,1999,(10).
[3]管益忻:培育、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亟待划清的十个界限.南开管理评论,2000,(5).
[4]李悠成陶正毅白大力:企业如何保护核心能力的载体——无形资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4).
[5]周星张文涛:“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与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1).
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4
[摘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急需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提出构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对策,以应付拥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能力、核心竞争力管理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表现为两种能力,一是企业获取信息、知识、技术及相关资源并将其集成、转化为企业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并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二是企业组织、调动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使其各职能、各环节、各系统处于协调统一、高效运转并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特征:(1)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战略价值,一方面给消费者带来长期利益和价值增加;另一方面给企业带来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沉淀而成的,蕴于企业文化、融合在企业的深层,难以被其他所模仿和替代。(3)渐进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经过人才、技术和知识的长期的积累逐渐形成的。(4)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支撑企业向有生命力的其他领域延伸、发展。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关注核心竞争力比任何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如摩托罗拉公司建立在其无线电通讯技术专长基础之上的核心能力,不仅使其在核心业务交换机等通讯产品市场上享有持久的优势地位,在BP机,双向移动无线电装置和蜂窝式电话等产品领域业遥遥领先。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依靠的是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核心能力的建设仍需数年甚至更长的实践。一方面是竞争对手很难模仿,因而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进入壁垒;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超越部门利益的局限,更多
1地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及早投入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之中。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1、拥有专利或专项技术。兢兢业业做好一个领域进而拥有专有技术,形成专利产品,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竞争优势,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战略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等战略。制度创新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这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管理创新是企业拥有先进文化和发展动力的保证,从而使企业始终保持先进的水平。产品创新则是企业占领市场,提高利润的直接载体。
3、形成独特的管理模式。企业独特的管理模式的产生及形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文化、理念、资源等方面的融合以及需要,并且是不断完善的,否则不能成为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
4、拥有完善的市场网络。企业竞争的关键是市场的竞争。拥有完善的市场网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企业的存在除社会责任外,就是获取利润,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产品和服务是获得利润的源泉,而他们只有在完善的市场网络中才能实现,因此,拥有完善的市场网络,建立战略协调关系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现代企业的“哑铃型”组织结构即源于此。NIKE公司自己不生产一双NIKE鞋,却凭借公司的销售网络和品牌,支撑企一个NIKE鞋业王国。可见市场网络在NIKE公司中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这也是NIKE能够独霸运动鞋的领域的原因之所在。Walt-mart也是凭借其无处不在的市场网络作为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500强之首。
5、专有的品牌形象。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价值,对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企业持久的竞争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6、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强烈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并通过经营决策过程和行为习惯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上。
三、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1、传统文化及落后观念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尽管近年来中国企业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传统的社会文化及落后的经营观念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些企业,比如,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急功近利的思想依然很大程度上左右企业的科学决策等等。
2、产权不清挫伤企业经营者培育和提升其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性到目前为止真正意义上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中国大部分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合伙制企业,其产权仍然未界定清楚,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企业经营者即使努力提高本企业的核心经竞争力,也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却得不到应得的既得利益,更得不到由此而产生的预期收益。这样,由于产权不清而产生的责权利不一致,极大挫伤了企业经营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企业更多的追求短期利益而缺乏长期的战略考虑,企业核心经竞争力难以提升、培育。
3、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小,缺乏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企业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对研发投入不够重视而且比重偏低,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
4、企业缺乏高水平的人才
目前我国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市场开发、管理和运作方面的人员,这是制约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企业不注重人才的积累和储备,在需要的时候临时招聘,使得公司的发展大大折扣;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对人才资源的教育培训、开发和管理不够重视,对人才这一特殊的资源增值、保值意识薄弱;在使用人才上论资排辈,学非所用,用非所学,造成了人才闲置和浪费,导致人才缺乏工作积极性,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1、积极打造人才资本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1)首先要求企业家注重自身的发展壮大,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全面掌握现代管理技巧;其次是要求政府不断完善企业家的选择机制和激励机制,为企业家的培养和造就创造适宜的环境。
(2)选拔和培养一批专业性、技术性和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由于拥有技术和管理创新知识与企业其他资源相结合转化为具有平均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因此知识成为企业的利润源泉,人才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选择和培养人才应考虑如下几点:一是采取从高校选择、社会招聘、海外引进同时并举的方法;二是企业积极创造条件精心培育,实现人才价值的升值;三是废除论资排辈,安序升级的用人一览制,实行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像GE,东信等企业成功的“秘密武器”都是表现在选拔和培育人才方面。
2、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
企业要形成核心竞争力,关键是有核心技术,新技术的培养必须立足创新,立足企业自身实际优势得创新,不断形成专利技术。思科的CEO钱伯斯曾说过:“(核心)技术能力是思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成为现在的网络设备的最大的供应商关键因素”。
3、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只有加强管理,形成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把企业体制改革的活力和技术进步的威力充分发挥出来,保持企业不断发展和企业的基业常青。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不同,体现在管理方式也有所差别,要求建立符合本企业的发展的管理模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之所以能够在汽车行业剧烈的竞争中,以几乎只相当于欧美竞争者一半的成本和时间生产出高质量低能耗的名车,这要得益于丰田公司长期在管理上的成功探索,尤其是著名的丰田的生产方式和其中的看板管理模式。丰田生产方式贯穿于整个生产和流程的各个环节,创造了准时生产、自律化、自动化、看板、行灯等很多概念和管理方法,尤其是其中的看板管理,利用“看板”在各工序,各车间,各工厂及总厂于协作厂之间的来来往往传送作业指示,是工序都按照看板所标明的要求去做,大大促进了生产线的合理化,减少了成本,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丰田这种特色的管理形成了丰田的管理模式,应该得到我们企业的学习与借鉴。
4、打造品牌,实施名牌战略
我国企业的品牌发展和名牌战略形势不容乐观。对品牌认识不足,意识不明,急于求成,以广告代创品牌,只注重品牌的知名度而忽视品牌的美誉度等现象严重。因此,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保证品牌发展战略管理体制,完善品牌发展的市场环境,重视知识管理、知识决策以及建立与品牌理念相配套的系统教育培训等措施。
5、建立学习型组织
不仅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开发,更要重视团队学习和群体智力开发。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就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能让成员在工作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的组织;能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展未来能量的组织。
6、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
要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实行企业文化战略,改变我国很多企业文化意识薄弱和陷入企业文化的误区的现象。
(1)积极实施企业文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是指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特
征的现代企业经营战略,而现代经营管理战略的重头戏就是名牌战略。如果给品牌注入高品位的附加值,就会大大的增加品牌的竞争力而成为知名品牌。孔府家酒的市场开发策略就是卖的酒“文化”一举成功。
(2)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的“人化”。所以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培养、挖掘、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生产管理、营销、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和服务企业所要面队的人。
五、政府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多做工作
1、“政企分开、产权清晰、管理科学、责权明确”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政府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帮助企业建立现代意义的企业制度。同时,政府的管理形式、管理理念、管理职能和管理体制相应的转变。
2、建立健全市场的规则,促进公平竞争秩序的建立
根据WTO的规则,修改、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环境。同时加大政府的决策的透明度,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办事效率。
3、制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政策
(1)通过政策来促进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的社会氛围,保护企业家正当的利益。
(2)完善企业的融资制度。融资体制的缺陷和融资环境的恶化严重损害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一方面,大量的民间资本找不到合适的渠道进行有效投资,导致银行资金大量闲置与浪费,另一方面,企业的持续发展的资金非常有限,竞争力的形成受到限制。因此要保持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要积极的拓宽融资的渠道,提高融资的效率,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商业信用机制,改变当前的信用恶化的趋势等。
(3)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产业政策。目前,我国无论在大型企业集团,还是中小型企业都急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合理化改革,竞争力亟待提高,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要适应。
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5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市场的关键,但目前我国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尚存许多问题,如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战略规划和研发能力、业务过于多元化等,企业应努力避开各种误区进行合理的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念,打造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认识;培育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消防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是:难以模仿.难以复制,难以购买,只能靠长期的努力经营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所以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对任何一个企业都至关重要,因为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的战略资产,并能够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目前我国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开放、竞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核心竞力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们的企业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行,许多企业至今仍旧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多数企业没有系统的战略管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经营理念,这已成为我国发展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国内有代表性的五万家大中型企业中,做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有自主品牌的不到10%,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则更少。企业的经营过程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过于主观化,随意化,这就造成企业的竞争力很低。以销售额看:我国520户国家重点企业的销售收入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销售收入之和的98%。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不仅体现在具体技术层面,更体现在管理模式和理念方面,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
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它包括企业生存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目前制约企业培育
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把国有企业改造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传统意义上政企不分的局面仍然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的创新,打消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由政府强制企业推行某中管理经验,企业被迫进行制度改进的问题仍然存在,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不完善的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不足或无暇顾及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切实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
(二)知识储备及企业研发能力缺乏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来看,知识是企业独具特色的技能。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必然表现为对知识拥有的广度和深度,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将会更显出企业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对知识资源的投入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操作也很不到位,目前我国主要处于高技术发展的引进时期,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产业的产品还比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政策层面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这就造成我们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一些信息产业方面还不能与国外大企业抗衡
(三)轻视企业的战略规划作用
战略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地位是最高层面的管理。但是,对管理者的要求也最高。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发现: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运行,众多企业决策者至今仍习惯于听命于上级的安排和政府的指令,普遍缺乏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没有意识到战略在打造企业核
心竞争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战略管理和功力,在战略规划和管理中显得力不从心,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决策,比如很多企业盲目进入与原产业关联不大或跨度过大的领域,结果是难以发挥企业的资金、技术、人力、品牌等方面的优势,甚至造成巨大的浪费。据统计企业由于轻视战略规划作用导致传统技术领域比发达国家平均落后10至15年。,(四)企业过度多元化,分散企业资源
目前我国企业尚未建立起高效生产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遇到了现代生产方式的挑战。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不少大企业、大集团为了实现其资产规模的扩张,在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就开始在本行业进行大规模收购兼并,并将投资范围扩展到主经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领域,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其后果是横向产业跨度过宽,纵向产业链过长,核心产业虚弱,结果分散了企业的有限资源.不仅没有培育出新的利润增长点,甚至还丧失了原来的竞争优势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风险已形成“范围经济”产生1+1>2的效用,但是它对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水平要求很高,如果运作的不好,不利于竞争。如果是这样的话,企业无论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企业的竞争力都无法构成实质意义上的集团企业,而只能是简单的规模扩张,难以形成长久的生命力和较强的竞争力。
二、如何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般来讲,以资源为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获得超平均利润的水平,它是一个企业区别他企业的显著特征,从识别标准上看至少满足下列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否可以给顾客带来超过其价值判断的利益
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能给顾客带来一般技术能力所不能带来的超过顾客预期的价值,并且企业核心竞争力旨在实现顾客最为关心的价值所在。不同的顾客虽然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但就总体而言顾客在某些价值观点上会具有相似性,在核心价值判断上往往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而这些价值观才是企业要尽快的速度以高质量的产品为顾客创造的,并能超过顾客的预期价值:如日本本田公司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业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对客户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专长。
(二)是否具有独特性竞争优势
一项能力必须具有独特性,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整个行业所普遍拥有的能力不可能被定义为核心竞争力,并不是说某项能力只被一个企业独有才具有核心性。任何一个企业无论进入哪个特定行业,都必须拥有该行业所必要的技能条件,如果该项能力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那么把这种能力定义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没有任何意义。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孕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
(三)是否具备一定的延续性
某一企业的专业技术,从某一特定交易来看可能具有核心竞争力,但它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以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如公司的核心技术在几十领域都比较容易地获得一席之地,而不是将其优势领域限定在一个很小范围,而如果公司没有区的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领先地位,被拒之门外的就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市场,而是会失去一系列市场和商机。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避开以产品为中心的能力观,而应该以企业是否具有进入新市场的某种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评判标准。
三、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创新
(一)建立与企业自身相匹配的核心价值观
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建立核心价值观需结合企业的状况和目标,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独特的企业文化为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了必要的内部环境和基础。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引导.要多方入手,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让优秀的企业文化深入每个企业员工的内心,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动力,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和目标形成共识。美国福特公司在创造的初期,遇到的也是空前的竞争,面对这样的竞争,福特公司很快确立了自己的核如果不能开拓新的市场和服务领域,则从整个企业角度来看,就未必是心价值观:“在美国普及汽车”,并为之奋斗,为了向员工宣传贯彻,公司可以很优惠的价格将汽车售给自己员工,使自己的员工从中受益,让公司的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公司经营发展的源源动力。正是这种价值观引领福特公司以目标作为激励,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以研发不断的核心技术,使其一步步登上汽车王国的宝座,成为美国汽车工业三大巨头之一。
(二)加强技术创新、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
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动力。创意产品与核心技术能力的关系密切,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掌握核心技术能力来创造顾客需求的产品,赶超消费者需求的预期。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展开。当今世界著名的企业大多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如日本索尼公司的微型化电子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这些公司发展壮大并成名的关键。而我国多数行业的核心技术一直依赖从国外引进,自主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因此.我国企业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加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在加强研究与开发的同时,要重视汲取和获得相关的新技术和技能,来改进或创新技术核心体系,形成核心竞争力新的整合。
(三)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整合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力资源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是直接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资源。因此,从企业内部来讲,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科学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开发所有员工的智力资源,调动他们的主动力和创造精神,这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企业应不断运用市场的特点和力量招揽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我所用。
(四)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可通过建立企业加工程,通过建立各种机制,采取多种方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对于宏观市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以及战略决策能力,使管理者能把握未来教长时期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使企业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走在市场变化的前面。这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或采用并购等途径,增强企业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一般需要一个长期培育和发展的过程。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同行之间或国外大公司建立以技术合作为核心的战略联盟,或进行外部并购,将是我国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如通过只是联盟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通过兼并,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战略联盟具体形式主要有:建立企业合作开发联盟、建立技术转让联盟和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联盟等,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和具体需要,选择恰当的形式,以形式核心竞争力,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在这方面有些企业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
(六)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具有难以复制和模仿的特点,但是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由于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和高度灵活的企业经营机制,在一定时期内它可能被其他企业所学习和利用,从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其自身的周期。因此,企业应及时在保持已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发现、培育新的生长点,并经过精心的经营,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新的核心竞争力,始终走在市场的前面。要通过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营销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细致系统的分析,找出本企业产品和服务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分解、归纳,经过界定测试,并经过较长时间的宝验和观察,最终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和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并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将该生长点培育成现实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强大而持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不断壮大乃至走向世界的先决条件,面对目前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当尽量克服并积极采取对策,努力转向注重自身资源、能力的积累,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宁建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提升[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王金凤.如何避开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误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校报,2004
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 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硬件 软件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前沿课题。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对强大的跨国公司的冲击和挑战,生存与发展的形势将更加严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由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种有形资源、人力资源、组织投入产出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它主要体现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形成的优势能力。可以通过如个人能力、组织能力更有效的发挥,使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销售、组织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做的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负责任、更高质量和更低风险。简单地说,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并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
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界和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有人认为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有人认为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受到技术、资源、管理模式等硬件因素的影响,而且与企业文化这一软件因素密切相关。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位,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当前,从我国成功企业的成长经验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离不开优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而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纵使掌握了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也无法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也由于缺少文化的支撑而陷于困境。
硬件部分。企业核心价值的硬件部分,基本上说的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包括市场拓展能力、融资能力、获得政府支持能力等)。就硬性部分一般而言,核心产品生产能力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主干;其余较细的枝干则是基于核心产品附带的外观识别、品牌特征等;提供养分、生命力及稳定力的根基部分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核心资源包括所获取的技术、知识、外部资源以及相关能力。
软件部分。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的各方面都对核心竞争能力起到推动和发展作用。
核心价值观。某种解决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方式)可以持续而有效的解决组织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道理就会成为组织的共识,继而成为理所当然的道理,被称之为核心价值观或核心理念。这种核心信念有很强的稳固性和持续性,这种持续的稳固可以使组织在统一的基本信念下协调运行,在同行业解决同样的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时候凸显独特的企业个性和竞争优势。同样,也可能因为组织在为适应外部环境而调整组织核心理念的时候遇到的阻力。
使命。使命也是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维度。使命定义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它是企业进行所有活动的根本的原因”(麦克尔·茨威尔,20xx)。每一个组织都必须对自己的生存意义进行清晰的诠释,而围绕组织生存意义的课题,就包含了与组织生存密切的相关者:投资者、管理者和员工、供货商、政府、社区、顾客。如何定位自己的使命,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选择取向和排序取向,比如联想的“四为”思想:为客户,联想将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为股东,回报股东长远利益;为社会,服务社会文明进步,承担企业公民义务。再如,昊华能源的“提供洁净环保能源,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沃尔玛的“使平民大众有机会购买富人购买的商品”、红蜻蜓的“创造新生活、回归大自然”都是企业生存意义的清晰界定。
愿景。愿景与使命是递进的关系,或者说愿景是组织肩负使命而趋向的未来图景,是组织个性倾向性的表现维度。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对企业未来的希冀的景象,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并使这种感觉遍布到整个组织的活动中,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愿景基本有三个要素:大家愿意看到的(期望的)、大家愿意为之努力的(主动的)、通过努力可以一步步接近的(可接近的)。愿景之所以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愿景源自企业领导和领导团队的必胜的信心和神圣的使命感,信心和责任共享本身就是组织突破藩篱,永续成功的必要条件。当组织行为出现疑惑或者冲突时,明晰的愿景可以使组织成员主动调整自己,抑制冲突。尤其是跨文化管理,树立共同的理想可以使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成员走到一起。企业愿景如果在领导者和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就会产生新的.愿景,激发新的组织愿望和动力。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模型构建
企业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模型的外层元素指企业文化的功能,包括以下内容:
指导力。即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的指导功能,企业文化为企业经营活动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决策方向。
推动力。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推动企业的发展。
改善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是在对企业管理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更富有思想性和人情味,具有时代特点和人文精神。
导向力。企业文化对企业意识具有导向功能,从而使员工个人思想观念与企业目标相一致。
凝聚力。企业文化通过塑造企业主体即员工的习惯、知觉、价值等,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构成企业成功的基石。
激励力。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
约束力。企业文化是不成文的约束,对企业和员工的思想、行为具有约束功能。
润滑力。企业通过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共同价值观念,在员工中起润滑作用和相互协调作用。
开发力。人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人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构建。其中企业文化也促进了人力资源开发。
感应力。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在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文化,并对社会产生一种感应功能。
企业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模型内层元素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第一层面,基础层,主要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和必要保障。第二层面,载体层,主要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平台效应和起到支撑作用。第三层面,转换层,主要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化和物化。
企业文化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核心和实质的作用。因此,企业核心能力的建造和提升,其主要途径就是要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体系,形成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优秀的精神文化。只有创建富有个性的独创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企业才会拥有自身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构建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企业文化
独特的企业文化能够确保企业在竞争环境下进行的战略选择是建立在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之上的。IBM的三条行为准则就是“沃森哲学”的体现:第一条是必须尊重个人;第二条是必须尽可能给顾客更好的服务,这是IBM企业文化的最大特色;第三条是必须追求卓越的工作表现。卓越是沃森要求员工对任何事情都要以追求完善的精神去做。这种令人振奋的做法,传播给客户,便会产生积极的反应,客户们喜欢这种作风并愿意和他们做生意。国际上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在评论IBM时说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沃森哲学造就了IBM的企业文化,IBM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个成功的IBM公司。可见,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保持自身优势并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PeterSenge)博士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形成了系统的学习型组织的设计蓝图和管理思想,成为最具影响力和最热门的管理新理念,其主要思想是提出了公司领导及企业组织应该如何学习,如何以学习促进有效的企业管理。圣吉提出了帮助组织学习,开发组织实现最高期望的能力,其学习的基本工具包括个人超越、心智模式、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个方面。组织学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来自对经济和历史的反思;二是制度化的、有组织的学习。学习型团队建设的途径,首先应从企业价值观提升入手。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要素。企业的理念及价值体系只有被员工普遍认同、接受、成共识,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业的竞争力才会得到提升。市场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提高全员的人才素质是企业整体素质提升的关键。
(三)注重人才和技术资源的积累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知识对财富的贡献越来越大或者知识能直接给企业带来预期的超额收益,但知识的更新、知识资产价值的发挥,非要靠人才完成不可。因此,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谁最善于整合人才,发挥人才的群体优势,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谁就能拥有未来,赢得领先地位。企业技术资源的积累与人才资源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技术是企业管理、企业创新、企业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技术水平是检验企业素质与能力最直观的标准,它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21世纪,离开技术创新,任何企业都无法在市场中立足。如海尔、海信等优秀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技术研究机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能力。因此,培养和形成一种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就成为现代企业技术力量高效运转的价值导向和根本动力。
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探析 篇7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理论,特征,探析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
1990年管理学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发表《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提出了“核心竞争力”一说, 明确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术, 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打个生动的比方, 企业就如同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大厦, 核心竞争力则是能支撑其屹立不倒的钢筋铁骨, 试想如果这些“骨骼”是不合格的劣质钢筋水泥, 那么, 大厦又怎能屹立不倒呢?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及探讨, 一直以来是专家学者们所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企业家们来说, 全球新时期新形式下, 如何运用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来维系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下面我们来看国内学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
祁奕青认为,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建设包括4方面内容, 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建设, 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建设, 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策略及高新技术企业适应市场应变的能力。关键是营造“学习、创新、超越”的氛围, 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发展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前提。
管益忻教授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密码”的观点, 他认为, 作为核心竞争力最要紧的、最直接标志是客户认同的识别密码, 它具有原生特质, 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生 (客观) 识别密码。它包括具体顾客对企业产品、服务、品牌的认可度、满意度、忠诚度和客户投诉率等。
王建民认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价值性、拓展性、独特性、动态性和根本性这几种基本特征。
王秉安认为,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硬核心竞争力和软核心竞争力两类竞争力组成。硬核心竞争力指以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或技能形式为主要特征的核心竞争力, 这类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尤为重要。软核心竞争力指企业在长期运作中形成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特征的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这类核心竞争力更加无形化, 更难识别与模仿。第二种为两维系统构成论。
郭术海认为,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知识管理存在内在的结构性关联,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实施知识管理的根源, 知识管理为企业创新的开展与管理, 扩散与保持提供着终极支撑。
李国杰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与源泉, 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同时企业文化被看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凝合剂,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朱, 腾则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 认为首先要甄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分析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之后有选择又计划的招募和培养专有人才同时要重视异质性人力资本 (即有特色的人力资本) , 这是企业立足竞争的根本, 最后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
郭海英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自身的特点, 分析自身的优势, 找出与其它企业的不同之处, 同时, 将这种优势充分发挥, 使其它企业无法模仿和复制。只有企业的人才和品牌资本是自身与别人有差异、不能用相同的代价获得, 是核心竞争力体现的关键, 所以,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应放在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品牌的塑造上。
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析
众多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们在核心竞争力问题上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极大的推动了相关理论体系的发展及完善, 总体上看可以通过以下特征来理解核心竞争力:
2.1 核心竞争力不易被效仿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鲜明特色及优势的有机结合体, 并能随着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发展而演变, 不会被竞争对手轻易的仿效。
2.2 核心竞争力是系统的有机整体
企业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再到营销等环节, 核心竞争力始终贯穿其中, 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服务水平。核心竞争力决不是简单的先进技术或是新颖设计, 也绝不是优势或特长的简单叠加, 它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系统有机整体。
2.3 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创造高价值, 能让企业得到市场认可并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甚至主导市场, 企业由此获得高额的利润。核心竞争力就是为企业用之不竭的发展动力, 它激励企业自发的改良创新, 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好更多的新服务新产品。
由此可见, 企业核心竞争力绝不是单纯的技术产品创新或是完善的客户服务, 它是一个有机整体, 始终以企业的能力、特长及发展为中心而整合, 以企业的快速成长和长远发展为导向, 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整体实力, 让企业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及白热化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建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 (1) .[1]张建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 (1) .
[2]张彦峰.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J].冶金企业文化, 2011 (1) .[2]张彦峰.让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J].冶金企业文化, 2011 (1) .
[3]张力.关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新财经, 2011 (3) .[3]张力.关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新财经, 2011 (3) .
[4]郭术海.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经济与法, 2011 (4) .[4]郭术海.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经济与法, 2011 (4) .
我国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探析 篇8
关键词:企业;建筑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各大承包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在新的层面上也就加剧了建筑企业的竞争状况。因此,我国的各大建筑企业都意识到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固定资产得到高速的增长,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建筑业是资源拉动型的产业,关联行业前后,因此其作用非常之大,不仅有效促进中下产业的发展,同时还有效地带动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并且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3年的上半年,全国建筑业的总产值同比增长了19.3%,跟2012年同期增加了1.1%。
但是我国的建筑业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我国建筑业的人才缺乏严重,劳动生产力效率低。其高层次的人才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其生产效率远低于电力、工业等行业,企业的经济效应很不理想。其次,建筑业的融资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融资困难导致了流动资金得不到很好的补充,资本的运作能力非常之差。
二、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核心竞争力”这一词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其指出,公司的产品质量与性能在短期内可以决定公司的竞争力,但是长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造就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麦肯锡咨询公司却认为,所谓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具有明显优势、能使一项或者多项业务达到一流水平的能力,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它拥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价值优越性;二是能力整体性;三是资源集中性;四是唯一性。其重要的构成要素有人力资本、营销系统、核心技术管理系统、技术创新等五个方面。
“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虽然比较抽象,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建筑企业所蕴含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能将其进行整合的能力。从现当今发展情况来看,其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一些靠关系、走程序的招投标行为的出现;质量、成本管理缺乏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企业家以追求短期的利润着眼,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不够,不注重企业长期发展的培养;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不健全等等。因此,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其特殊性,其提高不可盲目,必须与其企业的发展战略应一致,还有这样才能使培养方面的投入与产出能成一定的正比例。本文所定义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指:在建筑行业里,所有企业竞争力当中的那些能够使企业保持长期的稳定优势、并获得稳定超利润的竞争力,是能够将技能的资产与其运作机制有效结合的企业组织能力。
三、提升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由于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因此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如果建筑企業要在永久竞争当中占据优势,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对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对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强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创建学习型的组织
很多建筑企业为了短期的目的,忽视了对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这必然对企业的长久发展是不利的。要想提高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引起各个部门对这方面的重视,只有这样全企业的人才能齐心一致。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这就需要使得整个企业形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通过自身的学习来创造出其它企业无法超越的特色,并使得企业永葆活力。
(二)加强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种隐形的影响因素,也是评判核心竞争力高低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其对企业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从而加强企业的生产凝聚力,重视对其员工的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与价值观念的培养,从而把整个的企业创造成一个由共同追求并且紧密联系的组织。
(三)加强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由于建筑企业其自身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因此在其施工的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项目本身建筑面积比较巨大,很多项目同时进行的情况,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管理人员,更多的管理部门参与,由此会带来反馈速度慢,管理成本增加,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将建筑企业的各种信息融汇到一个平台进行,建立一种高效并及时的管理体系。
(四)组建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如果单凭一个企业自身的力量要想各方面取胜是很困难的,因此建筑企业如需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则有必要采取多种的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组建战略的联盟,并实现资源的共享,只有这样,才能相互弥补自身的不足,达到共赢的目的。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进步与发展,因此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建筑企业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但这也是一件需要恒心、细心和耐心的长期的工作,因此在其培育的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许会与相关的人员发生冲突,这就需要负责人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要发挥自身的信心去克服困难,从而实现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娟,刘宏蛟.基于微笑曲线理论的中国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8,12:86-91.
[2]李军.试论中国建筑业核心竞争力的科学内涵与发展路径[J].门窗,2014,06:434-435.
[3]朱明强.价值链在提高建筑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浅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08:122-123.
[4]朱明强.价值链在提高建筑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J].建筑技术,2007,03:231-233.
[5]陈国峰.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探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4,S1:266-267.
【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推荐阅读:
企业质量核心竞争力06-27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07-05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09-03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10-05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07-07
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08-09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08-30
建设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08-14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09-12
企业文化不是核心竞争力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