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竞争的本质是

2024-10-20

企业竞争的本质是(通用8篇)

企业竞争的本质是 篇1

新世纪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

——教师及其素质结构,一流的教育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加速培养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育骨干,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为了给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以“高度重视,积极参与,重在过程,全面提升”为培养理念,注重“名师工程”的全员性、自主性和实效性,有系统,成系列,分阶段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一线发挥重要作用的名牌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一支能够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和高层次实现学生全面、和谐、有个性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培养目标

总目标:名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2011年起经过2年工作周期,逐步建成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敬业精神、高尚职业道德、较强学力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教师梯队。届时,除见习、试用期教师外,在全部达到胜任水平的基础上,骨干教师占总人数的26%以上,学科带头人14%以上,名师争取达到教师总数的6%。

2011---2013工作周期的具体目标:

1、“名师系列”培养目标 第一层级:胜任教师的培养 胜任教师:能适应并胜任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力争在三年内,(使除了见习教师、试用期教师外的)所有教师达到这一培养目标(若三年内达不到胜任教师的水准,则表明该教师不适合教学工作)(每年按35%评定)。

第二层级:教坛新秀的培养。

在本期工程中,我们要在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坛新秀。力争在三年中使占青年教师总数50%的人享受这一荣誉(每年按青年教师16%评定)。

第三层级:骨干教师的培养

骨干教师,即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优良的教育教学业绩的教师。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在具有三年以上教龄的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学骨干,使占教师总数26%的教师享有这一称号。(每年按教师的9%评定)

第四层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学科带头人,即学有专攻,教有专长,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成绩优异的教师。他们是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的核心力量。要在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教师中培养一部分学科带头人,使其数量占教师总数的18%。(每年按教师的6%评定)

第五层级:教学能手的培养。

要在具有8年以上教龄的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力争使8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中30%的人具有这一称号,(每年按8年以上教龄教师10%评定)。

第六层级:名师的培养

名师,即在分局内外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和知名度,能够把握课程与教学改革方向,在学校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理论建设中能当重任的教师。他们是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的杰出代表。要精心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在中、高级教师中培养在分局内外颇负盛名的教师,争取达到校内教师总数的2—6%(每年按教师的2%评定)。

三、实施原则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对于《名师工程》,学校本着“以教师发展为本和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发展思想,在注意教师个人进行自我发展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总体策划,提出总体目标,实施策略和办法。同时,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按《名师工程》的分阶段目标要求,分步实施,做出与学校三年规划实施同步并以此为一个培训工作周期,期间表现作为每一年评定的主题和依据的安排,体现“名师工程”系统操作的连续性和“名师工程”分步实施的阶段性。

2、广泛发动与严格评选相结合

认真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使全体教师对“名师工程”实施的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了解“名师工程”的具体要求,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自信心和自强心,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名师工程”实施上来。同时,组织专门、有权威的评审队伍,严格标准和程序,体现考核评选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做到宁缺勿滥,绝不走过场。

3、滚动选拔和动态管理相结合

名师系列每年申报和评选一次,一旦考核通过,会获得相应的“名师系列称号”及待遇,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任务。

评审小组每年将对已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的教师进行一次职责和任务履行情况的审查。若通过审查,则继续保留原有的名师系列称号。未通过名师系列和特色教师考核的教师可以继续申报下一的考评,已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的教师可以参加高一层次名师系列的评选。

根据形势的变化,学校还要不断对名师系列教师标准赋予新的内容,使名师系列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4、机制激励与积极培养相结合

学校采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争当名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与研究活动,在激励、引导、保障教师主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不断成长。

5、统一要求与关注特长相结合

“名师工程”设定“名师系列”,既体现对教师发展的“统一要求”与“关注特长”两方面的同等重视,也是从根本上为了保证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和谐、有个性发展。因此,坚持“统一要求”与“关注特长”相结合,还应明确:在名师系列的培养考核过程中,既注意按统一标准要求,同时也应关注教师的学科特点和自身特长发展,引导教师通过个性展示,向高层次的全面发展迈进。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方案制定与宣传发动阶段(2011.3-20129.3)

学校制定名师工程实施方案,下发讨论,征集修改意见,然后召开动员大会,使全体教师理解和接受“名师工程”的意义,了解“名师工程”的具体要求。

第二阶段:教师争创与申报阶段(2009.5)

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学校名师系列的评定标准,进行自我设计,申报可行的自我发展计划。学校在教师申报的基础上为每个教师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对申报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登记备案。

第三阶段:培养提高阶段(2009.6— 2011、10)学校认真组织各种理论学习、专题培训与教学研究和教学竞赛活动,为参与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支持教师争创成功。每位教师要立足岗位,自我学习,自我训练,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评价。

第四阶段:评选验收与整理资料阶段(2009.7-2011.12)

学校培养评审小组根据《学校名师工程系列评定标准》和定额,在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申报教师逐一进行评定,通过后在校内公示。并建立《学校第一届名师系列名册》,汇编出版《名师系列优秀论文集》。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名师培养系列工程领导小组和培养评审小组,从组织上保证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

学校名师培养系列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石玉冰、殷剑科 副组长:张月秋

组 员:宋连中、教研组长(6人)学年主任(4人)。学校名师培养系列工程培养评审小组

组 长:石玉冰、殷剑科 副组长:张月秋

组 员:宋连中、教研组长(6人)、学年主任(4人)、教师代表 专家组:聘请教育、教研专家。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名师培养系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教学、教研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名师工程的实施,并对学校教师进行科学定位,积极培养,帮助申报的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推动此工程的顺利实施。培养评审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教师培养计划,对各层级教师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养,并对申报骨干以上层级(含骨干)的教师拿出评审意见。领导小组根据培养评审小组意见负责最终审批。凡培养评审小组的成员,如申报名师系列的,则实行回避原则,另选相关教师替代。

2、制度保障

建立各项相关工作制度,保障“名师工程”顺利健康实施。

(1)实行“名师工程”专项计划、总结制度。结合实际对“名师工程”的实施制定出专项工作计划,每一学年年底在师训工作总结中详细对“名师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2)实行“名师工程”工作定期总结。学校每学期听取一次教学、教研部门“名师工程”实施情况的汇报,将“名师工程”实施纳入学校的工作目标管理,年终进行评估。

(3)实行“名师工程”工作专档制度。对申报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及时注意收集反映教师活动与成绩的各种资料,要建立“名师工程”工作资料档案。

(4)实行对名师系列的专项奖励制度。

对通过考核并公示后确定的名师系列给予以下待遇:

凡被评为胜任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的教师,其荣誉称号将被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分局级以上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必须从校内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中选拔产生。

在年终评优及今后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晋升、外出考察学习、学位学习和讲(赛)课、学科竞赛优先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已申报的教师。

3、专业发展保障 学校将根据教师的申报情况,分层要求,分类培训,努力提供和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民主、活跃的学术氛围,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加系统的完善自我、培训提高的机会。

4、经费保障

学校对“名师工程”实施过程所需经费纳入年初经费预算,保证整个“名师工程”实施过程的必要经费支出。提供给名师系列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空,如某些教学设备添置所需资金的投入,教材开发所需要的充足、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必要的办公地点等。

学校在“2011-2013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计划每年拿出若干资金用于教师队伍建设。

六、申报、评选程序及办法

1、由个人填写《学校名师系列申报表》一式三份,申请时间定在每学年的6-7月份,提出申请后于次年5月份向名师系列培养工程领导小组送名师系列考核标准中规定的所有材料。第一届评选于2009年7--12月份进行,以后每届评选以此类推。

2、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最多允许申报名师系列中的一个层级。

3、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申报和评选等工作,教研组拿出初评意见后,上报“名师工程培养评审小组”,培养评审小组经投票选举和业绩考核后拿出评审意见,领导小组根据培养评审小组意见最终审定。

(1)《教育教学目标》效绩分:上一在分局联考中每超一个名次加2分,省中考个人单科排榜每超一个名次和集体排榜每超一个名次,两项各加1分。

(2)教师评价:一票为1分(3)教育科研效果:a。本(上一)学校选派的分局以上级别的教师学科竞赛、讲(赛)课1-2等奖:省级;6分;总局级;4分、分局级;2分(2等奖降1分,三等或无等级证书无效);b。本(上一)学校确定并申报的实验课题已结题验收的证书和正在承担实验任务的课题:国家级10分;省级;8分;总局级;6分、分局级;4分、农场级(校级);2分;c。本(上一)学校确定并逐级推荐的参评的课件、教学设计等证书:国家级5省级;4分;总局级;3分、分局级;2分、(2等奖降1分,三等或无等级证书无效)。(同类证书选最高级别)

4、名师系列教师评选结果将向全校教师公示,公示期为一周,公示结束,获得认可者,即分别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相应级格称号,最后张榜公布名单。

5、被授予学校名师系列的,方可参加上一层级的申报。

6、具有以下情形者,取消“名师系列称号”申报资格:

(1)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向学生传播不健康和错误的思想,或宣扬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或参与、支持非法组织的集会或活动。

(2)精力外流,进行有偿家教或违规补课。

(3)利用教师身份徇私舞弊,收受家长的贿赂, 要求家长办私事,谋私利。或以牟利为目的向学生摊派学习资料,或违反考纪考规。

(4)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科研成果。

(5)不履行岗位职责,无故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学校或师生中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6)不尊重学生和家长人格,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指责训斥家长,损害学生和家长的身心健康,造成恶劣影响。“名师工程”作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保证场中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场中教师展露才华、彰显自我的广阔舞台。每一位工作在场中的同志都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进而使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创出特色,真正成为名师成长的摇篮。

附表:教师评选条件

胜任教师评选条件

1、从教一年以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去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学生喜欢和信任的教师。

2、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动态和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动向,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发展的需要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养成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3、有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教学基本功,对所任教年级的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比较熟悉,能很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授课效果较好。

4、能承担班主任工作或能积极参与学科德育、学生德育或学校其他部门的管理工作。

5、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和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能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6、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近三年内参与过校级以上(含校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保质保量地按时上交学校布置的教学反思案例、读书心得、教学论文等资料,在校级以上(含校级)做过1节比较成功的公开课;在全校做过工作经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交流,或给校刊、校园网提供过原创文章,或获得过总级以上论文奖励。

7、积极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师资培训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并取得《继续教育证书》。

8、教学成绩较好(近三年联考均第七名以前)。每学期校内综合考核均达到合格以上,同行、学生、家长对其综合表现比较满意。

一经考核通过,需无条件承担以下职责和任务:

(1)不推诿、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2)积极主动参与学年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坛新秀评选条件

(1)初中教学至少教一个循环,中考的各项指标不低于平行班的平均数;音、体、美教师要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并能承担起校内有关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

(2)有一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验,所带班级班风正,管理好;

(3)在分局级以上至少有一堂公开课或在各级评优课中获一、二等奖,并积极承担对外开课任务;

(4)参与一个校级以上(含校级)的研究课题。

(5)每学年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分局以上层级获奖或交流发表。一经考核通过,需无条件承担以下职责和任务:

(1)不推诿、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2)积极主动参与学年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育教学活动。(3)在积极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每年至少承担一次校级以上(含校级)的公开课。

(4)每学年承担一项校级以上(含校级)的教育科研课题,出一项科研成果,能真正研究和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骨干教师评选条件

在具备胜任教师评选条件的基础上,骨干教师还必须做到:

1、从教三年以上,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能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并胜任循环教学。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2、在组织、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或加强班级管理、进行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或在转变差生、转变差班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

3、能够对青年教师进行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及学生学法指导,能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和评价。

4、在学科教学、教科研、校本课程开发、文化核心精神培育中起到指导、带动和示范作用。近三年内,承担过分局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并获得科研成果奖;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至少能开设一门选修课,近三年内为全校教师做过示范课、研讨课,在分局级以上以上评优课、公开课或者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中获二等以上奖励;至少有两篇能够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论文获得分局级以上一等奖,或一篇获省级一等奖,或有教学论文在分局级以上刊物发表。

5、教学质量稳定,近三年内成绩良好,(近三年联考均第五名以前)。每学期校内综合考核均达到良好以上,在同行、学生和家长中有较高威信。

一经考核通过,需无条件承担以下职责和任务:(1)不推诿、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积极带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改前沿信息,研究教育科学规律。每学期必须认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做好读书笔记,并写一篇比较深刻的学习体会。

(3)在积极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每学期至少承担一次校级以上(含校级)的公开课或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每年至少帮助1名青年教师成为胜任教师。

(4)每学年承担一项校级以上(含校级)的教育科研课题,出一项科研成果,能真正研究和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积极关心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每年至少应提出一条教改或教法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件

在具备骨干教师评选条件的基础上,学科带头人还必须做到:

1、具备中学中级教师以上职称,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理论有独到见解。精通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能指导循环教学,在本学科教学中起到把关作用。

2、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有较丰富的学科教学实践和德育工作经验,教育教学风格鲜明,富有特色。

3、关心和帮助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的青年教师至少有2人获得分局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奖项。

4、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独立开设一门选修课或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进行一次专题讲座或独立编写一本校本教材纲要。

5、在学科教学、教科研、校本课程开发、校园文化核心精神培育中起到核心作用。近三年内,在教育、教学领域承担过分局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并获得科研成果奖;至少有2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含省级)一等奖,或在省级以上(含省级)正式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著作;在总局级以上(含总局级)评优课、公开课或教育教学基本功等活动中获一等以上奖励,或所培养的学生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各类竞赛中获一、二等奖。

6、教育教学实绩显著(近三年联考均第四名以前)。每学期校内综合考核均达到优秀,受到同行、学生和家长的赞誉。

一经考核通过,需无条件承担以下职责和任务:

(1)不推诿、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课堂教学随时面向全校开放,每年至少在全校做一次示范课。

(3)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明确的教改和科研课题,研究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必须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每年至少培养1名骨干教师。注重培养效果,培养对象每年能上一次校级以上研讨课。

(5)积极为本学科的发展做贡献,并对学校建设、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咨询意见或提出学科或专业的发展建设目标和规划。

(6)在学校组织或安排的教育教学研讨或对外交流活动中承担教育教学观摩、示范课。承担学校安排的新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指导工作,积极参与培训一般教师等各类活动。

教学能手条件

(1)每学期举行一次校级以上公开课,并积极承担对外开课任务;(2)要有两个以上初中阶段循环教育的经历,各项中考指标均在全分局前列(近三年中考均第四名以前)。教学效果比较突出。

(3)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有关课题在分局级以上立项,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果;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认真撰写教学论文,每学年至少有二篇论文在分局级以上交流或每年有一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4)在教学上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且要将这种风格和特色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⑸在教研组内有一定的威信,成为教研组建设的骨干,教学风格、教学成果,得到组内及校内同行的一致公认。

一经考核通过,需无条件承担以下职责和任务:

(1)不推诿、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积极带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改前沿信息,研究教育科学规律。每学期必须认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做好读书笔记,并写一篇比较深刻的学习体会。

(3)在积极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每年至少承担二次校级以上(含校级)的公开课或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每年至少帮助1名青年教师成为新秀教师。(4)每学年承担一项分局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出一项科研成果,能真正研究和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积极关心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每年至少应提出一条教改或教法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名师评选条件

在具备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件的基础上,名师还必须做到:

1、具备中学一级教师以上职称,在学科领域有影响,有建树。具有先进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独到的教学风格,撰写了教育教学专著或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为同行所公认。能从事所教学科的教材建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业绩突出((近三年联考或中考均第四名以前)。至少开设一门选修课或编写一本校本教材的课程纲要或录制一套完整的学科教学资料。

2、人格有魅力,有号召力。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普遍赞誉。能自觉指导和带动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对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做出重要贡献。

3、在教育理论建设方面有突出贡献。或作为课题主持人,承担了省级以上(含省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的科研成果奖;或在国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CN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过论文、著作等;或参与编写过校本教材。

一经考核通过,需无条件承担以下职责和任务:

(1)不推诿、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促进者。

(3)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出色做好本职工作,成为学校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领路人。

(4)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明确的教改和科研课题,研究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指导、培养本校的其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示范作用。每学年在校内评课不少于10节,上示范课不少于2节。(6)在学校组织或安排的教育教学研讨或对外交流活动中承担教育教学观摩、示范课。承担学校安排的新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指导工作,积极参与培训一般教师等各类活动。

九连城镇寄宿制中学“名师系列”培养.推荐程序办法

一、推选范围、对象

场直中学在本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下达的教学目标和工作任务的教师。

二、推选条件

(一)职业道德

1、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模范必履行工作职责,恪守敬业,师德高尚,在社会和家长中威信高(无不良反应)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具有奉献精神。

3、符合“名师系列”相应条件。

(二)教学、教研

(1)肯于钻研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成绩显著(见教学效果考核)

(2)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积极承担教育教学研究任务,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能力。

四、推选方法

1、本人申报:个人根据“名师系列”条件,衡量自身情况,提出申请,申报相应的

(一)、《教育教学目标》效绩分

3、群众推荐一票为0、5分

4、(1)本学校选派的分局以上级别的教师学科竞赛、讲(赛)课1-2等奖:省级;6分;总局级;4分、分局级;2分(2等奖降1分);

(2)本学校确定并申报的实验课题已结题验收的证书:国家级8分;省级;6分;总局级;4分、分局级;2分、农场级;1分;

(3)本学校确定并逐级推荐的参评论文、课件、教学设计等证书:国家级5省级;4分;总局级;3分、分局级;2分、(2等奖降1分)

(4)本学校确定选送的学生竞赛并逐级参赛的指导教师1-2等奖证书:国家级5分;省级;4分;总局级;3分、分局级;2分、农场级;1分;

(5)本学校的各级教坛新秀、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国家级10分;省级;8分;总局级;6分、分局级;4分、农场(校)级;2分;

5、班主任的另加《班主任考核》分(1—3项累计分除2按50%计算)

以上三

(四)项累积相加,从最高分依次确定为各级别的先、优、模人选。

九连城镇寄宿制 中学

班 2012年3月10日

企业竞争的本质是 篇2

关键词:民营快递,快递业,核心竞争力

2010年, 我国快递业务量迎来了巨大增长, 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3.4亿件, 同比增长25.9%;仅12月份, 快递业务量就完成2.6亿件, 同比增长36.6%, 很多快递公司企业被爆“爆仓”, 业务繁忙可见一斑。但同时, 也爆出疑似申通快递员工“让邮件飞”的视频。为此邮政管理部门专门下发有关通知, 整肃快递企业的管理乱象。2011年1月份, 不少民营快递甚至因年节主动暂停了递送业务, 引起很多客户不满。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10年全年统计数据, 2010年全年共受理消费者申诉32123件, 比2009年增长66.6%;涉及快递业务问题的26619件, 同比增长84.2%, 占总申诉量的82.9%。基于上述现象, 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快递的本质是什么, 其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 以期相关从业人员对快递有个清晰的认识, 从而提高我国快递业的竞争力。

一、人们为什么选择快递

快递最简单地可以描述为快递公司通过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工具, 对客户交寄的货物进行快速投递。在收费方面, 快递比物流运输、传统邮政包裹投递要高很多。人们之所以选择快递, 无非是因为快递安全、快速、及时、服务门到门, 货件能够及时查询和跟踪等等。概括地讲, 快递能够满足客户更高层次的需求。

二、快递的本质

讲清快递的本质, 需从快递的运作流程入手。快递基本流程为:客户把要寄送的物品托付给快递公司, 快递公司通过自身的业务网点, 把货物运送到客户指定的收货人手中 (即门到门服务) 。也就是说, 快递企业实际是受人之托, 代人运送货物, 并收取相关费用。基于此, 快递业的实质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托责任” (孙文有语) 。世界快递巨头UPS公司的广告语也许更能反映这种关系:“珍惜所托, 一如亲递”。这句话被很多国内外快递企业引用, 已成为行业共识。

正因为快递的本质在于提供良好的“信托”服务, 大多快递公司才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取悦客户、满足客户所需, 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表达品牌及行业精神。顺丰速递是我国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 其总裁王卫先生在总结公司成功经验时直言:顺丰的成功得益于对客户承诺的有效实现。这反映出我国少数好的的快递企业对快递有着准确的认知, 抓住了快递的本质。而国内也有不少快递公司的管理者们打着为客户服务的幌子, 实则在努力追求自己或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严重忽视了客户的利益, 致使社会上很多人对快递业服务的不满。

所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信托”是快递业存在的基石;快递的本质不论是从客户的角度还是从企业运营的角度出发都应该是“信托责任”。“珍惜所托, 一如亲递”, 是树立快递服务品牌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弄清了快递的本质, 我们就容易找准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快递的本质既然是信托责任, 那么快递公司就应该围绕这种责任做足文章, 通过具体而有效的行动更好地阐释这种精神, 服务于客户。所以, 快递业的吸引力就在于谁的服务带给客户的价值体验更多, 给客户带来的可感知价值更大。

我们看看国内外优秀的快递企业在这方面做了些什么。

1. UPS对货件追踪的不懈追求

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以前, 人们还无法跟踪物品寄递过程。随着信息传递手段的提高和客户需求的提升, 人们不仅对货件的递送结果, 而且对其的在途状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因为这一过程不仅直接决定了结果的好坏, 还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后继决策。UPS公司敏感地意识到客户的这一需求, 近几年采用并更新了货件跟踪系统。该系统能简单快速地查询到货件的在途状态, 实现状态自动更新, 及时准确地了解意外延迟并获得递送通知。国内快递公司如EMS、顺丰速运等也在这一方面完善了许多。

2. 联邦快递 (Fed Ex) 严格的国内定时服务

快递业以“快”为特征, 最能突出快递业效率的便是递送上的“快速”。为保证客户货件快速准确到达, 联邦快递很早就开通了次早达、次日达、隔日达等限时服务, 并通过多种物质、技术手段来保证物件无条件准时到达, 实现对客户的承诺。正是严格履行这种不变的承诺, 联邦快递在2009年《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太地区200家最受尊敬企业”评选中, 领先同行20个名次, 在亚太区所有的国际快递公司中稳居第一。

3. DHL: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快递向供应链管理延伸是未来快递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也是快递业服务创新、价值增值的重要组成和新的利润增长点。DHL在这方面做出了表率。公司凭借其广阔的全球视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成熟的专业流程打造从计划、采购、生产、仓储、网络规划、配送直至售后的一揽子的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 通过更快更有效率的流程将客户产品送达市场, 提升客户的可持续竞争能力, 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4. EMS:遍及全国的服务网络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是目前中国快递行业的最大运营商和领导者。公司拥有20, 000多名员工, 业务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近2, 000个城市。EMS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航空和陆路运输网络:依托中国邮政航空公司, 建立了以上海为集散中心的全夜航航空集散网;有专用速递揽收、投递车辆20, 000余部。覆盖最广的网络体系为EMS实现国内300多个城市间次晨达、次日递提供了有力的支撑。EMS一贯秉承“全心、全速、全球”的核心服务理念, 为客户提供快捷、可靠的门到门速递服务, 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和社会的多层次需求。

5. 顺丰速运:定位准确, 用心服务

1993年, 顺丰速运创始以来, 定位中高端市场, 实施专业化和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公司以快递为事业, 将盈利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企业的实现持续滚动发展, 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化体系, 设计了标准化的快递服务产品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创建了符合国情的绩效考核体系。据统计, 顺风2010年销售规模达120亿元、员工10万名、每天200多万票业务, 综合实力在民营快递企业中多年排名第一、服务质量 (延误率、破损率、遗失率最低) 在民营快递企业中排名第一。

综上, 这些优秀的国内外快递企业为同行做出了表率。尽管发展侧重不尽相同,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受客户所托, 为客户着想, 千方百计实现客户的价值增值。这种价值增值可以概括为:客户心理满意度的提高, 创造了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 完善了采购销售渠道, 为客户节约了物流成本, 降低了自营风险, 保持并传递了委托人的服务理念等等。正因为有了价值增值, 人们才会从中感受到快递的独有魅力, 才会长期、放心地使用快递业务。基于此, 持续的价值增值能力构成了快递业的重要竞争能力。

那么, 能不能说价值增值能力就是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核心能力概念最早由美国两位管理学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提出。两位学者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那些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所独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或知识体系。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应具备以下特点:首先, 核心竞争力应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开拓市场;其次, 核心竞争力应有助于给客户带来最大的可感知价值;第三, 核心竞争力应当具备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特性。我们不难看出, 用独特的价值增值能力来概括快递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符合以上要求的。

那么, 其他方面能力是不是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如, 我们通常的提及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物流运输与配送能力、设备与技术装备水平、人才、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等是不是核心竞争力。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 这些能力的最终指向无非都是从某一方面了提高了快递企业的价值增值能力。另一个问题是, 快递业的“快”是不是核心竞争力, 我们分析后也不难得出结论, 快速只是快递企业的产品特色之一, 是核心竞争力形成后的物流运作的一种结果, 其本身不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价值增值能力准确、全面地概括了快递企业竞争力的本质, 是快递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增强快递业核心竞争力的两个要点

1. 坚持价值创新, 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后工业化社会, 企业的竞争最终归结为服务的竞争, 快递业的价值就在于服务的价值。因此, 坚持价值创新是快递业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把握快递业的本质, 捕捉客户需求, 并将其显化为商机, 通过客户利益的最终实现来保障快递企业的利润实现, 企业才可能长期稳定的发展。快递公司的管理者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要深谙“商机就是为顾客的不便提供解决之道”, 扩大现有市场或创造新市场来获得公司成长。

2. 坚持体制创新, 强化统一管理

目前, 国内快递企业的经营体制有两种:一是自营模式, 如EMS、顺丰速运等;另一种是以圆通快递、申通快递等民营快递企业为代表的“特许加盟”模式。自营模式占用自有资金较多, 但管理统一, 政令通畅, 易于内部沟通和协作、服务有保障。特许加盟模式容易扩张、总部自有资金占用较少, 但管理分散、利益分割严重。与商业企业连锁模式不同, 快递业更强调行动的协同, 物流、信息流的高度一致。在这种苛求下, 后者显然不具有严格的执行力。顺丰、申通、天天、宅急送等民营快递企业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立, 经营环境相似, 但十几年后, 顺丰速运成为当之无愧的老大, 经营体制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国家对快递业管理的持续加强和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 特许加盟模式很可能逐步被其他更合理的模式取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局关于2010年12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的通告[EB/OL]http://www.chinapost.gov.cn/folder87/2011/01/2011-01-2873850.html2011-1-20

[2].Prahaland C.K, 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67 (3) :79-91

本质是对就业岗位的竞争 篇3

打火机争端的根本原因不是技术标准,不是贸易顺逆差,而是对就业岗位的国际化竞争。

近年来,人们不断讨论的一个话题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优化配置和国际间的重新分工。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就意味着有限就业岗位在全球的重新配置。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内在含义之一就在于中国正在参与对世界范围内有限就业岗位的竞争。

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共识,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就业岗位的增加速度远远赶不上经济本身的增长速度、扩张速度,就业岗位正在成为最稀缺的资源。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遇到的一系列国际经贸矛盾在本质上都和对就业岗位的竞争密切相关。从2001年末迄今, 日本为使其经济走出连续11年衰退的“泥潭”、正在纵容甚至推动了日元的新一轮大幅度贬值,其动机是日本的失业率正面临30年来的历史高位。 日本政界、经济界众口一词地强调,中国以低廉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制造业竞争已经成为了日本经济难以复苏的主要障碍。一向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的美国祭起 “201贸易保护条款”,对进口钢材加征关税,其动机也决不是认为钢铁将成为“新经济”的组成部分。美国之所以不惜动用大量外交资源、政治资源,所要保护的是目前美国钢铁业的15万个就业岗位。欧盟国家的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其从90年代后期不断高涨的对中国家电等产品的“反倾销”浪潮,从深层次上说也是源于中国对这些国家就业机会的竞争。事实上, 当前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新表现之一就是夸大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对发达国家劳动者利益的影响。

打火机虽小,这一争端的胜负关系到两万个就业岗位是配置在欧洲还是配置在中国的问题。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今年4月12日在海南博鳌召开的“亚洲论坛上”,朱镕基总理就“打火机”问题明确指出:“企业要学会利用WTO的规则,自己去解决问题”。

企业竞争的本质是 篇4

马智宏(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远船务集团党委书记)2016年07月14日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党建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企业改革首要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否则就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国企党的建设坚决抓紧抓实抓好。”“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总书记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系列论述和观点,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理直气壮地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潜心践行总书记国有企业党建思想,对于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一、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国有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指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在2016年7月4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坚强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要实现国家发展战略,有效调控宏观经济,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行,让人民更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可靠、最雄厚、最先进的物质力量就在国有企业。在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压器、现代化管理和“走出去”国际化经营的排头兵。一方面,国有资本掌握优质的原材料、科技、人力等资源,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控制经济命脉、引领战略发展、为国家提供较多税收;另一方面,国有经济无论是资本价值还是实业资产,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足以保证其发挥主导作用的规模比例。在推进改革开放、维系国计民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支撑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国有企业的作用不可替代。因此,无论是历史、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怎样改革,国有企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地位不能动摇,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不可削弱。

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重要体现。新中国建立以来,国有企业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始终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保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有经济不断壮大,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有很大提高,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1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企业创纪录上榜106家,其中近一半是国有企业。因此,国有企业不是纯粹的经济组织,它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属性,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和骨干,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础,承担着稳定国民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参与全球竞争的重任,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二、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毫不动摇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总书记旗臶鲜明地强调,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进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毫不动摇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深化国企改革坚守的政治方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之一。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最根本的是要在深化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和党组织的根本属性内在统一于“人民”。在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利益的重要内容。2015年12月1日在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赵乐际同志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坚持党对中央企业的领导,坚定不移加强中央企业党的建设,为推动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提供坚强保证。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加强监管,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这一条决不能含含糊糊、遮遮掩掩。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国有企业党组织决不能臵身事外,必须把党章党规党纪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头等大事,切实履行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把国有企业纳入巡视重点,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肯定和重视。专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再次印证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全面从严治党任务十分艰巨。如有的国有企业党组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态度不坚决、执行不到位;有的违背党的组织原则,用人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有的公款吃喝送礼,权力寻租、以权谋私、靠山吃山、损公肥私;有的以改革为名,打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旗号,贱卖贵买、予取予求,进行利益输送,侵吞国有资产,等等。国有企业出现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党的领导弱化,企业党组织主体责任缺失,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贯彻,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国有企业不能例外,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要求,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真正把党的领导体现出来,保证国有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实现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有企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家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由小做大、由弱做强、由“死”变“活”的国有经济发展道路,一大批国有企业成长起来。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管理体系、企业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拥有雄厚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强大科技创新能力、良好技术装备、一流技术管理水平,已经成为能够把握市场机遇、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新型国有企业。中远船务成立15年来,党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使中远船务从一个年收入仅10亿元、利润0.7亿元,业务单一的修船企业,发展成为年收入最高时达218亿元、利润达21亿元,集修船、造船、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三业并举的大型企业,尤其是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跻身世界行列。无数国有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强化党的建设,是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坚强保障。

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只能巩固不能削弱。历史是现实的源头。实践证明,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独特的政治资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极其落后,只能产碗造纸织布等,连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1956年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1958年的第一辆拖拉机,从1960年大庆会战开发建设世界级大油田,再到震惊世界的“两弹一星”,这部新中国辉煌的建设史就是一部国有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业史、发展史。如今,载人航天、高速铁路、高端装备制造等等,都彰显着国有企业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体现着党的建设的独特优势。在国有企业艰苦奋斗、图强报国的发展征程中,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勇气概,“航空报国英模”罗阳为了祖国的航空事业呕心沥血、夜以继日、以身殉国的可泣事迹,这一代代国有企业的优秀共产党员,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以壮丽的人生书写着共产党人光照人间的精彩篇章。当前,国有企业处于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处于“保增长、保效益”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任重道远。越是攻坚克难,越要旗臶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作为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决不能只管经营、生产、项目、资金等业务,而忽视了党的建设,甚至忘了自己是个共产党员、是党员领导干部,肩上还有沉甸甸的“一岗双责”管党治党的职责。必须充分认识到只有把党的建设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我们的责任才是完全的责任,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企业负责人。

三、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在中国,离开了党的领导,就不叫国有企业,离开了党的领导的改革,也不叫国企改革。中国的企业管理,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管理,既要借鉴西方企业在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创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又要充分运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所拥有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等独特的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从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可以说,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就是把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现代企业制度的体制机制优势相结合的产物。”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就要遵循《党章》,坚持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这是我们党总结成立以来的领导经验所作出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的实质和内涵。其中,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就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党的领导的根本在于用人,重点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方位抓好党的建设。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要按照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加强党的建设,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一条主线”,牢牢把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这“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来推进工作。必须把党的领导内嵌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让国有企业党建的独特优势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

在思想建设上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没了这个根、丢了这个魂,精神支柱一旦坍塌,迟早会栽大跟头。从一些企业领导人员的蜕变看,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实质上都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世界观这个“总开关”“总闸门”出了问题。因此,筑牢远离腐败的思想防线,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做到持之为明镜、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念,牢牢守住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在组织建设上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必须要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各个环节,都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在程序设臵上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产生、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有机结合,保证和落实国有企业党组织选人用人中的主导作用。要在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和人才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企业党委(党组)在人才工作中谋大局、抓关键、管大事的功能,包括管大政方针、管营造环境、管协调各方、管完善机制等,通过指导、保障、推进人才工作达到解放、发展、用好、凝聚人才的目的,“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全面引领与有效支撑人才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作风建设上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防“四风”反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应该说,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现在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四风”面上有所好转,但树倒根在,仍停留在“不敢”阶段,远没有做到“不能”,更没有达到“不想”。各级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按照中央要求,既立足当前,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继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深入纠正“四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加强治本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成果、不断深化,使党员、干部不仅不敢沾染歪风邪气,而且不能、不想沾染歪风邪气,坚决防止“四风”反弹,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

在反腐倡廉建设上必须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勇担主体责任敢负监督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两个责任”的强化,抓住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关键点。落实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必须要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反腐倡廉领导体制,推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用权行为监督,突出对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加强对选人用人监督;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坚持理想信念宗旨高标准,严守纪律底线,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努力构筑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在制度建设上必须健全和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保障国有企业行稳致远。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臵、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体现和加强。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必须建立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制度,做到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有机统一,保证和落实企业党组织对企业改革发展的引导权、重大决策的参与权、重要经营管理干部选用的主导权、党员干部从业行为的监督权、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权、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必须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企业党组织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党组)、书记、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书记抓就是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抓就是要切实落实“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党建工作;部门抓就是要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臵,业务延伸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做到哪里;必须建立健全“一条主线,五位一体”全方位布局的工作体系,明确和坚守党组织的法定地位,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把党建工作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得到充分体现,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5

传统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成本节约和产品质量与特色,凭此两点企业就可以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但是这两项的优势都是人所创造出来的,所以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关键并不是产品成本和质量特色,而是人才,人才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开创者的戴夫·乌尔里克认为,唯一有竞争力的武器就是组织,因为传统的竞争要素如成本、技术、分销、制造以及产品特性,它们或早或晚都能被复制,无法保证这个企业就是赢家。只有组织才能为企业取得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在组织之中,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是不可能在另一个环境中再建的无形资产。在最为知名、最受推崇的企业中,有好几家坚持将人力资本看作自己最重要的主导价值,结果成为了行业领袖。这跟基于资源的竞争战略观点是一致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不能被模仿或复制的东西。这种不能被模仿或复制的东西是什么呢?那就是人才!

人才的核心竞争优势可以从组织文化得到体现,企业文化是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企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卓越的企业都有基于自身文化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进一步被提升为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良好的组织文化通过尊重个人价值、承认个人价值、提供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环境能够使组织成员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企业形成强大的内聚力量。

五局的“信•和”主流文化无疑感染着每个五局人,这是五局由困境

到新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是指导五局从一个风雨飘摇,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成为中国最具成长性企业,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企业的文化支撑。在相对简单的文字表述背后,隐含着企业从困难到一步步走向成功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企业文化这个复杂而完整的系统,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它指引着公司的发展。仰天湖项目公司承载的不仅仅是五局转型升级的使命,与此同时还肩负着社会赋予的历史责任。中建健康养生示范城从生态环境、居住条件、健康教育、健康养生等入手,致力改善民生,造福百姓,将项目建设成符合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长株潭绿心规划要求的示范性项目。仰天湖项目公司围绕社会尊敬、员工自豪的企业愿景而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心理学理论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为了充分挖掘人才优势并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就必须运用心理规律正确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一、运用心理定势规律,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对于新组织成员的培训,心理定势的作用十分突出,刚录用的成员急于找到组织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员工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等问题的答案。组织应通过培训,使新员工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形成有利于组织的心理定势,这将对其今后的行为发挥指导和制约作用。

中建五局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期间会接受军训和课堂培训,局董事长鲁贵卿亲自授课向每一位新员工讲解五局的发展历程、“信·和”主流文化,鲁局长送给每个员工的人生结果方程式:人生结果=心智模式x勤勉x能力,令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具备的优秀素质和需继续努力培养的品质,同时也得到了很多鼓励。我相信这个人生结果方程式

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一辈子。对于五局的经历,大家深感责任重大,会全力以赴紧跟局的脚步努力向前。仰天湖项目公司注重对员工的培养,严格按照局文件导师选拔条件,结合公司人才发展战略需要,针对新员工岗位,选派合适的导师进行结对,并签订导师带徒协议,让新员工各方面能得到好的指引。

二、重视心理强化作用,形成良好组织机制

即时表扬或奖励那些与组织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即时批评或惩罚与组织文化相背离的思想和文化。

中建五局建立了三大活力机制: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同时,仰天湖项目公司采用“胡萝卜加大棒”促进工作过程中各部门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每月月底领导班子会针对各部门的月度表现做出客观、公平的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各部门绩效挂钩,以达到促进团队整体进步;每季度举行员工综合考核,员工针对本季度的个人表现进行述职报告,促使员工每次考核后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工作思路。

三、利用从众心理,形成团队合力

组织领导者应动员一切舆论工具,大力宣传组织文化,主动利用从众心理,促成组织成员行动上的一致。

五局近年对各分公司、各项目公司下发企业文化书籍,以达到企业文化在所有五局人心里落地生根。仰天湖项目公司从组建以来积极践行五局“信·和”主流文化,项目受省市领导高度关注,在项目开工典礼期间向众多领导送发五局《信和文化手册》、《四组关系》等书籍。在团队建设方面制定“团结、高效、创新”的团队建设理念,促使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培养认同心理,创建学习型组织

组织负责人取得成员的认同很有必要、也特别重要,成员对组织主要负责人的认同感一旦产生,就会心甘情愿地把他所倡导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当做自己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组织负责人所期望的组织文化。此外,还应着重培养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为此,企业应尽量使组织的目标中包含众多的个人目标,使组织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密切挂钩。

在局投资管理公司2012年工作会上,仰天湖项目公司领导班子、部门负责人与青年员工代表共计20人参会,作为此次参会人员最多的项目公司,大家对局“标化管理年”和投资公司“规范管理年”的主题报告进行深入学习,紧紧围绕主题切实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推进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增强员工的对企业的认同感,仰天湖项目公司积极举办学超英活动;设置员工阅览室,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及内涵,提升员工学习积极性,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让员工在学习中进步;积极组织开展集体活动,如集体生日会和元旦联欢会,加强全体员工的沟通交流,令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

五、激发模仿心理,共同创先争优

使组织中的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特别是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成为组织文化的人格化代表。为此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应身先士卒,同时大力表彰各种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组织内掀起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潮。

随着,云南昭通水绥公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彭小毛及指挥部其他人员的加入,仰天湖项目公司员工以其为榜样,学习“重信守诺、克难攻坚、奋勇争先、和谐共建”的水绥精神。启动“我向超英学什么”等系列活动,实现员工思想道德境界提升并形成良好的公司氛围,使之深刻

认识到“超英精神”对本单位思想建设的重要性,令员工真切地感受身边的人和事,在潜移默化中成长。

六、缓解挫折心理,注重心态调整

组织成员间、上下级间、同事间总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员工可能就此产生挫折心理。所以组织内部应用恰当的发泄渠道,有“出气孔”可随时“减压”。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下属的各个企业都有被称为“出气室”的精神健康室。与此同时,企业还应注意处理员工的挫折行为,可以尝试通过EAP(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帮助员工解决某些问题。

仰天湖项目公司开展“一问一计”活动,员工可将合理诉求和对公司管理的意见及建议直接投至总经理信箱,让公司领导及时了解基层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项目公司注重员工心态的调整,由项目公司领导主持心态杂谈,大家从游戏和故事中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也让每个人完全明白心态在人生旅途中对自身的影响,心态决定人生的发展。促使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及时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劲头争取更大的进步。

企业竞争更多还的是文化竞争 篇6

一、外企:企业文化是一块在手的肥羊肉

作为外资企业,能进入中国的一般都是发展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来企业,如p&G,可口可乐、GE以及MOTO等。在这么长的时间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企业管理、经营思想以及在此思想指导下的科学的管理、经营制度。在如此长的经营时间里,这种企业已经透过其经营行为,已经累积了丰厚的企业文化,在来到中国后,所需要的就是实行本土化,用中国人的思考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表达方式,把其最本质的观点表达出来而已。对于这一类外资企业而言,在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如何对本土的职员进行国际化以及如何对代表国际化的企业精神进行本土化的包装。至于那些时间尚短的外资企业,则把自己装扮成时尚、科技、年轻、动感的姿态,依托强大的资本后盾,在中国消费者中大肆宣扬所谓的国际化、时尚等元素。如IBM、三星等,以此获得消费者的亲赖。外资企业透过大量的广告宣传,展示其企业精神与形象,并通过大量的公关活动,获得消费者的好感。无论在其广告宣传还是公关活动中,外资企业总以一种积极的姿 态出现,在博得消费者好感的同时,亦带动了销售额的快速增长。以pHILIp为例,最近在电视上就大打企业形象广告,诉求其从进入中国到现在的二十年中,发明了多少的产品,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产品之花》广告)。但对于我们而言,重要的是其在中国的二十年,销售额获得了多高的增长。广告,成为外资企业拉动销售以及展示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

二、国企:在鸡肋的怀疑中迷失自己的企业文化

至于国企,则主要依托当年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强调的是企业的资源以及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的历史与资本优势,另外就是在“国退民进”的国资改革中,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也成为目前的国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宣传重点。但问题的关键不是在宣传,而是在建设上。中国的国营企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那套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已经遭到消费者的遗弃,而这些企业的决策者却还一直沉迷于当年在特殊体制和环境下所获得成就当中。在他们看来,企业文化,就等于企业的历史与愿景,在他们的企业文化中,消费者只是一个简单的受体,“官本位”的思想同样存在于其企业文化中。

实际上,我们是很难对国营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精神产生什么共鸣的。也可以说在目前中国的国营企业中,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从这一点来说,这些企业与民营企业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甚至还不如民营企业。因为在中国的国营企业中,企业的管理者是和政府官员一样,有任期的,也就自然有了政府官员的一般性毛病,况且,企业文化实在是很虚——在没有真正将其落地实施的情况下来看,很多时候是连企业内部的管理者都很难感受得到的。就更遑论我们这些“无足重轻”的消费者了。再有,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很多时候是相当枯燥的,完全不像广告或者销售业绩那般另人振奋。作为国营企业的决策者、领导者,在重视政绩的大环境下,自然难以对此有较大的关注了。虽然外资企业可以通过广告来宣传、展示其企业形象,但人家是建立在具有活力与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基础上的。而多年的官商体制下形成的自我为大思想,令得国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成了一块“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虽然目前的国营企业亦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这完全是被内外强大的竞争所逼迫而非自愿的,但多年的惯性思维,令得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将企业精神落地,企业精神成了一句空空的口号和一个高高在上的假神,企业文化自然也无从说起。

国营企业在众望所归的呼声中,迷失着自己的文化,在鸡肋的怀疑中否定着自己的文化。

三、民企:在自我的鸡肋与他人的肥样肉之间迷失

在这三者之中,资历虽然最浅,但实力却不可小觑的民营企业,在建设自己的所谓企业文化时,却是以一种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进行着的。对于一家只有十几年甚至只有几年的公司而言,要谈什么企业文化,实在有点过早,这就像一家只有几年历史的高校要谈自己的文化氛围一样,实在有点不伦不类。但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当自己的“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应该“立功、立德、立言”,就应该向世人宣告自己的成就,否则这种成就也就失去意义了。而在西方,被企业管理者看作能凝聚企业战斗力的企业文化,在这个时候,被这些企业家看作了自己“立功、立德、立言”的工具。企业文化,在这里也逐渐缩水,由原来的“理念——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经营模式——整体形象”外化为简单的文字记录和图片,而不是真正的内心认同。至于如何表现企业文化,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中间,就以几条专题片、几本内部刊物代替了——有的甚至连这都没有。

企业的存在时间短,很难有什么深厚的文化积淀,而最初的发迹史又实在不宜宣扬——无论如何美化,大家都彼此心知肚明。那就只有讲自己的所谓愿景与荣誉了。刚一开始或者还有效果,毕竟,愿景就是希望、荣誉也证明了企业的实力,大家也会因此而振奋一番,但国人素来喜欢跟风,一见东西不错,就立马一窝蜂似的全部上马了。东西一旦多了就不值钱了,马上就由公主贬值为灰姑娘。加之民营企业家由打拼而得今日只状况,素来重视一钱一物之来之不易,“恒念物之维坚”,因此对于钱物一贯珍而重之。对于一个在其看来只不过用来激励无形人心的东西——这东西的效力很多时候是比不上孔方兄的,愿意给予大量投入的可能性并不太大,更何况目前,在专题片的创作、拍摄和后期制作这一市场上良莠不齐,普遍水平低下,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得到的却是粗制滥造、与人雷同的东西,连回报也收不回来的,谁都会心里不爽。可是很多时候似乎又必须要,企业家就只有不断的压价,期待损失最小,结果却是令得这一市场更加惨不忍睹。

在民营企业家看来,企业文化实在是一块嚼之无味的鸡肋,但又不能没有,否则就有被人议论为没文化了,个中甘苦真的只有自己知了。而这无味的鸡肋,在广告公司以及其他的影视文化传播公司眼中,就是一块带有巨大利润的肥羊肉了,各种广告公司打着无数鲜明或者模糊的旗帜,操着国语式的英文和英文式的国语,在左手向企业主贩卖的同时,右手也从企业主的钱袋里获得了大量的金钱。不过企业主却醒得比广告公司要早,所以现在广告公司的地位才会如此卑贱。但企业在再伤心之余,迷失了自己的文化。

在这三种企业形态中,外资企业的文化建设有一整套完整而规范的流程,明确的说就是CIS的运用,包含了MI、BI与VI的综合运用;而国营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因为自身各种问题,自顾不暇,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自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至于民营企业,在获得一定发展后有了这种需求,但却被一大群广告公司打着流行的各种理论——无论是国际4A还是本土4A都是“满腹经纶”,在骗去了大量金钱后,彻底失去了对所谓企业文化的兴趣,转而把企业文化当作一个业余的小项目在操作了。重视的程度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本土企业要想真正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在经营模式上就必须做大胆的改革,家族式企业,官本位的企业,其企业文化绝对不可能是具有真正活力与竞争力的。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不单是产品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渠道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更多的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谁做的最好,谁就能笑到最后;谁最能落地,谁就最有力量。

企业伦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篇7

伦理道德自古以来就是维系各种关系和组织机构的必要因素, 企业各个层面的活动均不可能摆脱伦理道德的约束。无数事实表明:只讲经济目标不讲伦理目标的企业最不经济;只讲伦理目标不讲经济目标的企业也必然损害伦理。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概述

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 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 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 是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主动和优势的某种其他企业不可模仿的力量。核心竞争力要成为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必须具备如下特征: (1) 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根本的好处和效用, 为顾客带来长期性、关键性的利益。同时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 创造超出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 独特性。核心竞争力具备独特性, 难以被对手模仿和超越。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培育、积累、沉淀而成, 深深打上了企业独特组织、特殊经历的烙印。核心竞争力蕴含于企业文化, 融合于企业内质, 为该企业员工共同拥有。 (3) 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 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 是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 能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产品或市场支持。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 同时有效地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

2. 核心竞争力的力量要素

虽说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知识和精神气质, 但如同人的精神气质最终会通过人的具体行动及其结果体现出来一样,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通过企业的行动和结果体现出来, 从而形成一种鲜明的与众不同的优势。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在企业是创造价值的主体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所谓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原料储运、成本储运、销售、售后服务和结算, 而辅助活动涉及人力资源、财务、计划、研究开发、组织制度等。这些活动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核心, 上下相连互相影响, 形成两条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价值链。如果能够找到一种能够同时对企业价值链产生影响的力量, 然后通过努力为这种力量注入不可模仿的禀赋, 企业就能够培育出提高企业价值创造效率的核心竞争力。经过研究, 迈克尔·波特认为能够同时对企业价值链产生影响的力量要素只有四种, 分别是技术创新力、市场营销力、制度力和文化力。

二、企业伦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影响和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很多, 企业伦理越来越成为一条重要因素。自由经济政策强硬支持者之一的弗里德曼认为, 市场经济对利润的追逐只有在一定的道德价值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其所希望的效率。达夫特认为:“伦理是在何为正确何为错误的角度上规制个人或团体有关行为道德准则和价值原则”。企业伦理, 就是指活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准则、道德行为活动的总和。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企业内部管理, 处理内部各种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准则和道德道德行为活动;二是指企业对外经营, 处理企业与外部各种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良心、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活动;三是指企业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伦理准则。企业伦理所规范的关系不但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职工与企业、企业与其他企业或非企业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 而且还包括企业与市场、企业与顾客、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下面通过企业伦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个要素的影响来揭示企业伦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 可持续的技术创新力优势依赖于良好的企业伦理

按国际工业产权组织对技术的定义, 技术是指制造一种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的系统的知识。无论哪一种技术, 其中都要涉及和回答这样一些伦理问题:第一, 如何处理为顾客创造价值和公司技术成本的问题。任何受市场和顾客欢迎的技术, 必定是对消费者有价值并且符合社会消费主流的技术。如果某项技术具有创新性, 又能节约成本, 但对顾客缺乏真实长久的价值, 违背社会消费的主流趋势, 这种技术难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 技术要素管理能否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源效率和文明进步的问题。有竞争力的技术, 是符合社会普遍利益的技术, 只有那些有助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生态平衡、人们健康的技术, 才可能具有竞争力。第三, 如何协调企业经营实力过程中, 人与物、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问题。任何一项管理技术都不可能将人变成机器或木头人, 技术本身也不可能将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抹杀。管理技术是否有效, 还取决于是否拥有使企业变成能量的管理伦理。总之, 企业如果不具备对顾客、市场和社会的人文关怀, 仅有经济算计, 是难以创造出新技术的。第四, 如何使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能够产生和发挥效率的问题。如果一个企业内部缺乏相互信任的氛围和公平公正的激励, 根本无法拥有技术创新的能力, 即使拥有了新技术, 也可能因为内耗而失去技术优势。技术力要释放出赢得竞争的技术能, 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企业理想的员工不行。总之, 能够成为竞争力的技术, 从产生、传播、创新和学习都需要伦理的协调。

2. 可持续的强势市场营销力依赖于良好的企业伦理

根据战略管理的理论, 有利于企业赢得竞争的市场力主要包含低成本、快速度、大网络等。首先, 低成本能够使企业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和经营主动性, 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但是, 是否存在现在或未来损害利益相关人利益的可能。战略管理的利润观是合理的利润, 是充分考虑了利益相关人利益后所留存的利润。所以, 真正能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低成本是有许多先决条件的。其次, 以最快的速度用较低的费用将产品和服务销售出去, 是企业赢得竞争的重要因素。但是, 其中同样涉及伦理问题: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注重赢得领先竞争优势, 获取先机利润, 还是站在顾客利益和企业商业信用的角度注重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成熟性和稳定性, 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欲速则不达的教训在企业中是屡见不鲜的, 先发展后规范的做法往往使企业和社会付出了更高的代价。第三, 广大的营销网络的确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宝贵资源, 但是, 能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销售网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忠诚的顾客群、良好稳定的供销关系和社会美誉度。而形成这些条件的前提是公司与顾客、供销商和社区拥有良好的伦理关系。也就是说, 没有严密一致的道德和制度维护, 不仅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市场网络和市场力, 还可能因为销售网撒得太开而导致公司的被动。企业的营销网络没有良好的道德维系是不可能长久的。企业的营销网络和市场力只有在体现或表达着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人的和谐时, 才具有真正的不可模仿性。

3. 可持续的高效率的制度力是良好企业伦理的体现

以研究企业效率为主要内容的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制度有四个重要的命题;第一, “企业是运行着的制度”。不同的产权主体通过谈判形成了一系列的合约, 而参与合约的主体受不完全信息和有限理性的局限, 决策和行为都有不确定性, 都有可能损害他人的利益。第二, 合作性的企业需要制度来规范和协调。而企业中运行的制度有两种, 一种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正式制度, 一种是依靠舆论和心理活动发挥软约束力的非正式制度, 如道德、传统等。第三, 两种制度遵循同一个意志:合作者集体的共同利益高于个人的特殊利益, 企业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不损害合作者的利益。第四, 企业制度安排要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个企业在治理结构中安排控制权的时候, 如果能够既考虑资本所有者的利益, 同时也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那么, 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很可能使企业因更具有向心力而更具竞争力。例如偷懒的问题。如果一个企业内不能通过一种权力的安排来解决偷懒的问题, 那么该企业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就根本说不上。从本质上说, 企业制度是企业伦理的具体体现, 是企业伦理追求和观念转变为具体行为标准的载体。

4. 优秀的企业文化力是因为具备良好的企业伦理之魂

首先, 伦理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 是为一个组织中所有成员共同享有、并作为公理传承给组织新成员的一套价值观、指导信念、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企业文化代表着组织内部不成文的、可感知的部分。海尔的“吃休克鱼”, 就是利用海尔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经营价值观, 注入到被兼并的企业, 结合他们优质的生产设备, 从而产生极大的经营效果。科特认为“企业文化, 特别是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的时候, 会产生极为强有力的经营结果。无论是对付自己的竟争对手, 还是为顾客提供服务, 它都能使企业采取快捷而协调的行为方式, 也能引导掌握知识者在欢歌笑语中跨越经营的险滩”。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是为全体成员接受并愿意付诸实践的对事物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因为企业成员的行为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性特点, 所以在价值观层面进行引导和协调, 可以激发员工高度的信任和尊重, 展现勇于前进和甘愿奉献的精神, 有利于形成凝聚力。价值观在内容上分为:真假、善恶、美丑。其中善恶观 (伦理观) 即对事物“是”和“非”的判断渗透在企业基本的经营活动中。“用产品的高质量, 还是用坑蒙拐骗盈利”、“顾客满足我, 还是我满足顾客”、“我是企业的主人, 还是打工者”等都是关于“善”、“恶”、“是”、“非”的判断, 而企业价值观形成和完善无不受到这些日常生活中细微的伦理判断的影响。其次, 伦理思考对文化具有判断和调适作用。企业文化分成强力型、策略性和灵活适应型三种。其中对于强力型文化来说, 主要表现为企业具有简单的理解力, 一种高度的传播力和一种很大的固定性, 所以对外界具有较强的排他性。施泰因曼认为:“强力型企业文化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封闭趋势, 一种重新定向的排斥, 一种执行阻碍, 一种集体的回避态度, 一种灵活的欠缺”。可以说, 强力型文化是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整套规范和价值观, 进而系统地排除了通过论证达成理解的可能性。在价值观上的伦理思考, 通过论证的理解过程来阻止文化的刚性。王安电脑公司的强文化阻碍了公司最高层对基本客户的察觉, 从而在1980年末未能采取适当的策略, 从而走向衰亡。

综上所析, 要将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市场营销力、制度力和文化力培育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根本在于企业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水准。可见, 在外显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背后, 存在着一种影响企业竞争的最为根本的力量——企业伦理。所以说, 企业伦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最本质的因素, 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来自于明确而正确的价值观和与时共进的企业伦理体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惟有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文章通过分析企业伦理对外显的核心竞争力要素——技术创新力、市场营销力、高效率的制度力和优秀的文化力的作用, 得出企业伦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的结论。

关键词:企业伦理,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欧阳润平著:道德实力:国有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础[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

[2]欧阳润平:道德实力:企业赢得竞争的真正核心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2) .

[3]戴维·贝赞可戴维·德雷诺夫马克·简利:公司战略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4]蒋学伟:持续竞争优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5] (美) 约翰·科特等.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曾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7

企业竞争的本质是 篇8

这轮“国进民退”,

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这轮“国进民退”不是偶然的,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说明白一点,是市场竞争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并不是那个政府、那几个人的主观作为,更不是中央政府的统一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大目标,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平竞争创造了政治的前提。在改革开放中,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放开搞活到破产重组,从占国民经济80%的比重下降到20%多,6 000多万职工下岗分流,国企承担了改革开放的大量成本。在大力压缩国有经济的同时,私营经济、中外合资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快速发展,其比重占到了国民经济的70%左右,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资本为追逐利润最大化,利用中国富余劳动力多的条件,不惜一再违反中国的法律法规,根本无视中国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行野蛮管理,尽量压低农民工的薪酬,罚跪、搜身、无休止加班加点又不给加班费的情况经常发生,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出现了一批“血汗工厂”、“黑心煤矿”。连共和国的总理都出面为农民工讨薪。可以说,是中国几代、几亿农民工支撑了非公经济的发展,而他们所享受到的“改革成果”,就是每月那千儿八百的血汗钱。国家制订了《劳动合同法》,保护农民工最低的权益,也受到了资本的大力抵制,全国上亿的农民工,加入工会的,不到区区800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资本所有者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扔下几千万农民工一走了之,让农民工们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农民工们只好拖儿带女,凄凉回家。今年初,沿海出现的“民工荒”,就是农民们在用脚投票!

反观国有企业在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经过放权让利、减员增效、抓大放小、结构调整、破产重组、法人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的探索和努力, 在体制改革、机制优化上取得重要进展。近十年来,国有企业利润快速增长,职工收入增加,呈现一派兴旺景象。特别是在南方冰冻、汶川大地震、奥运安保、国庆大阅兵等重大事件上,发挥了共和国“长子”中流砥柱作用。国际金融危机刮得世界各国企业风雨飘摇,我国国有企业沉着应对,不裁员,不停薪,反而在危机中发展壮大。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发文,欢迎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当地的各种企业,一些已经把国企卖光、分光的地方,也希望重组国有企业,以增强地方政府在重大危机时刻的调控能力,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兼并重组,也反映了这种趋势。所以,这一轮的“国进民退”,是形势比人强的结果,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一个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落后国家发展兴旺的必然选择。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这就是实践!难道不值得欢呼么?

值得辩驳的几个观点

对这一次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思想理论界出现了针锋相对的评论和观点,其交锋之激烈,是近十几年来少见的。而且这次交锋,各方都亮出了底牌:一方认为,“国进民退”是一次全面的倒退,国有企业不是要进,要不要搞好的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消灭国有企业。其基本方案是,把国有企业、土地等折成股票,分给全国人民,然后各自去玩;一些人历数了这次“国进民退”十几条罪状,或叫危害,坚决要求国有企业私有化,宣称如不这样,中国就要大倒退,大崩溃。

事情已把人们逼到了墙角:要么同意他们的观点,要么起而驳之,要么装聋作哑,已经没有了模糊的空间。

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民有经济,与国有企业是不相容的,只有国企全部私有化,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我们说,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其本质特征。在中国,抽掉了“社会主义”讲市场经济,才是真正的倒退。

谁说市场经济就是民有经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不照样有数量不等的国有企业吗?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其国有资本占到总资本的20%左右,在这一次拯救世界金融危机中,西方国家还不是照样采取了国有化的办法,并称之为“用社会主义的办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危机”,效果还不错。可见,市场经济就是民有经济,是一个没有科学内涵的杜撰概念。市场经济是什么?实质上就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与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并没有多大关系。自资本主义产生几百年以来,市场经济引发的经济危机一茬接一茬,闹得资产阶级国家没有几个是安宁的。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对其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的,从“市场万能”到“市场失灵”,再到凯恩斯主义,以后又“政府失灵”,又到撒切尔夫人、卡特总统重新举起新自由主义的旗帜,再一次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私有化,终于在2007年引爆全球金融海啸!市场经济的弊端,引起了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全球反思,连美国那些著名的专家学者,说起市场经济,说起新自由主义,也不那么理直气壮,而是心里发虚。倒是中国的某些专家学者,依然乐此不疲,拼命把中国往那个火坑里拉,真不知其意如何?

马克思主义对市场经济有科学的认识,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了半生,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闹革命,深知市场经济的厉害,所以发明了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多次说:“社会主义”这几个字去不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把计划和市场统一起来,创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社会主义的优势是什么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计划与市场相统一的调控手段等。市场经济有什么优势呢?市场经济可以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可以发挥人民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竞争促进企业和产业的自主创新,但竞争的盲目性又可导致经济失衡、经济危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既可通过计划的手段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又可通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促使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抵御各种经济风险,实现少折腾,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得起风吹雨打,无论是在政治风波,还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世界金融风暴的大动荡中,中国都一支独秀,没有出现西方国家那种凄风苦雨、民生凋敝的现象,而是经济持续增长,民生继续改善,事实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路是走对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什么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就因为中国还在讲社会主义,还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政府对经济还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奇怪的是,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怎么跟西方国家一个腔调?在中国,如果抽掉了社会主义,抽掉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抽掉了政府的调控作用,还剩下什么? 因此,不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国有企业私有化,才是抽掉中国发展的脊梁,开历史的倒车,这真需要全国人民认真讨论一番。

有人说,中国出现了权贵资本主义,而公有制企业就是权贵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它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的公平发展。我们说:权贵资本主义,是权力与资本的结合,公有制经济的资本属于全体人民,怎么可能成为权贵资本主义的基础呢?

现在学界,无论左派、右派,还是其他派,都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中出了问题:贫富差距拉大、贪腐现象严重、民生问题凸现,老百姓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这是大家都共同承认的。但成因何在呢?看法就大相迥异了。一派认为,这是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到位,政府还掌握了庞大的资源,包括庞大的国有资产,而国有企业由于有政府撑腰,政府可通过公权力扶持国有企业发展,形成权贵资本主义,从而破坏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秩序,因而,出路就在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尽快把国有企业私有化;另一派认为,中国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没有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走了资本主义道路。事实如何呢?

我们先说权贵资本主义,它至少应包括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权力和资本的结合;一是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就权力与资本的结合来看,中国有两种资本:一种是公有资本,也就是国有资本;一种是私人资本,包括国内私人资本和外国私人资本。国家权力和公有资本的结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谈不上权贵资本主义。那只能是权力与私人资本的结合,才可能形成一个权贵资本主义,也可叫官僚资本主义。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严重贪污腐败问题,大多数是与私人资本有关的。在市场化的风潮中,党和政府中的一批不肖分子,与有的私营企业主、外国资本家相勾结,形成了一个对国有资产的掠夺集团,据统计,外逃的4 000多名贪官,卷逃了500多亿美元,人均一亿多人民币。国内惩治的贪官污吏中,其贪腐的财产也是以成百万、成千万、上亿计,其大部分是官商勾结所得。从揭露的大量案例看,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勾结的比较少。这就说明:权贵资本主义是同私有制经济密切相关的,不能把这顶臭帽子戴到公有制经济头上。

说权贵资本主义,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国有企业成了中国的经济贵族,目前最受诟病的是两条:一是国有企业的垄断;一是国有企业高管的高薪。垄断问题,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必须实行垄断经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保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至于垄断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那是一个管理的问题,与垄断没有必然的联系。说到国企高管的高薪,主要是在市场化和企业改制、与国际接轨,实行年薪制的时期形成的。就我们船舶工业来说,2000年前后,大企业厂长的薪酬每月也不过几千元。2002年的时候,一个大企业的厂长退休,退休工资不到1 000元,我在2004年撰写的《国企改革:一个不能不说透的问题》中作了充分的论述。当时,一批经济学家愤愤不平,认为国企高管贡献大,薪酬少,要与国际接轨,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鼓励管理层收购国企,实行年薪制、期权鼓励等等,推高了国企高管的收入,有的甚至达到了年薪数千万元的天价,就是一个外部独立董事,年车马费也在几十万,几百万元之间,在事实上形成了工人阶级中的贵族,拉大了国企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人的差距,制造了国企管理层与广大职工的矛盾和对立。这就是所谓权贵资本主义的真象!就这个问题的性质而言,国企高管不是资本家,是有任期、有退休年龄限制的企业管理者,他所得毕竟是工薪所得,也是国家可以控制和调整的问题。然而,不过短短几年间,这批经济学家把脸一翻,又义正词严地声讨起国企高管的高薪来,如此反复无常,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动机。

说公有制企业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这是加到公有制经济头上的又一顶大帽子。其根据有两条:其一是公有制经济有国家政权支持,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强势地位;其二是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挤压了非公经济的发展空间,所以,只有把公有制经济私有化,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秩序。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老板”,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它的“老板”是代表全国人民的国家;对于非公企业来,国家不是“老板”,而是社会管理者,它的责任是毫不动摇地支持、关心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无论是那种性质的“老板”,关心、支持、爱护自己的企业,都是天经地义的。公有制经济作为全体人民的财产,国家的支持和爱护更是必要的。同时,市场竞争,强调的是优胜劣汰,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中,谁优秀谁胜出。国家既没有办法保护落后的公有制企业,就像上世纪90年代大批国有企业破产一样,也没有办法保护落后的非公企业。因此,近期出现的“国进民退”,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正是市场竞争规律作用的结果,它压缩的不是非公经济发展的空间,是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必然。

综上所述,把公有制经济与权贵资本主义扯到一块,是没有根据的,说公有制经济,也就是国有企业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也是没有道理的。不能说非公经济发展壮大,符合市场经济秩序,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就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秩序本身,并不管你是什么所有制企业,只管你是否有竞争力,这才是事物的本质!

有人说,公有制企业的存在,独占了很多资源,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只有公有制企业私有化,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我们说:幸亏中国还存在数量较大、质量较高的公有制经济,中国解决两极分化问题才有强大的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公有制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消灭剥削、削灭三大差别、消除贫富不均的问题,实现公平、合理的社会追求。这是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在马克思看来,私有制只能产生两极分化,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严重对抗。只有公有制经济,才能实现公平合理。因为公有制经济与国家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所谓公有制经济,就是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由人民创造、人民自己管理的经济。它对于中国来说,有三重基本的意义:一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的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时,是一穷二白,反观世界,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西方国家盛极一时,又对社会主义中国虎视眈眈,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中国如不采取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方针,任由私有制经济自由发展,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吗?二是实现社会公平发展的经济基础。中国社会几千年,都是剥削阶级压迫被剥削阶级的历史,是贫富极度悬殊的历史,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才能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实现人民在经济上当家作主,社会公平发展的目标;三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经济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先锋队,不是独立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之外的政治力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为人民谋利益为依归,单纯依靠私营经济,而不让人民在经济上做主人,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目标的。因此,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必然的选择。由于党、国家、人民利益的一致,所以,在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上,必然受到党和国家的保护,依靠国家的资源来发展,这也是天经地义的。

对于两极分化,我们也要有实事求是、科学的认识。从整个社会层面看,我们确实存在贫富悬殊的问题,百分之几的人掌握了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财富,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这才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人民“仇富”,实质是“仇腐”的根本原因。在几年、十几年暴富起来的人,从现在揭露的大量情况看,确有一部分是官商勾结,侵吞国家资产暴富起来的,也有一部分是在把国企卖光、送光过程中暴富起来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资产投机暴富起来的,在胡润中国富豪排名榜中,已有数十名富豪受到了司法机构的查处,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在工人阶级内部,存在的是分配不公问题,加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

在“中国劳动力便宜”这个比较优势,农业发展滞后的作用下,中国亿万农民工进城找工作,找饭吃,活跃了中国的经济,奠定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基础,也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农民工进城广受歧视,其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几十年来劳动收入远低于城镇职工,又几乎是长期不变。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是资本所有者利益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农民工愈来愈穷,两极分化越来越快。

这个简单的分析告诉我们: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绝非是因为国有企业多了、强了,恰恰是因为国企控制力、影响力减弱了。如果我们把国有企业全部私有化,两极分化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进一步扩大,这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有人说,国有企业强大,造成了政府和国企的强势,将破坏宪政的实施。我们说,国有企业的做强做大,正是实行宪政的必要条件。

把国企强大与破坏宪政扯到一起,这是加到国企头上的又一顶大帽子。我不知道这些人要实行什么样的宪政?在我看来,在中国实行宪政,肯定是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宪政,不能是别的什么“宪政”!

当前的实际情况,国有企业确需实行宪政,寻求宪法和法律的保护,确保国有企业发展壮大不受各种因素的干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十二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第十六条规定:“国有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主经营。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

所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清楚、明确地规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经济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和按劳分配的原则,以及国家保障国有经济巩固和发展等内容。从上述规定看,我们现在的宪政确实还有缺点和毛病,国家对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和支持还需加大力度,公有制企业内部改革还存在偏离宪法规定方向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推断不出公有制企业阻碍了宪政实施这个结论。从现实的情况看,公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迫切需要充分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然而,我们的一些朋友们,一方面提出了国有企业私有化这个主意,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挑战;另一方面,却又把自己打扮成实施宪政的楷模,真不知他们想实行的是那个宪政?总之,不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政就是了。不然,《宪法》规定得明明白白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发起这么严重的挑战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政,而人民当家作主,必须要有经济基础作保证。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如果把公有制经济私有化,全国必将更为严重的两极分化,如果实行美国那样的宪政,只能是有钱人的宪政,资产阶级的宪政,就像美国的参议员、众议员、总统、部长,哪个不是腰缠万贯的富翁?因为没有钱,靠什么竞选?美国的宪政,本质上是“金主”的政治。奥巴马一纸限薪令,华尔街根本不当一回事,何也?因为华尔街是美国政府官员的“金主”,美国政府只是听命于“金主”的总经理,真正的决策权在华尔街,而不在华盛顿。中国要走美国这个路子,无非是又回到封建社会,只不过社会的统治阶级由地主阶级变成了现代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由皇帝变成议会制,老百姓还是变成被统治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政,就是人民的宪政,其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民有参政议政的经济基础。在城镇有公有制经济这个基础,在农村,广大农民拥有对土地的使用权,是土地的主人。如果我们把公有制经济全部私有化,工人阶级就将失去当家作主的客观条件。由是观之,只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才可能在中国实行真正的、人民的宪政。

统而言之,民进国退,还是国进民退,都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对中国经济本身都是好事。在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从总体来说,进的总是比较先进,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这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升级换代,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因此,应给予热情的肯定与支持。由一些人挑起的这场“国进民退”争论,却把中国经济领域内的正常活动,推到了要不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不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宪政这样的高度,那就不能不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有必要说清自己的观点。为此,笔者写了上面的话,作为一家之言,供讨论。

(作者系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上一篇:长清区崮云湖街道森林防火中队党支部2012.3.1下一篇:推广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