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竞争力

2024-07-28

企业的竞争力(共12篇)

企业的竞争力 篇1

近年来,由于我国部分企业在履行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社会责任的不足,使得企业社会责任(CSR)广受社会关注。CSR概念芝加哥大学的学者J.Maurice Clark在《改变中的经济责任的基础》中提到“迄今为止,大家并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中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责任”并指出“个人责任让位给社会责任”,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雏形。1953年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Bowen在《商人的社会责任》认为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的要求,制定政策、做出决定及采取行动”。至此,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被提出及初步确定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体开始多元化,国际组织开始成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实践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世纪70年代,企业公民责任开始发展,其理念是,既然企业也是社会公民,那么它就必须与其他公民一样尽社会公民应有的责任。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欧盟、世纪经济论坛也各自做出了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在这一阶段,企业社会责任进入全球性推进时期,国际组织对企业认真、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极大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一、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2008年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灾难发生之后社会各界均向灾区伸出援手。在企业界的捐款中王老吉以1亿元的捐款名列国内企业之首,通过这次捐款王老吉收获了极好的社会声誉。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该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与供应商构建、发展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夯实奠定良好基础

企业通过切实、全面地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与其供应商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促进沟通、加强彼此间的信任,建立比商业关系更加牢固的关系纽带。企业长期稳定的供应商能够降低企业的存货采购、管理、仓储成本,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助力。企业可以与其供应商共同履行社会责任,从而与供应商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提升各自的企业形象,强化企业间的合作关系,进而促进共同发展。企业通过履行其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使供应商享有包括对企业经营、管理在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等权利,从而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确保企业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互利合作关系,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的出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而当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问题时,企业也能及时向包括供应商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披露有关信息,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应该遵循公平交易、互利共赢、诚实守信的原则,抵制各种短期利益的诱惑,建立长期的互利合作关系,进而促使各方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再选择及不确定性成本,全面降低存货的采购、仓储、纠纷解决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赢取客户信任、开拓市场份额

企业的客户资源是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拥有的最宝贵资源,客户不仅是企业生产的商品、提供的服务价值的最终决定者,也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泉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载体。企业声誉能为企业赢得忠实的客户。国内学者周延风通过实证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与消费者对企业声誉的评价有正相关关系,同时,他们还发现消费者及产品的特征对相关关系有调节作用。因此,企业认真全面地履行社会责任能极大的提升企业声誉,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相关学者通过对客户关系的研究发现,开发新客户的成本远远高于留住老客户的成本,高度满意的客户能为企业带来客户忠诚度、吸引新客户并自觉维护企业品牌,从而降低交易成本。鉴于此,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规范的客户投诉与反馈系统、建立客户管理机构等方面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强化企业与客户间的沟通。

(三)履行纳税、环保方面的责任,改善增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是企业做大做强、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条件。政府治理社会维护国家安全,投资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公益等社会方面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社会资源。相对于企业资本而言,社会资本的占用成为企业经营的基础条件。因此,企业必须对社会资本的使用支付必要的成本,否则,政府将缺乏资金投资公共基础及社会基本建设。企业不妥善履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将失去社会的认可和社会的信赖,不仅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实践表明,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能改善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四)通过媒体关注,扩大企业影响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及企业价值

媒体关注是企业披露CSR信息的主要动力之一,国内学者赵颖和马连福指出,媒体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负面报道会使企业面对更多的来自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压力,因此,企业会更加积极的披露其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正面情况。媒体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督者,能客观真实的报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负面行为,并褒奖其正面行为。基于此,媒体关注会增加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关注,那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良好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其企业竞争力及企业价值。

二、企业加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一)实现从“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观念转变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其行为仍体现在“经济人”的层面,而“经济人”的角色决定了它必须追求利润,通过实现利润寻求发展,但现今企业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并不代表着其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使企业品牌、企业信誉、社会形象等多方面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企业需要完成从“经济人”到“社会人”观念的转变。作为一个“社会人”,就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

(二)注重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不可避免的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如何提升企业价值也同样需要注重成本效益原则,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控制经营成本,并把企业社会责任引起的社会效应最大程度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把社会责任转变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三) 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披露

首先,良好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降低融资成本。国外学者Dhaliwal et al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那些较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其融资成本更低。国内学者孟晓骏也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其次,企业信息披露能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张晓洁和朱卫东(2010)以消费者为视角,自行构建了一个CSR评分体系表,以2007-2009年间的食品饮料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CSR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地位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食品饮料业CSR信息披露程度总体不高,且CSR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地位之间的相关程度逐年提高,CSR因素成为消费者在考虑是否进行购买时的影响因素之一。综上,企业应当将CST信息披露作为战略层次的部署,认真细致地披露与CSR有关的信息,并积极扩展CSR信息披露平台。

参考文献

[1]徐丽萍,辛宇,祝继高:《媒体关注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之履行——基于汶川地震捐款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1(03).

[2]赵颖,马连福:《海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综述及启示》,《证券市场导报》2007(08).

[3]夏立军,方轶强:《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经济研究》2005(05).

企业的竞争力 篇2

〔摘要〕本文应用了美国的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的企业文化五因素理论。该书指出的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和仪式、文化网络五个因素所组成的,这五个因素各自的作用是不同的。本文结合企业文化五因素理论,分析了国内唯一的一所国际性的语言培训机构——新东方的企业文化。发现新东方的企业文化相较于其他的培训机构在市场竞争中有着极大的优势,结果表明一个企业要想增强企业竞争力应着眼于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关键字〕新东方;企业文化;五因素;竞争力

美国的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和仪式、文化网络五个因素所组成的。这五个因素各自的作用是不同的。新东方作为一个有着短短16年创办历史的年轻企业,用它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赢得了竞争市场中语言培训机构龙头老大的地位。

一、企业环境对竞争力的影响

这里的企业环境并不是指企业的内部环境,而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极为广阔的社会和业务环境”。企业环境包括市场、顾客、竞争者、政府、技术等。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唯一的而且又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这种环境中为了获得所必须采取的全部策略的体现,所以它往往决定企业的行为。

(一)市场

新东方,语言培训机构的龙头老大,占据全国50%以上出国培训市场。从最原始的托福、GRE类的出国考试项目,到现在的少儿部、中学部、国内考试部、国外考试部等。由最先在北京办学,到形成现在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家新东方领头全国各家新东方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002年扩展海外市场,在多伦多针对华人子女进行中文培训、对北美学生入学所要考查的SAT、GRE、GMAT、LSAT等测试的培训,教他们应对各种考试。可见市场的地域性也在进一步扩大。

(二)顾客

从新东方市场的扩展也就看出了这个企业的野心,年培训学生超过20万人

次的企业的顾客群从筹划出国的人群渐渐扩展到少儿、中学生、大学生、职业人士、海外人员,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全覆盖似的网络。这样一个有庞大的顾客群作支撑的企业也是具有十分强的企业竞争力的。

(三)竞争者

新东方的竞争者无疑也是那些以语言培训为主要业务的机构,这些机构与新

东方比起来有不少劣势。首先在规模上就没有它庞大,也许某些机构可以做到在某一个地区十分出名,但它很难成为一家上市公司或者变成一家全国连锁乃至全世界连锁的机构。其次是机构的内在体系没有它这么全面完善,在一些制度上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基于这两个原因新东方无疑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有着绝对的竞争力。

(四)政府

很显然,在中国民办教育不可能取代公办教育,或者是在所有领域内与公办

教育相抗衡,民办教育的出路就是在诸如职业培训,教育产品、远程教育等政府力所不能及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而新东方就做到了这一点,绕过了公办教育,同时也发挥了民办教育企业在中国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并且也没有被公办教育削弱势力。

(五)技术

新东方的技术可分为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软件设施主要指的是新东方强大的师资力量,每一位老师在上台讲课之前都需要对着空教室把负责的课程完整的讲述一遍,所以老师们对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是非常高的,这也是与其他机构不同的地方;硬件设施作为消费者来说最直观的就是上课时的多媒体设施也优于其他培训机构甚至优于多数的公办学校,这也增强了它的竞争力。

二、价值观对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或基石。统一的价值观是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

己行为是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越鲜明,即一个企业的信念越是强烈,就越能吸引企业中每个人的注意力,使大家的力量都集中到企业目标上来。

新东方的校训: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生命终将辉煌!毫无疑

问,新东方的校训作为它的核心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引导方向的作用。因为管理人员和组织内部所有的人都极为关心公司价值体系中格外强调的事情。这样才使新东方在短短16年的办校历史中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民办学校到如今唯一一家在海外上市了的语言培训机构,无疑是在一步一步的挑战极限,最后得到了成功。其次,有指导决策的作用。企业总是要做选择,而价值观则是选择是必不可少的知道因素,通常在做决策时,真正的管理人员往往会更努力一些,因为他们理解共享价值观并受其指导。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2003年武汉新东方刚刚成立之间,全国范围内遭受了非典的侵袭,那时候武汉新东方也摇摇欲坠,许多一线老师都担心新东方可能就此倒下了。也正是这个校训,各个部门都紧密配合,即使在这样的大灾大难下,新东方依然学生爆满,在学生与学校的共同支撑下这个机构终于长成了丰满的羽翼。最后,价值观有激励的作用。因为价值观决定什么样的人最受尊敬,为所有的职工提供了共同的方向,并指导着他们的日常工作。新东方成员的共同目标就是办好这所学校,让这所学校有了一个辉煌的群众基础。因此俞敏洪已在自己的家乡扬州创办了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扬州新东方外语学校。正是因为新东方有着这样一个优秀的企业价值观支撑着他们一步一步的前行才使得他们在市场中极具有竞争性。

三、英雄人物对竞争力的影响

英雄人物指的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起的作用在于作

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效仿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若一个教育机构能做到如新东方一样有如此多的英雄人物,俞敏洪、王强、包小平等,这就不用质疑为什么它能站在培训机构的金字

塔尖了。这样的英雄人物无疑在竞争中是一张王牌,推动着企业的欣欣向荣。

俞敏洪,毋庸置疑就是这个王国的典型英雄人物。他开始由于出国无望,家

庭经济陷入困境,于是想起了自己对于托福考试的深刻研究,就背上书包到各个培训机构开始教书谋生。1989年的夏天他和一所民办学校商量,以承包的方式办了个外语补习班,这个班应该算是新东方最初的雏形。后来北大认为他办班是

非法行为,是不尊重北大的一种表现,就给了他一个行政记过处分。他的第一次办学热情也从此夭折。到了1990年夏天,他痛下决心告别了希望成为北大教授的梦想。离开北大后,俞敏洪又找到了一家叫做“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为他们创办了外语培训部,同样以承包的方式大张旗鼓地做了起来,结果培训部的名声越来越大。到了1993年,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办学之中,决定创办一所自己的学校,“新东方学校”从此诞生。

俞敏洪这样和公司一起诞生的称为“共生英雄”,这样的英雄人物会使企业获得成功并合乎人情,他的激情、他的能力、他的思想、他的理念一步一步的将新东方推向了成功。白手起家成为影响颇深的人物为下面的每一位员工提供了可模仿角色的模式,这让我们知道绝望中确实存在着希望。同时也向外界展示了公司的形象,从刚开始提着一个桶在大街小巷刷新东方的宣传单到如今电子化管理的国际性培训机构,无疑奠定了公司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基础。这样的英雄有利于保存企业具有特色的东西,例如每位老师都是讲笑话的能手,正是通过这些笑话,将新东方的企业文化传播了出去,所以新东方的业务人员也是他们的企业文化传播人员。他为大家提供了行为标准,是大家强有力的行为标准制定者,若想成为新东方的下一个英雄,可以参考这些行为标准并不断革新。最后,这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他提供了把整个组织聚合起来的“粘合剂”以及“在组织中的影响力”。

四、习俗与仪式对竞争力的影响

习俗与仪式是指在企业的各种日常活动中经常反复出现,人人知晓而又没有明文规定的东西,它们是有形的表现出来而程式化了的并显示内聚力程度的文化因素。把习俗与仪式视作企业文化的一个要素,实质上就是把企业中的每一件事都升格为重要的事情来做,即所谓的在“强文化公司中,没有什么事情是不重要的”。

新东方最具特色的莫过于“训人”习俗了。当一位新人应聘到新东方,要经过层层严格的考验才能最终走向工作岗位。最开始,所有的教师要去新东方总部进行培训,回来以后自己先对着空教室试讲,新东方的每一位老师都要学会的就是“自嗨”,对着空无一人的教室要能讲得唾沫横飞、激情澎湃;更夸张的是需要把第一排的桌子椅子当成新东方的学员跟他们进行“互动”,还要估计出学员会怎样

回答问题并做出讲解。寻人期间最“魔鬼”的地方就在于课程主管会不定期的来抽查教师的讲课情况,几乎每次那些新上路的教员都免不了挨一顿责骂,诸如“就你这样还能当新东方的老师,这样的讲课方式完全不顾及学生的感受”,经过这样的魔鬼训练出来的教师,极具有个人魅力,可将讲课为一种艺术了。

新东方的仪式更是十分别致。首先是问候仪式,在新东方,没有什么总什么总,对所有的人都称为老师,大家共同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工作。其次是新东方的庆典,在2008年,新东方租借了北京大学的场地举办了新东方成立15周年的大型庆典活动,这是全国各地的新东方教师纷纷来到北大共聚一堂,并且将这场晚会制成了光碟。在学员培训的休息期间,新东方就播放这场晚会,从而进一步渗透了自己的文化。

五、文化网络对竞争力的影响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内部以轶事、故事、机密、猜测等形式来传播消息的非正式渠道,是和正式组织机构相距甚远的隐蔽的分级联络体系。这种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和人群以及某一特定场合所组成,他所传递出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例如新东方所有的老师都会在课上为学员讲到俞敏洪的奋斗史,他们往往对俞敏洪的形象做了艺术的加工,在某些方面夸大了他的作用但是这更有利于塑造这样一个伟岸的人物。在这整个过程中,没有文件、录音、磁带之类的参与,而是依靠每一位新东方老师的口头表达。这样的一种非正式渠道不但没有损坏新东方的形象,反而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因为消费者从中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该企业的轶事和故事,增强了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从而该企业能够更好的占据市场份额,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新东方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领导者没有避免被牵连到这种文化网络中,并且灵活的掌握了它,充分的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新东方作为一个强文化企业成功的通过网络开发,加强了管理者与职工的关系,培育了一大批向组织各阶层揭露事态的人,形象地灌输了企业的价值观,巩固了组织的基本信念,提高了英雄的象征性价值,扩大了人际交流,增强了友谊和内部凝聚力。

六.结语

一个企业要想增强企业竞争力就应着眼于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灵魂就在于企业文化,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不可能保持创造力和永续经营能力的。

参考文献[1]特雷斯·迪尔,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D].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2]约翰·科特,詹姆斯.《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D].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

[3]朱山河,陈翰武.《企业文化教程》[D].武汉大学出版,2003.(2)

[4]王学文.《新东方精神》[D].西安交大出版社,2007.(5)

企业的竞争力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184-01

一、引言

众所周知,优秀的现代企文化是现代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企业凝聚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从现代企业成长过程来看,众多成功的现代企业在迅速成长、快速盈利的背后,很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对自身在文化层面的建设,通过建设客户、员工、企业都认同的企业文化体系以及价值观体系,以文化作为载体,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管理建设,市场建设,客户群建设,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综合实力。与此同时,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腾飞已经持续了三十多个春秋,众多优秀企业始终坚持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显现出独特的魅力,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和思想保证,推动了不同时期的改革发展。優秀企业文化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时代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优秀企业文化促成员工成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国内众多的优秀企业大力开展以“培育现代企业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树立现代金融服务理念,打造一流金融服务品牌”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员工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不断巩固、坚持深入、勇于提高、不断创新的思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要大力培养企业精神,促成广大员工按照企业精神的内容要求自我,改善自我,提高自我,并投身于相关实践活动中,用企业文化来丰富自我,提升自我,促成自我在各方面的成长。

现代企业要充分针对新时期员工的思想特点,科学引导职工树立阳光工作心态、培养健康工作心理,并将压力管理工作和情绪管理工作以建设企业文化体系的方式纳入到员工思想工作中,同时要针对不同员工的不同情况,科学制定引导计划,促成员工的健康成长。

三、优秀企业文化推进科学管理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文山企业的管理机制。企业文化建设这一独特切入点能够有效渗透企业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充分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有效引导普通职工和企业管理层建设共同认同的价值观体系,能够帮助管理层高效管理企业职工,也能够促成员工自觉遵守管理层的各项管理方法。在当下,建设先进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迫切需求,很多优秀的企业都将企业文化建设摆上了桌面,提上了日程表,更多的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先进的管理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而优秀的企业文化也能够有效助推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

四、优秀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口碑

大家都知道,优秀的企业文化重在传承,贵在创新,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充实的企业文化内容能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赢得社会大众的认可。现代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领导层要高度重视以往企业文化建设的优良部分,加以继承和发扬;与此同时,要充分认清形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新变化,不断给企业文化赋予新鲜的内容,给企业文化体系注入新的血液。企业不断的传承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同时,要注重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反馈和建设,通过自身优良的企业文化体系向外延拓,问社会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企业也要注重从社会文化体系中及时汲取其中优秀的部分,为企业的发展增加助力,进一步构建企业文化,为企业赢得良好口碑。

五、优秀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内力

当下,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凝聚企业内力,有效规避企业内部产能消耗,提高企业办事效率。先进的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体系主要包括使命、愿景、价值观、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等内容。按照这一体系的指引,在企业发展的重要历史发展阶段,企业必然会践行自身神圣的使命,全力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倾力建设自我、服务客户、成就员工、奉献社会,秉承健康向上的现代企业价值观,把经营部分、管理部分、创新部分、发展部分作为企业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从道德方面、服务方面、协作方面、学习方面规范员工行为的切入点,引领职工努力工作,奋发图强,凝聚企业内力,朝着建设成最盈利企业、最优秀企业、最受尊重企业的国际一流现代企业的愿景不断前进。

六、结语

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更是关乎企业未来的大事。本文从企业文化这个独到的层面分析如何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凝聚内力、员工成长、科学管理、口碑建设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够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单位: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敏燕,马启山.浅谈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J].社科纵横,2005,01.

[2]郑东升.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J].大众科技.2005,12.

[3]蒋立诚.浅谈企业文化建设[J].江苏商论.2005,01.

企业的竞争力 篇4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前沿课题。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对强大的跨国公司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建立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或使企业现有核心竞争力提升,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任务刻不容缓。

1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念

1.1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企业文化通常是由四个层次构成。①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文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②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③企业的行为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形成的活动文化。它是企业经营作风、教育宣传、文娱体育活动中的文化现象,也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④企业的物质文化。企业文化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

同时企业文化又具有六大功能,①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了引导作用,长期引导员工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②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物质的或精神的刺激,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激励,是一种精神刺激。③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而使企业对员工所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④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企业文化是一种软约束,是一只无形之手。⑤企业文化的渗透功能,企业文化对于管理模式的形成及其作用发挥具有较强的渗透力。⑥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但形成之后,不仅能够对企业本身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对员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而且能够对企业外部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企业外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声誉。 在企业文化功能体系中,各个功能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2 核心竞争力

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界和学术界可谓是百家争鸣,并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有人认为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有人认为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有人认为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包括技术、资源、管理模式等硬件因素,而且与企业文化这一软件因素密切相关。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位,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当前,从我国成功企业的成长经验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离不开优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而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纵使掌握了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也无法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也由于缺少文化的支撑而陷于困境。总的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硬件部分,企业核心价值的硬件部分,基本上说的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包括市场拓展能力、融资能力、获得政府支持能力等)。就硬性部分一般而言,核心产品生产能力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主干;其余较细的枝干则是基于核心产品附带的外观识别、品牌特征等;提供养分、生命力及稳定力的根基部分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核心资源包括所获取的技术、知识、外部资源以及相关能力。

软件部分,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的各方面都对核心竞争能力起到推动和发展作用。

2 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长期牵引力、内部动力和推动力。长期牵引力是指企业文化, 内部动力是指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力是企业的科学规范管理。企业的发展如逆水行舟,只有三力同向运动, 才能使企业迎浪而上。因此,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长期牵引力,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2.1 核心竞争力的根基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具体功能决定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现今,管理已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阶段发展到了“文化管理”阶段。企业文化是世界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它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一方面在知识与信息时代,企业要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潜能,就必须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而企业文化则是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对整个企业管理具有导向作用,从而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的,渗透着企业的主要领导人,特别是企业创始人的许多个人特质。通常,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领先性和不可模仿性。如果先进的企业制度、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是可以学习和模仿的,那么,先进的企业文化则是不能被模仿和复制的。特别是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精神,更是渗透着企业创业者和历届主要领导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以及建立在这种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经营理念,它深植于每位员工的心里,为全体员工所认同,这些都是无法被复制的。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和基础。

2.2 企业文化保障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在《企业文化与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最难以模仿的能力。通用公司(GE)前总裁韦尔奇认为,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从更深层次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任何企业,其产品竞争力都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产品竞争力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因此,‘技术是第一竞争力’。而技术竞争力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制度是第一竞争力’。而制度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才具有最强的竞争力。[1]

2.3 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两面性[2]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并且企业文化是一个中性的概念,特别是企业的精神文化,既可以是一种积极向上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正向作用的文化,也可以是一种保守落后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产生消极作用的文化。只有当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精神文化顺应社会发展,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企业特点的时候,他才能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否则,不但无法发挥积极作用,反而还会消弱企业的竞争力,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文化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并且与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和经营管理相结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3 以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分析[3]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核心和实质的作用。企业核心能力的建造和提升,其主要途径就是要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体系,形成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优秀的精神文化。只有创建富有个性的独创的企业文化,企业才会拥有自身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在行业间与企业间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必须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 构建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企业文化

独特的企业文化能够确保企业在竞争环境下进行的战略选择是建立在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之上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形成企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要求。管理大师熊彼特曾说过,企业创新能力表现在五个基本方面:开发新产品、研制新工艺、拓展新市场、提供原材料的新供给来源和实施新生产管理方式。可见,企业创新能力是指企业为了满足顾客和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而从事的以产品及其生产经营过程为中心的包括构思、开发、商业化等环节的一系列创新活动。要实施这些创新活动,需要在企业建立相应的创新机制和制度,也需要形成企业的创新价值观念,以此来将创新形成为企业的一种理念和思维,并长期坚持和贯彻。能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积极的和柔性的企业文化则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持续发展。

3.2 完善制度,体制保证

完善制度,体制保证。企业文化是一种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企业文化是软的,企业制度是硬的,企业必须软硬兼施,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取得成功。在培育企业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旦丧失,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企业应通过完善制度、寻求法律保护等措施,保护好企业的核心竞争。[4]

3.3 企业文化同时也是道德文化

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长。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环境,使员工在自觉认同的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自觉遵循文明的企业道德规范和准则。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创造企业道德意识的外部环境。二是要强化员工的自我约束力,创造企业道德意识的内部环境。要充分发挥现代职工视野开阔、民主意识强、自身成熟的心理优势,在制度规范的同时,多方面为职工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

3.4 提炼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生长培育起来的,并为全体职工认可的一种群体意识。只有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统一员工的要求,才能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并以一种无形的方式沉淀下来形成企业的一种行为规范。所以加强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企业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提炼出本企业的优秀理念和价值观,才能从核心上体现出企业的个性;才能使企业的员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不迷茫了,达到一种视企业精神为自己应有精神,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同生共长,共同发展,使企业拥有永恒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海尔集团的理念是“真诚到永远”;长虹集团的理念是“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诺基亚公司的理念是“科技以人为本”。这些理念,是根据形势和本单位特色提出来的,简明生动,成为本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因此,要培育和创造一种符合企业实际、催人向上、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企业价值观。[5]

3.5 注重人才和技术资源的积累[6]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知识对财富的贡献越来越大或者知识能直接给企业带来预期的超额收益,但知识的更新、知识资产价值的发挥,非要靠人才完成不可。因此,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谁最善于整合人才,发挥人才的群体优势,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谁就能拥有未来,赢得领先地位。企业技术资源的积累与人才资源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技术是企业管理、企业创新、企业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技术水平是检验企业素质与能力最直观的标准,它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21世纪,离开技术创新,任何企业都无法在市场中立足。如海尔、海信等优秀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技术研究机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能力。

当前的企业竞争已不再局限于特定产品或技术的竞争,而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整体知识和能力的构成、发展与整合应用的能力的竞争。这种竞争能力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把企业转化为能持续学习、有效积累知识和能力、避免知识流失的学习型组织。

3.6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公众对企业的总体认知和评价。企业一方面要通过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战略管理模式建立、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在内的企业形象,便于员工公众对企业形象、独特文化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要考虑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注重用企业的良好行为来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伦理的建设,促进社会平衡、健康的发展。企业要注重自己的社会形象,实际上是一种企业和社会双赢的行为,是企业运用自己的优秀文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 而且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它比有形资产还要重要。企业文化是一种投资, 是一种回报巨大的投资, 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所以企业只有不断开拓视野,制定符合时代步伐的发展战略,形成富有个性、独具特色的企业创新文化,才能长期获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鲍军.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探讨[J].科技咨询,2005(27).

[2]容和平.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战略管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7.

[3]索尔.创造优势——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4]陆辉,王敏.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贾强.文化致胜:如何建设企业文化[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2.

企业的竞争力 篇5

国际著名的兰德公司(RAND)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产品层,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及质量控制能力、企业的服务、成本控制、营销、研发能力;第二层面是制度层,包括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第三层面是核心层,包括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

第一层面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则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从这一结论中不难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巴雷于1986年经研究发现,企业文化是一种无言的、被企业内部人认为是自然而然的群体行为方式,一个有价值的、稀缺的企业文化是难以模仿的。

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愈发汹涌的当下,企业文化竞争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值得借鉴的是,企业大学在成熟的跨国企业中已成为企业文化竞争力创建的极佳平台。其重要作用有如下几点:

企业大学是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实施跨文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企业大学作为跨国公司的组成部分,是其跨文化管理的有效增强竞争能力的原素。

企业大学是企业内部沟通的有效平台。企业大学为员工营造学校的氛围,这就是在向员工传递一种进取的组织文化。同时企业大学的培训可集中企业高层和下级员工,使双方得到充分的交流,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融洽的氛围,增强彼此的协作。企业大学的培训内容不仅针对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企业文化的传递。

企业大学能够帮助跨国公司留住人才。企业大学将跨国公司对员工的培训与个人发展结合在一起,优秀的企业大学将为公司发展和员工成长提供“及时而准确的知识”的学习方案,为各个层次的员工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培训项目,利于留住人才。

企业大学是连接跨国公司与事业伙伴的桥梁。跨国公司对外开放的企业大学可以帮助其供货商具备完成工作所必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他们对质量、可靠性、循环周期和客户服务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可以保证跨国公司在本地的顺利采购。企业大学能帮助跨国公司与供货商成为伙伴,让企业去改进总体竞争力,让企业与供货商、顾客、经销商和批发商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企业大学为跨国公司营销本地化提供解决方案。企业大学作为跨国公司培养人才的基地,责无旁贷地为跨国公司营销本地化提供合适的人才,从而保证跨国公司经营的成功。企业大学的培训除了针对管理方面的培训外,还将跨国公司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传递给经销商,使他们在思想和目标上达成共识。

企业大学在组织变革中对文化整合起着关键作用。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曾对近十年来发生的企业兼并做过一次大规模调查,发现只有近四分之一的公司在兼并后重新赚回了有关费用。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市场形势的变化、管理者的决策失误等等,但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深层原因就是企业合并后,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所引致的碰撞与冲突。企业大学在这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样本:奥康大学成长掠影

在企业大学中,奥康大学属于后来者。奥康大学是奥康集团基于进军国际化战略的背景下,于201月15日在温州成立的。奥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振滔先生出任奥康大学第一任校长。

定位决定地位。奥康大学筹备期间与合作伙伴就定位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奥康大学总体发展规划四部曲。第一部曲:立足于培养奥康职业化人才;第二部曲:立足培养产业价值链人才;第三步曲:立足培养制鞋行业人才;第四部曲:立足培养中国社会人才。

大学下设四个学院:领导力学院、市场营销学院、连锁专卖学院、生产技术学院。

企业大学是企业发展智慧的发源地、新思想的前沿,引领企业发展。奥康大学成立时,对外部专家教授进行精心挑选,一批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的名师与有世界500强企业多年实战经验的专家成为奥康大学的智囊团。

北大取经:聆听管理新知

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学习模式中,奥康大学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根据每一次学习课程的特色,安排在就近的学习基地学习,同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案例研讨,并编写案例教材,组织学员在授课教授的指导下开展案例研讨。

走出温州,走进北大是奥康大学成长的第一步。2007年5月23日-27日,“畅想奥康梦想,弘扬奥运人文”奥康大学北大行活动在北大校园拉开帷幕。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校园内,一群身着奥康大学校服的学子正在认真聆听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朱善利教授关于《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升组织能力》的课程。放下手上的工作,重新跨入校门,奥康大学122名EMBA学员在这里接受知识的洗礼,感受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学习氛围。

“到北大来不仅仅是上几堂课,更多地是思想的交流,能在北大悟出有益于奥康发展的思路,助力奥康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是王振滔校长对学员提出的希望。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排在全国高校的前列,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聚集了一批国内著名的博导、教授以及他们最先进的理论思想。

奥康经过了的发展历程,现在需要的是最先进的理论来支撑,奥康大学全体高管学员选择到北大学习,一是拓宽学员的知识面,提升能力;二是加强与国内一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北京大学的张辛教授给学员带来的《中庸管理之道》、中国人民大学黄卫平教授的《谈判与沟通》、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等一系列课程带给学员的收获,至今影响着全体奥康人。奥康大学北大行是一次思想碰撞、探索交流的盛宴;感受新知,高屋建瓴的前沿瞻望;思考创新,寻求突破的理想平台;总结经验,吸取经验的人生驿站。

南海观潮 :学习成功之道

2007年8月26日,奥康大学黄埔一期EMBA班40余名学员,从公司总部出发,踏上南下广东的旅程,开始为期四天的学习考察。

“一只小象被猎人捕获,猎人用一条长约2米足够粗的锁链将小象锁在结实的木桩上,开始这只小象拼命挣扎着想脱离锁链,但几经努力没有效果后,小象尝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下尝试,之后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两个月后,当猎人解开锁链,这只可怜的小象已经走不出这个以2米为半径的圆圈。人要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走出自我设限,这个世上就没有不可能。”在著名国际培训大师艾莫先生的游戏中学员们认真领悟着这个道理。

课堂上每个人手里都分到了两个不规则的五面体模型,要求将它们拼成一个规则的金字塔形状。在“可能”与“不可能”之间,85%以上的人站到了不可能的一边,他们从数学、哲学、逻辑学等角度分析,加上多次反复尝试,振臂高呼,坚定认为不可能。

“我们往往都是用一种自己习惯的模式去看待和解决问题,所以超出自己习惯范围的就会认为不可能,并且不再去突破……”最后,艾莫老师用一种大家意想不到的方法成功拼成了!

“我站到了可能的一边,虽然我暂时也没有拼成功,但我相信一定有方法。”王振滔总裁亲自参与游戏,并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员只要勇于突破和尝试,成功迟早会到来。

这个世界上的太多不可能,其实都是我们为自己的放弃寻找的借口。通过一天的学习,学员们感触颇深。

培训中学员们还认真聆听了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林健安、资深高级企业顾问胡斌关于企业战略和企业成长的课程。

广东之行的最后一天,学员们先后参观了东莞兴隆鞋材公司、宏盛皮具公司和百丽鞋业(深圳)公司。

学员们发现厂房并没有想象的宽敞漂亮的兴隆鞋材公司,却为世界上十余家知名鞋企生产鞋底,有些甚至是独家专利产品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这让学员们认识到,企业只有专一、专业,才能在某一商业领域中走的更稳、更远,也才会形成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制造业的转移让东莞宏盛皮具公司抓住机会,成为一家专为NIKE等国际知名品牌代加工的工厂,此时他们也正积极争取成为奥康奥运皮具生产厂商。如果双方合作成功,奥康、TAOTAO等品牌也将是该公司在国内的第一个合作品牌。从宏盛,学员们看到了工业时代的一种规律,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是工业经济成熟化的标志,这也将是中国后工业时代的一种走向。

百丽是如何上市?上市后下一步经营战略如何?百丽有着怎样独特的经营模式?带着这些疑问,学员们走进位于深圳市卓越大厦12层的百丽深圳总部。令大家惊讶的是年产值过百亿的国内女鞋第一品牌,总部却只占据了两层写字楼。在感叹深圳寸土寸金之余,透过表面,大家看到的是百丽独特的经营模式。据了解,百丽和其他鞋企不同的是,总公司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是合作关系。分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双方采取互惠共赢,共担风险,这充分调动了分公司积极性,管理起来也轻松了许多。

偏于一隅难知商海浩瀚。广东之行,让黄埔一期的所有学员有了新的感悟。每一个搏浪于商海中的企业都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奥康要想永远保持中国制鞋业龙头地位,就需要不断创造自己新的竞争点。身为集团公司高层的每一位黄埔一期学员都深深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企业的竞争力 篇6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信息素质 培养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的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不可逆转地推进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企业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信息技术也加速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使得我国企业不得不在新的国际分工中谋求生存空间,并在新的国际商业规则下参与竞争。在这种竞争激烈程度逐渐加剧的环境中,企业必须提高自身信息化程度和应用水平,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才可能真正实现和国外企业对话与公平竞争。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人员信息素质界定

1.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早由两位美国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学家帕拉哈德和哈默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如某些技术、技能和管理机制。它包括“软”的或“硬”的方面,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测度的。一个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开发、培养、不断巩固以及更新,因为即使建立了核心竞争力,也还有可能再瓦解。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2.企业人员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的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首次提出。根据美国的一些社会学家和教自学家的观点,信息素质或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对信息及其特点,价值的认识和获得、利用、开发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它集中表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力上。评判一个人信息素质的高低;是看掌握信息量的大小而是看他对信息的操作和使用能力的强弱。

在今天的知识网络时代,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信息化水平管理能力,已成为新一代知是员工的基本特征。这就是说,信息化素质是现代员工素质中最重要的内容。信息素质最大的特征是人们对信息文化的内化。信息素质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3.企业人员信息素质的重要性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将人类社会不可逆转地推进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企业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成为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不得不在新的国际分工中谋求生存位置,并在新的国际商业规则下参与竞争。在这种竞争激烈程度逐渐加剧的环境中,我们的企业只有提高自身信息化程度和应用水平才能真正和国外企业对话和公平竞争。因此,普及信息知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员工是企业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员工是企业的基本要素,一个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员工素质对于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员工既可以成为企业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也可能成为企业破产倒闭的罪魁祸首。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来说,人的因素同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对处在企业不同岗位上的人员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企业普及信息知识,提高员工的信息素质,让每一位员工既是信息的需求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增值网络。

二、企业人员信息素质现状

1.信息建设观念滞后

很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建设的重要性,对企业人员信息素质建设投入不够。很多仍愿意停留在旧有的管理及销售模式中,并不感觉到信息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成效,有的企业还要面对生存的压力、资金的紧缺,让他们拿出精力和资金来完成企业的信息化,难度可想而知。另外,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自身素质不足将更充分显现,现有的企业职工由于自身素质问题,面临对于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操作方式的不适应,甚至面临残酷而痛苦的淘汰过程。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企业的员工都急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

2.企业人员的素质低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生产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很多企业都缺乏这样的人才。此外,企业很难找到一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交流、应用,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只有当企业中的骨干队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与能力,同时能够真正理解信息为管理服务、为经营服务的管理理念,企业领导建立起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观念,形成决策办事讲科学、靠信息的工作习惯的时候,信息化的建设才有意义。

三、提高企业人员的信息素质

企业核心竞争力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提高企业人员的信息素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有一批对企业忠心耿耿的生产经营者和业务骨干,企业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并不断开发出体现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跨国公司在提高员工的信息素质技能上下功夫。

1.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企业要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处理技能,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开发、管理方面的人才,是制约核心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必须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要既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本领,又具有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理念;既善于学习,又勇于实践。因此,全员信息教育的对象是企业的全体人员,上至企业总裁,下到基层的每一个人。全员信息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也应该涵盖信息基础知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等诸多方面。

今后,企业不仅要加大对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培养和引进,更要注重对全体员工信息化知识、技能的培训,只有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才能焕发出强大功能。当前,对员工培训、培养的途径很多,各种培训班、讲座、在职培训、脱产学习、学历教育等等,企业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信息化培训、轮训、考核,并采取措施鼓励职工积极参加计算机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职工的信息化水平。

2.培养以人为本的企业信息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信息文化,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来营造企业的信息文化。企业信息文化既具有信息文化的一般特征,如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虚拟化、快捷化、交互性等等;又具有企业具体的现实特征,如企业行为的个性化、复杂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企业成员道德观念的多元化等等;同时,更注重强调人性与和谐、交流与学习、认识与参与等方面。以人为本的企业信息文化不仅要求企业在内部建立开放的管理环境,使企业能够顺利地实现横向和纵向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方便地与外部的供应商、销售商、顾客共享信息,善于吸收外界先进的技术、观念和知识,处理好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将信息素质课程列入公司培训和职业继续教育计划。让员工意识到自己是知识工作者,获取利用信息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一些公司还将信息查找和利用编入现行工作程序,或将信息查找利用和分享纳入项目管理方法。

把信息素质当作一种同项目管理、交流和演讲技能同样重要的工作技能。在员工招聘和职位描述中,突出对信息素质的要求。与公司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门合作,将有效的信息处理技能列为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以奖励具有信息素质的员工,并鼓励更多的员工获得信息素质。

3.以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新世纪的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信息技术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起点,是预测和决策的基础,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提升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信息不灵,就相当于人的耳目不灵、鼻子不通,将无法生存。所以,企业要尽快将计算机引入信息管理,尽快完成信息管理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暂不具备上述条件的也必须强化信息机构建设,建立信息网络。要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要把信息作为管理活动的基础依据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

四、结论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进行深层次变革,必须在企业管理中融入现代思想理念,应用现代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旭梅但斌刘 飞:企业信息化工程.科学出版社,2003

[2]靖继鹏张海涛:企业信息化规划与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欧阳峰傅湘玲:企业信息化管理导论.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对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思考 篇7

一、企业文化重要性概说

企业文化的解释常常与企业的使命、经营哲学、价值观、经营理念等相挂钩。但是从具体的表现来看, 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做事的一种行为和准则;有的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内心深处的那份良知;也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看起来不管如何表述, 企业文化总是和企业的员工相联系, 因为企业是由员工组成的, 有了员工企业的文化才有了载体。

从具体工作实践方面来说, 企业文化必须考虑基层企业员工在精神和个性方面的独立性诉求, 并随着时代的变化去进行企业文化的完善优化和变革, 这样才能真正把企业的文化要求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和思维上, 形成内部的凝聚力, 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改革开放30年来, 国内外很多优秀企业都是依靠企业文化才得以发展壮大、成就辉煌的。如“民生文化”、“松下文化”、“大庆文化”、“索尼文化”、“海尔文化”、“IBM文化”等等。很显然, 这些企业文化都顺应或者适应了那个时代公众或者员工的个性和性格特点, 从而作为企业精神和员工信仰得以引领企业走向成功。

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 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所在, 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企业均有优秀的文化, 500强的评委也总结出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文化。GE公司前任CEO韦尔奇认为, 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 企业靠人才和文化取胜。这一点, 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因此, 对于民航机场业来说, 一个适合时代, 适合行业, 并适合具体企业员工及工作实践的企业文化是迫切之需。

二、企业文化的譬语

只有从思想上解决了我们要不要企业文化的问题, 才能在工作中切实落实好。在这里, 我们不妨用五个比喻来说明一下“企业文化”的功用。

1、发动机

企业用什么来激励员工, 正规制度讲究的是物质奖励、金钱刺激, 工资、奖金, 以及股权、期权都是这一思维模式下的产物, 这当然是重要的。然而, 经济学对这一点洞若观火, 知道完全靠物质奖励是行不通的。为什么?因为任何东西包括物质刺激在内, 其激励作用都是边际效率递减的。开始时也许有用, 但在人的收入与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后, 其作用就越来越小了。这个时候, 你不能只靠物质, 也要靠企业文化等来激励员工, 为企业的发展寻找新的动力。

2、指南针

企业设立制度, 是为了对企业的行为有规范。然而, 市场瞬息万变, 靠制度实际上很难跟得上市场的变化。这个时候, 企业员工的行为更多要靠企业文化引领。举个例子, 农民在海尔牌洗衣机中洗地瓜, 结果把洗衣机洗坏了, 要海尔退赔。如何处理这件事非常考验海尔员工的智慧。按理, 海尔可以完全不管。洗衣机嘛, 不言而喻, 当然是用于洗衣的, 洗地瓜洗坏了责任在你消费者。但海尔也有一定责任, 因为它没有说洗衣机是不可以洗地瓜的。这个时候, 不是海尔的制度, 而是海尔“真诚到永远”, 强调服务至上的文化引领员工妥善地解决了农民的申诉。更绝的是, 海尔在此后, 居然发明了可用于洗地瓜的洗衣机, 这使得本来可能演变成“公共危机”的一件对海尔相对不利的事件变成了喜剧。其中所仰赖的正是海尔的优秀企业文化的“指南针”作用。

3、消毒剂

许多人都看到市场经济好的方面的作用, 但较少关注市场经济的副作用。其实, 市场经济并非完善, 而是存在“市场失灵”。除“市场失灵”外, 市场竞争也容易导致人和人之间不择手段的竞争。这个时候, 一种强调博爱、公义、诚信、友好的企业文化就可能成为企业以及市场的消毒剂。它让企业超越唯利是图, 让企业员工在利和义之间, 个人追求与团队合作上寻找到平衡。

4、粘和剂

如果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建立在自利的基础上, 企业将不得不靠制度来防范员工的背叛或者任何有损于企业的行为。这个时候, 企业将被迫安装许多“防盗门”来预防可能的损失。防盗门虽然能起一些作用, 但成本高昂且效率未必见佳。因此, 用企业文化去影响新来的员工, 就像粘和剂一样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建防盗门的成本, 这也许是更好的办法。历史上, 清教徒互相之间做生意, 中国的温州人更喜欢与温州人合作, 潮汕人更喜欢与潮汕人合作, 道理正在于此。

5、心灵鸡汤

好的企业文化能给企业员工带来愉悦以及极大的满足感, 就像是心灵鸡汤一样。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展现出一种和谐的家庭式氛围, 显然在这样的氛围里, 企业员工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

三、从中华文化的发展看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中国历史上, 有多次被当时的外族侵入甚至控制政权的时代, 最近的一次是满族对中原的控制而建立的清朝。一个少数民族控制了汉民族为核心的国家, 这到底是谁的胜利呢?在当时看, 当然是满族的胜利而汉族的失败。但是从长期看却是汉文化的胜利。清朝建立不久, 就开始接受汉文化的影响, 并逐渐有意地学习汉文化, 到了清朝的鼎盛时期, 其实除了服饰和发式外, 文化已经基本成为汉文化了。我们可以由此得到启示, 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也将上升为企业文化的竞争, 而企业的成功最终必然是企业文化的胜利。企业文化的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 而是相互融合, 或者说是强势文化吸纳弱势文化的先进因素, 从而成为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

汉文化其实就是这样一种非常强势的文化, 历史上有多次大的文化融合, 其结果都是汉文化成为主导, 而其他文化只能成为汉文化的附庸或者某种因子。发展到今天, 汉文化已经在自身的发展轨迹上吸收了不同的文化营养, 完成了多次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从而形成了“中华文化”。我们从这些历史事实中可以看到, 无论任何外族文化与汉文化竞争, 其最终结果还是要被汉文化所融合。

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 我们也可以看到塑造适应性企业文化的几个阶段, 其必然是养成、提炼、吸收和再养成的循环过程。在企业发展初期, 企业文化是不鲜明的, 甚至是混乱的。这个时候正如中国的春秋时期, 不同背景的投资者、员工在思想上表现着各自的个性。但随着企业家的引导, 带有企业家自身特点的文化将成为主流。这个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的养成过程, 这个过程既有任其自然的因素, 也有企业家倡导的力量;在企业家的个人文化与企业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过程中, 相互融合成为主要因素, 最终符合企业愿景的企业文化逐渐明晰起来, 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提炼, 其实也是选择的过程。提炼阶段是企业文化成型的关键阶段, 这时候既有企业发展的自我扬弃, 也有企业家的主观选择;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就进入发展阶段。所谓发展其实就是在不断吸收社会文化因素的过程中进行企业文化的自我调整。所以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在保持“一以贯之”的前提下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这个过程同时体现了文化的适应性和包容性。研究者展望, 未来的国家竞争较力点还是要回到文化层面的竞争。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说:“一个具有伟大文化传统和智慧的文明大国的崛起, 对我们全球是有好处的。”这种“好处”是什么?其实就是文化对全人类的影响, 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甚至控制。难以想象, 一个国家的文化对全人类产生深刻影响并且被广为接受的时候, 这个国家将会是怎么样的一个超级大国。

企业的竞争力 篇8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 颇受发达国家推崇。当前, 我国企业正处于管理理念的转轨期, 如果能够吸纳这一合乎时代精神的管理理念, 必将为中国企业顺利成长创造理想的条件。

1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 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 以及由此为核心衍生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管理制度、典礼仪式、企业形象等, 是企业全体成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创造的由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构成的综合体。企业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其中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 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基础。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 主要是指对企业职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形成企业文化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基础和原因。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一两个环节上具备明显优势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首先, 它具有扩散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其次, 它还重视用户价值。核心竞争力必须以实现用户看中的价值为最终目标。再次, 它还具有独特性。如果某种能力为整个行业普遍掌握, 就不能成为核心竞争能力, 除非这家企业的竞争能力水平远远高出其他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其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 因此不易被人轻易占有、转移或模仿。另外, 它还具有价值的可变性和核心竞争力的暂时性。一定时期内的核心竞争力在一段时间以后可能就成了一般能力。企业若想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优势和持久性, 就必须以动态的观点看待核心竞争力。

但在我国的企业管理实践中, 往往没有正视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做的贡献, 或没有系统地研究二者之间的内联系, 从而提出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2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指出: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从更深层次上说,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2.1 企业文化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企业文化是企业生

存和发展的元气,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 其在本质上所反映的则是企业生产力成果的进步程度。现在, 管理已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阶段发展到了“文化管理”阶段。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更是世界企业经营竞争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未来企业竞争的根本必然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2.2 企业文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首先,

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整合能力。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以强大的凝聚力、向

其次, 企业文化是增强合作意识, 锻造团队精神的利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客观上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员工之间消除大的原则性的分歧, 尽量能减少内部冲突所耗散的能量, 使企业员工为了企业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能够不计前嫌, 齐心合力;要求企业领导尊重并耐心倾听、慎重考虑不同意见, 在企业管理中尽量发挥集体智慧, 搞好协作。

2.3 企业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企业文化

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在适应外部市场变化过程中, 企业文化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 并有所突破和创新。

3 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实践和运用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没有一套成功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受到限制。打造适应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 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任何具有前瞻性企业自觉的选择。

3.1 构建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企业文化。

3.1.1 以人为本人是最活跃的要素。坚持把尊重人、培养人、合理

使用人、全方位地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积极地培育职工的现代企业价值观。

3.1.2 提高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对

引导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合格的领导者不仅能够领导企业文化的维持, 其更大价值在于能够使企业文化的再造、创新成为事实。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竞争观念, 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 影响并推动企业文化健康地发展。

3.1.3 注重人才和技术资源的积累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知识对

财富的贡献越来越大或者知识能直接给企业带来预期的超额收益, 但知识的更新、知识资产价值的发挥, 非要靠人才完成不可。因此, 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 谁最善于整合人才, 发挥人才的群体优势, 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 谁就能拥有未来, 赢得领先地位。企业技术资源的积累与人才资源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3.2 建立学习型组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获取、更新知识已成

为企业的第一要务, 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学习型组织是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 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 勇于修正自己行为的一种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 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这种愿望使企业不同个性的人凝聚一起, 朝着组织的共同目标前进。组织成员不断地学习, 这种学习是全方位的, 不但注重员工的个体学习, 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组织智力的开发。最终使企业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 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 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 使人们在工作中体味到生命的意义, 引导出一种创新—进步—创新的观念, 建立起为公司—客户—竞争对手而学习的价值观, 从而使企业文化保持长久的活力。

摘要:作为一种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而具备核心竞争力则是现代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本质保障。就中国企业而言, 充分利用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必要的保证, 是当前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培育

参考文献

[1]齐征.企业文化探析[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2, (4) .

[2]陆英南.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思想工作.2004, (1) .

[3]邱柏树.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福建论坛 (经济社会版) .2003, (6) .

[4]肖艳芳.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培育之关系研究[J].现代财经.2003, (10) .

[5]梁红凤, 游文丽.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研究.2004, (2) .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道德 篇9

样本区间内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对于GDP增长率弹性始终是正的, 表明劳动生产率增长对于GDP增长具有积极作用。劳动生产率增长带动GDP与其同方向增长, 只是不同的年份, 劳动生产率增长带来的GDP增长有所不同。

劳动生产率增长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减弱, 我国的经济增长更多的依赖于资本投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对GDP增长率弹性大于1的年份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前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前, 劳动生产率增长对于GDP增长的作用比较大, 表明当时我国的经济增长中劳动的作用较为显著, 经济增长中劳动增长带来的贡献较改革开放后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劳动生产率增长对于GDP增长的弹性大于1, 表明经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尝试性探索, 生产力得到解放, 经济体制改革的体制因素作用显现出来,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增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到了九十年代, 劳动生产率提高所能带来的经济增长有所降低, 经济增长转向更多地依赖资本投入增长和技术进步上来。

六、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宏观经济数据1952年~2005年, 计算了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率, 通过引入时变参数, 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应用卡尔曼滤波算法, 计算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时变参数影响关系。对于估计结果进行协整检验, 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通过对时变弹性的估计结果分析, 得出结论如下:

样本区间内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对于GDP增长率弹性始终是正的, 表明劳动生产率增长对于GDP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样本区间内, 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弹性呈现总体下降趋势。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经济增长有所降低, 经济增长转向更多地依赖资本投入增长和技术进步上来。

参考文献:

[1]李京文钟学义: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M].社会文献出版社, 1998年8月第1版

[2]郭庆旺贾俊雪: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J].经济研究, 2005第6期

[3]田成诗盖美: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其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07第8期

杨屏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中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如何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并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已成为摆在广大中国企业面前最迫切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 中国企业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是多方面的, 但最根本的差距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距。何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的基础是什么?这些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1990年哈默和帕拉哈德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次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其后众多学者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 学者们普遍认为,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所独有的、基础性的能力, 是别的企业难以模仿的。

第一, 核心竞争力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使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独具个性的文化、管理、技术、营销方法等等, 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或替代。第二,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能力。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展出许多其他的能力, 向一系列新的领域拓展。第三, 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不断创造客户价值, 从而增强了客户的忠诚度。第四, 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企业不断创新。要想长期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就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否则已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就会逐渐丧失。第五,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市场和环境在不停的变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应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产品层, 指企业生产产品并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能力。第二层是制度层, 包括企业内外的人、事、物、环境、资源关系、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各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平台, 企业的品牌及规模, 企业的运行机制及产权制度等等。第三层次是核心层, 包括以企业道德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企业特色, 企业的创新能力等等。第一层的竞争力只是表面层次的竞争力, 第二层的竞争力为第一层竞争力提供支持的平台, 第三层次的竞争力才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竞争力, 它决定了制度层的竞争力, 而制度层的竞争力又决定了产品层的竞争力。企业核心层的竞争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 其中哪一个又起到最重要、最根本的作用呢?笔者认为企业道德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最重要、最根本的作用。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企业道德

目前社会上商业道德欠缺, 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要想建设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 就必须建立建设高度的商业道德, 其原因是市场经济本质上是道德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商品交换必须遵循三个前提:平等互利、自由买卖和相互诚信。以上的三个前提都是符合道德原则的, 其实质是买卖双方权利平等, 相互诚信, 所以凡是讲求诚信, 遵守商业道德, 通过服务于社会和他人来追求利润者, 能够获得长远的利益, ;反之则必将受到市场的严惩。

然而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认识到这点, 他们觉得现在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困难, 不必遵守商业道德, 等到企业赚到足够的钱了再去讲道德。他们把道德和利润对立起来, 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首先, 我们的国家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被一些不法之徒钻了空子, 但这只是暂时现象, 中国的市场经济必将在发展中逐步完善, 各种有违市场道德的行为必将越来越无立足之地。第二, 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是企业正确管理的基础。企业各级管理者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才能对各种利益诱惑作出合理的评估和判断, 进行正确的抉择, 确保企业发展道路的正确。第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坚守道德原则的企业, 虽然牺牲了一些短期利益, 却会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员工的忠诚、股东和客户的信任等等更加重要的东西, 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考察中外许多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 可以发现凡是优秀的企业, 都具有强大的道德力量, 这种道德力量会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核心竞争能力, 保持竞争优势。在一个企业里, 如果员工普遍道德水准较高, 就会爱岗敬业, 注重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由此就会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的企业文化, 这样的企业文化会促使企业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技术、材料、市场、管理方法等, 使企业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另外企业保持高度的道德水准, 还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有利于与客户、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形成和谐共存的关系, 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企业道德具有客观的衡量标准

企业道德应该有其客观的衡量标准, 对于如何建立这样的衡量标准, 可谓见仁见智, 笔者认为企业道德的衡量标准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员工的忠诚度。对“忠诚”的理解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忠诚与老实听话是不同的。忠诚的员工是主动的, 他们责任心强, 热爱本职工作, 认同公司的理念, 在工作中极富创造精神, 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2) 忠诚是自发的, 因为忠诚只能发自内心, 它取决于企业能否公正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员工, 为员工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发展环境。 (3) 忠诚的前提是企业必须对员工以诚相待, 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公平、公正, 真正关心爱护自己的员工。第二, 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消费者的忠诚度可以从顾客满意度、消费者的投诉率, 和消费者对企业的宣传程度来衡量。第三, 企业合作方对企业的忠诚度。拥有高度忠诚的供应商就意味着企业能获得稳定的供货来源, 可以保持正常的生产和经营秩序, 并降低成本。拥有高度忠诚的经销商则能够加快产品流转, 降低流通费用, 方便消费者购买。第四, 企业的融资资信度。为了获得高度的融资信誉, 企业必须严守商业道德, 一个出尔反尔、不遵守商业道德的企业是无法获得别人的投资的。第五, 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所独有的, 别人难以模仿的能力, 它来自以企业独特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竞争对手很难学到。所以, 与竞争对手的合作不但不会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 反而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六, 企业与社会的和谐程度。企业的根本目标应是推动社会发展, 增进人民福利, 因此企业必须与社会和谐发展。

四、提升企业道德增强核心竞争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提升企业的道德水准, 可以使企业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忽视企业道德, 就会长期降低其核心竞争力。那么, 我国的企业在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我国企业在道德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认识到道德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2) 缺乏正确的方法。许多企业在进行道德建设时, 往往把道德建设简化为道德说教, 致使道德建设流于空泛, 效果不彰。 (3) 只注重企业内部的道德建设, 没有认识到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中, 也应该进行道德建设。 (4) 缺乏一整套准确、合理的道德标准评价体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把企业道德建设放到高度重要的位置, 使企业从上到下充分认识到道德力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地根本, 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二, 不断革新企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把企业道德建设具体化, 使之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之中, 使企业道德建设获得真正的成效, 而不是流于说教。第三, 不仅在企业内部进行道德建设, 在企业外部也要努力进行道德建设, 与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社会相关组织等建立和谐共存关系, 共同发展。第四, 建立一套客观、准确、符合实际的企业道德评价机制及评价标准, 并且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

在道德建设的过程中, 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义利合一地思想观念, 决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牺牲道德。这在当前整个中国诚信缺失地社会环境下, 尤其显得重要。第二, 道德建设不能只对普通员工, 不对高层领导。做为企业的领导者, 更应带头贯彻执行企业的道德准则, 为全体员工做出表率。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的道德水准, 并在此基础上始终保持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使企业与社会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佩华:企业核心竞争力源泉及特征探讨[J].企业经济, 2005 (10) :97~98

[2]杨承训陈法容: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J].管理与财富, 2001 (7) :16~17

[3]邓子纲: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核心层核心竞争力影响的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 2008 (2) :87~90

[4]甘碧群寿志钢:企业营销道德水准测试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4 (3) :12~16

[5]魏文斌高伟江:企业管理的道德困境及其对策[J].道德与文明, 2003 (3) :48~53

企业文化的塑造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10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作用,并且会不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不因企业领导者的变更而发生变化。企业文化是外显于厂风厂貌、内显于员工心灵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

1 企业文化能催生企业核心竞争力

1.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一般是指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1.2 企业文化提出的原因

a)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社会分工扩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在管理上就要求企业在各类物质、制度、精神等要素之间取得最佳组合并与企业外部需求及企业内部需要相协调。而传统的管理思想已不足以取得观念上、意识上的协调统一;相反,传统文化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相结合,就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先进明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这样,企业才能在决策、组织、调控、生产等系列活动中取得统一和协调。

b)科学技术日趋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人工材料、人工生命和人工智能已成为新的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最重要的因素,并为经济生活带来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越是依靠自己创造人工物质,这种创新所要求的技术方法、思维观念就越发为领导者所重视。创新不只凭借企业组织行为上由压力所产生,更重要的是需要人的意识上的自我激励。这种自我激励能力,必须借助一种以文化为中心的管理才能实现。

c)人类社会进一步信息化,信息成为企业和社会的“神经中枢”。信息化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方式个性化、质量要求复杂化、消费方式多样化、时间支配方式非同化、人际交往方便化等等。在信息社会中,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环节,为经济和社会生产提供所需的重要资源,因此,对于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要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不但要探讨如何对职工加以教育培训,而且要研究教育和培训的内容,这一内容归结为提高职工的觉悟和素质。

1.3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指能够使企业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推出各种各样产品的一系列核心能力。通俗地讲,就是企业在那些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上所独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强的、持久的某种优势、能力或知识体系。它由三个层面构成。

第一层面为“基础层”。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和必要保障。它包括:理念、价值观、形象、创新、特色人才和信息。

第二层面为“载体层”。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挥“平台效应”起到“支撑”作用。它包括:结构、机制、规模、战略、品牌和制度等。

第三层面为“转换层”。其主要作用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化和物化。它们包括:服务、质量、成本、营销、技术和能力等。如“质量”是产品的灵魂、企业的生命。无论人本、资本还是成本,其基础理和核心都是一个“质本”。现在,质量管理已从过去的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发展到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核心要求是:关注于顾客,以事实为基础的决策,持续改进。让每个人承担义务,注重过程和最高管理者的承诺;质量管理的目标也由注重资源的利用率、产品质量的合格率转变为关注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率和产品利润率的多元化目标。总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自始至终以企业文化为主线,因而,企业文化催生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2 高品质的企业文化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1 企业文化的功能

2.1.1 内聚性功能

《黄石公三略》卷文上略中谈到,治国时,如果臣如心腹,民如手足,群臣民联为一体,无论做什么事情,就像肢体一样相互适应,一切都很自然,巧妙得没有间隙。企业文化正是一种粘合剂,使员工在内部积极活动,并能自觉地被企业所吸引。内聚性功能产生,源于职工在心理上对企业的认同及领导的依赖,这就是企业文化所确立的共同价值观念所起的作用。

2.1.2 导向性功能

企业文化往往通过企业精神、信念、意识把全体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企业文化一旦确定了奋斗目标,不仅能自觉地孕育发展,而且自动调节以保证与企业目标的吻合。

2.1.3 弥补性功能

企业文化能够弥补企业管理单纯“法制”化的不足。我们称这种“法制”的规章制度为刚性管理,它难以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对职工的调整幅度和调整范围很有限。企业文化以价值观念、社会责任、企业追求等所构成的柔性管理来引导、激励职工,达到企业所要求的规范,从而弥补了刚性管理的不足。企业文化的弥补性功能,还表现在它对制度管理所忽略的人性的激发起到了弥补作用。

2.2 企业文化的效应

高品质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优秀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优秀文化,优秀企业的员工实事求是,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工作实践,勇于解决问题。他们的领导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服务,又让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就拿我们的山西焦煤集团来讲,提出了“做强做大,行业第一”的奋斗目标,用这种目标激励人、鼓舞人,成立仅几年,煤炭产量占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形象很快提升。我们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也形成了独特的“艰苦创业,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在煤炭最低谷时期,咬紧牙关凭精神、凭毅力,在离柳再造了一个贺西煤矿,并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 企业文化的塑造

现在企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胜劣汰成为游戏的新规则。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较美国、日本已落后许多,如不奋起直追,在竞争中失败将在所难免。所以,全新企业文化的塑造是我国企业一项时不我待的新课题。它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而企业文化塑造应注意五个方面。

3.1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群众性,吸引广大员工参与,决不是少数人的事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所导致的统一行为,因此,它的成果必须是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它来自员工群体,普遍受到这个群体的欢迎和接纳,即常说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2 企业文化必须倡导团队精神、凝聚合力,共同为总目标服务

企业文化具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的特性。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构成,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形成良好氛围,使各项管理得以顺利实施,更主要的是协同企业组织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以至员工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3.3 企业文化的实现,方法上要采取树立榜样、典型引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比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这样做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使员工能看得见,学有榜样,比得上,效仿有型,另一个关键在于,所确立的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如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信守的诺言、制定的制度,领导者必须带头严格遵守,身教胜于言教,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的推行得以顺利进行。

3.4 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也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加以保障

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职工,融于全体职工的思、言、行之中,然而它又带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厂庆、升旗以及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球赛、文艺汇演、邮展书画展等等来体现。活动必不可少,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不可少,但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也是需要提倡的,勤俭节约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提倡的内容。

3.5 企业文化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的推行结果,要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和精神利益,这是检验其绩效的标准。为此,企业文化在实施中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含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激励调动建设企业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企业文化开展得生动活泼并取得实效。

4 结语

综上,企业文化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使其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并最终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

摘要:介绍了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提出了企业文化塑造应关键注意的五个方面。

企业的竞争力 篇11

关键词 企业竞争力 矿山企业 内部控制

当前世界经济尚处在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矿山企业仍然面临着剧烈的竞争,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发展先机,矿山企业必须加强矿山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本文首先介绍了在矿山企业中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当前矿山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对矿山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有所帮助。

一、搞好矿山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护企业安全和完整,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提升企业员工价值。

(一)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通过在企业内部加强内部财务监控作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监控体系,将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依据,通过彼此联系,相互监督和协调和制约,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保证企业做出争取的战略决策的依据。

(二)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和完整

企业主要通过自身的制度体系和能力体系来控制企业的现有资源,制度体系是以企业财产权和产权关系为主要依据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体系。能力体系则是指企业拥有的创新、整合、变换系统的能力。由于企业内部责任和义务混乱,并常常因此发生企业资产的流失,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加大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制约关系,使得企业资产的收、支、存都能收到良好的监控,从而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当前企业在内部实施控制的目的,不再限于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企业资产安全,而希望能够通过对企业资源之间的合理分配,从而使企业资产得到合理利用。提高企业的生产工作效率。就矿山企业来说,内部控制能够明确企业职工的工作范围,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监控体系。有助于建立和完善企业监控体系,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有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热情和创新能力,使他们都能各尽其职、各尽其才、相互制约,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矿山企业内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其他企业相比,矿山企业除了有其他一般企业的特点之外,还有其特殊之处。它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分散,生产条件较为艰苦,并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当前,矿山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控机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矿山企业大量涉及到各种设备,而矿山的结构设置是按照机构层级设置的,企业财务部由于与工作现场差距较大,导致很难对企业的采矿、掘进、机电、运输等流程进行有效监控。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时性很难得到保证。另外,矿山企业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也有些不合理。有的企业出纳人员监管报销,严重违反会计法;还有的是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有的是企业领导滥用职权;有的则是企业内部人员串通作弊。

(二)矿山企业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足,落实不到位

即使有良好的企业内控制度,也要严格执行才行,没有了持续执行,什么都形同虚设,当前很多矿山企业的管理层对矿山企业的内控措施简单的理解为对企业财产的记录、核算、报账等等。而企业内部财会人员则对企业内控工作存在着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导致许多企业当中有比较多的人情账目,在发生账目后不入账,有的则是为了满足一些领导的政治需要。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细节不明确

一些矿山企业的规章制度存在着不够健康的问题他们从其他企业照搬而来,很多细节问题没有可以参照的解决办法。另一些企业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们虽然能够按照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层层设立控制点,但它们当中设立的很多规章制度已经超出其权利范围,尽管它们有的搞活了自身经济,却大大损害了国家利益。甚至一些企业的内控,只有一个简单的架子,没有任何内容。投资借款都不经过论证分析,凭领导的直观感觉办事,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三、完善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矿山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观念

任何工作的开始首先就是要转变自身的认识,准确把握问题的客观环境。矿山企业内部控制需要企业全体参与,并不是单独的财务部门的力量可以做到的,如果得不到高层领导的重视,加强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只能是纸上谈兵。矿山企业管理层应不断更新自身观念,明确内部控制的作用,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坚定了会计企业内部的责任主体地位,为会计人员行使自身权利提供了保障。

(二)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构,营造内控企业文化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正常开展的基础,企业必须建立一个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实现产权分明、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责权利的有效平衡与统一。而在这个企业内控结构上运行的企业内控制度,则要企业内控文化来推动,必须在企业内部大力宣传矿山企业精神,推动企业员工对内控体系建设的支持、协调和配合,让企业内控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刻苦钻研精神,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 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为了保护内部控制有效落实和实施,应强化内外监督。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独立行使审计监督的权力,加强企业内部监测,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的同时,也要加强外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其中企业监事会应发挥其应有的权利,做好自身工作。

结束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情况是衡量企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好的企业内控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矿山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完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的重视,构建良好的内控组织结构,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内外监督,从而真正实现企业内控会计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王海林.IT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探讨.会计研究.2008.28(11).

企业的竞争力 篇12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及其实质与特征

(一) 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质是一种独特的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的综合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早由两位美国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学家帕拉哈德和哈默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他们认为,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 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 企业独具的, 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 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企业内部经过整合、协调各方面资源、不断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知识和技能。

可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来源于自身发展的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资源是能力发挥的基础和载体, 能力是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手段。因此,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质就是企业的一种独特的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综合能力, 它能够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上产生独特的技术或技能, 发挥自己的特长, 保持较长期的竞争优势, 它是企业获取持续良好竞争优势的基础。

(二)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一般竞争力、竞争优势、企业知名度有着很大的区别。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的综合竞争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 价值性。

价值性即用户的价值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 它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用户价值性除了体现在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上外, 还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和增值, 它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价值创新三个方面。价值保障是一个价值传递的过程, 它要求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 保证价值的有效传递, 保证产品价值和顾客可接受的价值不受影响;价值增值是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不断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而价值创新是使企业长久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领先优势之必须, 是根据产业的发展方向、管理的更新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发展状况, 对企业的核心资源重新配置与定位, 以维持和扩大核心竞争能力。

2. 异质性。

异质性又称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一无二、为企业所特有, 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既具有技术特性又有组织特性, 企业的运作模式、营销方式、规章制度, 企业员工的素质、能力、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因素, 它们共同支撑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不能模仿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其所表现的竞争优势之间的联系不易被清楚分析和拆分, 有其独特的历史经历和条件, 与一定的社会人文环境有关, 包括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习俗等。如果核心竞争力容易被复制或模仿, 则意味着这种竞争力很弱, 无法给企业创造较大的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4. 不断发展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有生命周期的, 其生命周期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无竞争力阶段、一般竞争力阶段、初级核心竞争力阶段、成熟核心竞争力阶段、核心竞争力弱化阶段、核心竞争力新生阶段。因此, 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形成以后, 就面临再培育和提升的问题, 否则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核心竞争力也会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 沦为一般竞争力, 甚至完全丧失竞争优势。所以,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不断发展性。

二、加强企业管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一) 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障

首先, 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提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紧密相连。企业管理的目标就是企业的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和核心, 是企业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共同发展的结果。

其次, 制定合法的、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制定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 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 否则, 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 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要依法制定规章制度, 其才具有充分的法律效力。合法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制订的内容合法, 即内容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二是制定的程序合法, 即要经过民主程序和公示程序。制订时充分考虑规章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再次, 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制定只是第一步, 规章制度出台后, 合理的组织机构构建起来要付诸实施, 对于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职能的企业管理组织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企业的组织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分工明晰的原则。 (2) 指挥统一原则。 (3) 权责对称原则。 (4) 层幅适当原则。 (5) 人职结合原则。

(二) 加大企业执行力度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

执行力不强常常是企业管理中无形的“软肋”。造成执行力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多层制管理体制, 内部流程不顺;二是计划不精准, 现实性、可操作性差;三是分工不明确, 界面不清晰;四是缺少执行的技巧和能力;五是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六是只注重结果, 忽视过程控制;还有执行文化缺乏等。

解决执行问题的关键是把握人员流程、战略流程与运营流程这三个执行力的核心。针对企业缺乏执行力的原因, 可以采取如下提高执行力的措施: (1) 有明确的执行方向。在执行前, 要量化愿景。要设立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的进度表;这个目标一定要可衡量、可检查, 不能模棱两可。再者, 目标一旦确定, 一定要层层分解落实, 并建立起有效的绩效激励体系。 (2) 提高全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企业员工和各部门, 对于企业明确赋予的“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 必须不折不扣、自动自发地去执行。 (3) 建立有效的执行力管理组织。有必要通过设立专职或兼职的执行力管理组织的方式来强化对执行工作的全程管理。 (4) 注重细节有执行技巧。倡导“真诚、沟通”的工作方式, 发挥合力, 注意信息反馈。 (5) 调动团队执行的激情。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要求整个团队的配合, 要提高整个团队的有效运作。

(三) 注重管理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长久动力

管理创新一般是指, 为了更好地运用企业资源以实现目标而对企业管理目标、原则、构成要素、过程、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的除旧布新, 并给社会带来价值追加的活动。它包括的内容很广泛, 包括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组织方式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手段的创新等。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使企业管理过程顺畅、高效, 创造一种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氛围。管理创新是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措施。

企业管理创新应当坚持以下主要途径: (1) 以观念创新为先导, 拓宽管理视野。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管理创新首先要求在观念上进行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四种眼光:一是世界眼光。不能将管理视野局限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 而应放眼整个世界, 关注世界的风云变幻和发展动态, 这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二是时代眼光。牢牢把握时代脉搏, 密切关注当代企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新动向, 使管理紧跟时代步伐, 打上时代烙印。三是辨证眼光。理性看待管理中出现的正负效应, 合理使用管理手段, 发挥管理最佳效应。四是发展眼光。时代在发展, 管理也在发展, 必须顺应时代潮流, 使企业管理与时俱进。 (2) 以制度创新为基础, 增强管理活力。管理制度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带来持久深远的影响。 (3) 以组织创新为保障, 优化管理模式。当前, 企业管理组织的创新必须坚持“精简、合理、高效”的原则, 通过减少管理层级, 压缩职能机构, 裁减富余人员, 增强机动性能, 建立起一种紧凑而有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 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组织的效能。 (4) 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技术的创新对企业的管理成效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高新技术、管理思想广泛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谁率先进行技术创新, 率先引进先进管理方法、手段, 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四) 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力

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精神支柱, 是决定现代企业效率高低、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如果说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执行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企业的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话, 那么, 企业文化则渗透于上述各个方面, 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精神支持。

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管理将转向“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 企业文化则是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的核心和灵魂, 它能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对整个企业管理有导向作用, 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 并根植于每位员工的心里, 它往往渗透着企业创业者和主要领导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及经营理念, 是不能被模仿和复制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上一篇:绿色技术照明绿色场地下一篇: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