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i_fetch_assoc()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mysqli_result, boolean given in /www/wwwroot/qikantianxia.com/e/action/CCYip.php on line 71
企业竞争力评价(精选12篇)

企业竞争力评价

2024-09-27

企业竞争力评价(精选12篇)

企业竞争力评价 篇1

企业竞争力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半结构化问题, 评价主体设计到企业本身、企业员工、社会评价等, 评价内容有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社会影响能力等, 各方面又有各自的下一级指标, 形成一个多级评价指标体系。由于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模糊性, 我们提出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解决此类问题, 将定性问题定量化。

1 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这里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表示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和指标体系, 如表1所示。

2 指标的测评

考虑到制约企业竞争力因素的多样性和测评的复杂性, 下面对企业生存能力的各项指标采用多层次划分, 使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2.1 确定评语集

确定评判企业竞争力等级的向量评语集:H={h1, h2…, ht, …hm}, m为向量评语集中评语数目。令m=5, 给出企业竞争力评判的评语集H={h1 (强) , h2 (较强) , h3 (一般) , h4 (较弱) , h5 (弱) }。

2.2 对单项指标的评测

由模糊综合评价法可知, 被评测对象可通过从因素集U到评语集合H的模糊关系, 来获取ulj隶属于第t个评语的程度, 得到Ul的模糊评判矩阵:

其中, j=1, 2, …, nl, nl为每个Ul中所包含的三级指标数目;t=1, 2, …, m;m为向量评语集中评语数目。

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为了表示各因素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大小, 需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确定企业竞争力评级指标的权重。

(1)

) 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

(2) 按层次构造判断矩阵

设主因素层对目标层的权重A= (a) , ai表示各二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再设各三级指标对应的权重Ai= (aij) , aij表示i元素与j元素相对重要度之比。

(3) 层次单排序

对某一上级因素评价下一级的各因素的权重, 可通过计算相应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来获得。

在没有进行精确计算的条件下, 可采用如下方法对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估计。

第一步, 对判断矩阵的每一列向量归一化;

第二步, 对上述结果按行求和, 再将其归一化得C= (Ci) , 即为近似特征向量。

(4) 检验排序的一致性

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对判断矩阵只能做粗略判断, 得出的特征向量是个近似的估计值。因此还需要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C.I.与随机一致性比率C.R.来判断层次排序的结果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模糊评判法确定一级指标的判断向量

同样可以采用操作数的方法得出二级指标集的判断向量。从而组成对一级指标进行判断的模糊矩阵。

得到表示U的整体评价结果, 与类似。则表示U, W, V三个一级指标的整体评价结果矩z阵。

4确定评价企业竞争力的向量元素集

采用操作数确定评价企业竞争力P的判断向量元素集, 则最后可得出评价企业竞争力P的向量元素集。

5对作归一化处理

对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 就是总目标对于评价集的隶属向量, 分别表示P的隶属度。通过隶属度可以评价企业的竞争力状况。

6 评判结论

在得出评价企业竞争力P的向量元素集之后, 根据最大隶属原则, 可判断被评价企业的竞争力状况。 (i=1, 2, …, 5) 中数值最大者的i表示此企业的竞争力状况。

7 结语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目的在于使企业更加精准地审视自身竞争能力, 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 从而促进企业发展。但需要说明的是, 尽管模糊综合评价法克服了以往对企业竞争能力进行评价时因主观因素影响过大造成的以偏概全等弊端, 但由于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过于庞杂, 不易量化, 因此在构建竞争力评价体系时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准确。

参考文献

[1]袁家新, 程龙生.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特征[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3, (7) .

[2]杨宏林.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企业竞争力模糊评价模型研究[J].当代财经, 2004, (4) .

[3]陈海秋.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学海, 2004, (1) .

[4]穆健康.基于Fuzzy-AHP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07, (2) .

企业竞争力评价 篇2

一、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准,只有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才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正确的评价,而只有具有可比性的计算结果,才可能对正确决策以有效支持。考虑到电信行业的特点,其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科学性原则。对任何一个评估对象系统的评价,都要有一定数量和层次的指标,才能达到正确评价的目的。即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要遵循客观规律,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包括各指标都应有反映被评价对象共同属性的可比性。

2.全面性原则。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系统各个要素的指标内容,并使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能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比较合理和严密的、逻辑层次分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可比性原则。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根据内容和属性的要求,选取并被利用的指标要有稳定的数据来源,同时适应所有的评价方案。指标的可比性,实质上就是要求指标能体现不同评价对象某一方面的共同本质,在同质的前提下经过量的比较,来确定其在质的方面的差异性。

4.灵活性原则。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易于企业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者加以运用,同时指标体系还必须能根据评估人员的不同需要,动态性地生成相应的子评价指标体系。

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在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原则,并注意处理好定性与定量、成果指标与过程指标、质量与效益、客体评估与社会评价等关系的基础上,要对指标进行筛选。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的筛选原则如下:

1.独立性原则。复杂系统的评价指标之间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从而使观测数据所反映的信息有所重叠。若指标体系中存在着高度相关的指标,就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为此,须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选择独立性较大的指标。

2.可观测性原则。所选评价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含义和统一的统计口径,可运用一定的统计程序得出其指标值。那些概念模糊、无法实测的指标以及理论可测而目前操作起来较难的指标,不宜入选。

3.简明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大小也必须适宜,亦即应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果指标体系过大、指标层次过多、指标过细,势必将评价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细小的问题上;而指标体系过小、指标层次过少、指标过粗,则不能充分反映实际情况。

4.协调性原则。在评价指标建立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矛盾指标的处理,所谓矛盾指标是指两个难以同时实现的指标。解决这类矛盾的方法为:一是将引起矛盾的指标删除,但必须保证指标体系的相对完备性;二是使两矛盾指标相互并存,要求是两矛盾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容性,不是绝对的相斥。在应用中,经常对矛盾的一方指标进行限制,限定在某一值域范围内。

5.动态性原则。对于那些指标值增长可以反映核心竞争力改善或恶化的指标,可以选入指标体系。但只对核心竞争力进行静态描述,其值的大小不能说明核心竞争力是否改善的指标不宜选入。

三、构建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指标选择与指标系统的构建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与可靠性,关系到能否为企业提供一个量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按照系统论的思想,参照国内外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对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作如下构建:

1.技术系统。电信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信息化程度、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均很高,消费者对增值业务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技术能力是电信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重要内容之一。

(1)网络资源:对于电信企业而言,通信网络的规模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其规模的大小以及网络的多样性是与同行企业同质或异质竞争的重要砝码。

(2)技术附加值率:产品中先进技术的含量,商品化技术为顾客创造的价值,着眼点在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附加值。

(3)研究与开发水平:研究与开发基金/企业销售总额×100%,是确保企业技术领先与持续创新的重要支撑。如IT产业,世界上各主要软件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IBM、MS、SAP、Novell、Adobe等企业的研发费用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比重均在10%以上。

(4)专业技能:企业拥有技术高超专业技能的人数/员工总数×100%,反映的是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2.管理系统。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是确保企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只有具备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

(1)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企业是否有完善而科学的整体思路与发展规划,在技术、制度、组织等方面是否有创新意识。领导者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他们的洞察力:正确的决策数目/每年投资决策数目×100%。

(2)组织学习能力:反映员工对内外部知识学习、吸收以及创新的能力,确保企业始终保持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虽然人均培训费多并不意味着学习能力强,但二者还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企业在员工培训上年度费用支出/本年度员工平均在册人数×100%。

(3)信息沟通能力:是否有顺畅的沟通渠道、领导者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员工的思想、注意适时纠正各种不良倾向。员工是否能够准确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当前以及中长期的发展目标。

3.财务状况因素。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必须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自身的追求目标。这是企业经营业绩的显性指标之一,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1)营运能力。营运能力分析的表现是对营运资本实施有效的管理,要求企业以定量的营运资本为基础,正常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通常有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其中,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100%;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00%。

(2)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分析就是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判断企业能获取多大利润额的能力。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其中,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3)偿债能力。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人员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充足的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根据其履行到期短期债务义务的能力来衡量,通常以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加以衡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4.人力资源因素。一支优秀的、拥有高超技能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主要载体,这是组织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的重要支撑。因此,人力资源指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员工招聘与激励。企业要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有一支由高素质人才组成的战斗队伍。

(2)绩效管理。企业能否公平、公正地根据工作进行有效的业绩考核,以达到使员工进一步改进业绩的目的。

(3)员工报酬合理度。报酬合理是对按劳分配为主、按资分配为辅的企业分配原则的一种科学量度。按劳分配的科学量度就是要根据岗位责任不同,劳动贡献大小的程度差异在分配量上拉开档次。按资分配就是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员工投资入股的差别与收益,把员工的出资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表现形式而给付相应的价值。

5.营销能力。网络经济时代电信企业不能依赖传统的营销优势,企业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必须要重新规划建设自身的营销队伍,留住老用户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新用户。

(1)营销服务网络:是否有健全的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

(2)营销人员比例:企业从事营销人员/员工总数×100%。

(3)新产品率: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总收入×100%。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技术创新收益及技术开发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

(4)产品市场占有率:本企业对应商品的销售额/同行业的商品销售总额×100%。该指标是衡量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6.价值观系统。用户在认定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同时也是对企业整体价值观的肯定。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形象、员工凝聚力、观念开发度正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企业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否与企业目标相辅相成,是否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品牌形象:对企业信赖或有好感的人数/对企业认知的人数×100%。该指标说明企业产品及服务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的好处。

(3)员工凝聚力:员工是否对企业有充分的自豪感,是否愿为企业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反映本部门内以及跨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的团队精神状况如何。

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篇3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更持续、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及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和条件。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第一,企业竞争力是在竞争和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形成的,在垄断和封闭的市场中,谈不上企业竞争力;第二,企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同其他企业相比较所具有的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第三,企业竞争力体现在消费者价值(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满意)和企业自身利益两个方面;第四,企业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存在状态,因此,企业竞争力具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影响企业经营状态的一些短期的和偶然的因素可能同企业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第五,企业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综合性质,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而且。这些因素经常发生着相互间的作用,所以,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都不是分别独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对企业的存在状态发生作用。

二、国内外竞争力研究综述

(一)国外关于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1基于外部环境不同的企业竞争力。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1980)基于对产业竞争力以及在产业竞争力基础上形成的国际竞争力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链(产业链)分析法和菱形模型分析法。

2基于内部资源能力差异的企业竞争力。与波特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研究企业的竞争力不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如GaryHamel侧重从企业内部出发解释企业竞争力差异,具体可以分为企业资源优势理论和企业能力优势理论。

3基于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互动的企业竞争力。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企业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网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环境中不可忽视的要素。这一现象大大地改变了企业间的竞争的形式、内容和特征。企业通过成功地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资源可以大大提供其竞争优势。网络在建立企业竞争优势方面主要体现在提供信息和互补性资源两个方面。

(二)国内关于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与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对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狄照昂、吴明录等人(1991)主持了国家科委重大软科学课题“国际竞争力研究”,该研究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出发,对一国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从经济能力、工业效能、财政活力、自然资源、创新能力、对外活动能力、人力资源和国家干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并选取亚太15国进行竞争力的国际比较。1993年,任若恩教授与荷兰格林根大学的专家合作(1993),利用生产法对中国制造业各产业部门的单位劳动成本、相对价格、劳动生产率的可比历史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寻求中国制造业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研究员1995年开始对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在其研究成果《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1997)中,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分析模式和分析方法,并在对中国工业品的总体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工业内部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中国社科院裴长洪研究员(1998)在其所著《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一书中,专门就“利用外资与产业竞争力”展开专项研究,对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和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利用外资与中国出口产业和内销产业的关系,并就实际利用外资状况与日本及部分拉美和亚洲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国际比较。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研究与评价中心的彭丽红博士和韩中和博士(2000)分别就企业竞争力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他们从企业环境、企业战略、政府管理、信息化、创新、组织变革、核心能力等方面对企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企业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前述的关于解释企业竞争力的各种理论,以不同的假设条件为前提,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总体而言,这些理论或者从经济学的角度,或者从管理学的角度给出关于企业竞争力的合理解释,也反映出关于企业竞争力理论发展由浅入深的过程。归纳这些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认识企业竞争力的完整画面,为我们研究企业竞争力包括建立企业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上的有力指导,但是,纵观其详,我们认为,这些关于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或局限。首先,在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大多数是基于经验认识,而不是基于详细的理论讨论作为基础;其次,由于理论分析在有些方面不够充分,因此,使缺乏在理论指导下构建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分析框架和设置指标体系;第三,尽管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基本上都指出了关于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但多数原则并不能为清晰地理解指标体系设置的来龙去脉提供帮助;第四,也有些研究人员基于实际应用需要提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设置思路,但从理论上讨论企业竞争力评价维度仍显不足。

三、企業竞争力评价维度与指标体系

(一)企业竞争力评价的逻辑框架

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实际上是探讨企业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即从静态角度分析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函数变量。综合以上企业竞争力的各种理论,可以归纳,企业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内部经营系统、外部环境系统以及内部经营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的交互能力。

内部经营系统是最主要的,包括业务和管理两个子系统。企业内部资源数量、质量、分配状况及利用效果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外部环境系统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金融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等。企业竞争力外部来源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制度环境、政府政策、行业因素、地理位置、市场结构、技术、文化、教育体系等。内部经营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互动能力主要表现为与上下游企业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进行合作、沟通的方式和层次。

(二)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1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原則

(1)科学性原则: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使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要领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各指标概念确切、含义清楚、计算范围明确,数据尽量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既能系统科学地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全貌,又能在某一方而提示对企业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2)导向性原则: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衡量和评价企业竞争力的状况,找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原因,指出改善企业竞争力的手段和方法,最终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对企业提高竞争力起到导向和监控作用。分析竞争力指标有助于帮

助企业寻找市场潜力和生产潜力,通过自身的经济运行指标与行业及全国平均水平、先进水平的比较,指导企业挖掘自身潜力,引导企业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推动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3)可行性原则:研究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建立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应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设置的指标体系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计算方法科学,操作简单,资料易取得。指标必须有明确的代表性,数据的获取方便、可行,尽可能采用有数据支撑的指标,其相应的计算方法要标准化、规范化,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

(4)可比性原则:竞争力指标应在企业间普遍适用。所涉及的经济内容、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应具有可比性,所选取的指标在同类企业间有完全一致的定义和内涵,数据的统计口径统一。以保证同一指标在企业间的可比性,同时。为方便分析竞争力的发展变化情况,其指标前后时间不宜变化太大,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5)重要性原则:不同的指标反映不同侧面和内容特征,且对于某项具体的经济活动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也有较大的差别,选取指标时应考虑该因素对评价竞争力的重要性及贡献程度,做到所选指标个数适当,并严格区分主次,突出直接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指标。

(6)通用性和发展性结合的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即设立的指标能反映不同类别、不同行业企业竞争力的共性。同时建立的竞争力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发展性,即可根据具体的行业和企业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灵活应用。

2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核心是怎样用统计学的方法把竞争力的强弱以及影响竞争力的因素表现出来。因此,企业竞争力评价的首要任务是构建测评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这是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基础工作。我们将测评指标体系划分为两类指标,一类是反映企业竞争力强弱的衡量指标;另一类是解释影响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分析指标。衡量指标要有综合性,指标数量比较少;分析指标通常需要从理论逻辑和具体实际出发,充分揭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并展示这些因素的质与量,因此,分析指标要有解析性,指标数量相对较多。

(1)衡量指标类——竞争力展现,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最直观地表现为一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或者市场)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并且能够使自身得以发展的能力或者综合素质。衡量企业竞争力可以从市场表现、发展表现和发展潜力3个维度上进行考察。以这一思路为基本出发点,我们将以下3类14个指标确定为企业竞争力的衡量指标。第一类:市场表现,包括销售收入、近3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出口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等指标;第二类:发展表现。包括利润总额、近3年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率、净资产、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总收益率等指标;第三类:发展潜力。包括技改投资和信息化建设投资、R&D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拥有专利数、公众评价等指标。

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篇4

一、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竞争力最直接地表现为一个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能从中获得自身发展或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更有效”是指以更低的价格或消费者更满意的质量持续地生产和销售产品;“自身发展”是指企业能够实现经济上长期的良性循环,成为长久生存和不断壮大的企业。众多学者认为: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通过企业战略构建、管理、生产、销售等方面表现出比竞争对手更为出色的优势,进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所谓旅游企业竞争力就是旅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与同行相比,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

二、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特征

竞争力的内涵以及行业特性决定了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 用户价值性。

企业内各种资源和能力的价值或优势最终都必须要通过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而得到实现,而顾客是否喜欢购买产品主要取决于旅游企业提供的旅游产品或服务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拥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与同行相比,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使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意度。

2. 系统性。

旅游企业竞争力不是几种资源和几种能力简单叠加形成的,而是各种资源、各种能力以及各种支持性因素形成的合力。不同旅游企业的竞争力的构成因素会有所差异,但一定是各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是企业系统优化的结果。

3. 相对性。

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相对性概念即竞争力只能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范围内而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效性。

4. 动态性。

由于旅游企业所依赖的资源和环境时刻会发生变化,构成竞争力的知识性因素、信息、技术等也处在更新状态,这些都会导致某一个或某一地区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变化,或是增强或是减弱。

5. 独特性。

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独特性是由构成竞争力各因素的差异引起的。竞争力依附予一定的环境,沉淀在特定的企业文化中,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知识、技能、经验的积累,是同行其他竞争者在短期内无法模仿或复制的。

三、旅游企业竞争力的构成

旅游企业竞争力都包括哪些因素,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这里要引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进行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于1871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所有的国家可以拥有相同的技术,但要素禀赋不同,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决定着贸易的流动。可见比较优势主要考虑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而竞争优势则关注企业长期有效地运用资源的能力。拥有较多资源的企业可以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并不是说拥有较少资源的旅游企业就没有竞争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持续的竞争,较强的竞争力以较强的运营能力为保证,包括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另外,资源的利用能力对长期竞争力的保持和提升也至关重要。

旅游企业竞争力首先以企业所拥有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无形资产等资源禀赋为基础,具体包括资金、设备、资产等物质资源;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优秀的管理团队等人力资源;以及企业的文化、制度、品牌、荣誉、社会关系等无形资产。

经营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它是企业对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生产出产品并获得利润的能力。具体包括战略能力、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在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还必须有一定的发展能力,也就是企业在所禀赋的资源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能力。具体的因素包括人才培训、创新能力等。

发展能力和经营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发展能力自然会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经营能力的提升不仅是发展能力的体现,同时它带来的成果和在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又会促成发展能力的提升。不同旅游企业的区域环境显然不同,环境是企业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载体,其差异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区域环境主要因素包括目的地资源丰度、配套设施、社会经济、人力资源供给、政府政策等。

资源禀赋、区域环境、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四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形成旅游企业的竞争力。

四、旅游企业竞争力的评价

1. 研究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的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沙丁(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在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科学地进行决策分析的数学方法,具有可信、灵活而又实用的特点。AHP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4]。

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对各层次的因素分别进行对比分析,运用1-9比率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用求解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以及特征向量的方法得到各因素的相对权重;最终通过计算最低层各方案相对于最高层即最佳方案的相对权重值,得到方案的优劣排序[5]。

分析评价的基本步骤为:⑴建立层次结构模型;⑵构建判断矩阵;⑶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⑷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本文在求出各层次的权重之后,根据旅游企业各评价指标的实际数值,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通过加权求和,即各自乘以自己的权重,他们的乘积之和便是上一层指标的竞争力分值,从而最终求得总目标即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分值。

2. 数据处理与标准化

在确定指标体系之后,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处理便是量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现存的数据进行处理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一些明显不合理的数据应予以删除,并对缺失的数据进行补充和预测;二是由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为了消除由于不同的量纲所带来的非加和性,需要对整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这里采用Zij=(U-U0)/S这一公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也就是数据的标准化。其中U0为均值,S为标准差。

3. 旅游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框架

结合旅游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和旅游企业指标的特性,在构建竞争力指标体系框架时如此选取指标:资源禀赋要素,以总资产代表物质资源,以高管人才的数量来代表人力资源,以无形资产总值度量无形资产;在经营能力方面,以净资产收益率代表战略能力,以净利润代表营销能力,以管理费用代表组织协调能力;在发展能力方面,由于人才培训和创新能力的数据不便得来,这里以净资产增长率来代表发展能力;在区域环境方面,以知名旅行社数量来代表目的地资源丰度(这里所指的知名旅行社是指可以在网上搜索到的旅行社,而不用景点数来代表是考虑景点有等级之分,因此不具有代表性),以年末道路铺装面积来代表配套设施,以年GDP来代表社会经济,以是否主导产业来代表政府政策(如果是主导产业则赋值1,如果不是主导产业则赋值0),以每旅行社占高校人数来代表人力资源供给(这里以地级市为单位,用该市高校的在校生人数除以该市知名旅行社数便得每旅行社占高校人数)。

4. 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AHP)实证分析

根据旅游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AHP方法原理,通过制作调查问卷、构造判断矩阵,选取了十家上市旅游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有关数据来自证券之星网站以及同花顺交易软件等)。

经过调查问卷,数理统计和修正,便得到判断矩阵,再利用方根法求得权重和一致性检验系数,可得到各层因素的权重为:

四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015,0.069,0.005,0.0145,它们都小于0.1,也就是说这四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具体计算过程和判断矩阵数值详见附录1和附录2。

对选取的十家旅游企业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求得各构成因素和企业竞争力的得分如下表:

数据来源:本人整理

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力最强的公司依次是华侨城A、中青旅以及首旅股份等;资源禀赋最丰富的公司依次是华侨城A、中青旅和首旅股份;经营能力最强的公司依次是黄山旅游、华侨城A以及首旅股份等;而发展潜力最大的公司依次是华侨城A、中青旅和首旅股份;而北京旅游、首旅股份、中青旅以及西安旅游等在区域环境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华侨城A的竞争力更大程度上来自于丰富的内部资源以及发展能力,而在中青旅的竞争力则依赖于公司良好的区域环境以及公司的发展能力。

五、建议

用AHP方法来评价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可以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准确。针对上述评价结果,对旅游企业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本人提出如下建议:

1.在影响竞争力的各因素中,影响系数最大的是经营能力,其权重为0.548,突显了加强经营能力的重要性。在经营能力层中,战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权重分别为0.458和0.416,这也为企业指明了在加强经营能力时应该侧重的方面。因此,为增强企业战略能力,旅游企业应当做好环境的分析与预测,充分认识到环境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学习和掌握决策的原理方法,制定科学的企业战略以使企业有明晰的目标和价值观,同时建立起业绩控制与评价机制以确保战略的实施。

2.各企业要根据内部资源、区域环境等的优越程度,通过提高经营能力充分发挥内外部的资源优势;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等,提高公司的发展潜力,保证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整体提高公司的企业竞争力。如中青旅和首旅股份两家企业无论是内部资源禀赋、经营能力还是发展能力以及区域环境等所有的监测数据均为正数,保证了公司良好的总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于永海.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冷思考.集团经济研究[J].2007(27):138

[2]刘小铁,欧阳康.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当代财经[J].2003(11):85

[3]邵金萍.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生产力研究[J].2006(12):101

[4]韩伯棠.管理运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65-373

企业竞争力评价 篇5

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管理竞争力所决定的。企业管理竞争力的大小是与其经济的发展情况紧密相关的,我国整体的企业管理竞争力也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的。所以如果一个企业想要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就应该大力提升企业的管理竞争力,并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

一、企业管理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

想要对企业的管理竞争力做出准确有效的评价,必须要建立非常行之有效且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而企业的管理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创新管理实力、经营管理实力和企业形象实力等等。所以在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的时候要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等原则。

二、企业管理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

对企业管理竞争力的评价方法是要对其中多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的处理。想要知道一个企业在一段时间以内的管理竞争力系数是多少,就要建立函数的方法来进行评价,通过计算之后得出指标值。评价值要在0~1之间,数值越大,就表明企业的管理竞争力越强。

三、企业管理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的分析

(一)企业管理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如果想要提高企业管理竞争力就必须了解影响企业管理竞争力的因素:

1.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上看,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管理竞争力,就要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充分的管理,才能让企业的发展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所以在企业进行经营水平的提升具体工作时,要以企业的财务管理为核心,顺应市场的发展潮流,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办法,保证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节约成本的支出,从而减少企业的资源浪费。还可以建立统计信息和会计信息的电算化管理制度,用信息的发展来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让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切实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在企业的形象实力上看,拥有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也对提升企业的管理竞争力十分重要。企业的形象管理是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形象为主,来建立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内外在素质的。所以如果企业在产品形象管理和员工形象管理上多下功夫,就会给外界一个更加优质的企业形象,那么企业就会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和客户,更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会使企业的管理竞争力得到全面性的发展和提升。

3.在企业的管理创新上看。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核心,所以企业通过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有利于企业更加适应市场的发展潮流。现在市场的发展趋势日新月异,所以企业在经营的时候如果可以对其生产的产品进行不断创新,就会更加适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如果企业在经营理念上进行创新,就会让企业内部更加充满活力,让企业更符合现代企业朝气蓬勃的发展趋势。以上三种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管理竞争力,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合理分析就会让企业管理竞争力体系更加完善。

(二)企业管理竞争力评价要坚持的原则

一个企业想要建立其管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就要根据很多原则进行构建。只有在原则上十分严谨,才能够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趋势,提升其综合竞争力。所以在构建企业管理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的时候,要坚持系统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原则。系统性是指构建体系的过程中要对评价体系的整体进行全面的分析,要对企业的内部与外部进行合理的协调与调配。在企业内部的调配中>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要让企业中的每个管理环节进行整体的结合,在资源配置上要进行系统性的调配,不能在过程中出现某一环节漏掉的情况。在企业外部的调配中,要对外部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整合,采取更多模式的融合方法才能够构建出一个更加系统、更加合理的外部环境。科学性原则体现在企业在管理上要使用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这样才会让企业的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处于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市场经营水平也会根据科学性的`指导而逐渐增强。另外,企业的技术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可行性原则就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办法一定要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要在构建评价体系的时候针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制定,保证企业可以完成,从而达到评价体系的合理实行。

(三)企业管理竞争力指标的评估

企业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分析指标比较繁杂,所以要这些指标进行定时定期的评估,企业管理的竞争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指标。所以就可以通过数学计算的方式让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实时地对企业的管理竞争力进行监控。通过监控发现企业的管理出现问题的时候,企业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就要对问题及时的解决,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竞争力。

四、我国企业管理竞争力的综合分析

(一)我国企业管理竞争力能力观分析

运用能力观来进行我国企业管理竞争力的测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反映企业实际状况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势,所以在企业管理中把企业的管理竞争力当成是企业的一种发展能力,对企业发展的未来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从企业的整体角度来分析可以将能力观分为两种能力:一是核心能力、二是动态能力。两种能力进行紧密的联系和配合才可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企业的整体能力体现在核心能力上,如果企业的核心能力较强,就证明企业的管理竞争力非常强。核心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企业在管理中的所有能力,还包括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所有累积的经验,这些能力通过企业产品、内部个体与企业组织等载体进行展示,企业的产品是让企业更加面向市场的基本物质保证,所以对企业进行考验的时候,企业产品形象质量就成为了重要的考核标准。内部个体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运行的机构,这些机构必须要在企业运行中发挥其管理能力。企业组织是指在企业运行中的管理组织,对企业的事务进行严格的管理。想要对核心能力进行深刻的了解,就要对影响核心能力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技能因素可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就能够切实地提高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要求管理者在企业管理时掌握社会的发展需求,再对技能进行一些调整和完善,通过管理系统整体的协同和调配,更加科技化地提升企业的管理竞争力。企业的动态能力是指企业的知识水平,如果一个企业知识水平比较高,那么它的发展方向也会更加宽阔。所以企业要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丰富企业的知识集合,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实力和自信。同时还要掌握比较具有时代特征的知识,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更加与时俱进,才能在如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提升其竞争力,并且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管理竞争力外生论分析

对企业外部资源的管理调配工作可以利用外生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企业的竞争力来源大部分是通过外部资源的组织整合来实现的,竞争者和外部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者所注重的问题,在管理中只有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实时的关注,才能够制定出更加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合理管理措施。所以想要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就要尽力维护外部环境的安全稳定,企业的组织结构才能够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特色。外生论分析方法有效地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让企业有更多有利的条件来赢取经济利益。只有企业禁得住外部环境的严格考验才能让企业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来展示自己,还能让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更多种的可能性。外生论的外部因素会影响企业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所以外部因素的影响力越大,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力也就越大。但是企业更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将作用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从而提高其管理竞争力。外生论的竞争者因素会让企业的进行更全面的改进和发展。在竞争环境之中,企业要对外部环境充分的适应和尊重,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等方法才能确保企业不被外部环境所淘汰。所以切实地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组织能力,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走上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结论

企业竞争力评价 篇6

关键词:机床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的稳步提升,机床工具制造行业的发展正成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探索机床企业的质量、竞争力和增长性以及各个不同机床企业之间的比较评价也成为学界研究的关注点。从注重行业影响力和行业代表性的考虑出发,本文选择对沈阳机床、昆明机床、青海华鼎、秦川发展四家机床企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以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财务信息和企业资料为基础,力求客观、科学、多角度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各家机床上市企业的综合质量,市场地位和场竞争能力,以期服务于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的深入研究。

一、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多利用财务指标来进行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国外的财务指标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经历着从早期的以成本和利润为中心,到此后的以投资报酬率和现金流量为中心,直至进一步发展为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在我国,企业财务评价模式主要突出企业经营效益,运用现代财务分析技术,以全国统一颁布的评价标准值为基准,制定基本指标评价体系。总体而言,财务信息和有关的财务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地揭示了企业的各方面业绩表现和能力,具有无可比拟的客观性。

1、指标的选择

企业竞争力指标主要分财務类指标和企业影响力指标两类,具体体现在企业规模、经营能力、经营安全能力和盈利能力这四个方面。鉴于数据的可操作性,本文选取四大类12种指标作为评价这4家机床产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评价体系。这四大类分别是:

第一,企业规模指标反映企业各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与积累水平,是企业状况和实力的综合表现,是企业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和依托,其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年销售收入(X1)、资产总额(X2)和员工人数(X3)。

第二,经营能力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利用程度及使用效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企业经营能力的高低与以应收帐款为中心、涉及企业的计划、采购、生产、营销、财务等各个环节的信用管理政策和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其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X4)、流动资产周转率(X5)和总资产周转率(X6)。其中:

应收账款周转率(X4)=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流动资产周转率(X5)=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X6)=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第三,经营安全能力指标反映企业应是在安排好到期财务负担的同时,拥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和盈利的能力。其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产权比率(X7)、资产负债率(X8)和流动比率(X9)。其中:

产权比率(X7)=总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率(X8)=总负债/总资产;

流动比率(X9)=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第四,盈利能力指标反映当前的赚钱能力,从统计的角度讲,可以从过去一段时间里企业的真实经营数据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通常一段时期里的平均盈利状况要比某一时点上的盈利状况有效得多。其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指标:销售利润率(X10)、总资产报酬率(X11)和资本收益率(X12)。其中:

销售利润率(X10)=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净收入;

总资产报酬率(X11)=息税前利润/资本平均总额;

资本收益率(X12)=税后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2、指标权数的计算

本文利于AHP(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数。

首先,将这12个指标按重要程度分为五等,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即极端重要、强烈重要、明显重要、比较重要和重要。极端重要的指标有:资产总额(X2)和销售利润率(X10);强烈重要的指标有:年销售收入(X1)、总资产报酬率(X11)和资本收益率(X12);明显重要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X4)、流动资产周转率(X5)和总资产周转率(X6);比较重要的指标有:产权比率(X7)、资产负债率(X8)和流动比率(X9);重要指标有:员工人数(X3)

其次,建立判断矩阵A,并计算权数向量。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到判断矩阵A的权数向量,并标准化后,得到判断矩阵A的标准权数向量 为:

第三,进行判断矩阵的一次性检验:

计算得到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为12.0237,一致性指标CI=0.002124545,查表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为1.54,计算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

即通过一致性检验,可以认为所求出的综合评价指标的权数是合适的,其重要、比较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和极端重要指标的权数依次是:0.0154,0.0435,0.0771,0.1151和0.1387,所以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为:盈利能力、企业规模、经营能力和经营安全能力。

3、指标体系的计算

新兴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篇7

众所周知, 日本本田汽车是以其出色的发动机技术占领了全球市场的大部分, 而大众汽车则是以卓越的性能领跑世界。这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相反, 在众多中国企业中却很少有进入世界五百强。对于新兴企业来说,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之所以选择新兴企业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由于新兴企业在资金和技术方面落后于大型企业, 或者是国有企业垄断的原因, 或者是在政策方面受到某种程度的优惠。新兴企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但新兴企业也不是完全处于劣势阶段, 新兴企业充满活力和创业激情, 并且多是投资于新的领域, 从而减少了竞争, 这本身就是一种优势。在比较了新兴企业和成熟企业的优劣后, 我们发现:企业性质不同也导致了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途径的差异。

(一)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 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 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 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 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 它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其次, 核心竞争力对创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 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最后,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

(二)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延展性, 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进入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为顾客带来较大的最终用户价值。 (2) 有价值性, 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为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使用需求, 都必须使产品具有顾客认可的实用价值; (3) 独特性, 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 (4) 叠加性, 核心能力一经叠加, 可能会派生出一种新的核心能力, 而且这种新的核心能力往往不止是原来几项核心能力的简单相加。

一、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

本文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把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指标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创新能力:员工素质、企业投入、投资跨度、沟通能力。 (2) 企业文化:领导风格、组织结构、企业使命、分权程度。 (3) 制度建设:公平性、详细程度、激励的有效性、透明度。 (4) 情报搜集能力:熟悉市场程度、分析竞争对手的能力、纠偏能力。

本文认为, 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就在于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动力。而创新要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 保守的文化将阻碍企业的创新, 同样, 不同的领导风格对创新的追求也不一样, 上述二者都要受制于企业的制度。

这里有必要对各个措施层指标作出解释。新兴企业需要有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 员工素质是企业创新的坚强后盾。另外, 创新成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对创新的投入, 没有投资就没有回报。但是很多企业盲目的投入收获却甚微, 盲目追求多元化发展只能置企业于困境中。而那些成功的企业则是更专注于某个领域, 专业化让他们取得了飞速发展。最后, 企业的创新不是一个人或者小部分员工的事情, 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也是创新的关键。

本文认为, 新兴企业建立企业文化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领导、组织结构、企业使命。不同的领导风格会成就不同的企业文化, 而企业的组织结构则是直接影响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企业使命是影响企业文化的另外一个方面, 企业是以利润还是道德为重间接影响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另外, 一个企业的分权程度也制约着企业的效率。成功的领导者总是把任务交给下属去做, 而失败的领导者则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企业的制度建设是根本影响一切工作的开展。公平性:制度不能仅限于约束行为, 最主要的要起到激励作用, 公平是促使员工自我实现的根本, 要做到公平就要做到详细。其次, 员工对企业透明度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让员工参与公司计划的制定更有利于实现目标。最后,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情报搜集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尤其是新兴企业。新兴企业在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需要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 做到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

二、模型验证

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权重组合,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步, 将判断矩阵A中的元素按行相乘, 即:

第二步, 计算

第三步, 计算将Wi归一化的权重, 即:

第四步,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计算细则:

具体检验步骤为: (1) 将判断矩阵A与其权重向量相乘得到W; (2)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3) 计算一致性指标; (4) 根据矩阵阶数, 选定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5) 计算一致性比例; (6) 通常当CR<0.1时,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断定判断矩阵是否通过一致性检验, 是否为有效矩阵。具体计算过程略。

对策建议

通过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依次如下:沟通能力、公平性、员工素质、领导风格、透明度、企业投入、详细程度、投资跨度、纠偏能力、组织结构、激励的有效性、熟悉市场程度、分权程度、企业使命、了解竞争对手。

本文通过对若干企业的走访和调查并通过专家打分, 在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得出以上结论, 和部分企业的运行基本吻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新兴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1.积极进行组织建设, 有效促进员工沟通。有人把组织建设和碳原子的排列顺序相提并论。我们知道, 金刚石和石墨同样由碳元素构成, 但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了二者结构的巨大差距, 企业的组织同样如此。

2.强化制度的公平性, 提高员工工作激情。在中国古代就有这么一句话:吏不畏吾严, 而畏吾廉;民不求吾能, 而求吾公。只有稳定有效的制度作保证时, 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才能得到顺利发展。为了使制度尽可能的公平, 必须使制度详细化, 确切到各个方面的每个细节。同时, 制度的制定要切合实际, 能得到员工的支持和拥戴, 奖惩兼有, 尽可能的在不泄露公司机密的情况下提高相关透明度, 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

3.慎重对待多元化。一个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业务, 纵观世界著名企业很少是因为走多元化道路而成功的。并不是多元化不能走, 而是因为多元化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稍有不慎企业将面临巨大困难。显示生活中, 不少企业由于缺乏核心业务, 今天做这个生意, 明天就改行做另外一个生意, 结果可想而知。

4.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加大创新投入。人力资源的竞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在21世纪, 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人是企业的血液和动力, 是创新的主体, 新兴企业在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人力资源管理, 吸纳高素质人才, 并能发现人才, 培养人才。此外, 投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钱不是万能的, 没钱是万万不能。

5.把握市场动态, 做到知己知彼。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只有做到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不殆。企业必须要了解市场动向, 把握时机、果断决策。由于对市场把握不当而造成企业危机的案例举不胜举。

参考文献

[1]胡运权, 郭耀煌.运筹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455-459.

[2]普拉哈拉德, 加里.哈默尔.公司核心竞争力[Z].

[3]曾昊.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管理, 2007, (10) :128-129.

[4]张景安.关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如干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 2004, (9) :79-80.

[5]张东宝, 姜力嘉.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 2006, (12) :51-52.

[6]王湘东.自主创新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源泉[J].上海经济研究, 2007, (12) :50-51.

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篇8

物流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对增强国民经济和改善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物流的发展,如何加快物流的发展是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是深层次分析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环节。建立一套完备的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改善我国物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众多机构和学者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王道平[1]、刘忠敏[7]等在分析物流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汪一[2]、张志宝[3]、黄昊辰[10]等采用层析分析法分析和确定了物流企业竞争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估模型;周涛[4]、罗薇[12]等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量化评估和分析,为企业决策作出了指导意义;王惠萍在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方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5];杨飞等采用平衡积分卡理论建立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判断矩阵计算出各指标权重[6];肖依依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家上市物流企业的盈利、运营、偿债和发展能力四类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企业排名变动情况较为明显[8];吉鸿荣根据我国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指标体系模块化设计,以此提出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9];远亚丽[11]、王杨等[13]等借鉴相关企业竞争力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李旭宏等[15]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赋予区域物流竞争力指标权重,从优劣势、机遇、威胁4个方面分析了其竞争力。

从以上研究看,关于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方法和理论较多,但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现有的研究侧重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评估,过于简单,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二,大多数文献关于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选择过少,不能全面涵盖企业发展状况;

第三,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比较缺乏。

本文基于全国59家上市物流企业数据,首先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采用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性。

2 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本文参考了具有代表性的15篇文献。15篇文献中都包含财务方面的评价指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每股收益、流动比率、资本收益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王惠萍[16]的评价指标中除财务方面的,同时还包含了员工素质、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更加能够全面的分析一个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状况。汪一等[13]还选用了人均技术装备率这个指标来反映企业基础条件状况。在财务指标上他还增添了成本费用利用率来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在指标选择时并不对这些学者专家选取的指标进行过多的人为因素和主观判断,本文通过统计15篇文章中所出现过的所有评价指标,然后一一统计出现的频次,选用出现频次在4次及4次以上的指标,并按照指标体系全面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可比性、客观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和目的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出适合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在评价指标中,有的指标越大越好,属于正向指标;有的指标越小越好,属于逆向指标;有的指标越接近某一个值越好,属于适度指标。本文根据正向指标、逆向指标和适度指标的定义以及参考徐国祥等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及其实证研究》(载《统计研究》2000年第9期)一文中对指标的划分标准,将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定义为适度指标,将净资产收益率等15个指标定义为正向指标。

3 评价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三种客观赋权法,即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熵权法根据指标信息值确定其对应权重大小,很好地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灰色关联度法以各指标数据为依据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指标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避免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少数几个主成分揭示多个变量的关系,客观地反映了数据间的现实关系。三种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16]如下:

xij表示第i个待评对象在第j项指标上得评价值,Pij表示第j项指标下第i个企业指标值的比重,Hj表示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表示规范化后的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第j点得关联系数,ij(0,1)为分辨系数,j表示第j项指标权重(0,1),ri表示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Ftk表示第t个评价对象第k个主成分的取值,yti表示第t个被评价对象第i项指标标准化后的值,x ik表示第k个主成分的第i项指标的载荷值,k表示第k个主成分的特征值。tE表示第t个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kR表示第k个主成分的分值权重,s表示所提取的主成分个数。

4 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

4.1 数据来源

企业的选取必须要有代表性,全面性,并且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2010年以资本收益率为评价指标对我国上市物流企业进行了排名,排名中总共有60家企业。本文以2010年的60家上市物流企业为研究对象,其中深鸿基目前改为发展房地产,剔除了这个企业,最后选择了剩下的59家上市物流企业为本文的研究样本。本文中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深市、沪市中对应59家上市物流企业2012年年报。年报的数据具有公开性、可获得性、完整性、准确性、权威性。根据年报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相应的公式计算得到本文中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数据,表2为59家上市物流企业中几个有代表性的企业的评价指标数据。

厦门空港和中国国航的资本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两个指标的数据结果远远超过其他企业,可以看出航空类物流企业的财务效益和发展潜力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物流企业具有很大的优势,而且从反映企业员工素质和企业技术方面的几个指标数据,也可以发现厦门空港和中国国航这两个航空类物流企业的发展态势非常好。从中海海盛的财务效益指标、企业运营能力、企业人力资源状况指标的数据结果中可以看出其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4.2 评价结果

同一企业分别运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主成分分析法所得到的排名各不相同,如表3所示。将企业排名变动分为5类;①三种方法排名变动大的企业有:厦门空港、深赤湾A,皖通高速,澳洋顺昌、交运股份、中国远洋、SST天海;②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法得到的排名变动不明显,而主成分分析法排名变动较大的企业有: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北海港、广深铁路、飞马国际、南方航空、亚通股份、芜湖港、中海集运、恒基达鑫、保税科技、宁波港、白云机场、外高桥、海峡股份、怡亚通、上海机场、国恒铁路;③熵权法与主成分分析法排名变动不明显,灰色关联度法排名变动较大的企业有:铁龙物流、盐田港、外运发展、中国中期、大连国际、大连港、中储股份、厦门港务;④灰色关联度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排名变动不明显,熵权法排名变动较大的企业有:天津港、中远;⑤三种方法排名结果变化不明显的企业有:海南航空、中海发展、锦州港、连云港、重庆港九、唐山港、大秦铁路、锦江投资、大众交通、上港集团、深圳机场、新宁物流、日照港、中信海直、营口港、长航油运、宋都基业、长航凤凰、ST华龙。结果表明使用单一的评价方法对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不一定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需同时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这样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4.3 一致性检验及综合评价

4.3.1 一致性检验

本文运用SPSS中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法对熵权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三种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法一致性检验的通过原则是,同时满足Kendall'sWa参数所得值达到70%以上,Asymp.Sig.参数所得值不大于0.05两个条件。由表4.6可知Kendall'sWa参数所得值为71%,Asymp.Sig.参数所得值为0.。所以本文中三种客观赋权评价方法的计算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

4.3.2 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对熵权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三种方法的得分值进行平均,基于各企业的平均分值进行排名,各企业最终的排名如表5所示。

表5中最终上市物流企业的排名显示宋都基业位居第一,盐田港次之。发展最差的是湖北的长航凤凰。总体来看,华北地区的北京物流水平比较好,北京地区的四家上市物流企业的两家排名均位居前十,四家企业均名列前二十。东北地区以辽宁省为代表,其物流业也有了起色。东部地区的江浙沪一带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物流发展最好的地区。在59家上市物流企业中,这两大地区的企业几乎占有3/4。并且名次靠前的企业大多都分布在这一带。广西、海南也开始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5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可知,中国各地区物流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这一带是中国物流水平发展最好的地区。在本文选择的59家上市物流企业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西部地区的物流发展比较落后。这样不协调的物流发展格局需要采取有效地措施,如物流发展辐射的方式,使物流发展好的地区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同时辐射物流发展落后的地区,使中国物流协调发展。

5.1 面辐射发展

广东省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上海、江苏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北京位于环渤海地区。这几个都是努力发展成国家型物流中心的省市,浙江的宋都基业综合排名第一,具有很强的物流实力。广东地区的上市物流企业比较多,而且排名均靠前。广东的经济特区,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支持,为物流快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广东的发展能辐射其他省市的物流发展。北京是中国首都,政治信息传递快,能够吸进国外企业的投资,上海市位于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同时还拥有全国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北京和上海都具有很强的人才优势。江苏的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起点,物流的发展有很大的前景。这些物流水平发展好的省市,国内核心区域型物流中心地省市连成一片,形成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辐射源,并进一步和周边落后地区进行相互辐射,这些省市在地图上形成一个面,代表我国物流发展的面辐射。

5.2 线辐射

线辐射不仅能上下游辐射,还能干线向两翼辐射。纵向辐射与向两翼的垂直线辐射,同时向两个方向发展,构成一个有效地线辐射体系,辐射范围和程度比较广。本文研究了三条线辐射。

5.2.1 新亚欧大陆桥的线辐射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太平洋西岸连云港、日照等中国东部沿海港口,途径江苏、河南、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1个省、区。其中江苏省是我们划分的全国型物流中心,其物流发展水平高,可以很好的辐射沿线上其他省、区。山东省历来是日韩投资热土,依托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烟台保税港区功能优势支持两个保税港与日韩自由贸易港合作,这是山东省的一大优势,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好好发展本省的物流,同时带动其他地区的物流水平。西部地区的物流水平低,在本文的59家上市企业中陕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没有占有一家,所以,新亚欧大陆桥可以通过上游物流发展好的省辐射这些省市,从而提升我国整体物流发展水平。

5.2.2 渝新欧的线辐射

渝新欧由重庆团结村出发,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国内段一次经过重庆、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到达欧洲全程运行只需要16-19天。渝新欧的开通,西部地区的货物可直接向西处境,东部地区的货物可先运到重庆,再发往欧洲,现在从上海、广州到欧洲海运一般要36天,而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到重庆只需要2天,重庆到欧洲需要13天,效率大大提高。因此,东部地区的物流发展可以很好的辐射渝新欧沿线省、区的发展。重庆港就属于本文的研究对象,综合排名不高,但是随着渝新欧的开通,各省市发展的相互影响,一定能提升重庆的物流发展水平。甘肃、新疆西部一带,也能够受到物流发展的辐射,从而推动西部物流发展。

5.2.3 长江沿线的线辐射

长江从上游到下游依次经过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安庆、芜湖、扬州、南京、上海。本文中物流体系划分中,上海、江苏都是全国型物流中心,它们的物流发展水平是有目共睹的,相信通过长江沿线的物流发展辐射,长江沿线的这些省市的物流水平会更上一层楼。

摘要:文中对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进行研究。在评价过程中,文中首先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三种客观赋权法对59家上市物流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运用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法对三种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给出综合评价,得出各企业的综合排名。根据评价结果对我国物流发展给出辐射范围讨论。

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篇9

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竞争力可分为市场结构学派、资源学派、能力学派和国际比较学派, 它们分别从企业外部市场竞争结构、企业独有资源、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特殊能力以及宏观层次的企业比较加以论述。实际上, 企业竞争力的概念是一个复合概念, 同时包含上述四种要素, 定义服务企业竞争力指服务企业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市场竞争过程中, 通过优化配置和创造企业资源以及与外部环境的有机交互, 在占有市场、实现价值、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比同行业其他企业赢得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

服务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服务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 服务质量决定了企业的顾客数量, 进而影响到企业利润和市场分额, 最终影响了企业竞争力强弱。因此, 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服务企业竞争力。服务质量最终由顾客评价, 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决定了当前和未来企业顾客数量, 它们是服务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服务由企业员工提供, 他们对企业的满意度决定了服务效率与质量, 员工满意度也是服务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服务企业竞争力还包含企业竞争力的一般要素, 即独有的企业资源和卓越的企业能力, 这既包括企业获取和配置人才、资金等有形资源, 也包括企业建构独特的企业文化, 拥有其他同行企业难以模仿的技术、品牌等无形资源。特别在当前, 企业有形资源趋同一致, 无形资源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 应更加注重企业无形资源的突出作用, 通过对服务流程优化设计、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接触等, 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竞争力。

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构建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从理论上构建了一套初步的包含企业资源、企业能力和企业绩效三方面多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零售企业、电信企业、邮政企业、物流企业、商贸企业、银行业等各类型服务企业及其服务对象进行网上调查。问卷调查的样本主要分布在北京、山东、吉林、天津、青岛等省市, 问卷调查共发放150份, 收回147份答卷, 经过筛选获得136份有效答卷, 有效回收率约90.7%。

调查问卷按照李克5级量表将指标分为5个等级, 即很重要 (5) 、重要 (4) 、一般重要 (3) 、不太重要 (2) 、不重要 (l) , 要求被调查者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打分, 并以算术平均值>=3.5和变异系数差<=0.25为筛选标准, 结合被调查者的具体意见对指标框架及指标内涵进一步加以筛选和修正。结果得到的各二级指标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见1, 它们构成了最终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 企业资源指标

各类人员数量及结构:包含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研发人员、业务人员在内的所有企业人员的数量与比例关系, 反映了企业人员规模与质量, 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指标。

企业家精神:一把手的经营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管理人员素质:管理人员作为重要决策人员, 对企业家和业务人员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既要协助企业家制定管理决策;又要负责相关决策、制度的组织实施, 其素质水平对服务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同样重要。

研发人员素质:研发人员作为关键人力资源, 对服务技术、服务品牌等都发挥着直接决定作用, 其素质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服务企业竞争力的持久性。

业务人员素质:业务人员是直接面向顾客的服务人员, 他们的素质水平决定了服务质量, 影响到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是服务企业竞争力当前表现的直接因素。

固定资产总额:反映了服务企业资产规模, 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指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 反映了服务企业的偿债能力。

所有者权益比率:是所有者权益总额与资本总额的比值, 反映了服务企业的资本实力和财务风险的大小。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年销售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 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

服务技术先进与成熟程度:用以反映企业服务技术水平, 既要考虑包括服务设施、服务手段、服务信息化水平等服务技术的先进性, 又要考虑技术的成熟程度。

服务品牌数量与知名程度:反映了服务企业的品牌营销竞争力。

企业文化先进性:企业文化往往是企业独特的、别人难以模仿的资源, 是服务企业竞争力的灵魂。

2. 企业能力指标

质量控制能力:包括过程质量的控制和技术产出质量的控制, 其中过程质量是指顾客是如何得到服务的。员工对顾客问题的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都会影响到过程质量。技术产出质量是指顾客通过服务得到的东西, 企业要保证实现自己承诺的服务结果。

服务流程设计能力:服务流程直接影响到服务进程和服务效率, 进而影响到顾客满意度, 服务流程设计水平对服务企业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服务接触能力:服务接触即指服务企业服务的过程, 除了面对面接触, 服务接触也包括电话接触、远程接触等, 每一次接触都会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所以服务企业必须重视每一次接触, 以统一的标准、优质的服务态度来倾听、处理顾客的问题, 力争保证顾客满意而归。

3. 企业绩效指标

市场占有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同行业销售收入总和的比值, 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反映, 体现了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强弱。

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度:分别体现了顾客对服务质量的当前评价和未来评价, 是服务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员工满意度:作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企业员工的满意度是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也是企业员工和整个企业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竞争力评价 篇10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增大,人们对自身发展与环境的协调问题越来越重视[1]。企业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主体,在其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配置和创造企业资源,向市场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具吸引力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企业竞争力理论。这种理论建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单纯以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占有市场、创造价值的同时,形成以符合环保、生态、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经济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能力,即向绿色竞争力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对企业绿色化程度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企业绿色竞争力是基于环境保护、绿色贸易体制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而提出的概念,其内涵集中表现在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三个方面[2]。这三个方面从本质上概括了绿色竞争力的内涵,是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评价依据,也是企业通过技术或管理创新改变资源利用模式,为市场提供符合绿色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能力[3]。本文针对绿色竞争力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采用PCA-LINMAP模型选取影响绿色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对企业的绿色化程度进行评价的同时,指出了提高企业绿色化水平的改进方向。

2 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指标分析

对企业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必须先对企业绿色化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此确定绿色竞争力的评价内容和目标。

2.1 绿色竞争力的发展度

绿色竞争力的发展度是指绿色竞争力的直接目标是企业发展和盈利,发展度同企业成长壮大及经济效益的提高紧密联系。产品优势度、市场销售占有率、销售利税率、成本利润率等可作为评价指标。

2.2 绿色竞争力的协调度

绿色竞争力的协调度是指企业与环境并进退,协调度强调优化资源的配置,调控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保护环境[4]。环保投资与效益比率、环保与固定资产投资平衡、环保与再生产投资效益平衡、环保对发展生产影响、环保投资与消费总额比率等可作为评价指标。

2.3 绿色竞争力的持续度

绿色竞争力的持续度指竞争力的长期优势地位同企业可持续发展相联系。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状态是能在不断创新的机制下,以尽量少的能源和物质条件,生产出可完全利用率最高的产品,并且拥有持续的环境友好特性。可以从环境成本、环境系数、环保投资偿还期、产品的可完全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构成如图1。

总之,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从本质上概括了绿色竞争力的内涵,兼顾到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构建与绿色贸易有关的核心专长,实现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在评价企业绿色竞争力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准则。

3 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本文结合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问题中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采用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PCA-LINMAP耦合模型(PC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主成分分析; LINMAP:Linear Programming Techniques for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Preference多维偏好分析的线性规划法)。主成分分析法只能科学的求得综合指标的权重,而不能给出单个指标的权重,决策人仍然不能知道影响绿色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而PCA-LINMAP模型可以求得各影响因素对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影响程度。

3.1 主成分分析模型[5]

(1)采集p维随机向量X=(x1,x2,…,xp)T的n个样本xi=(xi1,xi2,…,xip)T,构造样本阵X=(xij)n×p,并对样本阵的原始数据进行转换,并标准化,得标准化阵:

undefined

(2)计算上述矩阵的样本相关系数矩阵

undefined

(3)样本相关系数阵R的特征方程,得p个特征值λ1≥λ2≥…≥λp≥0

(4)得出主成分Yi=uiTX(i=1,2,…,p),或Y=UX

3.2 LINMAP耦合模型

按主成分分析结果从大到小将n个样品排序,确定每两个样品优劣的有序对集Q。决策阵[zij]n×p,表示在p维指标空间中有n个样品点。设决策人最偏好的样品用指标空间中的理想点(z*1,z*2,…,z*p)T,表示,则空间中任一样品点(zi1,zi2,…,zip)T到理想点的加权欧几里德距离平方Si为:

undefined

式中ωj(j=1,2,…p)是第j个指标的权重平方。可按Si值由小到大依次排列。ωj和z*j均为未知数,求解ωj是本法的目的。

LINMAP模型可表示为如下的规划问题:

undefined

其中,λkl=max{0,(Sk-Sl)}

{0,(Sk-Sl)}表示有序对(k,l)的不一致程度。h表示为避免出现平凡解(ωj=0,j=1,2,…,p)引入的正数。

3.3 PCA-LINMAP耦合模型算法流程(图2)。

4 实例分析

假设某地有以下7个企业,对各企业的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按照上述影响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因素确定的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三个维度确定的13项具体指标以及对应的具体数据见下表1:

对表1中的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应的处理结果见表2。按照主成分分析法的要求,取累计贡献率达85%以上的主成分,即取前4个主成分。建立评价模型,将7个企业的评价结果排名,形成有序数对,输入LINMAP子模型中,得到各评价指标在评价模型中所占比重,结果见表3。

注:上表中数据已经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对其中的逆指标环境指标和成本指标已经进行了同向化处理。

从表3中不难看出,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度指标整体所占比重比较大,其中环保对发展生产影响差异性相对较大。竞争力的优势地位同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度中的产品的可完全利用率差异性较大。另外,在市场销售占有率方面各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从大体上讲,提高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度是改进这7家企业绿色竞争力的主要方向。就当前状况来看,提高产品的可完全利用率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是提高绿色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5 结语

本文针对绿色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对绿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进行简单剖析,结合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概念,提出了利用PCA-LINMAP模型对企业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不但可以对各企业进行评价,而且可以简便的求得各评价指标在评价过程中所占权重,这样可以明确当前绿色竞争力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针对哪些方面改进以提高企业的绿色竞争力。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也更接近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评估实际,因而在研究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发展方向方面也更具有实用价值。

摘要:针对我国企业的绿色化现状,对绿色竞争力的评价指标进行剖析,并结合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概念,提出利用PCA-LINMAP模型对企业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方法。该方法不但可以对不同企业的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而且可以求得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以明确提高企业的绿色化水平和改进方向。最后利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绿色竞争力,环境保护,PCA-LINMAP模型

参考文献

[1]董小林.环境经济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李梦觉.打造中国企业的绿色竞争力[J].环境保护,2008(8):47-49.

[3]陈红喜,王建明,印丹榕.江苏省上市公司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9(2):59-64.

[4]沈晓悦,张辉建.环境管理与企业竞争力:问题与对策[J].环境保护,2004(8):41-45.

企业竞争力评价 篇11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层次结构模型;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企业通过培育自身资源和能力,获取外部可寻址资源,并综合加以利用,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性能力。竞争力是不可触知、难以度量的,尽管如此,近年来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却越来越引起经济界和管理界的广泛兴趣和重视,因为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研究领域。文章首先对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根据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实际需要建立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对企业的竞争力做出定量的评价。

1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1.1層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譬如文中的企业竞争力评价问题,通过对系统的多个因素的分析,划分出各因素自检的有序层次,通过对每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较为客观的判断后进行定性指标模糊量化,算出层次单排序(权重)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在企业竞争力评价过程中定性和定量结合,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是针对多层次多目标规划决策问题的有效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对企业竞争力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决策可按以下5步骤展开:

(1)对系统中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2)对同一层次中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两两比较,构造比较判断矩阵A=(aij)n×n;

(3)由判断矩阵算出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W={ω1,ω2,…,ωN};

(4)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排序;

(5)用随机一致性比值来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

1.2 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就是使用模糊变换原则和最大隶属度原则来综合考虑被评事物及其属性的相关因素,进而对事物进行等级或类别评判的方法。如何正确规定模糊评判的论域并构造合理的模糊评判矩阵是算法关键,该算法应用于系统中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简单易行,设因素集U={u1,u2,…,um}为综合评判的m个影响因素,评价集V={v1,v2,…,vn}为最终评语所组成的集合,这里有两类模糊集:一类是表示因素集U中各因素重要程度的量W={ω1,ω2,…,ωn};另一类是U×V上的模糊关系,表现为m×n模糊矩阵R。这两类模糊集都是人们评价观念或者偏好结构的反应,再对这两类模糊集加以模糊计算,便可以得到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B={b1,b2,…,bn}。因此,模糊综合评价是指寻找模糊权重向量W={ω1,ω2,…,ωn},以及一个从U到V的模糊变换f,即对每一个因素ui单独做出一个判断f(ui)=(ri1,ri2,…,rin),i=1,2,…m,据此构造模糊矩阵R=[rij],其中rij表示ui具有vj的程度,进而求出模糊评价集B={b1,b2,…,bn},bj表示被评价对象具有评语vj的程度,即vj对B的隶属度。

由此可见,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涉及三个要素:因素集U、评价集V、模糊变换f.该方法基本步骤如下:

(1)确定企业竞争力的评价集:

V={v1,v2,…,vn};

(2)确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集:

U={u1,u2,…,um};

(3)确定评判矩阵

R=[vij],i∈[1,n],i∈[1,n];

(4)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集: W={ω1,ω2,…,ωN};

(5)选择适当的合成算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模型为,其中表示某种算子, 由于算子取法的不同可以将模糊综合评价为不同类型,该系统所用算子为:加权平均型,即。

(6)由评价结果进行决策,在该系统中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对象的评价等级。

2 企业竞争力评价算法模型及实现

2.1 系统层次分析法的实现

(1)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层次模型。以电信企业为例,将企业竞争力可以归结为以下5个大的方面: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品牌价值、服务水平、其它指标;这5个方面又包含更加具体的评价内容,依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

(2)建立比较判断矩阵并计算相对权重。在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中,最高层为企业竞争力U,设对应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为A;中间层共有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品牌价值、服务水平、其它指标5个一级因子U1,U2,U3,U4,U5,,分别对应A1,A2,A3,A4,A5五个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先构造U1比较矩阵A1,其余矩阵依照A1的构造方法可得,最终得到的判断矩阵和权值将作为原始权重用于系统,判断矩阵表示为A=(aij)n×n,aij>0,aji=1/aij.由表1可知,显性竞争力U1下分u11,u12,u13三个二级因子,通过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得到的数据,确定各因子之间的重要程度。接下来应用根法计算各因子的相对权重分W,其因素为:,i=1,2,…,n.根据表2的比较矩阵取值可得ω1=0.29,ω2=0.56,ω3=0.15,因此, A1的权重向量为W(A1)=(0.29,0.56,0.15)T.依照以上方法构造判断矩阵A2,A3,A4,A5,A,求出其权重向量分别为,W(A2)=(0.08,0.58,0.34)T,

W(A3)=(0.14,0.86)T,

W(A4)=(0.67,0.33)T,

W(A5)=(0.33,0.67)T,

W(A)=(0.6,0.16,0.04,0.1,0.1)T.

2.2 模糊综合评价的实现。

由1.2节介绍的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原理给出该系统采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因素集U集权重向量W已在通过上节层次分析法得出;

(2)评价集为V{优:75-100;良:60-75;中:50-60;差:50分以下};

(3)计算隶属度来确定最低层次判断矩阵R1,R2,R3,R4,R5;

(4)确定最低层次综合评价.对判断矩阵Ri和W(Ai)进行合成运算,可以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如:B1=A1□R1=(b11,b12,b13);

(5)确定评价结果.系统采用最大隶属度原则来最终确定评价结果,若当前最低层次模糊评价是本次评价的最高层次评价,那么b1j中最大值所对应的vj就是层次模糊评价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2]杨和雄.模糊数学和它的应用[M].天津科技出版社,1993。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篇12

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可以采取“由表及里”的因素分析方式, 即从最表面、最容易感知的属性入手, 逐步深入到更为内在的属性和因素。最表面、最容易感知的属性和因素可以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 这类指标可以选择能够直接反映企业市场地位的数值。例如, 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及其增长率、企业的盈利率、企业规模等, 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当前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但是, 这类指标并不能说明企业竞争力的原因, 所以, 它们实际上并没有揭示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要揭示和评价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就必须进一步评价影响竞争力显示性的决定性属性和因素, 但有些决定和影响竞争力的因素是难以计量的。因素分析法的基本要求是尽可能地将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各种内在因素分解和解释出来。

二、内涵解释法

内涵解释法的特点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重点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决定因素, 对于一些难以直接量化的因素可以采取专家意见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判断。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 (1) 确定决定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并分析其因果关系; (2) 通过统计分析、专家意见、问卷调查等方式, 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实际情况; (3) 深入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剖析, 发现企业核心理念及其渗透性, 以判断企业竞争力的强弱。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深入到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分析, 具有深刻性;缺点是难以全面计量化, 可能含有较大程度的主观性。

三、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本世纪70年代初, 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 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 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 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该方法目前在能源规划、交通系统设计、房地产管理等经济领域的多规则决策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AHP存在递阶层次结构 (评价指标体系) 不合理不完善、权重确定主观粗糙等缺陷, 并且忽视了硬性标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四、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简称FCE) 是由美国控制论专家L.A.Zadeh于1965年创立, 用隶属函数来描述差异的中间过度。其理论依据是: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具有模糊性, 评价竞争力的等级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一些因素具有模糊性而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分数来评价, 因此, 需要采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模糊评价法有单因素的模糊评价和多层次的模糊评价两种方法。由于企业竞争力受多因素的影响, 宜采用多层次的模糊评价方法来评价企业的竞争力。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 能够揭示问题的本质。其不足之处是只考虑主要因素, 忽略了次要因素, 评判不够全面, 并且对准则层中的每个因素等级判断时, 难以建立一个客观的度量标准, 权重确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解决评价指标间的信息重复难题。

五、数据包络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简称DEA) 是由著名数学家A.Charnes 和W.W.Cooper等人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系统分析方法。企业竞争力DEA评价的实质就是评价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 企业的竞争能力强, 意味着可以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资源消耗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企业竞争力的DEA评价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评价竞争力状况是否最佳, 并对非最佳状况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二是对竞争力状况进行分类排序。在完成确定决策单元、选择输入输出指标后, 就可以建立相应的DEA评价模型, 进行计算分析。当对DEA评价和分析结论不满意时, 在不脱离评价目的的前提下调整输入输出指标, 重新求解, 得到不同目的的竞争力评价分析结果。

六、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 (Factor Analysis) 是由心理学家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 最初用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和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通过研究多个指标相关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 找出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公因子, 将每个指标变量表示成公因子的线性组合, 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其目的是寻求变量基本结构, 简化观测系统, 减少变量维数, 用少数的变量来解释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因子分析模型建立后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应用因子分析模型进行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 因素分析法在评价企业竞争力时难以计量有些决定和影响竞争力的因素;内涵解释法对一些难以计量的因素采取专家意见或问卷调查, 含有较大程度的主观性;层次分析法与数据包络法等方法虽然在处理带有主观性判断的多方案评价问题中很有效, 但由于其特点是对每一评价方案采用的都是相同的权重分配, 即设法确定出各指标的优先权重, 然后利用各指标值的权重和作为各方案优先序的排列依据, 因此这类方法在实施评价过程中存在着权重较难确定、权重带有主观性及评价结果非公正性等缺陷。而利用因子分析技术, 可以从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多个指标之中提炼出更少的公共因子, 而且这些因子都具有明确的经济含义, 可以帮助企业在有限资源状况下聚焦于主要指标, 以更小的成本获得更大的利益, 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所以说, 因子分析技术使得评价结果具有很强的客观合理性与经济实用性, 是分析与评价企业竞争力方法中较为适宜的选择。

摘要:竞争力评价方法是竞争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常用的综合评价企业竞争力的方法有:因素分析法、内含解析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本文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客观评价, 为确保评估模型的客观性和评价结论的准确性进行竞争力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竞争力,评价方法,比较,选择

参考文献

[1].尹子民.工业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2

[2].胡永宏, 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3].于武, 张晓文, 韩培.聚焦企业的力量——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J].企业管理, 2002, 12:78~80

[4].金碚.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5].陈佳贵, 吴俊.中国地区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 2004, 8

[6].杨桂菊, 王志坚.工业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方法研究[J].商业研究, 2002, 1:37~39

上一篇:六个城市下一篇:腰椎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