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洁教育

2024-11-01

高校廉洁教育(共12篇)

高校廉洁教育 篇1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 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 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党政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自律意识, 关系到他们是否能传承优良传统, 继往开来,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中开展廉洁教育是面向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它对于培养品格健全的大学生,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廉洁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

廉洁问题不仅是思想道德问题, 也是政治问题。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切实抓好大学生廉洁教育, 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廉洁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大学生群体相对年轻, 其是非判断能力和抵制诱惑的能力较弱, 在权力、金钱以及其他各种物质利益面前, 他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欲望, 导致内心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但是, 通过高校的廉洁自律教育, 大学生们能够逐渐形成廉洁自律的良好品德和习惯, 确立健全的人格。

3.廉洁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也是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巩固思想道德防线的重要阶段。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他们对人生价值所持的态度, 有针对性地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正反两个方面典型事例对大学生以及大学生党员进行廉洁教育, 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其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觉抵制不廉洁行为。

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内容包括廉洁知识、理想信念、党纪政纪、法制意识、思想道德等。高等院校应在充分发挥已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 积极探索新的教育形式, 努力加强学生廉洁知识的普及教育。

1.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优势, 增强廉洁教育实效性

廉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内容, 但在当前这种特定的历史时期, 大学生廉洁教育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需要探索的东西还很多。它既需要强有力的组织管理, 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当前, 高校可以从廉洁教育进课堂、保证开展廉洁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两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组织管理。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当然要遵循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规律, 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使廉洁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以增强廉洁教育的实效性。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原则, 让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多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方法, 既有课堂上的理论讲授, 也有结合实际案例的专题分析和讨论;既有专家学者的辅导讲座, 也有学生深入思考的交流与碰撞;既有传统的讲义, 也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及网络互动。这样就会使廉洁教育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廉洁意识, 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

2. 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 提高廉洁教育针对性

加强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 高校在发挥廉洁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同时, 还可以加强与社区、社会的沟通联系, 增加家庭和社会参与廉洁教育的机会。高校可以抓住大学生见习和实习环节, 有针对性地进行廉洁教育, 从而使廉洁教育具体化。学校还可以联系当地法院设立“大学生法制教育基地”, 经常组织大学生到法院旁听各类贪污受贿犯罪案件的审判, 用现实案例教育、告诫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要踏实做事、清白做人, 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 学校还可以与街道福利院携手结对, 成立爱心教育基地, 定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义务服务, 邀请老教师、老干部讲讲身边人的廉洁故事, 让大学生感受老一辈的廉洁精神。此外, 学校还可以组织对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的职业表现进行跟踪调查, 对毕业离校学生“廉洁从业”正反两方面情况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理解廉洁与事业成功和失败的关系, 提高廉洁教育的针对性。

3. 营造廉洁校园文化氛围, 发挥环境对人的影响力

开展廉洁教育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院校理应把廉洁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并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成才规律, 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反腐倡廉教育活动, 把廉洁教育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 通过“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 传播廉洁知识, 弘扬廉洁精神, 营造良好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一是注意整合校内资源, 营造校园廉洁氛围。积极组织大学生读“廉洁书”、唱“廉洁歌”、听“廉洁课”、观“警示片”, 以举办廉洁教育书法展、漫画展、图片展等多种形式, 不断开辟廉洁新专栏。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络、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载体, 大力宣传廉洁知识,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建设开通廉洁教育专题网页或网站,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网上廉洁教育活动, 并积极展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丰硕成果, 营造廉洁教育的浓厚校园氛围。二是充分利用学生入学、考试、毕业等关键时机, 及时形成廉洁教育的浓厚氛围。新生入学后, 通过入学教育、召开班委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公民道德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纪律教育、法制安全教育;集中考试阶段, 结合加强考风考纪教育, 倡导诚信精神, 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 教育学生自觉遵规守纪;学生毕业离校前, 向毕业生发出“廉洁自律, 爱岗敬业”的倡议, 邀请政府职能部门领导、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廉洁教育专题讲座, 结合职业生涯指导开展廉洁教育。

摘要:新形势下, 承担着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院校应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 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时效性, 把廉洁文化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廉洁,教育

高校廉洁教育 篇2

摘要高校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献身教育的历史使命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和能够创新,创造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按照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着眼提高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质量的观念。

关键词高校教师 素质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A Restricted View on Innovative Quality and University Innovation Education

LI Da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Law and Business School,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College teachers should have th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world outlook, values and history mission of dedication education, have the courage to innovate, dares to innovate and able to innovation, create new theories, new method, the new method.Higher school education innovation should follow the students-oriented, focus on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updat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quality。

Key wordscollege teachers;quality;education innovation

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有力地推动着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建设者的历史重任。在“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历史新时期,需要有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求高等学校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改革。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的创新素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担负着推进信息化建设,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新型人才的关键,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师资的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出发,对高等学校创新型教师具备素质提出以下要求:

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献身教育的历史使命感。教育事业是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事业,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培养具有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但要有创新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能力。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忠诚祖国教育事业观念,是高校教师兢业工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自觉培养创新精神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

其次,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和能够创新。高等学校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要求。高校教师只有具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在自己所从事教学活动中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才能求新、求异、求好,才能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时,高校教师要养成多种思维方法,不使自己的思维定势在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思维的单一模式。如果教师思维模式僵化、单一,缺乏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探索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再次,要创造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高校教师开展教育创造性活动包括开拓新知、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教育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并具有多学科知识融合特点,教育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高等学校教师应在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宽泛的文化知识基础上,结合国家建设发展和教学实践,创造新的理论。在掌握基本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教学情景的应变与调控能力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有效开展教育创造性活动。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原则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提高我国创新能力为目的,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教育体系,是高等学校教育转型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要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强调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既要学到知识,又学会探索。因此,高等学校在实施和开展创新教育中要准确把握其要意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提倡和激励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改变习惯于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现存的各种问题的维持性学习模式为创新性学习模式,使学生以主人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二是 “在创新中求统一”。高等学校的教育对象都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应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专业,把教和学的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统一起来。重点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科学认识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三是师生平等。高等学校教师要树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善于在这种氛围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地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并有效促进其创新思维才能的发展。四是在开放的环境中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制定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构建自主、开放、探讨的学习方式,交给他们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给予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不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五是鼓励质疑。高等学校教师应具备与学生探讨和争论问题的勇气,鼓励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思维。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创新的基础。“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实现路径

首先,要按照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着眼提高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质量的观念。只有结合社会需求,科学确定新的教育质量观念,才会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才会真正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就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大失误。

其次,注重拓宽知识面和培养创新能力。一是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拓宽知识面之间,注重拓宽知识面。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求建设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而且应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高等学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大拓宽学生知识层面的力度,使其形成灵活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整合的能力,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之间,注重培养创新能力。高等学校应改变人才培养的导向,变革传统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既从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教育质量,也要特别注意从能力和素质的角度衡量教育质量。破除读死书、死读书的教育倾向;培养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提问,能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人才,使教育培训不再是机械训练和应付考试的枯燥过程。

第三,营造平等、民主的良好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式,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现成的理论,更要引导其懂得这些结论是如何获得的。要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努力去发现新的理论;在了解现成结论的同时,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突破现成的结论。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方法,营造民主平等的良好教学氛围,开设内容广泛的讲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善于与学生展开争论,为学生创造良好地学习研究条件。允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自由选择课程,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批判态度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被充分开发出来,高等学校才能培养出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高校廉洁教育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教育;认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140-02

据《济南日报》报道,从2010年开始,济南将在大中小学试点开设廉洁教育课程,推动廉洁教育进校园。这一举措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一部分人认为,廉洁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成人、官员,对于在校学生提出廉洁要求意义不大。同时,也担心学校在进行廉洁教育的同时涉及一些腐败的案例,容易使学生过早对社会产生不乐观的认识。其实,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判断是非能力较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易受腐朽现象的侵蚀,不良意识一旦形成,很难纠正。古代思想家墨子说:“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因此,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思想将决定人生的走向。一个人小时候的品德和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尤其是大学时期形成的思想意识将对其行为模式影响至深,以致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所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大学生中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要求。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以学术诚信引导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健康发展

《论语·子路》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中“正”代表诚信与廉洁,可见自古以来,只有诚信和廉洁才能治国立业。在大学校园,学术诚信和廉洁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学术诚信是学生廉洁立业和从学的根本。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政治要求,学术诚信和廉洁对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求学者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和规范,两者的联系不言自明。

目前,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普遍存在问题。小到学期论文,大到毕业论文的写作,都存在一定的抄袭问题。更有甚者,在学期论文的检查中,时会发现几篇完全相同的论文,还有一些只是前后顺序的不同或者截取其中的一些章节。廉洁教育不是一项孤立性的工作,学术诚信是廉洁教育的基础,只有将学术诚信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有机结合,把学术诚信教育作为校园廉洁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贯穿廉洁文化的思想,形成科学严谨、诚信求实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廉洁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发挥学术诚信对廉洁教育的引导作用,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在制度上,建立学术诚信和廉洁教育方面的校纪校规;二是正面引导,开设学术诚信与廉洁教育的选修课或必修课;三是榜样示范。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教师首先应该遵循学术诚信;四是环境养成,加强诚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廉洁意识的养成。

二、多渠道渗透、分类型指导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正确选择

高校在进行廉洁教育时应注意多渠道的融合。可以将廉洁教育融入第一课堂、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一是抓好廉洁教育进教学。组织专家学者编写相关教材,将廉洁文化建设与“思政课”相结合,可在“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全校性选修课中安排廉洁教育专题,切实推动廉洁教育;二是开展特色廉洁教育活动。举办系列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经典朗诵和图片展,促进学生廉洁意识的形成;三是组织廉洁教育社会实践。首先可成立一些廉洁教育的社团,如研究会、宣讲团等,依托廉洁教育社团开展实践活动。四是拓展廉洁文化宣教途径。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学校青年廉洁教育网站,以校园微博为平台,开展青年廉洁自律活动,营造廉洁教育良好氛围。

高校在进行廉洁教育时应做到分类型指导。学生的年龄、层次在一定时期都存在一定区别,学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明确教育重点和主题。对本科生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加强社会公德、法制和诚信教育;对研究生应注重学术道德教育;对新生应主要进行校纪校规基础性教育;对毕业生应强化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教育。在促进所有学生不断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培养拒腐防变良好素质的基础上,尤其注重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教育,开办学生干部廉洁教育培养学校,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

三、兼收并蓄,廉洁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础

高校建设廉洁文化应着力于兼收并蓄。首先,应坚持古为今用,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中的廉洁文化成果。人之初,性本善,学生的思想具有可塑性,这是孟母三迁给我们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重义轻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曰:“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义与利是辩证统一的,其启示在于:要重大义,轻私利,不取不义之财,用仁义之心去爱民,去为人民谋利。我国古代从政为官崇尚廉洁清正为民,如彪炳史册的羊续“悬鱼”拒贿、子罕“以德为宝”、包拯铁面无私、海瑞刚直不阿,他们因不受物质利益诱惑、立场坚定而受到万众拥戴。如于谦“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间阎话短长”,“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都可以成为勉励学生的至高格言;其次,应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有益做法。纵观世界上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其措施建设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科支撑、依托项目运行、加强价位渗透与社会衔接之上。比如英国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增加人文学科的比重来实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使用了《生命线》系列教科书,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养成诚信、守法的廉洁品质。再如韩国依托腐败防止委员会定期开展腐败防止政策的宣传,通过开展“廉洁之岛”国民运动确立社会的廉洁意识。这些有益的尝试,都可以为我国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提供蓝本,结合我国的实际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廉洁教育体制。

四、以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坚实后盾

要建立健全廉洁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必须以制度和规范作保障,特别是建立起与廉洁文化相适应的社会政治规范和法律规范,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让廉洁文化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当前,由于我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存在一些不足,社会腐败在高校也有一定的市场,大学生群体中也具有一些消极腐败的心理,如存在班干部贿选、奖学金评比不公平、学术不诚信等很多不健康的行为。因此,要进行大学生廉洁教育,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建设。关于规章制度的建设,首先应依托现有的校规校纪,将其中有关廉洁教育的部分加以重点宣传,使现有的规章制度能够深入人心,进而提升学生的廉洁意识;其次,应根据各高校及学生的实际,编写相关的廉洁规章制度,比如可针对学生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班干部贿选、奖学金评比不公平、学术不诚信等,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廉洁教育的目的;三是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常态化,做到所有人在规章制度面前的真正平等,没有特权可言,更没有例外之说。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将大学生廉洁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邓纯余.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其借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1).

[2]徐鹏彬.大学生学术诚信引导与廉洁文化教育[J].学理论,2011,(10).

[3]彭蓉.廉洁教育进学校的必要性[N].湖北日报,2010-10-14.

[4]徐荃.试析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中的协调机制[J].唯实,2007,(21).

[5]夏云强.构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管理机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1).

高校廉洁教育 篇4

柏林洪堡大学创立于1810年, 有“现代大学之母”的美誉。它是德国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学, 也是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大学。其创校元勋威廉·冯·洪堡 (1767-1835) 的办学理念可归纳为三点: (1) 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2)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3) 培养“完人”的全面人文教育。鉴于教、学、研三者相结合已在当今中国高校得到高度重视, 以上三点中 (1) 和 (3) 对于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倡议开设的“博雅清谈”活动2008年10月30日正式实施, 他主张“不计功利地畅谈学问、探索真理”。受“博雅清谈”的启发, 感于尼采在“德国人缺少什么”一文里的思考———德国“到处盛行着一种无礼的匆忙”, 德国文化衰落的由来是“缺少教育家”。本文从柏林洪堡大学办学理念中得到启示, 以中国当代社会高校教育改革思潮中的英语学习思潮、政治学习思潮及国学思潮为切入点, 试图评议探讨“中国高校教育缺少什么”的问题。

二、问题

(一) 英语教育之得失

要谈人文精神的追寻, 不能不先提英语教育之得失。英语教学是我国大学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受重视程度可聊举四例证明: (1) 中国硕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1977年恢复, 自1980年起外国语开始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英语作为非“小语种”, 每年牵动着数万至数十万考生的心。 (2)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二十多年来严密组织, 如期举行, 考试成绩与证书被作为大学生毕业与求职时表明英语水平的有效凭证。 (3) 到2007年, 中国有近3亿人的庞大英语消费群体, 英语培训机构总数量超过5万家, 英语培训市场年产值已达到近200亿元人民币。 (4) 北京大学在新世纪里曾大力主张教师应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拟在职务晋升标准中规定“除少数特殊学科外, 新聘教授应能用一门外文教学授课”。重视之下, 学生英语水平的日益提高、普遍见长自不必说。

但是, 缺失了什么?中国高校晨读中“朗朗书声多诵英语”之怪现状, 是否真应了鲁迅早年的激愤之辞“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 多看外国书” (《青年必读书》) ?在市场经济中, 商品化的主旋律使很多东西物化, 使人异化。在全球化思潮“高歌猛进”时, 被利益驱动的高校中英语已成为美元的替身、超级大国文化的符号。“旁采泰西”已被“出国”和“西化”取代。在与国际接轨、国际化的呼声中, 中国文学与“本土情怀”被轻视, 甚至被忽略。警醒者一语中的:“今天谈论大学改革者, 缺的不是‘国际视野’, 而是对‘传统中国’以及‘现代中国’的理解和尊重。”今日的中国大学, 能生产出英语完全合格的学士和硕士甚至博士, 但亟须作为“教化之重镇” (梅贻琦) 而融入并影响当代中国人的文化理想和精神生活的能力。

(二) 政治教育之利弊

在从小学到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中, 我们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以及中宣部理论局近年连续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等等, 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的高水平理论读物。其独到之处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对中国发展中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大现实问题, 或广大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用深入浅出的语言, 作出了深刻阐释和有说服力的回答, 起到了指南针式的引领作用。

社会是在发展变化的, 用普遍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我们的政治教育, 尤其是高校的政治教育, 优点突出的同时, 其弊彰显。

1. 政治学习成为升学升官的门径。

政治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应对每年一月份的考试, 各种考研政治班整个秋冬季节都很红火,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概论、邓小平理论等是永恒的主题。很多考生不是为学习而学习政治, 硬着头皮背题, 腻烦与逆反心理很重。部分高校学生甚至只在写党课作业时抄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 不求甚解, 仅要形式 (作业) , 只重结果 (入党) 。尼采戏仿教育中“出自一次博士考试”的几道问答题似乎讽喻了这种使人丧失创造力的教育:“———‘一切高等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把人变成机器。———‘用什么方法?’———他必须学会厌倦自己。”

2. 哲学学习没有融入生活, 深入人心, 未达“提高心灵的境界”。

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是全民性的, 但是, 这种全民学习从一开始, 就被抽象地架空:一个学生入小学到考博士的近二十年的成长中所看到的永远不变的第一条政治要求是“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热爱中国共产党”。然而可悲的是, 政府投钱最多的某些著名高校的众多学生毕业后最大的理想是———“移民”。如果比较一下中美小学生守则, 我们能看到美国小学生守则没有一条是笼统的, 我们能发现化抽象为具体的直观性和可行性。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认为, 哲学的功能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 超越现实世界, 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烂熟于胸, 可是, 理论知识的积累并不等于心灵的提高。我们需要一种深入心灵的哲学教育。

(三) 管理模式之利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现在中国任何一所公立大学, 党委常委会都是学校的最高行政管理委员会, 其中党委书记位列校长之上。其利在于, 党委常委会是绝对管理层, 能很好地执行传达中央精神, 对学校进行最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

其弊在于, 学校并无真正学术自由, 没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学术机构关注并致力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教育的长远利益。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是一种高瞻远瞩, 必须有既受国家保护又不受国家过度控制的自由机构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 依法自主办学, 实行民主管理。”然而目前, 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基本上是由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任命, 没有真正体现教授治校的原则, 很难实现教育发展的独立自由和高瞻远瞩。

三、方向

(一) 全面人文教育

从“问题”部分的“英语教育之失”与“政治教育之弊”, 我们很容易从柏林洪堡大学的办学理念中找到中国教育改革前行的方向:哲学与文学 (尤指国学之中国文学部分) 并重的全面人文教育。

1. 哲学之基。

洪堡将哲学看做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基石之一。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我们需要以实践为基础, 批判地吸收中国高校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在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注意化空洞为具体, 变理论为实践。在哲学教育主渠道———政治课堂上, 引介多种哲学思想代替一种主义, 用中外哲学经典熏陶学生, 真正“提高心灵的境界”, 培养振兴中华文明的“完人”。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点是指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人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发展”。如果大家的思想被束缚在一个主义上, 何谈发展的“全面”与“充分”?江泽民曾经说过:“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要让“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全面学习是指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哲学精华, 提高心灵的境界, 走向“完人”发展。

2. 文学/文化之石。

当今中国大学生的全面人文教育还应该有文学, 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中因为英语冲击等因素而被忽视的国学中的中国文学作为基石。

“国际视野”吞噬“本土情怀”, 以至于“国学根底”几无。国学学人的忧虑是:“今人之不读中国书, 将如何接地气、续血脉, 重建中国文化?”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是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可见,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推进文化建设与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国学名家袁行霈先生说:“如果没有文化自主的意识, 如果没有文化创新的精神, 我们就很难在这个竞争剧烈的世界中立足和生存。科技要自主创新, 文化也要自主创新。一味地照搬古人和照搬外国, 都是不足取的。”因此, 在传承中我们要把国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使其充分实现其价值, 保持其生命力。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第三次国学思潮逐渐出现了市场化趋势。事实上, 文学给人的精神力量与心灵影响是不可用商品社会的金钱来计算的。推广开去, 整个国学也如此。正如袁行霈先生的自问自答:“国学究竟有什么用?……其精华部分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 能促使人把自己掌握技术用到造福于人类的正道上来, 这是也是国学无用之大用, 也是人文无用之大用”。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深谙中国文学及包括经、史、子、集的整个国学之妙, 心灵中有诗意, 记忆中有历史, 思考中有哲理, 能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定更丰富。

(二) 教授治校, 学术自由

这一点虽然在现阶段只算愿景, 但却是高校发展的未来方向。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在高校教育改革上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求注意教育的长久可持续发展。这与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观点契合。

在教授治校, 学术自由的国外经验与中国愿景中, 大学之长是校长, 他是平等的教授群体的一份子, 各项事务皆由教授会决定。这样, 一是可以避免管理者位高于教学者, 校园成为官本位官僚机构。二是在国家的保护支持与零干涉下, 高校作为纯学术机构能更注重教育的长远利益, 尽大程度地发挥知识分子的智慧为国家和社会生产、创造最高价值的财富。

比较而言, 我国现阶段的教改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教与学的选择空间。未来, 大学的目标和利益也就是国家的目标和利益, 大学只需要按照科学活动本身的需要, 根据为科学而科学的原则进行其活动。教授委员会管理、指导下的高校师生服膺科学的内在要求, 独立自由且甘于寂寞地进行学术探索。政府在利于高校自由学术的前提下, 为学校服务, 只给学校当“后勤部长”, 无权干涉学校其他事物。

通过对中国高校教育改革思潮中英语学习和政治学习思潮、国学思潮、管理体制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观点进行评析, 我们可知, 教育改革三十余年中国高校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但是问题和缺失仍在。全面人文教育和学术真正自由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

摘要:“现代大学之母”柏林洪堡大学的办学理念能给我们很多启示。本文以中国当代社会高校教育改革思潮中的英语学习思潮、政治学习思潮及国学思潮为切入点, 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观点进行评析, 试图探讨“中国高校教育缺少什么”的问题。

建廉洁高校队伍 篇5

为切实加强我园教育行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廉洁高效、教书育人的优良作风,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教育,按照乡中心校活动方案要求,现结合我园教育实际,决定在全园深入开展“建廉洁高效队伍,创为民务实机关”主题实践活动。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纪委、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乡教育部门工作思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教育教学质量、一手抓党风行风建设,在全园形成“讲廉洁、重务实、提形象、抓质量”的良好氛围,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目标要求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建人民满意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为目标,深入开展“建廉洁高效队伍,创为民务实机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我园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敬业意识淡薄、作风记录散漫、廉洁自律欠缺等突出问题,使广大教师的责任心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我园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工作重点及措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一是思量上高度重视。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创设不断学习与能力提升的条件,坚持双周例会集中学习制度。着力提升教师落实上级要求、驾驭复杂局面、破解难题的能力。二是组织上狠抓落实。制定学习计划,坚持做到“五有”即:学习有计划、读书有笔记、集中研讨有记录、学习情况有通报、经验体会有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要撰写一篇联系思想、工作实际的学习体会或理论文章。三是建立教师学习档案。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成效”为目标,努力形成人人都学习、人人受教育的良好氛围。

树立务实高效形象。

以提升工作效能为重点,牢固树立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有想干事的愿望、能干事的本领和干成事的办法,要当实干家,不当评论员;要把工作落实做诶主要职责,坚持以事业为重、以实干立身,激发工作激情,做到思想作风上务实、效果上落实,戒浮、戒飘、戒虚、戒粗,求深、求实、求快、求好,工作中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干。倡导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定了就办、办了就好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节奏,全面提高办事效率。

3、?

倡导雷厉风行、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承担责任;倡导民主合作作风,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把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关心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倡导创新精神,杜绝脱、退、虚、浮现象;倡导调查研究,积累教育教学中鲜活的材料,总结经验,指导思想。

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实行过程督察,结果考核,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致化、科学化;弘扬先进,鞭策后进,提升干部的组织力、执行力。

进一步强化工作例会制度。

进一步实施常规管理检查公布制度和工作完成情况总结汇报制度。实施学校工作简报通告制度,实现工作周清月结,及时通报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4、实施干部示范工程。

一是做师德师风的楷模。要求所有教师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服从组织安排。自觉地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是做廉洁自律的先锋。要求所有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带头做到以事业为重、学校为重、幼儿为重,勤奋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计较个人得失,克己奉公,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同时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主动自我刨析、用于指出和纠正自身或他人在工作、生活、思想上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廉洁自律,不贪不占;办事公道,阳光操作。

三是做教育管理的行家:①以身作则,严明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努力做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制度化、人文化;②高标准完成各级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

四是做教学科研的排头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并带头搞好为教学的服务工作。

五是做群众满意的贴心人:①密切联系群众,主动关心教职工,虚心听取教职工意见,积极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②关爱幼儿,与幼儿平等相处,热爱、理解、宽容、欣赏幼儿。已发展的眼光看幼儿,不歧视差生。

六是带头树立勤俭节约形象。按照“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突出重点、注重细节”的基本要求,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坚持节约用电用水。带头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精细化管理。切实规范文印、才够等日常工作。

七是带头做树立团结协作形象。建立健全协调解决问题工作机制,努力杜绝教师之间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的现象。着力解决少数教师全局观念淡薄、协作意识不强的问题。要努力营造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亲和力‘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向心力;营造团结干事的民主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凝聚力;营造开拓进取的工作环境,增强构建和谐机关的创造力。通过人人讲团结,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5、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勤政廉政建设。

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执行党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廉洁自律等要求,正确对待自身利益,正确对待手中权力,正确对待工作生活,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保持思想上的清醒、经济上的清楚、生活上的清白,廉洁自律,率先垂范,树立教育新形象。大力开展廉洁教育活动进机关活动,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党规,强化廉政风险防范教育、警示教育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开展“廉洁勤政好学校”活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争创教书育人好典型。

以“中心校三丰建设活动”为总抓手,大力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师廉洁从教、爱岗敬业意识。

以师德为核心,树立教师新形象。

教书育人,重在师德。广大教职员工要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新形象,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大力弘扬正气,坚决抵制歪风邪气。要严格遵守幼儿园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树立“全新爱教、精心施教、科学执教、廉洁从教”的信念,努力做一个有崇高追求、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以质量为重心,加强业务学习。

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更是广大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和归宿。教师要始终坚持把质量提升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通过参加校本研修、教育科研、培训交流等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提升办学效益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全乡教育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14年5月)

宣传发动。结合乡中心校活动方案,结合我园实际,制定我园活动实施方案。召开教职工大会,进行发动宣传,引导广大教职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

组织学习。按照目标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学习制度,明确学习内容,确保学习效果。

第二阶段:查找问题(2013年5月至7月)

开展自查。学校组织自查,切实查找自身在思想上、方法上、行动上存在的问题。

批评反思。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和教职工专题会,以不会比、不遮掩、不夸大、不缩小的态度,本着“坦诚相待”的原则,按照“深入找问题、重点找原因”的要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自我刨析和反思,切实找准自身在作风、纪律、廉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写出自查材料,提出整改方向,认真加以整改。

建章立制。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修改完善学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2014年7月至9月)

制定整改方案。针对查找问题阶段找出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间、内容、措施,做到在“知不足”中“找差距”,在“找差错”中“求进步”。对查找的问题、整改的措施,要进行承诺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整改落实的情况,要进行民主评议,对群众评议满意度低的,要再次限期整改到位。

抓好征稿落实。对照整改目标开展整改。短时间内能够整改的问题,立即部署落实;一时整改不了的问题,要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间,逐步整改到位。

第四阶段:巩固提升(2014年9月至12月)

总结验收。将认真总结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并将总结材料上报乡中心校领导小组办公室。

健全机制。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细化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把活动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开展“建廉洁高效队伍,创为民务实机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党等廉政建设、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我园教师要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

和紧迫性,紧密联系实际,全面领会、全面把握、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县的一系列有关讲话、提示、规定精神。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力弘扬正气,坚决抵制歪风邪气,为促进我园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加强领导。成立“建廉洁高效队伍,创为民务实机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配合中心校领导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把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确保活动实效,严禁敷衍应付、走过场。

3、强化措施。建立考勤点名、请销假、学习培训、责任落实、活动档案、活动日志等各项活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活动抓细、抓实,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4、常抓不懈。该项活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对以解决的问题,要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对难度大的问题,要树立信心,创造条件加以解决。

XXX幼儿园

高校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篇6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素质教育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界不断进行着自我反思。其中,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目的性极强的应试教育偏离了教书育人本途。进入21世纪,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导致了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时代变迁,素质教育应势而生[1]。新时期,我国高校直面的时代命题就是培养具备高素质的人才:第一层面是指文化素质、技能素质;第二层面就是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政治素质是高校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摇篮,是担起历史使命、扛起社会责任的必然要素。所以,分析、探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对我国新时期人才的培养备具意义。

1 我国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内涵

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是教育界在对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反思中产生的。它是为了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打破传统“以教为教,为学而学”的局面,进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和高品质人才的培养。我国的“思政教育”是指,在对高校学生文化教育、技能传授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对高校学生的一种社会再造。它偏重于学生政治方向的把握、精神面貌的塑造、行为方式的优化,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思政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2 思政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2.1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先导和灵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局出发,要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强调高校思政教育关系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社会事业的繁荣[2]。因此,新时期高校教育必须以科学的思政教育为着力点,致力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洞察力和环境辨别力;提升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国家命运感,以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价值观。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才能连续而全面的推进,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离开思政教育的素质教育于社会无益,于学生无益。

2.2 思政教育为素质教育提供精神动力

思政教育能够作用于高校教师群和高校学生群,使其在思想观念、价值取舍方面产生变化。素质教育的达成,离不开高校教学主体和学生客体的共同努力。一个崇高的目标,较高修养的达成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克服学生在学习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客观障碍和精神阻力。因此,健康的思想,优秀的政治修养,可以培育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完成高校素质教育成果的提升。

3 素质教育对思政教育的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的作用是相互的。从一方面讲,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素质教育起到先导作用,为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进行和发展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进行、思政教育成果的达成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国素质教育的进行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素质教育丰富了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内容[3]。因为,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思政教育需要人文精神作其理论基石。在思政教育中,对学生合理人生观、健康价值观、科学世界观的培养,不可泛泛而论,而素质教育中的人文内容可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思政教育中的抽象内容。其次,素质教育强调的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也能为学生思政教育的接受和思政教育成果的达成创造客观条件。素质教育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我能动性,在客观上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思政教育中,接受素质教育的学生更能产生共鸣,增强觉悟,加强对思政教育先进、健康思想的学习。

4 结语

素质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根基,而思政教育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两者兼容并包、互为促进、彼此辅成、缺一不可。高校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思政教育为灵魂,两者齐头并进,培养一代代知识丰富、技能达标,又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艳芹.成才视野下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关系研究[J].德育与成才,2013(11):23.

[2]赵云霄.高校思政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共性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2(2):180.

高校廉洁教育 篇7

(一) 我国西部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概况

目前, 我国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 它虽然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强的特点, 但不论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深度和广度方面, 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更无法满足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 甚至有些方面还落后于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处于经验式、教条式的落后状态,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 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我国西部地区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大部分高校仍认为没必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认为那是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事, 学校至多是在学生毕业时进行就业指导就可以了。这些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毕业时的就业指导, 满足于顺应上级要求和追逐潮流, 只在口头上或文件里表示对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视, 实际却很少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等资源。其次, 学校教学管理机制的柔性不足, 导致学生在专业调整及课程选修上的自主性明显不足, 很难满足学生生涯发展的需要。再次, 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 教师不仅需要通过经常性的专业培训掌握职业指导师从业资格, 还要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由于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经费紧张等原因, 西部地区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要么是由刚刚毕业的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临时充任, 要么就是随便安排一个未考取职业指导师从业资格的教师客串。最后,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本身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长期以来, 我国西部地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实践操作而轻理论研究的倾向。由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对相当多的国外研究成果采取的是拿来主义, 没有创新和“本土化”, 在实际运用中无法适应西部的现实情况。而在对大学生实施的职业生涯教育中, 没有充分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念, 过于注重学生求职时可能遭遇的具体问题的剖析和指导, 把规划的着眼点放在大学毕业时的就业程序上, 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教育缺少前瞻性。

(二) 日本高校生涯规划教育概况

日本提倡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即在对一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把这种规划的制定列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校期间由学校辅导, 进入社会后由社会组织通过再培训加以促进。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推行的, 政府相关部门担负组织、指导、协调的责任, 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 推动学校与企业等社会组织共同配合实施。从2005年开始, 对于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企业的教育训练费用, 按一定比例从法人税额中扣除。

日本厚生劳动省与文部科学省于2004年4月就全国的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学校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联合调查, 结果发现“培养专业能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了。以前“T”字型人才受社会欢迎 (“T”字的“—”表示教养, “丨”表示专业能力) , 但如今需要的是“大”字型人才 (“大”字“丿”的下部表示专业, “丿”上部表示创造力;“”表示外语;“—”的左半部表示教养, 右半部表示沟通能力) , 至于IT能力, 已是普及的要求。现在日本的大学以培养“大”字型人才为目标。在研究生阶段, 近几年开设了专门职业学位课程, 以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为对象, 培养特定的高层次专门职业人才。其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与专业团体、行业协会进行沟通, 联合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 称为“桥梁课程体系”。

现在, 日本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和学生的人生出路相联系, 以“职业生涯准备”为线索体现出培养综合素质的递进性。学校有专门教师在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选择和决定过程中有苦恼和困惑时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辅导”, 为他们提供信息,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负责地选择和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

我国西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原因

社会历史原因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国家包分配, 安排工作是国家的事, 用不着大学生自己去操心, 以至于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很少关心大学生怎样选择职业, 未来如何发展。近年来, 随着高校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现, 大学生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问题引起高校及大学生的普遍重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点少、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教育观念更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在整个受教育阶段很少接触到与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 等到面临就业的时候, 难免会出现困惑。

学校整体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和科研是高校长期以来关注的两个重心, 职业生涯辅导没有被放在重要位置, 更没有人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是一个专业性要求较高的专门领域, 导致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在政策、资金、人员上投入不足, 在各种教育资源本身就不足的西部地区高校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当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重视, 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招生名额同就业率挂钩, 就业率低的专业将被限制或停止招生时,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才引起了西部地区高校的关注, 但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就业率, 做好就业政策咨询、派遣等较低层面的就业服务, 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关心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 以至于西部地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在数量上和素质上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西部地区高校的课程设置观念陈旧西部地区高校的专业和学科设置目前大多还停留在固守以往模式的基础上适当模仿东部地区高校, 而东部地区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目前正在摸索过程中, 这样, 时间上的延误在所难免。

建议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性质应定位为必修课程日本的学校均有依法设置的专门教师以及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辅导的必修课程, 以帮助学生解决在职业生涯选择和决定过程中的苦恼和困惑以及为学生提供相关职业信息。在我国当前的环境下, 大学时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关键时期, 西部地区高校应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之中, 并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定位为人文类或素质教育类的必修课程。职业生涯教育的形式应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要体现面向大学生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体现出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职业生涯规划应逐步实现全程化的课程指导日本以“职业生涯准备”为线索体现出培养综合素质的递进性, 学校有专门教师在学生对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决定过程中有苦恼和困惑时进行全程的“职业生涯辅导”, 为他们提供信息,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负责地选择和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西部地区高校也应当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 争取独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传授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知识与策略以及进行积极的辅导咨询等。考虑到任课教师不足, 可以先以选修课的形式介入, 引导学生自主选修, 再以必修课的形式巩固, 目的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使大学生明确适合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总体规划, 从而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 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为将来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应重点针对职业生涯设计安排必需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 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在低年级学生中可讲授职业与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大学生自我认知、正确处理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大学生就业取向分析等内容;对高年级的学生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指导, 侧重讲授职业道德、求职思想与心理准备、求职的基本程序、就业政策与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保护等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应体现实用性日本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和人才市场的联系紧密, 其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与专业团体、行业协会进行沟通, 联合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 效果显著。在我国西部地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学校也应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学校可结合本地区的形势, 优先建立职业咨询及推荐室,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及实践锻炼服务, 如职业测评、个人发展方案设计、就业咨询服务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网站, 开展网上指导, 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的需要, 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学校还可以采取个别指导、团体咨询、范例引导、同伴互助、实践体验以及模拟演练等方法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校应建立专业的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基地, 安排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相关岗位上锻炼, 与社会互动, 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从事社会兼职工作, 如暑期“三下乡”活动、校园创业活动、毕业实习等, 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机会。这样, 利用各种资源逐步形成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网络体系, 从而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队伍应逐步实现专业化、专职化在日本, 对指导教师的培养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 不光有本科层次的培养, 在研究生院还开设了专门的职业学位课程, 以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上其他有需要的人为对象, 培养特定的高层次专门职业人才。其课程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与专业团体、行业协会进行沟通, 联合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育, 称为“桥梁课程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建立在心理学及管理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需要由专门人员来从教, 不能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 它比就业指导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时效性。考虑到地区实际, 西部地区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队伍应当逐步专业化、专职化。首先, 各高校可从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班专职辅导员以及两课教师中挑选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研究、具备就业经验、愿意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骨干组成基本教师队伍, 对学生进行讲座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其次, 要逐步组织这些骨干教师考取国家承认的职业指导师资格并提供条件使他们与发达地区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保持接触, 从而提高教学和咨询水平。再次, 要不断吸收、培训相关人员, 直至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公共课教研室, 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任教师队伍形成梯队, 不仅要有一线专门任课教师, 还要有一支经过良好职业辅导训练的辅导员队伍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重点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集中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每年大量毕业生宁可有业不就, 也不考虑去广大基层地区, 更不愿意选择西部地区、边远地区或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就业。从毕业生流向来看, 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 而西部所能吸纳的高校毕业生不足20%。加上每年西部地区高校的毕业生有近一半以上选择了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大城市等地就业, 到西部基层就业的不到20%, 这就迫切要求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着重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环境, 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 对就业地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工资薪酬等及时做出合理调整, 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到基层去就业, 到西部地区去就业。

总之,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借助于课程设置的形式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始终, 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生涯目标, 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在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走向就业市场, 寻找到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谷峪.日本“职业生涯教育”观察——贯穿从幼儿至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J].职业技术, 2006, (17) :55.

[2]谷峪.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6, (10) :81-84.

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编写的体例研究 篇8

所谓“教本, 教学之本”。 (1) 说的是在教学中, 教材乃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手段。可见, 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的地位。高校廉洁教育教材是根据高校大学生德育要求和行为规范编写的廉洁教育教学材料, 其意义是多角度、多层面的。首先, 从宏观层面上讲, 廉洁教育教材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要面对教材, 在这个过程中, 教材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 教材一方面引领教师的教, 另一方面又启迪着学生的学。同时, 教材的整合性还将知识与能力相协调, 让学生在阅读看得见的文字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高校廉洁教材的功能还体现在它是高校进行廉洁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手段。

正因为高校廉洁教材在廉洁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加大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力度, 不仅是为了编写出一部科学的、高质量的教材, 更重要的是关乎廉洁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三本廉洁教育教材简介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分别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的由肖忠优编写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由陈万柏、张耀灿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的由钟俊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据有关数据表明, 目前这三种教材的使用数量相当。

1. 肖忠优《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

肖忠优先生主编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被列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 内容从宏观上阐述了有关“腐败”的基本理论, 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免疫力, 避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陷入困境。全书共分七章, 分别是:绪论;廉洁社会的公敌:腐败;中外各国反腐败概览;全球化视野下的反腐败;腐败离我们有多远;反腐倡廉:现在就行动;职业选择与腐败风险。 (2)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陈万柏、张耀灿先生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 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教材。编者在吸取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新经验的基础上, 深入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进程, 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在此基础上,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系列重要内容, 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则、方法和艺术、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阐释, 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考察。该书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 主要是从思想上来实现的。 (3)

3. 钟俊生《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

钟俊生先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突出廉洁文化核心内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树立廉洁观念, 践行廉洁行为, 立足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发展。内容包括:廉洁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与世界廉洁文化的发展、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与廉洁教育、廉洁文化与高等教育事业、廉洁文化与高校党的建设、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成才。该书既可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 又可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教学参考书, 还可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4)

三三本教材编写体例及特点

改革开放30年以来, 我国在社会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腐败现象也刺激着国人的神经, “反腐倡廉”工作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 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教材层出不穷, 教材的编写体例也日渐多元化。从总体上来看, 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的编写体例在不断更新, 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肖忠优先生所编写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阐述了有关“腐败”的基本理论, 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免疫力, 避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陷入困境。该教材被列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就其编写的体例来看,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 即前言、内容和后记。这样的编写体例几乎是所有教材乃至所有著述的编写模式。在教材中, 作者论述了廉洁教育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不仅应该是高级‘知识人’、高级‘技能人’, 更应该是比普通人水准更高的‘道德人’, 应该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要实现这个目标, 既要求他们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本领, 同时也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政治合格、作风正派的合格人才, 使他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共奋斗。大学生作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 其成长过程关乎着我们民族的兴衰成败。能否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人才, 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陈万柏、张耀灿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 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教材。可以说, 在众多的教材中,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但从编写体例上看, 它区别于其余两种教材:整本教材的编写是按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要求来编写的, 虽然在教材内容中有对“廉洁教育”比较全面的论述, 但是, 较其余两种教材而言, 它的主线不明显, 而且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钟俊生先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 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突出廉洁文化核心内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树立廉洁观念, 践行廉洁行为, 立足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发展。内容包括:廉洁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与世界廉洁文化的发展、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与廉洁教育、廉洁文化与高等教育事业、廉洁文化与高校党的建设、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成才。《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的编写体例也有其特点:一是侧重文化解读, 削减理论论述。全书内容分为十个章节, 着重强调对大学生的人文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在阐述“廉洁教育”这一概念时, 并不单从概念的定义判断上下工夫, 而是侧重对中国古今廉洁文化的解读, 消除读者对理论问题的排斥心理。二是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 主要体现在作者在对本书章节的安排上, 把廉洁教育同大学生的职业前景与人生规划联系起来,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如整个第九章就“廉洁与大学生成才”为主题, 讨论了廉洁教育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关系, 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

四关于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编写的思考

在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的编写问题上, 如何扬长避短、兼收并蓄, 编写出科学、高质量的教材, 为廉洁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笔者不敢妄下结论, 但是我们通过对以上几种典型教材的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校廉洁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需要强调的是, 这里所说的指导思想, 是指要探讨“大学生廉洁教育”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换言之, 也就是要把“大学生廉洁教育”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作为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就其学科性质而言, 笔者不敢妄下结论, 需要有关专家去分析和总结, 我们“高校廉洁教育”这门课如何与高校思想政治课、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相区分而又相互补充。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探寻出一条适用、有效的廉洁教育路子, 更好地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出廉洁奉公、诚信守法、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人才。高校廉洁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时代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把“腐败”从大学生的思想中排除, 净化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其次, 是对教材的取舍问题。随着高校廉洁教育的兴起, 各种各样的教材和课程资源不胜枚举, 如何选择精品教材, 淘汰劣质教材又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一本好的教材, 一定要坚持用开放的胸怀去兼收并蓄, 不断吸取本课程教学中的新建议、新经验、新问题, 及时修正错误, 不断改革, 不断创新, 这样才能经受住教学的实践检验, 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再次, 高校廉洁教育同一般的大众教育一样, 需要的是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不断努力。在大学校园里, 广大教师、教育管理者与大学生朝夕相处, 其言行、态度和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较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此, 开展廉洁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政干部、政工干部的各自角色作用。通过广泛的、经常的廉洁教育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 逐步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点面结合的廉洁教育工作新局面, 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文军.关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04)

[2]骆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6 (01)

高校如何开展大学生的廉洁教育 篇9

1. 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意义。

受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面对利益的诱惑存在廉洁意识欠缺, 崇尚权、钱, 纪律松散, 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 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接触到什么样的思想道德观念, 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 高校作为传承、弘扬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阵地和育人的场所, 要积极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 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和渗透到日常教育工作之中, 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掌握与廉洁相关的法律法规, 培养健全的民主与法律意识,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使他们在离开校园踏进社会之前接受到廉洁教育的熏陶, 净化心灵、烙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印记, 从而在未来社会中成为反腐倡廉的自觉执行者和主动监督者, 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为能够担当得起党和国家重任的高素质建设者和廉洁可靠的接班人, 因此, 在大学生中加强廉洁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 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内容。

从高校育人的特殊使命出发, 按照《实施纲要》中“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的要求, 结合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 使廉洁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活动、进学生头脑”, 将廉政文化融入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及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廉洁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同时在非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的党校课程中也要进行廉洁教育。把我国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理论与实践、古代廉政思想、《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及国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与经验等作为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 并把廉洁教育与其他几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树立廉洁、诚信、勤俭、奉献的思想观念, 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加深青年学生对腐败的危害和影响的认识, 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3. 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 结合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心理特点, 以实用有效、易于接受的原则和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廉洁教育, 着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结合正反面案例组织学生讨论, 把廉洁教育与学生活动相结合, 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积极利用校园电视、广播、板报、校报和校园网等舆论工具定期报道廉政典型事迹, 播放廉政教育片, 进行反腐宣传。以廉政宣传标语、剪纸、书画展、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等为载体, 营造廉政文化声势。发挥大学的特点和优势, 开展廉政知识征文、演讲、竞赛、主题辩论会、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使学生们从中受到廉政教育, 使廉政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如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理论研究、社会实践及八荣八耻签名活动, 引导青年学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知荣明耻, 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学会感恩, 将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明礼诚信这些社会精神文明的主流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全过程, 从心理和情感上潜移默化地教育、感染、引导、陶冶大学生的精神和灵魂, 并在实践中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4. 发挥教师的廉洁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的自身修养将直接影响以德育人成效。常言道,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为做好示范, 教师要自觉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遵纪守法, 加强学风和师德建设,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崇尚廉洁的思想观念, 端正学术风气, 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和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重视言传身教, 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5. 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宽松廉洁的育人环境, 还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系列的规章制度与奖惩、监督机制予以保证, 把廉政要求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制度之中。廉政文化建设主要靠人来实施, 因此, 还须面向全校, 动员各方面力量, 协力配合, 发挥整体优势, 大力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环境, 广泛传播廉政知识、要求、理念, 弘扬廉政精神, 大力渲染廉政文化, 形成人人自觉参与的“以廉为荣, 以贪为耻”的社会导向, 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道德力量, 发挥高校影响、引领社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使高校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作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大学生廉洁自律意识的增强, 有利转变校园风气, 净化校园环境, 促进高校反腐倡廉教育的开展和廉政文化建设, 也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廉洁意识的增强, 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真正筑起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 形成拒腐防变教育的长效机制。

摘要:高校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符合时代要求, 积极探索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的意义、内容、环境、方法和途径。把廉洁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让廉洁的种子在大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高尚的道德操守, 逐步增强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大力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引导功能, 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

参考文献

[1]中纪委监察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www.XINHUANET.com2004年11月22日08:19.50来源:[光明日报]

[2]各省市纪委书记为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献策《网络 (http://www.china.com) 》-2012-10-31

[3]《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

[4]《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兰显洪、廖先明;《科技资讯》2007[32]

[5]中纪委监察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www.XINHUANET.com2004年11月22日08:19.50来源:[光明日报]

高校硕士研究生如何开展廉洁教育 篇10

“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究其内因, 是廉洁意识薄弱、自我约束力差导致的, 而社会环境中一些不良风气、人情往来观念等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个人廉洁品质的体现, 廉洁意识养成是廉洁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正因如此, 根据硕士研究生群体特点, 准确把握其廉洁认知现状及特征, 是高校做好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的基础。

一硕士研究生廉洁认知的主要特征

硕士研究生对腐败及其现象的认知分为两个层面, 一方面, 他们对腐败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 能正确看待社会中的腐败现象及其本质、危害等, 能认识到腐败与个人的关系;而另一方面, 关系到自身利益和发展的选择中, 他们对通过个人努力而实现目标的认可不够。这种认知存在的矛盾和他们生活的环境密不可分。经历了多年的系统教育, 他们理论知识水平较高, 使其内在接受了廉洁教育常识, 但社会中、家庭中甚至学校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又让他们在与己密切相关的选择中忽视廉洁。硕士生没能因为学问的增长而摒弃不良风气的影响。与腐败现象、人情世俗根深蒂固的浸淫不同, 目前廉洁教育覆盖不够广泛, 家庭廉洁教育、校园廉洁教育、职业廉洁教育等的探索、更新力度不足以支撑硕士生养成廉洁意识并将其落实在行动中。硕士研究生廉洁认知具有如下特点:

1. 理论基础较好

硕士生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文化修养, 求知欲较强, 他们普遍关心政治、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 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强, 因而他们对廉洁教育的基本理论常识有较高的接纳能力。此外, 高校通常也会在通识课及专业课中讲授与廉洁相关的政治、法律常识。即便不是相关专业, 没有刻意学习, “反腐倡廉”知识也在潜移默化地通过课堂进入硕士研究生的头脑。

2. 理性意识不足

硕士生对腐败现象及危害的认知停留在宏观角度, 对腐败造成的国家、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有足够的认识;但在微观领域, 对自己身边的不良风气估计不足, 涉及个人利益时可能会做出与廉洁相悖的错误选择, “人情社会”意识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选择行为。

3. 理想信念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缺钙’, 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也是高等学府中硕士研究生能成为有用之才的精神之“钙”。高级人才一旦出现理想信念迷惘、信仰缺失, 就无法抵制现实诱惑, 很容易走上歧途, 最终悔恨一生。而目前硕士研究生中存在很多理想信念问题:以寻求“自由”为名的“自私”思想;“短、平、快”的学业功利主义;为达到目的而不惜一切手段的“唯结果论”;抱怨社会不良现象滋生的同时自己也有“不良之举”的“众人皆罪我亦不醒”论。这些思想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引导、指正, 都可能成为学之骄子未来路上的“不定时炸弹”。

应该看到, 硕士研究生廉洁意识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配合, 需要舆论引导和理想信念渗透。就高校而言, 如何为硕士生提供更为纯洁的学业环境、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更为多样的实践形式, 是下一步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二高校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场所, 理应担负起唤醒学生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廉洁意识养成的重任。廉洁教育是实现这一责任的重要手段, 也是贯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主线。但当前高校在硕士研究生的廉洁教育方面, 还有一些需要完善、改进之处。

1. 重才轻德

在人才培养的诸多环节中, 廉洁教育给人带来的收获无法在短期内显现出直观、外在的成果, 这使有些高校和学生都忽视了廉洁教育的重要性, 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出现“重才轻德”的现象。学校以学生的学业能力、实践能力、获奖数量、就业实力等指标衡量成才标准, 不重视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引导, 缺乏有针对性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有的学校忽视对研究生导师、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和班主任等的廉政约束, 导致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一旦出现学风不正、班风不正, 势必影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向社会输送的不仅不是合格人才, 还可能会损害相关单位的利益。

2. 重师轻生

一些高校廉洁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领导、教师、员工, 而对学生的廉洁教育重视不足。对党员领导干部、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廉洁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也是基于职务行为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任务。但对学生进行的廉洁教育往往限于阶段性进行, 很难形成体系。这往往会造成研究生错误认知:“廉洁教育与我无关, 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事情”, 进而出现校园廉洁认同感低、廉洁教育归属感差等问题。殊不知校园廉洁文化的建设主体之一就是广大学生, 学生是支撑校园廉洁文化形成和发扬的中坚力量。

3. 重形轻质

学校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廉洁教育实效性、针对性不强。首先, 少有专门针对硕士研究生开展的廉洁教育活动, 一般都通过对所有在校生的诚信教育来实现考试、学术、就业等“一揽子”思想政治教育, 未明确“廉洁教育”项目下的基本内容, 容易造成学生的认同混淆。导师及与研究生密切相关的教师廉洁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很难起到“上行下效”的示范作用。其次, 惯用“说教性”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 比如讲座、报告、课堂宣讲等, 教育的“数量”有了, 但开展实践性的廉洁教育不足, 容易出现思与行的“两张皮”。再次, 对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的实际效果也缺少研究和论证。部分高校缺少行之有效的教育机制, 硕士研究生的廉洁教育开展流于形式, 缺乏系统性, 教育面较窄, 学生接受教育的实际效果得不到及时反馈。

高校还需要在以上几个方面重新审视自身在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明确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在进行廉洁教育的过程中, 高校应注意结合硕士研究生的廉洁认知特点, 开展丰富多样的廉洁教育活动, 促进硕士生的廉洁意识养成,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的高级人才。

三结合硕士研究生廉洁认知特点大力开展校园廉洁教育活动

“反腐莫论事大小, 倡廉不在位高低”, 廉洁意识的养成将直接影响硕士研究生如何看待和运用自己所学, 如何回报社会。结合高校学生廉洁教育工作实践, 笔者就如何开展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高校需提升对硕士研究生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视程度

受中国经济水平和国民综合素质状况的影响, 目前廉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高等学校对廉洁教育重视不足, 而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则更显边缘化、形式化。与本科生廉洁思想教育相比, 硕士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施教主体倾注更多热情与责任, 廉洁教育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教育内容更加丰满, 实践形式更加多元。这些无形中提升了对高校的教育要求, 因而, 高校首先要正确认识研究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 才能进一步做好廉洁教育工作。

2. 高校要加强对硕士研究生开展廉洁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 廉洁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聚焦点, 高校在重视廉洁教育的基础上, 还要开展具有可操作性的针对性教育。很多高校的学生廉洁教育主要面向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仅是搭上了本科生教育的“顺风车”, 未有效、及时地独立开展。根据硕士研究生廉洁认知的三个特点, 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乎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廉洁教育活动。 (1) 加强硕士生群体反腐倡廉基本常识的理论教育, 使他们明辨社会中的腐败现象、剖析腐败的危害、深入理解倡廉的重要意义等;加大反腐倡廉政策法令基本知识的学习, 构筑“不能腐”的理论堤坝。 (2) 提升硕士研究生群体“抗腐”的主观能动性。受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研究生的“自律”意识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实现。高校要综合考量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的家庭影响、社会因素和学校教育, 在学生廉洁主观能动性培养上创造良好氛围, 使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理性看待社会腐败现象, 自觉抵制身边的不良行为, 实现“思行合一”。 (3) 加强硕士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教育引导硕士研究生确立正确的廉洁价值取向和价值规范, 形成稳定的廉洁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3. 高校应不断充实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内容, 拓展教育载体

目前, 高校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中存在相当比例的“灌输教育”, 以说、听、看为主的教育形式不能满足硕士学生群体的廉洁教育要求。硕士生的活动形式具有小群体性和较为封闭等特征, 他们对社会思潮和理论前沿有较多接触, 一方面开阔了眼界,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多元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 较单一的教育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教育内容对他们缺乏吸引力。而从研究生培养计划可归结其在校的轨迹:第一年主要是集中进行课程学习, 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 还要参加社会实习、实践。因此他们可集中进行“反腐廉洁教育”的时间不足, 自觉性也相对较弱。综合上述特点, 高校在进行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不断充实廉洁教育内容, 注重导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学生廉洁教育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青年人的心灵, 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尤其是研究生的导师对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胜过千万次的知识灌输。其次, 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 廉洁教育要摒弃传统教育载体的刻板雷同,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青年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加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加大新媒体宣传平台的引入。研究生廉洁教育中, 强调职业操守和学术诚信的内容可通过思想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融入教学体系。强调理想信念和廉洁养成的内容, 可依托校内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展开, 如各类廉洁基地和展览活动的参观、各种廉洁征文、观影、竞赛等业余活动的参与。此外, 借助校内宣传阵地进行廉政文化的渗透和廉洁价值观的培养, 着力点可放在研究生密切关注和接触的媒介, 如校园网络、校内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各类即时通信工具等。

4. 高校需建立健全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具有现实紧迫性。高学历的年轻领导干部中出现贪腐问题作为培养他们的高校应负有一定责任。毋庸置疑, 高校在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的探索中还存在诸多不足, 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廉洁教育, 从教育规划到活动实施、过程监督与监控, 最后再到教育效果反馈都没有成型的可供参考的机制保障。

构建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在教育规划上下功夫。扩大教育受众, 兼顾各方的廉洁认知特点和廉政内化需求, 把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廉洁教育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其次, 要完善制度, 强化管理。从制度约束上对研究生可能出现的廉洁失范行为进行警醒和惩戒, 如道德品质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各类不诚信行为等。再次, 要加强对硕士生廉洁教育情况的评估, 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高校只有在充分开展教育活动、把握学生廉洁思想动态、不断积累总结的前提下, 才可能形成科学的硕士生廉洁教育效果评估体系,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 抓好廉洁教育的内容载体。最后, 要在教育效果反馈中不断进步, 探索一条适合本校的硕士研究生廉洁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少波.坚持立德树人加强高校研究生廉洁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 2014 (5)

[2]张娟、王青、段丽萍等.对研究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思考与建议——以对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的调查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 (11)

[3]胡柏、杨少波.研究生廉洁教育困境及其解决路径[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8)

[4]刘洋、张茂仁、高华等.构建高等学校研究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5)

[5]王凌.当代大学生廉洁观调查——基于1799份问卷的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6]王源平.研究生廉洁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10)

认同教育视阈下的高校新生教育 篇11

一认同教育的内涵

1认同的含义

“认同”一词的最早提出者是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认同是“用以表述个体与他人、集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于相同的过程,并指出这是一种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1]。

美国学者埃里克森把认同形成看成是一种结构,而这个“结构”是对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内驱力和社会压力的反应中逐渐形成的[2]。

王歆、方文等人将认同定义为行动者对自身独特品质或特征积极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动承诺[2]。

“认同”在不同的科学领域有不同的理论界定,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的“认同”具有它的独特性,它是指学生对个人、他人及集体的正确理解,在对现有模式、规定、思想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并按其轨道制定个人人生路径的行为,其具有“认知和赞同”的特点。

2认同教育

高校中的“认同教育”是指学校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措施,将不同水平、不同意见、不同性格的个体引导到对高校文化和价值的认知、赞同和情感的依附上来,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而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强调全校师生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它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3-4]。

二认同教育对高校新生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新生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刚由中学进入大学,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如果引导不好,他们可能就会走弯路、走歪路。认同教育不仅有助于新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可以帮助新生塑造坚毅的人格品质以及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1认同教育有助于高校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

大学生是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加强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政治素质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党中央的高度关怀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但一些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因此在新生中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认识,还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培养爱国情怀,激发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热情。

2认同教育有益于高校新生完整人格的塑造

自我认同是人格发展成败的关键点,自我认同不足的个体不仅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而且无法对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做出正确认识,更无法使自己拥有一个固定的自我形象,从而导致个体的社会角色出现混乱,并引发一系列不安全事故,如2004年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案、2005年发生在清华大学的刘海洋案以及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发生的药家鑫案等,都是由于学生自我认同的缺乏,才导致了悲惨事件的发生。反之,自我认同感强烈的大学生有能力将自我目的、动机、个体能力、理想信念等内容进行有选择性地整合,并使自己顺利地将社会角色内化,同时促进自我人格的发展变化,在获得社会赋予个体的评价看法的基础上开展自我认知,然后逐渐渗透个体的社会角色。因此,积极向上的自我认同可以使个人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而消极的或不成熟的自我认同会使个体的人格发展走向无底深渊,给个人、集体、社会甚至国家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3认同教育有利于激发高校新生的创造力

高校新生在入学初期,会明显感受到学习、生活、交流上的力不从心,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压、减压的环境;在寻求个体发展但又缺乏舞台和机会时,学校为其营造氛围、创建平台;在个体感到迷惘、失去人生目标时,学校为其提供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重立人生目标。通过这些方式加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让新生们在高校内有一种家庭感、归属感。这样学生会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家,视为自己的心灵归宿,并将学校的生存发展看作自己的人生发展,此时在学校顶层设计、发展目标的激励下,他们会爆发出巨大的潜力,会以高涨的热情进行自我设计,寻找自我发展的空间,规划自我成功的未来。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调动,就能发挥出创造的潜能,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三认同教育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现状

“新生教育”就是为了帮助新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快速适应大学生活,为四年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的一种阶段性教育。新生教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传统的教育内容,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对新生的教育就包括适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团课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网络文化教育等。但在认同教育上部分高校还存在如认识不足、体制缺失,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等问题。

1认识不足,体制缺失

有研究表明[5],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出由强变弱甚至消失的趋势。因此大学新生的可塑性比高年级学生更强,在开学初充分发挥新生认同教育的首因效应,引导新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培养优良思想品德。但是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未将认同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当中,忽视了首因效应。

2形式单一,内容死板endprint

将认同教育纳入新生教育范畴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又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的问题,如:利用开学典礼由校长介绍校史、校情,辅导员关于学习教室、图书馆、食堂、校医院的讲解等等,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学生早已厌烦,当时听可能过一、两小时就能忘有的甚至散会后就会忘记,不会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更不会有情感的共振和思想的共鸣。

3学生对专业认同感不强

专业认同可分为认知、情感和持续三个维度[6]。开学初,各个专业往往会由系主任给新生介绍专业,由于时间短、内容浅,致使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学生对专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求职就业,更加关系到学校专业学科地位的牢固与否。

四完善认同教育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措施

认同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学生人格塑造和情操的陶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新生教育中要更加完善认同教育体系、强化认同教育内容、丰富认同教育的形式、宣传认同教育的效果。

1完善新生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是指具有内在联系的各类教育组织的整体或教育系统中的各类教育要素的合理组合[7],而认同教育作为新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工部(学生处)在制定新生教育方案时,就应将其作为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纳入其中,同时细化、明确、丰富认同教育的内容、形式。使其与适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团教育一起为新生的迅速转变面服务。

2强化认同教育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内容

针对高校当前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内容上,需要进一步加强认同教育的内容建设。一是加强认同教育点上的内容,如加强学校新生教育的改革,增强学校精神、文化、校情等方面的教育。二是加强认同教育面上的内容,如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多提供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充分给予学生与学校平等对话的机会。

3丰富认同教育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形式

丰富认同教育形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生由内而外都融入到这个集体里。因此要创新现有的认同教育形式,开发潜在的教育载体。无论是学校建筑、绿化美化以及标语、橱窗等物质方面,还是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校风校貌等精神方面以及在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学术研讨等方面都要把认同教育寓于其中,培养学生不断拼搏、锐意进取的昂扬斗志。

4宣传认同教育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效果

任何一种成果或活动如果不经过宣传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也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那么开展的活动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对于认同教育的宣传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注重认同教育活动的前期宣传,尤其是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认同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二是加强中间宣传过程,通过对活动过程的宣传,可以加固学生对认同教育的认识;三是加强对认同教育活动的效果宣传,特别是认同教育中的典型,同时要及时总结教育活动中的成果与不足,为下次教育活动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高志利.认同理论视阈下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反思性审视[J].思想教育研究,2012(1):78-82.

[2]王歆.认同理论的起源、发展与评述[J].新疆社科论坛,2009(2):78-83.

[3]曹家俊.认同教育是学校文化形成的重要保证[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6):54-56.

[4]赵宗更,吴建玲.对加强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认同教育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1):4-6.

[5]刘月秀,邱冠文.大学新生教育:挑战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07-109.

[6]彭兰.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3(6):213.

大学生廉洁教育进高校渠道探析 篇12

当前,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进高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注重培养大学生自身廉洁自律意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功能,将其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积极性,形成三方合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七个渠道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

渠道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一方面可以在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中渗透、穿插廉洁教育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应当组织思政课老师、廉洁教育方面的专家编写专让的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专门教材。此外,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取互动式、讨论式、社会考察等教学方法感染吸引大学生,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将有关诚信为本、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内容融入思政课教育体系,切实有效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国外高校的廉洁教育经验。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各级各类学校普遍使用了《生命线》系列教科书,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养成诚信、守法的廉洁品质。法国在大学和某些职业培训中心开设专门课程来完成大学生廉洁教育。德国则将远离腐败和抵制腐败明确纳入学校道德教育的总目标,把预防职务犯罪列为学校教材及公务员教材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和职业培训中心开设廉洁教育专门课程,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经常性的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令人鼓舞的是,我国高教界在这方面也已进行了有益的偿试。如2008年,由湖南省廉政研究基地和湖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共同组编,邓频声主编的《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便是一本较好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材。

渠道二:开展体验式大学生自我廉洁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廉洁意识过程中,要以校风、学风、考风、作风建设作为大学生自我廉洁教育的重点,加强对大学生廉洁诚信、公正廉明、艰苦朴素、求实创新为主题的自我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强调体验性教育,发挥大学生可塑性强、接受能力快的优势,使大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自我思考不廉洁现象。比如通过大学生自行选举班干部、评定奖学金,让大学生在权力运作过程中培养民主意识和程序意识、服务意识和监督意识,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廉洁教育手段。针对大学生崇尚新事物,热衷于网络的特征,引导大学生借助新媒体和网络进行自身廉洁教育,比如鼓励大学生浏览思想健康的网站文章,开辟红色博客网页和微博,使大学生在自我廉洁教育中受到启迪和熏陶,从而拓展、延伸和强化人性中的品德结构和伦理气质,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进而达到自我廉洁教育的目的。

渠道三:采用偶像式的熏陶教育形式。偶像崇拜是人在明晰自己的时候,不断选择适合自己的参照体。通过对偶像的崇拜可以使人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和补偿。大学生由于内心深处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即所谓“自我同一感”,因此成为了崇拜偶像的重要群体。他们需要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他们会把这些形象看得完美无缺。这种“晕轮效应”导致大学生对偶像的高度认同、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针对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开展廉洁教育时,学校可以采用偶像式的熏陶方式,主动为大学生寻找典型,树立榜样。比如积极宣传全社会的先进典型,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廉洁先贤典范,通过树立正面典型来倡导廉洁思想。再比如,以廉洁自律的优良品德为学生提供榜样示范效应,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榜样就在他们的身边,感到偶像式的人物可敬可亲易学,从而使大学生真正懂得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

渠道四:利用校园文化的载体功能。校园文化是高校培育和建设廉政文化的平台,扩大校园文化中的廉政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廉政品位,是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的最佳方式。就高校而言,可以充分运用校报、校广播台、校园网等各种载体,开展“诚信人生”、“诚信考试”、“诚信履历”等诚信教育,使广大学生树立诚信为荣、廉洁奉公的意识。利用校园网开设大学生廉洁教育专栏、专题、论坛等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渠道和空间。通过人文社会科学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廉洁教育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倡导学生创作反腐倡廉的文艺作品,通过建立学校廉政文化长廊、制作廉洁格言警句等用格调高雅的廉洁文化宣传形式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加强正面典型宣传和廉洁宣传的力度,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增强廉洁教育的渗透性。

渠道五:拓展共青团和学生社团活动的实践功能。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要进一步拓展共青团和学生组织的实践功能,依托班级、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组织形式。要将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班主任、学生辅导员在廉洁教育活动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建立以学生马列小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为龙头的廉政文化学习研讨社团。利用“科技三下乡”等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大学生实践廉洁行为的途径,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廉洁行为与为周围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和培养大学生参与监督、接受监督的廉洁素质,形成新形势下通过共青团、学生社团开展廉洁教育的新局面。

渠道六:建立长效机制,将其融入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教育进高校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处、宣传处、团委等高校相关学生管理部门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组织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院系两级团组织、学生会的参与保障作用,在教育教学、社团活动、党课团课教育中融入廉洁教育,使廉洁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逐步建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利用党风廉政大宣教的工作格局,组织协调学生处、教务处、思政教学部等将廉洁教育融入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谋划,统筹兼顾,精心组织,突出重点,与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使大学生廉洁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渠道七:形成社会、家庭与高校的三方合力。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责任不仅仅是高校,而是要由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承担。社会各界都要制造正确的舆论导向,为青年学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学校,要有意识地与社会和家庭主动对接,在大学生自我社会实践的之外,积极在社会上寻找廉洁教育的实践基地,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日常沟通,整合三方资源,形成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应对,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当前存在的腐败现象,要让青年学子看到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和态度。特别是教育过程起相当作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身体力行、行为示范,以自己的廉洁言行来教育、感染子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参考文献

[1]官秀成.关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性思考.高教论坛,2010.11(1).

[2]曾羽.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的前瞻性思考.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4(1).

[3]邓纯余.国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其借鉴.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中).

[4]孙壮珍.浅析高校开展廉洁教育的实现途径——以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为视角.科教导刊,2011(1上).

上一篇:资产证券会计问题探讨下一篇:新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