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与提高

2024-09-23

促进与提高(精选12篇)

促进与提高 篇1

《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不仅影响学生全面、健康和终身可持续发展, 还影响教师自身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 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因此各中小学校领导、 老师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实践, 紧贴教师专业发展实际, 积极探讨构建多层次的校本研修方式和方法, 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搭建平台, 并以此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下面结合全县实际, 谈谈促进与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一、以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必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一是成立校本研修工作例会制度。 由各中小学校教导处、科研处组织安排, 定期开展活动, 每周一次例会。 要求学校各学科研修小组全体成员准时参加, 力求每次例会都有相关主题。 主题或由各学科针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等确定, 或由学校教导处、科研处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确定。 让例会成为学校制订计划、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经验的平台。

二是健全对外交流互动学习制度。 一方面, 利用教育局和中国教师报高效课堂专家组共同组织的高效课堂培训活动, 加强中小学校教师和外来专家、名师的交流, 帮助学校做好课改诊断。 另一方面, 适时组织中小学校中层领导和教学骨干走出去到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等地学习, 加强与外校的交流、联系与沟通, 及时把外来学校的好经验学过来, 改进自身不足。

三是尝试个案学习创新制度。 如何更有效地使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发生碰撞, 在实践层面上不断得到提升, 个案学习创新是最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之一。 为此, 我们要求基层学校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与“学”的个案研究, 让每个参与研究的教师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 每周自主选择最具有教学个性特色的个案或课例进行学习、分析、反思, 随后在每周学科教研会上相互交流研讨; 每月撰写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教学个案, 在学科教研组中进行交流, 分享成果, 共同提高。

四是实行教学问题积累制度。 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 “问题即课题”, 实行教学问题积累制度, 有利于发掘教师创新能力, 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改革[2]。 要求教师结合教材、教法与学法实际, 每天提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 或提出一个具有见解性的问题进行积累;并在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和其他教师一起讨论解决。 如果确实有解决不了的重大困惑或疑难问题, 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校通过报告、讲座及对话商榷的形式进行解决, 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加深对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理解与运用。

五是落实读书学习反思制度。 做研究型教师要从读书和反思开始, 因此中小学校要大力倡导读书和反思活动, 并和州教育学院密切联系, 购进教师人文素养专辑读本, 发放到各中小学校教师手中, 适时组织教师人文素养学习活动、教师演讲、学校论坛等, 丰富教师教育教学知识, 开阔教师的视野。 不少学校纷纷掀起读书热潮, 购进符合新课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 这些书几乎教师人手一本。 不少学校还在寒暑假向教师推荐读书书目, 并在每学期开学初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沙龙”活动, 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

二、以教学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如何通过教学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是学校领导和教师一直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为此, 可以采用“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学研修模式。

“实践反思”的做法是:一是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在对学校教师自身条件和基础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后, 再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并让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包括自我分析、发展目标、具体措施等方面;学校教导处、科研处综合统筹, 按照教育局相关要求, 建立健全教师成长记录袋, 定期对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进行矫正性诊断, 帮助教师找准自己专业发展方向。 二是开展“说课—上课—评课”活动。 要求学校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都要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 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进行校内展示, 然后备课组或教研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剖析。 具体程序是先由上课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思路, 然后针对授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进行比较, 发现亮点, 作为今后教学范例;找出不足, 要求教师引以为戒。 通过“说课—上课—评课—反思—整合” 活动, 对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产生感性认识, 并探究“温故与导新—探究与生成—展示与升华—拓展与小结” 四板块教学流程, 以开阔教师视野。 三是养成教学反思工作日常化习惯。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鼓励教师认真撰写教学案例, 认真上课, 在反思中成长。 即教师上完课后立即进行自我反思, 侧重对“学困生”的关注度和教材创新使用等方面;作业批改后要写好情况分析, 重点分析问题生作业出错原因和改进具体方法:参加学校教学案例研修后, 要做出自我评价, 写明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原因, 主要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回来后, 要做学习听课反馈, 并为自己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

“同伴互助”:一是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导师”, 可以一次带两个徒弟。导师要在教学理论、教学实践、 教科研等方面加强指导, 使年轻教师尽快步入工作轨道, 进而使更多年轻教师脱颖而出, 成为基层学校乃至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新秀。 这种做法可以实现教师层级间的互助支援,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开展互助备课活动。要求学校教导处在新学期开始就部署好一个学期备课计划, 要求每位教师提前搜集资料, 写出“可圈可点”的个人备课教案。 在此基础上各学科集体备课组坚持周备课制度, 让备课有创新的教师讲讲自己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课例, 大家再集思广益, 共同探讨、修改、完善, 形成集体备课织通用教案, 实现备课资源共享。 三是开展分层推进活动。采取“搭台子, 压担子, 树样子”等做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搭台子”:教学业务部门可以组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参与教学竞赛等活动, 让广大教师登台亮相, 展示自己的风采。 在竞赛活动中, 教师间相互进行教学探讨,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压担子”:鼓励中小学校选派年轻教师参加上级研讨课、各级各类公开课、各种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 让年轻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时时针对自己的常态课做研讨性诊断改进, 向高效课堂迈进。 “树样子”:在青年教师中树立榜样, 让每位教师都得到成长, 让榜样鼓励带动其他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专业引领”:一是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做辅导报告, 进行理论引领, 实现理论上脱“盲”。 可以邀请铜都、杜郎口等名师、专家到我县各中小学校进行教学诊断, 点评课堂, 现场做课, 拉近与他们的课改距离, 同时可以与杜郎口中学进行两地教学互动交流, 并就如何抓好教育教学改革, 如何推进高效课堂进行充分沟通与对话, 帮助教师树立新课改理念。 二是抓好学校典型引领。 众多教师共同生活工作在校园, 周围生动鲜活的专业发展典型事例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师。 因此要积极挖掘学校一些成功教师的成长历程, 并向广大教师解读, 让教师们产生强烈的自我发展欲望[3]。 同时, 充分利用老教师的经验财富组织帮助他们把经验写出来、提炼出来, 并通过视频、声像、文本等多种方式把他们的经验及时传递给新教师, 促进新老教师更替。 此外, 还要在学校优秀教师中间选拔专业辅导员为县域教师做专题讲座, 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操作能力。 三是强化课堂教学研究引领。 要求学校业务副校长牵头, 协同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专门成立“听课”小组, 随即听取教师“常态课”, 听课组人员对照课程标准, 结合自身对课程改革的理解, 写出详细的课堂教学评价, 及时与上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如果发现教师的“常态课”问题较典型, 则要求该教师选择同类内容再做准备, 届时邀请听课组人员再次前往听课。 这样反复“磨课”, 教师教学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 这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有效做法。 当然也有一些困惑, 如个别教师观念更新步子慢, 新的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 新的教学行为落实滞后, 给整体工作推进带来一定问题;教学中, 智力好、反应快的学生和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整体把握对待问题: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怎样才能更好地操作问题, 等等, 都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难题, 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朴虎俊.教师法读本[M].延边出版社, 2006.

[2]李浩燕.教师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浅谈[J].吉林课改, 2007 (1) .

[3]穆世强.教师“帮扶”与骨干教师作用浅谈[J].教师培训, 2004 (1) .

促进与提高 篇2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210期

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对绵阳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调研组

最近,我们按照省委有关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指示精神,组织调研组到绵阳市进行了调研。从地形地貌看,绵阳既有平原、丘陵,也有山地;从农村居民收入看,人均纯收入和农业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由于各地农资价格和消费水平差异,年末存款余额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从结构性指标看,农业非农业人口比、一二三产就业人口比例等都与全省平均值大致相当(见附表)。因此,我们认为,当前绵阳农业的现状在全省,特别是丘陵地区具有普遍性,对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有着借鉴意义。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绵阳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业建设总方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十五期间新增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97万亩,达到192.9万亩;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3个,达到72个;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1个,达到118个;市级龙头企业加工经营销售收入由8.3亿元增至64.2亿元,增长6.7倍;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6.2%,上升9.8个百分点;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例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44%。但仍有以下几个因素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中低产田改造滞后。全市需改造的中低产田仍有240万亩,按每年投入资金4900万元、改造7.2万亩计算,大约要33年才能完成现有中低产田的改造。如果加上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通过占补平衡取得的新增土地,所需资金更大。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按水量计算,本应能满足农业发展用水需要,但由于水利工程少,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全市大部分县(市、区)缺水,30%以上的县(市、区)严重缺水。特别是“5o12”汶川特大地震对水利基础设施破坏严重,急需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扩建、修缮水利基础设施。三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部分重灾县交通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山区行政村至今未通公路,导致先进技术进不来,优势资源盘不活,优质产品出不去,难以实现与市场无缝对接。

2.人多地少素质偏低。一是人多地少导致人均土地占有量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4亩,四川为0.67亩,而绵阳为0.79亩,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仍大大低于全国。二是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多年来,受非农部门比较利益的驱动,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近年来,更出现了部分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即使不能升学,也不愿回乡务农的现象。农业生产经营领域老龄化、妇女化趋势十分突出,使得达到普通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不到劳动力总数的15%,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如三台县永明镇有农业人口25803人,劳动力16056人,达到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1073人,占农业人口的4.1%。

3.缺乏资金扩大再生产。一是村社债务包袱沉重。全市村级债务达到7.9亿元,平均每个村达到200万元,最多的村级负债高达千万元。近年来村级负债不降反增,许多地方增幅还比较大,难以组织扩大再生产。二是多数农民还不富裕。80%的农民没有闲钱,仅仅解决了温饱;20%左右的农民虽有少量存款,但大多用来娶媳妇或是修房子,难以进行扩大再生产。

4.产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农村推行的是以家庭为主体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长期稳定不变。由此派生出来的特点是,商品经营规模很小,产业专业化水平不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下。目前,绵阳尚未出现一批有影响跨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广大农村仍然是“家家种粮油,户户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模式。要改变这种小规模作坊式分散经营体制,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5.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绵阳农科所是全国农业科研单位十强之一,进入了国家小麦、水稻、玉米、油菜育种研究支撑体系计划和产业体系。但8年来每年财政拨款235万元,只够发放离退休人员工资。同时,在搬迁至农科园区后,由于土地产权证长期难以办理,无法以土地进行融资,研发难以开展,单位运转更是雪上加霜。

二、原因分析

按照农业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的要求,现行我国农村政策和生产方式有着诸多的不相适应,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农业生产政策的计划性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城乡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品种和产量是按计划实施,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品种和产量是按区域分配任务,并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规定本辖区的粮食生产任务,其实质仍然是按计划经济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体系是半市场半计划形式,即粮食价格在国家的指导价下交易,农经作物价格按市场价格交易。他们两者同等享受国家的补贴,加之近年来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低于其他商品的上涨幅度,国家对粮食生产的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也被其他农资上涨所消化。这必然造成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新的利益不平衡,实质上扩大了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的差距。

2.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实行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农民承包地按土地的“三等九级”标准户均都有,土地分割细小。经过多年来征占土地、修房造屋、人口变迁、婚丧嫁娶等对土地的不断调整,使承包地更加零星小块。我省丘陵地区,家庭承包地一般在10处以上,最多的有30多处。农民在这些零星的土地上,只能从事传统小生产,其根源在于人均承包其田,将农业现代化必需的集约化生产的关键要素--土地进行了行政分割。

3.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农业生产规模化,而农业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不能按市场化进行配置。难以整合零碎土地,进行集约化生产;难以加快土地流转,用土地换取发展资金;难以提高自身优势,抵御市场风险。由于土地这一关键要素配置的制度性障碍,大大制约了资金、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城乡间的合理双向流动。这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逐步突破的现代化趋势极不协调,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

三、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更新观念,坚持市场化为导向,树立大局意识,转变工作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多元化主体,引导全社会参与农业经营,实现农业生产要素向资本的转变。

1.建设现代农业市场体系。一是改革农业价格的定价体系。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方向,按抓大放小的原则,改革目前粮食的直补政策,根据每年物价涨跌水平实时调整粮食收购价格,让粮食补贴真正补贴到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薯类等生产上,使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实现真正的市场化,逐步建立起新的农业价格定价体系。二是建设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改造升级各类产地批发市场。扶持建设地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销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加强农产品公共营销促销服务系统建设。三是建立省级农业中心市场。在我省四大城市群建立省级农业中心市场,以连接各地批发市场、物流中心,实行业务互动。各个中心市场要业务连通、功能互补,共同覆盖全省、连通国内市场、对接国际市场。

2.培养现代农业市场主体。一是努力提升农户经营水平,发展现代家庭农场。通过市场化和产业化带动,提高农户专业生产力。通过实施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政策,促进土地集中,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加大科技扶持及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的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发展各类现代农业公司。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立较大规模的公司性农场及公司性养殖场、大型果园、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服务中心、农产品贸易公司等。三是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同类生产的农户或企业组建专业协会或各种合作社。鼓励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大力促进建立各种基地合作组织和园区合作组织,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先进技术采用、产品销售等环节开展合作,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参与力。建立金融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生产提供小额贷款。

3.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创新。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农业高科技研究,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加快农业核心技术中试、熟化和转化。二是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健全各级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体系,鼓励发展其他科技推广及服务组织,鼓励科技人员采取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开发创业,直接发挥推广作用。三是推进农业生产资料的科技创新。在农机制造、农业设施设备制造、农膜制造、农肥生产、农药生产等领域开展创新,生产供应优质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物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继续加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进一步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和科技培训。组织各类科技人员下乡,经常对农民进行实地培训。

4.转变土地经营方式。一是通过城镇化提高农民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水平。制定农转非政策,利用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以土地换社保、土地换住房、土地换就业等多种方式,鼓励目前10%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转变身份,让他们在自愿放弃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同时,享受等同市民的待遇。二是给予农民更多的土地权益。在用途不变、性质不变的前提下,让他们拥有土地永久经营权,并可继承、置换,以及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转让。增强农业对资本市场和社会资金,对农业技术、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类优秀专业人才,对生产农资产品的龙头企业的吸引力,使他们向农业聚集,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

5.发挥政府的保障作用。一是政府要整合投入,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以县为基础,乡镇为平台统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发展项目,集约化使用好国家为农业生产提供的各个专项资金,形成综合效益。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好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畜牧业养殖小区、农产品批发市

场、旅游小区等。提高整体功能。要使农田设施和其他产业基础设施衔接,以提高农村产业内部物流效率和物质、能量循环利用效率。三是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系统。遵循国际质量认证标准(ISO系列)和国家卫生安全标准(Haccp),加强农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制订省农产品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

负责人:萧少秋

成员:张良云 胥杰 唐力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8-12-24

促进与提高 篇3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

多媒体的使用必须服从合理的教学设计。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应用价值。尽管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很大,恰当借助课件进行教学,能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如果教师忽视了对教材本身的挖掘,过度依靠多媒体,就会导致对教材的研究、理解不透彻、不深入,从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不能保证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准确性,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花架子。这样就容易造成制作的课件针对性差,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但起不了辅助作用,还可能弄巧成拙,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要准确选题,恰当使用课件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我们可以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三、要科学设计,灵活运用课件

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能为了方便,就让计算机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展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课件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最好支持鼠标,尽量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复杂的键盘操作。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方便前翻、后翻、跳跃。对于演示课件,最好可以根据现场教学情况改变演示进程。对于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的课件,要对学生的输入做即时应答,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

促进与提高 篇4

关键词:教学督导,教学水平,职业规划

现代高校教学督导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督导的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丰富和发展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其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变化对高校教育的挑战,因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高校教学督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督导,即“督教”,是指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督导。第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督导,即“督学”,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多方位的督导。第三,对学校教学管理进行督导,即“督管”,是指对育人环境的管理进行督导。在“督教”的过程中,特别是课堂教学督导和实践教学督导过程中,逐步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为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了指向作用。

1 课堂教学督导过程中,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

1.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运用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教材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材料,也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材料,教师使用教材需要教育的智慧。教师使用教材的智慧,就是教师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教学风格,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实际学习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处理,合理分配课时,妥善安排教学顺序和每一课时教学内容,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去讲授教材,而是要有效地智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载体,把教材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素材,引导学生去思考,同时也启迪学生的智慧。在强调教材运用的同时,教材的取舍非常重要。并不是知识覆盖面越广越好,知识和讲授也应该有所取舍。

1.2 提高教师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

关于教学语言的重要意义,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早有精辟的论述。孟子说:“言近而旨者远,善者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教学的语言,要让人易解明白,做到虽精少而能表达深奥的义理。可见教学语言早已为我国古代教育家所重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关于语言方面的书籍很多,如:《演讲与口才》、《语言艺术》、《口语说话技能表达》等,可见当下人们对语言运用的重视。

1.3 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和板书的结合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堂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由单一的粉笔加黑板发展到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运用多媒体能够图文并茂地展现知识,生动而形象,具有直观性、动态性、可重复性、交互性,提高了课堂教学吸引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过分依靠多媒体会产生如下弊端:第一,教师备课不充分,备课程度不够。因为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起到提示知识的作用,教师即使忘记也能够将课程进行下去,所以易导致其备课不充分的结果,将多媒体当成教学的拐杖,丢掉即可能摔倒;第二,教师板书能力严重下降。过长时间的不写板书,不画图,导致这方面能力退化。第三,遇到电脑中毒或者停电等突发事件不能授课。知识应该在头脑中,而不是多媒体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但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督导过程中,督导专家特别重视多媒体和板书的结合使用,课堂教学上没有运用板书的教师不会得到良好以上的督导成绩,用这个角度来审视教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防止教师备课不充分。

2 实践教学督导过程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督导过程是非常难掌控的,因为实践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专业不同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内容也千差万别。实践教学水平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实践教学能力,是否进行过专业实践,是否具有相应的资格证书。例如:会计专业教师是否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证,法律专业教师是否具有律师资格证,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是否从事过企事业单位的设计工作。督导首先从教师的资格入手,强调带实践教学的教师要有相关的经历,防止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去进行实践教学。其次,从实践课时入手,检查课时是否足够,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实践教学,避免学生只参观不动手式的实践教学形式出现。第三,实践教学结果的考核方式要客观科学,尽量避免实践教学的考核以试卷的形式进行。基于对实践教学的多方面的督导情况,教师为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必须进行实践知识的积累与储备,参加各种资格考试,鼓励教师在空闲时间到企事业或者工厂进行实践。

3 促进教师客观规划职业发展方向

3.1 督导过程中促进教师的自我评估

教学督导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正确认识和定位。例如:教师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是否深入,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面讲授是否到位等等。通过教学督导专家的点评与评价,进而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水平及在同类教师中所处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讲授的课程内容,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更新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3.2 督导专家对教师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客观评价

教学督导专家在督导过程中,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评价;在检查指导学生论文及科研项目申请及检查、验收环节时,对教师科研水平给予评价。教师应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以此提升自己的职业行为能力。比如参与和专业相关的学位培养、专题研讨、学术论坛、国内外访问、工厂实践等,不断学习,以此更新知识,培养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督导专家在对教师课堂教学督导、实践教学督导、后续跟踪督导的基础上,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提升教师未来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胡静.高校教学督导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教育,2007(5):83-84

[2]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31.

[3]任湘郴.论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励机制[J].现代大学教育,2006(6):99-104.

[4]陶西平.以积极作为完善教育督导制度[J].中国教育学刊,2006(4):3-4.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教案 篇5

综合探究:讲求效率维护公平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思想政治必修模块一《经济生活》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三单元综合探究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讨论的永恒话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是收入分配中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

三、探究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懂得效率、公平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懂得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的重要性。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效率与公平”这一问题的理解,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做到效率与公平的最佳统一。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教学难点: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主要教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归纳法

主要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总结反思法、课外调查法

六、探究活动步骤

(一)漫画导入

教师讲授《和尚分馒头》的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好多老和尚和小和尚,他们当然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平时,庙里和尚们吃的东西都是每天从山下运过来的,可是有一天,天公不作美,刮起了台风,下起了暴雨,山路堵了,粮食运不上来了,和尚们可愁死了,念经都没力气了。这时庙里的方丈出来说话了:“和尚们,莫慌张,大家打起精神来,现在庙里还有20个馒头,我们这里有20个人,本来可以一个人分一个的,但是为了照顾老和尚,就让老和尚一个人分3个,小和尚三个人分1个,这样刚好分完。”方丈刚说完,下面就议论开了,当然,小和尚也有不高兴的。大家在心里数着、算着,这样是刚好吗?不久,热气腾腾的馒头端上来了,大家照老方丈的指示做了,老和尚一个人分3个,小和尚三个人分1个,小和尚真可怜,可也没办法呀,有总比没有好呀。

思考:教师:你人认为这样分配合理吗?为什么不合理

学生:不公平,要就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小和尚干活就没了劲头。教师总结:我们凡是要讲求效率,维护公平(板书)

(二)探究体验

手工竞赛:每组六人、十张纸,时间2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叠的纸鹤多组为胜。

思考:教师:现在同学们手工做完了,假如现在有四家公司拟收购这些手工艺品,哪么你会选择与那家签订长期的订购合同?说明理由 【收购方案】

方式一:不论数量和质量,平均每组给5元。方式二:计数给钱,每只纸鹤给2元。

方式三:数量质量相结合,叠的好的每只纸鹤给4元,其它2元。方式四:叠的好的每只纸鹤给100元,其他2元。教师:请同学们评价选择收购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收购方案并阐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总结:方式一:平均主义;方式二:虽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均主义,可是没有考虑到质量,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实质也是一种平均主义;方式三:即注重了效率,有体现了公平;方式四:收入差距拉得太大,不公平。【问题探讨】

1、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学生:阅读课文,归纳问题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在经济学中,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分配的相对平等。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

二者既有一致性,有存在着矛盾;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三)探究运用

(一)讨论:两则招聘启事 招聘启事1 A公司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某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工资待遇:30元/天 招聘启事2 B公司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某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工资待遇:底薪15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20元佣金 思考:(1)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那种分配方式。为什么?(2)如果你是应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公司工作?为什么?

(3)假如你选择在B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了解了以下情况:一套学习软件市场价是600元,而包括各方面的成本总共才200元,而从200元转化为600元的过程绝大部分是通过推销员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的。但是B公司的老板却轻而易举就获取净利润400元,你辛辛苦苦推销一套软件才获得20元的佣金,老板的收益是你的20倍。你愿意干下去吗?说说你的理由。

(4)请你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谈谈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维护公平”的原则。

(四)探究感悟 1.辩题:“在当代中国,收入分配中讲求效率与维护公平何者更为重要?” 正方:在当代中国,收入分配中讲求效率比维护公平更重要 反方:在当代中国,收入分配中维护公平比讲求效率更重要 2.辩论过程:

(1)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自由发言(2)正方和反方四辩分别总结陈词。(4分钟)3.辩论总结:

由观众同学评判胜负,教师总结发言,点评辩论会的总体情况。(2分钟)【感知历史】感知我国在效率与公平认识上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民谣

上工敲破钟,干活磨洋工,一地一窝蜂,收工打冲锋,分粮兴冲冲。劳动多了你别喜,东西分配不由你,劳动少了不用愁,分配多少按人头 改革开放后: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七大:更加注重公平【问题总结】

问题;怎样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一)从法律上、制度上努力营造一个维护公平的制度环境。

(二)完善分配制度,高度重视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

(三)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制度。

(四)关心困难群体的生产生

(六)布置作业

课后探究:.我国的贫富差距现状调查(1、写出调查提纲;

2、侧重某一群体;.3、写出报告字数1500左右;.4、要有事例;...设计意图:体现新课改的开放性、实践性,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培养运用知识及实践力。

七、教学反思

单元综合探究课的设置,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对它的正确处理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是否能树立正确的情感与价值。因此本教学设计尝试着通过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辩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此类课型教师要组织得当,否则就无法顺利进行。附:教学过程描述 探究题目

《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加深对“效率与公平”这一问题的理解,寻求二者之间的统一,并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效率与公平意识;自觉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教学难点: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教学过程

环节一:探究体验——分配报酬

手工竞赛:每组六人、十张纸,时间2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叠的纸鹤多组为胜。

思考:教师:现在同学们手工做完了,假如你是收购这些手工艺品的商人,哪么请同学们拟定自己的收购计划。

学生:分组讨论,拟定自己的收购计划。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设计分配方案。

目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效率、公平以及二者的关系。

环节二:探究运用——招聘启事1 A公司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某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工资待遇:30元/天 招聘启事2 B公司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某学习软件。要求: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工资待遇:底薪15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20元佣金 思考:(1)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那种分配方式。为什么?(2)如果你是应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公司工作?为什么?

(3)假如你选择在B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了解了以下情况:一套学习软件市场价是600元,而包括各方面的成本总共才200元,而从200元转化为600元的过程绝大部分是通过推销员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的。但是B公司的老板却轻而易举就获取净利润400元,你辛辛苦苦推销一套软件才获得20元的佣金,老板的收益是你的20倍。你愿意干下去吗?说说你的理由。

(4)请你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谈谈这一案例给我们的启示。维护公平”的原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方案并说明理由,教师作出点评。

目标:学生用所获得的体验进行微观分配,学会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环节三:探究感悟——课堂辩论 辩题:“在当代中国,收入分配中提高效率与促进公平何者更为重要?” 正方:在当代中国,收入分配中提高效率比促进公平更重要 反方:在当代中国,收入分配中促进公平比提高效率更重要

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效率与公平关系,提高处理二者关系的能力。

附:辩论赛主持词

“当今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何者更为重要”辩论主持词

各位请安静下来,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今天参加本场比赛的两支队伍是:正方:女生代表队反方:男生代表队

参加今天决赛的八名选手是:正方一辩同学,正方二辩同学,正方三辩同学,正方四辩同学。反方一辩同学,反方二辩同学,反方三辩同学,反方四辩同学。担任本场比赛裁判的是:除了辩手之外的各位同学!

本场比赛的辩题是“在当今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中讲求效率与维护公平何者更为重要”,正方的观点是:在当今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中讲求效率比维护公平更重要 反方的观点是:在当今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中维护公平比讲求效率更重要

本场比赛分为陈述观点、自由辩论、观众参与辩论、总结陈词四个阶段。观众参与辩论阶段为5分钟,观众可以向支持的一方补充阐述观点,也可以向反对的一方反驳观点或质问对方。

各位观众,现在双方辩手已经严阵以待,信心十足。今天,究竟谁将是最后的赢家,还要看每一位辩手的智慧和团队的合作。为使我们双方的队伍都能以一个最佳状态开始比赛,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给他们以鼓励。

首先请正方一辩阐述正方观点,时间是2分钟,请。

谢谢正方一辩的精彩发言,下面请反方一辩阐述反方观点,时间也是2分钟,请。感谢反方一辩的发言,下面进入最精彩的自由辩论,双方各有5分钟时间,首先由正方发言。谢谢,经过八名辩手精彩的自由辩论后,现在进入观众参与辩论阶段。请观众同学向所支持一方补充论证,或者向所反对的一方提出反驳观点或质疑。请观众继续陈述或提问。

现在进入总结陈词阶段,首先请反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2分钟,请。

感谢反方四辩的精彩陈词,下面请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也是2分钟,请。

感谢正方四辩的精彩陈词。到这里,本场比赛就告一段落了。现在,请全体观众同学评判本场比赛的冠军。赞同正方获胜的请举手„„赞同反方获胜的请举手„„,通过大家的民主评判,本场比赛正/反方获胜!请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本场比赛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

怎样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亟待破解的难题。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这方面宝贵经验提炼为:“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上,经历了一个认识演进及政策调整的艰辛探索过程。

1.早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克服平均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十三大提出“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2.十四大提出在分配制度上,“兼顾效率与公平”。

3.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个人收入分配“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4.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5.自十六届四中全会起,“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在党的文件中淡出,社会公平作为重要关注点不断加以强调。党逐步形成并明确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6.十七大报告提出“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认识上有新高度,经验上有新提炼,理论上有新探索。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又一创新亮点,其一:突出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面,都要构建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实现机制。其二,要求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关口”前移初次分配环节,形成公平要素在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全覆盖”。在分配系统中,初次分配占绝大部分比重,再分配比重占10%左右,历史经验表明,如果初次分配发生大问题,再分配不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十七大报告首次强调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这对理顺整个收入分配关系具有全局意义。其三,强调正确地组合使用财政、税收和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手段,全面解决分配不公。从现在起,贯彻十七大精神,体现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的新要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和举措是“六个提高”:

(1)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我国从2000年以来各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占当年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在45%-48%之间,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比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总收入中用于分配的部分也要相应增加,这是从分配的根源上提高全体人民收入水平的重大举措。但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只能逐步到位。

(2)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我们要改变目前企业分配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收入分配“砝码”过度地向企业领导层和资方倾斜以及职工的劳动报酬偏低,以至工资受到资方侵蚀的情况;要形成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相适应的工资增长机制,形成与企业生产经营绩效相适应的劳动工资关系,政府发布企业工资增长平均指导线要制度化;要增强职工在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方面的话语权,在企业中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3)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我们应当更加关注低收入者,把最大可能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作为统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着力点。要通过扩大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减负,实行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并注重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使他们都有机会成为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扩充来源。

(4)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我国的现有工资水平偏低。要继续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以确保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断增长。

(5)提高扶贫标准。截止2006年底,全国农村还有绝对贫困人口2148万人,农村土地被征用后,形成的失地、失业和失保农民有4000万,其中因征地而致贫的不在少数。在城市,居民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还有2000多万。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提高对贫困人口的扶贫标准,是坚持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底线”,同时,又是一个逐步脱贫致富的长期的推进工程。

促进与提高 篇6

关键词:实验室 实验教学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C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060-01

近年来,各高校根据国家教育部要求,开展了新一轮的实验室建设规划与体制改革,基础类教学实验室面向全校或多学科领域,专业类教学实验室面向本科或学科大类,进一步整合了教学资源,形成了有利于开展专业教学、专业实践、科研探索的环境,综合性、开放式、共享型、多功能、高效益的教学实验室正在各高校逐步形成。然而,如何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及设备使用效率仍然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1 实验教学人员的现状与问题

1.1 地位低

长期以来,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的影响下,把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实验室大多由教研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人员被称作为教学辅助人员(简称教辅人员),他们相对教师而言处于从属地位。这种“从属”地位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学历低

由于学校对实验教学环节不重视,加上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较低。一方面,学校职能部门在安排人员时,认为教辅人员只是做做教学准备工作,不需要高学历;另一方面,取得高学历后的实验教学人员不能安心与实验教学工作,纷纷想方设法调离实验教学队伍。这些是造成实验教学队伍学历偏低的主要原因。

1.3 职称、岗位低

实验教学人员专职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很难有机会融入科研队伍参加科学研究,申请到科研项目,很难发表具有一定深度的科研论文。但一般学校实验教学人员的职称评聘条件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致,特别是科研项目和论文的要求,这使得实验教学人员的职称始终上不去。在岗位聘任的时候,很多学校的岗位聘任文件明确同职称、同条件的实验教学人员的岗位比教师的岗位要低,特别是高级职称人员。

此外,实验教学教学人员还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严重老化;思想品德素质偏低,敬业爱岗、奉献精神欠佳;人员忙闲不均, 人员流失较严重;以及专业知识素质、福利待遇偏低等现象,这些都是严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2 实验教学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几项措施

2.1 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进一步明确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在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传统的培养学生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要树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两大教学环节,两者相对独立,相互依存,有相互促进,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理论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基本理论的主要途径;而实验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造性,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起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验教学人员梯队建设

学校应充分分析实验教学队伍现状,制定有效措施,科学设岗、合理定编, 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实验教学人员梯队建设。坚持引进与“引智”相结合的原则,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形成专职的实验教学队伍。进人编制应多元化:对于实验教师或大型设备管理的岗位应采用事业编制,并要求应聘人员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对实验教学准备的岗位应采用人事代理或合同制,应聘人员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对工勤岗位应聘用合同制工人,要求应聘人员具有高中以上学历。鼓励具有实践经验的理论教师参加实验教学,形成一支兼职的实验教学队伍。通过几年的人员补充,就能形成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编制结构合理,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精干、高效、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

2.3 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实验教学人员队伍素质提高

要建立一支思想政治、业务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开拓求实精神的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就要提高其整体素质。一方面要依靠实验教学人员自身努力,增强自我完善意识,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撰写论文等工作,提高自我;另一方面,要鼓励实验教学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加强对实验教学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更新拓展知识结构,夯实实验教学理论基础,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要根据工作需要派遣实验教学人员参加各种培训班、研讨会、交流会,选派人员到对口的有关教学单位进行考察学习,结合实际组织实验教学人员参加基础知识、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计算机、英语等培训班。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改变实验室日常管理总体效果不理想以及实验教学人员地位偏低、综合素质差的状况。

2.4 制定合理政策,促保实验教学队伍健康、稳定

为激励和调动广大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一支健康、稳定的教学队伍,要注意协调有关政策,完善规章制度。对实验技术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应给予适当的指标,,并将实验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等同对待;在工作条件、劳动成果等方面与教师同等对待;岗位聘任条件和待遇与教师同等对待;设立“优秀实验室工作者”奖和“教学优秀”奖等。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实验人员队伍,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活力和内在潜力,为学校实验室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2.5 建立和健全考核制度,促进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健全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制度,是促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实验教学人员岗位职责考核,认真检查实验技术人员岗位任务完成情况,可以全面了解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状况;加强实验教学人员绩效考核,公正评价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实绩,使考核成为奖励先进、推动后进的有力手段。考核必须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的原则,要避免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从政治思想表现、服务育人、职业道德、履行职责的业务职能、遵守岗位责任制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存入其业务档案,作为职务聘任、职称评定、工资晋升及奖惩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地激励实验技术人员奋发向上,忘我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峰.关于加强实验教学的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 张宝红.创新教育与实验室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

[3] 何晓阳等.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3).

[4] 刘永德等.加强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提高队伍素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4).

促进与提高 篇7

探索促进小学生自主提高写字质量的途径与方法的有效策略,是指教师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习字意识,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自主、规范、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的习惯,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审美情趣,并逐渐形成能力的策略。做法如下:

一、设计、完善自主提高小学生写字质量的课堂教学操作办法

1. 小学生自主学习写字课堂活动的基本内涵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理解、自主体验、自主感悟为特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的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以及感受生命成长和价值的有效时间活动。这一基本内涵充分体现了“主题建课堂、自主贯课堂、生命保课堂”新的课堂教学思路。

2. 构建小学生自主学习写字课堂活动“六环节”操作办法

“激趣导入—读帖感悟—指导示范—描仿临练—品评矫正—完善迁移”六环教学法,凸显落实“三给”(把想的空间留给学生,把练的过程放给学生,把观察的机会留给学生)、“三主”(以探究为主、以评价为主、以临摹为主)的自主学习理念,进而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写字能力。

第一环节是激情导入,进入情境,明确目标。导入力求既能激发学生的练字兴趣,又能丰厚学生积累,提升他们对书法文化的认识。在课的开始,创设良好的写字情境,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主要实行“三导”:故事导入、作品欣赏导入、交流书法名言导入等,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从而明确本课所学的内容与目标。

第二环节是读帖观察,内化写法,熟识要领。读帖采用主张“自主六观察”策略。单字而言可引导学生自主地从字形、关系、笔画三个方面观察。读字形即读字的形态,如“日”字呈长方形,“小”字呈菱形,“众”字呈三角形等。读关系包括读笔画关系和读部件关系:笔画关系有横轻竖重、横短撇长、撇轻捺重等,部件关系有上宽下窄、上下对正、左低右高、左高右低、以左让右、左右穿插等。读笔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笔画形态,如撇画由粗到细再出尖,横画的两头粗中间细等;二是借助田、米字格中的线读笔画位置,如某个字的某一笔在田、米字格里的起笔、收笔各在何处等。就成行或成篇的临写内容而言则可以引导学生从重点字、字间和行间关系、章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读帖。培养学生掌握图示法、对比法、摆字模法、游戏法自主读帖的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把握例字的书写要领。熟识、记忆书写要领,采用自主编辑儿歌或短语策略,如心字底的书写要领:卧钩状如新月,三点形成斜线,笔断意要相连,形态宽扁乃安。学生自主编辑,吟诵歌咏,强化记忆,趣味无穷。

第三环节是指导示范,强调要领,同感笔韵。范书中,教师要重点落实“三做好”,范书的过程做好给学生的临写以最直观的提示,强化学生对书写要领的理解,做好范写要运笔慢,让学生同步感受笔韵,强化写法难点,激发学生动手临写的欲望。学生试写,要求学生做到手写心记,养成边写边思的好习惯。试写时要求学生看清范字后集中注意力,看准布局,找准下笔位置,落实好写法要领,一气呵成。

第四环节是入境读帖,多元临摹,自主践行。临写采用对临和背临之分:对临是对着字帖临写,背临是不看字帖凭着对例字的记忆临写。当学生对临达到一定要求后可鼓励学生进行背临以不断内化学习内容。为培养学生自主临摹能力,在临摹过程中要求学生坚持做到“三定”“三到”“三多”。“三定”指定帖、定时、定量。定帖:选定一种适合自己的字帖。定时:每天规定一定时间练习。定量:每天必须写够一定数量,最好不能太多或太少。“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眼到:临帖时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写到哪里视线则看到哪里。手到:执笔运笔,提、按、转、折、轻、重、缓、急,都认真临写,不可马虎潦草。心到:书写时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成竹在胸。“三多”即多看帖,多思考,多比较。多看帖就是临帖之前多看字帖,弄清字的结构,每笔每画的起始转折。多思考则是每个字都认真分析思考,如何用笔运笔才能写出原帖的风貌来。多比较,则是将自己临写的字与原帖进行反复比较,推敲,找出差距,再求进步。

第五环节是多元评价,提升反思,自主鉴赏。教师应注重评价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反思意识,强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主要采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自评、互评、小组评的“三元评价”策略,强化两个“倡导”: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倡导教师评价或师生共评的方式,个性化的问题倡导用学生互评和自评的方法加以解决、完善,并让学生自主掌握评价的标准及原则,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动脑分析的好习惯。

第六环节迁移练习,品尚名作,自评自升。在这一环节,教师不但要选好或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同类型的字,还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读帖,赏析名家作品,自主循序渐进练习其他内容,尤其要写好更多同类型的字。如运用写书签练习法、写作品法、临摹字帖法、作业运用法等,培养学生自主练字兴趣,提高自主习字技能。

这六个环节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思路,教师要结合本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因材施教进行有效运用,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写字学习的积极性。

二、全学科优化培养小学生自主书写兴趣的教学对策

儿歌记忆策略:是指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把笔画字形等编成儿歌,儿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特别是象形字、会意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有效联想策略:是指课堂上,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并将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有效表达出来。这种策略丰富了课堂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真正乐趣。

书写方法导学策略:是指记住书写的顺口溜,书写前出声齐背顺口溜,书写过程中边默背边书写。

明理激趣策略: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书法家人品非常高洁,世间流传着不少佳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故事向学生说理,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意志品质。如“王羲之为老妪书扇”等,让学生懂得书法陶冶情操、修养品德的意义以及从古到今,很多人把它视为特殊的工具,运用它培养自制能力,锻炼自身意志。

榜样力量教学策略:在写字教学中,除指导写字外,利用写字比较好的学生为有利资源,以他们为榜样,让同学们都来学习他们的长处。这样,学生既明确了榜样的特点,又找到了差距。

多种有效教学策略的使用,多维度、多时空培养小学生良好自主书写素养。

三、建立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

初步建立培养学生自主习字的评价运行机制,丰富评价形式,发挥评价实效,激励和唤醒学生的自主写字兴趣。

1. 即时性的评价

(1)自我评价

优化自我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书写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尝试评价自我。比如找出写得最接近字帖上的那个字,并用铅笔在字的下面画上“☆”或标上“△”,或者画上笑脸等等,使学生对自己的书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意识,促进其自主发展。

(2)生生互评

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让学生参与同学间的互评,通过评价互相促进,培养学生的判断是非能力、口语表达、鉴字赏字能力,培养良好的自信、守恒习字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3)师生互评

师生互动评价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学习的过程,关注同伴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参与评价的意识,受到启发,逐步学会评价,提高认识。

二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听学生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乐趣,调动其自我表现欲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认识,有效构建师生平等关系,增进情感、融洽教学。

2. 发展性的评价

(1)建立书法档案袋

每学期开学,让学生自备一个个人档案袋。学生每星期完成一张钢笔或毛笔作业,将其放进自己的档案袋,或者将重大比赛中的作品放进档案袋。经常把这些作业拿出来比较,找到自己进步的地方,明确不足之处,最后再把它们放进档案袋。如此循环,学期末进行评比,从积累作品数量、质量、进步三方面,评选“优胜奖”“进步奖”。

(2)建立书法段位制

从二年级开始选拔写字优秀生,让他们参加学校兴趣小组,练习软笔书法,并对他们建立书法段位制,激励他们在书法练习上不断前进。书法段位分为五段,每一段均有明确的要求,可操作性强,对学生定期进行考核,学生达到某个段位,学校就及时办理段位证。这一评价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书法练习的动力和信心。

通过以上有效策略的实施,学生的写字成绩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写好字的意识提高,数量增加,兴趣也浓厚起来,充满自信的心理有所提升。通过研究和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写字能力在不断增强,其中,运笔能力、观察字形特点能力、书写布局均匀、合理能力、速写能力、自主读帖能力、书写卫生、评价能力、主动收集好的作品并赏析等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水平得到了整体的提高,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成绩突出。我校曾代表区里,参加大连市团中央“第十届青少年赴日美术书法交流大赛”活动,学校老师、学生的作品以及他们的表现受到区领导以及日本系列交流学校的一致好评。

通过以上有效策略的实施,教师的工作意识和教学理念发生明显改变,专业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能自觉挖掘书法教育在德、智、美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自我,优化相关有效教学策略,牵动学生自主学习写字行为的改变。

摘要:<正>信息化时代,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很多小学生喜欢电脑的方便快捷,在他们快速敲击键盘的同时,渐渐忽略了写字,学生和家长都不够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写字质量明显下滑,写字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在写字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习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学生对写字的审美情趣以及相关技能的提升这方面的教学策略不够充分、系统、科学,从教学观念上看,不少教师仍把写字教学理解为只是

参考文献

[1]熊才群.提高小学生书写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学周刊c版,2015.

促进与提高 篇8

关键词:制药,从业人员,伦理学,“动式”教学,内化

制药从业人员伦理学从制药行业的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出发, 研究药品生产、研制、开发和经营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从而构建制药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从业伦理规范, 对未来从业人员进行专业伦理思想教育。它是制药工程和伦理教育的交叉学科, 是对德育学科的一种补充和扩展, 使德育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富有时代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洞的口号, 必须落到实处, 即体现德育的实效性。本研究以提高效果, 促进内化为教学目标, 探索制药从业人员伦理学“动式”教学方法, 培养和提高医药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意识和核心职业能力, 通过培养其情商能力, 即做人的能力, 使情商大大高于同类人, 从而在社会上立足, 并为长远发展筑牢道德基础, 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1 传统教学易出现的问题

“讲授法”、“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教学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德育的实效性不强。

2 制药从业人员伦理学“动式”教学实践

“动式”教学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采取案例教学、PBL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开拓网络教学空间等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促使学生内化。

2.1 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运用典型案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使学生在具体问题中积极思考, 团结协作, 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多收集社会热点和焦点, 如收集中央电视台的道德与观察、道德与法制等栏目中有关医药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使教学贴近生活, 实现本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目标。例如:道德观察播放的“2010年北京假药第一案”, 通过这一典型案件, 组织学生查阅相关的假药、劣药的规定及相关处罚, 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发言, 小组讨论及情景模拟, 提高了本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改善。

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1) 个人发言式。在教师的主持下, 学生自愿上台, 向全体学生阐释自己的观点。2) 情景模拟式。有些案例涉及企业不同人物的活动, 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 让学生们进入不同的角色中, 具体地处理或解决问题。通过模拟角色的发言、讨论甚至辩论, 切身体会所模拟的当事人的伦理道德行为。3) 小组讨论式, 将学生预先分为6人左右的小组, 组长主持本小组对案例进行预讨论, 整理出本组的若干观点和意见。由小组代表上台陈述本组观点, 也可以小组集体上台分别陈述和补充, 并接受提问。4) 辩论式。对于一些涉及道德困境的问题或有争议性的话题, 可以请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2.2 PBL教学

PBL教学法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 即以问题为中心,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2]。PBL教学方式有:1) 演讲发言。针对教学内容中简单问题, 由学生自愿发言, 阐明自己的观点。2) 分组讨论。针对涉及到的重点难点问题, 将学生分为小组课下进行讨论, 课堂上派代表发言, 然后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例如:分组讨论“制药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道德的关系”。通过讨论, 使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能更好的处理制药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构筑好职业道德防线, 生产放心药, 生产良心药。3) 辩论赛。针对制药伦理中涉及到的有争议的话题设置辩题:器官移植之我见;安乐死之我见 (利大于弊还要弊大于利) 。通过辩论, 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个领域的相关知识, 知道利弊关系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的。4) 角色扮演。设置某一情境, 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 进而展开讨论和分析。

2.3 多媒体教学

在课件中插入影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 发挥媒体影视片的教学优势, 增强感染力。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与制药职场、药品生产与经营等相关的视频, 让学生进入企业或者职场这样的情景中, 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职业伦理教育等, 提高教学质量。

2.4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将制药伦理课程搬至企业去、搬至车间去、搬至实训实习现场去, 让制药相关企业领导、专家、技术人员给学生讲伦理、讲道德、讲文化、讲法纪, 使学生在生产前线更切身、更深刻的接受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企业文化、企业责任等专业伦理教育。例如:针对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药品生产企业, 通过企业相关人员讲解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使学生增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观念, 这种将课堂教学搬至企业中, 让学生深入企业实践中,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悟人生哲理, 提高其专业伦理水平。

2.5 开拓网络教学空间

由于教学网络平台具有平等参与、自由开放等特点, 又有学生热衷话题的讨论, 因而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例如:绥化学院教学管理系统就有这样的网络平台, 制药从业人员伦理学课程也进行了网络教学, 教学大纲、教学讲义及热门讨论话题都挂在网上, 随时可以学习和进行广泛的交流,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 学生能感受到自由沟通的平等地位。教学网络平台是一种新的联结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纽带, 克服了大学期间师生交流时间少的矛盾。

3 开放式考核模式

本门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以检查学生阅读笔记与心得体会、讨论提纲与发言、课堂表现及出勤等为依据;实践教学的考核更要注重学生在企业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表现、团队合作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完成论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的质量等。这种开放式考核模式的更能体现学生的制药专业伦理的内化程度。

4“动式”教学的优点

“动式”教学摆脱了以往的“听课、死记、考笔记、忘记”这四步循环, 使学生可以主动认知,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动式”教学实现了“一对一”的互动, 能够深入解决各人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动式”教学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式”教学培养了团队精神;“动式”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促进了学生专业伦理道德的内化。

参考文献

[1]刘胜.高职思想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的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6 (6) :49-50.

促进与提高 篇9

1 学校科研总体情况

在科研立项方面, 2005年到2007年学校共获纵向、横向科研项目509项, 获资助到位总经费1 562.8万元。其中纵向科研项目428项, 包括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87项、厅级项目171项, 横向课题81项。

在科研成果奖励和成果鉴定方面, 学校一批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自2001年来连续七年都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 连续三届都获得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到2007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项, 其中获广西科技进步奖6项, 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11项,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第五届优秀铜鼓奖1项, 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学术著作奖1项。在科研成果鉴定方面, 学校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科研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5项, 国内领先水平2项, 国内先进1项, 行业准入1项, 有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佛家逻辑比较研究》被鉴定为优秀。

在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教材方面, 2005年到2007年全校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2 162篇, 其中SCI收录29篇, EI收录28篇, ISTP收录10篇, 出版著作和教材150部。

2 科研促进教学效果明显

2.1 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

广西师范学院的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经过较长时期的研究和探索, 在专业某一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取得的科研成果可以转化成教学内容。

2.1.1 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科研引入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的 “教 ”上。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 与学生互动, 讲授科研前沿成果和研究方法, 并及时将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向学生讲授, 课后教师将科研成果如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作为参考资料提供给学生阅读思考。这样不仅课程内容丰富, 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间产生灵感思维火花, 又促进了科研。

2005年至2007年, 学校教师结合本科教学, 把最新研究成果中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向学生进行介绍, 取得了明显效果。如:崔建国教授在上有机化学课讲“萜类和甾族化合物”时, 将其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羟基甾醇硫酸酯钠盐的合成及其生理活性研究”的研究成果 (已经发表在美国Steroids杂志) 向学生进行介绍:“从胆固醇出发合成了一些具有胆固醇甾核结构的甾体肟类化合物, 并发现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细胞毒性, 在体外对肝癌、肺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细胞株具有很好的细胞毒性。”学生反映良好, 认为老师培养了他们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黄国华教授将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软化学法合成高性能钛酸钙基微波介质材料的研究”引入了课程教学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元昌安教授在讲授人工智能课时, 将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因表达式编程机理及其高效算法研究”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赵星华老师在将研究成果“包合物研究”引入化学与社会课程, 编写了双语教学教材。李文敬老师将其研究成果“分布式环境下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BFGS并行算法”引入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 使学生对算法设计与分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深受学生欢迎。王光荣老师在讲授民间文学概论时, 将少数民族歌谣和民族民间风情的研究成果补充到课程教学中, 引起学生较大反响。

学校老师还利用他们在研究方向上所积累的知识和研究经验向本科生开设选修课, 如何颖教授在文化产业开发研究的基础上为本科生开设文化产业方面的选修课, 盛家荣研究员在中药开发与研究的基础上为本科生开设了“中药现代化”和“药物化学”两门选修课。

2.1.2 科研项目和成果引入实践教学

引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工作, 有助于拓展本科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教学上, 本科生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直接相结合是科研融入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科研课题一般属于专业知识领域的新问题, 研究性强, 因此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学生在对问题进行研究后能较好掌握一套研究方法, 对学科知识有了整体的认识;面对本科生开放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 让本科生尽量能在更多场合共享各种资源, 与老师和研究生更好地互相交流, 了解课题相关的系列科研成果, 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使本科生对论文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感性的认识, 在面对研究问题时不再盲目, 有法可循, 激发了本科生的学习热情, 获得整合教育经验。从效果上看, 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较高, 近三年, 学校教师的部分研究项目已成为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的选题来源, 其中理科专业比例较高, 如2005年化学系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共 120 份, 其中选题来自教师科研课题的共 39 份, 占总数的 32.5 %。这类选题既提高了毕业设计 (论文) 的水平,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动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开放实验室, 注重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 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研融入教学的又一体现。从效果上看, 参与科研课题的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高, 如化学系的黄竹林、李丽英、陈今浩三位同学参与盛家荣老师的广西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壳聚糖磷酸酯钾的合成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 他们所完成的研究成果“壳聚糖磷酸酯钾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获得了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曹军、武会敏、周承军、陆贤珊四位同学参与黄初升老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抗重要疾病3-羟基黄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和合成研究”, 他们所完成的研究成果“两种苯并吡喃黄烷酮类化合物的全合成研究”获得了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蒙智、陶国飞、张引俊3名学生通过参与“DVD在线租赁”课题, 提出整体设计方案, 获得了200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甲组一等奖。

2.2 科研成果引入教材

教材是教师专业知识转化的重要体现, 高质量的教材反映编著者对专业知识的前瞻性和严谨的科学思维逻辑。科研成果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 经过教师的整合, 科研成果可以引入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科研成果引入教材, 在内容上, 有利于教材更好分析阐述较难理解的概念和理论, 突出章节重点, 体现专业知识的前沿性和专业知识研究的过程性, 反映教师的科学思维方式;在质量上, 明确教材教学目标, 强化对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具有适用性强、先进性的特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 是科研为教学服务的表现, 教师进行教材建设, 不仅有益于教学, 其成果也为以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西师范学院鼓励教师精选内容、加强应用、突出新意, 编写适合高等教育特点的教材, 学校2005年来共出版著作和教材 150 部, 其中获自治区级优秀教材奖15部。

2.3 科研设施、经费改善本科教学的状况

广西师范学院的科研设备和科研经费使学校的教学条件有明显的改善。2005—2007年间, 学校教师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计划开发项目、广西社科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经费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509项, 科研总经费1 562.8万元。在进行这些项目的研究中, 购买的仪器设备也都用于本科教学, 对教学条件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2.4 学术氛围日渐浓厚, 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水平提高

学校的学术氛围日渐浓厚, 使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2005—2007年间, 学校先后利用研究经费和学院学术活动经费派出教师205人次到国内外参加重要的学术活动;学校还积极实施“请进来”战略, 开设高端学术论坛, 围绕学术研究热点问题, 先后邀请中国科学院郭柏灵院士和王志珍院士、中国工程院卢耀如院士、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江汉大学校长李进才教授、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教授等7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作学术报告;学校还调动广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开展学术活动的积极性, 共开设面向学生的学术报告和知识讲座337场。上述一系列学术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广大师生的知识视野, 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使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 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3 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做法和经验

3.1 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带头进行科学研究, 从上到下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工作氛围

学校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不仅在宏观上把握住国家、自治区科技发展政策, 对学校的科技发展工作进行指导和统筹部署, 而且在领导、组织上给予保障, 在资金、政策上给予扶持;同时, 还率先垂范, 积极进行科学研究、成果报奖、科研平台建设, 在教职工中形成了良好的表率和导向作用。各院、系、部的党政领导也非常重视科技工作, 大多二级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科技奖励政策, 使学校从上到下、从领导到普通老师, 均形成了重视科学研究、积极进行学术创新的良好科研氛围。

3.2 不断制定和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重视科研的规范化管理。为增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 激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多出优秀科研成果, 促进学校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 学校及时对有利于推进科研工作的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先后出台了《广西师范学院科研奖励管理办法》、《广西师范学院岗位业绩津贴实施办法》、《广西师范学院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广西师范学院实施教师学术假暂行办法》、《广西师范学院知识产权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文件, 还适时修订了《广西师范学院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 从而使以《广西师范学院科研奖励管理办法》、《广西师范学院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和《广西师范学院岗位业绩津贴实施办法》为核心, 以各系 (院) 部内部科研激励制度为辅助的院系两级科研激励机制框架基本形成。

3.3 奖励重大科研成果, 发放科研业绩津贴, 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科技创新积极性, 形成日益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

2003年以来, 学校根据《广西师范学院科研奖励管理办法》每年举行一次科研奖励大会, 对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进行奖励, 重奖以广西师范学院名义承担的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奖项。还先后出台了《广西师范学院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和《广西师范学院岗位业绩津贴实施办法》, 对教职工的科研工作进行量化计算, 发放相应的科研业绩津贴, 从而建立起了科研工作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随着科研奖励和科研业绩津贴制度的建立, 学校科研激励机制日益完善, 这对于提升广大教职员工的科研积极性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4 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学术活动, 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气氛, 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2003年以来, 学校以多种形式开展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 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通过举办“新世纪论坛”、“教授、博士论坛”、“西部大开发论坛”、“现代科技教育论坛” 、“院领导教育管理学术报告”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和开设面向学生的学术报告会等多种形式, 先后举办了学术报告会或学术讲座近600场, 其中由校教职工作报告或讲座500多场, 邀请院外专家作报告或讲座78场。特别是教育部师范司袁振国副司长、中国科学院郭柏灵院士和王志珍院士、中国工程院卢耀如院士、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教授、江汉大学校长李进才教授、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杜成宪教授、国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施天涛教授、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李元香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圣元研究员、吴元迈研究员、刘亚虎研究员等学者作的学术报告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除此以外, 学校还多渠道筹措资金以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在2003年11月50周年校庆期间, 学校隆重举行了“变革中的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和“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著名校长与广西百名中学校长专题对话会”, 邀请了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和名校长作了专题报告, 广西有近200名中学校长与会。2006年分别举办了中国李商隐研究会第七届年会、2006年全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讨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范教育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这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扩展了广大师生的科研视野, 丰富了广大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成为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 广西师范学院作为教学型院校, 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实施科研兴校战略, 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更新了教学内容, 改善了教学条件, 提升了教学质量, 培养了创新型人才, 形成了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建明, 周洁.从课程建设视角谈科研成果引入教学[J].江苏高教, 2007 (3) :84-86.

促进与提高 篇10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后更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阶段, 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 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 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保证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 成为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它能帮助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 并为之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1]。探索适宜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提升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基于近五年对研究生课程“投资分析与决策”所实施的教学改革实践的心得进行归纳和总结。

1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定位

投资分析与决策是面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任选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刻理解投资领域的基本理论, 掌握投资理论的精髓以及其应用策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在熟悉金融市场理论基础上, 进一步了解证券投资等金融活动的数量规律, 并能够运用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研究组合投资优化等金融投资决策问题。本课程的特色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领域的投资决策模型结合, 运用信息化技术, 指导学生处理金融数据, 培养其建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研究生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的“高层次”与“多元化”[2]。高层次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都比较高, 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快。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构成方面, 同一门课程可能有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同时选学, 这种“高层次”与“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研究生专业课的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新意和广度, 这是大大区别于本科生专业课教学的地方。

近5年来, 在我校选修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中, 普遍存在本科专业背景各异的现象, 因而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大, 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这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来了挑战。

如果教学内容定位于适用有经济、金融专业背景的高层次金融定量分析, 跨学科专业的学生会面临专业障碍, 若选讲适用非经济、金融专业背景的基础金融分析, 则导致部分教学内容与本科生的教学内容重复, 深度差距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 对专业基础扎实的研究生而言研究生阶段只是本科学制的一种延长, 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研究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 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相背离。鉴于上述情况, 为了使学生及时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同时能实现从本科阶段到研究生阶段的质的飞跃, 我们对教学内容安排做了适应性调整, 以兼顾学生的专业差异。

2.1 教材选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是保证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材料。一本优秀的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本条件, 也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在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中, 我们选用了刘善存编著的《Excel在金融模型分析中的应用》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该教材内容深浅适度, 系统完整, 条理清晰, 结构编排合理。本教材的特色是将抽象的金融模型通过Excel的数据处理和图表形式来解释、验证和求解, 内容安排符合教学计划要求, 既能阐述金融理论核心思想, 又能把金融问题与其数学表述和论证密切结合起来, 把专业知识和数据处理工具和方法有机结合。

此外, 我们还选用了benninga编著, 邵建利等译的《财务金融建模-用Excel工具 (第三版) 》, zvi bodie编著的《投资学》作为辅教材, 这两本教材均是作者多年从事相关研究的结晶, 所涉专题较为全面, 所涉文献较为宽广, 具有明显的学术性与较好的启发性, 且对于金融理论的进展和模型的推导阐述细致透彻。如遇主教材未能深入分析的专业知识, 学生可自主选择辅教材的相应内容, 来弥补专业知识的欠缺, 这有益于排除跨专业学生的专业障碍, 实现弹性教学。

2.2 教学内容选择

研究生的教学不同于本科生, 教学内容不必完全拘泥于书本。在教学内容组织上, 本课程以投资分析经典理论为核心, 内容涵盖证券组合理论、资本市场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债券的久期理论和免疫策略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研究生能够结合各自研究方向应用所学的金融理论和方法, 分析和解决实际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是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因此, 在教学内容处理上, 注重金融理论与方法和现实金融决策问题的结合, 强调现代金融模型应用, 侧重Excel辅助金融建模和金融计算。如在投资组合理论专题下, 不仅系统阐述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马可维兹均值方差模型的构建过程, 还要讲解利用Microsoft Excel的矩阵运算、规划求解工具和VBA编程, 实现基于金融市场真实数据的有效前沿的计算和绘制, 并展示计算方差协方差矩阵的四种不同方式。这些方法和技巧, 不仅有利于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 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应用软件提供借鉴。

3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传统教学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教学, 这种教学活动以知识传授和知识继承为主, 尽管“填鸭式”教学在研究生阶段已不再明显, 但传统教学仍未逾越“教师讲, 学生记”、“知识的单向传导”等教学特征[3]。《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中, 突出教学科研结合, 关注教学相长, 培育创新性思维。

鉴于研究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主要讲授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等。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注意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 经典内容与现代进展之间辨证关系,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对于介绍性和概念性的内容, 由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提纲和要求, 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 这样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学习是为即将从事的科研工作打基础, 在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中, 必须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把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注意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引导研究生在最新知识领域开展专题讨论。专题讨论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科的前沿发展问题, 从中浓缩出适合课堂教学与讨论的内容, 采用文献检索、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探讨式教学。

教师通过查阅与本专题相关的文献后提出问题, 预先布置给学生进行研读。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概括分类后, 在课堂上先做系统的讲授和导引, 然后组织学生对内容进行研讨, 必要时候通过一些实例进行验证。这样既拓展了教学内容, 增大了教学容量, 又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学习过程。

4 网络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设起来, 并成功开展教学工作, 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对高校传统教学模式良好的拓展与补充。所谓网络辅助教学是指将网络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来完成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4], 它不仅延续了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交互技术等手段, 更具有教学信息量大、时间的自主性和空间的开放性强、可供诸多用户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等优点。

在研究生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教学中, 我们就该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由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目前主要面向本科生开放, 研究生课程的开设受到管理接口的限制, 我们仅利用了公共网络和课堂教学管理软件来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教学互动。最初, 教学资源共享和师生间的学习交流, 包括教学课件、讲义、课程通知、作业和答疑等都通过课程邮箱实现。这种方式虽然不受校园网IP地址的限制, 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广泛的学习空间, 但其课堂教学管理应用功能有限。

为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尝试使用了windows远程桌面共享, 保证学生在一人一机的实验室环境下, 借助网络会议的方式, 实时接收教师机传递的教学信息, 同时学生也可在教师指导和安排下, 进行操作演练和参与课堂讨论, 即方便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时讲解。

考虑到windows远程桌面共享在教学文件传输和管理, 课堂分组等管理功能弱化, 我们后来又引入了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利用研究生实验室现有的网络设施, 利用该软件的屏幕广播、远程遥控、屏幕监视、文件发布等功能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等操作,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多媒体网络教室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既能做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资源共享和教学互动。

5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反映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合理的考核方式与学习水平的有效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5年多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 结合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特点, 我们采用了“课中作业+课终论文”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侧重理论推导为主的考核, 注重金融决策模型设计、应用及金融数据处理, 从而促使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使用投资理论和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上,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偏重定量分析, 课中作业一般根据金融理论专题下涉及的模型算法, 要求学生完成小型案例分析, 形成一个简要案例分析报告。如在期权定价理论中, 涉及基于风险中性定价机制的单阶段及多阶段欧式期权定价和美式期权定价。针对该知识点, 布置课中作业:使用给定的条件和参数, 运用期权定价原理和方法测算欧式及美式看涨期权或看跌期权的价格, 并对价格变动作因素分析。这些课中作业,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且有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

课终论文采用与课中作业结合的办法, 即要求学生以平时的专题讨论内容为基础撰写课终论文。考核论文内容来源于小作业, 同时又是对前期专题研究的再认识和再生成。正是有了作业的研究基础, 论文的质量才有所保证。如学生选择投资组合理论专题作为课终论文主题, 则建议学生在中国证券市场选择不同行业的若干股票为分析对象, 通过金融数据库查阅股票交易的相关数据, 完成有卖空和无卖空条件下有效前沿的求解, 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对理论应用的局限性结合实际问题做归纳和总结。

我们还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选择切入点, 建立金融模型, 开展分析研究, 提炼学术观点, 形成规范化的学术论文, 向学术期刊积极投稿。这种考核方式可以促使研究生较早进入科研角色, 真正做到“学为所用”, 将金融理论与实际经济、金融问题有机结合。

6 小结

《投资分析与决策》课程改革实践的目的在于使这门课程能够达到“教学思想现代化, 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 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尝试使用了多种网络辅助教学手段, 改善了考核方式, 使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更符合人才的培养目标, 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 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水平都有较大裨益。

当然, 金融理论和量化分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仍需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教学方案, 以满足社会对研究生层次的金融人才的需求。

摘要:研究生课程是实现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研究生课程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及整体素质的高低。结合5年来“投资分析与决策”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 系统阐述了课程定位、教材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探索、网络辅助教学应用、课程考核等方面的实践和经验, 以期为相关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投资分析与决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俊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1) :56-58.

[2]谢美华.探究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1 (2) :61-63.

[3]董永平.学位课程教学过程中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108-109.

挖掘潜力 促进提高 篇11

一、以课本为线索,归纳《考试说明》中的词汇和相关的搭配、句型,归纳课文类别,跨册复习

1.语言结构对比归类。

2.语义场小结。如要求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What words often go with “eye”?

(2)When and where do people use the verbs “inspect”, “examine” and “check”?

3.句型小结。可以按句型结构引导学生归纳高中所学的典型句型;在高三下学期按?句型功能归纳了65组句型,并以此为内容进行听写、翻译和造句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句型的能力。

4.在指导学生阅读和表达初期,笔者按课文文体把高中课文分类。复习时,引导学生逐类掌握文章的特点,获得深层理解和规范表达的能力。对于历史人物方面的课文,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文章主旨等;戏剧类课文用于复习口语,提高交际能力;论说文是训练寻找主题句、整体理解文章和练习缩写的好材料。

二、以教学大纲为线索复习高考的语法要点,提高学生语境分析能力和理解长句、难句的能力

1.精选练习。把语法项目在课本中表现的灵活性较强的句子、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典型题目、各地高考资料中质量较高的习题挑选并打印出来让学生练习、分析、小结,做要点记录。

2.建立错误档案。经过精练精讲以后,教师应根据遗忘规律,先密后疏、层层加深地给学生提供多次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学生有错误而又不能理解的,请教同学或教师之后抄写在卡片上或专用本上。每隔一段时间又回头再阅读、思考、练习,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保证错过的以后不再错或少出错。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反复有效实践的必要性,从而提高答题的效率。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和从最基础的地方讲起。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精心备课,有重点地讲深讲透,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和非谓语形式是语法复习的核心,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和体会才能掌握相应的时间概念、结构形式和适用范围。笔者采取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复习,效果比较明显:1.指导学生连续分析几篇课文中动词的用法;2.归纳、小结并做练习;3.讲练历年高考题中的动词小题;4.分析几篇书面表达中所用的动词及其形式并做口头、笔头练习。

三、以高考题型为线索进行专项强化训练

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首先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要让他们领会高考要求和英语试卷的特点,掌握解题思路,熟练运用答题技巧。对于水平相同的学生,会不会答题,会不会抓住关键的解题信息,会不会加快速度争取时间上的主动,其结果是有差异的。专项强化训练的目的就是巧学、巧练、巧解,形成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

1.听力理解。这是高考英语的广东加试题。在专项练习中让学生学会按意群去听,注意实词和连接上下文的信息词;熟练掌握“看问题猜测—听录音分析—对比选答案”的解题方法。

2.语音题。要求学生平时读准单词,善于利用读音规则帮助记忆,注意音近词、派生变音词和不规则读音词;答题时用原来的习惯读,不要受所给单词读音的影响。第一遍读题找不到答案时,就要再次默读,排除选项中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排除有把握读准而又能认定与题干相应部分读音不同的选项。

3.单项填空。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环境,运用所学知识,注意搭配、表达习惯、词语辨析,找出正确答案。

4.完形填空。根据文意决定用词,符合通篇的逻辑关系是提高答题正确率的关键。思路的正确性来自对全文理解的正确性。

5.阅读理解。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核心词,如but等,文章的重点和作者的观点一般出现在它的后面。要用作者或命题人的观点来理解短文;对于科普类文章,引导学生尽量联系自己平时学到的知识。

6.补全对话要看习惯应答。

7.单词拼写和短文改错。指导学生在上下文语境中把握词义、词性、词形、搭配、时态、语态、指代、逻辑关系等。

8.书面表达。如何使学生写出正确的英语句子,做到人称、时态、拼写正确和书写规范是关键。笔者常用“三定”法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一定格式,即确定是写信、通知、标题文章还是发言稿;二定内容,在一定范围之内哪些内容要点必须表达,哪些情理之中的头、尾不能(下转第99页)(上接第69页)忽略;三定表达方式,课上作文时师生一起讨论该用的句型、词组、单词等。

四、精练与泛练相结合,促进知能转化,提高答题速度

课堂上的精练是师生共同具体分析某一大题的答题思路,讨论相关的知识点和语境;课堂上的泛练是给学生提供约三倍于精练的练习,让学生限时完成,或自行完成自对答案,教师随堂答疑。

课外的精练是完成20到30分钟的高考某一大题型的练习,交教师批改,为课外辅导和下一节课的课堂讲评做准备。课外泛练包括学生自觉完成新练习,准备问题争取教师辅导,学生翻阅订正过的旧练习、笔记和反复背诵、默写、归纳、运用考纲词汇等。精练的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深度和答题技巧;泛练的目的在于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广度和快捷的反应能力。

在总复习阶段,只要有时间保证,复习资料落实,练习的检查手段得当,学生便能有效地完成复习任务。

五、专题训练与综合练习相结合,对学生的思维潜力进行有重点而又全面的开发利用

复习的最后阶段通常以套题为主,但每一节课的重点应放在一个专题上,如单词拼写题中的词义、词性、词形把握,短文改错题中的语法分析、词法分析、逻辑分析、单选题和完形填空题中的语境因素、词义辨析等。这种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复习,阶段侧重,全面练习,重点突破。

六、反复攻词汇关

考纲词汇通过认读、默写、听写、归纳小结、辨义、单词拼写等练习形式,让学生做到认得出、拼得准、用得上。要让学生全面掌握考纲词汇。不管是常见的还是冷僻的,是易写的还是难写的,是初中的还是高中的,是一般词义还是习惯的或特殊的用法,学生都应心领神会。

七、加强个别辅导,促进临界生的转化

临界生有三种:五科总分临界、五科总分波动临界和英语单科成绩临界。教师应从大局出发,尽最大的努力抓好前两种临界生的转化工作。总分临界生而英语成绩过低的,要加强对他们的知识网络进行查漏补缺,学会一点,练习一点,记住一点,归纳一点,巩固一点,督促他们建立错误档案,打好基础。总分波动临界生成绩大起大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清晰、不牢固。这类学生的关键是理清知识体系,稳定情绪,冷静发挥,他们需要鼓励和树立信心。

八、进行考试技巧辅导,争取让学生在考场上正常发挥

复习的最后阶段,既需要对学生进行高效率的知识和能力训练,又需要教育他们善于自我调节,从而提高临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便从容应试。

促进与提高 篇12

一、合作探究的序曲——资源开发策略

为使合作探究更有成效,要充分挖掘学情资源、教材资源和自身资源,为具体实施作好铺垫。

1.学情资源开发。学情是宝贵的资源,任何教学环节都要基于学情来设计,如果不顾学情,教学往往达不到理想状态。要么过于浅薄,不能触及深处 ;要么过于深奥,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课堂教学中,要在把握学生已有经验,挖掘学生潜在可能,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学情资源进行开发。

四年级下册《玩“潜水艇”》一课需要学生通过制作潜水艇来了解潜水艇沉浮的秘密,在制作前先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或收集整理已知资料、模型,上课时说一说。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构造及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只是在细节问题,如 :潜水艇工作过程中体积没有变化、制作时气密性要保持良好等问题上加以强化就可以了。课后制作时,笔者把全班动手能力稍强和稍弱的学生分为若干两人小组,要求两人互帮互助各做一个潜水艇,还要比一比哪个互助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效果最好,对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研究得最深。事实证明,除少数几个学生的细管和所挖的洞不太匹配,造成有些漏气之外,大部分学生制作出的模型选材合理、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博得大家的掌声,特别是对几组“最佳合作小组”的奖励,把展示活动推向了高潮。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两人合作使制作过程变得更加精细、合理,对潜水原理的认识随着制作、使用过程也在加深。如果制作环节之前,教师不善于把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挖掘学生潜在动手、选材能力,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组的话,那么对潜水艇的深入探究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2. 教材资源开发。教材是“教”和“学”的素材和线索,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思是要用好这个线索,让它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教材资源的开发要注意整体把握、结构加工、素材利用。

整体把握就是要抓住不同年级纵向递进的长段设计,每节课都要着眼于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设计,不能孤立地为上一节课而上,为学一个内容而学。结构加工就是把教材内容中相似处理方法的内容归为一类,前面的内容是教方法,后面让学生学习用方法。素材利用就是合理利用教材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对比实验是整个小学阶段重要的实验方法,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触。三年级下册《衣料的吸水性》这一课,为了研究几种不同布料的吸水性,学生通过初步讨论得到需要找出几种不同面料来做实验,但对实验中变量和不变量的确定及对比实验的设计还很茫然,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完成。经过一年的训练,四年级时学生通过学习研究《我们在校园里的运动》这一单元,对运动前后身体外部表现、呼吸、心跳、学习效果等进行比对,发现对比实验是研究运动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此时就为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以《运动与呼吸》这节课为例,教师课上播放学生体育课由排队进入场地呼吸平静,到做准备动作,绕操场跑数圈后,呼吸频率加快,气喘吁吁的场景,看后思考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将运动和呼吸的关系作为问题提出,为设计对比实验做好了铺垫,接着通过小组合作、组间交流、教师点拨等方式,设计出通过增加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的方法找出运动和呼吸之间关系的实验方案,学生经历了由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完善方案、亲自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对对比实验的理解经历了由不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初次接触到逐步深入的过程,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得到提升,既体现了整体把握教材,又体现了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和再利用。

3. 教师资源开发。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和有力的推动者,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一个有着深厚知识内涵,致力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师,对学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要注意了解学情、掌握教材内容体系、把握学科特点,基于以上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教授一册教材之前,教师要通备全册内容,初步把握章节之间的关系,确定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通读教参,细致把握章节目标、重难点、课时分配,做到心中有数。上每章节之前,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时量、授课顺序,有时还要安排学生提前查阅资料、进行观察、做好记录,为合作探究做好准备。上课时,根据不同课型,确定合作探究的次数、方法、内容。课后,对合作探究的效果进行反思、改进,以更适应教学和学生的需要。除此之外,课程标准的研读也是重要一环,领会课程标准的内涵,把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作为终极目标,对学科定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授《月相的成因》之前,笔者安排学生观察月相为期一月,并作月相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绘出月相图、记录日期、找出规律、分析原因,为合作探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为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养蚕》单元前,让学生亲自动手养蚕,为蚕宝宝建一个家,培养了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增强观察、思考、动手、记录、分析等能力。

《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一课中的杠杆原理,学生从来没有研究过,为了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效果更好,上课时笔者为每个组提供了一套杠杆组合装置,小组实验时提醒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既可以在杠杆一边的某一个位置挂钩码,还可以在杠杆一边的两个、三个位置挂钩码,最终达到杠杆平衡,为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供了不一样的思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了,探究问题的深度也增加了。教师只有深度开挖自身资源,在不断的研究、反思、完善中才能张驰有度指导合作探究,引领学生向更广、更深处发展。

二、合作探究的旋律——系统策划策略

为奏好合作探究的旋律,要注重问题的层次设计、内容的长程设计,让初始设计由一潭死水化为动态生成,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1. 问题的层次设计。问题的层次性设计往往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目的是引导学生克服重重困难向问题的核心区域挺进,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达到教师有效指导的目的。问题的层次设计要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的渐进性、梯度问题的引领性、回收反馈的灵活性。

《大气压力》一课吸盘能吸住的秘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当探究问题“:看来吸盘在物体表面能否吸住与空气有很大关系,与空气有什么关系呢?”出现时,教室内出现了长时间的安静,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笔者发现这种问题,为了继续推进探究,采用了用具体的物体“木块”进行引导的方法,配以形象的动作---把木块按压在黑板上,为什么掉不下来? 把无形的力量用有形的物体来代替,引导学生从对吸盘可能施加压力的物体来考虑,接着小组讨论“,为什么只要吸盘内没有空气,它就掉不下来,里面进了空气就没有这个力了呢?”这一过程中所提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引领性、灵活性,既指导学生深入探究了吸盘能吸住的原理,又使他们获得了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六年级上册《地图》一课,比例尺的来历和应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次设计问题时笔者把比例尺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事先准备好的一组数据---学校重要标志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计算发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都相同,从而推理出画一幅地图时比例尺应该各处都相同的结论。这些数据从哪是来? 比值为什么会相等?学生出现这样的困惑,说明这样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需要改进。第二次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让他们用测量所画地图的图上距离和校园实际距离的方法来计算比例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出一幅地图比例尺应该各处相同的结论,相比第一次来说,探究过程显得更加自然,结论得出也变得水到渠成。

2. 内容的长程设计。科学教材三—六年级的教学内容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熟悉到陌生的原则,学生从身边的空气、水、自然现象学起,到接触天体、太空,了解四季的形成,每个内容看起来是独立的,实则是相互关联的,科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植入学生的头脑。教师要有长程设计的眼光,把科学的思想、方法,潜移默化地分散、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去。

学生刚刚接触《生活中的食物》这一单元既新奇又熟悉,是不是了解了食物的分类、营养、消化、变质就可以了? 这只是知识层面,能力层面要让学生会按不同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掌握研究食物营养的方法、合理设计一日食谱等。科学态度方面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能大胆提出自己的推测、培养健康科学饮食观念、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如果只为应试,只达到知识层面就可以了,如果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知识的应用和态度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讲讲、划划、写写的作法会让学习的效果停留在“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境地。换一种思维,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动嘴说一说、动手做一做,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就拿《设计一日食谱》来说,学生动嘴说一说自己家里的一日食谱,动手写一写改进后的一日食谱,全班讨论、小组辩论、同伴补充、教师点拨,完善一日食谱,交流日常生活中的一日食谱。经历这样的探究合作过程,合理膳食会成为一种理念融入学生生活,成为他们的帮手和健康的守护神,学习科学的意义也在于此吧!

3. 设计的动态生成。当师预设遇上生创建,说的是课堂的动态生成,当生成与预设一致,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当生成与预设不同,教师如何应对? 是生拉硬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进行,还是生成新的教学设计? 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动态生成的,应该是真实、有效的,是需要教师长期教学积累的。

《大气压力》这一课中有一个环节,学生用吸盘在不同材料表面按压看能否吸住,课前预设时把泡沫板当作不能被吸住的材料来对待,但当学生真正实验时出现有的小组认为泡沫板能被吸住,有的小组认为泡沫板不能被吸住,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有的小组按压方法不对,有的小组观察时间过短,发现这种情况后,笔者及时对课堂设计进行了调整。找一位同学演示正确的按压吸盘的方法后,要求学生再做一次实验,把吸盘分别吸在大理石的光面和泡沫板上,静静地观察一会,学生发现吸盘在大理石光面被按压以后变瘪,吸得很紧,而泡沫板用力按压之后开始变瘪,但后来又逐渐进入空气鼓胀起来,吸不住了。由此,学生得出吸盘能紧紧地吸在大理石的光面,不能吸在泡沫板上,应把泡沫板归为不能吸住的一类。根据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情况,及时对预设进行调整,体现了教学智慧,符合学生的需求。

动态的教学设计不但体现在一节课的环节教学中,更体现在对整本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上,科学教材上很多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关联性,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做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使学生在恰当的时机,接触适合的内容。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开始接触《种凤仙花》、《养蚕》两个单元,虽然一些学生观察过凤仙花和蚕,有些同学甚至种过凤仙花、养过蚕,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对凤仙花和蚕的了解还停留在一些浅表的层面,让学生经历种凤仙花和养蚕的过程就显得很有必要。因此,每年,笔者都会安排学生亲自种一株凤仙花,亲手养一些蚕宝宝后再上这两个单元,学生有了亲身经历,教学就变成顺水行舟,事半功倍。

三、合作探究的高潮——开放互动策略

奏好旋律,还要渲染高潮,激发共鸣,使合作探究中的问题凸显,抓住问题,对症下药。

1. 有向开放的设计。有向开放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疑惑、面向弱视群体的开放,这样的开放是真正的开放,最能有效解决合作探究中的问题。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不论从问题的提出、小组的合作,还是学生的思考都要以每一位个体为基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

问题要从熟悉的事物、现象或知识为基础提出,具有一定研究和思维价值,难度太小,学生缺乏思维的空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对能力的提升也起不到大的作用。

五年级上册《林中的鸟》一课是通过学习鸟的各种特点,体会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上课时如果问“:你认识哪些鸟? 它们吃什么?翅膀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有什么作用?”会把整体问题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鸟类特点和横向比较,部分学生由于认知较浅而缺乏回答问题的动力。如果换一种问法,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鸟类生活在森林中,在天空飞翔,有哪些特点使它与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以一种鸟为例,加以说明。”从学生层面看,每位学生至少熟悉一种鸟,能说出一种与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达到了人人有话想说,人人有话可说的目的。

有些老师认为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效果,原因在于没有从细节做起。小组合作,学生是否有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习惯是重点,建议从同桌合作开始,要求组内有明确的分工、规则,组际有交流、碰撞,教师有合理利用差异资源的能力。

教授六年级上册《地图》一课时,让每位学生先自由画出一幅学校地图,通过独立思考,学生对地图的初始认识呈现出来,随后组内交流找出画得最好的地图放在全班进行展示,接着分组发表意见评出全班最好的地图,并以这幅地图为标准来探究地图的三要素,明晰地图的画法,最后再次尝试画一幅要素齐全的地图。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探究与分工合作相结合,组内分工明确,组际碰撞、交流热烈,对地图的认识逐步加深。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指导组内组长、发言人等重要角色定期轮换,给弱者以足够的机会展示自己,引导其它小组对发言小组提问、质疑、评价、补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回收、反馈。

当然,学生的思维训练也不容忽视,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都要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服务,使学生的思维由介入性思维、点拨性思维逐步过渡到独立性思维。

2. 重心下移的设计。重心下移的设计就是教师要根据学情提问、创造条件使学生出现的问题外显、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反馈。

要在预知学生学过什么、有什么经验、达到什么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目的是提升、总结或引发新的问题,而不只是简单的回顾。除了提问,还要在学生易错、易出问题或有多种可能处精心设计,将学生内敛的思维外显,及时进行修改、完善。这样做,才能让课堂听到了拔节的声音,感受到生命的成长。

四年级上册《运动与呼吸》一课中测肺活量的材料,有多种选择,学生通常会选用塑料袋这种常见、简便的材料,当每人拿一个塑料袋试吹时才发现,塑料袋的气密性无法保证,气体量的多少也无法准确读出,材料的弊端外显出来,才迁移到后来用塑料充气棒并添加刻度的方法来粗略测量肺活量的方法。塑料袋这一材料凸显了其重要作用,为学生对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一种鉴别方法,也为学生内敛思维的外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媒介。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经常会遇到问题,有些即使组内成员也束手无策,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不断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采用个别问题直接指导解决,或共性问题拿到课堂一起解决的方法,以确保释疑的质量。

四年级下册《小小降落伞》一课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做不同的降落伞,研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在学生对降落伞基本结构了解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因素,悬挂物的重量、伞面大小这两个因素,大部分小组能找出来,伞面的材料这个因素部分小组能发现,伞绳的数量、长短、降落伞离地面的高度这些因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只有极少数或根本没有小组发现,要放在全班进行指导。影响降落伞下降的因素全部找出后,要设计相应的对比实验,学生往往会漏掉一些变量,因此,还需要全班的合作交流。

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及不变量的确定有疑难,及时作出处理反馈,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使学生在疑难处顿悟,正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合作、探究既是学习的方法,又是学习的目标,要创设好一切条件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恰当把握最佳时机,让学生知晓其奥秘,掌握其精髓,更好地为科学学习服务。

摘要:合作、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为使二者有机结合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需要资源开发作好铺垫,系统策略保驾护航,开放互动释疑解难,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上一篇:学科思维能力下一篇:项目制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