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美术课程(精选10篇)
幼师美术课程 篇1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需求, 是当前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目标。在幼师美术课程设置方面, 我们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 突出教学任务的实用性、针对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并通过实习、就业反馈等方法指导幼师美术课程的开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推动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 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 形成一个幼儿教师应有的良好素质。我们通过对简笔画、素描、色彩、美术字、国画、图案、手工等课程的学习以及开展美术鉴赏活动等措施使学生的思想和感情得到升华, 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第二, 美工制作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 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也是培养幼师动手、动脑适应以后工作中制作教具、布置教室任务的一项课程。基于上述目的, 我们除坚持并发展传统的剪纸、染纸、纸花、废旧物的再创作等手工课内容外, 又根据幼师专业的学生以女孩为主, 她们大多喜欢富有情趣、时尚、美丽的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幼儿园所需, 加强了美工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 增加了教材中没有的一些教学内容, 如纸偶人、瓦楞纸造型、纸艺玫瑰、气球造型、丝网花、糖果娃娃、毛绒玩具、大型剪纸、综合材料贴画、纸浮雕、纸艺服饰等教学内容, 并选择相应的主题活动, 形成美工教学的课程。
第三, 为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拓展空间。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它对发展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起到极大作用。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所教幼儿的知识积累。因此, 我们打破了学科的界限, 把音乐、文学、自然等学科引入美术课堂, 使各种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交融、综合化, 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开端必须永远来自于感官。”美术是视觉艺术, 我们要想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取知识, 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观教学原理, 通过课件、实物等方法让学生感受、体验并发展认识。
第四, 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艺术表达能力。在课堂中, 我常用比赛、做游戏的方法, 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所感所想, 大胆地对事物进行联想;还自编了一些有助于挖掘学生创造潜力的教材。在塑造纸工和布工等形象的时候, 我要求学生大胆创意, 力求制作得跟别人的不一样。通过一连串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形象思维表现的训练, 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拓展了她们职业发展的空间。
第五, 在教学中, 我们采用积极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作业是其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我通常用几种方法:1.尽量展示学生的作品, 使师生在评价作业时有对比, 有参考。2.用几分钟时间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作自我评价。3.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评论。4.老师评论。在评价学生作业时, 我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挖掘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 和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即使作业表现得不太理想, 也要注意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心, 增强他们的信心。不光评价作业的效果, 更注重评价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表现。
第六, 选择贴近学生学习的主题活动, 把艺术活动与学校活动结合起来, 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我们每月进行一次艺术讲座, 开展“创意新思维”等艺术表现活动, 还根据学生具有舞蹈基础、乐于表演的实际情况成立了“时装表演队”, 在专业汇报时将手工纸服饰带到了舞台上, 这些丰富、趣味、时尚的教学内容, 全方位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第七, 注重市场需要,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我校与郑州市近百家幼儿园建立了友好关系, 每学期安排十四课时的幼儿园见习课程, 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学习幼儿园教学的优秀方法, 体会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要, 教师也在这个活动中了解了幼儿园教学对幼师美术教师的要求, 适时地调整了自己的课程设置。
职业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 我们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提高了其就业、创业能力。
幼师美术课程 篇2
关键词:美术教师;美术能力;美术课程;幼师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62-01
作为基础教育幼师生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幼师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会使学生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结合本人对幼师生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幼师生美术课堂的优化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美术课中要让游戏进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美术课程。
作为幼师生美术教育工作者,艺术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针对幼师生能够在自己的情绪支配下随意表现主观意愿的特点,幼师生美术课堂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为主,幼师生把绘画当成游戏,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在加强幼师生记忆力、开启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绘画创作的教学游戏中鼓励幼师生自由表现,幼师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虽然他们的作品用专业人的眼光看有些滑稽可笑,但正是这简而又简的单线条糊涂乱抹正好吻合了人类原始绘画的特征。
通过绘画活动加工创造,巩固强化,逐渐过渡到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和色块去表现复杂的事物,发展抽象概括和艺术表现的创造才能。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自己喜欢的色彩作画,启发学生对色彩、大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情感。教师应尊重他们自主,自动的行为,这种行为对将来的创造性思维天窗的开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幼师生对绘画知识的逐步理解,鼓励他们做记忆画,再由记忆画逐渐导入“想象画”。由于记忆画教学对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协调发展模仿能力和创作才能的教育优势,所以在美术教育的各个阶段,都应贯穿形象记忆教学。教师对幼师生的画应尽量用口去说,而不是用手去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激发起学生的画欲,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各种各样的心理束缚中解放出来,提高自信心。课堂小结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自评,欣赏,体验创作的审美感受,在学生对课本上的范画欣赏过后,脱离课本进行创作,从点滴变通入手逐步积累,达到用绘画语言表达自然即自我情感的能力。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专家的研究证明,少年儿童视觉感官的发展,写实的倾向日益明显,进入“视觉写实表现阶段”,而心理上进入了“压抑阶段”,出现眼高手低,表现欲望下滑或者兴趣转移的现象,那些在低年级曾被认为是绘画天才的孩子,进入中高年级后对绘画敬而远之甚至厌倦。这时应采取一些新的方法,让“眼”、“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发展认知与表现的心理素质,以“观察—思考——发展”为作业实践的线索,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抑,以提高学生原有的认识和表现欲望。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幼师生心理特点,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学习美术的兴趣,幼师生的绘画技能就会逐渐成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美术知识,提高艺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的热情。
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而在我们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美术学科的实践要以材料为依托,材料的配备需要经费投入,然而,在我们经济条件较差,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地区,进行美术教学实践确实有很多困难。加上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不重视,学校从事美育的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学校在如何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也在试验性改进等因素,我们的美育只能循序渐进,切忌不切实际的空泛说教。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幼师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课要多给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寻找素材,让幼师生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满腔的热诚去发现美、创造美。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允许学生作品别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教育者很难摆脱落后窠臼的束缚;我们常听到对学生作品用“像还是不像”评判的人不在少数,这自然而然地滑向落后保守的评价老路上。为了使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示范也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间。我国当代著名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曾告戒后人“学我者死”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只要在学生作品中发现一点闪光的亮点就应当加以肯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逐渐开拓。教师不要用专业人的眼光和思维评价幼师生绘画作品。
幼师美术课程 篇3
关键词:装饰色彩,提高,升华,良好效果
幼儿师范的学生入学时大多没有受过美术专业训练, 如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观察方法及表现方法, 进一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教师们不断探讨、研究的问题。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 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兴趣。几年来, 我在装饰色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通过平面装饰色彩、装饰色彩静物写生到装饰风景创编, 使学生整体的综合表现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成为幼师三年美术学习中的一个亮点,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装饰色彩训练的课程特征
首先, 应了解装饰色彩的训练是在对写生归纳概括的基础上来理解、认识、把握的, 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表现, 这一阶段的学习训练侧重于对客观色彩的主观感受, 通过对客观形与色的概括、提炼, 使画面形成丰富又充满现代感的装饰效果。
二、装饰色彩中的色彩与造型
传统的色彩训练主要通过表现客观事物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来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关系, 而装饰色彩更多的是追求将复杂的色彩关系进行概括、提炼、要明确画面色彩的主旋律, 把握整体色调。它带着一种理想和向往, 画面所营造的不是盲目模仿自然, 而是将客观复杂的主体、混乱的色彩加以科学地调和及主观感受创造, 要打破“红花配绿叶”的用色习惯, 强调色彩关系在视觉上的冲击力, 做到画面的整体性、协调性。装饰色彩犹如音乐中的音符, 在和谐与统一的变化组织中或对抗、交错, 或协调、融合, 使我们感受到美的愉悦, 同时, 装饰性、平面性是装饰色彩的主要特征 (图1) 。在装饰色彩训练中除了对色彩的装饰处理外, 对于造型的处理也同等重要, 依靠原型通过概括、夸张、变形等手法使画面的形象更具形式美感, 这与传统的造型讲究比例、空间体积有所区别。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图案具象纹样造型知识结合本课内容来理解掌握 (图2、3) 。 (1) 概括法:即省略法, 通过删繁就简, 省略局部和细节, 以加强形体的整体感, 可以采用影绘省略、光影省略、线省略等法。 (2) 夸张法:是对画面中描绘的对象的某一方面的特点作出相当明显夸大的一种变化手法, 可以采用局部夸张、整体夸张、透视夸张等手法。 (3) 变形法:是将写生的素材进行艺术提炼、加工, 使对象从自然中脱颖而出, 达到程式化和理想化的艺术境界。
三、装饰色彩课程在幼师美术课程中的作用
在装饰色彩教学中, 涉及幼师图案色彩、平面构成等其他教学内容, 它既是一个独立的学习内容, 又在整个幼师绘画教学中起到上下贯通的作用, 适合幼师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幼师学生模仿能力较强, 对形的捕捉有一定的基础, 能较好领会装饰色彩教学中所涉及的表现归纳方式及构成美感。我在教学的安排上, 由平面装饰色彩、装饰色彩情感、色彩借鉴、装饰色彩写生、装饰色彩创作等几个内容展开教学。在整体的教学上也是从浅到深, 从客观到主观的演变和延续, 无论在知识点还是内容形式上都遵循着一个逐渐的过程。课程强调主观对色彩理性的深刻把握的同时, 更强化主观的感受和训练, 把感受和设计的理念融入到主观的色彩感受里。尽可能地开发培养学生对色彩思考的创作思维和创造潜力, 使学生更好地摆脱写生的客观因素的束缚, 提高学生艺术创造的空间,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 提高审美素质, 更好地掌握教学基本功, 更好地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提高装饰色彩的表现运用能力的一些做法
(1) 重视借鉴方法的应用。在装饰色彩教学中, 较难的是部分学生没有完整的色彩运用经验, 画面色彩在表现中常常显得琐碎。其实, 这种情形往往是学生缺乏从生活中发现色彩的美的规律, 过分依赖“死”的理论原理。我们的大自然和生活为艺术的创作表现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晨曦落日、草原林海……都是值得参考、借鉴的。教学中, 我指导学生收集摄影照片、印刷图片资料等, 多方面感受色彩的魅力, 才能更好地理解色彩的表现规律。借鉴时首先要对色调进行有目的地分析、概括, 提炼出色彩的总倾向, 应用时可以采用按比例或不按比例的方式进行。
(2) 从装饰色彩静物写生训练过渡到创作表现, 进一步加强直观感受。装饰色彩静物事实上是一种写生式的创作训练, 它不是单纯的具象写实, 而是在自然形象的依托下使学生有的放矢, 向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延伸拓展。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有明显特征的客观形象依据, 由固定组合搭配到自主选择构图, 逐步加强学生主观表现画面的能力。要使每位学生在表现中能大胆表现自己的主观感受, 形成各自不同的画面, 从而形成对不同风格的追求, 达到个性色彩的不断挖掘、完善。
(3) 培养色彩的感觉对比意识。装饰色彩的画面强调感官冲击力, 感觉的对比实际上是心理和视觉情绪上的一种反映, 如轻重、快慢、动静、刚柔、光滑粗糙等。生活中, 一切物象都有其颜色, 在一定色光的笼罩下呈现出某种色调。由于视觉形态规律往往会产生华丽、朴素、典雅、秀丽、鲜明、热烈等不同感情, 从而给人以喜庆、欢乐、舒适、忧郁、沉闷等不同的感受 (图4、5) 。 (1) 红色:红色在可见光中的波长较长, 彩度高, 视觉刺激强, 红色使人感觉热情、跳跃、富有朝气。在我们中国的传统习惯中, 红色往往与吉祥、鸿运、喜庆相连, 成为一种节日喜庆的常用色。 (2) 黄色:黄色的明度仅次于白色, 有着较强的光明感, 使人感觉明快、阳光、高贵。黄色常让人联想到富于营养的奶油、蛋黄等食品, 黄色又与结束生长的衰败、枯萎相关联。 (3) 蓝色:蓝色的明度较低, 它沉着、冷静, 具有理智的特性, 蓝色常让人想起苍天、大海, 产生高远、清澈、空灵的感觉。由于它的明度较低, 与深重色相配合易引起低沉、暗淡、神秘的感觉, 与其他冷色配合易产生陌生、静寂、孤独之感 (图6) 。 (4) 绿色:给人万物复苏的感觉, 带来和平、希望, 常让人联想到嫩芽、小草、橄榄枝。它与大自然的和谐与恬淡相结合, 有平衡心境的作用, 淡绿色使人感觉清爽、活泼, 而与重色相配合产生深厚、沉稳之感, 它与黄色配合则多让人感觉轻松、活泼。 (5) 紫色:在彩色中紫色的明度较低, 给人一种神秘、高贵的感觉, 提高紫色的明度能产生浪漫、优雅的感觉, 而与冷重色相配合则往往产生神秘、恐怖的感觉。
幼师美术课程 篇4
【关键词】民间美术 幼师 美术教学
民间艺术起源于生活,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民间美术的发展来源于人们对美的追求,剪纸、贴画、泥塑等都属于民间美术,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喜爱。这些艺术品很容易引起少年儿童的兴趣,使他们人生的第一节美术课。在幼儿师范的美术教学中融入民间美术,对幼师美术教学有着很大的帮组。
一、幼师美术教育中编排民间美术课程的意义
我国的民间美术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从石器时代人们在器皿、墙壁上绘画,到现在匠人们精美绝伦的剪纸、绣花,无不透露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民间美术代表的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也是人们千百年来传承的智慧的结晶。因此,民间美术更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能够引起人们对美的共鸣,是带领少年儿童走入美术殿堂最好的突破口。现阶段,许多幼儿园教学中已将艺术教学与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民间美术教育更是提高儿童素质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幼儿师范的美术教学中安排民间美术课程非常重要。
二、民间美术教学的特点
(一)民俗文化对民间美术的影响
民间美术与民俗民风息息相关,许多民间美术工艺诞生于民族事项中,反映了民间审美意识。民俗文化代表了一个地区人们集体的人生观,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期待。囊括了人们的生存、繁衍、感情,信仰等诸多因素,也是中华民族乐观向上、浪漫热情的民族力量的表达。教师可以在民间美术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述课程内容的起源以及美术课程中包含的意义,并将之与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
(二)民间美术基本特征和造型方法
民间美术造型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完美性造型、概括性造型、实用性造型、象征性造型、随意性造型、程式性造型和抽象性造型。民间美术的造型方法包括主题形象展开造型法、非静止物象造型法、时空综合造型法、适形造型法。在民间美术的教学中,教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美术课程很有帮助,不仅能让学生的作品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想象空间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民间美术的审美特点
民间美术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特点,就色彩而言,南方的民间美术色彩多偏向鲜艳的、浅色的,南方民间浆染的蓝印花布,就是蓝白相间的,长期以来受到南方人民的喜爱。而向我国的西北部走,民间美术的颜色就会越偏向厚重,以深蓝、灰、黑等颜色为主。这都和地域、民风是相关联的,南方的姹紫嫣红给民间艺术家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也就决定了南方的民间美术色彩上较西北地区更加丰富。
民间美术还具备随意性的特点,由于民间美术是人们自行创作的,并没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民间美术的创作来源于人们的兴趣,在任何时候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创造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创作随心所欲,代表着人们的真情实感。
三、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
民间美术对于学生的美术课程有着很大帮助,但是如何在民间美术的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民间美术的教学课程。
(一)注意让学生理解传承性
教师在给学生讲授传承性时要让学生明白,传承性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和简单的延续。民间美术历史悠久,长期以来民间艺术家运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和审视生活和世界,然后将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民间美术中去。学习民间美术要能体会到这些艺术作品中包含的感情和期待,而不简单的去模仿。
(二)教师自身要热爱民间美术
教师在讲解民间美术时,要想打动别人,必须先打动自己,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民间美术真正的热爱,而不是只出于教学要求去了解民间美术。如果教师自己不能真正喜爱民间美术,不能认同其中包含的艺术价值,就很难将民间艺术中所包含的情感真正的传达给学生。要是自己要能真正的体会民间美术中所蕴含的的劳动人民的创造性、乐观、智慧等内容,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投入其中。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任何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民间美术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将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与之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间美术创作中来源于其他艺术方式的灵感。同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情景教学方法,是学生产生共鸣,对民间美术产生兴趣。多媒体设备可以生动的向学生展现民间美术的作品图片和制作过程,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在制作中民间艺术家的认真和投入的感情。让学生亲眼所见那些神奇的艺术品是如何诞生的,能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更感兴趣。
(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艺术课程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充足的条件让学生亲自制作民间美术作品。学生要在自我尝试中体会到民间美术的不同之处,体会到制作过程的乐趣。从亲自制作中发现其艺术表现手法,并能学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在美术课程中去。
四、总结
民间美术博大精深,含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对于拓宽美术课程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艺术知识有着很大帮助。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艺术来源于生活,能够懂得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对美术课的体会也能更加深刻。审美能力也能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幼儿教师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夏林.试论民间美术在高师美术课程中的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6)
[2]唐衍武.动画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研究[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1(4)
幼师新生美术入门之我见 篇5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切实有效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 这是作为幼师专业美术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就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拟结合几年来幼师专业一年级美术教学的实践和尝试, 对幼师新生美术入门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 组织好第一堂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第一次系统学习美术专业课程的幼师新生而言更是如此, 第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幼师阶段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因此, 教师应精心安排好第一堂课。既让学生一开始就对幼师美术课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 又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要新颖、别致。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 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导入新课是激趣的好时机。新课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 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同样, 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 我从教材的特点出发, 以轻松的音乐作背景, 穿上我最漂亮的衣服, 来到学生中间, 与他们以朋友的方式聊生活中的衣服搭配, 家庭的布置等美术, 以轻松话题消除学生对美术的陌生感, 拉近学生与美术的距离, 从而愉快导入。
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人们常说100位教师会有100种上法。就说明了美术教学方法的多种多样。但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本身特点和适用范围, 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内容都有效的“万能”教学法。因此, 在第一堂美术课教学方法选择上, 必须根据教学内容, 综合考虑。如介绍中国画、写生画和知识技能性较强的, 以演示法、实验法为主;设计与应用以展示作品为主, 美术鉴赏, 一般简单介绍加以谈话法辅之。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 都坚持启发式教学, 都要坚持在教师的指导性, 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动眼,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 而不是一种“负担”。
内容选择要贴切、全面。幼师专业的美术课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第一堂美术课, 教师应大体介绍包括鉴赏、绘画、手工、图案、幼美术教法等方面的学习内容, 并着重突出各项内容对今后工作、生活、陶冶情操、养生修性、提高素质、提升形象的实用性, 用美术课程的丰富性、实用性感染学生, 吸引学生。
范画展示要典型、恰当。优秀的作品会让学生产生惊叹、羡慕之情, 而本校学生的作品可以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 消除学生畏忌害怕的心理。因此, 在作品展示时, 除选择名家、高等院校的作品外, 更应挑选本校高年级学生制作的折纸、剪纸、剪贴、编织、泥塑、节日装饰品等作品, 使他们好像进入了精品店, 让他们产生自己也能做到的感觉, 起到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渴望和兴趣的效果。
二、夯实基础, 安排好第一学期
“万丈高楼平地起”, 美术课程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在第一学期将学生的美术基础打牢、夯实, 才能指导好幼师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第一学期, 应考虑学生的平均水平, 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 围绕打好美术鉴赏、手工设计和制作、绘画等基础, 按照由易到难, 逐步深入的思路, 安排好教学内容, 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美术鉴赏, 应尽量安排在开学初期。主要通过挂图、幻灯片等较为直观的教学工具, 采取讲授的教学方法, 向学生讲解美术鉴赏的相关内容, 使学生正确理解美术鉴赏的含义、性质和作用, 了解美术起源、种类及各自的特征, 熟悉不同时期, 不同国家的艺术特色, 及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不同领域的不同特点和联系, 对美术基础理论有个全面的认识。当然, 美术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形成的, 美术作品的欣赏要与绘画、手工、图案紧密结合, 贯穿在整个学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分析、感悟、比较, 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艺术的审美意识。
手工, 应尽量安排在上半学期。因为美术初学者, 有时会忍不住绘画的枯燥、单调而放弃美术的学习。时间短、见效快、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手工可以保持新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教学中, 以传授简单易学的折纸、贴纸画, 剪纸的制作技巧为主,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 让学生自由发挥, 大胆创作。在掌握技巧的前提下, 制作出各种不同于课本的生动形象的手工作品, 这样对学生的结构造型、色彩搭配等基础技能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绘画, 应尽量安排在后半学期。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透视知识, 学习形体结构、比例、构图, 能用基本形概括的表现物象, 并适当地穿插学生感兴趣, 今后常用, 但在幼师教材中所没有的简笔画的学习和练习。在教学方法上, 应突出灵活性和多样性, 重点培养学生对形的观察力、感受力和表现力,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应做到多示范, 讲演结合, 使学生在理解中学习, 在学习中加深理解。同时, 要结合不同内容进行作品鉴赏和美感教育, 教给学生多种形式的表现手法, 增强学生的感知力, 使学生在掌握绘画基本技能后, 能大胆用笔, 敢于表现。
三、积累信心, 做好每一次点评
“信心是力量的源泉”,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鼓励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鼓舞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学生勤奋学习。这里所说的巨大情绪力量就是信心。学生每一点进步是可喜的, 每个学生都有长处, 每幅作品都有它可取之处。教学中, 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 就会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学生作业每次都应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对好作业要给予班级展示表扬, 并留做范画, 切实增强他们信心, 给他们继续进取的力量;对有缺点作品, 要在肯定成功之处的同时, 采取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及时指出, 以便学生在下次作业时能注意改正。
同时, 美术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展示作品, 展示自我的信心。可以利用学校的橱窗, 定时举办学生作业展览, 鼓励每位同学都参加, 让学生在作品展览活动中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还可以借助校外校内开展的美术比赛、教室、宿舍美化、墙报评比、校运会、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 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各种美术作品、道具。这样, 不但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应用, 增强学校的艺术氛围, 更重要的是, 新生能在活动中受到鼓舞, 积累信心,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浅谈幼师美术教法课堂实践 篇6
幼儿园美术教学法是以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及美术学科的有关内容为基础的, 学习幼儿园美术教学法, 能使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 明了幼儿在美术方面的一般水平和发展需求。但是只有好的教学内容而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因此要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美术, 就要学习美术教学法。
幼师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 掌握了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 正确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一定的教学技能。但应如何将这些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融会贯通于一节美术课, 并且能够真正上好一节幼儿园美术课呢?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我们教授美术教法课的实质和最终目的。
因此我在教授这门课程时, 组织幼师班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了模拟试讲。
一、试讲的准备过程———见习阶段
1. 教师的讲课必须多举实例。
例如:我在讲教学原则中的“兴趣性原则”时, 教材的选择要注意兴趣性, 这样能够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会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保持较持久的注意, 并保持愉快学习的心情。但如何将这一原则用到幼儿园教学中去呢?教师不妨举如下实例:当教幼儿画各种线条时, 不妨教他们画“给小动物添画笼子”“在草地上筑篱笆”“我为大海添画波浪”等。教幼儿画圆时, 不妨教他们画“皮球”“棒棒糖”“吹泡跑”“车轮子”“太阳公公”“糖葫芦”。教幼儿画三角形时, 不妨教他们画“三角巾”“小红旗”“热带鱼”“小帆船”等等。还有教材是“死”的东西, 但是教师要采取有趣的游戏形式, 将教材处理成“活”的东西, 寓美术活动于游戏之中, 使美术教学活动以娱乐或玩耍的方式进行, 因此在给学生讲教学方法中的游戏练习法时, 我给学生举了以下例子, 小班绘画课顺着一个方向画圆圈, 就拟定了一个亲切而有趣的题目———“熊猫吹泡泡”, 出示图片提问:“图片上画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 它在干什么?”“哦!原来是可爱的大熊猫它在吹泡泡。”看它还得意洋洋地对小朋友们说:“你看我吹的多好呀, 你们会吹吗?现在, 我们大家也学大熊猫, 用彩笔吹泡泡儿, 跟它比赛, 看谁吹得又多又圆又好看, 好吗?”然后让幼儿边念儿歌边画圈儿:“小泡泡, 圆又圆, 一个又一个, 又多又好看。”最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真正可以吹泡泡的玩具让画完的幼儿或画的认真、画得好的孩子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课堂上有的孩子在吹泡泡、有的在追泡泡、孩子们笑着跳着。这种方法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可以使幼儿毫无思想负担, 在自然、轻松而愉快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学会了用彩色笔, 画最初最基本的图形———圆形。再有讲教学方法中的情境激励法时, 我给学生举了下面的例子:中班装饰画———“宝宝要睡觉”。我先放一段宝宝的哭声, 引出宝宝要睡觉这个题目, 然后在一张三角形纸的中间先画上一个逗人喜爱的娃娃, 再将左右两个角向里折叠成小被包娃娃样, 然后在“被面”上用点、线、圆、花、草点缀出美丽的花纹, 完成后即可抱着娃娃做游戏, 边唱安静的摇篮曲, 边哄宝宝睡觉。采用这种方法, 能够使幼儿感到亲切而有趣, 兴致勃勃地参与作画活动, 并力图将画儿画好, 以满足他们感情上的需要和好奇的心理。
通过这些教学实例幼师专业的学生们才真正领会到了书本上的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才能逐步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2. 教师在讲课中多给学生一些锻炼尝试的机会。
正所谓激发学生的情, 点燃学生的趣, 促进学生的练。例如:讲幼儿园美术课的类型时就要及时的按照绘画、手工 (泥工、纸工、自制玩具) 这几部分内容, 讲到哪里要求学生动手做到哪里, 然后将学生制作的这些作品作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 并作为平时成绩加入到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中, 以此提高幼师学生自己的专业技能技巧。还有在讲教学方法中的“观察分析法”时, 学生们知道了观察法就是引导幼儿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视觉器官感知事物, 用脑思考并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观察分析法”的类型, 有一般性观察和专题性观察两种。观察事物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等等, 这时教师最好当堂给学生演示几个观察的实物、图片或模型等, 请学生上前面来做试讲片段。教师通过学生的试讲, 了解她是否观察了对象的形状、颜色、结构、形态等;是否观察了对象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征;是否配合了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讲完后, 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纠正不足之处。这样循序渐进的点滴积累使日后学生在准备完整的一节美术课的时候, 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处处陌生了。
3.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中有许多知识性、娱乐性较强的节目, 如《毛毛学画画》《幼儿简笔画园地》等, 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幼儿教育专家来执教的。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收集、下载这方面的信息并利用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 在课中穿插这些内容, 学生既感到有趣, 又能获得课本以外的新营养, 新知识。还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优秀幼师的优质课、公开课等穿插到课堂教学中, 使学生见习观察这些优秀教师在课堂上完成了哪些教学任务, 运用哪些教学手段, 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要求学生写出分析结果、提交书面体会, 并在今后的实践中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二、试讲的具体过程———实习阶段
1. 发给每一个学生一份全国通用的《幼儿园美术教学计划》让学生从中选择一节课作为试讲的内容。
2. 学生从教学计划中选出试讲的内容确定
讲课的题目后, 让学生带着问题, 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地听几节美术课, 如:“折纸课”“粘贴课”“绘画课”“泥工课”等。
3. 给学生两周的时间写教案, 并把课上所用的教具准备完毕。
一个好的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 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因此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教师要多给学生做一些指导, 帮助学生确定课的结构, 设计教学过程,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教案的条文中解放出来, 也就是说在教学试讲中不要死记硬背, 照本宣科教案, 因为教学的本身是运动的、发展的, 课上各种各样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试讲中善于发挥应变能力, 发挥创造性, 不要被教案所束缚。还有课上需要的磁带、挂图、实物等教具, 教师也要热心帮忙准备, 以鼓励带动学生把课讲得更加完整。
4. 利用六周的时间进行课堂模拟试讲。
每一位学生试讲时, 请十名同学做幼儿园小朋友与她配合。班上的其他同学此时必须拿出笔记本认真听课并做听课记录。当这名学生试讲完后, 请全班同学各抒己见分析这节课的优缺点, 以及自己对这节课的不同设想。最后教师做总结性讲评,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明确; (2)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运用的合理恰当; (3) 教师的教态是否符合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4) 教学重点、难点是否突破; (5) 课堂组织是否严密及课的主要优缺点。
从全班的第一轮试讲中, 我体会到不管是讲得好一点的学生还是讲得不太好的学生, 她们的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 有的学生课堂发挥的不太好, 可是课题选的新颖别致, 教具也做的颇具独到之处。而有的同学课上的教态自然, 声音亲切适中。可是一堂课的结构连贯的不自然, 时间分配的也不够合理。针对这些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让两名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组成一组。让她们互相取长补短, 再准备一节课。同科、就业科、幼教教研室的老师们来听课。因为有这么多的领导老师来听课, 学生们既兴奋又紧张, 因此准备起来也比上次更努力、更认真。
通过这两次试讲, “学习—讲课—评课—交流”, 充分调动了幼师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了幼师学生讲课基本技能的提高, 并使幼师学生在课堂模拟试讲的实践锻炼中得到了较大的收获, 为幼师学生日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道.孩子越玩越聪明.九州出版社.2007.
[2]朱复融.儿童智力结构整合法则.重庆出版社.
中职幼师美术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篇7
一、勤学善思,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勤于学习, 善于思考, 是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基础, 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知识渊博又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 能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因此, 教师必须伴随着终身学习, 换句话说, 未来社会要求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
1. 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师德。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喜欢读书、擅长思考、富有爱心、诲人不倦的教师, 他会不自觉地热爱着教育职业, 热爱着教学工作, 热爱学生, 并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的教师不仅能增进学生的理解, 更是一个关注并能影响学生行为的人。终身学习是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 教师要终身加强道德修养, 及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才能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创造。[2]
2. 终身学习——提高教师的素质。
我们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多阅读关于美术教育方面的书籍,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位学者说过:“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 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要散布阳光到人心里, 自己心中必须先有一轮太阳。”单一的知识结构, 远远不能适应幼教美术课的需要。那么, 作为教师, 就必须不断充电和补充营养,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首先我们要广泛涉猎。丰富的文化知识是教师自身了解美术的基础, 它包含了历史、地理、宗教、社会、文学等, 也是美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技巧和搞好教学的必备条件, 是一个美术教师的教学底蕴。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 才能带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 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艺术空间中自由驰骋;二是必须掌握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技能。有空时多出去写写生, 加强自身美术专业训练, 利用网络, 多接触现代新生创作, 开拓自己的思维, 多欣赏名师作品, 提高鉴赏能力等。如果教师能随手剪出精美的剪纸图案, 写出一手漂亮的美术字, 在黑板上画出生动优美的形象, 制作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工艺作品, 使学生能直观感受美术的快乐和作用, 这样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让学生更加佩服老师, 喜爱上美术课堂;三是常与同行交流, 向名师学习, 吸收别人的经验, 以丰富自己, 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
一天爱学习容易, 一辈子爱学习不易。因此我们要注意循序渐进,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更不能一曝十寒, 或梦想一劳永逸。当然, 一个教师, 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 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
二、在经验中学习, 在反思中成长
著名教育学教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 即使是再教20年, 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遍的重复”。他同时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 反思是一种态度, 一种思考, 一种意识、一种习惯, 是当前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 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 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 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 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 提高课堂实效性。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经常能研究总结, 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如:在幼教手工教学过程中, 纸浮雕和纸立体的基础构造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自己教得挺卖力, 而学生却情绪低落, 没有创作激情。课后, 静下心来, 认真反思——如何使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 让学生乐于参与和拓展呢?而后, 大胆地对教学内容作了如下处理:我结合苗族银饰的特点, 先让学生感受苗族银饰的魅力, 分析苗族银饰的组成部分, 学生讨论如何用纸进行设计与制作, 教师总结, 然后分小组完成制作。经过第二堂课的实践, 反思让笔者的课堂“活”了, 学生积极参加设计制作, 并主动参加小组评比, 孩子们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 排练T台秀, 最后借舞蹈大赛的活动, 在全校领导和师生面前秀出了他们自己设计制作的苗族银饰,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得到了所有领导与师生的一致好评。这对我触动很大, 孩子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设计制作, 并拓展成了一次美术、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秀”, 这体现了艺术教育的整合性, 也体现了幼师学生专业学习的灵活性。
“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新!”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师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 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 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 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 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师生不断辉煌的过程。[3]
三、勇于创新, 乐于研究
教学创新既是时代的要求, 又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教师要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 就应勇于进行教学研究, 有了教学研究的目标就能捕捉到教学中的种种问题, 并将问题进行归纳研究, 从中总结教学规律, 在研究中不断发展, 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 而只有教师的创新, 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教科研, 是教师提高能力最经济、最科学的办法。大量教师的成长经历表明, 埋头忙碌, 只教不研或许也能对付教学, 但无论如何难以达到教育的高水平、高境界。亦教亦研, 踏着教研科研的阶梯, 才能步入教育的“自由王国”,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研然后知美。知不足, 然后能自发业;知困, 然后能自强业;知美, 然后能自创也!
1. 熟悉教材, 勇于创新。
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 都必须把握熟悉本门学科整个学段的内容, 在熟悉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的创新教学。时下, 微课开始盛行, 它授课方式新颖, 教法灵活多样, 虽然短小, 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 让观看者明白一个深刻的含义或者小小的知识点。笔者设计了一节《幼儿线描画教学》微课, 获得了全国微课大赛三等奖, 虽然成绩不佳, 却给我了莫大的鼓舞。这些都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2. 总结经验, 乐于进行教学研究。
美术课是中职幼师专业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美术课的学习将为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记得刚接触幼师美术教学时, 走过不少弯路, 一味追求学生的专业技能, 而忽视将来学生工作后的实用性。经过一两年的实践教学, 加上学生的信息反馈, 让笔者明白, 幼师美术教学不要追求高、难、深, 而是注重幼师学生的实践性, 从趣味性, 材料简易性, 实用性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为了保证学生学了的用的上, 所用的都学过, 不脱离实际, 我们要常和合作幼儿园保持联系, 深入幼儿美术课堂, 结合幼儿园教学, 研究设计适合幼师美术教学的内容, 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 而不要局限于课本里的内容。时代在变化, 知识在更新, 我们只有不断创新, 乐于研究新课题, 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
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 成熟只是相对的, 而发展才是绝对的。教师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研究能力, 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才能适应时代, 跟上时代的发展。愿我们在不断学习、探究、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 成长为真正的师者。
参考文献
[1]《彼岸的教育》李茂,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1页.
[2]《现代教师人格塑造》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年10月.
幼师美术课程 篇8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幼师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以后会在实际工作中配合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幼儿制作大量的玩具、教具,以及进行幼儿园环境布置,等等。因此,学会手工制作,懂得利用手工制作进行各种创造也是幼师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学生的需要是老师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教学内容不仅根据教材内容,而且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由教育者设计,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教师要处理好与教材的关系,不能只做教材与教学计划的讲授者,要做教材与教学计划的发掘者与完善者。要充分考虑当今幼儿园教学的需要设计教材。好的教材要精心选编内容,把生活与艺术、手工制作与创新用新鲜合理、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来,体现出幼儿手工教育的时代特色。而一些跟不上时代脚步的教材,则要凭借教师的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来进行必要的编改。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且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良好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和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学生学有所用。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想时时创新,教师的思想首先要新。一是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善于发现,从生活中寻找手工创作的灵感。平时我就注意收集生活中跟幼儿美术课程有关的素材,为学生寻找实例。教师平时可以随身携带相机,看到好的富有创意的木雕、泥塑作品就拍下来,把它制成课件和同学们分享,共同分析作品的材料、色彩、风格等,为学生的创作提高提供资料。二是注重知识积累,学会思考,现代社会是知识更新的飞速时代,尤其是艺术的创新更是推陈出新,更要求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艺术的观念上不仅要更新,而且要善于积累幼儿美术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手工新材料新的表现形式要善于发现与把握。
以折纸课教学为例。若使每个学生折出同一的折纸,作业大同小异,是创造的大忌。而以折纸书的形式来呈现个人作品,则会呈现不一样的风格,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折纸书的封面设计构思新颖,造型独特。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以培养学生求异求新的能力。如:在造型盒制作中,我就给同学看了大量的中外最新的造型盒设计作品,分析它们的色彩构成和设计风格,帮助同学们打开创作的思路。并让学生明白:如果一味模仿就会陷于僵死的思维状态,使作业呆板、乏味、缺少生机。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督促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从而产生异于常人的色彩、技法和作品,进而展现自我,富于感染力与生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应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理念,强化学习内容趣味性,学习效果的创造性,以适应新时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及时地引导和启发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认识和接受新事物,有独特的见解,不因循守旧。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处于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灌溉,促进生长。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这样,即便是同一主题的作业,也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其中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和鼓励,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整个课堂中,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和点拨者。例如在制作娃娃这一课适时引导她如何利用夸张的造型和协调的色彩进行装饰、添加变成可爱的娃娃,启发她们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装饰。另外,打破常规不要为制作而制作,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学生缺少的不是创新的能力,而是老师合理的引导和点拨,是创新精神成长的沃土。例如教授《海报设计》这一课时,以往的海报设计只是在写和画上进行,融入多种表现因素的结合,不仅让学生画写结合,而且加上纸工制作,把纸浮雕的知识融汇进去,使学生所学知识融汇贯通,这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进行多种能力的创新。
三、课堂评价的创新
在对待学生的手工作品时,教师要有伯乐对待千里马的精神。课业的布置要灵活、宽松,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不能只用“干净整齐”来作为衡量的标准,相反以科学的态度评价学生的作品,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作品完成后,需要展示,需要与他人交流。对作品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很难说谁的作品最好,谁的作品最漂亮,更不能说最漂亮的就是最好的。我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创作的灵感,作品的创意。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例如在《儿童版画的制作》这节课中,除了对版画制作技能技巧的要求外,更要注重对学生在整个画面的设计构思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在画面设计中体现创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绘的能力。除了让学生自评外,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相互展示。把不同班级的手工作品拍下来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鼓励她们对这些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反思自己的作品。通过交流,学生不仅提高了审美情趣,而且强化了创作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如何在手工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检验手工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幼师美术手工课堂更应该发挥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幼师美术课程 篇9
【关键词】实践 综合运用 全面统筹 自主
本文结合课题“中职学前教育综合美术技能课型”第五阶段的研究,以幼师美术技能课第七模块——综合运用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尝试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输出实践,所有的环节设计中以学生的职业定位为核心,教师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布置任务以后,逐环节引导学生小组设计,讨论,自主探索完成任务的实验模式。幼师学生入校之初,几乎没有美术知识,就连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的三原色,一个班级也只有几个学生知道答案。两年半的教学下来,她们知道了素描、设计、色彩、手工。在手工课程中她们甚至还能利用阴刻、阳刻的美来为自己的作业增色,而这只是手工课程体系下的剪纸艺术。这种幼师美术课程知识多而广的特点,让我们思考必须全面培养学生学习美术基本能力。
一、幼师美术技能综合运用的趋势
(一)全面统筹前六个基本模块
幼师美术技能课程分为造型基础、色彩基础、绘画基础、美术鉴赏、手工基础、设计基础、综合运用七个模块。在这几个模块中,前六个是基本,必不可少,需有能力支撑学生的技术根本,而第七个模块是综合运用,是最终体现,要看学生是否融会前六个基本知识点,必须检验其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所有的模块中,综合运用模块是运用实践性为主的模块。而实践经验正是美术运用中的重要环节。杜威曾说:“教育是经验的连续不断地改组或改造”“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经验可以系统地了解事物形成的过程。在课题“中职学前教育综合美术技能课型”的研究中,幼师三年级生的实践操作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二)职业运用必不可少
综合运用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学生自主去选择,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和形式适合放在自己的“作业”中;确定了材料和形式以后还要再进一步确定构图和色彩;再接下来又要进一步去确定具体的造型、动态等等。这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过程。在幼儿美术课程的选择中我们更需要这样的全面意识:孩子学习绘画一只蝴蝶,这是造型基础的范畴,能否延伸欣赏蝴蝶标本,进而初步接触形状的分布组织形式,这些都是幼师美术技能综合运用的一种体现。
二、幼师美术技能综合运用教学研究思路
(一)明确学生的任务
在进行研究之前,必须清楚,综合运用不是一两节课时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善这样一个大作业。在考虑幼师职业定位的大方向之下,以幼儿园相关的美术场景为设计命题。此为教师需确定的教学任务。幼儿园相关的美术场景有各种环境布置(区域、节日、活动、亲子等)、舞台布置(幼儿表演)、服装设计几个大方面。这是整体方向的把握,需要教师以任务的方式确定下来。接下来只要具体落实呈现的方式,“作业”讨论的时间阶段。这一次课程打破传统课桌的考核模式,表面上少了许多限制,实质上对学生自身的基本技能、全面统筹思维水平要求却高了许多。
(二)按以优带普,以全领专分组
教师需要确定教学任务以外,还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水平进行分组,以优带普,以全领专。以优秀的正能量足的学生为组长,带领普通的学生;全面思考、统筹能力强的学生带领个别专长学生。
(三)协商全局,小组分工,确定糖果思维模式图
在学生开始动手之前,教师以谈话方式引导学生理顺创作思路,即创作过程中的分工,细节,具体落实每一阶段的进度。
(四)以“读书日”活动为案例,浅析幼师美术技能研究综合运用模块的教学研究
本次综合运用教学研究选取的是幼儿园相关美术场景,墙体设计,从幼儿活动的多样性考虑,联系学生职业定位,针对学生喜欢漫画、卡通的特点,更大的放宽设计的范围。墙体设计在过去一般只有绘画或绘画再张贴的平面模式,为使创作涵盖面更广,更多的考查学生绘画、手工等基本技能,教师确定的墙面设计需为浮雕式、有立体感的作品。再进一步的谈话引导中,选择了纸作为主要材料,可以搭配部分其他材料。在呈现方式上,考虑到此次教学研究的必要性,我们设计为在长为320厘米,宽60厘米的展板上进行展示。经讨论,针对幼儿生活多姿多彩的特点,设计了“读书日”“运动会”“认识海底世界”“秋游”四个主题。
1.确定主要任务,呈现方式。“读书日”是幼儿园倡导幼儿多读书的一个活动,该创作主要任务是对活动区一面墙体进行环境布置的设计。在学生的过去课程学习中,她们马上想到了各种纸品材料,如瓦楞纸,卡纸,皱纹纸,暗纹纸,和纸,衍纸等。将纸品材料用胶水或泡沫胶粘贴在展板上。可是问题来了,泡沫胶会影响展板的二次使用。这是学生过去的学习经验,在思考的时候她们就已经调动起以前的经验来。最终小组同学在讨论中决定用钉枪固定纸品,需要用到泡沫胶的都必须有垫底的纸。如此,用各种纸品,结合相关工具材料在展板上设计一个“读书”的相关主题任务,是思维的第一步。
2.搜索资料,设计草图。在幼师学生的学习中,我们逐步提高学生的全面意识,其中全局统筹最显眼的一环节就是创作作品前必须有设计图。“读书日”是幼儿的活动,那么设计画面的主题人物可以是卡通形象的孩子。除此之外,有机灵点的学生还说幼儿园常常用小动物拟人,也可以用动物做主题。这个意见最终被“运动会”小组的采纳。读书的相关事项还有什么呢?学生纷纷讨论:书本、书架、书里的故事情节等等。至此,我们已经“看到”她们的思维开始拓展,但是怎么整合为一起?这是学生必须得经历的阶段,这正如爱因斯坦最看重的学习的独立思考与独立判断的能力。经过资料的查阅,“读书日”旨在吸引孩子多讀书的乐趣,最终学生设计出草图。
3.小组分工,落实具体任务,同时准备材料。根据前期讨论确定主要用料为纸品,大致决定需要运用的卡纸,瓦楞纸。于是小组同学相约走市场,在走市场的过程中陆续发现新型纸品材料[鼓励学生私底下多去批发市场,结合广州城市经济发达,学生可在“逛街”的自由状态下自主吸收知识,扩充知识层面。为将来在幼儿园工作打下实践基础。此外,我们也鼓励学生多去艺术展览。
4.小组成员完成局部。这一环节,最是考验学生的美术知识:绘画造型功底、手工精细程度、色彩的选择搭配以及后期的整合考虑等等。此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调动以前所学知识,甚至可以进行局部示范。例如,在设计人物形象的时候,学生把网上参考的图片绘制下来以后,如何把平面的形象制作成立体的呢?教师提醒学生运用手工课程中立体纸艺的操作技法,示范了人物头发变立体的,学生掌握了原理。在接下来的设计中,学生又举一反三,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发型。小组成员根据各自擅长的特点对局部添加细节,完成各自的任务。
5.全员整合,调整细节。这一环节,在上一阶段学生局部完成区域部分的后期已经开始在逐步调整。创作过程中,学生一开始入手总是着眼于小细节,不能全面整体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取舍,在时间紧迫的压力下开始考虑大方向。最后,感觉画面太跳,版面不是很和谐,最终决定把底色换成深色。
教师设置了幼儿园环境布置为大的创作方向,该方向是最考究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基本造型,色彩手工等,还要结合设计,创作出能为幼儿园所用的主题。最终达到学科特色与职业核心相结合,让学生在此次创作中体会“全面统筹”的思维模式。秉承以学生自主为中心,教师引导为辅助的教育理念,最终在实践过程中技能得到提高,统筹兼顾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菁.在美国幼儿园上美术课(第1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尹少淳.当代美术教育研究(第1辑)[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芭巴拉·荷伯豪斯, 李`汉森.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M] 邓琪颖(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第1版) ,2009.
幼师美术课程 篇10
一、装饰色彩
装饰色彩是对色彩的归纳教学, 它是一种及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达形式, 在色彩表现上具有较强的主观表达空间, 所以深受儿童的喜爱。我们的教学从欣赏色彩大师梵高、莫奈等人的作品入手, 先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激发她们学习色彩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在大师的作品中都用到了那些色彩, 我们设计这个环节是为了使学生在情景中和实例中进一步认识色相, 明白色相是色彩三元素之一。然后提问第二个问题:这些色彩的比例分配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是为了提出色彩的调和与对比, 使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调和与对比这个概念以及由这个问题引出的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等色彩知识。让学生一下子消化这么多知识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等色彩知识我们会去分解练习。比如:我们设定沙漠这个主题让学生去创作装饰画, 能很好的让学生练习黄色的同类色;设定秋天这个主题让学生练习黄色的邻近色;设定海底世界这个主题让学生练习对比色;春天的主题让学生练习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等。同时, 在这些主题中体会色彩的冷暖。通过这些专项练习让学生基本掌握色彩的调配和搭配技巧。
二、国画
在国画中, 我们开设儿童水墨画和彩墨画。从绘画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入手, 先让学生欣赏彩墨大师作品, 让学生走进大师, 欣赏彩墨画大师的高超风采、感悟大师独特的美术语言、感受彩墨之美。如让学生欣赏吴冠中彩墨画, 在分析其中的水墨、色彩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的变化之美, 了解多变的水墨表现装饰形象, 在墨色互渗, 浓淡相映, 干湿相间感悟彩墨画的艺术风采。然后逐步展开点的练习、线的练习和面的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会水、墨、色的融合、流动所产生的奇妙变化。
三、色彩肌理
在色彩肌理上我们用玩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材质和纹理, 然后用轻松愉快的方式把它们转换成色彩画, 比如:我们用手指拓印的方法组合成美丽的孔雀、小汽车、小鸟等造型;用蔬菜的横切面去印出花朵;用喷洒的方法做出梅花;用油水分离的方法去表现烟花等, 肌理画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并且通过欣赏, 体会色彩肌理带给我们的不同于常规绘画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感受, 理解笔触、色彩的干湿, 厚度等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选择拓印、手指画等幼儿实操性强的肌理有重点的学习, 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我们还结合国画学习, 在水与墨的变化中体会水墨流动的轨迹、颜色的融合所产生的奇妙变化。
四、儿童画技法
水彩笔、蜡笔、油画棒、彩铅这些绘画工具在使用时不需要调色, 并且色彩鲜亮, 使用方法简单易掌握, 所以很适合幼儿园的孩子来使用。所以在我们幼师的色彩教学中也开有这些画种, 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每个画种的特点, 比如:水彩的灵动、透亮;油画棒的绚丽多彩;彩铅的淡雅清新。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和练习, 熟练掌握每个画种的常用技法, 比如:水彩画的叠色法、渲染法、平涂法、淡彩法等;油画棒的点彩法、混色法、层涂发分层法等。在掌握这些技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色彩知识去创作儿童画, 做到色彩学习和实际应用接轨。
五、手工
对与幼师生来说对色彩的学习不是单纯的为了画好一幅画, 更多的还是为了解决幼儿园中的实际应用问题。比如手工, 手工是幼儿园课程中的重头戏, 一件完美的手工作品必须需要高潮的色彩应用能力作支撑, 所以幼师生的色彩的应用能力能在手工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升华。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纸服饰。
纸服饰浓缩了幼师美术课程的精华, 使美术课堂改革的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现。我们用各种各样的纸材和废旧材料, 充分发挥幼师生的创造能力, 做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服饰, 然后配合音乐在舞台上演出, 使观众多层次的体验幼师美术的学习成果。纸服饰综合运用之前学到的基础知识, 使幼师生的造型、色彩和手、设计能力得到全面的升华。因为舞台上演出的服装, 首先造型必须是新颖的, 才能使观众有新鲜感, 这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其次是色彩, 合理的运用和搭配色彩才能彰显出纸服饰的独特魅力, 如我们以海底世界为主题, 其中的浪花公主, 我们用蓝色的同类色和白色去表现, 切当的结合了浪花的色彩, 美观的呈现了浪花的风采;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去表现珊瑚, 我们用课堂上学到的彩色染纸的方法, 先把宣纸染成斑斓的色彩, 然后再用染好的纸去做成珊瑚的服装;我们用纯洁高贵的紫色系去表现美人鱼七公主, 再结合纸浮雕的技法做出美人鱼的鳞片, 色彩和造型完美结合。
在纸服饰中, 我们还用到课堂学到的剪纸、造型盒的制作、布艺、废旧材料的利用 (包括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废旧光盘等) 等知识, 是对美术课堂知识的综合利用, 我们做成的纸服饰然后登台表演的方法为欣赏者呈现了一场场华美的视觉盛宴, 对学生来说美术课堂知识的应用和延伸, 充分的体现了我校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其次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为美术课堂学习提供了精神动力。
美术是一门艺术, 色彩是艺术中的艺术, 色彩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色彩原理, 会画出美丽的作品, 更重要的是, 在色彩的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潜能。不管是个性表达的色彩画、精美的手工作品还是舞台上美轮美奂的纸服饰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 所以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不能单纯依靠美术欣赏课, 审美教育应该是渗透在每一节美术课中, 随着美术学习的深入, 学生的审美能力便会相应的逐渐提高, 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摘要:色彩是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展示自己对生活、事物的看法, 表达情感的一种常见手段, 同时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表达主观情感的重要媒介, 所以色彩教学作为幼儿美术启蒙教育中的一部分, 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幼儿美术色彩教学应该以幼儿为中心,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体验, 从而提高审美, 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幼师美术教学应该从这一需求出发, 培养出符合幼儿园实际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色彩,儿童画,手工
参考文献
[1]黄群, 陆江艳.色彩构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刘安, 曾祥远.色彩[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
[3]吕连甫, 熊艳君.儿童水墨画[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