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

2024-08-01

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精选12篇)

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 篇1

党校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培训轮训,为其提供党性锻炼机会,提升干部素质的重要基地,而党校图书馆是党校中的重要部门,为党校的干部培训提供了知识基础、信息资源及学习场所,在推进党校的干部培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10。党校图书馆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拓展并发挥自身在干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一、党校图书馆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及地位

首先,党校图书馆为干部培训提供信息资源保障。由于党校干部培训的内容较为宽泛,且党校干部学员的知识背景、所处行业及阅历等不同,干部培训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信息资源中心,要根据干部培训的需要,收集、整理、开发、研究与党校教育息息相关的信息资源,从而满足干部培训中的各类信息需求,为党校的干部培训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其次,党校图书馆是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机构,为教职工的业务学习及教学研究活动提供场所及服务,党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及质量直接关系到干部培训的成效,而图书馆为党校的教育及科研工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知识支持。随着当前党校干部培训方法的日渐多样化,培训内容的日渐丰富,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的层次要求日渐提升,对党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党校图书馆在调整教职工的知识结构,拓展教职工知识面,充实党校教学的内容,维持教学科研的理论前沿性等方面的作用及地位也日渐凸显。再次,党校图书馆是党员领导干部决策的思想库。党校图书馆以广大党员干部及党校教职工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除了为干部培训提供信息资源保障、服务于党校的教学科研之外,还需为党委及政府提供情报信息,而党校图书馆特有的与党政相关的藏书及历史文献,大量反映国内外政治经济等理论前沿的内部资料、诸多领导干部刊物杂志,均可作为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及借鉴,为领导干部的决策提供了进行宏观分析的基础[2]30。

二、发挥党校图书馆作用及地位遇到的瓶颈

1. 党校图书馆的读者锐减。

网络与信息的普及与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更为多样化,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时代大环境是造成图书馆读者锐减的重要因素。来党校参加培训的党员干部大多具备良好的上网条件及网络设备,更愿意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得以从容地开展学习与阅读,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党校图书馆的读者锐减。加之在人力、财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使党校图书馆面临着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其政策的制定、人员的配备、经费的投入不足,致使许多党校图书馆的技术手段、文献藏书、服务模式等较为落后,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图书馆员的专业性、学术层次等综合素质不高,服务的创新性及主动性不强,特色不足,服务水平难以满足干部培训的需要,造成了党校图书馆的读者锐减,读者的锐减及流失自然使得党校图书馆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及地位难以有效地发挥出来。

2. 党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干部培训脱节。

由于图书馆员对干部培训的教学过程及内容知之甚少,难以深入研究干部培训中的教学理论及现实问题,不能主动介入干部培训的教学活动中,根据干部培训的不同形式及任务需要,开展行之有效的信息服务。而馆员在专业领域知识方面的局限,使其难以深入到学科建设及课题研究中,导致党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信息服务大多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原始信息层面上,有关党政方针政策、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的分析资料、重大问题的收集分析等严重不足,大多党校图书馆只能为教学科研提供层次较为浅显的原始信息服务[3]15。而馆员对干部信息需求的片面及滞后性研究与分析,也使其信息的服务、信息的开发和加工满足不了干部培训对信息的实用性、针对性、多样性等需求。

3. 党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有待提高。

党校图书馆紧紧围绕着干部培训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因而其资源建设要切合党的干部培训事业,为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在干部培训中的地位及作用提供有力的文献资源及数字资源保障。然而当前许多党校图书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资源建设明显滞后。一是党校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不足,馆藏文献资源不足,藏书严重老化,难以满足党校干部培训教育的需要,使广大党校教职工及学员的文献资源得不到充分满足,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二是党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跟不上时代步伐。目前我国尚未就党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作出具体的标准及规范,这使得党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加之经费方面的瓶颈,使得党校图书馆在购置数字设备、升级软件硬件、开发利用网络资源、更新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建设的诸多工作中举步维艰。三是人力资源建设有待提高。党校图书馆仍沿用较为传统的人事管理办法,激励机制不足,难以吸引高质量的人才,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偏差较大,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服务水准难以满足现代党校图书馆服务于干部培训的需要。

三、充分发挥党校图书馆作用及地位的路径

1. 读者开发。

读者的锐减及流失是难以有效发挥党校图书馆作用及地位的重要瓶颈,因此党校图书馆应做好读者开发工作,将党校学员重新拉回到读者的位置,促使学员主动地利用图书馆,从而提升党校图书馆在干部培训中的地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是通过宣传党校图书馆,争取更多的读者。从学员进入党校,即可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例如,可以编制印刷图书馆宣传手册,简要介绍党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主要格局、馆藏信息、服务内容及项目等,发放到每一个来校报到的学员手中,或是在入学典礼上就图书馆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给学员先入为主之感,促使学员来到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党校图书馆还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宣传工作,包括口头宣传、文字宣传、实物宣传、网站宣传等,通过开展讨论会、讲座等进行直接的口头宣传,在学员经常出入的地方悬挂宣传板,或是以橱窗、新书通报等方式推荐新书、评介好书,达到文字宣传的效果,开辟展示书刊资料实物区域,给学员读者直观的实物感受,在图书馆网站或是党校校园网上宣传图书馆。二是从图书馆服务着手,有效开发并巩固读者群。党校图书馆应改变被动服务的观念,树立主动的服务理念,仔细研究党校读者的心理需求,建立读者的需求档案,充分开发馆藏,扩展服务范围,实施定题服务及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干部培训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将实体图书馆服务及虚拟图书馆服务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进行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创新服务的内容,为广大读者提供网上借阅、参考咨询、特色数据库、信息导航等服务。党校图书馆服务的手段也应做到与时俱进,将多媒体、数字等技术手段应用到图书馆服务工作当中,开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服务方式,以提升党校图书馆的实效性及针对性。深入教学科研,了解干部培训教学的信息服务需求,并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与教学相关的信息,促进干部培训的良性发展。就党校干部培训中的难点、重点及热点问题开展服务,整理加工与之相关的文献信息,并做专题索引,为干部培训的教学科研及学员的研究学习提供参考。

2. 阅读推广。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延续文明的重要手段,而党校进行干部培训的目标是借由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阅读能力作为载体而实现的。只有提高了干部的阅读能力,才能促进干部的自我成长和自我教育,实现自身的成长,成为合格的学习型领导干部,才能有效推动并实践党的理论及方针政策,真正承担起干部应尽的责任。党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动、组织,并实践阅读推广活动,深化阅读服务,开展阅读指导,培养干部学员的阅读习惯,激发其阅读兴趣与需求,提升其阅读水平,以此充分发挥出党校图书馆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及地位。党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阅读推广:一是通过给读者发放调查表,了解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及各自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干部培训的主题与中心,认真挑选适合读者的书目,给读者拟定一份书单,并在书单中简要介绍每本书的内容特点,提炼出内容纲要,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加强与党校其他部门的合作互动,例如学校团委、学校工会等,多部门共同进行阅读推广,还可引导热爱阅读的学员自发组成读者协会等组织,为阅读推广出谋划策,使之成为党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有力助手,扩大阅读推广的校园影响力,提升阅读活动的深度及广度。三是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不断吸引读者参与其中。从读者的阅读需求、兴趣、习惯等方面着手,以党校干部培训的热点与重点作为关注点,组织形式多样的好书推荐、读书征文、研讨交流、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辩论赛、优秀读者评选、图书分享、专家讲座等活动。四是本着为干部培训服务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倡导学员开展研究性阅读。可以选取干部培训中具有较大争议及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在与教职工、学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员围绕案例开展探究性阅读,并鼓励学员采取多种方法、多种角度进行阅读探究,以此激发学员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升其阅读水平。五是通过开展校友服务,实现阅读推广的延伸。阅读推广活动不应仅针对党校的在校学员,也应扩展到离校学员,以满足广大干部学员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党校图书馆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将形式多样的网络学习资源切换成为电子阅读资源,给广大党校校友提供便利的阅读平台,以不断更新校友的知识,促进校友的个体发展。

3. 资源建设。

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发挥其作用与地位的基础,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米之炊,因此党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及地位,必须做好资源建设。一是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基于党校在培训对象及办学性质、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党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结构也具有极为鲜明的“党”的烙印,与党的建设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相关的文献及相关的社科文献均是党校图书馆的收藏重点,因而党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应是在切合党校信息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4]22。加强地方的图书、期刊等各类文献,以及政府文件、学会论文集、各行业系统内部资料、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等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的深层次加工,以满足干部培训的多方需要,为党校教学科研提供参考。此外,党校图书馆在采购补充书籍文献之时,应与教务处及各学院深入沟通,充分了解党校学员的课程信息,并将读者的特点及需求、社会形势变化等充分考虑在内,使得文献资源真正得以吸引读者、为读者所用,以巩固干部培训的效果,提升干部培训的效率。二是做好数字资源建设。当前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大数据环境,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和知识,因而党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文献被提上了日程。党校图书馆应围绕干部培训及党校各学科建设的要求,遵循本土化的原则,加强对新型信息载体及相关网上信息的收集,按照一定的标准及格式,将文献信息加工处理成有序的数据,开发建立具有党校图书馆特色的数字资源,以满足不同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要。党校图书馆在进行数字资源建设时,应与各级图书馆紧密沟通合作,协商购置数据库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共建及优势互补,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干部培训乃至党校的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三是做好人力资源建设。既掌握图书馆业务工作相关知识,又掌握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全能型人才是有效开展党校图书馆服务,充分发挥党校图书馆作用及地位的重要载体。党校图书馆应不断引进高素质的图书馆人才,并加强对馆员的岗位培训、技能训练等教育,不断完善馆员的知识结构及职业素养。为馆员搭建交流业务技术知识、共同探讨学术的平台,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馆员在相互的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准。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诸如竞争机制、人力资源培训机制、监督考核制度等,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促进党校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创新,切实发挥出图书馆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及地位,实现党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阐述了党校图书馆在干部培训中的作用及地位,并分析了党校图书馆在作用及地位的发挥中所遇到的瓶颈,从读者开发、阅读推广、资源建设三个视角,探讨充分发挥党校图书馆作用及地位的路径。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干部培训,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智惠.党校图书馆的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7).

[2]万蔚萍.论新时期党校图书馆如何为干部培训提供信息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5).

[3]周小丽.浅议党校图书馆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J].新西部(下半月),2009(5).

[4]贺兰凤.新媒体背景下的党校图书馆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6).

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 篇2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涵,进一步阐述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2-00-02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概念,并确定了“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建设目标,自此,全国掀起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热潮。2014年《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纳入省人大常委会2013-2017年立法规划正式项目。本次立法旨在推动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内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建设,由公共财政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建设,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社会文化需求为目的,按特定标准合理布局的文化设施格局;目前纳入这一体系的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发射转播台(站)、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等。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应运而生,被概括为:独立地或通过合作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础设施及其蕴含的各类资源的架构,包括所有实体图书馆、馆外服务点和流动书车,以及它们的合作性服务平台。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构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面向全社会的,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构成而言,主要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组织协调机构、以及各种文化服务部门等几个方面。其中各种文化服务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本区域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文化服务设施之一。与其他设施相比,首先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当丰富,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甚至实物表达的各种文化,是一个极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大舞台。其次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其工作过程中能够超越空间障碍和突破思想障碍,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内容上的互动,达成共识与合作,无形中对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美国当代著名的图书馆学者谢拉将这称之为社会和谐的力量,启迪到图书馆来的人们,独立地思考引发探询。现代公共图书馆不但起社会和谐的力量,还拥有社会同化的力量。以盐城市图书馆为例,为加快推进“书香盐城”建设,通过推广“盐渎风”全民阅读,据统计,2014年,以市图书馆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盐阜大众报社、盐城晚报社等多部门联合,共举办16大项300多场次活动,包括“读书与梦想”征文和视频作品比赛、“书香伴我成长、经典浸润人生”国学颂读书、演讲大赛、“书香盐城、放飞梦想”少儿绘画大赛、开展《黄海讲堂》品牌讲座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文化、传播文化知识等,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构成了盐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亮点。简而言之,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三)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和职能反作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中坚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地方“领头羊”,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重新认识地市馆的性质和社会职能,从而利于地市馆的规划和功能的发挥。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为读者提供文化服务,因此,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职性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学术性、教育性、服务性、社会性和公益性等。公共图书馆的这一系列性质,决定了公共图书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文献收集、整理、借阅职能之外,还承载辅助教育、文化休闲、知识支持、模式拓展等功能。美国著名图书馆学者谢拉认为,“人们创建图书馆是为了满足某些社会需要。图书馆的发展史不仅仅与社会思想史有密切关系,而且与支持图书馆的文化结构为价值观念的变化的密切的联系。”《图书馆学概论》认为“图书馆是保存人类记忆的一种社会性的机械装置,是将图书馆内容传播到人们意识之中的一种社会装置”。由此可见,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一个文化传播使者,是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教育中心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又具有公共性的服务性质,是开展终身教育的理想场所。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说地市级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是支持终身教育的有效形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地市级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共文化活动,如开展学术专题报告、举办各种讲座等从技术和环境上支持了高品位文化活动的开展,把自身发展成为社会公众进行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基地,其开放式教育职能是其他教育机构无法代替的。

2、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休闲活动中心

地市级图书馆加强休闲娱乐相关设施建设,将休闲娱乐纳入到文化休闲的范畴,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传播和活跃社会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通过自由舒适的阅读环境、文化娱乐消遣活动传播人文关怀和平等的理念,争取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文化活动以及文化活动的组织作为文化资源,纳入到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中来,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公众文化活动的中心。盐城市图书馆每年开展的迎新年读者联欢会、常年开展的书画展览和读者书友会等休闲服务,以及书山寻宝、有奖猜谜、趣味体育竞赛等活动有效增强图书馆的亲和力,为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发展创造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

3、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知识支持中心

在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地市级图书馆的丰富馆藏资源是文化服务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期以来,地市级图书馆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从古代典籍孤本到现代海量数字资源,都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咨询,为企业追求最佳效益服务,为专业学者提供提供学术服务。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性在公共服务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指导作用,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在对用户所需信息搜寻组织加工的基础上,开展知识创新服务,以最大限度缩短文献信息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差距,节约读者的时间和精力,使公众的知识更新速度和能力都得以大大提升。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整合、开发和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服务。据统计,盐城市图书馆2014年全年接待读者1631578人次,外借图书1627471册次,通过开展参考咨询、决策参考、外文翻译等方式直接参与社会文化经济建设;并通过与基层单位合作设立分馆,流动图书车定点定期上门服务,举办科普演讲、书画艺术展览、地方历史名人讲座、海盐文化讲座等系列讲座,满足读者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知识支持。

4、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拓展中心

信息数据的全面爆发,公共图书馆仅靠传统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公民的文化诉求,面临如此艰难的境地,盐城市图书馆在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勇于探索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延伸服务,如环向合作、横向合作、纵向合作等模式。环向合作,以文化服务作为城市规划的核心,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造文化生态建筑群,增强文化服务的感染力、渗透力以及贡献力。如盐城市以聚龙湖为中心,从公用基础设施到共享文化资源,由浅入深的合作,周边汇聚: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盐阜大众报、淮剧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形成文化圈;横向合作,以“四色文化”发展为导向,利用图书馆海量馆藏资源,加强与新四军纪念馆的红色文化、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的白色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盐城湿地生态系统的绿色文化以及沿海五县(市)的蓝色文化合作;纵向合作,一方面以产业链为主线,直接与书商、出版商、数据库商等公共图书馆上游企业联系,以最少的经费为公民提供最符合需求的资源服务,最最恰当地符合18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采纳的杜威“三最原则”;另一方面以地级市公共图书馆学会为整个区域的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地位,为县(市)级及乡镇、社区图书馆、文化站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鉴于当前我市图书馆专业人才的欠缺,应重点培养和引进综合型人才(其他学科双专业硕士)和图书馆学专业人才,提高图书馆馆员的自身素质,让他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中最大程度地满足公民的资源服务需求。

三、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肩负着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的重任。从公共图书馆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来看,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既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又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在当前大数据爆炸的时代,对于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为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吕梅;构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阅读权利[J];全国新书目;2007年10期;

[2]王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环境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3]李惠玲;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方标军;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江苏省文化厅;2013年;

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 篇3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素质教育 地位和作用

一、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责无旁贷

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和图书馆相互的作用和功能都具有各自的不可替代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图书馆对中学生在素质教育中更具有特殊性和实效性,我们应该责无旁贷。

1.中学图书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素质教育要求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在统一的目标下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取得整体效益。作为教育机构,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找到各自在此系统工程中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为广大中学生创造提高素质的有利条件。

2.中学图书馆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科学知识急剧增长形势的推动下,随着中学图书馆教育职能不断扩展,中学图书馆对广大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工作将不断得到加强。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看,图书馆必须为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显然,图书馆作为巨大的知识宝库,它的社会责任加重了,在与学校协调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中學图书馆的特点优势,更加有效的履行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社会教育职能。图书馆的教育是以自学为主,以个别教育为辅,几乎不存在什么知识水平的规定性,图书馆的大门是向每一位读者敞开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认识能力,自由自在的运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去吸取各自所需要知识。学校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图书馆的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能力与习惯的第二课堂,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素质教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求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学图书馆在这方面具有任何一个教育机构所不及的特点,这也是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所以也是中学图书馆成为素质教育阵地的当然理由。

二、中学图书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的全方位的社会的教育改革。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自信、自尊、自强、学会学习知识,学会获取知识,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中学图书馆是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发展,只有这种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既然素质教育与图书馆教育是一致的,而且从教育方式上为中学图书馆提供了施展教育职能的广阔天地,做为中学图书馆应加大力度发挥自己的特点。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来。

1.加强图书馆的自身建设,提高馆藏文献质量

因为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学生,那么就应该根据读者群的年龄、知识与学历等方面的特点,有选择性的入藏图书,收集适合这个读者群的不同层面的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使藏书结构趋势于合理。

2.拓展业务工作领域,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对中学图书馆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中,更新观念意识,主动出击拓展服务领域,增强中学图书馆的凝聚力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此外,加强信息服务工作,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它即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科学信息,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信息,为文艺工作者提供文化信息,为教育研究者提供科学研究信息.中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是现代化的标志,在素质教育中,它承担着科学、准确、迅速地收集、处理提供信息资料的工作,这些都是为了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现代化中学生图书馆进步的象征。

3.强化中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为素质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中学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方向是突出自己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把育人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使图书馆的服务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而为创建现代化的、多功能的图书馆积极开拓出一条比较切实有效的发展渠道。

人的思想品质和修养的形成,是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学生在接受第一课堂教育的同时,还在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接受思想和文化知识教育,特别是课外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接受即时的教育影响,而图书馆正是通过教育职能和教育手段融思想教育于系统化、经常化、多样化的多种读书活动之中,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所以强化中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为学校素质教育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即使补充作用不是图书馆的"专利",但它确实是其他教育机构所不能替代的。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

图书馆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强的职业意识。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认识本职工作与国家发展建设事业的关系,热爱自己的工作,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有积极的做好自己工作的进取心。其次,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就不能将图书馆的知识很好的介绍给读者。另外,图书馆员的理论研究水平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质量,理论研究能使图书馆员主动接受新的图书馆科学理论,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提高工作质量。

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 篇4

一.大学图书馆的重要性

1.大学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图书馆在配合学校教学的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好学校的教学工作, 大学图书馆准确地掌握着教学用书的新动向, 不断地更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为教学工作提供服务。

2.大学图书馆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实践证明, 要在大学本科四年中, 把一个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单靠课堂教学已远远不够。因为课堂教学受到专业范围、教材内容、教师水平、课程时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资料, 学生可以在里面进行广泛的学习。这样, 图书馆就起了消化、充实、扩展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 同时学生在其中不仅能扩大知识视野, 而且能增加信息量。因此, 人们把图书馆看成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3.大学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保障。

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服务部门, 基本职能是对知识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管理并提供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实质就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保障。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大学师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一方面要丰富多样, 一方面又要及时更新。图书馆应用现代化技术, 极大地丰富了馆藏, 形成了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图书馆, 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 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图书馆所具有的教育优势

1. 图书馆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大学生一般认为课堂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 而图书馆是学习其他知识、博览群书的地方。相比于课堂, 这里更多了些自由的气氛, 因此许多学生喜欢在课余到图书馆看书学习。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会不自觉地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比较、互相督促。因此, 若引导得当, 可以让学生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受到熏陶,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学习知识。

2. 图书馆在板报、橱窗宣传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般的教学区不能建立板报和橱窗, 只能在路边设置。而许多学生并不愿意专门跑到大路边去看板报和橱窗里的内容, 而图书馆可以在大厅、走廊、过道等设立板报栏、橱窗栏, 悬挂一些科学家、政治家的名言, 发布各种最新消息, 引导学生学习。

3. 图书馆有条件举办各种小型的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活动。

图书馆都有较大的报告厅、阅览室, 可以合理地安排组织一些学生论坛和学术报告活动, 以此吸引学生自由参加这些活动, 逐渐形成一种研究学术理论的氛围。

4. 图书馆是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是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获得多元化知识, 进行自我学习的最佳场所。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有目的地开展导读工作, 帮助读者确定阅读目标, 充分利用文献, 节约时间和精力, 增强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举办音乐、绘画、文学等方面的讲座, 为学生创造艺术氛围, 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氛, 促进学生精神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另外, “有知识, 未必有文化”, 专业知识的传递, 不完全等于文化知识的传递。文化的内容除专业知识外, 还包括人文、社会、自然、艺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文化修养, 大学生具备了这些素质, 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较高层次的文化人。所以, 高校图书馆在向大学生传递专业知识信息与技能的同时, 也应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地向他们传授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 从而强化自身的文化功能。

5. 网络图书馆的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 我国各个高校以数字图书馆为目标的现代化图书馆网络已初具雏形, 图书馆为人们相互交流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大大增强, 许多学校已通过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 给我们带来了通向世界的窗口, 并使我们能尽快了解世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知识、信息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由于收藏有较为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 大学图书馆成了知识管理中心, 其主要任务是提供知识服务。大学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教学参考资料服务、数字化教学辅助、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网上虚拟参考服务、数字资源保存和保护支持网络化教学、支持终身学习、支持知识创新等功能, 以发展图书馆在学校信息化中的核心能力。

三、大学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功能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 校园文化是教育实践的产物, 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创造的与时代密切相关的校园精神、人文环境, 是高校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高校的校园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揭示了高等教育的意义, 是一种无形的课程资源, 时刻在影响着学生。而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校园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象征。因此, 应充分重视和做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工作, 充分发挥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为高校培养出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1. 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凡是好书, 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真、善、美的向往。”图书馆可以围绕读书活动组织社团或兴趣小组, 举办读书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学术交流会, 进行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和大学生辩论赛等。以高品位的文化作品引导学生,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格、规范的文明行为,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思想基础。

2.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的人文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高校的信息传播中心,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人文社科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人文科学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所收藏的大量经典文献, 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实现精神自觉、提高文化修养等方面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3. 提供正确的学术方向。

高校图书馆收藏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献, 作为生长着的有机体, 它能随时地把最新科学理论、技术成果补充到馆藏资源中去, 师生可随时了解到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然而大学是各种不同学术观点交汇、融合、撞击的地带, 特别是国外的各种文化思潮往往凭借种类繁多的书籍、报刊、电子出版物等知识载体首先通过大学传播进来, 可以说其正处于各种文化思潮交汇的前沿阵地。图书馆应向广大师生提供保持学术研究正确方向的服务信息, 如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各种读书交流活动, 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巩固、吸收, 又能在专家的指导下, 纠正他们对一些问题认识、理解上的偏差, 使大学校园内的学术研究保持一种良性的运行状态, 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综上所述, 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既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机构或学术研究机构, 又不是一个行政机构或单纯事务性的服务机构;既不是一个以收藏为主的藏书楼, 又不是一个以普及为主的文化馆, 而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更是培养全方位人才的重要基地。

关于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这是关系到整个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为了使高校图书馆工作更好地适应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 我们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图书馆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明确, 一个高等学校要出高质量的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合格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必须有高质量的文献资料信息作保证。图书馆工作绝不是与教学、科研无直接关系、无关大局的工作, 而是教学、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马瑛.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09, 4 (9) .

[2]李小梅.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工作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03, (10) .

[3]李宝英.以高校教学评估为契机促进图书馆建设与发展[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8, (1) .

[4]谷玉华, 李丹.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图书馆对课堂教学的补偿作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1) .

[5]张艳玲.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5) .

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 篇5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地位;运用

0引言

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 篇6

摘 要:提高河南省的文化软实力,需要河南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图书馆通过多年的收集、整理,保存了河南省大量的优秀文化资源。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是河南省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同时,由于这些文化资源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科技进步、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也是继续提高河南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性资源。而省内学术界、理论界对图书馆在促进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问题的研究也比较薄弱。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4-0016-03

1 提高河南省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软实力,这个术语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组成的吸引力所体现的软实力。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他还认为,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第一,它的文化;第二,它的政治价值观;第三,它的外交政策。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各国都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提高河南省的文化软实力,就是在全球思想文化激荡的大背景下,要求河南省的文化具有自主能力和调适能力,文化认同感增加。面对全球的思想文化激荡,我们千万不能“失语”和“他者化”。从国内的文化转型来看,要求河南省的文化具有传承能力、创新能力和民族凝聚力。从国际的文化交流来看,要求河南省的文化具有辐射力和竞争力;要求不但有吸纳兼容外来文化的能力,而且有向外辐射民族文化的能力。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和文化消费来看,要求河南省的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2 图书馆在河南省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河南省的文化软实力,需要河南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图书馆事业作为河南省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河南省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1 收集和传播河南省的优秀文化,增强河南省文化的传播力

河南省的文化软实力是在河南省文化与别的省份文化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体现在文化吸引力的大小。一种文化要想吸引人,就必须把它优秀的部分,或者说有吸引力的地方充分展示出来。收集、整理河南省优秀的文化,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图书馆通过多年的收集、整理,保存了河南省大量的优秀文化资源,这些优秀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是河南省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同时,由于这些文化资源在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科技进步、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也是继续提高我们河南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性资源。另外,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河南省图书馆界在因特网上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中文文献信息资源,对增强河南省优秀文化通过因特网进行传播的能力也是极大的推动,有利于展示河南省的优秀文化成果,提高河南省文化的吸引力。

2.2 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河南省文化软实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它能否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如果一个省份的文化资源不能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他们必然会转向其他文化资源以寻求满足自身的需求。一个省份的文化只有在满足了民众文化需求的前提下,才能谈得上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侵犯,谈得上让民众对国家的文化产生高度的认同,谈得上具有较强的文化软实力。图书馆一直以免费为普通大众提供服务,保障全体人民享受河南省文化发展成果为己任,在满足普通大众文化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河南省图书馆界更是通过实施各种层次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尽最大可能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图书馆服务使更多的民众接触到河南省的优秀文化,使优秀文化深入人心,使民众享受到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的成果。

2.3 图书馆事业自身获得发展,成为河南省软实力发展的具体体现

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本身也是河南省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美、日等文化软实力比较强的国家,都有发达的图书馆事业。国内文化软实力强的地区,如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也都有发达的图书馆事业。这说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提高各省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图书馆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不仅向民众提供着获得强化素质、愉悦身心、提高修养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而且不断地积累、展示着各个省份的文化软实力。最近一百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吸收、引进西方的图书馆理念,很少有对外输出图书馆理念的事例。这说明作为文化事业一部分的图书馆事业在河南省发展还比较落后,当然也是河南省文化软实力不高的一种表现。河南省的图书馆事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发展,一方面增强传播河南省优秀文化成果的能力,协助河南省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各种努力获得成功,另一方面也补上河南省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短板,促进河南省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高。

3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宝库职能,提高河南省文化软实力

3.1 凝聚、塑造先进的图书馆文化

图书馆文化包括图书馆精神、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规章制度、图书馆行为规范和图书馆管理方式等,它集中体现了图书馆的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图书馆文化渗透在图书馆的各个方面,是推动图书馆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凝聚、培育先进的图书馆文化既是河南省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种表现,也是确保图书馆在提高河南省软实力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保证。河南省的图书馆文化应当说还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许多有违图书馆应有基本理念的言论和举动。最近几年河南省图书馆界进行图书馆精神、图书馆价值、图书馆权利、图书馆制度等等争论,一方面说明我们对图书馆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感到十分焦虑;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对形成河南省先进的图书馆文化十分渴望。凝聚、培育先进的图书馆文化,首要的工作是要在图书馆业界和管理部门形成合乎图书馆发展规律的图书馆理念,进而形成合乎时代要求的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其次是要形成合乎图书馆科学发展要求的图书馆制度,包括图书馆法律制度、微观管理制度,使图书馆发展在一定规范的指导、约束下进行。

3.2 要加强对反映和记载河南省优秀文化成果的文献资料的收集

河南省图书馆界目前在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严重不足,使得部分基层图书馆长期处于停止或基本停止运行状态;部分图书馆,包括图书馆为满足各种评价对馆藏量的要求而大量采进特价书刊,而致使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在优质文献信息资源不足的同时,也存在不适用的文献信息资源泛滥的现象。出现第一种情况的原因是经费投入的不足;出现第二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根本的原因仍然是投入的不足。为确保河南省图书馆事业能够很好地履行收集河南省优秀文化成果的职能,政府部门和图书馆主管机关要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图书馆也要把主要的经费用在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上。在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过程中,把反映我国优秀文化的文献资源作为收集的一个重点;要吸收读者参加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活动,以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针对性。要注意对网上信息资源的收集,对反映河南省优秀文化的网上信息资源要进行整合,并在图书馆网站的显著位置向读者推荐。通过收集,要使反映河南省优秀文化成果的文献信息资源在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和各类学校图书馆中占据重要地位。

3.3 创新图书馆保存和传播文化的职能

图书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存和传播优秀文化。然而,图书馆在履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过程中,往往不尽人意。譬如,对古籍文献的保护方面,就存在许多问题。从对河南省部分高校和公共馆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管理者、工作人员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及修复意识较淡薄;保存条件简陋、不达标;文献“藏”与“用”的矛盾突出;各馆固步自封、各自为政;无专业技术人员维护、管理等。为此,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打破条块限制,联手出台切实可行的古籍文献保护与修复措施。将传统的和新的保护与修复技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列入计划并付诸实施,力争在使古籍“延年益寿”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这就要从根本上加强和创新图书馆保存和传播文化的职能。

3.4 建设和谐的图书馆环境,吸引读者共享河南省文化发展的成果

和谐的图书馆环境是能否吸引读者到图书馆来利用图书馆资源、读者能否愉快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一个关键因素。各个图书馆要继续开展个性化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的层次,做好留住现有图书馆读者的工作;要降低读者进入图书馆的门槛,减掉各种可有可无、对读者利用图书馆有阻碍作用的收费,如办证费、阅览费等,做好吸引读者的工作,不要把读者挡在门外,使图书馆成为读者、特别是普通基层民众以较低成本享受国家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渠道,也使我国优秀的文化成果能为更多的人所接触。浙江省图书馆仅仅是免借书证年费就引起了读者、媒体和业界的好评,原因就是这种举措能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图书馆服务。其实,图书馆还可以更进一步,象浙江普陀图书馆那样,不仅取消借书证工本费、年费,还要取消押金,以进一步降低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门槛。要重新审视河南省图书馆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减少那些对读者不合理的限制条款,以人为本,使读者的权益在图书馆制度安排中得到全面保障,让读者利用图书馆更方便、更惬意,使他们真正愉快地享受河南省文化发展的成果。

3.5 以图书馆为基地,加强文化的整合和交流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应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发达、最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一样,必须对外开放,加强文化交流和对话,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和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对外文化开放、文化交流,有许多部门、渠道和形式。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以及各种文化团体等,都是进行交流的重要部门。这中间,图书馆扮演十分特殊的角色,可以说它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和文化整合的服务器。图书馆在文化交流和文化整合中,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历来就是文化交流和文化整合的重要枢纽。我们应该以图书馆为重要阵地,依托河南优势文化资源,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加强文化交流和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把优秀文化成果推上国际大舞台,为打造文化河南、魅力河南、开放河南的新形象和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的贡献。

3.6 加强图书馆建设,适应河南省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需要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民占河南省人口的大多数,而河南省农村图书馆发展缓慢,大多数地方还是空白,乡镇图书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不容乐观。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应加大乡镇图书馆建设的投资力度,已有图书馆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农民投身于全民读书之中,从而在总体上提高河南省的文化软实力水平。政府主管部门要真正把图书馆事业纳入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建设,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事业能够获得充足经费支持繁荣的同时,使经济相对不太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设在经费上也获得省里和市里财政必要的、持续的支持,让新建图书馆不再出现开馆时红火一阵子,后续发展乏力的状况;让乡村众多处于或基本处于停摆状态的基层图书馆真正动起来,能够持续地为民众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从而使民众的文化需求能够不断得到满足。图书馆界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其发展是提升、展示河南省文化软实力所不可或缺的,从而努力做到与河南省、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需的图书馆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一直以来都说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指导下,河南省实际上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的不够。经济崛起了,但制度建设、教育文化事业、国人素质等非物质领域并未像想象的那样尽如人意。同时,省内学术界、理论界对图书馆在促进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问题的研究也比较薄弱。本课题着重为河南省构建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为当代中原文化、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建设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 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2] 胡鞍钢.中国崛起需要软力量的建构[J].中关村,2004,(7).

[3] 孙相东,岳占菊.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J].前线,2006,(3).

[4] 庞中英.中国软力量的内涵[J].缭望新闻周刊,2005,(12).

[5] 卢新华.关于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几点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6,(7).

[6] 程曼丽.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J].对外大传播,2006,(10).

[7] 张战,李海君.国际政治中的中国软实力三要素[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4).

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 篇7

图书馆是提供教学、科研、学习等图书资料的最重要场所, 其在资料储存、知识传播、信息传递、智力开发、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现阶段素质教育的飞速发展, 小学图书馆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到。近年来, 我校十分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与使用工作。现阶段我校图书馆共藏书34500册, 藏书室面积55平方米, 学生阅览室面积118平方米, 教师阅览室面积45平方米, 我校学生共有1600人。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在我校部分师生无法意识到图书馆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导致图书馆的功能的不到发挥, 因此, 本文选择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主要内容如下。

一、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图书馆不仅仅能够促进学校师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它还能积极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它对学校的全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内容如下。

1.为阅读者提供精神养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阅读大量的优秀书籍与报纸, 但是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中, 课外阅读的重要素材就是图书馆中的书籍, 学生可以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优秀书籍, 这样就可以不断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 不断开阔视野, 陶冶情操, 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2.渗透学科素质教育, 为教学提供素材。随着现阶段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飞速进步, 部分教师发现以往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现代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需求, 因此, 老师都开始积极进行素质教育, 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利用图书馆资源, 将图书馆资源渗透学科素质教育, 为教学提供素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够恰到好处地将课内知识与课外书籍联系到一起, 从而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科目的教学内容, 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例如, 语文老师在进行作文相关教学内容时, 课堂上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基本知识, 可能无法满足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进一步需求, 因此, 老师就向学生介绍《如何读懂作文题目》、《作文写作如此简单》等书籍, 让有需求的学生进行学习;在数学课堂上, 数学老师往往会在讲课的同时, 进行一些有趣的算法的教学, 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 老师往往只是一笔带过, 无法深入的进行讲解, 而这时候, 学生又有浓厚的兴趣, 数学教师抓住小学生有着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 充分注意到他们往往对趣味数学感兴趣的特点, 因势利导指导阅读数学课外读本《趣味数学100题》、《谁的算法快》这些书籍。除此之外, 数学老师还会举行一些趣味算法的比赛, 来对学生所掌握的课外知识进行考察。这样的做法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也能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自然课堂上, 自然老师往往会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 例如《小学科普报》、《 地震报》、《恐龙世界》、《 十万个为什么》 等等。这些书籍在图书馆中都能找到。通过这样的做法, 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知识得以了解, 同时还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上图书馆资源的利用形式是现阶段最常见的, 教师利用图书馆资源对各个学科进行渗透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 从而让学生学习的范围不仅仅拘泥于课堂, 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 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总结

通过以上对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课题深入的探讨, 我们可以发现, 现阶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教学环境的变化, 我们必须重视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充分利用其功能,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整体素质, 让学生的学习途径多样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 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 小学图书馆的有效利用, 还可以不断推动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小学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图书馆是学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重要工具, 在小学中也不例外。在小学学校工作过程中, 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被放在重要地位。图书馆不仅仅能够促进学校师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同时它还能积极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现阶段部分师生对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够, 导致其重要作用得不到发挥, 从而导致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缺少助力, 为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文选择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图书馆,学校教育工作地位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卓毓荣.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广州市调研实证数据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 2012, 06 (12) :32-35.

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 篇8

读书是作为个人最根本的一种吸收文化的权力, 也是人们最为持久的文化需要。从一个国度的读书的普及程度、阅读水平上都能直接反映着这个国家国民的本质。且, 阅读是可以加速一国文化进程的特别手段。能够使我国从中得到安慰, 得到慰藉, 得到自足。

二、现状

(一) 发展情况

自06年“全年阅读”活动开展以来, 这个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开来。受到各个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人们开始普遍接受走进图书馆, 静下心去阅读, 去品味其中真谛。

下表某县级图书馆10年发展的基本情况比较

(二) 面临的困境

全民阅读活动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一朝一夕是不可能完成的。而目前我国的阅读水平相对的仍处在一个较低的程度上, 我国人民的读书从数量上远没有到世界的均水平, 就2012年的对比看, 我国18—70岁的国民纸质图书的均读量是4.39本。而当前, 我国的阅读活动面临着的考验有:1.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是有限的。11年, 我国人均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是不足1元的, 人均藏书量是不足0.5册的, 而国际上的要求是我国的3-5倍。2.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在地区上存在很大差异。整体上看, 经济发达的地区的藏书量比相对落后地区的多一些, 据数据显示, 西部地区文化投入仅占全国的23.69, 东部和中部就占据了76.31。3.公共图书馆读者群体散步不平衡。一方面, 跟着年龄的变化变化着;另一方面, 因为身份的不同呈现出很大差异, 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孤儿和残疾人是最需要提高的。4.读书的品味不同, 大部分是注重功利性的阅读, 或是比较低俗的阅读, 甚至是黄色、暴力的文章, 读书的真谛没有体会到。

三、优势

(一) 优质的文献信息资料

虽然县级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和质量不是那么让人满意, 但是在图书馆职员的辛勤劳动下, 在经过长时间的仔细认真筛选和最后的整理下, 它还是拥有比个人更加丰厚的资料的, 拥有的种类, 数量和体系是更加完整的。跟着今年来各级政府对国家政策的号召, 加大了对其资金的投入, 图书馆的藏书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所藏书资源不仅包含了传统的纸质资料, 还包含了一些电子、网络数据库等, 网络和技术的发达也使得接受读书的途径增加, 使得我们接受知识的广泛度得到了提高, 这样为人们方便的去找寻所需阅读的资料提供了快捷的途径。

(二) 丰富的读书活动经验

公共的图书馆在一般意义上大多会采用开办形式多彩的读书活动, 来吸引人们的读书欲望, 这是推广读书的一种效果好的手段。比如, 一些省份城市会开展一些具有全国规模的读书活动, 来期达到带动全民读书的目的;置办一个自身图书馆的纪念日, 到那天进行一些宣传活动搞些优惠政策, 吸引人们走进图书馆;还有国家开办的青少年读书活动, 娱乐节目一些什么成语接龙节目等等都是一些引领人们区读书的手段。还有的是和学校联合组织开展一些朗诵比赛, 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的送书教书活动, 把这些活动推广到学校, 推广到农村, 推广到全国的各个角落, 使全民读书活动得到全民的切实感受。

(三) 专业的人才队伍

就目前而言, 我国每年出版图书几十万种, 在阅读书籍时, 人们难免要面对的一个的现实就是“望洋兴叹”。县级图书馆有着其独特的资源:自身的专业职员、可以联合学校一起工作、联合书店和书屋的管理人员组成专业性的读书推广小组、能够发动读书爱好者组成志愿者小组, 进行有组织的、有规划的措施, 组织一些生活中日常的阅读, 让大家聚在一起分享自身的阅读感受, 激发等多人群, 可以利用人们占便宜的心理开展一些免费性的讲座合理的进行指导其阅读, 根据读者的年龄、心理等来完成, 在这方面有着其它机构没有的特长。

(四) 影响力和公信度

公信度指是是因民众感觉到自身得到了均等的机会才去认可它给给予的一种荣誉。它说明了社会和读者因为其免费的图书馆制度进而对它产生了信任的态度。跟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制度的实施, 它的公信度正在逐步增强。图书馆的公信度的增强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力,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区主动的走进图书馆, 影响力的扩展也使其公信度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这些因素是相辅相成。

(五) 服务本质具有开放性

它的服务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响应号召,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逐步的把这个活动真正的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有意识的人们身上, 使它逐步成为人们的习惯变成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并使那些读书爱好者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好处, 学会享受其中。为此, 我们需要做好新的定位, 要认清其服务的根本, 服务的人群是不分贵贱不分民族不分高矮, 一律均等的对待, 使每一个爱好学习的人民都能够得到终身学习的机会, 并把这一任务当成是比自身生命还重要的存在, 这样才能得到贯彻到底, 女里提升人民的阅读水平。

四、地位和作用

(一) 县级图书馆是全民阅读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倡导者

全民阅读活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的活动, 在具体的实施、发展和修改过程中需要全部人员、部门的参与, 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个道理, 以促进其健康、迅速的发展。而当今社会上极力的在推动这个活动顺利完成的力量有:政府的文化机构、一些书店、出版社和图书馆, 还要一些读书爱好者等, 县级图书馆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这个活动的主导力量和主要活动阵地, 它是整个活动的源泉, 起到了一个纽带的作用, 在整个活动中扮演了组织和执行的角色。

(二) 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

它作为县级文化服务机构的一份子, 有它存在的优势。它具有丰厚的资料, 藏书资料品种的多样, 藏书的完善性系统, 藏书数量的渐多性等特长, 且跟着政府的重视, 提出的方针措施的实施, 对文化的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增长, 它的建设也已然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图书馆的宿舍和藏书资料都得到了相对的建设和完善。

(三) 县级图书馆是体现社会公平的实践一个场所, 只为它为社会大众创造了平等的阅读场所

从2006年我国公共图书馆以深圳市为开始面向全社会大众免费开放, 经过10年的发展已真正步入了公共图书馆全民免费的时代了, 它的进步效果显示了图书馆活动的免费性, 这就为那些弱势群看不起书的人们提供了免费读书的希望, 最大限度的使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读上书, 每个有求知欲望的人都可以没有物质上的拮据, 这样就最大限度的维护我国公民的可以平等区阅读的权力。

(四) 县级公共图书馆为全民的阅读提供了温馨的寂静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

县级图书馆能促使读者去读书的欲望, 促进读书这件事的的接连继续, 而且相对祥和寂静静的阅读氛围可以促使读者静下心来慢慢阅读, 细细品味其中真谛, 也是激发读者持续阅读的关键, 这也是图书馆进行环境建设的宗旨。现时期, 我国大部分的图书馆都是以创造温馨的阅读环境和启发读者的心境为宗旨来创设的, 这引来了许多年青人和中年人耐下心来坐在图书馆内静静的区阅读, 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这也是全民阅读活动得到一定推广的最好反映。

五、结论

县级图书馆在辖区内图书馆服务中处于中间位子, 上连接着市图书馆下连接着乡镇图书馆,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因素决定了它在建设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地位, 决定了它应该是活动的倡导者和有利的组织者和坚定的执行者。全民阅读活动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需要政府方面的资金、技术和措施上的支持, 需要县级公共图书馆各项职能的发挥, 只有各部门充分发挥其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不断优势, 才能使社会的大众更加理解这次活动的意义, 从而真正的参与其中, 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吴秉惠.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作用和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9) .

[2]剑锋.“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发布[J].传媒, 2012 (8)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 (5) .

[4]俞萍.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探究[J].河南图书馆学报, 2013 (12) .

[5]彭晓梅.浅析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角色定位[J].华章, 2014 (3) .

[6]魏晓霞.浅谈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4) .

[7]张磊.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8) .

[8]朱燕平.图书馆如何做好全民阅读工作[J].黑龙江档案, 2013 (22) .

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 篇9

一、关于我国艺术设计类图书资料管理室的发展

我国艺术设计院校早期主要分为三种:第一, 八大美术学院。包括中央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在内的八所美术学院, 其专业设置基本是纯美术性性质;第二类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艺术学院,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吉林艺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 这些学院的专业设置基本是舞蹈、美术、音乐这几类专业为;第三类便是以工艺美术作为其专业设置为主的各学校,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清华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等。伴随着社会需求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美术概念已经转化成了大美术概念, 从一定程度上讲, 用“艺术设计”来形容更为贴切。当前的各类艺术设计院校基本可划分为四种:首先是传统以“美术”为代表的八大美院, 延续了以往的概念其仍被称之为美术学院, 但学校已经增加了设计方面的专业。比如, 中央美院就增设了建筑学院、设计学院、人文学院等, 这样的改变实际是从单科化美术学院转变成了以“美术”为主, 多种艺术课程并列的艺术类学院。其次就是艺术学院。在这些学院里,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美术系, 也建立了艺术设计学院或者是系, 比如, 南京艺术学院就专门成立了具有独立意义的设计学院。再次就是综合大学里包含的设计院、美术类学院, 这类型的比较多, 比如上海大学美术学校、中央民族类大学美术学院等。最后还有利用专业设计进行命名的一些学院, 比如武汉纺织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 艺术设计类院校不仅是孕育艺术家、美术家的摇篮, 同时也是培养各类设计师的基地。艺术设计类院校的图书资料室是设立在这些院校当中并且为创作研究及教学提供服务的具有学术性质的机构, 是各类艺术设计学院进行创作研究及开展教学工作的保障。当前, 我国各艺术设计类学院的图书资料室大部分成立在解放之后, 经历了文革期间的各种磨难到慢慢恢复, 现在保持稳定发展。我国的艺术设计类图书资料室发展具有比较晚的特点, 不管是从其起步还是成型上面来说, 但自从成立之时, 它就肩负着教育与艺术设计的人才培养双重现任, 它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促使我国各类艺术设计专业及其教育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局面, 可谓前所未有。因此, 各类艺术学院其图书资料室要以培养人才为已任, 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 全面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确保可以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家及设计师。

二、艺术类图书资料室的地位

图书资料室向来是知识海洋、知识宝库, 它是孕育科学成果的活土, 也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纵观古今国内外历史, 可以发现, 任何一流的大学都有与其相匹配的图书资料室,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图书馆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西方发达国家其图书馆是作为公益性质存在的, 它由国家经办。比如美国, 每年有接近2亿美元的图书资料费从政府拔出, 哈佛大学每年花在图书馆资料配备方面就高达1000多万美元, 因此, 我们可以看见, 图书资料室在教育环节当中的重要性。高校艺术类图书资料是师生出入的重要场所, 在我国各类艺术设计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学生查找资料、自习、外借图书等都需要图书资料室的支持。

我国艺术类图书馆是图书馆与高校二者的交集, 兼有两者特点与性质, 既是图书馆的核心构成又是艺术类高校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我国, 高校图书馆分为专业性图书馆和平综合性的图书馆, 就艺术设计资料室内来说, 它从属于图书馆当具有专业性质的图书馆, 附属于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设施。就目前来说, 艺术设计类专业它主要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具有艺术设计专长的人才, 因此, 艺术设计类的图书室内主要服务的内容就是向学生、老师提供相关的文献及艺术设计信息。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国家为培养各类艺术人才的专业机构, 国家教育部曾颁布文献指出, 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文献及信息中心, 它服务于各项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 是重要的学术机构, 同时, 也是社会信息化及学校信息化的重点工程, 是科学研究及学校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 我国各艺术设计类专业资料室的定位应该全面贯彻国家现行教育方针, 实现信息服务及教育的职能, 积极配合国家以完成培养艺术设计人才。

三、艺术设计类图书资料室的作用

(一) 为艺术教学及科研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情报及文献资料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教学科研、教师备课的文献机构, 是艺术设计院系专业的情报服务中心、教学后盾、科研基地。高校老师不仅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而且还肩负起知识创新这一重要任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及时掌握专业性的新信息、新知识。由于图书室内收集的专业文献更多注重的是广泛性与多样化, 艺术设计类资料室的收藏书的数量可能还不能完全满足所需。因此, 各艺术设计院也应及时更新及补充内容, 提升资料室储存量及专业性。由于资料室搜寻资料简单快捷, 许多学生、教师都偏向于直接查找而不是外借, 这样也极大提高了这些资料的利用及流通率。

(二) 为艺术设计类学科建设及专业建设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学科建设及专业建设是我国高等院校发展及建设的基础, 在我国各类艺术类专业的各方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人才培养及教学科研的重要环节。资料室的功能定位应紧扣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 对我国高校来说, 资料室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高校来讲, 从每年各类艺术设计科研基金的资助项目上, 都可反映出它的研究前沿, 对于本专业的资料项目及时了解, 有助于学生及老师知晓相关政策, 明确研究方向。将艺术设计院系资料及各类辅助政策相关信息及时进行整理, 确保随时提供给广大学生及科学人员进行查阅, 方便他们开展工作及学习研究。总之, 在各类艺术设计院系经费有限的情况之下, 图书资料室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资源及其它参考资料, 为其学科及专业建设提供有效、优质、全面的服务, 这对于我国艺术设计类图书资料室来说,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总之, 艺术设计类图书资料室是高校教学科研、深化学科学习的重要阵地, 它对提高我国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及科研水平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我们在认识到它的作用之时, 也应对其管理与建设给予高度重视, 充分发挥各管理人员主观方面的能动性, 以提高资料室的服务水平, 确保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之中诠释出其主体性。

参考文献

[1]李冰.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现状、功能、定位与发展[J].重庆图情研究, 2010, 11 (39) :23-26.

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 篇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的一个“新”字, 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目标, 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它体现的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 凸显的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条件和新机遇;它还是农村振兴历史进程的新起点, 是“三农”事业发展的新希望。

二、图书馆服务新农村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中心, 在传播知识、科学普及、传递信息、培养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图书馆服务是提高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文化保障, 现阶段, 加强图书馆服务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

农民文化素质是决定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农村公共文化的贫乏状况, 严重制约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也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但广大农村地区信息资源稀缺, 农民在发展科技致富的道路上亟需科学知识, 因此, 图书馆应不断探索, 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农村地区,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服务, 这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

三、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图书馆建设, 维护信息和知识公平获取,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是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 农村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内容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领域和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文献、信息、知识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2.可增加农民收入

3.可培养新型农民

4.可以促进农村社会文化发展

四、图书馆服务新农村的优势

1.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图书馆珍藏的文献具有文种齐全、学科覆盖面广、系统性强、载体多样等特点, 可为新农村服务提供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源泉。

2.图书馆拥有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图书馆, 图书馆拥有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及刻录机等现代化设备, 加之互联网的开通, 各种综合与专业信息网络的建立, 克服了时空限制, 图书馆藏书体系已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

3.图书馆拥有多种学科领域的人力资源。人才的合理结构及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图书馆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除了具有专业的文献检索与分析、整理、加工能力的人才外, 还具有其它学科的专业人才。再借助强大的网络资源,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4.图书馆不仅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 还拥有培训的场地。各级各类图书馆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特长和优势, 在充分考虑农民需求的基础上, 制定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农民培训计划。

图书馆具有的这些优势, 为公共图书馆服务新农村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质量保证。

五、图书馆服务新农村的举措

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作用。在具体工作中, 可采取以下一些服务方式:

1.“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惠及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直接服务于农民。图书馆要以服务‘三农’, 为农民办实事, 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品位为宗旨, 为农家书屋工程进行业务上的扶持。帮助书屋培训管理人员, 建立管理制度, 实行规范管理, 使其成为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闯市场、快致富的加油站。

2.建立农业科技资料数据库。图书馆可组织工作人员收集有关农业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建立农业专业数据库, 并通过网络向广大农民传播, 供农民朋友查阅实用的农业信息, 包括文字资料和多媒体息。

3.聘请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专题讲座, 开展农技知识咨询。定期下乡为农民播放科技光盘, 给农民传授先进的实用技术, 向农民普及新的农技知识, 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和致富信息, 指导农村实际生产经营。

4.可通过基层图书馆深入农村, 了解农民的需求变化, 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短期培训, 建立科技示范村、示范户, 对其提供针对性强的科技服务, 并通过示范村、示范户的作用, 对一个地区的生产发展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5.利用每年的“三下乡”活动, 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展现科技服务特色。下乡前期进行走访调研, 了解当地的工作重点和农民群众的具体需求, 然后有针对性的编印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种养殖方面的科技信息资料。

6.举办信息发布会、技术咨询会、成果展示会, 及时为用户提供信息含量大、覆盖面广、适合农民朋友的科技信息。

7.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的信息具有如下特点:准确性、时效性、适用性、系统性、创造性、经济性。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既要“专”, 又要“博”, 不仅要懂图书的采编、分类、标引、流通等业务知识, 还要具备较全面的知识结构, 只有这样, 才能为广大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有效的信息服务, 当好知识和信息的导航员。

六、结语

总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集中体现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机遇, 利用馆藏优势, 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延伸服务触角, 深入农村向广大农民宣传图书馆的作用, 扩大图书馆的影响, 从而让广大农民利用图书馆, 为农民搭建一个学知识、用知识的平台。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提高农民素质是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作为国家公共事业的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职能, 为建设农村文化提供服务。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公共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入手, 提出服务新农村的内容和举措。

关键词:图书馆,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翠平.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2006 (4) .

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 篇11

【关键词】明代;武威;经略;地位

武威,古称凉州,为“河西四郡”之一,自古即为中原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争夺的重点地区,历朝历代许多民族都曾在武威及其周边区域留下活动轨迹,在历史舞台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武威地区的兴衰沿革,对于中国西北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于武威地区的经略。笔者在本文中重点关注明朝对武威地区的管理和产生的相应影响,以探讨武威地区在西北历史进程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明朝武威地区行政和军事建制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攻占元大都,灭元朝。但元朝残余势力仍盘踞漠北和西北地区。为了稳定边塞局势,维护国防安全,明朝先后数次北伐。通过北伐,相当程度上解除了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统治的威胁,也加强了明政府对北方长城沿线地区的管理,为明初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明初废元朝的行中书省制度,改设承宣布政使司,并一直沿用为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机关。明初共设立了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其中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东至华阴,南至紫阳,北至河套,西至肃州”,统辖武威及其周边地区。而在平定甘肃的过程中,为了加强控制,明朝在占领区先后设立了卫所这一军事制度。在武威地区,明政府改元代的西凉州置,设立了凉州卫。洪武七年(1374年),在河州府设立了西安行都卫。次年,为了加强管理,将西安行都卫更名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朝又恢复设置了之前因机构调整而撤销的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并作为明朝五个行都指挥使司之一,管理河西走廊地区,治所在庄浪卫(今甘肃永登),后于洪武二十六年迁至河西走廊中部的甘州(今甘肃张掖),以利于衔接东西。根据记载,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下领十二卫和四守御千户所。河西地区的卫所均为军政合一的实土卫所,便于统一管理。而这十二卫和四千户所中,治所在武威地区的就有凉州卫(今武威)、镇番卫(今民勤县)、古浪所(今古浪县),武威地区对于经略甘肃乃至广袤的青海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可见一斑。凉州与甘州,扼河西走廊之咽喉,对于联络东西,掌控西部边境意义重大。

鉴于河西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地理位置,明朝政府特命陕西布政使司和陕西按察使司管理河西地区财政赋税,其中“所谓会计出纳者,则布、按两司,各遣官分理…而凉州、镇番、庄浪、西宁、古浪诸仓,则属布政司。”后为了便于管理,又专设布政使司参议一人总理,“…成化辛丑,乃专设布政使司参议一人,以总理之。”通过这些措施,明王朝在河西地区的统治得以初步建立。

二、明代河西长城的修筑及作用

明中期以后,西北边疆局势恶化,明朝边患日多。特别是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瓦剌逼近北京,全国震动。之后,明廷开始重新审视北部边疆的防御问题,并将长城的修筑提上议事日程。河西明长城的修筑,持续了一百多年,明代河西长城东起自中卫至景泰一带,向西北方向延伸,经古浪、武威,继续西延,经永昌、山丹、酒泉,直至嘉峪关。明代河西长城由甘肃镇管辖,兵力调遣和工事修筑都由甘肃镇总兵负责。甘肃镇所管辖的河西长城,东起兰州、西至嘉峪关,共分五路防御。其中,凉州路起自今武威天祝县境内,武威正是明长城的要塞节点之一。通过明长城的修筑,连同周边的驿站、隘口、烽燧等构成了有机完整的边境防御体系,使得明王朝有效稳定了军心,成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减少了河西地区的边患,拱卫了内地。

三、河西地区军马养殖

明廷在同西北少数民族交战时,认识到骑兵兵种的重要性。因此,明廷极为重视军马的养殖。河西初定,明朝便着手规划军马饲牧和草场管理。明太祖洪武四年(1372年),征西大将军冯胜攻克河西地区后,明朝将大马营草滩设为官办牧场,“在草滩边沿挖壕二百里,与民分界。”挖壕分界后的大草滩,以大马营为中心,西面包括山丹黑城(今霍城)、民乐永固城,东面包括肃南皇城滩、永昌高古城,北面包括焉支山全部。永乐四年,“置苑马寺凡四: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其中河西地区军马养殖由甘肃苑马寺负责,下辖六监二十四苑,包括祁连监、武威监、安定监等六监,每监下辖四苑,如武威监有和宁、大川、宁番、洪水等四苑。河西走廊地区作为明朝最为重要的马匹养殖基地,在为明王朝提供大量战马的同时,也为西北地区农业开发和交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畜力,其中武威地区正是军马管理的重要地点之一。

综上所述,明朝对西北边镇的重要城市武威极为重视,通过在武威地区建立行政和军事机构、修筑长城、开展军马养殖与管理,有效地巩固了边防、安定了边境,保持了甘肃的稳定,减轻了西北地区边患,也促进了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与多民族的交流融合。武威也在有明一代继续发挥着它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清]钟庚起.甘州府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

图书馆的地位及作用 篇12

一、现状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位于东经110度21分-110度20分, 北纬30度12分-30度46分之间。怀抱清江、脚蹬长江、头枕云贵高原、手拉着巫山山脉, 是巴文化的发源地, 土家人的摇篮, 歌舞的故乡。全境总面积3430平方公里, 辖8镇3乡、4个居民委员会、154个行政村, 总人口42万, 其中土家族人口51%, 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浑厚的土家民族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在这里繁衍、交汇、茁壮成长、多姿多彩。

近几年来, 该县42万土汉人民呼吸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劲春风、装上快速发展的持续动力, 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 行进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快车道上, 文化发展呈现出蓬勃态势。在该县, “文化强县”成为最嘹亮的声音, 响彻在土家山寨的崇山峻岭中。“清江天下秀、长阳歌舞乡”成为该县最亮丽的名片。遍布城乡的文化网络、覆盖全民的文化资源, 成为该县最美丽的风景。文化软件充分补钙, 文化硬件焕然一新。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成为最重要的出色扮演者, 把经济、社会、旅游打扮得更加美丽。工业上, 形成了“打造水电龙头、构建矿业支柱、培育轻工后劲”的“一区多园”的模式。去年,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亿元, 比五年前增长1.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1元。农业上, 则形成了“拓展特色基地、培植优势龙头、打造绿色品牌”的发展模式。先后成为了“中国魔芋之乡”、“木本油料产业大县”、“优质绿茶之乡”、“药用木瓜之乡”。特色产业基地达到80多万亩。建成了9个魔芋专业村、30个木本油料专业村、30个柑橘专业村、5个烟叶新村和2000亩城郊蔬菜基地, 并成为了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和“全省山羊养殖大县”。生态文化旅游上, 形成了“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提档升级、建设文化旅游名县”的模式。成功引进鄂西圈投公司控股国家4A级景区清江画廊, 成为鄂西旅游圈核心品牌, 被授予“湖北旅游强县”。清江画廊旅游渡假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体育事业硕果累累。建成了全民健身中心, 加强了基层文化站建设, 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工程, 撒叶儿嗬、都镇湾故事、长阳山歌、薅草锣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撒叶儿嗬荣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 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实验区。连续6年成功承办国家级公开水域游泳赛事———清江画廊横渡接力挑战赛, 圆满承办央视“山歌好比清江水”大型歌会、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成功举办中国巴人先祖禀君文化旅游节、“湖北名歌大家唱”启动仪式等重大节庆活功。该县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县”、“全国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劳务输出大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县”、“湖北旅游强县”、“湖北省最佳金融信用县”、“省级文明县城”、“全省平安县”等荣誉称号。

而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声浪中, 该县图书馆也是那声浪中最大的一朵奇葩。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图书馆, 是一所年轻的图书馆, 成立于1976年, 至今也只有36年时间。但图书馆在发展中, 走过了不屈的步伐。他们由最初的与文化馆合署办公, 到现在拥有一栋专门的图书馆综合大楼, 馆舍面积达到2600平方米, 有外借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特藏室、报刊室、多媒体报告厅等7个服务窗口。图书总藏量85405册, 年报刊采购200种, 电子文献入藏5219件, 视听文献374件, 地方文献数据库1303条。年外借图书90000册次, 73000人次。开架率100%。年书刊宣传3000种, 每周开馆56小时。馆外服务网点160个。2011年已全部实行免费开放。2011年, 解答读者咨询250条, 为科研生产服务42次, 为上级领导提供服务29次, 开展社会教育与用户培训33次, 2855人。年读者活动7次, 2610人。全年举办各种报告会、讲座25次。撰写、发表业务调研报告4篇。辅建乡镇社区图书室71个, 基层业务培训33次, 255人。送书上门下乡1500册。1999年被评估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

二、找准角色是首要前提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互联网以雄健之势, 高歌猛进地渗透到经济、社会、教育、家庭等各个领域。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 传统图书馆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尤其是对地处边远偏僻地区的图书馆来说, 它是不是该走向奄奄一息的边缘地位?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图书馆用他们的事实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他们在工作实践中, 找准了自已的角色。这个角色, 具体概括为以下“四员”。

1. 信息员。

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传播。该县图书馆充分利用馆内熟悉业务的领导与馆员, 多方做好信息的采集、整理、著目、上架、发布、流通工作。这是夯实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 是图书馆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把这一工作放在最突出的位置, 专门安排一名业务副馆长, 具体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并配备图书馆员协助配合, 使这一项工作做到常抓不懈。在细水长流之中汇成大河, 使图书馆的基础夯得更加厚实。

2. 宣传员。

充分利用馆内现代化的设备, 对外进行宣传、传播。在具体做法上, 主要采用了馆内宣传和馆外宣传相结合的方法。让馆内和馆外这“两条腿”平衡发展, 不留死角。该县于2008年建起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长阳支中心。在日常工作中, 则充分利用馆内电子显示屏, 及时发布各类信息, 让民众随时能了解各方面的信息。馆内办有专门的宣传栏、公示栏, 采取定期, 或不定期的方式, 向外宣传、推介新书和信息发布。同时办有专门的网站, 让文化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在馆外, 则采用覆盖城乡的图书馆网络进行宣传, 使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真正实现了多赢的局面。

3. 服务员。

坚持“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 把“以读者为中心、一切为读者服务”作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开展亲情服务、微笑服务、贴心服务、文明服务。一是改进流通办法, 延长读者借还书期限。节假日也坚持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文献信息服务。每周工作56小时, 全年363天对外开放。二是耐心细致地做好咨询服务工作。三是组成工作专班, 到乡村、社区、机关、学校、军营进行服务。仅去年一年, 就先后帮助鸭子口乡杨溪村、龙舟坪镇综合文广站、武警中队、看守所等单位建起了农家书屋和流动服务站。四是为“两会”服务。“两会”期间, 设立服务咨询台, 让代表们了解图书馆, 关心和支持图书馆。全天24小时对外热线服务。连续五年为其办理荣誉阅览证3500个。五是紧紧围绕每年的服务宣传周,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去年, 该馆以“充分发挥公益性电子阅览室作用, 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主题, 购置数千册新图书上架。开展农家书屋辅导, 培训管理员。给流动服务点配送最合适宜的图书。并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显示屏展播、培训、送科技下乡等宣传阵地和形式, 大力宣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网点建设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公众充分利用网络工具, 学习网络基础知识, 享受网络文化。

4. 辅导员。

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 融入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洪流中, 搞好各种辅导。仅去年一年, 就办了22期辅导班。一是共享工程长阳县支中心从4月6日起, 在全县范围内以乡镇为单位举办了基层服务点管理员培训班, 就共享工程的概况、意义、作用、背景、现状、乡镇基层点的建设任务, 以及本县共享工程的发展情况、传播方式、电脑常识等对学员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培训, 使基层管理员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利用投影仪等设备, 更好地为基层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历时10天, 共培训150多人。二是举办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考试合格, 方能上岗。三是与县武警中队联合, 举办“共享书香、快乐阅读”辅导活动。利用先进的共享设备, 给战士们播放《武警军事训练格斗术动作分解》、《思想的享受》、《人生角色与社会和谐》等一部部专辑, 让战士们沉浸在知识和文化的海洋里, 让美好的精神食粮滋润着战士们的心田, 并引发了他们对人生、责任的深层次思考。四是与长阳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联合, 举办了课外“阅读与写作”辅导。请图书馆管理员和辅导老师对他们进行辅导。学生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人人争先发言, 个个认真看书、摘抄、做笔记。直到活动结束, 都久久不愿离去。

三、强化地位是坚强保证

找准了角色, 就是搭好了舞台, 接下来就是如何唱好大戏。也只有唱好了戏, 才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已的一席之地。在强化地位方面, 该县图书馆在以下两个方面做足了文章:

1. 强化基础地位。

打造好一个强大的信息库, 努力构建一个强大的图书馆网络。自2007年起, 该县就把构建以县图书馆为龙头, 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军队、社区、学校流动图书室为依托, 村级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 做为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重中之中。经过几年的发展, 已初具规模。一是夯实县图书馆的实力, 县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二级图书馆。集普通阅览、少儿阅览、科技阅览、电子阅览、图书咨询、资料展示、期刊部、采编部、借阅流通部、网络部、多媒体报告厅等多功能为一体。2003年, 图书馆投资1.5万元购买了ILASS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 图书采编、查询, 典藏、流通等业务基础工作全都实行自动化管理。并于2011年已全部实行免费开放。2008年建起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长阳支中心。全县11个乡镇都建起了基层服务点, 县、乡、村三级网络实现了全覆盖。二是全县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都建起了图书阅览室。三是在军队、机关、学校、社区等先后建起了6个流动图书室。四是从2007年开始, 正式启动农家书屋, 全县154个村, 村村建起了图书室。经过几年的努力, 建立起了遍布城乡, 纵横交错的公共图书馆网络。切实解决了城乡居民看书难问题, 保障了城乡居民基本的文化权益, 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2. 强化指导地位。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仅以去年为例, 该县图书馆采取送图书下乡、送科技下乡的形式, 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送科技下乡。去年春耕期间, 县图书馆为帮助农民完成春播耕种, 提高生产技能,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组建了一支“文化共享助耕队”, 带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下发的《“文化共享助春耕”光盘资源》, 将农民急需的农业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先后在龙舟坪镇龙舟坪村一组、鸭子口乡杨溪村等村寨, 为农民群众播放最合适宜的《四月菜园》等农业科技专题片, 到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的生长和栽培情况, 到农家小院关心、了解当前农民们急需的科学技术和信息, 深受农民的欢迎。二是送文化下乡。去年5月18日, 该县图书馆组织4人专班, 整装出发到距县城百余里的陈家坪村5组, 挨家挨户调查走访, 嘘寒问暖。并于当晚给农民播放了《春季茶园巧管理》、《科技苑――牲猪小区》等农业科技片和《向我开炮》、《投名状》等红色经典影片。三是配合中心工作, 积极参加全县“万名职工进万村入万户”活动, 顺利完成党委、政府交给的任务。仅去年一年, 该馆共送信息下乡45场次, 免费播放科教片50部。

四、发挥作用是惟一出路

有为才有位, 这是永远也颠扑不破的真理。该县图书馆通过扎实的工作, 充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使他们在民众的心目中成了“主角”,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成了“奇葩”。这些作用概括地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采取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送科技下乡、送图书下乡、送文化下乡等措施, 充分发挥传递信息的作用。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民风民情和旅游信息情报的作用, 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一, 帮助群众推开了新思维的大门。培养了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学习兴趣和阅读习惯, 不仅仅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阅读的快乐, 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 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 新观念、新思维、新时尚、新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土家山寨最亮丽的风景, 促进了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第二, 推开了城乡分割的柴门。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和传播科技文化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城乡分割, 实现了文化资源的城乡一体化。通过文化资源共享, 图书流动, 实现了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促进了农村社会文化建设, 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改善了农村的社会文化环境。第三, 打开了致富的山门。一个引导全民阅读, 依靠科技的力量走出大山, 走向富裕, 在土家山寨成为动人景象。农家书屋正在成为农民的贴心人, 好帮手, 加油站, 土家山门被知识的力量推开, 一批依靠科技走上富路的农民在土家山寨茁壮成长起来, 出现了一批椪柑大户、油料大户、养殖大户、种植大户、经销大户等, 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增长势头强势的旅游业, 更是得益于土家厚重的民族文化资源。

2. 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捍卫者。

对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来说, 保存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长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证明, 这些遗产恰恰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关键的资源。土家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厚实的民族文化, 为了把本民族珍贵的历史资料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好, 该馆在这方面下了大力气, 收集了大量的地方文献。主要包括地方史料、历史传说、、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出版物等。对这些文献资源, 采取专人、专柜的方式, 严格进行管理。并与县民族文化研究会、文化抢保中心等单位和文化工作者保持密切联系, 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丰富了地方文献资源。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之所以成为“全国先进文化县”, 正是站在这些厚重的民族文化之上发展起来的。

3. 全民素质提高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农村政治性组织下一篇: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