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教育

2024-09-24

档案学教育(共12篇)

档案学教育 篇1

一、引言

(一) 社会发展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2006年10月10日,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主办了第二届“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 就未来我国图书情报档案学教育发展变革的若干方向问题, 进行了广泛探讨。根据会议探讨内容及所达成的共识, 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 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情报档案事业的发展环境, 信息社会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不断发展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未来图书情报档案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信息资源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相应地, 档案学本科教育要以奠定档案学专业基础、完善知识结构为目标, 主要培养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组织与检索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 课程体系的含义及其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和意义

课程体系可具体表述为有关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各方面的总和及其相互关系。从一般定义可以看出, 课程体系体现了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及实施方式。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高低。因此, 作为档案学本科教育体系的一个有机系统, 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必须经过不断的调整与改革, 以实现社会、学科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本文旨在结合如马里兰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与武汉大学等国内外实施档案学教育的典型高校的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 分析指出我国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而为我国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改善提出几点建议。

二、我国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目标有档案学本色弱化趋势

1998年, 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明确规定档案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基本职能, 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即一专多能的专门人才。但纵观近年来各高校档案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方志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组织等史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学科课程表, 以致于档案学成为多门学科的“大杂烩”的明显趋势。如:许多档案学专业的学生调侃的一样, “我们什么都学, 但是我们其实什么都不会”, “大杂烩”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被各个学科领域的课程分散了学习精力, 而容易造成对知识的混淆, 缺乏从档案学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结构不完备, 缺乏自主选择性

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本科教育为例, 依据最新修订的《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修订) 》, 档案学本科教育预开设专业选修课21门、共计学分59个, 约占总要求学分的42.14%, 虽然预开设的专选课学分远远超出了培养方案要求的毕业应取得的专选课最低学分 (44个) , 但由于师资不足、选课人数未达到最低要求选课人数等原因, 许多专选课并未实际开课, 导致专业选修课“必修化”, 学生缺少选修课程的自主选择性。

(三) 课程内容偏颇, 缺乏创新性、实用性和连贯性

我国的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始于1926年的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 经过近90年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档案学高等教育的教材编写已成体系;而我国的本科档案高等教育, 学生尚处于学习探索阶段, 所以本科阶段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为主, 采取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确实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但其不可避免的一个缺陷就是大而空的“填鸭式”知识灌输钳制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此外, 档案学在课程内容上集史学、管理学、信息学、档案学等多门学科于一身, 导致档案学本科教育陷入知识量大而课时有限的困境中。一方面, 许多课程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受课时限制, 学习内容仅停留于浅层次的涉猎, 致使学生无法全面理解数据库思想, 无法真正将所学知识与档案工作实践相结合, 无法学以致用。

(四) 师资力量有限, 课程实施变数大、平衡性差

以武汉大学为例, 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目前共有教师10名;而对比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除了拥有12名档案专职教师外, 还有26位来自当地一些信息机构或大学图书馆、城市档案馆——拥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 这显示了国内外档案学教育师资力量的差异。我国档案学教育师资力量有限, 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档案学教师数量有限, 二是档案学教师实践经验有限。

相应地, 由于目前国内档案学专业教育的教师数量有限, 受教师身体素质、行政升职、兼任职务增多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预设课程的实施变动性大, 延期开设或者取消开设等现象时有发生, 各学期之间的课程安排也缺乏平衡性和过渡性;由于档案学教师实践经验有限, 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内容出现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平衡。

三、如何改善

(一) 明确强化“一专多能”型人才的档案学本色的课程目标

档案学教育要想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始终处于发展状态, 必须培养具有突出档案学专业素质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为此, 档案学本科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档案学思想、档案知识、档案工作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基本知识为立足点, 而不能仅仅跟随潮流、追赶时髦, 社会上时兴什么, 档案学教育就跟随增设什么课程。

根据国家教育部确立的档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档案学基础知识与文化知识,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基本职能, 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信息管理工作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档案学高级专门人才, 我国目前的档案学本科教育亟需明确强化“一专多能”型人才的档案学本色的课程目标, 增强和巩固人才培养的专业竞争力和绝对优势。

(二) 完善范围广泛、比例协调的课程结构

目前, 我国档案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已广泛涵盖了管理学、史学、信息学、档案学等多元的、广泛的学科范围, 但还需从培养有差异化、个性化的专业人才角度出发, 加大专业选修课在专业课设置中的比例, 加强特色课程的建设力度;同时, 还要协调好核心课程、技术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 在确保核心课程的中心地位的同时, 适当增加技术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的比例和课时数。

(三) 更新实用性、创新性和连贯性强的课程内容

根据调研,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档案学课程设置相当简明, 课程虽然不多, 但是作为课程具体内容的专题确实可以涵盖各个方面, 同时“信息”这个重点也十分鲜明;北欧各国将文件管理归纳为档案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将文件管理纳入档案管理, 开设了包含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文件管理、档案登记、档案整理编目、信息检索、档案鉴定和处置等实用性技能在内的专业课程。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 我国的档案学本科课程可基于文件连续体理论, 从培养学生前沿性的实际操作技能出发, 开设一些前沿性和实操性的课程, 如泛媒体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视频、音像和非文本档案管理, 数码照片文件管理, 档案保护理科原理与应用等;还应增设实践类课程, 将教学与实践交叉进行。

(四) 平衡渐进、稳定、立体、多元化的课程实施

借鉴北欧各国及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档案学教师构成, 我国可在档案学本科教育阶段适当引进外籍教师和来自档案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 在增加教师数量的同时, 平衡教师知识结构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构成, 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为专业课课程正常实施提供基本保障。还可借鉴冰岛大学历史系与国家总档案馆联合开展档案学教育的做法, 每两年邀请一名档案馆人员到学校为档案学学生主讲一门课程。

制定渐进式的、平稳过渡的教学进度安排, 并实现授课计划公开化、透明化, 让学生知晓授课计划, 明晰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此外, SAA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大量的档案机构、图书馆、博物馆、公司、个人收藏机构都参与档案学专业的实习活动。加州大学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学校档案馆、图书馆、杰瑞·布鲁克海默影片档案馆、盖蒂博物馆、洛杉矶公众图书馆、法律图书馆等40个场所的实习机会。鉴于此, 我国档案学本科阶段的课程实施还要立足于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通过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实习基地, 采取模拟管理、实训等实践方式, 搭建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让同学们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事务流程模拟、操作规则掌握和灵活性应用方面的针对性训练。

摘要: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关乎档案学教育及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局, 研究我国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举措, 对我国档案学教育的发展和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国内外开展档案学教育的马里兰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与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对比, 分析指出我国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而为我国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改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课程体系,档案学,本科教育

参考文献

[1]数字时代中国图书情报与档案学类教育发展方向及行动纲要[J].图书, 情报, 知识.2007 (1) :112.

[2]任越.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课程体系面临的危机[J].黑龙江档案.2005 (6) :48.

[3]赵淑梅.档案学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档案学通讯.2012 (1) :53-54.

[4]朱玉媛.关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档案学教育观念的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3 (3) :5.

[5]肖秋惠.当前北欧各国的档案教育特色[J].档案学研究.2005 (6) :53-54.

档案学教育 篇2

作者:陈慧娉薛理桂

档案学通讯 04期

[中图分类号]G279.2

1 前言

本文探究中国档案教育源流发展,自韦棣华女士创办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开设档案相关课程之始,至设立档案管理专科等,在毛坤教授等人努力下,培育大量档案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我国自1930年代展开的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也引发当时政府重视档案人才培育,举办多种在职档案教育训练班,使全国档案专业人才培育得以迅速发展,以妥适管理当时因战争暴增的文书档案。然而,1949年后迁台,档案专业师资因各种因素,无法继续教学,使得档案专业教育中断,直至政治大学设立图书资讯学研究所设立档案组,台湾才又得以建立档案专业人才培育体制。

2 档案专业教育开创背景

中国在1930年代展开文书档案改革运动,提倡科学管理档案,引起人们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和研究。1933年6月,当时行政院召集改革公文档案会议,讨论由中央各部会18个提案汇集而成的《各部会审查处理公文改良办法》,此次会议决定文卷保管年限原则以及改良保管档案办法,可视为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序幕[13]。

1934年9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甘乃光主持“文书档案改革运动”,针对文书档案保管分散、混乱的情况,提出文书档案连锁法,作为改革运动的试行方案。其内容主要是将文书收发和档案管理的某些作法统一,使机关的总收发室和总档案室发生密切的连锁,改善文书运转迟缓,以及档案管理分散、垄断的情况。连锁的具体方法是以集中统一的原则组织文书档案工作。连锁办法为透过统一编号、统一分类、统一登记三个环节实施。与此同时,在《行政效率》杂志上,行政界的知名人士,进行许多调查和专门研究,撰写多篇调查报告和论著,总共出版67篇相关文章,1935年5月出版《行政效率・档案专号》[13]。

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促进档案教育的推展,本文碍于时间限制将就中国档案学教育历史作简要概述。

3 武昌文华图书专科学校历史

3.1 档案管理特别教席

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Boone Library School)为中国第一所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学校,也是中国档案管理专业教育的首创者。由美国韦棣华女士(Mary Elizabeth Wood)于19创办[5]。此校仿效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学校模式创办,1930年代初期美国图书馆学校开始设立档案管理课程,此时,国民政府也展开“文书改革运动”,亟须专业档案管理人才。因此,1934年秋季开始,在教育部资助下,设立特别教席。

档案管理法课程在图书科和图书讲习班(第三、四期)中,分中、英文讲授,每周各授课二小时,讲授一年,学分1分。英文档案管理由美国费锡恩女士(Grace P.Phillips)任教,费女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图书馆学系,讲述内容为美国机关团体企业实行的文书档案管理办法[10]。费女士回国后,由美国郝乐德女士(R.A Hill)于1936年9月至1937年6月任教,周爱德女士(Iris Johnston)于1937年9月至1938年7月任教,之后由文华图专毕业生徐嘉麟接任至1939年7月。

中文档案管理课程由文华图专毕业生毛坤先生任教,他是中国第一位讲授档案管理课程的人,他受到“文书改革运动”时期《行政效率》期刊上一系列文章的启发,利用美国图书馆学校赠送的资料,参考国外档案管理理论和实践,并访查当时政府机关档案管理实况,借鉴美国历史学会档案委员会第十三、十四次报告,编写中国第一部有关档案管理的教材――《档案经营法》讲义[7]。此外,他并安排学生每周两小时实习课程,到各机关档案管理部门参观学习,暑假到政府部门档案室见习,应当时中国档案管理所需,教授学生[6]。

3.2 档案管理专科设立

1938年文华图专迁至重庆,因重庆为国民政府陪都,内迁机关林立,且因抗战关系,机关事务增加,产生的档案数量也大增,此时感到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缺乏。1939年,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迁至重庆一年后,因应各机关之需要,开办档案管理讲习班,由徐家麟先生及毛坤先生担任主讲。招收二十名学生,资格需为高中毕业或具有高中毕业之同等学力,年龄限为二十二岁以下。考试科目为国文、英文、历史、地理及口试。考取的学生每年给公费二百元,修业期限为一年,毕业后由学校介绍工作[2]。

文华图专于1940年9月26日呈文教育部,拟请设立档案管理专科,呈文陈述设立档案管理专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根据本校五六年来试验之结果,档案管理内容并不简单,如行政组织、公务管理,以及文书制作与处理等,必须循序研究,始能组成一完备之知识。故档案管理再不能以图书馆学之附庸视之,而实有呈科之必要……为求不断供应此项技术人才,并非短期开班或附带于其他学科中研究所能为功,必须设科专门训练以宏造就……不仅在吸引人力致力于此种新兴科学,而最大目的尤在始改革档案管理之理想见诸实行。”此外,并于呈文中提出具体办法:“基于上述理由,本校拟请于本年度(29年度)起,于图书馆学科之外,添设档案管理专科,原设档案管理训练班撤销……该科暂定必修课程22种,选修课8种,分两学年修完,共72学分。”1940年10月17日获教育部高学34635号指令批准,批文为:“29年9月26日呈一件,为拟设档案管理科,并将现有档案训练班学生改入该科肄业,祈鉴核照准由,所请应予照准。件存。此令。”该校将档案管理训练班第一期改为档案管理专科第一届,档案管理训练班第二期改为档案管理专科第二届[11]。

档案管理专科招收对象从1943年秋季招生简章可大致了解,招收档案管理专科新生一班三十名,依考试成绩等地给予补助金,补助金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拨给。报考资格与修业年限,凡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级中学或其同等学校毕业者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师范学校及职业学业肄业生不得以同等学力报考)均可报考,在校修业两年毕业。另有保送办法,凡远道学生不便赴渝参加考试,及各机关、学校、团体、图书馆、档案室欲保送学生入学者,可将所需资料寄交本校,经审查合格者,即行通知定期来校应试入学。在学费方面,每学期费用学费五十元,讲义与图书费二十元、实习费十元、杂费二十元,共计一百元,膳食费每月暂定一百五十元(多退少补)。补助金分甲乙丙丁四等,甲等每名每年六百元、乙等四百元、丙等三百元、丁等二百元,分两学期发给。战区学生由学校呈报教育部代请膳食贷金,以资补助。在校学生家境贫困者,由本校函请重庆基督教青年会及其他救济清寒学生之机关,核给补助金[10]。

档案专科班学习课程包含必修课28种90学分,选修课4种14学分,专科班除实习外,每周平均上课25小时。

1940年春季至1947年秋季,文华图专招考档案管理专科六届,详见表1。虽然每年次招收人数为20-30名,但实际录取人数相差很多,真正报到学生更少。因当时社会动荡,学生因事、因病休学、退学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学校办学严谨,对到期未能修满学分和不符合毕业要求的学生不予毕业。

档案管理专科毕业的学生共51人,大部分毕业生成为档案管理的业务骨干,有些还是档案管理的负责人。例如周连宽先生在国民政府内政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协助甘乃光先生推行文书改革运动。另有一部分毕业生担任档案教育教学工作,如周连亮先生在前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学系讲授档案管理课程,黄彝仲在西南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讲授档案管理课程[3]。

3.3 研究班创办

1948年招收研究生,要求“公立或私立已立案之私立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者”均可报名,修业期限为一年。研究班宗旨为“以研究图书馆专门学术,造成我国图书馆高级干部为目的”,但具体研究科目中有“档案学”、“数据管理”等档案专业教育内容[3]。

4 在职档案人员训练班

4.1 教育部主办档案人员训练班

1941年教育部督学钟道赞视察文华图书专科学校时,与校方协商,由教育部指定该校办理档案管理短期职业训练班。1947年由沈祖荣校长呈文教育部,于1941年7月23日将档案管理短期职业训练班开办计划、招生简章等呈文教育部,呈文中提到“本校虽设有档案训练班,后又改以专科因应档案人才需要,惟一则为修业两年所限,不能应付急需;一则现有各机关档案人员事实上不能尽行淘汰,即令大量招生,将来安插时,或不无问题;同时,现任职员中不乏对此事业具有浓厚兴趣者,亦正愿在最短期间略通新法管理之门径,再辅以平时经验,使工作改进有所取资。”计划书中将此班定名为“教育部主办档案人员训练班”,由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负责办理,后来实际执行时定名为“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附设教育部指办档案管理短期职业训练班”[10]。

此训练班为教育部主办各级机关训练人才,经费来源由教育部拨给,班主任由文华图专校校长兼任,文华图专校教师一人担任班级导师。训练期限,1-4期为三个月,5-7期训练期限为四个月,每年办两期。学员由各机关择优保送,资格限定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兼有相当管理档案或办理文书之经历,后来实际招收时,1-4期报告资格为初中毕业,5-7期为高中毕业。学员学行优异者,由文华专班呈由教育部转请保送机关予该员以晋薪加新知考虑[10]。

学员之学费、杂费、住宿等项目均不收费,伙食由文华专校供给,并请保送机关对各学员之原支月薪仍照数发给,使各学员乐于参加受训。入学方式有考试以及机关保送办法,机关保送者由机关以正式公函叙明被保送学生姓名、学历及证件,送校审查合格后,可免试入学。被保送学生毕业后,以回原机关服务为原则。此外,一般生毕业后由文华专业发给证明书,并得介绍至各机关服务[10]。

教育部于1941年12月20日教育部中字49729号训令批准同意,训令中“兹指定该校办理三十年度档案管理短期职业训练班一年,共三期,每期时间三个月,规定经费25000元”。此班学生机关团体保送入学者多,有时达全班人数一半以上,但因一至四期学生,入学仅初中毕业且学习时间短,学习与结业后工作有困难。1944年第五期起改收高中毕业生,学习时间为四个月,至1945年7月因教育部停办各种短期职业训练班而停办。自1942年至1945年7月,共开办7期档案人员训练班,培训学员共计220人[10]。

4.2 内政部县级机关档案人员培训班

民国三十一年内政部函以各县政府,有感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专门之知识与技能,方能胜任此项工作。当时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未经训练,且缺乏合法保障,常随机关主管同其去留。因此拟由各省训练团办理档案人员训练班,训练对象由县政府现任人员中调训,规定由各县以调训一人为原则,如各县无适当人员可调者,则由省训练团另行招训。一经训练期满,考试及格以后,即依法分发任用,并切实予以工作上之保障,各主管机关不得任意更换,经由内政部分函各省政府转饬所属县政府遵照[1]。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与内政部订颁《县管理档案人员训练班业务训练课程讲授要点及时数分配标准》,规定课程讲授50小时,业务讨论20小时,业务实习80小时,业务讨论和业务实习时间占业务训练的三分之二时间。此外,课程讲授时有疑难问题,应随时作实地之参观,以资参证;另外规定课程所订之时数分配,必要时可变更或增加,但原订分类、登记、立卷三项所有时数不得减少。自1942年至1944年期间,培训人员达1538人[4]。

5 函授教育

有关档案教育采用函授方式,主要有二所学校:私立崇实档案学校及中国档案函授学校,分述如下:

5.1 私立崇实档案学校

1946年3月由殷钟麒在重庆创办崇实档案学校,由甘乃光任名誉董事长,学校董事有傅振伦、李朴先等。先为函授,1947年9月28日改组,成立函授部、面授部、研究部、出版部、服务部,去除“函授”二字,增设文书科,专门培养档案、文书、公牍人才[14]。崇实档案学校自1946年3月开办,到1948年12月停办,共二年九个月,聘请档案管理的实务专家任教,主要为行政界的知名人士,例如钟舒余为教育部前档案主持人、何晋琮为中央设计局档案主持人、苗作斌为财政部花纱布管理局档案主持人。助教则有刘泽统为四川永川县政府档案主持人、张星全为四川省财政厅档案主持人。共招收学生二百九十四人,其中档案高级班为二百零八人,文书高级班为七十六人。该校并设置档案学会,规定“毕业学员,均得参加为会员,共同研究”[4]。

5.2 中国档案函授学校

中国档案函授学校创办于1948年下半年,修业期限为三个月,对成绩优异、品德好、有进取精神的学员,学校代为介绍文书档案工作[4]。

6 各级学校设置档案课

除了上述专门的档案专科教育之外,当时有些大学科系中设置档案管理课程,例如私立武昌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本科和专科都设置档案管理课程,当时修习该课程人数达到236人,其中女生有136人,男生有100人。另外,北京大学图书专科设置“档案与资料”、南昌中正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设含有档案管理内容的文书课程、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博系设置档案管理课程等。此外,当时,有些中学也设置档案类课程,例如中央大学附中、江西私立剑声中学开设“簿记学、档案管理”等课程[4]。

7 台湾档案教育发展现况

上述是探讨1949年之前中国内地的档案教育发展情况,以下系探讨自1949年后,台湾地区的档案学发展情况,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一)1958至1971年间;(二)1971至1981年间;(三)至今。除了上述三个时期外,还叙述在职训练课程。

7.1 1958年至1971年间

台湾地区有系统的“档案管理”教育始于1958年,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图书馆组第一届学生,由倪宝坤开始教授“档案管理学”,一年四学分,图书馆组学生必修(以后改为选修)。此后十余年内先后有五所学校有关科系开设“档案管理”相关课程。当时各校授课资料详表2。

7.2 1971年至1981年间

此时其档案管理教育除前述五所学校之外,也有不少五专商业文书科、秘书科以及大学的企业管理系等开设档案管理课程。此时期大学的推广教育内也增设“档案管理”课程,例如淡江大学商学院和铭传商专夜间部均开此一课程以供成人选修。此时期“档案管理”开设课程详细情况,详表3。

7.3 20至今

1981年至年间,在专科学校与技术学院部分,开设与档案管理有关的课程主要有两门课:“档案管理”与“秘书实务”,分别由下列学校开设:台北商业技术学院、致理商业技术学院、崇右企专、台中技术学院、岭东技术学院、环球技术学院等校[15]。但目前上述的技术学院大都已升格为技术学院,且由于系所与人事的更迭,上述的学校中相关的学系原先开设档案管理课程,如今大都已停止开设。

目前台湾在大学部尚未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学系,只有在相关系所开设档案相关课程,详见表4。

在研究所阶段,政治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成立于19,首届所长是胡欧兰教授,当时胡教授在进行研究调查后,发现台湾缺乏档案专业人才教育。因此,在成立之初设置:图书资讯学、档案学与博物馆学三个分组。档案学是属于其中一个分组。在台湾地区图书资讯学发展历程而言,属于新的尝试。

8月,政大图书资讯学研究所更名为“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简称图档所)。增设“图书资讯学数字硕士在职专班”,并于增设博士班,该校兼有图书资讯与档案学两方面之学科,亦即台湾开始有档案学方面之博士班,得以培育台湾档案专业高级教育人才。

除政大之外,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自起,于硕士班开设“档案研究”课程,系一学期3学分的选修课。淡江大学资讯与图书馆学研究所自起开设档案管理相关课程[12]。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硕士专班自起开设“档案学研究”课程,系一学期3学分选修课。档案学专业课程于硕博班开设情形见表5。

7.5 在职训练课程

关于在职训练课程在台湾发展的情况,主要有三个单位,分述如下:

7.5.1 档案管理局 档案管理局系台湾地区档案的中央主管机关,该局为倡导档案有关之业务,针对政府机关之档案人员不定期举办档案专业研习课程,以增长档案人员之专业知识。此外,该局与政大合作,举办“档案管理基础班”与“档案管理进阶班”课程,而该局自局长、副局长、组长等同人都担任相关课程讲师。为建立台湾档案管理事业之专业体系,档案管理局除了订定档案管理相关法律规范、辅导政府各机关业务之外,亦针对各机关档案管理人员,规划多元化的档案管理训练课程。该局规划档案管理培训课程的方式分为三种:

(1)档案管理局自办各种单项档案专业培训课程。(2)委托公务人力发展中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习中心开办“机关档案管理研习班”。(3)建置“档案教育学习馆”在线数字课程,现已并入公务人力发展中心“e等公务园”:“政策法治类――档案管理系列”。

7.5.2 中华档案暨资讯微缩管理学会 此学会自1981年起即致力于举办各种档案与微缩资料管理进修训练,并成为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合格认证之“公务人员终身学习”机构。自3月起,陆续办理“现代档案管理讲习班”(即档案管理基础班)、“档案管理高级研究班”(即档案管理进阶班),聘请本地区档案典藏机构专业人员、相关学者专家讲授各种课程。同时基于培训及传承档案修裱专业人才之需要,自12月起举办“档案修裱基础班”、“档案修裱进阶班”及“档案管理专业班”之各种研习课程,课程规划详表。自起该学会更将档案管理训练推展至台中、高雄等地区[3]。

7.5.3 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 政治大学公企中心设立于1962年,原为提供高阶公务员和企业经营主管在职进修的训练机构,在档案管理的`训练方面,该中心主要透过政大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与档案管理局共同开设档案管理基础班、档案管理进阶班、中区档案管理研习班等课程,并曾于受档案管理局委托开办“档案描述人才培训计划”课程,招收现职档案描述人员、文史相关科系大专学生,以及外界对档案描述有兴趣者,提供120小时专业教育训练和课程测验,参训学员结训后取得该中心发给之“档案描述人才培训课程结业证书”[8]。目前该中心设有档案实务基础班、校史馆建置与档案数字化、电子公文与在线签核三种课程,师资部分由政治大学专任教授、档案管理局、实务机关等知名学者专家共同授课。

8 结论

中国档案教育自1930年代开始,始于毛坤先生,毛坤先生借鉴国外档案学理论与原则,采用英国詹金生(Hilary Jenkinson)的论著,辅以当时国内档案管理实务,编写档案教材,提出“尊重档案群”的原则,也就是今日档案学界熟知的“尊重全宗”原则。毛坤先生并具有远见的提出创设档案专业学校的理想,以及设立国家档案机构的构想,使当时的档案学教育与世界各国同步。当时的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以及因战争爆发而产生大量的档案,使政府机关相当重视档案人才培育,除私立武昌文华图书专科学校之外,教育部与内政部也相继设立档案在职人员训练班,同时,也有一些档案函授学校创立,毕业的学生也都能经由学校顺利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

然而,因战争的缘故,当时培育的档案人才大多留在中国大陆,使得台湾地区的档案教育无以相继。1949年后的台湾档案教育,大多以现行文书管理为主要内容,直至年政大创办图书资讯学研究所,在胡欧兰教授的调查与远见下,设置“档案组”,并指派薛理桂教授研究档案学,再次将国外档案学理论与原则引进台湾,自此台湾地区档案教育才又开始与世界接轨。台湾的档案法于通过,依据谢邦昌等人[17]于20针对台湾3803个单位所做的调查,有六成(66.4%)的单位均感人力不足,可知台湾的政府机关档案人员缺乏之严重程度。然而,各政府机关对专业档案人才任用仍不重视,由考选部所举办的档案管理职系自20起,办理过9次高考三级考试,共录取28位;普考仅办理过一次,录取一位,以如此微薄的专业人员,实无法满足本地区数千个政府机关对于档案专业人员的需求。相较于1949年前档案教育的蓬勃发展,目前台湾的档案教育师资亟待培育,政府机关档案人才的任用与培育也有极大的改善空间。

档案学教育 篇3

摘要:目前我国档案职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原因之一在于档案职业缺少核心技能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本文从提高档案本科毕业生职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档案职业发展的基本现状,认为应当通过科学定位档案本科教育目标、合理规划档案本科课程、积极探索开放式的档案本科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从而积极推动我国档案本科教育创新的开展。

关键词:档案职业档案职业竞争力档案本科教育创新

与欧美国家的档案高等教育相比,我国档案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与社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档案本科毕业生进入档案局(馆)工作需要重新学习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本科毕业生在档案职业领域的职业竞争力。美国档案学者H·托马斯·希克斯曾在2001年著文《档案行业面临的十项挑战》指出:社会需要我们的知识和专长,而我们的前景是充满希望的:然而我们也面临_着很多复杂的问题,如电子文献管理、非文字资料管理、档案利用与馆藏发展等。对于中国档案职业而言,这些挑战也同样存在。档案本科教育必须根据档案职业发展变化的状况及时调整培养计划,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与技能的档案高级管理人才,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档案职业环境。因此,根据档案行业对档案专业人才信息需求适时调整档案本科教育培养方案,以培养具备在档案行业内具有相当职业竞争力的本科毕业生,可以作为未来档案本科教育创新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我国档案职业发展基本现状的调查分析。试图找出推进我国档案本科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途径,为我国档案本科教育及我国档案行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1、我国档案职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档案职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包括档案职业主体(档案专业人员)状况、档案职业客体(档案资源)状况、档案职业环境(档案职业组织体系和档案职业文化)状况、档案职业动力(档案职业价值、声望、教育、学术研究等)状况等基本情况。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信息垄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多样化,推动了社会信息公开意识的强化。然而档案管理部门相对封闭的状况使档案职业缺乏有远见的内在应对机制,造成档案职业主体素质下滑、档案职业客体内容单一、档案部门管理制度因循守旧、缺乏档案职业的准入制度与档案职业核心技能等现象出现,使档案职业边缘化日益加剧。我国档案职业发展状况实在令人不能乐观。

档案职业主体的基本状况关系到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也事关档案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档案职业主体的资格准入问题与档案本科教育改革的关系甚大。为此,笔者在这方面作了初步的调查工作。国家档案局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共有专职档案人员42107人。其中在各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有19784人,在各级国家档案馆工作的有22323人;在这些档案人员中,女性为22078人,占总人数的52.43%;50岁以上的有5574人,占总人数的13.23%;35-50岁的有22921人,占总人数的54.43%;35岁以下的有13612人,占总人数的32.33%。在列入统计范围的各种各类档案部门现有专职人员中,博士研究生有10人,占总人数的0.02%:硕士研究生有78人,占总人数的0.19%;大学(大专)文化程度的共有30375人,占总人数的72%:具有中专及普通高中文化程度的共有10303人,占总人数的24.47%;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共有1088人。占总人数的2.58%。而在引人关注的档案工作者专业结构指标中,具有大专以上(含大专)档案专业程度的有7256人,占总人数的17.87%:具有中专及职业高中档案专业程度的有1328人,占总人数的3.15%;接受过在职培训教育的有13761人,占总人数的32.6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专职档案人员数量不多、年龄比较适中,但专业化程度比较低。此外,这些数据是从全国范围内统计的。考虑到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档案管理部门与档案馆的专业化程度要高于中西部地区档案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笔者还对我国华东、华中、西南和华南4个省级档案局(馆)发放了“省级档案局(馆)人员情况与人才需求调查表”,也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华东某省档案局(馆)237名档案专职人员中,具有博士学历的1人,具有硕士学历的12人,具有本科学历的80人;华南某省档案局(馆)有档案专职人员90人,具有博士学历的2人,具有硕士学历的14人、具有本科学历的42人;而华中某省档案局(馆)和西南某省档案局(馆)分别有档案人员82人、160人,均无具有博士学历的专职人员。其中前者具有硕士学历、本科学历的档案人员数分别为3人、43人,后者具有硕士学历、本科学历的档案人员数分别为1人(接受的是档案学硕士教育)、93人(其中18人接受的是档案本科专业教育)。可见,我国档案职业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

此外,我国省级以下档案局(馆)的档案人员学历结构也不容乐观。例如,有关资料显示,2002年底河北省市、县两级档案局(馆)的人员总数为2061人,其中市级档案局(馆)385人,县级档案局(馆)1676人,没有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文化程度的人员,市、县两级档案局(馆)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分别为42、5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0.9%和3.3%。

档案职业主体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档案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尽管造成目前我国档案职业发展较为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真正的症结在于我国档案职业缺乏核心技能和职业准入制度。目前,档案职业人员缺乏对本职业核心技能的精通掌握,如在传统及现代档案保护技术、档案鉴定、档案编研、档案宣展(archival advocacy)等诸多核心工作环节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这样,一方面造成了档案行业的就业门槛低,另一方面也难以吸引高水平专业人才。此外,档案从业人员缺乏全行业统一的上岗资格标准,档案工作岗位缺乏职业准入控制,非专业人员进入档案馆等部门不存在太多的限制,造成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界限不清。对于职业准入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推行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来逐步解决档案部门人才引入机制问题,为档案本科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高级专业岗位。上海、河南等地已经开始通过档案职业资格考试的方式来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职业水平。而对于缺乏档案职业核心技能的问题。需要档案管理部门、档案馆与高校进行沟通、合作,甚至采取联合培养方式,培育大批高素质的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档案专业人才,从而逐步提高档案行业的专业化水平。

因此,档案本科教育创新应当与档案职业发展结合起来,逐步提高档案本科毕业生的档案职业竞争力,并将这些专业人才及时充实到档案实践管理部门,不断推进我国档案职业现代化、专业化。

2、档案职业竞争力与档案本科教育创新的推进

职业竞争力(Professional Competence)是国外教育界提出的术语。1996年,原英国教育与就业部高级培训顾问Graham Cheetham先生和谢菲尔德大学Geoff Chivers教授共同撰文提出了一个定义职业竞争力的模型。他们认为,职业竞争力主要由四种核心竞争能力和元竞争能力

档案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成熟的,当档案管理活动与图书、资料工作分离开来的时候,它的职业化过程也就开始了。叫挡案职业出现、发展的过程。也是档案行业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职业技能、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的过程。因而推进档案职业的发展与进步,将必然逐步提高档案职业竞争力,而提高档案职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档案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2006年下半年,笔者对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地区的4个省档案局(馆)进行了抽样的问卷调查,主要了解这些单位档案人员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这些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及对高校档案教育的看法。我们发现。这些单位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基本一致,而从学历结构上看,华南某省档案局(馆)优于华东某省档案局(馆),华东某省档案局(馆)优于华中某省档案局(馆),而华中某省档案局(馆)又优于西南某省档案局(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在档案职业领域的反映。而在人才需求数量方面,华东某省档案局(馆)在“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征集、档案编目、档案法制建设、档案杂志、档案利用”等专门人才方面具有一定的需求;华南某省档案局(馆)每年引进1-2名人才;华中某省档案局(馆)自2000年以来。每年进2个军转干部,没有进一个学生;西南某省档案局(馆)此项未填。这4个单位对档案学专业人才都有需求,对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历史学等方面人才也有一定的需求。他们都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本科生课程设置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华东某省档案局指出,应当“建立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体系。根据档案工作发展趋势,优化和扩展教学内容”。华南某省档寒局(馆)认为:应当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熟悉不同领域的典型档案工作内容;增强情景模拟教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实习;正确定位就业去向。华中某省档案局(馆)提出,“除专业课程外,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一专多能的需要”。西南某省档案局(馆)则指出:“目前,我国各级档案馆的具体工作实际与档案学教育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档案专业的中专教育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实际操作能力强,但无法进入省级档案部门工作。因此,在培养方案中,还应考虑学生毕业后具体从事工作对相关知识技能的需求。档案专业本科生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也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他们还结合实际,提出应当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档案中介研究、公共关系学、公文写作、档案法制建设、清代文书、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建设。并增设与档案相关的课程,如信息管理基础、知识产权法等。

虽然不少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并且也形成了实践教学体系,但与日新月异的社会要求与发展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目前档案教育与档案职业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使得档案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缺乏应有的职业竞争力,因而我们可以从提高学生档案职业竞争力的角度,探索我国档案本科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路径。

2.1科学定位档案本科教育目标。档案本科教育创新的前提在于科学合理的定位。只有明确了档案本科教育的定位,才能制定档案本科教育创新的方向和目标。美国档案教育定位为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且招收的学生多具备职业实践经历,因而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都具有浓厚的应用色彩,培养的人才也具有明显的实用性。面对社会信息环境的快速变化,我国档案本科教育也应当适时调整档案本科教育目标。档案本科教育改革应当以档案职业的变化为导向,以职业需求的变化为出发点,着眼于提升档案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以实现对档案职业的持久支持为目标和方向。档案职业竞争力不仅包括档案专业应用能力、而且包括档案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等内在性要求。档案本科教育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专业理论与操作知识,而且应当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领导能力、团体协作能力、决策能力,以帮助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中具备持续的个人与职业学习能力。

我国档案本科教育可以考虑定位为“培养具有相当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具备较强职业竞争力的档案管理人才”。而档案本科教育目标的调整,也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展开相应的改革。

2.2合理规划档案本科课程。要培养具备较强档案职业竞争力的管理人才。关键在于合理规划档案本科课程。档案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具有科学性、时代性,而且要重实践、通专并重,才能适应档案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要求。

档案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指档案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合理,既要符合档案学科的发展规律,又要在体现档案专业特色的前提下,适当加大相关专业课程,使档案专业学生成为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中华文明与外国文化、跨学科领域五大类)、学科平台课(高级程序语言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系统、信息检索)、专业核心课(档案学基础、文书与文秘学、电子文件管理、中外档案事业、文献编研、档案管理学、档案信息组织、文献遗产保护)、专业选修课(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数字档案馆原理与技术、档案法规学、电子政务概论、政务信息管理、知识组织与管理、档案馆管理、文献复制技术、中国政治制度史、涉外文秘等)。

档案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时代性是指档案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应当随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体现出强烈的现实特色。

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欧美

国家的做法,将实践融入到理论学习中去。一边进行课程授课,一边进行实习,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去档案部门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建立包括课程教学实习、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较为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课程教学实习是指安排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习:假期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利用寒暑假在档案机构或其他信息机构实习:毕业实习是指毕业班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实习。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适当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学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方案。

此外,为了提高档案本科毕业生广泛的职业适应能力,还需要在课程设置时坚持通专并重的方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掌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够在信息职业领域具备广泛的职业竞争力。

2.3积极探索开放式的档案本科教学模式。所谓开放式档案本科教学模式,是指高校的档案教育资源与档案职业之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鼓励教师、学生走出课堂。积极与档案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则把档案部门的实践工作者请进课堂来,教授相关的实践课程。建立一个互动、开放的教学平台,从而培养更具职业竞争力的档案本科毕业生。通过这次问卷调查以及对欧美国家档案高等教育的考察。我们发现,加强与档案局(馆)、档案职业协会等实践部门的联系,积极拓宽档案高等教育与外界联系的路径,是推进档案本科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档案本科教育创新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储备。更需要在档案实践工作中发现档案人才培养与档案职业需求之间的差异,并及时调整档案教育培养计划。从而逐步探索出开放式的档案本科教学模式。欧美各国档案高等教育的特色之一就在于他们保持着与档案职业协会的密切联系,并经常聘请档案实践工作者担任专业教师,从而保持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与档案职业之间良性互动。加强档案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既可以便于学校开展实践课程,又可以完善师资结构。我们可以通过聘请一些档案实践工作者担任学生的实习导师、讲授实践性课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探索一些可行性的途径。另外,我们可以借鉴美国WISE(Web-based InformationScience Education,WISE)远程教育项目的方式,积极倡导国内高校档案本科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从而提高我国档案本科教育的整体水平,进而增强我国档案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整体职业竞争力。

中美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 篇4

关键词: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中外比较

档案教育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事业的建设需要发展档案教育, 以培养档案专业人才, 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我国的档案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至今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较为合理的全国档案教育网络体系。从宏观上看, 我国的档案教育体系一般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在职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部分, 其中档案高等教育是我国档案教育的核心部分。我国的档案高等教育是培养中高级档案研究人才、档案管理人才、信息开发人才以及档案事业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我国档案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 (含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研究生) 、本科生和专科生三个层次。在欧美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国, 其档案教育起步比中国略早。与中国的档案教育结构和方式不同, 美国到目前尚无正规的档案本科教育, 其档案学高等教育主要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本文拟就中美两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以期增进了解, 取长补短, 进一步促进我国档案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比较

我国的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发端于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获得档案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7年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档案学博士。目前, 我国共有33所高校开设档案学本科专业, 23所高校的档案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此外,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情报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招收档案学硕士研究生, 天津师范大学在情报学硕士点下招收档案学方向研究生。到目前为止, 我国共有六所高校有档案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已有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等四所高校开始招收档案学博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已获得档案学博士学位授予权, 但尚未开始招生。

美国的档案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 全美共有10余所高校的图书情报学院 (系) 或历史系开设了档案专业研究生课程, 另外也有部分档案学研究团体开设研究生课程, 但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主要还是在大学。与我国档案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有专门的研究生招收和教育体系不同, 美国的档案学研究生没有独立的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点, 只是作为历史学或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学位下设的一个研究方向。攻读历史学或图书情报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可选择档案专业作为研究方向, 或者选修档案学课程以积累学分, 最终授予的是相应的图书情报学或历史学学位。在我国, 与此状况类似把档案学作为其他学科硕士点下设研究方向的只有天津师范大学一家, 但是不同的是天津师范大学最终为以档案学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授予的是档案学学位。

二、生源结构比较

我国的档案学硕士研究生一般本科或专科时学的就是档案学专业, 跨专业考入档案学研究生的很少。我国很多高校对跨专业和同等学力报考研究生有严格的规定, 要求跨专业或同等学力的学生在复试时进行专业加试。另外, 跨专业和同等学力的学生一般要在考试前进修过所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并出具成绩单或其他相应证明, 或者在考入后补修相关课程。

相比较而言, 美国对档案学研究生的报考和学习资格的要求则宽松的多。申请者只要在美国教育部核准的大学接受过四年教育, 并获得学士学位, 不论其专业和职业背景, 都有资格申请进入设置有档案学研究生的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或历史系攻读档案专业方向的研究生[1]。博士生的入学条件是:具有档案、图书、情报等专业的硕士学位或相邻专业的硕士学位 (如历史学) , 通过研究生能力测试 (GRE) 。博士研究生经过四年左右的专业学习, 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和论文答辩, 可获得图书情报学博士或历史学博士学位[1]。

可见, 与美国相比, 我国的档案学研究生生源结构较为单一, 因此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比较单一;而美国的档案学研究生由于入学时基本无专业限制, 因此其生源结构相对复杂, 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较大跨度, 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三、师资力量比较

我国从事档案学研究生教学的绝大部分是高校专职教师, 并且大都是在接受一定程度的专业教育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有实践经验者很少, 虽然也有在实际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兼职教师, 但为数不多。从学历构成上看,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 2008年与2005年相比, 具有博士学历的档案学教师数量由84人增至129人, 增长53.6%;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减少2人, 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减少16人。另外, 从教师的职称情况来看, 2005年到2008年全国高校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档案学专业教师数量由72人增至84人, 增长了16.7%。由此可见, 我国有一支阵容较为强大的档案教育师资队伍, 并且档案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在逐步提升。

美国的档案学研究生教师多由学校所在地档案部门的高级专业人士兼任, 专职教师极少[2]。美国的档案工作者一般都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博学之士, 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俱佳, 从事档案教学工作不仅没有不妥, 反而能够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具体, 有助于档案理论和实践的更好融合。而我国档案学教师往往仅长于理论研究, 而自身实践经验较为匮乏, 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地授课, 不可能很好地向学生传授实际操作技术和技巧, 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不强。这可能与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重在培养研究型人才有关。

四、学生就业方向比较

据调查, 我国档案学研究生就业去向主要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 其中毕业生去企业的数量在逐年提高。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档案管理、图书管理、地区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和文秘五大类。在这五大类中, 档案管理和文秘这两类传统职业占的比重较大, 但近几年有下降趋势, 2005年为71.2%, 2006年为70.8%, 2007年为66.6%。另外, 还有部分档案学研究生 (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毕业后进高校任教, 但由于大部分设有档案专业的高校门槛较高, 这部分人群占的比重很低。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黄宵羽教授对美国密歇根大学档案学研究生就业途径的统计, 管中窥豹, 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档案学研究生就业方向主要为档案管理、文件管理、手稿管理、图书馆特藏管理及信息管理等[3]。

通过以上比较可见, 中美两国的档案学研究生就业方向基本一致, 这主要是由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但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两国的档案学研究生就业状况, 我们再对两国档案部门的人员学历构成进行简单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档案局《档案事业机构、人员情况综合年报》 (2005年度)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的档案人员总体学历水平不高, 接受过正规档案学高等教育的人才比例相当低, 这表明档案机构对本科以上学历的档案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但事实是, 档案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都很难进入档案事业单位, 而一些档案机构的用人计划中并不招收档案学毕业生。这一方面与我国目前的用人体制等有关, 另一方面也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培养机制是否合理, 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研究生是否符合实际需要的问题。

根据陈兆祦教授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 美国5000多名专业档案工作者都在大学学过档案学课程或受过不同程度的档案专业培训, 整体素质相当高[4]。由于美国独特的档案教育模式, 其档案学研究生教育讲求实效, 在理论教育的同时偏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因此其档案学研究生毕业后能很好地契合档案部门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国的档案学研究生就业方向较为发散, 与美国相比专业性不够强。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 中美两国的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有共同之处, 也存在着差异。我国的档案学研究生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准差距, 并及时反馈到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中, 及时调整, 从而逐渐提高档案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并进一步推进整个档案学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乐野.美国档案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特点[J].四川档案, 1999 (3) .

[2]李音.美国的档案教育与培训[J].中国档案, 1999 (8) .

[3]黄宵羽.透视典型:中美档案高等教育比较及其启示[J].档案学通讯, 2005 (2) .

继续教育档案范本 篇5

建档单位(盖章):杭州市文一街小学

注:1.每一栏请按时间顺序填写。其中“校本研修”栏为后一页的综合记录。

2.所填内容,必须将作业的原始材料和由学校继续教育负责人审核(验证盖章)的各类培训学分卡的复印件(用A 4 纸),一并存入档案袋。

附:西湖区文一街学校 2008学年教师校本研修学分登记表

西湖区中小学教师学分卡粘贴表

注:

1、学分卡内容须与任教学科相符,复印件无效。

论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 篇6

“档案是人类各项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是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①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作为档案工作的主体,档案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质量乃至整个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档案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更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加强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需求

1、现实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工作表现出明显的智能化发展规律,各种新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正逐步变为现实并不断推广。目前,在档案工作中推广的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包括电信、缩微复制、声像技术在内的一切先进手段使档案管理工作日益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就我国现有档案人员的整体水平很难应对信息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从文化水平来看,我国人口基数大,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数量多,但整体文化水平较低。2003 年,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共有工作人员23086 人,其中档案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有1660 人( 其中博士1 人,硕士18 人,研究生班25 人,大学本科1616 人),占档案工作人员总数的7% ;档案专业大专、中专和职业高中学历的有3707人,占16% ;受到档案专业在职培训的有8443 人,占全部人员总数的37% ;其他的9276 人没有受到过任何档案专业培训,其比例达到了全部人员的40%。②

从业务素质上看,据2003年的统计,在23086 人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有1798 人( 其中研究馆员241 人,副研究馆员1557 人),占全部人员总数的8% 。在有职称的人员中,人数最多的是馆员,有6443 人,占全部人员总数的28%;其次是助理馆员,有5777 人,占全部人员总数的25% 。无职称的人员达7588 人,占全部人员总数的33%。③

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正在实现以电子计算机等物化智能应用为主的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以及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档案缩微及保护水平也日益提高,原有的那些工作经验和理论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了。一些上了年纪的工作人员甚至打字还处于“一指禅”的水平,这样的技术水平显然无法满足现代档案工作的需要。

从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来看,档案工作的机要性和服务性要求档案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精神。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档案工作的职业特点致使一些业务人员在工作中产生了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比如个别档案人员出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违背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准则,借助工作便利,私自篡改或销毁档案,泄漏机密档案的内容等。还有档案人员在工作中没有端正工作态度,为用户提供服务时态度不够热情。以上种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工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违背了档案工作维护历史原貌的基本原则,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2、理论需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档案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发展,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随着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档案人员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也应当经常扩大和更新,因此应当为档案人员在职业生涯中需要学习的各个阶段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这就需要为在职人员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以满足需要。

其次“人本管理”思想是加强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出发点。以人为本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是档案工作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人本管理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其目标就在于人的发展。加强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正是以“人本管理”思想为出发点,充分重视档案人员在档案工作中主体地位的体现。

二、对加强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和教材建设

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深造,受教育者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接受教育培训的学习者大都是处于档案管理、科研第一线的在职人员,因此教育培训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既要反映当前新知识、新方法、新内容,具有理论性和先进性,又要切合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要达到这一点,一要有高水平的师资,二要有高质量的教材。就师资而言,目前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聘请经验丰富的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在职或离职的本行业人员,一是借助高校的师资优势,聘请专职教师。搞好两种来源的结合,保证专职教师的比例,确保教育培训的师资质量。教育培训的教材也应得到足够重视。由于参与培训的人员情况各有不同,因此要考虑到学员的整体特点,编写适合以自学为主的实用性强的教材,同时要注重行业新热点、新动态,涵盖一些前沿内容,满足档案工作向前发展的需要。

2、为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提供制度保障

许多国家在员工培训方面都采用“教育休假制” ④来实施作为终身教育战略的回归教育,以便使员工的知识技能得到不断的更新。这方面比较典型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和德国。笔者认为,这样的制度可以引入我国档案行业中来,结合我国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针对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一套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以保障档案工作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权利,为其个人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使档案部门人力资源的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推动档案工作更好的发展。比如除法定假日之外,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在每年上半年档案移交工作基本完成之后),可以为档案人员提供适当的教育休假。

3、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

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形式有许多种,从时间上看,有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从内容上看有专业理论培训和工作技能培训;从培训手段上看,有讲授、自学、研讨交流等等。各级档案部门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人员水平和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参加培训的多是在职的档案业务人员,一方面他们是成年人,有一定的学习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是在职人员,有自己的工作要做。针对档案人员自身的特点,一般应当采取以自学和短期培训班为主、其他培训方式为辅的培训形式。

4、 根据实际需要,拓展教育培训的内容

目前我国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还局限于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两大部分。事实上,一个合格的档案工作者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扎实的业务能力,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多方面的素质。因此,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不仅要实现更新扩充知识、强化提高技能的目标,还要拓宽培训内容的口径,为塑造复合型档案人才搭建一个平台。

第一,要重视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只有同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档案工作者才能做好档案工作,因此应在教育培训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第二,强化档案专业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激增和知识老化同时加快的今天,档案专业教育培训既需要不断传授最新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又必须不断地培养和提高专业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加强档案专业人员的外语运用能力。随着出入境人员的增多,涉外档案的大量涌现、档案工作的国际交流日益密切,例如外文的学习成绩及学历认证等,需要我们的档案人员具备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开设不同层次的外语辅导班进行基础外语和专业外语的培训和强化,使其能够达到基本的交流需要。第四,加强档案人员的团队意识。一方面,各单位的档案部门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档案人员之间应当本着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共同搞好档案工作。另一方面,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协同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做好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共同致力于档案工作的发展。

如果没有档案与档案管理,人类社会的时空统一性和整体连续性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维系;而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档案人才,人类社会档案和档案管理工作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加强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专业知识过硬、业务能力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档案人才,不断总结档案人员教育培训的经验和不足,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档案人员教育培训之路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注释:

①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35~143。

②傅华:《在数字繁荣的背后——我国档案工作人员的状况分析》,《浙江档案》,2007年第1期:10~13。

③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33~454。

④教育休假制是当今许多国家的企业给职工提供深造进修的一种福利性制度,详见吴文侃、杨汉清编著的《比较教育学》第608页,人民教育出版1998年出版。

从就业现状谈档案学专业教育改革 篇7

近五年来, 广西民族大学档案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喜人的, 2004至2009年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2%, 就业去向如下:党政机关14.8%, 企业47.5%, 文化事业单位14.8%, 科研机构16.4%, 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6.5%。此外, 考研录取率保持在15%左右, 每年均有7~9人考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区域以区内为主, 占70%左后, 区外占30%左右。一般都是用人单位主动来学校要人, 而且通过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回访,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极高, 纷纷反映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 专业技能过硬。但是, 这满意的背后也潜藏着一些不足, 一是很多毕业生抱着“先就业, 再择业”的心态, 工作后转岗位、转专业的现象经常发生, 给毕业生和就业单位带来了一定困扰;二是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的知识面更大一些, 除了档案管理, 还精通文秘、写作、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学校能大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

针对以上就业情况, 笔者认为, 档案学专业应该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合理设置研究方向, 让学生能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主攻某一方向, 把自己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以2008年档案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为例, 该专业的课程按模块设置, 分别由公共课、通识通选课、学科专业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等组成。公共课占总学分的33.1%, 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通识、通选课占总学分的6.8%, 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 实现文理渗透、理工结合, 扩大知识面, 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与特长。文科方面主要开设比较壮学研究系列、东盟学系列、大写作系列等课程, 将广西民族大学在民族学、非通用语种方面的优势融合到档案学中来;学科专业课占总学分的60.1%, 其中学科基础课占总学分的17.6%, 专业课 (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 占总学分的42.5%, 实践及其他教学环节占12学分[1]。

从总体来看, 这样的模块设置确实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人才, 但是笔者注意到档案学作为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 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中, 只有《档案学概论》和《图书馆学基础》, 没有情报学方面的基础课, 而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开设情报学专业的高校都使用《情报学》、《情报学概论》、《科技情报工作概论》等通论性教材, 这无疑是广西民族大学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个缺陷。

同时, 不难看出, 这样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强能力”的人才, 而“强能力”的形成只能靠设置不同研究方向,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获得。学生学有专长, 才能成为某个专项的能手, 独挡一面。

为此, 广西民族大学档案学专业设置了现代文秘和信息资源管理两个方向, 这是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

在国际上, 欧美档案学专业教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其人才培养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教学中主要培养档案管理专门化人才, 图情档通用型和复合型档案管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门化人才, 档案管理技术专门化人才, 档案、图书与信息管理专门化人才, 档案管理与史料编撰专门化人才, 图书与档案保护专门人才, 影视图像档案管理专门人才, 档案与文件管理专门化人才, 档案、文件与信息管理专门人才, 文件与信息管理专门人才及文件管理专门人才共11种类型的人才[2]。这些方向有的从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这些二级学科的分支学科如“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专门档案管理学”等为主来设置, 旨在培养“窄深型专家”;有的从图书馆、情报和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的角度来设置, 打通各二级学科之间的界限, 对二级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整合, 培养“厚基础, 宽口径的专家”。

虽然现有研究方向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某些方面的需求, 但是从档案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 这远远不够。我们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校档案学专业课程建设的成果和优势, 设置新的研究方向。

广西民族大学档案学专业建设这几年来获得不少成果。2006年, 档案学专业被广西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级优质专业、《档案管理学》被广西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2008年《档案管理学》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档案学专业被广西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电子文件管理》被广西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2009年《档案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被广西教育厅评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档案学专业被广西教育厅推荐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教学团队。

因此, 广西民族大学档案学专业本科研究方向可增加档案管理专门化、电子文件管理专门化、电子政务管理等方向, 以满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专业人才多方面能力的需求。

专业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不断摸索的过程, 绝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 只要学生就业仍然存在困难, 社会需求仍然无法得到充分满足, 专业教育改革就永远没有停止的那一刻, 教育工作者仍然要为此努力付出、辛勤奉献。

参考文献

[1]黄世喆,农建萍.高校档案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档案学通讯, 2008 (3) .

关于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篇8

1. 我国档案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档案学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档案事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档案专门人才的任务。1982年, 中国人民大学招收了我国首届档案学硕士研究生。20世纪90年代, 档案学研究生教育, 无论是教育规模还是师资力量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据统计, 1996至1998年, 全国高校共培养档案学博士研究生11名, 硕士研究生44名, 双学士学位生6名。到2000年, 我国档案学在读博士生29名, 硕士生74名。高校档案专职教师326名, 其中教授47名, 副教授144名, 讲师108名, 助教27名。

进入21世纪后, 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形势喜人, 不仅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而且师资力量大大增强。

首先, 档案学研究生培养体系逐渐完善。到2003年, 全国有16所高等院校拥有档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校硕士研究生200余人;中国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在校博士研究生24人;中国人民大学拥有博士后流动站。

其次, 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随着档案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设置档案学专业的高校逐步形成了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种是独立开办档案学院或档案系;第二种是依托历史学专业开设档案学专业;第三种是依托图书馆学、情报学开设档案学专业。

最后, 档案学专业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截至2002年, 全国共有档案专业教师300余人, 其职称结构为:教授54人, 占16.6%;副教授119人, 占39.67%;讲师及以下131人, 占43.66%。学历结构为:博士64人, 占21.33%;硕士102人, 占34%;本科113人, 占37.67%。

近几年, 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 办学规模继续扩大, 博士点和硕士点数量也迅速增多。到目前为止, 在全国范围内, 具有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共四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除此之外, 具有档案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还有云南大学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此外, 在我国现开设档案学专业的院校中, 具有档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 其规模每年都在扩大, 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云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安徽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湖北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山西大学、山东大学、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南昌大学、广西民族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湘潭大学, 等等。由此可见, 我国很多高校基本具备培养硕士研究生层次档案学专业人才的条件, 部分高校具备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条件。这将对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势头良好,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它不能完全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要求。我认为, 目前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2.1 生源不足。

目前, 我国的档案学博士点和硕士点数量大大增加, 为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提高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然而, 我国的档案学研究生招生情况并不乐观, 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招生情况相比, 档案学研究生招生存在较大的差距, 每年能完全招满的高校并不多。

2.2 教育模式较为单一。

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在欧美各国, 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是由档案专业协会、档案组织及相关档案学高等教育机构共同承担着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任务。例如, 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国家级的档案工作者协会负有监督、指导高校开展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责任, 而美国档案工作者资格认证学会 (A-cademy of Certified Archivists, ACA) 所开展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也促进了北美地区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中国的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以高等院校采用校内授课的方式培养档案学专业人才。无论是脱产读研的学生还是在职研究生, 都必须在高校参与学校的课程学习与考核, 两者的学习形式是相同的, 只是培养经费及其来源, 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去向有所不同。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不利于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灵活性的发挥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3 教学结构不够合理。

各高校在档案学研究生课程设置上普遍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的模式, 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传授, 相对忽视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的倾向。课程体系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专业课内容缺乏针对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 以及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档案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

实习是高校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但是, 一些高校实施教育改革后, 实行两年弹性学制, 由于时间比较有限, 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本专业的实习;某些实行三年学制的高校也没有在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参与实习, 更不用说组织学生到专门的单位参与实习, 这样不利于档案学研究生实际业务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吸收。虽然学校没有安排实习, 部分学生还是会主动寻找实习机会, 然而他们所参与的实习往往与本专业的实际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 有的只是在某公司做一些杂事, 这样的实习对于学习和就业基本上没有帮助。即使对档案专业研究生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时间, 也不等于完全解决了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还需要与教学相配套的各种基础设施, 如档案保护技术实验室、档案缩微复制技术实验室、文件整理实验室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室, 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际操作条件。部分设有档案专业的高校在这方面仍然是个薄弱环节。

3. 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策略

目前, 虽然国家教育部没有明确提出档案学研究生的具体培养目标, 但是纵观我国20多所大学的档案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尽管各校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 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概括起来就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 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广博学识, 具有较强适应能力, 能从事档案学教学和科研, 并能胜任档案信息部门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面对我国档案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要实现档案学研究生培养目标, 必须采取合理的发展策略。

3.1 加大宣传力度, 改善传统招生方式。

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 鉴于此, 一方面, 我们需要努力加大对档案学专业的宣传力度。设有档案学专业的各高校不仅要宣传档案专业的内涵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而且要宣传各自的培养方案、突出自己的培养方向与特色, 还可以通过宣传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经济收入与福利待遇来吸引生源。另一方面, 需要改革档案学研究生招生方式。在招生计划中扩大招生对象范围, 鼓励其他专业学生报考档案专业研究生, 对有其他专业、学科背景的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这样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吸引生源, 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双重学科背景的人才, 提高档案专业高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在有博士点的高校可以实行硕博连读的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吸引优秀生源报考, 还可以使有志于档案学研究的学生更好地深入研究。

3.2 号召社会组织参与办学, 促进教育模式多样化。

国外档案研究生教育与专业学会合作建立共同的教育方针和指南, 与档案人才需求部门合作建立共同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案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档案界深入研究和学习。在高校独立办学培养档案学研究生的基础上, 我们应该积极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 努力探索多种教育模式, 促进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多样化。

我认为, 可以号召国家档案部门、档案专业学会和协会, 以及一些与档案联系密切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参与档案专业的研究生教育, 鼓励它们与高校联合办学;还可以采取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模式让更多致力于档案事业的人们得到深造的机会;高等院校也可以尝试与国外档案教育机构合作办学, 双方互派研究生到对方高校学习研究, 加强档案学在国际上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进而推动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深入发展。

3.3 调整教学结构, 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 在这一阶段, 研究生不仅要进一步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和其他适应社会发展的必需知识, 夯实专业功底, 提高学习和科研能力, 而且要学习研究方法,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合理调整各课程模块之间的关系, 尽量达到比例协调;加强实践教学,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与国外档案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3.4 强化教学实践环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可以考虑设立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室, 例如档案保护技术实验室、文件归档整理实验室、缩微复制技术实验室、计算机档案实践软件开发实验室、电子文件实验室, 等等。通过这些实验室, 一方面可以加深档案学研究生对书本相关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能够增强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此外, 各高校的档案专业可以通过联系本市或本省的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和档案馆作为实践基地, 定期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实习, 帮助这些机关、单位从事相关的档案工作, 使档案学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工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苏玉文.高等学校档案专业教育发展态势.中国档案, 2000, (9) :42.

[2]潘玉民.论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浙江档案, 2004, (12) :11.

[3]冯湘君.中国人民大学获得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档案学通讯, 2006, (2) :10.

[4]谭必勇.论中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档案与建设, 2010, (1)

[5]王新才, 谭必勇.从欧美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看中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北京:第二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 2006, (5) .

[6]朱玉媛.当前我国高等档案学教育面临的危机与发展策略.档案学通讯, 2005, (2) :51.

[7]安小米.欧美档案高等教育研究及其启示.档案学通讯, 2003, (2) :63.

档案学教育 篇9

一、档案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可行性

1. 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高等学校本身就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 只有与社会紧密结合, 服务社会的功能才能得以实现。而产学合作教育则为档案学专业办学走出自我封闭状态, 面向兰台工作主战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产学合作教育, 使档案学专业教育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档案工作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的问题, 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加强。

2. 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目前, 多数高校的教学方式仍是“满堂灌”和“填鸭式”, 即使有实践环节也多是纸上谈兵, 教师牵着学生走, 一切答案均是标准的, 这显然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更不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施产学合作教育, 不仅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 而且也丰富了教育内容, 通过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许多研究也表明了产学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

3. 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吸引档案行业的合作。

学校具有档案专业信息与专业人才相对集中的优势, 不仅可以为档案部门解决大量疑难问题, 也可以为行业培训提供技术人才, 同时也可以为档案部门提供劳动资源。所以, 行业需要也愿意与学校合作, 实现互惠互利。

二、档案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内容

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档案学专业发展方向必须紧密结合地方和行业的发展规划, 既要考虑岗位针对性, 又要兼顾超前性。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课程的选择、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教材建设的规划实施等, 整个过程都需要档案专家参与, 通过学校与档案部门合作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 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制定、实施、检查和调整。按此方案所培养的学生将具有针对性, 减少了学用脱节的现象, 学生毕业后可以缩短工作的适应期。

2. 教学内容的实施。

(1) 协调配合完成教学基础工作。根据总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和档案馆依据协调统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划定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 并确定不同阶段的不同培养地点 (校内或档案部门) , 进行教学内容的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无论学校或档案部门, 都应针对某一阶段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双方在教学场所、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同优势, 实现沟通、协作与提高。

(2) 共建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产学合作教育使人才培养过程处于学校和档案部门联合的框架内, 也就是在学校和社会两种环境协调进行, 必须建立或选择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基地, 因为仅靠校内的实验室难以真正接触档案管理的实际环境, 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合作一方的档案部门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部分工作岗位, 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进入档案实践领域, 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经验, 并在工作中完成一定的档案整理任务, 有时还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另外, 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建立教学研究共享机制。可考虑由省级档案机构投资建设, 或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提供资金等。这些共享专业实验室的建立可以解决产学合作教育过程中专业教学的需要, 同时又可弥补校内专业实验室教学质量方面的不足。

(3) 用产学合作支撑职业素质教育。首先, 课上课下, 连为一体。课上, 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 使学生在学好理论的同时, 也提高自身职业素质。课下, 邀请省内档案界专家、领导、知名人士、优秀毕业生来校举办学术讲座或专题演讲, 引导并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勇于创新、提升人格。其次, 校内校外, 知行合一。职业素质教育与实践要紧密结合。校内, 加强校园档案文化环境建设, 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校外, 精心组织社会实践, 结合专业特点,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外出参加社会调查、参观档案部门、参与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现代档案文化, 提高自身修养。第三, 在实验实训中, 加强管理, 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使学生遵守劳动纪律, 能和档案工作人员融洽相处, 体现并养成良好的思想素质。

3. 师资培养。

这里的师资包括学校的专职教师、档案行业提供的兼职教师和学生实训的指导教师。合作双方要共同承担教师的培养、提高任务。学校要完成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和提高, 而档案部门要给教师一定的职业实践经历并完成对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

4. 资源共享与技术合作。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资金主要由校方筹集, 档案部门可以提供信息服务和部分实训设备、资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档案部门负责。学校培养人才需要档案工作的实践经验, 档案工作的技术改进需要学校的技术及知识支持。只有信息资源共享, 合作双方才能共同发展。双方要制定合作计划, 共同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站在行业新技术发展的前沿共同发展。

三、档案学产学合作教育的保障措施

1.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作为由档案部门与学校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协调机构, 可以建立“三级双轨”的管理模式。首先, 最高层面的是由学校主管教学校长和省级档案部门主管业务的领导, 以及档案专家组成产学合作委员会, 来协调产学合作方向上的问题。其次, 在产学合作委员会的领导下, 成立“档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省级档案部门教育处处长及相关市级档案部门领导组成, 定期商讨有关问题, 协调学校与各档案部门的关系, 参与专业建设, 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的研究, 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论证;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场所, 指导学生实习和训练;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便利条件, 密切学校和用人单位联系等。再次, 参与产学合作第三层面管理的是校内的一线教师和档案部门的技术骨干。档案部门的技术骨干可以应聘到校给学生讲课, 指导学生实践训练, 与校内教师共同编写应用性教材。校内教师利用到档案部门挂职锻炼的机会, 到档案工作岗位从事较长时间的工作, 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

2. 健全相关的基础文件。

为保障产学合作教育的顺利实施, 学校与档案部门应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 研究出台下列文件规章:《联合办学协议》、《联合办学五年规划》、《联合共建实践基地计划》、《联合办学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档案部门骨干教师聘任考核办法》、《档案在职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办法》、《实习基地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实习基地教学与学生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通过这些文件和规章的制定和实施, 保证产学合作教育的良性发展。

3.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学校应对教学全过程负责, 发挥主导作用。组成双方教学督导机构, 加大教学质量监控、考核和督查力度。特别是学生在档案部门学习期间, 必须由学校派驻专任教师, 按照《实习基地各环节基本要求》、《实习基地教学与学生管理办法》, 进行教学进度督导、学生评教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工作。按照《教师聘任考核办法》加强对校外教师的管理, 坚持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 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进行督查和评价,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由合作双方给予相应奖励或处罚。

实践证明, 产学合作教育提高了档案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产学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实际的机会, 在专人的指导之下, 学生真正承担起档案岗位的实际工作, 把“学”与“干”结合起来, 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克服了传统的办学模式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 使教学成果更贴近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学, 刘艳辉, 胡宝民.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机理分析[J].河北学刊, 2006 (1) .

[2]孙怀玉.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模式和机制、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3 (4) .

[3]吴岩.产学研结合解决高职发展瓶颈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8) .

档案学教育 篇10

一、要明确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的目的

档案工作是一种专业技术工作, 是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把工作做好, 作为机关档案工作者, 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 不管是否是档案专业毕业, 在从事机关档案工作的过程中, 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问题需要解决而不能解决时, 就说明了知识能力的不足, 就需要学习新的知识, 掌握新的技能, 就需要平时不间断专业继续教育。因此, 要明确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的目的。

首先, 档案专业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制度上的要求。《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规定:“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脱产接受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学时 (12天) , 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累计不少于42学时 (7天) ”。《继续教育条例》还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作了详细的规定, 从而使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有章可循。

其次, 档案专业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作为机关档案工作者, 要做好机关档案工作, 如果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娴熟专业技能, 要完成好本职工作是有相当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完成机关档案工作, 就必须时时关注本专业的业务信息, 关注专业发展动态, 关注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 因此, 机关档案工作者必须主动参加档案专业继续教育, 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再次, 档案专业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作为机关档案工作者, 必须要有自己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其实, 每一个从业人员, 从其进入职业工作岗位以后, 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才能有奋斗的目标。而机关档案工作者, 由于机关工作的特殊性,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 如果走专业技术道路, 那么, 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就是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有效途径, 因为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在专业技术道路上做出业绩, 提升专业能力水平, 在职业生涯中获得不断提升!

二、要主动寻找专业继续教育的途径

作为机关档案工作人员, 面临机关档案工作的各种新的挑战, 如何应对才能做好机关档案工作?正确的选择是积极主动寻找专业继续教育的途径。在现代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 在终身教育理念正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年代, 社会已经为人们的终身继续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只要我们明确了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的目标, 至少有以下几个途径参加档案专业继续教育。

首先, 可选择档案专业学历教育。当前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途径越来越多, 有国家承认学历的自学考试, 有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的网络学院, 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 有参加全国成人高考的夜大学或函授教育等可供选择。通过在职学历教育可以比较系统地学习档案专业知识, 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档案业务能力, 可以在档案职业生涯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然, 参加档案专业学历教育, 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作支撑, 要利用业余时间付出更多辛勤的汗水, 可能还会影响自己的家庭生活。但只要有信心, 在3~4年里要完成档案学历教育还是可以实现的!

其次, 可选择参加档案专业部门组织的短期业余进修培训。当前, 为了提高各级档案工作者的实际业务能力, 各级档案专业部门, 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业余进修培训。这些进修培训一般时间比较短, 进修培训经考核合格也会发给进修培训合格证书, 这些进修培训讲究实用性, 能够较好地解决基层档案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对提高机关档案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有一定帮助!

再次, 还可通过参加各种档案专业研讨会, 加强交流学习。通过与资深档案工作者结对子拜师学艺, 通过自己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通过日常订阅档案专业报纸与杂志等进行学习, 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学习。这些学习途径比较容易寻找, 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较少, 当然得到的知识也比较零碎, 不够系统, 能力的提高也不够全面, 但对提高自己的档案知识与技能还是有帮助的, 只要能持之以恒, 日积月累, 也是会有较大的成效。

三、要讲究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的方法

作为从事机关档案工作的人员, 除了要明确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的目的, 有了强劲的学习动力与主动寻找继续教育的途径之外, 还必须讲究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的方法, 因为要办好一件事, 方法是最为重要的, 只有方法对头,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那么, 在进行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的过程中, 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呢?

首先是结合工作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档案专业继续教育, 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与专业工作技能, 更好地为机关档案工作服务。因此, 在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 一定要结合自己机关档案工作的实际, 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以参加继续教育所获得的专业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 做到“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在当前机关档案工作中, 有不少人忽视了档案专业理论对档案工作的指导作用, 平时不学理论, 对于工作中碰到的问题, 就不能很好地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其次是自我学习与拜师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在工作中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是要克服很多困难的, 而自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名师的指导。因此, 在参加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坚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自学, 另一方面, 要尽量拜有经验的老前辈拜档案专业毕业的科班出身的同行为师, 经常与他们交流, 取得他们的指导, 以此来克服自学中没有老师指导的问题。其实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实, 我们只要有“好学”之心, 时时处处皆可找到“为师”之人!

再次是利用网络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法。现在正处于信息时代,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人们时时处处均可方便地上网 (不用电脑只用移动手机也能上网学习远程交流) 学习, 在网络里有问题可以随时“百度”“搜狗”, 可以搜索到许多对自己有用的资料, 解决许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也可以结交许多从事机关档案工作的同行;在平时也可以利用书本、杂志、报纸、光盘、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进行有效的学习, 在学习中取长补短, 能够有效地提高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的质量。

四、要提高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的效益

作为机关档案工作人员, 主动积极地寻找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的途径, 利用各种时间, 采取各种办法积极投身于档案专业的继续教育, 其最终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档案专业素质与能力, 更好地完成机关档案工作。因此, 在档案专业继续教育中, 要着力于提高档案专业继续教育的效益。

首先要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益。档案专业的继续教育, 可以使机关档案工作者系统掌握从事档案工作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 可以使机关档案工作者随时关注档案事业的发展动态, 可以与档案工作者保持密切的联系, 可以交流信息、探讨问题, 这些对促进整个档案事业的发展与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是非常有益的。这应该是机关档案工作追求的长远目标, 可以为机关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提供巨大的动力支持!

其次要有利于单位工作的开展。机关档案工作者的档案专业继续教育, 应该立足本单位的工作开展与个人所从事的档案本职工作, 通过档案专业的继续教育, 提高机关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益, 为机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可以为机关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可以使机关档案工作者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档案专业的继续教育, 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最后要有利于个人的专业成长。机关档案工作者通过积极参与档案专业的继续教育, 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 提高了机关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益, 对于个人的专业成长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机关档案工作者在其职业生涯中, 总是要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这样循序渐进地逐步发展, 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军队档案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初探 篇11

一、军队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军队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根据继续教育所要求的针对性、适应性、超前性、效益性、灵活睦等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要反映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段时间内档案事业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问题,同时还要从提高军队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创新能力来考虑。在确定档案继续教育内容时,有三个因素需要考虑;一是档案继续教育的对象不同,如有不同学历、专业职称层次和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档案继续教育的内容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二是档案继续教育的内容要有所侧重,讲究实用,具有效益性;三是根据档案继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要求继续教育的内容必须求新,要结合本职工作,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使整个学习内容具有超前陛、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军队档案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可以设置以下四个模块。第—个模块可以设置以下专题培训内容:(1)2010年我军档案事业发展战略,(2)军、地档案工作比较与外军、我军档案工作比较研究;(3)档案专门人才的培养战略与实施:(4)电子文件的产生对档案工作的影响;(5)档案信息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6)档案术语的标准对档案学理论的影。向,(7)军队档案法规标准,(8)档案保护理论与新方法、新技术,(9)军队档案馆的性质、珈2,(10)军队档案馆网布局及档案流向问题,(11)军队档案的开放与利用;(12)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档案工作,(13)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14)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档案检索体系:(15)信息共享档案目录中心的建设,(16)指挥自动化和机关办公自动化对文书立卷工作的影响。我们可以上述16个专题为基础进行适当的调整作为增新和提高专业理论技术知识的一个核心模块。

另外,为了达到补充牙旷展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还应考虑设置三个培训内容模块:—是现代科技专题介绍,如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激光技术等专题,二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如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发展与档案,知识产权法与档案工作等专题,三是军事知识,如战略学、战役学、武器装备建设、信息战、侦察与反侦察等。通过这四个培训内容模块的设置,促进军队档案人员文理知识交融,以及专业工作与社会相关工作的交融,开阔知识眼界,增强创造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接受教育对象的不同类别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层次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模式。可从第—个内容模块的16个专题中按工作内容的逻辑联系提取出不同的专题构成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档案工作现代化、档案事业宏观管理、档案保护理论与技术、当代档案馆科学管理、指挥自动化与文书档案工作等。然后把受教育的档案人员按其担负的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分为高、中、初三个层次,根据所担负的档案专业工作岗位的性质决定选学内容,再加上后三个教育模块中的某几个专题。同时,由于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有机组成部分,也可以在首先满足工作岗位需要的情况下进行补充性、拓展性教肓,然后再对其进行扩展性和提高性的档案专题培训教育。

二、逐步实现军队档案人员继续教育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第—,要更新观念,准确把握全军档案事业的发展趋势。档案事业管理方法将由行政监督、指导向依法治档转变,档案管理手段将由传统的手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档案管理也将由实体保管型为主向信息开发型为主转变。同时,全军档案事业的发展要牢牢把握住为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大局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三个转变”和“一个方向”是档案教育更新内容的着眼点。

第二,全军各级档案主管部门,要坚决贯彻科教兴国、科技强军和科技兴档战略,要根据教育、组织、人事部门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档案人员继续教育与岗位培训方面的规章制度。国家档案局已经制定了《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军队档案主管机‘关应当根据这个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要本着“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尽快制定“军队档案人员岗位规范”,根据不同层次档案人员的不同需要制定档案教育培训规划,确定中长期档案人员的素质标准,明确不同层次人员的培养方向,使档案继续教育始终有明确的方向与标准。

第四,要加强档案干部继续教育的教材建设和师资队队伍建设。各级主管部门应根据分级、分专业管理的原则不断更新与完善继续教育教材,可以采取专题形式,以保障教育内容的增新性、适用性和先进性。要从扩展和完善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组织内容。对师资队伍建设也屡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以保障教学质量。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之—,起到主导作用。要重视选拔能够代表和反映某—专题方向先进学术水平的优秀教师制作好的教学课件,发挥教学示范作用。

第五,要加强档案继续教育的考核、监督力度。通过制定考评标准对档案干部继续教育实施有效的考核、监督,有利于促进档案干部继续教育的全面发展,防止流于形式主义而不注重教育培训质量问题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履行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第六,要逐步将档案干部的继续教育与档案人员上岗资格、职称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和任职考评挂钩,充分调动档案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辽宁省沈阳市、吉林省等地通过地方人大立法或与人事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规定档案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获得持证上岗资格,才能从事档案工作的做法值得我军借鉴。

第七,要注意改革教育方法。档案继续教育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可以采用专题报告与研讨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技术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题调研考察相结合等多种教育形式,并可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最佳实际效果。

档案学教育 篇12

一、什么是积极的档案专业思想教育

积极心理学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本身所固有的积极因素, 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 主张心理学的研究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 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 寻找其规律, 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并获得幸福的生活。积极的档案专业思想教育是在借鉴积极心理学核心思想的基础上, 根据档案学的学科特点, 借助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 以档案人员的心理和生理幸福为价值核心, 从积极的角度对档案人员开展档案专业认知、档案专业情感、档案专业态度、档案职业规划等教育的过程, 是档案人员学习积极性、价值取向、职业理想以及档案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

二、为什么要进行积极的档案专业思想教育

1. 档案学专业新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 学习积极性不高, 需要进行积极的专业思想教育。

“学档案却不爱档案”是在档案学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新生入学之前填报志愿时, 对所报的专业了解很少, 因此调剂生偏多, 学生对于本专业学什么, 将来干什么以及档案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都不是很清楚。在了解了档案学是一个“冷门专业”, 就业面狭窄, 就业层次较低, 社会影响力不像热门专业那样火爆时, 难免降低学习兴趣, 失去学习积极性。因此迫切需要积极的专业思想教育给与正确的引导。

2. 档案工作不受重视, 档案工作人员待遇低, 工作积极性不高, 急需积极的心理疏导。

首先, 由于档案和档案工作不能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 极易造成领导者档案意识不强, 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其次, 档案从业人员的待遇普遍偏低;再次, 大量档案工作极其的细致繁琐, 重复性强, 严重考验着档案工作人员的耐心和毅力。如果不进行适当的积极的心理疏导, 久之容易造成档案工作人员意志消沉, 工作积极性不高。

3. 档案事业发展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 需要为其注入积极发展的新鲜血液。

由于档案机构仍然以“重藏轻用”、“安全第一”等保守观念为主要指导思想, 造成档案部门在信息化水平上远低于图书馆, 档案事业发展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 需要为其培养一批具有积极的专业思想的档案专门人才, 以便为其注入积极发

三、怎样进行积极的档案专业思想教育

1. 增加档案人员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中的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产生的感受。为使档案工作人员在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这种体验, 需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是从积极的角度学习专业导论课。专业导论课是开展专业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径。即使是同一本专业导论教材, 不同的人读后也会对档案专业有截然不同的认知。因此, 对于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一定要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从积极的角度来解读档案、档案事业和档案学, 充分认识到档案的价值、作用和重要性, 了解不同档案工作的不同意义, 从而喜欢上档案和档案工作。二是发挥档案专业教师的积极作用, 引导学生学档案爱档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专业观。三是在工作中深化对档案和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对档案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档案一直都是具有重要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的原始信息记录。档案和档案管理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 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档案人员在从事档案工作过程中, 必然会接触到许多有关档案利用价值和档案传承人类历史文明的鲜活事例, 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不断增强对档案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 充分挖掘档案人员身上积极的个人特质。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 都有自我向上发展的力量。因此, 档案专业思想教育要善于引导档案人员发现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元素, 帮助档案人员培养积极的思想品质, 增强档案人员的逆商。另外要关注档案人员的自我决定意识, 提升档案人员在学习工作中的满足感, 使档案人员克服担忧、疲倦、知识和能力不足等问题, 从积极的角度对待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从而坚持专业知识学习和工作实践。

3. 为档案人员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

上一篇:传媒娱乐下一篇:校园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