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队伍(共12篇)
检察队伍 篇1
检察队伍是检察事业的基础, 没有过硬的队伍, 检察工作就得不到科学的发展, 因此, 检察队伍建设事关检察事业的根基和未来。如何密切联系实际, 抓好检察队伍建设, 是当前各级检察机关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对于基层检察机关来说, 显得更加重要。
一、基层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层检察机关是直接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法律监督机关, 是检察机关的窗口, 正如曹建明检察长所言:“基层检察院是检察机关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重视、抓紧抓好”。 (1)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强调, 检察队伍建设要始终立足法律监督工作的全局、始终促进检察干警的全面发展、始终把检察队伍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检察机关, 注重面向基层、贴近基层、服务基层, 把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到基层检察机关, 以夯实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根基。 (2)
二、当前基层检察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三十多年来, 从最高检到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都很重视检察队伍的建设, 使检察队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专, 一步一步得到了加强。但是, 对于基层检察机关来说, 检察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 基层检察队伍人数偏少, 但案件却逐年增多, 案多人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类案件越来越多, 检察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但是检察队伍却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壮大。《检察官法》要求检察官必须达到法律本科学历的硬性规定和必须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的严格要求, 从长远来看, 有利于提高检察队伍整体素质。但是, 由于突然提高了取得检察官资格的门槛, 给取得检察官资格带来很大难度, 加之我国当前对检察官的薪金和待遇与普通公务员相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 与自由且收入高的律师相比, 更是相形见绌, 而检察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却远远大于普通公务员和律师, 因此, 有很多通过司法考试的人首选的职业也不是检察官。而随着岁月的推移, 老一辈检察官很多都已经退休, 或者因为身体的原因而转移到非业务岗位, 有的中青年骨干由于在检察院的晋升渠道有限, 为了个人发展而离开检察院, 有的检察骨干力量业务能力强, 但因为付出和回报严重不成比例而日渐失去对检察官职业的热爱, 而转行做律师或到企业做高管, 使得具有检察官资格且能从事检察业务工作的检察官严重不足, 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解决。
(二) 基层检察队伍总体业务素质不高, 与日益发展的检察工作不能相适应
随着三十多年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各级检察机关都非常注检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使整个基层检察队伍的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相对于庞大的基层检察队伍来说, 高素质的人才还是非常有限, 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省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高素质的检察业务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体现在侦查方面, 侦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低, 侦查能力有限, 侦查技巧单一, 主要依赖对嫌疑人的审讯, 获取嫌疑人的有罪供述而定案, 缺少司法会计、物证、电子证据、鉴定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影响了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开展;在民事行政检察业务方面, 由于基层检察机关以往长期有重刑轻民的思想, 不注重对民事行政检察业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业务工作, 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实务经验, 就很难开展监督工作。随着新《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 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活动全面的监督权, 对民行检察队伍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少数基层检察干警宗旨观念不强, 不利于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 也是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 尤其是基层检察工作更是离不开群众。我们很多的案件线索是来源于群众的举报和申诉, 我们的调查取证工作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我们的息诉和解工作离不开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但是, 少数基层检察干警却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对待群众态度生硬, 工作中不注重也不会和群众打交道, 使得很多工作开展得步履维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复杂化、检察机关责任和任务的加重, 使得部分检察干警容易被非主流甚至负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左右, 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得失, 社会责任感弱化, 缺乏对社会感恩和反哺的情感, 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较弱。
(四) 部分基层检察干警的思想作风不严谨, 不利于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 基层检察队伍工作作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 在工作作风上存在懒、散、松现象, 少数干警办案、办事拖沓, 工作效率低, 敬业精神不足, 工作责任心不强, 精神萎靡不振, 上下班迟到早退;有的不求实效, 热衷于做表面文章, 搞形式主义。 (2) 在思想作风上, 少数科室负责人甚至院领导工作思路因循守旧, 不思进取, 对工作成效满足于一般化, 缺乏在法律规定和允许范围内的开拓创新精神, 得过且过。 (3) 在生活作风上, 少数干警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 贪图安逸, 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多, 个别干警在执法办案中不注意小节, 不注意自身形象, 结交一些社会上背景和生活环境复杂的人做朋友, 出入一些检察官不应该去的场所, 严重影响检察队伍的整体形象。
三、加强基层检察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 要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 在扩大检察队伍数量上下功夫
对于具有政法专项编制的人员招录, 要根据当地组织人事部门的统一安排, 通过统一的公务员考试进行招录;对于特殊岗位人才——譬如司法会计、刑事侦查、民行检察人员等的招录, 可以通过定向选调的方式进行招录;对于检察文员和合同制书记员, 可以由基层检察机关根据本院的实际工作需要来进行招录。另外, 基层检察机关要会同当地组织人事部门一起制定政法专项编制检察人员的发展规划, 要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刑事案件的增长速度、职务犯罪的发案率及民行案件的增长等具体的业务数据来确定本院检察干警的扩编计划。
(二) 要推进基层检察队伍职业化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今年的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把检察业务能力建设置于法律监督工作的基础性、先导性的位置来抓, 加强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进一步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水平。曹建明检察长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入推进人才强检战略, 大力推进检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3) 作为基层检察机关来说, 要抓住这一契机, 强化培养措施, 在提高人才素质能力上下功夫, 搞好检察队伍职业化建设:一是要注重多方树才, 积极开展各类检察业务人才的均衡培养, 既要培养刑事检察业务人才, 也要培养职务犯罪侦查人才和民事行政检察业务人才;二是要注重系统化培养, 给各类检察业务后备人才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和物质上的保障, 提倡和鼓励在职检察官参加高层次学历学位学习;三是要积极推进岗位练兵,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要加强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学习培训, 要全面深入地学习领会修改后的两大诉讼法, 学习领会修订后的刑事诉讼规则、民事行政办案规则, 以及刚刚颁布的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 要不断提高运用法律的实际能力; (4) 四要重点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认真落实《关于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意见》, 科学设置各类检察人员员额比例, 确定检察官职务序列和职数, 制定检察辅助人员管理办法等配套规定, 逐步建立分类科学、结构合理、权责明晰、管理规范的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 使广大检察干警各得其所、各展其才。
(三) 要强化宗旨观念, 树立核心价值观, 抓好基层检察队伍作风建设
基层检察队伍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强化宗旨观念这一核心命题, 切实强化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司法理念, 加强检察干警的群众观念教育, 消除群众观点淡薄的问题;加强群众路线教育, 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加强检察院人民属性教育, 解决为谁执法的问题。 (5) 新时期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 这也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检察队伍的根本要求。在基层检察队伍建设中, 我们要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并结合本院的检察实践, 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和引领作用。针对基层检察队伍思想作风存在的问题, 要抓好公正执法理念教育、艰苦奋斗作风教育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新时期检察官的良好形象。
(四) 完善检察队伍管理制度建设, 推进基层检察队伍建设工作科学发展
加强管理制度创新是提升基层检察队伍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也是检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 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框架内创新检察队伍管理体制机制, 通过管理提高检察队伍战斗力, 向管理要办案质量, 向管理要办案效率, 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深化干部任免制度改革, 以科学的激励机制和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推行中层领导竞争上岗、一般干警双向选择制度, 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干警职务的晋升和主诉、主办检察官的任命上来, 逐步形成“过者罚、功者奖、庸者让、能者上”的竞争激励机制, 创造让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 (2) 制定科学的符合检察工作规律的任务动态量化考核指标, 建立与干警利益相挂钩的奖惩机制, 并严格考核, 兑现奖惩, 将目标责任与评先评优、奖金发放、干部任免相挂钩, 不搞一团和气的平衡和照顾; (3) 合理整合现有力量, 挖掘内部潜力。因院制宜搞好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的人员整合。对于刑事检察、自侦部门要配足配强办案人员, 对于民行部门要调配专门性人才, 力争做到用好一个人、带动一个科室, 对于控申、监所部门, 可以充分发挥老同志社会阅历丰富的优势, 对于政工、办公等综合部门, 可以充分发挥军转干部的作用。通过内部优化组合, 有效缓解当前基层检察院干警总量少, 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参考文献
①正义网:《曹建明:基层检察院是检察机关全部战斗力的基础》, 2013-03-2611:19:00发布。
②正义网:《曹建明:检察队伍建设要做到“三个始终”》, 2013-03-2610:41:00发布。
③全面推进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系列评论之一:《抓住主题主线全面推进检察队伍建设》, 载《检察日报》2013年3月31日, 第一版。
④徐盈雁:《着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检察队伍建设》, 载《检察日报》, 2013年3月2日, 第3版。
⑤陈俊平:《强化宗旨观念始终是检察队伍建设的核心命题》, 载《检察日报》2011年3月18日, 第3版。
检察队伍 篇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检察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做好检察工作,队伍建设是基本保障。只有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检察队伍,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检察工作的要求,才能忠实的履行好“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更好的为党和人民服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就是要抓好“人”的工作。现在,许多基层检察院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检察干警的整体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检察队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基层检察工作实际,就如何提高检察干警的整体素质谈几点看法,与广大读者共同商榷:
首先,简要的来分析一下基层检察院队伍现状:
1、队伍专业化程度参差不齐
从我院人员情况来看,我院现有55名干警,法律专业为41人,占干警总数的74.5%,非法律专业14人,占比高达25.5%。且法律专业本科大部分为通过在职成人教育取得,专业理论的学习不够扎实、系统、深入,而法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法律职业的人不但要求掌握专门的法律知识,而且要经过严格的法律实务培训。检察官承担着法律 监督的职能,担负着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任,要求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从我院人员的专业状况可见一斑:我国大多数基层院检察干警的法学理论功底不高,法律实务操作水平尚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2、综合型人才短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检察官面对的是高智商犯罪、新领域犯罪等许多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因而需要一批既熟练掌握法律知识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但是,由于历史遗留的检察干警来源渠道复杂、准入门槛低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检察队伍中既具有法律知识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的检察干警却少之又少,一专多能的专家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如,反贪、反渎等自侦部门同时需要既精通法律又懂电脑、会计、金融、心理学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很缺乏,远远不能满足执法办案的需要。
3、检察官、书记员比例失调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为更好的履行法律监督职责,需要有一大批法律知识娴熟、专业能力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的优秀检察官。尤其是在案件数量日益增多、案情日益复杂的情况下,这种需求显得更加迫切。但是在《检察官法》实施以后至2000年以前,只要通过高检院组织的初任检察官考试,就可以根据相应职级任命为助检员或检察 员,从而导致检察队伍中检察员、助检员、书记员比例严重失调。以我院为例,我院现有检察员28人、助检员4人、书记员18人,大部分检察官既要处理法律问题又要做文字处理、材料复印这样大量的文字工作,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办案人员之间权责不明确,也为办案安全埋下了隐患。
以上都是检察队伍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必将影响检察权的统一正确行使,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基层检察工作实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联合政法等大专院校,定点培养所需人才 联合以法律、财税、金融等院校为重点的大专院校,根据检察工作实际,对所需人才采取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各地区、各部门缺什么样的人才就委托大专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所需人才。同时要严把培养关口,透明培养、招录、分配过程,防止在用人环节出现腐败。通过订单式培养,不断将急需的优秀专业人才充实的到各地区、各单位,从而既能够保证检察机关得到真正急需的人才,又能使订单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有发挥能力的空间,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互利双赢。
2、加强经费保障,落实从优待检
检察官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更具有风险性,单凭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做保障,是很难确保 检察官能够排除经济干扰,坚持公正执法的。我们不相信高薪养廉,但低薪肯定无法养廉。因此,可根据中央从优待检精神,参照大多数国家检察官工资高于公务员工资的通例,将检察官的职级待遇比照普通公务员整体提高一档,使检察官的待遇与其社会地位相对称,从而使广大检察官能够心无旁骛,自觉拒绝“灰色收入”,坚决守住司法公正这一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
3、改革司考制度,分级使用人才
2002年开始的司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检察官、法官、律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但也存在通过率低、费时耗力、“一考定音”等弊病。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规定,实行司考分级制。即大致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级别,并根据其级别赋予不同的办案权限。如,初级不具具备办案资格,仅用于满足基层检察机关日常工作需要;中级水平拥有独立的办案资格,并可办理处级以下级别人员犯罪案件,可用于满足地市级检察机关的工作需要;高级水平则可从事省级以上检察机关的检察工作。考生可自主选择报考级别,从而有效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司法实际,大幅度提高司考通过率、节约时间和金钱,从根本上解决当下基层检察机关人才缺乏的现实窘境。
4、强化专业培训,突出分类培训 强化专业知识培训是提升检察队伍形象、提高检察队伍执法能力的基础工程,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并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不断完善业务培训机制。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改革培训机构。成立独立的专门的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由该机构统筹安排、整体部署,单独制定培训计划、考核标准,按计划实施培训、考核,并负责检查、验收、总结,确保培训工作协调开展和培训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要注重专业培训,加强分类培训。专业培训工作主要围绕检察官综合素质、出庭公诉能力、法律文书写作、侦查突破、证据分析等可突出检察实务和执法办案规范化的内容。分类培训则可开办计算机、犯罪心理学、会计、金融、外语等课程,通过拓宽培训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提高检察干警整体素质,力争培养出更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强培训课程、教材建设,进一步改进培训的形式、手段。针对检察工作规律和各类检察业务特点,结合典型案例,形成理论联系实际、检察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同时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培训等现代化培训手段,探索个性化、菜单式培训模式,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因人施教,切实提高培训工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四是提供物质保障,鼓励自学。充分调动广大干警的积极性,号召广大干警利用业余时间“充电”,鼓励有条件的干警学习外语、心理学、计算机、金融、财会等专业知识,并为其参加有关资格考试 创造必要条件。如可通过采取报销相关费用等措施,以提高广大干警的学习热情。
5、围绕检察主题,深化岗位练兵
全面开展岗位练兵是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培养高素质检察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是通过组织旁听、观摩庭审过程、案件评议、疑难案件会诊、优秀工作经验总结、反面材料剖析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检察干警的业务水平。二是采取开展业务竞赛、竞争岗位能手等方式苦练基本功,从日常检察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全面提高检察干警的执法办案能力。三是通过成立单位犯罪、职务犯罪、青少年犯罪、网络犯罪等专门课题研究小组,对这些领域发生的大案、要案、疑难案件、新型案件,采取集体讨论、专题研讨、专家会诊等方式集思广益,并将办理好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件形成案例,用以指导以后发生的类似案件,从而提高办案效率,并有效提高执法办案的准确性。
队伍培养检察理论人才等 篇3
2011年3月1日上午9点至下午5点,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举办了2011年第二届检察理论研究优秀人才评选活动。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处长吴孟栓,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主任石京学、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常艳、郭欣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顺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冯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毕惜茜应邀担任评委,该院党组成员都亲临现场,与全院干警一起参加了本次评选观摩。
本次评选共有24名选手踊跃参加,其中绝大多数为研究生,来自于该院的主要业务部门和综合部门。每名参选人按抽签次序进行答辩,用5分钟简要介绍调研文章内容。评委会对论文提问。调研文章内容涵盖了刑事法律适用与修改、检察基础理论、实证分析等领域的前沿问题。专家就这些前沿问题与选手进行了充分的论辩。
2009年,该院进行了第一届检察理论优秀人才的评选,评选出10名优秀人才,成为该院调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调研成果的基础上,该院出台了《民事行政检察和解工作规定》、《审查批捕案件工作流程》等一系列文件,还试行了证人出庭补偿制度等。理论人才作用的发挥使得检察调研在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此项评选活动是该院完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管理机制的重要举措。
本次评选经过前期的资格审查、工作业绩考核、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将选出10名优秀人才。(文/梁利华)
做法
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1234”工作法
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检察院注重发挥检察职能优势,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途径,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贯穿于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创新出“1234”工作法,即坚持一个方针、达到“两个确保”、进行“三个告知”、做到“四个查清”。
在新模式的创新激励下,该院未成年人案件的办案质量得到提升,办案效率得到提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取得实效。该院先后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称号,2010年,该院未检科被团市委、市未成年人保护协会授予“哈尔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标兵”荣誉称号。(文/王福有 张婷婷)
基层
上班第一天学“规范”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河北省衡水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永志主持召开该院党组会,专题研究部署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规范、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专项活动。
该活动以学习《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0年版》和《检察官职业行为基本规范(试行)》为切入点,作为“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化延伸,同时也是今年即将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良好开端。对于衡水市检察机关全面加强检察队伍职业化建设将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文/张鹏 李哲)
活动
检察文明用语演讲比赛
2月18日上午,河南省新县检察院举行了“比团结、树形象、促争创”主题演讲比赛活动。
此次演讲比赛共有11名青年干警参加,整场演讲比赛沉浸在掌声和欢呼声之中。黄磊和袁婷婷两位选手,通过讲述自身的检察情结,再次向全院干警展示了青年人献身检察的勇气和信心;刘瑜的演讲,富有专业化,不仅演讲得好,而且内容实在,贴近检察工作实际,引起全院干警的共鸣,把比赛推向高潮。比赛经过激烈角逐,通过现场打分的形式产生了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
(文/付德利 郑建国)
创新
探索量刑答辩程序
2月18日,20余家媒体记者走进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实地观摩了北京市检察院和东城区检察院联合组织的东城区检察院量刑建议改革的开展情况,并与一线办案检察官及相关专家学者就该项改革的效果、意义等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
据了解,该院的量刑建议改革工作,调研先行,大体经历了论证探索、小范围试点、全面试点三个阶段。1999年,该院开始试行“公诉人当庭发表量刑意见”,并于2000年将此举措列为公诉改革的重要课题。此后,该院不断深化在该领域的改革与探索,先后在量刑建议的规程、标准及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的探索和实践,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2008年,根据北京市检察院公诉处的部署,该院在对北京市全市量刑建议试点工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北京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关于推广量刑建议改革的意见》,经北京市检察院公诉处下发,在全市试行。
近年来,该院将量刑建议改革的重点放在量刑答辩程序的探索与完善上。所谓量刑答辩程序,是将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相分离,公诉人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就量刑情节、具体刑期和刑种等量刑问题进行辩论,共同参与量刑环节的专门性的程序设置。
据介绍,量刑答辩程序旨在重点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促进刑事审判公开透明,确保量刑程序公平公正;二、充分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被告人认罪服判;三、加强公诉人的责任感,促进检察官司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四、加强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监督,降低量刑环节的腐败风险,强化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文/程胜清)
案件
未成年人以大欺小致死人命
经常以欺凌弱小取乐的未满十八周岁的王某和未满十六周岁的时某二人,纠合未满十四周岁的陈某,将在水坑边玩耍的九岁小男孩杨某殴打致死。日前经吉林省通化铁路运输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被告人王某、时某有期徒刑四年零三个月和三年零八个月,陈某(未满十四周岁)不予刑事处罚。三人分别赔偿被害人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医疗费等10000元、36000元、14000元。
2010年5月8日15时30分许,被告人王某、时某来到梅河口市山城镇广场,见被害人杨某在广场边的水泡子旁玩耍,王便提议去撩撩杨,杨被欺负后跑离广场。在二被告人追赶的过程中,杨跌倒,二被告人遂用脚踢杨的头部及后背,杨的嘴部被踢出血。之后,王对杨说你跟着我们走就不打你,经过广场,时看见玩秋千的陈某,对陈说打仗去,陈便一同跟来。在山城镇车站货场站台货位上的苞米垛边,三人用脚对杨踢踹。后三人逃离现场。
当晚19时50分许,昏迷的被害人杨某在现场被人发现,并报警。送医院抢救至次日12时20分死亡。经法医鉴定:被害人杨某系因头部受钝性器物多次作用致双侧硬脑膜下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颅内高压及小脑扁桃体疝而死亡。
2010年5月10日20时许、23时许,陈某、时某分别被抓获;当月13日,被告人王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文/李英)
做法
新年工作思路的“六个深入”
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检察长高杉在全市检察长会议上要求坚持“六个深入”的工作思路。
一是深入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实施“四个战略重点”、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和“十大民生工程”等重要举措,切实找准检察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二是深入关注民生迫切需求,着力保障改善百姓生活。严厉打击侵害民生民利的各类犯罪,抓住关系民生的突出问题加大法律监督力度。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措施,使检察工作更好地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
三是深入三项重点工作,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完善办案风险评估机制。
四是深入惩治预防职务犯罪,着力强化反腐倡廉建设。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犯罪案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职务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职务犯罪案件。
五是深入强化诉讼监督效果,着力促进司法公正廉洁。重点监督纠正违法动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等突出问题,加强对监督立案的后续督促和催办,防止立而不侦,侦而不结。
检察队伍建设中“初心”维度考量 篇4
“不忘初心”的含义非常深刻, 它是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是全体党员干部修养身心的立足点, 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衡量点。“不忘初心”的精神要求全体党员在跟着时代向前走的同时, 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 要坚守信念。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 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1)
(一) 静以修身, 守护信仰
《检察官法》修正案中做了明确规定:高文化专业素质则是检察队伍增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的本领的基础条件。初级检察官每年参加各种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 (2) 检察官高素质不仅体现在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硬性条件, 还体现在检察官内心的一片“静土”。
现代社会中, 物质文化的迅速发展对检察队伍管理要求越来越高, 犯罪的手段和类型也不断智能化。检察队伍需要不断更新已有的思想观念, 并能够根据社会管理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明确自己工作领域的无为和有为。另一方面, 人民的需求要求检察干警的服务意识相应加强, 检察干警应提供相应的有效、优质的司法服务。
在我国法律发展的领域中, 由于国际化发展, 检察人员要尽可能地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在掌握法律法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精通我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更要具备掌握国外法律和案例的能力。在充满新事物的社会园子中, 检察队伍坚守精神信仰的领地, 守静之心更为重要。唯守一方宁静之心, 方能稳住自身。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敞开心怀去拥抱“无事此静坐, 一日当两日”的胸怀。
(二) 守拙处世, 坚持正义
检察队伍建设是检察事业的重中之重, 人民对检察队伍的服务方式、服务重点越来越关注。在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前提要求下, 检察队伍更应该以一份真诚的拙心去守住自身。这不仅是个人问题, 更是检察机关群体形象、检察机关公信力的问题。
“涉世浅, 点染亦浅;历事深, 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 不若朴鲁:与其曲谨, 不若疏狂。”《菜根谭》。检察机关应当履行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的职责, 在法律监督的这道防线上培养自己的具有高素质的检察干警人才。这支队伍离不开一种实在朴拙之心的支撑, 而不是飘得太远, 太高。这支队伍离社会越远, 离人民越远, 就会忘记当初的信仰, 检察队伍不需要“逞利口”, 需要“守拙心”。新时代的检察队伍永葆初心, 看中的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朴鲁”之心, 是一份坦荡大度, 不拘小节的“疏狂”。
(三) 洞察明性, 修养党性
检察工作选准方向, 明确思路, 检察人员要强化自省意识。“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话成了后世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洞察明性, 进行自我反省和检查。正如理学家朱熹有言:日省其身,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自省和领悟是一个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是一种充满睿智的工作方式。
检察事业需要一支特殊的检察队伍, 即内质上充满蓬勃朝气, 精神上焕发昂扬锐气, 立场上显示浩然正气。检察干警的气质不仅是职业上的潜化而成, 更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培育而成。工作上积极解放思想, 正视自己的不足, 自我思考, 明确自己的工作努力方向。毛泽东同志曾说:情况是不断地变化, 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 就得学习。检察队伍建设, 关键提高检察队伍的素质, 领略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 充实更新检察工作的基本方式, 从而提高自己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建设从根本上属于提高人的能力素质的建设, 可以有利于人的正常能力的充分发挥的同时, 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社会的客体建设。 (3) 检察官身上的工作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工作职责, 还要把自己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链当中, 看透事物的表象, 洞察世事人情。“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达练即文章”, 检察队伍建设需要用心领悟自身, 选对方向并坚持方向。
二、遵循“不忘初心”要求, 加强检察队伍建设
“不忘初心”要求, 直接指向党员队伍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检察队伍建设, 就是要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坚守初心的检察人员。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检察队伍中的作风问题, 力求队伍的正风肃纪。为检察工作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因此, 以“不忘初心”要求为指导的检察队伍建设应着重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作文章, 以此增强检察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一名合格的检察官, 需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和锤炼, 具有积极的做人品格和公正的执法监督风范。构成“忠诚、公正、清廉、文明”检察官队伍的核心价值体系。这将是检察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是检察官的政治意识、法律信仰、法律思维、司法理念、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融合。 (4)
(一) 为民
2013年2月5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指出, “为民”是检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务实”需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 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遵守客观规律, 从而为检察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清廉”主要体现在清正廉洁的品质, 它本身就是共产党员在政治上的重要要求, 也是人民检察官的基本职业道德操守。其次, 它又进一步彰显了宪法对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我国宪法是这样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检察权, 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宪法对检察机关的定位折射了三层含义。一是对党的忠诚性。检察队伍建设力图职业化, 从一定程度上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一个群体。从对党的忠诚性开始, 突出在政治上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使命。二是对人民的服务性。检察机关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 工作职权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 符合人民在现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需求。因此, 检察机关行使职权必须符合人民群众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不但要追求法律监督的法律效果, 还必须从政治和社会效果的角度来考量自己的执法作为, 客观上要求检察队伍的职业化。三是对法律的监督性。检察机关是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专门机关, 对法律的监督是检察权的集中体现。
(二) 务实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队伍建设的基本点和落脚点就是做人的工作, 通过加强教育和管理, 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作为检察机关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干警的法律监督能力。不同的个体由于成长条件、工作经历、个人学习程度不同, 这种差异性会明显地反映在个人的思想认识、观念、性格和个人爱好当中。因此,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尊重个人的差异性, 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这就是以人为本、务实的观念。在检察队伍建设中, 检察工作也应该注重个体的差异性, 时刻关注人民群众所需。以“不忘初心”为指导, 按照关注民生的要求, 以民生状况作为检验检察工作成效的实践标准。 (5)
二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对自身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 对平等、公正的诉求的愿望不断强烈。同时, 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的同时, 对自身能权利维护的意识也在增强, 从而不断地寻找手段予补救, 采取各种各样的诉求的方式。这种情况下, 更需要检察干警最为监督法律的代表人更应该带头树立法律意识, 尊重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和自由, 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不耍霸道、不玩特权。进而使整个社会建立在规则之治、权利平等的基础之上, 实现社会管理的良性循环。
(三) 清廉
清廉在检察队伍建设中首先表现为监督机制的完善。在内部监督上, 检察人员规范执法活动, 在“从严治检”的方针下防止检察权的滥用。检察干警要明确岗位职责, 在具体的事务中完善法律监督环节, 让业务部门不脱离纪检监察部门, 确保检察权实施规范公正。外部监督方面, 加强检务公开力度, 加大与与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联系。
其次是检察院要重视检察廉政文化的建设, 廉洁自律的意识养成, 离不开检察人员自身能够认识到廉洁自律的重要性。要鼓励检察人员加强相关政治理论和检察法律知识的学习, 并使之认识到在具体的工作中把廉政作为自己行为的衡量点, 真正做到廉洁自律, 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检察机关的工作职能虽然主要体现在检察的各项业务工作上, 但离不开相关的各项检察工作来统一实现的。 (6) 检察工作的各项业务是综合的表现, 各项检察工作的实现更是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 清正廉洁, 公正执法是检察干警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是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要求。
三、结语
当今发展中的新机遇新挑战, 检察队伍应该积极适应人民的新期待, 站在检察队伍的新高点, 谋求检察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 提高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凝聚检察力量, 铭记最初的信仰,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端正自己的心态, 敬畏规则, 坚守底线, 从而为检察机关履行好自身职责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检察官培训条例>最高人民检察院, 2007.7.
[3]杨世文, 雷鸣.论能力建设及其意义[J].新视野, 2006 (4) :57.
[4]朱洛夫谈检察官队伍建设的精神维度[J].法制与经济 (下旬) , 2010 (11) .
[5]王雁飞.关注民生、走进群众:检察工作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J].人民检察, 2008 (12) .
检察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总结 篇5
1月9日,贵州省检察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
为了着力选拔培养一批检察业务骨干、辅助骨干和行政骨干,引领和带动检察人才队伍建设,贵州省检察院20出台《贵州省检察机关检察骨干队伍建设工程实施办法》,大力实施检察骨干队伍建设工程、检察干警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基层检察院建设“4+1”工程和“形象亮检”工程,为全省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年以来,先后有1个基层院被表彰为“全国模范检察院”,12个基层检察院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3个基层检察院被最高检记集体一等功,4个基层检察院获得“全国检察机关科技强检示范院”称号,1个市(州)院荣获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
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民生资金保护专项检察工作,为8000多亿元民生资金安全提供司法保障。运用法律手段督促补种树木414.6万余株、补植复绿3.38万余亩,连续两年名列全国第一;在全国首批开展提起公益诉讼试点,通过检察建议予以纠正等方式履行诉前程序490件,名列全国第一;提起公益诉讼30件,名列全国前茅。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案件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和电子卷宗系统,对所有案件进行全程、实时、动态监督。9月,省检察院大数据应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集信息公开、案件质量评查、大数据司法办案辅助、大数据分析服务和案件智能研判为一体,进一步强化司法办案的内部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
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谭虎、“全国模范检察官”韩彩云、“全省先进工作者”刘勃、谢德锰、郭鑫,“全国最美青年检察官”王伟琴、“贵州十大最美政法干警”李龙兴以及被最高检追记个人一等功的冯定邦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加速推进女检察干警队伍建设 篇6
一是抓好“学”字,育好品德。该院组织全体女干警学习“全国优秀派驻女检察官”王海萍、“全国模范检察官”程然、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检察院侦监局张起与南阳市卧龙区检察院公诉局毕冬云等同志的先进事迹,观看《女检察官》等影视作品,教育引导她们树立自身正确的职业目标,培育好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是抓好“训”字,提升素质。采取培训交流、在线学习、结对帮扶、技能竞赛、鼓励深造“五位一体”培训方式,帮助女干警进一步提高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对条件成熟且潜力较大的优秀女干警,适时调整到办案一线或综合部门负责人的职位,并进行为期一年的轮岗试用,待试用期满后,对她们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素质好的女干警进行优先提拔。此外,该院还注重挖掘女干警的特长,鼓励她们参加演讲比赛,撰写检察信息,开展检察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营造钻业务、比技能的浓厚氛围,充分展现女检察官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风采,提升综合素质。
三是抓好“爱”字,凝聚力量。坚持从优待警,优先认真落实女干警职称与级别待遇。针对女干警职业角色、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多重压力,院党组成员经常与女干警们谈心交心,倾听她们的困惑,积极为女干警排忧解难;对女干警请婚假、产假、病休等方面尽量在时间上给予理解和照顾。同时,以妇委会为依托,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女干警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和改进女干警的培养工作。(文/马志全 张宇)
谈检察官队伍建设的精神维度 篇7
一、检察机关精神文化引领检察官队伍建设的功能作用缺失
(一) 表现
检察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检察机关精神文化功能作用缺失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法律信仰缺失。相当一部分检察官面对工作压力甚或生活拖累, 仅仅以及时结案、不办错案、案结事了为追求和理想, 除了参加院里组织的业务培训, 几乎没有时间学习, 或者只是遇到疑难案件才被迫翻书。
2.职业尊荣感缺失。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 一些检察官的功利心理日渐膨胀。
3.职业道德缺失。近年来, 检察官队伍中不少检察官职业道德严重失范, 许多人崇拜金钱, 追逐权势, 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 甚至知法犯法、徇私枉法。
4.人文精神缺失。检察机关精神文化建设存在肤浅化现象, 有的检察院仅仅重视外在形象的塑造, 把格言挂在墙上, 动辄冠之以“文化”字样, 而忽视了检察官内在精神文化的养成;有的检察院盲目仿效其他院的做法, 不切实际地简单模仿、生搬硬套, 无视国情、地情、院情;还有些检察院片面地将检察院精神文化等同于组织检察官文化活动, 缺少检察官群体精神培育引领机制, 缺失长远的文化战略构建理念。这些现象都是将精神文化肤浅化, 没有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没有体现出检察官个体和群体精神的存在, 缺少一股核心精神持续的引导力量。
(二) 原因
1.传统法律文化的阴影映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信念意义上的法律伦理主义, 它追求道德上的正义性而非严格的法律规范性, 规则之治难以真正建立。与此相对应的是形成了一种浓厚的“青天”情结、“帝王”文化与鄙视司法职业相互交织的独特法律文化, 其阴影一直伴随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1) 其现实的映射就是, 民众观念认为政府官员才是“官”, 而检察官不是“官”, 非“官”自然无法取得与“官”相同的地位、荣誉和尊重。
2.社会现实的两难纠结。司法工作对于检察官来说, 不仅是谋生的职业, 更应是为之献身的事业。然而在物质至上、金钱崇拜已成为现实社会潜在的通行准则的时候, 检察官思想观念往往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少数检察官职业道德低下, 耻辱感下降, 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甚至利用权力徇私舞弊, 从而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3.心理亚健康的隐形作用。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检察官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 因为检察官的司法行为需要按照法律的逻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都需要超过一般的心理和智力支持。只有心理健康的检察官才能更好地以实际行动弘扬法的精神, 实现司法的公平正义。但检察官尤其是基层检察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普通人群。 (2) 因此, 检察官是否真正将法律至上、公平正义等理念内化于心值得怀疑。
二、检察机关精神文化引领检察官队伍建设的价值取向
(一) 法意与民意融合
法具有历史承继性。“立法者应当具备的精神是适中宽和的精神。” (3) 检察机关精神文化应当把法律所代表的法意与传统文化所代表的民意有机结合起来, 融入法意的“适中宽和”和民意的“中正仁和”。
1.渗透“和谐司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主张万物和谐, 当前我国司法理念倡导恢复性司法。检察文化应当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 追求历史与现实、法律与文化的和谐, 才能将和谐理念渗透到检察官的职业思维并在司法实践中寻求司法和谐。
2.载入“司法为民”意识。孟德斯鸠说:“使自己的民众生活平静, 这是中国立法者们的主要目标”。 (4) 司法为民是司法行为社会价值的外在表现。检察机关精神文化把法意与民意联系起来, 在理性文化的培育氛围中增强检察官群体的司法为民方向认同, 在司法实践中诠释司法民主理念, 才能体现法律为人民谋求福祉的现实价值。
(二) 理性与感性统一
检察机关精神文化是一种理性文化, 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性文明是检察院精神文化永恒不变的核心价值。社会公众对检察文化、法律规范以及司法效果的认知基本上都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因而检察院理性文化和公众感性认知的统一应为检察机关精神文化的题中之意。
1.树立“兼容”理念。司法的表达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添司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但一般民众还无法理解其法律文化内涵的。因此必须将外在的形象转化为内在的精神, 一是要通过检察机关精神文化指导下的检察官队伍建设以及检察官的司法活动, 来消除检察文化建设中司法神秘的负面形象;二是通过必要的法制宣传来帮助公众感受检察机关精神文化的理性价值, 在监督司法活动中促进检察官队伍建设。
2.融入“认同”效应。检察机关精神文化建设在于培植高品质的检察官群体, 在于赋予检察机关设施、制度规范等外在事物以内在精神, 能够让检察机关精神文化以具体的方式表达检察官的司法理念和法律思维, 即通过检察官感性的司法活动来诠释检察机关精神文化的抽象性, 从而增强社会公众认同度。
三、正义价值观——引领检察官队伍建设的精神维度
“忠诚、公正、清廉、文明”构成检察官群体的核心价值体系, 是检察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5) 它融入了检察官的政治意识、法律信仰、法律思维、司法理念、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是检察官队伍建设强大的精神信仰、精神动力和精神方向。因此, 将检察机关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与检察官队伍建设共融于同一维度, 才能实现检察院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正义价值观包含了丰富多维的内容:
1.法律信仰。对法律的信仰, 应是检察官与生俱来的天然品性。检察官队伍建设的关键必须要有一个信仰法律的团队。塑造信仰法律的检察官群体精神是检察文化的内在要求, 主要包括检察官崇尚法律、忠实践行法律和自觉遵守法律。即崇尚法律就是要增强法律至上的权威意识;忠实践行法律是检察官从事司法职业的职责所在;自觉遵守法律更要求检察官成为社会公众守法的楷模。
2.法律思维。逻辑和经验是检察官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支撑。因此, 强化检察机关群体成员的司法思维, 其重心在于法律方法养成。法律方法能够反映出检察官在司法过程中的创造性智慧, 更能体现检察官司法能力的综合素质。
3.司法良知。良心是一个社会基本的是非观、善恶观、价值观, 是常识、常理、常情在每一个人心目中的反映。检察官司法过程的人性化、司法行为的人格化, 离不开检察官的厚德善良, 正直重义, 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检察官是不会让职业技巧胜过自己的职业良心的。而法律本身是有价值体系支撑的良法, 法律最本质的价值精神就是追求幸福, 因此, 只有当检察官对法律适用以善意的方式进行才能使民众体验到自我尊严、感受到幸福。
4.职业道德。检察官作为法律秩序和社会正义的最后守卫者, 不仅要具有一般的社会公德, 更应该具备从事检察官职业所要求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 严格遵守《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 审慎、公正、廉洁地行使手中的司法权, 将对法律职业的理解从浅表的、僵化的、功利的层面上升到理想的、善良的、精神的层面, 以法律之正义、善良为人民谋求幸福, 体现司法道德的力量, 是检察官群体的职业义务和道德责任所在, 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检察官队伍公正廉洁高效司法最本性的善良要求和期盼。
5.司法民主。脱离人民的司法将会导致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缺失, 从而对检察官职业的尊崇就会丧失。当今我国司法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权信危机, 需要重塑我国司法权威。 (6) 路径之一就是要实现公开、公信的司法民主, 让人民参与司法、了解司法。 (1) 从理念到实践。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检察院普遍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 体现了司法民主理念的实践特色。 (2) 从形式到内容。当前, 各级检察机关正在推行“阳光检务”, 一是建立“检察开放日”制度;二是召开各类座谈会, 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三是强化“为民、便民、利民”意识, 建立检务公开大厅、门户网站等;四是建立和公布案件办理情况查询机制;五是推行申诉案件公开审查制度以及检察文书说理制度;六是加大宣传力度, 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不定期发布检察机关重大专项工作开展情况、重大活动和社会关注的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这些措施一方面增强了检察官把握社情民意的亲民司法能力, 另一方面促使公众更加有效地接近司法, 正确了解司法, 在介入司法中体验司法为民的人文关怀。
司法民主更多地体现为尊重和保障人权。构建民意沟通表达机制, 倾听人民的声音, 听取人民的意见, 依法满足人民的各种利益与需求, 将为民司法的理念和实践上升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现代法治思想。
四、结语
检察文化建设方兴未艾, 正确领悟检察机关精神文化之于检察官队伍建设的司法价值和意义, 才能坚定我们的信念。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 融入中国国情, 体现法治理想的检察官群体正义价值观才会有经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 才能作为检察官队伍建设的精神导向。
参考文献
(1) 武树臣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27-29页。
(2) 胡锋云:《检察官心理健康应引起重视》, 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20期, 第60页。
(3)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彭盛译,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 第273页。
(4) 同 (4) , 第151页。
(5) 种松志:《检察文化的核心:忠诚、公正、清廉、文明》, 载《检察日报》2010年1月29日第六版。
检察队伍 篇8
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 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呈现了高发态势。此类案件类型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型案件, 例如经济垄断, 侵犯众多消费者知情权等;二是环境污染型案件, 侵犯不特定群体的健康权;三是行政机关的不正确履职导致的侵犯公共权益的案件, 例如行政性垄断、国有资产的非正常减少、行政行为侵权等。
随着检察改革的推进, 检察官责任制、员额制、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成为了此次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检察制度改革, 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也将进行整合。检察机关的主要业务应划分为刑事检察、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综合业务四个方面。检察人员分为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 (检察官助理、司法警察、书记员、技术人员) 、司法行政人员。本文以公益诉讼的属性与特征为切入点, 深入研究检察改革后的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机制, 进而提出了笔者的构想。文章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结合我国当下检察改革的实际, 提出了公益诉讼办案队伍建设的构想。由于公益诉讼的本着维护公共利益及民事、经济法律正确实施的宗旨, 笔者认为公益诉讼权是民事检察权的延伸, 但并不等同于民事行政检察权, 因为公益诉讼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法律监督, 而公权力介入则意味着国家加强经济活动的监管, 行政机关及其做出的行政行为譹) 的约束。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业务, 应当设立专门承担这种诉讼活动的内设机构, 此内设机构是独立于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而检察机关也应当设置专门的公益诉讼部门与办案组, 确保国家对公益诉讼的资源与智力上的倾斜。
二、公益诉讼办案人员的产生
笔者认为, 公益诉讼部门办案组人员构成可以参照检察官遴选, 而又不完全照搬检察官的产生机制。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的来源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内部选拔机制。本院未被选任进入检察官序列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助理检察官或书记员可以参加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考试成为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二是公开遴选机制。鼓励通过司法考试并且具有一定的法律工作经验譺) 的政法干警通过遴选考试加入公益诉讼检察官队伍。三是社会招考机制。允许符合检察官任职条件的民商法、行政法律师、法学家通过笔试、面试, 担任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
通过检察官任职考试的人员, 在试用期满合格后, 由本院党组提名, 经同级人大任命取得检察官资格。如果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符合其他业务部门检察官的任职条件, 可以实行内部人员流动, 担任其他业务部门的检察官。公益诉讼检察官助理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或遴选产生, 实行严格的分类招录制度。公益诉讼检察官助理应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与公务员考试, 试用期满合格后任命为检察官助理。针对书记员的招录, 应当要求其具有相应的速录能力或资格, 可在书记员招录的面试环节中应当增加速录能力考试。
三、公益诉讼办案组
(一) 办案组人员组成
公益诉讼办案人员包括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三类。笔者建议, 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一般由15至20人组成, 包括正副负责人各1人, 内勤1至2人, 下辖3个办案组, 分别为“消费者公益诉讼办案组”、“行政公益诉讼办案组”、“环境公益诉讼办案组”, 每个办案组由4至6人组成, 检察官1人, 检察官助理2至3人, 书记员2至3人, 司法警察1人。办案组人员及人数的具体安排视承办案件的复杂程度, 由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决定。
(二) 办案组人员分工
检察官的职能是在决定立案之后统筹调查工作的开展, 调查方案应同负责人共同制定, 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对本人承办的案件终身负责。在案件调查终结后代表检察机关出庭参与公益诉讼。
检察官助理与书记员属于司法辅助人员序列, 接受检察官的业务指导, 具体负责实施调查活动, 执行调查方案以及其他程序性业务。调查工作结束后负责制作《XX公益诉讼案件呈请初查报告书》、《XX公益诉讼案件初查结论》、《XX公益诉讼案件呈请立案报告书》、《XX公益诉讼案件审查起诉报告书》等法律文书。调查活动结束后与检察官助理共同制作案件卷宗。在诉讼活动中, 书记员负责协同检察官助理记录案件的《询问笔录》、《庭审笔录》, 内勤可由书记员担任, 负责日常行政性以及事务性工作。司法警察负责检察官、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在调查取证环节中的人身安全, 也可以参与调查取证工作。
(三) 办案人员的待遇与职级晋升
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实行按期晋升的制度, 连续取得“称职”评价满4年即可晋升, 如果有立功表现的可以提前1年晋升。检察官助理及书记员的级别分为5级, 也是实行按期晋升制度。工作满5年、符合条件的检察官助理可以参加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遴选考试。在待遇方面, 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与检察官助理可以略高于同级别其他业务部门的检察官与检察官助理, 增加专项办案津贴。具体标准由各省一级检察院会同财政部门、社会保障部门视本地区经济情况制定;公益诉讼办案组的书记员待遇与职级晋升同其他部门书记员基本一致。
四、结语
公益诉讼制度历史悠久, 在发展历史上要早于检察制度。公益诉讼是普通共同诉讼, 是实现请求权的诉讼, 而不是确认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存在, 也不是变更或终止某种法律关系。公益诉讼的目的具有公益性, 这也是其区别于一般民事或行政诉讼的本质特征。在公益诉讼中, 检察机关的介入只是充当“社会公共代理人”的角色, 并不是公益诉讼的当事人。所以, 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不完全是在履行国家法律监督职能, 主要是在维护社会公共的利益。
检察机关建立公益诉讼的有关制度, 是响应国家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民事诉讼法及最高法出台的关于公益诉讼的司法解释都是这一举措的反映。公益诉讼不同于民事行政检察, 前者着重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后者以法律的正确实施为宗旨。检察权介入公益诉讼的直接目的在于维护公益与法律正确实施, 体现了法的秩序与正义的价值。公益诉讼本质上是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 这种诉讼较为特殊, 不仅仅是维护个体利益, 也有社会公共的利益, 公益诉讼重在自由的价值, 是民事行政检察权的延伸。公益诉讼是一项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活动的业务, 在公益诉讼过程中, 办案人员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确定权益受到损害群体的范围以及具体的程度, 给社会造成的影响,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工作, 具有一定的难度、较一般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工作量较大。笔者认为, 公益诉讼权的正确运行, 需要专业的法律职业者进行操作。这就亟需构建公益诉讼官制度, 这不仅能够解决检察权与公益诉讼权的矛盾, 也有助于实现一些专工民商法与行政法的检察干警人尽其才,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笔者提出建立一套独立的公益诉讼办案机制。一是建立独立于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公益诉讼部门, 受检察机关党组的直接领导。二是建立公益诉讼办案程序, 经过“案件受理-线索初查-立案-调查取证-审查起诉-提起诉讼-诉讼监督”的程序, 诉讼监督贯穿于公益诉讼的始终。线索初查、立案、审查起诉、提起诉讼、诉讼监督等程序的启动由检察长或者检委会决定, 案件调查取证的策略、方案由检察官决定, 由检察官助理负责实施。检察官与检察助理负责出庭参诉, 案件的记录或其他事务性工作由书记员负责执行。
摘要:公益诉讼制度历史悠久, 在发展历史上要早于检察制度。公益诉讼是普通共同诉讼, 是实现请求权的诉讼, 而不是确认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存在, 也不是变更或终止某种法律关系。公益诉讼的目的具有公益性, 这也是其区别于一般民事或行政诉讼的本质特征。检察机关被赋予了公益诉讼权能, 因而公益诉讼业务也应当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独立业务, 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活动应由专门人员承担, 文章从公益诉讼与司法改革的两个角度出发, 浅谈公益诉讼办案队伍的构建。
关键词: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队伍,构建
参考文献
[1]贺海仁.公益诉讼[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年2月.
[2]江伟.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72.
[4]史彤彪, 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7.
检察队伍 篇9
一是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现有班子成员6人出生在1962年10月—1966年12月时间段, 年龄偏大, 且结构不成梯次, 尚无全日制法律本科毕业。
二是“四难”消减发展后劲。因为基层检察院, 既不同于其它政法机关, 像法院、公安局、司法局, 它们分别下设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独立的副科级单位, 而基层检察院下面没有“腿”;也不同于其它科级单位, 像乡镇、县直单位干部纵向、横向经常流动。只有检察院“一潭死水”, 除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考“来”又考“去”, 留下来的基本上是从进院到退休一个院里工作, 上不了, 下不了, 出不了, 有的“检察官当了几十年, 退休还是小科员”。人员流动难、职级晋升难、经济待遇低、工作头绪多要求高是基层检察院管理面临的四大难题。
三是检察系统对基层院要求科室设置过多, 分工过细, 造成职能相近部门重复设置、不便协调, 也造成人员招的越多越不够用的情况。如, 舒城县院1人科室3个, 2人科室4个, 3人科室3个。
四是从优待检不够到位。舒城县院内设13个机构仍为股级, 除政工、反贪、反渎部门负责人高配外, 其余10个机构正职享受副科, 也没完全落实。有2位内设机构正职任职已满3年仍未解决副科级别, 有1位党组成员任职已满3年仍未解决正科级别。人社部、财政部《关于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发放补贴的通知》也落实不了。有关信访补贴也没批。
五是有利于稳定检察队伍、稳定基层的政策尚需出台。
二、对策建议
(一) 职级问题
建议上级出台文件, 落实县级“一府两院”中的“两院”按副处级设置, “两长”同副处职, “两院”其他班子成员为正科职;内设机构按副科级设置 (同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 , 内设机构负责人按副科职配置;一般检察员工作满10年享受副科待遇, 副科级检察员工作满10年享受正科级待遇。
(二) 分类管理
按照检察职业化建设要求, 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 完善实施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和司法警察单独职务序列, 科学设置员额比例, 制定检察辅助人员职务设置等配套规定。但要在基层院实施, 有些问题还须正视和解决:
其一、没有疏通出口。对占着有限编制、耗着紧缺资源而不适应检察工作的人员如何妥善处置是改革的焦点。建议实行末位淘汰制或外向交流制。
其二、没有解决“同工不同酬”的根本问题。检察官有检察津贴倒也无可厚非;但法警有警衔津贴, 且比同一机关同职同级人员高出许多就显失公平。正因为如此, 检察官转为行政人员、司法警察转为书记员就是一句空话;司法行政部门缺乏吸引力也不足为怪。
其三、基层院司法行政人员比例应上提到20%左右。因为基层司法行政人员分布在政治处、纪检组 (监察室) 、工会、党组织、办公室、计财科等6、7个部门, “上面千条线”都得从下面“一根针”穿, 其工作除涵盖政工、党务、行政事务、后勤管理等工作外, 还承担纪检工作、每年各级部署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文明创建、文化建设、效能建设以及地方性中心工作等等, 没有一干人马是难以为计的。
其四、基层院人少事多, 工作中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现象较为普遍, 正所谓“上面分科局、下面一锅熟”, 不宜分工过细, 各起炉灶。否则, 必然造成职能相近部门重复设置、政出多门不便协调的弊端, 必然造成人员招的越多越不够用的尴尬。建议按工作性质分大类管理:刑检类 (侦监科、公诉科、监所科) ;自侦类 (举报中心、反贪、反渎、法警大队、预防科) ;行政类 (政治处、纪检组、党总支、工会、调研室、办公室、计财科等) ;群众工作类 (控申科、民行科) 。
其五、政工等司法行政人员, 既不享受检察官待遇, 又沾不到“警察职务序列”的边, 长期被“边缘”, 工作缺乏吸引力和原动力。
(三) 经费保障
按照财政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制定县级人民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 省检察院、省财政厅《县级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人均1.7-5万元四个档次, 目前执行的是四档1.7-2万, 根据实际需要应提高档次。上级出台的有关津补贴、加班费政策应予兑现。
(四) 人员编制
县级检察院应按不低于总人口万分之一的标准核定编制人数, 舒城100万人口, 编制应达到100人 (目前编制仅68人) , 且足额招录, 不留空编, 以解决案多人少、检察官断档的问题。
(五) 基层建设
上级应出台有利于稳定检察队伍、稳定基层的政策。
检察队伍 篇10
一、确定联动地区警务联动的范围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明确规定了法警的九大职责, 是法警履职的法规性依据。警务保障联动必须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进行, 针对执法办案用警的需要, 审慎考虑是否采取联动保障。在实施警务联动保障中必须贯彻“自身为主、协作为辅、互为优势、慎重调用”的原则, 充分考虑出警机关的承受力、执行力, 上级机关不得以联动为由随意调用警力, 不得在自身警力足够的情况下调用警力, 不得在切实需要警力的情况下不采取联动保障使用警力。从过去的实践和现实需要来看, 警务保障联动范围的情形应当有:一是在查办重大案件, 自身警力无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时。二是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受到干扰, 自身警力无法控制可能出现突发情况时。三是参与或协助办理疑难复杂案件, 自身法警不适合完成任务需要时。四是法警确实需要回避而警力不够时。五是跨行政区域执警需要提供警力协助时。六是所辖区域内执警, 路程较远, 需要驻地法警提供警力保障时。七是开展重大活动需要法警提供安全保障时。由于各地的地域环境不同, 行政区域范围的差异较大, 警力分布的情况也不一样, 各地对警务保障联动的范围可有所不同。
二、确立警务联动的指挥级别
检察机关警务保障联动应做到“属地管辖、就近调用、程序简便”, 针对任务需要和警力分布情况, 规范操作程序, 合理有效地使用警力。一是坚持以行政区划实施联动。检察机关上下级之间具有隶属关系。警务保障联动应以行政区划为结构单元组织实施, 这样能够确保上下警令通畅, 因此, 检察机关应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法警局———省级院法警总队———地市级院法警支队———县级法警队共四个层级来实施联动机制, 局、总队、支队三级分别具有职责范围内的警力调用权限。基层院用警则逐级申请, 由上级院来协调警力。二是坚持以垂直管理调用警力。以行政区划联动决定了警力调用的垂直管理。联动机制要求跨越行政区域的警务保障应逐级申请或下达, 不能只通过横向联系, 出于“情面”来借用警力支持, 上级院也应逐级下达用警令, 特殊情况下越级下达用警令, 应及时将情况向所辖院通报。坚持层级管理, 一级管一级,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充分发挥各级院的职能作用。三是坚持严格规范下达警令。警务部门是派警执警的主体。是否需要警务联动, 警务部门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情况, 认真作出分析, 实事求是地申请, 科学合理地调用。下级院需要警力支持, 应通过警务部门向上级院警务部门申请, 由上级院警务部门根据任务需要和警力分布情况, 及时向执行警务联动保障的院下达执警令。上级院需要抽调警力, 应通过所辖区警务部门下达执警令。上级院下达执警令和抽调警力应事前向分管检察长报告。接受执警任务的警务部门受领任务时, 应将派警情况向分管检察长报告并审签派警令。上级院下达执警令而下级院不能保证执行时, 应及时口头或书面说明情况。申请和下达用警令, 一般应采取书面形式, 内容应包括任务性质、用警人数及携带装备、执警地点和时间、预计执警时限等主要内容。对于跨区域临时决定需要警力、由于偏远地区地域特点涉及跨行政区域用警、突发紧急情况下用警等特殊情况, 可采取电话申请和下达用警执警令, 但必须有规范的电话记录, 并按程序签批。
三、确保警务联动的职责履行
检察机关警务联动至少涉及到两个以上单位的法警共同执行任务, 明确责任, 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平台, 是提供安全、高效警务保障的基础。在实施警务保障联动机制中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用警单位为主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以用警单位牵头负责警务保障联动中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 即使协助的警力超过自身警力, 联动时的组织协调也应以用警单位为主, 用警单位不得以联动为由推卸“唱主角”的责任。上级机关指派警力作为牵头负责人的按照要求执行。执警中如果发生问题应以用警单位或上级确定的负责人来承担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二是坚持整体性原则。警务保障一旦联动就应当看着一个执警平台, 所有警力在总体任务下, 按照统一的安排部署执警, 接受用警单位检察机关的管理和检察官的指挥, 遵守相关制度规定, 特别要注意少数民族地区执警的相关政策规定。执警中法警个人发生违规违纪问题, 在追究用警单位责任同时, 也要追究所在单位的责任。三是坚持依法履职原则。执行联动警务保障的法警, 应按照执行职务规则, 忠实地履行职责, 严格依法执警, 既不能因协助执警而出工不出力, 或者顾及多方面利益关系, 担心越位越权, 而无所作为, 也不能因系临时执警而随心所欲, 不顾及影响。法警联动执警后, 用警单位应及时将联动执警情况报上级检察机关, 同时, 将执警情况书面反馈给法警所在单位, 作为考核法警履职的重要依据。
四、建立警务联动的保障机制
下级机关如何对待和执行上级机关的警力调用, 是联动机制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 在现行的人财物管理权依赖于地方的情况下, 警务保障联动的实施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保证。
(一) 集中管理制度
根据《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按照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编制管理的要求, 法警应占到本单位总人数8%至12%的编制员额, 据了解, 很多基层院目前难以达到这样的编制人数。由于各级院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地域人口、机关编制员额等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法警人数所占比例的问题应进行深入调研和论证, 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地域的院提出不同的人员比例数, 作出更加符合检察工作需要的规定。而各级院的编队管理必须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落实, 事实证明, 编队管理对于提高法警队伍素质, 提供有力的警务保障, 推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责任追究制度
联动执警必须严格纪律, 上级警务部门对不履行职责或履职不好的单位或法警个人, 要给予通报批评, 对造成极大影响的应督导下级检察机关追究有关个人责任, 对问题较为突出的法警, 上级警务部门应责成所在院警务部门会同干部人事部门提出推迟警衔晋升或职级晋升的意见, 对不适合在法警工作岗位的人员应提出调整意见, 通过一定的惩戒制度来确保政令、警令的畅通。
(三) 绩效考评制度
上级法警部门对联动履职要认真做好情况记录和登记, 将法警参与联动执警的人次、时间、完成任务情况等内容作为上级院对下级院警务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 与法警部门和法警个人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对联动执警好的警务部门和法警要及时通报讲评, 总结成功经验做法, 推动警务保障联动机制的创新发展。
(四) 建立专业化的司法警察队伍
司法警察专业化, 首先是人员要专业化, 严把“进人关”, 招收达到法律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层次, 同时应当有健康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能胜任司法警察工作;其次是要加强培训, 提高素质。司法警察的专业化改革, 必须从加强对现有警员的教育培训入手, 对他们有计划地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法律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培养自身刚正不阿、不畏艰难、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职业气质, 树立司法警察良好的社会形象, 不断提高自身社会受尊重度、信任度。第三是使司法警察工作职业化, 实行单独序列管理, 无特殊情形, 司法警察不得被免职调离。司法警察职权的行使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独立性。司法警察作为人民警察的特殊序列, 其职权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国家公权力, 法律也赋予了司法警察独立执法的主体资格。司法警察的专业化发展应当与检察官职业化改革密切配合、主动参与、同步运转。应当说, 检察官职业化的推进带动了检察机关整体的司法改革, 也给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遇。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检察官职业化改革的推动和支持。因此, 司法警察应当积极主动地与检察官职业化改革相对接, 充分发挥自己的司法警察职能作用, 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为检察工作改革提供优质的服务, 赢得各部门对司法警察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不断探索、总结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规律, 使司法警察工作专业化发展符合、适应检察院工作的要求。
摘要:近年来, 全国司法警察队伍为更好地为检察业务提供警务保障, 不断创新, 建立新的机制以适应新时期的检察工作需要。
检察队伍 篇11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改革共识。坚持教育与疏导相结合,召开中层干部、资深检察官、青年干警、复转军人等多个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既全面了解不同年龄结构干警的所思、所盼、所虑,又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解释,及时消除干警对员额制改革和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顾虑和担忧,最大限度地激发改革活力。通过局域网发布、微信群转发、召开全院大会等方式,及时传达上级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和内容,加强对改革试点目标、内容和重点工作的细化解读,引导干警积极融入改革、投身改革。
二是強化摸底调研,夯实改革基础。先后两次向全院人员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和职业愿景,做好人员分类管理后业务部门应设置主任检察官岗位、数量需求的预判和研判;深入排查分析目前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人员分类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形成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报告上报省检院,为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强化沟通协调,形成改革合力。加强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最大限度拧成改革合力。联合海珠区法院、会同区政法委,以专题汇报等形式主动向区委汇报检察改革要求、部署和推进情况,及时反映检察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围绕检察官分流安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重点问题,积极争取党委、人大、政府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促进改革平稳有序推进。(文/莫燕珍 罗群)
检察队伍 篇12
天津全市检察机关“守纪律讲规矩、公正廉洁执法”专题教育活动动员部署以来, 东丽区人民检察院认真传达市委政法委及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教育活动工作部署会精神, 结合对当前正在开展的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 突出教育主题, 立足东丽检察工作实际, 强化问题导向, 坚持搞好结合, 注重融入经常性教育, 确保专题教育在我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
检察机关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 开展教育活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从严治党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 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靠什么管, 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纪律是成文的规矩, 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 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讲规矩是对每一名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 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检察机关肩负的全面依法治市、全面深化改革、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的任务越繁重, 就越要讲规矩、守纪律。我们每一名党员干警都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 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是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我们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深化执法司法公开, 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但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执法不严、不规范的问题。开展教育活动, 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干警牢固树立法治意识, 带头信仰法治、坚守法治, 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坚决反对公器私用、司法腐败, 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开展教育活动是建设过硬队伍的必然要求。武长顺严重违法违纪案件, 影响十分恶劣, 给天津政法机关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全院干警要深刻吸取武长顺案件教训, 大力加强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 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检察队伍。
高度重视, 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按照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和东丽区委政法委的要求, 结合检察机关的实际, 我院制定了《东丽区检察院深入开展“守纪律讲规矩、公正廉洁执法”专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对专题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方法步骤进行了明确规定, 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在指导思想上, 要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区委的决策部署, 围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 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为主线, 以开展“三严三实”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主要内容, 以身边发生的腐败问题为反面教材, 以严明纪律规矩、深化执法作风建设为载体, 以正风肃纪、持续整改为抓手, 推动我院检察队伍建设和各项检察工作再上新水平。在目标任务上, 这次教育活动主要是聚焦守纪律讲规矩和公正廉洁执法, 努力做到“六个坚持、六个见成效”, 即:坚持思想建检, 着力在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见成效;坚持正面教育, 着力在营造守纪律、讲规矩氛围上见成效;坚持突出重点, 着力在强化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上见成效;坚持正风肃纪, 着力在解决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上见成效;坚持制度建设, 着力在完善执法司法权监督制约机制上见成效;坚持学思践悟, 着力在专题教育与检察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上见成效。在思想观念上, 领导干部要坚决克服厌倦和畏难情绪, 既要杜绝“活动就是搞形式、放空炮、走过场”等错误观念, 又要深入领会原则精神和目标要求, 敢于担当, 负起责任, 动真格、真实抓, 当好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示范者。广大干警要坚决克服“问题主要在领导, 教育活动与我无关”的思想, 这次教育活动就是要让每一名干警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 在纪律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 起到出出汗、排排毒的作用。
相互贯通, 统筹各项教育活动顺利开展
虽然今年有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守纪律讲规矩、公正廉洁执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践行核心价值、公正文明司法”四项主题教育活动, 但各项活动也是相通的, 形式相同, 基本都是部署学习、查摆分析、整改提高、建章立制4个环节, 上面多根线, 下面一根针, 所以我们要做到4个相互贯通:
一是要把理论学习相互贯通。把各项活动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归类、合理安排, 内容都离不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规定书目, 以及党政干部纪律条例、廉政准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不同的阶段, 要突出不同的重点, 形成常态化的学习机制, 采取党组理论学习、读书周、研讨班、专题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办法, 组织广大党员干警深入学, 引导党员干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要把查摆问题相互贯通。在查摆问题阶段, 要从执法理念, 执法行为, 纪律作风, 履行职责等方面进行入手, 将问题查深、查实、查透, 边学边查, 加大查摆的内容, 把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增强党性与正风肃纪结合起来, 教育引导党员干警深刻认识天津政法机关面临的彻底肃清武长顺案件恶劣影响的严峻形势, 引导党员干警筑牢思想上拒腐防变的堤坝, 真正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 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三是要把深化整改相互贯通。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 抓住关键、找准要害, 把查找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对照检查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深刻剖析原因, 凡是能够及早解决的就尽快解决, 凡是能够自身解决的就不要上交问题, 即使是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要抓紧创造条件积极解决。对整改项目, 要实行台账管理, 完成一个销号一个。立足边查边改、即知即改, 立改立行, 使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实际效果。要及时总结教育活动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做法, 结合检察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对我院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进行梳理、传承和发扬, 对现行的纪律和规矩进行完善、细化和创新, 制定新的制度, 完善已有的制度, 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 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警的硬约束。
四要把载体构建相互贯通。主题活动虽然内容不完全相同, 但是组织载体相互借鉴联系, 不能单打一, 可以采取读书班、党员评议、走访群众等形式, 要开门搞活动, 要在坚持自我教育为主的同时, 注重强化外力推动, 让群众参与, 让群众监督, 诚恳请群众评判。始终坚持深入一线了解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司法工作的需求, 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 明确服务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摸清本单位在守纪律讲规矩和公正廉洁执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切实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围绕中心, 推动检察工作全面上水平
教育活动是为检察业务工作服务的, 要做到两促进, 两不误、两提高, 不能搞两张皮, 要巧用力, 推动检察业务工作, 建设过硬检察队伍, 促进业务建设, 推进全面上水平。下一步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一定要认真的围绕检察中心工作, 服务中心工作, 不能够为了搞教育而搞教育, 每一项工作都要有针对性, 有的放矢, 进一步推动工作上水平。
一要明确工作责任, 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真正负起责任, 科学谋划、统筹安排, 周密部署、同步推进。各科室要积极配合, 认真开展落实。两个活动办公室要多沟通, 各小组要紧密配合, 信息简报和各项学习材料能够统一的要统一, 要学会一稿多用, 活学活用。目前业务工作正处于紧张时期, 我们要以教育活动促进工作进一步开展。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守纪律讲规矩氛围。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第一位, 严格执行各项政治纪律要求, 决不允许散布、传播政治谣言, 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要坚决维护组织、人事、财经纪律, 坚决执行办案纪律, 杜绝吃拿卡要、收受钱物、接受吃请等行为。广泛宣传检察干警公正廉洁执法的先进事迹, 向社会传递维护公平正义的正能量, 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
三要加强督促检查, 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我院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全院专题教育活动的指导推动, 坚持以上率下、上下联动, 强化过程管理, 定期对各部门活动组织推动情况进行检查, 确保教育活动不虚不空、不走过场。《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分解台账》已经下发到每个科室, 内容很详细, 时间节点也很明确, 各位分管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 按照分解台账内容认真开展工作, 要保证落实要求有记录、有痕迹, 并及时完善台账内容。确保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
【检察队伍】推荐阅读:
党建检察队伍10-20
检察队伍建设10-23
检察机关队伍建设研究06-27
检察队伍职业化建设08-20
检察院队伍建设总结10-01
检察院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报告05-22
坚持科学发展强化检察队伍建设思考06-28
深入开展法制理念教育切实提高检察队伍素质07-10
检察机关加强队伍建设的几点做法09-27
检察院检察建议书的回复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