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分析

2024-09-21

有序分析(通用11篇)

有序分析 篇1

根据2011年发改委印发《有序用电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有序用电是指在电力供应不足、突发事件等情况下, 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 依法控制部分用电需求, 维护供用电秩序平稳的管理工作。”从该规定我们可以看出, 有序用电是针对“在电力不足”这样一种特殊情况, 其实现需要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 依法控制部分用电需求, 最终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维护供用电秩序平稳。因此, 有序用电方案的科学性和措施的及时性对于缓解电力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该办法第四条规定:“有序用电工作遵循安全稳定、有保有限、注重预防的原则。”有序用电工作应将电网安全放在首位, 优化有序用电方案, 确保居民生活、农业生产、重点客户用电,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严格限制淘汰类、限制类、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第十条还规定“编制年度有序用电方案原则上应按照先错峰、后避峰、再限电、最后拉闸的顺序安排电力电量平衡。”这一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有精细化的有序用电方案和精细的程序安排。

一、有序用电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过程

有序用电工作精细化管理是将精细化的思想贯穿于有序用电工作的全过程, 满足用电客户需求, 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过程从方案制定到实施及监督都要体现精细化的要求。这一要求表现为具体技术指标的精准和管理指标的细化。有序用电工作的“精”要求电力市场各参与方利益的相对最优, 实现多方的共赢。因此, 在有序用电方案制定时, 需要电力企业和用电企业通过有效的沟通制定好工业企业轮休方案、用电设备检修方案等, 并针对不同的客户和用电不足情形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精确的方案。这一过程的实现必然会涉及到社会利益的某些方面, 因此为保证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 政府应积极推进双方的沟通并予以有效监督, 以实现利益各方的平衡。有序用电的实现还需要“细”, 这体现在方案的内容详细, 也体现在程序上的详尽和易于操作。

在有序用电精细化实施过程中, 按照办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国有序用电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电力运行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序用电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工作。”通过政府的主导和监督, 保证用电方案的合法有效, 同时保证电力不足时的用电安全, 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社会骚乱。办法第六条还规定“电网企业是有序用电工作的重要实施主体;电力用户应支持配合实施有序用电。”有了政府机关的主导和监督, 供电企业便承担了制定详细的有序用电方案和组织实施的责任。通过供电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调研制定出科学的有序用电方案, 并组织实施该方案。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 供电企业便需要用电客户的配合, 通过客户严格执行有序用电方案的措施、积极参与有序用电管理工作, 保证有序用电精细化方案预期目标的实现。

二、有序用电工作精细化的意义

有序用电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除了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顺利实现外, 对于政府、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都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政府而言, 精细化的管理使政府更为重视有序用电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能够尽早制定经济预警方案, 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促使政府工作注重实体的精细之外, 也注重程序的精细化, 推动服务型政府形象的确立。

对发电企业而言, 精细化管理使其合理安排发电机组的运作, 根据政府部门和电网调度指令, 加强设备运行维护、燃料储备、组织安全生产、优化检修计划等, 并及时上报发电计划, 做好发电预测工作。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 通过科学完善的预警机制, 理性分析市场投射的各种信号, 制定精细化的有序用电方案, 同时积极配合其他各方, 保证各项信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通过科学的方案和有序的实施措施, 保证有序用电各项工作的及时有序开展并将其损失降到最低。

对于用电客户而言, 有序用电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证其用电安全。通过供电企业提供的精细化的方案制定本企业紧急断电时的预警方案, 将本企业的断电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三、有序用电工作的现状

有序用电在有效解决电力不足带来的问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有序用电工作的开展更多的带有政府色彩, 用电客户在有序用电工作中处于被动的状态;有序用电的客户调研工作开展不足, 客户的用电特点和平均用电负荷跟踪不及时, 无法做到精细化;由于宣传的缺失, 有序用电的概念和具体措施未能被用电客户完全理解, 加之技术的限制, 对用电客户的检测、控制无法到达精细的标准。这样的一种状态, 使得有序用电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为实现有序用电的最终目标和参与各方的利益, 精细化的管理成为一种必然。

四、有序用电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现方式

针对我国有序用电工作的现状,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建立并实现对其精细化管理。

首先, 应该明确有序用电工作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目标是工作的指南, 当我们对有序用电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时便要明确其具体目标。与有序用电工作的目标相一致, 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前期的精细化的预警分析和精细的方案制定、事中的严格执行及政府的有效监管, 更好的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维护供用电的秩序的稳定。当我们明确的这一目标时, 便会通过方案将具体目标细化, 寻得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切入点和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通过这样一种目标分析, 提高工作的系统性和目的性, 更有效的降低工作成本。

其次, 有序用电方案的编制应符合精细化的要求。方案的精细化, 要求其对错峰、避峰限电等具体措施实施的节点的精细化的计算和预测, 还要求其对企业用电的有效监测和预测以及方案实施过程中各种可能情形的合理预测和应对措施的安排。在方案制定前, 要对用电客户进行区别分析, 明确不同客户的用电需求 (了解用户设备用电特性, 早峰、腰峰、晚峰不同时段用电负荷, 用户生产班次和厂休情况) , 按照用户电力负荷特性, 帮助、指导用户制定个性化错峰、避峰方案, 提高电能利用率, 尽最大可能满足用户用电需要。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有序用电情形编制精细可行的方案。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 一是要严格按照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优先保障的重点和第十二条规定的原则上重点限制用户, 做到有保有限;二是各地要根据本地电网制约情况, 采取应对措施, 细化避峰、错峰序用电预案到定用户、定负荷、定线路;错峰、避峰方案要符合合理、科学、实用, 要符合管理、控制功能, 满足分级控制原则, 即在发生不同等级的缺电形势时, 启动相应级别的用电预案, 并加以灵活运用, 力争做到限电不窝电。三是有序用电方案的内容应包括有序用电的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 实施方案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以及执行流程图, 使各级执行层的有序用电工作能有条不乱、分级实施到位;四是要制定方案实施过程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等。为使执行者能上岗到位各尽其责, 还应落实责任和考核细则, 通过各方面的细化更好的保证有序用电工作的开展和实现。

再次, 细化有序用电工作的具体程序。一是在有序用电执行的过程中, 首先政府部门应及时领导相关部门做好有序用电的宣传策划, 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持续、提早做好电力供应形势宣传, 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让社会了解、理解、支持有序用电工作。其次尽可能和用户签订有序用电协议, 使用电客户知道电力供应的严峻形势, 作好限电配合准备工作。再次是为使有序用电措施能实施到位, 还应依靠负控的监控和远方跳闸的技术手段, 促使有序用电措施执行彻底。二是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各省级电网企业应密切跟踪电力供需变化, 预计因各种原因导致电力供应出现缺口的, 应及时报告相关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其后相关各条列举了不同情况造成电力供应不足时, 有序用电方案的启动。但我们在方案中不能笼统的规定“及时报告相关省级电力运行主管部门”, 对于“及时”的标准和“组织”的具体主体要有明确的规定。为实现有序用电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便要求我们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限定, 具体到几日内或者几个小时内上报到某个确定的组织。这一精细化的实现可以由各省根据本省用电情况制定。对于上报的程序, 应明确其上报的文件内容和上报具体机构, 由基层供电企业直接上报还是经过其上级管理机构上报。通过程序上的精细化完善, 保证有序用电工作的效率, 从而保证各方的利益。

最后, 应做到监管工作的精细化。电力关系每个人的生活, 因此有序用电工作的监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对于政府而言, 其监管从方案制定之初到具体实施过程中;对用电客户而言, 关注的重点多为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内容。监管精细化的实现要求政府有明确的标准, 同时通过宣传的加强使用电客户了解有序用电的相关内容, 从而能够从细节处关注有序用电工作的开展, 以保证监管的效果和有序用电工作的开展。

结语

通过精细化管理保证有序用电措施的有效实施, 供电企业可以合理安排各类用电负荷, 充分提高电网负荷率, 降低线路损耗;用电客户可以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降低断电损耗;政府可以有效化解各种可能的社会矛盾, 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当我们将精细化应用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企业时, 我们能够更为有效的化解各种风险。但是, 我们在探讨有序用电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也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结合我国各地的用电特点和形势, 在精细化思想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的确定具体方案, 保证有序用电工作的顺利实现。

摘要:有序用电的目的在于保障重要用户电力供应, 维护用电秩序稳定, 提高电力供应保障水平, 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用电需求, 是解决我国用电紧张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序用电的实现, 除了法律和政策层面的规定外, 还要有精细化的管理, 将精细化的思想和管理程序融入到有序用电的过程中, 能够使有序用电方案和程序更为科学合理, 能够照顾更多数用电人的利益, 从而更为及时有效的应对用电紧张时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有序用电,精细化管理,现实意义,实现方式

参考文献

[1]朱炳山, 谢欣荣等.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有序用电专项调研报告[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9 (11) .

[2]李慧玲, 王温荣, 辛五一.以政府为主导开展有序用电工作实施方案的研究[J].湖北电力, 2011 (10) .

[3]蔡海生.远程可控客户负荷管理系统及有序用电[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4 (05) .

[4]张磊.2010年江苏电网有序用电工作实践[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1 (13) .

[5]胡勇.刍议有序用电的效益及采取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03) .

[6]陈海燕, 刘新才.有序用电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过程[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0 (05) .

[7]李广河, 成立奇.以市场调研为基础深化有序用电工作[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9 (11) .

有序分析 篇2

——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

摘要:教学组织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它的实施使课堂教学得以动态调整,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组织的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组织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一门艺术。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有序的课堂管理是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引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是互动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技能是每个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基本措施,是教学技术中最综合的一项技术。因此,提高课堂的组织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教学组织技能、应用原则、课堂实践效果、组织技巧 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

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对教学组织技能的理解 教学组织技能的概念

教学组织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它的实施使课堂教学得以动态调整,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

(一)教学组织技能的应用目的

1、唤起学生注意。由于中学生有意注意逐步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情绪不稳定,精力分散。因此教师随时组织和维持学生,唤起学生的注意。

2、引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3、增强学生责任、自制。还可以恰当地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和进取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标准、规章制度,形成自觉纪律,养成好习惯,实现自我管理。

4、创设良好氛围。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全身心投入学习,接受知识。

(二)教学组织技能的应用原则

1、全体性原则:有一个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就意味着组织教学的缺失。

2、主体性原则:课堂组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积极地、有兴趣地乐学、爱学。既不能不管不问,也不能管、卡、压。

3、有序性原则: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

4、有效性原则:鸦雀无声未必就是好的组织,热热闹闹未必就是有效的组织。关键看是否能产生教学效益。

5、科学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组织教学要根据活动的阶段、活动的方式以及活动时间的长短来实施组织管理。

6、一贯性原则:课堂组织教学必须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和每一堂课中,即使练习课也不能没有组织。

二、课堂教学组织在实践中的效果

1、它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支点”,是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没有组织教学,就是没有教学效果的课堂,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链接各个环节的纽带。

2、它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组织得好,效率就高;反之,就低。

3、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教师决不放弃课堂组织教学,缺乏经验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4、它是教师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的体现。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时时关注课堂教学现状,责任感不强的教师往往无视课堂教学现状。“瞎着眼睛”教书绝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5、它是师生关系协调程度的标尺。有条不紊的课堂,意味着师生配合融洽;松散拖沓、缺乏生气的课堂,标志着师生淡漠的感情和学生冷漠的心理。

三、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

课堂教学组织的如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组织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一门艺术。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有序的课堂管理是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

1、目前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人说“教与学只有本体论上的依存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学不是教的必然结果。(徐妙中编著《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那么,怎样才能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呢?课堂上教师必须做好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从上课伊始到下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每一个

环节,每一项活动,都必须首先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在有序的状态下学习。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的。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是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但是在我自己的课堂实践及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我自己及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1)课堂观察不注意,缺乏教学调整

课堂观察是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学调整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观察,学会教学观察。通过教学观察,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不但要调整自己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也要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状态,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一部分教师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一头钻进自己的思维中”(苏霍姆林斯基),根本不看学生,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也就视而不见,教学调整也就无从谈起,变成了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这样的结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就很难接受所教的东西,甚至听不懂教师在说什么。”(2)学习要求不明确,教学监控不够

课堂上,很多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看书、观察、讨论、倾听、思考、做练习等等,每一项学习活动教师都应该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然后教师根据要求对学生的

学习活动进行监控并随时给予指导。这一点有些老师也注意不够,做的不好。比如让学生参与活动,但是我们在课堂上看到是,教师只布置活动的方式,而对于具体的操作不提详细要求。由于要求不明确,学生就会出现各种情况,有按照自己的理解很快参与活动的,有四处张望的,还有同学交头接耳„„遇到这些情况,教师应该明确活动要求、监控到位,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分别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效率才会高。放弃管理和指导,教师的作用也就没有了。(3)教学组织不到位,时间利用不充分

教育心理学认为:“注意是感知、记忆和思考等一切心智活动的开端,一丝不苟地读书,专心致志地听讲,聚精会神地思考,这些心智活动自始至终都依靠注意来组织。没有注意,学习就无法进行。”(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我们课堂教学中有两段时间学生注意力最差精神最容易涣散:一个是上课开始后几分钟,一个是下课之前的几分钟。如果老师不注意做好教学组织工作,就很容易把时间浪费掉。上课开始几分钟,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该做的是组织全班同学安静下来,为学习做好精神上物质上的准备,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室前面。而很多教师却不注意做好组织工作,一走上讲台就急于讲课,这时教室乱糟糟的学生还没有安静下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还有教师讲完课后,离下课还有几分钟,这段时间学生也容易精神涣散,教师应该给学生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事可干,但是很多老师却不注意这段时间的利用。

(4)学生课堂违纪,教师视而不见

课堂上,教师是管理者。很多教师放弃管理者的责任,对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走进我们的课堂就会看到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听课,有的在走神,有的趴桌子,有的在翻书看,有的玩各种小玩意等等。面对这种情况,而我们一些教师不批评,不制止,从而造成课堂纪律涣散,教学呈现出无序、无效的状态。

这些现象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杂乱无章、盲目无序。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组织的能力,巧妙组织课堂,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1)努力提高学识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知道的必须在他课堂上讲的多十倍、二十倍。如果我知道的比我传授给学生的多十倍,我在课堂上表达的思想和语言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产生的,教师的‘创造的痛苦’没有打扰学生,学生就能一点都不紧张的接收教材。”可见要使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有余力有能力关注学生,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沉着自信,游刃有余,才能从容而镇定的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反观我们有的教师的课堂,为什么组织混乱,难以驾驭?为什么只顾自己讲授,忽视学生的学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教材生,无暇顾及学生。一部

分老师往往是这种情况。教材不熟,知识储备不足,再加之备课不充分,课堂上边想边教,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对教材的讲解上,生怕有什么差错,没有余力分出一部分精力关注学生,因而造成教学管理跟不上去。另一个就是,教师文化沉淀不够。所以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是提高教学管理能力的基础。

(2)要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效果相关程度很低。就是说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不再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而教师的另类素质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最显著的影响——这就是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尤其是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朱川彬《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在中小学教学中,学历高的教师不一定都教的很好,学历较低的老师未必都教的比较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教学管理能力不同。因此,我们可以说教学管理能力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这一点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认识到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怎样提高?首先每位教师从理论上要懂得管理学常识,特别是有关教学管理的常识,例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等等。其次,更

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教学管理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提高。

(3)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增加他们的主动性

现在的课堂上,我们注重学生的参与,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重要。”老师则应在如何引导与驾驭课堂节奏与学习秩序上动足脑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使其个性彰显和主体得以弘扬,学生能提出疑问,促使其思维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经验共享,真正产生心灵的碰撞和对话,这样的课堂才会让学生精神焕发,积极性大大提高。

四、灵活应用课堂组织教学的小技巧

1、目光注视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坚毅、关切、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亲近、尊重、认同的心理诱因,进而对组织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2、声音控制法: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恰如其分的抑扬顿挫,绝对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

3、行为控制法:教师丰富的表情变化也可以起到控制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的表情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

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教师面部表情、五官动作、手势及在教室里恰当走动也能传递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交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4、情感暗示法:情感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发挥着动力的作用。如果学生对老师、对课堂缺乏情感,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教师的情感左右着学生的情感,并且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我们只有自己拥有一份快乐、欢愉的健康情感,才会远离忧郁、焦虑、愤怒的不良心理,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并在成功中产生新的学习动机。

5、表现形式变换法: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媒体、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疲劳和注意力分散,教学频率也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根据需要适当变换教学表现形式,通过多媒体、图表、实物、幻灯、影视、电脑等多种传媒体的交互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获取信息,不仅可以有效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6、设疑吸引法: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巧妙的设疑是课堂组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方法。教师设计一些疑问,让学生回答,以促进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在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利用疑问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如前文所述,一是要设疑需

要教师精心设计,注重提问的思考价值,无目的的设疑会破坏教学设计的目标,影响学生思维。二是要避免处罚性提问。

7、竞赛刺激法:在学生学习情绪不佳、疲劳或学习积极性不高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小型教学竞赛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呈跳跃式集中,从而使学生跳出不良的学习状态,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总之,教师必须要有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因人因地、适境适情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方可熟能生“巧”。

一线串珠,有序织网 篇3

【关键词】一线串珠; 单元整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06-0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仅有短得可怜的寿命。”近几年来,人们对“目标教学”的新授课有了较多的探索,但对单元整理课的研究较少。如何上好单元整理课呢?本文拟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谈一谈“一线串珠”法在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 串单元主题目标——“师生合作找线索”

上整理课,就要寻找这一根“线”,这个过程就是根据复习的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某一知识块找出线索,将要复习的内容归类。这一线并不是教师的独撰,而是通过师生合作完成。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以专题设置单元的特点,引导学生感悟单元主题整理出一条主题线。以“与自然低语”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感悟单元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通过讨论预设:本单元的大主题线是走进大自然;小主题线是:与自然低语、聆听自然的声音、走进自然的心里。

2 串知识基础——“串珠竞赛固基础”

首先,在学生动脑动手进行整理基础上,课堂交流知识树的内容。教师在环节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单元教材。在交流的基础上列举法出本单元的易错字、易混字、难写字。第二,俗话说“宁可不讲,不可不练”。但练也有科学性问题,练要“精”,要有深度,在交流后可以进行听写。然后再将将需要背诵的内容同桌互相检查。当掌握这些基本字词把交流的重点放在质疑问难上,让学生将自己提出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交流中捕捉课堂生成资源,确定复习重点,这样既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既要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又发展了他们智力。当然,有时听写可能也会出现枯燥的现象,那么怎样做到生动有趣呢?可以用“串珠竞赛”法,“串珠竞赛”是整理课中又一个基本的教学环节。可以教师出题,学生抢答,也可以学生出题,师生互动。全体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串珠竞赛”中,老师只是把学生带进门来,让他们根据掌握的知识进行擂台比赛,强烈的競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就在“智慧之门”中生成。学生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中主动参与,情绪高涨。

3 串感悟积累——“横看成行竖成线”

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与人进行交流,准确表情达意。《走进大自然》这一单元的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很有特色。把“比喻、拟人、排比、联想和想象”等方法用得淋漓尽致,那么本单元在感悟积累方面可以把这方面作为主线进行整理。先说说“比喻”这条线吧。到六年级了,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什么叫比喻,比喻的基本结构,判断是否比喻句,喻词可以有很多等。这一环节,也是对孩子整个小学生涯所学的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方面进行一次全面复习,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表达能力。然后让学生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辨析是否比喻句。当学生对比喻的表达方法有了一些系统全面的了解后,再让学生到第一单元找比喻句进行感悟。第一单元比喻的方法有很多,学生会找到,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并且能领悟其表达效果。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再进行运用,让孩子们自己写写比喻句。学生写得非常优美。用同样的方法和学生一起用这一线去串联“拟人、排比、联想和想象”等修辞方法。本节课把这作为重点进行整理表达方法,这样让学生在写本单元的作文时就会觉得是水到渠成,所以很多同学写出了很多优美的文章,有四位同学还发表了文章呢。

4 串写作方法——学以致用看升华”

“学以致用”和加强现实性、时代感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在单元复习课中,一方面让学生读懂课文本身的同时,更要拓展延伸到“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通过比较、讨论、归纳、迁移等方法强化单元目标,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能力综合化、情感理性化。另一方面进行典型题目的训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与之相应的读写练习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走进大自然》中,我是这样上的:读了这个单元后,你发现每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在知道写作方法的基础上适宜地开出课堂小练笔的:“傍晚时分,西山公园里可真热闹呀。…… ”请你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写作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

5 串综合运用——联想深化求积累

阅读和积累的目的是运用。所以,单元整理课不能单纯上成复习课,其落脚点是综合运用积累的语言。单元整理课“走进大自然”设置了“赞美大自然”这样的板块,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综合运用的平台。教师这样引导:青山秀水入梦来,自然美景说不完。在学习这一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读了不少文章,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有的同学画出了家乡美丽的风光,有的同学学唱了歌颂美丽山河的歌曲,还有的创作了赞颂无限风光的诗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分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大自然的美景吧!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图画或图片、歌曲或歌词、好词佳句、现代诗等均可),师相机鼓励、欣赏,相机出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赞赏。之后在班内展示,欣赏小组代表作品,学生或朗读优美词句,或解说绘画作品、贴画等手工作品。师生相机点评、鼓励。同时,教师出示课前搜集的关于大自然的词汇句子俗语谚语或古诗句,加大信息量和词汇量。然后师播放由师生找来的配乐的自然风光片或图片,引领学生欣赏。

“一线串珠”这一单元整理的教学模式具有自主性、创新性、系统性以及互动性。它使学生乐于探究,以恰当的线索串起零散的知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以知识网络化、系统化为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比较能力。用“一线串珠”法构建这样的单元整理课课堂,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有序分析 篇4

1 基于负荷特性分析的有序用电管理策略描述

有序用电是通过以系统的负荷构成和负荷特性分析为基础, 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激励机制, 引导电力用户选择合理的用电时间和用电方式, 达到移峰填谷的作用。基于负荷特性分析的有序用电管理策略在分析用户的负荷情况以及自身生产的经济性约束和技术性约束的基础上, 研究兼顾电网负荷缺口分摊的公平性和供电公司售电收益损失的经济性的近期有序用电策略, 并展望远期可中断负荷策略, 切实从整体上提高电网整体的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建设水平。

2 基于负荷特性分析的有序用电管理策略做法

2.1 用户信息收集

(1) 调查模式选择。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从用户调查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上, 可以将信息调查方法分为口头交谈、问卷调查等传统方法和基于web的用户调查方法。

结合泰安供电公司和用户的实际情况, 信息收集机制分为两个时期。在初期, 采用纸质问卷调查法收集用户信息。在成熟期, 基于网络对用户进行电子问卷调查, 建立数据库。

(2) 大客户界定。

根据用户价值组合分析法对电力用户的终身价值进行分析, 并结合供电企业的资源状况, 可以得到4类电力用户, 具体如下:A1:35 k 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客户;A2:供电容量大于2 000 k VA的客户;A3:可靠供电要求较高、有重要社会影响的客户;A4:潜在用户。

(3) 调研用户筛选。

以“金属制品业”为例, 在具有分时电量数据中取一个用户, 定义其分时电量特性为峰、平、谷三时段的用电比例。对用户按分时电量特性矩阵进行聚类。根据聚类所得用户各时段用电比例确定该类用户峰谷特性。从聚类所得各类中选出年用电量大于该类平均值, 并且特性最明显 (峰或者谷比例最大) 的用户作为该类的调研用户。最终, 得到行业“金属制品业”的调研名单, 以某矿山机械有限公司为调研对象的40个用户移峰填谷明显为97%, 以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调研对象的165个用户在系统高峰负荷时段用电量较大, 如果执行有序用电应首先考虑这些用户。

2.2 问卷结果分析模型

用户负荷的构成可以细化至一些最基本的生产单元。在对这些生产单元进行调查研究, 并掌握其可中断负荷与相应的损失后, 就可以基本了解到生产单元所属用户进而提高行业的错避峰能力, 降低相应的经济损失。

2.3 用户和区域负荷中断能力测算

(1) 用户负荷中断能力测算。

用户经济损失-负荷阶梯函数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设备5到设备2部分是可以中断的负荷, 这一部分代表着用户负荷的中断能力, 也是实施限电的主要空间。

(2) 区域负荷中断能力测算。

对各个用户的中断能力进行调研后, 在负荷早峰、腰峰、晚峰3个高峰时段, 分别对相应限电能力进行累加, 得到各个客户管理单位所辖区域不同时段的错峰能力。

2.4 有序用电计划优化模型

(1) 电网对客户管理单位避峰计划优化模型。

当客户管理单位可提供的总错峰容量小于电网的总用电缺口时, 除制定错峰计划, 还要再对剩余负荷缺口进行避峰计划安排。

(2) 客户管理单位对用户的分轮错避峰计划优化模型。

当用户可提供的总错峰容量大于供电公司分配给该客户管理单位的总用电缺口时, 客户管理单位对该地区用户只实施错峰计划, 不考虑实施避峰计划。当用户可提供的总错峰容量小于电网分配给该客户管理单位的总用电缺口时, 供电公司对该地区用户同时实施错峰和避峰计划的优化安排。

(3) 用户分轮错峰、避峰计划优化模型。

与供电公司对各个客户管理单位进行错避峰计划优化方案类似, 各客户管理单位根据用户可提供的总错峰容量与该客户管理单位分配的总错峰避峰量的大小关系, 提供两种错避峰计划的优化方案。

3 实践效果

3.1 保障了电网的运行安全性

错峰、避峰计划总量的安排满足了电网的负荷缺口。从尽可能保障用户供电的角度出发, 优化安排错峰任务, 如果错峰计划仍无法满足系统安全需求时, 再优化安排避峰任务。通过基于负荷特性分析的有序用电管理策略的实施, 因有序用电方案编制的合理性, 泰安电网未发生大面积限电拉路。

3.2 保障了客户的用电安全

一些电力用户的部分电气设备需要不间断供电, 以保障其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这部分电气设备需要供电的功率, 即为保安负荷。通过基于负荷特性分析的有序用电管理策略的实施, 供电企业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 优先满足各个电力用户的保安负荷需求, 再考虑对这些用户采取错、避峰等需求侧管理措施。保证用电安全的原则可以通过统计可错峰、避峰及拉路容量的方法实现。实施至今, 未发生因有序用电造成的客户安全事故及投诉事件, 维护了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

3.3 最大限度减少了因有序用电造成的减收

对方案进行经济性优化时, 考虑泰安电网参与错峰、避峰的各客户管理单位的销售电价水平, 以泰安供电公司售电收入损失最小为优化目标, 在参与错峰、避峰的各个客户管理单位之间优化分配错峰、避峰任务完成电力缺口。在对用户进行缺口划分时, 则根据用户的电价水平, 由低到高进行排序与筛选。2014年, 有序用电影响电量2 500万k W·h时, 减收电费1 326万元, 平均530.4元/k W·h。2015年, 有序用电影响电量2 100万k W·h时, 减收电费1 053万元, 平均501.43元/k W·h。有序用电对公司经营效益影响逐渐减小。

4 结语

基于负荷特性分析的有序用电管理策略, 从需求侧着手, 通过分析客户负荷特性, 制定合理、可行的错、避峰计划, 实施有序用电策略, 既能够更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的矛盾、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也能够保障客户利益、减少不利影响。

摘要:当电网供需形势紧张、电力负荷需求无法全部满足时, 负责保障安全供电的电力公司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 以引导或限制电力用户的高峰用电需求。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通过制定合理的错、避峰计划, 实施有序用电策略, 增强电力用户参与负荷管理和控制的灵活性与主动性, 能够更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紧张的矛盾。

关键词:负荷特性,有序用电,需求侧

参考文献

[1]“有序用电”可缓解化工用电之困[J].江苏氯碱, 2011 (3) :18-19.

让无序变有序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96-01

早晨体育游戏时间,我带着一群孩子在操场上玩球,孩子们自由地玩着,有的在拍球,有的在相互投掷,有的在滚球……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这时候,图图看到了活动场地旁边有一个投篮的架子,来了精神,拿着球开始投篮,旁边的几个小朋友一看,也跟着去投篮。不一会功夫,跟着投篮的孩子越来越多。

这时候,我想让他们排队轮流投,但转念一想,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设立的一些活动规则,主观性、强制性成分太大,幼儿执行起来往往收效甚微。虽然“无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对于孩子来说,问题不在于制定了什么规则,而在于这些规则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让孩子理解这些规则。想到这里,我决定先观察,再寻找恰当的时机。

孩子们自由地玩着,不一会就出现了问题,告状的声音不断:“老师,豆豆的球砸到我的头了。”“老师,轩轩的球砸到我的背了。”“老师,圆圆踩到我的手了。”我的身边一下子围上来七八个人,大家七嘴八舌地向我投诉着。看来小朋友们已经对没有规则地投球造成的后果有了深刻的体会!于是我对他们说:“你们想想,为什么老有小朋友被球碰到呢?”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还没有拣好球,豆豆就开始投了。”“我刚去拣球,轩轩就踩到我的手了。”“我刚弯下腰去拣球,后面投的球就砸到我头上了。”我启发他们:“看来你们挤到一起是不好,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既能开心地投篮,又不让球砸到小朋友的身上呢?”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能力强的强强说:“我们排队。”图图说:“要一个接一个投。”天天说:“投完了的人要到旁边去,不能停在那里,要不会给球砸了的”……孩子们讲出了好多“办法”。我鼓励他们:“那你们去试试。”

这样一来,孩子们开始自觉一个接一个排队投球了,投完的孩子就抱着自己的球排到后面去,如果有人插队,别的孩子还会对他说:“你要排队。”我发现,在后来的活动时间里,孩子们都能自觉地排着队投球,无序的活动变得有序起来。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规则对活动的重要性,同时也感悟到,规则不一定都要我们来制定,有时候成人制定好的规则,孩子会觉得有约束,反而不自觉遵守。因为他人制定的规则是强加的,属外力约束,而自己制定的规则有内省成分,易于自律。在这次玩投篮的游戏中,由于游戏的发展,投篮时出现了问题,促使每个孩子从独立走向合作,他们必须思考下一步在玩时合作的方式,从而使他们对自我行为进行不断地修正和强化。在与同伴交往合作中,他们改变了一开始的散漫和无章,在自己设计的投篮规则中领悟到了规则带来的安全感和成功感。

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不妨适当地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实践,去领悟,让孩子知道在没有规则下活动的混乱和出现的问题,然后通过自身的反思,学会自律。特别是到了中大班,幼儿的思维、理解能力慢慢成熟,幼儿对外界事物有了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而且有了自已的主观想法。这时教师不能把一切要求强加到幼儿身上,而是应该让幼儿自已考虑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如班里的一些规则制度可以让幼儿自己尝试拟定,在游戏区活动时,让大家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活动区常规应该有哪些,在玩的过程中谁违反了规则要求,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等。在讨论中,幼儿往往能制定一些规则,如说话要轻,不能乱闯到别人的活动区,进入时须别人同意,不能抢玩具等。这些规则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已总结出来的,既减少了教师的包办代替,无形中也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性,从而自觉地遵守和执行游戏规则。

规则本身的建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与孩子之间所形成的规则本身中的民主成分及执行规则过程中的信任程度。以协商的态度与孩子们一起确定规则的过程,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规则本身,成为幼儿实施有效良好品质教育的途径。让我们从尊重孩子出发,时时做有心人,点点滴滴,持之以恒,随机渗透,日积月累,为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不断努力。

有序分析 篇6

关键词:煤矿,应急救援组织,有序度,柔性度,熵

0 引言

煤矿事故发生后, 应急救援成为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 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组织成为煤矿事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救援组织作为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结构系统, 由子系统相互耦合组成[1], 其组织结构是整个应急救援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实现应急救援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行, 必须保证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的合理设置。目前对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的研究尚缺乏关注。应急救援组织结构的有序度反映了应急救援组织正常运行的程度;组织结构的柔性度反映了应急救援组织适应变化的能力[2]。而长期以来对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的研究主要基于定性分析的角度, 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模糊的, 在应用过程缺乏说服力。如何对应急救援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定量分析, 评价组织结构的有序度和柔性度, 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分析

1.1 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特征

煤矿应急救援包括平时和战时2种状态。在平时状态下, 应急救援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在战时状态下, 煤矿应急救援组织要做到能迅速开展救援工作。一旦救援开始执行, 事故现场状况对应急救援组织是个很大的考验, 平时的组织结构可能会出现不能与战时事故现场的要求相适应的状况。为完成这种动态的、不确定的救援任务, 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处理一定范围内的可以预期任务的组织结构, 既能保证平时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也要保证战时应急救援能力的高效应用。

1.2 煤矿应急救援组织有序度

应急救援组织作为一个开放而复杂的系统, 存在着无序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熵, 组织化程度越高, 熵越小, 反之熵越大。因此, 可以从熵的角度对应急救援组织结构进行分析, 信息混乱性越大, 熵值就越大, 煤矿应急救援组织内部的混乱性和无序性就越大, 越不利于应急救援组织功能正常运行。

作为组织结构的异化反映, 信息结构有序度决定了应急救援组织有效应对周围环境的能力, 反映了应急救援组织运行的状态。因此, 对应急救援组织的信息结构、信息流动进行研究, 就可以确定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的有序度, 判断组织结构的合理性。

1.3 煤矿应急救援组织柔性度

煤矿事故种类众多, 应急救援组织结构不可能只针对一种事故;在战时状态下, 应急救援组织面对的事故状况往往不可能准确获得, 所面临的救援环境也是不确定的。柔性度是组织重构信息的能力, 反映组织内部信息流通的效率。在救援现场这种动态、复杂环境下, 应急救援组织需要有机结构与之相适应, 做到动态化、有弹性化, 能迅速适应现场环境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 应急救援组织结构要具备一定的柔性, 具有与环境变化等同或多于环境变化的能力[3], 能够适应应急救援过程。

2 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有序度模型

首先, 为了便于讨论模型的构建, 假设组织结构中的信息在上下级之间流通, 即没有横向联系, 并且是逐层无越层流动。其次, 结构熵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分别从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准确性2个方面定义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的有序度, 计算出组织结构中信息传播的时效熵和质量熵。最后, 由于组织结构熵模型构建过程中采用了信息的发送与反馈机制, 所得出的模型算式具有动态性, 而一个确定的组织结构本身又具有静态性和稳定性, 运用此模型计算组织结构的有序度时可将其作为一个特例处理, 选取发送和反馈次数均为1, 2个元素间联系路径数可设直接相连为1, 每中转1次加1, 且只需计算发送事件。

组织结构信息传递的时效性用时效来表示, 组织结构信息传递的准确性用质量来表示, 而将时效性和准确性结合起来, 就可掌握组织结构在信息传递时的性能, 从信息角度来把握组织结构有序度。

2.1 组织结构的时效

设组织结构分为M个指挥层次, 存在N个元素, i, j表示元素的编号 (i, j=1, 2, …, N) 。组织结构内部任意2个元素之间信息交流时经过联系的总数称为这2个元素的联系长度。

信息在组织结构的元素间传递时, 传递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时效熵指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微观态是指组织结构内部信息交流时元素所处的状态, 用该元素所处的微观态数量与组织结构内部所有元素微观态数量总和的比值来表述其实现概率。

时效的计算过程:

(1) 联系长度Lij的确定。任意2个元素间的联系长度为这2个元素间的连通最短路径, 直接连通的联系长度为1, 中间每经过1个元素, 联系长度加1。

(2) 时效微观态总数A1为

(3) 第i, j个元素联系的时效微观态实现概率P1 (ij) 为

(4) 组织结构内纵向上任意2个元素之间的时效熵H1 (ij) 为

(5) 组织结构的最大时效熵H1m为

(6) 组织结构的总时效熵H1为

(7) 组织结构的时效R1为

2.2 组织结构的质量

质量熵描述组织结构内信息传递时信息质量不确定性的大小。信息传递质量好, 组织结构的质量熵就低;信息传递质量差, 组织结构的质量熵就高。

质量的计算过程:

(1) 联系幅度ki的确定。各元素的联系幅度 (即质量微观态) 为与该元素直接连通的元素数量。

(2) 质量微观态总数A2为

(3) 组织结构的最大质量熵H2m为

(4) 各元素的质量微观态实现概率P2 (i) 为

(5) 各元素的质量熵H2 (i) 为

(6) 组织结构的总质量熵H2为

(7) 组织结构的质量R2为

2.3 组织结构的有序度

组织结构的有序度是指信息在整个组织结构的传输过程中, 同时考虑组织结构时效和质量时的组织结构确定性的度量。组织结构有序度R为

式中:α, β分别为组织结构时效和质量对整个组织结构的权重系数[4,5], α+β=1。

R值越大, 表明组织结构有序度越优。

3 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柔性度模型

设组织结构中共有N个元素参与任务, Pi是第i个元素在组织过程中信息沟通消耗的微观态实现概率, 为元素i的主动联系数减去有效主动联系数后与组织结构变化微观态总数之比。由元素i出发的所有联系数称为元素i的主动联系数, 由元素i出发的所有第1步联系数称为元素i的有效主动联系数。

元素i的变化熵Sbi (Pi) 为

组织结构的变化熵Sb为

组织结构的柔性度Rs为

式中:A为变化所产生的所有信息通道数, 组织结构中单个成员内部沟通的联系数为1, 不同部门之间的成员沟通跨1个部门增加1, 同级部门之间联系数为1[6]。

4 实例应用

4.1 基本情况

安阳大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对事故救援不断总结, 积累了许多经验, 并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应急救援组织, 其结构如图1、图2所示。

4.2 有序度计算

按照2.1节和2.2节中的步骤计算组织结构的时效和质量, 计算结果见表1和表2。令权重系数α=β=0.5, 按式 (13) 计算有序度为0.18。

4.3 柔性度计算

在图2中有 (2) , (3) , (4) , (5) 4个部门, 假设救援任务需要4个部门各自抽调1名成员, 分别为f1, f2, f3, f4。由于信息沟通需要通过严格的组织程序, 下面分析f1, f2, f3, f44个成员元素变化的信息沟通实现的概率。f1和f2信息沟通, 要通过f1— (2) — (3) —f2, 联系数为3;f1分别与f3, f4信息沟通, 要通过f1— (2) — (4) —f3和f1— (2) — (5) —f4, 联系数也均为3;f1分别与f2, f3, f4信息沟通时, f1与 (2) 各联系1次。因此, f1的主动联系数为9, 有效主动联系数为3。同理可得f2, f3, f4的联系数。因此, A=36。

由Pi= (fi的主动联系数-fi的有效主动联系数) /A, 可得

元素的变化熵为

组织结构的变化熵为

组织结构的柔性度为

4.4 结果分析

从4.2节和4.3节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安阳大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应急救援组织时效为0.1, 质量为0.26, 信息传递的质量优于时效;其总体有序度为0.18, 说明该应急救援组织需要进一步改进。柔性度计算结果为0.95, 说明该应急救援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5 结论

(1) 将熵的概念引入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合理性的分析中, 建立了有序度模型和柔性度模型, 较之以往的定性分析更为科学和准确。

(2) 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的高效运行建立在信息传递的时效和质量上, 而提升时效和质量的基础, 在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提升应急救援组织的有序性, 需要减少联系长度和联系幅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最高层的指挥决策部门能够更容易指挥和控制低层的部门, 众多的中间环节变得多余, 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 使得减少联系长度和联系幅度成为可能。

(3) 在煤矿应急救援组织建设过程中, 一方面要提升组织结构的有序度, 使组织能够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要保持组织结构的柔性度, 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救援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军波, 郭德勇, 王立兵.煤矿应急救援组织脆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11, 39 (2) :80-83.

[2]刘明忠, 薛恒新, 黄慧君, 等.支持跨企业协作的柔性工作流系统建模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4, 10 (11) :1356-1363.

[3]PHILLIPS F, TULADHAR S D.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an exploration and general model[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00, 64 (1) :23-38.

[4]RONEN B, KARP R.An information entropy approach to the small-lot concept[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1994, 41 (1) :89-92.

[5]吕坚, 孙林岩, 朱云杰, 等.组织结构有序度的结构熵评价研究[J].预测, 2003, 22 (4) :72-74.

有序分析 篇7

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属山茶科(Theaceae)木荷属(Schima Reinw.)常绿乔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常见树种。木荷主干明显,冠幅较大,枝繁叶茂,叶片比较肥厚且为革质,年枯枝落叶物较多,根系非常发达,在水源涵养,保持水土方面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木荷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致,可作为建筑、家具、车船等用材,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同时它适应力很强,能在不同海拔、不同地力的环境下成长,还是我国南方山区重要的防火树种,其社会效益相当显著。因此要推广木荷人工造林,首先应从苗木抓起,以往人们对木荷育苗技术研究较少,目前尚未对木荷苗高的年生长过程进行有序划分。笔者经过2年来的育苗工作,全方位记录了木荷苗高年生长的整个过程,运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分析的方法,对木荷一年周期内的生长过程采取了科学定量的划分,旨在为以后培育木荷优质壮苗提供科学的参考。

2苗圃地概况

苗圃地设在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场双安工区,东经117°42′,北纬25°17′,海拔高320~370m,年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降雨量18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2069h,全年无霜期349d,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交通方便。

3材料与方法

3.1种子选择

试验种子采自福建省安溪丰田国有林场母树林,经过检测,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发芽率、优良度等指标符合《国家种检2772-81》的标准。

3.2试验方法

种子在开始播种前,先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洗净后,再进行浸种24h,取出阴干,然后均匀撒播在准备好的苗床上。播种时间为2011年3月18日和2012年3月22日。抽样试点显示每平方米圃地产木荷苗木120~150株时,I级苗率最高,据此确定每667m2圃地播种量为3kg,播种后并用稻草覆盖。从4月10开始零星发芽,到4月30日基本出齐,发芽结束。在5月1日撤去稻草,及时拔草、间苗、移植、施肥及防治病虫害等管理。随机在苗圃地内抽取3个样方,每个样方33cm×33cm,并保留合理株数15株,总计45株,作为生长期内每15d定期调查苗高的生长量,并记载苗木的生长全过程。经2011年、2012年连续2年的观测,现取2年调查的数据平均值进行分析。

3.3分析过程

经过对木荷苗高生长情况结果分析,发现木荷苗高生长出现一次生长高峰期,且苗木的生长过程是不间断的,具有连续性,因此以不打乱样本数据的次序为基础,把生长期内每15d苗高净生长量按顺序编号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将其转化为16个有序样本,运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方法,分成3类进行聚类分析。

根据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方法,首先按类直径计算公式:求出各类直径(Dij为各类直径,Xk为各时期的苗高,ij为i至j时期苗高的平均数);再按最小误差函数公式:e[p0(n,k)]={e[p(j-1)(k-1)]+D(j,n)}计算最小误差函数值;最后根据最小误差函数值将样本聚类。

4试验结果分析

4.1苗高年生长过程

木荷苗高生长遵循“慢—快—慢”的成长节律,从播种种子后在4月10日幼苗开始零星出土,幼苗出土到真叶出现,需经过8~15d,到4月30日出齐,出苗期为21d。从5月1日开始定株调查,到年底12月30日苗高生长基本停止,从出土幼苗到生长期结束约270d,详见表1。

4.2苗高生长过程划分

有序样本聚类理论是基于黄金分割法(或Fisher方法),它按照样本序号和确保样本组内相似性最大,而样本间的相似性最小为标准,对所有样本进行分类,因而其结果是全局最优。

4.2.1计算

首先,用样本间的类直径公式:(i=1,2,…,16;j=1,2,…16;i﹤j),计算类直径,结果见表2。

其次,由类直径表和最小误差函数公式e[p0(n,k)]={e[p(j-1)(k-1)]+D(j,n)}计算最小误差函数,结果见表3。

4.2.2分类

根据最小误差函数划分各类边界样本号,从表3将16个有序样本划分3类,查表得知e[p0(16,3)=5.86(13),相应的j=13+1=14,说明精确最优解的分类中,首先分出第3类{x14,x15,x16},再把余下13个样本分成2类。查表得知e[p0(13,2)]=4.84(5),相应的j=5+1=6,分出第2类{x6,x7,x8,x9,x10,x11,x12,x13},剩下的为第1类{x1,x2,x3,x4,x5}。

cm

4.2.3聚类

最终聚类结果为:{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对应的时间为第1类从5月1日至7月15日,第2类从7月16日至11月15日,第3类从11月16日至12月30日。运用聚类分析结果,木荷一年周期内的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生长期:出苗期为4月10日至4月30日,幼苗期为5月1日至7月15日,速生期为7月16日至11月15日,生长后期为11月16日至12月30日(图1)。

4.3各生长期苗高生长量分析

根据划分结果,计算出木荷各生长期的苗高生长量,结果见表4。从表4中可看出,木荷出苗期为21d。净生长量为2.7cm,占年苗高生长量的7.1%;幼苗期为76d,净生长量为7.45cm,占年苗高生长量的19.5%;速生期为123d,净生长量为27.25cm,占年苗高生长量的71.3%;生长后期为46d,净生长量为0.8cm,占年苗高生长量的2.1%。

5木荷各苗期生长情况与培育方法

5.1出苗期

从4月10日幼苗零星出土到4月30日苗木基本出齐为止,共21d。此时为南方的早春天气,气温较低,幼苗出土时间长短受气温影响。因此要以苗床保温保湿为主,出土后应及时揭去稻草,同时预防虫鸟兽害,喷一次多菌灵预防病害,并用0.1%尿素+钙镁磷混合肥水溶液喷施一次叶面肥,确保幼苗出齐。

5.2幼苗期

从5月1日至7月15日,共76d。此期以保苗为主,进行有效的间苗和移植,使苗木较均匀分布,每平方米应有120~150株的苗量,同时应及时拔草松土,见干见湿,辅以适当的灌溉。在追肥方面应以量少次多为原则,每隔半个月用0.1%尿素+钙镁磷混合肥水溶液喷施一次。在病虫害预防上,应早发现早根治。均衡的水、肥、气、热是确保苗木健康生长的基础。

5.3速生期

从7月16日至11月15日,共123d。此期时间较长,也是苗木快速成长的主要时期,要努力营造适合苗木高速成长所需的环境,促进其健康生长。此时正是南方的三伏天,灌溉显得尤为重要,要见干见湿,确保苗木生长的水分需求。在7月16日至10月15日以施N肥为主,促进苗木高生长是关键,在10月16日至11月15日以施P、K肥为主,促进苗木的木质化。应注意病虫害的发生,以早发现早根治为原则,用氧化乐果或敌敌畏防治。10月下旬开始撤去遮荫物,一般分2~3次进行,不宜一次全撤除。

5.4生长后期

从11月16日至12月30日,共46d。此期间以促进苗木木质化为主,要防止苗木徒长,并不断提高苗木的抗逆性。如遇极度干旱,也要适时进行灌溉,极度低温时则采取适当的御寒防冻措施。

6结语

(1)经过2年来对木荷苗高生长的调查,以苗高15d净生长量平均值为样本,对苗高生长期进行有序样本的划分,可把木荷一年周期内的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生长期:出苗期为4月10日至4月30日,幼苗期为5月1日至7月15日,速生期为7月16日至11月15日,生长后期为11月16日至12月30日。

(2)木荷苗高生长速生期时间较长,且净生长量高占全年总生长量的71.3%,此期也是苗木快速成长的主要时期,要努力营造适合苗木高速成长所需的环境。

(3)木荷苗木年生长期约270d,其中苗木高度生长和地径增粗生长密切相关,若能把荷苗木的年地径增粗生长情况运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使苗高生长与地径增粗生长更加紧密相结合,会更好的指导木荷苗木各苗期的培育,为社会提供优质壮苗。

摘要:以一年周期内木荷苗高每15d的净生长量为样本,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方法,将木荷苗高生长过程采取了科学定量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为4月10日4月30日,幼苗期为5月1日7月15日,速生期为7月16日11月15日,生长后期为11月16日12月30日。速生期的苗高净生长量占苗木全年总生长量的71.3%,而幼苗期、生长后期的净生长量分别仅占全年总生长量的19.5%和2.1%,结合木荷苗木生长发育特性,提出了各期的关键育苗措施,以期为培育木荷优质壮苗提供参考。

关键词:木荷,苗高,生长期划分,有序样本,聚类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存及,李生.光皮桦苗高生长期划分有序样本聚类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3):197~200.

[2]张峰,上官铁梁.有序样方聚类在植被垂直带划分中的应用[J].植物生态学报,1997,21(3):267~273.

[3]王瑞辉.木荷育苗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3).

有序分析 篇8

本文研究所用的数据来自天津37家上市公司2009年和2010年的财务数据。用到分析软件分别为SPSS17.0、matlab7.1软件。

(一) 因子分析基本模型

因子分析正是基于信息损失最小化而提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把众多的指标综合成几个为数较少的指标, 这些指标即因子指标。其基本模型如下:

设X= (X1, …, Xp) ’是可观测的随机向量, E (X) =μ, D (X) =σ2, 且设F= (F1, …, Fm) ’ (m

此模型为正交因子模型, 用矩阵表示为:X=μ+AF+ε;其中F= (F1, …, Fm) ’, F1, …, Fm称为X的公共因子;ε= (ε1, …, εp) ’称为X的特殊因子;公共因子一般对X的每一个分量Xi都有作用, 而εi只对Xi起作用, 而且各个特殊因子之间以及特殊因子与所有各个因子之间都是互不相关的。

(二) 财务指标的确定

本人通过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和相关文献的参考研究, 选取以下十个财务指标来作为评价公司经营发展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 分别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周转率、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润利、每股资本公积。运用SPSS17.0软件对天津37家上市公司因子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KMO and球型Bartlett检验的结果如表1。表1给出了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 其中KMO的值为0.479, 根据统计学家Kaiset给出的分析, KMO的值近似于0.5适应因子分许;Bartlett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 小于显著水平0.05 (在SPSS中, 此时选择默认的显著水平为0.05) , 因此拒绝零假设 (相关矩阵为单位阵) , 认为选择的便量很好, 便于因子分析。在求出因子分析的共同度、旋转前因子方差贡献, 因子旋转后的因子方差贡献、旋转前因子载荷以后, 再求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销售净利率 (0.957) 、资产净利率 (0.908) 、净资产收益率 (0.886) 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载荷都很大, 它们都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因此, 将此因子定义为盈利能力因子;总资产周转率 (0.890) 、股东权益周转率 (0.975) 在第二个因子上的载荷比较大, 这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营运效率, 也即反映了企业对对资产的有效利用能力, 因此, 本文将此因子定义为管理能力因子;流动比率 (0.967) 、速动比率 (0.938) 、资产负债率 (0.684) 在第三个因子上的载荷都很大, 其中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代表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而资产负债率代表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因此, 本文将此因子定义为偿债能力因子;每股资本公积金 (0.963) 、每股净资产 (0.911) 在第四个因子上的载荷比较大, 这两项指标反映了企业股本扩张的能力, 也即反映了企业将来的发展, 因此, 本文将此因子定义为企业发展潜力的因子。

二、支持向量机模型———间隔最大化的有序支持向量回归 (OSVR) 模型

在实际的问题财务系统预警过程中, 预警警度一般分为多个种类, 例如:无警 (0) 、轻度预警 (-1) 、重度预警 (-2) 等多分类问题, 但是, 不能简单的利用一般的多类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进行预警, 因为预警期望输出的3个可能值是有顺序的, 从预警的严重程度看应该满足升序关系, 本文将有序支持向量回归应用于财务预警, 提出了OSVR预警方法, 解决了多累警度的财务预警问题。

(一) 间隔最大化的OSVR模型

两类模式分类问题的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最大间隔” (maximized margin) , 其实质是结构风险最大化原则 (SRM) 。类似地, 本文的OSVR问题可考虑最小化 (K-1) 个间隔。传统的有序回归遵循的是经验风险最小化的原则 (ERM) , 而OSVR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 这是他们的本质差异, 而最小化 (K-1) 个间隔有两种方式:固定间隔法 (fixed margin) 和总和间隔法 (sum of margin) ;本文选用的是固定间隔法 (fixed margin) 。

令 (w, bq) 为最近两类的分离超平面, 并标准化该超平面, 使相邻的两个类别q和q+1的间隔为2/||w||.固定间隔法的有序回归问题就是找方向w和常量b1, …, bk-1, 目标是最小化 (w*w) , 并满足训练样本的可分约束性。如图1所示:

显然, 序号q是未知的。未知变量, b1, …, bk-1, 可以通过两阶段最优化问题求出, 其中第一阶段是求解一个二次规划, 第二阶段是一个现行规划, 所以基于固定间隔法的OSVR预警问题可以转化为如下最优化模型一:

除特殊说明外, 这里的j=1, …, k-1, i=1, …, ij, C为预先设定的常数, εi为松弛项, 对于间隔内和分错的数据点来说, xi*j+1、εij是正的, 否则为0。如果所有的训练点均线性可分, 这些松弛变量可以从模型中删除。模型的解由Lagrange函数:

其中, j=1, …, k-1;i=1, …ij;ζi*j+1, εi*j+1, ρj, λij, δij为非负Lagrange乘子。由于原问题是凸的, 强对偶定理成立。分别对w, bj, εij, εi*j+1求L (·) 的最小, 可以得到以Lagrange乘子为变量的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L (·) 对w, bj, εij, εi*j+1求偏导, 并令其为0, 可得:

模型二中的I表示各分量均为1的向量;μ= (λ1, …, λk-1, δ1, …, δk-1) T;μ1= (μ11, …, μ1k-1) T= (λ1, …, λk-1) ;μ2= (μ12, …, μ2k-1) T= (δ1, …, δk-1) T;λj= (λ1j, …, λjij) T和δj= (δ1j, …, δjij) T分别为Lagrange乘子。当k=2时, 有 (QTQ) =yiyjxi*xj (yiyj=±1) , 模型二退化成标准两类的对偶问题形式;从对偶模型二解出μ*, 可以得到w*=Qμ*, 然后根据支持向量机可求出b*q, 但其余的常量bj却不能直接得到。因此需要考虑第二阶段来求常量bj, 具体做法将w*=Qμ*代入模型一, 以bj为变量的模型一是一个线性规划问题, 求解该线性规划问题就得到b*q, 另外由于模型二中涉及点积运算, 因此可以利用Kernel技巧将线性问题直接推广为Kernel OSVR。

(二) 核函数选择与决策函数确定

具体包括:一是核函数选择。核函数作为一种非线性映射的隐式表达方法提出的。本文选用了放射状基础核函数 (RBF) 如下:k (x, y) =exp{-||x-y||2/σ2}。令xij是训练样本集, 这里的j=1, …k-1表示类别, 在本文中 (k=3) 。I=1, …, ij, 表示每类所对应的训练样本的标号, l=∑xijw*=Qμ*b*j表示所训练样本的个数。有序回归就是找 (k-1) 个平行超平面:w*x-br=0, r=1, …, k-1;其中w∈Rn, 且b1燮b2燮bk-1。这k-1个超平面将整个空间分为k个区域, 决策函数为:。

(三) OSVR模型算法描述

对于输入样本xij, 计算Q=[-X1, …, -Xk-1, X2, …, Xk]n*N;求解二次规划问题, 求出最优解μ*;求w*=Qμ*代入Q式并求出b*j;对于新输入的x, 根据决策函数确定所属预警类别。

三、实验结果分析

影响支持向量机预警模型的因素主要有: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 前文已有很好的证明;SVM核函数的选择, 本文选用RBF核函数;C参数的选择, 以及核函数中相关参数的选择。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本文把财务状况有问题的企业划分为ST或是PT企业, 即特别处理企业, 认为重度预警型企业;另外一些企业根据最近三年的经营情况和专家意见划分为轻度预警企业和无警企业。同时为了避免在训练时为了计算核函数而计算内积的时候引起数值计算的困难, 故需要对数据样本进行归一化处理。本文通过选用RBF核函数进行试验, matlab7.01软件运行得到了结果并整理如表3所示:

从上述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的C值将拟合训练样本的数据不足, 而大的C值会将模型拟合的更好, 更加贴近实际。而对σ2有时会随着σ2增加使精确度减少, 当然有时在多数有效集上的精确性会随着σ2增加而增加。

从表3还可以看出, 选用σ2=10;C=10000时, 能得到很好的拟合效果。从2009年的数据拟合看, 准确率为91.89%, 然后用此拟合的模型预测2010年的数据并和2010年的真实数据比较, 准确率为91.89%。所以可以得到用OSVR模型进行多分类模型在财务预警上是可行的, 并且也得到了本文的预期期望。

四、结论

本文采用了基于间隔最大化的有序回归模型对天津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预测, 此模型克服了线性模型的缺点, 具有适应性强、效率高的特点, 解决了传统方法不能解决非线性、高维、局部小的问题, 同时输入的样本不需要符合正态分布, 其次样本间的相关性对预测的进度影响也不是很大, 所以此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一般线性模型;同此模型也和标准SVM模型也区别, 可以说是对标准SVM模型的推广, 将二分类推向多分类, 克服了只将公司简单地分为有财务危机和没有财务危机的两种情况, 而此模型可以将对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和没有陷入财务危机的公司再进行划分, 是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本文通过OSVR模型对上市公司财务预警, 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型, 人们可以根据此模型的预测结果来选择自己的投资方向。

参考文献

有序分析 篇9

1 2015 年经济运行情况

1.1 行业经济效益

2015 年, 1197 家规模以上玻纤/ 复材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17.2 亿元, 同比增长10.1%;利润总额183 亿元, 同比增长10.2%。在建材行业整体效益下滑的形势下, 玻纤/ 复合材料的逆势增长表现得格外抢眼。

2015 年, 规模以上企业销售费用58.2 亿元, 同比增长6.9%;管理费用85.6 亿元, 同比增长11%;财务费用35.7 亿元, 同比增长4.2%。行业资产总额约为1901.5 亿元, 负债总额约为931 亿元, 存货150.3 亿元, 其中产成品83.9 亿元。

2015 年, 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441.22 亿元, 增幅高达23%。企业管理更为理性, 加大生产线技术改造和调整产品结构力度, 优化生产成本, 积极进行转型升级;环保意识加强, 节能减排深入推进。同时部分企业进行了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 建设智慧工厂, 开启了玻纤复材行业工厂生产、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1.2 玻璃纤维行业

1.2.1 产能结构持续优化

2015 年, 全行业玻璃纤维纱323 万吨, 同比增长4.87%, 全年增速较2014 年回落。其中池窑纱产量304.5 万吨, 同比增长6.73%, 占玻纤纱总产量的94.27%, 较去年继续增长1.6 个百分点;坩埚拉丝产量18.5 万吨, 同比下降18.5%, 近年来球窑产能规模萎缩, 代铂坩埚纱产能逐步减少。在市场调节和全行业努力下, 玻纤纱产能持续优化。

在行业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的双向作用下, 全行业成功扭转了玻纤纱产能过快增长的势头。“十二五”规划期间, 玻纤纱产量一直保持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 企业针对市场进行应用研究并逐步调整产品结构, 优化生产成本。自2014 年始, 大部分玻纤企业实现了量价齐升, 利润大幅提升。玻纤纱产品供求关系良好, 市场需求稳定, 产能利用率高位运行。下游风电、热塑产品等应用领域的需求增长使行业呈现良好景气。受下游电子通讯、建筑需求持续疲软的影响, 电子纱、网布仍旧势弱。

1.2.2 进口产品结构优化

2015 年, 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数量23.3 万吨, 同比下降4.8%;进口额8.88 亿美元, 同比下降8.7%。玻璃纤维及制品进口均价3808.78 美元/ 吨, 同比下降4%。

随着国内风电及其他细分市场需求的波动, 进口玻纤制品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玻璃纤维粗纱进口量5.8万吨, 同比增长90.06%, 进口均价从2015 年5 月份开始持续涨价, 到12 月达到1221.58 美元/ 吨, 同比增长37.94%。与粗纱进口量大幅上涨形势相反的是, 玻璃纤维细纱进口数量2.17 万吨, 同比下降52.77%, 均价提至4068 美元/ 吨, 同比增长41.43%。进口细纱在年底突破4000 美元/ 吨的均价。玻璃纤维薄片 (巴厘纱) 进口量2206 吨, 同比增长126.73%, 进口均价降至5656美元/ 吨, 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3.9%。

1.2.3 出口数量回落, 贸易顺差11.63 亿美元

2015 年玻纤及制品出口数量124.9 万吨, 同比下降3.2%;出口额20.5 亿美元, 同比下降0.7%;出口均价1640.86 美元/ 吨, 同比增长2.6%。贸易顺差11.63 亿美元, 同比增长6.4%。

玻璃纤维粗纱出口量56.05 万吨, 同比下降4.1%, 出口均价972.4 美元/ 吨, 低于进口均价249 美元/吨。玻璃纤维细纱出口量4.23 万吨, 出口金额0.9 亿美元, 出口均价2130.5 美元/ 吨, 较前几个月有所回落, 但仍高于去年同期价格。深加工制品出口方面, 各主要产品仍保持增长势头, 且出口价格均有所增长。

1.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行业

随着风电、轨道交通、城市基建、环保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增加, 带动复合材料制品市场持续升温。2015 年, 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全行业总产量约为456.71 万吨, 同比增长5.36%。其中, 纤维增强热固性产品产量为280.31 万吨, 同比增长3.06%;纤维增强热塑性产品产量为176.4 万吨, 同比增长9.23%。

1.3.1 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

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其制件成型周期短、冲击强度高等特性得到市场认可, 随着汽车、高铁、电子电气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 热塑性复合材料蓬勃发展。国内热塑性复合材料仍延续了前两年的发展速度, 在复合材料制品总量中的比例保持逐年稳定增长趋势, 占国内纤维增强塑料制品行业总产量的38.6%。其中工程塑料产量146.4 万吨, 同比增长8.44%, 仍是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的主要类型。近年来随着GMT、LFT、LFT-D及CFT相关工艺与装备的逐步成熟, 其产量和应用规模正在快速增长。重点玻纤企业加大对热塑性增强纱的研发与生产力度, 以满足下游市场需求。各大装备企业加强对热塑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及装备的生产与研发。

1.3.2 缠绕制品

2015 年缠绕制品总产量75.08 万吨, 同比增长5%。产品主要包括输 (排) 水管类产品、石化及食品用贮罐、高压管道、脱硫塔、车载气瓶等。近年来双壁储油罐、大型储罐得到重点研发与应用拓展, 尤其连云港中复、胜利新大等单位在大型玻璃钢储罐的生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整体缠绕成型了一批容积在5000 立方以上的特大型储罐, 用于化工、食品酿造等领域。随着复合材料行业快速发展, 复合材料设备国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 各装备厂加大了对缠绕设备的研发。近两年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绿色环保的连续缠绕工艺得到快速发展。

1.3.3 拉挤制品

2015 年复合材料拉挤制品产量约30.56 万吨, 同比增长5%。产品主要包括复合材料塔杆、复合材料桥架、复合材料电缆支架、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等电力绝缘类产品, 桥梁、隧道、地铁疏散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型材产品, 以及化工防腐、体育设施等领域的制品。近年来, 聚氨酯拉挤型材成为研发热点, 聚氨酯树脂体系应用于拉挤成型工艺, 具有更短成型周期、生产率高、生产现场无苯乙烯挥发等优点, 产品包括聚氨酯拉挤窗框、聚氨酯轨道枕木、聚氨酯梯子等。

1.3.4 SMC/BMC制品

2015 年SMC (片状模塑料) 和BMC (团状模塑料) 制品产量约36.21 万吨, 同比增长2%。SMC/BMC制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建筑、电力设备等领域, 产品主要包括SMC/BMC模压汽车部件、电力开关柜、电表箱和绝缘零部件、建筑人造石等。此外, 压制板材类产品近年异军突起, 尤其是夹层板类产品在轨道交通、商用车、船舶、体育器材等领域应用快速增长, 成为兼具结构与功能性的轻质高强材料。

1.3.5 连续板材制品

2015 年连续板材类制品产量17.71 万吨, 同比增长10%。连续板材类产品, 尤其是采光板类产品在汽车厢体板、工业厂房、农牧业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3.6 风电复合材料制品

2015 年, 以风电叶片为主体的液体模塑成型制品产量37.23 万吨, 同比增长高达38%。

受风电上网电价调整的影响, 2015 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初步统计, 2015 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3050万千瓦, 占全球新增装机量48.4%。截至2015 年底, 中国累计装机达到14510.4 万千瓦, 占全球33.6%市场份额。随着近年风电市场的快速发展, 对风电复合材料制品的材料性能、结构、工艺和技术指标要求越来越高, 如对高性能玻纤、高模量玻纤织物的使用和生产工艺的优化, 叶片一体化成型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发展。近日, 中复连众连云港叶片工厂MES系统 (生产执行系统) 正式上线运行, 标志着叶片生产管理迈入数字化管理时代。

鉴于空气严重污染以及应对气候变化, 清洁能源逐步取代化石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的基本国策。原材料及叶片企业要在推进高性能复合材料在风电领域中的应用, 以及满足未来风电大型化、智能化、轻量化发展需求方面下功夫, 同时关注风电“十三五”规划及相关产业政策, 及时调整运营思路。

1.3.7 手糊成型工艺制品

2015 年手糊成型工艺制品产量83.52 万吨, 同比下降10%, 在纤维增强塑料制品行业总产量的比重下降到18%。手糊成型工艺生产效率低, 操作者技术水平对制品质量稳定性影响大, 适用于做小批量、多品种的异型产品, 其他可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设备替代。

2 未来走势与发展建议

2.1 理性发展, 有序增长

我国玻璃纤维行业经过高速发展阶段、金融危机震荡以及产业政策调整后, 目前已进入稳定增长期, 整个行业的发展更为理性, 新增产能增速放缓, 企业更倾向于产品结构的调整, 注重差异化发展, 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水平, 而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拓展成为推动玻纤行业增长与发展的引擎, 产能有序增长, 禁止盲目建设。今后总产能仍需控制, 行业准入条件要严格执行。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和行业大局观, 坚决打击陶土玻璃纤维及其制品、陶土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制品, 坚决抵制低价竞标和恶性竞争, 维护行业健康有序的竞争和发展秩序。

2.2 规划、战略必不可少

2015 年建材行业增速回落, 行业效益严重下滑。在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 中国巨石、泰山玻纤、中复连众、胜利新大等企业却逆势增长, 效益大幅提升;中小企业如华源新材通过严谨规划、科学生产, 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各界对玻纤/ 复合材料行业给予高度重视。同时随着新三板市场的逐渐成熟, 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接受, 2015 年不少玻纤/ 复合材料企业成功在新三板着陆, 以更规范的管理迎接时代的洗礼。龙头企业的力量固然不可忽视, 数量众多的中小玻纤/ 复合材料企业更应该做好筹谋部局的工作, 以专补全、以小补大、专精致胜。通过差异化经营, 避开大企业的规模化竞争, 避开其它企业的同质化竞争, 从而彻底甩开低成本竞争市场。一年之计在于春, 企业如何降本增效、如何把握时代给予的发展机遇, 一定要量体裁衣, 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规划战略, 有的放矢, 科学发展。

2.3 提升标准体系, 引导实施品牌化发展

提高现有标准体系的内在和应用性能指标, 规范行业和市场秩序。加快新产品标准的制定出台, 保障新产品开发与应用。努力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增强国际话语权。重视企业标准, 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化发展。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为导向, 积极建立和发展协会标准体系。将部分先进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杆, 引导行业不断发展进步。

2.4 智能制造, 绿色生产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去年公布了2015 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玻璃纤维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成为全国首批入选项目, 为玻纤行业节能降耗、智能控制、绿色发展等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的生产线树立了玻纤行业“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巨石集团也通过机器换人和自动化改造, 全力打造智慧工厂, 实现了信息化系统的实时自动管理。江苏长海采用智能化生产设备, 替代了人工操作, 对关键性的数据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自动化监测, 同时对物流系统和仓储体系进行了自动化升级。此外, 复合材料格栅自动生产线、机器人缠绕机、全自动化气瓶FW生产线均已推向市场, 未来风电市场也在探索建设智能风场, 下游应用领域对复合材料行业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提出了要求。“推进两化融合, 建立智能工厂”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产业有序话东瀛 篇10

胡歌野调:

俺老胡一不小心混入动漫大军,忍不住拿起笔杆“胡歌乱道”一番,算不上什么高见,权当“胡说”。

人物:

中国动漫集团总会计师,长期从事演出管理、动漫经管、大型文化会展活动及文化产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工作,担任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和艺术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著有《演出经纪人》《演出营销》《连环画情缘》等著作。

我在2009年和2010年两次随同文化部组织的东京国际动漫节考察团参加了东京、大阪两地的考察活动。

考察期间,我参加了动漫节的活动、中日动漫企业签约仪式、中日动漫产业发展论坛、中日动漫企业签约酒会、参展动漫企业的参观交流、秋叶原动漫销售聚集区考察、吉卜力动漫园区考察、迪士尼儿童乐园和迪士尼海上公园考察、东京迪士尼专卖店考察、商场动漫产品销售考察、大阪环球影视城的考察、部分日本及韩国动漫关联企业和个人的会谈活动。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认真地感受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体会颇多。印象深刻的就是日本动漫产业要素的完整和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协调。

日本动漫产业模式已经形成。大概是这么一个流程:漫画出版——动画制作播出——版权授权——衍生品生产及销售——部分动漫作品外销授权——成功动漫产品的深度开发及新动漫产品开发——再循环。极具品牌价值的内容,可以开发具备混合消费模式的主题园区或主题店,另外东京国际动漫节等也对动漫产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上模式是日本已经形成的产业模式,这也是典型的以漫画为基础的发展产业模式。

之所以说日本动漫产业模式完整是指上述产业链衔接良好,因为其形成了效益递进的良性循环模式,且具备了四个产业特点:

一是规模形成。动画播出、漫画销售、衍生品销售、动漫广告在日本随处可见,不再是特有的现象,它已经影响到日本整个社会生活。

二是复制效果明显。动漫出版物和衍生品是最典型的复制产品,具备产业化基本特征。

三是其商业模式确立。日本动漫各环节都具备了投入产出的良性模式,各环节又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形成了有现金流支撑的产业链模式。

四是持续经营。日本动漫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过程,最初有中国连环画的出版发行模式。连环画和连贯性漫画的本质区别,在于连环画不具备延伸开发的潜力,而漫画和动画的结合是对漫画的决定性提升。品牌和形象的传播对产业化至关重要,30%作品的成功率,保证了创作热情和成功产品的深度开发,动漫产业形成了持续发展的势头。以上四个特性具备了,产业模式自然就形成了。

日本动漫合作机制明确,也造就了日本的动漫产业链条形成了分工合作的模式,每一部分都宗旨明确,力争把自己范围的工作做到最好,漫画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版权代理事务所、印刷出版企业、图书发行企业、电视台、杂志社、动漫衍生品生产、销售渠道等都形成了界限分明的合作机制。

漫画动画工作室与企业资助合作也形成很好的模式,比如铁臂阿童木和电器公司的捆绑模式被广泛推广,企业既资助了漫画、动画工作室,同时借助漫画动画的广泛传播带动资助企业品牌广为认知,企业品牌也增加了文化附加值。

一般情况下,没有动漫企业实行产业链所有工作“通吃”的做法。产品形象是基础,版权管理是核心,各得利益是动力。如果系统概括一下日本的动漫产业模式,可以归纳为:日本动漫产业具备了明显的产业特征,形成了专业化社会分工合作体系,通过版权保护协调了产业链各方利益,形成了良性产业发展基础。

有序分析 篇11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数据并进行推断的方法论学科, 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性, 使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其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于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来说, 其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因此, 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应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本着“服务专业, 突出应用”的原则, 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经管类人才。但从教学实践来看, 尽管近年来国内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 但是, 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 为此, 以在杭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例, 通过统计调查探究《统计学》在经管类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中的应用状况及教学满意度, 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

二、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现状分析

为探析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满意度, 从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展开统计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550份, 回收521份, 其中有效问卷485份, 有效率达93.1%。在所有受访者中, 男女同学的比例为36∶64, 符合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性别分布特点, 问卷涉及各个专业, 具有普遍代表性。

(一) 学生对统计教学的基本评价

1. 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目标的符合度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 51.34%的人认为统计课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符合, 26.80%的人认为比较符合, 10.10%认为很符合, 只有2.89%的人认为很不符合。可知《统计学》课程设置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程度较高。

2. 统计学在以后专业学习中的作用较大。

在调查的群体中认为《统计学》该门课程设置基本有用、比较有用和非常有用的人数占63.30%, 只有4.95%认为是基本没用的, 可以认为设置《统计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3. 统计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够强。

63.09%的同学更倾向于分专业组织上课, 他们认为不同专业对于统计知识的接受程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是不同的, 增强统计课程学习的专业针对性很有必要。但同时, 学生反映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主要通过介绍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特别强调各不同专业需要掌握的共性统计理论知识, 与专业的融合不够, 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4. 男女同学对《统计学》课程的难度、兴趣度及实用度等方面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

50.52%的同学认为《统计学》课程基础实用, 29.90%的同学认为课程难度大, 24.54%的同学认为统计学枯燥无味, 只有11.34%的同学选择课程是生动有趣的。由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该课程的教学虽然是有用的, 但是由于难度较大使部分学生无法接受而且上课的兴趣不大。可见, 《统计学》教学需要改进以使更多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 使实用性扩大。

进一步探析男女同学对统计课程的看法差异, 运用假设检验对课程难度、兴趣度、实用度、基础实用度、生动及抽象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男女同学对课程难度 (P值为0.018) 和实用度 (P值为0.002) 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

5. 学生对实践中巩固统计学知识的意愿较强。

学生是否愿意在实践中巩固统计理论知识是实现统计学的关键。调查结果表明, 80%以上的同学愿意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统计学知识, 可见在课程教育中应增加更多的实践训练。同时, 在考核方式上, 绝大部分学生也愿意增加实践操作考核。

(二) 《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教材主要存在结合案例不足及缺乏趣味等问题。

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结合案例不够 (39.18%) 、材料缺乏趣味 (38.14%) 、忽略统计软件应用 (37.73%) 以及过于注重数学公式推导 (36.49%) 等问题是当前统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教学内容与专业融合度不够并过于机械化。

被调查者认为教学内容主要问题在于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的占57.88%, 认为教学内容过于机械化的占40.82%。

3. 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落后。

调查结果显示, 三分之二以上 (68.45%) 的学生认为统计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教学, 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此外, 统计实践教学的缺乏、师生交流过少等问题也不可轻视。

4. 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内容过于理论化。

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考试内容过于理论化 (占55.05%) , 其次是缺少对应用技能考核 (占41.65%) 。由此可见学生更愿意接受实际操作性的东西, 对于理论的内容认为考核中可以少出现。

(三) 《统计学》在学生创新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状况

1. 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认识大多限于统计描述分析, 对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价值了解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学生认为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62%的同学选择了此项) 、问卷设计 (61.3%) 、统计调查方法 (49.9%) 及统计图表分析 (44.7%) 等方法对将来用途较大, 其余依次是相关回归 (32.4%) 、假设检验 (29.9%) 、参数估计 (26%) 、统计指数 (22%) 和时间序列分析 (15%) 等。可见, 当前学生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认识大多还限于统计描述分析, 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价值了解还不够。

2. 统计调查和整理方法运用较广泛, 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运用相对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曾运用过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问卷设计 (70.4%的同学选择了此项) 、统计调查 (46.8%) 、方案设计 (46%) 、统计图表 (35.6%) 及频数分析 (23.8%) 等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方法, 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 除相关回归 (22.8%) 和假设检验 (21.5%) 外其余则较少。可见, 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统计知识运用的深度及广度还远不够。

3. 学生在各类实践竞赛和创新研究中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

在大学参与的各类竞赛及创新研究中, 运用过统计知识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城乡调查 (74.7%) 和企业调查 (77.8%) 中, 而其他创新研究及竞赛 (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大学生“新苗人才”培养计划、课题研究、创业设计大赛等) 中应用统计知识和方法的极少。由此需要大力度地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统计教学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 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学》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Orderedprobi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似然比LR为196.86, 显著性水平小于0.01, 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同时输出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教学目标、专业融合、理论课时以及实验课时因素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可见, 清晰的教学目标, 能够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内容和要求, 了解该课程的应用情况;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合理分配, 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当这些满意度提高时, 能增加统计教学满意状况提高的概率, 且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最大, 从系数来看它的提升对教学满意度等级的提高效应最为明显。而专业针对性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 说明它对教学满意度状况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二) 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是影响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根据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似然比LR为263.55, 显著性水平小于0.01, 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各因素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媒体、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的满意情况会影响统计教学满意度。从结果来看, 这些影响因素的系数符号与数值大小与实际相符。评价一门课的重要指标就是这门课的教材内容, 因此该模型下其前的估计系数最大;此外, 当课程内容具体丰富、有实例、教学媒体效果良好时, 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这门课程,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统计学》教学满意状况提高的概率。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 好的实验教学方式与实践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将其所学到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上,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这自然会增加他们对于统计学的好感。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中的其他因素的系数较小且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因此它们的提升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三) 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结合应用是评价一门课程教学成效的直接因素, 也是课程教学满意度的重要评价尺度。根据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似然比LR的值为222.51, 显著性水平小于0.01, 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意义;各因素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显示,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影响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因素有教师讲授技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统计软件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方式。

现实中, 老师的讲授技巧和实践教学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该课程的兴趣、学生听课状态以及吸收知识的情况等。面对枯燥乏味的讲课, 学生可能对这门课产生厌倦甚至是反感, 更可能造成他们的高缺勤率。如今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创新, 当然学生也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因此创新能力对于教学满意度的评定情况具有正影响, 且影响较大。此外, 课程考核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满意程度, 学习认真, 统计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可能会希望通过一定的闭卷考核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而对统计学略知一二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开卷的考核方式, 因此他们对于考核方式的满意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而教师理论水平以及学评教评价方式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 说明其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当前经管类专业学生对于《统计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不够高, 统计教学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 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目标的符合度较高、实用性较强, 但专业针对性不够。

2.《统计学》教材结合案例不够、缺乏趣味、注重数学公式推导且忽略统计软件应用。

3. 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 内容过于机械化;统计教学方式则多为灌输式教学, 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应用不足。

4. 大部分同学对当前采用的纯粹理论考核方式表示不满意, 而更倾向于实践测评。

5. 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统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以及统计调查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帮助;70%以上的学生在城乡调查、企业调查和专业调查中能运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方法, 但对其他统计知识的应用极少。

从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的视角来看, 教学目标、专业融合、理论课时以及实验课时的设计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所包含的因素中,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媒体、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的满意情况会影响学生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教师讲授技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统计软件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则是影响统计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 对策建议

1. 统计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创新。

统计教学应避免把时间放在讲授抽象理论、数学定理等方面, 增加趣味性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 并根据专业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 增强统计教学的专业契合度, 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

调查结果表明, 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最突出的问题为灌输式教育, 互动教学不足, 所以即由“灌输式”转变为“互导式”教学。在统计教学中,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 运用统计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基本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课程案例学,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重视课程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的基本统计业务操作技能和基本统计分析技能。

3. 优化考核内容及方式。

基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改革成效的督促, 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应随之进行匹配, 将考核方式由记忆性的闭卷笔试改为多样化的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 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考核方式应采用综合考核的形式, 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期末项目研究报告、上机操作和实践成绩等综合评定其学习成效。

4. 构建统计实践教学平台, 提升统计实践应用价值。

依托学校实验中心建成全校大学生基础实验设备平台、统计建模演示与实现平台、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仿真模拟等平台, 为统计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M].第3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2]曾五一, 肖红叶, 庞皓, 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 2010, (2) .

上一篇:电网应急演练下一篇:国家信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