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教学模式

2024-10-18

RICH教学模式(共7篇)

RICH教学模式 篇1

摘要:通过对RICH课程理念的内涵进行解读并对RICH教学法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在英文报刊辅助教学的基础上, 对RICH教学视角下的英文报刊辅助教学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活动, 利用英语报刊辅助资源设计学习活动。

关键词:RICH,英语课堂教学,英文报刊,辅助教学

一、对RICH课程理念的内涵理解

RICH理论是创新的英语教育视野, 是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Cliff Schimmels针对浙江师范大学的相关教育先行者长期进行的综合系统的课程实践的高度概括。其字面含义丰富, 代表了四个要素教学视野的首字母缩写, 即研究性学习 (Research-based Learning) 、整合性课程 (Integrated Curriculum) 、群体学习 (Community Learning) 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 (Humanistic Outcomes) 的英语缩写。

吴宗杰、黄爱凤、王勇、申克等专家学者 (2005) 指出, RICH是由浙江师范大学首先提出的将决策权赋予学生、课程决策权和教改拥有权交还给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理念。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将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小组, 以“小组课题研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有序的群体学习 (胡美馨2005) 。在RICH模式中, 学习可以有多种形式:分组讨论、研究学习、制订课件、摘抄笔记、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组间辩论、影音资料、口述、海报制作、模拟采访、情景会谈等。该教学法真正把学生看成是主动寻找知识信息、建构知识体系的人, 而不是环境输入的被动接收者。

二、RICH教学法要素关系分析

研究性学习 (Research-based Learning) 也被称为“小组合作课题研究”, 是整合性的课程 (Integrated Curriculum) 。在整合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教师之间通过群体学习 (Community Learning) 的方式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 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达成教学预期的目标, 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人文素质 (Humanistic Outcomes) 的目的 (黄爱凤2000) 。它们的要素关系是:RICH教学思维促使研究性学习的发生, 在此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研究手段, 例如:确定研究讨论的主题, 商讨讨论过程所需要的方式方法;研究性学习又可分为整合性学习和群体性学习两种, 这是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确定了主题和讨论方法后, 分小组讨论, 随后变换成员再讨论, 反复熟悉探讨主题的各个方面;最后, 经过以上学习, 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 例如:学生在经过讨论学习后自己对这一主题有了很好的认识, 也对一定的现象或内容有了自己的批判辩证的看法。

三、RICH视角下的英文报刊辅助教学分析

在英文报刊辅助教学中,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将报刊辅助教学和群体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对学生的英语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由此践行RICH教学理念。报刊英文紧扣时代脉搏, 话题感强, 富有趣味, 观点新颖。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新观点、新概念、新词汇不断涌现, 传统报刊媒体和各种新媒体结合紧密, 这些新观点、新概念、新词汇也大量出现。及时更新的报刊英文具有很好的时代热点话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备课和设计过程中, 可以很好地筛选话题, 从丰富多彩的内容中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者实用性强的部分 (黄爱凤2002)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采用英语报刊辅助教学是教学的捷径, 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更易为学生接受。英文报刊辅助教学既能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增强他们对话题、观点和现象的理解能力, 又能促进学生领会词汇的内涵,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提高其人文素质。

四、RICH视角下整合性课程的具体步骤

在RICH视角下进行整合性课程的设计是将英语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 让学生达到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语言技能的提高的双重要求。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英文报刊中的典型话题, 发表自己的观点, 增强对文化知识背景的了解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 将整合性课程学习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词汇、语句和文章很好地进行梳理, 运用到英语学习的交流、阅读、口语和写作中去, 在增加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同时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和文化底蕴。同时, 鼓励学生对报刊中的话题和观点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设计:

1. 学生集体研究报刊上的某一主题并报教师批准。

2. 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集体学习主题和研讨日期。

3. 学生分组, 提前进行阅读学习、主题研究和背景资料搜集。

4. 在课程学习中,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辩论和总结。

5. 选派优秀代表进行演讲报告。

6.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通过运用RICH教学法, 辅以英语报刊教学的教学手段, 调动了学生对于报刊话题探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从报刊主题的各项活动中达到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语言技能的提高的双重要求 (黄爱凤2003) 。

随堂记录卡的填写, 使学生更加注重课下和平时的积累, 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自己, 逐步实现自我, 找到自我价值并最终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整体人文素质。

五、RICH视角下英语报刊辅助教学的评价体系

优质的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 互动是其最重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学”的过程, 尽量减少教师传统的“教”的过程。在英语报刊辅助学习过程中, 要遵循英语教学的合作学习规律。要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建立量化的RICH视角下英语报刊辅助教学的评价体系, 体系的构建在一级指标上分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可以就学生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如, 是否积极参与并关注课堂的主题讨论, 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反思的过程 (吴宗杰2005) 。小组互评可以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相监督和学习, 积极肯定同学的表现和成果, 对自我也是一种鞭策。教师评价起到了总体把握和综合各个要素的作用, 既包含了讨论的材料、内容、手段等因素, 又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指导。因此, 这种评价体系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能够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更大程度上通过报刊阅读提高了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修养和英语语言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利用RICH教学理论, 采用前测、后测和实验对照等方法, 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研究表明, RICH视角下英文报刊辅助教学的英语素质和能力均有较大的提高。

结束语

笔者基于RICH教学视角下英文报刊辅助教学的作用, 构建了量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RICH教学视角下英文报刊辅助教学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素质有很好的作用,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胡美馨.2005.RICH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理念及其实现[J].哈尔滨学院学报, (12) :122-126.

黄爱凤.2002.RICH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学生学习态度等若干问题的对比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 :39-43.

黄爱凤, 胡美馨.2003.探讨大学专业英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RICH教学介绍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 (5) :63-67.

黄爱凤, 郑志恋, 等.2000.RICH教学模式——师范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改革探索[J].国外外语教学, (2) :7-13.

吴宗杰, 黄爱凤等.2005.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RICH教育视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RICH教学模式 篇2

高职英语专业RICH教改实施的初步探索-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本文试以RICH教学法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实施为例,分析RICH教学法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后所取得的初步成效,以及尚存在的.问题.

作 者:李丹 作者单位: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5)分类号:G642关键词:RICH教学法 高职 英语专业 教改实施

RICH教学模式 篇3

关键词:RICH;课程改革;人文主义教育;话题讨论;网络媒体

一、引言

RICH外语教学课程体系是浙江师范大学一项持续近十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是一场以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为内涵,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吴宗杰,黄爱凤等2005:36)。RICH是研究型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整合性课程(IntegratedCurriculum)、群体学习(Community Learning)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Humanistic Outcomes)的英文缩略词。研究型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知识面的拓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随时带着探究的状态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并因此而不断激发新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达到对世界和生活的理解。整合性课程包括三个方面,即利用话题探索进行学科知识和技能、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方式的整合。群体学习主要关注学习群体的构建,善于利用群体中的各种资源来进行学习。群体学习有多种形式,而小组讨论(包括课堂以及课外讨论)是群体学习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他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学术研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人格内涵必须得到同时的发展。

RICH的教育思想吸收了新人文主义(Neo-hmanism)教育思想,如学生接受教育是为了他个人的发展需要,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吸收了现代西方建构主义(construetivism)教育哲学思想(如Dewey;Kilpartrick;Vigotsky;Piaget等人),如知识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主观创造;语言学习是学生自我构建的过程,是自我成长的认知发展过程;学习是一种社会行为,学习群体和良好社会关系是促进这种社会交流的前提,只有在交往中才能产生。也吸收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如语言学习是学生个人的经历和体验。“RICH可以被理解为后现代课程论思想的尝试、课堂教学活动的模式、教师发展的叙述历程和外语教学研究的新学科领地”(吴宗杰,黄爱风等2005:5)。RICH外语教学课程体系是中国外语界一次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为我国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师发展机制建设开创了新的实践方式、理论视角和学科研究方向。本文试图从英美报刊选读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视角来探讨RICH外语教学课程体系在实际课程中的应用,并就某些方面的问题对这一课程体系进行商榷。

二、教学目标改革

教学目标是教授任何一门课程都要首先解决的问题。2000年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下称新《大纲》)指出:“外国报刊选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英美报刊和杂志的能力。通过熟悉英美报刊、杂志的文章的一般特点,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布局、语言技巧及文体修辞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报刊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巧、阅读策略等,因此阅读材料应包括各种知识,除语音、语法、词汇、篇章、语体等语言内容之外,还应涵盖社会、经济、政治、文学等文化内容,同时应涉及到预测、搜读、速读、寻读等阅读技巧”(王雪梅,戴炜栋2005)。“英美报刊选读课的作用是为学生打好阅读英文报刊的语言基础,使他们掌握英文报刊的文体知识、阅读英语报刊的必要常识以及与报刊相关的国际知识等。”(贾爱兵2001)。从上述这些文字不难看出,英美报刊选读课一直被认为是训练学生阅读技能的基本技能课程。在新《大纲》(2000)列出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课程中,外国报刊选读被列为高年级专业技能课程中的选修课。根据新《大纲》的描述,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是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也就是说外国报刊选读(本文主要指英美报刊)和基础英语、听力、口语、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一样,只是一门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强调培养学生阅读英美报刊的能力,掌握英美报刊文章的语言技巧和文体知识,通过阅读扩大视野,获取信息,那么“英美报刊选读”课程是否只是一门英语阅读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英美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强调语言概念还是人文概念?是强调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还是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RICH强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人。“英语教学本质上是教育而非教学。大学生在学外语时,他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学朱研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人格内涵必须得到同时的发展。”(吴宗杰,黄爱风等2005:64)也就是说通过RICH方式,最终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任何语言都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所谓工具性,是说语言作为一种声音和意义任意结合的自然代码,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掌握多一种可以传达同样思想的工具。所谓人文性,是说语言是一种文化代码,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它所构筑的一整套文化视界,获得一种新的对世界的看法(胡文仲,高一虹1997:4)。而现在的英语教学,包括“英美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就面临着重语言轻人文这个问题,认为传授语言知识在报刊选读课堂教学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种思想过度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而忽视语言的人文性,用解剖刀对文章肢解,将支离破碎的符号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割裂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割裂了语言和人的思维之间的关系,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被严重制约,长期以来被看成是知识结构单一、口语流利但思想单纯、谈话没有思想深度的群体。因为人文教育的缺失,很多学生毕业后对自己学了什么,如何学以致用,完全找不到方向,根本谈不上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坚持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对2l世纪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极其重要。不管在国内还是在西方国家,人文主义教育都是高等教育之本。在中国,除了“文革”期间,贯穿始终的是英语专业教育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刘祥清2007)。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英语本科教育“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莫亚平,许凌渝2007)。笔者认为,英美报刊选读课程具有其他英语类课程无法比拟的优势,报刊英语不仅语言时尚鲜活,内容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历史、法律、文学、科技、娱乐等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报刊英语针砭时事,揭露真相,是公众舆论思维的体现,其所承载的人文内涵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例如在面对自2007年以来出现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的新闻热点时,班里这些生活优裕的

80后大学生感到非常困惑,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仍然会出现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西方各国将中国和印度的崛起视为粮价飙升的“罪魁祸首”,称中印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两个“食肉喝奶”大国,两国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是导致全球性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面对这种“莫须有”的言论,作为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应如何应对?如果他们仅仅只是能够流畅地陈述全球性粮食危机的事实,那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需要做的是如何通过大量的报刊阅读和广播电视新闻了解事实真相,搜集材料,用强有力的思辨和准确恰当的英语语言进行有理、有力、有据的驳斥,告知西方各国: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粮价暴涨的“罪魁祸首”是生物燃料,推动全球粮价飙升75%,其中美欧“贡献”最大。笔者认为这种在进行新闻阅读和视听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强调从人文的视角来看待和学习用英语构筑起来的这一整套文化视界应该是英美报刊选读课程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

新《大纲》(2000)明确提出了高校英语专业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英语人才。笔者认为“英美报刊选读”课程属于复合型和应用型课程,应更加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是所谓“复合”并不是英语和另一门专业知识(此处指新闻媒体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思维模式和认知方法的融合。如果只是强调通过英美报刊选读课程获得一些简单的新闻业务知识和技能,如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等;或达到扩大词汇量、熟悉新闻文体结构、提高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的目的,那么这仍然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学习。笔者在教授该课程时只用30%的时间讲授新闻知识,70%的时间则用于新闻视听讨论和学生小组活动(下一节将对此进行详细讨论),因为这些视听讨论和小组活动能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新《大纲》(2000)把英美报刊选读列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选修课,已经不是乔纳森(Jonassen,摘自温彭年,贾国英2002)所提出的初级阶段的学习,而是高级阶段的学习,学生开始接触大量的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乔纳生(Jonassen 1991)等人提出新的知识类型的划分方法: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以概念和技能为基础)、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以相互联系的知识为基础)与精细结构领域的知识(图式化的模式)]。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联系,通过分析和思考,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因此笔者认为英美报刊选读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应该是坚持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在掌握一定新闻知识和阅读技能的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这是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笔者教授英美报刊选读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三、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很多西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流派传到了中国,被广大高校教师吸收和采纳,其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是教育界的共识,交际法教学和任务式教学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交际教学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时至今日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的核心概念。“它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教学观念,把语言学习放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把学生置于中心地位,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和语言功能的剖析,因时、因地、因培养对象而异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武和平1999)。任务教学法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以计划和操作为其中心内容(岳守国200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次课制定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教师所预定的任务。

但是大部分教学理论,包括交际教学思想和任务教学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仍然是在教师的掌握和调控下进行的。它们或者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交际活动的话题或任务,或者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这些教学思想和方法虽然比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有质的区别,但在这种接受任务,问题一搜集资料一小组合作讨论一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一切活动仍然是在教师的思维体系和框架中。那么教师所提出的任务,问题是否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是否靠近学生的最临近发展区(即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是否体现了对学生个人情感和个人需要的尊重?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提出交际活动话题,并以群体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话题讨论。正如RICH所提出的观点,话题不是作为一项内容而是作为一种问题和兴趣提出来的。它不是教师给予、教材规定,而是学生根据他们内心的感受和对社会事务的关注逐渐在课程发展过程中发育出来(吴宗杰,黄爱凤等2005:13-14)。笔者认为,这种由学生“自下而上”而不是由教师“自上而下”提出交际活动的话题和任务的观点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它将提问的主动权,将话题的话语权交回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提出问题。他们讨论问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寻求一个正确答案,而是要在讨论的过程中享受思维和辨析的快乐,感受自我的成长。这种个体需要和兴趣的内在动机是学习最大的驱动力,这种个性化的学习也是衡量一个人人文素质的重要参数。由学生主动提问式的教学不是西方教学理论的独创,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论语》记载的106条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有102条是孔子的学生先提问,然后由孔子来解答。孔子通常不是直接回答,而是循循善诱,引证说明。

但是笔者认为RICH提出的由学生自下而上提出交际活动话题应当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在当今高校大量扩招,大班上课的情况下,如何在课堂上协调学生个人需要和兴趣与班级其他同学的需要和兴趣?笔者在英美报刊选读课上通过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求学生订阅一份英文报纸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或年级的不同可订阅China Daily或21stCentury),每个小组交际活动的话题从该期报纸内容中选择。二是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必须与班级其他同学互动,使他们参与到小组交际活动中来。全班订阅同一份英文报纸作为课外阅读材料,目的是通过大量阅读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审视和思考。此外,报纸涵盖的内容广泛,政治、经济、科技、娱乐、教育、时尚无所不包,而且贴近生活,时效性强,能够比较容易选择到班级大部分同学认可的话题,同时可以保证所有学生通过阅读熟悉了解该话题。为了使小组活动更好地体现新闻性,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小组活动一般以新闻发布会、新闻采访调查、专家访谈、新闻讨论会,辩论会(由一个小组的同学通过角色扮演的

形式演绎一个新闻事件,再由全班同学一起对该事件进行反思、讨论和辩论)等形式进行,并且要求该小组的同学通过随机采访、即兴问答、记者旁听席等各种形式调动全班所有学生,使他们也积极参与到小组的活动中。因为是生生之间而不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而且这些活动是现场即兴的,能够充分刺激学生表现欲和挑战欲,进而促使学生在课前认真准备,一旦被同学提问,他们都能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另一个问题是笔者对学生的一次课堂问卷调查显示,有93.6%的学生最喜欢最经常读的是娱乐新闻(Entertainment),只有4.05%和9.34%的学生经常读政治和经济新闻。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们经常讨论的话题都是一些轻松愉快的新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适当地深入讨论一些严肃性话题而同时又让他们觉得很感兴趣呢?这需要教师进行有益的引导。有一次一个小组给全班同学观看一个美国歌星的访谈并准备就这十话题进行小组活动展示。访谈中当被问道最喜欢吃哪国菜时,这位歌星说了一句“我从不吃中国菜,因为没有质量保证”。这个回答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不满,也有十部分学生表示了不屑。这时笔者想起了近期美国ABC、CBS新闻以及New York Times等各大报刊连续刊播的有关中国产品的报道:毒牙膏、宠物食品、含铅玩具、劣质轮胎、问题水产品等,已经在海外市场造成了巨太的负面影响。那么那位歌星所说的“我从不吃中国菜”是否与此有关呢?笔者于是引导学生到学校校园网上去着录播的美国ABC和CBS英语新闻,或从其他渠道,包括平面媒体和电子网络媒体,获得最大额度的信息。笔者并没有向学生提出问题,只是告诉他们认真阅读或收看新闻材料,准备两周之后的课堂活动,他们可以从任何角度,以任何形式提出任何问题,表达任何观点。两周之后学生搜集到了大量的有关信息,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的主流媒体会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集中报道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问题的责任全在中方吗?是不是美方故意刁难中国而吹毛求疵?中国大众应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又应如何正视并处理这些问题?应如何消散国际社会舆论对“中国制造”产生的影响?由于关系到中国,关系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学生对此话题非常关注。借助于大量报刊(包括纸质和电子媒体)材料,他们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不同的意见,但有一点他们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中国政府和企业必须以恰当的方式对这一系列产品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及时消除事件对中国产品乃至中国形象的影响。这种通过教师引导而将一个学生自选的娱乐性话题深入为严肃性话题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选择,又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促进、引导的作用。

四、教学手段改革

新兴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的兴起给教学手段的改革带来了空前的机遇。RICH的教学改革实践主要集中在综合英语这门课程,因此,虽然它强调对互联网的综合利用,但仍然只是停留在查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料的初级层面上。笔者认为,由于英美报刊选读课的特殊性,其对网络媒体的综合利用应该是多维立体式和互动式的。英美报刊选读课的传统教学资源是教材和纸质媒体,教学资源的局限性造成了该课程教学手段单一,教学互动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互联网的普及使英美报刊选读课的教学手段变得丰富多样。很多一线教师利用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容量大,范围广的特点,从国际国内各大英文报刊的网站下载最新的文章,以弥补教材和纸质媒体内容局限、时效滞后的不足,但是这仍然没有走出无声阅读的局限。这些教师还未能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另外两大优势:超文本性和交互性。

网络媒体的超文本性能够有效地将信息以多维立体的方式呈现给受众,即除了文字外,同时以图像、影像、声音等有机结合的形式向受众传递信息,给受众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正如施良方(1994)所言,视觉影像是一种强有力的记忆辅助手段,如果搭配适当的视觉图像,学习者回忆相关说明性文字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一段影像画面往往胜过几千字的文字叙述。当读者在阅读一段有关伊战平民伤亡的文章时,那些伤亡数字只是一些干巴巴的数字,但当他们看到画面上血肉模糊,亲人痛苦的场面时,心灵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一篇有关科技最新发明的文章可能让读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但配上一段清晰的影像说明就能让他们恍然大悟。影像画面上的人物表情、身体语言、背景渲染以及说话者的语音语调都是单纯的文字无法传达的。网络媒体调动了人体几乎所有的感觉器官去感受、感应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网络媒体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交互性。这里的交互性有两个含义:一是在网上,传与受几乎同步进行,互联网的速度快、范围广和超文本链接等特征使得传播者在发出信息的同时可以立刻得到反馈。二是原来的受众改变了自己的地位特征,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就可以随时在网上发布信息或改写信息,做一个信息的传播者(黄鹂2000)。Ken Ellis(2005)也指出,“today's youth……,are acquiring afundamentally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s media,Media is。for them,not something to be consumed,but also to becreated,This has broad consequences for how we designmedia,howtheyoungaretaughtin schools,and howmassmedia markets will need to adjust”利用网络媒体交互性这一优势以及当代年轻人希望在网络上能有所自我创造的特点,笔者在网上开通了英美报刊选读课的课程博客。它有两个功能:(1)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转贴英语报刊上他们认为有意义的、感兴趣的任何文章,或者自己写新闻,并且就这些文章进行评论。笔者要求每个学生一学期至少要写五到十篇评论;(2)师生可以随时相互留言并及时回复,达到一种即时沟通,共同探讨,相互信任的情感交流。在网络媒体的环境下,交流的双方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精神交流,因此学生可以摆脱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时所承受的无形压力,其心理状态会更接近他的“本我”,即潜在的“本能”体现,有助于他自由发挥和随意创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教师则以一个参与者和讨论者的角色出现。在网络媒体上开通师生平等自由交流的博客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的“本我”意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传统的教材和纸质媒体虽然在信息容量、报道范围和新闻时效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系统性、准确性和深度性上比网络媒体更具优势,是学生系统深入学习的一种阅读方式。因此笔者在教授英美报刊选读课时将教材、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有机地相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立体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和创作的乐趣。

五、结论

诚如RICH所强调的,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发展人。教育的目标不止是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而是要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新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确定了在英语教学,包括英美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强调语言的人文性,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学术研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必须对英美报刊选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对部分教学过程享有决定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仍需要所有教师不懈努力。

RICH教学模式 篇4

关键词:RICH,英语教学,听说课堂

1 引言

英语四、六级考试历经多次改革并大大增加了听力比重, 而四、六级机考 (尤其强调听说能力) 也即将全面铺开, 如何有效提高英语听说水平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而笔者所在的院校, 英语听力课堂中学生“听不懂, 不敢说”的现象屡屡发生, 甚至有学生在课堂开始半个小时就昏昏欲睡。究其原因, 发现, 目前听说教材虽然较过去有了较大发展, 但在编排和内容的形式上还是比较单一, 教学过程还是主要通过机械重复的听和做题来展开, 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材内容编排难度过于简单或过于难, 并且缺乏真实环境的交流价值, 所以大部分学生听力时间一长就感到厌倦, 对课堂应付了事或者索性放弃。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而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的RICH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给教学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

2 RICH的教育内涵

RICH是一个首字母缩略词, RICH教学法把传统教法、教材和教学目标融汇到一种师生共享的探索性过程中去, 强调“以人为本”, 把说话的权利归还给学生, 提倡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大开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其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 RICH教学法

3.1 语言输入说

适合学习的语言输入应该是能够理解尺度下的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 在英语教学中, 对现有水平差异巨大的学习者采用同样的方式输入同样的语言信息是不科学的。所以, 综合英语听说课程的尴尬局面, 必须要做的就是突破传统教学对于权威教材的依赖和迷信, 采用以小型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学生自编教材为主, 权威教材为辅的信息输入方式。因为只有学生自编教材才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学生真正的兴趣爱好并适合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

3.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只有在接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和学习体验的教学情境中才能激发出来, 通过与他人合作、交往、学习, 才是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所以, 在英语课堂上, 以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监督引导是改变目前难题的有效方法。

4 听说教学

4.1 教学内容

RICH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包括固定教材和学生自编教材两部分, 改变了以往以一本教材上到底的局面。RICH教学对固定教材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而不是机械地一上到底;学生自编教材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结合小组话题内容, 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己挑选并编辑的原版英语学习材料 (郑志恋, 2002) 。

在学期开始, 通过对全班同学的问卷调查, 对30%的学生进行访谈, 确定学生的基本听说水平和兴趣点, 由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筛选, 并和学生就筛选的结果进行商讨, 最终确定教材要进行的内容。而学生则按照各自的兴趣点自由组合, 确定5组学生分别进行5大题材的英文听说资料的查找。收集和改编, 可以是VOA、BBC等新闻, 或是国内外大学生的英文演讲或名人演讲, 或是真实场景的相关短剧, 或是一些辩论赛, 还可以是英文电影的选取、英文歌曲的推荐。老师可以为学生做查询指导, 对每一组提供的资料一起进行探讨, 就难度、兴趣点、知识点等进行商榷, 直到可以在课堂上教学使用。

不难想象, 使用学生自选自编的教学内容, 更贴近每个年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体验, 而教材自编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过程, 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4.2 课堂教学格局

RICH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应当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 调动其积极性, 激发其好奇心, 在把学生引导到特定的程度以后, 教师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黄爱凤, 胡美馨, 2003) 。因此, 教师大可不必每次课堂上都占据主导角色, 执意要把全部的教学内容灌输结束才觉得是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效果, 总是显得无可奈何。美国教育专家Moore (1989) 说:“真正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和再创造。”所以, 把学生的能量在课堂上释放出来, 远比把老师的备课内容强行记下要强。而RICH教学模式推导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可以再次解决这一难题。

在听说课堂上, 关于说, 一直是学生的痛处, 因为没有自信, 所以学生都害怕说, 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在首次示范的基础上, 让学生跟进演示, 每次以小组为单位, 可以进行课前预习, 因为有了小组合作的背景和课前的相关准备, 学生在课堂上对他们自己选编的材料也一定是有话可说, 为了小组的荣誉, 也不会像传统课堂那样, 简单地以“SORRY”作为答案。而关于听, 首先当把学生选编的材料呈现出来的时候, 课堂的氛围就一定会相对柔和和轻松, 听力素材的丰富多样, 也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在难度适宜, 兴趣盎然的课堂上, 教师适时地穿插应试技巧的培训和讲解, 也一定不会让学生那么全体“睡意浓浓”。

所以说, 听说课堂教学格局的改变, 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机械地放听力题目和校对答案已经不适于目前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水平, 这样的课堂浪费教师的生命, 也浪费学生的青春。

4.3 评估方式

RICH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注重考核学生整个学习过程 (1earning process) 的评估体系, 改变了以往只重视学生的卷面分数和终极评价 (黄爱凤, 胡美馨, 2003) 。以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作为学期考核的最重要的指标, 必然会激起学生对整个过程的重视, 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样的激励方式很大程度上会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可以把听说课程的平时评估成绩转为英语平时成绩的60%, 而学生整个学期过程的记录, 包括参与的选编材料、课堂发言、作业完成、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估等, 可以占据其中的60%, 教师的决定权为40%。在学期开始, 就让学生明确这一评估方式, 也必然会时刻督促学生在听说课堂上自主性的发挥, 考卷不再是决定学生学期成绩的主要因素, 而平时在课堂上的听说参与程度以及课前课后的相关学习程度才是最重要的。任何一个对自己负责的学生, 都会从这样的评价方式里感受到更大的自我责任感和学习积极性, 因为一份付出, 在这里就必然有成绩上的一份回报。

5 结束语

RICH教学模式经历这么多年的实践和发展, 在教学中广为借鉴, RICH的教学理念, 其强调的中心“以人为本”, 给所有的教师很大的感悟和启发, 尤其是对这些一线教师, 亲历了教学的困惑和矛盾时, 在这里, 找到了指引。在我目前所任教的院校, 尤其觉得意义重大, 因为这里的学生背景更复杂, 这些学生走进, 仿佛就带上了自卑和不甘, 尤其是体现在他们的英语学习上, 所以, 把RICH的教学模式带进听说课堂对而言是尤其的重要, 因为在这块领域里, 固守的传统还太多。

参考文献

[1]岑艳琳.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年.[1]岑艳琳.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1年.

[2]黎楠.网络支持的英语阅读自主学习实验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1年.[2]黎楠.网络支持的英语阅读自主学习实验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1年.

RICH教学模式 篇5

RICH课程理念是浙江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在近十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和改革研究,逐渐形成的一个课程实践建设项目,即研究性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整合性课程(Integrated Curriculum)、群体学习(Community Learning)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Humanistic Outcomes)的英文缩略词。这一项目为我国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师发展机制建设开创了新的实践方式、理论视角和学科研究方向。它提出的“课程就是教师作为思想者的人”这一课程理念,反映了国际后现代课程的教育思想。它所提供的理论成果和大量具有说服力的时间研究资料展现了一种超越传统课程范式的教育愿景。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内涵是:重视让学生自己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强调学生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兴趣,对发现的问题热情地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社会和现实。“整合性课程”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即话题学科知识、英语各项技能,以及学习内容与生活世界的整合;学习资源的整合,即社会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因特网资源的综合利用;学习活动方式的整合,即学习场地、话题,以及学习活动的多样化。“群体学习”是RICH教学中实现研究性学习、整合性课程,以及最后实现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它主要关注学习群体的构建,使得学生不再是单个的对付学习问题。其中教师的指导和监控起关键性作用,学生的学习观念、谈论技能等方面都须重视和引导。“人文素质全面发展”首先强调学生的人文自主性发展,通过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提供个人潜能发展的空间、尊重学习过程等途径实现,同时也把教师人文自主性的发展放到了一个首要地位,强调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水平的提高。

二、RICH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一)课程设计

笔者认为,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输入”的过程,还应该有一个“输出”过程,所谓“Listening in&Speaking out”。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达到学生学会听、听得懂的目的。

传统英语听力课一般是老师先介绍听力材料背景,解释单词和词组,学生听完后对答案的“一堂言”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依照课本的内容和顺序,基本不做改动。学生听懂课本内容,似乎就完成了任务。笔者设计的听力课程则作了一定的改变,以《英语听力入门2000第三册》第三单元World News:Economic Development为例,本单元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世界经济方面的新闻词汇及表达方式,另一方面是有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及上世纪90年代末期联合国经济会议的报道等,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显得过时。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应引导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搜集当今世界经济方面的新闻报道,并加以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加以展示。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并提供现时经济类新闻,如CNN等著名美国新闻栏目有关雷曼兄弟银行破产的报道,关于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原因的分析及对美国民众现实生活的报道等,在课堂上作必要的分析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在听懂并理解这些新闻的基础上,课外搜集和整理有关新闻报道。在下一次课上,要求学生从美国“贷款买房”从而导致“次贷危机”入手,为全班讲解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等经济新闻背景。学生可以组成五人一个小组,五个同学分别扮演购房者、房产中介、发展商、银行及新闻记者,从不同的角度,讲解房屋买卖导致最后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各种不同人物所受到的损害。在整个展示中,学生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对话和PPT的方式进行。

在这种课程设计中,学生的听力学习过程从单向的“输入”过程,变成了双向的“输入加输出”过程。首先,学生通过听新闻了解新闻背景,通过大量的查阅和搜集,了解和研究美国次贷危机这一世界经济热点问题。这种搜集和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热情的探究。而不是传统的教师先搜集资料,再根据理解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研究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吸收的过程。其次,学生的学习过程糅合着各种知识和技能,以及课本上的词汇和表达及经济新闻的内容,为学生的研究奠定了语言基础,然后学生以语言为工具,结合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以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加以表达。最后,学生的学习过程,显然是一种群体性学习,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事件加以理解,在课堂上各自展示所理解的内容,每个学生展示的过程,实际上同时是为其他同学提供学习的机会,一个小组的整个展示过程,也是为全班同学提供学习机会。同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是一个引导者,而且是一个学习者,学生从不同角度的理解可以帮助教师完善其教学思路。

(二)评价模式

如果用传统方法进行听力教学,所谓听力材料的答案就是唯一的,学生成绩的评价往往是教师一人说了算。RICH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专业听力课程,由于课堂形式的改变,相应的考评形式和内容也可以进行改革,教师可以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例如,当一个组就某一话题做课堂展示时,其他小组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对其内容、展示方式、语言表达等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评价过程变成一条增进了解、相互鼓励、共同切磋学习、探讨思想的过程。同时,对别的同学进行评价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同学的经验和不足中,认识自己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然后在展示的过程中加以完善。另外,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评价,可以使他们变成课程的自主者,提高责任感,因为是直接参与者,他们感受最深,体验最多,看问题最清楚,更能找出问题的所在,提出适合他们改进的办法。

学生的小组讨论、口头陈述等内容的增加,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平时表现的机会,因而平时课堂活动的参与情况及表现情况,也可以成为对学生评定的主要参考,期末考试成绩在评定中所占比例就可以相应减少了。很显然,靠考前临时突击是没有用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再是“一锤子买卖”。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不仅是对自己同学的评价,而且是对教师的促进。只有他们最知道自己欠缺什么,需要学到什么样的知识。这对教师的自身完善和个人实践知识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只会根据教师参考书目,把课本知识原封不动地传给学生的教师,显然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同时单纯地提高教学技巧也是不够的。教师一方面与学生一样,是课堂的参与者和学习者,另一方面,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更好的学习方法。

(三)教师的作用

RICH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那么是不是教师的作用就相对减少了呢?

首先,“教师作为思想者的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如:词汇量不足、表达方式不确定等。很多老师不愿意把课本答案提供给学生,似乎认为学生一旦掌握了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就没什么可讲的了。笔者认为,教学的目的,不应是仅仅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应该使他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更多更新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把课本答案提供给学生,不仅能帮助学生克服词汇障碍,能让他们学习课本中各种各样生动的表达方法。

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是引导学生的好机会。有些学生的课堂展示主题过大,天马行空,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有些学生的表达方式过于晦涩,做课堂展示时同学会感到不明白。教师应该对此类情况加以帮助和引导,在鼓励的基础上,指导其采用更好的展示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每一次展示,才可能真正有所提高,而不仅仅流于形式。

最后,教师需注意的是,对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习惯和配合。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法的收效更为显著,就是“考的分更高”。而应用新的教学方式,大部分工作需要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对此有些“力不从心”。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感觉收效甚微。比起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的确“学不到太多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方面要多加说明,尽力帮助,另一方面要先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展示,为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提供模仿,增强他们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吴宗杰.教师知识与课程话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吴宗杰, 黄爱凤等.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5.

RICH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教师,学生,RICH课程范式,英语教学,探析

近年来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在教学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或四六级考试, 大多数学生不太重视听说训练, 词汇量严重不足, 影响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影响了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提高, 成为英语学习的“瓶颈”;教学方式方法僵化, 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教学一直处于粉笔加录音机的传统模式中;考试考核方法不适应英语教育教学要求, 缺乏灵活性;教师兼课太多, 疲于奔命, 根本没有提高进修的时间, 更没有精力去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 研究新的教学理念, 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所需的技能。

究其原因, 是由于在西方工具理性支配下发展起来的科学课程观把教育这样一种需要智慧和思想的探索活动分解为目标、大纲、教材、教法和评价等一系列可操控的课程要素, 并用目标管理和劳动分工的方式分散到不同的势力群体和机构中去执行, 从而构成一种权力话语文本网络 (吴宗杰, 2005) 。这时教师成了流水线上无个性的工作者, 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盛器, 学校成了制造“产品”的工厂。这样, 教育活动简单化、庸俗化、功利化和表象化, 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不被重视。只注重赋予学生一种技能, 而学生作为人所需要的追求幸福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等不被重视 (吴宗杰, 2005) 。学生的情感培养、学习方法指导也被忽视。

那么, 出路在哪里?怎么改?教什么?怎样教?怎样评价?教师怎样发展?RICH课程范式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

RICH课程范式的内涵

RICH课程范式是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围绕外语课程及教学改革进行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是“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的教改模式。

RICH课程范式起源于浙江师范大学一项持续近十年的教学探索活动。这项活动开始于早期的教师群体建设, 即从1995年开始, 教师从机构群体 (教研室) 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群体。这一群体容纳了东西方不同文化、不同学科、不同机构定义下的人们。他们开始是在传统的课程框架里探索问题, 如教学方法革新与实验, 直到有一天他们走出这一体系进入到一种新的探索境界。1997年下半年, 这一群体开始对自身课程实践展开批判、探索与革新活动, 进行一种把人文主义思想带入外语课堂的教师行动研究。他们从挑战教材的权威开始, 进而挑战现行的课程体系。1998年底, 美国已故教育哲学家Clif Schimmels教授慕名来到浙江师范大学任教, 全面参加教改活动。他把教师们这一属于自己的课程实践项目命名为RICH, RICH是研究型学习 (Research-based learning) 、整合型课程 (Integrated curriculum) 、群体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和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Humanistic outcomes) 的英文缩略词 (吴宗杰, 2005) 。

RICH话题教学也被称作“学生合作进行小组课题研究”, 该活动全程包括八个实践环节:形成小组、确定话题、查找资料、编辑资料、制作海报、口头汇报、教学评估及书面论文 (黄爱凤等, 2000) 。

RICH课程范式解析

(一) 颠覆了工具理性的课程模式

长期以来, 我国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教学内容”和“三个统一要求”开展, 即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 以基本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为教学内容, 统一教学目标, 统一教学要求, 统一教学检测标准。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础。英语的教学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标准。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 加强语言技能的培养。因此, 在教学中要逐步形成在注重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 注重一般语言交际和涉外业务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 便形成了如下教学管理模式:各校建立起以分管校长负责, 以教务处为龙头, 以教研室为主体, 以学生所在系为轴心, 以教学班级为基础的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中建立和完善目标负责制和奖惩机制, 明确各部门、相关人员、班主任和教师的具体职责, 确定阶段目标, 制定检查、考核的具体措施。这是工具理性的Tyler课程模式的典型代表。

RICH课程范式颠覆了工具理性的课程模式, 为我国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师发展机制建设开创了新的实践方式、理论视角和学科研究方向。RICH课程不再需要教材或者说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依赖教材。教研室不再是教学任务传达和布置机构, 而是变成了教师心灵成长和教改思想碰撞的场所。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然后参加考试, 而是成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的制定者、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师被赋予了极大的自主权利, 教改不再是自上而下的任务, 而是成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 促进学生发展

RICH课程范式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首先,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拓宽了知识面, 改善了知识结构。下面以Tibe (西藏) 话题为例进行阐述。1999年,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998级几个班都有小组选择了“西藏”作为研究话题, 1998 (2) 班一个小组研究的内容有民间风俗、发展简史、宗教信仰等。话题呈现的过程以扮演一个记者坐火车到西藏去采访的形式进行。记者进入藏民家, 主人泡上酥油茶, 献上哈达 (在教室里当场表演) ;随后, 藏民的女儿举行“婚礼”, 儿子介绍“天葬”。其次,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课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培养了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了英语学习的质量。

(三) 促进教师发展

论及RICH对教师发展的作用时, 有人认为促进了教师的身份认同, 有人认为促进了教师在外语教学改革中的观念转变。笔者就这一问题走访了浙江师范大学RICH课程范式的参与者与实施者郑志恋老师, 以下是笔者和郑老师之间的对话。

赵小波:郑老师, RICH课程范式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 为教改指明了新的方向, 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思维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那么, 请问, 作为RICH的实践者, 您认为RICH在教师发展方面有哪些贡献呢?

郑志恋:首先, 参与RICH, 我觉得很快乐。在教研室讨论时, 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畅所欲言, 教改气氛轻松愉快。课堂上, 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模式、话题来教, 不再像原来那样受制于教材, 你在教学中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学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表现得很积极、热情、主动, 在活动中你能看到他们的进步, 没有什么东西比看见自己的学生进步更能让教师高兴的了。其次, 我认为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最初吴宗杰提出课堂上不用教材的时候, 我还曾经和他辩论过, 说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挑选、审定加工的, 怎么能说舍弃就舍弃呢?但是经过后来的RICH实践, 使我觉得我们要想把书教好, 就应该让教材服从教师, 而不是教师服从教材。由此推开来, 我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评价等教学内容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赵小波:可不可以这样理解:RICH使您开始思考, 开始考虑过去习以为常的所有教育现象, 并且从中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郑志恋:是的。

由此看来, RICH使教师成为思想者和研究者, 还形成了一个实践与研究群体, 带动了一大批年轻教师的发展。

对RICH课程范式的建议

有关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 有些学生只顾发表自己的见解, 滔滔不绝, 不顾别人;有些学生由于语言水平及性格等原因, 觉得无话可说, 讨论时常会陷入沉默的僵局;有些学生则对别人不听不问或干脆演变为闲聊;小组讨论往往费时较长, 又讨论不出结果 (应单君, 2003) 。鉴于此,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首先, 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召开RICH课程范式介绍会, 让参与的学生明了自己在RICH中的角色, 明确自己参与的意义;其次, 加强教师对小组讨论的指导和监控, 发现类似情况及时纠正;再次, 建立有效的小组内部监督机制, 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有关课程开发RICH课程范式仅在浙江师范大学外语专业一二年级的《综合英语》课程中实施, 这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RICH可否在其他课程中实施呢?笔者以《英语写作》课为例, 对RICH课程范式的八个实践环节进行了理论思考:形成小组———按平均分配班级人数形成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话题———以如何写“留言条”为话题;查找资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编辑资料———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编辑自己找到的资料;更改“制作海报”这一环节, 让学生制作教学PPT;口头汇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利用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讲述留言条的基本格式、写作时常用的句型、提醒同学注意写留言条经常出现的错误等;教学评估———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各组汇报情况评估;变更“书面论文”这一环节,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展示内容写一个“留言条”。

有关追踪调查据笔者了解, 目前, RICH课程范式仅在浙江师范大学外语专业一、二年级中实施, 实施期间看不到显性的教学效果, 单就对付专业四级考试而言, 个别RICH教学班级还不如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RICH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自主、独立、主动学习习惯和批判性思维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要等到两年后才有所显现。但是, 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 RICH课程范式为其提供的学习经历还会不会有作用?笔者建议RICH为毕业生设计追踪调查问卷, 对RICH在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情况、职场心理和竞争等方面有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专题调研。把提交的追踪调查材料汇编成册, 为RICH的下一步教改提供依据, 最终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完整的课程范式, 供全国英语教师教学参考。

RICH课程范式把学习的决策权还给学生,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批判性,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动手能力, 使学生明白掌握学习技巧会终身受益, 最终成为一个懂得“knowing”而不仅仅是一个拥有“knowledge”的人。RICH课程范式把教学的自主权还给教师, 把教改的参与权还给教师, 释放了教改的能动性, 教师被压抑的思想重新得到释放, RICH课程范式为我国外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角度、新出路。

参考文献

[1]许芳梅.上海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OL].[2010-08-28].http://search.studa.net/jiaoxue/080604/14160183.html.

[2]杨建立, 杨京楼.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实践探讨[J].高职信息与动态, 2006, (9) .

RICH教学模式 篇7

一、RICH教学法的本质和内涵

RICH教学法是浙江师范大学外语系黄爱凤等教师提出并实行的, 他是一个首字母缩略词, 由Research based, Integrated Curriculum, Cooperative methodology和Humanistic Outcomes组成。RICH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主导, 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都过分注重记忆和模仿学习的倾向, 倡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主动交流和合作, 改进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水平。RICH教学法从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以及评估方式等三方面入手, 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过程, 着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用英语交流信息。RICH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外语运用能力、培养教师基本素质为主要目的, 是人文主义教育哲学思想和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同伴评价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

1、同伴评价

过程写作教学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肯定, 而同伴评价是过程写作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过程写作教学法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提出并倡导的写作课教学方法, 其目的不是为了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注重写作过程, 并在写作过程中强调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交互合作和协商。Chaudron (1984) 提出了同伴评价的几个优点:学生的反馈比教师的反馈更具有吸引力, 更能符合学生的心理;其次在同伴评价过程中能互相学习;通过同伴评价, 学生会更关注作文质量, 因为读者除了老师还有同学, 从而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写作过程的各个阶段, 从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2、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人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但需要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 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 能加速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主要是侧重于智力方面, 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也存在着“最近发展区”。教师围绕“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 让学生看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差异, 明了自身优缺点, 明确努力的目标, 从而获得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最终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RICH教学法结合同伴评价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许多研究说明同伴评价作文修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大学生对同伴作文修改形式比较认可, 而且同伴作文修改过程中, 学生可以针对作文内容、组织、词语、语法、以及技术失误等方面进行修改的。周雪在《过程写作中的同伴评价》中用实证证明, 同伴作文修改是英语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同伴评价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在写作教学实施过程中, 同伴评价表现出很多优势。

而对很多三本院校的学生来说, 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 在写作方面的困难更甚, 所以在解决即能较好的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 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一难题时, 以RICH视角运用同伴评价促进三本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可行性。

1、教学设计

(1) 每周教师都会就某一主题给出一个开放性写作题目, 文章题材内容不必加以限制, 这样, 学生的学习乐趣以及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而同伴批改使同学在实际中施展并改进自己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 同时, 同学间以及师生间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交流。在下一周教师对优秀作文以及小组批改较好的文章以课件的形式加以点评, 同时对学生写作中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

(2) 第一次上课教师将学生每组5个同学分组, 并宣布规则:同学对同伴作文的组织结构、立意进行总体评价。而其中的低级语言形式作物如拼写错误, 单复数等只进行标示, 提示学生自己修改。对句法, 措辞等语言方面错误小组集体修改, 每周每个小组选出本组最好的作文以及作文中出现的亮点以及本周小组进步最大的文章。

(3) 一学期十六周, 每四周一个教学主题, 分别为语法, 措辞, 文章结构, 语意表达四个主题。处理语法主题时, 又可分为句子结构, 时态, 拼写等细节。

2、评估方式

(1) 自我评估表

自我评估表在作文批改完成后发给学生并当场收回, 评估表分别以1, 2, 3分对学生在词汇, 语法, 篇章结构, 语意表达, 以及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学习动机, 学习愿望强度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最后给出总分。自我评估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随时看到自己的进步或是停止不前, 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不再是教师笼统的给个A、B、C等级。

(2) 字数统计表和错误统计表

在学期前, 学期中和学期结束时, 分别抽取学生的三篇作文, 统计其中的字数以及错误, 以此作为对学生作文流畅性和准确性提高度的评价。教师以此作为给学生最后分数的评判标准之一。教师评价学生是以该生所获得的进步和成就来衡量, 这样一方面鼓励了基础较差的同学, 同时也有效的防止了基础较好的同学滋生自满情绪, 兼顾了全部同学的感受。

然而, 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 在实施同伴评价的开始阶段会面临一系列由于英语基础差而导致的问题, 英语教师对学生们的指导和辅助作用应该贯穿于其整个写作过程中的每一步, 并制定详细的计划, 创设多元评价方式。

四、结果与讨论

经过十六周的训练, 多数同学在文章立意, 篇幅以及用词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学生在自我评估分数方面平均分增加了2分。总分为30分的自我评估表在开始时学生平均成绩为16分, 实验结束时达到18分。在语法错误以及语意表达不准方面有所提高。而几乎所有同学的作文在后期都比前期写得要长, 这说明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得到了加强。在与学生的访谈中, 虽然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能力有所怀疑, 但写作积极性确实提高了。

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三本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引入同伴评价机制可以作为教师评价的一种有益补充。在此过程中,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还能营造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爱凤, 郑志恋, 胡美馨.RICH教学模式——师范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改革探索[J].国外外语教学, 2000 (2) .

[2]蒋宇红.在线同伴评价在写作能力发展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3) .

[3]邵名莉.同伴评价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 .

[4]Chaudron, C.1984.“Evaluating writing:Effects of feedback on revision”.RELC Journal15.

上一篇:诚信事件下一篇:文言文的五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