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模式(精选12篇)
新课程模式 篇1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是初中生认识自然、学习自然知识的重要方式, 将为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 一些教师存在课堂教学方式较单一、课堂教学理念较落后的问题, 一些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质量不够理想。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要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及初中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笔者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与浅见。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的价值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助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一) 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素质教育理念更关注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前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及社会发展的需求, 所以创新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声音的产生与转播》这项内容中, 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歌曲, 例如TFBOYS的《魔法城堡》、《青春修炼手册》等, 组织学生根据音乐判断歌曲名字。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融入物理学习活动。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特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 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下, 仅仅是依照课程教学的内容、考试的要求等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忽视学生情感的发展, 没有认识到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 能够通过多媒体的有效融入、合作教学法的深入开展等方式, 使初中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 通过生动的视频或者动画, 增强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能力, 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直观、具体, 对初中生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电流与电路》相关内容中,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辅助的方式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将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生动, 富含趣味性特点, 使初中生更好地理解《电流与电路》相关知识, 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
二、创新课堂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物理课程标准 》要求初中物理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但是在实际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 存在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落后, 采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较低, 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理念十分必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可以创新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理念, 将三维教学目标融入其中。 以初中物理《光的传播》为例, 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光源的概念, 明确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理念及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在过程与方法方面, 可以通过适当的观察与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光的传播途径, 明确“光是怎样传播的”;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 带领学生一同感受光的美感, 培养初中生形成一定的求知欲望, 并形成一定的物理知识探究欲望。
三、创新课程教学途径, 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学生的实际物理学习需求及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创新课堂教学途径, 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为初中学生带来全新的物理学习体验, 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兴趣。
以《光的传播》为例, 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 为学生播放舒缓、动听的音乐, 展示一幅幅城市夜景的图片。 在伴随音乐感受城市夜景之美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通过“同学们, 为什么夜晚的城市会这么美呢”等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有色彩斑斓的光”等回答, 可继续提问“那么这些将城市打造如此之美的光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等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 带领学生一同进入《光的传播》课程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学习方式, 将三五个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 组织学生自主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 并提出“什么是光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等问题,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时, 教师要走到学生身边倾听学生的观点, 对思维清晰的小组成员进行赞扬和鼓励, 对存在问题的小组进行热情、耐心的思维引导, 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 保证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顺序开展。
在学生合作探究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交流课程学习的感受, 提出“除了课本上举出的例子, 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能够发光的呢”等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将生活与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使学生联系生活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深入掌握物理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创新教学关注内容, 保证学生的综合发展
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然而当前每个班级中都存在一些物理“学困生”,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 很多教师仅仅基于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进度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然而忽视班级中“学困生”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未来物理知识的深入学习与发展, 难以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需要面向学生、 面向全体, 教师需要关注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比如教师可以将分层教学方式融入其中, 以《声的利用》为例, 初级教学目标可以是引导学生掌握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指导每一位“学困生”理解生活中声音的利用途径;中级教学目标可以是结合生活进行综合分析, 思考生活中声的利用方式, 比如超声波清洗等, 进行进一步教学内容的拓展;高级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大量习题检测学生的综合物理知识掌握能力等, 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所成长、有所进步。
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巧妙借助微课实现教学改革。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 《电与磁 》这一项内容时, 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借助微视频学习课程教学中的相关内容, 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相关课程教学内容,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及学习能力, 在任意的电脑、手机等智能平台中学习, 结合自身能力慢放或者快放视频内容, 这种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需求。 其次,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电与磁》知识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交流, 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 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关注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教师可以借此机会, 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播放一些《电与磁》相关的实验活动, 组织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感受《电与磁》的力量, 也可以通过摄像机、投影器及视频展台, 更直观地展示教师开展的实验内容, 通过多种教学指导方式, 使学生参与实验活动中, 感受物理的神奇与魅力, 丰富学生的物理实验体验。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改革, 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课程教学途径,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及创新教学关注内容, 保证学生的综合发展等方式, 通过新课程、新平台和新模式, 为初中生带来全新的物理学习体验, 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初中物理学习的乐趣, 并养成良好的初中物理自主学习习惯, 促进初中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物理教学活动需要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创新, 融入新课程理念, 搭建新平台, 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初中物理学习体验。
关键词:新课程,新平台,新模式,初中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星明.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构建高效课堂的探讨[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 2011 (10) .
[2]吴海芹.强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 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 2013 (44) :140-140.
[3]李群华.基于能力本位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农家科技旬刊, 2012 (7) .
[4]刘刚, 杜静.“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物理, 2003 (2) :5-6.
[5]张浩.浅谈如何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成才之路, 2010 (33) :45-45.
新课程模式 篇2
书面作业是英语课外作业最主要的形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太多,要注意多样性和代表性,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做高考题型。选择题过多会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学习了一些名人的生平以后,可以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人的生平,并把写得较好的在教室张贴并当众表扬,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又如,在学了如何写E-mail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课给教师的信箱发一封E-mail,这样可以激发学
生的兴趣。教师要是有精力也可以给学生回一封E-mail,鼓励学
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作业形式的多变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各种形式的作业相互补充。题型设计要能创造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欲望和冲动,并留有让学生创造发挥的余地。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在设计作业上要考虑到班上同学的不同情况,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梯度不一样的作业让学生完成,这样才可以保证英语课外作业使所有的学生均有受益。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优化课后作业就成为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英语教学是以学习词汇、句子、对话、文章为主要内容的。(www.fwsir.Com)在此基础上,我开始思考英语课后作业的重新设计。我们可以把高中英语课后作业分成几个专门的作业本,让学生根据情况在不同的作业本上做专门的作业。这种作业能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还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更具体的了解。
比如,词汇方面。词汇的掌握是中学生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说,没有大量的词汇,学生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英语。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怕背单词,也一直在抱怨,单词背了又忘记了。现在一个单元基本上都有上百个单词,让学生在一两天内背出绝对有难度,但是,如果让学生养成习惯,分散着去掌握单词词组,很多时候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了。只要坚持,每天掌握10――15个单词词组,高中三年积累下来,词汇量已经足以应付高考,并能帮助学生自主交流,而且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也会明显找到成就感。
又如,句子方面。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可以说,一个句子真正弄懂就可以掌握若干种语法规则,积累一定好的例句,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法。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随便找了一年的高考试题,前五个单选题竟然包含了英语中的大多数语法,几乎每一道题目中就包含了6――7个语法。因此,要是学生能把整理的句子真正掌握了,可以说,英语语法也一定没任何问题了。学生可以把课文中教师精讲的句型整理下来,也可以把平时练习中遇到的单选题整理记下,或者从其他资料如英文报纸、杂志、词典或语法书中学得。这样的句子大多比较经典,并且对学生的考试也可以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使成绩较差、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般的机械性练习;而对于那些成绩较好、勤奋好学的学生来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相互抄袭,还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这样的作业形式也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自由。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能力和基础以及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内容。这样,学生有了充分自由,也有了充分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需要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还可以纠正只为应付教师而交作业的态度。教师可以从一开始的指导性、督促性布置课后练习逐渐对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给自己布置课后作业。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不但要积极思索,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也要对教学的辅助,课后作业的布置等作更深一步的思考。怎样做是对学生有利的我们就要去做,怎样做是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我们就要思索、改革。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思索创新,我们就一定能找出一条真正适合学生实际,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真正有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刘道义。新课程引起的教材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
[2]严小玲。走进高中,学会学习。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3]吴棠,王才仁。中学英语教学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
新课程模式 篇3
一、课程设计思路与理念
课程建设思路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教研科研为中心,以学生职业成才为本”,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企业实战模块、职业拓展模块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第二课堂+企业职场”的课堂多媒体教学、实训室实践辅导、课外自主学习和选修课相结合、企业实践课内外并重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教材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使“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二、新模式英语课程的特色
1.教学模式的“一体化”
外联企业职场,设计专业岗位英语技能模块,采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企业职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细化、量化能力训练项目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职业英语课程知识与技能实训模块创新组合,知识与能力合一,教室与实训室合一,通过热身与回顾、导入、讲解、实践、评估、应用六个环节,强化英语技能。
3.教学过程的“职业化”
倡导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生活技能和终身学习合一”的能力设计。学生学程式学习、理论实践阶段均达标,遵循“展示—应用—评价—实战—反馈”的流程。设计学生“兴趣—分析—创新—操作—评价”五阶段教学过程以及“目标—策略—评价”和“活动—体验—表现”两种基本形式,充分体现“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4.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实施“导教、导学合一”的模块式技能教学方式,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探寻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的“多元化”教学策略。在仿真的任务(项目)环境中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强化英语综合职业技能。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行为引导法、情景模拟、导学分层等教学法为引领,贯彻全过程“行为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5.考评体系的多元性
创立“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奖励性加分”的多元考评体系,包括“以达标代考”和“以赛促学”的技能展示,以及团队达标、分层达标、分段达标、专项达标等多层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综合能力,采取了生生评价、教师评价、督导组评价、社会用人单位评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小组到班级再到全院(校)的“贯通式”英语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改革(见右图)。
三、课程内容
1.强化基础模块
使用《新模式英语》教材,编写了《新模式英语辅助教材职业基础英语》校内讲义。
2.突出专业技能模块
配合专业考核,强化商贸专业工作岗位流程英语会话、商贸英语专业词汇等内容。
3.辅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教材模块
引进物流师等物流人员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扩充企业认可的职业英语、旅游英语等内容。
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先进的教学手段
运用语音室、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理论讲解、实例讲解相结合。
2.媒体设备
配备录音、录像、VCD、实物投影仪、普通投影仪、双向视频、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
3.教学形式
开展辅导、导学、小组讨论、实验、多媒体资源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4.教学场所
灵活运用普通教室、大教室、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辅导点(名称)等场所开展教学、学习活动。
5.实训场所
进行英语学习的课外延伸,开发各专业英语模块资源,鼓励学生自主选修英语口语、求职英语等课程。
五、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开拓英语学习俱乐部等实践平台,设立英语口语社、英语晨读社、英语短剧社、英语影视社、英语歌曲社、英语翻译社、英语读书社以及英语杂志社等社团,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第一、第二课堂不间断联动的“浸入式”学习环境。
实施校企合作,与企业就业零距离。倡导英语教学融入职业教育的5大要素,即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实践要素。以顶岗实习为驱动,加强职业英语实践基地建设。
用新课程理念构建作文评改新模式 篇4
作文评改中的“自主合作”是教师在作文批改中放权让位给学生, 为学生创造作文自改、互改的学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 取长补短, 整体提高。
一、引导学生自我评改
在作文修改之前, 教师必须为作文评改定一个通用框架——作文评改细则 (如下) 。
A档 (100—90分) B档 (89—80分) C档 (79—60分) D档 (59分以下)
中心思想:中心突出, 思想感情健康;中心明确, 思想感情健康;中心较明确, 思想感情健康;中心不明确, 思想感情不健康
内容结构:内容充实, 有新意, 结构完整;内容具体, 思路清晰;内容较具体, 思路较清晰;内容空泛, 文不对题
语言表达:语言流畅, 有文采;语言通顺;语言基本通顺;语言不通顺
文字书写:字体标准规范, 无错别字, 文面整洁;书写认真, 基本无错别字;错别字较少文面较整洁;错别字较多, 文面不整洁
其他方面: (1) 书写整洁、美观加3—5分; (2) 书写潦草, 字迹难辨扣3—5分; (3) 两个错别字扣1分, 重现不计, 最多扣5分。
由于学生作文题目自拟, 文体自定, 每次作文都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 学生要根据以上的通用评分细则制定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具体评改细则, 做到人手一份, 为写作与评改提供借鉴。
学生自我评改的初改可作为作文初稿完成后的回家作业, 要求学生对照作文评改细则进行自改, 然后就“中心思想”、“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等方面进行自我评定, 附于作文之后上交。
学生上交的习作, 教师不批、不改、不评、只作浏览, 把有关问题记录下来, 在师生评改交流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学生自改的起始阶段告诉学生自改的方式方法, 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二、组织学生相互评改
学生互评互改一般在课内进行。相互评改必须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个人自改能力的基础之上, 这种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有规律的实践才能获得。以下提供学生相互评改的操作模式供参考。
分组分工:一般以四人为一组、设一组长, 负责本组作文的收发、传递、检查、督促和汇总工作。组内成员应体现不同层次, 以利于学生相互帮助, 共同提高。
分发资料:语文课代表协助老师将“作文评改记录表”和学生作文本每组四份发到小组长手里。评改的作文一般以前后组的进行交换为宜。
提出要求:改前教师简明扼要地进行本次作文的评改指导。要求学生认真阅读, 结合相应文体的评改细则, 细心批改, 写出自己的评改意见。
分组批改:在组长的布置下轮流阅读批改学生作文。要求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认真的圈点批划, 大到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 小到字、词、句、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 用符号圈出需要改的地方, 划出写得精彩的句子, 写出眉批和尾批。在批改过程中坚持以个人为主, 每人每篇均要写出个人的批改意见, 特别是“主要优点”和“存在问题”, 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审视角度和阅读感受, 提倡学生有个性地表达, 并将其填写在“作文评改记录表”上。
组内交流:个人阅读批改结束后, 小组进行短时讨论, 分析每篇作文的主要优点和存在问题, 就评改意见反差较大的进行讨论 (或向老师反映) ,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沟通思想后, 进行重新评改。譬如,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文体”问题。因为“弱化文体”“文体自定”并不等于不要文体, 要避免出现“四不像”的文章。组内交流后, 小组长汇总“作文评改记录表”的意见, 将评语评档填写在学生作文之后 (即组评) 。
三、反复修改及教师点评
反馈再改:组长将学生互批后的作文本交给作文者本人, 作文者认真阅读同学给的圈点批划和评语建议, 对照初改的自我评定, 再次进行作文自改。问题较多的作文可如此反复修改, 问题较大的作文应建议重写。通过自改和互改, 严格要求, 层层把关, 让学生懂得每次作文都要认真对待, 不能像过去那样一交了之,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 作文者对同学的批改有不同意见可以向批阅组提出, 同学之间可以开展面对面的交流讨论, 以沟通见解, 取得共识。
课堂交流:在学生互改过程中, 要求各组推荐在评改过程中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让习作者在课堂上朗读, 教师引导全班同学欣赏品评。互改过程中的学生习作交流, 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学会如何写文章, 又有利于通过品评指导学生评判同学作文, 学会如何改文章。
四、教师课后检查
课后教师及时检查学生填写的“作文评改记录表”, 对照学生作文检查学生评改和评语是否恰当, 评判学生的参与和认真程度。一般来说, 大部分同学都很认真, 对个别评改和评语有问题的教师再作修改并写出评语 (即师评) 。
新课程模式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中,虽然教学过程是统一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方式不同,情感活动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不一样,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在固定的班级上课,即使是分层次教学,也会出现班级里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授课教师又必须在计划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的尴尬局面;二是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适用)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通常只重视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是一种很痛苦的事情,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很难完成必修课程的学业要求。受此情绪的影响,这些学生就会养成散漫、拖沓、放纵的不良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完成作业不及时,久而久之,学习任务就会堆积如山,学生就会厌学,甚至弃学。因此,有必要施行“适当选学,自主择班”的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二、“走班制”教学的理论依据
1、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 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育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孔子提出的基础教学“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基本原则,也是新课改基本理念之一: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尊重学生和学生间认知上的差异,尊重学生和学生间情感上的差异,尊重学生与教师、学科知识间的差异。
4、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和发展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效果自我反馈。
三、“走班制”教学设置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不同学科,不同模块的特点和任课教师的教学特长,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的要求,合理设置和安排教学内容。
2、基础性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所选内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
3、差异性原则:根据学生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
4、自主性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学习内容的设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四、“走班制”教学的基本内容
1、“走班制”教学的慨念 学生自主选择二次学习知识点,选择任课教师,学校根据学生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安排专题任课教师,固定时间,固定教学场所重新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提高的过程。
2、“走班制”教学的基本流程 选课→定向→选师→学习
选课:就是在每一模块的学习后,学社根据自己接受知识的实际填写所需学习内容调查表,学习根据学生意愿,统计二次教学内容。定向:就是在学生选课之后,学校根据统计的结果设置学习内容和开课节数,根据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设置授课教师。
选师:学校在年级公布开课内容和任课教师,学生二次选择,根据自己所需学习知识的需要及对教师的期望程度自由选择任课教师。学习:就是在选择教师的基础上,重新统计人数,安排学习地点、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二次学习。
简言之,就是教师不动,学生动,教室不动,班级动;教学基本内容不动,形式动。
3、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报名统计需要再次学习的知识点。第二步:根据统计内容决定开课内容及任课教师。第三步:根据授课计划进行二次报名,选择班级和教师。第四步:在每天上课公示学生所去的班级。
五、实施“走班制”教学对学生的意义
浅析服装制版课程教学新模式 篇6
关键词:服装制版 技校生特点 新教学模式 企业案例
现代服装设计主要由款式设计、结构纸样设计、工艺生产设计三部分组成。结构纸样设计又称为服装制版,是研究服装结构的内涵及各部位的相互关系,装饰与功能性的设计、分解与构成规律和方法的课程。它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具有艺术和科技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在整个服装设计制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服装制版教学创新的总体思路
服装制版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服装结构的内涵,培养学生对服装制版的理论分析能力,以及从款式造型到服装制版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服装制版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为他们进入服装等相关行业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现代服装的发展日新月异,服装款式层出不穷。但无论哪一种新的款式,都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服装制版基本原则。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原则,才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无穷的创新。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服装结构基本原则的讲解和对这些核心的基本原则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转化,是教学创新的总体思路,也是教学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服装制版能力培养的核心在于学生对结构形式变化的掌控能力及对平面结构与立体形态之间转换的掌控能力。这些能力的掌握必须建立在实践之中,不仅是服装制版实践,还要依托工艺制作实践。
二、服装制版教学创新的具体操作
1.了解中技学生的接受能力、逻辑思维、动手能力
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技能,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当前技校学生主要来自初中阶段成绩较差的群体,学习的基础薄弱、缺乏主动性、动手能力差,上好一节课不容易,特别是服装制版这种理论兼实操的课程。理论既要学生掌握公式的应用、制图的顺序,又要分析服装的款式,放松量的确定等等。实操要求学生在绘制制图的同时,把理论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最终完成一套完整的工业纸样。
2.常见服装制版教材中的图例
图1所示的是常见的服装制版,这里采用女士牛仔裤作为案例。课本中就是一幅单一的结构制图,结构制图上标注密密麻麻的数字,还有寥寥几句的文字,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的。特别是中技学生这类学习底子薄弱、又毫无基础的群体,让他们独立思考、独自地绘制结构制图,是无法完成的;更别提一些更为复杂的款式分析、公式运算、底图拷贝、纸样制作等等。
3.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笔者结合技校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程的内容特点,采取以理论与实践先分离再结合的授课思路。理论讲授部分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采用启发式、实践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并运用CorelDRAW软件、PPT软件辅助教学,将服装制版教材中的结构制图,一步一步地分解出来,并配上文字描述,力求将理论阐释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见图2)。观摩实物进行服装结构图的绘制,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服装实物供学生观摩,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分析服装的结构,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增加思维灵活性,提升学生的服装制版的能力。
4.完成工业纸样的必要性
根据课程特点,如果只是一幅简单的结构制图是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服装制版在服装设计专业中的作用,所以在实操课上绘制完底图后,下一步就要完成裁片、里布、零部件(见图3)等底图拷贝。学习或从事服装的人都知道,出纸样主要包括九个方面:缝份、剪口、布纹、款号、名称、数量、尺码、黏合衬、颜色。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一些样衣或企业资料给学生参考学习,讲解其中原理,阐述清楚,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回馈理论。此外,要与服装设计老师、服装工艺老师密切配合,将服装结构课程真正地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最终完成一件样衣成品,从而加深学生对成品形态与适体度的感知,进一步提高服装制版水平。
5.企业的实用事例
众所周知,牛仔布洗水后都是有缩水率的,但在一般的教材中,制作牛仔裤的制版是没有加入缩水率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加入企业的方法。未经洗水的牛仔布,必须要在客人要求的尺寸基础上加入缩水率。现在介绍一下牛仔布缩水率的计算方法。
第一,剪一码布。用洗水后不会褪色的黄油笔画一个长×宽=50cm×50cm的正方形,按照牛仔布的洗水标准方法洗水(必须同将来成衣洗水是一个洗水标准)。
第二,等洗水出来后再量正方形的尺寸就可以计算出缩水率。例如:如果洗水后量得长×宽=47cm×48cm,那么横缩水率就是(50-47)/50=6%,直缩水率就是(50-48)/50=4%。
第三,将此缩水率加到客户要求的尺寸上就可以了。例如:腰围要横纱裁片,客户要求尺寸75cm,那么出纸样的尺寸就应该是75/(1-6%)≈80cm,这样洗水后的尺寸就是80×(1-6%)≈75cm,刚好就是客人要求的尺寸。所以出纸样时必须要特别注意。
三、服装制版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已经是老生常谈,然而真正做到却十分不易。一门专业课,如何将其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理论何时起到指导作用,实践如何反馈,教师如何把握这一进程等,都需要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等等进行具体分析。
2.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相结合
服装市场不仅对服装款式的要求逐年增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处在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我们不仅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更要有预见能力。落实到具体教学中,就要不断调整教学目标,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最后,在教学中,应该加入企业的方法,学生更早地接触今后工作可能面临的问题,参加工作后,能尽快熟悉企业的生产模式。
3.教材内容与服装流行款式相结合
新课程模式 篇7
关键词:微课程,碎片化,建构主义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现有教育教学、在职培训的传统方式造成了巨大冲击, 移动设备、远程在线学习、碎片化学习已成为普遍趋势。在此基础上, 新兴的微课程, 更是进一步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培训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 公务员网络培训领域, 也应该大力提倡和推广这一全新模式, 不断满足公务员培训多样化和差异化的需求。
一、微课程缘起及特征
微课程 (Microlecture) 缘起美国。2008年,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创造了颇具新意的“一分钟的微视频”。它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一般1~3分钟, 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这个强大的工具, 根据所提供的资源和活动, 建构自己需要的知识。因此, 戴维·彭罗斯认为, 所谓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我国微课程研究起步较晚, 2011年胡铁生发表的《“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拉开了此项研究的序幕。自此, “微课程”逐渐走进国人的视野, 尤其是网络教育, 积极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而对于“微课程”的含义, 相关专家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例如, 胡铁生认为, 微课程是针对新课程的标准和教学实践等要求,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对应的教学环节进行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1]李玉平认为微课程是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课程, 它首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其次内容短小, 时间不超过10分钟。[2]黎加厚认为,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内容小, 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
综合以上众多关于微课程的定义, 其特征显而易见:
第一, 时间短, 利于零散时间来学习。当今是一个忙碌的时代, 每个人能静下心来进行完整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微课程一般时间为5~10分钟, 最少的1~2分钟, 使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成为可能。
第二, 内容少, 适合进行碎片化学习。信息社会发展迅猛, 海量信息如潮水般涌来, 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 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在这个以“忙”为主题的时代, 时间碎片化, 学习也注定碎片化, 而微课程的内容一般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概念、主题, 内容精且少, 非常适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
第三, 媒介新, 成就移动终端型学习。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 各类移动终端设备在生活中逐渐普及,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微课程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以达到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目的, 因此成就了人们利用移动终端学习的可能性。
二、时代呼唤公务员网络培训新模式
(一) 新时代新任务要求公务员网络培训必须创新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更加重大, 任务更加艰巨。不断开创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 不断创新公务员网络教育培训新模式, 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微课程短小精悍, 将海量知识碎片化、视频化, 突出重点或难点, 灵活、便捷、针对性强, 广大公务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有选择性的短时间自主性学习。
(二)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公务员网络培训模式与时俱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类进入了一个速食时代, 时间碎片化, 空间被分割, 生活被切分, 便捷、实用、高效的信息获取是人们适应时代的要求, 由此人们进入“微时代”。“微时代”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 其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当今时代, 信息海量, 新名词新知识不断涌现, 人们对知识的渴求空前增强, 公务员更是如此。但是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使得人们没有整块的时间进行系统完整学习。“微课程”是一种“碎片化”学习, 形象生动, 符合当今公务员网络在线学习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
(三) 公务员网络培训的特点驱使培训模式不断突破
改革创新是提高公务员教育培训质量的不竭动力。我国公务员数量庞大, “大规模培训干部, 大力度加强干部培训事业, 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要求。传统的公务员教育培训模式, 参训人员基本上是被动接受,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加之公务员人数众多, 好多基层公务员面授的机会很少。“微课程”是网络在线学习的新模式, 具有时空的延展性, 每一名公务员都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 选择最适宜的课程, 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从而达到学习效果。因此, “微课程”是公务员进行自我学习、短时间性学习的最佳方式。
三、勇敢应战微课程模式
(一) 切实转变公务员网络培训观念
“理者, 物之固然, 事之所以然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理念是实践的指南。公务员网络培训理念转变必将引领培训方式转变, 以培训方式的转变推动公务员网络培训的新绩效。“微课程”作为公务员网络培训课程的新模式, 很好地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更适合当代公务员学习的特点, 能更好地与时俱进, 让广大公务员更加有效地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 不断接受新信息, 学习新知识。长期以来, 人们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 主观意识中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培训方式, 学习的依赖性较强, 对于“微课程”这种新兴模式, 难免有排斥心理, 更加倾向传统的面授和网络视频教学课程。因此, 只有观念转变, 突破原有思维局限, 广大公务员欣然接受这种网络培训课程新模式, “微课程”才能在公务员网络培训领域大放异彩。
(二) 合理利用与改造原有培训课程资源
公务员网络培训的微课程制作与开发过程中应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行政学院、党校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海量的精品课程资源, 可以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再创造, 建立资源整合模式。微课程是对一个专门问题进行系统解决的教学法设计和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重要, 教学课件要有“积件”思想。[4]以行政学校老师讲授课程为例, 一般教师授课要2~3小时, 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许多知识点或当下的热点词汇。微课程的制作完全可以依此为基础, 以独立的知识点或热点词汇进行微课程制作, 这样既保证了微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时效性, 又节约了前期原创策划的时间和精力, 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 科学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需要突破原有课程模式, 不断创新, 尤其要重视课程的整体设计, 包括课程分析、教学设计、脚本编写、素材整合、发布应用等几个方面。对于公务员网络培训, 微课程整体设计的每一步都要根据公务员岗位的不同和实际工作的需求, 归纳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要特别明确培训的目标、内容, 以及所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脚本编写是对微课程设计的文字表达, 是微课程制作和验收的依据, 要注重语言风格的恰当性和严谨性。素材整合即利用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 根据培训要求进行合理有效利用。发布应用要根据广大公务员的反馈情况对微课程进行修改或更新。
微课程是对某个学科系列化、专题化、结构化、完整化的课程建设, 是完整的建构式微课程学习, 不是简单的一两个知识点的视频化教学。因此, 微课程开发建设需要精良的团队。这个建设团队应包括教师、软件工程师、教育技术人员、美工等, 课程开发的领导者是教师。教师把握教与学的需求, 软件工程师负责较专业的视频或动画制作, 教育技术人员负责把握微课开发是否符合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 而美工则负责微课的艺术外观设计。[5]
“微课程”作为公务员网络培训课程新模式, 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在网络培训过程中合理运用这种模式, 是大势所趋。但微课程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面授教学以及传统的在线网络培训, 因此在制作公务员网络培训的微课程过程中, 要重视公务员的学习需求, 根据公务员日常工作需求制作微课程, 重视公务员素质及能力培养, 制作实用、高效的微课程。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
[2]李玉平.如何开发微课程:基于一篇文章的八集微课程的开发过程[J].基础教育课程, 2013 (1) :96-99.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DB/OL].www.itedu.org.cn.
[4]杨满福, 等.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13 (23) :1.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索 篇8
一、当前高中历史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如今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 可是在学案的使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在历史学案的设计上学习栏目的不固定性与内容的复杂性无疑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许多学校的历史课程大多采用分层教学法, 这样可以让差生得以提高、进步, 优生能多吃、能吃饱。然而在分层教学的学案使用过程中, 却往往存在着使用相同学案的现状。
学案设计的不规范体现在多个方面, 例如学案上没有对每节课的学后反思, 缺少了强化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反思意识;有的学案会列出某一专题的知识结构, 但多数情况下没有列出, 使学生所学知识缺少系统性;有的则以预习和练习为主, 轻重点难点突破, 没有对学生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有的是学案、教案混用, 并不能很好发挥学案的助学功能;有的学案、教案则表现出盲目补充教材中没有的知识点, 这无疑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更会因内容太杂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反感, 进而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所有的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效果。
二、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究
1.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教得再好, 如果学生不学就难以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借助学案的引导, 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在上课之前, 做好预习阶段的准备。学案是引导我们的方向标, 利用学案, 学生可以对所要讲授内容先有个总体了解, 熟悉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发现本章节中的难点、重点,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这样的学习便更有针对性、目标性, 学生学习兴趣更浓, 其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2. 教师改变观念, 扮演引路人的角色
(1) 增强自身技能, 提高教学能力。要想实现教学水准的提升, 除了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构建, 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之外, 更重要的一方面便是教师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 与时俱进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以往的教学手段在时代的前进中有些已经过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历史, 教师所要做的便是不断提高自己。面对当前新课改的要求, 教师也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做出相应的改变。要逐渐改变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 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在素质教育中, 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从以往的主导者变成现在的引路人。教师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没有必要把所有的知识点生硬地灌输给学生。教师的授课应该有重点、分主次, 把重要的知识点讲解清楚, 剩下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掌握, 要相信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对课程中的重难点进行细致讲解, 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爱迪生等科学家的重要贡献, 认识不同时期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这些都是学生学习中自己很难把握的知识点, 在教师的引导之下, 学生会减少负担。还有一些难点的讲解, 例如近代科技革命取得的成果, 要从这样几点进行讲解: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伽利略的科学研究、瓦特与蒸汽机以及爱迪生与电的应用等等。而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要从以下几点讲解:启蒙运动、科技知识、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唯物主义思想家等。这些都是较难全面掌握的知识点。
3. 关注课后学习, 强化巩固
学习效果的提高不光集中在课前和课堂之上, 强化课后的巩固学习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历史。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知识学习过后, 如果长时间不去巩固的话, 我们肯定会忘记。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课后复习阶段的学习。今天的政治, 明天的历史。历史是一个不断被提起的东西, 也是一个不断被忘记的东西, 我们需要不断巩固强化, 在学习完一章节之后, 要进行相关知识题的测试。测试的目的在于找出自身的不足以及遗漏的重点,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新课程模式 篇9
一、大胆创新, 变“传统固定方式”为“活泼多变方式”, 激 活复习课堂。
教师在上复习课时, 总习惯于按教材的顺序, 把本章的概念、规率、公式进行梳理复习, 然后进行相应练习, 达到巩固的目的, 把复习课上成了“堆积式”的新授课, 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少, 复习效率极低。所有环节都在学生的意料中, 毫无新意, 容易扼杀学生的兴趣。因此要激活课堂, 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不拘一格, 充分了解中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认真研究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采用活泼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兴趣, 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例如:在《压强》的复习教学中, 通过调查了解, 中学生普遍爱玩闯关游戏, 根据他们的兴趣, 我将这节课的知识梳理过程, 设计成闯关游戏, 把几个重要的知识要点分布在三个闯关游戏里。
第一关:精灵王国的出口
在精灵王国参观访问了多天, 同学们想去邻近的森林王国, 由蓝精灵带到出口处, 即游乐园的滑梯。蓝精灵说:“坐在滑梯上并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就可以出去, 回答不上的同学继续留在精灵国学习。”已知滑梯的表面积是3m2 , 一个中学生的体重是600N, 他在滑滑梯的过程中对滑梯的压强是多少?为什么?
第二关:智闯沼泽
学生填写:自己的质量 (_____千克)
1.提供穿越工具 :宽底鞋 (质量为0.45千克/只 , 底面积为 0.045㎡/只) ;木板鞋 (质量为1千克/只, 底面积为0.5m2 /只) 。
2.深入沼泽 (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3000帕) 。
你应该选用哪种装备才能安全通过沼泽地进行梦幻之旅?
经过了这两关, 所有学生都已经将本章的概念、规律、公式, 自主地复习了一遍。实践证明, 学生对这样的复习模式感到新鲜, 也很感兴趣, 参与度高。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标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 教师要摆正自己在复习教学中的位置, 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 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 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启发、点拨。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少一些讲解、分析, 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 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 想方设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压强》复习课中, 我摒弃了传统的提问式的知识梳理过程, 而是让学生主动回顾所学的知识还记得多少, 并让学生自己勇闯关 (第一点中提到的) , 这些都是学生自己体验, 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给足学生自我展示空间, 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激活课堂。
三、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做到以人为本。
《新课程标准》要求依据学生实际。所谓学生实际, 就是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了解, 对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 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 尤其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 要因材施教, 使他们各有所得。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 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例如在《压强》复习课中, 知识梳理过程中的三个闯关游戏 (见前面的第一点) 就是递进式的, 其中第一关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第二关则是针对中等以上的学生。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特别是在第二关中, 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都会提出不错的办法。又如在自主广场中:
1.一 位同学在结冰的湖面上行走时 , 突然发现脚下的冰 即将破裂, 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站着不动B.赶快跑向岸
C.立着改成单脚站立D.就地趴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挪动
2.某公路路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8×105 Pa.现有一辆卡车自重2t, 有6个轮子, 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00cm2 , 当这辆卡车装载10t货物在该公路上行驶时, 请通过计算说明它是否会对公路路面产生危害。 (g取10N/kg)
3.在海滩案发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站立脚印 , 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如图所示的鞋模。蜡鞋模的平均厚度为3cm, 质量为657g, 又经过测试, 达到同样脚印的压强为1.5×104 Pa, 罪犯的体重为多少? (ρ 蜡 =0.9×103 kg/m3 )
第1题面向学习程度中偏下的同学, 第2题面向中等程度的同学, 第3题主要是针对学习程度中上的同学, 这样使得三个层次的同学都有所得。
四、创新学生评价体系, 采用发展性评价。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 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新的评价体系要求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 并根据一定的标准, 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以有利于学生成长, 也就是说要采用发展性评价。
例如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 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作出即时有效的评价, 有利于激励学生成长。但是, 这种即时评价往往是零星的, 评价结果很难记录。星级卡制度能对即时评价的结果进行激励性的累积。星级卡的操作方法 是: 凡是在各项物理复习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或进步很快的学生, 都可以得到一面红旗 (印在表上) 。得到十个红旗以后, 可以领取一张“初级星级卡”, 得到五张“初级星级卡”后可以换一张“中级星级卡”, 三张“中级星级卡”可以换一张“高级星级卡”, 根据奖卡张数, 每学期评比一次。星级卡激励评价的内容涉及学生学习态度、情感、 价值观等在评价时难以操作的领域, 有利于对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 这种评价可随机地用于物理复习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新课程模式 篇10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20世纪末期以来的历史性跨越发展后,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1]。学生数量增加、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短缺、教师超负荷工作等引发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2]一直成为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同时也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3]:“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要坚持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因此, 高等学校应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 将人才培养的教学工作作为高校的核心工作。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必须转变高等教育理念, 寻求新的教学模式。
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 专业知识异常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竞争在日逐俱烈, 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注意驱动力。知识的作用推动社会发展的前沿。现在公司招聘首先要看的就是你专业知识的成绩。在校大学生毕竟是要走向社会, 适应社会, 服务社会, 因此更要在学习过程中学好专业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让自己在社会中更容易立足。
目前, 由于高校毕业生人数众多, 再加上近几年国内各行业经济不景气, 岗位需求人数不增反减, 使得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过硬的专业理论及实践知识是必备的。这不仅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更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 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寻求更合适的教学模式。
一、目前理工高校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读的高校学生大多是90后, 整体来说家庭经济条件相比以前有所提高, 再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 父母的长期过度保护和溺爱, 使他们在校期间没有经济压力, 也没有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此外, 理工高校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跳跃式量的增长, 课程难度也有一个跨越式质的提高, 这使得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一) 学生对学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学习不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 理工高校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课学习不感兴趣, 多数学生认为大学开设的专业课对将来的就业没有多大作用[4], 因此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没有浓厚的兴趣。分析其原因, 这里面进既有学生对专业课不感兴趣或者专业太多太难使得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 也有老师对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培养及引导不足, 只注重教而不注重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因素。这形成的后果就是, 上课的时候, 清醒的学生没有发呆的多, 发呆的没有睡觉的多, 睡觉的没有玩手机的多;下课的时候, 自修的学生没有吃零食的多, 吃零食的没有看连续剧的多, 看连续剧的没有玩游戏的多[5]。
(二) 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不得当
调查数据显示, 只有不到两成的理工高校大学生拥有适合的专业课学习方法[4]。一般来说, 大学二年级开始开设专业基础课, 大学三年级开设专业课;特别是大三那一年, 大量的专业课的集中开设, 这使得大学生这一年会普遍感到专业课学习压力很大, 如果大学生不能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还要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 这必然使他们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当然, 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掌握这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 学生自身用功程度不够
调查数据显示, 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课知识, 但每天课外实际花在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的人还不到一半。分析其原因有三:
1.其他非专业课学习时间的挤占, 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各种认证考试, 占用了理工科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
2.各种社团实践活动的参加, 很多学生为了提高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参加一些社团, 社团频繁组织的各项活动占据了他们不少时间;
3.其他业余爱好的时间占领,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业余爱好, 比如各种球类活动、网络游戏等, 更有部分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甚至逃课、通宵去玩游戏, 占据了学生的绝大多数业余时间。这使得现在的部分大学生不划考试范围就不会考试, 划了考试范围也只是复印其他同学准备的答案, 考前突击死记硬背, 甚至会在考试中作弊。
(四) 老师教学模式不合适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 现在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都是采用投影机、多媒体授课, 实现了授课手段多样化, 但幻灯片等制作质量不佳容易使得学生在听课中产生视觉疲劳进而犯困;另外, 大学教师授课进度比较快, 一般需要在48~60个学时左右讲授完一门专业课程, 这就是造成好多老师不得不采用灌输式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 与讲台下学生互动很少, 只顾快速的讲课, 不顾台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根本无法激发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 更谈不上总结有效的专业课程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了。
二、理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探讨
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扮演知识讲授的角色, 更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指导。新形势下, 面对90后的大学生们, 理工高校专业课教师们更应抓住他们的心理, 总结探讨新的教学模式, 以提高自身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 做好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工作
只有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内容感兴趣, 才有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的动力, 因此老师要做好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工作。
1.提高教师对所讲授专业课程的热情。教师首先对自己所教的专业课有很高的热情, 然后才有可能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其学习动力。学生的热情提高了, 对专业的学习自然就有了兴趣。教师对讲授课程的热情主要体现在拥有该课程相关的完备的知识体系、认真的备课的态度、优秀的课程设计及讲授方法、合适的课程学习方法指导等。
2.做好专业课程的引入。所谓专业课程的引入, 就是讲清楚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学习了这门课你能干什么。一般这是第一节课需要讲的内容, 第一节课讲授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因此第一节课讲授需要结合课程的开设背景、发展历程、开设意义及对现场的指导等进行有序的、有逻辑的讲授, 这除了需要教师本身拥有完备的相关知识体系外, 还需要掌握优秀的授课方法。
3.注重教学与现场实际的有机结合。一味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容易让学生变得乏味, 即便你授课内容逻辑性再好也难以避免;多年课堂教学经验得知, 学生对现场的一些实际情况、特别是所学知识在现场的运用情况比较感兴趣, 因此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现场实际应用情况, 将教学与现场实际有机结合, 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二) 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
如前所述,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均采用多媒体教学, 这是一次教学手段的改革, 给很多以前在黑板上难以实现的图片、动画等提供了便利, 但是也存在着相对机械化、容易让学生乏味犯困等弊端, 因此要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
1.实现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外实验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如今的理工高校专业课程开设较多, 特别是大学三年纪一年累计开设专业课程近十门, 但由于授课时间有限, 故很多课程课堂授课时间相对较短, 如何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呢?这就需要很好的利用课外时间、实验及实践环节。
课堂教学只着重讲授课程重点、难点, 其他简单的知识点一笔带过。课后作业并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完成课后作业题, 而是还要针对性的布置对书本一些简单知识点的课前预习。针对课程中一些关键的理论知识点设计适当数量的课程实验, 这就要求课程实验要紧密结合课程理论知识内容, 此外还要求实验难度适中。实验设计的太简单了, 激发不起学生动脑筋的欲望, 学生没有兴趣去做;实验设计太难了, 学生压力太大完不成, 更达不到巩固理论知识点的效果。课程教授一些内容后或者完成课堂教学后, 尽量安排一些课外的实践, 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实际环境的同时,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整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实现课堂教学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不容易实现一些理论公式的推导过程、一些简单图纸的绘制过程, 而板书则容易实现;板书中难以实现一些图片及动画的呈现, 这利用多媒体就很容易实现。因此, 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手段, 一般来说可以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授课为辅, 适当的板书反而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有效利用签到和提问的方法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为了保证学生的出勤率, 一般高校都要求老师上课点名, 但现在高校一般都是大班上课, 往往好几个班级一起上课, 这就存在点名太浪费时间的问题。可以事先将制作好的签到表发给班干部, 让他每次在上课前让学生自己签到并在签完后交给授课老师;老师在授课时要利用启发式教学, 不要老师一味的讲授, 而是将部分知识点有序的变成一些问题给学生, 让学生来回答;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时刻保持的警惕性, 不敢睡觉、玩手机, 也顺便检查了签到表的真实性。课堂提问情况授课老师要有记录, 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进行记录, 并将提问得分当作这门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三) 更新教学考评方式
好的教学考评方式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以往的教学考评方式一般是由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 并且期末成绩占很大的比重 (70~80%左右) , 这就容易形成学生平时上课不听讲, 考前挑灯夜战突击、死记硬背的现象。为了解决此类现象, 可以适当减少期末成绩的比重, 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 并新增实验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不仅仅是学生的出勤率, 应该是出勤率、课后作业情况、课堂提问情况三者的有机组合。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过硬的专业理论及实践知识是必备的。这不仅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更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 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 寻求更合适的教学模式。大学教师应该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 并引导、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提高完善专业课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们不断的完善自我, 让他们最终成为社会的栋梁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咏诗.高等学校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 2002 (02) .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146673.html.
[3]人民日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4470754.html.
[4]郑自娟, 陈敏, 王梅玲, 等.大学生理工类专业课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 2011 (06) .
新课程模式 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模式创新;实施对策
新课程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我们要不断探求创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应该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点。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创新学习,主动建构,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是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在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创新型高中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型高中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策略进行探索,与同仁共勉。
一、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1.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定势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学习,教师和学生是灌输者与被灌输者的关系,学生只能够被动学习,无法有效地将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2.教材内容较固定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多少年几乎不变,即使有小幅度的调整,也是微乎其微,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够学到固定模式的技能和知识,无法从本质上理解高中语文知识,更不能应用高中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及时了解高中语文理论中存在的争议和最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和传统
高中语文教学通常是通过黑板和一些简单的电化教学工具,如录音机、幻灯或多媒体,运用这种教学手段无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影响了教学效果,无法与现有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语文人才。
4.没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
目前高中语文课通常就是所说的诵读、作品欣赏、文言文教学和写作训练等教学,不能让学生形成较灵活的学习方法和较宽广的知识面等。
二、创新型高中语文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
1.引导学生学会设定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定能够充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应当能够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全方位地综合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进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2.让学生学会质疑,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学会创新学习
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究性的学习模式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又要采用创新方法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
4.进行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变一把尺子为多把尺子,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在学生之间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5.引导学生积极内化,让学生学会主动建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法保证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与发生过程相符合。教师应当以旧知识的增长点为基础找到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这种新的认知结构,可以采用迁移重组的方法对学生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深化,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化。
三、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
1.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技巧
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认知冲突的设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在听课时分析问题,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最后教师和学生应当共同总结这些发展的问题,对学生学到的知识进行升华。
2.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够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学习和探求。教师既要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又要采用创新性的方法完善学生的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引导,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进行多元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
教学评价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合作和竞争的能力,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又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采用定时评价的方法对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4.结合高中语文课程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一,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到高中语文知识,学会用高中语文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第二,讨论式教学。对于教学过程中难懂的知识和高中语文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几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查阅选择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第三,案例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能力。第四,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综合测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能够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应当弥补现有考试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平衡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重。
5.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
应当以完善的高中语文教学设施为基础进行现代化教学,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6.拓宽、加深现有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模式探讨 篇12
何为“三案一体六循环”的教学模式
三案:学案、教案、巩固案
六环节: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
教育教学要求
1.三案要求
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针对行、启发性和引导性。
教案:设计时要突出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巩固案: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有试题,也有活动任务,还有拓展迁移,作业量适当。
2.具体环节教学要求
自学质疑环节: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学习问题,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交流展示环节:交流解决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互动探究环节: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精讲点拨环节: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精讲点拨,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矫正反馈环节:收集反馈信息,完成反馈习题,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
迁移应用环节:完成精选习题,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相关技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案六环节”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心设计“三案”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一节课的流程,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必须具备的。
学案的编写最为关键,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四个作用:(1)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2)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3)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4)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
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特点,在课程标准中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因此,学案的设计也要有它自身的特点。
以宇宙中的地球一课为例,首先依据课程标准设计自学质疑部分的问题
1.宇宙中的天体有那些类型?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如何?
2.地球在太阳系中处在什么位置?
3.阅读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征资料,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4.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有那些?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那些?
6.运用图表资料,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提出紧扣课标,对学生的自学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记下有疑问的问题填在我的疑问一栏。如:
[探究1]宇宙是由各种运动着的天体组成的物质世界。写出你曾经观测过的天体,说说你是如何识别它们的?结合课本“宇宙”部分的内容,设计一幅结构图,表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探究2]对地球而言,太阳是特别重要的天体。读课本“太阳系模式图”和“太阳结构图”了解太阳概况,完成下列要求: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
太阳、、、、、、、、、、
(2)太阳核心物质经反应产生巨大能量,不断向外辐射;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分为、、。
(3)列举两个具体事例,分别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4)阅读课文内容和图示,了解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完成表1-1-1:
[探究3]阅读课本“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1)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有什么相似之处?
(2)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什么相似之处?
(3)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4)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探究4]比较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分析太阳系中除地球外,最可能有生命的行星是哪颗?说说你的理由
互动探究是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教师在学生展示与探究过程中积极参与,发现问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
如这一节学生出现问题主要是1.天体系统结构图中,认为河外星系比银河系高一级别;2.太阳系模式图漏掉小行星带,有的不知冥王星被降级;3.不能够区分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和条件等。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点拨,有的放矢。
矫正反馈这个环节,要通过几个小题的检测,发现错误,这一节我设计如下几个小题
1.目前,人类能探测到的宇宙范围被称为()
A.太阳系B.银河系C.总星系D.地月系
2.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B.河外星系C.银河系D.总星系
3.发生在太阳色球层的太阳活动主要有()
A.黑子B.耀斑C.磁暴D.极光
4.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稳定,主要原因有()
A.太阳较稳定,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B.九大行星及小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5.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使地表温度变化幅度不太大
6.地球处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原因包括()
A.太阳很稳定,没有发生变化
B.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
C.地球与其他行星自转方向一致
D.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这些小题要求当堂完成,凸显问题,及时矫正。
迁移应用是对以上学习内容的巩固,我设计几个巩固练习如下:
1.读右图“天体系统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1)天体系统是由于距离相近的天体、所构成的。
(2)目前,人类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3)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则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4)太阳系中,地球轨道位于轨道和轨道之间,距离太阳大约千米。
(5)简述地球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是
2.(2004年上海卷)2004年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主要是在火星表面发现()
A.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
B.大量被流星体撞击的坑穴
C.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
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每课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这样编写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郭华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的探讨》
[2].新编《地理课程目标》与《新课程实施细则》节选
[3].2009-2010连云港市中小学“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方案
[4].朱志鸿.《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月刊.帮助学生构建新学习模式
【新课程模式】推荐阅读:
课程考试新模式09-16
新课程模式下12-18
新课程有效教学模式07-14
新课程师资培训模式08-24
创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05-21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讨06-16
新课程背景下的情景教学模式探究08-16
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探索11-20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