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共12篇)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高校的大学学生,其周围的环境和自身的发展情况都和以前有了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西方的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的念头没有停止。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使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就业方式、生活方式日益呈现多元化。多种文化传统、多重价值观的并存与冲突,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前眼花缭乱,是非难辩。因此,与时俱进,提高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势在必行。这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举,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效性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主要作用
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其基本定位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战场,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思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工作。自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的高等学校齐心协力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学生们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渴望成才并且充满抱负,政治上表现出积极上进、学习上表现出勤奋刻苦、生活上表现得丰富多彩。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十六号文指出,要切实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方案与计划,认真组织好教育队伍贯彻落实各项任务。
(二)战略意义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大局,认知社会趋势,关注国内外热点时事,使学生具有科学的形势政策观,不随波逐流,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局势的方法,形成正确理解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今后成长成才奠定基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做贡献,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让实效性贯穿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始终
(一)建立健全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高校要贯彻党中央的文件精神,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突破口,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组建教学组织、构建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全面加强课程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教学资金和教学设备与场所。
(二)组建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当代形势与政策教育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是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如果师资队伍仅有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没有长期的专门知识积累,没有较广的知识结构,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是无法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认同和信服的。因此,一方面,要在充分发挥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作用的同时,也要让各个学科具有专长的学者参与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教学过程的知识含量,让学生增才干识,拓宽视野,弥补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的不足。
(三)找准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变化着的世界时刻都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当代青年学生对新鲜事物最敏感,又善于学习和思考。目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在和平中始终有不断的局部战争,在发展中国家仍有第三世界的贫穷和落后,世界范围内总有敌对势力想使经济成为为西方化,想使政治化变为多极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感受经济持续发展、生活日新月异的同时,也时刻注意社会上贫富差距在扩大,国家腐败现象在曼延,一些丑恶现象在死灰复燃,祖国的统一大业局部受阻等社会重大问题。然而,青年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国内外事件往往缺乏全面的判断能力,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极信息可能会误导他们的认识,影响他们的政治立场和情感。形势与政策教育课要根据形势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研究学生思想的发展动态,了解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必要的教育与引导,以防范未然。
(四)重视实践教育环节
缺乏社会实践是当前大学生认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的成才成长需要经过艰苦和复杂环境的锻炼。这就要求我们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假期,引导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社区调查、社会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深大学生对我国国情的认知,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实际解决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同时广泛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参观访问,引导大学生到社会大课堂去体验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感受我国的各项政策给各行业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学生从中受教育、长智慧、表决心、作贡献。
(五)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首先,高等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视片、大型纪录片、历史纪实资料等音像图片资料,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一方面,要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站,对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进行广泛性的信息采集和反馈。另一方面,要建立网上资料库,例如开办网络讲座、论坛热点问题、专家互动答疑等。提倡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政府部门领导、社会企业知名人士,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及自身的实际特点,为大学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让学生直接地了解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变化。
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正视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当今时代,在网络多极化的世界里面,很多现实问题不能回避,要正确的处理和应对。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告诉学生,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良现象。即使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会出现。须知,中国现实社会中不良现象的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有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有对外开放中外来的问题,还有我们现实工作中的问题,党和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和改革,有的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的仍在大力推进中。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要有主人翁责任意识,既不能袖手旁观,听之任之,更不能随波逐流,胡乱起哄,而要肩负起改变不良社会风气的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摘要: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研究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提出紧密结合变化着的形势政策和大学生思想实际,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 在教学实效性上下大功夫。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实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尹鸿祝.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N].人民日报, 2003-03-14.
[2]陈至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J].当期杂志, 2000, (6) .
[3]朱正奎.浅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在大学生成长, 成才中的作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 (3) .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8)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 篇2
论文题目浅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院系金山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系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浅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摘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应有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必须
重视的问题。许多当代大学生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随着大学办学规模扩大,对
外开放程度增加,同时大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机会增大,如何有效的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和掌握避
害技巧,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关键词: 大学生;全教育;知识缺乏;意识薄弱
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安全教育问题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不全。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没有经常化、制度化;二是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安全事故的特点或者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进行临时宣传教育;三是对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够。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的不足,学生不清楚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卫;四是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教育方法有待改进。目前从事安全教育的教师往往没有经过正规学习和专业训练,难以开展深入的安全教育,也缺乏必要的学习交流,安全教育的研究还不够。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2.1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改善校园安全状况的需要
要在全面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免疫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维护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共同努力改善校园的安全状况。
2.2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不断地完善自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大学时期是人格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机构,有责任、有义务给予大学生帮助和指导,通过强有力的教育手段,使大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德、智、体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3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依法治国、依法制校的需要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高等学校校园治安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己纳入了社会主义法治轨道。
2.4 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尽管国际、国内总的形势是好的,我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我国的颠覆、破环、分裂、渗透等活动。
三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3.1 校纪校规教育
对大学生来说,校纪校规教育依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这一方面与有的学校管理不严、要求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没有认识到纪律的严肃性,没有养成遵守纪律的自觉性。通过校规校纪教育,使大学生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这对大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成长乃至走向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
3.2 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增多。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要随意的接受他人的邀请,或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告知他人,避免上当受骗,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3.3 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原因,使一些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入际关系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安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这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产生促进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3.4 法律知识教育
法律知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
四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
4.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安全教育齐抓共管的氛围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学生工作者、学校党、团组织等各个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开展日常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管理,从管理上加强学生安全防范工作。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完善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各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层层抓落实。班主任、辅导员、专兼职老师、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都应参与安全教育工作,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4.2 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之中
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在落实,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把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下去。要明确责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管理计划,统一教育内容,制订安全教育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应统一编制高校安全教育的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规定课时,以保证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4.3 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为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仅仅依靠保卫部门或者辅导员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健全安全教育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首先应建立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领导机构,负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确定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制定安全教育计划,组织进行授课,考评教学效果等。其次是理顺安全教育体制。把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整个的教学计划,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开展工作。再次是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运行的一系列制度。
4.4 极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
仅靠保卫部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者及学生组织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才能达到有效的成果。特别是要发挥思想教育力量的作用,利用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此外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五 总结
总之,高效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外部,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配合;在内部,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共同配合,这样才能达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目的,保持高效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是学生完成四年学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适时的利用学生画廊、报刊报刊栏、课堂、网络等,开展多形式教育,对增强校园安全稳定有着长远而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 篇3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 成长发展 功能
在大学生具备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只有具备了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坚定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增强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树立大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当中去;才能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全面发展,将自己塑造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加强和改进大学“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具体地说,“形势与政策”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智能开发功能
一是激活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最多开发4%~6%,而爱因斯坦开发了18%。人的大脑的开发是靠激活沉默的神经元,而神经元的激发是需要有信息去刺激碰撞的。接触了解的信息越多,神经元激发就越多,人的大脑的开发也就越多,人就会变得聪明起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看到课堂以外、学校以外的东西,让学生获得专业信息之外的其他学科信息,开阔视野,接受更多的外界刺激,从不同角度激活他们的神经元,让他们变得更聪明。二是开发人的潜意识。有研究表明:人的潜意识与意识的比为95%~97%∶3%~5%,就像海里的冰山一样,意识只是浮在海面的冰山一角,而在海里的潜意识占据绝大多数比例。人要变聪明就要不断地去开发人的潜意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通过激活人大脑中的神经元,开发人的潜意识。
从人的素质来看,当前的社会发展,人类的文明程度与活动范围成正比,想要提高文明程度,就要扩大活动范围;人的生命智慧和眼界、视界成正比,想要聪明发展,就要扩大视野;人的道德情怀和人的胸怀成正比,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人,一般来说道德情操是高尚的。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可以更多的关心课堂以外的世界,课堂以外的世界是我们的生命之需、成长之需、发展之需,这也是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
二、认知功能
在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认知水平。一是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校大学生都很年轻,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另外,这些大学生普遍都是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他们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和磨难,对形势的认识和对政策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此时的他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启发,以明辨是非和应对复杂形势的挑战。二是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能拓宽大学生的眼界, 提高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信息进行搜集,并对信息进行多视角、多维度分析的能力,对大学生目前的学习和将来的就业都能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
三、社会化功能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作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个人学习社会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发展自己的社会性。二是社会按文化价值标准把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一个人要想真正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必须经历社会化的过程,即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学习各种社会规范,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社会知识和技能等。大学生最终全部都必须走上社会,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服务,所以,他们必须实现社会化。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尽快实现社会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充分了解社会需要,清醒认识社会要求以及自己将要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尽快实现社会化的最直接、最强有力的证明,就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认识社会、规划未来、实现顺利就业的能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也是大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立业,寄托着每一个大学生家庭的殷切希望,可以说,大学生就业是民生之重。大学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高素质的生力军,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很好的借助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无论对社会、对学校还是对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满足大学生接受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现实需要,有利于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择业意识,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流动观念,有利于在大学生成才立业的关键点上提供必要支持,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潇. 浅议新时期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6).
[2]赵伦芬.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功能强化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2).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 篇4
一、我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对帮助学生认清形势、了解政策、树立信心、坚定信念作用重大。200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教社政[2004]13号) , 就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系统、规范的意见,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进一步确立。多年来, 新疆农业大学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文件规定, 在大学生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1. 课程设置。
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本科生培养方案, 每周1学时, 平均每学期16周, 于本科四年期间学习, 每个学年分别为0.5学分, 总计2个学分。
2. 工作机制。
学校党委统一领导, 宣传部牵头, 思政部具体负责, 教务、学工、各学院配合, 校内相关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共同完成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目标任务
3. 师资队伍。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为主, 学工管理人员、外请专家为辅, 形成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4. 授课形式。
采取课堂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 教师授课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全面引导学生关注国情、区情、社情、民情。
5. 教师培训。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自治区组织的各类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班, 每学期举行形势政策教育集体备课会。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保障工作不到位。
根据教育部要求, 每名学生每个学期都应当接受形势与政策教育。但由于受教学经费、教学场地限制, 我校形势政策教育大多数为80~120人合班, 上课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邀请校内外专家、社会知名人士进行形势与政策报告会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所需的经费投入缺乏专项经费保障;形势政策专、兼职教师进行相关研究也难以得到经费支持。
2. 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目前, 许多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上,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甚至没有成立形势政策教育教研室。专职教师较少, 专职教师培训机会较少, 学术交流机会相对有限, 使专职教师的学术视野趋于落后和狭窄;兼职教师大部分由学校党政干部、辅导员组成, 兼职教师事务较多, 很难精心备课, 再加上教学经验比较欠缺, 其教学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
教育部公布的形势政策要点过于滞后, 与时局变化乃至各种媒体宣传相隔的时段太长。往往造成“形势热点”已经“冷却”了才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还停留在几个月前发生的事情上, 过时的热点、焦点和问题点往往都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和了解, 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热情, 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丧失新鲜感, 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也不能够形成快速、及时、准确、有效的形势政策教学特点。
4. 考试考核方法单一。
目前,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多以考查为主, 通常学生提交一篇学习论文, 由教师批阅给出课程学习成绩, 缺乏科学的定量标准。这样不利于充分体现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功能, 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对策
1. 加强教师培训, 提升整体素质。
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师素质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合理配备专兼职教师, 改善师资队伍结构。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形势与政策专职教师为骨干, 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 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外聘教师。
2. 精选教学内容, 采取专题化教学。
形势政策教育的教学内容广, 课时有限, 不可能全面介绍各种形势和政策。应根据教育部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和难点, 坚持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在教学中采用专题化教学模式更有利于精选教学内容, 可以做到反应迅速, 保持内容新鲜及时。专题讲授信息量大、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能及时反映和回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疑点, 有利于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中的深层次问题。
3. 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 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定期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及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等来校为学生做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形势与政策变化快、信息量大和理论性与时政性强的特点, 能够及时反映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疑点, 有利于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中的深层次问题, 帮助学生科学分析理解新形势、新政策, 认识事物发展的趋势。每逢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 尽可能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也可邀请一些事件的参与者或当事人为学生做该事件主题讲座, 便于学生更系统、更深入、更生动地熟识相关的事件和问题。
4. 考核方式多样化,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形势政策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办法。我校对于参加集中授课的一年级本科生, 均安排由若干选择题组成的试卷, 进行统一笔试考试;其他年级则采取写论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利用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 由任课老师根据教学要求设立若干形势政策题目, 学生做好社会调查, 写好社会实践报告。这样就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方式, 开展内容丰富新颖教学。
网络环境、多媒体是当代社会的特点, 学生们普遍适应和接受网络和多媒体的环境。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往往第一时间在网络上表现出来。多媒介的运用可以为形势与政策课带来丰富的教学工具, 影音、微博、博客等传媒都可以成为形势政策教育的载体, 教学内容更切近社会实际, 切合教学实践, 结合教学的引导, 可以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新时期, 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 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联系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模式, 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努力拓展课外教育教学渠道, 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 摸索新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 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长效机制, 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的敏锐性, 针对性, 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倪和平.高校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5) .
[2]蒙秋妍.浅谈我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科教文汇, 2011 (6) .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EB/OL].www.moe.edu.cn/publ:cf:les/business/ht...2013-04-18.
[4]鲁焱.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18) .
形势与政策教育 篇5
从学院为我们开设这门课以来,我就感觉到这门课的重要性。这门课不论是对于我们学习还是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着眼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着眼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些都是在《形势与教育》课上所学到的,这些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知道的。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的一点肤浅的心得体会:
1.我国总体经济工作措施
回顾200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经济发展,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贯彻这个总体要求,重要的是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事实政治》中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的战略思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有三件大事不可忽视:一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市场,改善农民生活;二是保障农产品供给,从而使国民经济发展有一个稳定的基础;三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此,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重视严格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始终重视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要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优势农产品合理布局。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粮
食主产区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农业科技储备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只有农民的问题解决好了,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
3、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总的是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和利益
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根本要求。在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前进的整个进程中,始终都要满腔热情、尽心尽力地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一方面要立足当前,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到不断抓、坚持抓、长期抓。关心群众生产生活涉及多方面的工作,要通盘考虑、统筹推进。当前,一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做好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二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三要继续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四要千方百计解决好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五要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特别是非典疫情的到来,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损失。面对非典等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在斗争中,我们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了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社会的应对机制更加完备,人民的心理素质也不断提高。我们应总结经验,经常做好思想准备、机制准备、预案准备和工作准备,进一步提高应对
疫情、洪水、地震等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切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5、加强对台工作,推进祖国统一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符合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最终解决台湾问题,要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加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积极推动两岸直接“三通”,维护台海和平,造福两岸人民。
目前台湾问题的总体战略态势是:两岸力量对比继续朝着对我有利的方向发展,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持续发展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多数台湾同胞不支持“台独”,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执行一个中国政策,美国政府公开表示不支持“台独”,制约着台湾分裂势力贸然实施彻底的分裂步骤。当前,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遏制“台独”势力、抵御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的斗争,仍面临复杂的形势,斗争尖锐、激烈,形势严峻。我们对台工作的首要战略任务依然是遏制“台独”、防止“台独”。
6、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局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总的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天下并不太平。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是世界不安定的主要根源。民族、宗教矛盾和世界领土争端导致局部冲突时起时伏。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南北发展差距继续拉大,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的因素有所增加,加大了国际局势的变数。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仍是总体和平、缓和、稳定,但局部战乱、紧张、动荡,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世界各国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策略探究 篇6
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 形势与政策教育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对学生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这表明,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这对于促进中职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涵
1.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含义
所谓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指以国内外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的形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势与政策教育分为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关系是:一方面,形势教育是基础。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国外的形势,准确把握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政策教育是归宿。学校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自觉认同。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不能割裂,要以分析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把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点
(1)动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包含形势和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形势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变性、突发性和复杂性。党和国家的政策虽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但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开放性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德育是开放的德育。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开放性。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既可以采取课内教育,也可以采取课外教育;既可以采取校内教育,也可以采取校外教育。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相互结合,形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广阔的空间系统。
(3)知识性
知识的传授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载体。形势与政策教育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领域。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4)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广、跨度大、变化快。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泛泛而谈、无的放矢。应把握学生的心态和需要,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困惑,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是指它在学校德育中所处的位置。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归宿,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就学校德育的内容来说,它有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内容;一是灵活的、可变性的内容。前者可称为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后者则是学校德育的时变内容。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涵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层次。其中思想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处于德育的最高层次;政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对民族、阶级、国家、政党、社会制度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它处于德育的高层次上;法制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观念和法律规范的教育,它处于德育的较高层次;道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教育,它处于德育的基础层次;心理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它是德育的最基础的层次。德育的这五个方面是根据教育的目的、德育的任务和目标以及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确定的,具有系统性、相对完整性和稳定性,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如今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大纲中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而且通过思想政治课与日常德育活动得以具体实施。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根据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结合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现状确定的学校德育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可能用大纲的形式规定下来,应由学校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发展以及学生的思想变化加以确定。因而,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时变内容。
三、中等职业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1.以人为本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准则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1)要尊重学生
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更多地尊重学生,才能更多地要求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是21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的人。
(2)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情感教育是德育实施的关键,脱离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空洞的、伪善的。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研究中职生的心态和情感需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当前中职生的思想状况看,他们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缺乏竞争观念;有的学生认为学习专业技能是硬道理,而时事学习可有可无。这些不良倾向严重影响着当代中职生的成长、成才。因此,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倾向性问题,有的放矢。要坚持实事求是,贴近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在内容上力求避免“假、大、空”。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触及思想,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教育效果。
(3)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从哲学上讲,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中职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方法上多采用平等对话式、座谈讨论式、演讲答辩式等。如果一味单向说教,势必压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这样的教育既不合乎现代教育所必具的民主精神,更不符合德育自身的规律,不会生产真正的德育功效,有时甚至是非德育或者是反德育的。
2.方式多样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然要求
(1)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进课堂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国内外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门课的特殊性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教务管理,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有学分、有考核。同时,学校要建设一支精干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这是保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中职学校在规范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各种讲座和形势报告会。社会实践是学校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从而推动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3)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
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已走进校园生活。互联网不仅增强了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在网络时代的科技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中职学校要适应信息化的特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好适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校园网,创办精彩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广泛宣传国内外经济、政治和文化信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3.体制建设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保证
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重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1)建立有力的领导体制
中职学校要成立党、政、工、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宏观领导。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2)建立协调的工作机制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校的整体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各部门共同行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校党委是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应负责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团委要负责组织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科应负责学生思想动态的分析和把握;教务科则负责教学计划的制订、课堂教学的安排、教学效果的考核。
(3)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职学校要建立规范有效的资金投入和物质保障制度,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硬件建设,购置必要设备,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总之,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探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律和途径,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高校形势政策教育与公民教育初探 篇7
一、公民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德育教育的理念弱化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应当立足现实, 注重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追踪, 提倡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然而, 当下封闭性的高校德育教育缺少与社会热点的追踪, 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 因此, 当处于年轻气盛的高校学生在看待一些社会问题如房价过高、贫富差距悬殊、看病难、看病贵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时, 传统德育教育灌输式的方法效果不佳。
(二) 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所谓的大众文化是指采用时尚化方式运作、以现代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对我国公民教育会产生媚俗的影响。大众文化时代使得个体容易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尽管我们批判大众文化, 但却无法拒斥大众文化, 例如网络上宣传暴力的游戏内容和宣传颓废精神的视频等。
(三) 公民意识培养薄弱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 体现为高校学生对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以及公民责任的认同与遵循。目前, 高校存在重视公民义务教育, 而忽视公民权利教育, 注重的是臣属公民角色的塑造。教师作为权威, 基本以大班讲课的方式进行灌输, 学生参与性不强, 积极性不高。此外, 学生的公民参与大都是被动的, 大学生往往处于金字塔的底层, 他们作为公民参与相关活动是被动式的, 无法彰显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二、形势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的意义
学校公民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形势政策教育的关键, 在于切实把它融入公民教育的全过程, 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所谓“融入”意味着有机结合和渗透, 形势政策教育体系建设和公民教育工作不应该是“两张皮”, 只有有机结合在一起, 互相渗透, 才能“润物细无声”, 使形势政策教育体系内容有更强的可接受性。
三、把形势政策教育融入加强我国公民教育全过程的主要途径
把形势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全过程, 也就是要把形势政策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 同公民教育的内容有效结合起来, 特别是同思想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在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 注重意识培养
应当注重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制观念, 提升道德品质, 使他们透过事物的现象来看本质, 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 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同时, 学校德育工作借助形势政策教育, 通过对时事热点的传播, 可以促进学生对多种价值文化产生思辨, 以增进大学生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
(二) 多开设相关形势政策教育讲坛、论坛
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经历认知、情感、意向和行为的四个阶段。因此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 建议多开设相关的形势政策教育的讲坛、论坛,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聆听。要通过国内热点形势的阐述, 引导大学生观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当下可以结合建党90周年来回顾党史, 重走长征路, 体验国家发展等, 为大学生提供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成功范例。
(三) 建立价值坐标——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民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努力发挥模范的榜样作用, 特别要注重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他们可亲可信的优势, 引导广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 使广大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线, 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
(四) 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
把形势政策教育与校园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 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 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 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 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 在校园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总之, 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两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回顾党史, 总结经验, 引领学生更好地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这一媒介, 更好地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正是当下我们形势政策教育的特殊魅力。
参考文献
[1]孙静.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 .
试论“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目的 篇8
一、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目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形势政策教育是政治观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内容。“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可以帮助人们认清形势, 明确奋斗目标和任务, 正确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1]考虑到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重要性, 为了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效果, 必须明确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 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只有目标正确, 才可能为选择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正确的方向, 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取得更大的成效。”[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 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 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 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通知》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提供了重要指导, 准确理解《通知》精神, 才能明确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目标。
1、形势与政策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形势与政策”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通过“形势与政策”教学, 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决心, 并引导他们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之中。[3]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是要通过对我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 从而坚定青年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2、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教会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形势的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住要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习某种专业知识, 而是教会学生观察分析形势、理解掌握政策的方法。即通过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系统讲授, 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武器积极思考问题, 而不是简单要求学生接受教师所讲的单一结论。这种正确的思想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要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中,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 增强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
3、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形势、理解政策。
“形势是一定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态势, 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政策则引导人们的行动, 从而影响形势的发展。”因此, 形势与政策教育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事实真相的解读,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当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只有把形势讲清楚, 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党在某一时期针对某一事件的政策、对策, 进而才能增强他们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只有把形势讲清楚, 才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准确理解国际热点问题发生、发展的实质和动因, 进而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政治观、形势观教育。在此意义上, 形势与政策教育必然要包括热点问题的解读, 帮助学生认清事实是什么?形势怎么样?避免不良信息的干扰和误导, 达到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目的。
4、形势与政策教育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识别和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能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提高大学生对形势的认识能力和政策水平, ”[4]只有学生自己具备了这种分析把握形势与政策的素质和能力, 才能排除社会中不良思潮的干扰和左右, 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日标的自信心、自觉性、凝聚力。
总之,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该课程的组织实施, 培养当代青年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分析认识形势的方法能力、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的本身面目、帮助掌握鉴别是非的能力和方法。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 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才能真正把握和体现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保证和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确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的意义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的确立, 对于该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沿着教育目的这个逻辑起点, 各高校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凝聚力量, 朝着确定的目标, 选择适当的内容, 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
1、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有了明确的目标, 才能使参与者的行动,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方面的力量, 沿着共同一致的方向组织起来, 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地进行, 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而言同样如此, 有了明确的目标, 才能指导形势与政策教育各方行动起来, 沿着确定的方向, 进行教育实践活动, 最终达到形势与政策教育预想的结果。
2、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提供了动力。
明确的教育目的, 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双方指明了方向, 激励他们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努力奋斗。一方面,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标可以促使教育者围绕目标认真思考、积极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努力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另一方面,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标则可以督促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 根据教育者的要求和自身的需要, 接受教育, 加强修养, 尽力把自己塑造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为检验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了依据。
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那么, 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能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作为依据。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中, 如果通过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就表明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如果部分地达到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 那么这样的教育活动是较有成效的;如果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那么这样的教育活动则是没有成效的。总而言之,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是衡量形势与政策教育成效的基本尺度。
4、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为选择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提供了依据。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内容非常丰富, 从知识体系来讲, 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国防和外交等诸多领域、多门学科, 知识点多、知识面广;从涉及的范围来讲, 它既包括国内的形势与政策, 也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热点、焦点问题多、变化快, 事件本身的发展、变化又十分复杂。如何在每学期有限的课时内富有成效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内容的选择是关键, 形势与政策课不应也不可能全面地介绍各种形势, 而是应该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 并阐明相关的政策。那么, 每学期国际形势讲什么?国内形势讲什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选择依据, 这个依据就是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目的, 围绕教育目的, 选取教育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 反映的是国家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的总要求, 它的确立可以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明确方向, 激励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者双方自觉行动, 积极参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活动, 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同时确定教育目的, 还可以为选择形势与政策的内容提供依据, 为检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果提供评价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时, 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教育目的, 而且要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目的, 才能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1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1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
[3]苑爽, 李庆霞.实践教学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效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 篇9
一、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和分析
培养好新时代的大学生, 形势政策教育尤为重要。形势政策教育肩负着向新时代大学生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传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 坚定大学生对国内外大事的正确立场, 发奋图强, 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形势政策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 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 尤其让我们深思。《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 建立“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 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 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制订教育教学计划, 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党委宣传部是学校意识形态和形势教育的主管部门, 应该负责对全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做出规划, 提出教学要点和有关要求;教务处负责教学计划、排课、成绩管理, 学工处负责学生思想动态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负责有计划地开展课堂教学, 各学院党委 (总支) 、分团委负责组织课外其他形式的学习及实践环节, 等等。总之, 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明确分工、功能互补, 共同保障“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目前形势政策教育在各大高校执行力参差不齐, 形势政策教育普遍存在一种零散的状态, 缺乏专职的形势政策研究者, 绝大多数形势政策教育授课者多为兼职或临时聘请, 教学内容不成体系, 随机性大, 这与形势政策教育本身的特点有关。这就造成了授课水平参差不齐, 难以保证效果。而作为教育的对象, 新时代的大学生体现出独特的个性, 如掌握各种文化知识, 游刃有余地操作各种先进的设备, 自主选择自身获取信息的渠道等。同时在当今开放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 带给他们许多冲击, 尤其在思想上。如何在当今的形势政策浪潮中,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着实需要学生工作队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改进教育方法。
由于在实施过程中, 形势政策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缺乏稳定的资金项目的支持和投入, 师资队伍建设, 相关配套设施的配备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缺乏相对权威的对于形势政策解析教材及图书资料, 造成形势政策教育“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比较复杂的局面, 这对引导本就置身于信息的瀚海中的大学生是十分不利的。
形势政策教育普遍研究内容相对滞后, 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要。教学方式单一, 主要采用形势政策报告会的形式, 互动性较差, 很难让学生参与形势政策的分析和知识梳理中来, 势必造成课程效果差和大学生抵触心理。
二、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证
体制完善是形势政策教育及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积极响应中宣部和教育部的通知, 在高校内建设完善的形势政策教育的体制, 因地制宜地设置相关的形势政策课程, 努力将大学生思想教育与形势政策联系起来, 做到形势政策有素材, 思想教育有依托的相辅相成的局面。第一, 构建形势政策和思想教育“一体化”平台, 创建领导负责制。第二, 建立层次分明, 条理清晰的形势政策和思想教育共建教育体系。第三, 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以思想教育为主线, 编制形势与政策课大纲, 教学计划, 目的要求。第四, 相关部门积极提供形势政策科研项目经费, 不断改进形势政策的教育水平, 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保障机制。为形势政策提供各方面配套设施, 推进形势政策教育科研教育发展, 同时积极鼓励推广相关的科研成果。
师资队伍是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所在。“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精于道, 要授业必须精于业, 要解惑必须先自知。第一, 培养专职的形势政策教育的师资团队, 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团队进行教育创新。第二, 成立形势政策研究协会, 组织活动, 促进交流,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第三, 积极对师资团队进行各类培训, 参加各类国际国内的学术讨论会。第四, 选拔进行学位攻读, 等等。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对当前的形势政策保持高度的敏锐性, 与时俱进, 刻苦钻研, 积极利用形势政策平台对大学生因势利导。理论结合实际, 不仅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品德的教育、情感修养的培养、和谐人格的塑造, 还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培养对形势政策信息进行多维度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以及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大局观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的丰富是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结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是信息的高度整合, 主要包括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社会热点剖析等。内容的安排设计, 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是以“遵循三个结合, 一个重点实践”为指导。遵循“三个结合”是指:第一, 形势与思想教育结合。即在思想教育过程中, 要体现环境的信息变化, 明确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密切与党中央指导思想保持一致, 同时就形势政策, 又都是由有庞大的知识体系, 它与哲学、政治经济史学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 稳定性和变化性相结合。思想教育既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 又具有相对稳定的一面。思想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终极目标是稳定的, 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 却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第三,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通过各种方式的实践活动, 如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 各类比赛, 等等, 结合这些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教育的内涵。“一个重点实践”, 定期进行反馈交流, 总结心得, 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创新教学方法是新时代的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突破口。以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为结合点创新模式, 有利于学生直观深刻地感受到思想教育的生动具体, 更愿意主动地了解形势政策发展的趋势, 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工程。这是大学中辅导员对大学生大感情的输入, 同时得到大学生回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学生坚定了对党的信念, 确定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同时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积极融入一些新的方式方法, 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和途径, 尤其可以与实践教育联系在一起, 让大学生亲身体验生活, 把一些抽象的理论真正内化为自身的思想, 促使学生提前认知社会并按社会需求努力发展自己。譬如:目前上海市推行的e-class易班平台, 主导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思想动态的平台, 可以多引进高端的人才, 结合一些先进终端设备, 促进平台建设, 这也是在新形势下,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新时期的形势政策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理念探索
独立思考, 发散思维。这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之一。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装自己, 如何通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这是新时代形势政策教育和大学生思想的教育重要任务。形势政策教育从广义上是一个大的范畴, 逐级分解, 分为多个组成部分:国内外时事, 心理学研究, 职业生涯规划, 等等。在这方方面面的教学内容中, 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够抛砖引玉,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自主分析当前形势。
文化渗透的潮流, 这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考验之一。这是在当代社会, 文化渗透已经彰显了它无穷的能量, 如美剧, 韩流, 等等, 已经在当今社会中流行风尚中占有一席之地, 而大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 保持坚定的信念, 把握形势分析时政的能力是必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同时学会对国外文化产物的理解, 学会甄别事物的多面性, 这些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趋于开放性和弹性的原则。而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中国走向世界, 新一代的青年更是肩负了解世界、发展世界、贡献世界的责任。
马克思主义思想当代的发展, 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源泉之一。在世界范围掀起的教育课程, 诸如哈佛大学的《幸福学》, 耶鲁大学的《死亡学》, 复旦大学的《同性恋研究》, 纵观这些课程, 《幸福学》《死亡学》是哲学范畴内的一个具体化的分支的延伸, 《同性恋研究》是某个具体社会热点的, 为什么会起引起如此大的关注?的确随着社会发展, 社会各种形态纷呈, 如何在各种形态中找一个平衡点?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磅礴的体系中的一个分支, 要在新时代中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就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当前形势相结合, 契合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
以人为本, 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职能之一。在如今流行的考证热、英语热、留学热, 等等, 这些现状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不仅仅是大势所趋, 而究其深层次的内容, 这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结合形势政策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纷繁的新时代中找到自己, 而不是被周围的表面现象左右。寻求自身的价值, 挖掘自身的潜能,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幸福观, 这是个体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的指标。
如何看待历史和发展, 这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之一。日前,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上海海洋大学做报告, 从他的自身与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许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多次在国际农业贸易谈判看各国的特色, 其中提到在日本的考察中, 一个小细节, 让在场的所有人深思, 他看到一个日本人, 没有钱买泳衣, 运动鞋, 但他坚持每天游泳、跑步;在他考查过的日本的十三个县市, 几乎所有健身房里都聚集满了人, 即使在国民经济低迷的时候, 健身房数量增长的速度还没有降低, 这也是日本成为长寿之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中看到日本人的均富思想, 健身房使用不因贫富而有别。中国也许与日本的渊源及是非恩怨已久, 就如近期日本地震, 中国是否应该救援, 等问题, 如何看待民族间关系, 看待社会共同进步的问题。在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中, 结合形势政策培养出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 以及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人才, 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必然需求。
四、结语
新时代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结合点, 在新形势下纵观大学生思想教育, 更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在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不断相互审视和冲击中, 共同诠释新时代教育新局面, 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中,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 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从多个不同层面对新时代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问题进行再思考, 以期能为大家进行研究提供思路。
摘要:新时期的形势政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共同构建一个教育局面, 从实践的角度, 明确学科定位是增强其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完善的体制,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丰富教育内容, 创新的教育模式, 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探讨, 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及大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及竞争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大学生思想教育,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
[2]但继恩.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11) :1452146.
[3]周本贞, 任祥, 余冰释.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3) :54.
[4]张松德.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学术论坛, 2006 (1) .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 篇10
渊博的学识、生动的语言、可亲的教态、丰富的经验, 这些固然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但是如果他没有能力“诱导”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他还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是最善于通过“诱导”而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教师。
课堂教学要求讲解清楚明晰, 正确无误, 这当然是肯定无疑的。但这只不过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 仅仅做到这点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 除了必须具备本门学科知识水平和专业学术水平以外, 在教学实践上还要看他“诱导”的本领如何, 也就是看他是否能对学生“循循善诱”。
一、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了教学艺术的教师, 深谙“好不如妙、妙不入迷”之理, 并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课时能做到通俗易懂, 深入浅出。感性认识上既具体生动, 理性思维上又丝丝入扣;语言表达方面, 不但注意到科学性和逻辑性, 而且还注意到艺术性和趣味性, 生动活泼, 饶有情趣, 寓庄于谐, 引人入胜。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娓娓动听,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息息相通, 不但听得有味, 而且听得入迷。“唯恐聆听之不周, 不知铃声之既响”。如果做到这样, 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一堆死的知识, 而是一个无比魁丽的知识世界。通过教师的讲课使学生好像进入到五光十色的知识宝库, 觉得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这样才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把全部注意力都倾注于听你的课。下课了学生还会主动去找你探讨问题, 并能主动地去复习, 去找参考书看, 去进一步积极思考。反之, 如果讲课时等因奉此, 照本宣科, 语言乏味, 催人欲眠, 学生根本不爱听, 各行其是, 有的思想开小差, 有的冲盹打瞌睡, 有的悄悄看小说, 有的默默欣赏室外校园美景。“感到时间过得慢, 唯愿快打下课铃“。试想这还哪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呢?出现这种情况不能只埋怨学生, 而应多从教师自身找原因。
二、另外, 善教的老师不但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善于“钓”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在每节课中善于“钓”学生的胃口。
要想让学生学习好, 光靠兴趣还不够, 还要使学生有信心, 有毅力, 有旺盛的求知热情, 才能在学习上苦战过关。中国的章回小说, 每当讲到紧要关节, 往往突然停住不讲了, 而来个“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这是作者在钓读者的胃口, 是读者欲罢不能而非接着听下去不可, 当学生学到关键地方时或在学习上爬陡坡遇到困难时, 教师也不要轻易告诉其结果, 而是要善于当此之时“钓”一下学生的胃口, 鼓励他们好好想一想, 自己动动脑筋, 找找答案。一旦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自己找到答案, 学习的兴趣就会猛涨, 学习的信心就会倍增。
三、最后总结起来, 教师可以通过如下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利用学科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院结合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这门课程包括感恩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这6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要利用这他们实用的特点来讲授。
(二) 不断改进教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势与政策教育》这门课有它的特殊性, 我们可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利用演讲、辩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
(三)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来稳定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现象, 教师要及时的给予以帮助, 同时也要培养他们不断钻研的精神, 让学生明白做学问就是“苦中作乐”。
(四) 联系生产实际来促进学习兴趣。
《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 教师就可以把它们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同学们参加的就业面试和创业比赛的实践结合起来。
(五) 进行史话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感恩”、“礼仪”、“忠孝”教育中, 可以给同学们讲述比如孔融让梨、孟母训子等历史典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能千方百计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使他们从内心感到学习有趣, 学习有用, 从而自己想学、爱学, 并且能够做到主动地学, 并且就此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这样, 才算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摘要:“学贵刻苦, 教贵善诱”。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正确运用“诱导”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达到教育得目的。课堂教学要求讲解清楚明晰、正确无误, 更要会循循善诱, 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教学效果才会好。
关键词:教学,诱导,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文哲.素质教育与人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 1997.12.13
[2]吕资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 篇11
【关键词】中国梦 形势与政策 爱国主义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37-02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一门知识性与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应紧跟时代发展节奏,在中国梦的统领下为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赋予新的时代特征。本文探讨中国梦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实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撑。“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是毛泽东的一句名言。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正是凭着一种精神,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五千多年悠久的发展历程和丰厚文明培育造就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则是其中最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质,它是始终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体现了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并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把人们对祖国的神圣感情凝聚在一起,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做贡献。如果说,革命和建设需要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是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和理想追求,也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当代大学生未来将承担起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历史重任,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因此以中国梦作为统领,选择合适的路径,对大学生进行全面而及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爱国主义教育应成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使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性质。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大学生国内大政方针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与国际重大事件的教育,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学生视野开阔,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能坚定正确的立场,承担起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可以正确理解和全面认识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掌握时代脉搏,认清形势和任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健康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二)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是形势与政策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其课程内容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及时地对学生做出具有正确的学习导向。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可以说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事实也证明,自1987年形势与政策课开课以来,其如今已成为各大高校的必修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他们在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更加全面,国情认识上更加理性;同时他们能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思潮的侵袭,其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等也都得到加强。这些都可以说是形势与政策课在爱国主义教育上取得的良好成效。
三、中国梦背景下形势与政策课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路径
基于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非常强的课程,而且课程内容都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每半年印发一次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保持严格一致。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梦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启示意义,以中国梦来统领形势与政策课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通过国情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危机感和民族自豪感同属国情教育,但基于当今中国民族自豪感严重缺失,且民族自豪感是民族危机感的源泉,也是民族危机和问题的解决之道,因此,当今中国大学生的国情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民族自豪感。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伟大成就都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历史变化、现实成就、国际比较,引导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通过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来激发大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以此让大学生明白,中国梦体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近现代发展历史的科学把握,彰显了中国在民族复兴道路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二)通过国家重要方针策略教育,强化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战略调整和互动态势,在国际国家形势的分析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例,“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国家级重大战略构想。不失时机地推动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在课堂上,可通过向学生介绍什么是“一带一路”、为什么国家要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它具有什么国际意义以及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等四个方面,让学生了解“一带一路”是一条和平之路,国家运筹帷幄,有魄力有担当,计划的实施为的是实现国际国内和平发展,国际互利共赢,是确确实实的大国风范,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自豪感,更加爱戴自己的祖国,立志为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
(三)通过国家重大活动和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上思想活跃度较高的群体,他们的政治意识较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也比较高。充分利用国内外政治经济热点问题教育大学生,对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积极作用。新媒体时代,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多,我们可以抓住一些重要的热点问题作为素材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如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以及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都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我们就可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着力宣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重大贡献和中国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二是着力宣讲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功绩,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此来让大学生们坚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四)通过国际形势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国际形势专题教育是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讲授国际重大事件或与中国有关的国际形势。通过国际形势教育,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国际格局的调整、国际形势的发展、大国关系的变化,能使大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党制定的相关政策。“大国博弈上升、地区热点发酵,2015年可谓大事频发。迈入2016年,地缘政治的‘蝴蝶翅膀仍有可能扇动世界,传统安全挑战与威胁依存,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展望2016年,国际形势仍动荡不安:叙利亚危机牵引着西亚北非局势持续紧张;“伊斯兰国”呈现外线扩张态势,国际反恐尚难形成合力;乌克兰何时能彻底走出危机,还看不到时日;东亚形势因日本安全角色转型,又增添地区安全隐患……面对国际频繁出现的诸多难题和挑战,可以通过国际形势专题教育,让学生了解世情,接受深刻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认清国际形势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珍惜和维护稳定大局,理解对外开放国策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中国梦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思想引领和精神旗帜。实现中国梦,青年正当时。青年是中国梦接续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传承者。作为中国梦“接力赛”的“关键一棒”,当代青年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在这一时期,高校应以形势政策课程为重要阵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形势与政策课内课外各项教育内容中去,激发当代大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让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2]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新华每日电讯,2015-12-31
[3]张峰林,李晓衡.“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国际形势专题”的辩证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
[4]2016年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N].人民日报,2016-01-14
[5]共青团中央书记处.青年梦与中国梦[J].求是,2015(9)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 篇12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各种思潮相互激荡, 大学生仅靠个人努力, 难以科学分析形势、正确判断是非、准确把握方向。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认清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 了解党和国家取得的重大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有助于大学生拓宽视野、开阔心胸,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大局意识和发展眼光看待时事问题, 审时度势, 把握时代脉搏, 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幸福感, 明确历史使命,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努力学习, 报效祖国。因此, 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否能够顺利推进, 意义深远。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形势政策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如缺乏系统、科学的教学管理, 教师教学考核和学生课程考核方法不科学, 大多数高校采用大班授课模式, 以至于很多教学手段难以实施, 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 影响教学质量;教学内容过时或者不是学生关心的重大热点事件和问题, 讲授深度不够, 导致学生上课不专业、不用心, 反而更愿意自己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获取咨询, 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单向理论灌输现象比较突出, 教学模式单一,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不足;不少教师教学欠缺方法和技巧, 习惯于照本宣科, 缺少丰富的影音图像等多媒体素材。而任课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主要由辅导员担任, 其本身已有繁琐的本职工作, 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很多任课的辅导员并不具备思政教育专业背景, 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支撑, 然而对于任课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完善, 甚至是没有培训, 使得大多数教师不能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 讲授得不够深刻, 剖析得不够精辟。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创新的主要措施
1. 明确教学管理体制, 规范课程教学。
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 明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学时安排、课程考核、教学考核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全面组织教学活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具有动态性特点, 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提出要求。自1987年以来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前都会定期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这对各高校教学大纲的制定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教师教学考核上, 既要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又应重视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的课程考核, 避免使用单一的开、闭卷考试或单纯论文撰写形式, 而将理论知识考试和社会实践考核相结合, 在理论知识考核中, 增加分析、创造能力方面的内容。在实践能力考核中应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质量的高低给予相应的评分[1]。
2.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 开展实践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调查显示,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方面, 92%的学生选择参观考察、基层走访等, 最好的方式是社会实践[2]。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 开展形式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同时由于形势与政策教学课时少、对象广, 应当适当地将本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把实地教学、现场观摩、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参观学习、引导学生对焦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 让学生真实感受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成效, 帮助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
3. 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
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不好,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 学习动力差。根据教育部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 广大高校学生高度关注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3]。尽管有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课因为教学内容过时, 教学方法枯燥和教师本身素质的原因, 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 但这不代表学生不愿意了解时局, 李静瑞的调查表明, 有85.7%的男生和67.67%的女生在通过不同渠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了解形势与政策[4]。因此, 要创新教学内容, 仅靠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还是不够的, 必须结合教学任务, 充分调研, 掌握大学生的兴趣点, 紧扣大学生最关心的国际国内形势与社会热点话题开展教学。
4. 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式。
以传统方法向学生灌输本课程的基本思想理论已不符合当今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 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 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 采用形势报告会或专题讲座形式代替传统课堂讲授, 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人大代表、杰出人物、成功人士等做专题报告。同时应该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方法上, 变教为导, 适当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比如, 由任课老师选定专题, 让学生单独或者分组制作课件、备课、登台讲解, 也可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 使学生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提高学生教学活动参与度,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将学生关心的国内外形势与热点问题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 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影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重视网络舆论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舆论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充分运用这些媒介开创形势与政策教育新平台, 建设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微博, 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形势与政策相关基本理论的宣传、政策解读、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评析、人物访谈等, 同时, 开设问卷调查、论坛、群聊等, 加强师生互动, 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全方位施行教育,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性, 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教学内容具有多变性, 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而不断更新,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 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 又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而当前高校担任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的老师主要以辅导员兼职为主。然而多数辅导员不具备思政教育专业背景, 专业水平有限, 并且日常工作事务繁琐, 没有太多时间系统地开展学习。因此, 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培训制度, 增强任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帮助构建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 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另外, 将形势与政策研究领域划分不同研究方向, 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感兴趣领域, 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或专题集中精力钻研, 而同一个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 定期探讨交流教学经验、科研经验和研究成果, 以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和科研深度, 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教研水平。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全面剖析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开拓思路, 积极创新,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建设, 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智慧.基于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06, 3.
[2]陈国财.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 (1) :68-71.
[3]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持续积极健康向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推荐阅读:
形势与政策论文-新形势下的当代大学生使命08-31
形势与政策当代大学生的使命的认识08-18
形势与政策之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08-21
新形势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问题与研究06-26
大学生形势政策课的学习心得08-29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公共政策与政策分析课程考试论文考核05-21
当代大学生就业环境与形势的总体分析09-02
新形势下大学生传统道德教育初探10-24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08-09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