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策略

2024-10-07

可持续发展策略(精选12篇)

可持续发展策略 篇1

我国在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尤为迅速,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大幅提高, 但是这种商业、工业的高速发展背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资源枯竭的问题更是不容小觑。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工商业发展初期科学技术水平较低, 对应于石油行业则是对石油的开采与提炼技术都不够高,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当时也并未被重视。石油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而关注, 研究并分析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必要。

1 油田发展现状

1. 1 国内外环境总述

新中国成立到目前为止, 全国在25个省、市、自治区和近海海域形成了六大油气区, 这其中的著名油田有大庆、塔里木等, 全国原油产量至2001年已排世界第五。在国际环境中, 石油公司通过兼并与结盟达到优势互补, 增强竞争力量, 国际油价的发展却是大起大落, 起伏变化中牵动着每一个公民的心, 油价的涨跌,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油田生产的稳定性和其经济利益的好坏。而在国内, 经融危机刚刚过去, 对于经济的发展会有一个繁荣的时期, 这也是油田继续大力发展的好时机, 在政策上, 国家颁布了一些文件以显示对石油行业新发展的重视。但必须了解当下国内的经济环境存在以下的情况: 市场空间虽然广阔但行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并且有加大趋势; 鉴于以往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 目前企业都存在着放缓发展速度的现象。再看石油能源的供需情况, 大体上是供不应求的现状, 我国各地对于石油及其提炼资源的需求高于其生产速度。

1. 2 机会与威胁

根据国内外的经济环境与政策环境分析, 在未来的数十年中, 油气市场依然供需旺盛, 是油田发展的上佳时期。而在未来几年, 石油全球化、石油供应地区化、世界石油市场中心向亚洲转移将成为世界石油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另外, 我国已加入WTO, 又逐渐与周边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些都将成为油田发展的机遇。但这些机遇在善于把握的人的手中才会成为优势, 否则, 机遇本身便是与风险和威胁相联系的, 对外开放与全球化之后, 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国家在技术层面的落后, 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开发成本的增高与开采时产生的浪费。在这种机遇与威胁并存的局面下, 我们需要重视并仔细谋划, 如何才能实现油田的可持续性发展。

2 当前油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1 开采基地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自古便以地广物博自称, 因而可能不得不承认的一点便是, 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 中国丰富的物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再多的物资也经不起由于不当的开采而造成的浪费, 就目前国内情况而言, 开采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是油田发展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低级的设施往往使得原油的开采效率极低, 使大部分的不可再生资源被大大浪费, 不利于油田的规模化运营。

2. 2 科技水平较低

某些油田还并未注意到, 或者注意到了但并却未注重随时更新使用设备以及对工人的开采技术的培训, 这些都使得在油田的开采中, 开采率低, 工作效率低, 毫无疑问的是, 硬件的薄弱严重阻滞企业的循环速度, 科技水平的低端耗费着可以创造更大效用的资源。

2. 3 不够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

油田不注重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工艺设备与技术的老化和落后, 开采或提炼时造成的浪费或产生的颗粒物、废气、废油等污染物质过多的流入到生态环境, 导致环境污染现象严重; 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在后期的环境治理方面的觉悟不够透彻, 对于清洁清理设施, 污染处理设施的投入不够, 使得有毒物质在没能得到有效处理之前便逸入环境之中, 对生态造成破坏, 遑论可持续发展。

2. 4 企业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人才总量不足

在油田产业链中, 我们发现, 石油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组织系统不够完备, 少有的能形成组织体系, 从而导致赢利低, 自我发展不足, 利益分配矛盾尖锐。而在人才的储备上面, 也并非所有油田企业都能注重, 由于油田一般处于偏远地区, 自然环境较差, 生活太艰苦, 因而人才的储备存在严重问题, 而关键技术人员的缺乏尤其令人担忧。

3 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 1 注重技术与设备的创新和加强

油田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技术的创新与设备的加强便极为重要, 尤其是在那些处于后期开采阶段的油田, 勘探难度越来越大, 如果不注重技术的革新, 很难想象它要如何在几乎达到传统极限的情况下继续发展。技术的革新以设备的更新为依托, 但却不仅是设备的更新, 它还包括着勘探思路的创新, 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与力求解决“瓶颈”的坚韧。

3. 2 优化人才管理

企业人才是企业利益创造的源动力, 油田因其行业特殊性, 一直以来, 更加需要的都是专业技术人员与普通技术人员, 而往往可能忽略掉管理人员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拥有一个优秀的人事管理部门可以为企业发现更多的人才, 创新更好的管理方法, 创造更大的利润, 优化人才的管理, 使管理更加高效, 对于成本与生产有一个更好的控制, 对于奖金分配有更好的方案, 对于资金投放有更好的策略, 这些更好合在一起, 便是管理的优化, 从而实现经营的优化。优化人才管理, 一是需要确立油田的开发建设中“关键在人才”的理念, 二是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与环境, 三是注重人才激励。

3. 3 开拓海外市场

加入WTO之后, 在能力允许内, 我们需要注重把握全球范围的机会, 尤其是在我国与多数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的有利情形之下。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整个国际市场中寻找各自的优势。在“走出去”的同时,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引进来”的情况, 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 优化企业的内部经营与管理, “走出去”与“引进来”相互结合, 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多个市场投放的选择, 我们总能抢占到外部市场, 但又能防止当一个国家的整体局势或政策发生较大变化时, 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海外市场的开拓, 是对本土市场的一个强化, 是进行资源有效整合的合理方式, 是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3. 4 注重生态环保

作为地球人,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环境的供养, 生态环境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其优劣影响着经济开发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革新技术, 加强设备建设, 我们可以减少原料在开采过程中的浪费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通过对后期污染治理的重视, 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清洁化, 甚至在对排放物有效治理时, 还可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这些手段, 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实现生态与工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另外, 国家管理方面, 落实对于环境质量的检测将会使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在工业的觉醒中起到很大作用。而生态环境稳固了, 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更加长远。

4 结 论

油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对于人民日常生活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前行, 石油行业, 油田开发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会, 在全球竞争空前白热化的今天, 油田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理念, 将可持续发展进行到底。本文在搜集了相关资料之后, 做出以上整理与建议, 供相关人士参考, 希望可以引发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1]白馨妍.基于产融结合的石油天然气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5) :56-57.

[2]杜勇, 许力飞.石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克拉玛依为例[J].理论月刊, 2012 (4) :108-109.

可持续发展策略 篇2

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冶金工业都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推力。长期以来,冶金工业在生产过程中都是以追求产能为中心目标,而对冶金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没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处理。同时对于冶金生产工艺也没有进行节能改造,冶金生产耗能高,产能低。面对冶金工业这样的发展现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更应认识到冶金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积极研究和创新冶金生产工艺和技术,尤其是冶金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方面更是重视。为了能够实现我国冶金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近些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冶金工业工艺和技术开发和研究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相关的科研部门结合当前我国冶金工业发展实际,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冶金工业生产方面的节能环保成功经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冶金工业生产技术体系,基本上满足冶金工业可持续发展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相信我国冶金工业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日可待。我国也必将进入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2冶金工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多数的工业化国家为了恢复国家经济,都加大了工业化的进程,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后给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冶金工业是现代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冶金工业的发展虽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冶金工业发展过程中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所带来的种种破坏,比如冶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染了我们的饮用水资源;冶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污染了大气;冶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打破了我们的宁静的生活。同时冶金工业又是耗能极高的产业,生产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比如煤炭、石油等。冶金工业的发展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为了能够满足当代人生存和发展需要,又不给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过多影响,当今冶金工业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必然。必须要努力研究和开发冶金工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将环保理念和节能理念同冶金工业生产工业设计相融合。积极探索新型的冶金工业生产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论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篇3

一、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金融危机所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例如美国次贷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等,都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各行各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因此,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金融界的重视。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这个行业下一步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同时,金融行业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当前我国经济正在逐步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传统的金融管理思维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要深入挖掘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中的障碍,结合以往经验和时代特点有效分析金融管理中客观存在的这些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创新思路。在认真探寻金融管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经济运行过程中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在认真研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给予深刻的把握。按照金融行业发展规律,以现实状况作为重要参考,全面改进金融管理措施。提高总结金融管理先进经验和做法的能力,对于世界金融管理发展中成熟的管理方式应当随时关注,及时总结。金融管理理念应当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理念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当生产力状况发生改变的时候,发展理念也要做相应的调整。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金融管理相结合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促进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当前,我国大力倡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我国政治经济等全方位的可持续增长和进步,为响应中央号召以及促进自身不断壮大,我国金融管理行业也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为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做好立足实际情况,实地考察和分析,做种用科学的方法的出相应的结论。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在金融管理保障方面应当采取卓有成效的措施,以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打开工作局面。同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是影响金融管理效率的重要内容,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现代企业制度这个平台上展开。其中法人治理结构在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同时,法人治理结构只有在现代企业制度这个平台上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率和更加强大的影响力。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对法人治理结构的最基本要求便是运转协调。金融管理各项措施必须在治理过程中得以全面落实。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之一就是金融组织的高效管理和运营模式。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同时,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改变。转型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一经济背景再加之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影响,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不利于抵御市场风险和金融危机。一个规范化、科学化的资金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民间高息借贷、食利者阶层等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对于金融管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经济环境,使得本就如履薄冰的金融行业又迎来了举步维艰的改革重任。因此,实现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排除干扰,不折不扣地健全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市场运作和金融管理规范。

2.优化金融管理内外部环境

金融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是优化外部环境的前提。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应当根据中国国情和金融业发展状况制定相关的规范和管理流程,同时还应当拿出更大精力确保这些规范和流程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实施。积极发展和健全各种新的金融力量。例如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村镇银行等等。让更多金融主体进入金融市场。完成这一工作首先要解决金融领域进入门槛过高的问题。为此,应当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台合理的新政策,使有志于从事金融行业的资金拥有者能够顺利进入这一行业大展宏图。另外,还要完善管理体系。我国的金融体系目前是指以政府金融部门为主导,以各大商业银行为主力,以各种新兴金融力量为补充的金融体系。体系内的金融管理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运营。可以说,这些规范制度的内容和质量决定着这些金融主体的发展质量和方向。为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还应不断丰富和发展各种金融机构,让金融的触角深入到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最后,对于金融管理规章制度还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总指导采取建立和健全措施。一套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在企业不断地摸索,政府不断地创新,政府与企业之间不断地磨合的过程中形成。为此,应当在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都给与高度的关注。物质层面的努力主要是指为金融管理的高效实施建立高效的和高质量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另外,高效的监督管理也是促进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银监会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负有主要职责。因此,当前必须克服和改进监督管理标准不一、风险控制措施不灵活、可操作手段效率低下的问题,坚决杜绝金融机构的违规资金运作。

3.建设一支高效率的人才队伍

一支高效率的金融管理人才队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只队伍不仅要个人素质过硬,而且人员组合也应当达到最佳效果。他们不但要精通金融业管理业务,而且对于经济发展知识也应当有所了解,总之人才应当朝着复合型方向发展。任何行业的竞争和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和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也不例外,在一批对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认同的金融人才的努力下,建立起来的金融管理体系也必将是能够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金融体系。但是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或者说这种人才培养机制和选拔机制还没有形成。因此,在未来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建设中应当重视金融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为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另外,要建立一支高效率的人才队伍就必须做好定期培训工作,现在入职的金融管理人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但是在工作几年以后,他们的工作理念等却不一定依然保持先进。所以,我们极有必要在他们就职一段时间以后为他们提供定期培训,保持他们在技能和理念上的先进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管理理念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灵魂。做好摒弃传统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新突破; 净化金融管理的外部发展环境; 培养和引进先进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金融管理行业的有序发展,逐渐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新形势下,可持续的金融业发展理念又是下一步促进金融行业开疆扩土的必然选择,因此应当积极努力,保障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嘉.浅谈我国金融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2,03:77.

[2]忽威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2012,12:51-52.

医院可持续发展策略浅析 篇4

1 新形势下医院面临的挑战

1.1 医院发展必须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

1.2 医院发展必须适应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后医院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医院--医院、医院--药店之间为竞争定点医疗会展开激烈的竞争, 甚至引入"双败--降价"的不规范竞争机制;病人因要自付一定额度的医疗费, 对医疗水平、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和价格提出更高的要求。

1.3 医院发展必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人们期待整体医学模式, 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院要适时调整医务人员的教育、学习、技术和科研、与人沟通的能力, 适应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

1.4 新形势下医院人才管理面临的外部环境

1.4.1人才流动机制逐步形成随着人事代理制度的实施, 人才与单位的双向选择机制已经形成。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人的表现是最有差异性的, 因为人的动机是有区别的, 目的不同表现也不同, 在同样一种表现行为中, 也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动机。因此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和兴衰存亡, 与人的表现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医院的实力强弱并不取决于医院拥有的有形资产, 而首先在于知识的拥有和创新能力, 拥有知识和创新能力的载体又是什么呢?这就引出了医院可持续发展中的最重要因素-人力因素的两个主体:医院领导和医护技人员。

1.4.2工资福利差别悬殊众所周知, 目前我国医院的工资福利制度是计划经济中形成的, 从工资的结构和总量看, 与国外相比, 高层次人才的差别在15倍以上;与国内的外资医院相比, 高层次人才的差别也在5倍以上。20世纪以前, 国有医院与非国有单位相比, 还有住房、退休金、医疗等方面的优势。

2 面向知识经济的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

进入21世纪, 我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1], 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应该是"知识和技能"。它的特点是独有的, 优异的, 扎根于组织之中的, 竞争优势是可持续的。

2.1 实施科教强院战略, 增加教育投资费用, 努力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回顾现代经济发展的历程, 科技的力量几乎一直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 竞争的焦点无疑将更加集中于科技和教育上。可以采取送出去进修及院内讲座交流及考评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2 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高效有序的管理制度, 是医院核心竞争力量的前提。

2.3 构建学习型医院, 加强技术创新, 提升核心竞争力。医院要获得可持续发展, 关键在于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 不断创新是保持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创新型学科带头人和学习型团队是维持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力量。创建良好的医院学习环境, 创建学习型医院, 必须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组织学习的环境, 包括学习网络与学习设施为主的硬件建设和学习激励机制为主的软件建设, 为医院在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三个层面上都提供良好的条件, 使员工具有能安心学习、善于学习和乐于学习的氛围与环境。只有当学习成为一种文化, 深深地根植于员工的头脑之中, 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行为方式时, 才能形成持久的发展战略。

3 医院的文化

从传统文化转化到服务永恒、追求卓越。

3.1"四个建立"即建立适应医疗改革和医疗市场竞争需要的管理体系;建立有效运营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体系;建立与现代化医院发展相适应的基础建设和保障体系;建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医院文化体系。

3.2"三个创新"即实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

3.3"二个提高"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3.4"一个目标"即构建规模现代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人性化、环境生态化、技术先进的三级甲等医院的目标。

医院管理应由"以医疗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转变, 医疗工作不仅仅只是对患者整体的故障性零部件的"维修", 而是将患者的医疗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医院的服务也从防治疾病扩大到保护健康, 还要逐步扩大到健康促进、提高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等。很显然, 建立医学审美价值观, 加强现代医学人文关怀, 更符合社会学和医学发展的规律。

4 以人为本, 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4.1 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特别是低年资职工

4.2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 建立合理人才梯队, 对聘用职工的培训力度要加强, 培训高素质人才。

4.3 人性化服务主要针对患者, 实行"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患者, 为了一切患者, 为了患者的一切"医疗服务做到"六个前面", 即:帮助在求助的前面、解答在患者询问的前面、服务在患者要求的前面、沟通在患者治疗前面、巡走在红灯闪亮的前面、质控在问题发生的前面;服务过程体现"五个一", 即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得体的称谓、一杯适口的热水、一张健康指导处方、一张出院联系卡。这一切又基于一个根本理念:"以人为本", 而"以人为本"首先强调的"人重于物", 其次强调的是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摘要:进入21世纪, 我国医院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 随着医疗保险市场的建立、医疗体制改革等, 医院所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很多医院重新定位, 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研究在新形势下医院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戴建平.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医院建设[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9, 15 (6) :361~362.

[2]刘春香.加速人才培养是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J].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2, 8:446~447.

[3]蒲金辉, 吴建贞.军队医院应构建学习型医院[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0 (2) :121~122.

[4]张宝军, 张明.医院管理的新视角:患者感知服务质量[J].中国医院, 2003, 7 (5) :27~29.

[5]赵美娟, 苏元福.医学审美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3~31.

可持续发展策略 篇5

1.针对“职业停滞型”教师采取定向激励策略。

鼓励中年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根据学校中年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建构中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体系,把“职业停滞型”中年教师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定型阶段—积累阶段—超越阶段。组织专家组对此类教师进行“诊断”,确定其专业发展方向,专业发展需求,要鼓励中年教师逐步由“经验型”向“学者型”、“专家型”

转变。通过专业发展规划引导这个群体的教师认识自己的潜力,改变固步自封的状态,激励其确定更高的目标,必然会使他们不用扬鞭自奋蹄。

设立层级管理岗位让中年教师参与管理。让一部分有管理愿望和能力的中年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决策工作,参与学校教代会,以提高他们的身份、影响和满足感。充分发挥中年教师的创造性,鼓励中年教师去组织实施课改新理念下的校本教研活动。重视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建立一套情感激励为主的激励方式,让中年教师带领一个团队参与各类人文性评比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形成和谐的氛围,使中年教师树立主人翁责任意识。

2.针对“职业倦怠型”教师采取鼓励参与策略。

搭建平台鼓励“职业倦怠型”教师参与各类教学活动。首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尊重和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的参与热情,学校组织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公开课等教学活动,让在教学能力上需要提升的中年教师在活动中尝试评课、说课,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其次鼓励教师参与个性化的教学展示,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给教师更大的自由遨翔的空间。

使得这个群体的教师愿意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意识。

鼓励“职业倦怠型”教师合作与独创。学校依托教研组建立学习型团队,创设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互助协作氛围,让教师人尽其才,各尽所能,既发挥团队合作的互补共生、群策群力、互动成长的优势,又鼓励中年教师的独创精神,达到提升教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教师群体通过信息交换、经验分享、专题讨论(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形式分享成果、互相学习,从而达到促进“职业倦怠型”教师与团队共同成长。

3.实施中年教师发展性评价策略。

传统教师评价是一种静止的、被动的评价,它忽视了教师实际和主体愿望。课改带给我们的评价理念是多元的,是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是动态的可调控的,学校应建立适合中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只要教师通过努力达到了每一个发展目标的要求,都予以肯定和奖励,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提升中年教师的工作绩效和职业成就感,可以采取校内评聘制度,对年度评价出色的教师实行校内专项奖励,也可以采取与职称脱钩的评聘形式,改变职称与工资匹配的缺乏动力的状态,鼓励并促进中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4.实施分层次培训策略。

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是不同的,但共同的是每个人都渴望被尊重,尤其是人到中年后。因此,学校在开展培训时一定要考虑到教师个体被尊重的体验和感受,各年段教师区别对待。学校可以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菜单,让中年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修,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也会取得较好效果。

5.实施目标任务驱动性策略。

设立首席教师制。针对中年教师在业务上比较过硬,有一定专业基础,有一定指导能力的情况,设立xx学科首席教师,采取先聘后评的方式,鼓励这些教师争当学科首席,对其价值给予重视,给这些教师适当荣誉,使他们在学科教学中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

设立高级教师执教日。中年教师大多数已经是高级教师,针对这个群体要不断有新激励,要让他们有任务,从而激励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校管理者可以在学校计划中每月安排几天作为中年教师的“高级教师执教日”,组织学校其他教师听他们的课,让这个群体不再是一潭死水,而变成流动的活水。

师带徒学期展示日。师带徒是一个很平常的常规工作,有的学校忽略中年教师群体,启用年轻骨干教师做新教师的师傅,这不是不可以,但是为了更好地调动中年教师这支队伍的力量,建议学校可以尝试任用中年教师与新教师结师徒,用外力促中年教师动起来,还可以量化一些工作,这样一来对两支队伍的成长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可持续发展策略 篇6

关键词:江苏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特色;机遇;策略

一、江苏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特色

(一)按需发展,高职教育新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江苏现有高职高专学校79所,其中高职院校76所,占全省普通高校124所总数的65%;在校生近76万,占全省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4%;全省高职设有19个专业大类、共74个专业类,专业点达2697多个。2010年全省高职院校完成了新校区建设校均千亩校园,校均校舍建筑面积27万m2,校均专任教师630人,生均仪器设备值6200元。

近几年江苏省出现了高职教育要素集聚现象,以高职教育为显著特色的常州大学城的崛起,标志着江苏高职高专的大建设已达到新的高峰。我省有近50所高职院校已完成新校区建设,有20多所高职院校进入大学城或高教园区。江苏首先是在苏南,涌现出一批县区创办的高职院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新现象”。2004年,我省25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成立了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以新型的高职教育组织结构统筹与整合初中后五年制职业教育。目前,一个以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为主体,其他院校和社会广泛参与,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具有“苏派特色”的高职教育创新体制业已形成[1]。

(二)彰显特色,创建优质品牌

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產业优化升级要求,我省及时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体系,围绕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办学模式与產教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实训基地与生產现场、师资建设与双师素质等方面,强化专业与课程建设,优先发展计算机与软件、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现代物流、护理等专业和与现代化工、现代农业等相关专业,创建了一批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使高职教育更好地贴近產业发展需求。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9门、省级254门,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04个。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法国企业、法国巴黎时装学院合作,创建出服装专业主题教学模式,树立了一个全国服装教育的品牌。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全面合作”、硅湖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召回培训”制度等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了高职教育的实践。

(三)适应市场,建立多元办学机制

第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早在1993年,我省就创办了民办三江学院,全省现有民办高职院校25所,约占高职院校的1/3,民办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已进入国家示范院校行列。2002年以来,我省对两所公办高职院校的资產与民间资本进行整合,组建了民办应天学院和股份制的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在已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参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职院校,促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全省已经组建了商贸、农业、建筑、现代服务业、财会、信息、旅游等13个跨地区的行业性职教集团。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33所职业学校加盟、67家企业参与,成立了江苏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由南通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阳光集团等30多家纺织类职业院校与纺织企业共同组建了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由10所职业学校、25家企业联合组成了江苏立信职业教育集团。

二、江苏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一)社会经济的转型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產业优化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稳定就业依然面临重大挑战。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职教育能够在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二)教育强省的推动

江苏已确定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的宏伟目标,并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方针。我省是人口大省,仅凭借普通高等教育是无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必须坚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的战略,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能够成为江苏实现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点。

(三)区域经济的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和装备业基地之一,集聚了中国1/4的制造型企业,逾百万家企业,成为我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前沿。但是,长三角地区高技能人才全线告急,高级技工、高级技师缺口接近70%,技能人才的缺乏已成为產业升级的瓶颈,这给我省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

三、江苏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氛围

1.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的先进理念。培育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长;形成一支理念先进、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学生树立“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凝聚全社会理解、关注和支持高职教育发展的共识,造就一大批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行政管理者和企业家。

2.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高职教育的良好环境。在政府主导下,制定及完善相关制度法规和政策措施,形成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合力;地方政府充分发挥区域规划、资源配置等统筹作用[2],调动全社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优化学校发展环境;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的作用与贡献,提高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努力营造政府主导、企业主动参与、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社会认同的良好氛围,增强高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

3.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元筹资机制。按照“确立标准、突出主体、加大投入、提高效益”原则,逐步形成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采取冠名宣传、税收优惠、企业办学成本列支、政府嘉奖等政策措施,吸引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投资办学;鼓励企业、校友和社会人士对高职院校提供捐赠;加大专项投入,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和评估。

(二)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力度,走内涵发展之路

1.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建立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吸引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改善师资结构。“十二五”期间,我省每年选派30名高职院(校)长、300名骨干专业教师赴国外培训,资助300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3~6个月的实践锻炼或研修,双师素质要达到80%。

2.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凭借校企双方的经济实力与先进的生產设备,共同创建模拟和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氛围,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教学由学校的教室扩展到校企共同提供的实践平台。在“十二五”期间,完成150个省级以上高职实训基地、建设10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并在重点领域建设一些专业门类齐全、资源共享的示范性高职实训基地。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江苏高职走向世界。吸引国外高水平高职院校到江苏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优质高职教育资源,拓展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和留学深造渠道,定期举办双边或多边的国际高职教育论坛,构建高职教育国际化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竞争性人才,提高江苏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办学形式多样化,增强高职教育生机与活力

1.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办学。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推进区域内整合、总体上优化,努力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高职院校要进行校际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共同培养;鼓励创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积极支持以示范性高职院校为龙头、重点职业院校为骨干、行业企业为依托,组建以专业为纽带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3],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道路。

2.推进高职教育均衡发展。为缩小南北职业教育的差距,应鼓励南北职业教育主体按照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突破传统的教学帮扶,更多地转向资源要素的合作。从苏南苏北的职业教育集团入手,探索股份合作机制,利用资本、师资、生源、管理、品牌等要素,按照互利多赢的原则,从所有制层面推进南北职业教育主体从内到外的有机合作,建立长久稳定的战略合作机制。

3.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搭建產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建立教师社会服务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面向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开放教育资源,支持企业在岗人员技能更新,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等学历教育需要;主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需要,成为当地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技能培训、文化传播的中心。

四、结束语

江苏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艰难的草创、生存阶段,已经迎来了新的更大蓬勃发展良机,“探索、转型、跨越、提升”是江苏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应对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江苏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向导,走產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江苏高职教育发展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洪霄,董海华.江苏高职教育现状与发展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4):51-52.

[2] 成岳冲.加强区域统筹推进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51-52.

[3] 王凤基.广东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4):13-15.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篇7

林业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确保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可更新能力、生产力以及森林内部生态系统中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物种等不受到损害的前提下, 既满足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又不损害其未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开展的林业开发活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到当代人的需求, 又考虑到子孙后代需要, 既要确保林业物质生产的可持续增长, 又要维持并持续改善社会对森林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的需求。整体上来看, 我国的林业生产、发展还处于劳动密集发展阶段, 林业的生产、培育均比较分散, 技术含量不高, 森林资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林业的产业化水平较低, 林业生态质量较差,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林业的生态、经济功能, 就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 以促进林业可持续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2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2.1 优化森林资源结构

森林资源结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持续的、长期的工程, 各地应该针对当地林业资源条件、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的需要, 调整林种结构, 重点对商品林实施集约化培育、经营, 切切实实地提高林分的产量、质量, 比如对于针叶林分布比较广的地区, 要适当压缩, 以提高本地区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大生态林的保护力度, 建立完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逐步优化、调整林业树种结构, 多培育、种植生态防护效果较好的树种;实施林木良种培育工程, 抓好林木种苗建设, 建立种类齐全、高标准的林业生产基地、退耕还林。不断扩大森林绿化面积, 重点做好“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 并按照林种的功能实施定向培育, 促进特色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2.2 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

立足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实际, 以当前的林业资源作为基础, 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 依托现代科技发展成果, 改变传统的粗加工发展模式, 积极发展林业第一产业, 大力发展林业第二、第三产业, 促进实现林业产业、林业生态协调发展的目标;优化林业产业布局, 各地要结合本地特色林种、资源的特点, 创造更多的林业产值增长点, 重点发展林产品深加工产业, 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转变林业经营管理的模式, 实施林业的分类管理、经营, 提高林产品的技术含量, 实施“树种”的生态技术创新, 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穿到整个林业的生产、管理以及发展过程中, 实现林业生态效益与林业经济效益的“双赢”。

2.3 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

林业生态建设需要进行长远的规划,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要求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大林业生态保护力度, 各地要立足本地林业资源优势, 协调好生态林业、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实施林业生态治理工程, 加快林业生态系统的修复速度, 全面实施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物种资源保护体系, 打造高效、高端、高水平的林业产业链;制定区域性林业产业保护性开发战略规划, 按照林业功能实施分类、分区经营, 重点保护区域要严禁采伐, 主伐区域采伐也要进行科学、合理、计划性采伐, 提高人工林的比例, 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

2.4 加大林业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林业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 其经济效益往往并不显著, 但是, 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从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 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育林、护林工作中来, 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明确森立资源所有权归属于国家的前提下, 积极探索私有林业发展的模式, 制定优惠的政策, 促进私有林业的快速发展。要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确保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能够合理地流转;建立、完善林业生态补偿导向机制, 调节好受益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益”关系, 促进私有林业建设、生态林建设的良性循环。

3结语

实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林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林业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但是, 由于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未能够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体系, 林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要求我们必须要树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林业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建立完善的林业产业发展体系、机制, 以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志文, 肖洪旭, 张海平.林业休闲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初探[J].商, 2012 (17)

西安皮影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篇8

1.1 进行皮影微博,微信互动

现代传媒发展的很快,皮影应该跟上时代的潮流,开设微博,微信。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来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社交网络平台,可以了解到开设了皮影微博可以分享皮影的简短信息,可以收到大家对皮影的传承与保护有什么样的见解,有何种方法可以更好的传承与保护,集思广益更有利于皮影的未来发展。微信,是另一种微薄的呈现,它可以有自己的公众号,可以在里面发表皮影的图片,皮影活动的最新动态等等。利用现代传媒,皮影可以宣传到任何角落,皮影的文化得到传承与保护。

1.2 建立皮影主题公园

在西安很多公园,如环城公园,兴庆宫公园等,这些公园都可以说是围绕某一个主题而建造的,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建立一个皮影主题公园。既然是主题就要突出它的特殊性,在这个公园中,可以把普通的公园和主题公园结合起来,可以在公园中修建皮影的经典形象,可以把皮影制作过程用雕像刻画出来,其他一切关于皮影形式的都可以用雕刻的形式刻画出来,出来雕刻之外还可以修建凉亭,在这些凉亭中可以有表演皮影的专门工作人员,游客在凉亭中休息的同时,可以观看皮影戏表演。在主题公园除了有皮影的雕刻,皮影的表演还可以修建皮影的创作室,在这个创作室里,可以设计你自己喜欢的皮影形象,编写自己喜欢的剧目,有表演的欲望的话也可以亲自表演的,设有专门的师傅教你,对自己满意的作品可以支付一个成本费就可以带走它,这样不仅可以娱乐大众,还可以体验皮影的乐趣,宣传推广皮影,使得皮影可以在群众中流传,为皮影的传承开创大门。

1.3 开展皮影知识讲座

为了让大家了解西安皮影,可以开展皮影知识讲座。在知识讲座中需要讲出皮影是什么,皮影的起源、历史等,还需要讲出皮影都分为哪几种,不只是西安有皮影的,讲出他们的区别,讲完这些之后就要着重讲陕西的皮影了,陕西的皮影有东、西、南三路,讲清楚东路是以华县,渭南以碗碗腔为代表的,以西有宝鸡,陇县以弦板腔为代表等,一一讲出其中的不同之处,突出与西安皮影的不同之处。在知识讲座的现场,可以播放视频,可以有表演人员进行现场表演,可以请一些有名气的老艺人讲述当时他们是如何表演皮影,保护皮影的,在现场除了表演还可以简单制作一些皮影影人,送给在座的观众,请一些观众上来,教给游客一些简单的制作方式。在开展皮影知识讲座的同时也可以开展皮影知识大赛,皮影知识大赛是把在皮影知识讲座的内容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这会更有利于开展皮影知识讲座,可以有效的影响皮影在群众的关注度,加深对皮影的了解,对皮影文化的熟知。

1.4 建立皮影体验中心

体验就是要实际的操作,在这个中心游客可以亲自制作皮影,工作人员会选好皮质,从皮影的过稿(描图样)、剪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完成等大小18道工序,开始一步步的制作自己喜欢的皮影形象,也可以自己设计皮影形象,不管是Q版的还是正式的都可以,对一些设计的好的作品,会出钱购买,把它作为展品展览在体验中心,当然除了制作外,可以亲自表演自己喜欢的剧目,自己编写剧目,自编自导自演,对好的剧本留下来,同样展览在体验中心,对自己满意的表演可以带走录像。这个体验中心是和旅游相结合的,游客可以再体验中心观看皮影戏,可以制作皮影人偶,开发旅游纪念品,达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局面。

1.5 举办经典皮影巡演

经典的东西是广为流传的,在当今时代,有很多的巡演,比如某某的巡回演唱会,某某的魔术巡演,舞蹈巡演等等,皮影也可以借鉴这种巡演,开创新的局面。在皮影中,有很多的经典剧目,比如《游西湖》,《哪吒闹海》《龟兔赛跑》等这些都可以去巡演,在巡演的过程中,发现不足之处要及时更改,尤其是到其他地区也有皮影表演的时候,要更加注重皮影表演的质量,学习其他地方皮影表演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要跟他们讨论关于皮影的发展以及未来如何发展进,有好的建议加以考虑并予以实施。巡演可以加深其他地方对西安皮影的认识,了解西安特有的皮影文化,达到不仅是西安群众知道皮影,外省的人也可以知道西安也有自己独特的皮影,以此推广西安皮影的宣传,中国皮影文化的宣传。

2 皮影艺术全新化

2.1 生活用品皮影化

在生活中,我们几乎看到皮影的存在,为了做皮影的宣传,推广皮影,可以在生活中加入皮影元素,如穿的衣服。这个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把自己喜欢的动物装饰到衣服上,包上等,皮影也可以,尤其是在T恤衫上,T恤衫比较容易携带而且价格也不贵,皮影的形式是可以它的Q版或是正式形象印在衣服上,包包也一样。最受孩子喜欢的应该是玩具吧,可以设计皮影玩具,让玩具像皮影一样,制作成立体的实物,如积木,拼图,小汽车等只要是玩具都可以以皮影的形式出现在玩具上。记得有次去峨眉,注意到他们的路灯标识就是各种各样的猴子,可以把皮影也放在路灯上,同样是皮影的不同样式,除了路灯还有各种霓虹灯都行。生活中可以把皮影形象化的有很多,桌椅啊,碗筷啊,洗漱用品都可以的,这都是为了皮影的宣传与保护。

2.2 皮影交流国际化

皮影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随着中国对外交流日益增强,东方的艺术吸引着世界人的目光。外国人很喜欢来西安,西安是一个历史古都,皮影更是具有传统,古典艺术魅力。在皮影表演时,可以对他们表演一些古典剧目,虽然存在听不懂的现象,但是不会影响到他们对皮影的好奇心理,同时,除了表演一些古典的剧目外还可以表演一些世界所熟知的剧目,比如《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皮影精湛的演出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皮影的文化内涵。当然,除了表演这些外,还可以制作些带有皮影图案的T恤衫,其他的服装,鞋帽,玩具等,可以再各大纪念品店出售,也可以再皮影表演处售卖,这样会增加皮影在外国人眼中的存在感。对于这些原汁原味的表演,可以使皮影那变幻莫测的表演方式流传到世界各地,使世界各地的友人对皮影文化的了解更深一层,可爱有新意的纪念品可以带回自己的国度,把自己对皮影的了解,喜爱在宣传给身边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爱上皮影。

2.3 皮影生活缩影化

皮影想要在生活中存在在不同地方,就要以新的形势作为产品进入到群众的消费市场。首先可以从家开始,有些人喜欢灯光昏暗,喜欢古典的东西,喜欢有文化的东西,喜欢这些的都可以在室内装修中加入皮影元素,灯可以,壁画可以,桌椅板凳类都可以的,除了室内装修,户外公共设施也可以,以同样的形式出现。可以在公园内设有雕塑,在所有的景观园林中都可以出现皮影雕塑的。走在大街上,会有各氏各样的广告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注意到每个广告的角标都会有一个类似于条形码的东西,我们可以在它的周围加上皮影的各种形态,算是把皮影加入到广告设计了,只要你想到的任何地方,只要与皮影文化相符合的都可以加入皮影的元素,创造新的皮影市场。

参考文献

[1]刘玉莲.唐山皮影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华中示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梁志刚.关中皮影[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文物出版社.2007

高校校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篇9

校医院作为一个自主约束, 自我发展的实体, 只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才能生存和发展。校医院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各种不同途径的配置, 预先做出合理的规划, 把校医院的活动与学校的整体发展连接起来, 使其发挥出最大潜能。因此,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使每一项决策都能着眼于学校全局, 把握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 掌握高校卫生工作发展的方向, 对卫生工作以及校医院的发展运用各种方法科学地进行预测、分析, 将校医院不合理的或低效率的部分剔除, 选择最佳的发展方案, 使现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合理应用, 努力使决策达到科学化, 使一切工作的行为符合学校的客观需求。

二、坚持预防为主, 不断增强学校卫生预防工作水平

坚持预防为主, 这是党中央十七大报告中在总结中国医疗事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政策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指导性方针, 反映了立足国情、统筹兼顾、把全面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突出问题有机结合的思路, 为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指明了方向。坚持“预防为主”就是要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和长远利益, 重视诊治“未病之病”、“欲病之病”环节。要加大防控重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及地方病的力度, 要实施全民健康教育,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科学引导群众改进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作为高校的卫生机构, 就是要不断加大对全校师生的健康教育, 让师生树立健康观, 加强健身运动, 改善师生的生活环境, 加大对学校餐饮等环节质量的监管, 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在师生中进行预防知识的宣传, 加强对预防工作的领导, 利用好校红十字会的机构, 发挥它在学生中的特殊作用, 使学校的卫生预防工作能够运行在健康的轨道上,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深化校医院体制改革, 建设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

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 不断深化医院体制改革, 增强校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能力, 建立有利于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创造力的体制机制, 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 突出绩效管理的特点。建立学校卫生服务体系, 重点是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精神卫生、应急救治等服务网络, 并与外面医院建立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互动机制, 实现信息互通、资源贡献, 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 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作为承担学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的主体, 做到定位明晰、布局合理、分工明确、技术适宜、防治结合, 运行有序, 方便师生合理就医。形成比较完善的服务和保障体系。

四、提升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构建健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讨 篇10

一、金融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自加入世界自由贸易组织以来, 不断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然而金融管理行业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的作用不容忽视, 因此, 必须立即改革我国金融管理模式, 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金融管理行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很多国家放弃了封闭的外交政策, 不断融合到经济全球化的漩涡中, 社会经济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广阔的市场环境下, 到处都是投资机会, 但是, 一旦金融管理体系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就会滋生各种问题和矛盾, 同时, 投资者大多都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 因此, 在利益的诱惑下, 会经常做出一些过激的投资行为, 最终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作用。由此可见, 金融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凸显, 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 促进市场的长足发展。从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可知, 各大经济组织纷纷出台了金融监管政策,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金融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比如:2013年G20峰会后, 世界各国达成了对金融机构进行合理监督的共识, 美国也积极参与到这一金融改革方案的实践中来。

2. 传统金融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金融行业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是促进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 因此, 只有金融管理一直保持生命力, 社会经济才能不断进步, 因此, 金融管理必须立足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 摈弃传统落后的金融管理模式, 进行金融管理模式的创新,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后会遇见的重重困难, 从多个角度, 全方位地分析金融管理发展受阻的原因, 应用比较分析法, 将影响金融行业资金良性循环发展的症结找出来, 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 对金融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升级, 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促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善于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 解决了主要矛盾, 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金融管理会迎来全新的开始。同时还要探索寻找可以促进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金融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对金融管理系统进行整合, 创新管理模式, 建立风险防御机制, 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实现利润最大化。确保金融、社会、经济、生态的四方协调, 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

3. 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对金融行业的客观要求

金融管理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管理的发展状况关系到金融行业未来的走向, 也关系着金融机构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效益。金融管理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才能带领金融行业持续前进, 免受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让金融机构日常可以有秩序、稳定、科学的运行。可以化解金融管理现代化改革同金融机构利润最大化之间存在的矛盾, 因此, 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完善金融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稳健、科学、规范的管理系统, 以法律为准绳, 将金融管理纳入法律、规章规范的范围内, 明确责任追究, 一改从前玩忽职守、办事散漫、盲目无序的情形, 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同时还要做好预防规划工作, 做到未雨绸缪;加强日常管理力度, 保证机构的有序运行;不断地创新体制, 改进技术, 合理分配资源, 做到权责清晰, 各部门协调发展, 共同促进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经济、社会效益。由此可见, 金融管理模式的完善是关键, 怎么样促进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更是解决金融行业发展疲软问题的关键。

二、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当下金融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本身发展的步伐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 自身社会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更是迅速攀升, 也就是说, 一旦金融管理在发展中出现任何问题, 都有可能对世界市场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笔者觉得这些问题还是解决办法的,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 不断推陈出新, 金融管理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 对于我国金融管理的发展, 笔者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1. 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新突破

从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在应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 这大大的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生存现状堪忧。因此, 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势在必行, 这也是实现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 建立一支专门的企业法人治理队伍。从实践中可知, 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部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部门, 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贯彻落实管理政策, 并且还影响着金融业务的扩展。从我国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 经济制度在不断的改革, 因此, 外来风险的抵御能力相对较为薄弱, 在这样的情况, 更加需要专门的企业法人治理部门, 来加快体制的改革, 保护经济的发展, 带领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 从基本情况出发, 借鉴外国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 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都较为落后, 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各种问题日益凸显, 阻碍了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个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 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予以借鉴, 但是不能完全照搬, 必须考虑到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将外国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先进管理模式。

2. 净化金融管理的外部发展环境

注重内因和外因的结合, 是促进食物发展的关键, 因此, 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在不断优化内部机制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净化外部环境。

第一, 以法律武器武装金融管理行业。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对于金融管理也有相关的法律条例, 企业应该有效的利用这一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维护整个金融行业的秩序。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 可以利用法律进行科学的规范, 杜绝“天高皇帝远”的情形。

第二, 全面规范金融管理体系。对金融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管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我国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规范金融管理行为, 确保金融行业健康的发展。金融管理的规范化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我们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来达成这一目标。

第三, 建立一个全面、全方位适用的管理规章制度。我国金融行业相关的规章制度还不尽完善, 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要明确责任追究, 严格落实规章的执行, 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 促进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3. 建设金融监管体系

制度的革新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 因此, 金融监管体系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进行完善, 现代化企业的监管部门应该不断的鼓励、全面支持机构的创新。要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 在鼓励创新的同时, 做到同步的风险评估。全新的监管体系下, 要协调好各方利益, 首先给予创新方案可行性大或者创新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先行试验的机会, 由于我国的创新活动尚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 创新风险的几率相对较大, 监管机构首先要对创新活动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项目才能进入审计环节, 进一步简化审批的程序,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在实践中, 对不同的产品进行不同的风险评估, 不断给予金融机构尝试开拓新空间的支持, 科学的监管体系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 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首先, 要不断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 为金融创新提供法律保障, 提供纯净的外部环境。其次, 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联通力度, 这样才能促进信息的全面采集, 保证信息的及时公开, 避免由于信息闭塞造成的信息发布的失误。在注重工作人员行为的监管时, 还要加强审慎监管的力度, 将激励体制与法律约束相结合, 明确责任追究, 规范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行为。

4. 培养和引进先进人才

就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金融人才还处于短缺状态, 企业现存储备人才的专业素养满足不了市场发展的需求, 这大大地阻碍了金融管理的发展, 因此, 现阶段我们必须做到:

首先, 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针对我国极度短缺相关金融管理人才的现状, 只有不断提高和培养在职员工的素养才是当下最快速有效的解决办法, 然后在条件的允许的情况下, 在引进新的人才。在职人员相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拥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 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的他们在提升了专业水平后, 无疑是如虎添翼。

其次, 摈弃落后的招聘模式。虽然, 从现在来看, 我国极度短缺金融人才, 但是从长远来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踏出国门, 出国求学, 等到学有所成后回报社会。因此, 现在对人才的选拔不能因为人才稀少而降低选拔的门槛, 应该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为目标。

最后, 要对职员进行定期的培训。长期生活在企业体制下的员工大多数会越活越安逸, 渐渐的思想观念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 因此, 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向他们灌输全新的发展理念, 更新他们的知识, 让他们时刻保持与时俱进, 从而共同推进金融管理的发展。

5. 创新金融技术支持体系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科技技术日新月异, 谁掌握了行业饿核心技术, 谁就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 要加大金融技术的创新力度, 升级金融系统, 避免金融系统漏洞, 威胁交易安全, 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做到高效、安全、便捷。因此, 必须从根本上加强金融管理的技术支持, 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下, 可以灵活应对突发情况。同时还要加强金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而资金较为薄弱的中小金融机构, 则应该着力于基础设施的提升, 提升风险管理意识, 完善信息系统, 确保机构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全面提高管理防御机制。

三、结论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 各方矛盾激化, 因此, 金融管理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基于现实,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借鉴外国先进的金融管理制度, 不断革新管理技术, 引进人才, 全面升级管理系统, 共同努力实现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冰, 周晓冬.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7)

森林经营策略与可持续发展浅议 篇11

摘 要 森林经营策略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充分保证森林系统的内部循环的基础下,人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组织、控制、优化森林的机构和功能,最终实现我国森林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需求相互协调。主要论述我国森林经营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切实促进我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多种森林经营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关键词 森林经营策略;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S7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02

森林经营策略与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在确保森林的近自然特性、生物多样性和多型性的前提下,实现对森林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1]。例如,木材生产、环境保护和休憩服务等效益,全程贯彻可持续林业的理念,实现国家对多功能生态林业的发展的要求,并不断优化森林的管理、监测、评估和经营,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1 我国当前森林经营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1.1 资源总量不足与管理不当矛盾突出

我国当前人口比较多,但是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1%;我国国土辽阔,但是森林覆盖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3%,而且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森林蓄积量的3%。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仍然没有走出粗放经营的模式,国民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也不强,这给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很严重的问题。在实践中,森林资源管理不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超限额采伐、毁林开垦等,这些现象屡禁不止,给国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危机。

1.2 经营与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当前的森林资源经营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不健全,还存在产权不清晰的问题。缺乏完善、健全的经营管理体系制度,导致实际工作中分工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严重时还会出现明抢暗偷、林地纠纷等恶性事件。由于地少人多,每个人都想占有森林资源并从中获取利益,所以,实践中很多人都是采取掠夺式的开发,导致资源被过度的开发,开采强度不断加大,林牧及林农矛盾也不断的升级。

1.3 我国森林经营策略与可持续发展起步晚

从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总体情况看,我国林业科学研究具有局限性,森林认证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问题,且当前发展的步伐缓慢,森林认证成本高且认证体系不健全,尚未与国际接轨。同时,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思想理论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国民环保意识普遍比较低,很少有人关心产品原料的来源。此外,部分地区资金投入不足,给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造成了困难,加剧了造林营林难度大。

2 森林经营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完善当前的森林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2008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并在之后多年的发展中不断的明确了林权,并建立责权明晰的林业经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和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对增加森林的数量和覆盖面积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提高了森林资源的质量[2]。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如部分地区的森林经营工作依然比较落后、林地纠纷加剧等。为了进一步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促进森林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不断加强我国森林经营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与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林权制度的落实[3]。

2.2 大力发展林业科学研究

不断加强林业科学研究,重视林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林业科学研究不能单纯地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要多鼓励科学家、学者等多进行实地调查,运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与当地发展相适应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模式,强化方案的可操作性,必须要通过理论研究实实在在的解决实际问题。

2.3 转变经营方式,大力發展森林旅游等第三产业

一方面,森林经营策略要从传统粗放的模式中走出来,实现分类经营的模式,走集约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降低林业经济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程度。实践中,可以建立并完善当前森林生态系统和林业产业化体系,通过对森林、林产品等进行分类经营的方式,不断处理好理森林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森林经营策略应当做出相应的转变,充分利用当前完善的市场,不断挖掘市场潜力,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等第三产业。森林旅游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产业,其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属于朝阳产业[3],对推进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符合当下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森林旅游也的不断发展,其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更多的是度假、运动、疗养等,有效地促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成为当前旅游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2015年我国森林旅游板块的综合产值近1 400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10.49%,森林旅游已成为我国林业第三产业中的重点龙头产业。

2.4 完善我国森林认证体系和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的建设

不断规范当前林业产权交易制度,加快林业产权交易中心的建设,规范林权流转、产权融资等配套功能,推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开展森林认证的步伐,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管理,如广西、福建等地开展认证后,合理调整森林结构,区分商品林和商业林,保证林场的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和环保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

3 结语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可持续的森林,森林经营策略与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林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满足人类长期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人类生活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周峻.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2]郭峰.北沟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3]刘琳.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

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篇12

关键词:风电,可持续发展,电力消纳,产业扶持,产业布局

一、我国风电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风电作为最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实现了高速发展。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约1.3亿千瓦,占我国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8.6%,占全球风电累计装机的33%。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同比增长30.7%;其中,占6 000千瓦以上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7.7%进一步提高至9%,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风电设备整体运行情况良好;但与美国、德国、丹麦等欧美风电强国相比,我国风电技术基础薄弱,在大容量风机叶片设计、风机自动控制系统、风向传感元件等方面却缺乏自主核心技术。

二、风电发展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2014年,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强调我国将大幅增加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计划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但随着风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快速增长,目前面临弃风限电、标杆电价下调、项目盈利能力减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弃风限电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电力统筹规划较弱、配套电网建设滞后,风电送出消纳成为风电发展的核心问题。国家能源局统计,2015年弃风电量339亿千瓦时,约为2014年弃风电量的269%,平均弃风率从2014年的8%增至15%;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1 728小时,同比下降9%。中电联统计,2016年上半年全国风电设备利用小时917小时,同比降低85小时,同比下降9.5%;其中,甘肃、新疆、吉林等弃风率超过30%,新疆、甘肃风电设备利用小时仅有578小时、590小时,部分风电企业经营压力很大。后续,如果“三北”地区、中东部、内陆地区低风速项目与分散式接入项目并网与消纳不能有效解决,弃风问题将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

2. 标杆电价逐步下调。

2014年,国家下调陆上Ⅰ类、Ⅱ类、Ⅲ类资源区风电标杆上网电价2分钱,计划到2020年风电与煤电平价上网,不再享受电价补贴;调整后的4类资源区标杆电价分别为0.49元/千瓦时、0.52元/千瓦时、0.56元/千瓦时、0.61元/千瓦时。2016年,标杆电价继续下调为0.47元/千瓦时、0.5元/千瓦时、0.54元/千瓦时、0.6元/千瓦时,到2018年进一步调整为0.44元/千瓦时、0.47元/千瓦时、0.51元/千瓦时、0.58元/千瓦时。以Ⅳ类资源区为例,2018年电价相比2014年下降5%,盈利能力低的风电场将被淘汰。同时,风电标杆电价相比火电、水电较高,价格竞争力较弱。长期来看,风电的电价保护政策将逐步弱化,新疆、甘肃等众多风能资源丰富、装机规模大的地区受到严重影响。

3. 总体盈利能力逐步下降。

风电项目资源方面,陆上风电已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风能资源富集、接入条件好、效益水平高的新项目越来越少;海上风电开发整体进展较慢,建设成本显著高于陆上风电,投资风险较大。市场竞争方面,风电项目核准权下放后,众多地方企业参与风电投资,导致风电项目竞争激烈,投资收益率下降。项目开发模式方面,风电早期多采用招投标的特许权项目方式,固定的入网电价低于当前的标杆电价,部分特许权项目经营困难。

三、风电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当前,需要从国家主管部委、电网、风电产业等方面统筹考虑,共同解决弃风限电问题,优化风电发展的战略布局,维持适度产业扶持政策,降低风电建设及运维成本,实现风电的可持续发展。

1. 加强风电配套送出工程建设,提高电网调度能力。

统筹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基地与配套送出工程,重点(下转56页)(上接43页)提升“三北”等大型风电基地跨省(区)、跨区域通道等远距离输送能力,扩大风电消纳范围和消纳市场。增强电网的系统调峰能力,提高风电集中地区的抽水蓄能电站、燃气电站等调峰电源比重,建立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补偿机制,提高本地电网的风电消纳能力;以蒙西地区为例,通过配套建设规模约为风电装机32%的蓄能电站,可以基本解决弃风及调峰问题[1]。同时,由于我国单个风电场风功率预测精度超过80%,区域预测精度更高;电网需要提升新能源发电调度系统的管理水平,改变将风电看作随机负负荷对待的现状,避免人为压低风电出力。落实优先上网可再生能源的节能调度原则,实现系统运行可靠性、经济性与风电利用效益之间的协调[2]

2. 完善风电产业布局,加快中东部、南方及海上风电发展。

落实“输出与就地消纳利用并重,集中式与分布式发展并举”原则,优化我国风电战略布局。继续加强“三北”等大型现代风电基地以及配套送出工程建设,保持风电发展主体稳定。根据我国的风能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实际,加快中东部和南方低风速风电发展,提高分布式发电比例。发挥海上风电资源丰富、电场制约很少、靠近沿海电力负荷中心等优势,推动海上风电尽快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大幅降低海上风电成本。初步统计,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空间约为7亿千瓦;截至2014年底,我国海上风电装机总量65.8万千瓦,到2020年预计增加至910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1%[3]

3. 维持产业扶持政策稳定,优先保障风电收购。

长期看来,随着风电大规模开发,风电建设成本逐步下降。2014年我国陆上投产风电项目平均单位造价为8 619元/千瓦,为世界最低水平[4]。但是在中短期内,与火电、水电等常规能源相比,风电固有的高成本及出力波动性导致了风电缺乏竞争力。从欧美等风电强国发展经验来看,风电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支持,政府需要在强制性市场准入及购买、经济激励、研发支持等予以扶持[5]。因此,在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以及电力市场供求宽松的情况下,国家要适度维持风电的产业保护政策;加强对电力市场的监管,确保落实风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的法规;保持风电财政补贴规模稳定,避免补贴总额短期内大幅下滑,保障风电的基本盈利空间和可持续发展。

4. 提高国产装备质量可靠性,降低建设及运维综合成本。

根据风电可再生能源的固有特性,降低风机成本和提高风机质量是行业发展的关键。实践中,风电机生产批量每翻一番,生产成本就会下降15%~20%;风电场的全寿命周期内,机组检修和运行维护的费用占比接近30%。目前,我国形成了完整了风电装备产业链,国产风机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但是全寿期的建设及运维综合成本高于进口设备。因此,要持续加强风电技术创新,提高风机设备质量可靠性,增大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提高风能转换效率,降低风机制造和运维成本。同时,加强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尽快突破8兆瓦及以上高可靠大型海上风机制造能力,适应后续海上风电规模化建设的需求。

四、结论

为了推动我国风电快速及可持续发展,需要统筹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规划,优先解决风电大基地配套送出工程,提高电网调度和调峰能力,将弃风限电的损失降至最低。加快中东部及南方低风速风电和海上风电发展,优化风电产业布局。维持风电产业扶持政策基本稳定,确保风电全额保障性收购。提升风电国产化设备质量可靠性,降低风电建设和运维综合成本,提高风电市场化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曾非同,陈初龙,唐修波.拟定蒙西电网风电与蓄能电站配合运行规模的简化方法[J].水电与新能源,2015,(12).

[2]曾雪婷,刘天琪,李茜,等.基于动态调峰裕度的风电并网协调优化调度[J].电网技术,2015,(6).

[3]闵兵,王梦川,傅小荣,赵婵.海上风电是风电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J].国际石油经济,2016,(4).

[4]国网能源研究院.2015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上一篇:腐蚀故障诊断下一篇:技术方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