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发展策略

2024-09-01

经营发展策略(共12篇)

经营发展策略 篇1

摘要:民营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其政策空间与市场空间发生了明晰的变化。从民营医院的发展现状入手,对民营医院的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分析民营医院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关键词:民营,医院,发展,策略

民营医院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医疗体制改革孕育而生的一种新型医疗经济实体, 具有鲜明的经营特色和独特的管理运行机制[1]。 民营医院产权归集体或者个人所有,较之以前计划体制下的公立医院, 有了本质的不同, 有的医院逐利过度,异化为纯粹企业。 有的反复倒卖,异化为运营资本。 也有的正确经营,持续发展,成为优质民营医疗资源。 民营医院如何回避不足,保持体制变换带来的活力,赢得竞争优势,获得改制红利, 成为民营医院首要解决的问题。 现对民营医院总体经营现状和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1目前民营医院存在问题

由于民营医院的创建和发展走的是市场经济的道路, 他们既没有国家财政补贴,又没有其他特殊优惠政策,其内在管理也缺乏应有的监管和指导,因而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被普遍反映的自律意识较差,医疗质量不稳定,广告宣传不实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医院外部社会环境所带来的生存压力之外, 民营医院自身普遍在决策、管理、创新、发展等方面存在着后天不足。 相对于传统公立医院,虽然民营医院更具市场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为自己赢得了一定生存空间,但这些尚处于较浅的层次, 由于普遍缺乏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和系统的科学的发展观,所以在战略上缺乏整体性、长远性规划,不注重整体医院实力的培养。 在具体运营和管理上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机制,结果自然就表现为急功近利,不讲诚信,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 综合分析,民营医院在生存和发展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政府监管模式相对单一,监管独立性较差

监管能力制约了监管水平的提高。 政府监管重点包括2个方面:一是财务监管。 有的医院进行了改制,而且主要是转为民营,很多医院还申报了非盈利性医疗机构。 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些非营利医疗机构还是实行了分红, 非盈利性医院存在盈利行为。 转制后,卫生部门无法掌握医院经营的确切数据。 医院会倾向于上报有利于自身的数据,以非盈利的名义赢利。 并且不在少数的医疗机构为均股制,影响医院的长远发展,政策预期不稳定与资金约束容易加剧医院经营中的短期行为。 二是规范行医监管。 无论是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都必然存在逐利行为。 较其他地区相比,加强规范行医监管,避免过度医疗,是医疗行业更为突出和重大的实践课题,事关医改成败。 特殊的医改环境,应当有特殊的监管独立性,以行使特殊时期的监管职能。 三是完善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估机制。 及时对民营医院的不良情况进行通报,加大民营医院违法的社会信用成本[2]。

1.2民营医院医改期待更多的“阳光”

就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国民健康关系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医疗服务被定义为一种公共服务。 民营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同样在为维护国民健康服务。 它们在医疗市场提供的卫生服务同样有公共属性,政府应当进行适当补贴或给予政策性优惠。

有些地区医院率先进行了医改, 医改后政府每年进行以奖代投考核, 考核优胜的医疗机构可获得10余万元的奖励性投入,与医院运行和发展所需经费相比,系杯水车薪,不能和其他地区公立医院一样,争取到同等数量的中央、省级财政拨款,亦很难完成对已改制医疗机构的投入。 医改的阳光很难普照大地。

1.3民营医院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经验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化,一大批民营医院迅猛发展壮大, 特别是一些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专科医院,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 但大部分民营医院, 虽然在规模上已经发展到中大型医院的程度,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性的管理经验,使民营医院的运营不是很到位,而这些现实局限性将制约医院的进一步良性发展[3]。

2民营医院经营与发展策略

2.1明确医院的总体目标与定位

民营医院的目标定位应当抓住三个要素:服务范围、市场地位、集中优势。 一个明确的目标不仅是医院创新和成长的动力所在,也是指明医院的发展方向。 正确的目标应该是根据医疗市场环境,卫生行业特点和医院自身的资源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采用差异化战略,确立医院的发展目标,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赚多少钱或拥有多大规模资产, 否则往往导致医院的短期行为。 目标的制定不要太窄或太宽,既要符合现实条件,又要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空间,既要有总目标,又要有阶段性目标。 有了发展目标还必须要制定具体的实施策略、步骤和期限,并将战略目标分解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形成可执行的计划, 而不能挡在高层管理者的意识层面。 要让医院发展目标成为每一位医务员工的具体目标去共享、去实现。 通过专科优势,优序融资等方式解决医院发展的资金问题[4]。

民营医院早期要重视医院的综合实力提升, 完成初级的原始积累,为生存和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把打造核心竞争力作为总体目标和重要支撑点, 加大对医疗特色的扶持和培植,构筑品牌优势,实现医院可持续的发展。 特别是中医院适时地制定适合医院发展、而且可操作性的发展总体目标,为民营医院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2稳固经营体制,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稳固经营体制,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医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坚强团结有力的民营医院领导集体,能够统一全院上下的意志, 明确发展方向, 汇集全院所有职工的智慧与力量,进而顺利实现医院的总体目标与既定任务。

2.3重视资本再投入,少分多投,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多数民营医院发展缓慢主要还是规模小,设备简单,技术力量薄弱, 并且大多数民营医院未把科技先进放到医院发展的核心战略地位。 事实上只有提高科研水平和开发新技术的能力, 才是民营医院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长久立身之本。 民营医院利用机制灵活的优势,通过分析市场,把握市场,确定自己在本地区本行业的发展战略,通过打造自己的特色技术服务,形成独特的竞争战略,建立自己的商业盈利模式。

2.4加强民营医院管理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被喻为医院的灵魂。 力求管理团队精英化;引进高端人才,建设特色专科的办院策略;稳步经营,快速发展的发展思路;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的服务理念;都是践行民营医院管理文化的基石。 现代民营医院在建设自身特色管理文化时理应处理好事业性与企业性, 公益性与盈利性,社会责任与投资回报等关系,这是影响现代民营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然, 也要形成自己医院的特色,否则会失去医院管理文化的魅力。

2.5重视干部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民营中医院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一些民营医院缺乏对医疗质量的有效监督,在录用人员上较为随意,民营医院的医疗质量往往得不到有效保证。 要坚持任人为贤,杜绝任人为亲,注意培养德才兼备人才,把构建和谐医院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确立了医院文化。 积极为职工创造适宜发展的平台和满意、舒适的生活与工作氛围。

2.6创建民营医院品牌,提升医院形象

医疗品牌是指医院的整体识别系统和医疗特色、 服务满足方式和医院人文环境, 医院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是通过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业务流程、技术水平、服务活动、服务环境、服务设施、服务主体的名称、标志、符合医院信念等综合表现出来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和患者对该医院的印象、 认同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 现代医院的竞争,已不单单地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的竞争,单纯地说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或者是服务的竞争都是片面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 因为民营医院的品牌不仅向就医患者长期提供一组特定医疗产品、利益和服务。 而且还体现了承诺、优质、文化等内涵。 因此,民营医院在医疗活动中必须具有创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其核心精神和核心价值,这样才能使医院在患者的心目中保持持久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2.7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医疗活动,扩大民营医院影响力

民营医院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医疗活动,做到快速应变、捕捉热点,配合应急预案工作做好宣传,既为社会承担了公共医疗保健的责任,又塑造了良好的民营医院公益新形象。

总之,民营医院是一个新生事物,一方面自身蕴含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亟待解决好如何从求生存阶段,顺利过渡到可持续发展阶段,这是民营医院面临的战略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树立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和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理念显得非常重要。 从战略上要做好目标定位和实施差异化竞争,做到 “人无我有 ,人有我好 ”的医疗服务 ,并为之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重视医院的品牌培育和文化建设。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逐步加大人才、科研、管理的可持续化发展方面的投入,以获得不断创新持久发展的动力。 同时,追求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确保民营医院在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不断持续健康地发展。

经营发展策略 篇2

李丽

摘 要: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如今民营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浙江全省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分析了市场规范化、人力资源、经营者素质方面成因,最后提出了管理机制变革、战略联盟、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管理制度经营对策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私营企业抓住良好的机遇蓬勃发展,在服装、皮鞋、皮具、低压电器、家用电器等许多行业涌现出大批非常具有实力的企业。经过传奇般的创业发家和近10年的迅速拓展后,私营经济已出现分化。部分企业历经市场的洗礼后逐步成长为闻名一方的行业巨人,但目前多数中小企业因未能更上一层楼而停滞不进。在经济国际化和体制转型的新环境下, 这些企业已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唯有树立全球化经营战略,进行彻底改革创新,中小企业才能镇静迎接WTO的严峻挑战。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我省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十余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在全国省区名列前面。这都和产业群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很多产品已在全国甚至世界市场占有很大份额。我省产业集群分布相当广泛,据统计,全省68个县市区中,有48个县市区形成“块状经济”。而其中中小企业集群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业,多种企业集群形式共存。中小企业集群同专业市场或其他类型市场共生。

据统计,到2003年,我省已经是全国私营中小企业最发达的省份,拥有各类私营中小企业60多万家,约占全省企业总数的89%,产值占71.2%7,产值比重在沿海发达省市中是最高的。堪称“中小企业王国”。而我省的中小企业又以乡镇企业为主体,在湖北省工业经济中,乡镇企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6%(2003),充分体现中小企业在全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是,即大部分自80年代后期开始创业。由于当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物质较为贫乏,是典型的卖方市场。浙江地区的企业家以其特有的商业头脑、无畏的斗志、吃苦耐劳的精神,缔造了一幕幕创业佳话。然而,浙江中小企业通常存在经营管理粗放、管理组织落后、营销环节薄弱等现象。不少企业经过10年的发展仍未建立起现代企业所必须的科学管理体系,这已成为阻碍企业继续发展的劣势所在。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毫无疑问会受到主客观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企业迅速摆脱这些困扰,寻求可行的解决之道,应当首先找出这些问题所在。笔者认为从企业管理等方

面来分析存在如下不足:

1企业经营者素质有明显差距

企业家个人素质与涵养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我省当前中小企业主中占最多的还是民营企业家,少数是脱胎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由政府任命的企业主。市场经济讲求效率、讲求竞争,这就要求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要确立竞争观念,更要有风险意识。

但目前很多企业家缺少科学经营管理知识。许多企业管理层甚至老板本人都难以明确公司发展方向,缺少长期规划。有一个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的皮鞋公司董事长曾得意忘形向人描述他公司业务的红火,但当被问及其长久规划时,其回答竟然是“生意好就加2条(生产)线,生意如不行再考虑转行”。对未做大企业,凭借主要人员长期市场经验积累去感觉市场和把握机会,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这些企业经营管理者往往不知高效运营企业,难以辨别市场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无法为企业生存与发展制订正确战略目标,最终大多可能面对失败的结局。

2企业管理权利的收放运用失当

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主就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大小事务都要拍板,此时就需要放出部分权力让专门负责人来决策,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可及时解决。“放权”还能使企业主吸收外边资本进入,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使资金周转更灵活。但“放权”并非全部的放,必要时还得学会“收权”。有些中小企业,因内部管理制度不太规范,有时出现部门利益协调不一致,经营业绩一团糟,就需对一些问题部门收回其主管部分权力,经企业主亲自抓该部门后一段时间协调,出现的问题会得到解决。3企业建章立制方面有些缺陷

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成功来说无疑非常重要,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高低。而我省中小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在发展初期大部分企业主总管所有事情。随着企业发展壮大,老板一人说了算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但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1)系统的营销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营销部门,大企业通常分类比较仔细,有市场部、销售部、策划部、广告部等;而许多小企业可能就一个营销部,集中以上这些部门的功能,有些甚至连专门的营销部也没有,但至少也有专门的负责人。一旦要进行一些专门工作,如策划、广告投放等,就会显得盲目,不够专业,实际效果差。

(2)缺少严格的财务监督机制

有些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财务监控体系,有的虽有制度却根本没有执行。有一个年销售1.5亿元的家电企业在进行清查帐务时,惊异的发现其21个分公司累计有坏帐3000多万。这对企业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而有的较小企业则根本就没有专门财务人员,老板往往自己兼任或亲戚朋友帮作财会事务。

4人才使用上过分看重家族性和当地者

许多中小企业忽略对人员的管理,难以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通常留不住人才。很多我省中小企业的分公司经理一级人员只使用本地人,这些分公司经理的素质普遍较低,基本未上大学。而绝大部分我省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据统计,全世界80%以上,如

全球最大、最成功企业al-Mart、杜邦、松下等都是家族企业。但家族企业因血缘裙带关系,易造成对人才的不公平对待。面对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某些家庭成员知识、能力已不能适应形势要求,以至妨碍企业走上管理专业化的道路。

5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够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多少决定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企业科技投资占销售额的占5%,企业才有较强的竞争力。我省企业科研投入不仅远低于这一指标,而且还大大落后于经济发达省市和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我省科研经费占GDP的0.71%,居全国第22位。人均科研经费为17.8元,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37.3元/人),居全国第29位。全省水平尚且如此,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科研投入所占的份额则更少。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设备落后,缺乏先进技术。主要表现在产品档次低、产品的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只能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生产。技术引进、技术更新问题亟需解决。

6一些企业产权模糊导致动力不足

因我国对中小企业政策不公平,对大企业关照多,而对中小企业优惠少;行业局限,融资非常困难,大量中小企业挂靠大公司或外商投资企业。由于有些中小企业产权不清使发展到一定时期就不想做大,公司规模受到明显的人为限制。

二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成因分析

我省中小企业存在这些问题当然有内外各方面因素,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市场逐步规范和竞争日趋激烈

在我省中小企业主是作为都市草莽英雄出现的,他们在死板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变革中勇敢拼搏和大胆尝试,创立自己企业。虽是最早创业者,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前由于市场不规范所能钻的空子也越来越少,现在企业讲的是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市场日益成熟,但很多企业却未前进,还是按老皇历行事,当然行不通。2 企业主未能顺应企业管理实际需要尽快提高自身能力

民营企业家靠着闯劲和胆略白手起家建立的事业,但到达一定规模水平后,由于其自身知识水平限制,如果不努力接受新知识,将无法指挥企业踏上新台阶。而有的企业主文化程度较低,很难接受新的知识,或其处于各种心理不愿进行自身的学习提高,也许因为有过去成功的经验。但改革开放初期敢拼就会赢的年代已经过去,一线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成为领导者必须提高管理能力。在人才管理战略方面缺少得力措施

许多民营企业遇到过许多人才,却无法留住。许多民营企业留下的管理者不是企业家心目中理想的管理者。有能力的人不能放心大胆的让他干,放心和能干无法兼得总是民营业主的一块心病。民营公司家族化常常是无奈的选择。

三我国中小企业未来创新发展的对策措施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大量存在,几乎都占本国企业总数99%左右。

鉴于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都起到重要或决定作用,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美、加、德、法、英等国政府都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取得较好成效。因此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注重管理革新。下面针对浙江中小企业缺陷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实施管理机制创新

管理体制优劣往往约束着企业发展。而我国中小企业机构简单、人员少、沟通简便,尤其利于管理创新。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上应根据企业、人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应建立多种形式激励机制,对技术人员采用开发成功一次性奖励、技术入股、按产品利润比例分红等方式;对管理人员采用经营责任制奖金、年薪制等激励形式,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还应建立合理的业绩考核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系统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2制定比较优势战略

我国中小企业当前形势下的优势在于规模小,机制灵活,能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因而应确立“专、精、特”的特色发展战略,开辟唯我独有的市场,避开与大企业正面竞争的不利环境。要敢于创新,以新思路、新产品抢占市场。管理大师彼德·杜拉克曾说过:“经营者要找对的事做而不是把事情做对”。中小企业由于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因素限制,显然不可能在多个行业都有竞争优势。由此要求企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专业化发展,集中企业内部资源,强化核心专长,培育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3加快实现企业信息化

管理创新更要企业建立信息化即使用更科学方法管理企业, 降低经营成本,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目前浙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物流配送、资金运作等方面相当滞后。美国过去10年中,经济增长应归功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信息社会逐渐取代工业社会的今天,中小企业必须经受信息浪潮和电子商务考验,具备获取信息进行商务交易的能力。所以浙江中小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前提。通过培训加强员工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还要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网页或网站。

4建立企业合作联盟

企业的供应商、经销商和运营网络的关系储备和维护是企业中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稳定的纽带。因为单个中小企业资金薄弱、生产技术水平较差,难以利用规模效益等劣势,中小企业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较紧密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市场,从而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此外,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一定要着力于开发新产品,也可采用承包经营战略为其长期生存和发展提供可靠基础,大大减少经营风险。5倡导企业技术创新

中国企业寿命平均只有6~7年,中小民营企业寿命更短,平均只有2.9年。而美国科技发展项目一半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完成。随着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与企业经营趋向全球化,企业竞争的成功取决于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与开拓新市场等核心能力。针对目前浙江中小企业产品老化和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问题,应注意推行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创新力优势,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首先企业要有选择性加大科研投入与技术开发力度,建立技术创新基金,也可引进其他企业先进成果加以消化和利用。技术创新

还应立足于争创名牌战略,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浙江中小企业增加实力的关键突破口是提高品牌竞争力。海尔集团能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原因在张瑞敏为海尔制定的“品牌战略”。还应采取灵活的协作技术创新策略,走产、学、研相结合路子,集中各自优势,实施重点突破。

6重视外部政策公关

我国已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培养“小型巨人”企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措施》、《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中小企业的发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家经委已于1998年7月成立中小企业司,专门指导中小企业改革和提出扶持政策建议。2002年11月底我国科技厅印发了《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我国中小企业应当抓住当前这些有利因素,搞好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利用或组建信息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7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

在中小企业成长初期,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是高度集中的,创业者是真正负责企业经营的企业家,能独立完成对企业的控制和运作。但随企业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加剧,经营负责度递增,企业所需处理事物必将超出个人的能力和精力范围的限制。作为企业主自身,要不断学习充实,快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管理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决定因素,此时家长式管理已不适应企业发展变化,这就需要建立合理分权的民主管理模式。各种企业行业特点不同,但都有共同目的,即设法实现组织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徐丕洲.低获利狂潮袭卷,中小企业生存与因应之道 [J].成功经理人,2002,(6)

(2)刘辛等.浙江中小企业跨世纪发展思路 [J].浙江经济,1999,(3)

(3)章彬.西方国家怎样对待中小企业 [J].中国乡镇企业,2003,(8)

经营发展策略 篇3

关键词:老城旅游 经营管理 特色 可持续发展

一、老城旅游的发展概况及意义

城市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城市的起源,古城积淀了厚重的地方文化,同时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财富。山西是中国地面现存古建筑最多的文物大省之一,榆次老城作为中国北方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典范,它向人们集中展示了中国历史进程中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也掀起了古城旅游开发保护的研究热,取得一定成果,但随之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开始引人关注。关于榆次老城特色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对其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不够深入。本文通过对其旅游经营开发过程出现问题的探讨,指出了制约老城旅游深入发展的几点问题。从学术研究方面看,揭示老城旅游市场的特征对于科学认识老城旅游市场规律,指导老城旅游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榆次老城的旅游资源及特色

榆次老城,地处三晋腹地,素有交通要冲之称,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文化时代,曾有魏榆、涂水、中都之称。“榆次”的叫法始于战国,沿用最长。现存的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即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建起来的,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座“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的老城一直较好地保存到上世纪四十年代。

2003年,当地政府开始,在榆次老城的现址上成功修复了占地一百万平米的榆次老城。其位于市区中南部,东至俞家街,西至西门瓮城,南至清虚阁,北至小井巷,建筑面积四十万平米,大量的古街道、古宅得以保护。书院、县衙、文庙、城隍庙等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榆次老城南北大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商业街,是晋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数百年来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经贸繁荣。曾经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老商铺涉及票号、钱庄、茶庄、金店、烟店等十几种行业。南北大街商铺单户面积50—2500平米,大小不等,整体排列密集紧凑且布局独特。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营格局和特色,最高建筑仅两层。多为砖木结构、金字招牌、朱阁重檐、古朴典雅,尽显晋商雄姿。特别是北大街的店铺字号,由于文化色彩甚浓并体现了当年晋商的特点,顾一直保留至今。

三、榆次老城旅游现状及经营管理问题

(一)老城旅游的发展现状

榆次老城享有“三晋旅游第一站”、“晋商文化起始点”、“华北最大影视城”、“中国民间艺术馆”等美誉,文化旅游价值极高。在开发初期,榆次老城旅游资源的丰富吸引了大量艺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经整修扩建后的老城南北大街定位为餐饮娱乐、民间工艺一条街。开发初期,以其独有的明清风格建筑,较强的文物观赏价值,地处市区中心的位置优势以及旅游区与商业区相融合等多重卖点吸引了众多商家驻足。在此举办庙会、灯展、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借助外力打造榆次老城民俗文化品牌。2005年7月以来,老城主办或承办的重大民俗活动包括山西晋商国际旅游文化交流节、“老北京”迎春文化庙会、晋中市首届大型精品灯展、大型剪纸艺术展、消夏灯会、中国·晋中晋商国际旅游文化交流节、央视电影频道“爱电影·晋中行”大型晚会等,一系列活动提升了老城的“人气指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榆次老城坐拥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经营状况却是自2003年9月完成一期修复工程并正式向游客开放以来,一度经营亏损,运行艰难。本人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缺乏有效整合,缺少规模效益。老城的后期工程没有及时完工影响了整体旅游形象,周围的现代建筑破坏了应有的风格。

其次,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深度开发不够,明清商业街存在文化低度开发的表现。老城对民俗文化活动开掘的深度不够,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多彩,不足以深度锁定游客的“眼球”。商铺没有地方特色,前期一味模仿,后期完全商业化,丧失对游客的吸引力。本应是一个历史悠久、古香古色、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但老城街道上放着动感十足的农村重金属,满是鬼屋,遗园里全是儿童游艺设施。老城是地方文化、经济、生活和习俗的有机整体,但经营管理者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的开发定位,甚至有些人对外来的东西觉得新鲜而把原来的东西轻易抛弃。还有一些商家不具备经营理念,将其简单地变为纯粹赚钱的商业运作工具;外来组织在活动过程中随意改变古城的原状,客观上造成了老城文化的破坏,这样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逐渐消失。

第三,经营管理的混乱影响了老城的深度开发。由于历史的原因,榆次老城分属三家单位经营。初期各自为政,分别出售景点的门票,游客须购齐3张门票畅游老城,对此游客们不愿反复排队购票,更有一些误认为是重复收费。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管理者和经营者间利益分配不明确造成老城旅游景区的隔断与活动的混乱。尤其在旅游黄金周期间,严重影响古城旅游的正常运营。2007年3月启动了老城的“一票通”后稍有改观。经过整合后,老城初步形成了庙前广场古玩市场,南大街旅游纪念品、工艺品一条街,北大街餐饮、照相一条街的全新商业布局。专业化的市场给游客吃、住、购提供了一个较大的选择空间。

第四,整体来说旅游经营服务理念落后,缺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老城经营管理者观念、意识发展变化较慢,对旅游市场需求不太敏感,缺乏旅游理论知识和经营想法,缺少了解旅游资源和市场的专业人才。

四、榆次老城旅游经营管理的发展建议

(一)尽快完善后期工程,保证老城整体形象风貌endprint

尽快完善老城的后期工程,保证整体的历史风貌。在老城的开发中,严禁对现有特色建筑的破坏和拆毁,严禁风格不协调的建筑物出现,保持整体风格的和谐。

(二)下功夫深度开发民俗文化,努力寻找老城的品牌特色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我们应尽量调整其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行新旧分离的保护措施。老城需要高品位的商业文化,这就要求:

1、打造旅游产业品牌,利用品牌的力量让自己的特色“特”起来,让自己的亮点“亮”起来。立足于本土特色,在商业活动中融入老城特有的文化氛围,注重保留原滋原味。同时,对老城民俗文化内容进行精选,创制出具有民俗特色、吸引力较大的精品旅游项目和产品。

2、政府的角色问题,建立政府引导的市场运作机制,政府的积极干预,避免其在商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3、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好老城现有文化品牌与市场的对接,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积极开发具有市场价值和吸引力的相关衍生旅游文化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三)充分重视旅游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调动当地居民开发旅游的积极性

在正确认识老城资源特殊性的前提下,以旅游开发为手段,提高当地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使开发旅游工作从消极发展转化到积极发展的轨道上来.处理好老城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关系,他们对于旅游开发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影响老城旅游的顺利进行。以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为依托,解决居民就业和增加收入,使当地居民真心实意的支持老城旅游的开发,树立正确的旅游开发理念和目标。

(四)转变观念,提高旅游经营管理水平

可持续发展是未来老城旅游发展的核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本地化,而本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实现本地化的基本保证。因此,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实现榆次老城的可持续发展长远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建业.山西古城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 2011

[2]曹昌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状况及对策[J].中国名城,2011(3)

[3]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新探索[J].中国名城,2011(7)

[4]周莉.浅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J].商业文化,2011(3)

[5]规划改善生活文化影响世界

——阮仪三教授访谈录[J].中国名城,2010(6)

[6]费广实.聊城古城保护模式

及更新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 2010

[7]卫红,郑耀星.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以平遥古城为例[J].学理论,2009(25)

[8]黄健.科学的城市规则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必由之路[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7(2)

[9]阮仪三.吴承照.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对策—以平遥古城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1(3)

[10]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旅游学刊,2000(5)

连锁经营商业模式发展策略探析 篇4

一、连锁经营商业模式的优势

连锁经营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无资本扩张的方式来的达到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 而这种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在于其将现代工业的生产原理运用到商业操作中, 让商业操作实现统一化、标准化、专业化, 从而让连锁经营商业模式在与传统商业模式对比时, 会显示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 具体可以体现在其成本、组织和营销各方面。

二、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的问题

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 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都缺乏足够的成熟和完善, 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因此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经营类型单一、规范水平低、标准化差、经营规模小, 总部与分店之间沟通协调情况差;同时, 相关配送建设不完善, 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经营缺乏特色等, 这些都极大的制约了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未来发展。只有处理好上述问题, 才能让我国的连锁经营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而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 也有内部问题。连锁经营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扩展壮大才能扩展经营规模, 从而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 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而管理的加强, 则可以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机制, 从而让经营活动得到顺利开展, 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因此, 连锁经营企业要努力克服内外因素来达到企业长足发展动力。

三、当下连锁经营模式的基本类型

以当下图文快印行业的连锁经营模式为例, 其大体可以分为5种形式, 其中有成功模式, 但也有失败模式。 (1) 全直营体系, 可以保证品牌的纯正性, 但是会因为资金不足的短板而导致开店扩展情况较弱, 开店速度慢; (2) 全直营体系, 单各门店管理者有股权, 让愿意共同发展的管理优秀者进行角色的转变, 可以避免人才的流食, 同时也有效的解除了开店的资金问题; (3) 连锁加盟体系, 存在部分直营店, 通过直营店来做到优秀门店形成有品质的商业模式, 而通过加盟商的品牌授权来达到快速达到品牌的覆盖, 但是如果控制和支持方式不佳, 就会导致失败的可能; (4) 加盟体系, 有少量直营店, 为形成盈利模式, 主要炒作概念和品牌授权, 并没有达到实质性的运营支持, 其风险性较大; (5) 自由连锁体系, 通过朋友圈来选择出领袖者, 然后进行一个共同品牌的认可, 各门店间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培训、财务标准, 主要依靠人为感觉行事, 未形成制度规范性。

四、连锁经营商业模式发展策略

1. 争取政府支持

连锁经营在发展中, 特别是起步阶段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减少发展过程中的阻碍, 降低资金压力。而单纯依靠自然发展一般很难得到成功, 因此, 政府在客观情况上提供条件, 得到政府的扶持将加大发展的速度和动力。

2. 扩大规模, 提升经济效益。

连锁经营模式要显示出自身优势, 就需要有客观的数量店铺, 从国外经营中, 美国要求连锁经营最少有11家店铺, 而从上海地区连锁经营企业来看, 一般在2-3年初期阶段可以达到15家门店左右, 这样公司才能产生一定效益。而在我国很多连锁经营网点不仅在规模上相对较小, 同时网点较少, 并不能成为有效的“网”, 经营分散、成本高、效益低, 流量受局限。而要想发挥出连锁经营的市场经济优势与活力, 就需要依靠规模经营来发挥其作用, 因此要注重其规模的扩张。因此在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中, 要开放思想, 大胆的运用资产重组这一资本运营的有利方式, 通过建构开放性的企业来达到道路的开辟。

3. 完善经营规章制度。

需要在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情况基础上, 同时结合实践经验对连锁经营标准进行完善, 规范管理条例和服务规范等, 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上逐步完善, 做到有规章可依, 按制度进行妥善管理, 推动连锁经营商业模式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不断发展。

4. 打造品牌, 特色经营。

连锁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服务和品牌, 进行特色经营可以有效的增大其利润。利润在于企业的成本、产品和品牌优势所产生, 因此要着重打造品牌和服务, 让消费者对其品牌和服务具有较强的认可和信任。

5. 提升管理水平, 展开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的操作实施可以帮助企业从简单的价格战争中脱颖而出, 形成自身品牌和价值竞争的实力, 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 应该根据发展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发展战略, 通过品牌的不断塑造来构建企业在时长中的稳固地位并积极维护。同时在品牌基础上开发更多新产品, 在管理方面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 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进行不断的吸收和创新, 建立长远的发展目标, 同时围绕目标展开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建立, 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让企业得到高效运转。

6. 加强软硬件建设, 着力人才培养。

企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先进设备以及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同时在电子商务时代还要注重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运用, 运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思维, 结合企业自身软硬件的特色来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在人才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加大相关技能与管理能力的考核, 注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培养出有丰富实践能力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霏.中国连锁经营管理的研究及发展策略[J].现代商业, 2012 (5) :20

[2]吕鸿生.数码快印企业的连锁梦[J].数码印刷, 2013 (10) :23

茶馆经营策略 篇5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茶文化是传承和发扬中国精髓文化为社会责任,茶文化要突出“和、静、怡、真”等文化色彩,经营茶楼要以品茶、休闲、娱乐为主,以琴棋书画为经营特色,辅之各类其他饮品以及精品小吃。

茶楼的经营注重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氛围。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西安,经营茶楼有着先天的优势,我们要注重文化氛围的渲染。首先要做好市场定位、业务模式、营销策略、服务管理、发展战略等。

市场分析

市场定位——根据茶馆地理位置现状及消费需求,我们将目标市场定位于周边社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商务人士,并将茶馆定位为交流、学习、品茶为主的休闲场所,以唐代的茶文化为依托,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

经营思路——茶楼经营已逐渐西化,但茶楼仍要以茶艺、茶道为主,配以咖啡、饮料及各色菜肴等西式经营项目;要关注人的心理感受,注重修心养性,陶冶情操;要注重茶楼整体风格,协调在灯光、音乐、人员着装等方面的搭配。

经营业务及范围

主营业务——选出主营茶叶品种,突出茶楼特色,可适当配备咖啡、饮料、精品菜肴、小吃、点心、果盘等。

茶艺茶道——提供茶艺、琴艺欣赏。现代人注重生活品质,对茶艺、茶道有着深深的向往,但精于茶艺、茶道的人为少数,可着重茶艺、茶道的传授、表演供顾客欣赏学习,吸引顾客。

茶文化——茶馆内设收藏厅,提供各类有关茶的书籍供人闲时阅读。并展示销售各档次的特色茶具,茶叶,既可供人学习欣赏,有意者也可购买。

休闲娱乐——提供棋牌、扑克、磨坊等娱乐设施,满足顾客娱乐需求。

营销策略

定价策略——合理定价,结合市场,采取多品种、多价位的定价策略,将价格定位中低档;数量折扣,如计消费588元,赠送一张9折会员卡,累计消费1588元,赠送一张8折贵宾卡;赠送抵用券,如一次消费满88元,赠送一张10元抵用券,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再次前来。

促销策略——注重市场宣传,扩大茶馆知名度,通过发放宣传册、挂拉横幅、小区内办理会员卡等方式进行前期宣传,吸引顾客;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茶艺、茶道欣赏学习,说书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吸引顾客;茶楼门口设置宣传牌,写上主营茶叶品种、价格、当前主要促销活动,让顾客了解茶楼基本消费情况,消除顾客顾忌心理。

包房促销策略——积分制促销,制定会员积分制度,可以用打卡的方式,凡消费一次,则积一分,积分到一定限度可以换取小吃、时间等;推出特价房,把一些冷门的包房作为特价房推出,与此同时,应当推出贵宾房,包房价格的梯度,灵活地进行销售;特价时间,在茶楼生意清淡的时段,可以把所有房间打八折销售,以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特价茶的销售,将一些冷门的如红茶进行折扣销售,吸引顾客,茶叶折扣应当与茶叶的成本价格挂钩。

服务管理

现场管理——现场管理的目的是为茗雅堂茶馆创造一个适合于经营的良好环境:空间布局、灯光照明、背景音乐;有效的利用茶楼里的各个角落,通过文化设施设置、产品布局、工艺品展示等来充实茶文化氛围。

员工管理——建立会员管理机制和每个服务员挂钩,使每个服务员都有自己客户管理档案,为自己的客户服务,把客户消费金额作为服务员的奖金发放考核指标;培训茶楼自己的茶艺人员,为每个茶艺人员设计茶叶品类专家概念,提高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工作人员业绩和效益挂钩,服务水平和考核指标挂钩,激励服务人员积极热情招待顾客,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服务管理——服务管理要突出茶文化的祥和、高雅,注重工作人员的仪表、风度、神韵、语言之美,体现到迎宾、咨客、茶饮服务、茶艺服务、配套服务、结算服务、投诉处理和送客等环节。

经营发展策略 篇6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经营;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210-02

经济型酒店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经济型酒店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正进入蓬勃发展期,特别是在奥运前后,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并购、“洗牌”、联盟、变革等现象。中国经济型酒店经历十年快速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相对数量还较少。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人们出游观念的转变,中国经济型酒店还将保持快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国内经济型酒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品牌复制过快、人才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经济型酒店业的发展。

1、经济型酒店的内涵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研究越来越多了起来,在90年代初,国外学者认为经济型酒店是一种面向短旅游而预算較低的旅游者的住宿类型,把经济型酒店规则描绘成一种经济服务,没有宴会设施,健身房和其他的娱乐设施。作者认为,所谓“经济型酒店”是指经济、简约、酒店规模小,设施相对简单,但装饰布置考究,注重功能性,力求在提供的核心服务“b&b”(住宿和早餐)上精益求精的酒店。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因此减免了大型辅助设施,投入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

2、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

2.1 发展迅猛,总量急剧壮大

中国经济型酒店起源于20世纪末的锦江之星和新亚之星(后被锦江之星收购),前几年发展不快,到2003年的5年时间里只发展到87家。2003年之后,随着携程(CTRP,47.39,-0.27%)系的创业者季琦、郑南雁等人先后创办如家、7天连锁、汉庭等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中国经济型酒店数量飞速增长。根据Inn tie Report 2009年10月发布的数据,从2003年到2008年,中国经济型品牌连锁酒店数量和房间数取得了100%和98%的复合增长率;酒店数和房间数分别达到了2805家和312930间。截至2013年,中国经济型酒店数量达到在中国拥有酒店数100家以上和房间数1万间以上的经济型品牌连锁酒店有10多家。我国经济型酒店的数量是相当喜人,其完善了地方的接待设施,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并且,进一步对地方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2 外资经济型酒店大举进入

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型酒店是一种发展的非常成熟而成功的酒店经营模式。由于我国经济每年以9%左右的速度发展,中低档散客和旅游渡假的增多,在国内经济型酒店迅猛发展之际,国内外知名品牌经济型酒店开始大举在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强势布局。目前,在沿海和内地的各个大城市,国外品牌经济型酒店通过独资、联营、特许经营加盟等方式迅猛拓展,积极投入到经济型酒店市场。速8计划15年内在中国经营管理2000家经济型酒店。洲际、万豪等也开始拓展经济型酒店市场。国外知名品牌经济型酒店依靠其在国际上成功的运作经验大举进入,势必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的重新洗牌。

2.3经济型酒店正成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趋势

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规模是管理的基础,品牌高于有形资产。中国经济型酒店自发展以来,一开始是以单体酒店为主体发展的,但是随着酒店行业规模的扩大与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连锁化以其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品牌效应而成为经济型酒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现在目前就有经济型酒店连锁品牌50多家,如如家、尚客优、锦江、桔子酒店、7天连锁、汉庭快捷等等所以,经济型酒店发展势头较好,正朝着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发展。

2.4经济型酒店越来越具有个性化

经济型酒店的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对于连锁企业来说,全面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是企业的品牌和声誉的保证。同时,标准化程度越高的酒店所体现的时代感越强。但是大家都在准求标准的同时,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明显是经济型酒店的一个发展趋势,“一个主题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喜欢的人却会特别喜欢,这符合个性时代的要求。”所以,目前经济型酒店都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经济型酒店的设计。

3、我国经济型酒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3.1 市场细分不完全

经济型酒店在中国相对晚一些,经营还很不成熟,一些民族品牌的酒店对目标市场的细分工作不够细致和完全,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很多经济型酒店只是笼统的把自费出游和中小商务客人作为自身的目标市场,这导致了市场重叠或过于宽泛,产品设计没有层次感,面对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时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不够强。

3.2 软件硬件设施建设不足

在硬件上由于国内部分经济型酒店是由其他性质的酒店转变而来的,设施设备使用已久,比较陈旧,难以使客人满意,即使是那些新建的能够达到经济型标准的酒店。在酒店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面也遇到了困难,网络化程度不高。也是中国酒店的薄弱环节,以雅高集团为例,为了向顾客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它的网络服务点已经延伸带机场和火车站。而中国目前由30%的单体酒店连网站和网页也没有。而没有加入预定网络的单体酒店竟占单体酒店总数的80%还多。

3.3 专业人才短缺

国内培养的大部分酒店经理人都是为大酒店“订做”的,而在专业的中小酒店管理方面,人才比较缺乏,真正有经济型酒店管理经验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管理者是从星级饭店、社会旅馆转型或改行而来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型酒店为了减少人工费用,往往要求员工一专多能,有些服务项目也尽可能外包:但对员工缺少必要的专业训练,在劳动效率、工作质量、清洁卫生、卫生保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3.4服务营销力度不够

把“低价”作为经营理念,导致了价格上的恶性竞争,整体盈利水平下降,与国外经济型酒店相比,国内经济型酒店明显缺乏市场营销的意识和手段。尤其是一些区域性的酒店,知名度非常低,品牌形象构建也不够成功,当附近有更新、更干凈设施的竞争酒店开业时,他们的出租率和房价就会下滑,因为他们无法让客人看出自己和其他竞争者的区别,没有一个可以让客人信任的品牌。国内目前仅有如家快捷、锦江之星等30多家品牌经济型酒店,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4、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策略

4.1 注重市场细分和差异化服务

经济型酒店应该进一步细分顾客群,可以成为偏重于专门为某一类顾客群提供服务的酒店,或者在条件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同时将几类客人作为自己的目标顾客,并能根据不同的客户群提供不一样的服务。如:针对自驾车的客人,配备一定面积的停车场,附近要能方便找到餐厅、超市、加油站和简单的娱乐设施;针对老年游客,一部分专设的房间的灯光应比一般酒店更明亮。卫生间内安装防滑倒的扶手,电视机遥控板按键及电话按钮为适合老年人的视力也设计的更大些,或附带有语音提示。根据自身条件,突出自己的特色产品,选定并强化多元化的、特色化的市场定位,拓展新型的经济型酒店经营之路。

4.2提高连锁经营管理能力,走集团化经营道路

连锁经营特许加盟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实现快速扩张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型酒店应该向其他行业,如零售业、快餐业学习先进的连锁加盟管理经验,做到本土与国际化相结合,摸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管理之道。集团化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整合相关资源,形成规模经济和资本的最大效应。经济型酒店的出现和发展,恰恰为酒店的集团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都表明,经济型酒店比较适合连锁和特许经营,走集团化经营的道路。国内许多省区市的酒店基本上是区域性的,或者是单店模式,很少进行全国布局。而经济型酒店要获取稳定丰厚的利润,就必须实现连锁化,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4.3 推进经济型酒店服务产品的专业化与规范化

对酒店而言,服务是酒店立足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型酒店由于硬件档次的限制,尤其需要加强服务质量的提升。发展经济型酒店,必须有专业化、职业化的团队,和完善的人事管理系统。首先要加强系统培训,改变观念,强化技能,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要推行一专多能制度,真正做到一人多用,一人多岗,提升工作效率。最后要加强人本管理,树立员工第一的思想。除了提升服务人员的技能之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部分。比如加强客房的隔音效果和私密性,改善就餐环境的清洁和卫生状况等,通过对细节部分的改善来提升酒店服务中的人性化效果。

4.4 加强管理和营销策略

目前管理方面重要的是协调管理体制,转变管理理念。许多经济型酒店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其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状况不够理想,所以还不适合酒店管理公司以全权委托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酒店管理行业要积极的协调管理体制,转变管理理念。在营销策略上,要提供舒适的产品,客房面积不一定大,但生活设施必须齐全。同时要创新产品,突出自己的特色,体现人文关怀。还要加强有效的沟通,给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另外,酒店网络化是酒店业发展的趋势,是未来旅游业发展最具生命力的主流形态。以网络服务为手段,通过网络信息的传递,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满足客人的需求。网络化营销在酒店的多元化营销渠道里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4.5把握当地文脉,创造出带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型酒店

国内经济型酒店的蓬勃发展之势使得经济型酒店不再局限在主流大城市,地方城市的经济型酒店也如雨后春笋。从客源角度分析,对于旅游者来说位于文化或遗产地的位置比品牌更重要。进入地方的经济型酒店应该把握当地文脉,将地方文化融入设计之中去,形成有文化特色的酒店。我国的地方文化丰富多样,在不同地方的酒店可以根据当地文化来变革酒店的主格调。这样酒店不仅融入当地建筑文化中,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型酒店,为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许艳萍.经济型酒店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6.01.

[2]赵炜.经济型酒店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7.11.

[3]张文君.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4.01.

[4]段美,朱承强.市场细分时代上海经济型酒店发展策略研究旅游论坛, 2010(03).

经营发展策略 篇7

一、连锁经营的优势及风险分析

连锁经营的增长速度远比普通零售模式要快, 连锁经营所具有的优势已经为众人所知。国际上的连锁经营协会明确指出连锁经营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通过无资本扩张的方式来获得经营规模上的优势。连锁经营之所以能够在商业市场上获得巨大的成功, 就是由于连锁经营模式将现代工业生产的原理应用到了商业上, 使得商业实现了统一化、专业化、标准化, 这让连锁经营模式与传统销售模式相比较而言, 有着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竞争能力的优势, 这主要体现在连锁经营模式的成本、营销、组织等方面。

二、关于连锁经营规模的研究

如何将连锁经营规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扩张范围内, 成为了一个受到重视的问题;此外, 部分研究学者对于如何才能够使得连锁经营规模效应形成也极为关注。研究学者通常都是以经济学的眼光案例来对连锁经营的规模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而学者们最终提出了使用生产函数来对连锁经营企业的规模进行论述, 利用该函数研究主要是对连锁企业在进行企业连锁经营转变阶段以及区域连锁经营的极端性、跨区域连锁阶段中所存在的平均成本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该函数模式还建立起了连锁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与连锁规模这两者关系的总体模型。此外, 交易费用的节约还能够为连锁经营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而现代企业在进行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要利用科学化管理、合理网点发展战略以及增强配送中心配送能力等, 这些方面的因素都是影响连锁经营规模能够不断扩张的重要因素。

连锁经营企业在对经营规模进行扩张的过程中, 首先让保证自身的品牌具有特色, 其目标市场正确, 扩展计划完善且合理, 配套人员齐全,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不会因为盲目的扩张就轻易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的现象。

在连锁经营被广泛应用的今天, 连锁规模的研究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现实中企业经常进行盲目的扩张, 进一步的连锁规模的研究可以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进行系统研究。

三、连锁经营模式研究

如何对连锁经营模式进行选择和运用对于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甚至关系到了企业能否持续的运营。连锁经营主要有三种基本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模式、直营经营模式、自愿连锁模式, 通过对这三种不同的连锁模式进行比较来看, 可以明显发现这三种不同的经营模式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当连锁企业在进行经营模式转换的过程中, 应当先对自我经营进行评估, 只有当企业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以及发展到需要阶段性选择时才能够逐渐将连锁经营模式转换。绝大多数情况下, 特许连锁经营模式的经营受许者通常所进行的加盟行为都仅仅只是一种短期以及早期发展阶段的经营行为, 当经营人员自身的人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较为充足时, 其参与加盟的人员会出于更高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进行考虑, 选择更具成长性的经营策略。

企业在对直营以及特许经营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通常都是由企业自身当前规模以及发展阶段作为影响的主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 企业会由于资金或者人力资源稀缺等因素而更加偏向于特许连锁经营模式, 之后再通过逐渐经营改善, 开始向直营连锁模式转变, 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 便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直营模式或者是特许经营。

同样, 也可以同时使用这三种不同的策略模式, 也就是利用连锁模型运行过程中的周转轮体系, 而直营模式在经营过程中则直接控制下同的轴进行运转, 从而使得连锁单元始终处在直营的状态下, 总部在这一过程中却是对连锁单元有着最终控制权的部分;此刻, 单元自身资本在构成的过程中, 其总部则完全是处在支配地位, 而其他分散投资者则是处于一个从属位置。这几种不同的模式之间有着并存的矛盾, 但是这些矛盾也可以通过另外的角度进行分析解决:对产品价格进行规范、确定科学合理的产品销售范围、销售形象终端统一、货品管理科学、活动促销同步。

四、连锁经营发展前景及趋势探讨

国外目前的研究学者极为看好连锁经营模式在未来经济市场上的发展前景, 并且也通过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证明来证实了这一观点。依照国外对于连锁经营模式的研究作为基础, 对我国当前的经营模式进行研究, 可以明显的看到, 我国的零售行业已经走入了一个瓶颈, 只有通过连锁经营模式才能够扩大零售业的发展。因此, 连锁经营模式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市场上的热点, 该模式在经济市场中所占有的销售总额也会越来越高。

连锁化以及规模化的经营模式是任何一个零售行业所发展的趋势, 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不断扩展的过程中, 还需要对连锁经营的扩张方式、模式创新、个案研究以及定量化研究加大力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当前在连锁经营的理论研究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因此, 还需要对如何更好的发挥出连锁经营的优势以及如何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合的经营模式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连锁经营是现代市场零售行业发展的趋势, 连锁经营模式能够促进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 加强对连锁经营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连锁经营模式是现代商业模式中被称之为革命性创新的商业模式, 这一商业模式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发展, 并且深深的影响着其他的商业模式。本篇文章与国外其他连锁经营研究的观点相结合, 对连锁经营商业模式中所存在的优势、风险、经营规模、经营模式、发展前景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并且对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连锁经营,经营模式,特许经营

参考文献

[1]黄金平.连锁经营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2]王吉方.连锁经营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经营发展策略 篇8

1 会展场馆实施绿色经营的必要性

1.1 使会展场馆相应的竞争优势增强

随着会展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人们对会展场馆相关的运营环境也越来越关注。因此, 会展场馆之间在竞争的时候其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场馆自身的运营成本、服务质量、自身的环境以及形象上, 还体现在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绿色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结合场馆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相应的顾客以及竞争对手进行考虑, 着重注意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把环境保护观念与经营活动相结合, 在实现经济利润的同时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2 促使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发展

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运用, 对相应的管理手段进行及时更新改革。对会展场馆实施绿色经营, 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及节约, 对相关的运营成本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对绿色经营实施的过程中, 要注意相应的社会责任以及环境效益, 把具体的经营策略与环境保护观念相结合,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一定的贡献, 从而使场馆的知名度得到提高。

2 会展场馆实施绿色经营的具体内涵

在会展业的发展中, 会展场馆的经营管理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 具有良好运行的会展场馆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可以对城市会展相关的服务职能进行相应的强化, 对专业会展人员进行大力培养, 还能对会展市场化的具体程度进行相应的提高, 对会展业相关市场的发展运作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另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倡导自然、低碳生活等相关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会展业的前进和发展也逐渐向着绿色以及环保的道路靠拢, 会展场馆的绿色经营理念的提出以及实施, 对环境的保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且, 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经济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中, 会展场馆的绿色经营全面贯彻了现代绿色经营的实际要求, 把经营管理与环保理念进行了巧妙的结合, 提升了对资源以及环境的重视度。

3 会展场馆绿色经营的发展策略

一是对绿色经营理念正确树立:就现如今的实际情况来看, 人们对绿色经营的认识还不够清楚, 在对相关的绿色经营理念进行实施之前, 要先对人们的传统观念进行改变。在绿色经营理念实施的过程中, 其实施结果的优劣完全取决于经营者相应的经营思想。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绿色经营的时候, 要注意在对环境以及人体不产生危害的前提下, 对会展场馆的低碳环保工作进行开展,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相关的经营战略以及经营方针进行确定, 并且对相应的措施进行制定规则、教育宣传以及贯彻落实, 从而使这一思想对每个员工都进行落实, 让所有员工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度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另外,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会展场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 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 一定要把具体的经营活动和环保工作进行紧密结合。

二是加强绿色经营的管理:在对会展场馆相关的绿色管理体系进行建立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相关资源的节约, 从而使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的改善, 从而使经济能够持续发展。另外, 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管理经营的过程中, 注意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 对环境方针进行制定, 成立专项的绿色管理小组, 对绿色管理体系相关的实施以及建立负责。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在相关的组织管理活动中加入绿色管理, 从而使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之间具有协调性, 从而促使相关的有机整体的形成, 使相关的资源得到共享。同时, 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相应的经营过程中, 注意对环境规划的融入, 从而使相关的绿色管理能与场馆的发展紧紧相连, 从而实现对环境保护工作业绩的改善。

三是对绿色经营的相关规划: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绿色经营的过程中, 要对相关的绿色经营规划以及制定进行着重注意, 重点关注其相关绿色经营实施步骤、措施对策以及战略目标的确立。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绿色经营之前, 首先要对其相关的经营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差距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 与相关的各种资源的特点、要素以及市场环境相结合, 对其所要实现的具体绿色经营的战略目标进行确定。另外, 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绿色经营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相关战略目标进行具体规划, 在对任务进行分解的基础上, 对相关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 从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以此来保证会展场馆绿色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会展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人们对会展场馆相关的运营环境也越来越关注。在会展业的发展中, 具有良好运行的会展场馆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可以对城市会展相关的服务职能进行相应的强化, 对专业会展人员大力培养, 还能对会展市场化的具体程度进行相应的提高, 对会展业相关市场的发展运作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中, 在对会展场馆进行绿色经营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其相关战略目标进行具体规划, 在对任务进行分解的基础上, 对相关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析, 从而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以此来保证会展场馆绿色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近几年来, 我国会展业也得到了定程度的发展, 从而使会展场馆的相关管理以及经营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会展场馆的健康运行在定程度上对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可以对城市会展相关的服务职能进行相应的强化, 还能对会展市场化的具体程度进行相应的提高, 对会展业相关市场的发展运作也具有定的控制作用。文章通过对会展场馆实行绿色经营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 阐述了绿色经营在会展场馆经营中的必要性, 结合其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其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会展场馆,绿色经营,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樊桂萍.浅谈会展场馆实施绿色经营的对策[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3, 15 (1) :193-194.

[2]王冬梅.会展场馆实施绿色经营的对策浅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 25 (8) :196-197.

[3]刘民坤.论会展场馆的绿色管理—构建会展业的竞争优势[J].127-128.

[4]金霞.城市会展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及优化对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 2011, 27 (12) :174-175.

[5]王颖.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 2011, 13 (5) :191-192.

我国户外运动市场及发展经营策略 篇9

一、国内户外运动用品市场概况

中国具有广阔的户外运动市场, 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户外用品生产商的眼光, 在20世纪90年代, 一些国外户外装备生产商开始在中国投资建厂, 进入中国市场, 并且逐步占据了大部市场尤其是高端领域。到21世纪, 户外运动快速发展催生了很多国内的生产商。但它们没有自己的设计和技术, 多数是给国外的品牌做加工, 仅凭借较产品低廉价格占领了小部分低端市场。

1. 市场发展不均衡、不成熟尽管中国参与户外运动人群比例很小, 但其巨大的人口基数依然决定了其很大的发展规模。

国内一些商家注意到该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 积极开发产品创立品牌, 如龙鸟、极星、探路者等。但这些产品仍属于低端市场, 仅适用于一般休闲和简单露营, 很难适用于严酷的户外环境, 没有一家可以做到产品系列化。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已经关注中国市场, 并努力进人, 如加拿大的始祖鸟、德国的沃德等。

2. 经营者的市场意识不成熟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由于缺少

大品牌, 户外运动用品市场先从加工品牌尾货起步, 市场生产、销售、服务不规范。此外由于市场尾货出厂十分随意, 以及从运动爱好者队伍游离出来的经营者市场观念不幼稚, 和部分商家采取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导致恶性价格战在户外运动用品行业圈十分普遍。

3. 经营模式存在问题中国户外运动用品经营者的运作模式,

主要有大型商场 (专柜) 、品牌专卖店、邮购公司、网上商场、独立专营店 (户外店) 等销售模式, 主流是独立的专营店和大型商场店中店。独立专营店基本上是从户外爱好者队伍中游离出来的, 对市场运作缺乏认识容易造成市场混乱。大商场专柜属于独立品牌运作, 经营模式相对规范, 但纯商业行为很难与爱好者充分交流和沟通。商场租赁费用昂贵, 很难被消费者接受。另外, 专柜在大商场所占比例极小, 影响面十分有限, 制约了户外运动用品市场的发展。

二、中国户外运动用品经营现状产生的原因

1. 市场发展不均衡户外运动用品市场的发展受到经济、意识、周边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进行户外运动所需的各种专业装备需要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保证。我国人民收人水平还比较低,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致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发展不均衡。休闲、健康消费的观念依然不是主流, 观念的普及是一个发展过程。户外运动资源的丰富程度也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市场发展规模。

2. 经营者的经营思想局限性纵观中国户外经营者的经营现状

发现, 专营店往往通过走高端市场, 经营产品基本上是国外知名品牌, 价格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承受能力, 无形中将户外运动划归为少数人的运动;另有一些户外专营店则以卖水货、次货、假货等来谋暴利。如此经营方式无助中国户外用品市场的发展和规范。此外, 商家职业道德、管理水平, 技术支持、户外知识提供、组织或协助水平缺失等等。这些经营思想在导致整个户外运动用品商家诚信丧失。

3. 狭隘的经营策略国外品牌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 积累的品牌文化才是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商家必须加快吸收的重要内容。

目前市场上进口户外品牌只能看到商品, 商品品牌文化、功能解释等依旧空白, 这对于中国户外运动用品的发展是一种短视行为。国内商家自创的户外运动用品品牌抄袭现象非常严重。商家无效的经营策略也制约了户外运动用品的发展。如进口商品, 在外国只需17美元的一个铁锁在国内要卖到1600人民币的天价!

三、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市场应对策略

1. 发挥中国国内商家的市场优势价格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基地, 从原材料、加工技术到机械设备都能满较高的产品生产要求。国内生产厂家不仅拥有大量的术熟练工人, 拥有便宜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 必然降低产品的成本, 确立价格优势。产品优势:由于中国人的体型以及审美观点等有异于欧美人的特征, 厂家可以有针对性的生产出更适合国人的产品。营销优势:国外产品进人中国市场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而国内商家由于对中国市场非常了解和熟悉, 针对中国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竞争策略, 缩短适应过程, 抢占时间上的优势。

2. 创建知名品牌中国户外运动用品品牌在面料选材上与国外

无根本区别, 产品的差距主要是设计、研发, 还有品牌的推广方式上。由于中国多数企都是贴牌生产, 自主研发还比较弱。多数国内品牌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很难控制生产环节导质量不稳定。产品质量是企业立足之本, 只有把产品量放在第一位, 做好售后服务, 生产独具特色的产品, 就能在顾客的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 这对打破国际品牌垄断, 创建自己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3. 带动户外运动用品向大众化发展目前国内知名品牌的户外运动用品多数是价位比较高的国外品牌, 制约着更多爱好者的热情。

结合本国的市场特征, 我国户外运动用品走大众化路线, 将会有越来越多人参与到户外活动中, 从而带动整个户外运动用品产的发展。

4. 制定行业规范, 使市场走向有序竞争由于中国户外运动用品

市场起步较晚, 无论在生产、销售、质量、售后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借鉴欧美成熟的行业经验制定行业规范, 有助于市场从无序竞争走向有序竞争, 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应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 对我国户外运动发展状况及产品市场进行分析, 以发现其优势和弊端, 为户外运动市场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户外运动,市场,产业,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炜.户外运动产品:标准缺失的”阵痛”[J].上海标准化, 2009, (5) :43~45.

[2]李久全.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12) :183~186.

经营发展策略 篇10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十二五”规划中更明确提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必然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需求。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 到2020年,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显然, 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大量的资金需求。为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2006年12月20日, 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 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 在农村地区建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作为在国家新政策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截至2010年3月末, 全国共有29个省份设立了158家村镇银行, 各项贷款余额260.7亿元。3年多的实践证明, 村镇银行拓宽了农民、农业和农村的融资渠道, 进一步满足了“三农”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有效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缓解了农民及农村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为建立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 村镇银行在经营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及时有效地解决村镇银行发展中的问题, 不仅可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村镇银行经营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村镇银行作为县域经济的有力助推者, 尽管发展前景很好, 但是就三年来的经营发展现状而言, 目前还面临着以下经营难题。

1、社会认知度低。

首先, 由于村镇银行发展还处于初期试点阶段, 普遍成立时间较短, 经营规模比较小、营业网点也较少, 社会各界对村镇银行的认识远远不够, 社会认知度低。

其次, 社会各界从个人角度出发, 对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和经营范围的认识不同。如:股东、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把村镇银行看成民营银行、政府银行或社区银行, 或期望村镇银行满足大股东的资金需求、或期望为地方政府解决市政建设的资金需求, 或限制业务只能在县区范围内开展, 并没有将村镇银行当作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商业银行。这些都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2、资金筹集困难。

首先, 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 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 是“穷人的银行”, 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 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 居民收入水平不高, 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 再加上社会认知度低, 储户及工商企业对存入村镇银行的存款缺乏安全感, 这些在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

其次, 村镇银行网点少, 现代化手段缺乏, 同时服务区域有限, 围绕机构周边开办业务拓展客户有限, 不仅当前监管要求不允许跨区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实际上离开单一机构距离较远的乡镇放款, 也存在较高的管理成本, 所以发展初期业务拓展比较缓慢。

3、产品与服务滞后, 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 村镇银行金融产品单一, 主要以存、贷款等传统产品为主, 以柜台交易为主渠道, 尚未开办银行卡、理财产品、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金融业务, 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电子自助设备和移动支付等交易渠道也正在建设中, 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缺乏创新, 不比其他银行先进和丰富, 尤其在县域及农村地区, 有农信社和农业银行的长期经营, 村镇银行初期开展业务, 只有降低收费标准和利润空间, 才能在同质化竞争的条件下生存。

4、专业人才匮乏。

面对众多成熟大规模商业银行, 在现有经营范围内实现创新并最终获得良好业绩具有较大难度。这一困境的突破其关键还在于专业性人才的加入, 但目前人才匮乏问题还比较突出。首先, 专业性人才的要求比较特殊, 不仅要熟悉当地经济社会环境, 同时还需要熟悉金融知识, 能够开展特色性业务。而能否满足上述要求的人才又无法接受村镇银行较为落后的条件, 没有意向在农村发展, 目前不少乡镇还不能保证有一名信贷人员,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创新能力以及盈利能力。

5、信用环境体系尚不健全, 蕴含系统性风险。

在不完全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村镇银行面临多种风险, 且抗风险能力不强。村镇银行所在地区的农业担保公司、农业保险公司少, 农民的征信系统数据不全、数据不能共享等问题, 对开办农业贷款业务的村镇银行影响很大。目前村镇银行一般按照主发起银行熟悉的城市金融业务模式去开展业务, 即使区域经济特点和业务模式不同, 监管机构也是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标准对村镇银行进行监管。

6、公司治理尚待探索, 激励约束机制急需完善。

目前, 因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同, 发起行与股东、发起行与村镇银行关系各异, 对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架构和管理模式也各有千秋, 有的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 有的仅设董事会和监事, 对经营管理层的考核、管理机制有松有紧。如果政府、股东、经营者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营目标不一致, 股东的诉求和发起行的控制能力不同, 业务发展可能偏离监管初衷, 也不符合各村镇银行的战略和市场定位, 并脱离服务三农的目标, 经营管理者不承担全部成本, 却能获得额外收益, 增加了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 也加剧了激励不相容的问题。

总体而言, 村镇银行的经营与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与挑战, 作为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助力, 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三、村镇银行经营与发展的对策

尽管村镇银行经营中依然面临许多困难, 但是村镇银行处于金融服务需求巨大且快速成长的县域市场, 完全能够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村镇银行应该自力更生, 探索“小额信贷银行”、“草根银行”的办行思路。

1、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社会认知度。

村镇银行应该利用新闻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广泛宣传其服务宗旨、特点, 介绍政府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 突出国家的支持力度, 提高其社会认知度。

2、鼓励村镇银行在中小创业板上市融资, 解决筹资难问题。

村镇银行资金筹集困难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该问题, 政府应该鼓励村镇银行搭建多元化的融资平台。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开始逐步成熟, 尤其是一些创业板应当尽快向金融板块倾斜, 鼓励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在创业板募集资金, 不断壮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

3、建立村镇银行战略合作联盟, 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

鼓励村镇银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 不仅能聚集金融资源、优化金融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更能为地方经济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并减少其收集各种投资项目资源的费用, 降低交易成本, 畅通地方经济体的融资渠道。因此, 建立村镇银行战略合作联盟不仅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村镇银行深层次拓展市场的需要, 有助于优势互补, 共同推进村镇银行金融服务的产品创新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的日臻完善。

4、创造良好环境, 吸引优秀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尤其是银行这种高风险的行业更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员工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业务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 制定较高的薪酬待遇, 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其次, 定期组织员工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再次, 加强村镇银行的文化建设。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 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不断激发员工潜能。

5、鼓励各中小银行成立村镇银行控股公司, 专门管理其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

银监会4月22日发出《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发起人成立专司村镇银行管理的事业部、管理总部或控股公司, 允许主发起人在西部除省会城市外的地区和中部老少边穷地区以地 (市) 为单位组建村镇银行。

就设立村镇银行控股公司而言, 控股公司主要从事投资设立村镇银行、对村镇银行实施股权管理、运营支持和管理服务等。村镇银行经营一段时间后可以申请设立支行, 到邻近县域设立分行, 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都可以呈几何级数膨胀。村镇银行控股公司可以专业化、规模化地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避免母银行直接投资设立村镇银行的繁琐程序, 理顺股权关系, 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发起银行的积极性问题。

目前中国建设银行与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合资组建村镇银行控股公司的方案已由国务院批准。

从实际看, 应当鼓励中小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控股公司。这是因为中小商业银行本就是以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为宗旨, 在服务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业主、居民和农户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而且一些城商行、农商行的县域支行与村镇银行的业务模式较为一致。具体而言, 中小银行设立村镇银行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 中小银行发起村镇银行可以完善业务网络, 解决存贷比较低的现实。

第二, 中小银行能够在村镇银行延续其发展战略。中小银行的发展战略基本确立做小额信贷, 熟悉中小企业客户和居民, 管理架构和业务决策流程都适合做“小”。

第三, 从管理和实际运营的角度来看, 当前各中小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架构基本健全, 风险管理文化逐步成熟, 能够直接向投资的村镇银行输出人才和管理, 具备中小银行独立法人决策机制的灵活性, 这些优势都能够直接复制到村镇银行。

6、完善治理结构,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金融监管部门应支持业绩优良的村镇银行扩大股东人数, 防止一股独大, 这样既能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 实现资本构成多元化, 又可以改善村镇银行的治理结构;应注重维护村镇银行作为独立法人的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推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政府部门应加大政府配套支持的力度。例如, 村镇银行, 应该以高收益覆盖高风险, 以可持续的金融业务尽快覆盖落后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从政府方面应当鼓励村镇银行, 在能力范围内给予更宽松的核销政策, 并积极落实农业扶植政策的配套落实。其次, 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村镇银行相关法律法规, 对村镇银行实行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 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给予政策性贷款利差补贴、减免税收等, 其次鼓励村镇银行的存贷比可以突破75%, 鼓励村镇银行在目前结算渠道受限制的情况下多设立分支机构, 鼓励村镇银行多方吸收一定资金来支持农村, 为村镇银行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秦晓晴.从村镇银行定位问题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方向[J].金融经济 (学术版) , 2008 (10) , P10-11

[2]、徐瑜青, 周吉帅, 刘冬.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财政与金融, 2009 (4) , P22-23

[3]、黄晶金.关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9) , P17

经营学校的理念与策略 篇11

经营办学思想

办学思想来源于教育思想,是校长办学行为的指导原则。

教育是一种科学事业,而且是一种比其他科学更为复杂的事业。从事这样一种事业,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换句话说,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的活动。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领导什么,主要依靠什么来对学校实施领导,这是作为校长必须要首先搞清楚的两个基本问题。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对学校教育活动的领导。他认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但是,怎样实施教育思想的领导呢?实施教育思想的领导,要求校长要善于把自己对教育性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经过理论学习和对实践的思考所形成的教育观点、教育理念等,整理成为系统的理性认识。这种系统的理性认识,就是自己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领导就是要在办学过程中,实践自己的教育思想。因此,校长要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变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善于用自己的办学思想来规范、引导、指导教师们的教育实践。经营办学思想,实质上就是校长用自己的教育观点教育理念来“统一教师们的教育观点,并不断地吸收他们的新的教育经验,将其抽象概括成为新的教育思想。这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深化的认识和实践的过程。经营办学思想的目的,是要形成教师们比较一致的教育理念,即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形成“全体教师教育信念的一致性”。只要达到了这个目的,全体教职员工就能形成一个优秀的教育集体,而不仅仅是单个人的集合体。

经营师资力量

经营师资力量与管理教师队伍的性质不同,其实质是:教师不是学校和校长的雇工,他们来学校不只是“工作”,即使是在完全实施了聘任制的情况下,对教师也不能“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因为优秀的教师不仅是选择的结果,而且是学校经营的结果,是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结果。

经营师资力量要着眼于使教师的“教育实力”不断增强,这就是当前校长职业化理念所提出的“打造核心竞争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确立教师发展第一的办学理念和把学校办成学习型组织的办学理念。作为校长,不能只限于使教师好好工作,不能使自己成为教师的监工,不能使学校成为教师的简单化了的工作车间。好的校长,应该有能力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成长、进步和发展,应该使教师能和学生一样共同成才、成名、成家。好的校长应该能够把学校建成不断创新、进步的学习型组织。在这样的学校中,教师们“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关注教师的发展,虽然早已成为一些成功校长的共同理念,但是仍有不少校长缺乏这种远见。他们所关心的只是教师的干劲,只是成绩和升学率。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样的校长及其学校,是没有什么前途的。有学者针对这种现象郑重指出:“不要只做自己得心应手且立竿见影的事,而应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对于学校,“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教师、学校的创新和发展。因此,经营师资力量才是抓住了经营学校的关键。

经营学校特色

这一办学理念,在众多公办中小学校长中,还未引起普遍重视,而在后起的民办学校校长中,则基本上是人人在努力为之。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特色将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学校特色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校长与全校教育工作者苦心经营出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新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制。经营学校特色,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开发好符合当地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好的校本课程将是形成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仅依靠校本课程开发,还不足以使学校特色十分明显。经营学校特色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外还有很大的运用校长智慧、施展校长才能和抱负的空间。从某种程度上讲,校长的优劣,就表现在学校特色的经营上。

经营校园文化

对于校园文化,《教育大辞典》的解释为: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的体现,体现在显性课程和潜在课程(亦称隐性课程)两方面。校园文化是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看不到、摸不着,但只要身在其中就能感受得到。校园文化的实质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它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对人的心理具有调节作用,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有陶冶和感染作用,对人的心灵有净化作用。经营校园文化,体现了校长的教育思想的丰富和成熟,同时也体现了校长高品位的思想境界。而经营校园文化的成功,则会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经营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指教育过程所必备的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教育历史经验或有关信息资料。经营教育资源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使所有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都要发挥作用,有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二是适时充实和扩大教育资源。

经营学校形象

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是经营学校形象的前提,没有前五个方面的有效经营,就不会有学校的良好形象。但是,在市场经济中,经营学校形象还有特殊的含义,或者说,经营学校形象还需要别的途径、方法和手段。这主要是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手段,借用新闻媒体等,把学校形象树立起来,宣传出去,使学校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

经营发展策略 篇1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贵州省六盘水市经营性健身场馆(如:风尚健身俱乐部、千惠健身俱乐部、德博国际健身俱乐部、路特思健身俱乐部和德博国际健身会所等15家经营性健身场馆)的经营者、健身指导者和消费者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健身场馆经营管理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六盘水市经营性健身场馆的经营者、健身指导员、会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85份,有效问卷821份,有效率91.2%。

1.2.3 访问法

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经营性健身场馆的经营者、健身指导员、会员就健身场馆现状、发展对策进行访问与交流。

2 结果与分析

2 . 1 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的发展现状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的发展现状,通过走访调查对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当中的经营者、健身指导员、消费者的调查分析,来反应当前六盘水健身场馆的现状。

2.1.1 经营性健身场馆经营者的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经营者以女性居多,占总数的60%。经营性健身场馆经营者中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73%。所以应加强对经营者的健身经营专业性培训,将促进六盘水健身行业的迅猛发展。

2.1.2 经营性健身场馆健身指导员现状

在国家职业标准鉴定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定义是在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科学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2]经作者走访调查,在六盘水15家健身场馆的指导员全部调查共161人。调查显示:男健身指导员多余女健身指导员,占总数的55.9%,但整体指导级别达不到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应提升对健身指导员的健身等级和专业能力,同时为六盘水健身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据调查显示:影响健身指导员开展指导工作有以下因素:专业知识不强、指导能力不足、消费者健身意识不强、有关部门领导不都重视等。经走访多名健身指导员,表示非常迫切的希望有关部门或健身场馆进行统一培训并提高专业业务能力。

2.1.1经营性健身场馆消费者现状

该次调查的健身消费者健身场馆中全部原始会员,共计数量为45258人,调查数据显示,健身场馆中以女性消费者居多,占总数的62.27%、参与健身锻炼的人群以中青年居多,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年社会,如何使中老年消费者群体更好的参与到体育健身锻炼当中,是经营性健身场馆不可忽视的问题。到健身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群来自不同职业,其中学生占得比例比较大。

2 . 2 制约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发展的因素

2.2.1 健身市场不规范,竞争无秩序

管理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任何一个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不论其性质如何都只有在管理者对它加以管理的情况下,才能按照所要求的方面进行。[3]规范六盘水健身市场的管理体系,是推动六盘水健身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本保障。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良性的竞争、运营必须遵守市场规则,但由于体育相关职能部门的“不介入”,对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缺少监督力度,同时我国目前未发布完善的健身服务行业评定标准,因此对健身行业、健身市场的监管和保障较少。

2.2.2 缺乏高层次体育管理人才

健身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条件是以高层次的体育管理人才为前提。经营性健身场馆发展的关键也在于对体育健身管理人才的选择与培养。经营性健身场馆作为体育服务性行业,它具备企业运营的特征和服务业的特点,经营性健身场馆管理者应具备体育运动科学和市场经济管理两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据调查显示表明,经营性健身场馆的投资者大多是健身爱好者,投资健身行业过于盲目,管理场馆方式过于传统,未按照健身行业的管理标准来经营健身场馆,缺乏对健身市场发展方向的掌控,经营管理理念仅停在物化的概念之上。对健身场馆工作人员的管理上,没有设置系统管理规定缺乏人员培训体系,也未聘请专业健身培训人员来从事培训工作,致使健身场馆“知识化”“专业化”“系统化”的专业人才匮乏,结果导致健身场馆整体管理水平低、效率低、业绩低、业务能力低等。

2.2.3 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市场定位不明确

根据所在地域消费者的健身需要、消费习惯和行为、特点等,把整个健身俱乐部市场分为不同部分,并选择一个或多个将要进入的目标市场。[4]但大部分经营性健身场馆的健身课程和管理模式基本相同(健身课程主要集中在瑜伽、健身操、有氧舞蹈、爵士舞器械训练等),盲目模仿国内外一些知名健身俱乐部和健身场馆的管理模式,开设的健身项目与管理模式没有针对地区性人群的特点,而导致流失大量的客户资源。因此,经营性健身场馆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根据区域性开发健身消费者;经营性健身场馆是企业,它给予的是体育文化、体育品牌和体育服务产品,经营性健身场馆经营理念要升华到精神层面超越本身的物化概念。针对不同健身消费者的需求,健身场馆的经营应具有针对性,从而有的放矢。现今对六盘水经营性健身场馆仍存在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不到位和市场定位不明确等问题,拥有固定的健身消费群体和开发健身消费群体很难。

2 . 3 六盘水健身场馆运营管理发展策略研究

2.3.1 完善经营性健身场馆管理体系

将传统的旧思想、旧观念打破、敢于创新。“管理学认为:管理包括人、财、物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人是管理的核心,人的能动性资源在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5]经营性健身场馆的各部门经理及相关服务人员的聘用是基础,责任制度和服务标准的建立是关键。另外,对场地设施管理、卫生管理也要建立制度,强调对各方面的可控性。经营性健身场馆的管理体系的主要体现在:(1)信息的及时性:及时告知全部健身会员(如:课程的安排、健身场馆突发事件通知等)即所有健身场馆的相关信息及时有效的告知会员。(2)管理的便利性:为全部会员提供最快捷的服务等。(3)健身的专业性:具备高水平、专业性强的健身指导团队、健身管理团队、健身服务团队和相关工作人员。对不同部门的团队人员进行不同健身知识的培训和提高健身业务能力,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的健身需求,才能更好的塑造健身企业形象和品牌。(4)服务的周到性:必须妥善处理和解决会员在进入、停留和走出期间所遇到或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2.3.2 积极开拓健身市场

通过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开拓六盘水健身市场,满足不同健身群体对大众化消费观和高端消费管的不同需求,将经营性健身场馆的经营模式由单一型转变成多元化渠道拓展,让更多的人走进健身场馆来。同时经营性健身场馆应重点利用广告、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宣传手段和形式宣传科学健康的健身信息,并积极引导广大健身爱好者对健身行业的热爱和支持,同时有效开拓六盘水健身市场,扩大六盘水健身产业的规模,为促进我市健身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3 加强健身指导员的教学能力

上一篇: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下一篇:酒店员工培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