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营改增的影响

2024-09-14

实施营改增的影响(通用10篇)

实施营改增的影响 篇1

进入21世纪以后, 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 服务与商品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而营业税与增值税同时存在, 对我国税务征管部门也带来了较大挑战, 增加了税务征管工作的困难, 这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促进我国财源建设更好的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 国家相关人员提出了营改增的政策, 扩大了增值税征收的范围, 也适当减免了营业税税收, 这对我国税务改革有着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对营改增这一政策的创新、效应以及实施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 以供参考。

1 营改增税务制度的创新

营业税与增值税都是我国税制结构中最基本的税种, 二者是以独立共行的状态存在的。在我国第二产业中, 除了建筑行业都需要缴纳增值税, 而营业税主要是针对第三产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税收制度也在不断改革,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在不断扩大, 这对营改增政策的实行起到了促进作用。我国税务局领导人认为, 在营业税与增值税同时存在的税收制度下, 应对劳务收取营业税, 对货物收取增值税, 而对营业税纳税人购买货物过程中产生的增值税, 增值税纳税人在外购劳务过程中产生的营业税却无法抵扣, 所以, 在征税的过程中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 这也是税务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征收营业税时, 在原则上是根据第三产业中各个企业的总营业额, 计算出其应缴纳的税费, 这也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税收负担;针对劳务出口这一现象, 我国税务部门并未制定退税政策, 这增加了劳务输出的难度, 而且不符合国际劳务市场的相关规定, 降低了我国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下, 服务行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 所以, 相关人员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对税务制度进行优化。营改增是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税务部门主要的发展方向, 其可以促进我国税制与国际更好的接轨, 可以促进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企业更好的转型。营改增是一项减税的政策, 其在试点实行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所以该政策的试点范围在不断扩大, 这对完善我国经济结构、减轻企业的税务负担有着积极影响。

2 营改增税务制度的效应

营改增税务制度在刚刚提出后, 为了证明这项政策的可行性, 相关人员选择上海市作为实行点, 在收到良好的效果后, 再逐渐向其他省市推行。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外资企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在对这些外资企业实行营改增税收政策后, 企业的经营政策也出现了改革, 而且企业的营业额也在不断上涨, 很多其他省市的跨国公司都选择在上海设立的总部, 这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大影响。在实行营改增政策后, 税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 税收过程中重复征税的现象越来越少, 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越来越快。由于营改增政策收到了多个企业的一致好评, 所以, 营改增的政策可以继续扩大实行范围, 其带来的虹吸效应的营销范围也会不断扩大。

3 营改增税制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核拨财政扶持资金的管理制度。

为了降低营改增政策所带来的赋税增加问题, 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建立核拨财政扶持资金政策的建议。企业想要得到财政补贴, 必须首先向政府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还要严格按照申请手续以及相关流程进行操作, 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核实, 所以, 财政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核拨财政扶持资金政策, 还要建立有效的审核制度, 只有满足条件的企业才能得带财政补贴, 这样可以避免冒领现象的发生。过渡性扶持政策的实施还应以更加深入的具体操作细则为基础, 尤其是需要建立和实施核拨财政扶持资金的相关管理与审核制度。根据企业不能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主要原因, 针对性地实施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性保护措施的研究, 对于试点企业归属行业的不同, 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 提高制度监督、核拨、评估与申报等环节的系统化程度, 从而实现营改增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化与扩展, 为企业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提供财政支持与保障, 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有效融合, 全面推广试点所积累的经验, 最终真正系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

3.2 营改增试点与全面铺开的衔接。

虽然营改增税制改革工作为试点地区带来了很多成果, 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地区之间经济不平衡的现状, 所以, 营改增试点必须全面的铺开, 需要在多个城市中逐一过渡实行。我国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将“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 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纳入了我国的财政体系改革进程之中。营改增试点工作开展必然会导致市场资源出现明显的以政策为导向的配置规律现象。同时开展营改增试点的部分行业和部分地区, 以及与“营改增”政策相关的各个经营和生产链条, 特别是试点周边地区必然会在税负方面面临劣势, 作为一种中性税种, 非试点地区很难体现出增值税的公平性。为了防止试点过程中出现税负不公现象, 应对全面铺开“营改增”试点工作潜在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在试点行业和范围的扩大过程中, 应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行业, 实施全国性试点。在部分省份或是省级城市实施“营改增”政策试点获得成功的条件下, 在全行业而非地区实施政策的全面铺开和稳步推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3“营改增”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

现阶段, 营改增政策试点体系主要内容包括:若干补充性规定、两个规定、一个实施办法和一个方案。主要表现为:第一, 《关于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问题的说明》、《关于规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发票管理相关事项的公告》、《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纳税人资格认定及相关管理事项的公告》等补充性规定;第二, 《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用于说明营业税纳税人变为增值税纳税人后各项优惠政策的实施办法, 说明如何处理试点所导致的税负上升问题, 《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用于说明非试点和试点纳税人以及非试点和试点地区的政策衔接办法;第三, 《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用于规定征收管理措施、税收减免、纳税地点、扣缴义务发生时间、纳税义务、应纳税额、征收率、应税服务税率、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等。第四,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为“营改增”的政策基础。

结束语

营改增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减税政策, 其在试行的过程中, 收到了较好的效应, 而且有助于推动我国税收政策的改革。在我国税务制度结构中, 存在营业税与增值税共存的现象, 这会导致重复征税问题的出现, 也会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收入的增加, 保证财源建设更好的发展, 必须对营改增政策进行必要的创新, 对现行税收政策进行有效的改革, 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也可以享受国家税务政策, 保证相关企业可以得到财政补贴。

参考文献

[1]古建芹, 刘大帅, 张丽微.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的现实思考——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例[J].财政研究, 2012.

[2]姜明耀.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

[3]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释疑[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13.

[4]夏杰长, 管永昊.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意义及其配套措施[J].中国流通经济, 2012.

实施营改增的影响 篇2

根据36号文件和17号公告,建筑服务业纳税人跨县(市、区)经营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一般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销售额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2%的预征率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分包款)/(1+11%)×2%。

其次,一般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和小规模纳税人跨县(市)提供建筑服务的,应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纳税人应按照上述计税方法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应预缴税款=(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分包款)/(1+3%)×3%。

第三,纳税人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负数的,可结转下次预缴税款时继续扣除。第四,纳税人应按照工程项目分别计算应预缴税款,分别预缴。

第五,纳税人预缴的税款可以在当期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抵减不完的,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以预缴税款抵减应纳税额,应以完税凭证作为合法有效凭证。

例:A公司注册在甲县,但在乙县提供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A项目建筑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B项目和C项目建筑服务,A项目某期取得价款及价外费用1000万元,支付分包款400万元;B项目取得价款及价外费用500万元,支付分包款200万元;C项目取得价款及价外费用200万元,支付分包款300万元。则A公司对不同工程项目应分别计算应预缴税款:应就A项目在乙县预缴税款(1000-400)/(1+11%)×2%=7.21万元;应就B项目在乙县预缴税款(500-200)/(1+3%)×3%=8.38万元;C项目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100万元,应结转下期预缴税款时扣除,不能和A、B项目合并计算。

如果A公司当期在甲县申报应缴增值税为20万元,则应补缴税款=20-7.21-8.38=4.41万元;如果A公司当期在甲县申报应纳增值税为15万元,抵减预缴税款后的余额为-0.59万元,应当结转下期继续扣除。

为防止出现预缴税款大大超过计算的应纳税款,造成企业的额外负担,附件2规定,一般纳税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计划单列市)提供建筑服务,在机构所在地申报纳税时,计算的应纳税额小于已预缴税额,且差额较大的,由国家税务总局通知建筑服务发生地或者不动产所在地省级税务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暂停预缴增值税。

实施营改增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营改增;应对措施;税收筹划

早在2011年11份,我国财政部门和国家税务总局就已经联合下发了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下文简称“营改增”)试点方案的相关通知。到2012年年初,“营改增”方案在上海地区首先进行试点。到12年7月份,国务常务会议上研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扩大营改增的试点。下文简要介绍了营改增的主要内容、实施营改增政策对建筑企业的影响,以及提出了企业该做的应对措施和相关税收筹划建议,从而帮助建筑企业能够顺利度过政策的改革期。

一、营改增改革的主要内容

营改增的主要内容有:在进行营改增的试点地区的交通运输、建筑、文化体育、现代化服务、邮电通信等行业,以及不动产销售业在自税制转换的那天起,自动将缴纳营业税变成缴纳增值税。试点地区的纳税人以前享有的技术转让营业税的减免政策,在营改增以后调整为增值税免税的政策;现在一般纳税人向营改增试点地区的纳税人购买服务的话,可以抵扣进项的税额;另外在试点地区的纳税人营业税差额的征税政策,在试点期间依然可以延续,试点原归属地区在实施营改增之后税收的归属权不会改变。

二、营改增的实施对建筑企业产生的影响

1.实施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担率的影响

在部分地区实施营改增政策以后,会对该地区的建筑企业的整体税负担率产生影响。第一,在企业建设初期投入的各种设备及建筑材料库存、监测仪器等固定资产的所产生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可以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扣出,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财务状况,缓解企业谁去压力,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第二,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在增值税中有关无形资产转让的相关政策,提高了企业对自身建设的重视,促进企业引进人才,对各项技术的研究深入,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身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企业到可以开具发票的供应商那里购进新的建筑材料、设备、办公日常用品及其他的固定资产,这样就可以抵扣进项的税额,企业将人力资源承包给具有纳税人资格公司,也可以将人力资源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从而进一步减少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2.实施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的影响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经营范围还是比较广泛,对于材料及固定资产的投入比例相对较大,在实行营改增政策后,建筑企业购进材料及固定资产抵扣税额,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成本,这给企业对扩大企业规模、加强设备更新、引进先进技术都提高能够了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在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前,部分建筑企业因为营业税政策,很难有效的减少企业成本、难以提高资金利用率,因此在面对相同行业的竞争者时处于劣势;营改增政策后,这些企业在面对其他企业竞争的时候,拥有统一的税收制度从而可以享受更加公平的竞争,增多企业赢得市场的机会,扩大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在营改增之前,建筑企业营业税不能进行扣除,因此核算工作相对简单,在营改增之后,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进、项税额等科目,也就增加了核算的难度。而习惯了之前营业税的工作人员可能对于增值税发票的使用管理及增值税如何报税的问题还不太清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

三、建筑企业对营改增政策的应对措施

1.基于企业自身特点,做好应对准备

营改增的实施对完善我国税率制度、缓解企业负担,以及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企业要想顺利度过政策的过渡期,享受其带来的良好效果,就必须掌握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提早做好应对政策过渡期的准备;并且企业还要主动地给政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不予以阻挠,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动员,让员工在行动及思想上支持营改增的落实,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消除不利于政策实施的因素,以最好的企业面貌适应新政策。

2.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高财务核算水平

在营改增实施后,各建筑企业一定要转变企业经营理念、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建筑质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同时,企业必须通加强对财务人员相关知识进行严格培训,或者重新聘请增值税业务熟练的新财务人员,以便于准确核算进、销项的税额,熟练掌握增值税的核算环节,提高财务会计的核算水平。

四、营改增政策下企业的税收筹划建议

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变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更好的税收筹划,以便于降低企业成本。企业要根据财务情况及时的调整报价,避免营改增实施后税务不减反增现象的出现。如果是营改增政策还未出台的地区,企业要采取的观望态度,根据自身特点关注并调整报价,在营改增实施的第一时间,吸取其他行业竞争者的优点,根据政策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

五、结语

综合所述,营改增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提出缓解企业税务压力的一项利国利民的改革措施,建筑企业要想提高在国家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的过渡期中提高自身的企业效益,保证自己的建筑领域的地位,就必须提高企业自身建设,加强企业内部发展,在引进科学研究适应国家新政策的同时更新设备及技术,提高企业的科学技术含量,进一步适应建筑业的发展市场,从而推动我国的建筑业发展,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其成,张琨,王丽妍.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对建筑业影响分析[J].国泰君安证券研究,2011,19:77-78.

[2]林雯.浅析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及税收筹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8:60-61.

[3]王宝华.浅析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3,20:110-111.

营改增的影响效应分析 篇4

一、营改增带来的影响效应

(一) 营改增对税负的影响效应分析

营改增对税负方面的影响效应十分显著, 到2015年年底,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营改增累计降低6400多亿税收[1], 这其中以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降幅比例最高。以服务业进行举例说明, 在营业税税率下服务业以5%的税率缴税, 如果小规模纳税人每年盈利200万, 那么营业税需要上交200×5%=10万的税金。在营改增实施后, 采用3%的增值税进行缴税, 那么如果仍假设同样盈利, 则应缴200÷ (1+3%) ×3%也就是5.82万, 那么同等盈利的情况下, 缴税减少了10-5.82=4.18万元, 税收降幅十分可观。

同时也并不是每个行业都实现了降税。以房地产行业为例, 房地产设计的税种较多, 税改前税中包括土地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教育附加税以及印花税、契税等多种类型。而在税改实施之后, 营业税变为增值税, 因为契税、印花税所占比例较小, 故不针对这两种税进行分析。

以某营改增后采用简易征收模式的房地产企业为例, 简易征收模式下城市建设维护税为7%、土地增值税30%, 所得税25%、销售营业税5%, 教育费附加税3%, 那么营改增前后, 房地产企业的流转税差则为:

R×5.5%-R/ (1+征收率) ×征收率× (1+7%+3%)

税改前土地增值税为:

[R- (C地+C开) ×1.2-C财-C营-C销-R×5.5%]×30%

税改后土地增值税为:

[R/ (1+征收率) - (C地+C开) ×1.2-C财-C营-C销-R/ (1+征收率) ×征收率×10%]×30%

税改后土地增值税差额为:

[ (R-R×5.5%) - (R-R×征收率×10%) / (1+征收率) ]×30%

税改前企业所得税为:

[R-C地-C开-C财-C营-C销-R×5.5%-土地增值税 (前) ]×25%

税改后所得税为:

[R/ (1+征收率) -C地-C开-C财-C营-C销-R/ (1+征收率) ×征收率×10%-土地增值税 (后) ]×25%

税改后企业所得税差额为:

[ (1-5.5%) - (1-征收率) / (1+征收率) ]×70%×25%×R

假设营改增实施前后, 总税负是相等的, 那么以上差额的总和应当为零, 那么就可计算出税改后的增值税税率实际上为5.26%, 那么与营改增实施前的房地产企业的5%税率相比, 税率是增加了。

如果从一般纳税人角度来看, 营改增实施后, 房地产行业及建筑业一般纳税人的税率是显著上升的, 以建筑安装业为例, 从原税率3%上升到11%, 从税率角度来看, 税收大幅上升, 因此一些一般纳税人建筑企业在营改增实施后, 很可能因没有适应新变化, 造成财务方面的问题[2]。针对这一点, 为起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可通过进项抵扣的方式降低税率, 例如在采购阶段尽量选取能够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供应方, 可以通过增值税发票进行税负抵扣, 起到降低税负的效果, 还可以申请财政扶持的方式, 减少税负, 实现过渡。

(二) 发票管理的影响效应分析

对于一般纳税人现代服务业企业来说, 营改增后因为增值税发票能够抵扣税负, 前文也提到, 发票抵扣是新税改制度下, 一般纳税人企业合理降税的有效措施, 因此无论是发票的作用还是管理等方面都较营改增之前有了明显差别, 基于增值税发票在营改增之后的特殊作用, 我国《刑法》已经将增值税发票虚开归为违法行为, 需要追究法律责任, 因此如果增值税发票的使用及管理不当, 不仅会影响企业财税, 还会带来法律风险[3]。为有效应对营改增实施后增值税发票的新变化, 财会人员必须强化相关方面的有效认识, 加强票据管理, 防止遗失。

(三) 对会计核算的影响效应分析

新税改实施后, 会计核算的难度将变得更为复杂化, 新税改后企业会计科目在以往的应交税费下新增了进项税、销项税相关的子科目, 且核算金额也需要更加详细。在营改增后, 要根据进项税发票进行税负抵扣, 而抵扣的多少, 需要看所选的供货商们是否具有增值税发票的开具能力, 且企业的供货商、客户往往分属不同行业, 所以在进行这方面核算时, 也会跟家行业的不同, 发生改变, 进一步增大了会计核算难度。总之, 营改增无疑是增大了会计核算难度, 因此为应对新政策的变化, 财会工作者需要及时补充相关知识, 快速适应税改变化, 做好衔接与过渡。

二、营改增影响下的企业应对措施

(一) 完善税务筹划

营改增实施后, 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 税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企业为应对这一变化, 可充分利用增值税发票抵扣的方式实现合理降税。一般纳税人不能再仅从采购的价格、质量角度选取供货商, 还应尽量选择可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在价格差别不大的前提下, 优先选择此类供货商。营改增制度下的进项、销项管理较税改之前的营业税管理要更加复杂。特别是对于分支多、资产大、项目多的大型企业来说, 这些方面的管理难度就更大, 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发生问题, 不但会影响企业效益, 还可能带来法律风险。因此为应对营改增, 建议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设置单独的税务管理部门, 由这一部门进行专业的税负筹划、发票管理以及进项销项管理等工作, 使税务筹划与管理工作更加专业、有序。此外对于房地产企业, 首先企业应当尽量压缩项目的周期时间, 以此减少资金的占用比例, 同时还可提升自身房地产产品的质量, 还可以开发联合项目。此外一些地方的房地产物业单位可通过录用退伍人员, 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 即可实现3年内根据退伍人员的录用人数, 给予一定的税务扣减。总之, 营改增实施后, 企业需要加强税收筹划、增值税发票抵扣、合理利用优惠政策等方式实现合理降税。

(二) 强化发票管理

税改前, 企业往往不会在发票管理上投入工作精力, 但因为营改增后, 营改增发票的抵扣作用, 一般纳税人企业就必须强化这方面的管理。营改增实施后, 增值税发票的开具、严重、管理、抵扣、注销等工作都需要加大重视, 针对这一问题, 建议企业指派专人负责发票管理, 实施严格登记, 定期抽查, 严防虚开或滥用, 避免因发票使用或管理不当, 带来增税风险及法律风险等问题。同时还应对发票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进行营改增发票知识的专业培训, 确保开具流程的规范, 不得随意放置、借出, 并进行登记, 坚决杜绝虚开发票的情况, 定期核查, 如果在核查中发现问题, 必须找到相关责任人, 追究责任[4]。总之, 营改增实施后, 企业需要针对发票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 加强管理与监督, 帮助企业通过增值税发票实现合理、合法降税。

(三) 营改增实施后对会计人员带来的新要求

首先营改增实施后, 税率、计税基数、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且不同行业也存在较大差异, 财会工作者必须主动学习新制度、新政策。在会计处理上必须严格熟知新制度、新税率, 并严格区分小规模与一般纳税人。此外会计人员还应对新变化具有敏感性, 及时了解扶持政策, 充分抓住优惠扶持, 合理合法避税。

三、结束语

营改增是一项涉及广、幅度大的税制全面改革, 这一制度改革的目的在于重复征税、优化产业结构, 但新制度的落实势必会带来较大范围的影响效应, 作为一名财会工作者, 必须充分明确税改的新变化、新规定, 及时补充知识, 助力企业发展。综上所述, 分别从营改增对税负、发票、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影响效应进行探讨, 并提出几点的应对建议, 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摘要:为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 适应当前经济形势, 我国正式实施了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各类企业均在此次全面税改中受到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就以营改增带来的影响效应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 分别对营改增对税负、发票、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探讨, 并提出几点的应对建议, 旨在促进税收改革的稳步过渡。

关键词:营改增,财务管理,税负,影响效应

参考文献

[1]吴金光, 欧阳玲, 段中元.“营改增”的影响效应研究——以上海市的改革试点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 2014, 02:81-86.

[2]沈开艳, 杨亚琴, 汤蕴懿关.“营改增”改革问题的深化研究[J].全球化2014, 07:58-71+132.

[3]王艺明, 刘志红, 郑东.“营改增”的进出口效应分解:理论与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 2016, 02:84-96.

营改增的利与弊 篇5

1、减少营业税的重复征税,对大部分企业来说税负下降;

2、由于发票可以抵扣,增加了企业的议价能力;

3、营改增一旦完成,全行业会形成抵扣链。

弊端:没有办法核算进项的企业,或者科技企业等以人力为成本的企业将实际上吃亏。

1、什么是营改增?营改增进程是怎么样的?

营改增,全称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也就国家打算在“十二五”期间,将营业税这一税种基本取消,本来在营业税征收范围的行业,全都转为增值税。我们都知道税务局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两种,国税局主要征收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地税局主要征收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因此,营业税取消后,地税局也可能会被取消,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原营业税的行业,主要包括建筑、房产、金融、餐饮、交通等,简单地说就是“衣食住行”,而传统行业比如制造业等一直是增值税范畴。

先说一下大背景,征收增值税的国税局,顾名思义就是为国家征税,先交给中央再分配给地方;地税局,顾名思义就是为地方征税,先交给地方再交给中央(我这么归纳国地税的关系是方便大家理解,但其实严格意义上有出入)。因此营业税改增值税,一个大背景是中央要把税权上收,是一种加强集权的举措(有没有想起1994年)。

营改增是2012年开始试点的,最早只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方试点,后来推广到全国。最早纳入营改增的是交通运输业、有形动产租赁业和现代服务业(比如软件开发等),后来又纳入了邮政业、物流业等。到了2014年,剩下还没有纳入营改增的只有餐饮、房地产、金融、建筑等硬骨头了。而营改增工程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也就是2017年就要完成,现在是2015年了,时间只有2年。原本我们接到消息说1月1号就要纳入的,后来说是7月1日,现在说年底,但反正是快了。

2、营业税和增值税有什么区别?营改增的好处是什么?

营业税,是一种根据营业额征收的税,一般税率是5%。比如你营业额100万,那么就要交5万的税,优点是非常方便简单,是个人都会算(所以很多营业税户连会计都不请,法人自己报税)。但是营业税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流通过程中要重复征税,因为他只看营业全额不看增值。打个比方,我从别人那花100万买了A产品,这个100万里包括了95万的营业额和5万的营业税,如果此时我120万把A产品卖出去,我还要根据120万的营业全额再交6万的税(120万*5%)。也就是说,一个产品流转过程越多,要重复缴纳的营业税也就越多。一个产品如果流转十次才到消费者手里,消费者实际上负担了十次营业税。

增值税,看名字就知道,它是“增值部分交税”。比如我100元买进B产品,120万卖出去,税率是17%,我只需要交3万4的税金(120万*17%-100万*17%=3.4万),远少于营业税。所以很多税务小白不懂,一看营业税税率是5%,增值税税率是17%,就觉得增值税要交更多,其实不是,增值税税率高恰恰是因为增值税交的比较少,这里暂不讨论价内价外的问题。对于大部分的行业来说,增值税所带来的税负,远低于营业税。更何况90%的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只有3%,还可以**发票,比起营业税来说真是优势不小。

不考虑留抵的情况的话,一般的增值税的算法就是“销项税金-进项税金”。销项税金,就是指销售额乘以税率,比如上面一段的“120万*17%=20万4”;进项税金这个概念则是这个辩题的关键,所谓进项税金,是指“我企业买进来的产品已经给国家交过的税”,比如上面一段的案例中,B产品在卖给我的时候已经给国家交了“100万*17%=17万”的税金,所以我实际要交的税金,就只有“20万4-17万=3万4”了。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是和生产经营有关的进项税金都可以用来抵扣销项税金,抵扣不完的还可以留下来以后慢慢抵扣。比如我今天买了100万元设备,这100万元设备形成了17万进项税金,但是我只销售了50万产品,此时我的进项税金是17万,销项税金只有8万5,应交税金是-8万5,当然国家不可能倒贴你钱,此时你的应交税金就是0,下次你再销售的时候还可以继续抵扣8万5。

那得回到营业税,我刚说了营业税会带来重复征税,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行业以前只能征收营业税?

原因很简单:许多行业无法确认进项!我如果是一个生产厂商,我花100万买一套设备来生产产品,这100万设备的17万税金都是我的进项,我在之后销售的时候,这17万税金我可以用来抵扣。但如果我是一家软件行业,我主要依靠的是高智商的那些码农,而不是机器设备等产品。我在聘用码农的时候,并没有交过增值税(个税是另一回事),所以我根本没法抵扣。也就是说,我如果花了100万请人给我设计了一套软件,这100万成本得全部由我自己承担,而不可能像买一套机器一样,可以扣除个17万。所以第一批营改增期间,抵制力量最大的就是这些依靠人力而不是机器的新兴行业。当然国家也没太狠,广告业等新兴行业,增值税税率是6%。

3、营改增的好处是什么?坏处是什么?

除了刚才说的,其实交增值税对大部分企业来说比较合算外,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主要好处还包括两个方面:

1、营业税期间,无论买什么东西都不能抵扣,比如一家餐馆买的电脑、桌椅都是不能抵扣的,现在可以把电脑、桌椅的增值税金用来抵扣了;

2、在销售的时候,由于对方也可以抵扣了,所以你可以和他们重新谈判价格,比如可以说“哥们,你看现在你可以抵扣十七万的进项税金了,你要不再给我价格抬高一点,抬高个十万怎么样?”;

3、从大环境来说,以后营业税会取消,各行业都是增值税,人家都交增值税可以抵扣就你交营业税不能抵扣,多亏啊。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增值税明显能比营业税实现更好的监管,能更有效打击偷税漏税。

但是,营改增也有局限和弊端。

最大的弊端,还是进项无法核算,比如建筑企业从农民那里买到了水泥等,农民是不可能开发票给他的。而在中国,不能开发票,国家就不承认这些水泥交过税(实际上很多农民确实从不交税),既然不承认交过税,也不可能承认买进来的这些原材料所产生的进项税金可以抵扣。这导致了,原本这些企业只要交3%的税,现在变成11%了,但实际上又没有抵扣,税负就大幅度增加了。所以也有专家说,虽然表面上改成增值税,但是可能还是按照原税率简易征收(增值税简易征收不可以进项抵扣,但是税率较低,和营业税一模一样)。

实施营改增的影响 篇6

服务业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三产业, 是在经济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后, 人们有了剩余的时间和金钱而产生的, 是人类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更高层次的消费, 也是对物质生产活动的必要补充。近10年来, 伴随着全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新兴服务层出不穷, 尤其是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咨询服务业、广告业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的不断涌现, 给我国服务业赋予了新的内涵。

具体来讲, 我们可以将现代服务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性的、针对人的、面对面的, 主要用来满足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需求的消费服务, 包括教育培训、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及休闲娱乐等方面。它们的生产和供给均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模式, 较多采用了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分工与合作, 服务手段也日新月异,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另一类是为企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 例如研发、设计、营销策划、管理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这些生产性服务业正日益成为一个企业中间投入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且其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方式, 越来越代表着企业现代化的增长程度。

二、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实施及效果情况分析

(一) 我国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规定

2011年11月, 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方案》, 同时印发了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实施办法》和《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以及《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 方案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 在上海市为试点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工作。

此次改革的方案规定, 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之上, 新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 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辅助和鉴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于6%的税率;方案还规定了, 试点纳税人原来所享受的技术转让等营业税减免税政策, 则调整为增值税免税或即征即退;若现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试点纳税人购买服务时, 可抵扣进项税额;试点纳税人原来所适用的营业税差额征税的政策, 在试点期间可以延续;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 在改征增值税后仍归属试点地区。

(二) 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实施

1.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行业

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行业主要由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 (设计服务、广告服务、会议展览服务等) 、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暂时不包括建筑业、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 总体看, 试点运行良好, 好于预期。截止2013年2月底, 试点企业已达112万户, 平均每个试点省市每月增加5%的试点企业, 改革的利好政策吸引力强, 更多的经营者愿意参与到改革中来。

(三) 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实施效果

1.深化了分工协作, 优化了投资导向

在增值税抵扣的链条打通后, 企业购买应税服务的成本就会有所下降, 这增强了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导向, 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对于黄浦区来说,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不断优化以金融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打通了产业链条, 为企业拓展业务创造了条件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试点后, 从制度上解决了现代服务业企业重复征税的问题, 创造了公平竞争的税制环境, 加快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目前部分试点的企业正以改革为契机, 整合业务资源、拓展业务空间、创新服务领域, 实现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的逐渐转变。

3.推动了服务出口, 提升了企业国际竞争力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的方案, 对国际运输服务和研发设计服务实行服务贸易出口的退税政策, 以及对技术转让、技术咨询、鉴证咨询、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务贸易出口实行免税政策, 增强了试点企业出口服务贸易的意愿, 提升了服务贸易出口的竞争力, 调动了服务贸易出口试点企业为境外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贸易的积极性, 使服务贸易出口的能量得以释放。

从税负变化看, 到今年2月底, 试点企业共减负550亿元以上, 95%的企业实现减负或税负无变化, 只有5%左右的企业税负有所增加。而所有小规模纳税人, 包括众多个体户, 都实现减税, 减税幅度达40%。

从改革成效看, 改革解决了重复征税问题, 完善了税制;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助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就业和物价稳定;此外, “营改增”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中国政府坚定改革、扩大消费的积极信号, 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和地位。“营改增”让我们更坚信, 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制度创新是红利的源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就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答记者问》.2011

实施营改增的影响 篇7

一、我国实施营改增的原因

当前, 我国缴纳营业税的相关行业在具体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 往往需要购进很多固定资产、货物和修理、修配劳务。不过因为其增值税进项税额无法抵扣, 所以在这个方面会过多的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另外, 营业税对营业额的全额征税, 且又不能抵扣已经购买的应税劳务, 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这种情况的普遍存在对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增值税这种税种诞生于1954年, 目前在世界上150多个国家都有实施。可以说增值税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非常之广, 拥有充足的税源以及数量巨大的纳税人。增值税这个税种几乎已经遍布了所有的经济活动和行业。从增值税的征税模式上来看, 增值税采取的办法是多环节征收、环环抵扣的方式。这种征税模式计算起来非常简单便利, 所以对于可以给政府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 在实施增值税的相关国家, 其增值税往往是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目前所实施的税收政策是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这样的税收征收方式无疑会产生重复征收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为了有效解决这一矛盾, 采取营改增似乎就成了改革的必然。这也是我国实施营改增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实施营改增的重要作用

在上述论述中笔者提到:采取增值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到这一点, 我国实施营改增还是有其重要作用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为行业专业化分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助力

我国实施营改增之后, 相关的企业在购买应税劳务的时候其成本也会随之下降。那么, 这些相关的企业则可以利用节约下来的税收用来增加对新的应税项目的投入, 对于国家和企业都是双赢的。

我国此次的营改增试点行业主要集中于一些生产性的服务行业, 这些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所处的位置大都在中游。对下游企业的影响主要有:首先,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下游企业的税费负担, 进而增强下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其次,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下游企业向营改增试点企业购买应税服务、对上游企业的影响主要有:营改增试点企业为了增加进项抵扣, 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向上游企业购买设备的数量,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上游企业的制造、修理修配业的发展。另外, 营增改试点企业也会更加倾向于将一些服务进行外包, 向别的营增改试点企业购买一定的应税劳务。这样一来, 就会在无形中促进产业的分工细化, 增加上游服务行业的业务量。最终为行业专业化分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助力。

(二) 合理减轻企业税负、利于税收征管

我国实施营改增, 不仅可以减轻原本缴纳营业税企业的税负, 从营改增试点企业购买服务的相关企业也可以从中受益。在以往, 由于相关企业很难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除了部分交通运输服务所对应的税额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抵扣之外, 其余的营业税税额均不可以进行抵扣。而实施营改增之后, 试点企业在提供服务的时候, 就可以提供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这对于购买营改增试点企业服务的纳税人来说, 也就相应具有了能够进行抵扣的进项税额。在无形中也就降低了这些相关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我国实施营改增试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两税并征的格局。与此同时, 也打破了两家征税机关分别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局面。尽管营增改仍在试点阶段, 但是从长远来说, 现在的营改增试点对我国税收改革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三) 利于国家实现产业升级、结构转型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我国把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彻底打通之后, 那么我国企业在购买应税服务的时候其购买成本就会有所下降。基于此种情况, 对于增强我国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也是非常有利的。与此同时, 还可以为相关企业做出一个良好的企业导向, 吸引更多的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扩大服务业的规模。依据上海市税务机关的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在2013年的一年时间, 上海市的新增纳税人就高达4万多户。

从全国范围来看, 实施营改增的企业数大约为90多万户。目前, 我国实施营改增试点的省市大概有12个, 在这些省市其经济总量和服务业增加值、税收收入均非常可观。比原来要好很多。这正是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改革和完善我国财税征收体制的大好时机。

从行业分布来看, 在全国范围内新办试点企业更多的是集中在技术和研发、鉴证咨询服务以及文化创意服务上。这样的行业分布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营改增对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根据上海市商务委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上海市实施营改增试点的前5个月时间, 上海市新设立的地区总部就就二十六户。另外还有一些相关的投资性公司十二户。这也是上海在实施营改增以来的最大亮点———总部集聚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实施营改增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增加财政收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这亮点上。其更大的作用则体现在对生产方式的引导上面, 促进了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从主业中剥离以及社会专业化分工细化, 有利于实现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健康长远的战略目标。

三、结语

营改增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试点阶段。通过相关的试点改革, 营改增的重要作用已经慢慢凸显出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营改增一定会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全面的实施。为了进一步推进营改增的顺利实施, 笔者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还会对实施营改增的具体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篇幅有限, 笔者在此就不做过多论述。希望本文的写作能引起相关专家和学者的重视, 积极加入到营改增研究的队伍中来。

摘要:2011年10月26日, 中国国务院常委在当日召开的会议上做出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决定。这项决定是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实施营改增的原因及其重要作用展开论述, 希望能对营改增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营改增,原因,重要作用,税收

参考文献

[1]阎德玉.会计学原理[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06) .

[2]韩春梅, 卫建明.论“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06) .

[3]贾康.为什么要“营改增”[J].上海国资.2012 (01) .

[4]陆丽萍.“营改增”政策试点的市场初步评估[J].科学发展.2012 (05) .

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的策略研究 篇8

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可分解为两种效应带来的综合结果, 即由于税率上升带来的增税效应和由进项抵扣带来的减税效应。目前普遍存在欠款现象, 不能及时获得抵扣凭证, 也会导致企业税负增加。由于工程款支付经常滞后, 施工企业无法给材料供应商支付全额款项, 材料商没收到材料款就不会给施工企业开具发票, 施工企业也就不能足额的抵扣进项税额。而税务机关是按照企业的合同约定或工程进度来确认收入的, 无论什么情形, 都要及时确认销项税额, 这样销项税额正常计算, 而进项税额由于没有及时获得抵扣凭证不能全部抵扣, 付款时间上的差异和严格的纳税义务时间也造成了施工企业实际税负的增加。

二、对应适当放宽征税政策

1.建立专用设备进项税额备抵制度

尤其是园林工程施工企业为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需要购置、建造大量的专用设备, 专用设备在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比例, 而且摊销的时间也较长, 在购置专用设备时支付的进项税额数额较大, 因此在营改增试点期间, 对于园林工程企业购买的专用机器和设备, 可以允许其建立相关的进项税额备抵金。对新添加的固定资产允许抵扣进项税, 对于原有的固定资产, 或者允许企业期初的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分期抵扣, 或者根据固定资产净值的多少做出相关规定, 比如对净值占原值50%以上的允许再抵扣3 年, 对净值占原值20%以上的允许再抵扣2 年等规定。

2.考虑暂按小规模纳税人征收

是一个劳动密集、微利且竞争激烈的行业, 对于帮助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根据的生产和产品的特点, 建议在全国全行业统一进行营改增政策, 更加有利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而的进项抵扣偏少主要还是因为自身的行业特点造成的, 劳动力资源庞大、经营分散, 很多施工场所因地点偏僻而无法从规范企业购买材料, 这些特点都极大限制了企业进行足额的进项抵扣, 所以当进项抵扣的方法不利于减轻企业的税负时可以采用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征收, 虽然不抵扣进项, 但税率有了极大的降低。这种征收办法可以先试行3-5 年, 这样做既可以不减少国家税收, 又能在推行增值税改革中不增加企业税负。

3.采用即征即退或财政扶持的补贴办法

营改增会使大部分园林工程企业的税负有所增加, 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 如果企业的税负再有大幅度的增加, 不仅让企业面临危机, 降低企业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 而且也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如果必须按试点方案执行, 可以对比照融资租赁业采用即征即退的补贴办法, 即先按试点方案规定征收, 对于实际缴纳增值税额超过一定比例或超出营业税的部分, 即时办理退税, 或者对增加税负的部分给予财政补贴。在现行的营改增中, 对于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业, 如果其实际税负超过3%则对超过部分给予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虽然这只是一种过渡政策, 长期不能实行, 但在营改增期间可以帮助企业减轻一定的经济压力。

三、园林工程企业应做好营改增应对措施

1.及时应对国家相关政策变化

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 国家的政策调整是国家实施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 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的相应对策。对于正在实施的营改增政策, 园林工程企业要随时关注国家相关营改增政策的调整和变化, 要熟悉并掌握新政策的有关规定, 对和本企业有关的规定, 可以通过企业的网站、报纸等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增值税专业知识和营改增相关政策的讲解和业务培训。通过加强企业员工对增值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对营改增政策的熟悉掌握, 做到及时应对各种情况, 以避免出现一些风险问题。

2.逐步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

我国目前的多半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在技术方面还不领先, 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方面社会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一方面新一代年轻人的就业观念正发生着改变, 未来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也不可避免, 不仅对大额的劳务支出不能抵扣进项, 也会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营改增政策能够使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成本大大降低, 为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供良好的机会。因此园林工程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营改增政策, 加快装备的更新和技术的创新, 以打造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为目标, 逐步改变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 从而提升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力。

3.抓住时机提高筹划意识

由于在营改增之前征收营业税, 导致企业内部人员在日常对增值税接触较少。营改增给企业的纳税人员带来了挑战, 如果纳税人员没有掌握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就不能完成正常的纳税申报, 并增加企业的纳税成本, 给企业带来纳税风险。面对营改增的到来, 园林工程企业要抓住时机, 提高纳税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水平, 完善账务资料和加强培训, 并自觉提高纳税筹划意识。

参考文献

上海营改增的现状及路径选择分析 篇9

1.1 研究背景

在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 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增值税覆盖了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课征营业税。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种税制显现出其不合理性。

其一, 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 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增值税具有“中性”的优点, 即在筹集政府收入的同时并不对经济主体施加“区别对待”, 客观上有利于引导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做大做强。但要充分发挥增值税的中性效应, 前提之一就是税基尽可能宽广, 最好包含所有的商品和服务。而现行税制中, 增值税征税范围较狭窄, 导致其中性效应大打折扣。

其二, 将大部分第三产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之外, 对服务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其三, 两套税制并行造成了税收征管实践中的一些困境。比如,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的行为越来越多, 要准确划分商品和服务各自的比例也越来越难。

在新形势下, 逐步将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至全部的商品和服务, 以增值税取代营业税, 符合国际惯例, 是必然选择。

现已确定的这一改革在上海先行先试。这一减轻税负的改革, 将促进一大批市场主体放开手脚, 提升服务水准, 有利于提振消费和改善民生, 并有益于扩大内需, 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1.2 研究意义

(1)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能有效避免重复征税。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全额征税, 不存在抵扣, 也就不可避免会产生重复征税问题。营业税只要有流转环节就要征税, 且流转环节越多, 重复征税就越严重。本次增值税替代营业税的改革, 将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 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

(2) 新增低税率有助企业减税。试点税率比以前有所降低,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减税。这次增值税改革试点细分服务类企业所缴纳的税项, 一些不产生利润和利润率较低的营业额可转化为增值税, 如陆路交通、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交通运输业转换的增值税税率水平基本在11%~15%之间, 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鉴证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基本在6%~10%之间。交通运输业、运输业由于改征增值税后可消除重复征税问题, 因此减税作用更加明显。

(3) 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方案试点对其他地区和行业都有较大影响。由于上海服务业种类齐全, 辐射作用明显, 因此选择上海作为试点。而选择上海作为试点也有利于全面累积改革经验, 给全国范围内其他地区作示范。同时, 交通业和生产流通联系紧密, 在生产性服务中占重要地位, 服务性则与制造业关系紧密, 特别是产业的分工细化。因此, 交通业和服务业两个行业改革试点成功与否将关系到生产性企业、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2 理论依据

(1) 税收中性理论为研究该课题提供理论依据。税收中性思想起源于英国17世纪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并随着西方经济理论的演变而不断发展。税收中性理论要求税收保持中性, 也就是要求除使纳税人因纳税而承受额外负担之外, 最好不要再遭受其他额外负担或者经济损失, 即超额负担最小化;税收不能扭曲和破坏平等竞争的外部条件, 不因征税而影响经营决策和投资行为, 各种投资形式或营业组织形式、各种产业的构成等, 都不会由于税收因素而改变其配置方式。经过研究发现, 营业税不符合税收中性原则, 而增值税能体现税收中性化原则。这对我们全面研究上海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现状、问题等提供理论依据。

(2) 对铁路重组过程中新成立公司营业税政策的研究为研究该课题提供理论依据。铁路通过重组提高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已成为全球大趋势。研究表明为消除铁路改革所带来的整体税负增加的影响, 对铁路运输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是必要的。而为消除重复纳税, 铁路运输业长远目标应是改营业税为增值税。研究还表明铁路行业实行增值税能保持我国增值税税款抵扣环节的连续性。而上海市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主要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 因此铁路重组过程中新成立公司营业税政策的研究对全面研究该课题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3) 对我国增值税转型的探究也为研究该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增值税是对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应税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我国1979年引进增值税并开始试点以来,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逐渐扩大, 通过1994年增值税改革。增值税超越生产环节, 扩大至部分流通环节, 增值税已名副其实成为我国主体税种。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 当前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增值税税制改革。但是我国现行增值税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比如重复征税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只有全额抵扣外购所有货物已纳增值税, 才能真正避免重复征税, 而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不允许扣除固定资产已纳税款, 造成商品价值中包含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作为新价值, 也计入增值额, 最终对未纳税和已纳税的固定资产重复征税。我们将立足前人研究成果, 全面深入探究上海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现状, 并未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4) 对我国现行增值税现状的探究为研究该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增值税根据增值项目和非增值项目的不同, 可以分为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等三种类型, 不同类型增值特点不同, 对财政收入影响也不同。在实际工作中, 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会造成资本有机构成高的和有机构成低的企业间的税负不均以及对固定资产重复征税的问题, 长远来看, 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3 文献综述

在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 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增值税覆盖了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课征营业税。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种税制显现出其不合理性。

杨志勇 (2012, (01) ) 营业税改增值税大势所趋, 中国税制现代化过程, 意味着营业税必然最终为增值税所取代。2009年中国增值税实现了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的全面转型。增值税转型之后, 只有扩大征收的范围, 征管的链条才会更加完整, 此次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 是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的一部分, 试点取得经验之后, 营业税改增值税将向全国推广。靳万军 (2011, (04) ) 现行增值税也存在不足, 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 破坏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赵书海 (2011, (01) ) 增值税具有“中性”的优点, 即在筹集政府收入的同时并不对经济主体施加“区别对待”, 客观上有利于引导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做大做强。但要充分发挥增值税的中性效应, 前提之一就是税基尽可能宽广, 最好包含所有的商品和服务。而现行税制中, 增值税征税范围较狭窄, 导致其中性效应大打折扣。徐蕊等 (2011 (12) ) 增值税“扩围”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 扶持壮大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营改增”从制度层面解决影响服务业发展的税收瓶颈问题, 有利于开拓服务业市场, 延长产业链条。现状是大部分第三产业排除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之外, 对服务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我国的增值税改革酝酿了十几年, 但一直没有推行, 首要问题是营业税是地方税种, 取消营业税降影响到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杨小强 (2011, (12) ) 营业税改增值税除了立法技术上存在障碍, 还涉及中央与地方税源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 国税局与地税局的体制分立, 其难度和不亚于1994年的新税制改革。而上海国税与地税并未分立的独特现状, 为试点提供了前提。孙钢 (2011, (02) ) 增值税“扩围”改革对各行业的影响各不相同。各行业的税负变化不一, 增减各异。必然引发收入分配体制的调整需要。张斌 (2011, (06) ) 增值税“扩围”对地方财政与地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方财政收入, 增加了地方财政风险。

4 改革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增值税作为一个对征管条件要求较高的税种,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扰征管的因素, 如征管范围问题, 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问题等等。

(1) 增值税未能彻底解决重复征税问题, 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西部经济的发展, 也不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给增值税规范化征管带来困难。而在增值税模式转型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新的问题。

(2) 总体税收监控的体系制度不健全。实践表明现行的税收管理模式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税收管理起点, 税源监控起点在管理程序上存在缺位, 征税的制度和程序还不够统一。各业务部门工作内容与职责的重叠和缺位, 导致税源监控信息的重复、重叠、缺失和浪费。税源监控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化。

5 针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政策建议

5.1 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监督机制和执行细则

一套完善详细的制度永远是保证政策实行的不二法门。笔者认为应致力于建立一套少漏洞管理和监督体制。保证改革措施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针对于中国社会人口素质较低的现状, 应专门成立监督委员会来对整套改革进行实施监控, 并将监督情况及时上报, 以对情况进行调整。

5.2 专家组及时提出意见, 对实时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由于此项政策设计利益群体众多, 面对的情况复杂。应有专门的专家意见团对改革遭遇的困境进行解读, 提出适宜的政策。并且通过公众形象向广大群众宣传政府政策, 赢得人民的支持和理解, 让广大群众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压力。

6 结束语

增值税扩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们应有信心完成这一跨时代的税收制度的改革, 积极建言献策, 为政府制度建设的进步献出一份力量。

摘要:增值税扩围在上海作为试点施行。营业税改增值税, 能规范政府税收管理。给税收制度建设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作为刚刚施行的制度, 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政策的解读和实地调研, 论述了现今政策中仍然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改革,税收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杨志勇.大势所趋下的营业税改增值税[J].资本市场, 2012, (01) .

[2]杨小强.中国增值税改革:现在与未来[J].社会观察, 2011, (12) .

[3]徐蕊, 侯雪静, 何雨欣.企业减税曙光:增值税“扩围”在上海试点[J].中外企业文化, 2011, (12) .

[4]孙钢.增值税“扩围”的方式选择——基于对行业和体制调整的影响性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 2011, (02) .

[5]张斌.增值税扩围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 2011, (06) .

[6]靳万军.中国增值税改革及其初步思考[J].税收经济研究, 2011, (04) .

实施营改增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营改增,已有效果,后续问题

营改增试点自2012年开展至今已有三年之久,试点行业与范围持续拓宽,到目前为止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邮政服务业和电信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营改增的推行在消除重复征税,降低税负,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税制改革效果逐步显现。与此同时,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并随而来。我国政府要将营改增工作继续深化,需要从这三年的改革历程中吸取经验,提高决策水平,才能保证营改增工作优质高效的全面完成。

一、营改增的已有效果

1、新增增值税纳税人规模不断扩大,直接减税与结构性减税效果明显

2012年,全国营业税转为增值税纳税人共有102.8万户。从纳税人类型看,一般纳税人有21.6万户,小规模纳税人81.2万户;从减税效果上看,直接减税与结构性减税累计达到426亿。到2013年底,全国有270万户以上企业实现了税制转换,其中,一般纳税人50万户,小规模纳税人220万户,全年减税达1400亿元。到2014年年底,全国已有410万户企业实现了税制转换,从纳税人类型上看,一般纳税人76万户,小规模纳税人334万户,全年减税达到1918亿元。

通过2012年至2014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首先试点行业营业税纳税人逐步过渡为增值税纳税人,从新增增值税纳税人类型上看,小规模纳税人数量占到80%以上, 一般纳税人占到20%以下。其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为相关行业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减税效果,减税效果的产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试点行业企业自身因为能够抵扣进项税额而产生的直接减税;二是试点外行业企业能获得试点行业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也能够抵扣进项税额而产生的结构性减税,且不论是直接减税还是结构性减税,都呈逐年增大趋势。

2、我国服务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营改增在服务业的逐步推行是政府向社会传递着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的信号和决心。营改增之后,虽然增值税的税率较营业税的税率在各行业都有所提高,但因为存在进项税额的抵扣,很多行业企业税负程度降低很大。试点行业企业因为可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客户群体不断增多,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力大大增加。同时,因为抵扣链条的延伸,一些服务业企业与所依附的制造业企业纷纷脱离,实现了自身的独立发展,这使服务业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行业发展愈加繁荣。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一税制改革的大环境下,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攀升,在GDP总值中所占比重逐步加大,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成为三次产业中占GDP总值最大的产业(具体数据可见表1和表2)。由此可见,服务业的发展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3、营改增起到了良好的“领头雁”作用,为我国政府实施其他税制改革积累了政策经验和社会基础

国外目前并存着三种增值税模式:欧洲实行全面的增值税(VAT),增值税的税率档次较小,进项税额扣除充分; 新西兰实行的是商品和服务税(GST),全面征收,单一税率12.5%,进项税额扣除充分;日本实行的是消费税(CTA), 普遍征收,单一税率5%,进项税额扣除充分,按照账簿的记载核算增值税 。

(单位:亿元)

一直以来,我国营业税与增值税是并存的,这与国际税收体制并不接轨,重复征税的弊端存在已久。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推行是我国消除营业税的必要过渡阶段,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解决办法为后续营业税的全面改革积累了政策经验。同时营改增实施至今,得到了社会、企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所引发的社会思考非常多,从税率的确定到发票的管理,从行业的覆盖到地理范围的拓展,从营改增能否顺利扩围到其他税制改革方案,如何后续跟进等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行业企业关注与讨论的热点。政府的每一个新举措,都会引发社会广泛的评论和与此相关的前瞻性思考,都将为我国其他税制改革的启动积累政策经验,打下社会基础。

二、营改增继续深化应解决的问题探讨

营改增试点推行至今,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果,但继续扩围到其他行业仍面临较大的难度,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接下来涉及到的金融业、建筑业、生活性服务业的营改增在政策的制定上难度会比其他行业要大的多。为顺利完成全国范围内营业税改征增值所,今后营改增工作需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保障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

长期以来,增值税、营业税在收入支配权限上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中央与地方分别占75%和25%, 营业税中央与地方的划分是铁路系统、各银行总行和各保险公司的营业税归属中央,其他营业税归属地方,这样测算下来营业税总额的98%以上归属地方政府。2007—2011年的税务统计数据显示,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中营业税在地方政府财税收入中占比从25.72%到45.60%不等,平均占比在37%以上。可见,营业税是地方财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改增实施之后,地方政府分成较多的营业税要逐步转变为中央政府分成较多的增值税,这会导致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得不到充分保障,从而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不改变税收体系的情况下就需要重新测算、修订增值税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的分成比例,或者通过重新构建中央、地方税体系,增加地方政府其他财税收入来源,从而达到改革的推进不影响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营改增才能获得地方政府的全面支持。

2、如何优化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比例结构

通过2012年至2014年改革数据可以看出,一般纳税人占到纳税人总数的20%以下,小规模纳税人占到80%以上。在营改增的过程中申请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税负由5%降低为3%,小规模纳税人取得的直接减税效果较为明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在活跃市场经济、带动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作用。但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不能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将减税链条向下游企业传递,数量过多的小规模纳税人仍然是阻碍增值税抵扣链条打通的不小障碍,也势必削弱营改增的积极效果。

如果我国要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那如何保证小规模纳税人这一特殊群体税负不增加,同时又能传递、 延伸抵税链条就值得去思考研究。目前我国存在数量众多的小规模纳税人,是因为首先我国对一般纳税人的申请设置了规模标准,而小规模纳税人年应税收入低,达不到相应标准;其次如果小规模纳税人按照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上交税款的话,较高的税负水平不利于小规模纳税人的发展;最后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不健全,无法准确核算自身收入、费用和税金。针对以上原因,若要优化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比例结构,我国政府可以将收入规模与增值税税率挂钩而不是与纳税人身份挂钩,收入超过一定规模的就适用于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收入低于一定规模的就适用于较低税率;同时对小规模纳税人进行会计核算方面的相关培训,使其能够准确核算收入、费用、税金。这样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数量会逐渐减少,一般纳税人数量会逐渐增多,增值税纳税人的比例结构得以优化,为我国营改增的全面推行做好铺垫。

3、如何加强税法的修订和立法工作,使税收征管缴纳有法可依,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在营改增试点之前,与增值税和营业税相关的法律制度制订依据都是不同的。与增值税相关法律制度主要针对工商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制定的,与营业税相关的法律制度是针对服务行业的特点制定的。如今服务业改征增值税,如果将增值税原有法律制度规范直接套用在以提供服务为主,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显著不同于工商企业的服务业企业上,就很可能出现因为法律的硬性规定致使新的增值税纳税人进项税额抵扣较少、销项税额难以界定等现象。 所以,营改增的每一次扩围都应该依据行业的不同特点修改原有法律规范或者重新制定新的法律规范。增值税的立法归属中央,中央应统筹全局,加强改革过程中增值税的相关立法工作,使增值税的征纳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应该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使征纳税双方充分获取涉税信息,降低涉税风险,从而真正提高增值税的税收征管水平。

4、如何规范服务业一般纳税人的可抵扣项目

服务业的经营性质与生产、批发及零售企业有显著的不同之处,因而在成本构成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而言, 服务业的成本构成中外购原材料所占比重不大,人工成本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相对于生产经营类企业占的比重较高, 但人工成本不在可抵扣项目之中,因此部分试点一般纳税人因为税率的上升和抵扣项目较少而出现了税负增加的情况。接下来营改增要继续扩围到金融保险业、建筑业等其他服务行业,这些行业的纳税人数量比现在试点范围的纳税人数量要大的多,收入也要高的多,并且各行业均有自身独特的经营特点。如果因可抵扣项目少而出现大规模税负上升的情况,就会影响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引起行业企业的不满,继而影响改革的进程。因而应该认真研究营改增所涉及到的新行业的经营特点、成本构成情况,通过立法实施不同行业不同的进项税抵扣制度,从而使新增一般纳税人有进项税可以抵扣,充分享受到减税的效果。

上一篇:线路比选下一篇:综合环境评价方法